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4-02 17:50:57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1

一、计划网络模型及计划管理模式

1.计划网络模型

为了确保产品研制工作的保质量、按计划推进,针对研制工序流转环节繁多、产品配套关系复杂的特点,借鉴和秉承航天型号研制流程与质量控制方法,基于研制工艺总方案建立起面向工序单元、涵盖全要素、强调关联性、注重执行力的计划网络模型(见图1)。依据型号计划部门下达的里程碑节点,分解明确项目包含的各个单项产品的主进度计划,以确保每一个研制工序按计划完成和工序间的无缝衔接2个基本方面为工作核心,从计划关联性角度落实内外部资源在计划周期内的有效保障,及时协调多项目计划间的矛盾冲突;从技术关联性角度持续开展工艺流程的优化,以实现短线、瓶颈计划的纠偏,建立健全计划的动态管理机制,充分认识设计与工艺、工艺与工艺间的关联性,辨识和控制技术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保证主进度按计划执行,以更加有效地保障工程总进度目标的顺利实现。

2.计划管理模式

一是内部资源保障。在项目主进度各个研制工序所需的内部资源保障方面,从满足人、机、料、法、环各个环节入手,全面梳理物资备料、配套件齐套、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加工、产品的检测验收、总装装配等各个工序环节,特别是关键/主要的工艺装备、设备、原材料等资源,紧扣关键短线环节细化、优化工序方案,切实打通备料、生产、检验等各个环节。在研制工作启动前,对标研制计划就人员、工装设备、物资、检测、加工能力等方面进行细致的策划分析,以表格化的形式梳理分析在特定研制计划周期内资源的保障情况。针对分析出的不可控因素,专门协调人力、物资、质量等相关部门落实解决。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以计划网络图监控各主进度的实际进展情况,并针对资源要素保障情况不断分析迭代,使相应计划周期内关键资源配套到位。同时,为确保研制工作实施的及时性,从管理上落实资源在单位间的融合及合理组织,进而大幅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为应对上游配套产品推迟及集中交付、工程多线并行开展导致的研制工作异常紧张的形势,针对复合材料构件,除提前完成纤维、树脂等主要原材料的备料外,在所需织物外协构件保障到位的基础上提前启动预制体的制备工作,确保结构件一到位立即启动产品投产,可相应缩短约15天的研制周期,为计划的顺利开展与完成提供支撑。受内部设备资源有限以及上游配套构件密集交付导致复合材料构件集中生产的影响,大尺寸复合材料构件机加工的瓶颈问题一直是多方关注的焦点之一,工序的资源保障以及过程的质量控制在整个工程进度控制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价值复合材料构件产品的机加工,采取“技术参与、设备外协”的措施,以满足资源保障。同时,根据计划的实际推进情况持续做好子计划向外协单位的有效延伸,尽可能准确地明确资源需求时间,强化协调、检查和保障情况在计划网络图中的迭代,确保落实到位。质量管控方面,在技术能力全程干预的基础上,从生产工艺准备、生产设备定期检查、生产过程质量检查确认等方面严加控制,确保复合材料构件质量受控。二是外部资源保障。主进度计划各个研制工序所需的外部资源保障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上下游间零部件、元器件等的供需关系不协调,虽然不排除设计技术状态调整造成的返修或重新研制,但主要是由于计划分解的传递不够细致充分,过程中耽于检查、监督和协调,往往造成下游承制单位的主进度计划,甚至是项目总进度受到影响。对此,在复合材料构件研制工作启动前应按照设计技术状态梳理图纸明细,并核对库存情况以形成各个复合材料构件零部件、元器件的配套及需求清单,明确出配套数量及责任单位。同时,依据计划网络图中主进度的推进以及相应周期,针对需求清单明确关联产品的需求节点。此外,复合材料构件装配所需的部分特殊零部件与元器件的研制基础在于复合材料的按计划提供。对此类“复合材料—零部件、元器件—复合材料”的二次供需关系,应在掌握相关研制周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并以子网络的形式体现在计划网络图中,以确保供需协调。产品配套件需求情况统计表作为下游单位研制工序的子计划向上游单位延伸,可有效建立厂所间零部件、元器件等供需关系的协调机制,其建立和使用需要型号办公室、总体及上下游承制单位四方协同联动。

二、计划管理模式的特征

1.工艺流程优化

大尺寸异型复合材料构件的一体成型工艺技术与传统成型工艺有较大差异,涉及的专业及工种较多,产品配套关系相对复杂,呈现出工艺流程长、工序流转繁多、多地周转协作的特点。因此,接口衔接问题的协调处理在工程研制计划中显得尤为关键。在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制过程中,以计划网络图为指导,便于从技术与管理2个方面优化和简化生产工艺流程,从而降低研制生产对人力、设备等资源的过度依赖,显著缩短研制周期。在技术方面,通过工艺流程的优化减少甚至避免了接口衔接问题。例如,针对存在工序协调关系的相对短线产品,提出并采取“阶梯投产”的生产模式,在首件构件产品投产前,提前单独完成关联产品的研制生产;首件构件产品投产时,同炉完成下一构件产品所需关联产品的研制,并共享材料性能数据。以此类推,以确保满足工序协调计划要求。同时,将该模式进一步应用到温度传感器所需复合材料的研制生产中,以“初样带试样”的思路,即在初样阶段提前启动试样阶段复合材料准备,支撑元器件研制的顺利完成。在管理方面,编制计划要更加注重计划要素的完整性与规范性。对涉及多个单位间工序流转的复合材料构件,一方面基于计划网络图明确可操作、可检查的接口计划,在研制过程的上下游工序间建立密切联动机制,确保做到无缝衔接。例如,针对复合材料构件成型与机加工间的接口协调,在成型工作结束前一定周期监督、检查加工工序在人、机、料、法、环等环节的落实情况,确保工序周转顺畅完成。另一方面,借助计划网络图提高了辨识短线零部件、元器件或设计技术状态调整等对主进度的影响风险及程度的能力,通过临时优化或调整工艺流程及时缓解不可控因素对防热产品研制计划的冲击。

2.计划的动态管理与纠偏

型号研制计划作为研制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对整个研制生产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牵引作用。研制计划的编制一般立足于“状态是固定的、资源是落实的、衔接是流畅的、过程是顺利的、质量是合格的”原则,但在实际中往往会出现难以预计的不可控因素,导致实际进度出现或大或小的偏差。在复合材料构件研制中,不可控因素导致进度与计划偏离的问题相对突出,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产品的设计方案使上下游间存在过度依赖关系。为保证产品研制任务的顺利实施,针对由于上游配套节点不确定造成研制计划频繁变化导致的研制任务失衡,一方面应积极主动加强与型号、总体及上游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最新的研制进展情况,以便对计划进行实时调整;另一方面应借助计划网络图,以满足项目总进度为最终目标、满足产品间的工序协调为过程目标定期(一般为7天)对各主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对于出现延迟性偏离的主进度项目,找出干扰因素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协调处理,使实际进度满足总目标及分目标的要求,从而实现对科研计划的动态管理。

3.多项目计划间的协调

随着航天型号产品研制数量的逐年快速增长,多个项目并行开展研制生产工作已经司空见惯,各项目间往往在关键资源方面存在较大的竞争与耦合,受资源负载加剧的约束和影响,生产进度必将受到较大冲击。即便是工程配置相对独立的研制队伍,由于工程自身多个状态的齐头并进,配套产品不同程度的集中交付也往往导致生产工作呈现资源相对紧张的局面。对此,以满足各状态的项目总进度为基本目标,通过在计划网络图中明确主进度计划各个研制工序所需的人力、设备等关键资源,一方面协调短线资源在多个项目间的兼顾与平衡,另一方面协调不同工种在多个项目间的穿插衔接,充分提高人员、设备等资源的使用效率与质量,在既满足工序任务必需工时又不突破资源约束的基础上探索出异于传统的串行研制流程。

4.技术风险分析

过程关键尺寸链的传递与统一等关联性问题,仍然需要在获得充分工艺验证及试验考核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认识,工艺技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风险。全要素的对象、内容以及关联关系在以工序为基本单元的计划网络模型中的系统、直观体现,为更加有效地辨识和控制技术风险创造了条件。针对网络模型中清晰表现出的上下游工艺间的匹配、材料与工艺间的关联以及工序与工序间的协调等问题,一方面通过开展多轮次的工艺技术风险分析与迭代,在研制前期提前认识并发现产品研制中存在的技术风险,有针对性地调整、优化工艺方案和工艺参数,从而有效消除、控制或降低研制技术风险,避免或降低技术风险转化为进度风险的可能;另一方面针对关键、重要部件的关键性能、尺寸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及审查,切实推进型号工艺与设计的结合,进一步深化工艺参数量化控制工作,完成产品数据库的搭建和完善,确保产品质量满足指标要求,支撑设计、工艺技术问题的处理,促进型号研制队伍的快速成长,保证工程研制任务的顺利完成。

三、实施效果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2

对初涉城市规划理论的建筑学专业学生而言,传统的“教师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学习”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能力得不到提升。

(一)专业课程间缺乏联系

在学习城市规划学相关知识时,建筑学专业学生面临着从建筑设计思维到规划设计思维的转换,但一些院校在设置城市规划原理这一理论课程与居住区规划设计这一设计课程时,在时间上没有良好的衔接,导致学生理论知识与方案设计脱节,较难领会城市规划设计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加之设计尺度和规模的变化以及限制因素的增多,使学生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考虑不全面,难以在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技术指标与实际空间之间建立正确的对应关系,设计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

(二)专业课程与关联课程间缺乏联系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注重对建筑学和城乡规划学科理论的讲授,缺少对相关知识(经济、社会、环境、公共管理等)的启发性引导,导致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够系统、学习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片面注重图纸表达与图面效果,而非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居住用地在城市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居住区与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但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抛开城市论小区,忽视小区与周边地区与设施的互动和影响关系,导致学生缺乏整体与区域意识。

(三)封闭的教学模式与实践缺乏联系

封闭的教学导致学生在居住区规划中不了解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及市场需求,出现不重视住宅选型、户型与居住区定位不匹配,容积率设定与地段实际情况相差甚远等问题。学生主观地认为城市规划方法是定型化、工程性的,而实际上城市规划兼具工程艺术和公共管理性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规划方法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成熟深化,与政府政策、经济形势以及社会需求密切相关,与人的思想与行为模式密切相关。因此,对已建成的居住小区进行系统调研具有重要意义,学生通过主动的、有针对性的调研,可以了解到与居住区规划相关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等知识,对居住区规划设计起到指导作用。

二、教学模式改革对策

基于时代的发展及城市规划的学科特点,针对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学习居住区规划设计这门课程所出现的问题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笔者总结出开放性、系统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

(一)增强课程的开放性

课程内容的开放性。在实际的城市规划项目中,从立项到实践,一般包括项目策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等阶段,在传统教学中往往注重方案设计而忽视其他阶段。因此,应在课程设置中增加初步调研、专题调研、模拟方案评审等内容,与方案设计阶段相衔接,有助于学生快速地从建筑设计向城市规划设计转换,初步掌握城市规划的工作程序和方法。课程组织的开放性。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不同,往往需要多人协作与独立思考相交替,因此方案设计过程宜采用集中—分散—集中的方式,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资源整合—独立思考—思想碰撞—回顾思考的过程,从而达到有效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安排建筑设计理论、城市规划设计不同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参与本科生课堂教学辅导,以增加不同专业、不同年级间学生的交流,从而加强本科生的学习效果。

(二)增强课程的系统性

针对专业课程与关联课程间缺乏联系的问题,应从纵向和横向两方面增强课程的系统性。在纵向上,教师应从宏观到微观讲授不同层面城市规划的编制过程和内容,使学生有意识地考虑在实际项目中可能出现的影响和限制因素。在横向上,应建立以设计类课程为主干,以理论类、技术类和艺术类等关联课程为辅助的教学系统。在设计课程中引入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针对不同区位、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群的居住需求进行综合考虑,使学生掌握立足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统筹公共利益与市场需求的设计方法。此外,将城市规划原理授课时间由原来的大三上学期调到大三下学期,与大四上学期的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相衔接。做到内容讲授的系统性,逐步加强学生的城市设计意识,提高学生协调群体建筑与城市空间、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增强教学方式的多样性

知识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学生可以从不同渠道获取知识,教学过程逐渐体现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等特点,这打破了教师对学生进行单向传输的传统传播方式,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新型教学模式。笔者通过建立固定流平台和永久性共享平台,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固定流平台:在课程初期,教师利用三到四个课时结合设计任务书对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讲授,接着每周利用一天或半天时间用于学生的阶段性方案汇报和讨论。永久性共享平台:把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以班级、年级分成不同单元,将学生优秀作品、案例和专题研究储存到移动硬盘或光盘中,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对已有成果进行有效利用,为今后建立网络硬盘做准备。教学手段的多样性。教与学类似于将知识输送和接收的过程,教学手段相当于运送知识的交通工具,不同工具的传输效果不同,因此应采取换乘式教学法提高教学质量。即在一门课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一种或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体验、交流、论证与研究,从而打破被动灌输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选择因教学阶段的不同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能使学生快速吸收和运用知识,并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和创新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综合素质。

三、开放性、系统性、多样性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课程实践中,笔者将开放性、系统性、多样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多次实践,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就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来说,教学过程分为课堂讲授、小组调研、快题设计、小组汇报及规划设计五个阶段,笔者将案例式教学法、碰撞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互动式教学法、研究式教学法与各个教学阶段进行交替和结合(表1),后四个阶段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分组的人数采用4-1-4-2人的组合形式,即学生4人完成一份调研作业及调研汇报、1人完成快题设计、2人完成一份居住区规划设计方案,这种有分工有协作的分组学习方式,既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又加强了学生间相互交流的机会。在课堂讲授阶段,教师首先对比讲解前沿理论与传统理论,在此基础上引用经典案例做针对性讲解,期间设定多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的互动,激发学生主动思考、质疑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如关于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容积率三者内在的联系问题,通常只有在具有工作经验之后才能有较深入的理解。教师在案例讲解过程中,通常会提出类似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并引导其在案例调研的过程中进行论证和体验。在学生对居住区规划的理论知识有了系统的了解后组织学生进行初步调研。在初步调研阶段,教师在拟定设计任务书的同时拟定调研任务书,要求学生针对当前商品住房供应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学习房地产开发项目策划及项目评估(包括如何看待地段区位条件、对地块出房率的期待、房产营销策略与卖点)。学生在实际调研与项目评估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定位预测,根据项目区位、交通现状,预测居住区入住人群及入住强度。以初步调研作为基础,学生在方案设计时将居住区规划设计与住宅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相结合,设计与入住人群的需求相适应的住宅户型、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公共绿地与公共交往空间。学生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的项目策划和评估过程的学习,可以弥补封闭课堂讲授的不足,在方案构思过程中目标明确、脚踏实地。通过课堂讲授及初步调研,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建筑设计转换到规划设计,对于一些有关尺度或较难理解(如无障碍设计、停车场及公共交往空间的专题)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采用搜集、测量、问卷调查、体验等方式进行专题研究。在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无障碍专题研究中,学生采用体验盲人、盲人按摩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盲人的生活便利性和公共设施配置情况进行调研,了解到盲道位置的合理性设置、盲道在交通复杂地段的安全性等内容;在停车场设计专题中,学生把立体停车和残疾人停车作为一个重要关注点进行研究,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停车位设置的合理尺度,通过立体停车的调研和立体停车的软件模拟学会合理设置立体停车;在公共交往空间专题研究中,学生体验到部分规划设计的不完美性和居民对公共空间改进的自发性,从而主动思考并调整自己的设计方法。专题研究既提高了学生对社会问题认识的敏锐性与对设计把握的全面性,也能令学生主动将理论研究与方案设计相结合。当学生对房地产开发的流程以及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要点有了一定的掌握,能够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和自己的理解做出一套完整的居住区设计方案后,在快题阶段,学生通过独立设计对自己的掌握情况做出初步检验。之后由教师组织模拟评审,分小组进行调研及快题汇报,教师和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由此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和快速设计能力。最后,学生两人一组完成一份规划设计方案,此时的方案较为成熟和完善。

四、结语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3

一、前言

我国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系统共有列车调度、计划调度、动车组调度、综合维修调度、供电调度以及客运调度六大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承担着高速铁路运营的相应功能,各子系统内部又均有详细的岗位分工,且各岗位间联系复杂。本文跟据列车调度子系统的功能,就其岗位设置以及各岗位间的联系做简要分析。

二、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功能

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核心功能是依靠分散自律调度集中系统(CTC)来实现的,有些铁路分公司还用到铁路综合视频监控平台(CRSC)、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和FAS电话监控系统等系统辅助实现各种功能。

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系统的工作是在计划调度子系统制定的日实施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保证列车严格按照日实际计划以良好的秩序安全运行。其具体作用如下:

(一)调度指挥中心列车运行计划管理。其中包括:列车运行计划接收、列车运行计划管理、列车运行计划调整(自动调整和人工调整)、实绩运行图管理、维修作业时间管理、车站作业计划管理、邻台计划显示和列车运行计划下达。

(二)列车运行监控与追踪。铁路总公司调度指挥中心、高速铁路调度所及车站,以图形、图像、图表的方式,实时监视所管辖范围内高速铁路信号设备工作情况,追踪列车运行,调度员借此掌握实时而准确的信息。

(三)列车运行调度指挥与控制。包括控制模式及控制权的转换、列车进路自动控制、人工列车进路控制、自动调车进路控制、人工调车进路控制、临时限速及区间股道封锁和控制失败报警。

(四)列车运行计划的实时调整。当遇到列车运行时间偏离、停站时间延长情况时,要实时地编制列车运行调整计划,防止打乱正常运行秩序。这是列车调度系统最主要的功能,也是体现列车调度工作质量的关键。

(五)车站运行管理。车站终端具备车站运行管理的功能,能够实现车站运行计划管理、调度命令管理、列车运行监督与控制等功能。

三、列车调度系统岗位设置及各岗位间联系

为实现以上功能,高速铁路列车调度系统主要设有:调度长、列车调度员和助理列车调度员三种岗位。其中列车调度与助理列车调度为不同岗位,但二者工作的主要内容均是组织管辖范围内列车安全有序运行,仅在具体划分时有主辅和协调分工,因此本文在考虑与其他岗位业务联系时将这两个岗位视为一个整体。

正常情况下,列车调度员根据接收的日班计划组织本调度区段行车指挥工作,监控管辖范围内各技术设备状态、列车运行状态和技术作业过程,编制并下达列车运行调整计划(包括限速、停站时分和股道运用)。正确及时地与行车指挥有关的调度命令、行车凭证和口头指示。

列车调度(助理)在高铁值班主任的领导下开展日常工作,主要任务是监督列车运行,实施列车运行计划,及时调整晚点列车,修改和设施维修计划,进行进路自动控制和人工控制。正常情况下与其发生业务联系的岗位主要有客运调度、车站值班员、车站综合控制中心和列车司机,一般情况不主动与动车调度、供电调度、施工调度和动车司机调度联系。

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调度(助理)与其他岗位(系统)的具体联系如下:

对于高速铁路列车调度(助理)而言,获知非正常情况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各种信息系统(CTC调度监视系统,防灾综合安全监控系统和铁路综合视频监控平台等)监测到高速铁路行车相关技术设备状态异常或列车运行环境(异物、风、雨等)恶劣;二是高速铁路运输生产的其他岗位(列车司机、供电调度,动车调度、施工调度,工务人员,车站值班员、沿线关键路段值守人员等)发现异常(如晃车、线路状态异常、塌方等)后主动向列车调度(助理)汇报。

列车调度(助理)发现异常或收到非正常情况报告后,需要在其正常工作基础上强化与异常来源岗位(系统)的联系,并对非正常情况进行二度确认,进一步了解详细信息(具体情况、时间、地点或区间,可能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根据获得的信息判定非正常情况种类、等级并对其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初步评估。

在非正常情况确定和初步评估基础上,列车调度(行调)根据规章制度和各种应急预案、文件及时联系相应岗位工作人员,如动车调度、供电调度、施工调度或动车司机调度,根据需要可要求其前往行调台,以便了解专业情况或共同制定解决方案。

非正常情况下,列车调度需要及时联系当班值班主任,值班主任根据情况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向上级汇报。影响较小且易于处理的,可由值班主任指挥处理,在处理结束后电话知会相应上级即可;影响较大、对可选方案难以选择或与其他部门协调困难的,需及时汇报并请领导亲临行车调度台现场指挥决策。

四、与列车调度系统相关的高速铁路调度指挥突发事件处置实例分析

某局某次列车发生区间停车后处置如下:该列车发生区间停车后,司机立刻汇报列车调度,列车调度确认停车区间和具置。随后,列车调度向前后列车确认接触网供电情况,前后列车运行正常,无跳闸。列车调度通知后续列车和邻线列车限速160km/h行驶,以免发生事故。值班主任、电调室人员到场,动车司机和随车机械师向行调、供电调和动车调度汇报情况,确认是高压锁闭问题,重启复位,恢复运行。列车调度员取消其他列车限速命令,恢复运行,持续时间20min,后续列车影响较小。

在整个事件中,首先,列车调度员迅速确定了停车区间及具置,并向前后列车确认运行状况,下达了限速命令,这就将前后列车不明情况发生追尾撞车事故的风险降到了最低,控制住了信息传递不畅通这一重要危险源。其次,通知值班主任和电调室人员到场,以最短的时间找出问题,尽快恢复运行,这就将本次区间停车事故的影响降至最低,并未引起大面积晚点。由于处理得当,本次区间停车事件没有导致追尾事故或者严重晚点,是列车调度工作中处理成功的一起案例。

参考文献

[1]彭其渊.《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2]王东海.基于调度员视角的高铁调度管理效率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3]赵春雷 刘志明.高速铁路调度指挥体系的研究.高铁论坛.2010年第六期.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4

Abstract: At present, it is normal to develop arm model through self-financing in union place of universitie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decision-making management, program design, cost control and risk management of the new mode of cooperation.

关键词: 高校联合厂所;自筹经费;武器型号;管理

Key words: union pla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elf-financing;weapon types;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4-0295-02

0 引言

高校如何组织协调好自筹经费武器型号研制工作,如何在方案设计、风险规划、成本控制等方面做好决策管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 高校联合厂所自筹经费研制武器型号的特点

高校联合厂所自筹经费开展武器型号研制的最大特点是,高校在组织型号研制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清晰,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方案研制阶段,工程实现阶段将总师地位转交工程单位,既充分发挥高校在研制阶段前期的牵引作用,又有利于联合工程单位,避免形成竞争,并能在工程实现阶段充分调动工程单位的积极性和优势资源。

出于满足国家需求和自身发展考虑,高校联合厂所本着发挥各自优势、友好合作、共同投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联合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增强各方在相关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表1是自筹立项型号与国家立项型号的区别。

高校自筹型号论证决策重点围绕方案设计、风险规划、成本控制开展,四者之间互相依存,相互影响。(图1)

2 自筹型号论证决策管理

2.1 用户需求是生命线 准确的市场需求和定位是自筹型号发展的生命力,是参研单位选好型号的关键。

2.2 实施方案是决策依据 实施方案重点在市场、资金、技术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是自筹型号论证决策的依据。市场分析应重点关注需求用户来源、市场容量情况等。从用户来源讲,以国内列装或国际出口为主,二者互相转化并互相补充。技术方面,在保证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的基础上,尽量采用成熟技术和通用技术,避免新研风险。

2.3 协调、激励机制是研制动力 自筹型号联合研制达成协议之初,应协调好各参研单位的分工、职责,明确责、权、利,规划、共享现有研制条件等基础保障,组建研制队伍,建立激励机制,调动研制工作的积极性。

3 自筹型号方案设计管理

3.1 科学的“战技”指标论证 “战技”指标的论证工作一定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研制工作基础开展,牢牢抓住用户、潜在客户的需求和出口市场需求。

3.2 科学的“四性”指标论证 在开展“战技”指标论证工作的同时,兼顾产品质量的有关要求,高度重视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保障性(简称:“四性”),并行设计工作应充分体现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标准化、模块化(简称:“五化”)。做好“战技”指标论证与“四性”指标的协调,不片面追求某一方面的指标,而要合理权衡。

3.3 质量师充分参与方案论证 型号研制的质量取决于型号研制全周期的质量管理,但方案设计阶段的论证是第一位的。质量师应充分参与方案论证,降低因产品设计导致的型号质量风险,避免走弯路,降低成本。

4 自筹型号成本控制管理

4.1 重视前期反复、系统论证 对型号任务用户需求和使用要求进行反复、系统分析论证。方案论证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研制成本,应将成本纳入同性能、风险、进度等同等重要的指标,加以充分论证。

4.2 统筹技术方案科学选择 技术方案的选择应统筹考虑,对相关的技术进行成熟度标定,尽可能选择成熟技术,并选用新工艺、新材料以降低成本。同时,应鼓励设计人员深入一线,在充分考虑工艺的可实现性基础上,开展相关设计工作。

4.3 重视仿真验证技术应用 应充分重视计算机模拟和仿真技术的应用,优化方案设计,提高设计效率,缩短设计周期,并有助于优选方案;在仿真验证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开展有关试验的半物理仿真验证,可以大大降低研制费投入,并得到高效的验证结果,用现代科技力量推动研制工作进度。

5 自筹型号风险规划和风险计划管理

基于型号研制的复杂性,应充分考虑其它可能的风险,进行必要的事前规划。自筹型号研制工作顶层设计时,就应充分做好风险规划,并制定详细的、可操作性强的风险管理计划,指导整个研制过程的风险管理活动。自筹型号在不同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有所不同,主要归纳为技术、资金、其它三方面。

5.1 做好充分的技术风险分析、评估 分析、评估技术风险应重点关注其可能涉及哪些关键技术、已掌握多少关键技术、攻关还需多长时间等,避免因某项指标、某个关键系统甚至某个关键部件的技术难度大,导致研制周期延长、成本增大。充分论证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科学决策,避免中途下马、前功尽弃和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方案设计上,应充分衡量成熟度、技术成熟度、技术复杂性风险,避免仓促开展研制工作。

5.2 做好资金风险分析、评估 对产品全系统、分系统的经费情况以及研制保障条件投入情况等进行全面、系统预估,充分考虑试验设备、软件、样本量等风险因素,确定合理的风险控制范围。

6 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不断改革和调整,军民分割、条块分割、自我封闭、自成体系的状况正在被逐步打破,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的经济主体不断呈现多元化趋势,越来越多的高校参与到武器型号的研制工作中来。笔者总结了某高校现有自筹型号管理的特点和规律,对高校联合厂所自筹经费研制武器型号管理进行了初步初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王久东,尹立中等.自筹经费武器型号研制管理初探,航天工业管理,2010(9):34-38.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5

一、严格执行发展党员指导性了计划

1.认真制定发展计划。各党组织要按照下达的发展党员总量计划和结构计划,在全面盘点发展对象、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基础上,将总量计划分解落实到党支部、具体对象。街道党群工作办要将结构计划落实到各行业、各领域和基层单位、发展对象,严格防止坐在办公室搞数据匡算,防止平均分计划、卡比例。

2.全面实行动态管理。各党组织要适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跟踪上报,以便全街进行调度并动态微调。街道党群工作办将每季度调度一次,适时对各党组织的发展指标进行微调。

二、全面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3.做好重点群体发展党员工作。对产业工人,要重点从生产经营一线和青年职工中发展党员。对高知识群体,要注重从学校、医院、企业、社会组织中培养,从市级以上人才引进和培养支持计划入选人员、科研人员等高层次人才中确定一批重点培养对象,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专家联系入党积极分子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参加集中培训和实践锻炼,做好政治引领和思想引导工作,加大组织吸纳力度;高级知识分子所在单位没有党组织的,由街道党群工作办直接做好联系培养工作;对发展对象较多的单位,按照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报经街道党工委汇总后,经区委组织部审批,可不受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限制。新增的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要注意向重点群体倾斜。

4.强化薄弱领域发展党员工作。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以高新技术、互联网、文化艺术、金融服务和机械制造业、建筑业、电子电器行业领域为重点,培养和发展一批先进性、代表性强的优秀分子入党,注意从生产一线职工、专业技术骨干及经营管理人员中发展党员。要结合对发展党员指导性计划的动态调整,缓解薄弱领域发展党员计划不足的问题。

三、突出发展党员的政治标准

5.严格政治标准。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将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政治标准的核心内容,结合实际列出政治上不合格的负面清单,对那些政治上不合格、想混入党内捞好处的,决不能发展入党。进一步压实各党委、党支部书记和组织委员责任,精心挑选培养联系人、入党介绍人,做细做实日常培养教育工作。

6.规范发展流程。严格落实谈心谈话、政治审查、组织审批、入党宣誓、按期转正等入党基本程序,自查和整改入党程序及材料层层加码问题。街道党群工作办将探索实施发展党员全程纪实制度。

7.强化政治审查。各社区党委要指导基层党支部从严从实搞好政治审查,并将审查结果汇总后以表格形式报街道,经街道党群工作办会同执纪执法和统战部门政审联审,考实考准发展对象的入党动机、政治觉悟、道德品质、遵纪守法等情况,确保每名新党员都是政治合格的先进分子。

四、切实加强对发展党员工作的组织领导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6

彰武县委认真研究,积极探索,采取四项举措推动全委会委员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全委会的作用。

明确责任,强化领导。彰武县委专门召开常委会,对全委会作用如何充分发挥进行了研究讨论,以县委文件形式下发了《中共彰武县委关于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全委会作用的意见》,全面界定了全委会的决策范围,完善了全委会的监督内容和形式,规范了全委会议事决策程序以及全委会委员的权利和义务。为使全委会决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明确督办的主体和职责,县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负责对文件的贯彻执行,县委党代表联络办为具体责任科室,对全委会形成的决议,由县委办进行分解立项。由于责任落实到位,全委会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全委会委员作用的发挥,除了以召开全委会会议形式对全县的重大问题进行讨论决定外,在全委会闭会期间,经常开展活动。县委根据全委会委员的权利和义务,制订了全委会委员年度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宣讲活动,传达和宣传上级的指示和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定期开展调研督查,就全县重点问题和重大事项进行调研,提出意见、建议;进行工作交流,推进全县各方面工作的深入开展。近日,县委组成了由县委常委带队,部分委员、县党代表和相关业务部门共计27人组成的3个督查组,对今年全县基层党建、重点项目、脱贫攻坚等重点工作和中心工作进行调研督查,形成了数据翔实、参考性强的调研报告3篇。通过活动,激发了委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主动性。

搭建平台,创立机制。新一届县委和县党代表产生后,县委立即完善了县委常委联系全委会委员,全委会委员联系党代表,党代表联系党员群众制度。每名县委常委联系3-4名委员,每名委员联系3-7名县党代表,每名县党代表联系5-10名党员群众,同时,明确了联系的基本内容、形式和要求。县委常委联系委员情况每半年向县委常委汇报一次。委员联系党代表的情况年末向县委报告。

加强培训,提高能力。县委换届后,县委委员中有一半左右是新任职的,县党代表中有三分之二是新任职的。为使委员、党代表适应新形势,县委举办了一期委员培训班和两期县党代表培训班,聘请省、市专家教授就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如何发挥好全委会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辅导,就党代会常任制工作和党代表如何履职尽责进行了讲解。县委将委员、党代表的培训纳入年度培训计划,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培训。通过培训,使委员和党代表认识全委会、党代会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认清形势要求,认识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从而推动委员履职尽责,发挥作用。(作者单位:彰武县委组织部)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7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

1、成立机构,确保工作有实效。为切实推进“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工作”的有序进行,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经局务会会议研究,成立“联系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机关干部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

2、建立制度、强化工作措施。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做好工作,取得成效的有效措施和根本保证。一是实行“联系帮扶”工作议事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听取“联系帮扶”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和明确联系帮扶措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由办公室具体负责落实,保证帮扶资金用在帮扶项目上。二是建立与联系村的联席会制度。确定责任股室与乡及村保持经常的工作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和困难,及时制定解决措施和办法推动联系村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三是建立联系村服务工作调研制度。把联系乡、村列为我局调研基地之一,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班子成员、有关职能股室工作人员深入挂点村调研,指导联系村基层组织、民生工程、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把联系村服务摆上我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并将其作为年度绩效考评的内容之一。

二、突出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

开展县级部门联系帮扶行政村工作,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落实县委“八联一帮”的工作举措,是加快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重大部署,是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群众、密切党群关系的具体实践,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1、以联系村—乡村为重点工作对象,深入推进“五大工程”建设。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该村的村(民)自治工程建设,重点帮助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是以“六五普法”为契机,围绕村生产、发展、稳定和群众需求,配合有关部门进村入户开展“法制进村”活动;三是加大对联系村工作经费的必要投入,积极帮助联系村围绕建设“文化进村工程”建设,帮助建立一个村文化活动中心,积极开展药材栽种、水果栽植等农村使用技能培训,不断丰富联系村群众文化生活;四是合理安排和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积极帮助贫困村、移民安置群众通过产业扶贫、整村推进、多村连片开发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的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助推农民增收致富,促进群众收入快速增长。

2、深入开展“部门包村、党员干部帮户”活动,充分发挥帮扶作用。一是发动全局干部职工“献爱心”,开展与联系村贫困学生、特困党员、特困群众、计划生育困难户“结对子”,建立领导干部联系特困户、党员干部联系党员困难户制度。2014年我局计划联系特困群众3户,困难党员5户,新增计划生育困难户1户,新增计划生育基地一个;二是加强与联系村的沟通和联系,并研究决定每年拿出不少于3000元的工作经费,帮助该村解决创新村(社区)管理相适应的硬件建设,争取扶贫和移民相关项目,积极开展道路硬化、人畜饮水、“五改三建”等惠民工程建设,并发展一个具有特色的产业发展项目,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做强村发展的产业支撑。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8

2012年,为推动依法治税,优化纳税服务和强化大企业管理,推进税收有效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实现针对性和特色化的管理方式,做好大企业的风险管控,我局将认真落实市局大企业管理工作的方针,以《西城区国家税务局大企业税收管理实践指引》和《西城区国家税务局大企业工作制度》为抓手,用“互信”、“互学”、“互通”、“共赢”的理念,对辖区内大企业实行科学监管,大力开展组收工作,确保税收收入的持续稳步增长,并通过系列税企互动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各项大企业工作制度,形成以制度指导实践,以实践完善制度的良性循环服务模式,促进税企共赢的和谐征纳局面。

一、“互信”。

“互信”贯穿始终,是大企业税收管理服务的基础,税务部门应相信大企业具有较强的依法纳税的主观意愿,企业同时也应相信税务部门能够提供有效的纳税服务。

(一)清晰定位,以人为本,实现分工专业化的模块管理。

我局将进一步整合人力资源,清晰定位机构职能,科学划分工作模块,最大限度发挥干部特长打造大企业综合分析团队、税源管理服务团队等,创新管理和服务。

(二)以日常工作为抓手,以组收任务为目标,为大企业高层次服务奠定基础。

要求大企业的税收专管员在工作中,加强日常税收增减情况分析预测,重大事项报告,注重多角度收集大企业信息,捕捉大企业纳税监管的行业特点,敏锐洞察大企业纳税异常点,并且及时总结、归集、上报。

(三)配合总局定点联系大企业的管理和自查督导工作。

贯彻落实总局定点联系企业的工作要求,与区地税局协同工作,联合督导,跟踪定点联系大企业的政策执行情况。及时交流定点联系企业征管信息,配合上级部门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对大企业的管理与服务。

二、“互学”。

“互学”是手段,继续学企业的文化和经营理念,为建立适应适合的纳税服务机制提供依据,学企业经营管理中为长远发展进行科学谋划的举措,为建立有效的税收管理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服务。要创造条件使企业参与到税收管理中来,积极邀请企业参与我局政策效应分析团队的相关研讨和交流,使税企双方在政策执行中达成共识。

(一)“请进来”,虚心向大企业和中介机构学习。

分行业邀请辖区内大企业领跑型专家来局授课。学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行业会计核算要点和税会差异。

创造条件参与中介机构的审计过程,一方面学习其好的方法和经验,一方面以税收监管的视角对审计方案提出合理建议。

(二)“走出去”,通过专项调研实现从税收视角深入分析宏观经济形势。

通过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调研等多种专项调研,从税收的视角深入分析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努力形成有深度的调研报告,同时以宏观经济因素为参考,预测大企业纳税的趋势。此外,还将与大企业研发部的专家一起,结合多方面因素,对行业同比环比的财务数据分析,与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实现从税收政策到经济政策的大企业税源监控。

(三)“齐参与”,以政策效应分析团队为依托,确保各项税收政策得到准确落实。

邀请大企业的财务专家和中介机构的专业人士与政策效应分析团队人员联合起来,形成合力,集思广益,深度探讨,研究税收管理及政策落实进行深入的政策效应分析,将新旧政策进行对比,反复论证,解决政策的透明度和执法的一致性问题,挖掘税收政策对微观和宏观经济的影响。

三、“互通”。

打造平台,实现“互通”。税企双方要主动、积极、及时的互通信息。我局将及时向企业分行业分类政策法规、管理规定,总结政策实施效应,反馈有关问题。开展“学习服务”主题实践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开通西城国税“办税通”、提供“驻场服务”、开办“税企e家博客”等多种活动。

(一)搭建桥梁,准确把握大企业纳税诉求。

以“税企e家”非官方博客为平台,与大企业和多方面人士共同探讨个性化涉税问题,实现信息共享,更加直接的解决企业涉税诉求。充分借助中国税务报等宣传媒体的力量,及时把大企业的纳税诉求和我们的实际管理服务工作予以反应,扩大影响力,寻求更准确、快速、高效的解决方案。

(二)继续做好驻厂式调研工作,帮助大企业防控税收风险。

根据总局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的要求,了解其落实文件情况及目前税务风险管控情况,引导其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有效规避纳税风险,实现税务管理事项的前移,提升大企业风险监控水平。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大企业“学习服务”实践活动。

根据每季度局内工作的重点和企业的诉求,组织实施以税企互动为主要形式的系列活动,将涵盖有针对性的培训、研讨、政策解读、行业论坛等内容。

四、“共赢”。

“共赢”是最终目的,通过“互信”、“互学”、“互通”,最终实现依法治税,纳税人最终实现纳税风险降低,纳税义务有效履行,使税企双方在政策落实中形成共识,实现和谐征纳。

(一)保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

以持续发展为导向,建立良好的征纳环境,税企有效配合使各项税收政策得到准确规范落实,以经济促税收,以税收推经济,把握政策深入调研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涵养税源。

(二)完善制度,为大企业税收管理工作提供机制保证。

以制度促进科学监管,做到事前防范风险提高纳税遵从。始终以和谐征纳为目标,不断以实践经验成果完善制度建设,促进税务机关与大企业的共赢发展。

税务局大企业管理工作思路的延伸阅读:如何写好你的工作计划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9

在报告中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亿万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为新时代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重点。

省委、省政府积极践行关于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从省直单位抽调500名干部组成50支乡村振兴服务队下沉基层一线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振兴服务工作,如同众人划桨开大船,这个场面很好,但是要开好这只船,不是简单划桨的问题,应该形成体制机制,正如一只船内部的系统:动力系统、导航系统等都需要有。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体制机制都需要有。省派乡村振兴服务队努力做好组织机制的创新工作,使乡村振兴服务这只“船”行驶得更稳、动力更足。

在前期广泛调研和征求市委、县委意见的基础上,服务队进行系统的梳理,形成系统的方案。

一、优化内部组织架构,理顺体制。

服务队到达派驻地后,成立了队长为书记的党支部,选举产生了支部委员,做好分工安排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需要,将5个服务村庄分为3组,成立由处级干部为小组长的3人服务小组,这就形成队长总负责、小组抓落实的内部工作机制。

二、建立联动机制,形成合力,促进服务队工作加速落地。

基层工作有其特点和规律,为促进服务队项目尽快落地,服务队在征求市委、县委的意见后,建立了市委、县委组织部门牵头的联系机制。县委还根据服务队的工作需要,派出由县直政法、财政、国土、水利等5个部门同志组成的县派工作组,县派工作组在服务队的领导下帮组协调解决项目落实中遇到土地、规划、设计、环评、政府采购等问题。

这就形成了服务队工作的闭环机制:重大项目,及时向市委、县委汇报请示;一般项目由服务队会同镇、村党组织研究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县派工作组负责对实施方案提出建议并协助完成项目落地工作。

三、建立队内周总结、队县月联系机制,确保部署落地落实。

(一)队内周总结制度。

年初,各组在详细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本组的年度工作计划报党支部会研究。通过后,各组列出时间表、任务图,实行挂图作战。每周队长主持召开例会,各组汇报上一周工作情况和本周工作计划,对计划任务未完成的小组帮助研究对策,确保各小组按计划完成年度任务,意向不落。

(二)队县月联系制度。

联系点调研工作计划篇10

关键词: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牛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进度管理;进度控制

中图分类号:TP39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5-0000-01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其中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是一种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管理和农业信息的收集、整理、查询、展示的信息系统。

本人曾作为项目的主要管理人员参与了多个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通过实际的工作发现,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的项目管理与其他类型系统的项目管理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管理起来也更加有难度,具体特点如下:

(1)产品具有创新性;(2)农民文化水平低,农村信息化基础薄弱;(3)调研需深入农业生产企业,工作环境条件较差;(4)项目规模一般较大,而且是科研类项目,基本没有可以借鉴的例子;(5)项目中人力资源影响因素较高。

下面就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的例子,就进度管理中的进度计划编制展开分析和研究。

1 项目背景

【项目案例】牛奶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简称:牛奶项目)旨在开发一套基于上海地区规模化奶牛场生产、管理、经营的全新系统软件,用于记录各奶牛场的安全生产信息数据,系统含盖奶牛场从饲料采购、生产饲养到原料奶销售至乳品厂的产前、产中、产后的全过程管理,实现网络化管理和牛奶安全生产在线控制,提升奶牛饲养管理水平和生产水平,实现现代奶业的数字化管理。

2 牛奶项目开发成本的估算

估算项目开发成本是进度计划编制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制订计划之前必须先估算出项目的开发成本,然后估算出项目总成本,再根据总成本进行相应的资源分配。

2.1 选定估算方法

在开发成本估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估算的方法,在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中,使用的较多的是自下向上估算法,因为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的规模一般较大,而且大多数都是创新项目,没有类似项目经验可以借鉴,无法进行整体的估算,选用别的方法容易产生较大误差,给后续的项目管理带来困难。

2.2 工作量估算技术

在进行每个模块工作量估算的时候,我们采用三点估算技术进行工作量的估算。三点估算技术对于每一个任务的工作量,都采用三种估算值:乐观工作量、悲观工作量和最可能工作量。乐观工作量是假设各种开发条件都是最有利的形势下,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工作量,悲观工作量是假设各种开发条件都是最不利的形式下,完成该任务所需要的工作量,而最可能工作量则是正常条件下完成该任务所需的工作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得出该任务的工作量:

每个任务的工作量=

2.3 总成本估算模型

由于选用的是自下向上估算法,每个任务的估算都是由底层开发人员进行估算,开发人员对于模块的估算都比较熟悉,但却没有管理成本的意识,所以以上方式只能计算出开发的成本,却不包括软件开发项目的其它成本,但是如果要逐项估算各项成本,难度又较大,所以根据以往的项目经验,采用以下成本模型:

总成本=CK*开发成本

其中,CK为常数,参照以往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经验,牛奶项目CK取值为2.5。

3 牛奶项目进度计划编制

编制牛奶项目进度计划首先需要明确项目的总体要求,然后再编制项目的进度计划。在项目计划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

(1)前期调研:进入奶牛场进行实地业务调研;(2)需求分析:收集用户的需求,并分析与系统原型之间的差异;(3)概要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进行系统概要设计;(4)系统详细设计:依据概要设计进行详细系统设计;(5)编程和单元测试:主要有开发人员开发完成后,进行单一功能的测试;(6)系统功能整合测试:流程性测试,强调与其他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7)硬件采购和调试:采购带RFID芯片电子耳标、RFID识读器和手持机,并进行调试,与系统对接;(8)与系统的整合测试:牛奶项目的系统数据需要上传给政府监管单位的信息系统,需要进行整合测试;(9)软硬件联调:进行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联调,实现业务流程的贯通;(10)系统试运行和用户培训:系统试上线运行,同时开展用户培训;(11)系统优化:根据用户的反馈意见,进行系统的调整和优化;(12)系统正式上线和用户验收:经过前阶段试运行和系统优化,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并进行用户验收。

4 结束语

本文针对牛奶项目实际案例,结合进度管理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的进度管理方法,通过实践深入研究了进度管理在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开发项目中的进度计划编制方法,为今后牛奶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