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十篇

时间:2023-09-21 17:36:09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EPC模式;IPO模式

0引言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有违法分包的弊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源头都是分包商的资质没有保障。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实践时间较短,所以许多建设单位经验不足,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偏低,管理不到位,引发了许多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

1传统的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模式的缺点

1.1设计管理问题

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中,建筑、结构、电气、给排水、暖通空调五大专业是相对独立的设计单位,当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现场发现问题反馈至监理,监理再向上反馈至业主,业主找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对问题进行深化设计,这个流程反射弧过长耽误工程项目的进度。传统的设计管理模式着重点在项目的实施阶段,而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的设计管理应把重点放在前期,把建筑构件的分离和组装、转运和堆放、吊装拼接、后期维护等因素综合考虑[1]。

1.2构件生产安装问题

影响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安全、组装效率因素主要是建筑构件。目前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加工运行管理模式不够完善、运营体系跟不上发展的步伐,供应链有短缺。装配式建筑构件主要有以下工序:清模、装模、置筋、预埋预留、浇捣、吊装脱模、堆码、运输等,这些工艺很容易出现问题,如灌浆的填充不充分及作为项目的施工节点的套管连接的未对准等。

1.3项目现场施工管理问题

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需要对新技术、施工部署和构件连接质量检测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方式。装配式建筑目前在建筑行业中的普及率没有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建筑高,因此在建筑市场上有经验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数量较少。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有大量的部件,如起重、混凝土浇筑、螺栓连接和焊接等。由于大多数部件体积大且重,很容易造成施工现场的混乱,有针对性的管理才能使建设有序,以确保施工进度。

1.4信息化管理问题

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企业的信息化管理效率低下,与项目其他参与者的信息共享较差,组件标准化尚未达到预期要求。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程度不高导致项目各参与方信息传递延迟,尤其对于施工单位来说每延迟一天的进度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费用,如延迟产生的机械租赁费、人员窝工费和合同违约金等。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数字虚拟化和信息共享等各种系统要素入手。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2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成本控制

1装配式建筑概述

在早期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外观比较单一,多样性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现代化建筑工艺的创新和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模式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装配式建筑多样性具有明显的发展优势,并且在多样性的基础上也增加了可移动性。移动式住宅是比较先进的装配式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操作比较简单,只需要按照设定好的图纸完成预埋件和管道铺设,并根据建筑的具体构架构造柱梁板等结构框架,最后完成构件装配就能完成整个建筑施工。随着建筑企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能提升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建筑生产标准,推动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对原有的传统建筑施工工艺进行改进,使其朝着简单快捷的方向转变。而装配式建筑是解决传统建筑工程中由繁到简的重要技术,能够有效改变传统建筑施工现场作业流程,保证施工现场的整洁性,可以在最大程度上确保施工现场环境质量,有利于降低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噪声污染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1]。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相对较晚,而日本早在上世纪70年代初,就已经提出了装配式住宅的理念,并且在90年代已经开始利用工厂化以及部件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建筑行业施工效率,并且住宅内部结构也能够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目前,日本的装配式技术也相对先进。在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中,需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装配式技术以及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理念,才能够不断完善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相关规范,推动我国装备式建筑行业的创新发展。

2工程造价预算内容

在建筑企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开展工程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时,必须对工程造价工作进行有效的细化,按照精准原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整个过程中的造价资金进行有效管理。并且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各项资源加强资源配置与优化工作,确保人力、物力等工程成本降到最低,防止出现结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的问题。通常情况下,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开展工程造价成本控制工作时,需要对每一个施工部分的项目造价合理性进行分析,主要判断其是否超出预算以及工程造价是否还具有优化余地。在工程建设中要以全工程内所有具有一定相关性的项目开展造价预算,保证造价结果的精准性,提高工程造价的精细化。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反复计算和对比,对造价工作的计算对对象要进行细化,并根据设计图纸和建筑工程的施工资料开展改善工作。在精算工作中要对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原料资金、人力资金以及器械资金等进行全面分析,要在保证工程建设质量的基础上,将造价结果控制在最低水平[2]。

3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工作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最终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资金投入,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第一,在开展工程造价预算工作时准确性不足。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之前,需要进行有效的工程造价预算工作。但是一般情况下进行预算造价的工作人员专业能力相对较低,在对建筑进行模拟时存在一些漏洞和不足。这会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前期的准确性。工程造价预算结果不精准会导致在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例如资金超过预算容易导致工程停工,不能如期完成。预算过多会导致在工程结束后存在不能使用的建筑废料,这会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完整性和建筑周期产生极大影响,导致建筑计划被打乱,很容易导致建筑变更或者受到资金损失。第二,在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工作中,对相关的信息处理不明确,导致信息传递失真。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必须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所有资料数据进行全面准确掌握。但是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没有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不同项目的具体情况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会影响后期造价预算结果。因为在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管理过程中,信息量本身比较巨大,在对信息进行处理时出现统计错误的可能性相对较高,再加上数据量比较大,会导致人工造价计算过程比较复杂缓慢,影响信息计算的效率。对相关的信息数据进行传递的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失真问题,这也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质量产生一定影响。第三,在当前的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规模发展相对较慢。因为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很多技术和管理制度并不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装配式建筑工程规模的发展水平。目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模相对较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并且预制混凝土配件运输方法以及装配技术等与国外先进技术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装配式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相关的预制混凝土构件生产难度相对较到较高,一些厂商不能进行大规模生产。这会导致装配式建筑材料的价格上升。再加上国内市场需求相对较少,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生产厂商固定投入成本以及可变动成本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预制混凝土配件的市场价格,从而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在后期装配式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规模不断增加,会促进混凝土构件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随着装配式建筑的不断发展,大厂商的固定资本投入会逐渐减少。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而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成本控制工作产生一定影响[3]。

4提高转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水平的措施

4.1加强工程造价预算规划工作

为了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需要尽可能降低装配式建筑工程的造价水平,要以装配式建筑以及现浇混凝土建筑的成本对比,获取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比较高的原因。这样可以根据装配式建筑造价成本较高的原因对成本进行有效管控。一般情况下,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其与现浇混凝土建筑相比会产生混凝土配件以及生产运杂费等。在对其成本进行管控时,需要测算材料费、人工费、机械费以及管理监察人员的费用等,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对市场价格准确掌握。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水平,需要从降低原材料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具体情况以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最大可能上提高装配式建筑部件生产规模,同时要保证装配式构件的生产质量和生产效率。这样能够降低装配式构件的生产成本,从而对装配式生产构件的资金投入进行合理控制。只有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不能大规模生产的现状进行有效改变,这样才能从设计阶段以及生产链方面出发,提高混凝土构件与其他配件的生产利用率以及制作水平。在混凝土构件衔接部分进行设计时,同样要提高设计方案的准确性,降低在混凝土构件生产和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情况而导致部件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模具设计时,必须保证设计的精准性,才能确保后期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快速安装,防止后期装饰修补导致开支增加。在对混凝土部件进行运输时,厂家需要根据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具体情况,清点运输车的编号,并将构件尺寸、重量等信息记录在案。设计科学合理的运输方案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构建的完整性。还要对混凝土构件的运输车辆进行合理安排,防止出现车辆浪费的问题。在混凝土构件装车过程中,要先与现场施工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进度以及混凝土构件的具体顺序。根据混凝土构件的使用顺序和频繁程度进行装车,这样可以大大节约后期在混凝土构件安装过程中的难度,提高施工效率,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4.2加强施工方案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

在对装配式建筑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方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要求保证施工计划的合理性,尽可能对施工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在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工程项目的主要核心是工程造价预算和成本控制工作,确保施工计划的合理性是对整个项目造价进行有效控制的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在施工计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以施工设计图纸为基础,由专业的造价工作人员对整体设计图纸进行分析。并根据装配式建筑的具体特点按照总平面图与各建筑图纸说明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工作。由专业造价人员进行分析和初步预算,对设计图纸进行不断优化和改进,防止设计图纸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随后根据优化完成的设计图纸,制定科学严谨的施工方案,达到对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进行合理控制的目的。在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工程施工成本是影响其资金投入的重要因素。装配式建筑中的重点支出项目包括主体构件费用以及工程施工费用。对这两方面的成本进行合理控制,可以达到控制装配式建筑整体成本的目的。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加强工程造价预算以及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工作,对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有积极帮助。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综合发展,对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武郁婷.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价值工程,2018,37(17):79-82.

[2]玉美袁.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预算与成本控制问题探究[J].工程建设,2020,3(4).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3

相较传统建筑,装配式建筑有着突出优势。(1)保证工程质量。传统的现场施工受限于工人素质参差不齐,质量事故时有发生。而装配式建筑构件在预制工厂生产,生产过程中可对温度、湿度等条件进行控制,构件的质量更容易得到保证。(2)降低安全隐患。传统施工大部分是在露天作业、高空作业,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运输到现场后,由专业安装队伍严格遵循流程进行装配,大大提高了工程质量并降低了安全隐患。(3)提高生产效率。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由预制工厂批量采用钢模生产,减少脚手架和模板数量,因此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尤其是生产形式较复杂的构件时,优势更为明显;同时省掉了相应的施工流程,大大提高了时间利用率。(4)降低人力成本。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劳动力不足、技术人员缺乏、工人整体年龄偏大、成本攀升,导致传统施工方式难以为继。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预制工厂施工,现场装配施工,机械化程度高,减少现场施工及管理人员数量近10倍。节省了可观的人工费,提高了劳动生产率。(5)节能环保,减少污染。装配式建筑循环经济特征显著,由于采用的钢模板可循环使用,节省了大量脚手架和模板作业,节约了木材资源。此外,由于构件在工厂生产,现场湿作业少,大大减少了噪音和烟尘,对环境影响较小。(6)模数化设计,延长建筑寿命。装配式建筑进行建筑设计时,首先对户型进行优选,在选定户型的基础上进行模数化设计和生产。这种设计方式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对大规模标准化建设尤为适合。此外,由于采用灵活的结构形式,住宅内部空间可进一步改造,延长了住宅使用寿命。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标准、规范研究进展

国外全面和系统的研究了预制混凝土结构。在工程设计中,制定了相关的设计规范。如日本的JASS14《混凝土幕墙》和JASS10《预制混凝土工程》,欧洲的《预制混凝土工程标准和应用手册》以及北美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1]。国内也制定了部分关于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规范[2]:《CL结构设计规程》(2006年)、《预制混凝土外墙挂板》(2008年);《预制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技术规范》(2009年)、《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0年)、《装配混凝土住宅体系设计规程》(2010年)、《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2011年)。2014年,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出台了行业标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规程》是在全面总结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并参考借鉴了外国的先进技术,涵盖了设计、施工、预制构件生产、验收等环节,主要技术指标设置合理,能满足当前工程建设的需要,实施后将结束我国在装配式混凝土领域没有国家标准遵循的局面,在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家部委正在起草的文件还包括《建筑产业化标准体系》、《“十三五”住宅产业现代化发展规划》、《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指导意见》等。与此同时,另一个重要的国家行业标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正处于草案阶段,正向多方征求意见。同时,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完善建筑产业化的建设标准体系和实施机制。标准体系针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梳理;实施机制致力于研究传统设计和工业化设计的差异、图纸表达和审批制度的变化以及设计工作转移到施工现场后的转变。综上可知,我国装配式建筑正逐步向标准化建设发展。

2.2国内外研究现状

上世纪90年代美国联合日本开展了PRESSS(PrecastSeismicStructuralSystem)[3]项目的研究。PRESSS项目对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目的是建立计算模型,为相关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研究、开发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概念,为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提供系统科学的设计方案,以满足不同地震设防区的要求。2003年,欧洲ELSA实验室开展了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拟动力试验研究。ELSA实验室对单跨双榀、双跨双榀及不同楼板铺设方向的预制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梁柱节点采用螺栓连接节点,部分节点的梁柱间放有橡胶垫。动力试验显示:预制框架结构的抗震能力与现浇结构相当;橡胶垫缓冲作用强,有利于节点保持完整。2004年,同济大学对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了拟动力试验研究[4]。2005年,同济大学课题组对三跨三层预制混凝土框架结构1/5缩尺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研究。东南大学对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框架柱榫式接头进行了试验[5]。天津大学对足尺节点试件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和分析[6]。清华大学的钱稼茹等对钢筋混凝土剪力墙试件进行了拟静力试验[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对新型生态复合墙结构体系进行了开发研究[8]。上海大学参与成立了城建集团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上海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积极开展了BIM技术与装配式建筑研究。

3国内应用情况

上海城建集团于2011年成立了预制装配式建筑研发中心。城建集团以高预制率的”框剪结构”及”剪力墙结构”为主,拥有“预制装配住宅设计与建造技术体系”、“全生命周期虚拟仿真建造与信息化管理体系”和“预制装配式住宅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三大核心技术体系。城建集团建立国内首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城建集团实行BlM信息化集成管理,已实现了利用RFID芯片,以PC构件为主线的预制装配式建筑BIM应用构架的建设工作,并在构件生产制造环节进行了全面的应用实施。目前企业已制定的标准有:《上海城建PC工程技术体系手册》(设计篇、构件制造篇、施工篇)、上海市《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体系施工、质量验收规程》、上海市《预制装配式保障房标准户型》。中南NPC成立了部级“可装配式关键部品产业化技术研究与示范”生产基地,NPC技术(全预制装配楼宇技术)是一种新型混凝土结构预制装配技术。该技术用于解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上下层竖向预制构件之间的钢筋连接。即将颁布实施的JGJ1-2014《国家行业标准》将之定义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浆锚连接技术。在已完工程中经院士专家鉴定测算,整体预制装配率达到90%以上,每平方米木模板使用量减少87%,耗水量减少63%,垃圾产生量减少91%并避免了传统施工产生的噪音,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国内第一家以“住宅工业”行业类别核准成立的新型住宅制造企业,是我国唯一一家综合性的“住宅整体解决方案”制造商。远大住工PC(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全生命周期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相比,具有节水、节能、节时、节材、节地、环保的五节一环保特点。2012年推出第五代集成住宅(BH5),先进的第五代集成建筑体系,运用当今世界最前沿的PC(预制混凝土构件)、应用开放的BIM技术平台,建立健全并丰富和发展了工业化研发体系、设计体系、制造体系、施工体系、材料体系与产品体系,具有质量可控、成本可控、进度可控等多项技术优势。

4未来发展和重点研究方向

4.1基于BIM的一体化项目实施(IPD)应用研究

2007年,加州委员会和美国建筑师学会联合的IPD(IntegratedProjectDelivery———一体化项目实施)指南,对IPD进行了定义:通过协作平台,对体系、人力、实践和企业结构进行整合,充分利用所有参与方的见解和才能,通过设计、建造以及运营各阶段的共同努力,使建设项目达到最大效益,减少不必要的浪费。IPD模式贯穿项目建设的全部阶段,包括规划设计阶段和施工建造阶段,施工单位、建设单位、设计院等各方高度协调合作,保证项目目标的顺利实现。IPD模式适用于大规模项目,有利于项目成本的节约。因此,尽管当前建设项目的交付模式种类繁多,IPD却已经在行业内得到大力推广。当前国外实践IPD与BIM协同管理的项目越来越多。利用BIM软件建立的建筑模型可视性强,交互性高,数字化程度高,同时具备开放的数据标准,有利于信息及数据的共享。在IPD模式下的项目,BIM的应用主要集中于设计协同、可视化、估价、施工重难点模拟、碰撞检测、设备管理、场地分析等方面[9]。目前由于受国内建筑发展模式的制约,建筑业在IPD模式下缺乏相关法律体系及合同范本,应用环境也还处于培养期,BIM技术全面推广还有待政府和企业的努力。

4.2预制构件的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

模数化及标准化研究包含两个方向:第一要对全产业链资源进行整合,全产业内推行模数协调;第二要实现统一价值导向,建立技术标准。住宅模数协调准则是建设者、施工方、设计者在装配式建筑的建设中共同遵循的统一准则,是建筑标准化的依据,因此要大力推行住宅模数协调准则研究,要加强构配件尺寸与建筑的配合、协调、定位。目前我国已制定GBT50100-2001《住宅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同时要进一步加强部品模数与建筑协调体系的完善,加强预制构件尺寸统一协调,开展构件通用性及接口技术研究。目前,装配式建筑标准化研究已有了重要进展,中国第一个“装配式建筑标准化部件库”已由上海城建集团初步完成建设。第一批标准化预制构件数据库共90余个,目前已应用于万科、保利等项目。为全面覆盖市场现有房屋类型,今后应加强标准化部件多样化组合的研究。

4.3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与传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研究仍较少。目前国内装配式建筑抗震研究的重点在节点,装配式建筑节点的抗震性能与现浇节点存在差异,其力学特性对建筑整体抗震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对装配式建筑节点抗震性能仍需进一步研究。同时,要加强各类型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应及时依据最新且成熟的装配式建筑抗震性能研究成果,对现有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条文应及时更新。

5结语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4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510000)

摘要院进入二十一世纪,“安全高效、绿色环保”越来越成为衡量建筑设计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随着全国建设工作会议上“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明确提出,新型建筑工业化以其迫切的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潜力重新走入国内建筑界的视野。在建筑产业化的革命中,预制装配这种建造方式重新进入到工程实践中,因此,针对这种新型建筑技术所对应的建筑作适应性的探讨,是文章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院可持续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新型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式建筑;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院TU111.3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5)27-0078-05

0 引言

这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时代,“安全高效、绿色环保”的目标已经成为全社会发展的共识,传统的混凝土全现浇结构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不久的将来,必将被新型建筑工业化所取代。过去,由于材料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预制装配式建筑的质量和适应性存在疑虑和误解,但是,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运用以及管理水平的显著提高,我国现阶段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又重新迈出发展的步伐。因此,在这个历史性的机遇面前,笔者希望通过对新时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总结及其适应性探究,为建筑产业化进程提供理论性的支持。

1 概念解析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技术进步为基础,信息技术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手段,运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建筑全产业链更新、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建造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从而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它是指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的生产方式。新型建筑工业化并不只是装配化,而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企业管理的融合叠加,即“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现代科学技术(生产力)+现代企业管理(生产关系)”。

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指建筑的全部或部分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安装方法建造而成,具备一定使用功能的建筑物。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是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环节。

2 国内外发展状况

17 世纪,英法等国家开始了建筑工业化道路的最初探索,20 世纪50 年代,二战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国家建筑工业化的大力发展,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并针对预制装配技术研制了成熟的行业规范和技术准则。美国在20 世纪初成立了预制混凝土协会(PCI),长期致力于装配式建筑规范和标准的制定,一直推动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取得长足的进步。日本的建筑工业化水平世界领先,在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建设上取得了空前的发展,它结合自己的实际建筑环境,将装配式建筑的理念成功引用至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防震设计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

相比之下,国内建筑工业化水平比较落后,行业规范和技术标准还处于匮乏阶段。我国开展工业化建筑的探索时间并不晚,从20 世纪50 年代开始到80 年代,各种预制屋面板、空心楼板、屋面梁已经在住宅的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 年全国预制装配式建筑比例已占所有建筑量的35%),但是进入90 年代,我国在预制装配这个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几乎为零,预制装配逐渐被全现浇结构所取代。直到21 世纪,现浇施工方式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噪声影响、资源浪费、施工危险等弊端逐步显露,中国建筑业界和相关部门才重新开始重视预制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3 新时期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3.1 技术创新

预制装配式建筑的技术创新并不是单一技术的创新,而是集成建造技术的系统创新,它包含了主体结构的创新、装饰装修的创新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创新,并综合体现在建筑设计、工程质量、工期控制、经济效益和环保节能等方面:

3.1.1 建筑设计方面

设计理念先进,兼容性强。建筑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并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可以最大程度实现钢结构、混凝土、新型材料的复合化施工,是一种符合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生产方式。

结构体系灵活,可变性强。实现支撑结构和填充体系的彻底分离,保证支撑体的耐久性和填充体的可变性,有利于使用者在实际使用时进行改动和调整,一改以往建筑承重墙多、分隔死、开间小、空间无法灵活分割的缺点。

模数控制生产,工业化强。将建筑分离成支撑体系和填充体系,两种体系又各自拆分成不同部品构件进行标准化设计生产,这种方式有利于标准化的建筑空间和建筑立面的大规模重复性生产建造。

设施设备系统一体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水、空调、新风、暖气、电气等设备管道预设同步进行,从而减少设计缺陷和返工次数,极大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保证设备管道的质量控制水平更高,有利于房屋舒适度和洁净度的营造。

实例分析:中粮万科长阳半岛五裕地块项目,位于北京市长阳镇,地上部分采用预制混凝土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产业化楼建筑面积约9 万平方米。项目工业化预制率达到61%,外墙、内墙、阳台、叠合、挑板、防火隔墙、外挂板、楼梯、梯梁、女儿墙等十种构件都采用预制方式;建筑设计采用业内先进的设计理念,如24 小时新风负压系统、横向排烟系统等内装部品化集成技术、SI 内装分离与线管几成技术等;深化设计阶段更是采用三维手段协同设计,以确保准确快速落实设计方案,并最终保证此预制项目的实施质量。

3.1.2 工程质量方面

材料性能和构造水平提高,抗震性强。采用新型轻质材料,在隔声耐火、保温隔热、防腐防潮等方面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同时由于构造水平提高和自重减轻,建筑的抗震性能也显著增强。

工业化生产建造,整体性强。预制手段机械生产的建筑构件,通过一体化的控制方式,在专业指导下使用可靠的连接方式进行安装,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建筑整体性能。装饰效果优良。预制外墙板使用各种饰面进行预先处理,配合建筑设计预嵌瓷砖、石材、清水模等;预制内墙质量控制更加方便且外观优良,无需经过再粉刷的程序即可做装饰工程,从而保证了质量和效果。

3.1.3 生产效率方面

预制构件采用机械化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现场只须对构件节点进行浇注,这样的施工方式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可同时进行交叉作业,遇到雨雪天气也可不用停工,节约工期,保证施工进度,节省投资,降低施工成本。

实例分析:位于北京回龙观019 地块的住宅及商业金融项目2 号楼,是北京住宅产业化基地的实验点。在全装配环节,每层楼的用工人数从42 人降低到28 人,综合测算节省了33%的用工量,其中混浆工这个工种已经完全不再需要,钢筋工的人数降低了53%,最终完成精装修的时间比运用传统工法的楼栋快了一个月。

3.1.4 经济效益方面

在西欧、北美和日本,预制装配的生产方式与传统建筑方法相比,可节约人工约25%-30%,降低造价约15%-20%。现在国内由于预制装配建筑仍处于摸索阶段,受生产技术、生产规模等因素的影响,预制率较低(仅为15%-20%),其建设成本仍略高于传统现浇建筑。但是,从住宅全生命周期角度来分析,装配式住宅由于其能耗、管理、维修成本的降低,能有效节省消费者后期费用支出。因此,综合来看,预制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建筑经济性上拥有更广阔的发展潜力。

实例分析:万科集团在上海所开发的新里程项目、金色里程项目、四季花城项目、金色城市项目以及北京假日风景项目都采用了工业化生产的方式,根据这五个项目的成本估测数据,可得到建安成本和使用成本的工业化增长率。根据此工业化增长率对南京某一处传统住宅(103m2)进行工业化假设,将工业化住宅与传统住宅建造成本进行对比(详见附表1 和附表二)。传统住宅建安总成本为528390 元,使用费用50 年为306231 元;工业化住宅建安总成本为580302 元,使用费用50 年为254833 元。现阶段成本总和两者相近,但是未来工业化住宅经济效益还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间。

3.1.5 环保节能方面

预制装配所产生的噪音、烟尘和垃圾远低于现场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工业化的设计和施工节省了大量现场的模板和脚手架,减少了木材使用量,在降低造价的同时也保护了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此外预制外墙和屋面板已经将保温隔水等防护层统一处理完毕,避免现场施工易破坏的情况发生,有效实现建筑使用阶段的节能。

实例分析:“小天城项目”位于长沙远大三路与远大城交汇处东北角,建筑面积18 万平方米,是全国第一幢以工厂化装配式方式建造的超高层钢结构可持续建筑。小天城的工厂化率超过90%,据项目工程测算,相比传统建造方式,节能80%,节水85%,节省混凝土60%,建筑垃圾甚至只有传统建造方式的1%。

3.2 管理创新

新型建筑工业化的目标是建立专业化、协作化的工程总承包队伍,在研发设计-构件生产-施工装配-运营管理等环节实行一体化的现代化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从而可以整合优化整个产业链上的优质资源,使效率和效益最大化。(图1)

4 现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的适应性分析

综上所述,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平立面规律性强、构件重复率高、多工种一体化施工可行性强、标准化快速生产、整体安全性能佳、综合效益高等突出特点,笔者根据预制装配生产方式在国内的现实应用情况,对其适应性建筑类型进行研究比对,总结如下:

4.1 住宅类建筑

从需求上分析:住宅是中国社会上需求量最大的建筑物类型,2010 年以来全国新建住宅年平均成交量维持在2.25 亿平方米水平,这需要一种快速、安全、可靠的生产方式来完成,以最大限度节约社会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环境成本,运用预制装配技术可以实现这样的目标。

从实施条件上分析:建筑设计上,现代住宅趋向工业化的生产,住区楼栋标准化,户型单元模数化,公共交通核心模块化,内外墙部品构件工厂化,还要保证室内大开间和灵活分割的可能性;结构设计上,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钢结构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可以实现与现有结构的平稳衔接过渡;设备系统设计上,住宅内部设备管道单一重复,给水系统、排水系统、电气系统、通风系统和供暖系统等都可以使用部品生产和集成技术应用;这些都是住宅类建筑使用预制装配生产方式的有利条件。(图2)

4.2 车间厂房类建筑

从需求上分析:现今国内工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转型阶段,车间厂房类建筑应用广泛,需求量大,需要体现出工业建筑“快速施工,提高投资回报效率”的特点,很适合用预制装配的方式进行生产建造。从实施条件上分析:建筑设计上,车间厂房类建筑根据使用对象的不同,其跨度、进深和层高都有严格的等级和模数要求,其外立面风格简洁统一,无特殊性要求,非常适合进行模式化的预制部品生产;结构设计上,车间厂房主要采用排架结构体系和门式钢架体系等,其屋架梁、行车梁、天沟、屋面板均适合使用预制手段生产,在现场吊装就位后焊接将其连成整体结构便可快速安装,体现环保节能高效的现代化需求。(图3)

4.3 办公酒店类建筑

从需求上分析:现代酒店和办公楼是城市商务区中最常见的建筑类型,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化的建筑环境、人性化的建筑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越来越成为社会一致的追求。因此,在这种建筑类型上运用新型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势必能极大促进现代城市商务区的规划和建设。

从实施条件上分析:建筑设计上,它以现代办公和居住功能为主,其房间开间、进深、层高需求以及外墙、门窗等部品尺寸都相对统一,而且这类建筑后期使用过程中房间大小或格局变动的可能性很大,使用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轻质构件通过灵活的分隔方式可以轻松地实现;结构设计上,无论是普通框架结构或框架———核心筒结构,都属于预制装配施工方式的适用范围;设备系统设计上,预制装配技术在设计阶段就已预设完善设备管道,适合实现这类建筑中集成化的中央空调和新风循环系统。(图4)

4.4 医院类建筑

从需求上分析:现代医院作为延续生命、保护健康的重要场所,其整体医疗环境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医院需要洁净无污染的就医和治疗环境,预制装配建筑使用的各种新型材料有质量保证,可以确保建筑物安全无毒,对人体和环境无害,符合人类健康与环境再创造的综合利益。因此,在医院类建筑上应用预制装配技术,不仅有利于建筑微环境的营造,更有助于全社会节能环保事业的推进。

从实施条件上分析:建筑设计上,医院类建筑以诊室、病房、办公室等集中性的使用功能为主,尺寸固定,便于实现标准化控制;结构设计上,由于没有大跨度空间的特殊要求,普通预制结构体系便可基本满足使用需求;设备系统设计上,集成化的设备管道保证各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有助于营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图5)

4.5 学校类建筑

从需求上分析:学校是师生进行教学的重要场所,需要一个稳定、安全、舒适的建筑环境。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具有与现浇结构完全同等的整体性和安全性,同时由于建筑整体质量更轻,在抗震设防上处于更有利位置,现代化的管理方式也使它的质量监控也更加直观有效,因而适合运用在校园建筑上。

从实施条件上分析:学校类建筑结构简单,以普通课室、实验室、办公室、宿舍等使用功能为主,空间重复率高,立面构件统一,便于实现标准化的建筑设计。

近年来有一种特殊的学校类型吸引越来越多的社会关注,那就是在灾区或偏远地区建设的低成本学校。这类学校因客观原因的限制,只能用尽可能少的资金成本完成功能齐备、质量优良的建筑,同时还必须应对后期随时可能出现的功能置换甚至是异地重建状况。使用工业化预制装配技术进行建设,既能节约时间和成本完成设计施工,又能保证房屋质量,更能轻松解决使用功能变化或建造场地变化带来的问题,一举三得。以香港中文大学朱竞翔教授为代表的建筑师已经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他的“轻质建筑”实践便属于新型建筑工业化的一种尝试。(图6)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5

摘 要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推进保障房新型建筑工业化是实现建筑业转型发展的根本途径,对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推进 保障房 建筑工业化 建设

建筑业是一个大产业,是一个支柱产业。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促进建筑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各个环节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建造技术和建筑体系日益成熟,不少地方和企业对推进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越来越强,因此,作为保障房项目建设管理者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切实增强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推进保障房建筑工业化的意义

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模式,推进现代建筑业发展就是要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而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的核心是走新型建筑工业化道路。新型建筑工业化是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使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基地化、施工机械化、组织管理科学化,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传统粗放型的建筑施工方式,实现建筑业生产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并在节能减排、降低环境压力、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等方面发展重要作用。可以说,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建筑业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高建筑业集成创新能力,整体提升建筑业现代化水平,形成以技术为主导,产业结构合理,专业化、机械化施工水平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优势的高效、节能、环保型产业集群,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二、理清思路,加快推进保障房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

加快推进保障房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建设,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长期的任务。那么如何推进呢?本人结合项目建设管理实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y筹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保障项目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规划。先在局部进行预制装配式建筑生产方式试点,时机成熟后在一定区域内推广。分阶段、分步骤解决设计模数化和材料部品化,逐步形成适应本省特点的预制装配式住宅体系,并结合实际,稳步提高单体建筑预制装配化率。

2.面上推动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在推动保障房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同时,要结合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等不同类型住房的具体要求,针对不同结构形式,分类推进建筑工业化。政府推动的大型居住社区和保障性住房要率先采用装配式住宅,切实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同时要注重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和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把各种要素引导到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来,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3.加强推进成套技术集成应用。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涉及到建筑构配件的模数化设计、工厂化制造、规范化运输和建筑现场的标准化装配等各个环节,是一个系统工程,因而也是一个产业链的整合过程,缺了任何一环都行不通。一是加快围护结构、厨卫、装修等部品体系的建立。注重防水构造、抗震性能及材料的研究,加快形成相关的设计、验收标准以及图集、工法,加快开发应用相关设计分析软件。二是对公共租赁住房和廉租住房项目,应实施住宅一次性装修到位,鼓励其他保障性住房实施住宅全装修。三是大力推进建筑节能,以适合预制装配整体式住宅的外遮阳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积极推广绿色建筑。

4.坚持质量第一和集约高效的原则。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我们不仅要坚定不移地探索和实践新型工业化路子,更要牢记质量第一这个根本前提,始终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在保证建筑质量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推进建筑工业化路子,不断提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6

电气安装是如今建筑项目内一个主要的基本内容,电气安装项目品质好坏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的全面优秀水平。电气安装项目是一种能力型的施工,其存在过高的困难、施工数目多、学术型要求高等特征,所以,在展开电气安装建设过程之中,应该做足建设时的全面管理,使用正确高效的建设方式和建设技能。

关键词:

电气安装;建设方法;技能方式

电气安装项目品质掌控成为建筑施工单位管理作业的主要之处,是项目施工品质的保证,是确保机电装置稳定使用的重点。在如今竞争猛烈的社会条件中,项目品质是项目施工的宗旨以及中心,唯有品质过硬的项目才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所以在电气安装项目上,一定要注重建设方式以及建设技能。

1建筑电气安装项目上出现的现象

1.1工作者现象

电气安装是建筑项目中的一个主要的项目,电气安装项目品质不只关联着建筑项目的经济利益,并且同样关联着建设工作者的生命安全。依据中国如今建筑电气安装项目建设上分析,建设工作者很大部分为许多农民,这些工作人员文化程度一般过低,在电气安装上缺少理论正确凭据,从而形成了电气安装项目出现较严重的安全威胁。此外,电气安装建设工作者素养过低,缺少责任思想以及责任理念,对机电安装建设无法带来充足的注重,致使对电气安装项目留下了很严重的安全威胁,从而形成机电安装品质过低。

1.2建设技能滞后

伴随中国建筑事业的进步,对建筑项目建设品质的需要同时愈发的严峻高水准化。在电气安装项目上,电气安装建设方式和技能是电气安装项目上获得优秀品质的重要因素。但是依据如今中国电气安装项目建设来分析,项目建设多数根据历史中的建设经验去展开建设,建设技能滞后,缺少科学凭据,从而干扰了整个项目建设好坏的优秀程度。

1.3建设管理工作不全面

针对建筑团队详细分析,确保建筑品质是建筑单位的重中之重,是建筑团队在如今竞争猛烈的市场条件中存活的基础。在建筑电气安装建设上,很多建筑团队以争抢工期为目标,单方面的寻求经济带来的利益,对建设的具体情况不予以过多的注重,无法拟定有关的建设管理体系,对于在建设过程是发生的现象经常是寻求不到负责工作者,而电气安装是一种相对繁琐的项目建设,在建设过程之中,应该保证各个步骤的品质,因为建筑团队没有拟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对建设管理工作不全面,从而就可能致使电气安装发生五花八门都不利现象。

2建筑电气安装项目建设方式和技能方法

2.1电气安装

在建筑电气安装建设之前,建设工作者应该具体观察项目建设工程图,整体理解建设工作需求。接着依据建筑项目计划需求展开安装。在展开预埋时,若是碰到土建建设,就需要先搞清楚土建装修的建筑规范高度、点缀材质厚度、抹灰装饰薄后等等,同时根据这些对预埋件的预埋高深水平展开调节。需要严密、固定的对混凝土内敷线管展开连接以及加紧,它的暗配盒以及暗配箱需要稳固在与之对应的模板地方,并且使用防锈漆等把它突出标示出来。针对许多被导出混凝土墙、地面上管子,需要依据建设需要让它保持数直状态,在发生管子数目过多时,就需要使它呈现井井有序的状态,并且应该让全部管子的管口划一、平滑又严密牢靠。此外,不一样用处的配管应该和计划工作图保持一致并且使用特殊符号标写。

2.2配电装置的安装建设

在电气安装建设过程之中,配电装置是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内容,配电装备安装品质是否优秀,直接影响了工程品质的好坏,因此,全面的做足配电装备的安装就十分的主要。在展开安装过程中,首先应该对配电装备展开品质测试,依据项目施工的需求去抉择出正确的配电装备,明确机电装备的型号和数目以及产品质量标准等等,同时保证配电装备不存在质量负面现象,第二,在明确了机电装备的型号以后,就应该展开装备的安装,在安装地方放线展开第一步的测试,明确机电装备的本质功能。同时紧密依据标准的说明书展开安装,需要的时候应该聘用专门学术性的工作者展开实际向导。此外,建设工作者还应该测试给安装配电箱所保留的墙洞的抹灰砂浆做没做到适宜配电箱的模范高度做没做到适宜,如果发觉了不正确的现象,就应该适时的去更改优化。

2.3电缆的铺置埋放

在电缆铺置埋放预备阶段,建设工作人员应该严谨的测试电缆的型号、产品质量标准和计划可不可以与之相符,明确电缆外部不存在损坏,绝缘功能是否优秀。功率过大的电缆应该做流耐压和直流泄漏测试,依据电缆质量标准和测试电压的强弱,抉择正确的测试装备以及接头,接着对电缆放电清扫与接头设置。等到接线完成以后测试接头以及仪表量程可不可以做到适宜,同时把调压器调节至零档,利用调压器以及仪表去调节过电流继电器,接着测试电缆的泄漏电流情况。在铺设埋放过程中,电缆防止交叉铺设埋放,同时做足标记展开辩别。在高低压电力电缆和强弱电控制电缆铺设埋放时需要依据从上至下的次序展开配备,若是电缆和控制电缆如果铺设埋放在同一个侧架中时,需要把电缆放置在掌控电缆之上。此外,应该做足电缆开始两头的防湿作业,预防电缆的开始结束两头因为潮湿从而发生触电意外情况。

2.4暗配PVC线管的作业

在电气安装项目建设过程中,电线是配电装备使用的工具,而电线安装品质的好坏干扰了配电项目的总体情况。想要保证电气项目优秀,就应该选择正确的电线建设技能。暗配PVC电线管技能是如今电气安装项目建设中使用相对广泛的一个建设技能,PVC电线管防侵蚀功能高,能够使用在屋内存在酸以及碱等等拥有侵蚀性的位置,然而这样电线管无法铺设埋放于高温度以及易遇机器破损的位置,线管的铺设埋放必须遵守距其位置最近的位置准则,抉择出最近的线路展开铺置埋放,以最大的限度降低线头的数量多少。想要预防暗敷的线管不被外界的原因干扰,经常能在线管外部建筑一种表面保护面,而保护层来选择的水泥砂浆应该保证品质优秀,保护层的薄厚水平应该掌握在正确的范畴中,大体为10mm-15mm。

2.5防雷接地作业

雷电是高危电气安装项目的主要干扰原因,在展开电气安装项目建设时,需要做足防雷作业,其作用举足轻重。第一,建设工作者应该依据项目计划需求,想要保证工程建设安全和质量领先,全部带金属的电气装备应该稳妥的接地以及接零,变压器中性点和外层和开关与有关带金属的操作阀应该扎实连地。防雷接地作业应该专门学术性工作者来负责,在构造柱筋绑扎时需要焊接跨接线。

2.6金属软管的敷设作业

想要对器具以及电气装备和钢管相互的电线做足高效的防御,一般会使用到金属软管。在使用金属软管过程中,应该保证它的品质优秀、长度合理,不允许发生松垮问题,中间部分不允许出现接头,需要运用专门接头和另外器具以及电气装备展开衔接。另外,还需要确保金属安装的品质以及成效,所以安装过程应该保持对应的规范以及需求,软管固定点相互的距离需要不低于或者等同于1m,0.3m是软管弯头中间和管卡相互最正确合理的距离。

3结语

电气安装是建筑项目之中一个主要的项目,电气安装项目建设品质是建筑项目获得全面整体优秀的主要保证。在电气安装项目建设上,想要保证项目建设品质,保证建设安全,就应该使用高效的项目建设方式和建设技能,保障电器安装品质,从而给建筑项目团队的经济利益带来技能保证。

参考文献

[1]关丽娜.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6):282-283.

[2]张晓波,白少琼.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32(8):154-155.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7

关键词: 装配;工业;管理模式;层级管理

一、建筑业产业的现状

现代社会发展的就是知识经济的普及,同时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的同时必定引发了思想上的革命,对企业来说就是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上的转变。我国建筑业,在发展到今天已经面临越来越多的新困难,包括:1.建筑市场竞争的激烈;2.建筑施工过程中扬尘、噪音等污染影响城市环境;3.建筑过程中人工成本增加(包括为减少避免安全事故而采取的措施)等。目前建筑施工必定走向工业化,即装配式。当然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指挥,所以技术发展的同时必须更新管理理念,寻找与上述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并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和手段作为保证顺利执行的基础。

二、建筑业企业目前的现场施工模式和对应的管理模式

1、现场施工模式,都是购入原材料在现场制作,现场检测,现场成型,简单来说就是原材料直接制作为成品。为保障现场施工的稳定顺利推进,必须有与之适应的管理模式,目前主要是以项目部为主、企业参与的管理模式。施工管理是指施工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具体解决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关系的一种管理。

2、上述管理中各级管理主体之间的关系。

简单来说企业经营部负责分包单位的选择及现场施工主材的采购,项目经理及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现场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具体来说就是组织施工。

三、上述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建筑施工企业管理还大多停留在粗放的管理状态,不善于采用先进的管理工具,更谈不上先进的管理理念,因为施工方式的手工业化,本身就是反向制约了管理模式的发展,同时这种落后的管理方式导致了低工作效率,人员难于控制,质量更难以控制,信息交流困难,工作方式极为烦嗦.

2、项目经理本身承担巨大安全和质量责任,却对工程材料采购、分包单位使用缺少控制。项目经理受制于企业,不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最终导致项目执行力差,甚至亏损。

综上所诉,可以简单把目前建筑业面临的问题总结为施工周期长,易受外部影响和影响外部,施工成本较高,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安全事故频发,同时管理模式落后,管理层级繁琐,执行力差。

四、什么样的承发包模式适合装配式施工要求?

CM模式。CM 是英文 Construction Management的缩写,是一种特定承发包模式和国际公认的名称。CM 模式是指 CM 单位接受业主的委托,采用“Fast Track”组织方式来协调设计和进行施工管理的一种承发包模式。

另一方面在CM模式下业主除了提出业主要求,在签订合同后,工程的具体实施均由工程总承包人负责,包括勘察、设计、采购和施工等具体工作全部由工程总承包人承担。工程总承包人可以按照业主要求,具体协调参与工程的各个单位的工作进度以及工作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工程实施的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期目标。这样大大提高总包在施工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为装配化施工打下基础。

五、装配化施工工程实施过程对施工企业自身管理模式的要求

1、对施工企业的管理参与方的变化。

装配式施工对建筑企业尤其是总承包施工企业有两大要求,一是设计的要求,二是工厂化的要求。开企业转型中经济的因素,这里我主要说管理理念上的转变,主要体现在对设计的重视,和对工厂即工业化的重视。

(1)设计参与到管理中来。装配式建筑的难点需要更精心的前期设计,除了对原有建筑方案和施工图设计一定的优化要求,更包括构件拆分、生产深化设计和生产模具设计,设计管理这将是该项目顺利完成的关键。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的意见尤为重要,只有让设计参与到整个项目的管理中,才能让保证设计上的适用性。

(2)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所以工厂的管理在企业管理中也是重中之重。

2、对施工过程中管理的层级的转变。

目前, 建筑企业管理机构过于庞杂, 管理职能交叉, 项目经理部作为直接管理组织, 责、权、利关系不明确, 严重制约了施工项目管理工作的规范运作。本该属于项目部的各项职能, 经过上属部门的层层“过滤”, 到项目经理时已所剩无几, 致使项目经理及其他项目部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工程管理, 最终导致项目亏损。

新的pc模式对施工管理的最大影响其实是管理者及其权责的变化。承包单位的主要管理参与方分为企业、项目部及预制件的工厂,其中工厂可以是企业本身自有的,也可以是企业委托的第三方,即构件的供应方。但是无论如何我觉得项目部应该成为工程实施过程中的主导方,因为施工过程是成品最后一道关,也是所有责任最重要的承担方,企业应该赋予项目经理部更大的权限。项目部处于公司管理体系的最末,却直接负责工程的实施。企业管理与项目管理要做到项目分权与企业集权,在合同管理上,项目部要服从企业,但是在其他管理上企业要服务项目部,企业应当提供项目工程顺利进行所必需的资源和支持。

3、项目实施过程具体的管理内容

(1)施工组织机构管理

项目经理产生后, 其项目部管理和技术人员由项目经理从公司内部人才市场招聘, 公司不得无故干涉,同时设计和工厂要服务项目经理的要求,以保证项目经理的权威性。

(2)施工队伍包括施工机械的管理

施工队伍优先选择本企业自有施工队伍,如果在工程有特殊要求或者自有施工队伍的施工水平明显不足的情况下项目经理有权选择其他施工队伍。

(3)对设计和生产工厂的管理

招投标过程中,设计人员即因由项目经理选择全程陪同项目经理参与其中,所以设计人员受项目经理指导,主设计师和项目经理一起承担质量责任。工厂生产部门设驻厂设计师,督促设计生产,生产过程服务项目经理要求。

(4)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现场施工的难点在于:1.预制构件的运输工厂化预制构件运输, 由于城市高架、桥梁道路的限制,构件高大异型、重心不一,一般运输车辆不适宜装载,因此需要进行改装降低车辆装载重心高度、并设置车辆运输稳定专用固定支架;2.现场安装拼接,安装预制构件时应根据需要详细制定工作计划,由于施工现场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各类构件的种类较多,一定要按部按顺完成。

(5)对信息系统的管理

因为装配式建筑涉及精度要求更高,施工工艺更高,要善于利用当前全球信息化的环境下,例如运用集设计施工于一体的EPC 模式,基于建筑信息化模型--BIM的推行,更好地推动了设计深化工作,建立项目全部构件模型,并进行模拟整楼拼装分析,安装模拟等。同时将集中处理,推动设计、生产的参与。

六、结束语

建筑业产业发展的新出路是装配式,是工业化,而在新技术的实施过程中一定要改变传统建筑思维,实施新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佟曾,王代兵。关于施工企业管理的几点思考,《辽宁经济》, 2013(7):84-86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8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影响因素;成本控制

装配式建筑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为了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从设计、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外部因素五个方面出发,分析了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然后通过采取熵权法,确定各成本指标的权重;最后,基于各影响因素,对控制装配式建筑成本提出了相关建议,从而为建筑企业给予一定的参考。

1 装配式建筑概述

我国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升级,人们对建筑产业的节能、绿色、循环科学发展有了更高的追求, 因此,推广装配式建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国装配式建筑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结合中国特色的装配式建筑,但前期发展较慢,近几年随着国家支持政策的出台,各级政府也积极响应努力把政策落实,为推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目前,从总体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全国建筑中占比过低, 还存在很多缺点,例如:装配式建筑行业规模发展较慢、装配式技术体系不完整、构成结构构件的成本偏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稀缺等问题,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2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因素

2.1 物流成本

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工厂到施工现场的距离要相对的近,不然运输成本会极高,不利于成本控制。

2.2 工艺成本

装配式建筑工艺复杂,早期投入需要大量的技术条件支持,要加强预制构件工厂的制作水平,并且提高构件质量,其投入的生产成本会增加。

2.3 技术人员的培养

装配式建筑的安装,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传统建筑工人的素质条件并不满足这一条件,所以需要增加人员培养成本。

2.4 重复税率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以产品的形式出售,其中国家要采取收税,增加了额外的成本负担。

2.5 预制构件办厂成本

大量的预制构件需要有工厂生产,从而增加人员和机械成本。

2.6 机械化成本

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体积跟重量都非常的大,单靠人力无法实现正常的安装,所以需要增加大型吊机的成本。

3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外部和内部因素

3.1 外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主要来源于市场和政府。市场主要决定了预制构件的生产价格,如果价格上涨,那么随之而来的是施工单位的成本也上涨,政府主要通过立法和竣工验收来起到监督作用,完善法律法规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成本超支的分险。

3.2 内部因素

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问题的内部因素包括各方面行为因素和自身因素,其中各方面行为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在以建设单位为核心、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多方面协调共同参与的过程,整个过程参与主体复杂,信息传递节点多,周期性漫长,其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成本损耗,其结果是难以避免的,这也是影响项目成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自身因素是指装配式建筑项目本身对成本的影响主要是根据项目情况来决定,其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和分配效率、新技术的发展、合同的规范、管理水平等因素。

4 加强装配式建筑成本控制管理的建议

4.1 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

目前,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只负责装配式建筑全周期中的某个阶段,由于均为独立机构,相关技术的联合难以形成体系,我国有必要从基础阶段,研究培养装配式建筑工程技术体系,同时加快符合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要求的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的建筑总包企业,形成全产业链的企业经营。

4.2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和行业标准

目前,我国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政策法规及标准还是基于传统现浇建筑制定的,政府可以吸收国外相对成熟的相关法规和产业标准,结合我国自身发展情况作出调整,完善相关法规。由于现阶段各级政府出台的相关制度及产业标准具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缺乏统一性,使得装配式建筑企业在生产预制构件推进产业化、标准化受到阻碍,进而影响了产业发展规模,导致构件成本居高不下。那么建立符合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目标的,健全的法律法规就显得十分必要。同时统一规范构件质量的衡量标准,有助于规范装配式建筑产业。在完善相关法律规范和行业标准的同时出台一些对从传统现浇建筑转型的企业的优惠政策,也有助于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4.3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及综合管理型人才培养

由于装配式建筑自身特点,装配式建筑产业对其设计人员、造价人员、生产人员甚至是安装人员的专业技术都有较高的要求。比如,设计人员需要多专业知识,多项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支撑,造价人员需要拥有全局观,需要合理统筹各阶段影响成本因素,安装人员的操作技术直接影响了建筑工程质量。因此,在装配式建筑技术发展初期,我们就需要注重对相关专业人员的相关技能的培养,包括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现场经验等。

4.4 合理统筹预制构件的设计安装及运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核心是项目工程的总

造价,装配式建筑的核心也是其工程的总造价,结合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不难发现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及最后安装成本是其总造价的关键组成部分。在前期企业应该针对不同项目,聘请专业人员进行全面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施工方案。由于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特别是大型预制构件的运输成本是不可忽略的考虑因素,因此相关人员在制定施工方案时,应该合理布置预制构件生产企业的位置,确保预制构件生产的产业化链条的完整性,减少不必要的运输成本和人员物资消耗,进而减少成本的增加。

从长远来看,使用装配式建筑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虽然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由于预制构件成本控制不到位、制度不完善、未形成技术体系、相关人员稀缺等问题导致成本居高不下,但是随着国家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相关行业规范的形成,预制构件产业化的推进, 相关技术人员的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最终会解决装配式建筑高成本问题,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完善我国建筑领域的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述,我国的传统建筑相比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寿命短,抗震性能差等一些固有的缺陷,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国的建筑行业得到迅猛发展。在面临着土地出让费用的增加,劳动人工成本的上升,人民绿色环保和安全意识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之下,一种新的行业产业模式装配式建筑诞生。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成本过高,导致增长速速有所滞缓,未解决装配式建筑成本过高带来的影响,从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着手,找到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关键因素,从而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基于全寿命周期的设计阶段,生产阶段,运输阶段以及安装阶段,提出解决办法,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确保装配式建筑的快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9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状况

1.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建设逐步铺开截至2012年年底,沈阳市已累计开工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330万m2,涵盖公共建筑、保障性公租房、商品住宅项目等多种类型,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和钢结构技术等多种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特别是2011年,沈阳市的保障性公租房项目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使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程呈现出进一步铺开、规模化发展的良好态势。2.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初步建立目前国内外多种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已引进沈阳市,如日本鹿岛体系、积水钢结构体系,长沙远大住工、宇辉集团、中南建设、亚泰集团等预制混凝土结构技术体系,上海宝钢、中辰钢构等钢结构技术体系,营口奥科公司木结构技术体系。沈阳市形成的较为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为现代建筑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3.产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铁西现代建筑产业园入园企业已经达到220家,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国内优势企业已经入驻园区。浑南现代建筑产业园一期工厂已建成并形成产能,如全自动钢筋焊接生产工厂、建筑用套管及注浆生产工厂、全封闭自动化混凝土生产线等项目已经开工建设。沈北亚泰现代建筑产业园、法库陶瓷产业园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建筑部品生产能力。4.预制构件规模化产能不断提高沈阳市具有规模化构件生产能力的企业主要有中南建设、中辰钢结构、远大住工、亚泰集团、宇辉集团、万融公司等共7家。目前已形成340万m2构件产能,完全可满足沈阳市装配式建筑工程建设需要。5.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产品应用领域不断扩展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产品不仅应用在建筑工程领域,在市政道路、轨道交通等工程中也推广应用。装配式检查井、地下管廊、过街天桥、预制混凝土道路边石、方砖等建筑部品,以及整体厨卫、陶板、全装修部品等已在沈阳市市政道路、城铁工程中应用。6.技术工人队伍不断壮大沈阳市建委通过积极组织开展学习培训,对沈阳市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建设管理环节多次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已对近千名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了培训,尤其针对传统建筑施工队伍开展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工人的学习培训,并与团市委共同举办了振兴杯现代建筑产业化技工竞赛等活动。

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关键措施

1.领导高度重视领导高度重视是推动现代建筑产业化工作发展的重要保障。辽宁省省委常委、沈阳市委书记曾维同志亲自挂帅,多次进行调研和视察,并部署相关工作。5位副市级领导分别牵头负责产业园区建设、示范项目、技术标准及招商引资工作,并在沈阳市建委专门组建了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管理办公室。这也是沈阳市发展现代建筑产业的最大优势[6]。2.坚持政府引导现代建筑产业的发展和推动,要把政府引导作为沈阳市最重要的措施。为此,沈阳市从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发展之初就首先在政府投资项目中,特别是保障性公租房建设中全部应用装配式建筑技术。保障性公租房具有政府主导、规模化、设计标准化等特点,对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为此,沈阳市开展了保障性住房标准化设计工作、推进公租房建设全装修,推进部品规范化、批量化政府招标采购,采取分段验收等措施,确保保障性公租房工程建设质量。2011年沈阳市开工的丽水新城项目、凤凰新城项目采用了装配式剪力墙技术建设,2012年开工的惠民新城、惠生新城、滨河新城保障性公租房项目也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建设。截至目前,沈阳市已有2万套、近100万m2的保障性公租房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并已开工建设。在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引导装配式工程建设的同时,沈阳市还加大了政策法规的引导和扶持,出台并实施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指导意见》等激励扶持政策,按照引导和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在奖励面积、开辟绿色通道、优先返还墙改、散装水泥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沈阳市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组织研究和探索适合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实际的管理模式,拟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在土地出让、工程规划和构件生产、设计、施工、监理及工程验收等方面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监管。通过近年来的工作实践,现代建筑产业化由于产业链较长、范围广,其推动和发展过程不可能像其他产业一样单纯遵循市场规律,必须有政府的大力推动和引导,甚至相关制度法规的完善和调整,才能真正推动这项工作的发展。3.突破建设成本瓶颈从长远看,建筑工业化是大势所趋,专业、标准、高效的工厂化建筑生产,必将取代现在的现场施工模式,这从国外的建筑发展来看已得到认同。但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建筑工业化还处于发展初期,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还不高,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人工成本降低的效应抵不过设备成本增加的效应,导致工业化建筑成本与传统建筑成本相比较高。因此,工业化建筑的成本问题已成为整个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为此,沈阳市出台了吸引国内外的优势企业来沈投资建厂,帮助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化、工程建设规模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等突破建设成本瓶颈的措施。目前,沈阳市构件生产厂家已有7家企业,这些企业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能,在沈阳市的保障性公租房建设和万科春河里等项目中,通过市场招标方式,沈阳市的工业化建筑成本持续降低,沈阳市的目标是使工业化建筑成本被市场广泛接受。4.科学选择技术路线应当结合实际选择工业化建筑的技术路线。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主要有预制混凝土技术体系、钢结构和木结构技术体系。其中预制混凝土技术体系又包括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体系。目前这些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已引进沈阳市,并在工程建设中应用。沈阳市提出了现代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目标是形成多种技术体系并存、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通过近年来这些技术体系在沈阳的发展和市场选择,装配式剪力墙技术体系比较适合当前沈阳市的实际,市场接受程度较高,推广应用的障碍较少,是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主要技术体系。为此,沈阳市针对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体系编制了9部地方技术规程,包括构件制作、结构设计、设备安装、全装修以及一些关键部品和技术等方面,使沈阳市形成了以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体系为主、多种装配式技术体系为辅的技术发展路线。随着我国钢材价格的走低,沈阳市将对钢结构技术体系加大研究力度,编制相应的技术标准,加大钢结构试点工程,丰富和完善沈阳市的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体系。5.重视学习培训和宣传交流推动现代建筑产业,首先是理念的宣传和引导。为此,沈阳市通过强化学习培训力度,利用沈阳建筑大学等培训基地多次举办技术管理人员培训班和专家研讨会,并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的灌浆施工等技术环节专门组织了学习培训,与团市委共同举办了振兴杯现代建筑产业化青年技工竞赛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学习培训效果,进一步扩大了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技术、管理、施工人员规模,不断提高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从业人员的素质[7-8]。为不断扩大现代建筑产业化影响,近年来沈阳市组织和开展了宣传交流工作。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行进中国》等栏目,《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建设报》以及《辽宁日报》、辽宁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工作给予了报道和宣传;沈阳电视台《沈阳新闻》、《沈阳日报》连续十期报道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工作情况;2012年4月沈阳市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沈阳)国际现代建筑产业博览会”。这些工作使沈阳市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全市上下推进现代建筑产业化发展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作者:隋明悦 单位: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装配式建筑项目管理篇10

关键词:工程建筑;施工;项目管理;应用

Abstract: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was heavy task, construction personnel involved, the management difficulty is big. Project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cost advantages, it is widely used in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management, play advantage, enhance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Key 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application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1、引言

项目管理从事的是具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任务,具有时间、财务、技术等指标要求的非日常性、非重复性的活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是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主的目标管理,是以高效率地实现业主的目标为目的,按照项目建设的内在规律和程序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工作系统。

施工项目是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产品的施工过程与生产对象,可能是一个建设项目的施工,也可能是其中的一个单项工程或单位工程的施工,任务的范围是由工程承包合同界定的。施工企业经营活动的项目特征也越来越明显,在工程建筑施工中科学应用项目管理,以项目的管理与运作为核心来重新构建企业的组织机构,提高企业管理与运作项目的能力,对提高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

2、当前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

随着人们对工程项目管理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项目管理在工程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取得了突出成绩。但在看到取得成绩的同时,还必须要深刻认识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2.1项目招投标盲目压价,损伤建筑施工企业利益

工程施工项目进行招标的目的,就是通过招投标,选择合理的项目施工价格,实现招、投标方双赢。但当前,在一些工程招投标中,有些招标单位违背对投标报价书需全面评估、综合考虑、合理中标的原则,只注重进行价格竞争,为了中标不惜以国家、企业、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代价,竞相压低标价,低价中标。迫使投标单位让利垫资,任意减少或取消施工企业的合法利益,将不合理的工程价款结算方式等强加给施工单位,使建筑施工单位走进了“靠低价中标,靠索赔盈利”的怪圈,严重制约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2.2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项目管理作用发挥不明显

有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工程项目管理不规范,企业与项目间的职责、权限不明晰,规章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导致经营监控不到位。导致一些项目经理在进行工程建筑项目施工中,要么缺乏抓手,而感到没有依据,不知如何做;要么过于自负,对企业对项目的监管置若罔闻,我行我素,甚至会使企业失去对项目的有效监控,使企业遭受损失。有的项目激励机制不健全,责任考核流于形式,项目管理过程中执行不强,职工主动参与项目建设的热情不高。

2.3项目成本管理粗放,制约工程项目可持续发展

当前许多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装修机电安装企业,整体管理水平不高,责任成本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内部定额、取费标准等基础内容,施工组织、管理方式还是沿用旧经验、老办法,以包代管,重包轻管,不进行科学测算、成本分解,项目成本控制流于形式,造成施工成本过高,项目赢利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低价中标、不合理合同的签定,使得企业常常处于垫款施工、贷款施工的困境,项目施工管理费用严重不足,材料费、设备工具租赁费、人工费不能及时支付,而发包单位对工程的任意分包、肢解又给竣工带来了极大的难度,结算难以按时形成,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程项目的建设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4项目经理综合素质不全面,项目团队凝聚力战斗力缺乏

有的建筑施工企业,特别是私营建筑施工企业,项目经理的使用往往是看与企业领导的关系,多用“靠得住的”,而不是看经理人的个人素质,导致任用的项目经理素质不高,只能完成“守摊子”的任务,而不能完成创大业的重任。相对缺乏现代项目管理基本知识,技术意识、创新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淡薄,有的凭借与董事长等企业领导的“关系”,听不进团队人员的意见,独断专行,项目管理内耗多,效能低,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项目团队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

3、加强项目管理,提升工程建筑施工效益

笔者所在公司是一家从事室内装饰设计及工程施工与电气安装的专业公司,具有承接各种类型的室内外装修、环境艺术、园林艺术、仿古建筑的设计施工,电气设备、给水排水工程设计安装,消防工程施工,空调制冷、采暖通风、防盗防爆、监控系统工程的设计安装,幕墙工程设计安装等项目的经营范围及业务能力。近年来,公司在工程建筑施工过程中,大力推行项目管理,进一步提升了工程建筑施工效益。

3.1注重选准配中强项目经理

项目管理说到底是人的管理与协调。项目经理是项目有关各方协调配合的桥梁和纽带,在项目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作为项目管理班子的灵魂,其素质高低决定着工程项目的成败。选准项目经理、建好项目班子,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项目经理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技术和领导水平,还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要善于学习和借鉴别人的经验,扩大视野,取长补短。要实行项目经理职业化管理。项目经理应从接受过正规培训、具有项目经理从业资格的人员中选拔,并建立健全项目经理任用制度,明确项目经理的责权利,遏制不良现象。同时还要加强项目经理部后备人选队伍建设,提高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坚持精干高效、结构合理、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原则,在项目领导班子建设上实行推选与聘用相结合的机制,同时要考虑项目大小和成员性格、特长、管理技能等因素组合班子,发挥班子整体合力。

3.2强化项目施工各专业的协调与配合

建筑项目安装施工一般涉及管道、电气、空调通风、设备四大专业工种,各专业施工又可分为若干阶段进行。要做好各专业间的协调配合,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各专业的总体及阶段特性,以便在实际施工组织中能够合理、有序、有效地安排各专业交叉施工。应用项目管理的方法,在施工前结合现场情况组织内部各专业交叉会审,对于专业交叉密集区域,绘制综合施工图,以确定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和解决一些设计图纸、土建施工问题,避免不必要的返工损失。同时,要搞好土建单位、装修单位的专业之间的协调配合。土建、装修、安装作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故其彼此间必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个独立项目,又有各自的运行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规律,并了解其间的内在联系,才能有理、有序、有效地搞好各项目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最后,还要搞好人、财、物、机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发挥好各方的优势和作用,为项目建设服务。

3.3强化项目建设施工工序的控制

施工工序是形成施工质量的必要因素,加强对施工工序的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有效手段。要严格遵守工艺流程。工艺流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操作人员都应严格执行。强化督查。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因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