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工年度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7 00:17:05

装配工年度总结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

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有利于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实现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一、国内外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装配式建筑兴起于发达国家,发达国家的装配式住宅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美国、德国、日本、英国、丹麦和新加坡等国家目前都已经发展到了相对成熟、完善的阶段。2016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未来应大力发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和钢结构建筑,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倡导发展现代木结构建筑。2017年3月23日,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培育5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2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50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示范工程,建设30个以上装配式建筑科技创新基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截至2016年12月,装配式建筑涉及国家和行业规范、规程、图集共计16种,地方规范、规程、图集共计67种。2017年1月,住房城乡建设部《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及《装配式木结构建筑技术标准》等3部国家标准,用以规范国家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已。

二、山东省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与激励机制初步建立。2017年1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6〕71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立健全适应装配式建筑发展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济南、青岛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以上,其他设区城市和县(市)分别达到25%、15%以上;到2025年,全省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40%以上,形成一批以优势企业为核心、涵盖全产业链的装配式建筑产业集群。

2016年1月,山东省出台《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其中,对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奖励资金基准为500万元;对装配式建筑示范奖励基准为100元/平方米,示范方案批复后拨付50%,通过验收后再拨付50%,资金主要用于弥补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

(二)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初步形成。山东省初步建立了包括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在内的新型结构技术体系。陆续完成了《山东省(住宅)产业现代化推广应用技术体系》(第1号)、《山东省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推广应用技术》(第2号)和《山东省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导则》等。

(三)装配式建筑试点初见成效。目前,全省先后公布了10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城市(县)(济南、青岛、烟台、潍坊、威海、临沂、滕州、嘉祥、荣成、平邑)和5个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县)(济宁、泰安、峄城、蓬莱、单县)、85个建筑产业化生产基地和73个试点工程项目。

三、淄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

(一)政策环境不断优化。2017年4月20日,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鲁政办发〔2017〕28号文件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其中在用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均有相应的扶持政策。另外,各区县关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细则正在积极制定中。

(二)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和示范项目开展顺利。1、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1)山东方大杭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经济开发区淄矿工业园内,建设规划用地500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实施,争创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项目总体规划年产钢管束构件20万吨、钢梁钢柱7万吨、钢筋桁架楼承板400万平方米和新型墙材板材200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地基基础的建设,车间主体正在建设中。(2)淄博鹏润建安绿色建筑产业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区罗村镇,总投资4.659亿元,一期工程计划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现已完成投资5000万元,土地手续已完成,正在进行地基基础建设工作,建成后可年生产10万立方米混凝土构件。(3)淄博馨家园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该项目位于桓台县,前期计划投资1.6亿元,目前正在进行车间主体建设工作,预计2018年7月可以投产。(4)山东和悦生态新材料有限公司装配式建筑配套材料生产基地。该项目位于淄川区,利用陶瓷废渣为主要原材料年产蒸压自保温材料30万立方米,产品已在多个建设工程中应用。由山东和悦生态新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理工大学编制的《装配式CF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墙板应用技术导则》和《CF蒸压瓷粉加气混凝土砌块应用技术导则》被批准为山东省建设科技成果推广项目技术导则,已正式实施。该项目已被列为山东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2、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1)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项目有莲台养生养老院活动中心、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城南棚户区辛店街片区10、11、12#楼项目。莲台养生养老院活动中心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项目规划占地面积4.5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96万平方米,其中2万平方米采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建造;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城南棚户区辛店街片区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10、11、12#楼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按照装配式建筑设计、施工,装配率不低于50%,该项目已被列为2018年度山东省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2)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钢结构装配式建筑项目共4个,总建筑面积近82万平方米,分别为文昌嘉苑社区项目、欣洲千禧农谷沿街楼ABCD段项目、山东千江源环境有限公司科研楼和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1#楼创客空间项目。其中,文昌嘉苑社区为省级试点示范项目,规划占地546.7亩,总建筑面积约78.5万平方米,主体框架全部采用钢结构;欣洲千禧农谷沿街楼ABCD段项目、山东千江源环境有限公司科研楼和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分别为1.29、0.78和1.5万平方米,其中,高青县创业孵化园建设项目装配率达到了65%。

四、淄博市装配式建筑发展现状问题

(一)装配式建筑市场尚需培育。由于受现有的城市规划、土地出让、资金扶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装配式建筑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认可度不高,再加上装配式建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等问题,制约了装配式建筑整体推进,大部分企业对此还持观望态度。

(二)技术水平不足。装配式建筑改变了现浇建筑的建造方式,设计、施工等建设过程的各个环节随之发生重大变革。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依赖于扎实的专业技术,但目前许多企业在需要极强专业技能的关键技术岗位上,或多或少地存在断层或衔接不上的危机,缺少成熟的技术体系做支撑,使得在产能扩大方面存在极大的局限性。

(三)人才队伍缺乏。装配式建筑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健全,各层次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首先是装配式项目管理人才缺乏,装配式建筑项目从设计、施工到项目交付运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人员缺乏工业化的管理思维,对整个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流程缺乏系统的认识;其次是装配式技术人才缺乏,构件化的装配式设计流程、装配式的施工过程给设计、施工也提出了新的技术挑战。

(四)建设成本增加,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装配式建筑的推广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增量成本,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牵扯到建筑企业的转型,需明确扶持措施。目前,只有省级的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我市对发展装配式建筑还缺乏实质性的扶持政策。

五、装配式建筑发展建议

(一)结合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建筑。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当前新旧动能转换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着力点,是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未来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点。针对当前传统企业面临转型升级,装配式材料、部件的生产存在缺失断层的现状问题,下一步应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行业市场链条,通过重组、重新配置、共享的方式,整合在装配式建筑行业这个产业链上的各相关企业形成完备的产业链。

(二)稳妥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建设。结合《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实施意见》要求,重点扶持装配式生产基地发展,将淄川区和桓台县作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区域,其他区县作为积极推动区,以生产基地为依托推动我市装配式建筑发展。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2

【关键词】襟翼;装配;工具

Abstract:through the research of a certain type of machine flap assembly assembly process,the analysis proces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its erection scheme,the rationality of the plan formulation,knives,measuring tool,the choice of forming parts assembly process in general.It can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later began to develop new models.

Keywords:flap;assembly;tools

1.引言

襟翼属机的活动翼面,在飞机起飞、降落过程中打开,其主要作用是为飞机提供升力与阻力。襟翼有简单襟翼、双缝襟翼、三缝襟翼,其中以三缝襟翼最难制造,其结构特点是施工空间小,零件数量多、零件种类杂、表面弧度大。襟翼的结构可以说是一个缩小版的机翼翼盒,其装配难度不亚于机翼翼盒。

目前,国外飞机装配多采用数字化装配技术、柔性装配技术、数字化检测技术、自动化制孔技术等先进的制造装配技术。对于大飞机的翼盒装配,部分先进的装配技术已经应用其中,但由于襟翼结构的特殊性,它是空间不利于自动化设备是应用。目前,三缝襟翼还是采用传统手工的装配方式。

不管自动化程度高还是低,飞机装配思路都是大同小异的。自动化程度越高,只是减少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工艺人员多要做的工作并没有减少。工艺人员必须根据本单位实际的生产能力,制定整个部件是装配流程,这就要求装配工艺人员十分清楚公司的工装设计-制造水平、零件制造水平、刀具设计-制造水平、工具种类。部件装配方案的制定并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它受制于工装、刀量具、工具、零件制造水平等,所以为了满足设计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装配工艺人员要从飞机设计阶段开始考虑装配实施的可能性。

2.设计要求

首先,装配工艺必须明确本部件的设计要求。部件设计要求一般分为:表面质量要求、互换性要求、吻合性要求、制孔要求、螺栓安装要求、铆接要求、系统安装要求、特种工艺。相关技术文件有:XX部件制造验收技术条件、XX飞机全机表面质量技术条件、全机水平测量技术条件、全机间隙公差技术条件、互换件清单、重量检验及控制规定等。

在襟翼的设计阶段,装配工艺就需要实时关注设计形式,对于设计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提出更改建议,设计方案越成熟更改的难度就越大。

下面主要向大家介绍外襟翼装配方案制定和外主襟翼工装选择方法。

3.外襟翼装配方案制定

某型机襟翼为三缝襟翼,分别为外前襟翼、外后襟翼、外主襟翼,因此外襟翼分为三个独立的部件各自完成装配要求,之后再进行联动试验。本文仅以外主襟翼装配方案进行举例。

外主襟翼结构形式,其结构组成为前后梁、28个前段肋、8个中段肋、18个后段肋、2个操纵接头、3个悬挂接头、6个前襟翼滑轨、3个后襟翼滑轨、2组摇臂组建、12个前缘蒙皮、主上蒙皮、后缘蒙皮。

在制定装配方案时,要先分析哪些是装配的基准,哪些是定位的重要件,比如各个交点、滑轨等,考虑下架方式,装配施工方便等以确定部件装配时处于什么姿态。在外主襟翼的装配中,是以前梁为定位基准,前缘朝下,自下而上以搭积木是方式安排各个零件的安装顺序。

同时,为了加快装配进度,外主襟翼采用的是先进行小组合件装配,再进行总装的方式。以下是外主襟翼的装配思路。

图1 外主襟翼的装配思路图

其中,中段挂点的组合比较简单,为2个中段肋与挂点的组装,它在总装上与小组件上的定位基准都为挂点的定位。外主襟翼前缘的装配主要完成前缘肋与前梁的连接、滑轨加强筋组件与前梁的连接、前缘蒙皮的修合制孔,在总装上与小组件上的定位基准都为前梁轴线。因而,从小组件到总装,定位基准是一致的,减少了装配的累积误差。

外主襟翼总装时先定位前缘组件,然后定位中段挂点组件与普通中段肋,这两个是可以同时进行的。之后依照下面装配流程图进行装配。

4.外主襟翼工装选择

依据外主襟翼装配方案,它的工装主要分为装配工装、辅助工装。其中装配工装有中段挂点夹具、前缘装配型架、总装型架;辅助工装有工作梯、下架吊挂、钻模板、托架、运输车等。

外主襟翼前缘装配型架与总装装配都采用前缘朝下的放置方式,而中段挂点夹具考虑到装配稳定性,采用的卧式放置方式。

由于外主襟翼前缘肋数量非常多,且交点接头数量多,空间小,因而将前缘装配型架与总装型架分开,可以大大的增加施工空间。

装配型架的大框加确定之后就是各个零件定位形式选择。现分析几种典型零件在工装上的定位方式:

(1)梁的定位:在梁轴线面上设置梁拖件,展向设置梁档件,上下翼方向设置梁档件。

(2)肋的定位:在肋轴线面上设置档件,对于前缘肋还需要定位其外形,控制前缘表面质量要求,中段肋及后段肋的外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定位。

(3)各种旋转接头定位:旋转接头类零件定位其转轴轴线及垂直于轴线的面。

(4)滑轨定位:滑轨零件比较长,需要定位头部一个孔,尾部一个孔然后再定位侧面。

(5)摇臂支架定位:定位摇臂的转动轴线及衬套的内侧面。对于此类零件定位,为了方便现场施工,都要在两侧加等厚垫片。使零件与工装制造都有公差,所以垫片为厚度不等的一组。

(6)蒙皮定位:以蒙皮外形为定位基准时,需要设置外形卡板。对于复材蒙皮,外形卡板与蒙皮的理论外形之间一般要预留1mm间隙,对于金属蒙皮,外形卡板与蒙皮的理论外形之间一般要预留0.6mm间隙,以抵消零件制造公差。除此之外,对于大块的蒙皮还需要设置蒙皮拖件、蒙皮边缘线。

(7)辅助定位器:除了限制零件自由度的主要定位器外,为了便于现场施工,一般还需要设置辅助的定位器,比如梁的压紧器、大型接头的托件、蒙皮的压紧器,肋的压紧器等。

当需要定位的零件没有合适的定位孔时,也可以与设计沟通,让设计留出工艺定位孔,限制定位孔制造精度。在装配型架完成设计后,必须对工装进行评审,检查其各个定位器的设置是否与产品发生干涉、定位器的形式是否便于施工、关重件的定位器强度是否够、装配完成后产品是否通畅、所有定位器的精度是否满足强度要求。

图2 外主襟翼装配流程

5.结束语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可持续;江苏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寿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为此,不仅要从生产方式的角度充分考虑建筑生产的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及其在经济效益等方面的表现,更要从环境、社会效益、全寿命周期等方面充分考虑可持续发展因素。

一、 江苏建筑业的发展及其工业化的必要性

“十一五”期间,江苏建筑业取得令人瞩目的骄人业绩。总产值从“十五”末的4 000多亿元,先后突破5 000亿元、7 000亿元、8 000亿元,2009年又在全国率先突破1万亿元,2010年达到12 900亿元,其中出省施工产值4 620亿元,约占总产值的36%;专业施工产值4 770亿元,约占总产值的37%。同时,2010年度2 700多亿元的增加值、930亿元的利税总额、832家特级、一级建筑企业数量以及“十一五”期间共获得63项鲁班奖、63项国优奖均列全国各省市区第一。目前,全省建筑业完成的总产值约占到全国建筑业的14%,增加值占全省GDP的6.1%以上,上缴税金占全省地税的20%左右,从业人数达到560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超过95万人,一、二级建造师总数全国第一。

“十二五”期间,江苏要全力推动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的转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突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不断促进建筑业做强优势、做大规模;更加突出建筑经济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更加突出科技进步,全面提升行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更加突出节能环保、资源利用和绿色施工,充分发挥建筑业在节约型城乡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建筑工业化,完全契合我省建筑业“十二五”期间四个突出的总要求。2008年,江苏就在国内率先出台了《江苏省建筑工业化发展导则(试行)》。近几年,全省的建筑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从能够一定程度反映建筑工业化水平的两个指标动力装备率和技术装备率每年的增长率来看,2007年分别是1.17%和-8.16%,2008年分别是8.7%和9.3%,2009年达到21.4%和20.6%,说明建筑工业化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大。

二、 江苏建筑业工业化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

1. 江苏建筑业工业化的可行性。

首先,江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始终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二个方面:(1)大力推动工程总承包,着力培育一批施工总承包企业向工程总承包企业过渡,使一部分企业初步具备了对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竣工验收)实行全过程或若干阶段承包的能力,特别增强了企业设计—施工一体化能力,提高了应对建筑工业化时代大量现场深化设计的能力。(2)为适应国家支持西部大开发、支持中部地区加快崛起、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以及生态环境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的形势,改变江苏建筑业过度依赖房建企业的现状,2009年对营业额达到15亿元的房建企业,给予其基础设施二级资质,共有104家大型总承包企业取得铁路、公路、港口、水利等210项增项资质。通过鼓励房建企业向基础设施(土木工程)这一工业化水平最高的传统建筑领域进军,客观上促进了房建企业进而使整个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其次,从全国的趋势和今后的发展来看,江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必然与住房建设尤其是保障房建设紧密相连。江苏已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实施意见》,全力推进住房成品化。成品住房是指套内所有功能空间的固定面铺装或涂饰、管线及终端安装、厨房和卫生间基本设施配备等全部完成,已具备基本使用功能的住房。从2011年起,全省新建的保障性住房一律按成品住房标准建设。到2015年,苏南城市中心城区新建住房中成品住房的比例达到60%以上,其他地区达到40%以上。保障房从设计、质量、工期、规模效益等许多方面都非常适合推广建筑工业化,现在又强制推行一次性装修到位,更能吸引房建企业的极大关注。另外,住房成品化所带来的巨大的市场份额,以及房建企业自身的地位优势,必然促使其深入新建住宅的装修领域,在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建筑装饰及安装领域提高其自身以及整个建筑业的工业化水平。

最后,江苏建筑工业化的发展保持与示范工程的带动作用紧密相连。早在2000年,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就从法国引进世构(SCOPE)技术体系(预制预应力砼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即先由专业工厂生产预制柱、预制预应力梁、预制预应力板,然后运送到建设工地,进行装配,通过键槽节点及后浇层钢筋混凝土将其连成整体。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在对该体系结构设计软件的转换、节点的抗震性能试验、技术规程的编制、施工成套技术及工法等内容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已成功应用于南京金盛国际家居广场江北店、南京审计学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等近100万平方米的工程中,目前已形成年产50万平方米工业化房屋的生产能力。近几年,南京万科与南京大地建设集团合作,在江宁上坊保障房片区中拿出20万平方米打造工业化住宅,现场施工采用的是万科借鉴的香港技术,即外墙板作为外侧模板通过浇筑梁、柱、楼面叠合板与结构刚性连接,形成叠合式承重剪力墙。值得一提的是其预制混凝土外墙保温技术采用了保温板外加一层硅钙板后涂料饰面的新工艺。近期,省内最有影响的是中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200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的(NPC)技术体系(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其原理主要为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墙,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梁、板,通过预埋件、预留钢筋插孔浆锚连接、钢筋混凝土后浇部分等将梁、板、柱等节点连接成整体,形成整体结构体系,预制装配率达到90%。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南通海门中南世纪城33#~36#楼以及南通军山半岛的住宅,并已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抗震性能评审。该体系被一致认为符合我国建筑工业化和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2. 目前江苏建筑工业化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无论国内还是省内,建筑工业化均集中体现在工业化住宅的建设中,尤其以发展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为重点,存在的主要问题有:(1)结构体系单一,对原有钢结构、钢—混凝土结构等体系的工业化未提出新思路。(2)现有预制构件生产技术不精细,导致预制构件的质量、外观和尺寸精准度不高,并且达不到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的要求。(3)预制构件尤其是非结构构件没有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来完成在不同结构体系中通用,未实现预制构件的标准化定型。(4)对带装饰的预制装配外墙板的保温、防火性能缺乏实验性的深入研究。(5)未形成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精益化现场建造技术体系,尤其缺少对现场综合拼装技术的研究,如拼装支撑和移动外脚手架的形式及安全性论证、吊点及吊具选择、水平接缝的处理等内容。

三、 加快江苏建筑业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首先,改变混凝土行业整体对建筑工业化参与度不高的现状,通过相关政策的调整,促使现有大型混凝土预拌企业向新型预制构件企业转变。从江苏的情况来看,积极推进建筑工业化实践的主体是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施工总承包企业,往往还利用施工总承包企业内部实力并不强的构件厂生产预制混凝土制品。2010年,江苏混凝土行业的总体状况是全年累计实现销售产值544.76亿元,实际供应混凝土方量1.932 6亿立方米(连续六年位居全国第一),占现浇混凝土总量的65%以上,实际产出率为44.29%。全行业技术装备率33.04万元/人,劳动生产率109.41万元/人,而2009年传统建筑业中这两项指标最高的土木工程(基础设施)领域也就只有2.24万元/人和22.28万元/人。混凝土行业积极参与建筑工业化,生产转向新型预制构件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进而提高产业集中度。而且通过充分利用原有大型生产设备,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以减少大量的重复投资,切实提高现有设备的产出率。反之,混凝土行业整体的加速发展,也会为建筑业工业化水平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政策层面来说,主要需落实新型预制构件的税收优惠政策。由于混凝土行业属于制造业,适用的是制造业一般纳税人17%的增值税税率,即使进项税可以抵扣,也远高于建筑业3%的营业税税率。由于建筑工业化将构件特别是结构构件的生产方式由现场现浇变为工厂化预制,同样的部品采用更加合理的生产方式却大大加重了税赋,这显然会严重影响生产企业的积极性。同时,客观上也加重了整个建筑业的税赋水平。初步设想是现阶段为保持税收政策的延续性,对传统的预制构件(主要是非结构构件)征收增值税,对新型的预制构件(主要是结构构件)改征营业税。今后对新型预制构件的部品目录不断推陈出新,目录内的部品即可享受征收营业税的优惠政策,这样既可以鼓励新型预制构件企业积极开发新部品,又可以扶持其提高自身生产技术的精细度,适应高效、节能和清洁生产的要求。

其次,改变设计院对建筑工业化的旁观立场,通过积极的政策引导,促使其全力投入对工业化结构体系和通用化部品体系的研究。现浇方式下的少量预制构件往往是定型产品,设计中可直接套用,简便、快捷。预制装配方式应针对不同的结构体系,通过模数和模数协调,实现部品的标准化定型及在不同结构体系中的通用。现阶段缺乏预制构件节点的统一标准和图集,也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化、通用化的部品目录,设计过程中增加的工作量很大,而收费标准的相应提高又没有任何依据,这就使得设计院缺乏动力。从政策层面来说,可以考虑在现有工程设计收费调整系数中增加工业化建筑调整系数,此系数主要针对不同的预制化率选用一个大于等于1的值。另外,还要大力提倡工程总承包企业内部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院发挥自身与施工紧密结合的优势,把企业专用化结构体系和部品体系尽快建立起来。在各种专业化体系日趋增多并成熟的基础上,由综合性设计院整理、归纳并研发出适合省情的通用化体系。在此过程中,要积极发挥江苏作为人才大省的优势,利用高校及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借助“十二五”期间新型装配式结构的集成技术研究已被国家列为支撑项目的契机,切实解决精益化建造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

最后,通过保障房建设的系列政策调整,大力倡导建筑工业化。2011年,我省已投资200多亿元建设保障性住房,其中新增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15万套(间),新建经济适用住房6万套。在配套政策方面,主要是在《关于加快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实施意见》中要求的保障性住房按成品住房建设。结合之前出台的保障房建设的系列政策,建议进行如下调整:(1)在新建经济适用房中全面推行工业化住宅试点。经济适用房采用的成本加固定百分率酬金(3%)的合同形式使得开发商乐意接受工业化住宅试点阶段较高的建设成本。(2)公租房和廉租房建设中,按照一定的认定原则,对工业化住宅奖励不超过其总建筑面积3%~5% 的面积。集中建设时,奖励面积用于配套商业用途;与商品房配建时,奖励面积可用于商品房或配套商业用途;与经济适用房配建时,奖励面积可用于经济适用房或配套商业用途。其中涉及土地价款的,必须及时补交。(3)尽快出台工业化住宅的认定办法和部品使用管理办法,探讨采用SI分离体系(内装与主体结构分离)下内装饰材料和厨卫设施的部品化。

参考文献:

1. 栗新. 工业化预制装配式(PC)住宅建筑的设计研究与应用. 建筑施工,2008,30(3): 201-202,208.

2. 张军,侯海泉,董年才等. 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住宅结构设计及应用. 施工技术,2009,38(5): 22-24.

3. 崔建宇,孙建刚,王博等. 装配式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日本的应用.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9,11(1): 67-70.

4. 蒋勤俭. 住宅建筑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混凝土世界,2010,(3): 34-36.

5. 顾自翀.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精度的控制. 建筑施工,2010,32(7): 655-656.

6. 刘洋. 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造技术研究. 南京: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钱志峰,陆惠民.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思考.江苏建筑,2008,(S1).

8. 温可.浅谈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今日科苑,2010,(8).

9. 王华.钢结构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建筑,2003,(6).

10. 仇保兴.建立五大创新体系 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建筑,2006,(9).

11. 王华.结构体系应符合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江苏建筑,2006,(1).

12. 孙德俊,孙成扬.浅谈建筑工业化与工业化建筑.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30).

13. 陈振基,吴超鹏,黄汝安.香港建筑工业化进程简述.墙材革新与建筑节能,2006,(5).

14. 姚谦峰,黄炜.新型住宅结构体系发展与应用研究综述.施工技术,2003,(10).

15. 季方.PC结构在“北京万科万恒家园”工程中的应用.建筑施工,2009,(11).

16. 封浩,颜宏亮.工业化住宅技术体系研究——基于“万科”装配整体式住宅设计.住宅科技,2009,(8).

17. 金毅程,赵兴祥.住宅建设工业化若干问题的实践与探讨.建筑施工,2008,(10).

18. 赵兴祥.住宅建设工业化实践与探讨.建筑经济,2008,(S2).

基金项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科技合作项目(项目号:2010-H-30)、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项目号:11SB-061)、东南大学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SKCX20110018)。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4

一、中国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的理想空间

按克拉克松统计的2009和2011年全球造船完工量是1.152和1.589亿载重吨、2011年中国全年造船完工量6555万载重吨和中船重工经济研究中心测算的2009年全球船舶配套设备总产值834亿美元以及中国统计的造船完工量7665载重吨、2141万修正总吨进行矫正性测算,2011年中国造船的装船配套设备总产值约2800亿元;如果按照中国船舶工业协会统计的中国造船完工量7665万载重吨计算,则中国造船提供的船用配套设备总价值发展空间会放大为3006亿元。

我们把中国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到近2800亿元称之为理想空间。考虑到欧洲和韩日等强大的船舶海工配套生产能力和综合市场竞争实力,中国船舶海工配套业虽有全国造船业迅速崛起提供的船用配套设备的广阔空间,但由于其发展一直严重滞后于船舶和海工装备制造的快速发展,即使近两年中国船舶海工配套发展再怎么快,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船舶海工配套设备市场的理想空间也不可能被中国企业迅速占领。

二、中国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的现实空间

2011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完成总产值909亿元,船舶配套设备进口51.34亿美元,出口25.86亿美元;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完成总产值565亿元,船舶配套设备进口24.86亿美元,出口12.13亿美元,配套设备的本土化率提高到53.15%,离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的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到65%的目标还有近12个百分点的差距。

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船舶海工配套设备发展的现实空间存在着严重低估的实际情况:一是由于船舶和海工装备生产龙头企业还没有完全培育成总装厂、专业化程度极高的分包厂商(包括分段制造专业厂和舾装件制造厂)没能完全造就以及工艺生产专业化协作还没普遍形成的原因,一些船舶的舾装件、舱室、上层建筑内装、钢结构件、管子系统和海洋钻井平台桩腿“齿条总成”等往往是总装厂自己制作或者劳务外包完成,这些工业中间投入虽已投入却并不计入配套设备产值而导致低估,如2010年中国造船需舾装设备约22亿美元,而舾装件本土化配套率为66%,缺口近7.5亿美元,可进口超过1亿美元的9大类产品中并无舾装件;二是中国船舶配套业总产值统计的是规模以上企业,且规模企业的标准由原来的500万元提高到2000万元,规模以下配套企业根本就不在统计范围内而导致低估,如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配套企业的船舶配套设备出口额为56.2亿元,而海关统计的船舶配套设备出口额为76.5亿元,低估了36.1%。

三、中国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的适度空间

2012年上半年,全国造船完工3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船舶制造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999亿元,同比增长0.5%;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141亿元,同比增长10%;全国完工出口船26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8%,实现船舶销售收入1315亿元,同比下降9.6%。承接新船订单1074万载重吨,同比下降50.3%。由于新船成交量连续18个月低于造船完工量,我国手持船舶订单大幅下降,截止2012年6月底,我国手持订单仅剩12587万载重吨,已不足我国造船业20个月的工活量。按手持订单交付期推算,2013年大部分船厂船位缺口较大,部分船厂已经无法保证今年下半年的开工需求。我们按出口船舶销售单价及全年造船完工量7000万载重吨和船舶配套设备占船舶价值的2/3以及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三大主流船型本土生产的船用配套设备的平均装船率达到65%的目标计算,2012年全国船舶和海工配套产业的发展空间为1514亿元左右。201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船舶配套完成工业总产值565亿元,预计今年全年可完成1144亿元左右。结合前述的我国船舶海工配套设备发展的现实空间存在着低估和新建项目逐渐达产的实际情况,今后2年中国船舶和海工配套业的发展规模已在适度的空间范围内。

结合全球船舶配套产能骤然由不足转为严重过剩和后危机时代数年造船订单量难回7000万载重吨以上以及中国造船综合竞争力最强和国家规划的2015年,主要船用设备制造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平均装船率达到8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知识产权的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品牌船用设备装船率达到30%以上;在船舶自动化和系统集成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海工装备制造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以上,国际市场份额超过20%,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30%以上。2020年,海工装备制造年销售收入达到4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再提高3个百分点,其中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国际市场份额达到35%以上,海洋油气开发装备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50%以上;中国船舶海工配套设备总产值2015年和2020年以达到1400亿元和1900亿元左右较为大胆、积极而稳健,这是既不错失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给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带来的重要战略机遇也不盲目冒进的适度发展空间。针对中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和后危机时代经济紧缩的新环境,要根据不同产品特点采取不同的产品发展战略。对于市场需求大、国内缺口大的动力设备、推进系统和起重机等,应该作为招商引资和鼓励发展的重点;对技术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国内甚至空白的高端船用通讯与导航仪器及设备、船用自动控制产品要予以积极关注,加大自主创新和国际引资力度,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支持,力争有所突破。

四、中国船舶海工配套发展空间补充说明

诚然,我们这里所说的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空间是指直接用于装船的配套设备的总产值。在此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一方面,我们既要清醒地看到船舶配套业由于产业特性,相对于航运和造船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要小一些。世界航运、造船业直接与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有关,且这两个产业业务(产品)比较单一,而船舶海工设备制造业则不同,同样的厂房、机器,可以生产船用、陆用、空用的各种设备,加之,船用设备种类繁多,而且可以有一定量库存,单价也不是很高。因此,船舶海工配套业在船市下来后可通过生产非船设备缓解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金融危机爆发后,受船舶延期交付、订单被撤销以及韩国船舶配套企业为消化库存对我国进行低价倾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船舶配套企业所面临的交货困难和撤单情况等也越来越严重,船舶配套产业对危机的滞后反应和近几年高速积累的问题,使船舶配套产业发展笼罩阴影和挑战加大。结合上述各方面的综合考虑,中国船舶海工配套设备的产能规模在2015和2020年以发展到1400亿元和1900亿元左右较为大胆、积极而稳健。

五、南通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的空间分析

按南通已形成的造船能力和《南通市海洋工程、船舶及重装备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纲要》提出的2011年配套产品的装船率达到50%计算,船舶配套设备的发展空间是298.43亿元。2011年南通民用钢质船舶完工量970.35万载重吨,民船提供的船舶配套设备的发展空间是240.65亿元,海洋工程及特种船完工量502万载重吨,海工产值123.04亿元,按工业中间投入占产值的80%、配套设备占工业中间投入的80%和配套率30%计算,海工提供的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的发展空间是23.62亿元,共计264.27亿元。

2011年,南通新接订单655万载重吨,约占全球的10.4%,手持订单2600万载重吨,约占全国的16.2%和全球的7.1%。按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2015年配套产品装船率达到80%和南通造船产能利用率仍能达到65%计算,船舶配套设备价值仍有310.37亿元。2015年南通海工产值可望达到300亿元,按工业中间投入占产值的80%、配套设备占工业中间投入的80%和配套率30%计算,海工提供的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的发展空间是57.60亿元,共计367.97亿元国家规划到2020年,海工装备销售收入要比2015年翻番,关键系统和设备的配套率达到50%以上,南通如要保住海工在全国的位置,则海工提供的关键系统和配套设备的发展空间是192亿元,加上船舶配套设备的310.37亿元,两者合计502.37亿元。考虑到船用材料和配套供应链企业的二、三轮配套的发展,其发展空间2015和2020年分别为1030和1407亿元左右。这些情况的综合考虑可作为南通船舶海工配套业发展的下限,即确保的发展目标。不然,南通船舶海工配套业的发展跟南通打造“世界船谷”的地位不相匹配,南通船舶海工配套业的发展也将失去这一轮世界船舶制造业中心转移提供的重要战略机遇。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5

关键词: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15.100

柔性装配工装技术在国外飞机设计与制造中广泛应用,近年来,引起国内飞机研究人士的关注。而且柔性装配工装技术能够适应装配环境的变化,具有多种定位功能,该工艺的核心为:在个自由度方向上,确定柔性定位器的行程与布局之间的约束关系。基于此,本文介绍了国内外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研究现状,并且具体的分析了设计流程,期望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效用。

1 介绍国内外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外大量的飞机装配均采用了柔性工装技术,而且为了有效的适应产品设计的变化要求,其研究者们共同努力,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形状工件或者定位含有大曲率的荣幸工装技术,该工艺是通过有效的控制真空吸盘所生成的能够与工件曲面的外形保持一致(且均匀分布)的吸附点阵,并且能够精确而牢固的帮助工件完成铆接、钻孔、铣切等工序,与此同时,若壁板外形发生某种程度的变化,采用该工艺,其工装的外形以及布局会随着壁板变化而发生相应的调整。另外,为了提高飞机装配工装设计的精确度,还可以通过及时的更换蒙皮夹持器、长桁等,并且选用不同尺寸以及不同形状的壁板完成不同要求的工装设计。除此之外,国外还存在另外一种柔性装配工装设计工艺,即:机翼装配的可重构柔性工装技术,该工艺的静态框架采用了一系列的螺栓连接的标准梁以及相应的标准连接件构造,将飞机装配工装的骨架支撑起来,并且在框架梁上安装动态模块,从而使得定位夹紧器的设计参数符合相关设计要求,然后,利用激光测量系统,对定位夹紧器进行适当的微调,而且经实践发现,该工艺适用于各种复杂零件的定位夹紧,而且该工艺在国外的各种类型的飞机装配工装中得以应用。还值得一提的是:国外近年来出现了机翼与翼梁的决定性装配工艺,该工艺是通过连接翼肋、翼梁、壁板等,由翼肋、翼梁共同构成骨架,减少飞机装配对型架的依赖,提高了装配工装的精准度。总的来说,国外对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工艺的探究较为成熟,且获取了较高的研究成果。

1.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也开始重视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工艺研究,并且设计了大量的飞机柔性装配工装,举些例子,如:行列吸盘式壁板柔性装配工装、壁板组件预装配柔性工装、数控柔性多点装配型架、大部件对接柔性装配工装等等,这些装配工装工艺具有相通点,即:利用定位单元、夹紧单元、柔性骨架单元、锁紧单元等,进行了相应的定位执行末端设计。另外,在飞机制造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布局的实际要求,按照特定的顺序科学合理的布置定位点级、工装骨架轴位域、元件级等,从而全面的提升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的精准度。除此之外,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分层映射模型(根据多色集合理论),从设计特征――工装概念设计特征,完整的映射出相关参数,并且根据飞机制造的实际要求,及时的调整设计,并且通过控制几何层科学的计算出各个参数,保证各个参数的真实、客观、完整,从而全面的提升设计的精准度。

2 具体的分析设计流程

2.1 分析目标产品的设计特点

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首先需要综合分析产品设计模型的结构特点(在科学的选取设计模型的基础上),参考相关文献以及制造实际数据,分析、总结出目标产品的机构、基准等特征,并且根据相关要求,采取装配协调方法,提高转配的精准度,目的在于:有效的确定多装配对象之间保持调谐的精准度,实现装配基准。

2.2 确定柔性定位特点

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的定位特点的确定,主要是通过分析产品顶层关键特征(包括外形的准确度、交点的准确度等),然后逐级的传递分解(沿着飞机制造的流程),直到零件级的分解,最终获取各个环节的具体特征,并且整合出装配精准度对各个环节所造成的影响以及各个环节互换协调特征,最终形成目标产品的初始定位特征,然后进行具体的分析。另外,确定柔性定位特点,至少需要一个刚性装配工装的辅助,而且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及时的调整工装周期,有效的解决细节问题,从而满足一个产品结构特征的变化需求,且提高精准度。

2.3 确定柔性定位器功能

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定位器功能的提升,而为了有效的提升定位器功能,确保飞机制造的精准度,一般情况下,需要实现多个产品对象的柔性定位,并且在3个自由运动的空间内可以随意的定义6个自由度,而且高精度的机床可以实现8个自由度运动,而且针对柔性设计而言,其稳定性以及高精准度能够确保飞机制造的安全性,降低风险以及成本,提高效益。另外,在设计上,尽可能的体现出空间的开敞性以及简约性,在设计数据上要尽可能的降低误差,保证客观、完整、真实,从而确保整个飞机设计制造顺利完成。

2.4 设计定位执行末端

执行末端设计包括:定位件、接头定位件的连接与固定,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保证各部件的互换以及对接接头的协调,并且在定位之前,需要综合考虑制造的可行性、开敞性(装配操作)、可达性(安装测量)、方便性(更换)等,科学合理的进行布局,采用专业的定位器,从而提高飞机制造效率和质量。

2.5 优化行程和布局

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的最终环节体现在细节处理,也就是优化行程以及布局,根据飞机制造的碎石机要求,使得各部件在装配上实现各归其位(配置在最佳位置,发挥最佳效能),并且根据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修正,达到布局最优化,从而提升各部件装配的精准度,提升价值。

3 结语

总而言之,飞机柔性装配工装设计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外在影响因素,注重细节布局,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提升各部件装配的精准度,降低误差,才能保证飞机制造安全,并且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的分析阐述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但是不能忽视其研究价值,期望能够为我国飞机制造业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路卫华,谭娜.面向飞机的舵面类柔性装配工装设计及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3,35(2):116-118.

[2]李晓枫,王仲奇,康永刚等.基于DELMIA的装配过程仿真及其在飞机数字化柔性工装设计中的应用[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2,(6):92-95.

[3]李维亮,杨京京,周良明等.基于模块化设计的柔性装配工装关键技术研究[J].机床与液压,2016,44(4):14-17.

[4]Wang Zhongji,Yong Gangkang,Wang Huiping etc.Aircraft parts level digital flexible fixture design[J].Aviation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2011,(22):101-104.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6

摘要: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国家将加快推进预制装配式住宅发展。本文从国内外工业化住宅发展现状,着重提出装配式住宅的设计研究工作和示范工程的推广应用。笔者通过中兴建设有限公司(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特级资质)从事预制装配式住宅研究的经典实例,较为详细的向读者介绍了当前国内工业化住宅设计研究的现状。

关键词:工业化住宅、装配式、预制构件、住宅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近年来,我国住宅建筑飞速发展,其建造和使用对资源占用和消耗都非常巨大。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存在住宅建造周期长、施工质量差、能源及原材料消耗大、产业化程度尤其工业化程度低等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工业化手段来提高住宅建设的质量和效率。开发符合产业化发展要求,工厂化、标准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节能省地、经济性好的新型工业化住宅体系,已经成为我国目前推进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 、工业化住宅建造关键技术研究课题背景 1、立项必要性 我国“十五”以来,对住宅产业化问题进行过研究和推广,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关键技术没有进行过系统、深入的研究,至今没有形成配套的工业化技术政策和标准规范体系,已建成的示范小区工程多是现浇混凝土结构,不具有高效环保的工业化节能减排特征。研究实施装配整体式工业化住宅建筑体系,符合目前我国正在推行实施的住宅产业化政策要求,不但可以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和装修品质;而且可以最大限度满足我国倡导地 “四节一环保”的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要求。 2、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我国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发建设的预制装配式住宅建筑存在许多问题,照搬过去的经验已经不适应现时期我国住宅建设的实际需求。目前开始进行的新型工业化住宅建筑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和工程试点,主要从性能和功能两方面完善提高工业化住宅的技术经济性。由于多年来我国缺乏工业化住宅的研究积累和工程实践,结构构件和部品的工业化率仍然很低。 3、主要研究内容:1)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建筑的结构性能、抗震性能等关键技术研究。2)建筑配套部品的系统研究、产品开发、设计配套技术研究。3)构配件生产、施工安装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4)技术标准的研究与编制。5)较大规模的示范工程。 二 、住宅工业化关键技术研究 1、基础理论与试验研究: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研究:包括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等;主要研究装配式叠合楼盖结构性能;装配式框架节点受力性能、抗震性能;装配式剪力墙节点受力性能、抗震性能;构件承载与变形性能,装配节点大直径钢筋浆锚连接构造的承载及连接整体性能等。2)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的建筑性能研究:包括墙体保温隔热性能、接缝防水性能、建筑防火性能、外墙装饰性能、墙体耐久性能及隔声性能等。3)装配式混凝土工业化住宅经济性能研究:包括设计与施工总体策划管理,标准化设计与施工技术,项目实施的时效性与规模效应对比等。 2、工业化建筑设计技术 重点研究开发三点技术:1)结构体系选择与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我国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结构体系还没有完全确立,通用结构体系和专用结构体系的协调配合还没有解决,标准化概念和设计技术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导致目前工业化住宅设计方案实施成本高、周期长,最大的原因是缺乏有经验的设计咨询人员。2)构件及装配节点的深化设计:工业化住宅的关键是要解决构配件的标准化定型和装配节点的构造详图设计。3)工业化专用三维设计软件开发:由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设计构造的自身特点,要求设计方案必须在施工前检查复核,确保各专业的交叉重复在设计阶段解决,提高工业化设计的准确性。 3、构配件优质高效加工制作技术应制定采用机械化水平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专业预制工厂取代目前无质量保证的分散的小厂认证管理办法,鼓励预制工厂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流水线、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完善运输安装过程服务。实现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主要研究开发三点关键技术:1)构配件高效生产技术:采用机械化生产线可以减少工人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2)构配件清洁生产技术:采用工厂化定点批量生产,最大限度减少建筑垃圾及废弃物排放,满足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对建筑业推广绿色施工要求。3)构配件节能生产技术:采用自动控温的节能养护窑可有效降低能耗,加速模板周转,缩短工期,降低成本。 4、专业化施工安装技术:1)工业化施工安装软件管理系统开发:应针对工业化住宅结构体系开发施工安装管理软件,规范指导预制构件的施工装配。2)安装设备及配套机具开发:结合具体工程示范开发标准化定型化住宅配套设备安装机具。3)工业化定型模板配件及支撑系统开发:配套模板及支撑固定用脚手架的开发与完善。4)装配节点专业化施工及配套材料开发:连接套筒及高强无收缩灌浆材料的开发与应用。  三、住宅工业化实施方案1、政策引导与行业管理 充分发挥政府的指导作用,研究、建立或完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针对装配式工业化建筑的特点,建立推广装配式建筑体系的构配件工业化生产、专业化施工安装的管理体系;建立设计研究、构配件生产、安装施工队伍的培训体系;走专业化、集成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道路。 2、预制工程标准规范体系建立与完善 建立以科研院所、高校、设计单位、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构配件生产企业、施工企业组成的“产学研”团队;建立符合受力性能和抗震性能要求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住宅结构体系,并建立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建立适用于装配式住宅建筑体系的节能配套技术,保证装配式建筑的能耗低于现浇混凝土结构。 3、设计、制作与施工的专业一体化公司模式 确立以企业为中心,形成一套完整的建筑产业化链条,建立“研究―设计―预制―施工”一体化的专业化房屋工厂模式,带动一批传统建筑企业向专业化房屋工厂企业的转型,长期从事住宅工业化的设计与施工业务。进而推动我国住宅产业化整体水平的提升。通过大规模试点工程的推广应用,形成专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为主,预制构件专业化加工为辅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式,培训出一批新型建筑工业化企业,为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政府保障性住房建设提供良好的住宅体系。 

结束语目前,根据我公司对于工业化住宅的研究,一方面预制装配式住宅的设计节点控制、抗震性能已有很大改善,并且我单位也参与编制了《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规程》和预制构件相关的标准规范,从技术体系上具备了推广的基础。随着国家鼓励政策日益明朗,工业化住宅建筑的法规和规程逐步健全和完善,政府也积极的推广工业化住宅的房屋,大面积搞试点工程,工业化住宅设计作为产业化的重要环节,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总结提高,为推动工业化住宅更快,更好的发展持续助力。参考文献[1]纪颖波.建筑工业化发展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2]吴东航、小见康夫.日本住宅建设与产业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社.2011.[3]李忠富.工业化住宅及其生产过程.住宅科技.1999.[4]钱志峰.对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思考.江苏建筑.2008.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建筑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管理;建筑施工技术

前 言

近年来我国陆续修建了多座高层、超高层建筑,其结构型式新颖,外观优雅,功能设施丰富,所采取的施工工艺先进。概括地说,高层建筑施工具有结构复杂多变、新技术新工艺繁多、施工工期紧、施工作业面窄、工序穿插交叉频繁等特点,因此,加强施工管理,密切土建与各专业之间的配套施工显得尤为重要。建筑安装工程是一个多工种、多工序、多系统的复杂生产过程,施工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设计施工图,结合施工现场情况,对施工的各项要素,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有效的计划与决策、组织与协调进而达到优质高效的施工任务,同时更要注重文明施工,把好质量关又要尽量采用新工艺、新材料。因此,一项建筑安装工程是从开始到竣工,能否按期完工、质量能否保障、成本能否控制都与施工管理密不可分,以下笔者就结合一个案例谈建了筑安装工程管理工作中的几点体会。

1 工程概况

金成维也纳春天项目工程含有2层商业网点及配套。b2#住宅楼占地面积1388m2,总建筑面积31437m2,地下建筑面积1700m2,绝对高程14.40m。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地上、地下耐火等级为一级,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上三十三层,地下二层,结构高度98.00m(地上部分)总长度69.850m,设缝一道(地上部分),其中地下一层为下房,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抗力级别为核6级,常6级,战时为人员掩蔽所,平时为非可燃物储藏间。地上一层至三十三层为住宅,结构形式为剪力墙结构,基础采用筏板基础,并以基础顶部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本建筑的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本工程剪力墙、框架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二施工前准备在工程开工之前,要层层向参与施工的人员进行动员和技术、任务交底,使其对工程概况与特点、技术质量要求、施工部署与进度、施工方法与措施等方面都有一个较详细、较全面的了解。

2 建筑安装工程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

配电箱坐标、标高不准确或凹入墙面,移位、变形,箱盖内杂物未清除,防腐不及时;配电箱体、接线盒、吊钩不按图设置,坐标偏移明显,成排灯位、吊扇钩盒偏差大;箱盒固定不牢,被振动移位或混凝土浆进入箱盒;配电箱安装好后,不检查线路就送电,配电箱内导线间、导线对地间的绝缘电阻未测量;造成通病的原因是施工马虎、责任心不强或与土建施工配合不当。开关、插座面板不平整,与建筑物表面之间有缝隙,开关不能切断相线,开与关方向不一致。插座的相、零、地线接线混乱,有的三孔插座无接地线。螺口灯头接线不对,软线吊灯灯头线长度不足,绞织线做吊线,未做保险扣或盒内保险扣太小不起作用。日光灯未能与启辉器、镇流器配套使用,未设线盒,双链不平行,有的甚至用铁钉直接钉在木塞上,偷工减料。成排灯具,吊扇中心线偏差超过允许范围,室内吊扇、室外灯具安装高度不合规范,Ⅰ类灯具及低于2.4m的灯具无PE保护线。避雷带采用普通的圆钢敷设,带间及引下线采用对焊或单面焊接,搭接长度不足,焊接口锈蚀现象严重;设备的接地地排没有与接地干线直接连通;支架间距太大,带形变形、支架脱落,弯角及引下角呈锐角,引下点间距偏大;多层楼房采用TN-S接地系统时,总配电箱进线处未做重复接地等;屋面金属物未作防雷接地;以金属管代替接地PE线等电位联接支线、桥架跨接地线线径不足

3 安装工程施工的控制措施

3.1 材料管理方面

用于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材料、构配件、设备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产品质量标准。因此,要把住“四关”,即采购关、检测关、运输保险关和使用关。对安装工程施工使用的穿线管、线盒,各种铜、铝导线,配电箱、灯具等进行严格检查,不符合设计要求,没有产品检验合格证的坚决不允许进场使用。监理人员严格把关,要求下料配管必须按照设计和规范,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准施工。施工人员要不断充电,练就过硬的安装技术,在安装工程施工中尽职尽责,高质高效地完成建筑安装工作。弯管器的选择:当镀锌管和薄壁钢管内径≤25mm时可选用不同规格的手动弯管器;当内径≥32mm时,可选用液压弯管器;PVC管子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弹簧弯管,在进行对接时,尽量采用整料套管对接法。配电箱安装施工前,技术管理人员应做足准备工作,详细了解箱盒的坐标、标高,用钢筋套圈焊接固定定位好的箱盒,并在箱盒内做一支撑,以防移位和变形。配管与箱盒的预埋、预留、位置、标高须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管线内图纸是施工的前提和依据,只有详细核对图纸,对工程中各系统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发现问题和纠正错误,做到对工程质量的预控。安装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设计安装图纸和相关的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安装工程安装施工及验收的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规文件等,经过相关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施工即可。

3.2 照明器具安装

灯具位置偏差大,成排灯具标高和成排度偏差大,吸顶灯不能紧贴板面,吊链灯的灯链扭转。解决措施为增强操作工的责任心,在预埋灯头盒时,要确认灯具的种类,并核对是否有变更,施工员还要和土建技术员核对墙体尺寸,保证灯位预埋准确,班组根据墙体尺寸和灯具尺寸划线定位,并用油漆标志;成排灯具安装时,要求前后左右上下网状拉线,切忌凭目测施工;吸顶灯在采购时采用灯托大于或等于灯罩的种类,避免造成吸顶灯不能紧贴顶板;吊链灯的灯链在安装时要捋顺直,切忌搭纽。根据相关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避雷引下线的连接为搭接焊接,搭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因此,不允许用螺纹钢代替圆钢作搭接钢筋。接地极的位置与管径(或圆钢直径)符合设计要求;接地极与接地线的焊接要防腐。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时,应将扁钢弯成弧形或直角形与钢管或角钢焊接,以满足搭接面的要求,并应刷沥青油两道防腐。设备调试过程是专业人员和各专业管理及使用单位密切配合对本项工程进行最后检验的关键性工作,绝不能仅由调试单位进行,要请使用单位的有关人员参加调试。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拧合,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工程中对安装整体工程质量及时、完整、有序地加以控制,是创建优良工程的基础。本文主要结合相关的施工经验介绍总结了建筑安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建筑安装的质量管理方面的措施做了探讨综述。

参考文献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8

【关键词】装焊夹具;一体结构;双V型滑轨;定位夹紧

1 选题理由

SY1041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是由地板焊接总成、前围总成、后围总成、中门柱总成和顶盖总成五大部件装焊而成。驾驶室装焊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前围板左、右总成,前、后车门总成的装配,门缝间隙的大小和驾驶室的外观质量,因此说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是驾驶室生产的关键工序。长期以来,由于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造成驾驶室门口尺寸超差,影响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而造成这一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而且随着产品产量的逐年增长,这一问题就更加突出,故需对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进行改进设计。

2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存在的不足:

(1)由于装焊夹具前、后门胎分开,各用有一个气缸推动,造成装焊过程中,中门柱总成装焊偏移不正,驾驶室门口尺寸超差;

(2)由于装焊夹具滑轨短和滑轨的结构型式(见附图),夹具推进后前、后门胎发生向后倾的现象,造成装焊夹具本身定位不准;

(3)由于装焊夹具上装焊前围总成时,前围(中)没有定位装置,造成装焊时前围(中)偏移,影响前围板左、右总成的装配;

(4)装焊夹具采用的是手动夹紧方式,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而且夹紧工作后效果不佳;

(5)由于装焊夹具气缸行程小,夹具回位后,夹具宽度与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宽度相差不大,造成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后,在吊出装焊夹具时有时碰到装焊夹具上。

3 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的改进

(1)装焊夹具左前门与左后门,右前门与右后门均采用一体结构,用一个气缸推动;

(2)装焊夹具上的滑轨加长,滑轨的结构型式采用双V型;

(3)采用气动夹紧方式;

(4)增设防止前围(中)偏移的定位装置。见附图;

(5)地板焊接总成与中门柱、后门柱下端搭接处增设弹簧压紧装置;

(6)在装焊夹具上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加定位、夹紧装置;

(7)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

4 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改进设计的可行性分析

4.1 从装焊夹具结构型式上看

装焊夹具采用左前门与左后门,右前门与右后门均为一体结构,用一个气缸推动的方式,可保证中门柱总成装焊位置的正确和驾驶室门口尺寸,提高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这种结构对保证驾驶室的前、后门门口尺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2 从装焊夹具滑轨的结构型式上看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焊夹具推进后,夹具前、后门胎发生向后倾的现象,造成装焊夹具本身定位不准,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装焊夹具滑轨短和滑轨的结构型式造成的。故改进后的装焊夹具需把轨道加长,滑轨的结构形式采用双V型。这种结构定位准确、可靠,可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1)从装焊夹具夹紧方式上看

装焊夹具采用气动夹紧方式,不仅可以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对保证双排驾驶室焊接总成的装焊质量至关重要。气缸可采用江都气动元件等厂家生产的气缸,这种气缸体积小,安装方便,灵活可靠,故装焊夹具采用气动夹紧方式是切实可行的;

(2)从地板焊接总成与中门柱、后门柱下端搭接处增设了弹簧压紧装置,以及增设防止前围(中)偏移装置上看:

在装焊夹具上增设此种装置,可解决在装焊过程中前围(中)偏移,及门口尺寸超差现象。这一点在现双排座驾驶室装焊夹具上试验已经得到证明;

(3)从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上看

现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装置夹具由于在前围总成风口挡出没有定位夹紧装置,故在装焊过程中需用钩子把前围(中)往下拉,使之与地板贴合时造成前围风口挡变形,影响风口挡玻璃的装配。在装焊夹具上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这样在装焊时,虽然用钩子把前围(中)往下拉,但由于前围总成风挡口处有定位装置,风挡口就不会变形,这样起到了保证前围总成风挡口尺寸的作用,是切实可行的;

(4)从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上看

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后宽度,可以保证驾驶室焊接总成在装焊后吊下装焊夹具时不发生磕碰划伤现象。

5 预计经济效益

(1)装焊夹具采用前、后门为一体结构,改变装焊夹具滑轨结构型式及采用气功夹紧方式后,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双排座驾驶室焊接总成的前、后门门口尺寸。预计装配前、后门总成每台车可节约修整工时0.3小时,按年产量3万台双排座驾驶室计算,年节约价值为:0.3×8×30000=7.2(万元)。

(2)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后,保证了前围总成装焊后前围(中)不偏移,使装配前围板左、右总成每台车预计可节约工时0.25小时,按年产量3万台双排座驾驶室计算年节约价值为:0.25×8×30000=6(万元)。

(3)在装焊夹具前围总成风挡口处增设定位夹紧装置及增大装焊夹具回位宽度,可以起到保证驾驶室风挡口尺寸,防止驾驶室磕碰划伤的作用。具体节约的修整工时这里就不做计算了。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9

近几年来,随着矿山的大规模发展,铲运机的用量也日益增多。同时,对产品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装配理念也在不断提升,尤其是卷缆滚筒内滚动轴承体和电机皮带轮的柔性安装被高度重视,安装方式对整个设备的装配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的提出

目前,铲运机装配中的卷缆滚筒内滚动轴承体和电机皮带轮的安装采用的方法主要是人工锤击法和热压装法。在卷缆滚筒内滚动轴承体装配时,通常采用传统装配工艺即人工锤击法,工人将滚动轴承体带在工装上,用锤子敲入孔中。采用这种工艺,通常存在打断原有生产流程、辅助设备多、效率低且安全隐患多等问题,不仅降低了产品质量,而且劳动强度大,而且对于大质量的轴承体,则更难以安装。在电机皮带轮装配时,一般采用热压装。热压装需要加热,温度不能超过皮带轮的回火温度,如果是电磁加热,需要进行退磁。热压装是将皮带轮内孔加热套入电机轴,优点是加热后内孔尺寸热胀后变化大,适用过盈量较大的配合,缺点是工件变形大。

解决问题

①工作原理

组合式液压压力机为液压传动系统,电动机的电能转化的机械能通过液压泵转换成液压能,操纵控制元件将液压泵提供的工作液压油输送给油缸,控制工作油液的流量、压力和方向;通过液压缸的直线往复运动,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传递给工件。

②结构特征

液压式压力机主要由电动机、液压泵、操纵控制元件、组合压力支架、油缸、可移动支架等部分构成。电动机型号:YR160M-4 7.5KW 额定功率:7.5 kw 额定电压:380 V 额定转速:1500 rpm;液压泵采用齿轮泵,型号PBX3040,额定压力为14 MPa,优点: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质量轻、工艺性好、价格便宜、自吸力强、对油液污染不敏感、转速范围大、能耐冲击性负载,维护方便、工作可靠;操控控制元件为手动多路换向阀,具有结构紧凑压力损失小,滑阀移动阻力不大,有多位功能、寿命长等优点。组合压力支架为组焊件,材料采用钢板(16Mn)和槽钢。油缸采用柱塞式,柱塞直径为140mm;可移动支架可以根据电机带皮带轮的大小拆卸,调节其固定位置。整机结构紧凑,布局合理,各部分独立性较强,容易装配和拆卸。利用电气操纵按钮及手动多路换向阀控制压力机,操作简单方便。

b液压式压力机的技术特征及工作过程

①技术特征

液压泵额定压力为14MPa,液压支架柱塞最大直径140mm,经计算作用力为2.2 t,即作用在工件上的力可达到2 t。

②工作过程

组合式液压式压力机的工作过程如图1所示。将需电机带皮带轮6放进支架上,用调节杆11把电机带皮带轮6移到适当位置; 电气控制箱13启动电动机1,电动机1带动液压泵2,通过操纵控制元件8控制液压缸a7使其伸出与压入件接触,加大压力,直至达到工件所需要求作用力;再次通过操纵控制元件8控制液压缸a7收缩至工作件吊走; 再将另一工作件放上,来回往复工作。同理,可以完成卷缆滚筒总成12的装配工作。

装配工年度总结篇10

一、出台支持政策的必要性

装配式建筑由于采用了工业化的生产方式,质量和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传统的“空鼓、裂缝、渗漏、蜂窝麻面”等质量通病得到了根治,再加上实现装配式装修,能够为业主提供完整的建筑成品,总体的建筑品质有了质的提高。在现在的人工工资和技术条件下,在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化尚难以发挥优势的情况下,装配式建筑与现场现浇的建筑相比,必然带来造价的上涨,建安成本约增加200元~500元。导致成本增加的主要因素有:一是预制构件成本增加。拿预制三明治外墙来说,如在现场浇筑混凝土每立方米约需1400元~1700元,在工厂生产预制构件每立方米约需2000元~3000元。二是重复征税。传统建筑业只缴纳3.3%的营业税。在实施营改增之前,预制部分由于增加了工厂制造过程须缴纳17%的增值税,而且砂石料不能抵扣,构件出厂的最终税率达到13%左右,预制构件每立方米约需多纳税300多元,按每平方米建筑使用0.4立方米混凝土来计算,建安成本增加约120元,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增量成本,预制率越高,税赋越大。三是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还跟技术体系有关。我国装配式建筑所采用的结构体系,以住宅为例,大体上分为预制装配剪力墙结构体系(主流技术体系)和内浇外挂体系(主体结构现浇,外挂墙板,主要在香港及广东、深圳等地使用),其中预制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增量成本大约为200元~500元每平方米左右,内浇外挂体系增量成本大约为200元以内。四是“学习成本”。在装配式建筑推进初期,作为一种建造方式的转型与探索,无论是政府和企业都不可避免地付出“学习成本”,实际的增量成本会比上述分析的理论值更高。但是,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规模效应的形成,并且工人短缺和工资的不断上涨,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浇施工建筑的成本必然会呈现逐渐缩小趋势。由于增量成本的客观存在,企业在开展装配式建筑实践时,长期的收益是不确定的,而短期的成本增加是必然的,这就需要政府采取适当的经济政策和措施,加以鼓励。目前,各地陆续采用的经济政策与措施多以鼓励、激励目的为主,主要包含把装配式建筑项目要求纳入土地出让条件、建筑面积奖励、商品房提前预售、保障房增量成本政府承担、财税政策等,对以上政策措施及实施情况分析如下。

二、土地方面政策

(一)各地政策

山东省多年来实施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其中在土地出让环节,将住宅装配式建筑的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北京、上海、深圳、沈阳、济南等城市都已出台相关政策,将装配式建筑相关政策要求纳入土地出让前置条件。实践证明,将装配式建筑要求纳入土地招拍挂是现阶段推进装配式建筑较为有效的政策之一。

(二)实施效果评估

1.可操作性强,企业接受度高目前多个城市实践表明,此项措施在操作层面具备较强可行性,且实际上隐含了用地价补贴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由于地价高企,容易被政府、企业和社会接受。

2.合理协调,避免机械执行有些城市提出装配式建筑的比例或预制率要求不小于30%。在将此比例落实到单个地块中,出现现浇与预制两种作业方式在现场并存的状况,造成成本上升,难以管理等问题。应向上海政策学习,按照《关于落实本市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指导意见》(沪建管联〔2014〕480号)、《<关于本市进一步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细则》(沪建交联〔2013〕1243号)等文件要求,鼓励集中建设,鼓励在落实地块上所有建筑单体均采用装配式技术,以达到体现装配式建筑规模化效应优势的目的。避免在土地出让时,机械执行装配式面积比例。

(三)政策建议

1.研究探索建设条件意见书制度在土地供应等环节明确装配式建筑规模、比例等要求。加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用地保障,在土地出让时,可把装配式建筑要求作为建设条件意见书内容之一。

2.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建议对于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可通过设置一些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条件,分期交纳土地出让金。

3.提升政策高度,加强部门协同在执行过程中,如何确保项目按照规划条件中的要求落实到位,发改、规划、建设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工作要充分发挥作用。建议将此措施上升至较高层面的政策文件,有利于更大程度发挥实效,提高政策颁布的协同度和政策的作用力度。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增强各部门的配合度以及响应程度。

4.强化指导,提高企业参与度开发企业是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体,但除较早投身装配式住宅的企业外,不少获得土地的开发企业对装配式建筑技术还不熟悉,缺乏相应经验,管理部门应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并帮助企业尽早对接装配式住宅的设计、施工、监理、构配件制作等产业链企业。

5.扩大宣传,加强监管在业内和社会扩大宣传,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的氛围,建立市场诚信,在审批流程中加大把关,加大监管、检查。

三、规划方面政策

(一)各地政策

2010年3月,北京市政府率先出台了建筑面积奖励政策,规定以装配式建造的项目可以给予3%建筑面积奖励。此后,上海、沈阳、深圳、济南、长沙等地陆续出台了建筑面积奖励或豁免政策,从企业、市场积极性激发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激励效果。

(二)实施效果评估和建议

1.以北京市为例评估政策实施效果面积奖励政策自2010年实施至2015年底,5年间北京市共有9个商品房项目和1个保障房项目享受了此项政策,开发企业包括北京万科、中国铁建、北京城建、首开住总。政策实施初期,受现有工作程序与实施面积奖励调整规划的冲突影响的制约,一度执行困难。经过各部门的多次沟通协调,从各环节中寻找突破口,终于形成了面积奖励的工作流程,至今已能畅通地完成项目的各项手续。面积奖励政策在北京乃至全国有着重要影响。自北京2010年率先面积奖励政策以来,全国有多个城市效仿跟进,深圳、上海、沈阳等多地出台奖励政策。由于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在标准化缺失、产业链条不完善、企业能力不足、管理体制不配套的情况下,实施装配式建筑必将带来成本增加。面积奖励政策制定的初衷旨在现有政策框架下,努力平衡由于实施装配式建筑带来的增量成本,进而激发开发企业实施装配式建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从政策实施效果看,在北京市,万科共有7个项目约50万平方米,获得面积奖励1.35余万平方米,其余三家企业各有1个项目共约12万平方米,获得面积奖励0.36余万平方米。目前已竣工交付6个项目。按照目前计价模式,装配式建筑项目较常规现浇结构成本增加约每平方米200元~500元,其中构件费和措施费各占一半,在北京房价稳中有涨的形势下,综合成本基本能与常规现浇结构持平,甚至略有盈利。因此,面积奖励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开发企业继续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的信心,加快了装配式剪力墙结构技术的研究和发展,促进了相关标准的出台,带动了北京市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从实施情况来看,面积奖励政策实施五年,只有四家企业申请,过程中多家企业咨询但并未行动,反映出市场仍以观望为主,企业信心不足,内升动力不足,综合分析产业化增量成本过高仍是制约发展的主要矛盾。经验表明,该项措施对激励开发企业作用明显。从香港、深圳等地的实践来看,正是因为有了建筑面积奖励,开发商才有了实行装配式建筑的动力。特别是香港自上世纪对商品房采用建筑面积奖励以来,激发了一批发展商积极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房屋,并以此作为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2.政策建议(1)城市区域内房价水平对该项措施平衡产业化增量成果的效用起决定性作用建筑面积奖励的核心,是要弥补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按3%计算,需要在每平方米楼面地价达到1.8万元以上时,才能弥补每平方米建筑面积300元的增量成本。该政策对于房价较高的大城市比较有吸引力,在三、四线城市,由于房价低,增加的面积带来的效益还无法弥补增量成本。(2)实操层面效用有限,现行行政体制对该项政策的落地起较大制约影响建筑面积奖励的另外一个弊端是操作困难,容积率修改存在较大的政策风险,北京、上海等地在出台建筑面积奖励政策之后,往往也很难操作。经过对此政策的深入分析,建筑面积奖励政策是非常有效的,特别是对开发商而言。从操作层面看,由建设主管部门出台政策,规定开发单位在方案报建时向主管部门提出产业化建设方案,经批准后在工程规划许可证上备注奖励的建筑面积,不视为修改容积率,不变更法定图则,不纳入预售。等到装配式建筑项目完成,由主管部门对装配式建筑验收合格,出具文件,规划国土部门可以签订土地出让补充合同,将奖励的面积登记到开发商名下,即可进行商品房现售;如未完成装配式建筑内容,政府可以在合同中约定将增加的面积收归国有。这种操作模式虽然行政成本较高,但是可以操作的,各地可根据情况制定相关政策。在调研中,规划、国土部门往往提出,希望财政予以直接补贴。如果财政直接补贴装配式方式建设的商品房每平米300元~400元,支出金额巨大,财政难以承担。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要求,2025年装配式建筑项目比例达到30%的目标,如果以财政直接补贴的方式,每年需要补贴的住宅达数亿平方米,显然是不切实际的。(3)注意有效防范该项措施带来的机械追求预制率等行为装配式建筑在我国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一些开发企业为了享受“预制外墙建筑面积豁免”政策,在项目开发过程中,为使预制率等要求达到奖励标准,未经过系统研究和科学论证,盲目增加预制部位,或企业从成本角度出发,只愿意贴着政策规定的预制率下限进行开发,有违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初衷。香港在建筑面积奖励政策实施初期也遭遇了“发水楼”等市场行为冲击。(4)提前思考该项措施的阶段性作用安排及实施与退出机制虽然企业在面积奖励政策中有所获益,但实施过程行政成本过高,且有突破规划容积率的嫌疑。在发展初期不具备成本优势,建议采取其它经济财税激励政策,鼓励大型集团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培育产业链条等市场手段建立先行优势并获益,进而通过这些大型集团企业把适用的技术模式快速推广,实现该模式在奖励政策取消后还能自主持续健康发展、并最终取代传统模式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主流模式。面积奖励政策在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可以极大地调动开发企业的积极性,对降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有着很大帮助。随着土地出让环节的落实,装配式要求地块比例的不断增加,如上海规定2016年起外环线以内新建民用建筑应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外环线以外新建民用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应超过50%并应于2017年起在50%的基础上逐年增加,面积奖励类政策将分阶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四、财政方面政策

(一)各地政策

财政方面的扶持政策包括:一是政府投资项目的增量成本纳入建设成本;二是设立专项资金补贴项目;三是利用原有建筑节能资金等优惠政策,将项目纳入资金补贴使用范围;四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支持装配式建筑相关研究工作;五是给予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财政补助;六是给予装配式建筑购房者直接补贴,如长沙市直接给予购房者60元/平方米的补贴;七是在社保费、安全措施费、质量保证金、城市建设配套费等方面给予优惠。

(二)实施效果评估

部分省市的财政政策极大鼓舞了企业积极性,有利于缓解企业因增量成本带来的畏难情绪,但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1.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进度时间紧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存在动迁腾地工作尚未完成、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尚未落实、建设主体意向确定较晚等客观情况,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建设存在一定困难。

2.补贴标准难以统一实施装配式建筑而增加建设成本的主要原因,是建筑技术体系的改变,装配式建筑的技术体系正处于不断完善成熟的过程中,目前保障性住房中选用的是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及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不断增加,应针对不同的建筑技术体系设置多样化的补贴标准。

3.不同项目差异性较大。在前期立项阶段只能估算项目实施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该估算是基于已完成项目的测算结果。由于实际项目增量受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且对于实施装配式建筑引起的增项内容也有不同理解,导致不同项目差异性较大,增量成本如何科学确定是一个难题。

4.行业认知度不高。由于现阶段装配式建造方式仍会带来实际成本增加,加上产业链不完善等因素,相当一部分开发企业更乐于采用传统建造方式而对工业化装配式建造方式持观望态度。部分保障性住房的相关开发建设单位,对这项工作的认知度则更低。

(三)政策建议

1.设立专项资金开展装配式建筑研发和推广应用工作。

2.明确统一的评价标准,对符合《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的装配式建筑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

3.制定和完善装配式建筑定额,作为调整政府投资的装配式建筑项目投资预算额度的依据。

4.装配式建筑可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或返回部分土地出让金)。

5.将装配式建筑列入建筑节能专项资金扶持范围。

6.对装配式建筑技术工人的培训和技能鉴定给与一定的财政补贴。

五、税收方面政策

(一)各地政策

纵观各地的政策,在税收方面优惠的较少。涉及到的有三类:一是将装配式建筑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及相关财税优惠政策;二是对部品生产和施工环节分别核算税收;三是将装配式建筑纳入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范围。

(二)实施效果评估

河北省、济南、长沙、重庆等地探索推行了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企业可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许多企业反映,纳入高新技术产业、享受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及相关财税优惠政策,政策效果很明显。但在上述税收政策落实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与科技、税收等部门协商、沟通的时间成本还是很高的,也有相当的难度。少数地方对于全装修住宅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推广全装修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政策建议

建议将符合条件的建筑(住宅)产业现代化园区、装配式建筑企业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性企业扶持政策。建议对于装配式建筑部品构件仓储、加工、配送一体化服务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条件的,依法按减15%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鼓励企业走出去,把与装配式建筑相关的产品纳入出口退税名录。

六、金融方面政策

(一)各地政策梳理

金融政策主要有两类:一是对装配式建筑项目、企业优先放贷;二是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贷款贴息;三是对装配式住宅建筑项目的消费者增加贷款额度和贷款期限。

(二)金融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

宁夏、河北等地了有关金融优先放贷、贷款贴息等政策,对装配式建筑相关企业的融资,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要与金融部门进行大量的沟通协调,确保政策落地。

(三)政策建议

1.金融机构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开发贷款利率、消费贷款利率可予以适当优惠。2.对于购买装配式住宅的购房者,可享受贷款额度、优先放贷、降低首付比例等优惠。

七、建设环节的支持政策

(一)各地政策

各试点城市,在先行先试中,已经想方设法地推行了大量建设行业自己能够用到的鼓励政策,本文分类梳理如下:

(二)提前预售政策

上海和深圳等地相继出台了关于“放宽采用装配式技术的商品房预售条件”政策,提前预售政策对于降低开发企业资金成本效果明显,且操作性强,对企业吸引力较强。放宽商品房预售条件,主要是对商品房预售工程进度调整,操作性强,对开发企业吸引力尤为明显。建筑业的特点是资金需求量大,建造周期长,目前我国商品房中大都采用预售方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一方面,跟传统建造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成本上还不能达到规模效应,资金需求相对来说高于现浇式建筑,另一方面,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来说,所需构配件必须在进行现场组装前到位,也就是说在项目建设前期,就需要向部品生产企业下订单,因此建设资金很大一部分需要在项目现场装配前到位。新建装配式商品住宅项目预售工程进度调整的规定,放宽了使用装配式建筑的新建商品住房预售标准,降低了开发企业的财务成本,提高了工程进度,大大激发了开发商的积极性。采用装配式施工技术建造的商品房预售条件适当放宽,区别于普通住宅,可凸显出装配式建筑在工期方面的优势。上部结构施工的同时,下部进行二次结构或安装工程施工。进行分期验收,能将结构中间验收的频率加密,每施工3层~6层左右就能进行一次验收,能有效缩短总体工期。根据上海万科、上海宝业、深圳万科等企业的经验,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配合全装修,下层建筑还在装配,上层就可以开始内装,结合工程验收采用分批多次验收的方式,使项目开发周期大大缩短,减少开发商管理成本和时间成本。深圳曾在2015年5月20日举行的“建筑产业化座谈会”上进行现场调研,对比建筑面积奖励,由于现阶段后者实际操作起来复杂,难度较大,开发企业更欢迎“1/3提前预售”措施,认为缩短周期、加大资金周转、减小资金成本等收益具有极强吸引力。目前,深圳已有数个项目享受到该项措施。鹿丹村项目,2015年2月6日中标,12月26日满足条件后便开盘预售,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完成了拍—建—售全过程,对开发商的激励作用很大。建议加大对装配式建筑项目销售的扶持力度,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装配式建筑的构件生产投资可作为办理《商品房预售许可证》的依据,可提前办理预售,同时在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上给予支持。

(三)招投标倾斜政策

河北、重庆、济南、长沙等地,都有明确的投标倾斜政策,也都有一定的倾斜条件。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很有效果,如长沙市对唯一供应商(承包商)采购的,可依据《政府采购法》第三十一条规定,按照《政府采购非招标采购方式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4号)规定的程序,采取单一来源采购方式选择供应商。明确提出对装配式建筑项目采取邀请招标方式的政策,力度是很大的。如河北省提出在施工当地没有或只有少数几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生产施工企业的,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招标时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又如重庆市对保障性住房和预制装配率达到15%的城市道桥、轨道交通等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试点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进行招标。比较稳妥的招投标倾斜政策是“加分”方式。重庆市对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建设、设计、施工和监理等企业在诚信评价中予以加分。济南市对具有构件生产能力且总投资达到一定规模的工程总承包企业,在招投标时给予加分奖励;工程建设按照设计、构件生产、施工、安装一体化的总承包企业,工程招投标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中标;设计、施工、安装、监理等企业参与装配式建筑项目建设达到一定规模的,在招投标时给予加分奖励。对通过终审和验收的国家3A级住宅、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国家“广厦奖”的两型住宅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单位,在工程招投标、资质升级、信用评级等中予以加分。总之,招投标倾斜政策为试点示范过程中的装配式建筑提供了项目资源,促进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下一步要在现有的招投标法框架内,制定一些有助于“加分”等激励作用的标准和办法,使沟通协调成本更低一些,从而进一步强化招投标倾斜政策的效果。

(四)优先返还或缓缴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政策

大多数地方的优惠政策,都有返还或缓缴墙改基金和散装水泥基金政策,实施效果很好。沈阳、合肥等地有质量保证金优惠政策,齐齐哈尔、衡阳等城市还有基础设施配套费优惠政策等等。可以说,部分积极性较高的城市,已经尽可能将建设行业可以实施的优惠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促进和激励效果。建议:

1.装配式建筑使用新型墙体材料并符合现行规定要求的,对墙改基金、散装水泥基金实行免征或即征即退。

2.装配式施工企业缴纳的质量保证金以合同总价扣除预制构件总价作为基数计取。

3.装配式施工企业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工程总造价扣除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成本作为基数计取,首付比例为所支付社会保障费的20%。

4.装配式施工企业缴纳的安全措施费按照工程总造价的1%缴纳。

5.相关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依照相关规定,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应落实加计扣除的政策。

6.装配式住宅装修成本可按规定在税前扣除。

(五)开辟绿色通道

对于装配式建筑发展初期,开辟绿色通道,可以为相关市场主体节约时间成本和资金成本。随着装配式建筑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将对所有的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审批形成技术支撑。建议装配式建筑工程可参照重点工程报建流程纳入行政审批绿色通道。

(六)其他支持政策

构配件管理相关支持政策、鼓励科技创新与评奖评优、为构配件运输提供交通支持等其他政策措施,都体现了各地想方设法为装配式建筑发展提供政策环境、市场环境的努力,也切实对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环境。具体政策如下:在保障性住房中,优先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在城镇化的推进中,鼓励乡镇和村庄的住房建设优先选用装配式建筑;优先安排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配套工程;可适当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设计收费标准;将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纳入建设工程材料目录管理;装配式建筑优先参与评奖评优。

作者:岑岩 刘美霞 单位: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

参考文献:

[1]文林峰、刘美霞、岑岩、刘洪娥等《“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执行情况评估研究》,2010年;

[2]文林峰、刘美霞、武振、刘洪娥、王洁凝、王广明等,《绿色保障性住房产业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

[3]文林峰、刘美霞、武振、刘洪娥、王洁凝、王广明等《北京市保障性住房实施产业化的激励政策研究》课题研究报告,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