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十篇

时间:2023-09-18 18:00:47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1

【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方法 创新研究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多年来人们习惯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利于复合型人才的成长,因而,探索和使用新型的教学方法是当务之急。

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明确现有模式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学内容过分重视技术的原理、过程和结论,忽视实用性和创造性;教学过程中拘泥于教材,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不能调动学生兴趣,不切合职业院校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目标过多考虑“某一具体岗位的职业要求”,以实用性为唯一目的,不追求体系的完整性,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学组织形式单一,课堂气氛沉闷;考核方式不能适应素质发展的需要。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一直在探讨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不断地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与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适应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需要。笔者认为课堂教学方法和模式的改革由课程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几个方面组成。

一、教学内容

职业院校办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按照新时代的需求和职业界的需要来培养学生,应重视产、学、研相结合,并紧密地结合我国的经济状况,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校办学的主要方向。根据教育部高职计算机教学大纲和各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以及21世纪对人才信息能力的要求,我们将计算机应用专业(网络方向)高职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基本内容确定为:“网络通信和原理的基础知识”、“局域网典型组网技术”、“网络互联设备和技术”、“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设计与架构网络“等几个基本部分;另外,还须介绍小型局域网的Internet接入技术。其他专业的教学是这几个基本部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组合。

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的多种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以必须、够用为度。对于那些必要的、关系到网络系统内的规律性、逻辑性和应用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应作较为详细的介绍;对于涉及今后发展可能需要的理论内容,也要作必要的简明扼要的叙述。这样既为学生适应岗位的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也为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空间。

(二)实验教学:根据实际的需要,应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组建、管理和使用网络三个重点部分,要求完成组网技术(含基本组网技术和互联技术)和微软操作系统的网络管理技术两项主要的内容。这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的紧密结合,不但可以使学生通过应用及实践的学习,深化对理论和设计部分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可以使学生学会理论方法的实际运用技术。从而达到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进而融会贯通的目的。

(三)集中实训: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一般可安排1-2周的集中实训时间(80学时)专门进行网络的综合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分成小组,不同的小组有不同的课题,组内同学自己分工,协同工作,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与设计网络。在设计期间,应设计丰富的课程设计内容,配备有经验的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通过互相学习,共同实践,写出综合实训报告,最后由教师对实现的设计进行答辩与验收,给出实践的成绩。

(四)“0”学时和“市场调研”的补充教学方法:由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再好的教材也不可能紧跟形势,因此,对于局域网的综合设计作业、网络互联设备等内容,可根据情况要求学生在课下,结合理论进行市场调研,写出自己的调研总结报告,达到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例如,有关网卡的报告,应当包含网卡的工作原理、实际的作用、常见类型、选择的原则和注意事项等。

总之,在各个教学环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比较先进的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合作性教学法、探究性学习法、诱导教学法和小组学习法等,将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有讲有练,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

三、组织形式

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我们要合理地调整并安排理论教学内容,教学实验,以及综合性设计的三段式教学模式:即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这三个阶段既有适度的理论知识学习,又有实验的穿插活动,最后的综合性网络设计使得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在不断的穿插、交换、交互的过程中进行,并辅助以市场调研的方法。这些环节相辅相成,循序渐进,由浅入深,使计算机网络更加形象化、具体化、应用化、社会化、家庭化,使得学生容易并乐于接受和掌握。

四、考核方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2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技术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052-01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计算机网络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技术性,且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猛。各类网络的发展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日渐增强,而当前教学模式培养出的人才难以适应激烈的市场要求,一方面导致学生就业困难,另一方面社会寻求人才困难。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网络人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迫在眉睫。

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应用脱节

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是在上个世纪的90年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也逐渐广泛。诸多的学校就已经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经历了多年的教学历程,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上并没有跟上计算机网络技术更新的步伐,而是依然拘泥于基础性原理性教学。特别是在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今天,作为计算机专业必修的一门课程,应该掌握一些必须的专业的网络技术。如果教学内容没有适应应用性需要,就很难做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育符合人才市场需求。

(二)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陈旧,缺乏创新意识

学校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建设普遍完善,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发进度之快,使学校专业教师由于知识储备局限于专业技术教学领域而很难跟得上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领域的技术更新速度。另外,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其拘泥于习惯性教学思维,不愿意过多地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因此,即便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体系格局应社会专业人才需求而有所调整,但是教师的教学仍然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难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具体而言,教学是在教学上依然以“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为主,知识的片面强调,导致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毫无兴趣。

(三)课程教学没有建立在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基础之上

一些学校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上以理论知识为主,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网络协议、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基本程序的设计和应用。建立在相对落后的教学手段基础上,计算机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会失去平衡。当多媒体进入校园之后,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主要依赖于多媒体课堂教学,在网络上建立教学平台,实施远程教学,在学校还建立电子实验室。在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这些教学设施所起到的辅助教学作用,并没有实现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创新,而是用于讲解抽象难懂的理论问题,并没有实质意义地提高教学质量。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改革已开始进入实质阶段,大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且具备较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学生,那就必须对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挑战,以应对专业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专业课程建设和教学建设两个方面去进行尝试:

(一)以创新理念作为引导,重新构建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结构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内在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大学专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要以创新教育理念为出发点,认真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与其他专业的课程的内在联系,一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网络技术的理论基础知识,及时更新当今最前沿最新的网络技术。另一方面着重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加强实验和动手环节,以实例和任务驱动来提高应用能力。

(二)优化课程环节设置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分支学科,其知识较为散杂,从当前大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内容设置上既要保证基础理论知识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又要体现目前最新最强的网络技术。因此,必须要加强网络技术课程的实验环节,充分扩展学生网络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实践课程教育,引入职业资格认证

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大学专业课程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提升实践环节在专业教育教学中的比重。在课程开发中要重视实验教学以及社会岗位实践,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习新知识,弥补学校专业知识之后社会技术发展的缺陷,同时,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基础,以电脑学生活学活用。另外,学校要积极地将职业资格认证引入到学校专业教育之中,加强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提升学生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强教材建设,注重知识更新

教材是专业教学的基础,而当前专业教材知识普遍落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已成为阻碍专业教学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因此,大学必须组织学校师资力量,加强专业教材的开发与建设,注重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的涵括,将基础知识与新知识相互联系,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以及对新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新其知识储备。

(五)改革教学模式,突破传统教学思维局限

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来说,传统的教学模式早已不适用现代的教学体系,尤其是难以满足社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来改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突破原有的教学思维局限,将传统的课堂延伸至网络之中,开发网络远程教育以及信息反馈。并且在实验环节中,引入各种可以模拟器,使学生更接近真实的网络环境。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以及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最新计算机网络技术,适应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华.浅析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58-60.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3

【关键词】计算机教育 网络技术教学 教学改革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现状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计算机网络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与发展中的热点之一。国家统计部门提供的数据预测:未来5年,我国对从事网络人才的需求将达到60万—100万人,供需缺口十分巨大。企业对网络技术人员的需求每年平均增长达百分之七十一。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社会中,做好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对提高社会信息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中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1.在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中存在以教为主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教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靠机械的重复进行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片面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在不同程度上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教育缺乏创新模式。在网络技术的教学中依然大量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在现阶段的网络技术教学中很少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的大量采用使得学生难以理解所学课程的内容,导致教学质量难以达到满意的状态。同时传统的考核手段使得学生通过大量记忆来实现知识的掌握,学生实际操作与运用计算机网络的能力较差。

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差,难以满足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的需求。

2.知识体系结构陈旧,跟不上网络技术的发展。目前绝大部分的教材内容陈旧,不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要求,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与技术。同时教师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网络方面新知识、新设备缺乏必要的学习和了解,专业知识、教学观念和手段落后于技术的发展,这导致学生难以接受到较新的网络知识与软件,所学知识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计算机网络教学水平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网络实践的环节缺乏,学生实际运用和管理网络的能力欠缺。当前的教学环节中,注重网络理论知识的讲授,网络技术的实践环节相对较少,使得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明显不足,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社会需求同样反映出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环节缺乏、教学中实践与理论课程安排比例不合理、学生网络操作与管理能力差等局限性。

4.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不考虑学生及专业一刀切的教育模式,导致教学水平不理想。在高校中,学生的构成较复杂,既有高中文理科学生也有中职毕业生,学生的接受能力、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目的不同,给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带来了诸多的不利条件。以《计算机网络基础》这门课程为例,除涉及《计算机公共基础》、《数字电子技术》等基础课程外,还涉及到《计算机操作系统》和《计算机接口技术》等专业课程,而《计算机网络基础》又是其它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如《实用组网技术》、《Internet的连接与使用》。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很难让非专业学生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随着教学的深入,有些学生面对专业名词和专业术语理解困难,这势必导致教学水平的下降。

此外,教学硬件设施投入不足,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开展时间不长等也是导致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存在问题的因素。

三、高校计算机网络教育改进探讨

针对目前高教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社会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本文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以促进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育的发展。

1.对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实践增加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考,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创新的能力。在教授理论知识的同时,充分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通过先进的教学手段把一些复杂的网络理论和技术以较为直观的形式讲解给学生,这同时也为专业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学手段。

增加学生上机实践的课时,改革考核方式,增加实践操作的考核,做到理论考核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有条件的高校可安排学生参加网络技术的社会实习,以达到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的工作相结合,巩固教学成果。

2.改革教材体系,建议有条件的高校可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结合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编写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程,并及时跟踪网络技术的进步,调整教材中相应的内容,以使学生能接触到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教师是教学的核心之一,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训,通过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来提高整个教学的水平。聘请知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学人员,以引进先进的网络技术。开拓学生眼界,通过参与社会中的网络技术实践,让学生了解最新的网络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网络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能力。

3.加强针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再进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教学。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知识层次的差异,制定出相应的授课计划和大纲,并选择适当的教材作为学习工具。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尤其要重视教材选取。如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时,可以考虑选取《计算机网络基础》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教材;对于广告策划、环境艺术等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课程,可以考虑选取《Internet应用》、《网页设计》等方面的教材,做到因人施教。

此外,加强网络技术教育的硬件方面建设,通过教学积累经验等也是提高网络技术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四、结论

鉴于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益重要性以及社会的需要,开展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改革,对提高网络技术的教学质量,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初步探讨的高校计算机网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建议,对目前的计算机网络教育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1]容治.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验环境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探讨[J].科技信息,2007,(27).

[2]郜焕平,袁甜甜.高校计算机教育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J].福建电脑,2004,(6).

[3]何英.高校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对策[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9).

[4]杜剑侠,张巨俭.谈高校理工类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模式[J].计算机教育,2008,(15).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4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策略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计算机人才要求的标准更高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是,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但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却跟不上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很多新技术手段在课程中没有被体现,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内容更新慢,教学模式落后是客观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制约了人才的培养。网络技术手段的发展,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要能够积极利用网络教学手段及网络平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网络教学手段,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效果,实现学科人才的有效培养。这样,才能有效满足社会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满足信息技术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一、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

目前,计算机基础教学的主要内容有计算机技术发展简史,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工作原理、操作系统和常用工具,计算机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知识和网络软件的应用、office等。这些内容都是学生学习计算机所必须要掌握的基础内容。在学习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有较高的期望,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掌握更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计算机使用的技术水平,但学生在学习一段时间之后,就会发现,这种愿望是较难实现的。转而,学生开始表现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不满意、不认同,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积极性受到极大的伤害。存在这种教学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问题一,在很多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学内容较为浅显,很多优质的内容没有在课程中展示出来,导致学生认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都是一些皮毛,学习不到真技术、有价值的技术。问题二,课程内容与社会需要脱节,很多计算机基础内容较为落后,有些技术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甚至已经淘汰,但相关内容还出现在课程中,这些陈旧的内容、技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三,考试方式落后,不符合学生的计算机学习的需要。在计算机考试中,依然采用以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考核方式,计算机应用的实践操作过程在考核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样的考核内容和方式也是学生所不喜欢的。综上分析,得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如何根据学生的需要,更新教学内容与手段,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创新的需要,这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创新,是新形势下计算机教学创新的重要选择。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交互性特点,师生之间形成有效的互动交流,利用网络平台创新计算机教育内容与计算机教育方式,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是有效解决教育问题,提升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模式

1.利用任务驱动法,确定网络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成功应用,首先需要研究网络教学课程内容要求,根据课程要求确定网络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确立之后,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完成教学探究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理念认为,学习探究的过程必须要由具体的任务或者问题来引领,学习活动必须要与任务结合起来,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模式的成功构建,必须要通过任务调动学生应用知识,增强知识拓展的积极性。通过任务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应用知识,在学生探究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2.采用传统示范法教学,突出关键知识点的讲授。计算机网络平台教学也需要重视传统的示范法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便于把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关键知识点讲清楚。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也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整体监控与把握,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容易实现。在示范教学模式中,需要重点注意这个问题,即在关键知识点讲解中,教师不能照本宣科地进行讲解,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利用图片、动画等方式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关键知识点进行生动讲解,要突出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生动性,能够将抽象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相结合,使学生对基础知识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3.采用分组协作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能力。分组的目的是能够使学生以组为单位,共同完成既定的目标,通过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计算机网络授课过程中,要重视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教师可以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一些概念、原理等关键内容讲清楚、讲透彻,然后布置学习探究任务,使学生能够通过小组沟通交流的方式协作完成任务,解决难点问题。4.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计算机网络授课采用自主学习方式,学生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根据计划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自主性。在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种教学模式,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三、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策略

1.利用网络平台网上授课。在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中,很多学校都采用网络多媒体手段进行网上授课。这种授课方式能够将各种教学信息资源,包括各种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等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较强,通过网络方式授课,可以对各种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整合,能够为学员提供优质的服务。2.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辅导与网上讨论。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答疑和作业批改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安排统一的课堂时间,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现场辅导。这种方式的局限性很强,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但通过网络平台方式进行教学,教师就可以在网上随时对学生进行辅导,在网上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计算机基础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上机操作能力。在学生完成规定的上机操作作业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作业通过网络方式提交上去,教师对学生作业进行及时的批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作业情况。3.利用网络平台引导学生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自学活动。其实,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很多内容学生都可以通过自学完成。教师要能够利用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必须的自学教学资源,把一些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件或者是电子教材资料、课程练习题等内容放在平台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能力情况选择内容进行自学。利用网络平台方式开展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自学空间及其便捷的自学途径,对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都具有积极的作用。4.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练习。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完善的练习环节,为学生提供宽松自由的练习环境,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练习的效果是非常突出的。网络练习系统中有内容丰富的、能够覆盖各个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练习题目,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练习,练习的兴趣可以提升很多。学生在做完练习之后,可以利用智能化的检测系统对练习答案进行检测,可以有效突破练习中的难点问题,提高练习的效果。5.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考试活动。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考试环节设计一直不是很理想,很多考试都是对知识点的考试,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引导。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手段可以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考试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考试活动,重点是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测试。这种考试要求学生现场操作,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为学生打分。通过网络考试可以引导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过程中,更加重视技能的学习,更加重视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要重视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通过网络教学有效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在网络教学中,教师要重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方式进行自主学习;要积极突破传统教育思想的限制,利用网络方式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途径,不断丰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提升课程教学的效果。高校要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成功应用,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性的计算机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赵嘉,吕莉.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及应用[J].南昌工程学院学报,2011,(02).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5

论文摘要:介绍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引进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重视实践环节,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一、教学目标定位 

“计算机网络”课程是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也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的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懂得网络的总体框架结构,能建立网络的概念,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网络基本原理和核心协议,并熟悉最常用的网络服务和网络工具,了解网络技术的新发展。 

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是教学改革行之有效的前提和保障,即明确教学是为培养什么类型人才而服务。计算机网络的教学目标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1]网络基本应用、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网络相关科学研究。其中,网络基本应用目标要求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可熟练利用各种网络资源,如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和查找资料等,适合于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非计算机专业;网络管理员或网络工程师目标要求掌握网络集成、网络管理、网络安全、网络编程等知识和技能,并对其中一项或若干项有所专长,可以胜任如网络规划设计、网络管理与维护、架设各种服务器和网络软硬件产品的开发等工作,适合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网络相关科学研究要求具备深厚的网络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基础,今后主要从事科研和深层次开发工作,适合网络相关的研究生。本文主要研究第二层次的改革与实践。 

二、“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主要问题表现在几个方面。[2] 

1.教材知识结构理论性偏强,教学内容偏离实际应用 

目前国内的大多数计算机网络教材都是以osi/rm为索引,分层次展开,全方位介绍各个网络层次的工作原理、相关协议、运行机制等,知识点较多且内容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难以提高学习兴趣。osi体系结构是一个较为全面的网络层次结构,但是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实际中的网络案例又不完全符合osi体系结构,这往往会使学生对网络结构感到困惑。 

2.教学模式落后 

最初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黑板板书和语言描述向学生传授网络知识。这种方式有利于教师组织和监控整个教学过程,便于系统地传授知识,但不利于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网络协议这类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单纯的板书和描述难以帮助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入理解。 

3.实践环节薄弱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建设相对薄弱,实验设备落后,与实际应用的网络设备具有较大差距,且数量不足,无法保证每名学生具有较好的实验环境。另一方面,实验课程的内容过于流程化和简单化,没有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4.忽视工程应用 

课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缺乏与工程应用相结合的内容,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建设滞后,难以将工程应用融入到课堂。 

三、“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针对以上不足,我们主要在五个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实践。 

1.教材选用与内容优化 

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必须选择相对应的教材。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技术基础课之一,除了要掌握一定的基本网络理论和核心协议,还要求掌握更高一等的技术和技能。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选择谢希仁教授主编的《计算机网络》;在外文教材和双语授课时选择andrew s.t.的《computer network》英文教材。 

对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智能科学等专业而言,“计算机网络”课程是专业限选课或任选课之一,侧重于网络基本理论与应用。经过课题组成员比较,拟选择乔正洪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与应用》。 

针对教材内容太多、偏重于介绍理论、欠缺实践环节、与工程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在讲授的时候略去了部分内容,比如安全方面的内容(另外一门课讲授),增加了一些实践相关的内容,如winsock编程、路由器基本操作等。在教学内容上力求推陈出新,引进和精选当代网络技术新发展及新应用作为网络基础的指向,在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发展意愿。 

2.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 

(1)贯彻基础课的教学必须和科学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学观念,[3]建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科学发展与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相结合,以学科建设推动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又支撑新型专业建设与学科的发展,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更新教学内容的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将基础知识与现代通信技术紧密结合,将专业基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融为一体,实施知识结构合理、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内容的人才培养模式。 

(2)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改进课堂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师的授课质量。教师努力研究课程的基本知识点以及这些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好信号、数据、信息之间的关系和传输特点;研究重点理论和实践知识点的教学方法,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教师采用“发现式”互动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采用“提出问题+要求解决方法”、“引导思考+适当提示”、“找出学生思路正确部分引申”、“扩充认识解决问题的条件”等方式,把握课程的进度,活跃课堂气氛,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能从应用的角度思考网络通信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创新意识。 

3.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1)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中,使理论和协议架构分析变得生动、形象、具体,同时解决了传统教学中课堂画图既费时效率又低的问题。再辅以现场概要线图等,让学生在学习具体知识时心中有网络体系大框架,便于知识定位。 

(2)建立网络教学环境。目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已有四个相关网上资源供学生使用:“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使师生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网络辅助教学平台(blackboard):向学生提供资源下载口、作业提交口、讨论区等;思科网络技术培训网站(http://cisco.netacad.net)作为思科网络技术培训基地之一,目前为部分优秀学生开放思科培训网站,让学生参与全球交流,直接接触最新网络技术;教师ftp:作为系统冗余,从教师ftp中学生也可以下载课件等。

4.加大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网络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门课程。目前国内外计算机网络相关教材一般都偏重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了动手实践方面的引导,为此应实验单独设课,独立考试。实验课学时占总学时的25%,并要求课外1∶1配套。实验内容根据学生的层次、学生的兴趣分为基础层、提高层、综合应用层三个层次。同时,补充了教材上没有的相关内容,如利用套接字进行网络通信编程,培养实践动手能力。而且把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实验教学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开展开放性实验,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增加大量的设计性或综合性实验,为学生近一步提高动手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在课程教学的各环节中大力开发和应用网络技术,以网络技术构建网络课程教与学的互动平台,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和实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基础课程,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贯彻教学理念,引用网络发展历史背景故事和实际应用具体案例来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形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专业素养。教学采用理论结合实践教学法,通过实验课程开设、实际网络系统参观和课程设计三个渠道将相关网络技术的应用充分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使同学们接触到真实的网络世界,提高实践运用能力,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 

实验课程通过综合设计性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是使学生获得对网络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方法的感性认识,加深理解、验证、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最佳途径。 

实际网络系统参观是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安排并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网、学院局域网和企业的网络系统,使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有感性认识。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独立设计一个网络应用系统或者分析企业已有计算机网络系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为企业设计满足实际需求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本课程已建立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和工程应用交叉融合的教学结构,各教学环节相辅相成、互相交融,实现“加强基础,注重实践,因材施教,促进创新”的目标,形成了立体化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互动平台,使教与学进入互动沟通的最佳状态。不仅使教师实现了教懂、教准、教活,学生达到了乐学、善学、活学,而且增强了学生日常使用网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绍强.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09,(18):16-18.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6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改革

引言: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正在由计划经济向着市场经济转变,行业间的竞争愈发激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已经成为了企业考核人才的重要指标之一,这对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国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中存在着种种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致使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对此,高校应积极实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改革,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一、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基础是一门介绍计算机网络设备和技术的专业课程,能够为学生日后的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在高校计算机教育体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纵观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现状不难发现,普遍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教育管理层面

一般来说,高校管理者作为高校的领导人和决策者,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具有较高的发言权,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决定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资源投入力度,如果高校管理者对该门课程的重视度不足,制定的教学体系不健全,或者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和资源,那么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必将无法顺利的开展。如今很多的高校管理者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其只具有娱乐性,不具备学术性,往往忽视了学科之间的关联性,既没有重视教学改革,又没有合理设置教学内容,使得当前的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也无法发挥出对其他学科的促进作用。

2、任课教师层面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实际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对任课教师的职业素养要求较高,而高校专门负责该门课程的教师却比较少,有些高校甚至会让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这些教师普遍将重点放在本职工作上,缺乏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对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进行改革,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也无法得到及时的解决,长此以往,问题越积越多,不利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3、学生层面

高校的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都不陌生,他们从小成长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长期的耳濡目染使得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技巧十分娴熟,应用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大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了解和应用通常局限于生活娱乐方面,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则很少涉猎,他们普遍认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与未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无需投入过多的关注,这就造成了大学生的计算机网络基础薄弱,对专业知识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在接受专业、系统的教育时不能很好的领悟到知识内涵,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二、高校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改革策略

1、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鉴于当前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弊端,高校应该积极转变态度,设计模式化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发展需求制定多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都包含几门关联性较强的课程,采用分层次的教学方法,确保所有学生在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些模块的课程属于必修课,全体学生都必须参与,选修课则需要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进行选择。这种模块式的课程体系将学生所学专业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融合到了一起,充分肯定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对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学习热情也会空前高涨,在此情况下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都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2、改革授课方式和考试模式

教师应重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参考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对教学方法和考试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通过考核来检验实际的教学效果,以便于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不断的调整和优化。首先,增加实践环节所占比例,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一边讲解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练习,以便随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计算机应用能力也真正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其次,改革现行考试模式,从解决实际问题出发设计考试模式和考试内容,即创造一个可能产生问题的环境,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这可以考查出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3、优化课程设置

第一,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计算机重在应用,使他们迅速掌握实践技能就是最好的方法,而不必拘泥于专业术语和概念的严格考究,应当有属于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的自己的语言。教师在讲解理论时,可以结合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用最容易接受的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明白某一概念或理论是如何被应用的,而不必严格使用专业术语。第二,结合模块化课程体系,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引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提高。将一些重要课程如操作系统、离散数学、程序设计等纳入模块化课程体系,取舍其中应用性强的和偏重专业理论的内容,使这些课程既能易于被学生接受,又能在今后的应用中发挥作用。

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都息息相关,已经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可以说,无论是哪个行业都急需高水平的计算机应用人才。基于此,高校必须实施计算机网络基础教育改革,采用模块式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改进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体系,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从而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裴志超.论新时期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J].亚太教育.2016(0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7

【关键词】网络;计算机;教学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的增多,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诸多问题:(1)刚入高职院校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水平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2)高职院校计算机课程按照文理艺术学科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以院系大班教学单位实施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主体,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时间少,难以保障教学效果;(3)大多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多以“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为主体,而高职院校各个学科对计算机应用水平的要求却不一致,不利于发挥各学科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应该根据学科要求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构建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由上述几点可见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实施网上教学和远程教学将成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 网络教学系统

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具体情况建设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学系统,该系统为实现网络教学提供了开放式平台。系统采用角色设计的思想,可将本平台的使用者分为学生,教师(教师又分课程制作教师和主讲教师,他们可以是同一个人也可是几个人分担)、管理员(教学管理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网络环境下的计算机教学可以创设活动化、开放性、参与性强的情境,教师和学生分别通过各自的界面利用各种共享资源进行研究探讨,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学习,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有助于拓宽学生思维。

1.1 网络教学方式

在网络教学平台教学活动中,教师主要起一个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文件上传,在平台公布相关的课程信息;随后跟踪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答疑讨论、布置作业等都可直接在网上完成;最后教师根据该学生在网络中提交作业、答疑及讨论、回答问题及综合考试等多方面的表现,给出综合分数。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步取代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了授课的效率和教学质量.过去要一个小时讲完课程,现在可能只需要几分钟或十几分钟;教学内容增加了近一倍,而课时却减少了近一半。

1.2 学生网络学习方式

学生学习因网络教学改革也发生巨大变化。网络教学首先要求学生要自觉,以学生个人发展为中心,在学习方式上主要以解决问题为主导,要进行自主探究,互助合作学习,改变以往一味吸收的学习方式。网络环境下,学生不再依赖老师的讲授和课本进行学习,而是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资源收集,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合作的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网络教学的开展使教与学的关系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网上交作业,网上的学术讨论,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一个人提出的问题,不再仅仅由教师来回答,学生也会积极参与,而且思路更宽,更活跃.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逐步变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有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2 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教学的改革

网络环境下,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的知识,通过网络因素,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变。因此研究在网络环境下如何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2.1 确定新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体系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如图所示。

如图可知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主要由两大模块构成:(1)大学计算机公共必修模块,这一模块主要为后期学习服务的基础课程;(2)计算机公共选修模块,这一模块是为学生个性化需求、专业化学习所制定特色课程。同时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置不同计算机课程。

2.2 教学模式改革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迅猛,科技日新月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更为夸张,这就要求时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增强学生技能,和社会接轨。只有学习,才能掌握新的知识和新的育人理念,作为计算机教师更要拥有与时俱进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仅能,利用业余时间多参加相关专家关于计算机方面的讲座和报告,多上网查询相关资料获得较前沿的技术知识。

网络教学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既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环境,又为协作化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智齿。在网络课程体系设计时应明确课程目标,确定课程内容,同时采用目前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保证网络课程的开放性、交互性及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要求,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实网络教学在教师及教学方式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学科又具有其特殊性,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不断总结经验,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评价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既是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在网络教学中应保证两者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过程中有机结合起来,根据网络教学的特征,对学生学习的评价,老师可以通过该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间、提交的作业成绩、互动答疑和讨论中提出的问题数、回答问题数、网上考试分数等,自己给出各参数的权值,通过系统的加权计算出学生的分数。将平时表现纳入综合评定,这种评价方式比较公平公正,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的主动性,积极性。

3 总结

在实施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中,形成了一套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可以满足不同专业计算机素质的要求。主要解决了学时少与大幅增加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信息量的矛盾,解决了学生数量的大幅度增加与师资队伍薄弱的矛盾,解决了不同层次对基于群体的教学内容不好控制的矛盾。

由于实施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具有较高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网络化教学要比其他课程容易实现。所以说,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化教学是可行的,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的网络化教学也是急需的和重要的。因此,实施计算机基础系列课程网络化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而广泛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海蓉.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新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24).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8

关键词: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与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6)04-0086-01

职业高中是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架构的重要组成内容,是培养高等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为此,在网络技术引领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要适应信息化发展趋势,从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推进教学方式的转变,积极推进教学思路和方法的创新,以优化教学流程,提高学科教学成效,培养学生必备的信息素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信息化基础。

一、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现状

(一)学生基础薄弱

职业高中的学生相比于普通高中的学生而言,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学习能力较差,为此,给教师的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意识不强,对知识、专业技能的认识过于片面,在学习上缺乏长远的规划。再加上职业高中学生的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素质普遍不高,难以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这也是引发各种教学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

受学校环境的制约,部分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师自身的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所沿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在实施教学活动中仍旧无法脱离“教师主体”的影响,授课以理论知识为主,实际操作为辅。这样一来,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就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理论课,难以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甚至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的叛逆心理,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水平停滞不前。

二、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深化创新教育理念传播,提高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职业高中应脱离传统学科教学理念的禁锢,树立一种全新的、符合信息化潮流的良性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帮助学生强化思想认识,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而在此过程中,职业高中可以采用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的课程设置,让学生不仅接受有关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在选修课的课程设置上,应以强化学生的信息素养为目标,设置网络维护、程序设计基础知识等课程,满足学生的兴趣需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激发自身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从评价考核体系入手,实施多维度、多层面评价,综合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优化学科教学方案,创新课程设置体系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抽象化的学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要想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成效,教师务必要在课堂教学环节多费心思,精心设计符合职业高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采取理论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譬如说:教师在教授理论知识完毕后,就需要设计相应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在机房通过动手操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相信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强大功能,消除对计算机网络世界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三)加强学生网络应用实践活动

所谓“学以致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意在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将在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对于职业高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教学来说,进行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学校要增强实践教学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吸取经验、总结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知识应用能力,使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充分融合。

三、结语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蓬勃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是职业高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为适应社会发展潮流,必须要全面推进教学改革,推行创新化教学。为此,相关教学工作者应立足计算机网路技术教学现状,脱离传统教学理念的禁锢,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从而达到促进职业高中学生信息素养及素质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芳,赵德群.高职高专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5):52-53.

[2]杜钦生,唐永林.培养学生计算机网络应用能力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1(8):32-33.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9

[论文摘要]文章结合作者参与的第二课堂教改研究与实践,论述了利用动态网页技术,拓展学生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要坚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和前瞻性,就必须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高,找准突破口,在这方面,使动态网页技术深入学生的第二课堂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基础 教学改革 动态网页 学生第二课堂

一、教改实践的方法与途径

(一)开设动态网页技术选修课程

《动态网页交互技术》《PHOTOSHOP计算机应用软件》等选修课的开设,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例如笔者在校开设的《ASP.NET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就综合了多媒体、数据库、网页制作和程序设计等综合技术,是一门应用开发型的综合课程。为此,笔者亲自编写和实践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在教学中注意教学方法,采取案例教学模式,以演示教学为主,同时加大了对学生实验教学的精力投入。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实验制作,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不仅巩固了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同时也掌握了动态网页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加深了对动态网页的理解,增强了对动态网页制作的兴趣,增长了利用学习资源的能力,培养了同学之间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学生开展第二课堂奠定了基础。

(二)指导学生参与网络课程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校园网络的逐步完善,从2000年开始,笔者借助学校计算中心的自身优势,不断深化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其核心是教学资源建设,包括教学素材库、课件库、试题库和基于网络的精品课程建设,同时积极开发适合多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支撑系统,以实现网络教学、网上作业、网上答疑等日常教学和管理活动。由教师主导、学生在第二课堂充分参与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程序设计技术”等多门课程先后成为省级精品课程,通过计算机网络教学系统和实验教学支持平台的应用,方便了教师组织教学,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管理水平。通过系统测评监督机制,实现教学环节的动态管理。

(三)引领学生参与创新实践课题

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实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培养创新能力渗透到了整个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该中心充分利用网络数据库开发室和动态网页开发室,组织学生参加开放型实验设计活动,为学生提供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学生可以参与教师的选题,也可自带题目。通过实验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在现代信息环境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我们的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就是以学生个人求职网站的设计为案例,统领学生对文字排版、图形处理、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工具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并以网页对数据库的访问技术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对数据库技术、程序设计技术和网页内置对象的深入学习,收效良好。

(四)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的融合

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的信息技术发展迅速,系统开发技术平台更新快,其中,动态网页开发技术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我们结合计算机课程改革,将信息技术的最新理论、实现技术、开发平台等成果逐步融入课程建设,出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增加了多媒体、数据库、网络技术、网页设计等应用内容;出版了《VB.NET程序设计技术》,增加了ASP.NET动态网页制作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修订了《大学计算机基础》《VB.NET程序设计技术》实验教材,强化了实验教学中的实验设计、综合实验设计,既为开展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提供了开放而完整的指导教材,同时也有力地调动了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改实践的收获与成效

(一)推动了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

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选修课程和第二课堂的开展往往面向新技术、新课题,特别需要有一支善于学习,技术过硬,实践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所以,加强教师自身知识能力的更新与提高尤其重要。在动态网页交互技术选修课程的开设与指导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网页设计、数据库技术和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加快了教师知识的更新,丰富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为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化与创新提供了前提和保障。可见,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推动教师知识能力水平的提升,同时,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又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开展第二课堂创新实践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形成了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

(二)丰富和完善了计算机基础网络教学系统

教师和学生在第二课堂上的积极互动促进了“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程序设计技术”网络课程的开发。这些课程涵盖了计算机基础、办公软件、网络基础、网页制作、数据库、多媒体应用、VB6.0程序设计、VB.NET程序设计技术等教学内容和模块,能够随时随地支持教师备课、授课和学生自主学习,开展网上作业、自主练习、自主测试、讨论答疑、实验通知、成绩管理等教学活动,为适应网络环境下的分层次多模式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

(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开放实验项目的训练,以及第二课堂参与系统的开发与实现过程,有助于带动和培养同学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与课题组教师的教改科研项目,使课堂所学的程序设计技术、数据库技术、网页制作等知识得到了综合的应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提升了其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几年来教研组成员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开放性、创新性课题研究和系统实现课题二十多项;其中,“大学英语四、六级多媒体教学系统”“高校后勤ISO认证网络支持平台研究”“高校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等多个有学生参与的项目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通过开放性试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课外开发指导,丰富了学生第二课堂,激发了学生深入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术的积极性。 转贴于

(四)教育教学理念得到进一步深化

通过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环节、开设选修课程,参加各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研讨等途径,有助于进行计算机基础新型教学模式、学习策略、创新能力培养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可以因材施教,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不再由教师提出,而是由学生自己来发现,通过实验亲自体验,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的探索式学习模式。教改课题实施中有5篇论文在厅级以上教学论文评比中获奖,有8篇相关论文在计算机教育等CN期刊上发表,这使立足信息技术,通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教育教学理念得到了进一步深化,教师参与教改的主动性较以前更强,热情更高。

三、教改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一)学生第二课堂助推计算机基础教改的连续性

几年来,以教学课程组教师为主导,同时,紧紧依靠学生,让学生在第二课堂中参与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课程开发和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建设,参与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创建,开发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系统等过程,既为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机会与平台,又为保持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推动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逐步深入做出了富有成效的尝试。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连续性,成为凝聚合力锻炼队伍的平台,教学改革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投入,更需要学生第二课堂的积极参与。

(二)学生第二课堂引领计算机基础教改的前瞻性

在确保教学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信息技术带来的快速变化必然带来社会需求的变化以及专业学科发展的变化,这要求教学过程要有一定的前瞻性。通过开设选修课,开设创新性试验项目,指导学生参与科研课题等活动丰富学生第二课堂,有助于使第二课堂真正成为教师开展创新研究、实践创新理念的园地和课堂,从而使教学改革与建设中取得的优秀教学成果不断融入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三)开展第二课堂要着眼于学生能力与素质的培养

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而且还要有熟练的驾驭知识的能力。传统课堂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而且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学院计算中心网络数据库实验室、综合开发实验室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机会,同时也为较高水平的学生提供自主创业和参加实际工程项目的机会。中心机房实行全日制开放,允许学生在课余利用实验室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和自由探索。在研究性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为实验提示方向,帮助审查完善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验过程中释疑解难,对实验结果与报告展开分析讨论,评价实验所取得的成效,找出不足和改进意见,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实验应用能力。

(四)开展第二课堂需要一支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程篇10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 互联网

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从教十几年来,我感觉无论是计算机的基础课,还是计算机的专业课,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网络在教学中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从中得到了很大的帮助,我从以下几方面来和大家作以探讨。

一、信息技术教育形势和网络应用课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技术的全面发展,计算机正日益深人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水平,而且己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机和网络知识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知识结构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与应用,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人们的一个必备的技能。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基础的教育,是人才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更是各学科发展的需要。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网络的使用方法,并为后续的计算机课程打下一个较为扎实的基础。作为计算机基础课程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正在成为学生最迫切掌握的内容部分,其受重视程度逐年递增。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到课程设计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容滞后状况。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掌握使用计算机的方法和技巧,教学内容和当前主流内容脱节会严重降低教学质量,引起学生不满。

二、在教学环境下精心设计的计算机网络应用课实验

作为计算机教学的必备条件之一,联网的多媒体机房是必不可少的。机房里的学生用机应该有主流的硬件配置,安装较新的操作系统和常用的工具软件,而且机器组成局域网状态。当然,还有一些要求也最好满足,比如:学生用机安装还原卡以方便维护和管理,教师用机和学生机都安装某种教学系统软件以提高教学质量,机房配备专用服务器以保障机房整体性能等。满足了以上软硬件要求,我们就可以设计网络应用基础实验,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1、组建网络是网络应用的基础,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在实验课上,教师找出一根双绞线网线,让学生观看物理构造,然后教师用专业网络用钳子现场制作水晶头,并告诉同学们双机对联和标准多机互联两种情况下网线不同的排线方式,在完成后用测线仪进行测试。带领同学们参观并讲解多媒体网络机房的布线情况、机柜里面的交换机,加强理解网络拓扑结构内容。最后带领同学们组建一个对等的局域网环境,配置"网络连接"的各种属性,包括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地址等,在配置的过程当中重新回顾理论课上的内容。

2、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 ; 使用计算机网络我们还可以实现远程办公、远程技术支持、远程交流和远程维护管理这些功能,而Windows XP操作系统本身自带了这些功能,在教学机房里里面我们就可以进行这方面的实验课程。

在远程桌面实验中使学生掌握:远程桌面的使用环境、必备软硬件条件、用户认证、在远程登陆连接后可以进行的权限和应用。进行完了远程桌面实验以后,引人特定案例环境,例如:远程用户需要远程协助、在线解决问题等,把Windows XP另外一个自带重要功能-远程协助引人教学。远程协助实验实行座位临近的学生两人一组形式,每个同学都完整的进行一次不同角色的任务,即充当求助者也充当远程专家,把远程协助的技巧和功能充分掌握。其中,学生们还会碰到很多相关的技术问题,比如:把远程协助的邀请函文件进行传递的时候就会用到带权限限制的文件共享问题、邮件发送接受问题;在远程协助过程当中还会使用到实时通信功能,其中可以是文本形式,也可以是语音形式。在解决很多实际碰到的技术问题时,学生们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合作能力都会大大的提高。

远程桌面和远程协助功能强大,实验效果非常好,开阔了视野,而平时学生会用的比较少,所以反映强烈,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3、互联网使用技巧 ; 国际互联网(因特网、Internet)代表着当代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发展的重要方向,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普及与应用。国内互联网发展迅速,无论从网民数量还是与网络相关的产业经济都令世人瞩目。学生可以使用因特网浏览信息、查找资料、读书、购物,甚至可以进行娱乐、交友,因特网正在迅速地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4、网络安全知识普及; 目前,整个国内乃至世界网络安全形势都非常严峻,网络人侵、信息泄密、黑客控制、病毒木马等正利用网络平台危害着整个社会,给人民群众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作为网络应用课,网络安全部分的教育应该逐渐提升其位置和所占比例,使我们的学生不仅会利用网络,还要会安全的使用网络。网络安全普及型教育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网络安全道德伦理方面的教育;网络安全威胁的各种手段介绍;基本网络安全预防知识和技巧。在教学手段上,可以使用贴近实际的活生生的网络安全案例来给学生讲解其重要性、危害性。用一些扫描、漏洞攻击、木马控制和暴力破解软件,在机房现场演示来给学生加深理解黑客攻击的技术手段。

三、实验内容的效果及网络应用课还应加强的方面

做了以上实验内容,从局域网实用小技巧到互联网常用功能的使用,再到网络安全教育,学生都会有一个具体感性的认识,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验、实验内容不实用等问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学生实验热情高涨、满意度很高。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更加容易的进行各种教学改革,比如: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问题式教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