项目档案管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29 16:26:16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1

关键词:重点工程档案管理项目组负责制

引言

宣钢5#、6#焦炉及配套设施改造工程从立项、审批、设计到开工建设,形成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档案资料,这些档案资料全面反映了工程建设的详细情况。做好这些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对工程建设过程管理和工程竣工投产后的正常生产组织维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也看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对工程档案的收集、归档、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宣钢焦化厂在组织好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归档作为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切实加强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工程管理实行全新的项目组负责制的基础上,建立了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从实际出发,认真做好工程建设资料的收集工作,理顺工作程序,采取有效措施,在保证重点工程项目档案工作与建设进程同步的基础上,保障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的正常进行,确保5#、6#焦炉技改工程项目档案完整、准确、系统。

一、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形成覆盖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是宣钢为实施铁钢材各600万吨规划目标的重点配套项目,也是为张家口市城市居民提供优质煤气气源的一项重点工程。焦化厂继续采用“项目组负责制”的工程管理模式对整个工程进行管理,在工程所涉及人员各自身份不变的情况下,成立工程项目指挥部,下设四个项目组,由厂长、承担工程任务的生产车间主管领导、科室的技术人员组成,在不改变现有编制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资源,而每个人原来所承担的厂内业务不变,同时规定了各项目组的职责和任务,对项目的招标、合同签订、工艺技术论证、方案确定、施工组织、设备到货验收、资料整理收集等方面进行管理。

宣钢5#、6#焦炉技改工程竣工资料收集的齐全完整准确,对焦化厂今后的生产管理、技术改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焦化厂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建立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负责制。我们按照统—领导、统一制度、分级管理的原则,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统一协调档案管理工作,由总工程师主管档案工作,档案室设立专职档案员,在各项目组指定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档案员,形成了全厂的档案管理网络。技改工程指挥部在工程开始时,即把有关技术文件材料收集工作落实到人,做好积累、保管工作,由各工程项目组组长负责档案管理,做到每个重点工程均有专人管理,负责工程资料收、发、转、整理、归档及竣工档案收集等日常工作,其它项目组负责本工程范围内的技术方案、设计审查、施工组织、网络,这样从组织机构上形成了一个专、兼职档案员、各项目组、各施工单位相结合的工程资料收集网络体系,保证档案管理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确保了工程资料的完整收集,避免了工程资料收集上的疏漏。

二、围绕工程建设,理顺工作程序,形成全面的重点工程档案收集渠道

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和宣钢发展的要求,焦化厂技术改造任务加大,生产与基建施工项目交叉点多,为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在基建工程项目开工之前,将有关计划通知各部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让档案人员参加设备开箱与有关工程会议,使档案人员在文件资料形成之初就能把握文件的来龙去脉,以便及时完整地收集相关资料,使应当归档的资料“粒粒归仓”,对基建、技术等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存档规定了明确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由档案管理部门、各建设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制订,制订出的工程项目档案工作计划,既符合工作进程,又符合档案管理要求。

在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程序的基础上,还进行具体的分工。各项目组负责工程档案资料收集工作,档案室与各项目组密切联系,首先对中冶焦耐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宣钢设计院等完成的有关工程项目的各种设计图纸、资料、设计变更等材料,经过档案室收进来、登记、审核、建台账,然后将施工图纸等资料分发到各项目组,并登记上账,再由项目组向施工单位分发。工程竣工时项目组负责项目竣工资料的验收,及时将该工程需要归档的有关图纸、文件资料收集齐全完整,进行审查,经过系统的整理后向档案室移交。各项目组在资料管理上对档案室负责,既负责接收资料,又负责收集、汇总、整理工程项目档案并与施工单位一起交付竣工资料。

为更好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档案室人员经常深入现场进行指导,一方面向工程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宣传档案工作在工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使他们在平时工作中有意识地做好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另一方面加强档案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联系,积极提供有效服务,从而通力合作,共同做好工程档案管理。

三、强化档案全过程管理,形成做好重点工程档案工作合力

重点工程项目档案涉及面广,贯穿于工程全过程,工程的管理、设计、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对工程项目的情况最了解,因此建设和施工单位的每一个档案管理人员头脑中都要有“档案”意识,要认识到做好档案工作,不仅仅只是为当前工作服务,也是为历史负责的表现。因此必须把各方面的力量集聚起来,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全力,即全过程管理。在全过程管理中,按照《档案法》和《建设项目(工程)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坚持对重点项目档案工作实行集中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保证工程档案的完整、准确、系统以及安全保管和有效利用,为竣工后的生产、运行、维修、改扩建服务。

首先,要树立质量管理意识,运用合同条款和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来提高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档案的编制质量。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和协议时,就把有关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列入合同的条款中,同时在合同和协议中明确提出档案资料的归档要求,将《建设项目(工程)档案管理规定》下发给进厂的施工单位,做到工程验收与档案检查、交付验收同步进行。从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施工许可证、初步设计审查、土建、设备、供排水、电器的施工、设计变更单及竣工图的编制等方面进行检查验收,各项目组严格把关,并列入厂经济责任制考核中,以确保工程竣工档案的形成质量。这样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重点工程项目档案资料齐全、完整、准确。

其次,在搞好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中,充分利用先进的档案管理手段,建立档案管理网络。档案室负责集中统一管理本工程项目的所有档案,并对项目建设过程的各个阶段及各部门、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工作进行监督和指导。让网络覆盖整个工程项目,使之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为项目建设单位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注重实效,健全完善的保证措施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项目的提出、设计到施工、验收,档案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直至验收以后,才能相对稳定。工程项目档案记载了工程项目活动的全过程,一旦工程出了问题,或交工后,需要改建、扩建,档案资料就会成为宝贵的信息资源。搞好企业重点工程档案管理,仅靠档案工作人员埋头进行具体业务工作远远不够,其档案管理体制、管理措施在整个档案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中,影响重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工作开展的因素主要有工期紧、任务重,部分人员不重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焦化厂注重健全和完善工程资料收集的保证措施,从制度入手、从验收环节和经济手段上进行制约,做好“三约束”,摆正档案和建设项目的关系,确保了重点工程收集归档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

4.1在《经济责任制考核》上进行约束。把工程资料的归档情况,作为对车间、部室的一项考核内容。工程资料收集归档不及时、不齐全的,与各单位奖金挂钩,进行扣罚。

4.2在工程竣工验收环节上进行约束。按照国家档案局重点建设项目整体验收的组织原则,认真做好档案验收工作,查漏补缺,发现问题,及时纠错改误;工程竣工验收前必须先交齐工程竣工的有关资料,工程资料不齐全的不进行竣工验收。

4.3在工程决算、付款上进行约束。把工程建设资料收集、归档的及时性准确作为办理施工单位工程决算、支付工程款、支付工程质保金的一个重要条件。各工程项目组、档案室负责对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资料归档情况进行审核、验收,齐全完整的予以签字确认。经签字确认的,给予决算、付款。验收不合格的,不签字确认,并不予付款、决算。:

五、开发利用档案信息,促进档案管理工作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2

关键词:档案服务;城市规划;项目生命周期理论

一个城市规划项目从立项到完成所经过的各个阶段,由于项目的侧重点发生改变,对应的档案管理工作也会发生变化。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城市规划项目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立项期、启动期、成熟期以及完成期,如何在不同阶段,准确、高效地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客观地记录项目编制过程的真实情况,更好地服务后续其他规划项目,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项目生命周期理论的城市规划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未来主流的管理模式。本文以增城市城市规划设计室(以下简称设计院)的协同办公系统为例,开展协同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块在实际工作中运行情况进行分析。

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特征

随着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制度的日趋完善,对档案的准确化、规范化、信息化、精细化、安全化的要求更加明晰,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项目结题、归档为导向。档案管理主要工作是收集规划最终成果,包括纸质成果和最终电子文档。管理流程简单,只需按年份、按类型归档即可,多数设计院在初期发展时期都采用这一模式。设计师根据新的项目需求,自行搜索设计院的档案库,新招聘员工也可以在档案室迅速了解、学习设计院已经完成的规划成果。第二阶段,以项目回溯为导向。在第一阶段收集最终成果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立项和项目编制中间成果的收集归档。项目立项包括项目建议书、项目招标文件、项目投标文件、项目开题报告等等项目在立项期主要资料。中间成果则包括了初步成果、中期成果、审查意见等项目在启动期、成熟期的主要资料。随着设计院规模变大,业务量上升,对档案管理的要求更加规范化,档案管理工作在项目立项期就已经开始介入,跟踪管理项目编制全过程。第三阶段,以项目流程、品牌延伸为导向。随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档案管理可以做得更加精细化,由最初的成果管理转变为全流程的管理,最终成果也不再是档案管理的最后一个步骤,评奖材料、成果的可视化宣传展示等后续品牌管理成为新的任务。这一阶段,档案管理的内容包括项目立项、基础资料(包括案例资料)、工作日志、最终成果、评奖材料、科研论文、成果展示等方面,全面覆盖项目生命周期所涉及的四个时期。其中,新增的工作日志取代以往中间成果,通过时间流的方式,利用移动平台的新一代互联网信息技术,详细记录项目编制过程与甲方的交流过程,记录每一个重要节点对方案提出的修改意见,输出方案的时间节点,甚至是项目收款信息都可以纳入工作日志中。工作日志模块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档案管理中信息丢失的问题,也为工程师的工作交接产图1城市规划档案管理工作的三个发展阶段生积极作用,让工程师快速了解项目的全过程。评奖材料、科研论文、成果展示三个模块主要针对项目的品牌管理,打破以往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份份厚厚的纸质文档,而是将报奖材料、科研论文、可视化成果宣传展示作品纳入城市规划方案档案管理的范畴。

二、协同办公系统的项目管理模块设计

设计院的协同办公系统中集成了项目管理模块。项目管理模块是基于项目生命周期四个时期来进行设计的,由工程师和档案管理人员同步操作,将档案管理融入项目的全过程。项目管理模块包括了指定参与人、办案、项目完成、退件、一览、统计六个子功能。其中,办案子功能模块是档案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协同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模块。办案模块包括了项目信息、项目参与人、项目工作日志、项目文档、付款方式等五个功能。以《新塘镇瑶田村“三旧”改造规划研究》项目档案管理为例,项目信息的字段包括了:项目编号、项目年份、历史编号、项目名称、保密日期、项目来源、项目类型、合作项目、委托单位、承接单位、地址、项目合同、项目规模、项目负责人等信息。项目信息的每一个字段都可以作为档案检索字段。档案管理员在项目启动期主要完成该子模块的信息内容。《新塘镇瑶田村“三旧”改造规划研究》项目工作日志,详细记录了该项目工作每个节点所面临的问题和完成工作,项目工作日志的文字内容可以实现超链接,直接链接到文字内容所提及相关规范文件、基础资料、阶段成果等,从根本上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由结果管理转变为流程管理。

三、目前协同办公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3

1 城建档案馆档案全宗设置的重要作用

由于当时城建档案种类单一、数量不多,城建档案利用工作以保密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政府机关,因此,这种管理模式尚能满足城建档案工作需要。然而,随着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城建档案的种类日益丰富、内容日臻完善、数量急剧增加,城建档案服务对象除了政府机关外,还有社会各界和广大民众。为了顺应形势的发展需要,城建档案分类体系在城建档案管理实践中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城建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著录、保管、鉴定、统计、检索、提供利用等一系列管理活动都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单位进行。“建设工程项目“是城建档案工作者在具体城建档案工作实践中探索出来、适应城建档案工作发展要求的分类单位,具有其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了对这种客观存在的事实给予理论上的诊释,可以考虑在城建档案馆设置档案“全宗“。

2 城建档案馆档案全宗设置相关问题分析

2.1 城建档案馆档案全宗设置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的传统全宗定义对我国档案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随着实践的发展,传统全宗理论对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给出圆满的答案。如与传统全宗按来源原则(主体)分类不同,城建档案馆中的大型档案有机整体是按客体事物(建设工程项目)分类的。同时,传统的全宗理论仅规定了综合档案馆中的文书档案的全宗划分原则,对城建档案馆等其他各类档案馆保管的档案没有作出明确规定。

2.2 城建档案馆档案全宗的设置

工程建设项目大多由有关主管、建设、监理、施工、设计、勘察测绘单位等多个主体参与,从城市建设专业角度围绕着具有相当规模而又相对完整、独立的建设工程项目展开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将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档案有机整体看成是以客体为中心组织社会活动所形成的客体全宗。

城建档案馆并非只有客体全宗而绝对没有主体全宗。一般情况下,城建档案馆自身作为一个立档单位收藏的本单位具有永久保存价值、能够全面反映木单位历史发展状

况的档案(一般城建档案馆具有相对独立的社会职能,并主要以自己的名义对外行文,可以构成主体全宗立档单位),应该组成主体全宗。

2.3 城建档案馆档案全宗的划分

由于主体全宗就是我国传统观念中的全宗,所以城建档案馆主体全宗的划分,可以大体上参照现有的传统全宗理论进行。

对城建档案馆客体全宗进行正确划分,首先,要明确立档单元的概念和立档单元的构成条件。立档单元是指客体全宗据以组建的核心的名称。构成立档单元的条件必须是:(1)在一定范围、层次、级别内自成系统,具有完整性;(2)具有一定规模,因而相关的文件具有相当数量。

在城建档案馆,应以一个自成体系、相对独立而又具有相当规模的建设工程项目为基木立档单元组成客体全宗,而建设工程、单位工程、分部工程等则只能作为建设工程项目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构成客体全宗。至于工程准备阶段档案、监理档案、施工档案、竣工图档案、竣工验收档案等只能作为该项工程档案的各个组成部分,也不能独立构成全宗。

这里需要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建设工程项目“并非存在于传统城建档案分类体系所有大类之中。一般来讲,仅仅在市政工程类、公用设施类、交通运输工程类、工业建筑类、民用建筑类、名胜古迹园林绿化类、县(村)镇建设类、人防军事工程类、水利防灾类等大类才有。例如,综合类档案主要由与城建档案工作有关的文件组成;城市勘测类档案主要由与地质、测量等有关的图纸组成;城市规划类档案主要由与城镇规划有关的文木和图纸组成;城市建设管理类档案主要由与土地、规划、建设等有关的文件和图纸组成;环境保护管理类档案主要由与环境管理和保护有关的资料组成;城市建筑科学研究类档案主要由与城市规划、建设、建筑科学技术以及城市现代化管理有关的资料组成;工程设计类档案主要由与城市工程建设有关的设计文件组成;地下管线类档案主要由与城市地下、给水、排水、排污、供气、供热、供电、电讯、军事、工业输送管线及附属设施有关的文字材料和图纸组成;声像类档案主要由反映工程建设概况的照片和反映城市发展风貌的声像编研成果以及地下管线光盘组成。以上所列举的几个大类中,都不包含“建设工程项目“,这几大类档案就不能以“建设工程项目“为基本立档单元组成客体全宗。

第二,组成“建设工程项目“的档案可以是跨类别的,它可以跨越传统分类体系的大类。不存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几个大类中的档案可以与存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几个大类中的档案互为交叉或补充。例如,城市勘测类、城市规划类档案可以是县(村)镇建设类同一“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的补充;城市建设管理类档案可以是市政工程类同一“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的交叉和补充;地下管线类档案可以是工业建筑类同一“建设工程项目“档案的补充等等。

3 城建档案全宗设置的创新

无论是城建档案归属与流向办法,还是建设工程文件归档范围规定,城建档案馆没有、也不可能对一个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形成的档案面面俱到地予以接收和保管。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档案资料由建设过程中形成档案的相关单位保管,而城建档案馆馆藏中并没有这些档案。这部分档案也是一个完整的“建设工程项目“的有机组成部分,理应与馆藏档案一起组建城建档案“客体大全宗“。

通过信息化,把“客体大全宗“城建档案信息以数字化的形式存贮,在搭建先进完备大容量存储平台(数据库)的基础上,建成全市性、超大型、分布式、规范化、可共享的“客体大全宗“城建档案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城建档案馆为城市建设信息资源管理和咨询服务利用中心,对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实行集中统一管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向用户提供包括原文在内的“客体大全宗“城建档案信息产品,支持用户对“客体大全宗“城建档案信息的有效访问、检索和查询利用,实现“客体大全宗“城建档案信息资源全社会共享。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4

一、内审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内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审计人员对内审档案工作的重要性缺乏充分认识。实际内审工作中注重内部审计项目的实施,认为只要出具了内审报告,提出了内审意见,做出了内审处理决定,该内审项目就结束了。相对忽视内审项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工作。

2、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不够。目前,基层人民银行内审人员多数来自于各业务部门,从事过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很少,缺少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基层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的基础理论、基本原则知之甚少,开展内审档案管理工作时缺乏档案管理理论的指导,内审档案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制约了内审档案管理水平的提高。

3、内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程度不够。由于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大多数没有经过档案业务知识的专门培训,缺乏档案管理工作经验,对档案的基本操作规程又知之较少,因此,在内审档案资料收集、内审档案资料整理、内审档案资料归档、内审档案资料保管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规范的地方,规范化管理水平还有待与于加强和提高。

二、改进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1、提高对内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内审档案是人民银行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充分认识到它在人民银行业务经营和发展中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重审计项目的实施轻内审档案管理的观念,不断提高对内审档案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要提高领导的内审档案管理意识。随着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范围的不断扩大,内审业务量逐年增加,领导同志应该将内审档案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强化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明确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任务和职责,加强对内审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二要树立内审人员的参与意识。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审计项目时,要树立参与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意识,把在审计活动中形成的文件、笔录、凭证的原件及复印件,要按照内审档案管理的要求,进行详细的整理分类,应把此项工作作为内审档案管理前期工作来做。三要提高内审档案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内审档案管理人员是内审管理工作的主要力量,必须树立他们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质量负全责的意识。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5

内部审计档案是内部审计部门辛勤劳动结果的最终见证,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也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认真做好内审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总结内审经验,提高内审质量,交流内审成果,研讨内审理论,同时也能为今后利用内审工作档案材料,提供完整而充分的原始资料。 一、内部审计档案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1.立项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通知书;审计工作方案;审计项目委托协议书(授权或委托审计通知书);单位自查报告;被审单位基本情况;上级机关对本项目审计的指示和意见。 2.证明性文件材料。主要有:被审计单位情况表;审计承诺函;审计证据(审计取证,旁证材料);审计工作底稿;依法做出审计结论的法规目录或摘录;上级机关对本项目问题处理的政策界限。 3.结论性文件材料。主要有:内部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被审单位对审计报告提出的书面意见;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等文件材料;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审计意见书;审计决定;被审单位执行审计意见或审计决定情况报告等。 4.其他备查文件材料。主要有: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复查;新闻报道;项目工作总结或经验介绍;单位负责人有关档案资料等。 二、加强内审档案管理,应该重点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1.提高内审部门负责人的认识。提高认识是加强内审档案管理的前提。内审部门负责人应该本着对事业负责的精神,加强对内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在人员配备上,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审计人员担任此重担。 2.制定规章制度,加强规范管理。内审部门所在的单位应该制定《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办法》,使内部审计档案管理工作有章可依,促进企业内部审计达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3.认真收集整理内审项目的审计资料。在审计过程中,所形成的审计通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审计报告、被审计单位的反馈意见、审计结论和决定等,均是审计档案的原始资料。同时,部分外界材料也是审计档案保管的对象,如:外单位对被审单位的调查报告、新闻报道等。因此,在进行一个审计项目时,内部审计人员认真收集整理有关内审项目的各种审计资料。 4.认真抓好立卷归档工作。内审档案立卷归档要按照“谁审计,谁立卷”的基本原则,即由审计项目负责人立卷。在审计过程中,项目负责人要结合审计工作的具体分工,确定审计人员收集整理资料的范围内容,加以分析综合,形成立卷材料,按审计档案立卷规定的具体要求立卷归档,以确保审计档案质量。 内审档案一般按照所属单位(部门)立卷分类,然后再根据审计项目分类,如可以分成:财务收支审计类档案;经济责任审计类档案;建设工程审计类档案;专项调查审计类档案;授权及委托审计类档案等。 审计档案的立卷归档可以采用人工与微机相结合的办法。即:档案管理人员将应立卷的资料进行收集归类,然后分类进行编号输入档案管理软件。这样通过人工和微机相结合处理的审计档案,案卷既整齐规范,查找时一目了然,也为利用者提供了迅速、准确、快捷的查找方式。 5.做好内审档案管理的监督工作。内部审计档案的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政策性、科学性和技术性,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经常督促内审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立卷归档工作,不断提高内审档案管理水平。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6

前端控制思想虽然早已被运用于科技档案的管理当中,并形成了一些成熟的做法,但在其他档案的管理中却探讨得较少。然而,通过在高校档案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不仅能使档案这种国家不可再生资源得以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同时也为前端控制理论的进一步丰盈充实添加了绚丽的一笔。

一、档案管理中前端控制的含义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文件的记录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文件以及档案的管理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档案事业正被重新塑造、重新接受和重视的时代,需要发展完善原有理论,建立新的管理思想,前端控制理念便自然而然地被提出应用。

前端控制理论产生的思想根源是由法国的诺加雷提出的。他认为档案工作者要重新考虑他们在文件生命周期中进行干预的时机,甚至重新思考这种生命周期本身。所谓前端控制,是指针对文件(或在工作中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文字记录)的管理,要从文件形成之时甚至形成之前(即文件管理系统设计阶段)就对文件形成一直到归档整个过程给予通盘规划,把可能预先设定的管理功能纳入系统之中,并在文件形成和维护阶段进行监督。它是现代文件、档案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它以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把文件从形成到永久保存或销毁的不同阶段看作一个完整的过程,是实现文件全程管理的重要保障,是全面、系统、优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前端控制新思维的档案学理论与实践基础沿着历史长河梳理档案管理思想的发展,我们就可以发现前端控制并不是全新的管理思想,而是几十年管理理论与实践的总结和提炼,是近一个世纪以来档案界不懈努力的结晶。

二、档案管理中前端控制的实质本文由收集整理

保障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是前端控制的目的,因此,前端控制是有效管理档案的重要环节。然而,前端控制“什么”?这在人们的概念中是模糊不清的。其实前端控制原则的实质和核心,就是“档案化”,也就是确保并且能够证明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和长期有效性(可读性、可理解性等),使文件有可能用作证据和作为档案保存。明确前端控制的实质和核心,将有助于系统设计人员适时摈弃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解决文件真实性管理问题,使得由系统管理起来的文件能被全过程监控,使其每一份都具备成为档案的资格,达到只要有需要保存就能随时转入档案管理的阶段。

以“档案化”点出全程管理和前端控制的实质以及核心内容,使之与“归档管理”概念相对应,还有助于澄清糊涂认识。“档案化”并不排斥“归档”,两种概念应该共存,但是在文件管理中强调的重点应该是“档案化管理”。实际上,所有信息系统都存在对文件真实性进行管理的问题,因而都存在档案化的问题,所以,提出“档案化”和“档案化管理”对文件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三、档案管理中前端控制的方法

在经济环境的改变及文档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下,面对日益严重的文件漏归现象,因文件整理归档质量参差不齐频繁出现的返工现象,约束机制不完善,各类文书格式混用以致出现一文多事、附件不全的问题,如此种种无不加大了档案管理的难度。可见,前端控制的思想是档案工作适应现实发展的一种必然,是档案工作理念的一种转变,它的应用将极大地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如何运用前端控制理论进行良好的管理控制,是我们需要加以重视的课题。

1.对文件前端控制的管理,首先是对人的管理。人的行为是电子文件前端控制的主要因素,只有管理好人的行为,才可以规范和完成这项工作。档案人员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练掌握档案专业知识,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来鉴别档案的价值,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培养出高素质档案干部队伍。因此不但要深入到文书形成部门,从文件的形成开始进行检查与指导,对各个环节与细节进行相应的指导,提出规范性的要求。还要加强对档案兼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并针对兼职人员的不同情况进行分类培训。对新上岗的人员加强档案收集、整理等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的培训,对熟练的兼职人员则加强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提高兼职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从源头上保证档案的质量,为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基础。另外,档案人员要适应信息技术和档案事业的发展要求,在不断充实档案管理理论的同时, 还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语、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讯及网络技术、办公自动化和电子辅助设计等知识的学习。

2.理顺归档关系,规范归档流程,建立相应的激励、考核制度。档案人员要树立前端控制的思想,在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之时,加强与文书处理及业务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参与文书处理及立卷归档工作制度的制定,分清归档与不归档范围,对档案潜在价值的预测或判断,这是具有超前性和前瞻性的工作。要及时根据社会的发展变化和利用需求,将无保存价值的文件从源头上清除,确保归档质量。为了更好地执行归档前期鉴定的工作,需要建立良好制度规范,定期检查,通过一系列检查考核、评比活动,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对做得好的单位与个人给予表彰,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7

中图分类号:G271 文献标识码:A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工程建设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建筑工程档案也随之日益显现出其在基本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前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特别是施工单位工程资料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资料填写内容不规范;(2)资料报审不及时,不能与工程实体进度同步;(3)竣工后资料移交不及时等诸多问题。下面谈一下我对如何做好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工作的粗浅观点:

1、加大宣传力度。档案管理人员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对档案工作的宣传力度,增强社会的档案意识,营造浓浓的档案事业发展大环境,促进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的自主能动性。

2、建立完善组织机制。各相关单位要明确分管工程建设档案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档案管理计划和管理制度,配备专职或兼职档案人员并具体负责项目档案的统一归档、接收、编目和申报专项验收等工作。同时要建立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相关单位专兼职档案人员参加的项目档案管理网络,承担项目档案管理的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

3、将档案工作纳入管理机制。将项目档案的管理机制和项目的整体管理机制有机结合起来,把项目档案管理的要求纳入到项目招标、设计、施工、监理、竣工、试生产、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去,落实在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真正实现工程建设项目档案工作与项目建设工程同布置、同安排、同检查。

4、建立完善项目控制机制。通过制定和实施项目档案的规章制度以实现对项目档案管理的控制。上级档案管理部门要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控制。通过开展对工程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网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相关人员的档案意识和业务素质,使他们了解掌握有关项目档案管理的法规、标准,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控制,加强检查验收控制,即在工程进度检查和工程质量检查时,同时检查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在项目的中间验收、单项工程验收、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交工验收、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时,同时验收相关档案,以实现对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控制。对于施工单位要明确施工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要持证上岗,专人专岗,其中资料员、试验员各自独立设岗,不能兼职;利用资料管理流程明确各管理人员之间工作的衔接、交互配合。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和流程负责填写各自工作中形成的资料,使工作井然有序,资料员及时收集形成资料,避免施工资料与工程进度不同步,不及时,不真实,忙中出乱的现象。

5、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要定期参加专业理论学习,懂技术、会管理、业务精。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全程跟踪服务于工程,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人员应尽早加入工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尽早收集。加强公司对项目部进行资料交底。会同监理、建设单位召开资料会议,明确工程施工资料要求,形成会议记录,作为资料整理依据。各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对项目的开竣工及进展情况及时沟通、协调运作,促进项目档案收集齐全、分类科学、管理规范。如:加强竣工后移交前的资料整理的检查和督导工作、资料移交监督工作。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后,施工单位与建设单位联系做好竣工资料移交工作,根据合同及城建档案馆归档要求整理移交竣工资料,办好移交手续,并协助建设单位进行城建档案馆备案工作。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8

【关键词】项目档案; 验收;建设项目;工作效率

一、制度建设是工作的指引

根据《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文件归档要求与整理规范》,结合我所实际情况,制定了《五十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管理办法》,明确了项目档案的管理职责及管理要求。009和012两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技改办、计量中心、工程科同步开展了仪器、设备、软件、基建等档案的收集和整理立卷归档工作。

项目档案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分为综合类、基建工程类、设备仪器软件三大类,针对每一类档案的不同特性,划分了收集范围与保管期限,并制定了《五十所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实施细则》和《五十所设备仪器档案管理实施细则》,保证了项目档案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并根据集团公司要求,修订了《五十所档案分类编号方法》,类目设置科学合理。

二、细化流程是提高效率的保障

根据已经制定的制度,项目档案管理流程环环相扣,从档案的收集、整理、组卷到编目、装订、装盒,每一个环节的要求都有据可循,大大提高了兼职档案员的工作效率。在009项目中,新所区的生产研发楼是项目建设的重点,也是项目档案验收的重中之重,由于新建楼房属于建安工程,且工期紧张,对于我所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档案工作更是如此,基建工程的管理流程非常复杂,势必造成基建工程文件收集的复杂性。档案员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收集要求,工程准备阶段、施工、监理阶段、竣工阶段都必须保证文件的齐全完整,根据专业的不同,还要对桩基、土建、安装等不同的文件进行分类组卷,工作量之大可想而知。制度的制定及流程的细化很好地指导工程档案员的收集工作,在项目开始签订合同时,就在合同中注明工程各个阶段需要收集的档案,以提高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对档案的重视程度。

012项目的重点是设备仪器,对档案员来说,大型设备及精密仪器档案的收集完整程度显得格外重要,如果资料收集不全,今后设备仪器的维修及保养将无据可寻。制度及严格的流程要求设备仪器开箱时档案员必须到场,严格清点开箱材料,对照合同中的条款及装箱单一份份地对照相应资料,保证档案收集的完整性。

项目综合管理文件的收集也是全过程的,如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与批复、初步设计的请示与批复、项目投资计划、三同时文件、竣工验收的批复等,都是项目建设的依据,这些文件在财务审计及最后的现场竣工验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注意收集整理的同时,这些文件的密级都很高,还要注意密级文件的保存。

在这两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各业务部门档案员兢兢业业,对照收集范围及整理要求,细致认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有时还需加班加点赶进度,大家都抱着既然是工作就必须认真、负责、仔细完成的信念,为我所的档案工作贡献力量。

三、迎接档案验收认真整改遗留问题

9月下旬,我所终于迎来两个项目的档案验收,这是集团在技改项目档案验收中第一次实行打分制,各位专家在听取项目档案汇报后进行了现场审查,核验了生产研发楼及所内新增的大型设备仪器,在档案室审阅了档案的基础管理工作,随后就开始两个项目档案的审查工作。009项目共形成档案案卷94卷,888件。012项目共形成档案案卷71卷,1281件,各位专家在肯定了我单位档案工作进步的同时,也指出了很多不足之处。

项目档案验收后,相关业务部门一同讨论了验收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根据每一条扣分点制定整改措施。对于我来说,每一次的检查都是学习的机会,大家集思广益,有时候把固定的思想模式打破,便豁然开朗了。

档案管理是一项基础性管理工作,它看似琐碎平凡,但在一代代档案人的努力下,留给后人的是一个真实可信的世界,对于一个单位来说,档案的价值不言而喻,它反映了这个单位的历史,见证了这个单位的发展轨迹,无论岁月如何变迁,只要档案还在,我们便能追根溯源,它是历史、现实与未来的纽带,带给我们无限的启示与思考。

作为一名档案人,我将继承前辈们的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中默默奉献自己的力量,在档案工作中不断地学习与探索,争取学到更多,获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朱海群.七六所国防科技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档案验收机构资质[J].机电兵船档案,2007(4).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9

[关键词] 档案管理;企业管理

档案管理工作做好了,一方面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企业整体经营状况,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提供准确依据,为经营决策提供支持性证据;另一方面有利于社会各方准确认定企业经营成果,为企业与各有关方面进行有益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我国经济全面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不断地更新档案管理观念,勇敢探索和尝试新的档案管理手段,以全面、真实地反映企业整体发展状况和经营成果。档案管理成果同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决定了该企业资源配置的取向和模式,决定着企业的商业版图和未来发展,对于实现该企业经营战略,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不断提升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档案管理工作对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研究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是立足于我国现代企业管理的现状,吸收和借鉴优秀的档案管理工作研究成果,不断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指导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达到逐步培养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历史责任感感和使命感,进而激发广大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的目的。

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淡化,很多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档案管理工作可有可无。再加上一些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就对档案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缺乏高度的工作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乐于奉献的工作精神,又没有积累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而不能充分认识到档案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作用和实际意义。工作中存在失位现象,工作责任心不强,对档案管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力度不够,档案管理无用论在本部门滋生蔓延到整个企业。不利于形成企业管理层关心、重视档案管理工作的氛围,整个企业的档案意识进一步弱化。从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管理方式新旧更替的历史进程遇到新的障碍,在整个企业发展进程中有边缘化危险。

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不断深入档案本身也发生了转变。首先档案本身在数字化的冲击下其形式由原先可视记录识别型转变依赖机器识别的代码型(电子档案)。档案管理模式也从传统手工模式不断发展,历经单机数据管理模式、网络信息管理模式到知识管理模式,并且随着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其管理流程、手段等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前基于手工的档案管理流程需要针对电子档案管理特点相应调整。20 世纪对档案管理理论影响最大的就是档案生命周期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将档案形成到销毁或转化为档案看做是一个整体过程、档案整体运动过程由于档案价值形态的变化可划分为若干个阶段、不同阶段的档案与服务对象、保存场所和管理方式之间具有内在的对应关系。档案生命周期理论为档案的阶段管理奠定了理论基础,档案生命周期理论准确揭示了档案运动阶段的前后衔接和相互影响,为实现档案一体化管理、为前端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网 LunWenData.Com]

缺乏运用办公自动化对档案管理方法进行更新改造。目前,一般档案管理都是采用一台微机一套软件的管理办法,档案管理与提供利用远远适应不了档案网络化发展的需要。档案管理手段的落后,给档案工作带来消极后果,主要是落后的档案管理技术跟不上日益增长的档案利用需求。造成档案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部分领导缺乏对档案工作重要性的足够认识,财力投入少;二是一些单位虽然购买了不少先进的档案管理设备,但由于档案管理人员操作不熟练,导致先进设备没有起到先进作用。三是,领导重视不够,虽有微机和档案网络,但档案并没有录入电脑,还按手工在进行工作。档案工作缺乏制度化的管理程序当前企业档案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档案收集不规范。在收集过程中,制度形同虚设,想交就交,不想交就不交,档案收集考核不明确;二是档案整理不规范。企业近几年发展较快,新档案人员不断进入,档案人员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在立卷过程中有的没有按照卷内文件目录顺序进行排序组卷,卷内目录与实际整理文件不相符,卷内资料漏失现象比较普遍。此外,在立卷时间上,有时会累积起来一次立卷,既不符合事毕立卷要求,又不利于查找利用;三是档案综合管理力度不够。由于现在综合档案管理室以一个班组存在,在行政上无法对各大部进行管理,在进行这项工作时,须向主管领导汇报,但主管领导一般都是兼任,本身的各项工作时间都较紧张,档案人员要想向领导说明一项工作较为困难,各项工作开展起来也较为困难,现在某些部门自设资料库,给档案的综合管理也造成困难。四是档案利用不规范。档案管理人员对档案借阅内松外紧,借出的档案没有按期归还。

项目档案管理论文篇10

一、重视档案法制建设

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建设重视档案文件管理法律建设,强调严格依照相关法律开展各项工作。法律是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的基本工作准则,根据时展的需要,立法部门会及时制定、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公共档案馆建设能够得到切实的法律保障。1983年,澳大利亚档案法案(the Archives Act 1983)颁布,使国家档案馆地位与职能的存在正式拥有法律依据。该法对国家档案馆的各个方面做了详细规定,简言之,重点阐述了三部分内容,即国家档案馆工作涉及的联邦政府部门、档案和文件的所指类型、赋予国家档案馆的各项权利。自颁布以来,联邦立法部门持续跟踪修订该法,使其在结构和内容上日趋完善,对公共档案馆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此外,国家档案馆也常常援引其他相关法律依据,如1982年颁布的信息自由法案 (the Freedom ofInformation Law).1975年的行政复议法 (Administrative Appeals TribunalAct),1988年的隐私权法(PrivacyAct),1995年的证据法(EvidenceAct),1999年的电子商务法(ElectronicTransactions Act), 1997年的金融管理与统计法(Financial Management andAccountability Act), 1914年的刑事法(Crimes Act). 1979年的电子通信(侦获和使用)法(Telecommunications(Interception and Access) Act)及1999年的公共服务法案(Public Service Act)等。这些法律多涉及国家档案馆的有关工作内容,赋予了国家档案馆作为联邦政府部门开展各项工作必需的相关权利,对于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强调公共服务理念

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建设强调公共服务理念的主导作用。根据既定发展目标,国家档案馆不仅在于更好地履行安全保管具有重要意义的各类公共文件的职责,也更重视追求全力做好信息服务工作,尽量满足社会各领域的需求。为此,国家档案馆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不断提升自身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档案文件信息服务工作的发展。

在脱离国家图书馆前,联邦档案馆的首要职责仅仅是作为政府非现行文件的廉价保管处,使其根本无法有效开展公共信息服务,这种工作理念此后得以逐步转变。在1983年档案法等法律及有关发展规划中均强调国家档案馆作为公共事业机构,应该切实做好档案文件利用等服务工作。1983年档案法在第5章《公共文件》的第3、4、5部分对档案文件解密公开、提供利用的服务方式、档案文件依申请公开与行政复议等各方面做了详细规定,同时占据了很大篇幅,可以说这是该法强调的重点之一。

国家档案馆根据档案法等制定了有关服务章程(Service Charter),其内容广泛涉及档案馆提供各项服务工作的具体细节。仅以某章程为例,其中详细阐述了国家档案馆基于公众期望而制定实施的各项服务标准、国家档案馆的角色和职能、服务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鉴定文件信息以确认是否可以公开利用、文件提供副本及方式,在有关城市和地区设立公共查阅服务点提供文件阅览服务、重视采用包括网络在内的各种信息技术手段以提高服务水平等)、服务工作的督察与评估、接受公众关于信息服务的有关投诉和建议等。可见,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建设在着力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上投入了极大关注和努力,凸显公共服务的发展理念。

三、重视理论研究与应用

澳大利亚一向高度重视、支持和鼓励公共档案馆建设相关理论的研究与应用。档案文件管理理论尤其是在电子文件管理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更是走在世界前列,有力地促进了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发展。

澳大利亚档案文件管理理论研究在国际上具有一定优势,这与国家档案馆的高度重视是密不可分的。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虽然成立时间较晚,但一方面广泛借鉴了以谢伦伯格“文件双重价值论”为代表的优秀档案学理论,另一方面持续加强自身理论研究工作,从而不断取得了突出成果。国家档案馆不仅高度重视并鼓励从事档案文件相关理论研究,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积极应用这些理论成果,这就极大地促进了档案学理论的发展。尤其是近些年来,伴随电子文件管理的大力推进,有关的理论研究工作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值得注意的是,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文件管理尤其是电子文件管理工作方面研究制定的相关标准更是NISO 15489文件管理国际标准大量吸收而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纳,此外也提出了文件连续体理论等影响较大的档案文件管理理论。

国家档案馆目前实施的一项措施也表明了其对理论研究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国家档案馆制定了一系列奖励计划以鼓励研究者利用档案文件从事学术研究,为此特设各种奖励措施来激发研究人员使用馆藏档案文件从事各种学术理论研究。此外,国家档案馆也积极谋求通过澳大利亚研究协会的资助项目与大学和其他文化机构等开展有关合作。这项措施虽不是直接鼓励档案文件理论研究,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必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宣传效应和刺激作用。

四、强调文件管理工作

与美英等发达国家一样,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十分重视监督指导政府机构的文件管理工作,这在公共档案馆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2004年11月12日,时任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分管馆藏保存与管理事务的副馆长Steve Stuckey在日本做了题为“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联邦政府文件保管中的角色”的学术报告,在这份报告内,他详细地介绍了澳大利亚政府机构文件管理工作发展历史、现状以及电子文件管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澳大利亚文件管理工作的发展经过了一段曲折历史。在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成立之前,总理府下属的公共服务委员会(the Public Service Board)负责为政府机构提供如何做好文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咨询和建议。国家档案馆成立后,它开始负责指导政府机构怎样挑选有价值的文件以及保管多久,但公共服务委员会仍然掌握着核心权力。直到1983年档案法颁布

后,该法赋予国家档案馆向各类机构提供咨询和帮助以便经济高效地保管文件的权力,这就促使国家档案馆对文件管理工作投入更多关注。随着电子文件的广泛普及,进一步促进国家档案馆对文件管理工作的关注。1997年,澳大利亚总理宣布联邦政府承诺将在2001年实现政府所有公众服务网络化,而要实现安全稳妥的在线服务功能就需要有良好的文件管理工作基础,这给国家档案馆提供绝佳的机会阐明政府部门必须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并重申向各部门提供此类协助正是国家档案馆的职责所在。国家档案馆从有助于完整记录机构职能和发展历史、提高机构工作效率、保障机构合法权益等各方面向议会和联邦政府有关部门做了大量阐述和论证。1998年,澳大利亚法律改革委员会(the AustralianLaw Reform Commission)向联邦政府提交了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公共服务领域部门的文件管理状况非常糟糕,这将直接威胁到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该委员会强烈建议应该赋予国家档案馆权力,会同所有联邦政府部门负责人商讨制定各种有关标准。

事实上,早在1993年,澳大利亚文件管理专家已经开始着手研究制定文件管理标准并于1996年,后续做了若干次修订。澳大利亚在电子文件管理标准研究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果,已经了存储标准和元数据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并仍保持着较快的发展态势。2001年9月,ISO的文件管理国际标准中大量吸收了澳大利亚的文件管理标准,这说明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在文件管理方面的巨大努力和较高工作水平得到了广泛认可。

通过国家档案馆的不懈努力,澳大利亚文件管理工作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在世界范围内呈领先趋势。总的来看,国家档案馆通过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并促进各类机构做好文件管理工作(包括电子文件管理),如通过制定相关标准以约束并指导机构做好文件管理工作;要求软件开发商和文件管理咨询公司等遵照文件管理标准和有关政策;与联邦政府总审查官、联邦政府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图书馆等积极合作,呼吁文件管理的重要性并展开联合行动。持续加强相关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开发并推广文件管理计算机辅助系统等等。这些措施无疑促进了澳大利亚文件管理工作的发展,进而也有力推动了公共档案馆建设。

五、重视加强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在澳大利亚公共档案馆建设中得到全面实施,起到重要作用。在绩效管理模式下。国家档案馆实时监控各项工作的业绩表现,同时也与联邦政府总审查官(the Auditor-General)开展合作,适时与其他政府部门成立各种临时调查委员会等,共同研究制定评估体系和相关标准,开展各种调查和审计工作并提交有关报告,旨在研究和解决公共档案馆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切实提高档案文件管理工作绩效水平。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非常重视档案文件管理工作绩效水平的提升,努力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根据2004年11月的统计数据,国家档案馆工作人员共计494人,其中有347人是全职工作人员。2004-2005年度,国家档案馆的总预算约计65,000,000澳元。仅从这些数据上看,国家档案馆管理工作的绩效水平已经非同一般。而在2009年11月2日,联邦政府在其《年中经济与财政展望声明》中又宣布,国家档案馆将同其他政府机构一道实施财政预算缩减计划。报告中初步估计,2009-2013年,国家档案馆第一年将缩减约700,000澳元,后四年中每年缩减约1,400,000澳元。国家档案馆做出反应,决定将进一步改革工作方式,同时减少首都堪培拉的档案信息服务经费支出,并在接下来的两年半内逐步关闭位于阿德莱德、达尔文和霍巴特3市的国家档案馆驻地办公室,同时将裁撤有关工作人员,为其提供相应的就业援助计划等。可见,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极为重视工作绩效的提高,实施效果也是相当显著。

六、重视部门间的密切合作

澳大利亚国家档案馆十分重视与联邦政府各机构及其他有关部门间的密切合作,以便更高效地完成帮助各机构从事文件管理、档案收集与鉴选、提供优质便捷的信息服务及开展其他各项工作。

国家档案馆作为联邦政府的成员之一,根据法律规定,应该负责协助并监督其他政府机构做好文件管理工作、挑选有价值的公共文件及时归档保管并提供便捷的信息利用服务,这就特别需要国家档案馆与其他政府机构的紧密协作。此外,为了最大程度地保证实现对澳大利亚发展历史的完整真实记录,国家档案馆也往往采取相关措施,主动寻求与其他社会机构开展合作,或依据有关法律规定等督促或鼓励此类机构与其从事合作,这就使得国家档案馆与各种机构的合作日趋紧密并更富成效,进一步推动了公共档案馆建设。

七、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