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十篇

时间:2023-09-15 17:32:41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1

>> 让文科生轻松学数学 浅谈高中文科生学不好数学的原因及其教学策略 浅谈文科生学习数学所存在的问题 浅谈新课改下文科生的数学教育 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基础能力培养 文科生决胜数学 让文科生“爱”上数学 探究文科生如何学数学 中学“文科生”化学教学浅谈 “文科生学数学”不应该有疑问 浅谈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普遍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如何解决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困境 浅谈文科生数学的形象化教学策略 浅谈怎样提高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 浅谈高中文科生数学学习障碍与教学对策 让数学成为文科生的至爱 谈文科生的数学学习 文科生数学满分的制胜法宝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浅谈文科生学数学 浅谈文科生学数学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万全")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数学教育在人的整体教育过程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对于其它学科学生的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协调好数学教育与文科专业的关系,有助于在大学普及文科数学教育,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推广,更加有利于把高素质的文科人才培养成文理兼修的全面发展人才。在这种背景下,对于文科学生而言,中学阶段是学习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阶段,因此,就更应当加强中学阶段文科学生的数学教育,为学生接下来更好进行数学学习打好基础。 关键词:数学教育;文科生;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244-01

数学在高考中的位置、分值极为重要,可以说“高考,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能够学好,对升入理想大学会起到很大的作用。对文科生来说更是如此。因为,许多文科生,在语文、英语等方面差别不大,而拉开档次的就在数学上,在平时考试与高考中,有的数学分数甚至相差30-60分。从带班情况来看,针对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特点,我谈谈我的方法。

我现在带的这个班就是一个文科班,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文科生面对数学学习存在着很多学习障碍和困难。首先,进入高中后,学生原来的成绩优势、心理优势基本丧失,加上老师的关注度比原来下降。所以很多学生的学习信心、学习成绩大幅度滑坡,产生惧怕、逃避、厌学等不良情绪。高一下学期,进行文理分科,迫不得已,选择文科。另外现行的高中数学课程深度、广度上远远超过初中,而文科学生普遍吃苦精神缺乏,毅力、信心不足。而且我班大多是女生,女生性格较为文静、内向,情感细腻,但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加上数学学科难度大,因此导致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淡化,能力下降,多数学生一直抱着我是文科生数学本来就差,带着失败的心理来学习的,因此她们自卑的心理就更加严重,害怕数学,恐惧数学。其次,多数文科生把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工具,显得比较实际,且文科生的感彩比较浓厚,她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往往依赖着对数学老师的喜欢及认可,一旦老师授课不合“口味”,对老师的埋怨就比较多,对老师就会疏远,这样就会降低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数学上曾多次失败,不仅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十分薄弱,而且使部分学生丧失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怕数学,甚至怕数学老师,并且认为老师在她们一次次不好的成绩中对她们已经失去信心,不喜欢她们,造成学数学的心理障碍。再次是许多文科学生往往受文科思维的影响,习惯于机械记忆,习惯于老师讲,自己记,复习背。常常会出现:上课不听老师认真分析思路而是忙于记笔记。课后也不及时复习,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多数时间实在应付。而且缺乏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勇气,有的学生两年的文科学习从未问过问题。到了最后复习的时候又不注重基础,总是买很多参考书和试题,重“量”轻“质”。

作为班主任又是她们的数学老师,我常思考如何做才能帮助她们更快的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在最后高三的时刻,尽快的提高数学成绩。针对以上几点原因,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一些独特解法,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递推数列问题中的“多什么加什么”、“期待着”;线性规划最优解中的“姑娘为她心爱的兵哥哥送行离别处”;高次因式分解中的“一看二试三拆”,“龙配龙,凤配凤,屎壳郎就配臭虫”;解析几何中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辨证处理化简与化繁。在授课的时候,尽量展现独特的风格及好的想法,对一些比较难以理解和记忆的知识用有趣的代表词来讲解,有趣又容易记忆深刻。比如在谈论三角函数比较大小的时候,将区域划分成楚河汉界等,还有一些特殊的图形也赋予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印象深刻。

二是在教育的认识和育人的方法上,我有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我不反对学生上课睡觉。每每学生感到困倦时我会示意学生睡上五分钟,冲淡一点困意后便于学生更好地集中精力听课,这个方法还特别有效,听课效率提高了不少。平时我鼓励大家把自己的解题方法直接呈现出来,不管对还是错都是给予鼓励,因此课堂气氛往往都比较放松。在我班,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搭档,每次让一位同学板演,两位同学就会主动一起讨论,把商量好的最优方法写到黑板上,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同时也可以提高大家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每次,在一阶段学习后,我常常会找学生谈心,及时掌握信息,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有针对性的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三是在做题时,我常鼓励学生研究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会使我们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去审视问题,只有熟练地掌握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要熟练掌握通性通法,才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所有的数学试题都可以用基本思想方法求解,可以采用常用技巧。我平时也要求自己的教学思路要便于理解和掌握,不受教科书的影响,突破局限,帮助学生真正打开数学思维。例如像数列的的解题方法,我不会像一般教科书上的需要通过“多步计算”然后找出推理过程,而是直接对数列进行变换最后得出结果。这种方法基本上可以解决递推数列的一般情况,快捷又容易掌握。对于一些计算,通过“化繁”的方法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得到答案。这样的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不再禁锢于教科书以及参考书的解题方法。正所谓“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关于数学教育的一份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提到:“实话说来,没有一个人能教好数学,好的教师不是在教数学,而是在激发学生自己去学数学。我会不断的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为解决文科生学数学难这一问题找到一套自己的方法。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2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大学文科数学教学现状,研究了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试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形成文科数学教学大纲;从内容安排上探讨适合学生和教师的文科数学教材;从现实状况出发,思考了文科数学的教学方法。 

    我校及国内很多大学的文科类专业,都开设了数学必修基础课,对提高文科学生数学素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效果不是非常明显,文科数学基本上是理工类几门数学基础课的压缩和简化。一方面试图把大量的基础数学知识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又受课时较少的限制必须精简内容,于是普遍采取了重结论,不重证明;重计算,不重推理,重知识,不重思想的讲授方法。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依葫芦画瓢,以应付考试为目的,谈不到提高数学素养,失去了学习数学的目的。 

文科学生往往觉得高等数学不可理解,难以接受,许多学生容易产生畏难情绪。显然,我们在教学中首先要改变这种状态,使学生感到可以理解,并且能轻松、愉快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任务。要求教师转变观念,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来把握教学原则。目的不是教学生如何做题,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针对文科类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规律和学习需求,不仅从学生获取知识的层面,更要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可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高度,明确文科数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即着力解决文科学生为什么要学数学,数学学什么,如何学习等当前一直困惑的问题。该项目力争探索出适合文科学生学习特点,确定恰当的教学原则,通过合理选取教学内容,合理架构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文科类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学文科类数学教材。从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层面对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理念、内容、方法进行改革的研究和探索。 

作者旨在从教学理念的高度,对大学数学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系列改革、研究,重新审视和梳理,特别对独立学院而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 

教师需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整教学理念;学生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思想方法的魅力,提高数学素养。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把握大学文科数学的教学目的、意义和要求,大致上有两方面:(1)理解和掌握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基本思想、基本方法和初步应用;(2)培养和加强文科学生的理性思维方式和能力,文理交融,提高文科学生的综合素质。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通过前者来实现。二者相比,后者更重要。这正是文科学生学习数学的特殊性所在。 

2 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是文科数学教育的导向和关键 

探索文科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需要、学习规律,从认知规律和教与学的规律出发,以培养大学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为重点,来进行研究与改革,明确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要求,形成具有良好导向教学大纲是关键。 

依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历史、作用和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对文科学生的要求,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等,结合文科学生的实际,从总体上来明确开设大学文科数学的目的和教学要求。文科数学教学目标与原则以理解为主。文科学生今后将要从事的工作以及终身发展的长远角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人无论在什么岗位,都要有一定的观察力、理解力、判断力等,而这些能力的大小关键取决于他的数学素养。数学教育是一种理性教育,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一种提高,它能赋予人们一种特殊的思维品质。对文科学生来说,良好的数学素质可以促使他们更好地利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这正适合目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3 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和终身学习能力为教学指导思想,符合文科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原则,合理选取教学内容,编写一本适合文科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大学文科数学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数学的特点是概念高度抽象、逻辑严谨、推理精确。但这些特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基础。而中学文理分科,使得大部分文科学生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大学学好起点更高的大学文科数学,其教学基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的制定和安排至关重要,而这一切究其根本,在于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贯彻这些理念的重要载体——教材。 

目前该课教材大体有三类:一类是以理工科数学为样本,对内容和理论要求分别进行了精简和降低,即使如此,这对文科学生来说,显得枯燥难懂,无法理解内容和学习的目的;另一类是数学科普性读物,分别介绍了数论、图论、模糊数学等数学分支的基础知识,有的还介绍了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技术等,这类教材涉及面广,但都一点而过,

没有较好数学基础的人,根本无法接受和理解;还有一类侧重于介绍数学文化,而忽略了具体数学知识。数学的思想方法是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的自然感悟,离开了具体数学知识这一载体,数学文化就成了空洞的介绍和解说,不可能真正理解数学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外延。 

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大纲为依据,恰当安排教学计划,注重数学知识与数学历史有机结合、数学文化与数学概念融会贯通,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教材力求做到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通过该教材的学习,使文科学生了解数学的基本内容、方法和意义;了解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了解数学文化及其背景,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保证数学内容和理论的基本要求下,教材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数学思维的养成,基本数学知识的交代。避免理工科教材的难懂难读;避免多而泛;融合数学文化于具体数学知识中,避免二者割裂空洞。 

具体而言,大学文科数学教材应注重体现:数学文化与数学知识融会贯通;数学历史与数学概念有机联系,合理结合;突出数学的文化理念和数学概念的历史渊源,重点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弱化数学的抽象性和数学的技巧,注重大学文科数学的基本内容;例题、习题选择恰到好处,目的明确;融入必要的数学软件知识,使学生与时俱进的来学习数学。 

有了适合的文科数学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好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进而领略数学的魅力。文理交融,给学生一个广阔知识空间、一种素质、一种能力。 

4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方法的思考 

有了适合文科学生的教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更大程度的因材施教。讲解数学知识、追溯数学历史、渗透数学思想、介绍数学发展现状等,在教学中恰当引导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体验数学,着眼于培养文科学生特殊的思维品质、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能力。 

(1)以正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使其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学生从内心认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非常重要。他们会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来学习高等数学,提高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求知的欲望; 

(2)作为大学老师,从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从获得终身持续学习能力的高度,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进行学习。 

(3)教师应根据授课对象、授课内容以及教学目的的不同,采取恰当的、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注重扬其形象思维之长,补其逻辑思维之短;扬其阅读能力之长,补其运算能力之短。 

(4)对于文科学生,降低严格论证的要求,侧重让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减少一些难懂的理论证明,侧重形象、直观地渗透数学思想;弱化一些数学运算技巧,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5)教授文科高等数学,教师要尽避免用“数学味”过浓的数学语言,采用丰富形象生动的语言,适当插入数学历史、数学家趣闻,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尽可能排除文科学生惧怕数学考试的心理,使其以轻松的心态愉快的接受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利用数学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数学素质。 

5 结束语 

从根本上明确大学文科数学开设的目的和意义,进一步研究数学教育在文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恰当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突出数学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注重将数学文化融入文科数学教学,总体上,必将提升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赵志红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9. 

[2] 汪国柄.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 

[3] 严守权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 

[4] 盛骤等.大学文科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4. 

[5] 姚孟臣等.大学文科高等数学(第二版)[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5.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3

【关键词】文科高数 有效性 教育理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24-0079-03

一 当前文科高数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依据问卷调查得知,当前文科高数教学现状基本上是:第一,有不少高校对文科高数课程的定位不明确,从而导致教师和学生的对文科高数教学的期望有失偏颇。从教师的“教”方面来看,大多数教师认为文科高数教学与理工科高数教学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是课时安排少一些,内容简单一些而已,或者认为开设文科高数就是为了顺应当前教改形势需求,而忽视了文科高数教学的重要性、特殊性和艰巨性;从学生“学”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则认为,高等数学是必修课,必须要学习,学习目的是只要考试通过即可,甚至有许多学生认为,该门课程就是一门“多余”的负担。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第二,从教学内容方面来讲,由于课程定位不当,文科高数教学中有许多内容过难过窄,但是由于受课时的限制,又有许多过渡性内容被删除,而数学课程是一门逻辑性极强的课程,这无疑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极为不利。第三,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讲,不少学校的教师还是照搬理、工、经等专业的传统数学教学方法,而很少涉及人文培养,无视文科专业的特殊需要和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认知结构和特殊认知规律。第四,教学管理存在滞后现象,如考核方式单一化、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化、考核成绩处理简单化、对数学知识要求的统一化等等。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二 对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首先,从课程观出发来考量,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不仅取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而且涉及当代大学课程理念、文科高数课程定位、文科高数课程目标、文科高数课程开发、文科高数课程设计、文科高数课程实施等因素,当这些因素不是在合理运行时,文科高数课程教学效果就会是落脚于一种“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上的附属物。

其次,从教学观出发来考量,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与大学教育教学理念、教师的教学观、学生的学习观等密切相关,当教师教学观或者学生的学习观与新的教育理念和课程观不匹配时,文科高数教学的有效性就不可能得到实现。既然教学都是无效或低效的,那么对该课程教学的测评也就失去了基石。

再次,从文科数学课程与文科数学教学关系出发来考量,现在教育界一般都认为,课程与教学关系至少有四种模式,即二元论模式、连锁模式、同中心模式、循环模式。笔者认为,正是由于文科数学教学的针对性、目标性等特殊性质,“文科数学课程与文科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和“理工科数学课程与理工科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相比较而言,前者的显著性程度要弱些,其线性相关系数要小些,理由很简单,文科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并不强调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性等烦琐的工具性数学知识,而是借“数学知识”这个载体来了解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文化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文科数学课程与文科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更倾向于循环模式。简言之,尽管文科数学课程与文科数学教学是作为两个实体,但这两个实体间具有一种连续的循环关系。前者要对后者产生连续的影响,而后者对前者也产生反作用,且与理工科相比这种反作用要明显得多,文科数学课程决策在教学决策实施且评估后要被修正,而且这一过程是循环往复、动态变化的,课程内容不是不变的,文科数学知识不是静态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教育目标定位的变化而变化,当然教学更不可能是单向的、僵化的,它要在文科数学课程与文科数学教学方法相互循环往复推动的过程中凸显出数学的真谛――数学思想,因此文科数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理工科数学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有很大不同,从而也就决定了文科数学的课程目标和考试目标的特殊性,因此文科数学教学绝不是“简单轻松”,而是“责任重大”。

鉴于以上论述,我们不难看出,文科数学考试的效度是文科数学教学有效性、文科数学测验有效性的一种显表示(表层度量),而决定其效度、信度的深层次因素应该是:所有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够在课程定位教学观课程目标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考试目标等一连串环环相扣、相互印证的逻辑链上顺利运行,并最终落脚于课程考试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依据具体的教学情况和教育规律科学地确定合理的考试目标,也唯有如此才能使提高文科数学考试的效度建立在“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之上。

三 提高文科高数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性思考

1.对文科数学课程的合理定位

需求就是动力,特别是随着人们的人才观、教育观急剧改变,认识到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再仅仅是培养“纯知识型”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智能型”的人才;教学过程中不再是仅仅致力于知识的灌输,而在问题的发现、模型的建立以及解决问题的构思上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以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这个意义上说,文科数学课程实施的过程也是文科数学课程开发的过程;文科数学课程就是学生从课堂中学习和课外一切实践活动中获得的一切学习经验或体验。既然课程是以学习者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本位,且注重活生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的获取,那么,对于文科数学课程而言,无论是课程内容还是课程活动,也应该是开放的、运动着的,并以过程或活动形态存在,显然,那种将教学内容固定化,固守课堂中心、书本中心,而很少涉及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认知结构以及特殊认知规律的课程定位显然与开设文科数学课程的初衷是相悖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为此,笔者认为,无论是课程定位、课程实施,还是课程评价都要紧紧围绕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提高数学素养、熏陶数学文化等来展开,否则,其教学就是无效教学,当然也就不可能有考试的有效性了。

上述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概念、思想和方法去观察、分析和概括问题,辨明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注重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经历直观感知、观察发现、归纳类比、空间想象、抽象概括、符号表示、数据处理、演绎证明、反思与建构等思维过程。因为这些过程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它有助于学生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它在形成理性思维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此处的体验数学思想主要就是强化学生对数学理论和内容本质的认识,而掌握数学方法就是数学思想的具体化形式,实际上两者的本质是相同的,差别只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而已。此处的数学素养主要是指属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综合性思维形式,它具有概念化、抽象化、模式化的认识特征。培养学生善于把数学中的概念结论和处理方法推广应用于认识一切客观事物,更通俗地说,培养数学素养就是一种渗透着数学特征的“职业习惯”,比如: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更精密、更严谨等等。

综上所述,开设文科数学课程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扩大大学生的综合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动手能力夯实基础,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数学的思维方法与文科数学的具体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以数学内容为载体,将数学思维的方法渗透于具体数学知识内容的教学中,创造条件使学生看到思维方法的重要性和魅力,只有充分地揭示隐藏在具体数学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数学思维方法,才能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真谛――数学思想。简单地说,就是逐步培养学生具有初步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最终为学生运用量化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方法上的指引,这就是对文科数学课程最本质、最通俗的定位。

2.明确与文科数学课程定位相匹配的教学观

第一,摆脱传统的行为主义教学观的束缚。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形式主义公理化时期,即希望把数学建立在一个“完备”的公理体系之上,一劳永逸地强调数学的真理性,数学可以远离现实世界,这样,“逻辑=数学”的数学观在我国数学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在这种思潮影响下,凯洛夫的“教师中心”“知识中心”“课堂中心”就必然成为数学教学理念中的主旋律。

从一般教学理论角度来考量,对于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建立“联结”,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的理论而言,它忽略了人的整体性思维,忽视了人脑的内部处理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来展现其学习的完整过程,简单地把教学看作是完全由教师的外部刺激――“教”来强加学生学习,由“外压”来控制学生学习,并由学生的“外显的反应”来评价教学效果。毫无疑问,该理论忽视了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大脑内部思维过程,从而导致了对“以教促学”极为不利的尴尬局面。

从文科数学教学实践现实情况来看,行为主义教学观注重“操作性学习”。在高数教学中,如果一味重视数学知识的形式化的表达、形式上的逻辑演绎以及过度的习题操练,那么,摆在面前的现实条件就无法越过:(1)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且总体水平较低;(2)教学课时少;(3)大学文科专业不可能开设完整、系统的大学数学课程。

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还是固执地坚守“操作性学习”教学观,那么下面的事件就是必然事件了: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学生可能会做一些题目,但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做这些题有何价值或意义;学完数学课程后,学生对贯穿微积分始终的整体思想还是一片茫然,只知道法则不知道策略,只知道推理不知道道理,只知道做“学答”不知道做“学问”,即没有抓住数学的活灵魂――整体思想和方法;学生对学习数学失去信心,教学有效性低下。

第二,倡导认知心理学的教学观。在建构主义哲学理论体系中,“格式塔”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对现阶段文科高数教学应该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因为上述理论注重:(1)从内部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组织来探讨学习过程;(2)知觉起源于整体,学生学习不能单靠操作性练习的积累,更要靠大脑的“顿悟”等等。因此,对于文科高数教学中,在总体指导思想上,必须明确“外压”(必须通过考试)只是学生有效学习的一个外在条件,而学生积极主动的活动才是有效学习的核心因素,不但要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考查学生的内部思维过程,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目的、动机、情感等。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单单是知识训练和做题,应该深入探讨与文科高数课程目标、教育目标相对应的课程开发和教学内容。如: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有效途径、发现问题的合理切入点、解决问题的整体思想和最佳模式等来合理设计和选择教学内容。

3.探索与文科数学课程定位相匹配的教学设计

在前述的课程定位前提下,接下来的探索就是对于文科学生如何突破的两大门槛:烦琐的数学符号记忆与抽象知识的迁移。为此,要在充分审视文科专业的特殊需要和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特殊认知结构和特殊认知规律,就记忆方面来说,应注重:

第一,突出灵活思维:文科学生思维特点之一是他们习惯于以机械积累记忆为基础,然而,学习高数要求记忆既要准确,更要灵活。这就要求教师应注重教学策略,尤其对一些典型的数学方法不仅要求学生能按照教学内容的要求顺用,而且还能逆用,即尽量多地采用变式教学法使知识变活,为使记忆变活打下基础。

第二,突出归纳方式:文科学生思维特点之二是“发散性思维”占一定的优势,而且他们一般较善于定性总结,而对于归纳却不习惯或不善于做,即使做了归纳,那也多半是“大致的”“定性的”,这正是文科学生高数学习中最突出的“软肋”之一。因此,要注重将所要学的数学知识、认知结构与原有的知识、认知结构和经验进行适当形式的比较后,再概括成与新的认知结构相符的一般模式,才能深化所学的知识,并能灵活记忆数学知识。

在知识迁移方面,教师应重视并妥善解决好新旧知识之间、文科知识与理科知识之间、文科思维方式与理科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异与矛盾,实现知识、技能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王龙、姜群.非逻辑思维:大学研究性教学的创新源泉[J].大学教育科学,2012(3):41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4

关键词:数学教学;高中;文科;课堂教学

文科班级的学生,很多就是因为数学太差才选择了学习文科,并且有部分学生不但基础差而且学习态度、习惯也有问题。所以,我作为一名班主任兼数学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尽最大努力去把自己的学生教好、培养好。

如何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审视自己的学生,也认真钻研教材,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学生的教学方法。下面就谈一下我的一些文科数学的教学方法。

一、教学以基础为主,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二者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针对文科学生基础差的实际情况,我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

首先,把高中数学所用到的而高中课本又没有编排的并且在初中未学的知识,利用自习时间给予补充旧知识,如因式分解中的十字相乘法、立方和、立方差公式;解方程中的二元二次方程组、高次方程;解不等式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分式不等式;三个关于二次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以上这些知识是高中数学计算中的最基本的解题工具。

其次,文科生做题量少并且知难而退,碰到难题就跳过,甚至放弃。“万丈高楼平地起”,抓好高一的数学很重要。在课堂上,我注重把握课堂节奏,在必要的时候放慢教学速度,大胆放手,多给时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理解和消化,把基础的东西都弄懂。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学新带旧,新旧知识相结合”。这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不仅可以从基础题的训练中逐步建立和增强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同时,在不断地尝试中,学生可以切身地体会“差错”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够做到“感谢差错,善待差错”。“感谢差错”即指是不要因为一做题就错而感到灰心。“善待差错”是指要从做错的题中寻找和分析错误原因,找出关键问题,逐个击破,重新站起来,通过归纳错题类型,总结经验,最终掌握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把高一、高二的基础知识打扎实,记牢固,为高三复习奠定基础,才会在高三时有大幅度的提升空间。因为只有站稳了根基,才能走得正、走得稳、走得远。

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者的关注和爱护在学生的心灵上会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我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尽可能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对于学生的饮食、住宿等状况也予以适当的关注,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了,不论对课堂的管理还是对整个班风的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鼓励学生相信自己能学好数学,再加之师生间良好的配合,坚持不懈地努力,不放弃,不抛弃,用心去教数学,学数学,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完全可以大踏步前进。

三、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列宁有句名言:“我们不需要死读硬记,我们需要用基本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文科生与理科生不同,文科生学习数学惯用死记硬背公式,死搬硬套公式去做题,这样的学习习惯不仅大大减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同时对于数学思维的培养也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教师必须予以改正。

在高中的教学中,常用数学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元法等;常用逻辑方法有: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观察与分析、概括与抽象、分析与综合、特殊与一般、类比、归纳和演绎等;常用数学思想有: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化归于转化思想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渗透和传递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让学生在其中体会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简单性,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掌握了相应的数学方法,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一通百通,数学学习自然事半功倍。除此之外,对做题中存在的问题,教师不能怒斥或讽刺学生。数学家陈景润说:“学习要有三心:一信心、二决心、三恒心。”因此,教师要善于鼓舞学生,重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和传递,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滚动练习

课堂练习是消化、巩固、深化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因为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对一些全面的数学概念、数学方法,学生常常需要反复,用较长时间领会这一过程,而练习则是完成这个过程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练”可以深化认识,可以激发兴趣,“练”可以提高能力。学习数学知识的途径随着知识的累积不再是以听教师讲解为主,而是需要通过学生亲自动手练习,通过解题,在过程中掌握方法。所以,涵盖所学知识点的课堂练习,教师要非常重视,精心准备。对于学习成绩相对薄弱的学生,往往会出现“回潮”现象。有些错误学生犯一次,经过教师的提醒、讲解、强调,能够得以理解,但当再出现同类型的题目时,学生仍然会出现同样的错误。这时,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经常会犯错误的一类题目,加强滚动练习。

除此之外,练习题的编排和选择除了重基础外,教师还要抓住高考的考题类型,考题方向。只有重基础,抓考点、多总结,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

五、充分利用好晚自习时间反思学习情况

爱因斯坦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培养学生反思性学习于自我感悟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能力。教师可让学生准备一个清错本,把所做过的错题或错误的想法一一改在清错本上,让学生自己认真总结,改正错误。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把教师讲过的好的解题方法,典型的类型题进行分类总结,有针对性地进行查缺补漏,加强薄弱环节的练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通常是以知识点切片的方式进行讲解的,这样,学生在头脑中难以形成连贯的知识网络,经过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复习和反思,学生把相关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驾驭全局”,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久而久之,数学成绩肯定提高。这也是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能力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 文科生

对于大部分的文科生而言,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数学课更是一门非常无聊的课程,在文科班的数学课上最常见的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的声嘶力竭,下面的学生却仿佛置身事外,不知所云。下面就文科生的学习现状,分析文科生对数学兴趣缺失的原因。

一、文科生学习的现状

高中的数学课对于文科生来说是非常难熬的,因为他们大多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加之高中的学习任务繁重,使得他们课下没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和复习,致使上数学课犹如听天书一般。因为听不懂,又不看书复习,所以很多文科生在数学课上就容易干一些与数学学习无关的事,特别是在数学课上做其他科目的作业,但是这样学习的效率特别低,不仅使得其他的科目没有什么提高,而且使得他们的数学更加的差。因为数学成绩差,有些文科学生就会产生放弃学习数学的想法。有的干脆不再学习数学,只学习其它的科目,妄想在高考中通过其他科目的成绩上的优势来弥补数学的成绩上的不足。这种想法显然是错误的,不切实际的,因为在高中的学习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因为在数学学习上遇到的一点困难就产生放弃数学学习的想法。

二、文科生数学兴趣缺失的原因

在文科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致使文科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缺失有很多原因。

首先,文科生从心里上就对数学的学习有抵触的心里。在他们看来,由于自己学的是文科,与理科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把文科学好,理科学的好不好并不重要。再加上,由于文科生数学基础比较薄弱,使得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力不从心,致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畏惧甚至厌恶。

其次,由于在高中,大家的学习氛围比较紧张,课业繁重,特别是文科生,他们有太多的书要背,有太多的题要做,有太多的知识点要掌握,根本就不敢分给自己在数学方面的学习的多一点的时间,导致根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消化掌握数学知识,使得数学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自己越来没信心学好数学。

另外,由于一些数学老师不注重培养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总结和概括。一会儿在讲这个定理,一会儿又讲到另外一个定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都还没弄懂,就讲到下一题了,搞得学生一头雾水。文科生本来要记的知识就多,这样不经归纳总结的知识点会使他们越学越迷糊,越来越听不懂老师的讲课内容,学习当然也提不起兴趣了。

三、提高文科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建议

如何提高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从多方面着手来改善这一不良的局面。

(一)树立文科生对于学习数学的信心

由于文科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我们应当从心理上开始着手改变,要增强文科生对于数学学习的信心,对于文科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不足,老师应当积极的引导,对于文科生给予相应的鼓励。不要让他们以为是因为自己头脑不好使,才使得数学学不好,只要能进入高中学习就说明你智力并不差,关键是要对自己有信心。自己的数学学不好只是一时的,面对数学学习中的困难要勇敢面对,不要一见难题就退缩。打消在数学学习中的消极心理,树立数学学习中的信心才更为重要。

(二)积极的引导文科生在数学方面的学习

由于文科生的感情较为细腻,因此,老师在于文科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要对文科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多鼓励他们在学习上不懂就问,在数学的学习上对他们积极的引导,帮助他们对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归纳总结。同时,应当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多进行沟通和鼓励,对于他们在数学的学习上取得的进步要进行相应的奖励,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在文科生对于数学的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要鼓励他们勇于探索,刻苦转研,不要轻易说放弃,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而且要培养他们在课前进行预习和课后进行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促使他们增加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总结

总之,要认识到文科生学习的现状,并积极的进行转换,提高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数学是大部分的文科生最头痛的一门学科,而且数学还是高考的必考科目之一,如何才能学好数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文科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提高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共同努力。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要坚决的抵制,要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迎难而上,而不是一味的回避困难,只有自己树立不畏艰难困苦的决心才能使数学的学习更加的容易,才能培养自己数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老师在课堂上要对于学生学习的知识点进行相应的归纳和总结,提高课堂学习的趣味性,课下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引导,促使他们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正对每个人的特点,对于学习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进行改善。最重要的是要与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文科生的情感比较丰富,只要多与他们进行沟通和交流就会使他们变得积极开朗,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在数学方面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郭富强.高中文科生学习数学的困难与解决困难的策略 [ J ] 文教与卫生 ,2007,(5)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6

文科女复读生 数学学习心理状况 对策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高考复读的人数逐年递增,高三复读生作为一类特殊的受教育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这一群体中的文科女复读生相比其他学生群体而言有着显著的特殊性:文科复读生中,女生在数学学习上呈现弱势[1]。因此对文科女复读生的关注不仅涉及到两性教育的公平问题,而且关系到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问题。把握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对于其学习数学能力的增强、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心理障碍的消除等都将大有裨益。

目前,关于数学学习心理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包括“数概念和运算能力发展的研究”、“中小学生数学能力结构的研究”、“数学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研究”、“数学学习迁移问题的研究”、“数学学习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数学教学实验研究”等几个主要的方面[2]。然而,我国在男女生学业性别差异研究上,仍存在研究内容不成体系等不成熟的表现,且对于复读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及教育策略的研究较为罕见[3]。这种研究现状,将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并最终影响复读生教育问题的解决。为了探讨解决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心理问题的对策,在了解基本信息的基础上,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的思路,考察了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等学习心理特点和规律。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根据学校的性质(重点高中、普通高中)、班级的性质(重点班、普通班)和地理分布(县城、乡镇),从江西省上饶市Y县分层随机选取了2所县城高中(S1、S2)和2所乡镇高中(S3、S4),在每所学校随机选取2个补习班(一个重点班、一个普通班),共选取了8个样本班级(C1、C2、C3、C4、C5、C6、C7、C8),共515个学生样本。最终参与调查的女生样本共352个,剔除无效样本4个,获得348个有效样本,其中C1班68人,C2班63人,C3班47人,C4班44人,C5班31人,C6班30人,C7班33人,C8班32人,进行问卷调查。

2.研究工具与方法

自编《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调查问卷》,调查文科女生复读时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此工具是在参考国内外“学习态度量表”、“成就动机量表”、“情绪量表”、“数学学习心理”、“复读生心理”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4]~[8],初步确定问卷内容。而后随机在S2校抽取60个样本进行试测,通过项目分析删除F值大于等于0.05的项目3个,再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删除不合格的项目6个,然后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正式的调查问卷,共35个项目,选项分别为“完全同意”、“基本同意”、“一般”、“基本不同意”和“完全不同意”,并依次计分为5、4、3、2、1,分别从“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数学的动机”、“学习数学的情绪”、“学习数学的行为”四个维度进行测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742~0.863之间。

问卷调查数据主要是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首先,对搜集来的所有女生样本的数据进行编码,并做好数据修复工作,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其次,在样本数据库中,针对数学学习心理进行具体分析,主要工作包括数学学习心理各因子在不同背景变量下的均值等基本指标统计,通过t检验分别考察不同背景变量对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并通过回归分析探讨各因子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二、研究结果分析

1.文科女复读生的背景变量对其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1)所在学校的性质变量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以调查对象所在的学校性质为影响变量,对数学学习心理量表中各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具体结果见表1所示。普通学校的样本女生在四个因子上的均值都低于重点学校,在标准差上只有“学习兴趣”上重点学校高于普通学校。这表明普通学校的样本女生数学学习心理各方面的状况都不如重点学校,但在对“学习兴趣”这一因子的数学学习心理的选择上比重点学校的女生更集中。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可以发现,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的样本女生在“学习动机”、“学习情绪”、“学习行为”上都有显著性差异(p

(2)所在班级的性质变量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以调查对象所在的班级性质为影响变量,对数学学习心理量表中各因子的影响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重点班级的样本女生在四个因子均值上都高于普通班级,由此说明重点班样本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比普通班级好。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重点班级与普通班级的样本女生在“学习兴趣”上没有显著性差异,这说明班级性质在“学习兴趣”这一因子上的差异不显著。而其他三项因子(p学习动机=0.000,p学习情绪=0.000,p学习行为=0.002)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

(3)地理分布的性质变量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县城的样本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均值高于乡镇的,同时,除“学习情绪”标准差外,在其他三项的标准差上,县城的样本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离散程度均高于乡镇的。这说明县城的样本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相对分散,意见比较不集中。此外,在对样本女生们数学学习心理在地理分布变量上的差异进行检验后,发现县城与乡镇的样本女生均表现出了显著性差异。对于县城的女复读生而言,她们所面对的教师和家长的期望更高,这促使其在数学学习上更加努力,也更容易产生学习焦虑,产生“不想学习数学,但迫于高考压力,不得不学”等无奈的情绪。

2.影响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回归分析

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以样本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总分为因变量。数学学习心理的4个维度为自变量,检验4个维度对其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影响及其预测作用。统计结果发现:样本女生们数学学习心理状况与其学习心理的相关系数R=0.82,表明数学学习心理状况与学习心理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相关系数的平方R2=0.67,表明学习心理4个维度可以解释数学学习心理状况67%的变异性。最后回归模型整体性检验的F值为129.17(p=0.000

研究结果显示,学习动机的回归系数(Beta=0.71)>学习兴趣的回归系数(Beta=0.56)>学习情绪的回归系数(Beta=0.33)>学习行为的回归系数(Beta=0.25),且四者的β值均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P值都小于0.05)。这一结果说明,影响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学习动机,其他依次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行为。

三、结论与建议

1.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基本状况

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量表反映出了部分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真实情况,根据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其数学学习心理状况方面的基本结论。其一,整体上不同背景变量在各因子上有差异,且较为显著。具体来讲,基于学校性质变量,普通学校的文科女复读生四个因子的均值都低于重点学校,除“学习兴趣”这一因子外,普通学校与重点学校的文科女复读生都存在显著性的差异;基于班级性质变量,重点班的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各方面的状况都比普通班级好,且除了“学习兴趣”这一因子外,在其他各因子上都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基于地理分布变量,县城的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均值都高于乡镇的,而且不同地理分布的文科女复读生在数学学习心理的各因子上都具有显著差异。其二,不同背景变量对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具有重要影响。从不同影响变量的角度分析,文科女复读生的学校性质、班级性质、地理分布对其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力度均有不同,按照影响力度排序: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学习行为。

2.改善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对策与建议

通过分析可知,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状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也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改善的地方。总的说来,重点学校好于普通学校的,重点班好于普通班的,县城好于乡镇的,且有显著性差异,这些正是素质教育改革下一步需要加以改变和完善之处。此外,在调查中,学习动机对学习心理的影响力度最大,这对于教师选择适切的教育教学策略也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1)注重文科女复读生的个体变量对其数学学习心理状况的影响

通过上述研究结论可以看出,不同学校性质、班级性质、地理分布对数学学习心理状况各因子的评价值具有显著影响。所以在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改善的同时,也要特别重视不同群体女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特点,发掘不同群体数学学习心理上差异的背后深层原因,掌握学校性质等个体变量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规律。不但要改善整体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更要提升不同群体乃至不同个体的数学学习心理状况,从而提高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素质教育的质量。

(2)运用多种方法,激发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从上述分析结论可以得出,文科女复读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对其数学学习心理的影响力度最大,因此,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文科女复读生数学学习动机的激发。从学习动机来源看,有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相对来说提供外部动机策略较为简单、直接,也是比较常用的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敏锐地洞察女生们的优势、长处,真诚地关注她们在学习中值得肯定的努力和成就,通过提供口头表扬、活动特权等外部奖励方式,让学生首先产生外部性学习动机。与此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女生们学习能力、水平、性格等个性差异,采用分组学习、互助学习、项目合作等方法,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真正激发其数学学习的内部动机。

参考文献

[1] 梅映雪.在中学数学中消除女生性别弱势.教学与管理,2009(8).

[2] 徐速.国内数学学习心理研究的综述.心理科学,2003(5).

[3]陈新.复读学生的学习心理及教育策略研究.教学与管理,2006(5).

[4] Zubair Ahmad Shah &Nasir Mahmood.Developing a Scale to Measure Attitude towards Science Learning among School Students.Bulletin of Education and Research,2011(1).

[5] 彭春妹,罗润生,王孟成.高三复读生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江西教育科研,2006(10).

[6] 王春梅,辛宏伟.学困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与教育对策.教育探索,2003(4).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7

一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

第一,大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公民。科学素养是现代人一项必备的素养,但作为国家发展中坚力量的大学文科生,科学素养状况不容乐观。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82.3%的受访者认为文科生应该学数学。59.2%的人感觉当前大学文科生科学素养差。68.5%的人认为文科生最欠缺理性思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和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要求高校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的人才,人们越来越感到对高校文科学生加强自然科学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教育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培养较高素质的文科人才,让大学文科专业的学生接受不同层次的数学教育,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高校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是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第二,当代数学及其应用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学与自然科学越来越紧密地互相结合、互相影响和互相渗透,产生了许多交叉学科。而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不仅为数学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也极大地改变了数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模式。数学与现代社会的联系在日益加深,正在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科学的研究和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把21世纪的第一年定为“世界数学年”,并指出“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是理解世界及其发展的一把主要钥匙。”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人文领域中许多研究对象的数量化趋势越发加强,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出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想成为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现代人,都应当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因此,数学教育对文科大学生来说必不可少[1]。

第三,数学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数学能够很好地培养人的理性思维,数学除了是科学的基础和工具外,还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方式与文化精神。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在其著名的报告《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除了定理和理论外,数学提供了有特色的思考方式,包括建立模型、抽象化、最优化、逻辑分析、从数据进行推断以及符号运算等。它们是普遍适用的、强有力的思考方式。应用这些数学思考方式的经验构成了数学能力―――在当今这个技术时代里日益重要的一种智力。它使人们能批判地阅读,能识别谬误,能探索偏见,能估计风险,能提出变通办法。数学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充满信息的世界”。高等数学是17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现代技术革命和人类文明的产物,是学生掌握现代数学工具的基础课程。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微积分,它是现代数学的一块基石,是人类智力的伟大结晶。恩格斯说“在一切理论成就中,未必再有什么像17世纪下半叶微积分的发现那样被看作人类精神的最高胜利了”。高等数学特别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推理的严密性,有助于培养文科学生严谨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开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校方面。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大学率先尝试在文科开设数学课,主要讲授微积分基础。到了90年代,中国人民大学等国内重点高校都相继将高等数学列为全校文科专业的必修课。本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学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被大多数人认可,大学生的数学素质成为其文化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学无处不在,无所不用的环境下,全国大部分高校文科专业的学生都在接受数学教育,文科高等数学成为了许多高校文科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总体情况并不乐观,在一些普通的本科院校,虽然也开展了文科数学教育,但由于学校或文科院系领导不重视、缺乏专任的文科数学教师和可供文科使用的专用教材、文科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等因素,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的开设和教学情况并不理想。

第二,学生方面。由于受传统思想意识的影响,文科学生普遍存在数学没有用,文科专业不需要学数学的观点。部分文科学生对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有抵触情绪,学生中普遍存在数学学习焦虑,惧怕高等数学,逃课现象比较严重。由于我国的普通高中实行的是文理分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科学生因为数学基础太差,为了逃避高中理科数学的难度才选择了文科。原以为到了大学就不用学数学了,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结果到高校第一学年就要学习高等数学,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有压力就会有焦虑,但压力太大会产生高度焦虑感。处于严重焦虑状态下的大学生在多次努力学习无果的情况下,往往采用回避和退缩的方式消极对待学习,过早地放弃努力[2]。

第三,教师方面。不少文科数学教师照搬理工专业的传统教学方法,固守课堂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仅仅传播数学知识,而不涉及人文教养,无视文科专业的特殊需要和文科学生在学习数学中的特殊认知结构和特殊认知规律,这是当前文科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3]。目前,从事文科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基本上是从事理工科高等数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兼任的,很多学校并没有专任的文科数学教师。受理工科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往往沿用理工科的一套,对文科高等数学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文科学生数学基础差、上课不听讲、缺乏学习兴趣,所以教学积极性不高。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教师的行为、语言和态度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四,教材方面。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是教学的一个重要根据,教材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上世纪90年代初,文科高等数学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合适的教材,各高校在文科专业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时大多沿用理工科现有的高等数学教材、或是它的一些简化。后来,虽然出版了一些文科数学教材,但大部分仍是在原来理工科非数学类专业的高等数学教材的框架下,或精简、压缩、补充。近几年来,出版了一批各有特色的文科数学教材,其中代表性的教材有北京大学姚孟臣主编的《大学文科高等数学》、山西师范大学张国楚等主编的《大学文科数学》。但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文科教材中的例题与工科教材中的例题基本相同,千书一面,缺乏针对性,不能吸引文科生的兴趣;添加的数学史实等内容基本呈罗列状态,与数学知识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4]。总的来讲,目前的文科高等数学教材过于单一,尚不能满足高校不同文科专业对高等数学课程的需求。

三教学思考与建议

我们学校是一所以培养传媒类人才为特色,以文科艺术类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文科生要不要学高等数学?高等数学教什么?怎么教?这些问题在我们学校变得尤为突出和重要。2004年我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后,学校本科文科类以及部分艺术类专业都在不同层面上接受数学教育,高等数学被列为必修课程。在这几年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了诸多的困惑和困难,但该课程的开设无疑对提高文科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结合我们这些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谈点认识和建议。

1转变教育思想,树立素质教育观

目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定位已经随着经济的发展,从单纯专业型人才转向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要培养符合21世纪要求的高素质人才,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为灵魂的教育思想。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门学科的日趋数量化和数学应用的日益普及化,人们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数学是一种工具,同时也是一种思维模式;不仅是一种知识,更是人的一种素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它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数学课程不仅仅是学习基础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为其它学科提供工具,更重要的是传授数学思想,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无论是文科院系的领导,还是从事数学教育的教师都要充分认识到文科生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国家教委高教司文科处刘凤泰处长在第一次全国文科数学教育研讨会上指出“要将高校文科开设高等数学课程提高到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培养21世纪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人才的高度来认识”。文科学生学习数学是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文科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2明确教学目的,优化教学内容

开设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目前还没有比较认可的、通用的教学大纲。根据我们的教学实践,文科高等数学应根据各专业对数学的不同要求分层次进行教学,每个层次要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大纲。但是,总体上文科高等数学课程应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课程教学的主要目的,以数学的思想和精神为教学的中心任务。在教学内容方面,现在合适的教材并不多,选择适合本专业要求的教学内容十分重要。目前我们选用的是被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级规划教材、由张国楚等主编的《大学文科数学》。我们对原有内容适当地进行了规划,针对不同的专业,适当地增删部分教学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突出了数学应用性的特点,让学生容易在课堂上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数学应用,在增强对数学以及自己专业的认同感的同时,也增加了对数学应用性的了解。例如,针对艺术类的学生,增加了数学在艺术、哲学等方面和数学相结合的内容,在艺术中体现数学的思想和数学的美。例如,在数学中的黄金分割点,处处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列的极限问题很多都体现于哲学中,特别是悖论问题等,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取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数学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人文价值和美学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科学的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科学素质。

3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不可强求学生必须对数学学习快速进入互动的过程,客观上应承认文科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有着先天的弱势,并且可能存在一定的抗拒心理,宜采用温和的劝导、引导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学习兴趣会生产一种内在的学习驱动力,从而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得到激发和增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强调启发式教学模式,根据内容强化问题方式的教学。例如:在数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设计了基于问题的概念引入,分析问题的概念同化,解决问题的概念应用,从而达到了教师质疑,师生释疑,学生质疑,学生释疑这几个问题情境之间的转化,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在教学内容展示的手段上,根据教学内容采用了多种方式:对结构性的教学内容,采用图表法的展示方式,强调对结构、框架和流程的理解;在一些难以理解的内容上,如极限,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演示的方法,展示内容的内在规律,增强感性认识;而对于解题证明方面的内容,强调推导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多采用板书的方式。

4注重数学思想的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文科高等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需要的数学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思想是人类思想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数学的精髓。数学思想不同于数学内容和数学方法,它是人们对数学科学研究的本质及规律的深刻认识。认真探索先人的数学思想,比仅仅掌握由此而得到的数学结论更为重要。可是,长期以来在数学教学中,过于强调对数学的定义、定理、法则和公式的灌输记忆,不善于对知识内容中蕴含的丰富的数学思想进行抽象和概括。不能将具体的知识和个别的方法上升到数学思想的高度,从而束缚了创造型人才的成长,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加强数学思想的教学对于文科学生的数学学习尤为重要。数学的思想和精神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根据文科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教材内容,采取以多种形式反复呈现的方式,逐步进行数学思想的教学,将数学思想的教学分成孕育、形成和应用三个阶段进行。通过多次孕育、逐步形成和应用发展三个阶段的教学,使学生在掌握高等数学所要求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同时,体会到数学思想的魅力,从本质上理解数学科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5改革考核方法,构建多元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传统数学学习评价信息的来源限于考试,主要着眼于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和笔试形式等限制条件下的表现。由于文科高等数学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教学性质和教学要求上与理工科数学都有所不同,以考试分数为核心的传统的数学成绩评价体制,对文科学生来讲,不够公正和准确,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在教学中,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方法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将平时学习与期终考试、质性评价和量化考核相结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我们根据文科学生平时疑问多,数学学习困难大的特点,开设文科高等数学教育网站,将所需的信息提供给学生,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使他们能快速地从网站上获取知识,并通过学校Blackboard教学网络平台与学生商讨学习问题,及时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同时,布置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指导学生写课程论文,将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课堂讨论的表现、数学小论文的水平差异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记入总分,力求学习效果的评价更为合理。数学考查方式的多样化和评价方法的多元化不仅减轻了学生期终数学考试的压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文科高等数学课程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要求,还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材编写都尚在探索和建设中,如何让文科学生通过高等数学的学习,了解数学的基本内容和思想方法,体会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是当前大学文科高等数学教育和教学应该思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顾沛.文科数学的教学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4(8): 11-13.

[2]周家华,王金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8

关键词: 高中数学教学 高中文科女生 数学学习能力

普通高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数学是高中一门重要的学科,但数学对文科班女生来说,普遍存在着很大难度。大部分文科班女生数学基础薄弱,学习数学对她们来说是最头疼的事。在各科目中,语文、数学、英语是重头,政史地这三科的压力相对要小一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何使她们学好数学,从而提高学习成绩?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为此。我特意找了好多学生做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分析来看,文科女生在数学学习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不自信,认为自己肯定学不好数学。

2.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很淡,几乎没有。

3.上课注意力不够集中,容易开小差,忽视认真听课的重要性。

4.作业完成不够及时和主动,遇难则退。

5.上课时做笔记只是盲目记录,不求理解。

相比高中男生而言,高中女生心理活动更要复杂一些。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数学学科本身的因素,又有女生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还是女生心理方面的因素。女生在心理方面,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1.抗挫折能力较弱,容易失去学习数学的热情,放弃学习。2.爱面子,不敢请教老师、同学,怕别人笑话。以至于不懂的问题越积越多,失去学习的信心。3.心事多,不能集中精力听课。4.自信心不足,特别是一些学习很认真、刻苦的女同学,当得不到自己的理想成绩时,就认为自己很失败,于是给自己背上思想包袱,出现自卑心理。

针对以上文科女生出现的问题,我一直在思考解决的方法。要提高她们的数学学习能力,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研究规律,掌握方法,从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首先要明确兴趣也不是天生的,它可以培养;其次,找出影响兴趣的主要原因。或许是因为基础不好,听课时感到困难,影响了听课兴趣;或许是考试成绩差,信心不足,影响了学数学的兴趣,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如果是这样,首先得补好基础课,把基础打好。有收获就会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有兴趣,有了兴趣又会增强信心,从而取得更大的进步。

2.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学习数学应该在宏观上对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总的来说,数学可以分为九大部分: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排列组合,不等式,平面向量,二项式定理,以及统计。其中,尤其以函数和几何较为难学,同时也是重点知识内容,要弄清楚它们各自的特点及相互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基本的概念、定理、公式了如指掌,用的时候才能从容不迫,信手拈来。所以文科女生要想学好数学这门功课,一定要重视课本,夯实基础知识,才能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

3.端正态度,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

态度决定一切。文科女生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平时要多参加文体活动,尽量做到劳逸结合。使自己保持旺盛的求知欲,上课时集中注意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识记忆的效果比无意识记忆的效果好,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是有效听课,有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必要条件。思想成熟,兴趣十足,听课时很自然就会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另外,有一个好的心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4.养成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女生比较注重基础,计算仔细,直觉思维强,这些优点需要保持和发扬。但她们的理解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相对较弱。其原因很简单,通过翻看女生笔记发现,一部分学生成了“录音机”,殊不知如此舍本求末的做法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负担。因此,要让她们养成课堂上勤于思考与分析的习惯,暴露学习中的问题。对于她们正确的回答,予以充分肯定与表扬。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到,作业与订正中常出现抄袭现象,对于此种现象,应极力制止,不能单纯训斥,训斥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我在平时测验卷里适当加入作业中的易错题或者变式题,促使她们去独立完成作业。另外我还提倡学生制定作业易错本,提醒自己不要被同一块石头绊倒。像这样逐步改进学习方法,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9

关键词:文科数学;自信心;毅力;学习方法;基础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文科数学的教学一直是个难点。针对这种现状,对如何培养文科生数学学习能力、兴趣,建立自信心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树立信心

文科生在数学学习中首先要放下思想包袱,树立信心,这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把标高放低。另外,在教学中要把数学问题趣味化、基础化,这样才能使学生慢慢敢亲近数学,消除对数学的恐惧心理。在教学中,更要变传统的“一讲到底”为师生共同参与,变传统的简单“对错”评价为寻找闪光点,不失时机地进行激励,从而坚定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夯实基础

大多数文科生的数学基础都不是很扎实,特别是对题目中的易错点、转折点等不能很好把握。针对这些问题,我给学生制订了数学做题三遍法。第一遍用铅笔做,即使不会做,能想到多少写多少,能想起什么写什么,不能让题目留空白;第二遍是上课老师评讲时、认真听的同时,记下要点,思考自己的想法哪里不对,或者哪个部分不全,用钢笔简单标记;第三遍是利用课余时间再来总结此题,结合自己记的,结合老师上课讲的,感觉彻底弄懂时,用橡皮擦去铅笔痕迹,按考试格式把此题整洁、正确、完美地写出来。通过这样拉网式、反复强化的方法,确保学生对基础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三、增强毅力

数学是文科中的主科,高考分值也比较高,所以学生也会很重视。然而,在最初的学习中往往热情高涨,可是,当做题时效果不理想,他们认为自己已经作出了这么大的努力,却不见提高,再者,数学题千变万化,一道题目考查多个知识点。往往费半天时间才解出了一道小小的选择题,时间一长,难免失去耐心,产生倦怠!此时,老师的及时指导刻不容缓,首先要使同学正确认识到自己的基础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学习数学要学会坚持。另外,数学的做题还有个题感问题,如果三天不做数学题就会觉得上手困难,思路不顺。因此必须明确,毅力远比热情重要,数学做题每天都要有,绝不能停笔。

四、训练方法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学会用数学方法思考问题。而文科生可能更习惯于死记硬背,在灵活运用、变通能力上可能稍差。在日常教学中不乏看到背例题,背习题的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地和学生分享了一下我自己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1)人的很多潜能都是逼出来的,没有人能依靠,自己就会格外努力。(2)数学做题也要一气呵成,有时灵感往往形成于一瞬间,一旦被打断,就再也找不回来了。(3)限时完成对我们在高考中能把题目做完有很大帮助,而且在平时做题中也要提高效率,不至于形成拖拉的作风。

高中文科数学的学习方法篇10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数学学习习惯;差异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3102

学习习惯是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反复练习养成的相对稳定的自动化行为模式教育可以说就是好习惯的养育。少数民族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特殊学段。研究少数民族预科生(下称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对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问卷调查的方法,试图了解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基本状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随机抽取的广西2014级预科生,其中城市生源208人,农村生源57人;男生80人,女生185人;文科140人,理科125人。调查共发放问卷278份,收回有效问卷265份,有效问卷率达953%。问卷的每一题项设有5个选项:“完全不符合” “很少符合” “有些符合” “大多符合” “完全符合”,采用李克特式五点量表记分,依次赋值“1”“2”“3”“4”“5”。问卷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课前预习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养成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在课前进行预习,在课堂中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听课,提高课堂学习效率。题项“数学课前,我常常认真预习课本并提出疑问”得分平均值为276,低于中间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课前预习习惯比较差。两独立样本T检验可知,预科生预习习惯有学习层次上的显著差异。学习层次高(大学类)比学习层次低(学院类)的预科生有较好的预习习惯(如表2)。

22课中习惯

221倾听习惯

倾听是课堂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认真倾听老师或同学的讲解、提问和回答,可提高听课效率。题项“数学课上,我常常仔细听老师或同学的讲解、提问与回答”得分平均值为348,介于数值3~4(如表1),总体上看预科生在课堂上具有良好的倾听习惯。T检验分析可知倾听习惯有文理科的非常@著差异,文科比理科预科生有较好的倾听习惯(如表3)。

222观察习惯

课堂观察是指观察教师和学生的板书或演示。题项“在课堂上,我认真观察教师的板书或演示”得分平均值为356,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预科生具有较好的课堂观察习惯,且观察习惯有性别和文理科的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观察习惯;文科比理科预科生有较好的观察习惯(如表3)。

223交流习惯

课堂交流是学生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题项“在课堂上,我常常主动与教师或同学交流或讨论”得分平均值为303,接近数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在课堂上讨论和交流的习惯比较差,且交流习惯在性别、文理科、学习层次上均无显著差异(如表3)。

224做笔记习惯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做笔记是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题项“数学课上,我会坚持做好笔记”得分平均值为368,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预科生做课堂笔记习惯比较好。T检验可知做笔记习惯有性别和文理科的非常显著差异。女生比男生具有较好的做笔记习惯,文科比理科学生具有较好的做笔记习惯(如表3)。

23课后习惯

231完成作业习惯

课后学习中,及时复习和自主按时完成作业是很重要的学习习惯。题项“数学课后,我常常及时复习并完成作业”得分平均值为337,介于数值3~4(如表1),可见多数预科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习惯。T检验分析可知独立完成作业习惯在性别、类别和学习层次上无显著差异。

232课后反思习惯

课后反思是属于元认知的行为,课后注重反思所学习知识、思想和方法以及存在的困惑,是自我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题项“数学课后,我会坚持反思当天的收获和困惑”得分平均值为276,低于中间数值3(如表1)。可见预科生总结反思习惯较差。反思习惯有性别的显著差异,男生的反思习惯优于女生(如表4)。

3小结与建议

31小结

少数民族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特殊的阶段,是少数民族学生高中毕业后,为晋升理想的大学经历一年或两年的学习。预科自主的学习环境,丰富的社团活动,自由的学习时间,使得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呈现一定的特点。课前预习习惯、课堂中交流习惯、课堂后的反思习惯的习惯比较弱。课堂中倾听、观察、做笔记,课后的完成作业的习惯中相对比较好。数学学习习惯在性别、文理科以及层次中有一定的差异性。在观察、做笔记、反思习惯中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观察、做笔记中优于男生,男生在反思方面优于女生。

32建议

(1)布置预习任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预科是衔接高中与大学的一个预备阶段,教学既有“补”又有“预”的任务。(2)渗透数学文化,激发数学兴趣在教学中可以挖掘少数民族文化素材,穿插讲授数学文化知识。通过数学文化的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创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可开展小组讨论、鼓励质疑、展示分享成果、小组评价等合作学习方式,并引入小组竞争机制,通过鼓励性评价,克服预科生胆怯畏惧心理,激发预科生交流与讨论的积极性。(4)培养反思性学习方式。定期让学生书写数学学习反思,让学生从知识点、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情况等进行总结和反思,培养其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 申仁洪学习习惯:概念、构成与生成[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2-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