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人工智能教育十篇

时间:2023-08-25 17:22:43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1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在达特茅斯会议提出以来, 人工智能的发展超出了人们的想象:1997年, IBM超级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2016年, 由Google旗下的深度学习公司Deep Mind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 Go战胜了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 这件事轰动了全世界[1]。随后有关人工智能的热点应用不断推出, 比如无人驾驶、智能医生、语音与人脸识别等, 让我们认识到人工智能的应用已与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应用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比如2017年高考期间, 机器人艾达挑战高考数学, 10分钟就答完, 获得134分, 激发了教育领域对人工智能的巨大热情, 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教育的忧虑与反思[2]。2017年7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提出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在2030年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先后从国家层面人工智能政策规划, 将人工智能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社会变革和国际竞争的新动力[1]。

1 人工智能定义和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的英文是Artificial Intelligence, 简称AI, 人工智能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 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说法认为[3]:人工智能是关于人造物的智能行为, 主要包括知觉、推理、学习、交流和在复杂环境中的行为。人工智能的长期目标是发明出可以像人类一样或能更好地完成以上行为的机器, 短期目标是理解这种智能行为是否存在于机器、人类或其他动物中, 所以它包含了科学和工程双重目标。根据其功能强弱, 人工智能分为三类, 即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还有超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60年代, 提出人工智能的概念。主要以命题逻辑、谓词逻辑等知识表达和启发式搜索算法为代表;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80年代, 提出了专家系统, 同时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算法研究发展迅猛, 伴随着半导体技术计算硬件能力的逐步提高, 人工智能逐渐开始突破;第三阶段是自20世纪末以来, 尤其是2006年开始进入了大数据和自主学习的认知智能时代。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也开始增多, 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了巨大的突破[4,5]。人工智能的技术体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即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以及人机交互等。当今击败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的Alpha GO主要应用了机器学习中的深度学习算法。

2 人工智能应用状况与反思

2017年, 阿里的无人超市落地杭州, 进店、挑选商品、付款支付一气呵成, 消费者几乎在完全自主的状态下完成购物。与此类似, 昆山富士康公司裁员6万名工人, 全用机器人代替。京东、淘宝引入的智能机器人替代了原来的仓库管理、人工客服等岗位。因此有学者悲观地断言:在人工智能时代, 因为很多职业岗位或技能将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 职业院校毕业生很有可能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窘境。笔者认为, 我们不应该重蹈历史上英国制定的限制汽车推广使用的《红旗法案》的悲剧。正是这个在今天看来毫无道理的, 但却持续了三十年的法案让德国和美国的汽车工业完全赶上来, 最终远超英国。人工智能应用必将淘汰或替代很多现有就业岗位, 但同时又会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这是一个伴随着产业智能升级的、长期的艰难过程,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 这既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3 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策略

为了更积极地适应人工智能时代, 除了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和政策、经费支持之外, 建议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规划。

3.1 解放思想, 更新理念与制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提出, 人工智能走向2.0阶段的真正原因是世界正从原来由人类社会与物理空间构成的二元空间, 向着由物理空间、人类社会与信息空间构成的新三元空间演变[6]。因此, 职业教育在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应该加入人工智能等相关理念和技术, 同时其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课程内容、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都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比如当前大多数职业院校非计算机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 信息技术类课程课时偏少, 数据处理、编程类或人工智能课程几乎没有, 这样的安排不利于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适当减少将来可被人工智能应用替代的技能课程的课时, 比如电算会计、环境监测等。

3.2 善用人工智能, 提升教学与管理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 教师们现有的重复性工作和大量数据积淀的教学任务, 比如批改作业或阅卷或课堂考勤都可能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此, 教师能腾出更多的时间, 更充分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从而为学习者提供更精确的个性化学习服务, 教师也能够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 优化教学评价方式, 补充教学资源, 减少备课重复性工作, 提升教学效率, 真正地做得因材施教, 同时学生们的学习方法和方式将不同程度地得到重构,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在线学习平台大量出现, 不同的学校、学科及专业课程不再封闭, 学习时时处处都可以进行, 碎片化与个性化学习将日益普遍。教师能完整地跟踪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比如学生上课是否睡觉、是否玩手机、是否在教室里与其他同学合作学习等, 都能够根据监测数据进行智能解析, 有利于更有效、更全面地对学生进行过程性评价。大部分课程考试将全部自动化, 考生资格审查利用人脸识别、监考与阅卷都由智能机器来完成。上述人工智能给教学带来的这些变化既需要网络硬件设施和相关软件系统来支撑, 更需要职业教育的教师们继续提升信息技能、深化和加强信息素养。

3.3 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实训筑牢就业

在人工智能时代, 职业院校应与相关行业统筹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 拓宽企业参与的途径, 深化引企入教改革, 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多种方式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 促进企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鼓励以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吸引优势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 推动学校就业与企业招工无缝衔接。比如职业教育将出现新师徒制, 行业领域的行家里手将通过互联网以VR或者AR技术言传身教的方式, 带领规模庞大的徒弟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3.4 完善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体系

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入推广,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如果不及时进行充电升级, 中低端的重复性强的工作将面临被智能机器人不同程度进行替代的危险。所以对于不少技能岗位, 守着一门技术吃一辈子老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因此, 职业教育要继续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为职业教育学生的充电升级铺就一条纵深的通道。

3.5 人文教育为道, 智能教育为用

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 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将被机器替代, 人们将从重复繁琐的事务中解脱出来, 转去从事更具有创造性、创新性或者更具有情感类的工作, 这些工作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因此, 职业教育更需要注重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人文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是做人之道, 在此基础之上激发学生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 促进跨界思维的形成, 更好地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相关职业岗位知识和相应的智能技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曾说:完全人工智能的研发可能意味着人类的末日。Tesla汽车和Space X公司创始人马斯克说:我们必须非常小心人工智能。如果必须预测我们面临的最大现实威胁, 恐怕就是人工智能了[7]。一群没有良好道德水平的, 但掌握了智能技术或设备的人们是危险的, 所以职业教育应该从学生入学起就开始, 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热爱社会、热爱生活、乐于助人、与人为善。只有这样, 人工智能应用才能更好地服务人们、造福社会。

4 结论

人工智能正在快速又深刻地改变我们的教学、生活和工作方式, 也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机遇。职业教育在面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变革时, 须要从国家政策、理念与制度、教学管理、产教融合、终身学习等方面做好应对, 切实地把握人文教育之道对智能教育之用的统领原则, 培养能很好地掌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谢青松.人工智能时代职业教育的转型和发展[J].教育与职业, 2018 (8) :50-56.

[2]苏令.人工智能来了, 教育当未雨绸缪[EB/OL].[2018-05-15].

[3]Nils J.Nilsson.人工智能[M].郑扣根, 庄越挺,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0.

[4]王璐菲.美国制定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J].防务视点, 2017 (3) :59-61.

[5]贺倩.人工智能技术在移动互联网发展中的应用[J].电信网技术, 2017 (2) :1-4.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2

人工智能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50余年,但是它作为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对社会经济和发展的影响却越来越大。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许多国家意识到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必要性,努力把人工智能列入技术类教育的教学内容中。作为师范类院校,教授人工智能课是有必要的。? 

(1)为部分优秀的学生将来做更深入的研究打坚实的基础。在面向知识经济的今天,研究获取、表示和使用知识的人工智能学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人工智能研究被列为中国高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以专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系统在信息技术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和智能化系统的研发,不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应用,也是促进各学科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使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普及和深入,教育重心必须要下移,即从研究生教育向本科教育普及。开展本科层次人工智能普及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本科高年级开设相关选修课。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能够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的育人和科学研究功能,而且能为学生拓宽专业路径,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和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同时也为营造一个使学生不仅有宽厚、扎实的理论基础,且具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环境。? 

(2)为将来从教的学生积聚大量的知识。英国早在1999年,人工智能课程已经作为选修课出现在中学的信息与通讯技术(ICT)课程中。许多中小学还通过机器人竞赛活动来激发中小学生学习人工智能的兴趣,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培养了多种思维方式,获得了更多的创新空间。美国现行的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中,将人工智能的内容作为“媒体与技术”层面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澳大利亚的部分中学开设的信息处理与技术课程,人工智能、信息系统、算法和程序设计、社会和伦理道德、计算机系统分别作为5个主题共同构成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该课程的大纲中规定,人工智能部分的教学内容在高中第3学期为12年级的学生开设,教学时间为10周。? 

在我国,多年以来中学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中一直包含有人工智能相关的题目,涉及启发式搜索、博弈、智能程序设计等问题。2003年4月,我国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首次在信息技术科目中设立了“人工智能初步”选修模块,标志着我国高中人工智能课程的正式起步。? 

我国的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教育部评审并通过了分别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广东高教出版社、地图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和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5套高中《人工智能初步》教材,并开发了相应的教辅材料,包括教师用书和配套光盘等。为了配合中学人工智能课程的实施,国内也推出了一些适合中学生学习与体验的人工智能软件和网络资源。另一方面,一些高校的本科生、研究生也逐步关注中学人工智能教育的开展并将其作为毕业论文的研究选题。一些师范院校适应形势要求,已为师范生开设了与此相关的选修课程。? 

2 人工智能的教育及教学条件现状? 

通过对本人多年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我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育现状可总结为如下几点:? 

(1)理论知识充裕。但与实践相脱节,特别是在智能科学技术的教育教学方面。尽管知识面相当广泛,而人工智能理论的普及教育以及智能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仍然十分滞后。? 

(2)同其它普通高等院校一样,在本校,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尚未普及,甚至比不上其它院校。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及创造精神。? 

(3)缺乏配套实验教材,实验教学内容缺乏,无法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只有开设实验项目,才能使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具有研究性和综合性。? 

(4)对中小学智能教育的深度及教学方式、教学特点缺乏研究。做为师范类院校,我认为在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要紧抓中小学智能教育的特点对师范类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与培训。? 

相对于教育现状,我校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条件现状要稍好一些,其状态如下:? 

(1)教材使用部级规划教材,此教材非常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技术,适合本科及研究生使用。在我们的授课过程中,也会适当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国内其他先进教材,如中南大学蔡自兴教授的《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等。? 

(2)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我们准备了多种类型的扩充性学习资料,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包括:课程相关杂志和书籍目录,以及部分重要的参考文献,与人工智能相关的网络资源如优秀BBS、新闻组、网址等。 它们包括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领域研究的前沿动态等。 使用表明,学生非常乐于查阅这些资源。 使学生能通过使用这些资源进行一些人工智能程序设计,探讨一些问题,在课堂讨论中展示他们的收获。? 

(3)校园网的普及与不断优化使本课程有优良的实践性教学环境,能充分满足教学需要。我们拥有较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网络教室,为实现本课程教学提供了物质保障。在网络资源建设方面,全校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和教师宿舍都以宽带网相连,这些硬件设备对本课程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使本课程教学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3 人工智能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 

针对我们现在所采取的教学方法,我认为存在许多不足,如教学方式比较单一,教学内容偏重理论讲解等,为此,提出以下教学方法的改革:? 

(1)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受到学生兴趣和参与意识的影响。一般来讲,《人工智能》作为一门前沿课程,开始学生学习兴趣很大,当开始接触到抽象理论知识及部分算法时,学生往往感到不易接受。 我们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包括鼓励学生参与某部分知识的扩充性资料查找,预留一定时间请学生负责对此内容进行讲解,布置学生对某个基本成型的实验进行纠错及验证,降低问题解决的难度。学生因此产生兴趣从而做更深度研究。? 

(2)进行启发式教学。 我们可以尝试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求解这些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和解决方案,然后摆出教材中的解决方案,并与同学所提出的观点进行分析和比较,这足以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意识和参与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课堂辩论与交互式教学。 组织课堂辩论,讨论的议题可定位为譬如人工智能是否能超过人类智能等有争议的问题。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激发了学习潜能,明确了学习目标。当然师生间的交流方式还有很多,如邮件互发、QQ留言等,也可在课程网站中的互动平台进行交流。? 

(4)分层次因材施教。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对每个具体学生的学习进度、课堂作业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对学生提出进一步的学习建议和指导, 实现个性化的教学。 对优秀学生探讨,可以在教学设计和实验设计中要求其选作部分探索性、创新性的功课和实验,以发挥学生个性优势。对于有意于将来从事中小学教育的学生可以在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等知识层面对其做问题讲解。而那些看似缺乏兴趣的学生,我们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如播放人工智能相关电影及科学小片引起其兴趣,实行逐步引导的教学过程。? 

另外,我们可以尝试双语教学。 采用中文教材和讲授的同时,注重在课程中的关键词同时用英文表示,并适当指定英文参考短文和英文参考书。使学生能够接触国外文献资料,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获得更宽广的知识。我们也可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一些人工智能网络上的虚拟实验给学生进行课外上网练习,从而使学生了解算法的具体运行过程, 通过参与达到知识的理解,掌握基本方法和技术。? 

 

根据现有的条件,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课程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丰富表现形式,利用网络课程的交互性、情景化等特点,构筑以学生为主体的《人工智能》课程现代教学模式。 对于抽象知识,可通过动画和视频演示,通过声音和图像展示人工智能的历史、人物和前景,做到学生直接而深刻地看到知识的内涵外延。网络课程能较好地实现交互并使学习过程情景化,通过网络课程的课堂练习和章节练习,教师可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给学生提出学习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研究力和创新力。我们也可以给学生播放中学《人工智能》课程课堂教学录像,以使学生看到初高中学生的知识范围及深度;同时给学生播放现有的《人工智能》科学成果,让学生看到理论背后的实践;也可以播放科幻片,激发学生想象的翅膀从而有兴趣把人工智能作为将来深造的方向。《人工智能》是一门较新的课程,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不仅要靠教师,也应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如果人工智能能采用智能辅助教学系统或机器人辅助教学过程逼真、形象,一目了然,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尤其是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人工智能实践教学设计的探讨? 

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适量开设一些实验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并加深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降低理论的抽象度,提升理论的实用性。在近两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适量加入一些人工智能语言的教学过程。例如,在讲解了“野人与传教士过河”等问题后,我们可以让学生使用Visual Prolog或者C ?++?对算法进行实现;在讲解 TSP 问题的遗传算法解决案例后,指出编码方案、初始种群大小、进化代数、交叉率变异率等因素对求解结果的影响,并要求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来分析、理解这些问题,并提出“寻找更有利的解决方案”等问题。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学生会在课外主动查阅相关文献、相互讨论以实现他们所设计的方案,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善于钻研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熊德兰,李梅莲,鄢靖丰.人工智能中实践教学的探讨[J].宿州学院学报,2008(1).? 

[2] 何元烈,汪玲.“Visual C ?++?”在“人工智能”教学中的应用与探讨[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3

苏霍姆林斯基曾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效应曾经给了我不小的心灵触动,我不禁反问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自己,在我的学生生涯中留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优秀班主任老师又是什么样的人呢?恩,没错。她们都是那种教育风格独树一帜,师德品行人格高尚,教育方式“润物细无声”的智慧型教师。

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智慧”就是指辩析、判断、发明创造的能力。教育的智慧,因为“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一朵花儿就是一朵花儿,智慧却能在一粒沙子里看到一个世界,一朵花里发现一个天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是一种以儿童为指向的、复杂的关心品质。”“教育的智慧最具有个性色彩”。我们应当改变教育观念,从知识文化走向智慧文化。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所谓智慧型班主任则是指班主任能灵活、机敏、随机应变处理各种事件,拥有善于顺势利导,潜移默化的改变和影响学生的能力。

那么班主任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呢?首先,我们自身的知识要精博,“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教育,才能又有教学之乐而教学之哭。”(陶行知)班主任工作是一门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发展着的科学,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我,在学生面前始终是一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活水,滋润学生的心田,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剖析学生的心灵。其次,我们需要读好书多充电。要多读些教育家的专著,而不是只读教育心理学之类的教科书。头脑中要贮存一些经典的教育故事,随时能说出若干教育名言。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用这些故事或者寓言启迪学生的智慧。把道理渗透到班级文化中,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注入新的活力,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做人做事的道理,育教于乐让孩子们慢慢体会,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形成一些从书本上学不到的优秀品德。忽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忽视对每一个生命的重视,见物不见人,见分数不见人,最后往往是老师辛苦,学生痛苦。这种陈腐的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不仅与教育智慧背道而驰,而且令人大倒胃口,是班主任生命意识缺失的具体表现,我们一定要紧记才是。

我们想要成为智慧型的班主任,提高办事工作的效率,又该如何做呢?我觉得一定要把班主任的教育智慧落实到教育实践中去,应该从这几方面加强建设。

第一,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教学能力要能让学生信服,进而学生才会打心底里崇拜老师,以老师为荣。这样的班主任才能从本质上对学生产生威慑力。”班主任的各项工作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第二,现代班主任的能力结构主要应围绕着胜任教育教学活动的总体要求来设计,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应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针对他们的不同个性,对其思想品德教育进行整体设计,予以精心培养。表现在对民主管理班级的探究方面,例如,采用值日班长轮流制,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

第三,班主任的教育智慧的灵活运用,要营造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竞争、奋进向上的班级文化。竞争机制的运用方面,如先进班组评选,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用集体的力量约束个人的行为;利用节假日外出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与素养。使班级管理具备了有序有效的纪律约束,能做到老师不在场时也能保持良好的秩序。

第四,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主体互动,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双方通过真实的交往,尊重学生主体和个性。把握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指导工作的艺术性。具体来说,班主任做到以下几个侧面,对于实现有效的班级指导尤为关键:

一、 悉心观察

在日常的学习和交往中,通过直接或间接地观察学生经意或不经意的外在的言行举止和神态表现,“读”懂他们在一定社会情景下的所欲、所思、所为。

二、耐心倾听

懂得倾听既是一种受人尊重的品质,也是人际沟通与互动的基本要求。在班级指导中,角色的不对等和信息的不对称,更需要班主任做一个倾听者,要提供适当的场景,创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有时间、有心情去陈述、去解释、去表现。

三、及时反馈

无论是直接的对话,还是间接的联系,班主任对于学生所提供的各种信息,都要在作出分辨和分析后,根据具体的教育情境予以及时反馈。反馈主要不在于简单的肯定或否定、表扬或批评、赞赏或惩罚,而在于激励和行为指导。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4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管理

2016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和管理模式创新的过程中,以创新促发展,推动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2018年的《教育信息化2.0》再次重申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持续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全过程,提升教学和管理水平”。上述文件为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区块链、5G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给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机遇。教学管理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而言之,决定了人才输出的状态;大而言之,攸关国家未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优化教学管理工作既有助于全面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又有助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管理的概念与内容

1.教学管理概念的界定教学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管理指从宏观层面上研究教育行政机关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进行教学上的计划、组织、管理和监管;狭义的教学管理是指从高校层面上依据教学论和管理科学,采用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多种手段,充分调动师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教学工作各环节及要素进行调节和控制,确保教学工作稳定有序运行,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的过程,以完成预设的教学目标、准则。本文中的教学管理为狭义的教学管理,即高校根据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进行的教学组织、协调、调节、控制及决策,从而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育人目标。2.教学管理工作的内容200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职高专和成人高校教学管理要点》中第4条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作了如下释义:“高职高专院校教学管理的基本内容一般包括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师队伍管理、实验室、实训基地和教材等教学基本建设管理”。上述管理可概括为:一是教学过程管理,二是教学业务管理,三是教学质量管理,四是教学监控管理。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管理工作创新1.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管理创新教学过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构成。因而教学过程管理就是教学活动开展过程所涉及的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要素及活动的管理。随着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学习等新型教学方式不断涌现,高校教学过程中的各因素、各环节不断变化,给管理带来了挑战。新形势下,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教学过程产生数据实时精准化采集、储存、输出和智能分析,并对教学过程实现全程控制,可实现教学过程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用户画像是一种重要的大数据应用,学生用户画像和教师用户画像是用户画像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建立基于学校内部业务系统、上网日志、一卡通数据、学生成绩数据、图书借阅数据、奖惩数据的学生用户画像,可揭示学生的学习轨迹、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评估学生的心理状况、判断家庭是否贫困,有助于教务部门对学生开展个性化与精准化的教育管理。建立基于高校内部教师相关数据库的教师画像,可科学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评估教师的教学绩效、绘制教师个人的发展路线、挖掘教师的研究特长,有助于院校、教务部门和科研部门为教师提供精准化服务。学生和教师用户画像的应用,为教学过程管理工作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科学依据。此外,在教师培训工作中可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教师培训资源的按需推送,培训伙伴的智能推荐,培训过程的智能监控,对于记录的全程培训数据可结合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实践全过程的培训管理和评价。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辅助系统主要由自然语言理解、知识展示、推理方法等技术实现,具有智能测试、个性化选择与调整学习内容和进度、智能问答、人机交互、自动解释咨询教学内容、自动评价的功能。该系统能够根据学习者当前的知识技能水平和情感状态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破解了传统智能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设置的教学策略带有经验性和主观性的难题。该系统不仅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环境和条件,而且可以对教学过程进行组织调控、对学生的学习实施引导和帮助,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的转变。现阶段,高职院校受制于师资,难以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未来,可将超高速率、低延时、低功耗、大规模连接、高可靠性等特征的5G技术与全息技术、AR/VR技术等相结合,向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优质课程资源。此举能够有效缩小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和高质量教育的需求。2.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业务管理创新教务管理是对高校教学业务工作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管理活动,包括教学计划管理、课表管理、成绩管理、教室管理、考务管理、教材管理、学籍学分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处理教学事务时效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各校均采用了教务管理系统。为了提升教务人员的工作效能,可将云计算技术和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融入到教务管理系统开发中,构建“教务管理全过程、跨部门流程整合、信息集成共享安全、系统稳定、可扩充”、适应教育发展和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务管理系统,此平台支持大规模、高并发同时访问。为了挖掘学生不同课程成绩数据之间的关联与规则,已有研究将散列、事务压缩、划分和抽样等技术用于对Apriori算法进行改进,然后将改进的Apriori算法用于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不但提升了处理数据的速度,而且为教务管理提供决策支撑。为了解决现有教务系统上网高峰期访问不畅的问题,可将教务系统接入5G网络。在教室管理工作中可采用大数据处理学生选课、教师开课等数据,结合本校教室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类型,分析出最优的教室安排方案,提升教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智能化。在教材管理工作中,很多高校已采用教材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但管理效率较低。可在已有系统的基础上使用物联网技术,实现教材管理智能化,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教材管理部门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在考试管理工作中可采用人工智能赋能考试的具体实施、阅卷和反馈、评价等环节。在考试的具体实施环节运用人工智能构建在线机器考试系统和智能监控系统,提升考试具体实施的智能化水平,给考试管理工作带来便捷。在阅卷环节中运用人工智能开发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阅卷系统,可提高阅卷效率并促进考试公平。在考试评价环节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可实现考试大数据的自动分析和对试题质量基于既定评价标准的自动评价。在成绩管理工作中可运用区块链技术创建区块链成绩单,用于记录课程、学分、成绩和经历。学生可自主管理此成绩单,打破学习成绩、学分、成长数据由高校集中管理的传统,减轻成绩管理工作的压力,有助于学习者改善学习过程和成效,实现个性化学习。对于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数据来源广泛、实时动态、共享困难等精准采集难题,可利用“物联网+云计算”技术实现数据精准化采集,完成学生轨迹数据和教师课堂数据的实时动态采集,实现了准确回答“学生去过哪里、学生在哪里、学生喜欢上哪位教师的课”等问题,为教务管理工作带来便利,也为教学供给侧改革提供重要依据。3.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管理创新教学质量管理工作是对高校教学进行计划、组织、领导与控制等活动,以提高办学质量为目标。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指导与控制。以往的教学质量管理往往是通过考核考试等方法进行的,限于数据、技术和工具的多重缺失,未能对教学各要素进行全面有效的评价。而今,利用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可实时动态采集学生在校轨迹数据和教师教学数据,然后运用机器学习、可视化分析、聚类和回归分析等技术对采集数据进行全面深度分析,进而通过数据客观反馈学生学习质量和教师教学质量,实现教学质量的智慧管理,使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由“效率优先下的公平”转变为“公平优先下的效率”。针对学生学习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透明度不高、公正性不强的问题,已有研究利用“区块链+人工智能”设计基于联盟链的学生评价系统来解决,该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共享,利用人工智能实现数据的智能处理,助力学生评价向精确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变。4.融合信息技术的教学监控管理创新教学监控分为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过程监控。教学质量监控,就是按照课程教学目标要求,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系统的监督与控制,保证教学工作处于最佳状态。教学过程质量监控主要通过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及学生信息员反馈、教师评学来实施。主要分为理论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两个方面。针对理论教学过程中无法全过程跟踪的问题,可采用云录播技术全程多视角监控课堂教学,并将录制的课堂教学视频存放于教学资源库,实现课堂教学的全程记录,提升理论教学过程的监控水平和能力,及时发现问题课堂和课堂问题。通过雨课堂、问卷星等教学辅助工具实现教学及时评价和反馈,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技能。对学情分析不到位、教学设计不完善、教学态度不端正、教学方法不适配、教学内容不严谨、教学效果差的问题课堂,采取现场点评、约谈警示、递进式培训、专家会诊等个性化督导帮扶策略。目前,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很多高校搭建了虚拟实验室,在节省大量科研经费的同时,解决了实验教学中时常出现的安全问题,但也存在实验过程无法监控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组建虚拟实验教学监控系统,监控学生的实验过程,辅助教师开展实验教学活动,及时有效地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并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监控通过反映教学质量的资料和数据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目前,很多高校建立起了教学质量监测信息化平台来实现教学过程产生数据的常态检测,但数据分析手段简单、形式单一、分析时间长,缺乏深度,无法及时有效地发现问题,对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改进更是无从谈起,难以发挥教学监控应有的作用。将大数据技术融合到教学监控管理工作中,对教学质量监控数据进行深层次、多维度地收集、挖掘、分析,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教学监控工作的管理水平。针对发现的问题,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有助于提升教学监控工作管理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策略

1.转变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融合创新的理念教学管理人员理念的转变是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先导。目前,国内大部分高校实现了教学管理工作信息化,部分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受到机制制约和工作理念的影响,不愿意深入学习信息技术或改变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信息技术的引进与落地,给教学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对此,各高校从事教学管理工作的人员应注意转变思想观念,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重要性,学习现代教育管理理念,与时俱进,结合时代的多元化发展特征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创新优化教学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水平。2.打造专业且信息素养强的管理团队要想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的融合创新,必须提升教学管理团队的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提升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信息技术能力。首先,各高校可组织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积极学习教学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使其认识到教学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同时,积极开展各种思想教育活动,提升教学管理工作团队的思想水平,提升其职业道德和信息道德(在使用信息时,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版权,遵守法律法规等信息道德规范)。其次,应积极组织相关教学管理工作人员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以掌握专业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目标,通过专家讲座、进修、观摩、经验交流等方式,在丰富教学管理工作团队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检索能力、信息化管理能力及选择、加工、分析和传递信息的能力,从而提升其专业程度和信息素养。3.创设综合型、智慧型教学管理共享平台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结合教学管理工作特色,创设依托数据驱动的综合型、智慧型教学管理共享平台。此平台涵盖教室、课程、学生、考试、课堂、成绩、选课、互动、资料、日志、权限、配置、管理、教学效果评估、教学新需求预测及大数据分析功能模块,通过获取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过程、教学业务、教学质量、教学监控管理等维度的各种数据,提供决策服务,建立良性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教学管理人员在此平台的辅助下,可挖掘业务数据,通过平台嵌入到业务流程的算法进行分析,为教学管理提供决策,从而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水平。4.加强保障,构建融合长效机制要想实现提升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创新的目标,必须建立融合长效保障机制。首先,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势必会增加教学管理工作人员的负担,必须建立可持续性激励机制,保证参于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开展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并非只靠教学管理人员就能完成,还需要高校网络与教育技术人员的支持与配合。高校应为信息技术与教学管理工作融合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团队和基础设施。最后,高校应加强版权意识,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保障教学管理团队的知识产权与合法权益。

结语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5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学理念;发展趋势

“理念”也可以理解为思想,通俗的讲多指正确的工作方法。体育教学理念从字面上便可以理解为体育教学过程中正确的工作方法。在实践工作中方法正确,理念先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国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教学理念的创新与传承。建国后由于受原苏联凯洛夫教育理念的影响,使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了重视知识、重视三基的教学理念,后《准备劳动与卫国体育制度》的颁布又出现了重视学生体质的教学理念;进入八十年代随着健康被重新定义,国内又倡导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这之后由于以人为本的深入人心使得体育教学又出现以学生为本、发展非智力因素等等一系列教育理念。

一、以学生为本得以贯彻

以学生为本就是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根本,就是时时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首位,就是从学生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去开展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技能,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获得知识的结果,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着眼长远,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让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以往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过分强调“三基”教学,过于重视体育教学大纲的完成情况,因此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绝对领导地位。学生只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被动执行者,某种角度上上讲学生的体质是“被增强”了,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给其的乐趣,大部分的学生对于体育教师的印象便是跑圈、上篮、投铅球等等。2001年体育教学改革后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一理念得以传承与发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便是将学生视为体育教学的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有目的的选择教学内容,设置教学目标,学生成为体育教学的中心,一切教学要考虑学生的利益。

以学生为本教学理念的提出改变了多年来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占有体育教学资源,改变其独自掌控体育课程忽视学生兴趣的伪体育教学,只有把学生视为体育教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以人为本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体会到体育运动带给去的乐趣。

二、健康第一深入人心

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健康,因为健康第一的理念已经得到大家的公认。没有健康的身体、思想和行为,就无所谓幸福和快乐。健康问题一直是人类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以往我国对于体育与健康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偏见,只是局限的认为健康便是没有疾病,而体育能增强学生体质,可以让人少生病,对于体育的其他功能责备忽视。自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的概念深化为身体、心理、社会三方面后,体育与健康问题在我国理论界才得以深入研究。以往中国的经济相对落后,人们很少有时间去关注非疾病外的心理与社会健康,体育锻炼的时间也相对较少,致使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健康的宣传也较少。当今社会由于学生所承担的学习、交往、工作等等压力均对学生身心造成影响,使部分学生出现抑郁、幸福感低等问题,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

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缓解学生的健康状态,迁移学习、交往、工作等压力带给学生的心理问题,使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能够更好的投入到学习与生活之中,因此从事运动,关注健康已成为时下深入人心的教育理念之一。

三、非智力因素得到重视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外的对于学习与工作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的因素,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关系为,如果把智力因素比作种子,把非智力因素比作土壤,优良的种子只有播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茁壮成长。构成智力主要有六种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维力、创造力。抽象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自我意识、适应社会、情绪的控制、意志、自我激励、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因素,就一定程度而言,属于先天因素;非智力因素则侧重于后天的养成。非智力因素的高低是学生成绩优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步入成功的重要保证之一。

由于智力因素多为天生遗传的,其在后天的开发与挖掘潜力相对较小,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后天可以通过一定手段去培养的,非智力因素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也能起到推动作用。学校体育锻炼过程中,学生通过体育教学与活动,可以结识更多的朋友对于发展学生交往能力,增加学生人与人之间情感能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再就是某种角度上将所有的体育锻炼都需要机体去克服惰性,克服外界阻力来完成一些动作与技术,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发展其竞争能力具有一定作用;再就是体育比赛过程中会遇到一些比自己强的对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做一些心理暗示,或者学生也会对自身进行自我激励,通过外界的暗示和自身的激励,可以让学生在比赛过程中较好的发挥水平,使其自信心与自我激励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与发展。

结语

体育教学理念是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正确的工作方法。在实践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方法正确,理念先进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前由于国家的倡导、主流媒体的宣传使国人对于体育教学有利新的认识,目前我国的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发展非智力因素等等教学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这对于我国学校体育的开展和体育教学事业的进步也大有裨益。(作者单位:湖北民族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61

[2]毛振明.学校体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

[3]谢华真.健商HQ[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141

[4]季 浏.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5]谢华真.健商HQ[M]. 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1.141

[6]赵子键.一种现代生存理念—终身体育[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体育)2000(11)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6

关键词:国防教育 智育功能 注意的问题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1

1 国防教育有利于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的不良影响。

国防教育的智育功能,还表现在他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前,在高等院校中存在着一种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在考取大学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都是良好的,相互之间的差距并不明显,但入学1~2年后,相互之间就出现了较明显的差距,表现为:⑴稳步上升;⑵波动不定;⑶急剧下降。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就是非智力因素差异大,即非智力因素形成的障碍直接影响了智力的发展,这已经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关注。而国防教育,特别是大学生军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他们抑制和克服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的不良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其一、国防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强烈的思想性和知识性,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这有利于克服思想及智力障碍对学习的不良影响;其二、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即紧张又艰苦,它使大学生的意志得到了磨练,身体也得到了锻炼,这有利于克服意志障碍对学习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其三、国防教育,特别是军训所具有的整体性,相互性,一致性,使大学生们受到了教育和感染,进而有利于克服人格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其四、军事教育,特别是军训中严格的一日生活制度和纪律要求,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进而有利于克服行为习惯障碍对学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总之,开展国防教育,有利于在提高思想认识能力的基础上,克服各种非智力因素对大学生学习上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增强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智育的不断发展。

2 实现国防教育智育功能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国防教育以其特有的教育方式,在高等院校的育人工作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受到各方面的重视与关注。但真正实现军事教育的智育功能并达到育人的目的,首先是要认真抓好这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军事教育过程中,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2.1 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强对军事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

提高对大学生军事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是搞好这项工作的前提。军事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而大学生军训,学习军事科学知识是落实国防教育的具体形式,这项赋予高等院校的光荣使命,是党和国家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它不仅是巩固国防,保卫国家安全的需要,同时也是高等院校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育人质量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把军事教育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从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来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并形成全员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其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加强领导,是搞好军事教育的关键。军事教育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方面的支持与协作。为此,要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相应的部门和组织机构,并建立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各级领导都要关心这项工作的开展,经常深入到工作第一线,协调工作,解决问题,齐抓共管,保证这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2 高标准、严要求,认真搞好大学生军训工作

军训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它不仅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搞好军训工作,首先要在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其纳入到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其次要加强骨干力量的配备。军训工作的实践证明,校内参训干部和承训官兵的素质高低,人数多少,直接影响着训练的质量和军训的效果。因此,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解决。第三要坚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军训氛围。这方面一是要加强管理,严格制度,一切按照条令的要求,不搞特殊化;二是军训期间,要坚持集中就餐,集中住宿,强化管理,让学生全面体验军训生活;三是要根据大学生理解接受能力快的特点,抓住训练的难点和重点,不断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质量;四是要坚实持开展会操、讲评、评比、评优等制度,调动训练的积极性;五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宣传军训工作,表彰好人好事,激发训练的热情。第四要坚持训教结合,处理好军事训练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切实加强军训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要结合训练和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合理地安排教育时间和内容。并采取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开展理论学习,进行优良传教育、形式任务教育、做合格社会主义大学生教育等,要把思想教育工作渗透到军训的各个环节,以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真正达到育人的目的。

2.3 抓好学科建设,促进国防教育工作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高等院校国防教育工作的不断发展,国防教育的学科建设已经摆到了重要位置,有的学校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目前还存在着认识不到位,规划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需要加以解决。因此,我们首先要从提高认识入手,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国防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学科发展的总体布局中,协调发展;其次要培养一支政治、业务素质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形成学术梯队,改变目前在队伍建设上存在的不适应、不合理等现象,增强学科发展的后劲;三是要不断加强课程建设。要根据形势的发展不断充实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逐步形成一个内容新,结构合理、门类适当的,符合国防教育学科发展的课程体系;四是要改进教学方法,积极采用现代教学手段,注意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深化教学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要确立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不断加强科研工作,加强教材建设,努力使国防教育学科的建设适应学校发展和育人工作的需要,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7

摘 要:理想的政治教师应该拥有全面的素养和文化特质:拥有诚挚的教育情怀,体现教育的温度;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呈现教育的厚度;富有精湛的教育才智,彰显教育的力度;极具深刻的人格魅力,展示教育的高度。

关键词:政治教师 温度 厚度 力度 高度

李晓蕾,女,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政治课部,讲师。

爱因斯坦在其相对论中提出四度空间的概念。在我们眼里,一度空间的线过于刻板,二度空间的平面略显单薄,三度空间充满立体感,而四度空间则是超越了现实的幻想世界。由此笔者联想到:一个人的素质,尤其一位政治教师的素养,也应该不是单向度的,它应是立体甚或多维的。现实生活中,大多数政治教师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但人们总是在思考和期盼,我们能否拥有更加完美的政治教师?他情怀和学识同行,智慧与魅力兼具。他使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启迪智慧,以智慧引领生命,而生命倍感幸福。理想的政治教师到底应该有着怎样全面的素养和文化特质?是否存在政治教师应该执着追求的“四度空间”呢?

一、拥有诚挚的教育情怀,体现教育的温度

政治教师需要一份对于教育的执着与热忱,这种大爱情怀的拥有,展现着教师的教育情味,表征着政治教育应有的温度。政治教育是闻道在先的老师对学生进行灵魂导向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对于教育生命的深切关怀。教师在面对拥有不同生命体验和精神诉求的学生时,应用自己的善意与关爱去眷顾每个学生的心灵世界,引导他们的个性发展和品性完善。

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政治教师对于教育之爱,是其人生修炼的外化及教育胸襟的展现,它可以成为开启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因为教师爱的传递,师生情感互动与共鸣的产生,能催发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效其行”。优秀的政治教师,善于用温情感化每个律动的生命,用深沉的关怀去唤醒沉睡的灵魂,实现对每个学生的心灵关注和精神引领。蕴含教育之爱的德育,能够帮助学生从无知迈向智慧,从迷茫走向坚定,由弱小变得强大。这样的教育无疑会伴随精神的觉醒与热情的燃烧,会是一种身心愉悦、心灵成长的幸福感悟历程。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对于教育理想的执着追求,体现着教育大师对待生命成长的人文关怀。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从柏拉图培养“哲学王”的梦想,到杜威对民主教育的热情呼吁,无不体现着名师们对于教育理想的不倦追寻。他们对于教育的坚定,对于职业价值的探求,成为其超越自我、迈向卓绝的力量源泉。在他们看来,教育不是辛苦谋生的方式,而是幸福生活本身;教育不是在简单重复昨天,而是在热情创造明天。怀有教育梦想,就是教师将自己的生存定义为教育生活,把教书育人当成幸福的“志业”,让教育成为生命精彩的依托。政治教师需要构建自己的教育图景,在走进学生心灵和生命的过程中,关注他们知识的获得、方法的养成、智慧的开启和品行的完善,促成他们个体的成长和精神的飞翔。

二、具备丰富的知识底蕴,呈现教育的厚度

政治教师必须具有深厚的知识文化底蕴,扎实专业知识和广博文化素养的具备,体现着教师的教育品味,表征着政治教育必有的厚度。

学高方能为师,教师作为文明薪火的传播者,必须具有精深的学识魅力。对于政治教师而言,其教育价值的特殊性在于,他不仅是人类知识的传递者,更是以自身精神和思想引导学生生命成长的领路人。只有思想才能启迪思想,教师的思想丰瞻深刻,学生的心灵才会丰厚明亮;唯有教师精神世界的丰盈,才会带给学生成长无尽的能量。理想的政治教师,首先是一名优秀的知识分子,是一个持续热爱生活、对知识充满兴趣的人,因为只有自身渴望求知的教师,才能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

杰出的政治教师以广阔的知识宽度和丰实的文化厚度打底,专攻与博识兼具,他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全面的科学人文知识和开阔的教育教学视野。知识宽度主要指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系统,既要有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又要有深厚的综合基础知识;既要有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的根基,又要有自然科学的常识;既要掌握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教育教学的规律,又要洞悉和把握社会发展大局和趋势。文化厚度主要指政治教师应具有的文化素养,主要体现在对于人类文化的批判继承和兼收并蓄上。政治教师需既能领悟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能品读西方文明的独特与辉煌;既能孜孜以求地探求科学真理,也能深刻体会理论背后的人文情怀;既能解读现实社会的热点问题,也能通晓抽象哲学的理论流派。

持之以恒的阅读和学习,是教师拓展知识文化底蕴的必由之路。以读书来充盈教师的心灵世界,以学习来滋润教师的精神气质,当丰厚的学识转化为教师睿智的思想,教育者会变得灵魂挺拔,气质超然。可以想见,有了深厚知识文化底蕴的奠基,政治教师就拥有了开创事业的底气,有了充裕灵动的教学才情,有了源源不断的教育动力。这种教师呈现的教育,必定深邃而悠远,让人驻足流连。

三、富有精湛的教育才智,彰显教育的力度

政治教师应该具备精湛的教育教学才能,教书育人的高超技能和教育智慧的掌握,显示着教师的教育趣味,表征着政治教育须有的力度。

教育教学是教师最为基本的工作,好教师最核心的专业表达一定是精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智慧。政治教师不仅要吸纳丰富的文化知识,更要掌握传播知识、引领思想的本领。出色的政治教师长袖善舞、匠心独具,擅长将乏味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艺术的表达,教育中善于唤醒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自我成长的动机,在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的过程中能发展其思维,并在让生命个体感受新知的同时促成其精神的成长。杰出教师教学才华的精彩之处往往在于:课程把握居高临下、精准到位;知识讲授才华横溢、趣味盎然;课堂驾驭收放自如、张弛有度;关注学生体察人微、关怀备至;问题解决举一反i、游刃有余。

润物无声,踏雪无痕,是德育的最高意境。对于政治教师来说,仅有教育之爱远远不够,他还要懂得爱的艺术,拥有爱的能力和智慧。教育智慧是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展现的机智和才华,它是教师理念、教育意识、教学能力和施教艺术等多方面的综合呈现。学识渊深、充满教育才智的老师才可能演绎灵动活泼、令人流连忘返的精彩课堂,才善于抓住教育生活中的种种契机,聪颖地引领学生放飞思想、升华灵魂。

教育是富于创造性的活动,精妙的教育才智绝非一日之功。一方面它需要教师大量的教育实践和摸索,另一方面它离不开教师的科研与反思。教师的科研能力,突出表现为对教育教学现象和问题的反思能力。优秀的教师善于以自我反思催生其精神成长,他们审慎地对待自己的教育教学,关注新现象和新问题,在日常工作中始终葆有一颗敏锐探索的心,能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并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师需要这样的时刻,在疲于奔走的教育驿路上,驻立回望身后的足迹,从中得到经验的启迪,获得继续前行的方法和动力。

五岳之美,各异其秀。教育教学风格是教师教育艺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其成长自觉与自信的表现。政治教育之美,是以其科学性、启发性和导向性来点亮生命的灵魂,叩开学生心扉的。政治教师或亲和、或深沉、或慷慨、或理性的教育形象和教学风格,有助于让智慧传神,使艺术显形,达到生活逻辑与理论推理的统一,国家意志与学生精神的统一,教学过程与人生修为的统一。政治教师在教育实践和反思中整理自己的教育经验,提炼自身的教育理念,形成自我的教育风格和特色,就走在了“教育者”向“教育家”、“教书匠”向“艺术家”跃升的道路上。

四、极具深刻的人格魅力,展现教育的高度

政治教师应具有和谐发展的精神境界,教师独特人格魅力的形成,呈现着教师的教育韵味,表征着政治教育特有的高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最重要的使命,是通过它的人格和行动,通过他的方法和德行,给学生以示范、启发和激励。德育是致力于精神培育、灵魂塑造的事业。政治教师通过专业的提升,以教育教学为依托,执着追求智慧之真、道德之善、形式之美的和谐统一,以自身的人格风范和魅力浸染学生,方可展现理想政治教育的高度。

政治教师之求真在于,教育者在知识和经验获得的基础上,在人生历练的过程中形成全面综合的素质系统。它表现为卓越的智慧、理性的自觉、富于灵性的思维和极具底蕴的才华。教育中教师能以深刻的施教、睿智的诠释,引领学生在知识的天地里驰骋,在思维的碰撞中思考。政治教师之向善体现其人格的道德特征,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政治教师的应有之义。优秀的政治教师以德立身,是表里如一的道德践行者,他们能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威信感召学生,真正做到用渊博的知识培育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以诚挚的关爱温暖学生,用高尚的师德浸染学生,以和谐的人格润泽学生。政治教师之尚美首先表现为可见的外在形式美,端庄得体的衣着、精彩凝练的语言,优雅从容的教态、潇洒大气的板书等无不构成重要的显性教育元素。但更富深远吸引力的,是教师无形的内在神韵美。教学中,教师坚守精神的自由并尊重生命的差异,以夯实的功底和深厚的涵养,庖丁解牛般重构教学内容,让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放飞的精神家园;教师释放人格风范之美,结合自身体验和独特个性,引导学生对知识和生活进行灵性的解读,使教育充盈对思考精神和生命价值的人文关怀。

政治教师对于真、善、美的不懈追索,构成了其源源不绝的教育力量源泉。爱知求真,表达了教师渴求知识、升华思想的诉求,这是政治教师臻于完善的重要前提;尚德至善,反映了教师的人生修为和教育情怀,它是政治教师必有的人格风范;神形俱美,体现了教师内外兼修的至高要求,是政治教师“诗意栖息”的本质所在。智慧、道德、审美在人格上的汇聚,构成政治教师人生追求的至高境界。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8

关键词:人工智能;英语教育;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概念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式提出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门新的技术科学。时至今日,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智能起步期、专家系统推广期和深度学习期等阶段,而在应用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如Google的无人驾驶技术和运用深度学习算法的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等。除此之外,人工智能已被日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2018年教育部就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要求进一步提升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国家需求的能力。因此,人工智能必将不断被融合到教育领域,并为大学教育变革提供新方式。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人机交互与知识图谱等技术方法,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师在课堂教学、备课与教学研究等多个方面提供支撑;可以为大学英语教学管理与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可以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和教师备课提供智能推荐支撑。目前,学者们已对人工智能对英语教育的影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高华伟分析了外语作文智能评阅与形成性评价融合策略;刘洋针对人工智能技术与高校英语教学的相互关系,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式,分析了现有计算机辅助语言学习软件和系统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张艳璐对人工智能在给英语教学带来机遇的基础上,探究了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赵生学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大学英语教学的变革与策略;严燕分析了人工智能时代英语教学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路径。在人工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必将对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各个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如大学英语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教学策略、教学模式、成绩评价体系与英语领域科研等方面。针对此,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重点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析人工智能对大学英语教育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大学英语教师教学与大学生英语学习提供参考。

一、人工智能的积极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的应用,将对大学英语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大学生二语习得等方面产生积极作用,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了大学英语教与学资源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大学英语教与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互联网上含有丰富的英语视频与图片等资源;在线教育平台也提供了大量的英语课程资源,如中国大学生慕课、雨课堂等,它们各具特色,可为教师与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因此,人工智能技术一方面可为大学英语教师提供丰富的教学素材,同时还可根据大学生学习目标与学习习惯等为其英语学习提供丰富的课外资料。同时,很多网络资源可下载或者回放,这样可以使得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特别是对于教育资源缺乏的地区而言尤为重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平衡问题。其中,百度教育大脑的智能备课系统便是典型应用案例。其依托百度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平台的优势,整合了丰富的优质资源。对于教师而言,此平台可按照教学进度为教师提供经过筛选的教学素材,节省教师的备课时间,提高其工作效率。

(二)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方式传统的大学英语授课往往以线下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而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丰富了大学英语单一的教学方式。可利用网络平台,如雨课堂、慕课平台等,开展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模式或者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使用新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

(三)提高了大学生英语习得的效率由于英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与大学生的情感因素、学习动机等密切相关。采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线上教学方式,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面对面的交流互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焦虑、害怕等情绪,有利于学生的英语学习。动机是英语习得中重要的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大学生英语习得效率的重要内在因素之一。学习动机与使用另一种语言的兴趣密切相关。而人工智能技术采用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以及英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动力。

(四)形成了大学生英语习得分析数据库人工智能技术是以大数据为依托,可以跟踪和记录大学生英语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等各种信息数据,进而可形成大学生英语习得数据库。基于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方法,如数据挖掘、关联性分析和回归预测等,可以挖掘大学生英语学习背后的规律特征,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而构建每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画像,如学生的线上学习状态、课程作业完成情况、测试成绩和学习方式等。可为教师形成可视化的学生个体和班级整体的学情分析报告。因此该数据库有利于教师掌握每位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掌握学生个体差异,为调整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与策略提供支撑。同时,上述数据为大学英语教学与大学生英语习得的研究也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人工智能的消极影响

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育领域对教师与学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同时对他们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师的消极影响由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一定的缺陷,往往需要改进此教学方式。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虽有助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但还需要教师熟练掌握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使用,会给信息技术能力比较薄弱的教师造成压力。借助人工智能平台,大学英语教学不受时间、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影响,势必会减少大学英语教师的需求,造成大学英语教师面临失业的压力。进而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对学生的消极影响根据语言资本理论与期望价值理论,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主要是经济期望价值。而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与学习目的和行为密切相关。比如大学生英语学习经济期望价值主要体现为学习英语对未来找工作很重要,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而人工智能技术在语言领域的应用,势必会影响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期望价值。如人工智能翻译机的出现,使得各种语言之间翻译非常容易。即使不懂英语,也可使用它进行英语交流。因此,人工智能技术在英语领域的应用,将降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期望值,进而影响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与目的。

(三)对师生关系的消极影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得到弱化。学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地收集到自己需要的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如在线课程、英语讲座视频和英语文本资料等,甚至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但这些将弱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情感,从而隔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9

记者:据我所知,在苏州市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算是起步较晚的,但近两年却后来居上,实现华丽转身,请你谈谈这个中原因。

沈坚: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20年来,园区教育大力实施“现代化、均衡化、国际化和特色化”战略,开创了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近年园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学校信息化基础比较好、信息化队伍比较强、信息化理念比较新、应用实践亮点多的良好格局。同时,我们也意识到园区区域教育信息化统整不够,与园区经济、社会、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的现象较为突出,亟待进行区域统整。2012年,统整契机如期而至,园区启动了“非凡城市,智慧园区”创建工作,并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智慧教育借力而为,乘势而上,搭上了城市信息化的快车道。

我觉得,园区智慧教育体现了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国际融合。1994年苏州工业园区在中国和新加坡双方的合作下诞生,20年来,园区教育“借鉴经验、共享资源”,在合作中得到共同发展。2013年中新联合协调理事会举行了第15次会议,中新双方就园区建设中新现代服务业合作试验区、设立新加坡―中国(苏州)创新中心、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战略合作等签署了有关合作意向;2014年7月中新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会在园区如期举行,智慧教育成为中新双方深度合作项目之一;二是高位起点。园区智慧教育接受园区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得到了区域优势资源和建设经费的支持,智慧教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避免了教育孤岛现象;三是“众智云集”。“集众智以成大业,汇英才云集于此”,园区信息化办搭建了“众智云集”平台,集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区内区外的信息化专家的智慧为园区智慧教育献计献策,“政府搭台、部门互动、专业保障”良好的发展态势与机制已经形成;四是数据融通。教育城域网复用园区政务网,教育基础数据库与园区“法人库”、“人口库”、“地理信息库”对接,统一了数据标准,保证了数据资源的共建共享。

记者:智慧教育需要有前瞻的设计,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蓝图呢?

沈坚:概括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可以用“三化”服务,“四化”建设,“五E”目标,“四建四强”,“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等关键词来表述。

具体而言,园区智慧教育就是以云计算、物联网、三网融合等技术为支撑,立足以民为本、以生为本的理念,构建“服务学生、服务教师、服务家长、服务社会、服务管理者”的教育信息枢纽,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四建: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四强: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达成“学生E学习、教师E教学、行政E管理、家庭E沟通、社区E服务”的“五E目标”,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教学的便捷化、管理的智能化”,为园区“教育的现代化、均衡化、特色化、国际化”四化建设服务,真正为园区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公民的“无限学习、无限未来”的美好明天服务。

园区智慧教育的核心愿景“无限学习,无限未来”,反映出园区人的“教育梦”,即构建“无限学习”体系,实现“时时学、处处学、人人学”的优质教育功能。“无限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无时间限制,学习无时不在,满足终身发展需要;无空间限制,学习无处不在,学习无边界,具有国际融合的视野;无对象限制,人人享受平等教育,体现教育的公平,顺应均衡教育的发展需要,满足全民教育的需求。

记者:智慧教育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苏州工业园区是怎样理顺区域与学校的关系,开展了哪些具体实践呢?

沈坚: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育教学中的六个解放:“解放孩子的头脑,使孩子敢想;解放孩子的双手,使孩子能干;解放孩子的眼睛,使孩子会观察;解放孩子的嘴巴,使孩子多说;解放孩子的空间,使孩子能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解放孩子的时间,使孩子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样,在智慧教育的建设过程中,教育局要发挥引导优势、统整优势,落实指导功能、服务功能,让学校解放出更多的精力用于“应用与研究”。

为此,我们确立了“区校联动,四建四强”的工作举措,落实角色定位,分工协作,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区域层面,重点在于“建网、建云、建库、建平台”,减少学校的技术压力、资金压力和劳动压力,提高统整度,促进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学校层面,着力“强队伍、强资源、强应用、强特色”。“强队伍”就是要完善校级信息中心机构设置,配备专职人员,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应用能力;“强资源”就是要加强学科资源的积累与开发,丰富个性化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的便捷化;“强应用”就是强化新技术新媒体应用研究与实践,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水平;“强特色”就是要打造学校亮点应用品牌,成为亮点技术运用的先行军,如E学习基地、物联网实验室、仿真虚拟应用、未来教室实验等。

目前,通过“区校联动,四建四强”,园区智慧教育建设已开创了良好的局面。具体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基础建设。采取复用园区政务网的技术,创新性构建了园区教育城域网和云资源池。城域网链路部分,直接复用园区政务网络链路,各校校园网通过复用政务网络链路与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实现千兆对接,构成园区逻辑教育内网,并在网络边界打通三个出口,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园区教育城域网所需要的园区教育云计算专用资源池,如数据服务器、资源存储均利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现有资源,并复用园区政务专有云的数据容灾服务。复用技术的运用,既节省资源又安全稳定。目前,各中小学全部接入城域网,学校的资源存储和对外服务均实现虚拟化、集约化管理,并启动校园网络改造项目,推进标准化校园环境构建与云桌面应用。

二是加快平台开发。根据“补缺、整合、优化”的开发原则,我们制定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加快教育枢纽平台一期开发。到2014年11月底,“教育基础数据库”、“教育智能门户”、“教育协同管理”、“区域教师研训” “区域网络阅卷”、“区域师资招聘”、“区域招生管理”和“生态学习资源”等“一库一门户六系统”将陆续投入使用。我们希望,每一个用户都能够从园区智慧教育获得真实、有益的体验,获得便捷、高效的服务。

三是落地亮点应用。学校层面,特色建设与品牌创建进一步深化,服务外包学院的纳米实验室合作项目、苏大附中E学习基地、星海实验中学的MOODLE应用、莲花学校的概念图、二实小的交互白板等项目,品牌价值与应用效果进一步彰显。区域层面,翻转课堂、电子书包、未来教室、微课资源开发等亮点项目逐步落地,“翻转课堂”试点培训与展示、数字化移动课堂研讨、微课制作培训与系统化结构化开发等一系列活动全面展开,为实现教育的先进性而努力。未来教室建设项目也全面启动,8个未来教室经费已经落实,各校按照标准快速推进,2014年9月将全面投入使用。

记者:智慧教育建设离不开创新,苏州工业园区的智慧教育也包含了诸多的创新元素,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沈坚:回顾园区智慧教育,我觉得其创新之处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创新。“立项研究,众智云集”。把顶层设计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提高顶层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是园区智慧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园区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体框架内,园区教育局申报立项《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可行性研究》软课题研究项目,开展智慧教育顶层设计,研究枢纽平台功能及实现流程等,为具体建设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与技术保障。与此同时,依托了园区信息化建设大环境,汇集了智慧园区创建的集体智慧,不断深化顶层设计。先后与园区2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合作,深度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建设工作。通过全面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园区智慧教育的顶层设计逐步明晰。

二是建设模式创新。一方面,“多方论证,复用链路”,创新构建教育城域网络,前面已经提及。另一方面,“代建模式,科学推进”,为可持续建设提供保障。根据园区信息化领导小组的意见,我们积极探索枢纽平台开发的“代建模式”。园区教育信息枢纽平台的建设由江苏省风云科技服务公司作为代建方全面组织开发工作。教育部门提需求,代建公司负责深化设计、组织开发以及后期的运维。代建模式的推行很大程度上解放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团队。

三是管理机制创新。第一是完善了管理体系。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建立了区教育信息中心,完善了学校信息化管理机构,与此同时,把学校信息化骨干教师引进来,组建了“绩效评估、网络运维、软件开发、资源建设、创新应用”五个协作小组,配合完成各项教育信息化工作;第二是推行了过会制度。从2013年起凡园区学校硬件建设与改造、软件资源开发与购置等,均要申请立项,经过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过会批准才能建设,以避免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第三是实行了集约运营。坚持“专业的事给专业的人去做”的原则,实现统一运维和标准服务。园区教育城域网链路与系统的维护管理一并纳入园区管委会计算机信息中心维护管理的整体框架,直接由专业公司负责,相关费用由园区财政每年支出。随着各平台的上线使用,有关教育业务数据营运工作也将采取外包的方式采购服务。

记者:园区智慧教育可谓精彩纷呈,借此机会,请沈局长给我们谈一谈下一阶段工作思路。

沈坚:的确,园区智慧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阶段性的成绩,但还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

深度人工智能教育篇10

关键词:直观教学;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功能

中图分类号:G33.55

1.直观教学能趣化教学氛围

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在开展的过程中,直观教学的实施能够帮助很多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果,在多项教育体系的落实过程中,直观教学是最有效的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智力缺陷学生,将语文知识的理解按照最原始的方法来实现,最终促使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效果不断的提升。例如,日常的教育工作当中,对于智力缺陷学生开展各种物品的认识过程中,应该通过最典型的物件来展现。进行动物认知的过程中,直接⒉耸谐〉敝械氖勐粲阕魑展示品种,不仅体积较大,同时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父母认知的过程中,直接将父母最素颜、最简单的模样展示出来,让学生反复的观察和记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可以帮助智力缺陷学生直接掌握好自己父母的形象,避免出现认知错误的情况。

2.直观教学能活化语文教学内容

对于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而言,其在教学的难度上并不低,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一些积极的手段来完成,如果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现象,或者是在教育手段的操作过程中出现了较为不好的理论,都容易给智力缺陷学生的语文教育造成特别负面的影响。直观教学在操作的过程中,能够将语文教学内容更好的活化处理。直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针对语文知识的改善是比较突出的,虽然在意思上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能够让智力缺陷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不至于出现特别大的偏差。从某种程度上分析,智力缺陷学生也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只不过和常人有很大的不同,并且在内心的保守程度上非常突出。在此种状况下,教师需要从智力缺陷学生的角度来出发,确保在开展知识教育的过程中,逐步的顺从他们的思想内容,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上,不断的取得较好的效果。

3.直观教学能够深化对语文知识的理解

直观教学法在当代的应用当中,得到了很多教师和家长的欢迎。该项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对课堂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在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当中,还可以更好地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智力缺陷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智力是非常低下的,想要在长久的教育工作中得到良好的效果,必须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促使在日常生活当中遵循正确的行为,从而在多项知识的理解上,得到较好的效果。直观教学法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将语文知识的理解按照合理的模式进行深化处理。通过对《小猴子下山》一文的直观教学,引导智力缺陷学生观察小猴子“抱西瓜”“扛玉米”“捧着桃子”的教学图,并进行相应的动作模仿演示,加深了智力缺陷学生对动词“抱”“扛”“捧”的感性认识,深化了对这些动词的准确理解。通过实施上述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去记忆语文知识,在日后应用的过程中,可以逐步取得较好的效果。

4.直观教学能强化语文知识的使用

经过上述几项教学方法的应用,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各个方面并没有出现严重的问题。从功能的角度来分析,直观教学法在持续性的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在语文知识的使用方面不断取得更好的强化效果。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在于持续性地开展,要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语文知识,充分地使用,这是需要持续性努力的。直观教学法的长久开展能够帮助智力缺陷学生在头脑当中形成最为深刻的记忆,同时在各项内容的使用过程中逐步转变为正确的行为模式,这样做的好处在于直接帮助智力缺陷学生记忆最正确的应用方法,减少遗忘现象。

本文对直观教学在智力缺陷学生语文教学中的功能展开讨论,在现阶段的教育工作实施中,整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未造成特别严重的隐患和不足。日后,应继续在直观教学方面有所研究,健全教育体系,持续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成绩,为智力缺陷学生的成长,提供较多的帮助。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