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门总监工作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2 02:22:56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1

一、突出重点,狠抓业务,提高质量技术监督有效性。

一年来,我局按照市局的工作部署,监督管理两手抓、两手硬,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维护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标准化、计量、质量、法制建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行政执法等工作全面推进,各项工作职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一)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强化法制宣传工作。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这个中心,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加大打假治劣力度。

一是坚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执法”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对执法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按照《行政处罚法》和《行政许可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办案程序,规范办案文书,不断强化队伍素质,提高执法能力。

二是开展以食品、农资、建材等涉及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产品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下乡”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5000余份,受理农户投诉3起,提供技术咨询100余人次。

三是完善打假责任制。在辖区乡镇建立了片区负责人和责任人打假制度,力求把打假责任制落到实处。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700余人次,查处各类质量、计量、标准、无证产品违法案件73起,现场处罚10起,立案查处63起,其中大案8件,案件准确率为100%,结案率为98%,办理各类质量、计量纠纷投诉案件13起,较好地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

进一步加强法制建设和宣传工作,创造良好法制舆论环境。

一是狠抓落实,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按照《四川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的规定,加强对行政执法工作的指导监督,抓好案件的审理工作,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制》,确保全局无一行政复议和诉讼案。

二是抓好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力度。坚持每月组织全局执法人员进行专门学习,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做好案件回访工作,全年对行政执法工作进行了6次监督检查,回访案件20件,回访率达25%。

三是围绕质量技术监督中心工作,进一步加大法制宣传的力度。积极向市局和“两区”区委、政府报送信息简报,市局采用政务信息6条,“两区”区委、区政府共采用20条,全面完成全年政务信息任务,其中我局向区政府报送的《关于区食品企业普查情况的报告》,引起区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加了编者按以《政府工作通报》第10期全文转发。

四是积极配合市局和有关部门抓好“3.15”、“质量月”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6000余份,促进了全社会质量意识的普遍提高。

(二)积极履行职能,服务当地经济。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中心,坚持从源头抓质量。

一是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加快“质量兴区”步伐。以实施名牌战略为突破口,培育和发展名牌产品,积极促进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今年共300余人次深入企业,为200余家企业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积极引导、鼓励企业争创省、市级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评选出丰谷酒业等省级先进单位1家,市级质量管理先进单位3家,省级质量管理先进民营企业2家,带动辖区企业质量水平全面提高,营造出重视质量管理的良好氛围。

二是开展辖区内生产企业基本情况普查工作,共调查生产企业2023家,其中工业生产企业1219家,食品加工生产企业804家,对普查资料进行了分类整理,核对数据,建立了企业质量档案。

三是协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条件,督促企业建立检验机构,确保所有产品出厂检验合格。对经过培训经考核合格的质检员协助办理检验员证,全年共办理生产企业出具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资格证110个,办理检验员证7个。

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实现标准化工作新突破。

一是创造性地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形成了“党委政府重视、质监主导、部门联动、承担单位主动”的农业标准化工作氛围。首先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作用,积极争取“两区”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支持,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能动性;其次作为牵头部门,我们克服工作重,资金紧等困难,主动深入辖区内4个示范乡镇指导和督促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及示范开展工作,组织示范乡(镇)的相关人员到外地参观学习,扎实开展农业标准化基础知识培训,帮助各示范乡(镇)查询农业产品标准100余个,制定《无公害稻谷》和《水稻种子生产技术规范》区地方标准和区地方标准各1个,4个示范乡(镇)均以较高分数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农业标准化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推动了“两区”农业产业化工作的开展,得到“两区”党委、政府的一致好评。

二是加强新标准的宣贯工作,发放标准资料和相关法规资料近万份,提高了生产企业的法律意识和标准意识。召开了GB5296.6-2004《消费品使用说明第六部分:家具》、GB15831-1995《钢管脚手扣件》两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宣贯会,有效的规范了生产企业的生产行为。

三是引导和督促生产企业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积极主动地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不断提高标准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标准登记和企业产品标准审查备案。全年共办理101个生产企业执行标准证书、制(修)定57个企业产品标准,为企业查询标准资料200余个、接受企业标准咨询服务120余次,有效地推动了“两区”生产企业标准化工作。

四是按照市局工作部署,积极开展食品标准清理工作。通过查询和收集标准信息,对已废止、修订的现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及时通知相关食品生产企业,变更执行标准证书,更新所执行的食品标准。通过对备案企业标准中已修订、转产和企业标准中引用现行标准已废止、修订等内容进行清理,废止企业标准2个,修订4个。通过清理工作,确保了食品标准的有效性。

五是积极开展组织机构代码工作,全年共协助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191个,年审150个,换证80个。同时投入资金近万余元,对辖区内的代码库进行清理,共核对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5000余个,查出废止数据2000余个。

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进行条码的申办和续展工作,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狠抓计量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计量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集贸市场、加油(气)站计量专项整治工作。实现了集贸市场在用计量器具受检率达到85%以上,城区公平秤设置及受检率达到100%。加油(气)站、加油(气)机受检率达到100%。开展市场计量监督检查3次,专项检查2次。

二是对“仙特”、“长虹”、“鼎霸”等10家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计量监督进行跟踪检查。引导水平比较落后,计量管理和计量检测能力比较薄弱的企业达到中小企业计量检测保证规范的要求,提高定量包装计量保证能力。鼓励计量基础工作好的企业积极参与计量保证能力评价工作,提高企业的定量包装商品在市场上的信誉和竞争能力。目前申请受理市级计量检测保证体系1家,现在咨询阶段。

三是召开了第二批强制认证产品的生产、销售、使用企业宣贯会议,及时通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受到企业的好评。四是召开了辖区内定量包装商品生产企业关于做好“C”标志评价工作座谈会,完成2家企业“C”标志考核合格工作。五是“五一”、“国庆”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积极配合市局积极组织开展对集贸市场、商场、加油(气)站的计量监督检查。

(三)整治经济秩序,突出“两个安全”。认真履行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职责,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安全。

一是进行了企业调查,摸清情况,建立档案。我局对1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46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3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341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健全了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档案。

二是加大宣传力度,着力提升全民食品质量安全意识。通过宣传食品质量安全工作得到了政府、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三是落实了“两区”政府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基本形成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网络,落实协管员45名。

四是与678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强化了企业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不生产假冒伪劣食品。

五是建立健全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图,落实区域监管责任人,按照定人、定责任、定区域、定企业的“四定”要求,将辖区内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成六个区域,分别由专人负责,对食品加工企业动态监管。

六是认真执行巡查、回访等五项监管措施。今年来共对169家企业进行巡查和回访,并要求企业针对巡查、回访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力度,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积极配合区政府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特种设备法律、法规基本常识,参加宣传3次,发放资料8000余份。全年向乡(镇)、街道办事处宣传50余次,向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宣传267次。

二是结合辖区实际,先后开展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的安全监察工作,范围涉及两区40多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34个党政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发出了安全监察意见书119份,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21个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依据法律、法规进行了处罚,打击了违法违规行为,辖区内锅炉、电梯、起重机械、气瓶的安全使用逐步规范,违规安装使用行为大幅度减少,防止了特种设备事故发生。

三是积极配合区政府及乡(镇)政府的安全大检查工作,全年参加安全检查12次,出动车辆15台次,人员37人次,向区领导及相关部门汇报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工作7次,协调处理行政执法工作20余次。四是组织特种设备管理和操作人员的培训考核,培训人员123人,发放了上岗证。

二、认真开展先教活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一)扎实开展先教活动,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今年2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来,我局严格按照市局机关党委保先办安排,紧紧围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这一主题,紧密联系质监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顺利地完成了学习、评议、整改三个阶段的各项任务。通过保先教育。

一是进一步增强了职工党性观念。党员通过学习《》和先进党员的具体标准,对照个人实际情况,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行为标准,找到自身差距,增强了党性观念。学习的主动性,组织纪律性,团队精神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是进一步强化了宗旨意识。局党支部围绕群众最关心,与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紧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对马上能改的不拖不等,边整边改,认真落实整改措施,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受到群众的肯定和欢迎。

三是促进了批评与自我批评风气的形成,每个党员对照自己的言行进行认真剖析,并形成文字材料上墙公示。通过学习教育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这次保先活动的开展促使我局全体干部职工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同时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取得良好成效。

(二)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制发了《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安排意见》,实行一级抓一级的责任机制,做到“由局统一领导、纪检组织协调,各股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群众参与支持”的局面,并将国家总局“八条禁令”、省局“八条规定”和行政执法“十不准”制成小册子印发到每名职工。

二是在组织党员和职工学习中,搞好四个结合,抓好工作落实。在学习中,把学习贯彻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与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加强机关党建工作,与整顿机关作风相结合,使党员在各自岗位上,起表率作用。

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宣传教育,组织全局职工学习《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腐倡廉理论学习纲要》,积极参加市局以及“两区”区政府的知识竞赛。同时聘请了8名行风和作风监督员,召开行风作风监督员座谈会,增强社会监督力和透明度,努力建设一支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质监队伍。

四是深入贯彻市局和“两区”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的有关精神,成立由局长赵鹰同志任组长,副局长黄铁富、李兴仕同志任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结合先进性教育具体要求和质监当前实际情况对社会做出营造政务软环境的公开承诺,并采取六项措施强化服务,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

五是成立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领导小组,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通过制定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实施方案,发放征求意见表,查找问题等一系列措施,进一步深化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促进行为规范,转变工作作风,严格依法行政,营造和谐质监,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三、存在的问题和明年工作打算

全面总结今年各项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市局党组和“两区”党委、政府的希望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立足当地经济发展,进一步处理好政府软环境建设和行政执法的关系。

二是继续加强与当地政府的联系,进一步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开门纳谏促发展。

三是加强稳定团结,处理好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强老干部工作,及时解决退休职工待遇。

四是加强学习,提高全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2006年我局工作将继续以党的大和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和行风廉政建设,继续服务当地经济建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以科学的发展观促进质监事业不断进步。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实施名牌战略。继续组织推荐企业创省名牌产品和市名牌产品,鼓励企业生产优质产品,支持企业争创名牌产品。为企业技术改造,新产品的开发和科技成果的转化,增加产品的技术含量提供服务。

(二)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工作。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迎接部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验收。

(三)继续整治经济秩序,抓好“两个安全”。抓好以食品、农资、建材等涉及人身健康、财产安全的产(商)品专项整治工作,重点监管食品生产加工和特种设备生产及使用企业,一方面抓好食品生产市场准入工作,另一方面抓好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确保实现无重大食品质量事故和特种设备事故的工作目标。

(四)进一步规范市场,从源头上把住厂门、店门、区域性大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工作,确保对名牌企业、名牌产品的保护。

(五)进一步做好监督与服务的融合工作,提高我区产品质量水平。在进行质量、计量、标准化监督工作的同时,加大服务力度,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企业进行整改,提高我区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以促进全区质量水平不断上升。

(六)切实抓好内部管理和行风廉政建设,提升本部门社会形象。

一是加强思想教育,努力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

二是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行政行为;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2

1、完善制度建设,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保障有力

根据XX公司的年度部署和XXX的工作计划,结合XX事业编标投标、项目管理、干部队伍建设等多方面的实际,对生产经营等各项规章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使它们能够适应当前事业的迅速发展,使各项工作在实际操作中能够得到强有力的落实。主要体现在:

一是从落实制度入手,对照制度对每一项工作进行检查,特别是对于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容易孳生不正之风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检查;是制度不够完善的,对制度进行了完善;是工作作风问题的,依据制度进行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纪检网络的建设和纪检队伍的建设,完善项目部纪检结构、人员和职责。因为一个优秀的制度必须有一支优秀的队伍来执行,否则制定的各项制度也只是纸上谈兵。我们XXX充分认识到优秀纪检人才队伍的重要性,在这个方面的建设也加大建设力度。

2、注重教育,在提高干部整体素质上有新成效,使党风廉政建设深入人心

根据XX公司年初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思想道德教育、业务培训、廉政教育和党纪条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的整体素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

一是抓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党员干部思想认识。我部一直坚持定期的中心组学习制度和民主生活会制度,每月安排学习计划,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知识,并做到有计划、有检查、有考核。今年以来,先后学习了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纪委第三、四次会议公报等内容,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严格执行各项规定。通过学习、讨论,增强了广大干部的理论水平,提高了思想素质。

二是抓业务培训。为切实提高干部在职培训的效果,我部不但参加了XX公司的各项培训,而且自身也组织了一些培训,使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

三是通过党风廉政各项宣传,号召全体职工参与监督;职工群众对XXX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使我们的党风廉政建设有目的、有紧迫感。

3、紧扭龙头,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有新举措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是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龙头工程,必须常抓不懈。

一是XXX领导干部责任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党组领导带头落实责任制,在XXX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作出廉政承诺,率先垂范,发挥了表率作用。同时能够认真履行廉政职责,积极支持纪检监察工作;党工委核心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认真抓好职责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真正体现了“党组统一领导,班子齐抓共管,纪检监察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全体干部自觉参与”的工作格局,为促进XXX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发挥了主导作用。

二是深化绩效考核,责任监督和责任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XXX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建立纪检监察部门负责对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把责任追究作为落实责任制的关键环节来抓。并在继续实施一级考核一级的工作目标考核的同时,今年XXX全面实施了考核到干部个人的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

4、及时进行总结,查找自身的不足

一是坚持XX公司廉政建设日常工作的落实,督促和安排半年度和年度计划的落实。对照XX公司纪委下发的文件,逐项落实;按照XX公司年初布置的全年工作精神,确保党风廉政工作目标明确,措施具体,落实到位;二是定期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检查,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整改,以确保党风廉政工作做的扎实有效。充分抓住半年度和年度总结这个机会,对工作中的不足进行全面整改,学习先进的方式方法,吸收优秀的经验,不断改进自身工作,使XXX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二、存在的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纪检监察工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完成XX公司部署的各项工作任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纪检队伍人员不足,XXX的纪检工作与上级纪检监察部门工作要求相比,与社会各界、广大职工群众对XX工作的期望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完善。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们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不断推动XXX的纪检监察工作顺利向前。

三、2006年工作重点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3

一、2007年工作总结年终总结

年初以来,县监察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扎实开展工作,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1、不断加强教育和监督,领导干部作风不断改善。紧紧抓住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这一主线,重点加大了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在抓好廉政勤政、党纪条规以及方针政策等常规性教育的同时,重点加强了示范教育和警示教育。在全县树立宣传了10名勤廉兼优“好村官”先进典型;先后组织两批210名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到省警示教育基地接受教育;召开了全县领导干部警示教育大会,分两次组织230名领导干部观看了曹振家警示教育片,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从立足管住今后入手,以县两办文件转发了市里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出国(境)管理和公务招待管理两项制度,完善了公务车辆管理规定,有效地规范了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行为。按照省市纪委的部署,对全县党政机关公务用车进行了登记,处理违规车辆77台。《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出台后,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进行了学习,并召开了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进行了查摆,全县共有379名副乡局级以上领导干部按照规定向组织报告了13个方面的情况。此外,22名领导干部还就个人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了专项申报。认真落实《关于实行领导干部廉政谈话的暂行规定》,针对党员干部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时对17名领导干部开展了廉政谈话。

2、积极开展纠风治乱工作,狠刹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以优化发展环境、维护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围绕“创新年”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继续巩固去年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成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开展了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重点检查了县医院,抽查了6家乡镇卫生院,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责令其进行了整改。开展了疫苗专项整治工作,共检查82家药品零售企业,45家乡镇以上医疗单位,425家村级医疗单位。此外,还加大了对农民负担、公路“三乱”、商业贿赂等问题的检查。同时,认真落实《法库县提高行政效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暂行规定》,以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按照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的要求,组织人员就我县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向100家招商引资重点企业负责人发放了《软环境建设的问题调查问卷》,针对一些企业反映的问题,及时协调有关部门进行了处理,企业对此非常满意。年初以来,组织评议员对全县行政机关和纠风重点部门进行了三次评议,共下发《评议结果告之单》228份,《评议问题反馈书》67份,对存在问题、排名靠后的单位责令其制定整改措施限期整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3、切实加强执法监察,保证政令畅通。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和谐法库的要求,围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切实加强了执法监察工作。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11家单位进行检查,对存在“小金库”问题的2家单位进行了处理,收缴违纪资金15万元。对县行政审批大厅入厅部门和审批项目进行清理,审批部门由原来35个减少到26个,审批项目由131项减少到88项。对生态卫星城建设进行监督,使红街改造遗留四年的问题得到初步解决。配合安全监督、公安等部门对6起安全生产伤亡事故进行了现场调查,对其中3起事故的事发单位、监管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进行了责任追究。对高中扩建工程等5项重大投资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实施了监督。配合土地、公安等部门关闭违规矿产企业14家,整合非矿产企业27家。此外,对扶贫资金发放情况、涉企执法部门收费、罚没执行情况以及软贷款和国债资金等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情况进行了专项执法监察,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纠正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深入开展案件查处工作,严肃处理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违纪违法问题。在认真落实纪检监察、审计、公检法等部门协调办案制度、不断整合办案力量的基础上,坚持全员办案、联合办案、分级办案和理性办案,重点查办了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以及信访问题背后的腐败案件,有效地惩治了腐败行为。年初以来,共受理群众信访举报158件次,其中,来信113件,来访25件,96123专线举报18件、申诉2件,共筛选重要案件线索87件,立案28件,结案26件,处分党员干部28人。党纪处分26人,其中警告、严重警告19人,撤消党内职务1人,留党查看2人,开除党纪4人。行政处分2人(记过),移送司法机关4人,挽回经济损失110万元。在案件查办过程中,始终把查办案件与解决群众上访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了结案与息访同步,妥善处理了柏家沟镇大夏堡村、登仕堡镇大连屯村、丁家房镇芹菜泡村等多起集体访案件,防止了越级访的发生,维护了农村社会的稳定。

二、2008年工作安排

未来五年的总体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构建惩防体系为主线,紧紧围绕全县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认真履行党章赋予的职责,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法库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进一步加强廉洁自律工作。严格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各项规定。结合我县实际,要着重抓好领导干部“五个不准”,领导干部参与公务接待,领导干部出国(境)审批和请销假制度,党政机关小汽车配备和管理等规定的贯彻落实。继续认真治理领导干部违反规定“收送钱物”、以各种形式收钱敛财、利用职权和职务影响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以及参与等问题。要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坚决制止各种奢侈浪费行为;要继续执行好小汽车管理有关规定,对于违规配备超标车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并追究其单位和领导的责任。

2、进一步加强纠风治乱工作。要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行为,坚决制止“化整为零”等各种变相乱收费行为;要加大对医疗、医药价格的监管力度,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要加强对税费改革后“三农”问题的监管,注意纠正面向农民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行为,维护农民的利益;要进一步治理公路“三乱”问题,防止出现反弹;要进一步纠正城镇房屋拆迁、城乡环境污染和企业改制破产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继续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加大对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部门和行业的评议力度,推动部门和行业风气的不断好转,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3、进一步加强执法监察工作。要认真贯彻执行《行政监察法》和《加强和改进行政监察工作的意见》,充分发挥行政监察的职能作用,依法规范发展环境。要牢固树立和坚持依法行政意识,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保证行政执法责任制的落实。要重点加强对行政许可法、土地管理法、环境保护法、招标投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以及公务员法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认真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要紧紧围绕县政府工作部署,加大执法监察力度,以保证政府各项重大决策决定的落实。要不断加强行政效能监察,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切实解决一些单位和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效率低下、办事推诿等问题,促进政府机关转变职能、转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4

部室工作头绪多、报表多、监测多、调研多,工作定位高、要求高、难度高、起点高。工作重点转移,调研、监测、分析、协调。工作手段不多,诸多工作基本上是服务性工作。工作以来,我胜任监测分析岗位以外,同时做好内勤、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日常工作。

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内强素质

积极参加支行组织的思政教育及业务学习,认真落实廉政工作责任制,遵守廉洁自律规定。针对岗位特点,学习文件领会其精神,编发《金融机构信贷政策与要求》宣传资料,向有关部门和企业宣传货币政策,适时掌握辖内各行的信贷政策,反馈国家货币信贷政策的贯彻实施情况。

2、围绕经济金融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监测分析和动态反映。

加强对重大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监测分析。监测对象涵盖金融部门、企业、农民工、乡村,范围涉及利率、资金、农信社改革、货币信贷资金运行、信贷投向和结构、消费贷款、票据等指标。密切关注信贷资金在不同行业的投入变化及风险状况,对贷款过度集中的行业和企业及时向金融机构发出风险警示。监测分析民间资金的投向、利率及信用状况。转发利率文件,接待群众利率咨询。及时了解政府、企业、居民等市场主体对5次调息政策(2010年9月16日、2010年10月9日、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1月26日、2010年12月22日)的反映,并积极反馈,全年监测十余次,专报相关信息多篇,为上级行领导决策和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参考作用。起草货币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宣传试行方案报市中支。执笔完成《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试点申请》等材料,其中《央行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心得、《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对社会各界的影响》《综合查询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积极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试点工作已基本结束》信息被上级行采编。

工作体会

领导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团结和谐是搞好工作的关键,吃苦耐劳是工作进步的积累,勤学善思是取得成绩的前提。

存在的不足 与其他部室人员缺乏交流。

2010年打算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5

现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人社部明电[2008]1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要求,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各地要高度重视这次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按照要求迅速制定实施方案,把专项行动作为当前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各级劳动保障、人事、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齐抓共管,以确保专项行动取得实效。

二、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要充分发挥牵头作用,会同人事、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一调度,并对本地区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督查。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劳动保障厅。

三、各地要加强联合执法,在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认真排查的基础上,抽调人员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单位进行重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以巩固和完善企业劳动用工和流动人口监管长效机制。

四、各地要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特别是要结合本地07年开展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情况,利用已建的基础台帐,对存在问题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强跟踪和监督,落实整治,实施长效管理。

五、专项行动期间,各市要及时向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阶段性检查情况,6月30日前务必以快报形式报送一次进展情况、典型案例及案件情况表。专项行动结束后,各市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认真总结,并于7月18日前将本地区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的书面总结和统计表报省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件:国家九部门《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

江苏省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

二OO八年六月十六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

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

关于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事、劳动保障、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厅(局)、总工会:

为加强对企业劳动用工和流动人口的监管,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全国总工会研究决定,于2008年6月15至7月15日,以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企业,特别是乡村小砖窑厂、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为重点,在全国范围内继续组织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专项行动内容和重点

专项行动要对全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企业,特别是乡村小砖窑厂、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场所的下列情况进行全面排查:

(一)依法领取证照的情况,包括工商登记、税务登记及资源许可、生产许可、安全许可等;

(二)劳动用工的基本情况,包括招用人员的数量、来源、招用渠道等;

(三)执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的情况,包括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工时休假、生产安全、职业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劳动保护等;

(四)违法犯罪情况,包括拐骗农民工和智障人员、使用童工、限制人身自由、强迫劳动、故意伤害等。

二、具体工作安排

专项行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是宣传阶段(6月15日至6月20日)。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普及《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义务教育法》、《治安管理处罚法》、《职业病防治法》、《刑法》、《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知识,在全社会营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良好氛围。

二是执法检查阶段(6月21日至7月10日)。各级劳动保障、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要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集中力量对重点检查对象进行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处理。

三是总结分析阶段(7月11日至7月15日)。各地要及时汇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并按要求报送书面总结。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地方各级劳动保障、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管理、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开展专项行动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切实组织好专项行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公安部、监察部、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和全国总工会参加,组成全国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各地劳动保障等部门要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研究确定本地区专项行动的目标任务,制定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分解落实工作任务,充实一线检查人员,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认真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重大问题要随时向领导小组报告。要加强对基层专项行动开展情况的督促检查。国务院有关部门将组成联合督查组赴有关省市就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二)分工负责,认真排查

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对非法用工及违法使用童工等案件要及时进行调查,依法作出行政处理或处罚,并将无合法证照的非法用工情况通报工商部门予以查处取缔;对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等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要依法处理。公安部门要对违法扣留各种身份证件,或者以暴力、威胁、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劳动,侮辱、体罚、殴打、非法搜查和拘禁农民工,拐骗农民工,拖欠工资涉嫌逃匿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检查并取缔无证照的生产加工窝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法严厉打击无证采矿行为,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督管理。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进行相关的安全检查,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无安全生产许可证的,依法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予以取缔关闭。卫生部门要检查并查处用人单位违反职业健康监护、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制度有关规定的行为,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坚决惩处非法雇用未成年工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作业的行为。民政部门要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受害人给予及时救助,帮助寻找监护人并落实监护责任,对其中的困难家庭,提供生活上的帮助。监察机关要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公职人员失职渎职、参与非法经营,以及涉嫌搞权钱交易、充当“保护伞”等腐败问题进行调查,并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工会组织要加强乡镇、村、企业的基层组织建设,开展贯彻实施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活动,对拒绝改正违法行为的,要及时提请有关部门处理。

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充实一线检查人员,明确工作区域和工作责任,对所辖区域内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城乡结合部和乡村企业,特别是乡村小砖窑厂、小煤矿、小矿山、小作坊等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问题依法严肃处理。要将主动检查、受理举报投诉和社会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指定专项行动投诉举报电话并向社会公布,认真受理投诉举报。充分发动和依靠乡镇、村等基层组织的力量,加强组织协调,力争做到排查全面彻底,不留死角。

(三)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做好舆论引导

要结合专项行动,采用多种方式,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引导乡村基层组织处理好发展地方经济和依法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关系,提高各部门特别是基层组织及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强化各类用工单位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守法诚信、依法用工的意识,增强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女职工和未成年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氛围。

要加强与党委宣传部门的沟通配合,搞好舆论引导,宣传好的典型,曝光违法企业,防止将个别案例炒成热点,维护社会稳定。

(四)部门协调配合,逐步建立长效机制

各有关部门在专项行动中要密切配合,加强协作。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制度,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劳动用工管理,切实落实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登记核查制度和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面建立乡镇劳动管理服务机构。要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市、县两级要全部建立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乡镇、街道要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城乡社区组织也要积极协助做好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使劳动保障监察覆盖城乡所有用工单位和个人。同时,要建立部门联合执法、综合治理机制,公安、监察、民政、国土资源管理、卫生、工商行政管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会等部门和组织要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制度建设和机构队伍建设,探索长效机制,切实维护农民工、女工、未成年人和智障人员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五)认真做好相关材料报送和专项行动总结工作

1、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保障厅(局)于6月20日前将本地区专项检查工作方案、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联系人、联系电话等报全国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6

关键词:项目监理 后评价 探讨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onal working experience, the author obtained a deep understan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a systematic conclusion to the whole process from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to the quality quality warranty. To better learn the lesson from the operation of project supervision, share project management information with supervision enterprise, and propose the valuable advice for the new supervision work, a valuation of the supervision after the project is necessary. In the paper, the author will make a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ences after several valuation after the project supervision.

Key words: project supervision; evaluation after the event; discussion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实际工作中,每当一个项目竣工验收完成,监理方往往通过监理质量评估报告、监理总结报告、监理业务手册等书面资料来对项目监理部具体工作,分析广度和深度都存在局限性,坦率的说其仅仅只能为工程质量评估及项目监理资料归档所服务。对希望通过项目监理总结积累经验教训、从而提高监理企业各部门业务能力而言,其作用极其有限。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定义

借鉴项目后评价的内涵,对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可以定义为——有监理企业通过对所服务项目的监理全过程活动进行检查总结,通过真实有效的信息积累,编制工作管理数据库,总结经验教训,评价项目监理工作成效以及项目监理经济效益,并找出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原因,对日后监理项目的承接、监理机构的组织、项目监理活动的管理及监理经营活动的拓展等事项提出合理化建议。

监理工作后评价可在工程竣工后着手编制,部分工程数据可在工程进行中进行收集,而质量保修期内监理活动总结则是监理工作后评价内不可缺少的一环内容。

监理工作后评价一般可由监理企业内的工程管理部或者项目管理办公室牵头组织,各部门具体负责其中设计内容;公司总经理根据项目的重要性或特殊性也可选择性组织对某些项目监理工作进行后评价。

项目建立后评价内容与监理总结报告的区别:

监理工作后评价内容与监理总结报告时有区别的。监理工作后评价不仅仅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监理工作进行总结,更重要的是对项目全过程监理活动及包括经济产出在内的效益进行评价;从时间跨度上讲,后评价从监理投标开始到监理合同履行完成,从内容上讲,涉及了监理机构、监理技术、监理成效、经济效益、经济拓展等进行多方面分析评价,其广度和深度都大大超过监理总结报告所描述的内容。当然,监理总结报告对项目工程质量评定方面的描述是在后评价中所没有的。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特点: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特点是内控性和反馈性。

内控性是只评价工作由监理企业内部多部门协作完成,其评价结果受企业内部管控。项目监理管理经验总结由总监理工程师牵头完成,项目工程技术和经济指标收集整理以及因项目技术特点面丰富监理技术模板资料的工作则由企业总师办牵头完成,项目监理经济效益核算由公司财务部门完成,承接监理业务的决策分析及经营拓展可能性分析由公司经营部牵头完成,而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评价内容为公司内控资料,需针对性建立数据库,仅供企业内部人员分权限查阅。

反馈性则是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有一特点。监理后评价完成后的数据、文字等结果需要及时反馈到企业决策层、执行层等各层级内部人员,便于相关人员在遇到相关项目运作时调阅参考。鉴于工程监理行业项目分散的特点,为查阅资料便利,可通过建立类似于“监理项目信息管理系统”这样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使其作为监理工作后评价成果的载体,发挥后评价的作用,反馈性由此体现。

三、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基本内容

项目监理工作后评价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对项目监理成效、团队建设、经济效益、监理技术、经营拓展等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供参考建议。

(一)项目监理成效评价

项目监理成效评价包括了以下内容:

1、项目施工过程监理的回顾、总结。写明工程概况后,该部分内容主要是对监理“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组织协调”等诸多工作内容中,总监理工程师可以将工程管理中的心得体会坦率的写明,例如对于项目监理质量控制的评价,可以从控制手段的种类选择、利弊、有效性和最终成果等方面入手,配以图表、数据、影像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分析,说明质量控制的成效。

2、质量保修期监理工作。由于质量保修期监理工作的特殊性,该阶段工作对项目监理成效和在业主中的口碑留意有特殊意义,故需单独列项进行分析。这往往是监理工作后评价中容易疏忽的一项;同时由于时间关系,也是可以延后评价的内容。该部分内容中,一方面需要总结具有项目特色的质量问题整改技术经验,另一方面需要总结协调处理保修期各方利益的方式方法。两者分别是监理人员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集中体现。质量保修期监理工程的成败对其他项目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7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工作,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和各单位做好自然灾害预警和防范工作。各地、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预警工作,将其作为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抓紧抓好。要明确主管负责人和牵头机构,落实责任,严肃纪律。各级领导干部和有关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收发、报送等相关工作,坚决杜绝延误、迟报、漏报等现象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预警工作机制,提高防范应对能力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建立健全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要加强与本地气象、海洋、防汛、国土资源、林业、地震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和协调配合,建立和完善省、市、县三级自然灾害预警工作机制,明确相关职责、信息通报程序及方式,把工作落到实处。接到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出的自然灾害预警明电、预警通知和紧急预警通知及当地有关部门传发的预警信息后,要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单位做好防范应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防范措施,并做好应急值守和信息报送工作。

三、畅通信息流转渠道,加强事后总结评估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预警明电通过中央和国家机关密码通信专网文电处理系统传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预警通知和紧急预警通知以电子邮件、传真等形式传发。各单位向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反馈预警工作情况传真至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值班室和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值班室。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8

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业务,不仅是财政分配和财政监督的物质规定,而且也是分配及其监督范畴的一般物质规定,这并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意识范畴。只要有财政收支管理,就有内在财政收支业务流程并与财政管理难以明确区分的财政监督。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管理的基本属性,决定财政监管密不可分、融为一体。这正是现代国家监督中,财政监督区别于议会、审计等外生性监督的主要特质,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财政监督机制体系健全、层次完备、结构多样的基本原因。

(一)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构架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在代议制政体下具体表现为并列于议会监督、司法监督和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具有地位高、深入业务、派驻或派出制体系完善的制度构架及特征。

1、财政监督是并列于议会、司法、审计等监督的重要国家行政监督。这一制度构架表明,财政监督以突出的内在性专业监管优势,区别于议会、司法和审计等监督,并能支持、辅助议会、司法和审计及其他国家监督,是不可替代的相对独立特殊的国家经济监督。如荷兰(财政部财政监督司)、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等财政监督与议会监督相结合;比利时、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匈牙利(财政监督司、国家资金与资本市场监管局、税务和财政监管局)、希腊(行政和财政审计总局)等财政监督与审计监督一样,都各自向部门、地方派驻人员,财政监督与国家审计监督并列执行。法国财政监督具有国家监察署、财政监督总署、财政监察专员等多元化系统构架,财政日常业务监督与议会预算审查监督、审计法院事后监督并列。个人以为,法国财政监督体制及其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基本可视为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顶层设计的代表。如下图

2、财政监督实行相对独立和高于同级部门级别的专管监督和报告制。财政监督内在并高于财政分配,是监督与分配的具体定位和“居上察看”的基本要求。要实现合理、有效的财政分配,就必须有高一级别的财政监督。因此,市场经济国家通常实行财政专管监督和相应的报告制度。具体如:美国联邦财政部设由总统任命的财政总监,直接对总统和国会负责,监督财政政策执行和检查中的重大问题;同时总统任命派驻联邦用款部门财政总监,对总统和财政部负责部门支出签字及支付拨款。法国在财政经济部设立直属财政部长管理的财政监察总署(设立于1816年),被称为财政部长“别动队”,根据财政部长命令以不事先通知方式,实行对内、对外检查,检查结果直接报财政部长。同时,国家监察员可以向企业主管部门部长提出发现问题及建议,并写出报告直接或通过部长办公室、国库司向财政部长报告。巴西联邦监控总局(1994年从国库总局分出)负责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支出预算执行报告,经财政部长提交总统,再由总统提交议会。西班牙财政监督结果,一是否定被检查部门的预算;二是检查结果报财政监督总署裁定,总署通常同意财政监督员的检查结果,如否定检查报告,需通过经济财政大臣提交部际委员会(有关经济部长组成的政府最高组织)裁决。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的专项检查报告,交总署协调办公室审核定案,然后检查结论告知被检单位和有关部门,重大问题则移交审计法院审理。荷兰财政监督司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评价财务状况,为制定和修订制度提供参考。捷克财政监督检查结果一般不公开,但要报送被检查行政区首长,要求地方政府整改。

3、财政监督普遍实行派驻派出制。分级财政体制下,各级地方通常都有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各国大多对地方的中央财政分配,实行跟随性派驻派出财政监督。派驻派出制和专管制都是垂直性财政监督,不同的是专管制是将监督升级为上级专管或专员,而派驻派出制则是向下级政府或单位派驻派出机构或人员。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员制度为1922年议会议案确立,由预算司管理并派驻财政监察专员至中央各部,被誉为“财政部在部门的眼睛”。1970年后财政监察员制度推广到地方,实行22个大区财政监察专员派驻制,以监管中央在地方的公共支出。国家监察署(经济财政监察总署)拥有被派驻国家控股50%以上国有企业的50多名国家监察员。德国财政监督是财政部派驻各州的高级财政管理署,主要负责联邦、州财政政策贯彻执行和组织协调财政预算执行。比利时财政部通过向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和支出控制员来监控预算,财政监督员派驻三大区和联邦政府重要部门,支出控制员派驻联邦政府重要部门。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约3000人,1500人为派驻各地方、16个经济主管部门和30个国有大型企业(公司)的财政监督员,并加派公共工程部负责全国工程开支项目,派驻人员最多的部门约300人,少的如卫生部约20人,30家国有大企业派驻监督员约500人。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在中央部门、大区、省、市,有国家拨款的医院、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非经济机构和国家控股超过50%的企业,派设直属机构或派驻监督代表,其中20个部委派驻监督代表800人。派驻机构和人员主要负责监督中央拨款执行情况,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希腊财政部在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大区地方政府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全国共派驻约850人,负责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审核上报。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人员1800人,派驻联邦部门700人,州600人,总局本部500人。并在部门、州设立由财政部长任命并垂直领导的分局。

(二)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管一体化体制及实践

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通常都有相对独立的监管业务范围,监督“居上察看”和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及实践,充分完备地体现于市场经济国家财政监督制度建设中。具体如:

1、明确监督对象和监督方式。从业务及制度上明确界定财政监管对象,不同监管对象采用不同监管方式,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常做法。如:法国对部门、大区、国家持股大于50%企业、费税征收行业及机构、工商性公共事业单位、政府批准的全国性社保机构、受国家资助的全资私有企业、法定接受国家监察的机构控股子公司等实行派驻监督。比利时对大区和重要部门派驻财政监督员,重要部门派驻支出控制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直接监督使用联邦预算资金的4300多个单位。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13个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的预算执行。市场经济国家派驻监督所产生的直接和就地监督效果,使中央财政的监控功能延伸到主要用款单位。

2、直接监管财政资金业务全流程。即直接参与被监督对象的预算编制、执行、决算及相关监管审检业务工作,具体如:(1)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的预算编审与上报业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机构、地方预算编审的国家,如法国、比利时、希腊等。法国财政监察员要与派驻部门、大区讨论制定分预算;比利时财政监督员监督与预算有关事项,包括初审预算,研究草案,以及评估预算支出等;希腊财政部派驻各部门、公共机构和地方大区的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按财政部指令初审并协助部门、大区和州的预算编制与上报。(2)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中监管。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监管,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督贯穿财政资金业务全过程,具有监督层次多、监管同步和监督执法严格等特征;如财政监察员事前核准支出承诺、结算、支付指令,代表财政部就地监督各部长、大区首脑使用财政拨付的人员工资和机构运转经费,签字受理各项支出;按月接受部门、大区预算执行报告;监督检查各部长、大区首脑每笔开支决策是否有法律依据,支出是否列入预算,决策程序是否合规等,如发现问题有权拒绝签字或冻结预算。国家监察署监督国有领域的经济财政和公共管理咨询等,从财政角度监控企业日常决策,并直接对财政部长负责。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下设财税局,具体负责税收征收、财政拨款支付,监督财政资金的收入及使用,并承担公共资产管理。比利时的财政支出控制员主要监督部门日常支出及会计核算等。意大利国家拨款总署派驻机构和人员,通过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监督中央拨款执行,具体如审核批准开支及执行,监督检查中央拨款使用是否合规等。荷兰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检查部门财政政策实施和预算资金使用,通过与部门组成正式或非正式、临时或长期的监督委员会,监督中央部门预算执行及内部财务制度合理性。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核部门、大区和州日常财务收支和预算资金拨付。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监督地方政府获取、使用联邦预算或转移支付资金,以及与联邦政府签订的合同及执行等。利用网络跟踪监督计划预算部的预算安排、税务总局税收征管、国库总局拨付资金等;利用网络实地检查或调查取证,监控预算单位银行账户资金增减变动和实际使用联邦预算资金情况。匈牙利财政监督司负责监督政府支出数额较大的中央部门及下属单位预算执行,宏观监管财务和有关规章制度制定执行,侧重检查机构运行是否正常,大额资金使用是否经济有效。巴西联邦监控总局监控联邦部门会计工作并由派驻人员直接制作部门会计报表。(3)直接参与财政收支执行事后监督检查。财政监督直接参与部门、地方和机构预算执行事后审查监督,也是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具体如:法国财政监察总署负责监督检查包括公共会计、国家预算支出决策者、所有使用公共资金的各种机构的公共开支,设财政总监和财政监督员对内检查财政部长领导的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及国库司、预算司等,有关账目、执法质量、工作效率和人员廉洁等;对外根据财政部长决定,除检查部门财政收支外,还专项检查或调查涉及威胁国家财政收支的活动及其他事项。近年财政监察总署已延伸检查对外援助和资本输出效益等国外业务。德国高级财政管理署及下属各财税局负责监督财政收入及时性,支出合规性、安全性、有效性,并考核财政内各职能部门工作业绩。

西班牙国家行政预算监督总署,日常监督主要是监督会计、年度账目及其他财政状况的合规性、真实性;完成情况监督是核查经营管理执行和程序的合规性。专项监督包括经济效率监督、计划监督和制度程序监督,目的是独立评估计划、活动或公共职能执行,评估经济效率水平和可利用资源使用程度。希腊财政部派驻公共财政审计机构,负责审查审计政府采购公开招标及付款计划等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程序性。巴西联邦监控总局主要通过汇总、审核编制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报告,监督联邦部门预算项目和预算资金执行。捷克财政部内设部长分管的行政区域监督司,专门负责审计监督地方政府使用的中央资金,州和其他行政区定期向财政部报送有关会计报表,财政部定期审计检查州和其他行政区的中央财政资金使用。

二、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实践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是我党在战争时期就确立并始终坚持的。建国后国家经济管理受意识形态影响,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虽几经曲折,但仍保持正确方向逐步发展。

(一)战争时期,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制度建设,源于革命战争时的财政经济管理工作。自井冈山根据地建立起,就有“打土豪筹款子”和各种军队支出的财政收支日常分配及监管业务,当时财政监督是完全内在财政分配的。1、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实践。1931年11月《地方苏维埃政府暂行组织条例》规定建立财政审计制度,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财政监督,地方各级政府和红军中也设政府直接领导的审计委员会和稽查员,专门负责审核各单位预决算和签发拨款通知书,检查各单位账目及收支等。这一制度表明,组织上独立的审计监督是非内在财政分配的“居上察看”,但业务上却内在财政分配且监管一体。1932年8月《财政部暂行组织纲要》规定,财政人民委员部下暂设审计处,各省财政设审计科,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确立。1933年9月实行独立审计制,撤销财政审计处,成立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独立于财政的审计委员会,财政监督再次转为审计监督。抗战至解放战争时期,从边区政府到各根据地(或县)都先后设立健全审计及财政监督制度,出现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如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设置直属审计处。1939年12月边区成立财政部,下设审计处,撤销边区政府直属审计处。1942年后边区政府审计由边区财政厅主管,政府审计监督再次转为财政监督。1946年边区政府颁布《建立县财政自治大纲》,规定实施统一审计制度,县财政最高监督机关是政府委员会,日常财政监督则由县财政科负责。2、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评述。战争时期,我军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至少揭示以下特征:第一,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具有客观性。即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及其簿记活动,如自井冈山根据地起就有严格财政纪律,对打土豪筹集款和缴获物要交上报备案并实行专人管理、登记造册,以满足政权建设和军事行动的支出需求。正是这种与收支一致的簿记业务,保障了根据地建设时期的军政收支监管。第二,财政监督具有相对独立性。即组织上财政监督要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实现“居上察看”。第三,财政监督既内在又相对独立于财政分配,是财政监督不能回避的矛盾。“内在财政分配”是监督执行的必然,“相对独立财政分配”是“居上察看”监督的必然。这也是从苏区到边区十多年间,财政监督组织上在财政审计和政府审计间不断转变的缘由,而1946年边区县财政自治,财政负责日常业务监督、政府负责财政监督,则是一种分类处理。

(二)建设时期,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

建国后,尽管财政监督存废受意识形态影响几经周折,但财政监督仍凭借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和监管一体的本质属性,以根植于业务为基础,顽强艰难地向前发展。使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得以巩固,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得以强化。概括大致如下:1、建国初,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50年11月政务院颁布《中央人民政府财政部设置财政检查机构办法》,规定财政部设财政检查司,大行政区设检查处,省市财政厅、局设检查处(科),专署及省直辖市财政局设检查科或股,县财政局设检查员。应当说,这既是战争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保持,也是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与监管一体制度的开始。2、“”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时期,财政监督被视为阻碍经济发展。1958年11月财政部结合精简机构,报请中央同意后撤销财政监察司,全国各地财政监察机构随之陆续撤销。1962年4月国务院《关于严格控制财政管理的决定》,要求各级财政切实担负起经济监督职责,加强查处违反财经纪律等,据此一些地区开始陆续恢复财政监察机构。1964年1月财政部制发《关于大力开展1964年财政监察工作的通知》,3月《中央国营企业财政驻厂员工作施行办法(草案)》,实施央企财政驻厂员制度。可见,“”后不仅恢复原有财政监察制度,而且还创新性地推出央企驻厂员监督。不仅巩固了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而且拓展了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范围,创新了财政监管一体化制度。3、“”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78年财政部报经国务院批准后,再次恢复建立财政监察司,各地也陆续开始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1年国务院授权财政部筹建审计机构,因部内机构职责重叠,1982年财政部撤销财政监察司,监督职能交审计机构筹备组。1983年成立国家审计署,财政监察机构及业务全移交各级审计。1984年冀、闽等地逐渐恢复建立财政监察机构,1986年9月财政部再次恢复设立财政监察司,1988年国务院批准财政部设置财政监察司。显然,1980年代初审计监督替代财政监督,表明对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财政分配需要内在监督,财政监管一体等认识仍不到位。而1984年地方因工作需要恢复财政监督,则再次表明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的确是人的意志不能改变的客观现实。4、市场经济建设时期,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制度建设。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我国制度改革明确进入市场经济建设时期。1994年政府机构改革,国务院批准由财政监察司、央企驻厂员管理处和税收、财务、物价大检办合并成立财政监督司。此次调整通过扩大财政监督业务范围和派驻监督、年度性财政经济检查转为日常财政监督,为我国市场经济下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995年为加强地方的中央财政收支日常监督,财政部在除外的30个省区市及5个计划单列市分设垂直领导的财政监察专员办,全国编制3000人,初步构建我国市场经济和分级财政下的财政监督派驻制度的主框架。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压缩削减财政监察专员办机构建制职能,全国编制减为1000人;除加强中央财政收支事前、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稽核日常监督外,央企监督交由国务院稽查特派员和社会审计承担和具体审批事务减少。此次调整与明确市场经济改革目标以来流行的“议会、立法监督”、“财政监督是自己监督自己”等观点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对财政监督必要性的质疑。

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各级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在实际工作中仍逐渐加强。财政监督秉承强化财政管理、服务财政改革的大局,逐渐形成专项监督与派驻监督、日常监督与日常管理相结合的监管一体工作制度。特别是2000年以来,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业务过程,全面监督收支、金融、会计等环节,逐渐形成中国特色的有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特点的财政监督机制。具体包括:第一,中央财政监督增加管理业务服务财政改革。如2001年起服务国库单一账户改革,专员办开始审核各地粮库建设资金、车辆购置税专项资金及部分中央直接支付资金等;清理各地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2004年实行年检制;服务部门预算改革,参与保监会、证监会、银监会、海关等部门预决算编审;强化金融监管,实现金融机构资产监管和财务监管并重等。第二,财政监管一体化趋于完善。如实行多种“三位一体”监管,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事前、事中、事后监督“三位一体”,资金审核、调查、跟踪管理监督“三位一体”,资金使用、跟踪问效、合规性监督“三位一体”等;重点全面监控公检法、工商行政管理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等,实行日常监督与专项监督相结合、监督检查与规范管理相结合。第三,地方财政派驻监督建立健全。如1997年山西省改财政驻厂员制为财政监察员制,设立财政监察组14个,编制100人,2000年湖北省财政驻部分市州“财政监督办事组”(1997年成立)改为“财政监督办事处”,机构增加到12个,编制65人;1999年陕西探索财政监督新方式,陆续向贫困县派驻58名财政督查员,以工资发放为切入点,逐步开展财政支出监督;2003年山东省改各市财政驻厂员机构为财政派驻各市财政检查办事处,编制100人;2005年河北正式启动财政监察委派制度试点,成立财政监察组负责教育、交通、国土资源、林业等部门监督,2006年颁布《河北省财政监督规定》,财政监察委派制度列入政府规章;2009年河南省财政向地市设立6个派出机构,监督检查机构人员占比1/3。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的建立,在巩固财政监督的内在地位,促进财政改革、落实财政政策、维护财税法规、规范财经秩序、查处违法违纪、保障财政运行和国家调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财政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服务保障。正如一地方财政领导所言“财政部门作为一个分配管理者的基本职责,就是‘分配和监督’,从这种意义上说,财政监督工作撑起财政部门工作的‘半壁河山’”(李志友,2003)。

三、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的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议

上述分析表明,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下的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与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存在较大差距。根据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及监管一体化本质属性,在我国现有财政监督制度及实践基础上,参照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做法,提出我国财政监督内在财政分配地位及监管一体化制度建设建议如下:

(一)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

坚持“财政监督服务财政改革和管理”的基本原则,是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决定的。财政监督完善强化财政分配及管理、甚至财政改革的服务和作用,具体体现为财政监督内在于财政分配的地位和与财政管理一体化的业务方式。强化财政监督内在地位、完善财政监管一体化业务制度,紧扣财政监督服务财政管理与当前财政改革的中心,才能强化财政监督职能,提升财政监督服务质量,展示财政监督存在的必要性及价值。长期以来,我国财政监督制度设计上明确“紧紧围绕促进财政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更新监督理念,突出监督重点,改进监督方式”(《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办监【2008】15号))的指导思想,探索建立主动参与财政改革管理的工作方式。如1960年代的驻厂员派驻监督,1995年的专员办派驻监督,2000年后参与国库单一账户、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金融管理,以及“营改增”等,都充分体现了财政监督紧紧围绕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展开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明确“财政监督融入财政管理”的基本方法

监督融入管理,并通过管理发挥作用是监督的基本属性。财政监督的基本特征是内在并融入财政管理,财政监督只有与财政管理紧密结合、融为一体,才能发挥职能作用。近年财政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地方财政监督工作的若干意见》、《财政部门监督办法》(财政部令第69号<2012>)等制度明确规定,财政监督观念要由检查型转向管理型,监督内容要由注重收入查补转向收支管理并重,监督方式由事后检查转向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查处全程监督,监督目的由查处纠错转向内控、预防机制监督,安全、合规性监督转向绩效监督等。从监督对象(财政管理对象和本部门财务收支)、监督工作原则(建立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覆盖全部政府性资金和财政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监督方式(监控、督促、调查、核查、检查、审查、评价)等方面,突出强调财政监督贯穿财政管理全过程的基本工作方法。实际工作中,财政监督坚持体现财政管理特色,选择紧密联系财政改革、财政管理相对薄弱、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展开监督,如积极参与“三公支出”监控、财政闲置资金优化利用、财政内部监管等,为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三)探索建立财政监管一体化工作制度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9

根据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有关规定,为做好突发公共事件年度总结评估工作,请各县、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进行总结、评估和分析,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总结评估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情况

分别汇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突发事件总体情况以及分类别事件具体情况。主要包括年事件发生起数、伤亡人员、经济损失、与往年比较情况.以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有关情况,并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特点进行分析。

(二)应对工作

对照《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及相关专项预案、部门预案,从组织领导、预案编制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物资资金准备、监测预警预报、应急防范处置,以及恢复重建、调查处理和科普宣传等方面,对年度应急管理工作及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应对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评估。既要认真总结防范处置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又要深刻分析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三)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进一步提高防范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能力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和推动应急管理工作。

(四)典型案例分析

二、总结评估的组织工作

请各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汇总编写本县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工作的评估报告,直各部门按照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大类分为4个编写组,各组参加部门负责编写本行业领域的突发公共事件应对工作总结评估报告;各组牵头部门在各参加部门报告基础上汇总形成本类别突发公共事件总结评估报告。分组情况如下:

1.自然灾害组:请民政局牵头,国土资源局、交通局、水务局、农业局、林业局、地震局、气象局参加。

2.事故灾难组:请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公安局、建设局、交通局、农业局、国资委、环保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旅游局、科技局、煤业公司、气象局、普者黑机场参加。

3.公共卫生事件组:请卫生局牵头,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工商行政管理局、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参加。

4.社会安全事件组:请公安局牵头,发改委、教育局、民宗委、民政局、人事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商务局、国资委、环保局,中国人民银行中心支行、中国银监会银监分局、信访局参加。

三、有关要求

部门总监工作总结篇10

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基本状况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是随着国有企业资产管理不力和财务部门缺乏监督力度等问题应运而生的,是当前输送到国有企业采用的方法和措施之一。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是指国家向以国有控股为主的所有企业派出财务总监的措施,意在加强对其财务控制和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和坚定立场,保证国有资产和资金的安全。

(一)辅助获得财务信息

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能够更快的上报企业情况,帮助国有资产管理中心更快更精确的获得国有企业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具有时效性,因此往往要求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便于所有者及时获取信息,做出应对和决策。而比较没有进行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情况,由于企业常常是出年报,最多也只会提供年中报表,因而国家资产管理部门获取国企财务状况的时间过长。不能及时获取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和内部财务制度完善状况,容易导致弊病丛生下管理部门依然不知情的状况,造成国有资产因为信息不对称和沟通不畅而流失。而对国有企业财务总监进行委派的部门,作为财务总监,即是企业管理层中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利参与企业决策和独立建议的权利,表达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立场,保护资产。财务总监根据接受到的培训和相关国有企业工作经验及发展方向,规划财务部门发展和财务参考,为经营管理人员提供财务数据参考,对财务活动的正常运行和财务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监督。

(二)形成监督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内部事务,国家的资产管理中心常常是鞭长莫及,无法获取到一手资料和确切的信息与数据,或是信息部分错误,或是有所遗漏难以补全,或是财务信息传递慢。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深入企业内部,统一管辖国企内部财务活动和资金资产管理,及时获得一手财务数据,便于及时分析和数据处理。企业的往来账目、资金流动状况以及重大企业资金决策和资产流出的签字同意都必须经过财务总监的章程才能放行。国有企业财务总监由于委派和隶属关系的对应,与国有企业负责人具有相对独立的状态,并不完全受国有企业负责人的管辖。这赋予了财务总监更坚定的独立性和立场坚持和判断,增强了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在财务总监和企业负责人之间实际形成了财务权利和经营权利相分离的状况,掌握了国有企业的资金命脉,在企业内部形成制衡和财务监督机制,制约了管理层人员权利和资产的滥用。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保护了国有资产,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的良性循环。

从负面来看,尽管有质疑认委派制带来的财务总监和企业负责人容易在经营理念上产生分歧而扣住资金命脉,容易导致负责人在经营上的困境和内部纷争。但从总体上来看,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常常是少之又少。比起由于分歧带来的信息和经济损失,常常是财务监督和内部控制失效带来的经济损失巨大而危害到国有资产的隶属。因而,委派制财务总监形成的监督机制总体上仍是利大于弊,且其益处远远大于可能造成的经营上的不便利。

二、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对策

(一)明确财务总监在企业中的角色

在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中,应当明确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在国有企业所扮演的角色和担当的职能与任务,才能让财务总监在国企中明确职责,发挥作用。财务总监的角色应当是管理与监督的结合体。一方面,财务总监被委派到企业的管理层,负责企业的财务和资产部分的管理,参与管理层的决策,本身是企业中经营管理活动的执行人和决策人。另一方面,作为制衡单位负责人的制约人员,又受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等上级管辖,相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持有与国有企业负责人和管理层并不完全一致的立场。财务总监有权在国有企业上级部门管理的立场向国有企业经营方针政策和资产流动提出质疑并与上级部门沟通,明确是否正常动向,对于非常态动向,上级部门可以就此对企业负责人发出质询或调查。对于企业负责人与财务总监看法不一致的,可以由上级部门进行沟通和调查,明确决断。财务人员在财务监督中,例如全企业的预算和决算以及涉及到财务风险的部分,应当积极与上级专家进行商讨,对企业重大活动做好审批工作。明确委派制企业下的财务总监在国有企业中的具体工作和负责事项与决策内容,帮助了财务总监更好的定位自己。财务总监要尽职做好本质工作,坚定立场,积极以下派身份参与企业管理工作,对财务监督做好梳理,保障国有企业财务部门的日常运转和国有资产的安全。

(二)健全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的相关机制

为了保证委派制下财务总监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保障财务总监的正常尽责工作,应当健全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的相关机制,辅助机制平稳施行。在财务总监的工资发放上,为了保证其相对于企业的独立性,也应当独立其工资发放不经过单位负责人的签字审批。财务总监的编制和人事档案应当仍然挂靠在上级负责机构上,不能隶属于国有企业。其工资发放和绩效奖金福利等应当全权由上级机构按时发放,不与国有企业的运行挂钩,保证财务总监在监督上的形式上的客观性和独立性。在精神的客观性方面,要明确出任时间安排,即任期应当试行轮换制度,防止在某一国有企业担任财务总监时间过长。国有企业驻派时间过长的,应当及时轮换,将其脱离原有岗位,防止时间过长导致的腐败滋生和贪污合作问题,将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对于轮换到各国有企业时间过长的,可以考虑将其调回机构或其它部门,减轻其工作压力和委派制度下的各方应对问题带来的疲惫感。在委派制度日常检查方面,应当对委派出的财务总监进行公正评价。对于国有企业的财务部门,尽管有财务总监的制约与财务制衡,仍然要对其进行审查和抽查,对于有较为严重或明显问题不上报的,应当追究财务总监责任,根据情况考虑是否予以撤换。以追责机制号召财务总监做好监督上的尽责落实。在要求财务总监尽职外,也要加强对财务总监的培训和配备专家指导,提高工作能力。从政策与文件理解,到沟通技巧与语言传达的精确水平问题,从委派企业的管理制度到日常管理中的决策和风控专题,从监督管理的全面性要素到具体的实施细则等,都应当全面加强,提高综合素质。对于财务总监在日常工作中的开展遇到的问题,应当配备专家解释和辅助,帮助其做好本职工作。在财务总监选定人员上,也应当注意契合性,保障其专业素质和水平匹配国有企业的日常工作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