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特色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8 15:16:52

技术特色

技术特色范文篇1

1农业气象指标

1.1烤烟适宜气象条件。烟草是一种喜温作物,在吴进忠[2]等人《道真县烤烟种植的气候划分》研究中,烟草植株对气温的要求前期低、后期高,生长最快的温度为31℃,最适宜的温度为25~28℃;烤烟大田生长期要求月平均降水量在100~130mm,移栽期土壤湿润有利于还苗;生根期要适度干旱;旺长期要求月降水量在100mm左右为宜;烤烟生长前期对水的需求较大,中期达到最高,后期减少;烟草在生长发育时需要充足而温和的日光照射(光照时间在每天8~10h较为适宜),特别是在到达成熟期后,要有足够的光照条件才能提升烟草的品质。1.2当归适宜气象条件。当归药材栽培一般需要3a,第1年为苗期、第2年为成药期,第3年为结籽期。前2a为营养生长阶段,第3年为生殖生长阶段。一般在第1年的6月上旬、中旬进行夏季育苗,让幼苗作为种苗生长2个半月左右的时间;次年定植,进行移栽用来延长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能耐高温,8月以前生长缓慢,9月后当日平均气温降至8~13℃时地面部分开始停滞生长,而根部则开始快速生长,生长时不抽薹则可在秋季收获根部入药;第3年5月下旬开始抽薹现蕾,6月上旬—7月下旬开花结果。当归为低温长日照作物,在海拔1500~3000m左右均可栽培。最佳适宜生长温度在20~22℃;当归对土壤水份条件要求比较严格,土壤含水量在20~40%之间较为适宜,充沛的降雨是当归高产的条件之一。幼苗期要求有充足的雨水,生长的第2年较耐旱,雨水太少会使抽薹率增加,雨水太多则易积水;当归为喜光作物,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下能快速生长,而当光照不足时会影响产量。1.3园区气候条件。在烤烟育苗期(2—5月),日平均气温13.5℃,2—3月平均降水量在20~40mm之间,4—5月平均降水量在100mm以上,月平均相对湿度在65%~84%之间,日照30~106h之间,苗期>8℃的活动积温为400~600℃,苗期光照充足,有利于烤烟幼苗生长,现在普遍采用大棚育苗,水份条件可不考虑;烤烟移栽期(4月下旬—5月中旬)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4~16℃,平均降水量126mm,月平均相对湿度65%~79%,土壤墒情在20%~40%之间,日照约95h。这段时间温度稳定,雨水适量,光照充足,适宜进行烤烟幼苗的移栽以及第2年的当归的移栽;烤烟成活期(5月中旬—下旬),此段时间内日平均气温在18~20℃左右,日照在40~150h之间,平均年降水量150mm。日照较为充足,能够保证烟苗成活;第1年的当归幼苗在盖草遮阳的情况下能正常生长;到了6月上旬—下旬,烤烟生长期为团棵期,此时第1年的当归也进入了夏育苗阶段,日平均气温在18~22℃,月平均降水174mm,日照99.8h,适宜烤烟生长、当归幼苗发芽。烤烟现蕾期(7月下旬—8月上旬),日平均气温23~26℃,平均降水量这段时间内要求温度在20℃以上,既能保证烟叶的品质,又能使当归在适宜的条件下生长发育。烤烟的生长前期对水的需求较大,而生长中期又需要适度干旱,而恰好当归在第1年育苗时不需要太多的水份,而在第2年移栽后能够较为耐旱,耐受强光。烤烟的植株较高,能使当归在生长期间避免受到夏季强烈阳光的照射,避免因日照过强而导致产量减少。因此,在保证烤烟生长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将烤烟与当归进行套种,以此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道真县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5.9℃,平均最高气温20.3℃,平均最低气温12.7℃,降雨量1032.1mm,日照时数1009.9h,4月上旬开始稳定通过10℃,园区活动积温>3300℃。烤烟套种当归种植示范基地位于隆兴镇浣溪村,海拔高度在1248~2352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9~13℃之间。园区温度适宜、土壤肥沃、日照充足温和,降水充足,及气候条件有利于烤烟、当归的生长。1.4不利气象条件。烤烟、当归在生长期间,由于天气原因,植株会受到不同程度损害,从而造成减产或绝收。园区内影响套种作物的主要气象灾害为倒春寒、霜冻、旱害、暴雨洪涝天气和天气影响而产生的病害。1.4.1倒春寒倒春寒是初春时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现象,倒春寒天气过程中,受较强冷空气频繁袭击而造成气温快速下降,将会使烤烟幼苗持续受冻害。道真地区的倒春寒天气一般发生在2中下旬—4月之间。根据统计结果显示:过去36a中,“倒春寒”天气出现时间最长的为1998年3月9日至月末,强度最强的为1992年,强度最弱的为1986年。共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14次,平均每2.5年发生1次;1a中出现倒春寒天气过程次数为1~2次,只有1988年出现了2次,其余为1次。有7次出现在3月下旬,有2次发生在4月上旬,4月中下旬则普遍没有出现倒春寒天气。1.4.2霜冻作物的新芽最易遭受霜冻和冻害的影响,会使植株长势萎靡,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在过去36a里,无霜期在260~320d之间,但每年都有霜冻产生,平均每年出现11.6次,主要发生在1—3月和11—12月。1992年初霜早,霜日多。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烤烟育苗主要在大棚中进行,受霜冻的影响不严重,而第2年的当归此时处于苗期至移栽期之间,且育苗区海拔较高,更易受到霜冻的影响。1.4.3旱害由统计结果来看,道真地区春旱一般不严重,干旱主要发生在7—8月,是持续时间较长的晴热少雨天气引起的。36a以来,出现伏旱的次数在10次以上,而发生在1990年7月上旬—9月中旬的大旱尤为严重,致使地势高处作物大幅减产。此外,干旱天气在近20a来呈现越来越频繁的趋势。1.4.4暴雨洪涝天气受暴雨洪涝天气影响,将会导致套种区域积水,使土壤湿度过大,不利于当归的生长。而此时高温高湿的情况下,更易使病害入侵套种作物,严重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通过统计:36a中,平均每年出现2.4次大于等于50mm的降雨,最长连续降水量为125.4mm,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为14d。其中1996—1997年的2a中发生的暴雨强度较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较大。1.4.5由天气影响而产生的病害经过调查,在园区套种作物会发生的主要病害为白粉症、根腐病。白粉病:烟草白粉病由寄生菌引起,发病时叶片上会出现黄褐色的斑,随后叶片上会蒙上一层白色的粉,叶片慢慢变黄,逐渐干枯死亡;当归白粉病主要危害叶、茎、花、发病后叶面会有灰白色的粉状病症,后期变黑,直至全株枯死。根腐病:烟草根黑腐病主要发生在幼苗期至现蕾期,影响根部发育较重,使植株矮化,根部变黑腐烂;当归在发育期都可能受到根腐病的影响,发病期间叶片枯黄,植株枯萎,根部变色,后腐烂,最终整株枯萎死亡。

2烤烟当归套种农业气象服务研究

在进行农业气象服务研究时,要明确重点服务对象。对烤烟当归套种模式的种植户信息要及时收集更新,与园区技术人员建立互动关系,并通过不定期走访、电话联系、微信群等方式建立起“直通式”服。深入了解套种作物的生长习性、种植户的服务需求,以服务需求为导向,结合现有观测预警技术及设备,下对处于不同生长期的套种作物作出具有针对性强的服务产品;将服务产品通过多种渠道(手机短信、微信群、LED显示屏等方式),争取将服务覆盖95%重点服务对象,尽力扩大服务群体,扩大服务效益。2.1做好套种作物生育期的直通式气象服务。2.1.1冬春交接(元月初—2月中旬)加强园区对于温度的监测预警霜冻、冻害、低温对于植株的影响也很大,新芽最易遭受霜冻和冻害的影响,严重时会导致植株死亡;温度长时间低于18℃时,不利于烟苗成活,烟苗在移栽后遭遇长期低温时容易形成早花现象,会使烟苗长势差。要提前霜冻预警,就要做到在值守时重点关注地表温度的变化情况,并关注日平均气温是否在-4℃以下,预防冻害的发生,而一般在初春或深秋时节,0:00—6:00地面温度≤0℃,而白天气温又快速上升时,当昼夜温差较大,特别是在晴朗、微风的夜晚或早晨就极易产生霜冻现象。在即将出现霜冻或已经出现霜冻的情况下,应及时霜冻预警,提醒烟农做好防范措施。2.1.2春季(2月下旬—4月上旬)防范“倒春寒”天气由统计显示,初春时节,烟草正处于大棚内育苗期,当归在种植后的第2年的4月则处于移栽期,当日平均气温达到5~8℃时就可将幼苗移栽至套种区域,移栽后的当归可以开始发芽,日平均气温达到9~10℃时出苗。由于春季“前暖后冷”的倒春寒天气气温下降快、日平均气温≤10℃,日照偏少,阴雨天气多,幼苗易受冻害影响,易造成幼苗长势低迷、烂秧等情况。气象部门应做好春季趋势预报,并重点关注园区的气温指标,当春季前期出现日平均气温与常年相比较明显偏暖时应提高警惕,当日平均气温≤10℃,持续时间≥3d时,就应确定为倒春寒天气过程。结合春季趋势预报、短期预报结论,在冷空气来临前,要做好针对“倒春寒”天气的服务产品,产品内容应包括当前天气形势、受影响的园区作物情况、气温实况、未来预报趋势、相关农事建议。要将服务产品通过多种渠道给园区技术、管理人员,并对烟农作出相应的指导,例如:最佳播种期为日平均气温达到18~28℃、日照条件达到80~160h、土壤水份条件达到60%~80%时,应采取集中育苗的方式,减少分散播种带来的不同移栽后还苗期长的问题;要做好烟苗的管理,注意大棚增温,适时补光;抓紧时机进行当归幼苗的移栽工作,并加强保温措施,使幼苗在适宜温度条件正常出苗。2.1.3春夏交接(5月上旬—6月下旬)雨水充足加强田间管理烤烟处于移栽—成活—团棵期,此段时间内,气温温和、雨水充沛,日照较为充足,适宜烤烟生长发育;当归可在6月上中旬开始第1年夏育苗,幼苗不宜受阳光直晒,且受其生长习性影响,当归幼苗应另选高海拔育苗区,到次年就可以移栽到海拔较低的地区。相关农事建议。烤烟移栽时,采用地膜覆盖移栽等方法保温,保墒,如果土壤墒情较低,烟苗移栽后就会受旱,底肥不好分解,容易导致烧根、滞长甚至死苗。协调平衡施肥技术。全面科学使用烟草专用肥,提高施肥水平和施肥技术。移栽后要适时浇水,目的是促进小苗生长控制大苗生长。做好蓄水工作,及时进行烟地灌溉,减轻干旱危害。当归育苗应选在海拔较高,日平均气温在12~18℃,土壤相对湿度在20%~40%的地区。2.1.4夏季(7月中旬—8月上旬)加强干旱期间服务工作道真县每年7月中旬—8上旬,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进北抬影响,会导致持续的晴热少雨的干旱天气,导致烤烟植株老化、营养期变短。这段时间为烤烟现蕾期,第1年的当归处于返青后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耐强光,则由于气温的原因而处于生长缓慢期。2.1.5夏秋季(8月中旬—9月下旬)做好短时强降水的预报工作此段时间内,烤烟处于工艺成熟期,第1年的当归均处于营养生长期,第2年的当归可在秋季收获。前期应做好烤烟采烤期的服务工作,后期应注意当归生长的温度变化要求。这段时间降水频发,且多是局地性短时强降水,因此需要人们全力做好每次暴雨过程的预报服务。2.1.6分析出现的病害的气象指标白粉病在中温中湿条件下可发生(在温暖潮湿、日照较少、温度在16~23℃,相对湿度在73%~83%之间时易发生),在大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抑制病害发生;根腐病则是气温在17~23℃之间,土壤相对湿度较大,特别是在接近饱和时更容易发病。气象部门应定期开展病害的预测预报,及时服务产品给园区技术、管理人员,对病害的发生、发展动态监测,对烟农提出相应防范措施。例如很多病害都发生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挖沟排水,注意通风排湿,在发病后及时选用药剂防治,同时要加强烟农对病害的防治技术培训,使其能开展有效的防治。2.2强化技术支持与面对面交流结合。“一县一特”特色农业气象服务,运用智慧农业气象等技术支撑系统,以科研为基础、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服务效益为目的,为一线生产者、管理者、决策者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提供更多具有针对性的农业气象服务信息。联合农牧局专家,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烟农进行交流,为他们提供烤烟、当归的栽培技术、向他们讲解关于对气象灾害的防御方法等,也从烟农的方面了解他们的具体需求,明确对今后服务的意见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在面对气象灾害时烟农的防范意识和防御能力,也能让人们对今后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找准方向。

3结论

园区气温适宜,雨水充沛,日光照射充足且温和,土壤肥沃,及气候条件有利于烤烟当归套种生长。霜冻、冻害、低温、倒春寒、旱害、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天气是影响园区烤烟当归套种的主要气象灾害。道真县气象局研究出针对烤烟套种的气象服务产品,对园区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

参考文献

[1]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道真年鉴2017[M],中国文化出版社,2017:11-13.

[2]方启云,代瑞华,秦仁艳,徐大红,刘德灿,黎凌云,喻义军.新寨生态茶叶示范园茶叶直通式气象服务研究[J].农技服务,2017(14):1-3.

技术特色范文篇2

关键词:冬闲桑园;芥菜;套种;栽培技术

桐庐县桑园面积逾2133.33hm2,主要地区在农业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该地区农民收入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及产业结构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蚕桑行业来说,目前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相对效益下降,已成为广大蚕桑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在茧丝行情低迷的情况下,对冬闲桑园进行套种作物,综合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桑园的总体效益,增加蚕农收入,对稳定蚕农情绪,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对桑树生产的影响及产品的经济效益等因素,2008年笔者在桐庐县分水镇指导蚕农在桑园套种芥菜,一般收入在1.2万元/hm2左右。芥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各种土壤都可以栽培。桑园套种芥菜提高了桑园单位面积的总体效益和蚕农的收入;节约了桑园管理成本,冬季种菜前进行翻耕施肥,省略了桑园的冬季翻耕和施冬肥,春期也只要施点催芽肥即可,并减少了桑地杂草;改良了桑园土壤质地与肥力,芥菜收获后老菜叶及根茎可以留作桑园绿肥,春季结合施催芽肥翻入土中,能使桑园土壤变黑、变松,减少桑地杂草,促进桑树生长,提高桑叶质量。现将桑园套种芥菜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播种

芥菜喜冷凉湿润的气候环境,因此在栽培时都以秋播为主,秋冬季节生长,于冬季或第2年春季收获,即在9月播种。芥菜种子小,整理苗床土要特别精细。选择土质疏松、肥沃的半遮荫桑地育苗,有利于提高育苗成活率。在除净杂草后施腐熟人畜粪15t/hm2,浅垦后再施过磷酸钙面肥300kg/hm2、氯化钾225kg/hm2、碳铵225kg/hm2,用耥耙使肥泥混融,将土块整细、整平,作畦后播种。早秋播时,由于气候炎热,播种量可适当多一些;晚秋(9月中旬以后)由于气温温和,可适当少些。一般用种量750~1500g/hm2。

二、移栽

芥菜秧苗5~6片真叶,苗高15cm左右即可移栽定植。起苗前1d傍晚,将苗床浇足水,以便起苗时少伤根,定植时要选在阴天或晴天下午4时以后,以保幼苗成熟快,缩短缓苗时间。定植前先按株行距开穴,然后将带土的幼苗移栽入穴中,立即用细土掩盖根系,并轻轻地将土压一下,以便土壤与根系更好地接触,便于根系吸收水和养分。一般在10月下旬或11月上旬分批移栽,移栽后5~7d补苗。这时桐庐县晚秋蚕已结束,时间刚好吻合,桑园叶子采收完后,在移栽前结合耕地重施1次有机肥,既作桑树的冬肥又作芥菜的基肥,有利于春期桑叶的增产和芥菜的生长。底肥施腐熟人畜粪22.5t/hm2,结合整地翻入土中,另外再将过磷酸钙375kg/hm2施入定植沟内并与土拌匀。

三、田间管理

叶用芥菜以其全叶供食,追肥时以氮肥为主。定植成活后,用清粪水加尿素30~45kg/hm2的稀释液作追施提苗肥,以后随其生长情况再追施3~4次肥料,按先淡后浓、先轻后重的原则追肥。早秋栽培的芥菜,因前期气温较高,生长快,要及时追肥,特别对早熟品种早期不能缺肥。白露(9月上旬)前后播种的品种,重肥追施期宜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寒冷地区冬季不宜施追肥,否则易受冻害。收获前停止追肥和浇水,以免产品含水量过高而影响品质。芥菜定植时要浇透定根水。进入冬季少雨季节,视土壤干旱情况,做好水分管理,可与追肥结合进行。移栽后,对禾本科杂草可选用高效盖草能或精稳杀得喷施,双子叶杂草利用人工拔除。

四、病虫害防治

芥菜类蔬菜的病害现象不十分严重,主要有病毒病和霜霉病,而病毒病又主要是通过蚜虫的危害而传播,因此要注意蚜虫的防治。药剂可选用吡虫啉、啶虫脒等进行喷雾防治。增施磷钾肥料,增强植株抗性,对减轻病毒病的危害有一定的效果。霜霉病主要用代森锰锌或百菌清等进行喷雾防治。叶面害虫主要有斜纹夜蛾,可选用阿维菌素或甲维盐等进行喷雾防治,为了避免害虫产生抗性,防治时药剂要交替使用。

五、采收

采收的时间应适合市场需求,一般11月至翌年4月均可采收,以晴天下午采收为宜。桐庐县春蚕一般在4月底开始饲养,时间刚好吻合。

参考文献:

[1]罗延泽.冬种叶芥菜标准化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9(5):179-180.

[2]王小生,林剑英,黄添基.冬季叶用芥菜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学报,2007(1):76.

[3]黄妙贞,叶炳华,董炳炎,等.叶用芥菜栽培技术[J].上海蔬菜,2005(6):44-45.

技术特色范文篇3

关键词:稻田养鸭;有机稻米;栽培技术

我区于2007年在林盛镇建设了有机水稻生产基地33.3hm2,利用稻田养鸭控制稻田病虫草害的发生,从而不用化学药剂,达到防控水稻病虫草害的目的。通过生态防控使全区水稻生产形成一个有机水稻生产的模式,从而达到有机水稻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现将其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一、选用优良品种

统一购种,品种选择优质、高产、高抗品种沈稻7号、苏粳香、津川1号等。

二、培育壮秧

(1)种子处理。先晒种50h,然后用1%石灰水浸种48h,预防水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再催芽播种。

(2)选用有机肥。整地做床施足合格商品有机肥。

(3)适期播种。适时播种,要稀播种降低播种量。

(4)适温炼苗。在温暖无风的天气进行通风炼苗、浇水管理等,培育壮秧。

三、实行三旱整地

三边作业,提高整地质量。实行旱翻、旱耙、旱整平和边泡、边耙、边插秧的三边一条龙作业,既方便作业、提高整地质量,又节约泡插用水。

四、适时机插秧

从5月13日开始插秧,到5月20日前结束。育插秧机械化技术表现出的显著特点是中、小苗移栽,行、株距均匀准确,定株、定穴,早栽浅插,克服了人工作业难以坚持农艺标准的问题,达到了水稻栽植“浅、匀、直、稳”的农艺技术要求。由于机械插秧深浅一致(一般为0.5~2.0cm),行距和穴距准确,每穴株数差异不大,可以实现低节位分蘖。栽植缓苗后,分蘖快,有效分蘖率高,可以达到增产增收目标。

五、培肥地力

水稻前期施腐熟牛粪180m3/hm2作底肥,缓苗后追施留老跟生物肥225kg/hm2。

六、水浆管理

插后保持浅湿管理,有利缓苗促进分蘖。分蘖够数时(达到穗数指标时)开始撤水晒田,控上促下,减少无效分蘖。成穗率达到75%以上时,晒田复水后采用前水不见后水的灌溉方法,尽量减少灌水次数,培育健壮株体,增强其抗病、抗虫和抗倒伏能力。伏雨频繁季节,挖开排水口,灌浆至成熟阶段要避免长时间断水,9月15日灌1次透水保后熟,提高米质和产量;否则断水过早,易出现吊干早衰,青粒、瘪粒增多等现象,降低米质和产量。

七、稻田养鸭

(1)除草。插秧后10d将鸭子放进稻田,除草效果十分明显。稻田养鸭除草的原理:一是鸭子可吃掉杂草;二是可把埋在土里的稗草等杂草的种子吃掉;三是鸭子用嘴或爪破坏泥土中的杂草种子发芽,也可将小草踩进泥里埋掉;四是鸭子的不间断搅和混水降低了泥水的太阳光透明度,妨害了杂草光合作用。

(2)治虫防病。没放进鸭子的稻田潜叶蝇、稻水象甲、二化螟、稻飞虱、中华稻蝗、稻纵卷叶螟等危害较重,不得不用化学农药防治;但是放入鸭子的稻田,因鸭嘴不断啄食泥土时经常促动水稻根系,对水稻产生刺激,使植株坚硬,减少了无效分蘖,通风透光条件得到了改善,使水稻病害如杀瘟叶枯、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的发生减轻。鸭啄水稻根系,对水稻产生刺激,激发水稻生理活动加强,抗害能力也相应提高,从而达到不用化学农药就可防治虫的效果。

(3)耙地。鸭子用嘴或爪不断翻动上下泥土进行耙地,养鸭的稻田水连续2个月保持在泥沙状态,因而促进了水稻生长。一是鸭子在水田中拭水抑制了杂草的发芽;二是刺激了稻田,促进了分蘖;三是不断搅动泥水促进了微生物活动和有机物分解,使水稻有效吸收土中的养分;四是牛粪分解发酵后产生沼气的危害,因泥水的搅动而逐渐消失;五是泥水促使夜间水温上升,并产生保温效果;六是不断搅动,把水田的死水变活水,增加了水中的氧气;七是鸭在田中不断搅动使田间表面的氧化层逐渐加厚。

(4)供给养分。鸭子排出的粪便是水稻生长难得的养分。因此,稻田养鸭的地块水稻长势旺盛,稻田养鸭不会使害虫横行,草籽不会发芽,病害不会发生。

八、适时收获

一般达到9成熟时收获最佳,过晚米硬、断裂;并做好田间降水。收获时捆小捆,勤翻晒,干后及时脱粒。防治污染和变质。

参考文献:

技术特色范文篇4

关键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问题;技术要点

前言

无公害蔬菜是无公害农产品中的主要种类之一,指产地环境、生产过程和蔬菜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经认证合格获得认证证书,并允许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商品蔬菜,其生产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2001年农业部提出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后迅速发展。生产包括产地环境认定和产品认证,关键是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控制。

一、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1技术规程和标准数量不足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加之每一种蔬菜都应该有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而这些技术仅限于20世纪80年代,大量的技术已经过时。因此,近期难以拿出较为理想的各种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规程以及产品标准。

1.2生产技术规程不能满足生产的实际需求

开展无公害蔬菜技术推广的主要技术法规是技术规程。但目前的规程还有许多实际问题:一是有些措施执行起来相当困难。如农药安全间隔期对一些随时采收的蔬菜执行起来较困难。一方面要求间隔一定的时间,另一方面像黄瓜还要间隔1~2d就得采收。二是一些具体生产操作环节没有涉及到或者不够细致,导致有时无法统一操作。特别是在品种问题上,生产上需要指出具体应用的品种名称,但标准中通常不让写出。这给生产者应用带来了许多难题。其他生产资料也有类似问题。三是规程中一些指标描述方法不通俗易懂,如用d代表天数,用min代表分钟,用h代表小时等。四是生产过程牵涉到许多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使得在指导无公害生产中,如何实现规程的要求还存在许多具体工作。

1.3技术规程宣传不够深入

目前了解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生产者所占比率非常低,甚至领导决策层也不知道最基本的要求。生产中常见规程得不到贯彻执行的现象。如无公害农产品要求基地选择时,距主干公路要在100m以外,而许多园区在建设时根本没有考虑这项要求,一些不该使用的农药仍然在使用等。

1.4缺乏统一指导

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的推广存在各自为政现象,缺乏互相协调沟通,承上启下。造成无公害标准大量涌现,在技术科技含量上问题较多,甚至有错误。

1.5技术指导人员素质亟待提高

无公害农产品科技含量比较高,许多技术推广人员缺乏专业的培训。特别是近年来推广队伍受经费限制,到田间指导无公害生产的次数减少,生产中的难题不能及时解决,推广者自身的素质下降,适应不了生产的要求。

1.6技术指导手段落后

技术推广手段相当落后,仅限于定期办几次讲课式的培训班、电视讲座和发放图书、报刊杂志、培训单页等。这些技术培训手段缺乏快速性、与生产密切结合性和及时科学性。交通手段、信息传递方式、现代多媒体教学基本上处于相当落后的阶段。

二、生产技术要点

2.1严格选建生产基地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经过认证,获得证书。对土壤、水和大气监测这3项蔬菜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5010-2002的规定。上游没有污染源,选择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疏松的壤土地块,避开厂矿、医院,无工业“三废”污染的远郊区及非地方病高发区。基地距主干公路线100m以外,防止PAHS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对于现有蔬菜基地距主干公路100m以内的可以改种绿化树苗苗圃等。

2.2强化病虫害综合防治

在农业防治上,处理土壤;增施农家肥;坚持平衡施肥、测土配方施肥、施配方肥;利用农业生态模式;选用抗病品种;培育健壮种苗;改革栽培方式;强化田间管理技术。在物理防治上,设施防护;诱杀、驱避;高温消毒;应用高分子膜剂。在生物防治上,利用天敌、抗生素、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等。在化学防治上,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优先选用粉尘剂和烟剂,尽可能少用水剂,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选用雾化度高的药械,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用药量;选用高质量药械,杜绝跑、冒、滴、漏;在做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和正确诊断的基础上,适时对症用药防治;严格按照农药使用说明要求的安全使用间隔期用药,并严格按照安全间隔期采收产品;坚持按计量要求施药和多种药剂交替使用,克服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盲目加大施用计量和将同类药剂混合使用的倾向。

参考文献:

[1]王柏林.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现代化农业,2008(3):26-27.

[2]徐晓丽,张翠玉,封春香,等.当前无公害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7(19):102-103.

技术特色范文篇5

关键词:油茶;选地整地;种植;抚育管理;浙江景宁;九龙乡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中的常绿小乔木,耐酸耐瘠薄,生态适应性非常强,是景宁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九龙乡位于滩坑库区边,在浙江省景宁县城东北部,是该县山林面积较大的乡。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8℃,7月平均气温27.8℃,极端最高气温40.1℃,1月平均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9.1℃,年日照时数1848h,年平均降水量1510mm,年相对湿度79%,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地势复杂,自然条件良好,山地气候特征明显。九龙乡具有油茶种植历史悠久,自然条件适宜,土地资源充裕,目前已规划油茶基地30hm2,油茶低产改造20hm2,乡镇府出台扶持政策,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油茶产业发展。为了更好地发展油茶产业,笔者对九龙乡油茶栽培管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供种植者参考。

一、种植地选择与整地

油茶属于半阴半阳树种,幼苗喜阴,成林喜阳,选择海拔高度100~500m、坡向南坡或东南坡、坡度25°以下、土层深厚的中下坡酸性、微酸性红壤、黄壤。油茶是深根系树种,根深1m以上,一般生长有杉木、茶树、松树、映山红、铁芒萁等植物的山地都适应油茶造林。整地是油茶造林的重要环节。一般在栽植前1个多月进行,通过翻松土壤,改良土壤结构,提高通气状况,改善微生物活动条件,使土壤充分熟化。根据造林地的不同情况,可进行全垦整地、带状整地和块状整地,在平地采取全垦整地,陡坡上采取块状整地,缓坡上采取带状整地。整地后按种植密度挖好栽植穴,施足底肥。

二、种植

应选择一至二年生优良品种或优良无性系嫁接壮苗。壮苗的标准是:顶牙饱满,根系发达,无病虫害。二年生壮苗要求高30cm,地径0.3cm;一年生壮苗要求高15cm,地径0.15cm。不用实生苗造林。种植一般在立春至惊蛰进行,有的地方提倡和推广10月“小阳春”植苗造林。种植方法为1穴1株。在已填好土的穴中,挖成与苗木根系大小深浅适宜的种植穴,将苗栽其中,舒展根系,栽紧踩实,深度以比苗木根颈高1~3cm,栽后覆1层松土。将基部堆成馒头形,防止雨季穴土沉陷浸水死苗。为提高油茶林的前期产量,使之提前进入丰产期,可适当密植,一般要求1605~2505株/hm2,株行距2.3m×2.7m或2m×2m。

三、抚育管理

一是肥料料管理。幼树(1~5年)追肥以追施氮肥为主。每年需施尿素100g/株左右,分4~5次施肥,次多量少。从苗的4个方向挖穴进行穴施,距离苗10cm左右。进入丰产期(6~9年)主要施氮、磷、钾肥,比例为3∶2∶1,每年需肥量在250g/株左右,分2~3次施肥。进入盛产期(10年以后)消耗较大,需要肥料增多,在500g/株左右,氮、磷、钾比例为5∶3∶2。2月施氮肥200g/株,5月施钾肥100g/株,7月施磷肥150g/株。采用沟施,距树干20cm处沿树干周围开挖10cm深的环形沟,把肥料均匀撒入沟里,盖上土即可;也可采用放射状施肥,距树干20cm处按4个方向开挖10cm的4个穴,把肥料分配均匀后撒入穴中,盖上土即可。最好是雨后追肥。二是林树土壤管理。进入冬季,对油茶林进行全部翻挖,捡出大块石头和恶性草根,杂草铺在树塘内。翻挖的土块不能敲细,让其自然风化。全年应除草2~3次,让其在地里自然腐烂,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倡林粮间种,以耕代抚。粮食作物应选择矮杆品种,以豆科较好。

四、病虫害防治

油茶炭疽病在我国茶产区普遍发生,引起严重落果、落蕾、落叶、枝枯,甚至整株死亡。防治方法:春季另行补植,结合修剪,清除病枝、病叶、枯梢、病果和病蕾;加强林地管理,清洁林地环境,保持通风通光,降低林内湿度,发病期间不宜施氮肥,应增施磷肥、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危害油茶的害虫主要有油茶毒蛾,一般一年2~3代,以卵越冬,幼虫常聚集为害,在树干附近土中或在枯枝落叶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背中脉附近,覆有乳黄色绒毛,幼虫取食叶后,吃光后也取食嫩枝树皮和幼果,使油茶枯死或大量减产,防治方法:夏铲冬垦灭蛹、灭幼虫,人工捕捉和灯光诱杀,招引益鸟捕食害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进行防治;4月中下旬用白僵孢子22.5~30.0万亿/hm2喷雾防治。

参考文献:

[1]胡国华.油茶苗木培育及栽培管理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7,(16):229-230.

[2]俞秀兰.油茶优质丰产栽培技术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1):232-234.

[3]汪明正,张志明,朱才明.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9(6):33-35.

[4]冯维华.有机油茶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2008(5):16-17.

技术特色范文篇6

关键词:生姜;有机;丰产;栽培技术

一、姜田选择和目标产量及施肥量

生产有机生姜应在已通过有机转换的种植区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有机质丰富的中性或微酸性壤土,且前3年未种过姜科作物。前茬作物为茄科、薯芋类作物及粘重涝洼地不宜作为姜田。鲜姜目标产量为30t/hm2以上,其产量结构为种植10.5万株/hm2,平均单株根茎鲜重300~500g,有机肥施用量为氮(N)345~360kg/hm2,磷(P2O5)150~195kg/hm2、钾(K2O)360~390kg/hm2。

二、主要生育阶段及栽培技术措施

2.1发芽期

2.1.1培育壮芽。

春分前后,选择晴天把姜种平铺于背风向阳平地的晒垫上,晾晒1~2d,傍晚收进室内防冻,中午避免强光直射曝晒过度,勿使种姜失水干缩。晒后置于室内堆放2~3d,下垫干草,上盖草帘,温度保持在11~16℃,促进养分分解。于室内放置一煤炉,隔一定距离在四周垫一圈草垫,选择肥大丰满、皮色光亮、质地硬且无病的姜块装入编织袋内扎口,堆放于草垫上成圆桶形,加盖草帘保温。控制炉火使姜种温度达22~25℃,定期翻堆,使姜种受热均匀,连续约15d可生成适播幼芽。壮芽标准:芽长0.5~1.0cm,洁白、鲜亮、肥壮、顶部纯圆,芽基部突起而尚未发根。

2.1.2播前准备。深耕土壤20~25cm,头耙前撒生石灰粉750kg/hm2,充分耙碎,整平田面。按东西向或南北向做畦,畦面宽120cm,沟宽40cm,沟深20cm,畦长不超过15m,沟沟相通,中沟和围沟应比畦沟稍深。在畦上按行距40cm开3行种植沟,深约13cm。选择位于种姜上部和外侧的姜块作种块,每块姜种应在50g以上,保留1个矮壮芽,其余芽全部抹去,用草木灰蘸伤口,置于室内1~2d后播种,约需用种块3t/hm2。

2.1.3播种盖肥。谷雨前后选择晴暖天气播种。按株距17cm将种块水平按入播种沟内,使姜芽与沟内土面相平,姜芽按同一方向与播种沟垂直。用火土灰22.5t/hm2盖种,再盖腐熟牛栏粪26.25t/hm2,最后覆土3~6cm,约在5月上中旬可出苗。

2.2幼苗期(5月中旬至大暑左右)

幼苗期以主茎生长和发根为主,管理上应升温促根,除草遮荫保湿,主攻目标是培育健壮苗。整个苗期应搞好清沟排水,做到沟沟相通,雨停沟干。出苗后苗高10~15cm时,用腐熟猪尿水26.25t/hm2淋施蔸边作提苗肥。当杂草幼苗达4cm左右时,用稻草5.25t/hm2覆盖压草,并盖土保湿。夏至后追施壮苗肥,用腐熟猪尿水30t/hm2淋施蔸边。当姜苗生长到“三股杈”期(主茎加2个分枝),在覆盖的稻草上加盖腐熟堆肥或牛栏粪22.50t/hm2,并培土覆盖形成高垄。

2.3发棵期(大暑——白露)

主攻目标是加强水肥,促使植株健壮分枝达15~25个,枝叶茂盛,防止植株脱肥早衰。7~8月正是枝叶旺盛生长期,遇旱应及时灌溉,于傍晚土温降低时灌水,深度不宜超过地下茎的高度,第2天清晨排干。立秋前后,重施发棵肥,用氨基酸有机肥(南京农大研制,含有机质43%,全N7.6%,氨基酸态N5.3%,P2O51.6%,K2O2.4%)900kg/hm2点施于姜苗侧旁,培土深盖加高土层10~13cm,将姜行培成龟背形,不使姜块外露。约8月下旬植株群体进入封行期。

2.4根茎膨大期(白露——立冬)

9月中旬后气温渐转凉和且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养分累积,主攻目标是加强肥水管控,养根保苗,促使植株生长稳健,维持较大叶面积,促进根茎膨大,获得丰产。9月初根据植株长势,补施孙姜肥,用氨基酸有机肥225~300kg/hm2溶于50倍水淋施蔸边。生长后期最忌渍水,必须清沟沥水防渍。如遇干旱应及时灌溉(方法同前)。收获嫩姜一般在秋分前后开始,采收越早产量越低,具体收获期根据加工要求而定。收鲜姜可在11月上中旬后,待地上部茎叶开始枯黄、根茎充分膨大老熟时进行。

三、病虫害防治

3.1病害防治

姜炭疽病和姜瘟病主要发生在6~8月份,发病初期可用等量式波尔多液喷施,间隔10~15d连续喷雾2~3次。姜瘟病严重时应及时挖除病株及带菌土壤,集中烧毁或深埋,并在病窝内撒250~500g生石灰,用无菌土封填。姜斑点病一般在7~8月份发生,可用石硫合剂500~800倍液喷防。

技术特色范文篇7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实验技术人才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承担着支撑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召开了全国教育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等系列重要会议,同时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加强和推进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向内涵式发展。其中,2018年8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建立稳定的高水平实验技术、工程技术、实践指导和管理服务人才队伍”。202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实验技术人才是学校和科研机构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科学技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加强科技实践与创新的重要力量。可见其分量之重、要求之高,为地方高校做好新时代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教育部的《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中,将实验室建设作为“支撑平台”纳入高校的学科评估体系中。一流的学科需要一流的实验室,高校实验室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和有力支撑,是学校进行高水平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而一流的实验室建设需要一流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来支撑,实验技术人才作为实验室建设的重要师资力量,是加快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学科影响力的有效推动者,其建设成效直接影响着高校实验室发展水平。因此,亟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队伍来满足地方高校当前一流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行业特色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西安工程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纺织高校,坚守纺织行业特色,2021年获批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形成了较为鲜明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体系。现结合学校实际,调研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从年龄、学历和职称结构等方面,深入剖析地方纺织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进一步促进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一、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分析

(一)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现状。作为地方高校,西安工程大学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拥有教学实验室共134个,实验分室471个,配置实验技术人才103人,分布于全校设有实验室的15个教学单位,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以及学科建设需求。1.年龄结构分析。近年来,学校加大了青年实验技术人才的引进力度,35岁及以下占到50%以上,考虑到之前学校补充的实验技术人才相对较少,使得实验技术人才年龄结构不合理。2.学历结构分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仅占4%,学历整体偏低。近年来,学校一方面引进博士教师和硕士实验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出台攻读博士学位管理办法,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实验技术人才,但由于部分人员转岗到了教师岗位,使得实验技术岗位博士占比位偏低。3.职称结构分析。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中高级职称占27%,中级及以下占73%。根据陕西省职称评审有关规定,学校对实验技术岗位开设工程系列职称,评审条件设置比专任教师低,但高级职称27%的比例与专任教师44%的比例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并且大部分实验技术人才是中级及以下职称,使得实验技术岗位职称结构不合理。(二)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如下方面:1.实验技术队伍结构失衡,仍需进一步优化。通过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的分析,与专任教师队伍结构对比后,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存在年龄结构年轻化、学历层次偏低、职称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2.实验技术队伍整体素质能力不足,队伍培养发展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和教学单位面向实验技术人才开展的培训相对较少。尽管有部分新进人员参与了国内访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项目,但培训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综合素质提升的系统性培训。目前学校中青年实验技术人才占73%,大多数是硕士毕业直接上岗,没有纺织行业背景或企业实践锻炼经历,缺乏仪器设备操作、维护以及更新等实践技能,影响了岗位工作质量。3.实验技术人才岗位职责不明、晋升通道单一,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学校对新进实验技术人才引进后的岗位培训不到位,新进人员主动学习岗位职责和基本操作的意识不强烈,导致当前实验技术人才岗位职责不清晰。同时,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多元化的分类评价体系不够健全,晋升通道较为单一,导致大多数人很难达到高级职称的评审要求。

二、强化地方特色高校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举措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巩固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具体有以下两方面内容:1.坚持思想铸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将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首要位置。各级党组织要提高对实验技术人才队伍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基层党委的把关作用,确保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突出思想引领,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素质。2.抓实师德教育,持续增强“立德树人”使命感。积极健全师德师风岗前培训、专题培训、全员培训和个别辅导等制度,把师德师风教育贯穿实验技术人才专业发展全过程。要学好用好“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和“梦桃精神”等中国精神谱系的经典案例和榜样示范力量,切实加强实验技术人才理想信念、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四史”教育,强化责任担当意识。以“四有”好老师标准,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不断提升“立德树人”使命感。(二)构建分类分层渐进式培训发展体系,全面提升专业素质。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统筹各类培养培训平台,分类分层实施能力提升计划,探索建立新时代实验技术人才“三类三层”渐进式培训发展体系,通过新进人才授课资格认定、中青年人才发展计划和骨干支持计划,全面提升人才综合素质。“三类三层”渐进式培训发展体系(见图1)。1.扎实做好新进人才授课资格认定。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实现对新进实验技术人才授课资格的认定。开展教育理念更新、思想政治教育、校史校情校规、职业生涯规划等系列专题培训,以强化实验技术人才思想政治素养为引领,使其尽快了解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和学校基本情况,明确岗位职责和工作内容,快速适应工作岗位。邀请校内外专家通过主题讲座、报告工作等形式,为实验技术人员讲解实验教学基本规范和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夯实实验教学和实验操作基本功。2.全面实施中青年人才发展计划。依托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特色,与政府、纺织企业搭建“三位一体”多维协同培训实践平台,共同实施中青年实验技术人才发展计划(见图2)。高校通过制定关于支持实验技术人才发展的实施意见,与政府合作建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校地共建培训平台,与纺织企业建立西安工程大学浙江洁丽雅纺织研究院、柯桥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等“5+X”协同创新平台,联合西安纺织集团等建立“西咸纺织服装创新园”等公共实践培训平台,实施“教学能力提升计划”“科研能力提升计划”“国内外研修提升计划”“工程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和“学历提升计划”,从政策倾斜、经费支持等方面鼓励实验技术人才到政府、企业、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进修,进一步提升实验技术人才的学历层次、实践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3.针对性做好骨干人才培育计划。将实验技术人才纳入学校整体人才发展体系中,探索建立骨干支持计划,有针对性地从现有的实验技术队伍中选拔一批思想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技术骨干,从政策、经费上支持其快速成长为技术带头人,引领实验技术队伍发展,有效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三)深化分类考核评价制度改革,激发队伍活力。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关于深化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通过强化分类管理、完善聘期绩效考核、深化职称评审办法,建立适合实验技术人才的多元化分类评价体系,进一步激发队伍活力。多元化分类管理评价体系(见图3)。图3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多元化分类管理评价体系1.实施实验技术人才队伍分类管理。强化分类指导,结合队伍实际,制定实验技术人才管理办法,按照实验教学型、实验管理型、实验技术型等不同岗位进行分类管理,明确岗位职责,构建适合各类人员的职业发展通道,进一步健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人才活力。2.完善聘期绩效考核工作体制机制。根据实验技术人才岗位特点,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原则,构建多维度、多层次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师德师风、实验教学与实验室建设、学科专业竞赛等方面进行考核,注重标志性成果和实验技术开发,引导实验技术人才回归岗位,潜心实验教学和专业研究。3.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健全实验技术人才职称制度体系,按照不同岗位优化评审标准,把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放在实验技术人才职称评价的首位,着重考察实验技术人才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实验安全、技术开发以及学科专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的贡献和支撑作用。对长期在实验教学一线、岗位业绩突出的人员,探索建立职称评审“绿色通道”,鼓励其潜心研究,做出实绩。

三、结语

技术特色范文篇8

关键词:均陶装饰创新

时代在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在日益提高,而传统均陶堆贴工艺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器皿,当玻璃、塑料等材质的现代生活器皿占据了人民日常生活需求的主流时,均陶民间工艺生存土壤的日益减少,这是社会环境造成的客观因素。但同样是作为“五朵金花”之一的紫砂陶却在今日的社会生活中迎来了空前繁荣时期,这就不得不令人思考均陶工艺是否自身存在它的艺术局限性了,只有深究它的内在因素,再结合客观环境因素对其改进创新,那样现代均陶工艺才能得到发展振兴。

传统均陶工艺中存在的艺术局限性有:缺乏艺术性;缺少文化气息;工艺技法单一。既然了解了它的不足,我们就可以针对这些艺术局限性的不足之处对症下药,从而实现现代均陶工艺的时代创新发展,最终实现它的艺术振兴之路。

一、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的创新

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与时代生活需求相违背,在日常实用品上被挤出历史舞台,而在艺术工艺品方面又缺少发展与竞争力,因此我们要对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形式上进行变革创新,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均陶工艺品的定位方向和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

(1)现代均陶工艺品的需求定位,从生活需求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过渡。

在现代生活需求中,均陶工艺产品因其质粗体大而受到冷落,市面上又泛滥着粗制滥造的统货,而匮乏有艺术内涵的精致工艺品。因此,我们可以把现代均陶艺术品的定位方向从生活大器皿向生活装饰艺术品进行过渡,这一点是借鉴紫砂陶的艺术成功之处。

(2)对于现代均陶工艺品的艺术内涵的发展,我们主要可以从造型上入手。

在传统均陶工艺中,由于它的受众对象是日常生活品、是大器皿,因此均陶工艺品往往等同于简单的陶瓷装饰,装饰内容不重要,因为它与陶瓷造型脱节,与造型缺失关联就使得它仅仅是作为一种装饰美化而存在的。既然我们将要把现代均陶工艺品定位为生活装饰艺术品、以小器皿为主,那么顺理成章地我们可以把均陶装饰融入陶瓷造型,使它成为陶瓷造型的整体元素,均陶装饰与陶瓷造型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二、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创新

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因其对象是日常生活用品,故而它往往只注重日常实用性,它的均陶装饰多只是美化,多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吉祥景物,比如龙凤图腾之类,这类作品装饰内容缺乏时代文化气息,不可能为高层次文人所喜爱,因此它的装饰内容也就缺少文化内涵。我们要对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进行改进创新,那么我们就要加大它与时代生活的联系性,引入文人文化进而融合,使它富有时代文化内涵。

2.1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

在民间艺术历史上,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社会文化的结合并非没有,在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题材的选材上就有戏文类题材和话本小说题材。“画中要有戏,百看才不腻”,民间艺术流传的这句谚语就曾被用来诠释历史上均陶工艺,明清时期鼎盛的苏州昆剧艺术与均陶装饰工艺的结合,还有以明清时代文学作品人物场景为题材选择的均陶装饰工艺等,它们都可以看作是均陶工艺与社会文化结合的历史。

我们今天谈现代均陶装饰工艺题材的创新变革,不是照搬紫砂陶的成功而是借鉴,虽然两者材质工艺都有区别,但现代均陶工艺与诗书画的结合未尝不可,这也只是提议与尝试,我们根本的目的则是加大均陶与社会文化的结合程度,想通过这样的尝试使均陶工艺更富有文化内涵而重新被大众人民所喜爱追捧。

2.2现代均陶工艺装饰内容与时代生活的结合

回顾均陶工艺的发展史,我们可以发现它有着与时代生活的结合的传统,建国后出现的政治题材的均陶工艺,再到更早的传统均陶工艺中的神话题材、宗教题材、祥瑞图案题材等,无不是与当时人们时代生活需求相符的例子,大器皿的生活需求才有了传统均陶工艺品的普遍“大器”,更直接的传统均陶工艺装饰内容的生活题材中的“春兰秋菊”、“松鼠葡萄”、“秋菊蟹肥”等等,它们都很好地记录了均陶工艺与时代生活结合的历史。

但是时代变了,现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历史上不曾有的更多的现代元素,然而均陶艺术的发展却没有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代均陶工艺品中还是比较少见现代生活元素的一些东西,这当然不符合自然发展规律。因此,在现代均陶工艺的发展方向中,我们可以更大胆地把现代生活元素引入其中,这不仅仅是主观的艺术创新更是时代生活发展的必需。

3现代均陶工艺装饰技法的创新

均陶堆贴工艺在民间被称作“大拇指艺术”,这个通俗的说法却形象地说明了它的装饰技法,研究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均陶堆贴工艺可以说是“纯拇指”的民间艺术,它的工艺基本都是通过“大拇指”所变化的不同技法来完成的,这是它的工艺传统与艺术特色。

现代均陶堆贴工艺的发展方向,我们在寻求创新变革,这种创新变革是全方面的,自然包括它的基础工艺技法。当然,“大拇指”艺术是均陶堆贴工艺的根本,有了它才有了均陶堆贴工艺,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它的优良传统,我们要寻求变革发展必须在尊重它的历史根本的基础上,坚持以“大拇指”艺术为主体,但是在它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寻求创新,可以引入吸收一些其它工艺手法来辅助,比如雕刻、泥绘等等,吸收这些其它工艺的艺术特色作后期装饰,最终目的自然是更好地、更完美地展现均陶堆贴工艺的艺术美感与艺术特色,取长补短,创造出现代均陶堆贴工艺的时代艺术新气息。

通过对均陶工艺历史的研究、与紫砂陶的对比性研究,我们从均陶工艺的装饰形式、装饰内容、装饰技法这三个方面提出了现代均陶工艺变革创新发展的理论思路。当然,这只是理论上的初步论证,还需要更多人、更多地在艺术实践中去检验,但是作为现代均陶工艺的从业人员,我们的目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明白无误的,就是为了现代均陶工艺的振兴发展,只有通过符合时代特色的变革创新,才能迎来它的艺术的又一辉煌时期。

参考文献:

[1]方卫明.均陶堆花的沿革与展望.《江苏陶瓷》,1999年12月32卷.

技术特色范文篇9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体系;医学美容;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本文旨在分析“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特色。

1教学改革目标及价值

1.1教学改革目标。一是改变往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人才观等教学理念;二是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点,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改变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医疗美容专业就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四是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专业技能等能力,发展其专业优势;五是改革教师队伍,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1.2改革价值。首先是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各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利用自身技能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出更高端的医学美容人才队伍。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当前医学美容学生实习环节缺失问题,利用模块教学体系使学生加深对医疗美容专业的认识。再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现专业教学特点,并向其他医学专业借鉴更多的教学改革经验,切实解决学生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为医院培养更多高端美容人才,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社会的供需矛盾,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良性运转[1]。

2“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2.1采用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也被称为“2+1”人才培养体系,主要指的是三年制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前两年学生主要是学习理论上的一些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水平和文化素养,后一年到企业接受培训,掌握更多的职业技能。为了促进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企业应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增强其体系性。教师应结合医疗美容的职位要求,简化课程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技能的学习,使学生可以在课上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保证实习与就业的顺利衔接,提高本专业的就业竞争力。2.2采用模块化教学体系。在以往医疗美容专业教学期间,教师大多属于课堂主体,以教材为中心,这便导致实际工作与课程内容出现脱节问题,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能满足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学生毕业后无法顺利进入职业岗位。对此,学校应改变以往的教学观念,不断优化课程结构与体系方法,在专业知识的讲解中应用更多现代教育的理念与观念,增加学生的就业经验,根据专业的职位岗位要求进行设置,考虑学生的任职要求,在课程开展期间构建以素质培养与提高技术应用能力为重点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每个模块的划分均以学生的就业前景为基础,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明确自身可以掌握哪些知识,将其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效结合,真正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在以技能训练为主导核心的基础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2]2.3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主要以理论与实训教学内容相结合,在打破原有教材系统性的基础上,组合课程内容与实训内容,将其看做教学项目,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并更好的应用至健身美容、物理美容、形象设计以及医疗美容等专业中,期间教师应根据美容医疗课程的特点,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基本原则,在知识讲解的整个过程中采用美容实训室课程讲解模式,以素质为基础,实训为基本手段,重点讲解美容技能的相关知识,做到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实现教学做的三位一体,使学生可以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就业水平,为之后的就业奠定一定的基础。2.4实行任务驱动与项目引导模式。在医学美容专业课程讲解期间,教师还应引入项目引导与任务驱动模式,建立认识体验实训、讲解课程案例、仿真实训环境、项目驱动训练以及顶岗实习。在教学期间,教师应为学生模拟真实的医院就医情况,利用仿真技术创建真实的学练环境,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岗位职责,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基础上,更好的满足生产岗位需求,提高专业技能水平。2.5改革教师队伍。为了更好的推进校企合作模式的开展,学校应重点招聘理论知识丰富且临床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在结合医疗美容专业特点的基础上,构建高素质、高水准的教师队伍,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为医学美容专业的有效开展提供更多的师资支持。[3]2.6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了保证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学校还应在满足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训模式,制定合理可行的实训与考核方案,与企业合作开发更多的实训项目,强化实践专业的讲解。期间,学校应改善当前的办学条件,建设更多的实训实验室,促进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的多渠道建设。

3结束语

在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教学期间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与专业影响力,促使学校与企业形成合作双赢的模式,学校可以为医院与企业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而企业可以为学校的学生提供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医疗美容专业的良性发展搭建产学研平台模式,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加快课程的改革进程。

参考文献

[1]寇晓茹.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国际化合作途径的探索与研究[J].继续医学教育,2017(07):20-22.

[2]游牧,汪耀.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医学美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J].高教学刊,2017(02):69-70.

技术特色范文篇10

关键词:大果沙棘;栽培技术;**;浅山地区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是青海三宝之一,俗称酸刺、黑刺、醋柳,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耐寒抗旱,耐土壤贫瘠,根系发达,有根瘤,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强。在条件较差,甚至是恶劣的环境中能顽强生存,并且在生存过程中能改善周围环境,为其他植物的生存发展创造条件。沙棘又是青海地区增加土表植被、防风固沙、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乡土造林树种之一。它主要生于河滩漫地、低阶地、洪积扇和山麓,在阴坡和半阳坡上形成较大面积的单纯群落,也能零星生长在阴坡和半阴坡云杉林缘和林中空地上,但由于果实产量低、经济效益差,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状,通过引进大果沙棘进行人工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开发,实现沙棘由野生向人工栽培,是沙棘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实现沙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最佳选择。

**县平均海拔2500m,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年平均气温3.4℃,年均降水量368.2mm。近年来,由于引进的大果沙棘具有果大、高产、品质好、好采收等优点,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为此,现将其在浅山地区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苗木繁育

1.1种子育苗

选土质肥沃、排水良好、通风向阳的砂壤土地块作苗圃地。如果在温室育苗,土和沙以3∶1为佳。育苗前,种子应先进行处理,因为大果沙棘种子外表皮有一层坚硬的蜡质,透气透水性差,在一般条件下难以萌发。对此,可通过以下方法对种子进行播前处理。

1.1.1碱处理法。将种子放入纯碱或洗衣粉溶液中(比例为1∶20),用力搓洗,直至种子呈现黄色及手捏感觉不光滑时,淘洗干净后再用冷水浸泡24h;然后保湿,在5℃的低温条件下贮藏10d后即可播种。

1.1.2温水处理法。种子放入80℃左右的水中,不断搅动,直到水温降到室温,在培养皿中催芽,10d后即可播种。处理后的大果沙棘种子不仅发芽快,而且发芽率高,出苗整齐。条播、撒播均可,育苗量以15.0~22.5万株/hm2为宜。

1.2扦插育苗

1.2.1插条准备。选择生长健壮、高产抗病性强的植株,取二至三年生枝条,茎粗为2~4cm,剪成14~20cm段,距上切口2cm左右留1个饱满芽,下切口剪成光滑斜面,按不同的枝龄段,将插条每50株尾部对齐捆好,基部置于水中贮存。

1.2.2插穗处理。采用ABT生根粉进行处理,处理浓度为100mg/kg,浸泡2~8h。

1.2.3扦插。为防治病虫害,扦插前进行土壤消毒,用硫酸亚铁、呋喃丹或甲拌磷。扦插株行距7cm×7cm,即密度200株/m2。而后起长10m、宽1.0~1.2m的垄,扦插深度为插穗的1/3以上,既可露地扦插也可温室扦插,露地扦插在4月下旬开始,至5月底为佳;温室以秋季扦插为佳。扦插后随即浇水,生长期做好松土、施肥、除草等工作。

二、移栽

播种苗在第3年移栽,株高在70~80cm;扦插苗在第2年移栽。栽植时间以春栽为好,尽量做到适时早栽。在土壤解冻20~30cm时即可进行栽植,选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培。一般采用挖坑定植,株行距为1.0m×2.5m,树坑规格一般直径60cm、深60cm,苗木埋在树坑中央,使苗根舒展。埋土时表土在下,底土在上,并且不要把土填得太满,坑离地面3~5cm。栽植时还应特别注意,按雌雄比例5~10∶1搭配栽植,可栽10行雌株,中间栽1行雄株;也可栽10棵雌株,中间栽1棵雄株,这样便于授粉,提高结果率和产量。

三、田间管理

定植后,24h内必须灌水,以后根据土壤、气候确定灌水次数。一般当年定植浇水5次,以后每年浇3~4次,并将根部萌生枝剪去,同时加强管理,及时除草松土,防止杂草丛生。成活结果后每年春、冬季剪去枯枝、病虫枝、腐烂枝,然后清除徒长枝、交叉枝、过密枝,促进萌发新条,恢复树势。

四、病虫害防治

大果沙棘病害主要有干枯病、锈病,以百菌灵、多效唑800~1200倍液喷防。大果沙棘虫害一般以食叶害虫为主,其幼虫一般在每年5~7月为害大果沙棘,对有群集为害习性的害虫可摘除虫叶集中杀灭,或用90%敌敌畏、敌百虫1000~1500倍液喷杀。另外,还要注意兔、羊等的破坏。

参考文献:

[1]李耀阶.青海木本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7.

[2]景亚安,张福,苏瑾.适宜我省栽植的大果沙棘品种及栽培技术[J].甘肃林业科技,2002,9(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