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人才工作计划十篇

时间:2023-03-24 19:54:51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1

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必须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

理论指导实践,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建设工作,必须首先全面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含义和基本要求。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关于发展的理论历来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治国思想,科学发展观与以往发展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强调发展除了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外,还包括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要求把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统一起来。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要求我们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要求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的利益。只有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才能使其为我所用,所以我认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只有学透了,才能用透。

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立足本职工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活动应紧密结合城乡建设改革发展现状,找准差距,破解难题,推进改革,加快发展。近年来,我局坚定不移的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建设工作全局,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坚持以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努力为居民营造良好舒适的生产生活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由于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不够深入全面,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与科学发展观不相符甚至违背科学发展观的现象,我们要利用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积极对照检查,及时整改落实。

(一)科学规划,促进城乡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作为城乡建设管理的龙头工作,必须从源头上保证城乡建设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然而,目前我市规划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规划编制工作相对滞后,规划功能布局不够合理,规划档次低、特色不明显,规划指导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这些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市建设工作的科学开展。为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入先进科学的规划理念,适时修编城市总体规划,重点做好城市定位、功能分区工作,西市区内不再规划工业企业,全力打造魅力西区、人文西区。同时,加大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完善力度,着力提高规划设计水准,突出特色,不断完善规划审批制度,全力推行阳光规划,提高规划透明度。

(二)加大投入,完善城市功能,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观要求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我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老城区基础设施亟待改造,西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城区道路网络不健全,排水系统不完善、老化严重,供水安全存在隐患,供气能力弱,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强。另外,我市因企建市、因企兴市的特殊性决定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企分割、条块管理,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资源不能共享。基础设施薄弱导致城市功能不健全,投资环境差,影响了招商引资,制约了我市的科学发展。今年是“项目建设落实年”和“行政效能建设年”,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这个契机,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促使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为招商引资和城市转型的顺利推进提供基础性保障。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2

摘要:文章从杭州建设地铁的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设计、科学的施工、有效的运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对降低地铁造价的观点,对拓展杭州地铁的筹资渠道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轨道交通杭州地铁造价控制投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作为城市快速交通的地铁和轻轨,已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行驶快捷、大载客量、无污染和不受地面交通制约的优势,在现代化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杭州作为国际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并将发展成为远景规划人口500万~700万的特大城市,交通需求巨大。因此,建设地铁将对合理分流地面常规公交客流量,提高公交运能,优化居民出行结构,促进城市发展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目前,杭州市正积极投入“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的浪潮中。地铁的建设,对杭州的发展,乃至对上海的衬托和对长三角的福射都很有利。

一、控制地铁造价的措施

地铁建设一次性投资巨大,回收期较长,所以就要从几个方面同时着手尽量缩短投资回收期。从地铁本身的特点来看,科学地进行线网规划、合理地进行结构及设施设计、多渠道拓展建设投资以及科学有效的管理,是控制地铁造价和运营费用的关键。

1.科学规划是控制造价的前提。从中国香港地铁发展的经验来看,地铁不仅仅是一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案,更重要的在于它是引导城市发展的基础,是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香港城市发展模式是一个大规模网络节点型的城市结构,是世界上使用密度最高的市区铁路之一,也是最繁忙的地下交通系统。这就为香港地铁能拥有高额票源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对建设地铁的城市来说,选线一定要优化。这样才能为地铁建设提供强大的资金保障和客流支持。所以通过交通导向开发,优化杭州市的城市布局和城市发展,是杭州市轨道交通规划的灵魂。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地铁建设带来的轨道交通站点附近的土地升值收益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保证轨道交通建设顺利进行。

杭州市目前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以换乘枢纽为中心,交通走廊为主体,城市发展方向为视野,并运用同台换乘、共轨运营的理念,增加了线网的灵活性和换乘的便捷性,有利于缓解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引导新区的发展,符合未来轨道交通高水平服务的要求。这样的规划为杭州地铁今后运营创造了有利的基础。

同时,这种以建设网络城市、开辟新的城市副中心为目标制定轨道交通线路建设规划,有利于建设过程中最大可能地减少拆迁量。因为一旦线网规划基本确定,才有可能对线路走向、车站、出入口、风亭以及车辆段的位置进行初步安排,并进行规划控制。这种规划的原则是使地铁出入口尽量与地下过街道及现有建筑物结合;在市政用地或城市绿地内,能尽量预留地铁出入口及风亭的位置;车辆段也可以尽量在拆迁量少的位置,同时可适当考虑车辆段综合开发,使其尽可能地减少占地。

2.合理设计是控制造价的关键。国外一些专家研究指出,设计费虽然只占工程全寿命费用不到1%,但在决策正确的条件下,它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达75%以上。因此优化设计方案对地铁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上的节约是最大的节约。在客流设计上,我们现在都是按远期高峰小时客流量和行车密度进行设计考虑的。从国内地铁运营情况来看,客流普遍设计偏大。客流预测不光涉及到建设成本、设备配置、车辆选购,而且会更久远地影响将来的运营。所以客流预测更应充分考虑到人口、就业、土地利用甚至与周边城市发展衔接的状况,符合初、近、远期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所以必须合理设计车站的间距,减小列车编组和增加行车密度的可能性、合理的车站型式和埋深等。比如,秋涛路站如果建在秋涛路的东侧就可以避开新开河和河西埋深达五六米的雨污水管以及秋涛路下的各式各样的管线,这样车站埋深可以上浮至少2米,面且也节省了新开河桥和其他临时工程的拆复建费用,采用过街通道迎接西面的客流,这样就可以大大节省造价。还有,如果尝试将车站设备与管理用房另设在地下车站主体结构以外,如车站四周的物业开发地块的地下室和其他部位,这样也能降低地下车站的投资。从行车密度上看,如果行车密度设计得紧凑些,列车编组长度自然可以相应缩短,车站站台长度也可缩短,而每减少1公里长度的车站可以降低造价约3000万-5000万元,运营期间的成本也将大大降低。如此看来,一个周密考虑、科学精确的设计,对降低投资成本具有关键作用。

杭州地铁在国内率先采用“共轨运营”和“同站台换乘”等新思路,这是设计上的一大亮点,也是节省投资的有效措施;在设备方面,应尽量采用国产设备,提高国产化,还要充分研究和考虑分期安装和分期投入使用的问题,以利于控制初期投资和运营能耗;其他在设计上还要尽可能采用各种节能措施,来降低运营费用。

在我国目前建设资金有限,且资金使用效率低的情况下,投资建设轻轨是符合国情的最经济实惠的选择。建设轻轨可充分利用地面道路与建筑间绿化带上空,可保留沿线建筑和绿地,同时利用隔音防噪措施,能很好地降低噪声。地铁造价比轻轨高得多,且建设周期长,拿同样一笔资金优先投资于建设轻轨,可更快更有效地解决当前十分突出的城市交通问题。

3.精心组织建设是控制造价的重点。地铁设计一旦确定,工程造价的节省就要体现在建设上了。建设领域全面实行公开招投标,这是降低轨道交通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机电设备的国产化对于节省投资作用巨大;加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推广各种先进的施工工艺是节省造价的保证。秋涛路站最终采用钻孔咬合桩而不是连续墙,就是经过综合考虑得出的结果。在施工配合上,施工时各专业的接口,不仅土建的各专业之间的接口,而且土建与设备,设备与设备各专业之间的接口密切配合、紧密衔接是保证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方面。在车站建设的档次上,世界上多数城市非常注重地铁建设成本的控制问题,坚持使用功能和技术运营安全基础上的成本最省原则,除设施基础功能和安全所必须的投入外,尽量减少地铁车站的装修费用,车站装修以简洁、实用、耐久、安全为目标。杭州地铁除了在某些重要车站适当提升装修档次外,一般性的车站都应该以满足功能为主。在材料选用上,地下车站是属于通风不畅(靠机械通风)的特殊环境,装修材料尽量要选择吸水率低、材质稳定的材料,以防止由于吸水后,所选材料变形和出现斑迹,甚至发霉以至于最后再重新更换的后果。在材料用量上,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时发生有害裂缝,在满足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如果优化混凝土配合比,选用级配良好、质地优良的拌合料,可以使单位体积混凝土的水泥用量减少。这样不仅有利于节省材料用量,而且也利于安全。另外,转移风险也是降低投资的举措之一。杭州地铁秋涛路站在开工建设以前就与人保及太平洋等保险公司签订保险合同,其目的就是防范风险和进行风险转移,这也是降低造价的手段。

二、科学的管理是减轻地铁运营负担的有效手段

地铁是带有公益性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运营后的票价不可能按照建设成本进行确定。所以要提高效益,就必须依靠科技进步、技术改造、精简人员、增收节支来降低成本。首先重视地铁公司员工素质的培养,包括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的培养,是地铁公司经营成功的重要方面。比如定期选派员工进行培训或者到其他城市进行交流,学习其他城市地铁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等;教育员工在办公及操作时做到水电资源的合理利用,降低水、电及其他日常的支出;维修人员尽量节约利用各种材料,车辆冲洗用水要做到再利用等,这些都是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手段。二是要合理安排人员,做到人尽其用,减少冗员。三是采用合理的车辆编组运营模式。比如采用低峰时小编列、高峰时大编列、甚至混跑的运营方式,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四是在票价管理上,香港地铁实行每年随通胀率调整票价的政策,涨价幅度略低于通涨指标。所以杭州地铁建成以后,政府也可以参照这一做法,允许地铁公司在运营过程中的一些正常调价措施,以弥补运营亏损。

三、拓展筹资渠道进行建设

在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建立了“举债”机制,通过向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借债搞建设;后来又采取土地批租、以资产运作为重点的做法,扩大社会融资。因此,要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的改革是十分必要的。浙江是民营企业大省,民间资产实力雄厚,杭州地铁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拓宽民间资金进入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渠道。杭州市政府已在这方面作了大胆的尝试,将复兴大桥(钱江四桥)20年的经营权以7.6亿元的价格转让给腾达建设集团,而腾达集团靠冠名权以及大桥的广告等收入进行经营。同时杭州市政府每年将大桥建成后的社会综合效益折算成一个价格(影子价格),支付给腾达集团作为回报。这样,政府就可以拿着出让经营权得来的资金进行其他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而腾达集团每年又有一笔固定而丰厚的回报,实现了双赢。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作为国家鼓励国外资本和国内民营资本投资的产业,具有投资额大、回收期长、经营稳定的特点。2004年政府将绕城高速公路25年的经营权以9.8亿美元的价格将转让,是杭州市迄今为止最大的基础设施转让项目。它的转让成功,不仅为国际资本和国内民营资本投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了通道,也为杭州市盘活存量交通基础设施,筹措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杭州地铁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路,比如将车站经营权拍卖,以商铺、广告作为参拍者的收益保证,这样每个车站的建设费用基本可以保证了,能减轻政府投资建设地铁的压力。以前说地铁建设资金巨大,投资回收期长,民间资金进入的积极性不高,但若将整条地铁分开成若干个小单元进行投资,每个地铁车站也就2亿~3亿元,并以每个车站及周边的物业经营收入作为其固定的回报的话,民间资金或以独资或以合股,就可能有更大的积极性了。新晨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3

【关键词】宁波;城市轨道交通;建议

随着私家车和人口的急剧增长,宁波市城区的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峻。有数据显示,在最拥堵的路段,上下班高峰时段塞车时间近半个小时,市民出行困难增加。这一现象会随着宁波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而加剧。为进一步保障和推动宁波市经济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宁波市政府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和前期工作,2004年10月《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了专家评审。按照这个规划,宁波中心城区的轨道交通网将辅设三主三辅共计6条快速轨道,共计223.4公里,预计2007年后动工建设。223.4公里城市轨道交通,若按地铁5.5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1228.7亿元。若按轻轨2亿元人民币/公里计需投资446.8亿元。数百甚至千亿的投资是宁波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此庞大的公益性投资项目在规划建设初期应该做好各种调研和基础性研究工作,从规划建设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和设备选型等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以防各种风险的发生。

笔者在对国内外地铁建设发展运营情况进行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出几点建议,希望对未来宁波地铁的建设有点帮助。

一、宁波市交通面临的困难与压力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市高度重视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为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随着私家车、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宁波交通又面临各种困难,其原因主要有:

1私家车爆发式增长。近几年,宁波私家车年增长率在50%以上。2003年宁波人均GDP超过3400美元,全市汽车拥有量超过21万辆,汽车年增长率呈放大趋势。市区道路交通量相应也呈高增长态势,平均增幅近20%。最拥堵路段交通量增幅达30%左右。道路交通量中私家车比重已接近45%,私家车对道路交通量增长的贡献率超过80%。如此高速的私家车和道路交通量增长,远远超出道路基础设施可能的增长速度,宁波市的道路交通状况正进入高度脆弱的敏感期。

2人口增长较快。随着宁波市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周边地区人口和外地人员迅速向市区及城市组团集中,全市人口总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底宁波市户籍总人口为549.07万人,常住人口606.3万人,市区总人口207万人。根据《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5年市域人口规模将达620万,201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640万,市区人口将达到300多万,2020年市域总人口将超过700万。

3城市交通过于平面化,缺乏快速交通通道。宁波处于从中型城市向大城市转型的阶段,整个交通体系过于平面化。街道虽较宽,但十字路口和斑马线较多,车速较慢。缺乏城市高速环线和贯通全市东西南北的快速主干通道。

4公交系统过于单一。在私家车快速发展的同时,宁波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依然单一,轨道交通建设尚未启动,部分地段公交运行环境恶化。从中长期来看,宁波要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借鉴国内外经验,就必须依赖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立体化多方位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二、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一)国外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解决城市交通难的有效措施。如日本东京,人口高达1000多万,拥有汽车600多万辆,但绝大多数上班下班、上学及购物均乘坐地铁和市郊铁路,很少乘私人车辆,轨道交通运输承担了东京全部客运量的80%。巴黎轨道交通运输占全部客运量的66%,莫斯科和香港这个比例是55%。显然,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世界各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二)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现状。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在一些城市交通拥堵已严重影响市民的正常生活。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交通已经成为各大城市的共识,许多城市加快了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步伐。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已建成地铁,天津、重庆、南京、杭州、沈阳等城市已开工兴建地铁,总数在16条以上,总长度在350多公里。还有一批城市已提交修建轨道交通的可行性研究和预可行性研究,等待审批。已建成的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公交客运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以上海为例,2003年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已超过5亿人次,日均客流量已占全公交客流总量的12%,呈现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据预测2010年上海轨道交通线日均客流量将从目前的130万人次增加到600万人次,日均客流量占全市公交客流总量的比例将增加到35%左右。从而形成上海轨道交通网络新形态。

2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现状。我国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34座,其中超过200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在这些城市的规划中,约有20座城市拟定了轨道交通的发展规划。其中北京规划轨道交通408.2公里,上海规划了500多公里,天津规划地铁106公里,轻轨50公里、环线地铁1条71公里,共227公里;广州市规划了206.5公里;南京市规划了263.1公里。如果再加上其他城市,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共计2200公里左右。

三、国内城市轨道建设运营的先进经验

1香港的“算账”模式

世界各国的地铁公司大多都不盈利,甚至负债经营。而香港地铁公司却一枝独秀,在近10年的时间里一直都保持在近10%的利润增长率,其中房地产开发的收益一直都在地铁营运收入中占有重要的比重。

香港地铁所遵循的是一种综合开发模式。简单地说,就是房地产开发与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系统以及车站设施紧密相连,以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特别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先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区位条件和市场环境进行房地产开发,从而获得远比其他形式的房地产开发更高的经济效益。

香港地铁开发运营的成功,从技术层面上看,确实有很多值得内地城市学习的地方。其中关键一点是,香港的地铁建设投资要“算细账”。香港政府虽然握有地铁公司70%的股权,但后者完全按照企业模式运作,讲究成本效益和合理的投资回报。

2深圳的BOT模式

深圳借鉴香港地铁模式,面对巨额投资也学会了“算账”。2005年年初,深圳市政府与香港地铁有限公司签署原则性协议,采用BTO形式(BTO是BUILE-OPERATE-TRANSFER的英文缩写,意为“建设-经营-移交”),引进香港地铁公司参与总投资近60亿元的深圳地铁四号线二期工程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协议期限为30年,期满后无偿移交给深圳市政府。作为双方主要合作条件之一,该公司将获得四号线沿线预计总建筑面积约290万平方米的物业开发权。深港地铁合作模式对目前国内一些正在或计划兴建地铁的城市具有启发意义。

四、几点建议

(一) 参与长三角轨道交通网规划的整合,优化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做到周密精细。

1首先要进一步做好总体交通规划。“先有路,后有城”是我国和世界几千年来的古训和经验。建了“路”才能促进城市的发展,带动沿路的经济繁荣。城市发展要首先做好交通总体规划,并且明确规划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各自的关系和地位,形成整合效益。

2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做好交通枢纽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大动脉,起着骨干作用。在输送大量乘客过程中,人们的换乘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不可避免。它不应在站外大街上到处分散进行,应力求在换乘枢纽站上达到交流。根据人们的经验与心理要求,在外出到达目的地的途中,并不一定要求路径最短,但却要求时间最短和一路顺畅。因此,规划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客运枢纽布局,建设能力强大的客运枢纽,对于实现城市快速客运至关重要。

3城市轨道交通应与其他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要发挥其快速、大量、方便、准时、舒适的特点,其线网规划要与城市地面交通、公路、铁路、市郊铁路、民航等大交通相协调。为此,轨道交通规划应该纳入并服务于城市的建设规划和相应的交通总体规划。尤其是在枢纽布局上要有长远规划,在建设上留有余地,在管理上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否则,不仅会出现许多不合理的设计,使造价提高,给市民带来很多不便。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要与其他交通方式融为一体,建设成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这是因为它们服务的对象是共同一致的乘客,在运送过程中互为客源、客流互补。在这方面,与轨道交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铁道部门与地方政府应统一协调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共同组织客运枢纽的布局和建设。要把大型铁路客运站和市郊铁路的终点站,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车站融为一体,作为城市的重要客运枢纽,通过互相接运,以充分发挥城市轨道交通强大的优势,成为城市客运的大动脉。建议宁波市政府在建设地方的综合客运枢纽时,要考虑出台优惠政策,以资鼓励。

(二)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网是宁波市有史以来最大的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如此大的项目必须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做好基础性研究工作,先“算好账”再做最后的投资决策。科学的决策机制包括信息情报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决策体系、决策执行机制、监督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目前最要紧的是建立信息情报系统、专家咨询系统,做好规划建设模式、投融资模式、运营模式和设备选型等基础性研究,为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的科学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做不但能降低建设成本,而且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运营指明了方向,保证项目的成功。

1组建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研究专家咨询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科学决策和基础性研究的深入进行。为进一步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应将有关设计院所和高校等机构及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小组,为宁波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各种优化方案,为科学决策打好基础。

2充分借鉴其他城市的经验教训,努力做好城市轨道交通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在规划建设模式上可以借鉴香港的经验,搞好地铁运营、房地产为主,商贸、地铁设备产业为辅的综合开发。以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为先导,最大限度地利用它的区位条件和市场环境进行房地产开发,从而获得远比其他形式的房地产开发更高的经济效益。为此,在规划中应为未来的地铁房地产开发留有较充分的余地;在运营上,未来宁波市地铁公司的体制上应完全按照企业模式来运作,讲究成本效益和合理的投资回报;在投融资模式上,应考虑引进民间资本。比如在地铁的商业部分、地铁设备产业开发等方面引进民间资本。

(三)做好规划和设备选型工作,努力降低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成本。

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造价高,运营亏损这个世界性难题的关键在于规划和设备选型两大问题上。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合理、正确的指导思想。城市轨道交通是社会公益性的交通工具,必须经济实用、安全可靠,不能违背这个基本原则,追求先进、舒适、豪华和商业多功能,造成造价居高不下.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

2规划要合理。如果规划不合理,工程从一开始就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将使总造价上升,也为今后的运营埋下亏损的隐患。因此,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既是当务之急,也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除专家以外,应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和乘客一起民主参与,切实搞好优化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工作。

3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标准要适当。

首先,要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宜的线路类别,地下比例不宜太高。线路类别不同,其造价差别明显不同。简单来说,地面线、高架线和地下线造价比例是1:3:7。在国内,地下铁道的优越性已广为各界认可,但对城市中建设少量高架城市轨道交通还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在这方面,国外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可以学习。

其次,车站设计标准要适当,要朴素实用,出口不宜太多。

第三,地铁车站体量要加以控制。地铁车站的造价也比隧洞的造价大得多。因此,控制地铁车站的体量是降低地铁工程造价的关键之一。加大体量后,必然要提高造价,而且随着空间的加大,耗电也大量增加。

第四,地铁设备选型和车站现代化建设不能搞一步到位。

在设备选型和车站现代化建设上要尽可能提高设备的国产化比例。广州等城市地铁在设备选型上搞一步到位,豪华装修,功能过剩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吸取。要把初期建设资金降下来,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可以在设备更新改造时分段实施。

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装备的国产化程度要提高。

(四)抓住市场机遇,联合多方力量,抓好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国产化工作。

未来几十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投资规模将达数十万亿。世界没有哪一个市场可以和中国比。国家和地方都应该高度重视地铁设备科研和国产化工作。这方面宁波有机会走在全国的前面,可以从两方面来做:一是积极主动走联合之路,整合市场资源,集团招标采购,集团开发,避免被国外厂家各个击破;二是在联合暂没有达成的情况下,宁波应借全国地铁设备这个大市场东风,凭借宁波独特的资金、技术和制造业优势,联合有关地铁科研单位先行发展自己的地铁产业。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4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市委九届七次全委会议、县委十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老城区建设以房建带动路建,新城区建设以路建带动房建和产业发展”之路,在重点推进路桥建设的同时,更加突出民生和生态环保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努力打造一个交通便捷、环境优美、设施完备、生态宜居的合*部新城。

二、目标和任务

根据县城“大建设”的计划安排,本着“在精不在多”的原则,2009年县城“大建设”项目安排续建工程3大类8小项,计划投资2.42亿元;新建工程6大类26小项,计划投资4.35亿元。合计投资6.77亿元,其中县投融资中心和县财政投资5.92亿元,争取国债资金0.85亿元。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沿河东路北段旧城改造、龙泉路改造、合店路改造一期工程拆迁恢复楼和两处廉租住房建设进度;完成店撮路雨水管道等续建工程;开工建设站北路东段、污水处理厂二期和店埠河综合治理(八斗路桥以北)工程;落实桥头集路、新建10万吨自来水厂等项目的规划、勘探、可研等前期准备工作;继续实施城市的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提升城市品位。

三、已开工的重点工程建设情况

截至9月份,今年县城“大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重点工程项目25项,完成投资3.6亿元。

(一)路桥工程建设

1、站北路东段工程。全长1098米,路幅宽40米,双向六车道,其中含一座定光河桥,桥长28.6米、2跨(每跨13米),总投资1500万元。目前路床清表全部结束;涉及池塘部分完成清淤并按要求回填透水性材料;埋设污水管道220米,雨水管道400米,目前因拆迁问题进度缓慢。

2、通济桥绑宽工程。总投资485万元。根据道路分幅,绑宽新桥在老桥的两侧,为两座独立的桥梁。目前所有杆管线迁移完毕,16根桩基已浇筑完毕,8根帽梁中的1根已浇筑,其余正在绑扎钢筋。

(二)公共基础设施项目

1、龙泉路强电入地工程。全长2.7公里,总投资2800万元。目前已完成地下管道预埋工程,正在施工穿线和支线。

2、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总投资6679.2万元。建设规模为新建2.5万吨/日污水处理和5万吨/日深度处理工程,扩征土地30亩,建设城市配套污水管网37.65公里。目前一标段的管杆线已迁移完毕,两座二沉池已开挖,其中一座在浇筑壁板,另一座在浇筑底板,同时正在开挖氧化沟。二标段10月16日开标。

3、店撮路雨水顶管工程。总投资1200万元,计划铺设2100米雨水管道顶管。目前站北路至撮镇大转盘段管线已全部贯通。店撮路至团结路穿路管已贯通,剩余500米在规划中的团结路上,因房屋拆迁、土地征用问题,无法实施。

4、八斗路桥以北店埠河治理工程(二期工程延伸)。计划投资100万元,完成底泥清淤2万方;投资468万元,埋设截污管网8公里;投资735万元,完成生态护砌3.5万立方米;投资1596万元,完成土方57万方。东支流已于9月22日正式开工,正在清淤河底淤泥和打围堰。

(三)城市绿化、亮化、美化工程

1、春季道路绿化及景观整治工程。完成高速龙塘出入口范围内的绿化改造工程;完成包公大道绿化续建和南环路、八斗路等路段的绿化补植工程。

2、国庆花展。国庆花展选定县政府广场、店埠河公园广场两处。以包公故里和*经济发展新貌为烘托点。共计摆放鲜花3.6万盆,大型盆景110盆,并配置喷泉、假山、沙池等园林景观。

3、灯饰亮化工程。计划投资304.86万元,对县城的路灯、县城楼体、桥梁的灯饰进行维修;计划投资432.43万元,对县城的沿河路、塘杨路、人民路、东庵街、老街路灯进行改造。目前沿河路和包公大道*段的路灯安装完毕,晚间照明正常。

(四)市政维护

总投资1000万元。已完成对人民路、公园路等人行道以及青春街、新街、梁园路的路面维修。县城内其它多处砼路面和柏油路面维修正在进行,12月底之前可完成所有维修任务。

四、旧城改造拆迁安置情况

人大代表多次提出关于加快旧城改造步伐的议案,为我县全面开展大建设,特别是对于县城旧城改造建设提供了现实的指导意义。正如代表们所提,县城店埠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县城建设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全县小城镇的建设,影响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为此,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加快旧城改造步伐,提升县城品位和对外形象,并于去年启动了县城沿河东路北段旧城改造项目和龙泉路改建及8个节点整治拆迁项目,并以此为实践,探索出一条适应*旧城改造的新路子,开创了我县旧城改造的新局面。下一步县委、县政府还将通过招商引资等形式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分期分批改造浮槎路以西、共和新村、县体育场等区域。

旧城改造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本着“以人为本”和经营城市的理念,精心规划设计、科学合理布局,突出抓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做好路、水、灯、绿化建设的配套,综合商业、文化、卫生、教育等方面的功能,努力使改造后的区域更加精细、完美,县城品位更加时尚,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特色更加鲜明,充满活力,充满希望。

(一)沿河东路北段旧城改造工程

该项目位于沿河东路以东,塘杨路以西,包公大道以南,公园路以北,预计总投资25000万元。改造后的地段分为两大块,一块是拆迁安置区,一块是商业开发区。拆迁安置区分为安置一区和安置二区,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共23栋楼。其中1-19#楼为多层,20-23#楼为高层。因安置一区以北是双向八车道的包公大道,是连接合肥的重要干道,也是*的门户,因此该地块建设主要以高档的商业、办公综合类建筑为主,并将成为东部新城新的标志性建筑。

目前1-5#楼、15-19#楼主体结束,已进入装饰阶段;6-10#、12-14#楼主体已基本结束,预计12月底可竣工验收;10-11#楼已施工至二层,预计2010年3月可以竣工验收;20-21#楼正在开挖基础;22#楼正在做基槽防护;23#楼正在打桩基,配套工程正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另外用于商业开发的地块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预计10月底可动工建设。

(二)龙泉路改造拆迁恢复楼工程

该项目总投资约2500万元,占地面积2880m2,总建筑面积19371.44m2,分为五个拆迁安置点,共6栋楼(其中*一中附近的安置点有两栋楼)。目前1#楼人工挖孔桩已施工完毕,正在进行基础大开挖;2#楼由于拆迁未结束,还不具备开工条件;3#楼框架主体已结束;4#楼基础已施工完毕;5#楼定位已放线;6#楼主体已施工完毕,正在组织主体验收。这五个安置点建成后,龙泉路将成为*县城最亮丽的商业大道。

(三)其它旧城改造安排情况

计划对包公大道向东进行延伸拓宽改造,打通包公大道东向的瓶颈,并结合共和新村和沿路的一些低旧房屋一并进行改造。目前改造方案正在制定,设计方案正在论证之中,预计明年3月份可以拆迁。届时县城又一块也是最大的一块旧城改造项目将开工建设。

五、拟建项目的前期准备情况

(一)新建10万吨自来水厂工程。新建10万吨自来水厂选址在距水源地众兴水库东南约6公里处的众兴乡永安村,占地约80亩,预计投资10650万元。建设用地计划已通过省政府批准,计划11月下旬开工建设。

(二)合店路一期工程拆迁恢复点。计划投资39980万元。总体规划中建筑总面积21.29万平方米,其中住宅建筑面积11.41万平方米,廉租住房二期工程(400套2万平方米)也在与此项目结合建设,被拆迁的1060户居民将全部安置在拆迁安置区,目前已经开工。

(三)桥头集路工程。道路路幅宽45米,快车道宽20米,双向六车道,人非一体化建设,砼路面,灯饰、绿化、雨污分流。目前龙泉路至南环路段已完成初步设计。

(四)桴槎南路工程。自龙泉路至南环路,全长650米,道路规划红线36米;拆迁安置3万平方米,需征地30亩;建设沥青砼路面,雨污水分流。目前拆迁丈量登记工作正在开展。

(五)包公大道东延工程。从塘杨路至合蚌路全长1390米,路幅宽60米,断面结构双向八车道。该工程目前正在做项目的可研、环评、初步设计等工作。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协调配合存在问题。县城“大建设”环节复杂,涉及面广,单靠任何一个部门的力量都难以实施,需要有关部门加强配合,通力协作。同时,从目前各个项目的推进情况来看,因施工环境导致的进度缓慢甚至无法施工现象亟需改变。

(二)资金投入尚需加大。近年来,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县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与管养已难以跟上,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三)专业人才亟需补充。县城“大建设”既是我县城建发展的一个大机遇,同时对我县城建队伍也是一次考验。目前我县城建队伍专业人才严重不足,需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的引进、储备和培养。

七、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县城“大建设”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以高度的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充分发挥大建设指挥部的统筹协调作用,保证县城“大建设”的又好又快推进。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5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 产业转型 制约因素 对策

Obstac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n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of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Our Country

Abstract: Most resource-based cities in our country arosed in the planned economy era.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was restricted to the rigid economic structure, the remote location, scarce talent and serious pollution.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the government must identify the city position and plan early to develop substitute industries. In the meanwhile, they should increase system reform to develop middle-and-small enterprises and improve the investment environment to attra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addition, they should effort to increas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take the talent advantage to advance the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y.

Keywords: Resource-based cit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Restricting factors Countermeasures

1.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21世纪,国内外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资源型城市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如何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如何摆脱资源有限性或资源枯竭的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普遍面临的突出问题,也是个世界性问题。

所谓资源型城市是指有40%以上的劳动力以直接或间接方式从事同种资源(如石油、煤炭、钢铁)开发、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城市。可以说,资源型城市是依托资源开发而兴盛起来的城市,其出现是工业化进程中一种普遍的现象。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约有200多个,在整个城市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这些城市中的大部分又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按照一厂一市的苏联模式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般是先有企业再有城市,比如大庆油田(大庆)、胜利油田(东营)、辽河油田(盘锦)、鞍钢(鞍山)、马钢(马鞍山)等等。

资源的自然禀赋是导致资源型城市产生的初始动因,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决定了资源总会有枯竭的一天,任何矿产资源都有一定的开采年限,都要经历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所组成的生命周期[2]。以矿业为基础的城市同样也会出现相应的兴衰过程。大多数矿城由于过分依赖其所拥有的自然资源,通常都会出现资源开发程度不足和“矿竭城衰”、“煤竭城废”、“油竭城亡”的现象。因而,这些城市在资源尚未枯竭的情况下主动实现产业转型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要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由传统的资源依赖型、单一的经济结构发展模式向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多元化的、以信息科技资源为主的发展模式的转变,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并且由传统社会结构向现代社会结构转变。

2.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面临的障碍

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目标是从以依赖自然资源的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推动城市由资源型城市向综合型城市演进。我国资源型城市绝大多数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是计划配置资源的产物,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很多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

2.1 原有经济结构僵化制约了产业转型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经济结构格局具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在产业结构上,城市自身各个产业由于资源配置的巨大差异而关联度极低,互相支持能力弱。大型企业主要同国家工业体系相联系,而与地方中小企业无联系或联系很小,形成资源开采业和初级加工业与落后的农业及服务业并存,技术先进、人员高素质、规模巨大的国有企业与落后的地方中小企业并存的二元结构。这种结构,自身的调整弹性很小,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能力极低。在所有制结构上,国有工业企业在各种经济成分中占绝对优势,民营企业、个体企业少。在企业规模结构上,大中型企业多,小型企业少。在企业组织结构上,“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多,专业化分工协作的企业群体、知名企业和企业集团少。同时,由于城市投资环境和投资条件的欠缺,难以形成有效吸引外来资金的氛围,因而合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发展薄弱。这样的经济结构格局,构成城市产业结构转型的巨大障碍。

2.2 地理位置偏远加大了产业转型的成本

资源的禀赋及分布状况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的地理位置。我国的资源型城市大约80%分布在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这些资源型城市,如大庆、大同、玉门、克拉玛依、六盘水等深处内陆或边远的荒漠地区,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和国际国内市场,大多是在穷乡僻壤或戈壁荒滩上建立起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成本较一般城市高;[3]同时城市缘矿而建,也难以进行科学的规划;在以往“先生产,后生活”思想的指导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于生产发展。这些都导致城市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投资环境差,在吸引资金和人才方面难以与东部城市竞争。

2.3 环境污染严重,可持续发展功能萎缩,不利于产业转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有水快流”的急功近利的掠夺式开发,不仅导致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加剧了我国后备资源供给不足的危机。据权威预测,我国于50年代开始建设的矿山到本世纪初,大多数将进入闭坑期。另外,资源型城市的大气污染是普遍现象,“处处冒黑烟,沟沟流污水”即是其生动写照。资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城市的兴衰与资源的可开采储量以及资源型产业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的市场地位密切相关。资源型城市所依赖的石油、煤炭、金属矿山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一旦资源走向枯竭,资源开采收益下降,或者遭遇产品市场不景气,城市的经济发展就会出现巨大的波动。如果这一现象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控制,那么资源型城市很难实现可持续发展。

2.4 人员素质相对低下,产业转型缺乏人才资源

我国资源型城市除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部分技术工人从外部迁入以外,大多数劳动力来自周边农村,文化教育水准低,技能单一;即使是科技、管理人员也存在结构不合理、知识老化的现象。同时,资源型城市的教育基础薄弱,难以自主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由于资源型城市的工作、生活环境明显劣于沿海开放城市,在人才自主择业、自主流动的条件下,不但难以从外界吸引人才,还出现大批本地人才外流的现象,导致产业转型所急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奇缺。

3.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对策建议

3.1 政府主导,及早进行规划,并协调城市产业转型

从国外情况看,大多数资源型城市资源发生枯竭、经济出现衰退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自然人文环境不良,缺乏聚集效应,在这种情况下实施产业转型,往往难度很大,即使产业转型能够实现也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这主要是由于资源型城市发展缺乏规划,或者仅仅将其定位为专业化工矿城市甚至采掘城市,不鼓励甚至限制城市经济基础的多元化,中国多数资源型城市都出现过这种问题,其产业转型难度自然加大。因此,必须及早进行规划,使城市向综合性城市转化。

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通过立法成立专门转型的领导机构是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统一的规划机构和规划措施的实施不论对城市群还是单个城市都是十分必要。产业转型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需要政府主导并加强协调工作,必须通过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协调转型工作。这种机构,即要有一定的权力又承担相当的责任,其组成成员能够代表全局利益,又能同各方进行交流。机构成员要包含各方专家,他们应该能够借鉴其它地区的转型经验,又能结合本地区的具体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方案。这样的领导机构能够保证转型工作顺利完成。

3.2 找准城市转型定位,发展替代产业

找准城市转型定位就是综合分析城市资源、区位、要素等各方面优势,确立新的主导产业和替代产业,做出城市转型定位,这是资源型城市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把原先的资源型城市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新的城市,加工制造业城市、旅游城市,还是交通贸易城市。应该说,我国一些资源型城市转型前都有明确的城市定位,如石油城、煤城、钢城等,然而恰恰是这种狭窄的定位限制了城市以后的发展,也为资源枯竭后城市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资源型城市原有的支柱产业开始衰弱时就要及早形成和发展新的替代产业。替代产业主要选择产业关联度大,技术发展有潜力的产业,是中心城市的资源型城市应选择高新技术产业,位于城市群中的大中型资源型城市应根据城市群中城市职能的分工选择替代产业,一般资源型城市应选择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产业。由于大多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主体是传统第二产业,这种格局短期内还难以改变。因此,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不能一概地抛开原有的产业,而应当从实际出发,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可以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而不是完全取代。

3.3 加大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中小企业

国内资源型城市主要兴起于计划经济时代,带有十分显著的计划经济烙印。如国有经济比重过大,条块分割,企业办社会,观念陈旧,改革滞后等,这些都是造成产业转型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资源型城市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实施制度创新,释放被原有体制所束缚的经济潜能。[4]同时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的中小企业,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

3.4 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来投资

改善投资环境,包括建立良好的经济秩序,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环境治理,提高政府的服务功能、服务效率等,这是吸引外来投资、促使企业进入和建立的先决条件。政府应该通过财政税收政策对资源型城市的生态环境治理、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给于大力支持,以改善投资环境。但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大量资金,仅靠自身积累和国家投入是不现实的,吸引外来投资是一条捷径,吸引外来投资,包括国外投资和国内其他地方投资。外来投资不仅仅带来资金,还伴随着先进的技术、管理和理念,这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同样重要。

3.5 加大科技开发力度,以人才优势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进步对产业结构变化的牵动作用日益明显。因而,科技和人才是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必备条件。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老企业的改造还是新企业的建立发展以及对多种经济成分的引导,都必须把提高科技含量、发展科技产业放在第一位,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姻、与大企业合作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发展高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壮大资源型城市的经济实力;同时,应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这既包括创造环境吸引高学历人才,也包括通过转岗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武春友.叶瑛.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问题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3).

[2]朱铁臻.资源型城市如何实施转型战略[J].资源产业,2003,(6).

[3]刘玉宝.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国际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地理研究,2005,(4).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6

城市发展的调研报告

最近,我们根据市政府领导的安排,就我市城市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查中,我们与武陵区委、鼎城区委以及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城管局、市城建投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经过近十年持续不断的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我市城市容量得到成倍扩张,城市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先后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魅力城市等部级荣誉,城市综合实力已进入全国百强。我市十年城市发展的成就在中部内陆城市中是非常突出的,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也是相当少见的。要持续保持这一良好发展势头,不断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快建设产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步伐,应该把科学发展观更好地贯穿于城市发展的全过程,落实到城市发展的各个层面。具体来讲,就是要处理好五个关系:

一、城市发展应该遵循经济规律,进一步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的关系。经济规律是一切社会经济发展活动应遵循的基本规律。城市发展同样要遵循经济规律,总体上保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近5年来,我市累计投入城区一块的建设资金达150多亿元,其中政府直接投入40多亿元,先后新建了20多条主次干道,新增道路520多公里,人均道路面积13.6平方米,基本形成了“五纵五横”、“内外三环”的格局,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55.9平方公里,人口61.9万,比1995年分别增长85.9、54.3。新建了城市防洪圈,新建和改造了排水设施,日处理排水能力达400万立方米。新建了污水处理中心,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达80。新建了自来水厂,供水普及率达100。加强了园林绿化建设,人均绿地面积达9平方米,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达33.6、38.4。**机场、火车站、水运码头、常长高速等重点工程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我市已成为目前省内除省会长沙外同时拥有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水运、海关、商检等设施和机构的城市。巨大的投入推动了城市快速发展,同时也使得市财政背上了一定的债务包袱。现在,市财政每年不到3亿元的城建资金,既要搞建设,又要还老帐,矛盾很大。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城市建设负债已经对现在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城市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城市发展速度的把握,城市建设项目的安排,应该建立在现实可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应该控制在政府和民众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既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一味的求大求快。实践证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适度举债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但必须建立稳定可靠的债务偿还机制。从我市的情况看,今后几年,应该进一步加大经营城市的力度,多渠道筹措城建资金,同时,适度压缩城建规模,每年拿出一部分城建资金用于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城市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城市发展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关系。城市是人的城市,人永远是城市的主体,人的需要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和终极目的。这些年,市委、市政府顺应群众要求,积极组织城市创建,不仅打造了武陵大道、**诗墙、商业步行城、火车站广场等一批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提升了城市品味,实现了“锦上添花”,而且通过实施杆线入地、“穿衣戴帽”、穿紫河综合治理、小街小巷整治等工程,解决了市民生产生活中的很多现实问题,收到了“雪中送炭”的良好效果。应该说,这两方面的工作都是卓有成效的,市内各个层面都是充分肯定的。但从实际情况看,市民对“雪中送炭”的要求相对迫切一些,这方面的任务也相对重一些。今后要在有计划、有重点地继续搞好“锦上添花”的同时,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到“雪中送炭”上来。一是着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加大旧城改造力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加快小街小巷整治、穿紫河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从细微之处,从方方面面改善人居环境。二是着力开发更多的就业岗位。把解决就业再就业问题作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来对待,把新区开发、产业发展、精品工程建设和社区建设与开辟更多的就业岗位紧密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就业需求。三是着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配套完善社区学习、休闲、娱乐设施,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总之,在城市发展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重,把市民生产生活中最基本、最基础、最现实、最紧迫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城市发展的实际成果。

三、城市发展应该突出整合资源,进一步处理好政府投资与社会融资的关系。建设和发展一个城市,仅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要吸纳社会资本,使其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政府投资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关键是要发挥好基础性、引导性作用,真正用到点子上,用出效率来。一是要合理安排资金投向。把政府资金更多地投向公益性、福利性项目,投向社会资本不愿参与的无利性、微利性项目,凡是通 过市场手段吸纳社会资本能解决的问题,原则上政府都要少投入或不投入。二是要切实加强资金监管。凡是政府投资的项目,事前都要由建设部门和财政部门共同搞好成本核算,合理控制建设成本,防止利润虚高;事后都要由审计部门严格审计,并将审计结果予以公示,堵塞资金使用上的漏洞,防止资金外流。三是要严格规划管理和质量监督。尽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无效投入,减少资金浪费,提高使用效率。社会融资的渠道和途径很多,关键是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一是开发和盘活城市土地资源。城市国有资产中,数量最多、增值潜力最大、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资产就是城市的国有土地。可以采取以地换路、综合开发等办法,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在旧城改造中,要推行成片开发,防止“剥皮”开发,切实保证土地保值增值,获取最大的土地收益。二是实行城建投资主体多元化。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回报补偿机制,运用市场经营手段,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着力经营城市公用设施。积极推进城市水、电、气、文化、体育等公用设施经营机制的改革,使之由福利服务型向有偿服务型转轨。四是推行无形资产商业化运作。城市的街道、广场、重要公用建筑物的冠名权及广告权等,实际上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充分挖掘这笔资源,就能筹集大量的城建资金。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7

关键词:城市规划管理创新

1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性质

1.1城市规划管理是一种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城市规划目标、设想与当前建设活动结合起来,使其落实到地面上成为具体化。由此可见,它是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重要手段,如果没有城市规划管理工作,城市规划得再合理、再科学、再切合实际,也不会顺利地实现。

1.2城市规划管理是管理活动

城市规划管理是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来实现的,包括建设项目的选址、总图审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以及建设项目的申请、方案审查、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放线验线、竣工规划验收,还有违法违章建设的查处等,要过多层次的把关,办一系列手续,因此说它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社会的实践管理活动。

2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表现

2.1组织引导

组织城市规划(包括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和实施。包括健全相应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以及具体地组织各种调查、评议、审议活动和咨询、检查、评比等活动。拟定一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包括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引导城市建设按照城市规划要求,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进行,使各项建设尽可能合理布局、节省用地 节约投资、提高效益。

2.2计划协调

根据城市规划设想,结合当地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与自然的实际隋况,提出全面的城市建设在时间、空间方面的实施计划和分期实施计划及其估算。实质上规划本身就具有计划的含义。

深人了解各部门、行业、单位的基本情况,要求和发展前景,综合考虑、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统筹安排各项当前建设。包括调节各种矛盾和解决各种有关的问题,调动群众支持、参与城市规划管理的积极性,保证城市规划实施。

2.3控制决策

采用行政的、法制的、经济的方式对各种城市建设项目进行直接的制约,如控制大城市人口规划,支持小城市发展,保护文物古迹和优美环境,使城市建设有计划,按比例进行,并留有发展余地等,发展有利条件,限制不利因素,避免损失和浪费,使城市发展建设遵循健康的轨道进行。

城市规划管理更重要的是在于为城市政府提供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决策方案和意见,使城市政府拍板定案、审查批准、发号施令时心中有数,科学、正确、失误少。在城市规划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对建设用地、各项建设的审批和对各个规划设计方案的确认,同样是决策的体现。

3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指按照由法定程序编制和批准的城市规划,依据国家和各级政府颁布的城市规划法规和具体规定,采用行政的、社会的、法制的、经济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对城市的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活动进行统一的安排和控制,引导和调节城市的各项建设事业有计划、有秩序、有步骤地协调发展,保证城市规划实施。通俗地讲,就是通过有效手段,按照城市规划,依法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和各项建设活动。《城乡规划法》第三章“城市规划的实施”具体阐明了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这里,扼要地把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如下三个方面:

3.1城市规划是确保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的唯―法律依据

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就是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运用法律赋予的控制手段,保证城市土地利用科学合理和节约原则的实现。为城市土地的征用、规划和具体使用依据和创造先决条件。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重点是要严格控制与城市规划有关的各类建设的选址、定点,使之符合城市规划。主要制约手段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具有法律效益的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也就是说凡与城市规划有关的种类建设,必须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选址定点,按法定程序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否则不得以任何借口使用土地进行建设活动。

概括地说,城市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参与法定的国家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对于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这类项目计划任务书的报批,必须附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选址意见书;二是根据法定的管理审批程序,在规划区内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在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前,由规划部门提出设计条件,并且必须作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的组成部分。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持有关部门批准的文件和国有土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由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后,向规划部门申请领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3.2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城市建没工程规划管理,是指为保证城市规划区的各项建设活动符合城市规划,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法定的审批程序,对于各类建设活动进行规划管理,这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中的―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概括地说,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的具体内容就是: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城市规划区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设施,必须持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批准文件,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建设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规划条件审查有关规划设计文件和图纸,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其建设活动的合法性。

按照建设项目的类型和期限不同,城市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可以分为建筑管理、道路管理、管线管理、临时建设管理等几大类。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城市的具体的情况,制定相应不同规划技术要求和审批办法。临时建设工程必须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核发临时建设工程许可证后方可施工。

3.3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城市规划实施管理是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法定的职能管理工作,是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内容是对各项进行中的建设活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严格的监督检查,及时制止和依法处理城市规划区出现的违法违章建设行为,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贯穿在建设项目从选址、用地,直到建设申请、施工、竣工规划验收,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

4对城市规划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4.1 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创新

1)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知识培训工作体系

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以及新技术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广泛应用。对规划管理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另一方面,规划管理者对规划的意图、构想以及城市规划的新技术应用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规划的实施,所以规划管理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思想职业道德,还应具有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必须有计划地进行职工的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组织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城市规划管理部门的服务意识,树立密切联系群众、勤政务实、廉洁奉公的优良作风,不断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快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不断提高规划管理工作的水平。

2)建立多学科专业化人才的管理队伍

我国的城市化处于迅速推进时期,城市作为集聚人口的载体,城市建设在城市主要领导议事中已提升到非常重要的位置。作为城市规划实施的管理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临各种科学技术、社会关系、经济效益、公众利益错综复杂的矛盾,这就要求规划管理者必须具备专业化必需的知识素养,以及熟悉多学科知识,并有综合运用的能力。在管理人员选择上,要优先选择一专多能人才;在队伍的人员配备上,要增加建筑、结构、给排水、路桥、法律、经济等专业人员。

3)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在城市建设中,规划管理日益趋向于精细化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要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内部管理,改进工作作风,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工作责任心,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建立城市规划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4)建立专家评审制度

城市规划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因此,对重要的城市规划项目的编制或城市大型基础设施,重大建设项目的方案审查,应邀请专家评审小组来把关,有效发挥专家的咨询作用,保证优质、高效、公正地完成有关规划技术审查工作。

5)建立联合审批制度

围绕“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行联合审批制度。对涉及多个部门的审批事项要将过去的串联审批改为并联审批,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建立审批“绿色通道”。政府部门在履行审批职能的过程中,直接受理部门为牵头部门,应负责受理并抄告非直接受理部门在规定期限内同步进行审核,并出具有关批文,由直接受理部门在规定时限内负责答复,实现整体项目审批时限大幅度减少。对外来投资项目要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采取联合办公、牵头部门代办等方式,压缩办结时限,最大限度地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提供便利条件和高效服务。

6)建立健全富有特色的城市规划地方性法规体系

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管理应改变过去那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人治”方法,用“法制”代替“人治”。而且市场经济愈发达,愈要加强法制。重视走城市规划法制化的道路,一方面是城市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运用法律手段保障规划实施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开发商合理、正当利益的保护,是优化投资环境的体现。

7)建立灵活多样的城市规划管理政策体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区与地区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对投资的争取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当务之急,而国际国内的资金总是流向回报率高的地方。投资环境成为政府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作为政府行为的城市规划管理对投资环境的形成与改善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在规划管理过程中,必须运用灵活多样的政策,以吸引城市建设资金,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

8)建立城市规划管理权限制度

随着城市化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活动日益增加,城市规划管理的工作量也将越来越大。所以,必须正确处理好规划管理权下放与统一的关系,遵守规划管理权限制度,以确保城市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一个城市只允许有一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各类开发区)的规划管理都应置于这一规划主管部门领导之下,因此,对于规划管理权的下放,应坚持大集中小分散的原则,应坚持统一全局管理而不是块块分割各自为政。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8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9

京福高速公路##段将于2005年底实现全线通车,高速公路的开通将给我们带来特殊的发展机遇。怎样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开展声势浩大的“迎通车、打基础、造环境、促发展”活动以下简称“迎通车”活动。以“迎通车”活动促进今年各项工作计划指标的落实,确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并为今后更快更大发展做好准备;开展“迎通车”活动,具体要“做到一个确保,夯实六项基础,营造六种环境”。 一、做到一个确保 抓好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实施,确保县人代会通过的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的全面实现。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5%,农业总产值增长4.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1%,出口总额增长23.76%,实际利用外资与上年基本持平,地方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0.62%,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4.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千方百计确保实现以上各项经济增长指标,以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增加经济总量,扩大社会就业,壮大财源,增强实力,让投资者看到良好的发展态势,增强投资信心。 二、夯实六项基础 1.加快工业园区建设。一是科学规划园区步局。重点抓好北郊工业园区的完善和扩建。结合城市规划,安排好科技园区、民营经济园区等特色园区。以现有万安工业小区为基础,以矿产品、农产品加工为特色,加快万安工业园区建设,逐步把万安建成工业大镇和经济强镇。其他乡镇重点发展“飞地工业”,集中力量做大做强城区经济,允许有条件的地方以“突出特色、提高档次、确保效益”为原则,自建工业小区。二是逐步完善工业园区设施。供水、供电、电信、广电等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工业园区建设,及时提供配套服务。三是创新园区管理机制。实行政府支持、公司运作、市场化经营。逐步建立和完善入园规则、优惠措施,合理确定投入产出比,不断增强园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实行土地抵押贷款、部门投资入股,允许吸收民间资金和外来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投资。 2.加快农林基地建设。加快农林基地建设,提高农业效益,并为农林产品加工工业提供原料保障。各乡(镇)、村围绕县里确定的工业支柱产业、农业主导产业建立农业基地。在确保年产10万吨粮、10万担烟的同时,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农业产业化项目:围绕腾荣达、恒鑫、隆昌等木竹加工类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100万亩用材林基地、50万亩工业原料林基地、50万亩笋竹两用林基地;围绕惠民公司、菌草公司等菌业类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6000万袋食用菌药用菌生产基地;围绕黄潭蔬菜加工厂等蔬菜加工类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5000亩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围绕万安芙蓉塘食品公司、山村食品公司等特色茶类莲花茶、苦瓜茶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莲花、苦瓜生产基地;围绕金方舟食品公司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巩固和发展猪、鹅、鸭养殖基地;围绕台湾佳果多公司等花卉苗木经营类龙头企业,建立和发展百合花、观赏苗木基地。 3、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一是景区景点建设。通过盘活资产、合作经营等方式,引进资金,加大投入,完善旧景点,开发新景点。二是旅游宾馆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星级宾馆,争取逐步达到日接待能力3000人以上。三是旅游车队建设。发动民间投资组建旅游车队,开辟旅游专线,方便游客旅游活动。四是游客购物场所建设。加强步行街、游客购物一条街等游客购物场所建设,满足游客购物需求。五是旅行社建设。加大旅游促销力度,加强旅游组团工作,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4、加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一是搞好规划。主动应对京福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将给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聘请高手,准确定位,提升标准,突出前瞻性、先进性与可操作性,调整城区规划,实施“东扩南进”,科学划分功能区,旧城成片改造、新区成片开发,扩大城区规模。搞好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发展一城一镇万安,带动其他乡镇发展。二是科学经营。搞好以土地为主的城市资产经营,力求以经营城市收益增加城市建设投入,做到“政府一毛不拔,事业兴旺发达”。今年重点抓好东门新区、拱拢桥小区、建材市场、云锦大厦等城建项目。同时,推进城区防洪堤、垃圾处理场、管道燃气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聚集人气。实行乡镇到城区办企业分产值、分税利政策,鼓励发展“飞地工业”,引工业入城;实行户籍、就学等制度改革,引乡村人口和外来人口进城;实施“暖人心工程”,引外出创业致富人员回城。四是强化管理。继续实施城区亮化、美化、绿化、净化工程和畅通工程,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品味,建设文明城市,营造温馨舒适人居环境。 5、加强产业规划与项目策划。根据国家产业导向、我县的资源特色、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做好工业支柱产业、特色农业、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规划中突出园区经济、城区经济、非公经济、龙头经济,努力形成有特色的产业格局。聘请知名专家为##发展把脉定位,搞准发展方向与发展重点。以规划带项目,围绕支柱产业、主导产业、重点产业策划生成项目,使规划落到实处。不断充实完善和更新县项目储备库,力争项目库项目更新率达30%以上,做到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滚动发展。确保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当前重点加快做好旋窑水泥项目、汽配项目、轴瓦公司引进自动生产线项目、电子企业引进SMD项目的前期工作。 6、加强人才工作与劳动力市场建设。根据我县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发展需求,努力发现和放手使用现有人才,务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采取柔性引进与刚性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大胆引进高级人才,重点解决企业研发人才、城市规划设计人才和医院高级医师缺乏问题;采取同有关院校合作方式,通过委培、在岗培训,培养中高级人才;办好职业中专,大力培养初中级人才。研究一套发现、培养、使用、管理、激励人才和发挥人才作用的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解决就业不足与企业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对我县劳动力资源状况进行全面普查,加强就业引导,争取企业新增岗位最大限度地使用本县劳动力。同时,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力量到劳动力资源充裕、劳动力价格较低的中西部地区招工,补充我县企业劳动力结构性缺口,保障企业发展的劳动力需求。 三、营造六种环境 1.开放开明的思想环境。坚决破除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保守观念,牢固树立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思想,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以发展为大,以发展为先,以发展为重,主动地服务发展,支持发展,投身发展;坚决破除小富即安、小胜即满观念,树立敢闯敢冒敢于突破思想,谋大事、创大业,抓大项目,促大发展;坚决破除官本位观念,从一心追求职务提拔中解放出来,有什么特长就干什么事业,有多大本领就追求多高目标,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大显身手,少比“官”当多大,多比工作干得多好、企业办多大、接纳就业多少、缴纳税收多少、为社会贡献多大。 2.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增强企业是机关衣食父母的思想,自觉地尊重纳税人,爱护纳税人,支持纳税人,帮助纳税人,决不刁难纳税人,歧视纳税人,打击纳税人。对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发展项目,只说怎么办,不说不能办;对生产企业,除了可能发生安全事故以外,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决不借故查封、责令停产。用好用足省里下放县里的审批审核权力,积极“接权”,善于“用权”,改进服务态度,提高办事效率,对所有的审批项目,实行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一站式”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联席会议制度,联审联批,特事特办,专人服务,跟踪落实。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完善管理机制,美化服务环境,切实将行政服务中心建成为投资者的服务之家。及时兑现政府制定的有关优惠政策和承诺。说好做好,说到做到,树立诚实守信的政府形象。强化行政部门一把手负责制,凡是行政部门出现办事拖拉,互相推诿,甚至刁难项目业主、企业业主的,一律追究该部门一把手责任。 3.安定稳定的治安环境。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保护企业,让投资者有安全感,让业主能够专心致志抓企业经营管理。对骚扰企业的违法行为及时地依法打击;对借机闹事,影响企业生产的行为坚决制止,依法处置;对划地为牢,向企业收取保护费的恶霸行为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坐大成势,形成气候。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范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社会安定稳定。 4.公正公平的法制环境。不论国有集体企业还是个私企业,不论是较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不论是本地企业还是外来投资企业,一律依法管理,依法保护,对他们之间的纠纷和矛盾一律依法处理。司法部门、行政执法部门牢固树立执法为民、公正执法思想,决不允许优亲厚友、厚此薄彼、徇私枉法。税务机关严格依法管征,注意公平税负。在不违背法律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企业负担,放水养鱼,让企业尽快成长壮大。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找企业吃拿卡要,坚决防止“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行为的发生。 5.宽松有序的竞争环境。加快各类要素市场建设,大力推行“阳光”操作,通过市场配置各类资源,使各类市场主体享有同等获得资源的机会。拓宽投融资渠道,向全社会公开县里确定的投资项目,使各市场主体享有同等的投资机会。坚持不懈地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进一步规范各类市场行为,维护市场秩序。 6.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通过优化城市环境,加强社区文化建设,使团结友善的优良传统得到进一步发扬光大,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吸引外来投资者住下来,安心在##发展;吸引外出创业的##人“回归”,爱在家乡,建设家乡。 (作者为中国共产党##县委书记)

以“迎通车”活动为契机 推进将乐经济发展一文由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城投人才工作计划篇10

一、扩权强镇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领导,制定方案,明确扩权强镇工作思路。我镇根据县扩权强镇相关文件精神,成立了扩权强镇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党政领导为成员,下设镇扩权强镇推进工作办公室,并抽调业务精、政策熟的骨干人员为成员,统筹协调推进扩权强镇工作,为推进扩权强镇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同时,我镇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商讨扩权强镇工作推动措施,制定了《关于推进扩权强镇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内容,并确定“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出形象”的思路,全力推动扩权强镇战略,逐步解决问题,推进事权对接,确保扩权强镇工作扎实有序开展。

(二)加强学习,广泛宣传,营造扩权强镇舆论氛围。积极参加省、市、县举办的各类扩权强镇培训班,认真学习《中共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扩权强镇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屏委发〔2014〕10号)等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深入领会有关扩权强镇的精神实质。举办各类报告会,加强政策宣传,积极营造广大干部职工干事氛围,引导干部在创新、务实、见效上下真功夫,为做好扩权强镇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立足自身,突出特色,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工作。以“做强中心镇,打造生态城,将建设成为辐射西部地区的中心小城市”为目标,坚持以小城市标准规划,以皇城特色建设,以磷化工、农副产品加工和商贸物流做大做强中心镇,以生态旅游休闲秀美的发展理念,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各项规划。为此,我镇聘请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实地勘察,突出城镇功能区、新城区、工业集中区建设的原则,着手进行中心镇总规、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的编制工作,目前中心镇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评审,产业发展规划正进一步细化。

(四)充实队伍,加强督导,全力做好下放事权对接。积极加强与县级放权部门沟通联系,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做好放权全面对接准备工作。一是充实队伍。以前涉及权力下放的部门中有不少只有一名或两名工作人员,权力下放后工作量将会有所增加、工作要求将会更高,为此我们从机关干部中抽调了部分业务水平高、工作认真负责的同志充实到相关站所。二是调整分工。重新调整了党政领导分工和干部岗位,进一步明确分管领导对涉及权力下放站所的领导责任,推行一线工作法,要求分管领导定期向镇党委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汇报工作。三是调整任务目标。组织相关站所对照所下放的权力,编制上报2014年工作计划,确保权责统一。镇政府通过与相关站所的上级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协调沟通,制定目标责任书,使各相关站所既有压力又有动力,确保工作奖罚分明。四是加强监督。镇扩权强镇领导小组不定期开展重点工作、重点项目调度会,督导各部门工作进展及下放事权的承接情况。

(五)强化措施,注重实效,大力促进工作落实。一是土地流转方面。以市烟草公司为龙头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建设,流转新坪、李家坝村土地2800亩,实施了一期1000亩标准化烟地改造工程。二是强力推进征迁拆违。1-5月份,全镇已完成征地36亩,签订拆迁协议2户,拆迁面积约1860平方米;查处违法建设4户,其中责令其自拆2户,2户,拆除违法建设面积260㎡。

(六)明确目标,强化招商,努力培育和集聚特色产业。首先,确立打造省级第二批“百镇建设试点镇”为重点,启动实施县级重大项目“幼儿园和客运站综合体开发”,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引进市烟司建设标准化烤烟工作站,总投资960万元。其次,以产业示范园为重点,扶优扶强农业龙头企业。今年列入镇重点项目建设的农业企业已发展到3家,总投资达15000万元,目前已实际到位资金3500万元。

(七)科学编制,加大投入,稳步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大力编制农副产品深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5个,计划投资3.2亿元,建立和充实项目库。二是城镇建设投入不断加强。加大投入,启动建设小城镇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680万元。镇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中学整体搬迁进行了规划设计和立项审批,城镇服务功能正进一步完善。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些扩权事项下放难操作。县上虽然对扩权事项做了总体的规定,但不是很具体,有些需要系统的统一规定,由于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尚未对有关权限下放情况进行明确,有少数部门有难事往乡镇推,有好事一杆子到底,乡镇只能被动服从,无主观能动性,以致乡镇调控能力差,政府难以发挥整体效能。同时,存在执法权、监督权与审批权不相匹配的现象,客观上造成中心镇总体工作量加大与财政负担加重的现象,人手紧缺的矛盾进一步加大。

(二)土地指标偏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2014年我镇土地指标为35亩,而2014年我镇已排定项目5个,需建设用地150多亩,远不能满足重点项目建设用地需求。

(三)区位条件较好,但交通条件依然落后。地处西部中心的商贸重镇,现已形成连接境内外的交通网络,拥有县道150马新公路、中凉公路等交通干线,东连213国道和307省道,即将开工的仁沐新高速公路出口距集镇约2公里,在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不利因素为,目前公路多为三级以下公路,等级较低,路况较差,难以引进大企业、大项目。

(四)项目编制争取难度较大。当前,各地对项目编制争取意识普遍提高,形势日趋激烈,加之我镇产业基础薄弱,缺乏投资比重大、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强的大项目,再加上我镇企业参与程度不高,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投入的压力进一步加大。

(五)专业人才缺乏。承接扩权强镇权力转移的能力和准备还不充分,突出表现在:规划修编、项目管理等人才匮乏,工作人员不熟悉审批条件、办理流程,业务能力急待提高,干部思想意识、业务能力一时还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企业科技型、创新型、管理型人才紧缺,自主创新步伐不快,产品竞争力不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较少,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由于镇地处西部中心,远离城区等多方面影响,存在引不来人、留不住人的现象。

(六)上级部门资源整合力度还不够强。中心镇一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一校一园(标准化中小学校、中心幼儿园)、二院(中心卫生院、敬老院)、二站(综合文化站、农村综合服务站)、二体(商贸综合体、新农村综合体)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完善,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城镇综合承载力得不到强化。尤其是中心镇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维护经费来源不足,优先发展、加快投入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平稳承接下放事权,增强扩权强镇工作的主动性。成立镇行政服务中心,采取招考、聘用等方式充实工作人员,加强业务培训,对所下放、委托给我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镇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实行“一站式服务”。设立镇国土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农村宅基地审批;确定镇区建设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核发镇区建设工程及村庄规划区内建设工程乡村建设的“一书三证”(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负责本辖区范围内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的查处。

(二)加强规划编制和管理,增强试点镇规划引导能力。立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筹协调好远期、中期、近期的关系,按照“科学谋划、易于操作”的原则,结合城市总体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功能区控制性详规、生态县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环保、交通、水利等专项规划相协调,突出本地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做好我镇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我镇的功能定位、发展重点、产业布局。到2016年,我镇新增建成区面积0.2平方公里以上,规划的村庄布点建成率达20%以上。

(三)加快特色产业培育和集聚,发挥中心镇辐射功能。立足区位、资源、产业基础等方面的优势,重点发展环保型、科技型、劳动密集型产业,放低准入门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项目、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集中,重点做大做强磷化工,培育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业,争取将白魔芋产业列入省产业集群试点镇,促进白魔芋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提高综合竞争力。到2016年,力争农副产品加工、商贸物流2个1亿元级产业的目标能实现。以三次产业的竞相发展,做强中心镇的产业支撑,增强中心镇的辐射功能。

(四)加快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综合承载能力。立足增强综合承载功能、提升城镇品味,加强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建设,拉开城镇框架,拓展发展空间,着力打造“宜居、宜商、宜业”的城乡环境。今年重点抓好镇中心幼儿园、客运站综合体开发、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环境卫生整治以及镇村亮化、绿化工程。并建立健全相应的公共设施运行维护机制,改善镇村生产生活条件。

(五)创新工作举措,努力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难题。一是围绕增强辐射功能,突破项目谋划争取难。二是围绕加大有效投入,突破征地拆迁和用地指标难。三是围绕创优发展平台,突破建设资金难。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丰富市场化运作手段,采用“一级开发”模式,引入外来投资公司参与城镇建设。四是围绕产业升级转型,突破招商引资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