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十篇

时间:2024-01-05 17:41:41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1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影响因素;对策

1装配式建筑的优势

装配式建筑工程是当下最新颖的建筑模式,它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材的损耗,还拥有非常多的优势是传统的建筑模式没办法代替的。预制构件在预制建筑中的应用,它取代了传统工程中的混凝土搅拌、浇筑、振动工序等。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人员的使用量并可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同时,可以避免过多的建筑垃圾,实现环保。使用标准预制构件还可以降低施工材料的使用量,与传统建筑形式相比节能环保效果更好。除此之外,使用传统工艺进行施工时经常会出现渗漏、开裂等质量问题,再加之质量管理制度、管理责任、施工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都无法确保质量管理的效果,因此应从根本上来转变施工工艺,实现标准生产的同时为施工质量提供有效的保障。预制建筑可以为项目质量提供有效保护,建筑中使用的部件均是按照工厂标准生产的。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为质量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

2.1施工准备的影响因素

装配式建筑的构件之间搭配混乱以及构件不合理的堆放都是影响工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筑工程准备施工之前,相关企业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建筑工程施工规划,并且要有一定的预见性来应对紧急情况。其次,施工过程中用到的各种设备质量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工程管理。另外,科学的施工方案以及建筑质量的规划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综上所述,工程施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将直接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工程管理质量。

2.2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影响因素

经过大量的建筑探索发现,装配式建筑工程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而对相关管理人员的要求非常的严格,但事实上,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并没有掌握相关的管理技巧,对比于与同行业其他建筑类型,装配式建筑的管理人员在技术操作水平以及管理手段等多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欠缺,甚至有些管理人员依然采用最传统的管理办法,所以,相关人员一定要积极引进新颖的管理方案、掌握新型管理技术,否则在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上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此外外因为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良好构建,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工程的顺利开展。

2.3管理协同的影响因素

相对于传统的现浇式建筑工程来说,装配式建筑工程在技术水平等方面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正因为技术水平的飞跃式进展,装配式建筑的管理组织也将面临更为苛刻的要求。所以相关单位一定要做好管理方面的工作协调,主要包括:建筑质量方面的协调、构件生产方案的协调、图纸、技术方针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协调。除此之外,要想建筑工程质量过关的话,与监管方与户主方之间也要进行很好的协调。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企业还需要安排相应技术人员,积极有效的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为了保障施工环节得以顺利的开展,还要对装配式建筑的整体施工情况进行及时的跟踪,并且在管理上为其提供坚实可靠的后盾支持。

3简析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对策

3.1改变当下的建筑工程管理理念

要想进一步提升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应根据时展的需要从根本上转变管理理念,管理人员应充分的认识到施工管理的重要性。传统建筑模式管理中大部分施工企业通常没有做好组织工作,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也相对较弱。所以一定要及时转变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理念,同时还要严格依据工程的实际情况来做好相应的施工组织管理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保障制度执行的有效性,同时还能提高施工的质量。

3.2进一步完善施工管理体系

传统的工程施工项目中经常会出现管理体制缺失等情况,如果将其用在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无法实现管理的目的。因此,为了对装配式建筑进行有效的管理,符合发展要求,装配式建筑企业应根据具体情况构建起一套适合应用的施工管理体系。在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将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纳入其中;同时还应与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制定出容易执行且可以发挥出管理作用的管理体系,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优化管理体系,并将其纳入管理工作;此外,相关的管理部门也应不断的加大监管力度,促进施工管理工作可以有序进行,达到管理的目的。

3.3采用工程总承包的模式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整体发展过程当中,主要沿用工程总承包的管理模式来招投标,一方面能够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另一方面能够提高装配式工程管理总承包的管理和检验通过率。总承包企业要加强施工许可、发包承包、质量监督以及完工检验等核心步骤的管理以提高整体水平。

3.4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监督管理机制

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监督管理涉及到图纸设计、部件生产、部件加工等环节,所以必须要针对各个环节实行追溯制度对于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节能产品的认定,要加强各方主体责任的管理,如果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必须要严厉查处。此外,建筑企业要加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防水防火以及防腐蚀力度,严格实施监管责任制,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强度。只有这样,才能增加百姓的信任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提高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监督管理以及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其更快更好的发展。

3.5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人才培养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就是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然而事实上,相关技术人员的缺乏确严重阻碍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打造专业的人才培养基地显得尤为重要。这将为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提供更多的有专业素养的人才,为其长远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装配式建筑行业还可以依据现实状况选择相应的学校展开合作关系,有针对地培养有用的人才。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2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三项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主导、政府推动。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有序发展装配式建筑。

2.坚持分区推进、逐步推广。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产业技术条件,划分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以点带面、试点先行,及时总结经验,形成局部带动整体的工作格局。

3.坚持顶层设计、协调发展。把协同推进标准、设计、生产、施工、使用维护等作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有效抓手,推动各个环节有机结合,以建造方式变革促进工程建设全过程提质增效,带动建筑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工作目标:

以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地制宜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同时,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推动形成一批设计、施工、部品部件规模化生产企业,具有现代装配建造水平的工程总承包企业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专业化技能队伍。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八项重点任务:

1.健全标准规范体系。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支持企业编制标准、加强技术创新,鼓励社会组织编制团体标准,促进关键技术和成套技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标准规范。强化建筑材料标准、部品部件标准、工程标准之间的衔接。制修订装配式建筑工程定额等计价依据。完善装配式建筑防火抗震防灾标准。研究建立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和方法。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

2.创新装配式建筑设计。统筹建筑结构、机电设备、部品部件、装配施工、装饰装修,推行装配式建筑一体化集成设计。推广通用化、模数化、标准化设计方式,积极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提高建筑领域各专业协同设计能力,加强对装配式建筑建设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鼓励设计单位与科研院所、高校等联合开发装配式建筑设计技术和通用设计软件。

3.优化部品部件生产。引导建筑行业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提高产业聚集度,培育一批技术先进、专业配套、管理规范的骨干企业和生产基地。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产品品种和规格,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信息化生产,优化物流管理,合理组织配送。积极引导设备制造企业研发部品部件生产装备机具,提高自动化和柔性加工技术水平。建立部品部件质量验收机制,确保产品质量。

4.提升装配施工水平。引导企业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部品部件的装配施工连接质量和建筑安全性能。鼓励企业创新施工组织方式,推行绿色施工,应用结构工程与分部分项工程协同施工新模式。支持施工企业总结编制施工工法,提高装配施工技能,实现技术工艺、组织管理、技能队伍的转变,打造一批具有较高装配施工技术水平的骨干企业。

5.推进建筑全装修。实行装配式建筑装饰装修与主体结构、机电设备协同施工。积极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装修模式,促进整体厨卫、轻质隔墙等材料、产品和设备管线集成化技术的应用,提高装配化装修水平。倡导菜单式全装修,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

6.推广绿色建材。提高绿色建材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比例。开发应用品质优良、节能环保、功能良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并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鼓励装饰与保温隔热材料一体化应用。推广应用高性能节能门窗。强制淘汰不符合节能环保要求、质量性能差的建筑材料,确保安全、绿色、环保。

7.推行工程总承包。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可按照技术复杂类工程项目招投标。工程总承包企业要对工程质量、安全、进度、造价负总责。要健全与装配式建筑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鼓励建立装配式建筑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支持大型设计、施工和部品部件生产企业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健全管理体系,向具有工程管理、设计、施工、生产、采购能力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转型。

8.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完善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质量安全责任体系,落实各方主体质量安全责任。加强全过程监管,建设和监理等相关方可采用驻厂监造等方式加强部品部件生产质量管控;施工企业要加强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和检验检测,完善装配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在建筑物明显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公示质量安全责任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加强行业监管,明确符合装配式建筑特点的施工图审查要求,建立全过程质量追溯制度,加大抽查抽测力度,严肃查处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

《意见》提出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四项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配套政策,组织具体实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部门要加大指导、协调和支持力度,将发展装配式建筑作为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重要工作,列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监督考核指标体系,定期通报考核结果。

2.加大政策支持。建立健全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体系。结合节能减排、产业发展、科技创新、污染防治等方面政策,加大对装配式建筑的支持力度。支持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条件的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符合新型墙体材料目录的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可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即征即退优惠政策。在土地供应中,可将发展装配式建筑的相关要求纳入供地方案,并落实到土地使用合同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出台支持装配式建筑发展的规划审批、土地供应、基础设施配套、财政金融等相关政策措施。政府投资工程要带头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动装配式建筑“走出去”。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选、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评估、绿色建筑评价等工作中增加装配式建筑方面的指标要求。

3.强化队伍建设。大力培养装配式建筑设计、生产、施工、管理等专业人才。鼓励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置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推动装配式建筑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建筑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中增加装配式建筑相关内容。加大职业技能培训资金投入,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提升培训,促进建筑业农民工向技术工人转型。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引进海外专业人才参与装配式建筑的研发、生产和管理。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3

五大方面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

2017年,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拓展工程质量治理两年行动成果,围绕“落实主体责任”和“强化政府监管”两个重点,严格监督管理,严格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着力构建质量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全国工程质量安全水平。

组织开展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提高工程质量水平

强化质量责任落实。严格落实参建各方主体和从业人员的质量责任,特别是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的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质量终身责任制,全面实行五方主体项目负责人质量终身责任承诺、竣工后永久性标牌、质量终身责任信息档案等制度。组织开展全国工程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督促质量责任落实。加大质量责任追究力度,对违反有关规定、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

健全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政府监管,加大抽查抽测力度,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方式。强化对涉及公共安全的工程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等部位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监督检查。加强监督队伍建设,保障监督工作经费,开展对监督机构人员配置和经费保障情况的督查。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缓解监督力量不足问题。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监理情况的试点,充分发挥监理单位在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推进质量管理标准化。建立质量管理标准化制度和评价体系,推进质量行为管理标准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标准化,督促各方主体健全质量管控机制。开展标准化示范活动,推行样板引路制度。制定并推广应用简洁、适用、易执行的岗位标准化手册,将质量责任落实到人。

夯实质量监管工作基础。加快修订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和检测机构资质等级标准,规范质量检测行为。继续开展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提升住宅工程质量水平。推进工程质量保险工作,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工程质量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完善制度和责任体系。出台部门规章《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强化安全管理措施,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的安全责任。

加大违法违规行为查处力度。以建筑起重机械、深基坑、高支模等为重点,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查处安全违法违规行为,严防事故发生。加强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通报和查处督办,强化约谈制度,严格事故责任追究。

加强监管能力建设。建立建筑施工安全监督层级考核制度,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监管工作。研究创新建筑施工安全监管模式,提升监管效能。开展部分地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能力。

提高监管信息化水平。继续推进覆盖建筑施工企业、施工人员、起重机械、施工项目、施工安全事故、施工安全监管机构及人员等信息“六位一体”的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

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出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建立完善建筑安全生产“黑名单”等制度,强化安全信用惩戒,提高安全诚信水平。

促进全行业安全意识提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活动,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安全宣传教育力度,广泛普及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知识,全面提升建筑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

提升勘察设计水平推动建筑业技术进步

提高建筑设计水平。组织宣贯新时期建筑方针,在相关媒体开设建筑设计专栏,引导建筑设计理念与方向。

加强勘察设计质量监管。开展部分地区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执法检查,研究修订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研究推进施工图审查制度和标准设计改革工作。

加大推动技术进步力度。出台建筑业10项新技术(2017版),加快推动先进、适用新技术推广。继续推动BIM等信息技术应用,引导推进建筑业信息化。编制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等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制定绿色建筑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完善风险防控机制保障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

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建设单位和勘察、设计、施工单位等参建各方风险自辨自控、隐患自查自治主体责任,落实主管部门监管责任,严防风险演变、隐患升级导致事故发生。

推进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工作。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制定质量安全现场施工标准化手册。组织标准化现场观摩,推动样板示范活动。

建立施工关键节点风险控制制度。加强对轨道交通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重要部位和关键环节施工安全条件审查工作,强化风险控制。

开展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检查。针对新开工和事故多发城市开展监督检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人员培训,提高监督管理水平。

加强工程抗震设防提高地震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抗震设防制度建O。组织《建设工程抗震管理条例》立法调研,深入开展新建工程抗震设防、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和抗震设施建设管理研究,做好相关制度研究和协调工作。

加强抗震设防管理。建立减隔震装置质量检测制度,强化减隔震工程质量管理。完善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审查机制,研究公共建筑防灾避难功能建设对策措施。开展减隔震工程和超限高层抗震设防专项检查。

完善住房城乡建设系统地震应急工作机制。规范各地应急响应报告流程和内容,完善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管理制度,开展有关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响应效率。

加强专家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家震后房屋建筑安全应急评估专家队、全国市政公用设施抗震专项论证专家库,完善全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审查委员会工作机制,提升抗震防灾专业咨询能力。

六项工作助力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

2017年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创新大会要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任务分工,根据全国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创新、整合资源、提高效率,重点抓好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积极推动重大科技创新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务实推进智慧城建等工作。

全面推进装配式建筑

制定发展规划。出台《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明确行动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重点推进地区、积极推进地区和鼓励推进地区制定省级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装配式建筑统计信息系统,加强监督考核,定期通报各省装配式建筑进展情况。

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开展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和产品评估推广工作,研究梳理并重点推广成熟先进可靠的技术体系。制定装配式建筑相关技术标准,编制部品部件标准及图集,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

提升装配式建筑产业配套能力。开展装配式建筑设计、部品部件生产、装配施工和全装修专项调研,推动设计、生产、施工、装修等全产业链发展。制定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和产业基地管理办法,创建一批部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产业基地和工程项目。编制《木结构建筑发展专项规划》,推动木结构建筑试点示范和钢结构建筑推广工作取得进展。

加强装配式建筑队伍建设。指导各地结合建筑业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具有装配式建筑能力的企业集团。加大装配式建筑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和招投标等监管制度创新,合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和装配式建筑全装修。

提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水平

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印发《“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规划》。组织开展建筑节能、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实施情况专项检查。开展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应用、建筑环境全文强制标准研编及严寒、寒冷地区城镇新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修订。推动重点区域城市及建筑门窗等关键部位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推进超低能耗建筑试点。

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落实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要求,对既有居住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并探索以建筑节能改造为重点,适老化改造、建筑功能提升及居住环境整治同步实施的综合改造模式。加强公共建筑能耗动态监测平台建设,加大城市级平台建设力度。推动一批城市制定公共建筑能耗限额标准。推进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开展公共建筑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校园建设指导意见并开展试点。

推广绿色建筑及绿色建材。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绿色信贷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实施意见。推动有条件地区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建立绿色建筑第三方评价机构诚信体系。研究制(修)订绿色建筑施工图审查技术要点及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开展年度绿色建筑创新奖评审。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工作,编制《绿色建材评价分类目录》和以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为重点的绿色建材评价技术导则。研究制定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应用绿色建材的相关要求和政策措施,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

深化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积极利用太阳能、浅层地热能、空气热能等解决建筑取暖需求,推行可再生能源清洁取暖。配合做好“余热暖民”工程。加快中央财政支持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验收,强化相关政策、标准、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示范成果总结。推动农村地区被动式太阳能房建设。

积极推进建设科技创新

实施住房城乡建设“十三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研究制订《规划》落实方案、工作分工和考核办法,推动部省联动和工作协同。跟踪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加大行业应用的前瞻I生研究。

组织实施重点科研项目。深入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在城镇水污染治理、城乡规划遥感监测与评估、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等方面突破和集成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提炼部门和行业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立项攻关。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建立部、省协同推进机制,制订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研究制定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规划,分类组建一批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基地,完善行业专家智库,增强行业科技创新能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部科技计划项目实施的全过程管理。研究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十三五”重点推广技术领域,编制与一批重点领域技术公告,推广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和应对气候变化工作

推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制定印发《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确定2030年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组织编制相关技术导则,指导各地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督促试点城市完善落实工作方案。推动实施中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与亚行合作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技术与政策研究。

加强低碳生态城市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组织实施好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中英繁荣战略基金“绿色低碳小城镇试点项目”和“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政策与技术研究项目”、中德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六期“可持续城市综合方式项目”中国子项目。继续推进中美、中加、中德、中芬低碳生态城市合作试点工作。

深化建筑能和绿色建筑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动实施中美“净零能耗建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继续组织实施好全球环境基金五期“中国城市建筑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应用项目”。深化中德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合作和中加、中欧现代木结构建筑技术合作。

务实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制定加强大数据应用推动智慧城建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智慧城建指导思想、任务、目标和保障措施,提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应用发展方向,统筹推进智慧城建工作。

开展智慧城建评价。按照国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要求,引导支持各地智慧城市试点参加国家新型智慧城市评价工作。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特点和需求出发,编制智慧城建指标体系,促进住房城乡建设领域智慧城市评价工作。

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领域智慧化技术研究,深入开展应用示范,编制住房城乡建设领域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公告,行业信息化发展报告,推广应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

党风廉政建设不放松

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做合格党员,确保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人、落实到工作每个环节,为建筑节能与科技工作保驾护航。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4

[关键词]BIM技术;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预制构件

1BIM技术对于构件预制的把控

1.1构件生产的精准度

一个工程在其建设过程中,会受到方方面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建筑构件的精准度。在工程进行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构件,不论多么微小,都应当保证其精准度,否则整个建筑都有可能因为这么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构件而受到影响。在进行装配工程时,工作人员应当与相关部门进行探讨,将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全部包含在内,而后对每一个构件进行详尽的设计,并监督其生产过程。在生产的第一线,一定要保证构件的精准度足够高,以避免在后期建设过程中出现材料浪费的现象。而利用BIM技术,则能够有效的提高构件精准度,提高建设效率,有效解决这些在拼装式建筑中常见的问题。

1.2构件的运输

在运输构件的时候,相关工作者也应当加强对构件的监督与管理。相关参与人员应当对各种突发状况进行探讨,并严格控制运输路途的长短以及运输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以求能够对各种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例如,如果在运输构件时出现堵车等情况时,运输人员首先要对本路路况进行了解,并快速了解周边其他路径的路况,再三对比之后选择一条最佳路线,防止发生超时送达指定场所的事情发生。对于大件物品以及易碎构件的运输,运输人员应当首先保证构件的安全,对构件进行适当的安全防护措施。在开始运输之前,相关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整个过程进行详尽的模拟,以求能够安全送达目的地。

1.3构件库存管理

在构件被送到指定地点之后,对构件的管理是否合理与安全,也是现在相关管理人员所关心与重视的一个问题。现在,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能够较为熟练的在对拼装式建筑的构件进行管理时使用BIM技术,通过BIM技术的模拟,来对构件的行程进行规划,并有效解决了在对构件进行管理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突发事件。因此,BIM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节约了成本,并有效避免了浪费现象的发生。

2施工过程的管理把控

2.1构配件的生产和应用过程引起注视

在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时,相关部门应当提高对构配件质量的重视程度。很多装配式建筑工程都因为相关部门忽视了构配件的质量,造成构配件在运输过程中受到了损伤,无法在实际建筑中发挥其本来的作用。而在生产构配件时,应当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原材料的作用,提高其利用率,减少浪费。构件在实际被应用的过程,也同样应当受到工程管理人员的关注。

2.2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

作为新兴产业,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十分迅速。而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设备水平远远落后于该行业的发展速度,因此便出现了需求与供给上的不平衡。工程对设备的要求非常高,对精度的要求也非常高,但是实际工作设备却难以达到工程所规定的要求。因此,在开始工程之前,相关人员一定要提前做好测量与规划工作,以弥补设备上的不足。

2.3对人才进行培养

任何工程的进行,都需要有相应的人才作为建设的保障。对装配式建筑这一新兴产业而言也同样是如此。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只有在保障工程参与人员整体素质的情况下,才能够有效减少因为人为因素而为工程带来的问题。相关部门也应当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一是留住已经培养好的人才,二是发掘有潜力的员工并对其进行培养。从参与人员素质方面来保证工程质量。

3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1利用BIM技术进行仿真模拟

BIM技术可以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过程进行以及施工现场进行仿真模拟,这样,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有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此外,BIM技术对施工现场的还原能力还可以应用在施工流程规划方面,帮助相关人员指定更加完善的施工流程,以保证工程实施过程的安全以及建筑物的质量。所以,BIM技术在拼接式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3.2对信息的收集、处理

施工人员可以通过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数据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详尽的分析,这有利于相关人员对图纸进行更加详尽的设计,以保证施工人员对工程有着足够的了解。BIM技术对信息的收集,主要包括对相似工程的建设计划以及建设进度进行了解,帮助本工程进度计划的制定。对自身建筑构件进行详尽的分析,以帮助施工人员安全进行装配施工。只有把各种信息都分析透彻,才能够提高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精准度与安全性,才能够保证建筑的质量。

4结束语

现在,我国的装配式建筑行业才刚刚起步,许多配套的功能与机制的发展还并不完善,因此有着非常辽阔的发展前景。BIM技术能够完整的模拟装配式建筑的全过程,若是能够将BIM技术合理的应用在装配式建筑的管理工作中,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工程效率与工程质量,并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强大的助推力。

参考文献

[1]吴良涛.基于BIM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20):60-62.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5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装饰、施工、优越性、发展条件

中图分类号: J313.3 文献标识码: A一、装配式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预制装配式住宅是指将混凝土结构构件分解为若干单元,先期在预制构件厂浇注成型,并将这些构件运至施工现场吊装就位而形成住宅整体的结构样式。与传统住宅相比,预制装配式住宅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采用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预制混凝土构件,节省了大量模板工程, 质量有保证;二是施工方便,模板和现浇混凝土作业很少,现场湿作业大大减少,有利于环境保护和减少施工扰民, 更有利于降低材料和能源消耗;三是建造速度快,施工工期短,对周围工作生活影响小;四是预制构件表面平整、外观好、尺寸准确、并且能将保温、隔热、水电管线布置等多方面功能要求结合起来,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二、建筑装饰行业现状

1、大部分室内装饰工程处于分散的手工作坊式施工的阶段 大部分装饰项目按照现场已有条件“量身裁衣”,虽然部分内容实现了工厂化加工,但现场仍利用小型加工机具进行加工安装,主要依靠体力及手工进行施工,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种施工方式遏制了劳动生产率和质量标准提高的可能。 2 、装饰施工工程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装饰施工的手工作坊式作业决定了装饰工程的施工质量大部分取决于工人的手工水平,施工质量难以得到保证。装饰施工作业工人手工水平不断下降,加上施工现场环境条件的影响,导致目前大部分装饰工程施工质量难以大幅度提高。 3、装饰施工材料浪费严重 由于需要考虑到现场的种种不确定素,施工单位总是会考虑一定的节余材料,加上各种材料的加工余料,造成装饰材料的大量浪费,一般项目的装饰材料浪费能达到5%-10%。 4、装饰施工现场环境恶劣 现场加工、现场安装的方式使得装饰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特别是工期较紧的项目更是如此,现场到处均是各种加工余料及水泥、砂等辅助安装材料,造成装饰施工垃圾众多,施工现场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无法得到充分保证。 5、技术含量不高,行业竞争混乱 由于装饰施工行业技术含量不高,行业门槛低,装饰施工队伍素参差不齐、流动性较大,施工人员鱼龙混杂,装饰施工现场人员混乱。

三、发展装配式装饰施工技术的优点

1、幅度提高建筑装饰加工质量水平,生产高精度产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装饰要求。

2、大幅度提高建筑装饰施工效率,告别手工作业,减少现场作业。

3、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提高对噪音、废气、废液的控制和回收,以及边角料回收利用。

4、大幅度减少建筑装饰施工成本,降低工程造价。

四、实现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所需条件

从社会及行业发展趋势来看,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已成必然,然而从现阶段各方面的条件来看,需要具备如下条件:

政府和行业应对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加大支持和引导

政府和行业领军企业应加大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课题的投入,举办相关活动和交流。设计和施工企业应确立装饰工程装配施工发展目标,并坚定不移地进行推进,加大相关技术人员的引进和培养,大力发展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技术。

项目管理重心转变

项目技术管理将由施工现场转向施工深化设计和加工订货。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方式中,施工深化设计成为项目技术管理中的核心问题。它的成功与否决定着施工方法、加工方法、安装方法的简易程度,决定着施工成本的高低。

现场管理人员转变角色

传统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熟悉现有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以监督为主。装饰工程装配施工方式要求技术人员不仅熟悉以前的预制装配式方法,更要针对现场不同的具体情况,以现场测量、收集数据、根据数据进行施工深化设计为主,熟悉和了解相关机电专业的知识,将复杂的现场情况转化为可加工的工厂标准。通过他们对装饰工程预留、机电洞口预留、安装偏差调节等设计,将构配件加工尺寸相对统一,便于各种装饰工程批量加工和现场安装。

生产及测量设备改进

由于装饰零部件工厂化生产,必然导致加工设备的大转变。设备重点是由现场的小型机具转变为工厂内大型数控加工机械,施工现场使用到的设备将极少。而现场设备将发展为新型、简便、快速、精确的3D空间测量仪器,为深化设计和产品的加工订货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通过提高现场测量设备及工厂加工设备的精度和功能,提高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的速度和质量。

不断完善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节点

现阶段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方式较少,多为粘接或打钉等一次性固定连接方式,且各种连接方式的牢固度及耐久性不够。对于较重的材料一般均采用焊接及螺栓连接的方式。现阶段需要发展更为合理的连接节点或处理方式,如三维挂件、可拆卸部件、可更换系统等等。

加大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BIM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作为模型的基础,进行建筑模型的建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具有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五大特点。BIM建筑信息模型的建立,是建筑领域的一次革命,将成为项目管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结语:目前,随着人们对更高品质住宅的需求及施工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加,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的发展成为必然,装配式装修施工将会给全国建筑装饰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方式带来巨大的变革。同时,预制装配式住宅的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包括节点控制、预制构件质量、施工工艺、抗震性能已有很大改善, 并且编制了相关的标准规范,为装饰工程装配式施工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参考文献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6

关键词:建筑;水电;施工;质量

在建筑工程中,水电安装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其工程量较具体的土建工程量相对较小但建筑水电安装质量的好坏对建筑完工后的使用有巨大的影响,与建筑使用者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要注意建筑水电安装的施工管理,必须对水电安装方面的质量问题予以重视,阻塞、渗漏、漏电等问题,要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管理办法,实现建筑水电安装的质量达标。

1强化安装施工前期管理

1.1施工组织设计管理

在进行施工之前,要组织设计人员、监理人员、业主、工程施工人员、技术人员共同完成图纸的会审工作,共同审核,对施工图纸出现的问题予以解决,并制作会审纪要,尤其对工程上存在与其他专业相互交叉部分进行重点的审查。此种形式的工程例会,有利于让施工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到施工计划中,对共同完成合理性和可使用性均较为完美的质量预控。另外,以合同内容和设计的要求为依据,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对没个施工环节进行严格把控,以期实现工程质量的达标。

1.2设备质量与材料的管理

设备质量和材料的质量情况,对建筑水电安装施工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需要在源头上把控好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在施工初期,进行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时候,一定要严格以设计要求和合同内容为依据,选择好的设备和材料。另外,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时候,必须要有出品方的质量证明和具体的合格证书及检验报告,这些都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必要条件。此过程中,要严格禁用不合格的商品,所使用到建筑安装工程中的商品,必须为检验合格的建筑器材商品。

1.3施工管理要进行技术交底

进行水电安装施工还需要做好一项重要的准备工作,即与技术和施工人员进行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对建筑水电安装施工的方案、工艺、技术等问题进行商讨,实现技术交底,以期确保施工目标的明确性,并对施工质量提供达标的参考水准。在施工前,根据设计要求及规范标准,制作安装样板,并把样板作为施工依据,此种做法可较为直接的发现施工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水平,并可以加快建筑施工的进程。

1.4重视水电安装和土建的协调管理

水电安装必须与土建施工协调配合,是确保工程整体质量达标的基础。水电技术和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对图纸进行审核,如果有与土建施工不协调或矛盾的地方,要请设计人员想办法予以解决。施工开始后,定时与土建人员碰头开会,协调土建与水电的施工问题,使二者在质量标准、施工方法等方面达到一致,减少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质量,同时充分发挥水电功能。

2强化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保证水电安装质量达标

2.1电气配管工程质量控制

水泥浇筑施工的过程中,要与土建施工相互配合,需要同时展开暗配管、预埋盒等安装,在水泥浇筑之前,必须再对安装的暗配管、预埋盒等进行再一次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进行开关盒和插座等方面的安装时,要严谨的按照设计师的设计标准进行施工,尤其必须注意实现盒口和墙面的吻合度和开关、插座的直线度。预埋管施工过程里,要严格遵守规范标准要求,尤其是钢管连接的部位,确保连接牢固可靠。

2.2电气配线方面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电气配线问题主要是解决插坐、相线连接、零线、监督,尤其是要注意插座左零右火的接地情形,需要进行重点监督,预防和杜绝出现零线错接相线等情形。在配置路线接口时,通常在接线盒中配置和使用绝缘压接帽的工艺技术,特别强调插座跨接线必须采用铰接,同时在铰接之后要求进行焊锡处理。

2.3配电箱安装质量控制

在配电箱安装施工中,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验收规范标准,将配电箱金属框架进行接地处理。装有电器的可开启门、框架的接地端子间均采用裸编织铜线进行连接,并配有标识。在配电箱中接线过程,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如果出现根据现场需要更改则必须征得设计同意,同时要在变更设计图纸体现出来,以避免使用者发生误会。

2.4水卫管道安装质量控制

若工程中需要安装直径会超过一百毫米的镀锌钢管,卡箍式或法兰专用管可进行操作,但此过程中,要保持法兰和施工管道中心的垂直角度,把密封垫压紧。在进行管道安装时,要按施工图纸上的施工要求进行严格执行,对可能出现问题有解决预案,如承插式铸铁管在试压前,对接头部位一定不能进行覆盖,这样才能发现接头部位是否有渗漏现象。施工完成地下管道后,要依据施工要求进行水压测试,测试时一定要有监理在场,在测试合格后再进行工程的加固工作。另外,施工过程中在安装冲洗管、坐便器、伸缩器、固定支架等建筑设备时,需按施工图纸的要求,保证施工设备的各种功能可以充分实现,确保水电施工可以正常使用。

2.5设备安装的质量控制

在进行设备安装之前,要把管道内的杂物进行清除,防备出现设备安装好后才发现管道能存有杂物的情形出现。与此同时,要把设备的敞口、甩口处进行封堵。管道安装完成后,必须进行放水冲洗,并在之后进行连接,做好通水试验,确保管道能正常的使用。在进行通水试验时,监理工程师必须在场,通水试验合格后,可进行交付使用。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设备基础预埋工作,密切与土建施工配合,以确保基础安装的位置及标高符合设计图纸要求,为设备安装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7

关键词:工业化;装配式建筑;标准化;产业化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6.056

1 建筑工业化的定义

联合国在上世纪70年代颁布了《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指引》,该指引对建筑工业化进行了精确定义,也就是以大工业生产的标准对建筑业进行调整改造,让建筑业由手工业升级为社会化大生产。借助于建筑标准化以及最新科学技术,可以增加劳动生产效率,提升建筑速度,减小工程投入以及提升工程品质。

对于“建筑工业化”而言,可将其形象地理解为“如同搭积木一样建房子”,先事先生产好分解开的部件,接着将所需部件运至施工地,最后在施工地组装这些部件。我们将这些事前准备好的部件称作PC(英文全称为Precast Concrete)构件,即“预制装配式住宅混凝土构件”,这些部件的广泛使用可以极大地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2 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

(1)国外发展状况。资料表明:欧美发达国家很早以前就已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这些国家现在的建筑工业化比重已达5至7成。丹麦与瑞典于上世纪50年代就已大量使用混凝土等部件,当前新建住宅中有高达8成的通用部件。日本、欧美等国家的装配式住宅经过几十年至上百年的时间的发展,已逐趋成熟完善。

(2)国内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将装配式建筑大量用于建筑业,以期实现建筑工业化,装配式建筑在这种背景下迅速发展。

我国在2016年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政府部门希望借此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建筑工业化,该《意见》强调:“大力推行新型建造形式,通过10年左右不懈努力,让我国30%的新建建筑可以使用装配式建筑。

自我国将建筑工业化定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部分省市围绕装配式建筑与建筑产业化发展了对应的意见与措施。例如,深圳市政府部门要求本市所有保障房项目与新出让住宅用地项目在2015年以后应采用产业化方式进行建造;上海市政府规定,本市外环线以内满足要求的新建民用建筑自2016年以后应完全运用装配式建筑。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建设新农村,越来越多的农村地区开始运用产业化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例如,Bhouse远大美宅,借助标准化的工业住宅建造改进农村住房,希望借此将美宅引进农村,从而建设更美丽的新农村。

3 装配式建筑及其发展意义

装配式建筑意为借助预制构件在工地装配完成的建筑,涵盖了现代木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建筑、钢结构建筑以及其它满足装配式特点的建筑,其包含以下特点:(1)信息化管理、(2)标准化设计、(3)智能化应用、(4)装配化施工、(5)一体化装修、(6)工厂化生产。

发展装配式建筑,有利于提高效率、统一质量、减少人为因素;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有助于改变我国城市建设方式、减小建筑能耗及加快建筑新型工业化;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

(1) 提高效率。装配式建筑可以减小设计与施工周期,增加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效率,迎合不同社会需要,并通过增加生产效率来提升全行业以及企业的经济收益。

(2) 统一质量。建筑借助标准化规模化的设计,优化生产条件和环境,提升设计品质与功能;并可以省略不必要的中间步骤,进而优化资源配置。通过提升建筑设计品质与效率,可以增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达到极高的质量水平。

(3)减少人为因素。依据固定模数规范设计建筑部品,产生标准化的设计产品,对动作、指令和衡量标准进行具体化,让建筑设计过程更加规范,以达到降低人为影响因素的目的。

4 发展装配式建筑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但是,现阶段的装配式建筑正处在初始阶段,地方政府还未出台全面的鼓励政策,有些公司缺乏强有力的技术储备。在成本层面,传统建筑明显强于装配式建筑,促使装配式建筑无法高速发展。

此外,在建造方式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化设计的支撑保障方面,还存在S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与国际上发展装配式建筑及其先进建造方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基于此,部分专家主张通过以下方式促进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1)增强宣传与引导力度,让普通民众更愿意接受装配式建筑;(2)着重对技术体系与管理体系进行系统性搭建,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标准制定、检查验收、优惠鼓励等方面政策。

为此,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牵头编制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1-2016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技术标准》GB/T 51232-2016,已正式并将于2017年6月1日起实施。装配式建筑标准编制以创新驱动引领升级为核心,构建现代装配式建筑工业化建造集成体系。

5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

从来,世界经济已经历了长达8年的阵痛。作为高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中国,同样经受了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的各种挑战。2016年是中国经济全面转型发展的关键之年。就建筑业而言,技术研究向哪转?怎么转?就成了一个大问题。2016年9月14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大力发展装配式集成建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为建筑业转型升级指出了方向。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模式创新

装配式集成建筑源于欧美的技术创新,近年来在中国逐渐被接受并不断创新。国家住建部、各地政府、科研院校和相关企业都在积极探索新的发展路径。以企业为例,万科、远大住工及正奥科技等都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的来看,装配式建筑目前已形成了以模数化精准设计、钢结构技术、围护墙技术、标准化装配技术和智慧化部品配套集成体系为主的核心技术。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由技术创新推动,呈现出以下7个方面的创新特征。

1.生产方式转变。生产方式转变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最显著的特征。装配式集成建筑是指将传统建筑行业在工地上建筑施工的建造方式,转变为在现代化工厂制造生产部件并在工地上装配的制造方式。由建造方式转变为制造方式是传统建筑企业向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转型的重要基础。而工厂化生产正是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基础性变革。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由于其生产方式的转变,使自己从做工程变成了做产品,从施工承包商转变为产品制造商,企业性质随之发生了变化。

2.销售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销售方式就是参与招投标,寻找承接工程项目的机会,销售的是一种局部阶段。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广泛地面向市场,销售自己的建筑构件等产品。而且是从传统建筑企业小规模短距离的销售方式转变成大规模远距离的系统销售方式,从城市市场扩大到农村和海外市场。

3.产业链转变。传统建筑企业只是产业链上的一个环节,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对接上下游产业链上的若干企业,甚至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4.盈利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收入基本靠获得施工费用。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从设计、制造、销售、安装、投融资等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获取更高利润,甚至可以成为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开发商,获取综合开发的垄断利润。

5.成本管理模式转变。传统建筑企业的成本管理一般只能依靠节流施工环节和降低劳动力成本,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依靠扩大规模、提高效率、节约资源能源、利用机器人替代人工、大数据管理等多种方式从整体上降低企业成本。

6.创新手段转变。传统企业创新有太多局限性,而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则可以借助互联网手段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既可以依靠互联网沟通市场信息,实现网络销售、线上指导、售后服务,也可以分享互联网金融服务,甚至开发国际市场。

7.市场外延扩大。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可以实现全产业链整合,可依靠制造基地建设产业集群,并且在产业集群里可以做到包括医疗、教育、文化、智慧交通、新能源等相关产业在内的跨产业联动,迅速扩大其外延。

传统建筑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建筑业是与新型装配式集成建筑业相比较而言的,我们把主要以现场施工方式为主的建筑企业称作传统建筑企业。

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以手工建造为主、以承包工程为主。一般很难掌握项目的开发权和主导权,在市场中长期处于低水平竞争的弱势地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建筑企业,其命运一定程度上掌握在开发者手中;传统建筑企业属于分阶段中的一个环节,巨大的利润空间被产业链两端挤压,盈利能力不强;商业模式单一,创新空间有限,科研动力不足;其生产模式受季节性影响很大,生产周期较长,资金周转缓慢,往往会造成人力资源浪费、设备资源浪费、资金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高、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从而抑制企业成长空间。传统建筑业的负外部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上。

装配式集成建筑的核心优势

装配式集成建筑隔热保温性能好,有利于建筑节能,同时95%以上的构件可拆解、可回收利用,符合中央提出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方针。目前,中国的建筑材料无论质量、价格,还是品种、规格都可以满足未来装配式集成建筑的需要。装配式集成建筑完全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其核心优势如下。

1.低碳环保。由于装配式集成建筑在选择材料时完全倾向于低碳环保,大量应用低碳、生态、环保科技,所以会使室内空气得到净化。同时由于实行了工厂化制造,循环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建筑垃圾大量减少,对建筑工地周边的环境污染非常少。

2.节约能源。装配式集成建筑可以是零能源建筑,其所需的电能、冷能和热能全部来自建筑本身的蓄能装置产生的自然能量,而无需外部供应,其节能指标最高可达50%以上。

3.缩短建设工期,加快资金周转。装配式集成建筑的结构构件大多在工厂制造。施工周期大幅缩短,一般而言,按照传统建筑模式建造一座大楼,工期为两年,而按照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建造时间大约会缩短为5个月,可加快资金周转。

4.提高抗震强度,增加使用寿命。装配式集成建筑不管是木结构、钢结构还是钢混结构,都可抗9级以上地震,适用于地震多发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在这种建造模式中集中使用了经过防火技术处理的材料,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物的阻燃耐火性能。在钢结构模式中,还大量使用钢材这种具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大大提高了住宅的安全可靠性。

5.节约材料资源,回收利用率高。用钢材作框架,保温墙板作围护结构,可替代黏土砖,减少了水泥、砂、石、石灰的用量,减轻了对不可再生资源的破坏。装配式集成建筑材料回收再利用率超过80%,建筑拆除垃圾极少,便于“建筑迁移”,还可节约原材料的5%以上。

6.增加建筑面积。由于结构体系基本采用了重钢、轻钢、薄壁轻钢、木结构、混合结构等,传统建筑使用率一般为75%左右,而集成房屋使用率可达80%-90%。增加建筑面积8%-12%。

7.比较建安造价降低。此模式以建筑结构主体为基础,提供按照用户要求而定制的各种低碳、节能、环保的新型建筑结构、节能墙体、建材、内外装饰、配套电器家具、装配新能源系统、智能系统等部品,最终交付可以使用的各类完整建筑产品。如果同一建造基地的生产规模达到一定比例,其造价会低于传统建筑造价。

装配式集成建筑模式的难点

1.小规模企业很难覆盖成本。装配式集成建筑企业需要一定的生产规模,如果生产规模太小,成本就会增加。如果高于传统建筑成本,市场就难以接受。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9

【关键词】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预防

0.前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他们在追求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对建筑电气的安装也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要求。建筑电气施工的水平,往往标志着生产系统和建筑物的现代化程度,它与建筑、给排水、暖通、工艺等专业密切配合,有机的构成了一个功能完善、动作协调的统一体,如何对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是值得研究问题。

1.建筑电气施工的质量通病

1.1图纸审核不严格

图纸是施工、安装阶段的前提和依据,一个深受消费者好评的建筑工程是离不开一张设计完美的图纸的,如果建筑工程的图纸出现问题,它将会对工程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电气安装技术性较强、工程较为复杂,电气工程系统设备先进、管线繁锁,对设计人员的要求十分高,哪怕设计人员有一点的马虎或大意,都会造出现错误或漏洞。设计者责任心较差,不对现场的情况做仔细的研究就开始设计图纸。电气安装对技术要求十分高,如果设计人员不够专业或是技术水平较低,都会造成以上问题。图纸设计者在图纸的表述中出现偏差,现场的安装工作人员不能通过其简略描述而正确安装。由此可见,图纸对于电气安装是非常重要的,在电气安装时要让图纸设计人员与电气安装人员经常沟通,做到全面了解图纸,才可进行施工。

1.2材料选择不当

材料作为影响安装质量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在选择上不可轻视。然而一些建筑商人由于受到利益的驱使,不顾人们的生命安全,私自选一些质量低劣的材料冒充优品,结果在施工时就常常出现问题,如:电缆、电压耐温能力低;开关、插座的性能差;设备的绝缘性差;导电金属片导性差、接触不好、易磨损等,这些都是常见的材料问题。

1.3防雷、接地的安装问题

为了保证人们的生命安全,避免受到雷电的侵袭,现代化的建筑都会做好防雷、接地工作。但是由于这一工作技术性较强,安装人员在安装避雷装置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采用的材料质量差、不符合标准;避雷带的安装位置出现差错;焊接工作不符合要求;外高金属体和防雷装置的连接不对;防腐措施不合理;接地电阻不合理等。如果出现这些问题,安装人员一定要及时解决,不可拖延时间,造成危险。

1.4配电箱的安装问题

电气安装有三个重点设备,分别是配电装置、电力电缆、配电箱,每个设备都是电气安装的重要环节,都需要格外的注意。就以配电箱为例,配电箱作为电气安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安装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电气安装的质量。配电箱在安装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有:配电箱体不垂直,面板边缘无法和壁面紧贴,其性能不能充分发挥;配电箱预埋时,其坐标、标高不准确,导致配电箱凹入墙面或移位、变形等。

2.预防建筑施工质量问题的策略

2.1做好建筑电气安装管理

为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施工质量的问题,我们应该贯彻落实施工管理工作中的前提准备。在建筑电气施工之前,工程的承包方施工管理人员和建筑电气技术的负责人员以及电气施工等人员都应该参加建筑电气的管理。建筑电气在进行监理交底的同时,应该对施工方有明确的规定,通过书面的形式提出严格的建筑电气安装技术在工程质量上的要求,以工程管理人员向各个施工队通报,在建筑电气施工的过程当中应该严格的注意。通过经验说明,这样的防治方可以不断的降低施工中二次返工的现象。我们就某建筑电气安装当中施工管理的时候, 在建筑工程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向安装方提出一份建筑电气安装技术质量的基本要求:严格的根据建筑施工图进行施工, 如果有需要改动的地方,通常情况下应该有建筑方、设计和施工方等单位的认可,没有经过认可签字不可以进行施工。

2.2审查建筑电气施工安装方案

在建筑电气工程正式施工之前, 各个建筑电气施工方必须交出一份有关电气施工安装方案的设计,对具有特殊的单位交出一份有关建筑电气施工安装组织的设计, 因为建筑电气施工人员经过审核之后,经过建筑电气的工程师签字同意之后才可以进行施工。

2.3提高设计者的责任感

图纸出现问题,大多数是由设计者引起的,因此,要想提高图纸的质量,保证图纸无误的话,首先就要加强教育,提高设计者的责任感,使其对施工现场做到一个全面的了解,对施工环境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其次,就是要求设计者与施工人员做到良好的沟通,使施工人员真正的了解设计者的意图,对整个施工做到胸有成竹,避免出现任何问题。

2.4禁止购买伪劣材料

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禁止建筑商人购买伪劣材料。同时在购买建筑材料时,由于建筑材料设备的采购受多方面的限制,比如工程造价、材料属性、施工难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建筑商人在购买时应考虑三点:一要确保材料质量;二要尽量做到节能环保;三要注意舒适与安全性。购买者只有做到各方面的权衡,才能保证建筑电气安装的安全与高质量。

2.5安装防雷装置

安装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不可一意孤行,自行安装。在安装时,不要因为麻烦就对材料凑合使用,禁止以次充好、以小换大,如:在安装避雷角时,要按照安装的标准进行避雷角的划定;焊缝方面要达到平整、无气泡、无杂质等要求。只有做到上述所要求的,才可以避免埋下安装的安全隐患。

2.6正确安装配电箱

安装配电箱时,有很多的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以达到正确安装配电箱的目的。如:在进行配电箱的预埋时,就要首先算好尺寸和位置,为预埋做好前提准备。除此之外,对于回路,尽量做到编号完整、布线整齐等效果,达到牢固稳定、美观的目的。

3.总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直接的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整体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制定出具有可行性的防治措施,一定要把工程质量问题遏制在萌芽当中,电气安装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意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增强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的质量观念,坚持持证上岗。做好建筑电气安装的质量管理的工作,保证建筑电气安装质量,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谢苏丽.建筑施工安全的新对策[J].中华建筑,2009,07.

[2]张潞.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篇10

【关键词】建筑电气;电气安装;质量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2-0286-01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的好坏对建筑物的正常使用有着直接影响,在施工前一定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必须针对建筑工程电气安装施工特点,做好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技术交底,与此同时,一定要弄清质量问题的成因,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质量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建筑行业陕速发展的过程中,电气安装工程的质量问题仍普遍存在,严重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强化质量管理意识,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增强现场管理人员及操作技术工人的质量观念,提高施工人员素质,坚持持证匕岗。针对质量通病,制定相关的解决措施,确保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进一步保障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使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朝着一个具有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外观优美与使用方便的方向发展。

1 材料和设备

电气设备和材料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首先领导要重视,要选用经过专业技术培训的采购人员采购材料控制材料质量。采购人员应熟练掌握设备和材料的相关参数,选择信誉良好、产品质量有保证的公司,也可通过考查,直接到有一定生产规模、信誉好、产品过硬的厂家进货,减少中间环节。电气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前,保管员协同监理工程师,首先要对其外观、电气等进行检验,核实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说明书、装配图和试验报告等有关资料,检查货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核对设备、材料的型号、规格、性能参数是否与设计一致。对主要材料,应有出厂合格证或质量证明书等。对材料质量发生怀疑时,应现场封样,及时到当地有资质的检测部门去检验,合格后方能进入现场投入使用。进场后要严格做好材料和设备取用、收回记录,并定期进行维护。

2 管线敷设

管线要严格按设计和规范下料配管,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符合要求,才能按照图纸设计的各配电线路的管材、管径、敷设方式、敷设路径施工。常用电气配管有电线管、钢管、塑料管、重型塑料管和金属软管。钢管应用砂轮切割机或手工锯切割,切割后清扫管口毛刺,保证管口平整光滑。暗埋电线管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子外径的10倍,管子弯曲应用专用弯管机,保证弯曲处不出现皱褶、裂纹。敷设暗配管线时,应符合GB50303要求,保护层大于15mm。管子外表面距墙、地完成面不小于20mm,保证不出现裂缝。进入落地式配电箱的电线保护管,排列应整齐,管口宜高出配电箱基础地面50mm-80mm。埋设的管线走向,在标准层应一致,不可任意改向,如有变动一定在图中标明,特别增设的接线盒,应该有明确的标志以便查找。

3 管内穿线

穿线前应将管内及线槽内残留的积水和杂物清理干净。弯头较多或管路较长的钢管可以在扫管后向管内吹人滑石粉,以便于穿线。穿线时一定要按照施工规范把相线、零线及保护线区分:相线黄、绿、红色;零线淡蓝色;保护地线黄绿双色线;多芯导线连接在封头后要充分搪锡,搪锡后先用高压防水胶布包裹,然后用绝缘黑胶布包裹。穿线完毕后,应对线路作绝缘摇测,选用1000V,0M~1000M的绝缘电阻表测量,照明线路绝缘电阻值不小于0.5M,动力线路绝缘电阻不小于1M。穿线时应注意:不同回路、不同电压、交流与直流导线不得穿人同一根管内,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管内导线总面积不应超过管子截面积的40%。

4 灯具、开关、插座

插座、灯具、开关安装应符合图纸要求,安装牢固,整齐美观。开关和插座的安装分为两种,即暗装和明装,这两种安装方式是有所不同的。对于暗装的开关盒插座,进入盒内的导线要与插座、开关的面板连接同定好,然后将开关和插座推人盒式内,并用螺丝固定好。对于明装的开关和插座,首先将导线穿过塑料台的出线孔,并且对塑料台进行固定;然后根据设计的位置要求,将相线及地线从开关和插座的线孔中穿出,根据技术规范对导线进行压牢处理,并将开关和插座固定在塑料台上;最后把开关和插座的盖板上好。在施工定位时,应该严格的施工基本要求:左右、前后盒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开关位置应与灯位相对应,同一室内开关方向一致,成排安装的灯具中心线允许偏差为5mm;开关、插座的安装高度、间距控制应一致,高度差小于5mm;并列安装的相同型号的开关、插座,距地面高度应一致,高度差不应大于1mm;开关盒距门框一般为150mm-200mm。

5 电缆敷设

敷设前认真检查电缆型号、规格与设计是否一致;检验其外观是否有损伤、绝缘是否良好。敷设电缆一般情况下本着先集中,后分散,先长后短,先大后小的原则。电缆施工中应注意防止电缆经受过大的应力作用,防止电缆发生破皮绞拧,电缆转弯处要保证足够的弯曲半径,不得有压扁现象。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首先测量定位,安装电缆桥架及其支架和引入或引出的金属电缆导管必须接地,直线段钢制电缆桥架长度超过30m时设有伸缩节,电缆桥架转弯处的弯曲半径,根据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而定15d为好,电缆敷设排列整齐,水平敷设的电缆,首尾两端,转弯两侧5m设固定点绑扎,敷设电缆的电缆沟和竖井,按设计要求,有防水、防火隔堵措施,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设标志牌,规格型号清晰。

6 配电箱

配电箱的施工,包括配电箱中配电盘的安装,各元件及内接线的安装以及箱体开孔。明装配电箱安装应在土建地面施工完工后进行,暗装的配电箱应在土建抹灰装饰前进行,箱体应嵌入墙内,表面与墙表面相平。配电箱安装要求位置正确、接地牢固,高度和间距符合相关规定。引进箱内的电线、电缆应排列整齐有序,回路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导线间应连接紧密,固定牢固。安装高度严格按设计要求,管子伸人箱内部分小于5mm。导线引出面板时,面板线孔应光滑、无毛刺,且应装设绝缘保护套。

7 防雷接地

建筑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的连接采用焊接和螺栓连接,钢筋混凝土结构内的主钢筋采用焊接连接和直螺纹连接,所有金属件的连接方式及截面均满足防雷规范的要求,并与屋面焊接连通,因此可以直接作为防雷及等电位连接系统的引下线,上部与避雷带、避雷网和接闪器连接,下面与基础接地装置焊接。防雷接地搭接焊接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宽度为扁钢直径的2倍。圆钢必须双面焊,扃钢必须焊接三个边,焊缝应均匀满焊,不得点焊、夹渣、咬肉,除现浇混凝土搭接焊不做防腐处理外,其他部位必须做防腐处理。如果建筑外墙均为幕墙结构,建筑物从室外地坪起,每层外墙处利用结构圈梁内外侧两根主钢筋焊接连通成环形作均压环,并预留接地端子板,将外墙上的幕墙框架等所有金属构筑物均接入均压环接地系统,每个金属物的接入不少于两点,以防止侧击雷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