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8 15:09:53

自身心得体会

自身心得体会篇1

作风是反映机关效能建设的一面镜子,作风不正是导致机关效能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作风问题已成为影响机关效能和党政形象的突出问题。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在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下,必须全面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抵制歪风邪气,增强以下四方面的意识。

一、增强公仆意识。

要牢固树立人民利益至上的思想,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时刻牢记自己是人民公仆,坚决克服“官本位”思想,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要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出发点,从为基层和群众办好每一件具体的事做起,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二、增强大局意识。

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改革发展大局,是各级机关的重要职能,也是提高机关效能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立足于“懂全局、管本行”,自觉树立全局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和纪律观念,找准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着力点,对有利于破解发展难题、激活发展要素、创造发展空间的事情,要主动、积极、自觉地去做。既要自觉按照各自分工做好本部门工作,又要自觉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协调协同,相互理解、积极配合,坚决克服各自为政、互相掣肘的内耗现象。

三、增强服务意识。

我们要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始终把服务放在首位,用人民赋予的权力服务人民,造福人民。要自觉把工作精力集中到办好事实事、解决群众困难、提供优质服务上来。要强化对外开放中的服务意识,主动为投资者着想,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在营造“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中,以真挚的感情和良好的服务吸引客商、留住客商。

自身心得体会篇2

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心得体会1: “我形容我是锥心之痛,现在想起来还是很多地方是感觉很追悔的......”魏健,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在反腐败记录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监督》镜头中却成为了反面典型。他也是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机关首个被调查的厅局级领导干部。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背景下,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的专责机关,肩负着党的信任和人民的期盼,承担着维护党章、党规、党纪的重要职责,自身更要过硬。王岐山同志指出,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别人首先要自己过硬,己不正,焉能正人?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干部要心存敬畏和戒惧,增强纪律观念和规矩意识,及时发现问题,坚决防止灯下黑。用铁的纪律打造全党信任、人民信赖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

魏健,身为党纪党规的捍卫者,应该对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比普通人熟悉得多,更知道违纪、违法要遭到什么样的处罚,可魏健却还是“涉嫌严重违纪”,透过此案例说明:党章面前没有禁区,遵守党纪没有例外。党员干部只有知法、守纪、维护法律而扛住诱惑,才能不违纪而得以太平,否则,就会失踢惹祸。就像魏健一样,原先的光鲜不再,却是被捕后一夜白发,其结果何其悲凉。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包括纪检监察干部在内的所有党员干部只有敬畏纪律,才能守住纪律;党员干部只有敬畏法律,才能执行法律;纪律和法律是有机的结合体,纪检监察干部岂能不知道其含义而违纪呢?无数案例表明,党员干部破法无不始于破纪。大型反腐专题片《永远在路上》的播出,已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可以肯定,反腐败记录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播出,必将在党员干部中引起更大的震撼和反响。常言道:越规者,规必惩之;逾矩者,矩必匡之。从中纪委自清门户,严肃查处纪检监察干部违纪违法案件,进一步印证了一个道理:在刚性的纪律面前,保持敬畏,不但是国之所望、党之所责、民之所盼,也是党员领导干部自我警戒、自我保护的需要。只有把敬畏纪律当成一种认识态度和价值追求,才能自尊自爱,有所作为;只有把敬畏纪律看成一种界限、一种规范,才能自警自省,有所不为。

正如片中所播放的广东省原政协主席朱明国落马后自我反省:“过去是信任就没监督,一提要有人监督,就觉得组织对我不信任、领导对我不信任。其实有人监督、有人看是福,没人看、没人想看、没人敢看是祸”。

执纪者自身绝不能置身于纪律红线之外,监督者自身绝不能成为监督的盲点。新形势新任务对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实践中,需要我们坚持挺纪在前、纪严于法,在正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上下实功、使实劲、出实招。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更要坚持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身先士卒、以上率下,努力在构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播出,必将成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警示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然后知不足、学然后知奋进。作为一名基层的纪检监察干部,首先,要努力学习党纪法规,熟悉党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做到知纪、懂纪、遵纪,变“要我守纪”为“我要守纪”,真正把强化纪律意识作为一种思维和工作理念确立起来。其次,要注意日常习惯的养成,自觉把纪律养成渗透到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遵纪守纪实践中得到纪律锻炼,真正维护纪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再次,要自觉接受党内外监督,严格按照党的各项纪律,管理好自己、下属和家人,把纪律、法律转变为高度的自律,无论掌权还是不掌权,无论是有人监督还是无人监督,都要言行一致遵守党的“六大纪律”,将自己置于党组织和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努力树立纪检监察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良好形象,以反腐倡廉的实际成效赢得党和人民的信任和赞誉。

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心得体会2: 1月3日晚,中纪委宣传部联手中央电视台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与全国观众见面。这是继2016年10月第一季反腐大片《永远在路上》获得极佳传播效果之后,中纪委推出的又一反腐力作。朱明国、金道铭、魏健等10余名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现身说法,剖析自己违纪违法行为和思想蜕变过程。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一句中国传统白话,人们常挂嘴边;如果文雅一点,可以换句孔子之言即“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倘若说得再具体一点,则可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凡此皆一个意思,讲的是官员自身素质的极端重要性。

打铁自身硬,正人先正己。明确指出:各级纪委要解决好“灯下黑”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这个问题要探索解决。王岐山多次强调,“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要用严明的纪律管住自己,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聚焦中心任务,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坚守监督执纪问责的定位,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另一方面,按照“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要求,从严管理监督,眼光向内、刀刃向内,坚决清理门户,解决“灯下黑”问题。数据最有说服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000人次,组织处理2100余人,处分7500人。这些数据印证着谁来监督纪委命题的必要性,也显示了中央纪委不回避问题、清理门户的决心。

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体现着反腐败斗争“步步为营”的扎实方略。不敢腐,是拍蝇打虎后产生的强烈震慑;不能腐,是机制与监管健全后的无法“伸手”;不想腐,是理想信念根植于心后的自律坚守。无论是《永远在路上》,还是《打铁还需自身硬》,其中“落马主角”的境遇和现身说法,都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与心理冲击,将会产生不敢腐的强大震慑。那些曾经的高级干部被严肃处理,表明制度与监管的篱笆已然扎紧,不能腐的新常态正在形成。但也要指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仍须持续加力,实现不想腐离不开“永远在路上”的持之以恒。严重违纪违法的纪检监察干部受到党纪国法的严肃处理,击碎了“灯下黑”的幻想,印证了反腐败斗争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观看《打铁还需自身硬》的心得体会3: 新年伊始,中纪委即隆重推出反腐大片《打铁还需自身硬》,直击“灯下黑”,彰显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纪委从严治党,坚决把自己摆进去,加强自身建设、完善内控机制,坚决清理门户,永葆纪检监察队伍纯洁性的决心和意志。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把纪律挺在前面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渗透,实现了对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党组织的全覆盖。反腐的高压态势之下,“老虎”“”苍蝇“原形毕露,其中不乏一些纪检监察干部。“正人先正己”,己不正,何以正人?要彰显纪检监督的力量,让铁规发力、禁令生威,坚决把纪律挺在前面,形成全党同志普遍学规矩、懂规矩、守规矩的良好氛围,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愿腐“的氛围,首先要从加强纪检监察队伍自身建设做起,要确保纪检监督队伍”自身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形下都能做忠诚干净担当。

自身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教师;道德修养;教书职责;育人职责

一个学生,他们待在学校的时间远远超过在家里,自然,在学校这个大家庭里,同学和教师更容易影响他,而更主要的是教师的影响。有时候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会给教师很多的压力。教师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兢兢业业地履行着他的“教书职责”,而忽视了他还有“育人职责”,即,为人师表,教育影响学生成为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因此,教师自己首先就要成为道德修养良好的人。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教师的师德呢?我有些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此抛砖引玉。

一、加强师德理论的学习

在现如今这个“乱花渐欲迷人眼”的市场经济大潮中,物质的诱惑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为教师能否坚守道德情操,守住自己心灵的一方净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所以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理论,领会其中的精华;学习共产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理想;让他们指导教师的道德行为,为教师表明善与恶,在教师慢慢的自我学习和接受的过程中,最后转变成为教师自己内心的信念。加强道德理论的学习,有助于提高教师遵守师德规范的自觉性。

二、加强自省和寻找差距

教师的工作本就艰辛、繁复,在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缺点和错误,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对待这些错误,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还是本着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好好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批评呢?我们的选择当然是后者。

人,贵在自知,俗话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所以教师就需要时常进行自我反省、自我批评,从而能够自我教育、自我斗争、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一个不自省的人,就不会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在哪里,不知道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在哪里,他缺乏自知之明,就会骄傲自满,骄傲便会使人退步,从而降低自己的威信。所以,一方面教师可以在完成一日工作之后,抽个时间自检一下自己这一天是不是尽职尽责,对自己犯下的差错进行自我批评,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优缺点,不断地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进取。另一方面就是要寻找自身的差距和不足。爱因斯坦说过:“只有以伟大而纯洁的人物作为榜样,才能指导我们具有高尚的思想和行为。”所以我们应该主动走进这些大教育家、教育名师的世界,与他们对话,发现自己的不足,向他们学习,学习做人的原则和教育的智慧。

三、加强自身的责任感

1.要对自己有责任感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爱自己,才能懂得爱别人。这和教师的责任感一样,教师要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又怎能奢求他对学生,乃至社会负责任。当今社会,很多的上班族都是上班混工资,下班享乐子地得过且过。教师的工作收入有保障,而且工作量不大,假期多,相对来说比较清苦而清闲,如果教师没有积极的目标和责任感的话,就很容易在生活的漩涡中沉沦。

所以,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必须让教师时刻对教育有责任感。首先是要对自己有责任感:珍惜自己宝贵的才华,让自己可以在小小的七尺讲台上发光发热;不浪费珍贵的生命,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不放弃自己最初的信念,让她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仍如一株青莲。同时,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规划:认真做好教育中的每一件事,充实而又有意义地过好每一天,在这个过程中,不断领略教育的酸甜苦辣,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

2.要对学生有责任感

第斯多惠说:“正如没有人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予别人一样,谁要是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所以,在笔者看来,教师对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就应该表现在发展自己,让自己成为一名具有职业水准的教师。俗话说:“要给人一瓢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师要先把这一桶水填满,在不断泼洒的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蓄满,不断地学习和积累,才能走在时代的最前沿。其次表现在教师在教书和育人上的尽心尽责。教书自不必多说,真正对学生有责任感的教师应着眼于学生的健康、人格、思想等等方面,不仅要培养成才,更要培养成人。

3.要对社会有责任感

人们常说:“教师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们肩负了社会进步的使命,却又永远是幕后英雄。”我们要配得上这样的称赞,把教育事业当作是自己的事情,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我们祖国的教育出一份力,发一份光。

自身心得体会篇4

打铁,本来是一种很古旧的手工业劳动。俗话说“打铁还须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由此可见,打铁,当然是要有一定硬度的。这种硬度,不光是力气,还要有技巧,力气与技巧完美融合,才能打出好铁。

看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电视见面会,听了的就职演讲。在讲话中,提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时,用了一句老百姓的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告诫全党要“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听完就职演讲,联想到新洲调查队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感触颇多。在经历了调查队力量的整合,经历了调查队发展的七年磨砺,经历了艰难的爬坡阶段,我们是否真正锤炼了自己,是否真正有为有位,是否真正承接起国家局和总队的期望,值得我们反思。

众所周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种经济类型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统计调查工作提出新的课题,同时也带来重重困难。这主要表现在:经济成分复杂类型划分困难;业务活动复杂行业划分困难,业主思想复杂如实统计困难,各界需求复杂统计应对困难。这些客观存在的困难时时都影响着统计调查工作的开展,严重影响了统计调查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统计调查工作的及时性。所有这些都表明,统计调查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总队强调要以思想建设为根本、能力建设为关键、组织建设为基础、作风建设为重点、制度建设为保证,全面提高调查队系统干部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正是“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最好注脚!

据我个人理解,自身硬的“硬”字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要提高履职尽责的本领。上山打虎要力量,下海擒蛟需技能。首先是加强学习。学习是立身做人之本,是获取知识、提高素质的基本途径。基层干部只有加强理论学习,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才能增强政治素质。作为基层干部,当务之急是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实践,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潜心钻研科技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把提高综合素质作为履职尽责的“突破口”,当“内行”不当“外行”。

自身心得体会篇5

测绘工作者打铁还需自身硬视频心得体会

随着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在央视正式播出,部分纪检违纪现象被披露,被展现在大众面前,这令我们所有人都深感触目惊心,过往警示教育的每一例,都是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不坚定,对党不忠诚,思想涣散,在金钱与利益面前失了党心,民心!

之所以履新伊始便强调中国共产党“自身要硬”,正是清醒地看到了我们党在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还面临着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外部环境这“四大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这“四大危险”。一些党员干部得过且过,一些基层组织软弱涣散,一些领域腐败易发多发。对此,强调,对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不能回避,不能文过饰非,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打铁还需自身硬”点明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彰显了我们对党的自身建设的高度重视,更是形象地点出了当前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既是忧患,更是承诺。

作为一名党员同时也是一名战斗在一线的测绘工作者,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科学思想武装自己,同时要提高工作能力,加强岗位知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我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坚守岗位,严于律己,自我约束,自我监督,时刻谨记“打铁还需自身硬”的指导,才能更好的为地方服务,同时也为国家奉献自己的力量,才无愧于党多年的培养。

国企员工打铁还需自身硬视频心得体会

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中国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谚语。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亮相时,代表常委讲话就用这句话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必须加强队伍建设。观看了专题片后,老话重温,作为一名国企员工,我体会良多。

需警惕几点。首先,必须警惕有私心。私心,意思是为私人利益打算的念头,它最大的体现就是欲望。人一有私心,就不能做到公私分明,而被私心蒙蔽了心智,往往不能正确做出判断,无法理性思考、客观评价。从专题片中那些者的反思就可以看出,他们的贪腐都是从有了私心开始的,有些是贪图享受、有些是贪图金钱、有些是贪图权利。其次,必须警惕有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人的一种很不正常的心理,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是在我们为了追求个人的目的的时候,对自己的行为所要达到的结果,主观臆断、盲目自信的一种投机取巧的心理。这基本上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而且随着学习的知识增多、经历的增长,都自认为很聪明的认为学到的知识告诉我们有很多漏洞与空间可以有机可趁。认为收受点小恩小惠没有问题,认为别人得了利益没有问题自己也应该没事,认为每次没有达到那个限额就不是贪腐,或者认为就只贪图一次不会被发现等等侥幸心理。可是,我们学到的知识同样告诉我们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有大问题都是从这些小问题开始的。

需看透几点。首先,必须要看透只要是利用职权取得了利益就是走上了贪腐的歪路。正如专题片中的罗凯之流,利用职权便利,通过介绍相关方认识的途径取得利益,虽然他们没有直接干预与主导,但这本质上就是利用职权贪腐。其次,必须要看透职业道德最本质的就是走正途。作为企业员工,我们都知道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既是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同时也是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而其最本质就是走正途。从正途取得回报,从正途取得成绩,从正途获得提升,从正途得到幸福,从正途享受人生。人生之路在脚下,只有走正途才能走好路。

自身心得体会篇6

摘 要 通过对体育旅游的特征、内涵及心理康复功效的分析和阐述,着重探讨了体育旅游的心理康复功效。说明体育旅游通过转移、适度疲劳、提高身体素质、陶冶性情等机制来达到旅游者心理康复的目的,是促进自我健康生存与长寿,促进自我发展的文明而实用的重要健身方法。

关键词 体育旅游 心理康复 影响 研究

以前,人们认为不生病就是健康,其实,身心健康才是真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在现代文明社会,经济越信息化、多元化、复杂化、速度化,无法适应这种物质、精神环境的人便越多。在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它大都是因为承受来自生活及职业环境的强大压力或复杂的人际关系所造成的。近十年来,50岁左右的中年人死亡率上升最快,其中70%是直接地源于脑力疲劳,工作压力、精神紧张、心理负担、情绪不稳、生活节奏太快、竞争太激烈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1.体育健身意识相对淡薄。调查中发现,能正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仅占调查人数的21%。2.容易忽视劳逸结合,导致长期心神劳累。3.睡眠不足。在现代社会,工作和休闲娱乐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旋律,使许多人经常陷入睡眠透支的生活怪圈。所以,脑力疲劳、精神压力与持续紧张会严重危害身心健康。这种危害表现是多环节、多层面的、是一般药物所难以拮抗的。

一、体育旅游的特征和内涵

体育旅游,是指游客借助各种自然资源并通过旅游而获得心理满足和身体健康的综合运动,包括近距离的体育健身活动和长距离健身旅游。体育旅游隶属旅游范畴,它是现代旅游和大众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旅游与一般意义的旅游区别有三点,一是目的不同;二是活动的内容、方法、手段不同;三是最终的效果不同。由于体育旅游主要是围绕参与体育娱乐、健身、竞技、康复、探险等活动而产生,因而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内容、方法、手段独具特色。

体育旅游广义上是以各种体育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即旅游者在旅游中所从事的各种身体娱乐、身体锻炼、体育竞赛、体育康复及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与旅游地、体育旅游企业及社会之间关系的总和。狭义上讲是为了满足和适应旅游者的各种体育需求,借助多种多样的体育活动,使旅游者的身心得到和谐发展,从而达到促进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无论广义还是狭义,就其本质而言,都是一种社会经济和社会文化活动。尤其是它的社会经济作用在现代体育中表现得极其活跃和与众不同。体育旅游使社会主体――人(旅游者)与自然、社会和谐统一,这就是体育旅游的本质内涵。

二、体育健身旅游的心理康复作用机制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不生病,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说明健康除无病痛外,还包含人在气质、性格、情绪、智力以及社会属性方面的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健康十条标准中,将心理健康摆在首位,说明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第一,促进个人心理健康。现代社会变迁快速生活忙碌、竞争激烈、紧张的日常生活,缺乏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心理压力沉重,心理疾患增加,现代体育旅游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休息、休闲、休养的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身松弛方法,它为人们提供了与外界环境交流的机会,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人们的身心得以放松,缓解心理压力,调节脑力疲劳,同时提供了一个与人交流的机会,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了解,沟通,消除了个人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存在的孤独感,不仅直接舒缓紧张压力、精神障碍等,而且还消解了因神经紧张所引起的一系列躯体潜在的病理状态,这样就有效的降低了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第二,促进个人心理抵抗力的提高。体育旅游活动中,一些不可预见的事情可能发生,如登山活动、攀岩活动、漂流探险活动等,危险因素总伴随其中,这就要求参与者有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很难得到锻炼。这样,不仅个人的心理抵抗力得到了提高,自信心也得以增强。

第三,团队精神得到加强。现代社会的成功不仅是个人奋斗的结果,更需要团队协作。现代体育旅游有许多团体项目要求参与者相互合作,这就培养了每一个参与者“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团队精神。许多大型企业争相开展拓展训练,节假日组织员工参加类似的体育旅游活动,其目的在于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树立企业凝聚力。参与体育旅游的人员,如能把旅游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带到工作当中,会更好的融入集体,增加工作的信心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将体育和旅游有机结合的体育活动形式,已成为当今世界一大发展潮流,正在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当前研究大多集中在体育产业学和旅游市场营销学方面,在健身康复功效的研究较少,而这方面正是体育旅游的一大重要功效。对体育旅游健身康复功效的深入研究必将极大的促进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

从医学角度而言,对抗紧张、压力等脑力疲劳,可以有两大措施:一是以经过一定训练的心身松弛来加以拮抗。它主要通过调姿、调息、入静等,来松弛肌肉、松弛精神,降低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二是学会自我调控、松弛结合,身心自行调节,用体力活动来松弛紧张的脑力劳动。近年来,人们根据生物钟养生法提出了一个新的命题,即主动休息。而现代体育健身旅游是一种积极而主动的休息、休闲、休养方式,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心身松弛方法,它既是一种对身体的锻炼,又是一种心理享受和满足。

(一)体育健身旅游的转移机制

参加体育健身旅游,可以转移大脑皮层的兴奋灶,可以使兴奋和抑制趋于均衡,并有效地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体育健身旅游是高质量的有氧运动,旅游者通过深入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健康有趣的身体活动,可形成对大脑的转移性刺激,使大脑中原有的机体疲劳、精神紧张、情绪复杂等兴奋点发生根本性转移,或者说大脑中的优势兴奋灶被十分积极而活跃的体育健身旅游运动所占有,从而对其他兴奋点产生良好的抑制和调节作用,使大脑和整个身体条件反射系统的机能得到有效改善,并调整机体的基础代谢,促进身体健康。同时由于暂时离开压力大、竞争激烈的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大自然中去,可以转移各种烦恼,身心完全放松,能从中得到新的感受和体验,从苦恼沮丧中解脱出来,心胸豁然开朗。

(二)体育健身旅游适度疲劳对忧郁的抑制机制

体育健身旅游适度疲劳可以降低人们焦虑及忧郁水平、提高自尊、维护良好的心境及积极情绪状态。这可能首先由于人类的忧郁、沮丧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左脑半球思维部分,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右脑半球。人在活动时,左脑半球会逐渐受到抑制,右脑半球则逐渐活跃从而取得支配地位。从生理上说,体育健身旅游对机体兴奋的刺激,一是心灵,二是躯体。美国医学家贝克尔研究发现愉快的生理活动,在丘脑下部能分泌出一种物质――内啡肽,使人产生。这与听音乐的愉及做气功后的舒服感,对促进身心健康具有异曲同工之妙。体育健身旅游可使人们忘掉忧虑不快,使人产生愉觉。同时体育健身旅游作为一种有效的情绪发泄方式,可将各种紧张、烦恼、不安的情绪发泄出来,从而减轻焦虑的程度。

(三)体育健身旅游提高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健康的机制

现代社会的生产方式――机械化、电气化乃至电脑化的先进生产技术减轻了人们的体力消耗,但却使劳动者与大自然产生隔阂,使工作变得单调枯燥。空气、水质、噪音的污染,这种种都市的公害加重了人的精神苦恼,甚至超出了人们心理的承受能力。而体育健身旅游使大城市里的人得到充足的阳光、洁净的空气、幽静的环境和赏心悦目的景色,使人们恢复体力焕发神采,提高对工作、生活的兴趣和热情。科学地进行体育健身旅游,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增强各器官的功能,延缓人体衰老。具体来讲,体育健身旅游可以维持环境和机体生态平衡,增强机体适应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代偿功能;促进疾病康复;可有效调节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改善内脏器官功能;调节人的情绪,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四)体育健身旅游陶冶性情的机制

体育健身旅游是人们求知的一条途径,是人们了解大自然,洞察社会,探索奥秘的实践。中国自古流传至今的名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概括了体育健身旅游在增进学识和才干方面的作用。体育健身旅游中,旅游者与各种各样的事物接触,与各种各样的人物交际,从而使自己开拓了视野。体育健身旅游是综合性的学习园地,它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多种科目,其中与体育健身旅游关系比较密切的有地理、历史、天文、气象、生物、考古、艺术、建筑、园林等。常言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只要稍加留意,体育健身旅游者旅途中就能学到许多有益的知识。

(五)体育健身旅游培养个性,促进交往机制

体育健身旅游能促进个性培养,克服社交胆怯、恐惧心理。旅游中强调团队的合作精神,需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体育健身旅游可以使人们产生亲近感,在旅途中彼此可以不必用语言做媒介即可相互交往,由于这个特点,体育健身旅游时可以制造出一种与主要以语言为媒介进行交往的日常生活不同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每个人心情开朗,解除戒心,相互间产生亲近感。旅途中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难题,通过相互帮助、相互尊重,增进友谊,使人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对人的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六)体育健身旅游对意志品质的促进机制

体育健身旅游有益于锻炼人的意志和增强道德观念。徒步旅游、登山、探险、漂流、冲浪等体育旅游的活动和项目本身就是意志和耐力的磨练。通过这些磨练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净化,道德观念不断增强。

三、结语

通过对体育健身旅游功效的论述,可以得出比较清晰的结论,即,体育健身旅游,既是一种轻松愉快的“轻体育”运动,又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休闲健身运动。人们走出温暖的家庭,离开舒适的办公室,努力去适应社会和大自然,在天然的环境中,进行锻炼和健身,能有效地调节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这是人们回归自然、溶入自然、适应自然,促进自我健康生存与长寿,促进自我发展的文明而实用的重要健身方法,也是人们提高体育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是人们健康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体育健身旅游对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是其他任何方式、手段所无法替代的,我们要充分利用体育健身旅游的有利条件,在参与过程中,有意识的发挥其特殊功效,促进人们的心理健康。

基金项目:2015浙江省省级公益技术研究社会发展项目(项目编号:2015C33184)。

参考文献:

[1] 李香华,钟兴永.体育旅游与健身[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5.

[2] 王则珊.终身体育[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12.

[3] 孙喜林,荣晓华.旅游心理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

自身心得体会篇7

1提高适应能力,改善情绪状态

大学时期是心智逐渐成熟的时期,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压力下,精神的空虚、人际交往的减少,以及盲目的攀比,恋爱中的困扰等问题造成大学生心理失衡,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自卑、孤僻、压抑的心理问题。积极的参与体育锻炼可使自己的焦虑症状降低,是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治愈心理疾病的一个重要方法。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将人生理,心理和社会的适应性三者都紧密联系到了一起,这种三位一体的健康观念,身体生理健康是基础,健康要素的发展前提就是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第一位的,在保持了较高的心理健康基础上,相对要有一个较高的身体状况有着更大的保障,以为体能是一种对于各种生活的能量满足,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能的关键途径。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不可分割,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改善紧张的情绪。

2严格要求自己,充分认识自我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让人保持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因为人在运动中,通过锻炼可以增强自信,自信是化解自卑以及压抑心理障碍的最好方式。同时,大学生体育锻炼一般在规范教育的场所,在锻炼的过程中,给自己制定严格的计划(比如说每天的任务量和方式)等来规范自己的锻炼行为。这样每个大学生都自觉运用自己的规则来约束自己,时间一长,心理自然会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是培养和促进大学生行为规范意识的“良药”。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来讲,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增强体质。每天身处于繁重的学习当中,要想让自己正确的面对这一切,必须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作为坚实后盾。如果自己的身体经不起风吹雨打,身体被日常工作所压垮,何谈工作成绩,这是得不偿失。同时,强健的体魄还能帮我们抵御许多疾病的侵袭,让我们免于疾病的干扰,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圆满的完成美好的大学生活。拥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对延长自身的寿命大有帮助。体育锻炼不仅有助于智力的发展,也有利于身体各项技能的改善,促进大脑的开发,提高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

3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体育锻炼需要有恒心和毅力,甚至有些锻炼项目是艰苦、激烈、紧张的。这不仅可以磨练大学生的毅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还可以培养大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科学证明,体育锻炼能让大学生积极拼搏、性格开朗、勇于进取,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而且促进了身心的健康发展。

自尊反映心理效益最有潜力,所以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中,反映在心理效应上最好的变量就是自尊,自尊心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最重要的心理良好感的测量指标,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自尊心培养有着很大的作用,而且非常明显的,通过体育锻炼,让身体得到了锻炼,还可以将人的一些消极的情绪得到宣泄,可以令锻炼着的心理处在一个非常健康的状态,所以说,体育锻炼在无形中强健了不仅仅是大学生的身体,更加是心理素质。

4消除疲劳,增进快乐

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大,如果不及时排解,容易造成身心疲劳,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尤其是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动项目,使学生保持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使他们身心得到放松,并从锻炼中得到快乐。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达到适度愉快水平的工具,它能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并从中得到快乐,提升精、气、神,同时还避免烦恼、不安、孤独、悲观等不良情绪的负面影响。对于部分神经衰弱,容易紧张和疲劳的学生来说,参加体育锻炼具有很好的改善和治疗作用,消除疲劳的同时,还能让人处于一种快乐的情绪之下。

5提高智力功能、树立信心

自身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体育游戏;儿童;心理健康

1前言

游戏一项是儿童喜爱的活动,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热情。游戏的功能是增强体魄,开发智力,促进交往,带来欢乐,甚至是儿童模仿社会生活的启蒙老师。体育游戏是从游戏中发展和派生出来的。较好地开展体育游戏活动不仅能使儿童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促其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学会交际、交流、协调、谈判、妥协等社会交往的技巧,而且对儿童人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社会角色的建立都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颁发与实施,学校教育提高了对体育的重视。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在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活动中,体育游戏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能较快并且愉快地掌握运动技能。以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对儿童进行体育锻炼的相当有效的一种方法。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参与体育游戏的5至10岁的儿童20名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0名,女10名。

2.2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进行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

3.1.1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是一种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娱悦身心,陶冶性情为目的的游戏方法〔1〕。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运动,它集体能、智能、技能于一体。体育游戏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是儿童喜爱的活动方式。儿童经常参加体育游戏,一是可以提高他们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提高身体素质;二是可以培养儿童的纪律性、规则性和活泼开朗、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及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当然,体育游戏主要以教育性为主,娱乐性为辅。另外,健身性和竞争性也是体育游戏的本质特征。

体育游戏具有教育性。体育游戏既是轻松快乐的,也是有组织有纪律的一项集体活动。它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游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仅是身体上的锻炼,其实,每一种体育游戏都有一定的教育意义。例如,“障碍接力跑”这项游戏,首先可以培养孩子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其次,可以让儿童体验到自己在队伍中的重要性、责任心;再次,就是教育孩子不要害怕失败,凡事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体育游戏充分体现了寓教于动。当代的体育教育要以“快乐体育”为主。所以,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就体现在把提高身体素质同思想品德教育联系在一起,既要调节儿童身体机能水平,培养基本的活动能力,又要提高儿童的智力机能,培养他们坚强勇敢、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自治自律的良好习惯。

体育游戏具有娱乐性。儿童的天性就是玩,快乐是他们生活基准。游戏本身的特征就是娱乐性,也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一种方式。体育游戏的形式有趣,内容丰富,能够吸引儿童积极地参与活动,满足他们好奇、好动的生理和心理要求。体育游戏其实就是使儿童快乐地锻炼身体,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让他们在快乐中得到身体锻炼,在身体锻炼的同时得到快乐,从中也学到了知识,不仅培养了儿童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也对儿童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是体育游戏的魅力,即体育游戏的娱乐性的特点。

体育游戏具有健身性。儿童的健康问题是家长最关心的,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健康地成长,这也是家长最简单的心愿。在现如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状态下,人们一味地追求成绩、成功,更多注重的是知识能力的提高,忽视了对身体的锻炼。体育游戏可以较容易地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体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体育游戏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进行的活动,它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健身价值。体育游戏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运动,儿童在进行体育游戏活动时,不断地运动,调动了身体各个系统的肌肉组织,达到了增强体质,强健体魄的目的〔2〕。

体育游戏具有竞争性。体育游戏是一种集体性的游戏,参与者比较多,所以体育游戏多以激烈对抗和竞争的形式来进行。当游戏充满竞争性时,那么参与者就会产生求胜心理,这就培养了儿童的竞争意识、进取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在活动中,儿童必须自觉地组织伙伴,无形中培养了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游戏都有规则,在规则的制约下,要考验参与者的智力、体力、凝聚力等。他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来取胜,胜利者会得到自我肯定,失败者会去找失败的原因,并且培养了他们的受挫能力。体育游戏的竞争性,给弱者成功获胜的机会,也为强者提供新的挑战,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和表现欲望,更好地挖掘人的潜力〔3〕。

3.1.2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体有游戏所具有的上述特点,使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快速掌握运动技能。在《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更注重儿童游戏的目的性和针对性。比如,要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的情绪情感,就开展心理健康类游戏。要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水平,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就选择身体健康类游戏。在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程游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领域、目的,可将体育游戏划分为运动技能类游戏、运动参与类游戏、身体健康类游戏、心理健康类游戏和社会适应类游戏〔4〕。这些细化了的游戏类型更方便教师有效地发挥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从体育游戏的类型中就可以看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还有培养学生德、智、体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兴奋剂。之所以称之为兴奋剂,就是把体育游戏放在体育教学中的准备部分。通过体育游戏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充分的活动,这就为接下来学习运动技能做了准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奋性。在体育教学中,一般的准备活动多为徒手操,这种过于形式化的准备活动已经使学生感到厌倦乏味,学生就会出现仅仅是配合完成老师的教学任务这样一种心理,并不能有效地达到活动机体的目的。所以用体育游戏来代替徒手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能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比如,网球课上,可以用拍球接力赛作为准备活动,不仅可以使身体得到活动,同时也熟悉了球性,在教学时学生能较快地接受技能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调味剂。学生参与学习的主要动机就是需求和兴趣,学习内容具有趣味性时,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性得到提高,唤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的气氛就会得到改善。在技术课课堂上,要使学生在快乐中竞争,在竞争中得到快乐。比如,小学生对中长跑这项运动大多都有畏惧情绪,长距离地持续一个动作,使小学生感动厌恶,没有乐趣,这是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那么把此运动变换成一种游戏,就会减少他们心中的恐惧,如果把它设定在一个情景中,如你追我赶、超越光速,以趣味竞赛为主,这样就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消除疲劳,增强兴趣性,既使学生增强了体质,又轻松愉快地完成了体育学习。

体育游戏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实施素质教育这么长时间里,一直把德育放在第一。这是因为,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是最基本的素质。在体育游戏中,儿童取胜的心理要大于对规则的重视,这时,指导者就要对儿童进行德育的教育,要求其遵守纪律,团结互助,注重集体利益。在游戏过程中也会遇到困难,这就要培养孩子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无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告诉孩子胜不骄败不馁,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思想教育。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儿童会主动地动脑筋、想办法克服困难,取得胜利。小游戏大智慧。经常参与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思维能力包括观察力、判断力等的提高。体育游戏本就是以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儿童参与体育游戏,目的是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培养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在游戏过程中,让他们体验其中的乐趣,跑、跳、投各种运动形式都会出现在游戏中,这种方式对于儿童来说是他们增强体质的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

3.2体育游戏对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3.2.1体育游戏能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何为“心智”?心智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心理和智力,是其两者的表现。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内心需求与智力实现。心理学认为心智有三种功能:认知,思维,情感。各种体育游戏对智力的发展均有一定的作用。那么体育游戏对儿童来说,既使他们获得了知识又开发了智力。儿童获得了他们内心需要的乐趣、知识和胜利,通过他们的聪明才智对新学到的知识进行运用。这也就是对儿童心智的培养。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正确地引导儿童发现新事物、新规律,积极探索。每一个游戏都有不同的取胜办法,、要引导儿童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知识来解决问题。体育游戏过程中,可以锻炼儿童的观察力、语言及创造力。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儿童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知识和经验不断扩大,通过已有知识的储备,发展创造性思维,通过活动有效地扩大和丰富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如基础的物理知识、安全知识、颜色的辨别、空间方位的知觉、数字概念和词汇等,从而使认知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5〕。心智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思维,体育游戏形式活泼,类型多种多样,指导者要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可以在原有的体育游戏规则上稍作改动,或者让儿童自己编创一些小游戏,这样儿童必须展开思维和想象力,去掌握游戏中的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合理利用体育游戏也是儿童思维、智力的较量。心智的第三个功能则是情感,体育游戏不仅仅是使身体得到锻炼,还可以陶冶思想感情,给儿童一种美的熏陶。体育游戏都会设定在一个情境中,或者有着故事情节,客观上可能会有场地的布置和各式各样的教具。主观上,儿童会情不自禁地融入到情境中去,或有一些活泼可爱的动作亦或有一些甜美的语言等等,这些都会给儿童带来美的享受,使儿童情绪愉悦,心胸开阔。所以,合理地利用体育游戏能够有效地促进儿童心智的发展。

3.2.2体育游戏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学角度看,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如家庭,学校等)相互作用中,掌握一定社会规范,形成一定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获得社会性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交往,相互影响,适应周围的环境,由自然人发展成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心理特性〔6〕。在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指导者和儿童或儿童与儿童之间的交流,交流中在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要考虑同伴的态度,这就能帮助儿童形成一定的交往技能,其中有商讨、分享、妥协、谦让等社会交往的礼貌,同时也会让孩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规则的制约下,儿童会自觉地与同伴合作,并且自己协调其中的关系,在游戏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以及意识自己与别人的关系,这就能逐步地让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转变成社会性的自我意识。无论是在和同伴还是游戏中的角色进行交往,都为儿童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性发展的平台。在社会往中儿童要面临许多社会性问题,如怎样学习社会中生活的知识,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怎样规范自己的行为以及遵守社会准则等等,其实这些都可以通过体育游戏来实践。对于儿童进行的体育游戏来说,大多具有情节性,在一定的故事情节中,需要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模仿其角色。比如“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老鹰的角色要求孩子要执着,培养孩子顽强的意志品质,让其明白,只有靠自己才能得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鸡妈妈的角色则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后面的小鸡仔们就要听从指挥,团结一致,保护同伴。通过这样的小游戏就能让孩子明白,不同的位置有着不同的职责,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合作、勇敢顽强的精神。在体育游戏中都需要协作配合,这时,儿童就会选择他们的合作者,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并且能够成功。这样就能使儿童扩大交往范围,或者发展更为亲密的伙伴关系。这说明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3.2.3体育游戏有利于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

当今社会,除了自己本身的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一个积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体育游戏可以促进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发展,使其有一个端正乐观的心态面向未来的发展。儿童对于室外的活动显然比室内的要感兴趣,并且也显得更积极更兴奋。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参与者感受到快乐,以轻松愉快的心态参与游戏。这对于儿童就更能体现出其价值。儿童之所以喜欢,是因为在游戏中孩子们能感受到自由、没有压力、欢快,让他们的情绪、情感得到满足。体育游戏的游戏特性即假想情景,给予儿童一个安全、温暖和可接受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儿童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体验,包括失败的令人沮丧的体验,当然也包括对于自己成功带来的愉快和愉快重复的体验,这实际上是在培养儿童主动积极的社会行为及自信心,消除孤僻、畏缩的行为〔7〕。在游戏中,很容易激发出孩子的潜力,当他们得到肯定时,自信心会大大提高。也有一些儿童性格上比较内向,他们在参与游戏时,如果一旦失败,可能就会造成一种心理阴影,在做其他动作时总担心失败,这就会产生自卑感、消极、紧张、不安全感等负面情绪。在指导者的引导下,如果儿童可以顺利地完成游戏的任务,并且得到大家的鼓励和肯定,这时他们那些消极的情绪就会慢慢被消除,会变得乐观、开朗。由于体育游戏多种多样,这给儿童带来了不断的新鲜感和刺激,使儿童一直保持一种积极的状态去探索新知,心理便会产生愉悦感和成就感。所有的体育游戏都会使儿童通过积极的参与,身心都处于高度兴奋中,加上指导者的正确引导,孩子得到的信息就会是积极向上的,可以培养孩子勇往直前、克服困难、胜不骄败不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并使身体得到锻炼。在协作中,能加强孩子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加强以集体为中心的集体荣誉感。另外,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应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机会,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这样可以使孩子参与的欲望更为强烈,保持每个孩子积极情感的稳定。所以,参加体育游戏,可以使儿童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消除不良的心理现象,激发孩子的探索精神,有利于儿童心理健康地发育。

3.2.4通过体育游戏培养儿童体育运动兴趣

运动兴趣是指人们积极地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8〕。培养儿童的体育兴趣,要使其体育参与过程更为积极,让儿童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参与欲望。儿童在体育游戏中是在快乐的条件下接受运动技能的学习,通过体育游戏的不同形式,使儿童掌握跑、跳、投基本的运动技能,这样孩子不会感到乏味,而且会保持他们的参与欲望。他们喜欢过程中的刺激、欢快的气氛和所设定的故事情境,会因上次的愉快练习激起对下次练习的欲望,并且抱有期待。男孩子喜欢冒险性的游戏,而女孩喜欢柔美、轻松的游戏,这需要指导者运用不同类型的游戏使每个孩子在练习中取得愉快的精神感受和身体感受。不仅如此,指导者要融入孩子中,起表率作用,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这样在教授体育知识时,孩子更容易接受,并且会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对运动的欲望。在体育游戏中,指导者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样才能保持其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为儿童的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对好奇的事物都会感兴趣,想要保持这样的体育兴趣,就要不断地刺激儿童,让体育游戏推陈出新。在游戏多变的情境中,身体锻炼和愉悦身心是同时进行的,使孩子真正感受到运动的快乐。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学校体育教育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培养儿童的体育运动兴趣和良好的体育习惯也就是为其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儿童成长成才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不仅应重视儿童的身体健康,其心理发展尤其应得到重视。掌握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体育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游戏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营养素。儿童通过体育游戏得到身体锻炼、精神娱乐、情感释放,并了解自然,适应群体生活,懂得行为规范,逐渐树立崇尚什么与摈弃什么的社会价值观,开始自然人向社会人的逐渐过渡,为将来进入成人社会做准备。在身体参与运动的同时,还应通过体育游戏开发儿童的智力,促进心智发展,使儿童建立乐观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和意志品质,以及养成一个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稳定的运动兴趣,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4.2建议

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在校教育,都应懂得体育游戏在儿童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科学地运用体育游戏对儿童进行素质教育。体育教育工作者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规律,推陈出新,针对儿童编创更多的体育游戏。希望每位体育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爱心与真诚,用您了解的和编创的体育游戏来为孩子营造健康体育、健康社会发展的空间,使每个孩子都能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人。

参考文献

〔1〕颜世刚.浅谈体育游戏的特点及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贵州体育科技,2003.03.15.

〔2〕乔凯.体育游戏对儿童健康成长的影响〔J〕.科技信息,2009.07.15.

〔3〕林君薇.体育游戏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9.10.

〔4〕于素梅,等.小学体育课游戏创编和教学设计〔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08.

〔5〕刘晓年.幼儿体育游戏与心理发展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0.02.

〔6〕杨保健.试论体育游戏对儿童少年社会性发展的作用〔J〕.中国体育科技,2002.06.

自身心得体会篇9

癌症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不可承受之痛。很多人谈癌色变,很多患者得知自己得了癌症后,精气神马上垮了半截,精气神没了,人也就活不了了。可能说得有点残酷,但很多癌症患者不是癌细胞自己发展到最后人体功能衰竭而死,而是被吓死的。

在古代讲究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三宝,如人们常说的:“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神、气、精。”所以保养精、气、神是健身、抗衰老、防治疾病的主要原则。人患癌症时,重要的是要保证精气神,这样,人才不会死亡,在《素问・移精变气论》中也说:“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因为神充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能生,神去则会死。中医治病时,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这是望诊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当然也是防治癌症的重要方法之一。

人体就像一个很灵敏的机器,你有什么样的心情,身体就进行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心情就如同调节人体这部机器的调节密码,是自己心理给身体输入了不同的密码。当遇到对应的外因条件时,这些密码开始控制人体的气血转化,使之发生各种疾病。这种控制气血变化的心情和逻辑概念,就是我们所说的疾病内因。而当疾病发生时,如果能有好心情配合人体的自愈能力,这样人体内部就更容易扶正祛邪,使癌细胞改邪归正,转变为良性的正常细胞,恢复正常组织形态。

所以防治癌症,心平是预防的措施,心平是治疗的关键,心平也是治愈或提高生命质量努力的方向。

得了癌症的五种心态

第一,恐惧型。

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对自己的身体,对生活等,会进行各种不良的恐惧联想,使身心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会使癌痛的感觉加重,继而又让患者对此更加恐怖,以为大限将至。这样会更加加重病情,不易治愈,并且会缩短生命。

第二,无奈泄气型。

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意进行治疗,对什么都无所谓,认为一切都没有意义,越想越黯淡。如此病情得不到控制,人也就不容易存活。

第三,抱怨愤怒型。

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不理解为什么得癌,感觉这个世界如此不公平,怨天尤人,怒火中烧。这样会使身体气血失常,会加速癌细胞的转移,缩短生命。

第四,乐观自信型。

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因癌症而卸下生活和工作的负担,乐观地对待每一天的人和事,虽然有可能未痊愈,但也不易转移。

第五,积极调整型。

得知自己的癌症病情后,患者更加坦然地生活。他们面对现实,反思自己过去的一切,用新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用积极的、有利于癌症康复的心理疗法来辅助治疗,生活得自在轻松,部分人因此而治愈了。

由此可见,保证健康、积极的心态,是防治癌症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帮助癌症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呢?

几种心理自疗法

第一,对自己的病愈要有信心。

相信现代医学技术完全能治好自己的疾病,这样,心情状况及生活态度也会随之变得积极起来,身体的免疫力也会随之增强。

第二,适当发泄。

如果说让一个得知自己患癌症的病人若无其事,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并且对患者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所以当得知自己患癌后,要多与人聊天、沟通、交流经验,在推心置腹、开诚布公的谈心中减轻思想负担,释放郁闷,消除顾虑。

第三,利用行为疗法,帮助自己战胜疾病。

生活中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以活跃身心。也可以多听听音乐,以放松身心;多收听收看一些幽默诙谐的喜剧段子,在笑声中摒弃杂念。这对辅助治疗癌症是有益的。

自身心得体会篇10

每当我踏着轻松的脚步,汗流浃背地走出健身房时,内心里总洋溢出一股生生不息的活力,这是运动和健康带给我的自信。两年的健身经历,留下了一幕幕令我激动和难忘的时刻。细细地品尝着不懈地追求带来的丝丝清甜,我的心中总有说不出的快乐。

前年深秋,我拖着产后臃肿的身体,跟随一个女友首次踏进了健身中心。场内小姐们身着紧身的健身衣,自然而流畅地舒展身体。这情景不免让我内心里产生了几分自卑和羞涩,我甚至没好意思换上女友为我带来的健身衣。那股别扭劲让我着实难受了半天。剧烈地跑跳和强劲的拉伸运动把我累得气不顺、腰不直。尽管如此,我还是开始了每周3次的健身运动。

两个月下来,我渐渐地跟上了教练的动作,并不再害羞和胆怯。四个月后,我开始身着健身服,在宽大的平面镜中欣赏自己。我不再是往日低头、含胸、驼背的模样。望着自己渐渐改善的体态,喜悦之情无以言表,我不由自主地挺起胸抬起头,一种健康的活力悄悄地爬上了我的心坎。我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副领操的位置。

副领操的位置只有两个,素来是被跳得较好的小姐们“瓜分”了。即便是我有心也难得有这样的机会,况且真正有机会的时候还更需要勇气和胆量。我渴望着有一天能够战胜自己。而跳副领操则是对我自信心的最好锻炼。

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我犹豫了足足10分钟,因为我害怕别人看出我的紧张以及可能跟不上节奏而出错。但内心战胜自己的渴望却强烈地驱使着我,让我有了第一次心跳的尝试。我的心扉好似豁然开朗。我不再害怕别人审视的目光,也不再抱怨自己貌不如人,才不出众。运动和健身使我的心灵得到了充实。我开始感悟到:健康的人生本来就是一种美。一年半后,在一次卡拉OK大赛中,我又成功地战胜了自己的怯弱,在闪烁的霓虹灯下踏出青春的节拍。此刻,我最感谢的是健身运动带给我的那份自信。

每一次进步总会给我带来无限的快乐和满足,每一次慌乱的心跳都会使我的心理得到一次考验。两年多来,每当遇到苦恼和烦闷的时候,健身运动成了我最好的发泄方式。当我缺乏足够的自信,不能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时候,健身运动又是我最好的调剂方式。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毫无顾忌地轻歌曼舞一回,总会让我重新收获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