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阅读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2 03:25:01

水浒传阅读体会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1

《水浒传》是一本小说体裁的书籍,为施耐庵所写。它原是民间无名作者同文人作家集体创作的成果,其成书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流传演变过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2021范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1“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这歌词让我想起了水浒传中那108位豪放不羁的好汉。正如歌词里面所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是他们为人的前提;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他们的性格;风风火火闯四方是他们的爱好。就是这样的一帮人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上上演了

一次轰轰烈烈的反抗运动。

最记得天真烂漫的李逵,他颇有些野,动不动就发火,遇事不问青红皂白,总是一说二骂三打。结果不是吃亏就是后悔,但是却有“富贵不能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最重要的是他身上有一种英雄气概,有一种愿意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仗义,他这一点让我尤其感动。背信弃义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小到对朋友仗义,大到对国家的大义,也就是要把国家建设的繁荣昌盛。这是我从李逵身上学到的东西。

忘不了小旋风柴进的仗义疏财,忘不了豹子头林冲雪夜被逼上梁山,也忘不了行者武松在战场上的潇洒英姿。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好汉最后却起义失败,不免让我为他们感到心酸,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他们豁出了自己的性命和一生,贡献给了全国人民,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我们永不能忘并要发扬光大的。

也许,这本书中的有些英雄人物是虚构的,但是我相信作者的意图是让我们知道国家对老百姓的态度是多么重要,同样老百姓对国家的态度也是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存亡、强大或者衰落。正在成长中的我们要努力学习,一定要把国家建设的昌盛繁荣,让中国真正地步入世界强国之林。

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2我读书,我快乐。读书是能让每个人开心的事。到现在,虽然我读的书和书店比起来是九牛一毛,但已经读不少了。其中,最让我百看不厌,回味无穷的书还是那被列入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看过或听过《水浒传》的大部分人肯定会认为宋江是创建梁山的首领,但我认为不是,而是托塔天王晁盖。是晁盖带着兄弟上梁山,林冲因不满王伦的小气,杀了他。然后推举晁盖当首领,而晁盖被毒箭射死了。梁山众好汉推举及时雨宋公明当了首领,所以,宋江就成了梁山首领。

《水浒传》里的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生动让人百看不厌。比如《七星小聚义》中的情义,《三打祝家庄》的毅力与智慧。还有那《时迁盗宝》的刺激与惊险一百零八位好汉被施耐庵写的活灵活现,记得我刚看《水浒传》时,那时候,我非常敬佩行者武松。不说他在景阳冈上徒手打死老虎,还有他醉打蒋门神,血溅鸳鸯楼,大闹飞云浦。一个个事例让我读了感慨万千。

可惜的是宋江招安了。也不奇怪,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只反_臣,不反天子。因此,在征讨方腊时,72名梁山好汉英勇去世了。《水浒传》好就好在宋江的招安,好就好在投降派。

我觉得《水浒传》中最精彩的还是《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那一段,内容大概是这样的:林冲被刺配他乡。经过柴进的庄子上。柴进知道林冲是被陷害,便设酒宴款待。谁知这时洪教头来了,几次挑衅林冲,林冲不搭理他。柴进几次让林冲和洪教头比武,最终,林冲答应了,又扔了二十两白银做赌注。洪教头迅速朝林冲打来。林冲反守为攻,洪教头被弹了老远,几番打斗之后,洪教头脚步全乱。林冲趁他全乱之时,一棒打败了他。洪教头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水浒传》让我百看不厌,每次看都有新的收获。

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3《水浒传》这篇文章记述了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聚义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辽兵,最后剿灭叛党,却遭人谋害的英雄故事。读完全书,印在我的脑海里面只有:忠,义两个字。

在这里(忠)的含义是:“即是对自己的祖国,对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尽心竭力。宋江在种种威逼利诱之下,仍然对自己的祖国忠心耿耿,这就是(忠)的含义”

但是在这里(义)字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水浒传》中一百零八位好汉,为兄弟、为朋友赴汤蹈火,两肋插刀,就只为了一个(义)字;为人民除暴安良,出生入死,也只为一个(义)字。由此可见,一个(义)字虽然只有三笔,有时却要用一个人的生命去写。在现实生活中,给人让座几乎谁都可以做得到,但救人于危难之中却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因为它需要有相当的勇气,甚至是一命换一命的决心。这就是这篇文章(义)。

我本人在《水浒传》里最喜欢的人物是花荣和武松,武松的英雄事迹就是他在景阳冈打虎和武都头狮子楼锄_的故事,在这些方面武松还是动了脑筋地冷静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花荣是人们称他为“小李广”能特别显示花荣的箭法的故事就是《小李广梁山射飞雁》。

《水浒传》中令我又喜欢又讨厌的人就是主角宋江,因为他不是官,是吏,所以他对百姓很好,深知百姓的疾苦,百姓有难,能够解囊相助,很有忠义感;但是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水浒传》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反抗精神的李逵、性格刚烈的武松,以及聪明善战的花荣,都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正是这些艺术成就,才使《水浒传》成为中国四大文学之一。

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4在水浒里,鲁智深是一个明亮的人。他走到哪里,总会带来一片明快、清朗,他处理问题总是那么直感,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踌躇、徘徊、忧郁、思虑、悲伤,与宋江不同,除了给佛跪拜,他再没有给谁下跪过,他的脊背是直的,没有什么力量能让他弯曲。金圣叹评鲁智深为一百单八将中上上人物,又道:“写鲁达为人处,一腔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

处人待事上,鲁智深很有分别。李忠和史进是他同时认识的,但一生与他们的三次相遇,在相交上就截然不同。第一次一出场,遇到李忠,听史进说是师父,就很敬重,“既是史大郎的师父,同和我去吃三杯”,李忠要迟一步,他还不愿意,将看客轰赶而去。但一看到掏钱的样子,就很看不起,“也是个不爽利的人”。就此,李忠被他看死了。第二次桃花山相遇,在李忠周通“现放着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的别人的送与洒家”时,鲁智深的行为并不过分,因为这样的人在他的心里实在是没有分量了,不值得敬重,那就“且叫这厮吃俺一惊”。而对同时相识的史进,却大不相同,在赤松林与史进再遇,两人连续互拜(剪拂),感慨不已,随后,兄弟一般,鲁智深将自己自拳打镇关西后的经历向自己的兄弟诉说一番。听说哥哥肚饥,史进马上把自己包裹里的食品拿出来给他吃,而且立即要去为哥哥扳赢了,“一发结果了那厮”。兄弟情分在字里行间不断表露出来。第三次相遇,是因呼延灼攻打,李忠周通向二龙山求救。鲁智深前来相助,并非是李忠周通的个人魅力使然,而是鲁智深从江湖义气着眼,不计较二人的悭吝。见到李忠,鲁智深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好兄弟史进,觉得自己现在梁山大碗喝酒大块吃肉,连李忠这样的人也跟来享福,史进还不知道在哪里,心里真是不得过,“常常思念他……无一日不放在心上”,于是出现鲁智深下梁山寻找史进的故事。站在少华山下,看不到史进,他就急,嫌朱武啰嗦,“有话便说,史家兄弟又不见,谁鸟耐烦到你山上去”。这话够重的,人家朱武是与你一样占山为王的,也好歹是史进的兄弟,就算你武功高些,也不至于这样无礼。从这一方面也看出鲁智深对史进的思念心切。他是一贯好酒的人,得知史进被拿,连酒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直提着禅杖,“不知哪里去了”。

中学生阅读水浒传心得体会5在读过《水浒传》之后我对里面的一百多个好汉是充满了敬意,他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和种种遭遇从而被逼上梁山,但是却有着同样敢于抗争的不屈精神,而在里面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他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在书中,鲁智深与九纹龙史进、打虎将李忠他们两个在酒店喝酒的时候,遇上了苦命的金老汉和翠莲二人,在听了翠莲关于他们生活的描述之后鲁智深对他们抱以同情心,当即就决定要帮助他们返回东京。

而后来发生的三拳打死镇关西的事情更是充分体现了他嫉恶如仇的性格。

鲁智深虽然性格比较鲁莽,但是他还是一个粗中有细的人。在对付镇关西的过程中,他充分考虑了要拖延时间让金老汉父女走远了再动手,然后通过先激后打的策略使得郑屠首先持刀动手,造成了因为口角斗殴的架势,让别人也从这个里面了解到这是一场正义的打斗,可是因为他力量过大不慎才将郑屠给打死了。

但面对这种局面鲁智深也不是很慌乱的逃走,而是通过“这厮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的话语拖延了时间,他的这些行为充分体现了他有勇有谋的特点。

之后的情节中亦有多处体现了鲁智深勇力可嘉、重情重义的特点。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2

一、引之以趣,帮学生捧起书

1. 巧用名著自身资源来激趣

很多名著,其自身就有很多经典的内容,若能把这些经典的内容整合得当,我们往往就能巧用名著自身的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给学生上《西游记》导读课,课前我就了解到,由于很多学生看过相关的影视作品,再加上《西游记》页数较多,不少学生提不起阅读兴趣。根据这一学情,我把《西游记》中很多与“三”有关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现将部分课堂实录摘抄如下: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孙悟空头上的箍是怎么来的吗?

生:观音菩萨给唐僧的。

师:那你们知道观音菩萨的箍又是怎么来的吗?他一共又有几个这样的箍呢?

(大部分学生面面相觑)

师:一共有三个,一个戴在了孙悟空的头上,那还有两个去哪儿了呢?你们想知道吗?

(学生点头)

师:那我们先一起来阅读《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的后半部分。

(学生快速翻到指定内容进行阅读)

师:现在知道第二个箍去哪儿了吗?

生:(齐声)戴在熊罴怪头上了。

师:那第三个箍又去哪儿了呢?我们一起再来阅读《西游记》第四十二回“大圣殷勤拜南海,观音慈善缚红儿”的后半部分。

师:现在知道第三个箍去哪儿了吗?

生:(齐声)戴在红孩儿身上了。

师:其实,《西游记》中与“三”有关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三根猴毛”“三借芭蕉扇”等等。这堂课,我们就来读《西游记》中与“三”有关的故事。

(学生很有兴趣地按要求翻阅《西游记》中与“三”有关的故事)

通过整合和巧用《西游记》中与“三”有关的故事,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所以,只要能把名著中相关内容整合得当并加以巧用,我们就能利用名著自身的资源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引用名家阅读点评来激趣

作为经典名著,其在流传的过程中必定被无数次地捧读过,特别是历代名家对其品读而留下的点评,更是对我们有指导和启示意义。在名著导读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们完全可以引用名家的阅读点评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比如,在进行《水浒传》中期推进导读教学设计时,我先引用了金圣叹点评《水浒》的名句“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然后引导学生品读《水浒传》中的“奇人”和“奇事”。接着,我又引用了鲍鹏山点评《水浒》的语句“鲁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品性,鲁达是圣人;林冲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性格,林冲是凡人;武松登场,作者描写的是他的武艺,武松是神人”,然后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章节,体悟为什么说鲁达是圣人,林冲是凡人,武松是神人。

这节《水浒传》导读课,我通过引用名家对《水浒传》的点评资源,既激发了学生阅读《水浒传》的兴趣,又提升了学生对《水浒传》的理解。因此,引用名家阅读点评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这是完全可行的。

当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兴趣的方法还有很多。只有让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学生才可能自觉地捧起书,才能感兴趣地捧起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也才算开始。

二、以法导之,助学生会看书

当学生对名著有了阅读的兴趣,是不是就能顺利地阅读名著了呢?当然不是。因为诸多原因,名著与学生之间往往会有“代沟”。所以,老师不仅要考虑到这种“隔代”或“代沟”,而且还要想办法弱化因这种“代沟”给学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才能尽量弱化这种负面影响呢?这就需要老师在导读课上能根据阅读文本本身的特点,对学生阅读该文本的相关读书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比如,在进行《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时,在读书方法上,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第一个方面,因为《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并且10篇文章大多是叙事散文,所以,我进行了如何阅读叙事散文的方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应重点体悟文字背后所蕴含的各种情感。

第二个方面,因为《朝花夕拾》的创作时间离现在较远,学生又对那段历史知之甚少,所以,这是学生阅读的困难所在。针对这一学情,我指导学生“知人论世”,帮助学生了解1925年、1926年和1927年发生的主要社会事件以及鲁迅先生在这三年里的境遇,并且指导学生多运用文后注释来进行阅读和理解。

通过以上两个方面的指导,既最大限度弱化了因“隔代”或“代沟”而给学生阅读带来的负面影响,又教给了学生读叙事散文要把握情感和“知人论世”这两种读书方法,从而使阅读效益尽量最大化。因此,在导读课上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消除阅读障碍,让学生做到会读书。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3

书名:商情水浒作者:吴淑平出版:东方出版社

定价:29.5元出版时间:2010年8月

本刊独家连载的职场、商战管理学著作《商情水浒》,近日由东方出版社出版。而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也正好杀青,此书将成为今年图书市场的热点,记者带着读者关注的一些问题采访了该书作者吴淑平。

Q1、《商情水浒》到底是一部怎样的著作?

吴淑平:老实说,任何作品都很难写出完整而准确的简介,而且100个人阅读同一本书,有100种看法,套用赵本山的话说,就是谁读谁知道。

简单说,《商情水浒》是一部有关职场、商战和情场的管理学著作,以剖析《水浒传》主要人物和事件,来阐述现代职场生存技巧、商场竞争谋略和男女关系秘密的书。为了使内容读起来有趣,此书所涉及的人物故事都力争完整,所以此书应该算融合管理学和水浒故事于一身。

Q2、与其他畅销书相比,《商情水浒》的亮点在哪里?

吴淑平:我个人认为,此书可能比较实用。我不是专门在大学里做书面研究或分析教科书的,我在企业和媒体混饭多年,结合自己的经历、认识和感悟,把故事和理论应用于职场、商场和情场。不知道这算不算亮点?

另外,我在解构水浒人物及事件时,都坚持自己的个性看法,不随大流。比如对宋江这个人物,很多人说他是投降派,说他主动被招安是促使梁山走向没落的直接原因,而我认为他是有苦衷的,是委屈的。具体分析请详细看书内《宋江:史上最委屈的CEO》一文。

Q3、你以往的作品以“职场商战”系列小说和“女性情感”系列两类为主,现在为什么要写《商情水浒》这类解构名著的著作?

吴淑平:其实我的作品都是围绕“职场、商战、情场”三条主线或三个主题的,无论是小说还是情感类著作,都离不开这三方面的内容。而《商情水浒》恰好也从这三方面来解构名著《水浒传》,既是巧合,也是必然。我在企事业单位多年,又做过情感热线记者,这三方面都是我最熟悉的,写自己最熟悉的事,当然就容易得多,也顺利得多。

Q4、对于读者来说,为什么要读《商情水浒》?

吴淑平:对读者来说,或者对任何人来说,不一定非得一本正经地去读这本书,正如市场上出现一种季节水果,你方便的话可以买来品尝,可以随便吃两口,也可以做成水果沙拉,不必专门去分析它的营养构成以及对人体的好处。对待此书,也是如此。

Q5、《商情水浒》有什么学习或研究价值?

吴淑平:不同阶层和年龄的人,可能看法不一样。比如,学术界或大学里的师生,他们可能会从传统的学术角度来品读,而职场中人可能会从职场生存技巧、商战谋略和男女关系的角度来读。不同层次、不同需要、不同眼光的人,就会有不同的阅读需求和感悟。

Q6、《商情水浒》在职场、商战和情场方面能给读者以什么样的启迪?

吴淑平:职场和商场都是个复杂的大圈子,里面充满真、善、美,也充满邪恶、厚黑和卑鄙,既有互相帮助、互惠互利,也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并不是像《杜拉拉升职记》那样单纯,更不是陪上司睡觉就可以高枕无忧。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与发展,如何获得成功,需要实力,也需要技巧和人脉,更需要智慧和对细节的把握能力。

总之,职场、商战和情场里,都充满着人性的东西,人性本身就是善与恶的结合体。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历来争论不休,其实不管“本善”还是“本恶”,任何人长大之后,都有善和恶两方面的品质,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善良无私,也没有谁是百分之百的十恶不赦。

而在《商情水浒》里,刻画或分析一个人,都是注重人性的,不会因一个人有罪过,我们就对其全盘否定;也不会因一个人有贡献,我们就对其全盘肯定。

真实地认识人性,真实地认识职场、商场和情场,也许是读《商情水浒》后可以受到的启迪。

Q7、《商情水浒》与《易中天品三国》、《于丹〈论语〉心得》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

吴淑平:易中天和于丹都是大学教授,是做学问的,他们的研究习惯,是引经据典、咬文嚼字,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讲课。而我是以一个职场中人的身份,用轻松的调侃语气去讲述故事和道理。读他们的书更像读老师的著作,读我的书更像与朋友谈话。

如果一定要说共同点,那就是三者都是对古典名著的解构和品读,区别就是不同身份、站在不同立场去解构不同的作品。

Q9、《商情水浒》适合什么样的人群阅读?

吴淑平:此书通俗易懂,除了文盲和流氓,应该都可以读。尤其适合职场中人阅读。

Q10、《商情水浒》为什么只解构24个水浒人物?为什么不把梁山108将全部解构?

吴淑平:《水浒传》虽然写了梁山108将,但大部分是简单描述的,并不是全部人物都有细节故事。而我的解构,必须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原著没有详细描写的人物,我不能擅自杜撰。当然,原著里还有个别着墨较多的人物我没有拿来解构,主要是考虑到他们不适合放在“职场、商战和情场”三个方面来解构。

另外,虽然从题目看只解构了24个人物,其实每个人物的故事情节里都会涉及到其他人物,所以书里实际写到的人物,远远不止24名。

链接:

企业、传媒领袖点评《商情水浒》

《商情水浒》早在《凤凰生活》连载时,我就一直支持,连载时反响很好,当时就有几家出版社看中了这部书的市场,抢着出版。我想主要原因就是此书实用又有趣,而且剖析问题深入浅出,雅俗共赏。

――威尔曼集团董事局主席、人民日报海外版编委

孙明杰

《商情水浒》以剖析水浒人物来阐述现代职场、商战和情场哲学,深入浅出,把经验与理论相结合,对职场、商场人士来说,读此书无疑就是淘到了一件宝贝。

――阿里巴巴副总裁、《淘宝天下》总裁付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4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初中语文 课程整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学习的信息素质,提高学生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特别是我们语文教师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要提高教学效率,优化语文学科改革,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就必须将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只有这样,“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才会开得更加娇艳。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的优势

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课程相整合,就是以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信息技术课程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语文学科的教学中去,从而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解决语文学科问题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注意从语文学科或者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借助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还应安排一些实践性的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网络和其他信息手段获取信息,学会使用信息工具和信息手段来分析、处理信息,并且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完成任务,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其教学内容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信息技术时代,语文教学必然有新的特点。

阅读:中国阅读学会会长曾祥芹教授从未来教育的角度,分别从阅读的深度、广度和速度这三个层面上提出了阅读的三种方法:精读、略读和快读,信息时代的阅读应高度重视略读和快读。

写作:随着电子系统交换信息作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交流方式,写作教学将面临变革:文学的地位会降低,实用文体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文体,组织和改编有关信息将成为一项重要的写作能力。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技能将被视为获得并保持职业的主要技能之一,越想获得高职位,越得学会如何与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种族的人进行交际。

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极大地激发学习动机、实现自主式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式学习,为语文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有力的保障。

①使阅读教学的资源更加丰富,案例更加有效,过程更加符合人类本身的思维规律,使略读和快读得以经济、高效地实现;

②为写作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素材,更多更迅速的实现渠道和更多有效的交流方式;

③借助网络语音软件,可轻易实现“生生”、“师生”之间,学生与校外专家、学习伙伴之间的广泛交流;

④可为语文素质的根本因素——思维能力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语文新课程改革相整合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一)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教学模式追求的是: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这一模式的表现形态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着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着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

心得体会的论坛。

又如建立《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可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建立名着研读网站,可极大地增强学习的阅读兴趣,丰富阅读内容,以案例形式表现出来的专家论文对引导研读方向和方法起了很大作用,并且以交互形式促进了学习的心得交流,效果是明显的,也是其它媒体所无法取代的,为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名着阅读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我们相信,“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这朵红花在“信息技术”这片绿叶的衬托下,必将提高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和现代教育观念,必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大大推动中学教育改革的进程,为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开辟一条新道路,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开拓一片新天地。

参考文献:

①、《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2000年11月14日)教基[2000]35号]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5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传统文化 经典著作

前言: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语文课程是最具社会文化、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她能涵盖伦理道德、艺术审美、哲学思想等元素,融载道、载情、载史于一体。语文教材的字里行间无不流淌着浓浓的鲜活的民族文化的血液,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就是让学生穿越时空,和圣者、智者对话,和先驱者、跋涉者交流,感受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超凡的智慧和创造力量。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既感受、体验到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表现力、生命力,又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开阔视野,提高审美情趣和精神品格,形成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因此,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传统文化气氛,在阅读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那么,怎么样在阅读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呢?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课堂上加强祖国经典著作的推介和引用

作为古典文化的四大名者,一些初中生、高中升哪怕是大学生都很少有时间或特意安排一点时间静下心来读一读。对小学生来讲可能有点过高要求了,但是四大名著作为注音版的在各家书店都可以找到,或观看有关四大名著的电视电影,对学生文化的熏陶有很大的帮助。现在不需要有过多的研究,只需博览,为中学、大学的精读打下一个基础。

现在许多学生对卡通漫画这类书籍比较感兴趣,在于它的简短幽默。但是在我国的名著里,却蕴涵着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她的朦胧、她的深厚正等待我们去摸索。课堂上不失时机地把对祖国经典著作推荐和引用,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的最好途径。

二、深入控掘教材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小说等古代作品中,不仅积淀着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也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这就要求教师更新教学观念,在传授语言文字知识,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认真分析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涵,并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和理解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与真正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传统文化。人教版语文新教材所选篇目大多氤氲着文化精神气息,值得我们去挖掘、探究。比如《颐和园》使学生观赏到华夏文化的富丽堂皇;《黄河》、《三峡之秋》使学生领略旅游文化的旖旎风光;《清明上河图》、《拉萨古城》等课文可谓是民族文化的大展台,向学生展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风情。此外,学习诗文,可以让学生了解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与人”的宽厚与仁慈。了解了《汉乐府》、《乡愁》等诗词文化及名人轶事,杜甫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那强烈的爱国思想。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让教师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挖掘教材蕴涵的文化内涵:(1)从课文注释、阅读提示入手,挖掘有关文化常识;(2)从故事情节入手,挖掘整篇(部)著作的文化内涵;(3)从课文主题入手,挖掘优秀的传统美德;(4)从课文词句入手,挖掘相关的文化背景、哲理境界;(5)从课文插图、课后练习入手,挖掘文化意趣。

三、从个性化的阅读中品位作品文化的意蕴

语文教材的选文无不语言优美,意境悠远,蕴涵着丰富的人文内涵,选编的课文有反映领袖事迹的,有体现关爱他人的,诚实守信,传统美德的,有反映革命传统的等这些选文无不洋溢着自然美,人性美,无不充满着浓浓的亲情,友情等……这取之于丰富的思想和文化积累。因为语言文字具有民族性和历史性,她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传达着生活信息,泛着人文素彩的光芒。当我们走近语文,捧起一部部经典著作,也就走进了中国文化。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着眼与对文学语言,形象和审美情趣的品位。

《新课标》强调指出:“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索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用心灵去体验文本,从而发现美和欣赏美,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而感受祖国文化的博大。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6

一、应用多媒体教学语文的优势

在阅读教学中,巧妙地使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让学生在相同的时间内学得更多。实现课内外的沟通,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素质。也就是说,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使学生置身于音像、语音、文字的环境中,忽略了传统教学手段中一些不必要的过程,节省了教师课堂大理板书的宝贵时间,使演示和呈现的速度加快。就能使教学内容、文字资料等清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增加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语文课借助录音、录像、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延伸了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是一门语言的文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的表达方式,甚至是作者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身世,不同的自存空间,不同的研究领域,向读者传达了他们各不相同的思想。所有这些原因都造成了读者对文学作品理解的困难。如在教学《出师表》一文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对当时的历史环境知之甚少,胸怀报效之志的诸葛亮年龄渐长,而当时曹魏政权日益强大,恐“匡扶汉室”之夙愿难酬,愧对先主知遇之恩,因此“涕零”奋笔,出此名篇。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将当时三国鼎立局势图用幻灯的形式投放出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到作品的写作背景,对文章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将三国演义关于诸葛亮北伐的片断展示给大家,有助于同学们加深对诸葛亮忠心报国之志的认识;可以通过播放播音员课文录音,体味抑扬顿挫的魅力,体味作者字里行间所渗透的浓厚感情。

二、多媒体和语文新课程改革结合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现代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

(一)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结合的教学模式

1.教学内容问题化。根据语文学科性质和具体的教学内容特点,由教师和学生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各种形式的价值的问题,并在网络上呈现出来,为学生在课内外的探究性学习设置逻辑起点。

2.教学过程探究化。学生主动地获取由教师汇编整理并放置在网络上的相关资料以及其它的网络资料,在获得基本知识之后,在课堂教学中,围绕着相关的问题进行自我探究或集体讨论,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参与和引导学生的讨论,使教学过程由传统的传承型转变为探究型。

3.教学活动网络化。在教学活动中,改变过去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于教科书的单一状况,强调培养学生从网络资源中获取素材,自我改造、重组、创造教学内容的能力,养成学生从网络获取资源的能力和习惯。

4.教学结果创新化,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上述的改革,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立,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

(二) 多媒体与语文课程结合的表现形式有

1.课文精读:传统教学非常重视对课文的精读,在网络环境下同样不可忽视,因为精读可强化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在这种阅读中强调对课文的整体感知和深入思考,教师可提供相关资源供学生参考,可用心题当场进行阅读效果的检测,并进行即时评价。

2.主题性研读:主题式研读指的学生围绕一定的主题,按照点圆式信息传输路径阅读大量有关文本。这种阅读主题丰富灵活,信息容量大,外延宽,传输路径具有辐射性。教师可提供经整理的大量资源,学生可从网上获取相关资源,可在论坛交流心得。

3.选择性阅读:学习主体在网上快速阅读,然后根据需要选取最有用的文章或段落进行精读,这是一种由“面”及“点”的信息输入方式。选择性阅读的结果往往通过写作表现出来。

这一符合现代语文教学观的良好设想如何落到实处呢?我的设想是每学期指定一本名着进行精读,要求学生按周次循序渐进阅读,并作好读书笔记。在此基础上,可以在教师个人主页分别建立了各部名着的研读网页。

如建立《三国演义》研读网页,内容可包括:《三国志》和《三国演义》全文,专家研究三国的论文,网上有关三国的精彩帖子,三国军事、文化、历史的相关资料,有关三国的壁纸、连环画、动画,相关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的论坛。

又如建立《水浒传》研读网站,内容可包括:《水浒传》全文,《水浒传》电视剧本,大量研究水浒诸方面尤其是文学成就的论文,水浒连环画、年画、漫画,精选网友关于水浒诸方面的帖子,相关诗词、俗语、成语、歇后语,网上精彩水浒网站的链接,还有供学生交流的读书心得体会的水浒论坛。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7

通过对名著《水浒传》的阅读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对经典名著的阅读兴趣。

通过对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的了解分析人物性格。

训练和培养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文中主要人物相关故事情节的解读分析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教学设想:小说采用章回体结构,这堂课就借用其章回体结构进行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回:读名著,人物故事记心间;论英雄,翰墨书香常思考

通过幻灯片播放水浒英雄的图像,同时播放《水浒传》的主题曲,在雄浑激昂的歌声中进入情境。

假期大家读了《水浒传》,请学生简要概括这部小说的故事内容(随机请学生回答,注意随时点拨)。

幻灯上出现四个英雄人物的图像,分四个小组,对每个人物进行简要的介绍,其他成员进行补充。

《水浒》有一百单八将,其性格、形象迥异,我们该如何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呢,进入第二回。

第二回:怒与悲,众学子同论豹子头;褒和贬,各小组共议呼保义

以林冲和宋江为例进行分析,掌握分析人物的方法。

(1)小组内讲述有关林冲的故事并分析形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2)教师总结,明确:

林冲(豹子头)相关的故事:误入白虎堂、火烧草料场、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

人物形象:武艺高强、有勇有谋,但为人安分守己、循规蹈矩、忍辱负重,最终被逼上梁山。

(3)小组内讲述有关宋江的故事并分析形象,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4)教师总结,明确:

宋江(及时雨)相关故事:义释晁天王、怒杀阎婆惜、三打祝家庄、攻打曾头市。

人物形象:仗义疏财、善于用人,但总想招安。

(5)水浒英雄的形象各不相同,个人经历也不同,为了个“义”字,他们最终走到了一起,让我们再次回顾那些令人难忘的精彩故事,请看第三回。

第三回:渭州城,拳打镇关西,同说提辖之粗细;黄泥冈,正中七星计,共论计策之玄妙

1.请学生打开课本,对照幻灯片的要求阅读课文

(1)速读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片段,品读其描写精妙之处。

引导学生读原著精彩情节“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引导学生分析精彩之处表现在哪里,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原著中精彩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多角度的描写。

(2)在“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性格中的粗与细表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明确:在去找郑屠复仇之前先在客栈坐等了两个时辰,估计金氏父女走远了,方才起身;打郑屠之前故意借买肉激怒他,让郑屠先动手;打死郑屠后,大骂镇关西诈死等。从这些情节中我们可以看到鲁提辖临危不乱、遇险不惊、胆大心细、有勇有谋的形象。

(3)有同学说“我已经看过《水浒传》电视剧了,所以无需再看原著了”,请以“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片段为例,对照影视,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比较文学名著和影视作品的优劣,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教师总结,指出影视作品的长处和短处,强调看影视不能代替阅读文学名著。通过讨论,学生明白阅读文学名著的必要性。

(4)请学生根据“智取生辰纲”片段回答:晁盖、吴用等人智取生辰纲,他们使用的“智”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一是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在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时那热不可当”。正是天气酷热,一行十五人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阴树下睡倒了”。天热加上一路的疲惫使杨志的随从们丧失了戒备和警惕。而吴用、晁盖等人却早已在此等候。

二是智用地利。吴用、晁盖等人劫取生辰纲的地点选在黄泥冈和树林里,自然有其道理。“当日行的路,都是山僻崎岖小径,南山北岭”,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茂密的松林既可引诱杨志一行人休息避暑,又可迷惑对方,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前两“智”充分说明吴用、晁盖等人已经对杨志一行人的行踪了如指掌,已为杨志一行人画好了“伏击圈”,只待他们自投罗网。

三是智用人和。吴用、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巧妙加以利用。杨志此人非常精明,他担心生辰纲出事,每天推迟动身,士兵们担着百余斤的重担,在烈日下行走本就苦不堪言,稍有懈怠就会遭杨志用藤条鞭打,这激起了士兵们的共愤。虞侯、老都管同样对杨志强烈不满,他们的内部矛盾使吴用、晁盖等人有机可乘。

四是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实现关键靠的是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众目睽睽之下,吴用、晁盖等人喝酒若无其事,杨志等一行人却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这都得益于刘唐与白胜精湛的表演,可谓天衣无缝,吴用的计谋之巧妙也令人叹服。

2.老师寄语:读名著长精神,扬我中华威;品经典增见识,铸我民族魂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8

关键词:中学生 课外课阅 策略

当前中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打算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

一.以课堂教学为契机,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孔子曾说过,对于一件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何愁他们不去读呢?课堂是教育的主战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战场,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才是根本的、有效的途径。如果我们在语文课堂上还是照本宣科、一成不变的话,学生就将丧失学习的兴趣。我们首先应把课本上的阅读教材上好了,讲活了,学生才会有兴趣将之延伸到课外。如读了《最后一课》,学生有感于都德对韩麦尔先生的深细描绘,教师适时推荐《福楼拜家的星期天》,再联系古典名著《水浒传》,指出《水浒传》中一百单八将性情 各异,作者把他们描绘得形像逼肖,呼之欲出,值得深读。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只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拓宽视野,在广阔的课外阅读中涵泳、品味,就能真正做到“得道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推荐、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虽然学生整体上阅读面相当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让他们仅凭自己的兴趣,选择爱读的书刊,那么,那些影响了几代人的经典名著、那些反映当今科技发展的时文是不是会在他们的选择范围内呢?很难说。同时,初中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还很有限,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要向学生推荐那些思想内容健康、能鼓舞人积极向上、语言文字堪为楷模的读物,让他们在有限的阅读时间内读出收益。

三.通过各种方式或活动促进阅读:

1、以说促读。学生阅读后,会有一种要发表意见、相互交流的欲望,通过举行读书报告会,让学生交流各自读书的体会。这样既消化了内容,又促进了思维,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能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体会,得到启发,加深理解。

2、以看促读。结合影视对比阅读,从而进行评价、鉴赏。有的名著已有影视作品,如四大名著等,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精彩片段,并引导学生将之与原著相对照,比较异同,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培养了评价鉴赏能力。

3、以写促读。教师结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布置写作的话题。如读《水浒传》,可以写一写《〈水浒〉人物系列谈》、《我最欣赏的〈水浒〉英雄》;读《朝花夕拾》,可以写一写《鲁迅的童年生活》等。这样做就促使学生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

4、以演促读。学生读到的叙事性作品,教师可指导他们将其改编成短剧,利用活动课在班内表演。表演的同学固然要精读原作,看完表演的同学也会怀着强烈的欲望争相阅读原著。

四.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在学期初要让学生准备两个本,一本用作摘录妙词佳句、美段好篇。一本用作抒写随笔、读后感。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把两本本子收上来批阅,对做得好的肯定表扬,整理展览,对有所懈怠的要批评帮助,务使学生养成习惯。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可分为“硬件环境”和“软环境”,“硬件环境”主要指阅读的空间环境,这种环境主要依靠学校决策、规划者的努力营建,侧重于物质方面。“软环境”则主要指一种阅读氛围,这需要获得各科教师和家长的支持。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9

关键词:金圣叹;《水浒传》;“单字评”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09-0237-02

金圣叹作为一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其对“六大才子书”的批评不仅是中国小说系统批评的开端,又由于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又为我们阅读古代小说开拓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批评给予了我们方法论的作用,让我们知道了小说原来可以这样读。

一、夹评中“单字评”的使用

金圣叹虽然只将《水浒传》定义为第五才子书,但这却是他用功最深,批评也做的最好的一部书。以至于我们读《水浒传》就不能脱开金圣叹对其的点评。本人在阅读其对《水浒传》的点评中对其所做的“单字评”很感兴趣,而且也认为“单字评”较于“多字评”更难理解,评者使用的却又很多,所以本人以为准确把握 “单字评”对于理解《水浒传》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笔者在这方面下了一点笨工夫。下面是本人在阅读过程中对于“单字评”的一点认识。

经过笔者细致的统计,金圣叹在七十回本的《金圣叹批评水浒传》中,除去一、二、三、四等基数词外,在夹评中共用了787次单字评,使用了61个不同的字。这些字及分别使用次数为:诏,5次;担、马各3次;眼、财、色、酒、气、楼、墙各一次;虎,9次;人,7次;刀,3次;画,18次;了,9次;完,6次;止,1次;毕,4次,句,78次;省,12次;细,67次;详,11次;略,2次;小,1次;能,2次;应、陪、衬、带、引各一次;补,7次;伏、反各4次;早,1次;写、裁、缝、量各1次;贼,4次;恶,8次;丑,13次;虚,10次;实,9次;疾,29次;酸,1次;香,6次;热、痛,各3次,怕,2次;忙,4次;新,10次;旧,11次;要,2次;辩,2次;着,3次;确,5次;是,42次;奇,23次;嗄,4次;好,159次;妙,160次。

在这些词中,作为名词的“诏”、“担”、“马”、“眼”、“财”、“色”、“酒”、“气”、“楼”、“墙”、“虎”、“人”、“刀”作用都较容易为读者把握,即评者就是在提醒我们作者这里写的是什么;而同样作为名词的“画”就比上面的那些名词要难理解一些了,这时我们要联系一下评者的一条两字评语“如画”。何谓“如画”,很好理解,也就是说作者做的东西很逼真。评者在这里的“如画”,也就是一位著名曲评家所谓的“画工之作”;那“画”呢,自然就是“化工之作”,这时我们就知道了这简单的一字评语是评者在告诉我们:水浒传作者在这里的描写实是“鬼斧神工”。作为动词的“写”、“量”、“裁”和“缝”的作用也很简单,也是在仅仅提示我们作者写的具体动作是什么;而“应”、“陪”、“衬”“带”和“引”则是在提醒我们这句或这段文字在作品中的作用是什么。“了”、“完”、“止”、“毕”、“句”、“好”和“妙”意义则较为复杂。

二、“了”、“完”、“止”、“毕”和“句”的解读

“了”、“完”、“止”、“毕”和“句”,在现代汉语里都有 “结束”或“停止”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它们是近义词。但是在金圣叹的点评里具体各是什么意思?如果是用的它们近似义的义项,为什么在某处用此而在它处用彼?从上面的统计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五个字中 “止”用了一次,其他都用了多于三次,除“止”字外最少的“毕”字也用了四次,而“句”字用到了七十八次,这说明作者不是为了增加评语的词汇量而不用同样的字来表达一样的意思,因为这样的话,他完全没有理由把“句”字用上这么多次,因为表示“句”字要表达的意思的单字还有很多,恐怕金圣叹不会想不出。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金圣叹选择的不同单字作评语所要表达的意思。如在《水浒传》楔子中他的一个“单字评”:

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当时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自回宫内修理殿宇,竖立石碣,不在话下。【夹批:了。】①

“了”,是个多音字,一读“liǎo”,一读“le”。从历史上看,“了”字“liǎo”音的出现比“le”音要早。范晔《后汉书·王充王符仲长统列传》说:“人远则难绥,事总则难了。”②“绥”作“安抚”解,这里就是人离得远就难以安抚,事情合在一起就难以完成的意思吧。《三国志》里“了”字很多,我这里举出只举出《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了无云气”③,这里大约是完全没有云气的意思。以上文献中的“了”字皆音“liǎo”。而“le”音“了”字的出现最早大概在宋无名氏作而元人又有所增补的《大宋宣和遗事》中,其《元集》说:“可以下来了”④,这里的“了”是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或句末,表示过程已经完了。它在这里跟现代汉语的“了”字用法已一致。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⑤中提到,在现代汉语中,“了”字已经由古代汉语的动词虚化为助词了。根据《水浒传》的文本和“了”字的发展历史来看,这里的“了”当音“liǎo”,是一种动态性质的“结束”,就是去做一件事情而达到“了结”这件事情目的的意思。再来看“完”,在《水浒传》第三回中,金圣叹在一段文字的点评中连续用了两个“完”:

今番你又如此大醉无礼,乱了清规,打摊了亭子,又打坏了金刚,──这个且由他,你搅得众僧卷堂而走,这个罪业非小!我这里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千百年清净香火去处,如何容得你这个秽污!你且随我来方丈里过几日,我安排你一个去处。”智深随长老到方丈去。长老一面叫职事僧人留住众禅客,再回僧堂,自去坐禅;【夹批: 完。】打伤了和尚,自去将息。【夹批:完。】

“完”,虽然不是一个多音字,但其在古代文献中的意思却比较复杂。《荀子·大略》说:“衣则竖褐不完”,唐·杨倞注:“竖褐,僮竖之褐,亦短褐也。”⑥有明·杨士奇《汉江夜泛》诗:“短褐不掩胫,岁暮多苦寒。”⑦综上,《荀子》的这句话是说穿短褐都穿不了完整的,“完”当作“完整”解。《庄子·让王》说:“帝王之功,圣人之馀事也,非所以完身养生也。”⑧《吕氏春秋·执一》说:“凡能全国完身者,其唯知长短赢绌之化邪!”⑨以上的“完”,大概是“保全”的意思。《汉书·刑法志》:“完者使守积。”颜师古注:“完谓不亏其体,但居作也。积,积聚之物也。自此以上,掌戮所职也。”⑩“完”在这里,指的是古时一种较轻的刑罚。“完”字在古文中尚有多义,在这里不再枚举。结合对古文献的考查和小说文本的阅读,金圣叹在这里所用之“完”,当解为“完整”。“止”字单评出现在第三十四回:

如今县里却是新添两个姓赵的勾摄公事。”宋太公道:“我儿远路风尘,且去房里将息几时。”【夹批: 止。】合家欢喜。不在话下。

《周易·艮》:“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止”大约是“停止”的意思。《诗经·商颂·玄鸟》:“维民所止。”郑玄笺:“止,犹居也。”此处的“止”是居住的意思。还有它释,不再一一写出。综上及此字对《水浒传》所评的这句文本来看,笔者或许有点自是的认为,“止”在这里是评者告诉阅者: 文本中的人物休息了。换句话说,就是金圣叹把文本中的“将息”解释了一下,像前面我们所说的“诏”等名词一样的作用,以为仅仅是这样的作用,所以这个词在所有的“单字评”中只出现这么一次。再看下“句”这个字,我摘录了《水浒传》第三十三回的这段“夹评”文字:

你如何不识羞耻!昨夜引人马来打城子,把许多好百姓杀了,又把许多房屋烧了,今日兀自又来赚哄城门。朝廷须不曾亏负了你,你这厮倒如何行此不仁!已自差人奏闻朝廷去了。早晚拿住你时,把你这厮碎尸万段。”秦明大叫道:“公祖差矣!秦明因折了人马,又被这们捉了上山去,方才得脱;昨夜何曾来打城子?”知府喝道:“我如何不认得你这厮的马匹、【夹批: 句。】衣甲、【夹批:句。】军器、【夹批: 句。】

“句”也是个多音字,有五种不同的读音。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在这里“句”音“jù”,可理解为一句话,或一句中停顿的地方。笔者认为,金圣叹在这里作出点评是要阅者稍作停顿,并留意文本罗列的名词“马匹”、“衣甲”和“军器”。“句”字其他读音及释义这里不再罗列。金圣叹单字评中出现很多的两个字“好”和“妙”,朱自清有专文《“好”与“妙”》说明两字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及作用,笔者不敢狗尾续貂,所以这里不做赘述。

三、结语

金圣叹点评的古代文献博大精深,其本人的评点亦是高山仰止,需要有人不断的努力探寻其三昧,而本文只是笔者不揣浅陋的一些自是之言,望方家批评指正。

注释:

①施耐庵著、金圣叹评点本《水浒传》,岳麓书社,2006年6月版;下引带夹批原文皆出于此,不再另注。

②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5月版,第1653页。

③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2年12月版,第826页。

④见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古本小说集成》,1990年8月版。

⑤见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商务印书馆,1999年1月版,第496页。

⑥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2012年3月版。

⑦杨士奇《东里集》,见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版。

⑧郭象注、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1月版,第507页。

⑨王利器《吕氏春秋注疏》,巴蜀书社,2002年版,第2113页。

⑩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87年12月版。

邓秉元《周易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第309页。

朱熹《诗集传》,中华书局,2011年12月版,第327页。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第570页。

见朱自清《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4月版,第125-140页。

水浒传阅读体会篇10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