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优秀教学十篇

时间:2023-08-17 18:13:04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1

一、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让学生汲取精华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将这些知识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随后再组织小组进行思考、探讨以及交流,让学生在自由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吸收这些知识,汲取其中的文化营养,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

比如,在讲到“中华文明的起源”时,在学生掌握了农业起源的时间、特点以及意义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展开问题思考:从哪里我们还可以知道中华文明的起源?学生会想到用斧子开天辟地、为了躲避野兽在树上建造巢穴等。

而在讲解文字演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了解“马”字从甲骨文演变到大篆体的过程中,文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原来比较象形的曲折线条被拉平,线条取代了方形和圆形的团块,从而降低了文字的象形难度。

学习古代历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将24个节气背诵出来,再对农业生产的安排加以说明,这样的讲解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在知识面上得到进一步扩充,而且能够促使学生认识到古代和现代文化是密切关联的。

在学习教育家孔子思想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阅读孔子的言论,并对其展开分析探讨,意识到圣人的思想观念对现在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以及继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二、对教材进行归纳总结、拓展延伸,将传统文化知识融入授课中

初中教育阶段并没有专门开设课题来讲解传统文化,因此就需要历史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把经典的传统文化提出来并对其仔细讲解,引导学生拓展延伸教材内容,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

比如,在讲《伤寒杂病论》时,应讲解中医和西医的不同之处。中医是在传统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医学和艺术,而西医却不一样,它不像中医会用到阴阳五行等传统文化。但在现如今的社会上,传统的中医被忽视。面对此种形势,就需要教师发挥教育者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并通过学生的思想,将传统文化的力量传播到社会生活中。

在讲古代书画艺术课堂上,教师也可以对教材进行补充:西方国家在书画艺术创作时注重的是真实性,而中国传统艺术却更注重意、更关注人物或字体的个性以及作品所体现的中心思想。

又如,在讲解春秋战国诸子学说一课时,教师可以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学说加以补充,让学生领会到百家学说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泉,也是儒学说和道学说的开始,让学生明白历代思想家为了使儒学说和道学说更充实,一直在补充、阐述以及辨析百家学说,培养他们的传统文化情结。

当讲到如何布局明代的北京城时,教师可以做出如下概括: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皇帝就是中心,掌握所有的政务和权力,这也体现了当时的建筑思想。封建社会中握有牢固的皇权才能使社会和谐稳定,否则社会就会动荡不安,这种观念已经牢牢地扎根在国民心中。

三、对传统文化作品进行鉴赏,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初中历史教材将从古到今的国人的艺术作品生动地展现出来,其中有书法、绘画以及文学等,这些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的艺术史有多繁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品评和鉴赏,使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条很有效的途径。让学生体会古人如何通过艺术的形式把自己真实的观点和感受表现出来,从而提升自身的人格和品性。

比如,教师可以把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等人的经典诗句;宋朝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等人的词;清朝扬州八怪的绘画作品等找出来供学生鉴赏学习。教师引导学生在赏析了这些作品的表达方式后,再深入思考作者在创作时的思想以及作品本身要表达的内涵。

而讲解魏晋时代王羲之的《兰亭序》时,可以从网上下载王羲之的真迹给学生展示出来,让学生在欣赏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水平的同时,感受王羲之书法中蕴含的传统文化内涵。

初中历史教材不可能把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完全涵盖在内,我们只能简单地把一些历史文化展现给读者。所以,教师以及学生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搜集材料,通过揣摩这些阅读材料进一步走进历史,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隋艳凤.文史结合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2

本人思想进步,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热爱学校,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在广大师生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具体表现如下:

一、教学科研追求创新。

本人积极关注新课改,刻苦学习新理念,努力探索新教法,把提高教学效率当作首要的任务。在平时的教学中做到把教育心理学与历史教育两者结合起来,注重研究教学规律,大胆改革历史课的教学模式,实现授课、实践报告和活动等双向交流方式的多样化。同时运用现代化手段,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所任班级的历史成绩优秀,特别是所任初三班级的历史会考合格率都接近X%。

本人还积极从事教育科研,注重对教学的反思和积累,成果斐然,所撰写的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优秀历史教学论文二等奖;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中学历史教研论文二等奖;论文《x》在X年X月获得X市历史学科优秀教研论文二等奖。

同时还多次在比赛中获奖:X年获X市历史学科新课程新理念新方法说课比赛初中组二等奖;X年获X长X中学历史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X年获长泾中学“教育论坛”演讲二等奖。

二、教育工作讲究特色。

本人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积极营造宽容、理解、和谐的班级氛围,努力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与学生一起共同学习,激发学生的创造渴望。

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独树一帜的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理念,既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学生特长的发挥积极创设条件,同时又把全班凝聚成一个团结上进的集体,班级学生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奉献精神。因此所带的班级在各项大型活动中表现出色而受到表彰,班级成绩也处于年级前列。

三、课外辅导重视实效。

本人具有一定的特长,在课外积极辅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撰写实践报告、小论文等,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故事演讲和历史短剧的排演等活动,同时还辅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技术,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3

一、提高专业素质

“打铁还要自身硬”,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因此,要想在历史课堂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教师就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1.系统掌握专业知识。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学习中国历史专业知识,全面了解中国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内容,广泛接触政治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知识,不断涉猎文学、艺术等通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增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2.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

历史教师要主动关注国家社会热点问题,积极跟进学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提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向学生宣传我国与人为善、珍爱和平、谋求共同发展的理念。

这样,教师就能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历史文化教育、思想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改进教学方法

1.认真挖掘教材内容。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合m的教学方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此,教师可利用历史资料,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使民族精神教育落到实处。

2.改进课堂教学形式。

教师可在课前讲述历史故事,在课中创设情境,在课后开展历史知识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三、把握教育契机

历史课堂是生成的课堂,教师要把握教育契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例如,在教学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等内容时,我向学生讲道: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让中国人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从此争取民族独立和实现国家富强成为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目标。最终,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赢得了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的梦想。这样,学生就能自然而然地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从而树立爱国主义精神,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四、发挥多媒体作用

历史具有过去性、真实性,也具有不可逆性。要想让学生感受久远的历史文化,教师仅靠教材和口头讲解是远远不够的。多媒体为历史课堂教学增添了无限活力,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增添了巨大动力。

例如,在教学“虎门销烟”这部分内容时,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鸦片战争》的相关片段,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销烟过程的理解,而且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创设了贴切的历史情境,突出了教学重点,强化了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多媒体能够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使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更加具体、生动,提高教学效果。

五、开辟第二课堂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4

每一名老党员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他们历经峥嵘岁月、见证时代的发展,身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是我们身边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活历史”、“活教材”。下面小编整理了在“寻访慰问老党员”活动上的致辞稿,欢迎参考。

各位党务工作者、年轻党员代表: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寻访慰问老党员”活动动员大会暨培训会议,目的是为了深入挖掘老党员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在党历程,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进一步宣传老党员的事迹、感悟老党员的初心,传承红色基因。

百年征程,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不同时期的共产党员肩负着不同历史使命,唯一不变的是那颗炙热的初心和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每一名老党员都是我们党的宝贵财富,他们历经峥嵘岁月、见证时代的发展,身上拥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阅历,是我们身边党史学习教育中的“活历史”、“活教材”。我们学习百年党史的过程中,除了要通过书本系统地了解每一段历史的大背景,也要注重倾听老党员口述的历史细节。

各个基层党组织推荐的每一位50年党龄以上的老党员,在各个领域都有出色的贡献,我相信各位在寻访慰问过程中定会有丰富的收获,对此,我想对在座各位提出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做一名优秀的聆听者和记录者

寻访慰问活动由组委带队,寻访慰问小组要结合寻访对象的身体、心理状况认真做好前期准备,耐心倾听老党员的入党故事和奋斗故事,与老党员进行深入交流,挖掘、记录、整理他们的入党初心、历程及为党奋斗、为地方奉献的感人事迹和真实感悟。同时,要积极向老党员请教,聆听他们的“新教诲”;要力所能及为老党员解难题办实事,切实把学习和实践生动结合起来。

二、提高站位,深入思考,做一名优秀的传颂者和见证人

这次寻访慰问活动,对大家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政治锻炼。大家要清晰认识到,今日的美好生活是在我党的坚强领导下实现的,是广大老党员通过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换来的。各位作为优秀党员代表,要带头发挥模范作用,学习先进、争当先进,一方面感悟老党员的恒久初心,见证他们的感人故事;一方面要宣传和讲好老党员的故事,感召更多的年轻党员聚集在这份强大的精神力量下,引领大家凝聚向上奋发的力量。

三、增强使命、服务大局,做一名优秀的接班人和开拓者

在座的同志们都是基层的优秀工作者,在面对复杂的基层工作和做群众工作的过程中,要坚持从老党员的经历和感悟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把这些经验转化成保持忠诚、启迪智慧、规划未来、开展工作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在迈进新征程、奋斗新时代中鼓足干劲,让党旗永远飘扬在人民群众心间。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5

漳浦是千年文明古县,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荟萃。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地域性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传承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而让漳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品德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1.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漳浦优秀传统文化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

1.1 当代社会传统文化被遗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璀璨文化,被浅薄化、粗俗化,去除化。现实生活中的商家和房地产商利用传统节假日,大肆推销,进行浓厚商业活动,甚至扭曲传统文化,或是"挂羊头卖狗肉",只关注自身经济利益。作为集中展示民族文化精华与节日文化内涵的节日仪式、节日信仰与传说等,如春节社火表演、舞龙舞狮、年画,清明扫墓踏青,端午龙舟竞渡,中秋节馈送礼物与拜月等传统节俗被有意的漠视与边缘化;因而,传统节日渐失其丰富的象征与内涵,日趋空洞与表层。特别是网络的快速发展,快餐式文化弥漫整个社会,造成了网络内容质量参差,杂乱无章,还有多少人会腾出时间来深刻反省网络对文学、艺术、历史、生活的种种不良影响?在这种浅薄、粗俗文化的影响下,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偏离正轨,对主流社会理想、信念不屑一顾。

1.2 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观念在淡化。拜金主义、急功近利、美丑是非观念混淆、价值观念颠倒的现有社会文化正在毒害着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在形成的中学生,也弱化了传统文化对中学生的影响力。传统文化中如《弟子规》《论语》《三字经》体现出来的尊老、谦让、诚信、自强不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思想日益淡化。中学生普遍存在阅读动漫书,科幻小说,一些休闲杂志小说等,还有一些学生沉迷网络游戏。这在行为上就形成了一种追求单纯物质享受、及时行乐、自由放纵、自私狭隘、明哲保身的倾向。

2.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漳浦优秀传统文化的有利条件

2.1 悠久历史文化。自唐初漳浦建县以来,这个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她保存了极其丰富的闽南文化资源,无愧于"闽南第一文化古县"的美称。在这一千多年里,漳浦的先辈们以身作则,尤其是从唐初开始,陈元光祖孙六代,开漳治州长达150年,传播中原文化,奠定漳州文明,形成"精忠报国"、"忠孝廉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拼"等宝贵开漳精神和开漳文化。

2.2 优秀历史名人。清朝蔡新家贫失读,从小就跟在闽倡导理学的叔父蔡世远学习,中华民族文化巨著《四库全书》整部典籍,蔡新付出不朽心血。蔡新通晓政治、军事、史地、理学、易学等,知识出类拔萃,才华洋溢,在为宦五十年里学以治国,贯穿在体国恤民、以民为本、为民谋利之中。蔡新还精于书法,漳潮各地祠堂庙宇皆有他题出的匾额楹联,署名"金浦蔡新"、"葛山蔡新"。他在家乡还设置义学,使无力延师的族亲子弟得以入学。

2.3 名胜古迹众多。漳浦县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文化积淀丰厚。已发现的文物点120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处,省级文物保护16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8处。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涵盖了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摩崖石刻等。漳浦湖西乡方圆五里范围内坐落着三座城堡,分别是赵家堡、诒安堡、蓝廷珍府第,合称为"五里三城", 是不可多得的文化古迹胜地。也是漳浦县已有部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三处,其他两处分别是文庙大成殿、锦江楼。

2.4 民间艺术丰富多彩。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非常活跃,明清以后,剪纸也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漳浦剪纸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浓烈的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2010年漳浦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子项,被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千百年来漳浦人民创造并享受的文化,是民众的智慧创造并形成了自身特有的艺术风格和特色。它见证了漳浦民间习俗演化的进程,对了解漳浦民俗、闽南民俗进而陶冶民情民风具有积极的意义。另外漳浦还保留着,如龙舟竞渡、布袋戏、歌仔戏、大鼓??伞等其他一些古老的艺术。

3.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漳浦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1 开发教学资源,收集储存漳浦优秀传统文化。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无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真正能手、艺术家和诗人。"教师利用工作之余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图书馆查阅资料等。当然,"时时处处有学问",还可以利用节假日参观游览文物古迹,拍摄照片,收集实物等。需要时,直接结合教学展示,为学生营造一种传统文化教育的氛围,让学生认知地域性文化中蕴含的爱国、诚信、重教、勤俭、自强、谦让等的传统美德,从中受到警示、营养、滋润,提高传统文化教育的可信度,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3.2 整合教学资源,漳浦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教学中。"教学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规律。对学生的培养离不开课堂教学。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是学生品德教育的圣殿,是学生品德修养的"源头"。教师充分利用地域性的伟人、名人、漳浦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学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真实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传统文化素养的养成,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逐渐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提高自身的品德。

把漳浦传统文化渗透入教学中,将深刻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法、行为、习惯等,所以我积极采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具体如下:

(1)名人效应法。在讲述七年级下册有关青少年应培养心理品质时,利用漳浦本土优秀的仁人志士的事迹和故事,彰显主人翁的品德境界,让学生从形象而可信的榜样身上得到的教育,加深对漳浦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2)目标培养法。让学生制定培养历史名人身上品德目标,以此规范学生自身的行为规范,提高修身的自觉意识。有目标的人,他的行动就能持续下去,就会自觉地克服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努力实现目标。相反,没有明确行动目标的人的思维是混乱,遇事犹豫不决,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做什么。但制定目标要因人而异,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为宜。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6

本学期在上两年的基础上,并根据学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和九年级中考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特制定九年级历史教学计划。

一、 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坚持以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努力探索实践,彻底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强化教学质量,以培养学生的 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实践能力为目标。教学要面向全体与个体的发展,力求大面积提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二、 教学目的、要求、任务:

初中历史,要引导学生通过历史学习,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认识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的主要特征及发展趋势。

初中历史,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的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初中历史,要向学生进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具有为祖国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 教学主要内容:

本学年学习的是世界史。另外主要的教学工作是迎接2011年中考,所以在上好世界史新课的同时做好中考复习工作。

四、 教学重点、难点

完成世界史的教学任务,做好应对中考的三轮复习。

五、 学生现状分析:

从上学年的学生学习状况来看,所授学生,优生少,中等生和差生多,学生一遇到疑难问题解决不了。综合来看,大多数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上课发言积极,基础知识掌握比较好,就是个别学生手懒,不愿写,针对上面情况,本学期采取提优补差措施,提高优秀率是当前最主要的,使学生的成绩快速提高。

六、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先是要高质量的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坚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要坚持基础性和科学性原则,准确传授基础知识,切实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2、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只有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大面积的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教学坚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重点,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效率,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积极参与意识,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主动的探索中获得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7

一、以课本内容为基础展开德育教学

1.培养初中生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德育中重要的部分,也是我国几千年恒久的优良文化传统,作为一个中国人,应当深深爱着自己伟大的祖国。在如今的初中历史课本中有很多这种素材,在伟大祖国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有很多仁人志士在爱国方面为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因此,初中历史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课本中的资源,利用好课本,适当对初中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初中历史课本中写道:我国的四大发明在当时领先于世界上的其他所有国家,在讲到这里时老师应当运用激昂的语调,要注意激发出初中生的爱国意识,唤起他们应当好好学习为国家出一份力的意识。在讲解敦煌莫高窟、长城等有关知识时,要用初中生了解我国辉煌的历史文化,让学生感到自豪,从而激发出其强烈的爱国情操。在讲到一些伟大历史人物的时候,要用这些人物的伟大事迹来教育初中生,陶冶其情操,比如,戚继光、林则徐、邓世昌等等。

2.重视民族团结及国家统一的教育

让初中生意识到民族团结及国家统一的重要性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众多民族的国家,更需要人民互相团结,促进国家统一。在我国的历史中,各民族之间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民族团结的例子有很多,有很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伟大人物。初中历史老师在讲解这方面内容时,应当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意识。

二、将历史教育融入生活,提高初中生道德素养

历史学科中的一大特点就是把思想性和科学性相融合。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授历史知识离不开道德教育。历史知识讲述大部分都是已经发生了的事件,历史知识倘若不能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初中生就会觉得比较抽象,不是很好理解,比较遥远、缥缈。德育只有融入初中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和其他教育形成一个整体,才能真正落实德育。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展开德育,初中历史老师必须用时代的眼光客观、正确地评述历史,引导初中生进行正确的分析,正确认识现实生活,帮助其解决学生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将现实和历史融合在一起,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将历史事件和初中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初中生就会表达积极的态度,在这个时候,老师如果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其自行建立起道德意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历史老师应当将历史变迁的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变化紧密联系起来,促使初中生在积累历史知识及结合现实生活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继承伟大人物的思想,学习其优秀的道德素质,并结合自身进行反思,理解人生的真正目的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良好的教育观念

作为初中历史老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基本,不能把教学进度和考试成绩作为教学目标,要做到因材施教,把伟大的思想融入历史教学中,并且与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初中历史老师应当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这是培养初中生的首要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历史老师应当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应当做到及时挖掘出初中生的创新能力,应当具备一定的教学基础以及情感氛围,同时还要具备一些风趣的知识,将丰富多彩的历史知识栩栩如生地在讲台上演绎出来。例如,在讲解秦始皇时应当表现出横扫六合、一统天下的英雄气概。另外,优秀的历史老师还应当具备科学研究素质,主动积极地深入研究应当如何教好初中历史,为初中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8

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相比较初中历史教学而言,具有更深的广度,对教师和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传授知识让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特的历史思维,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此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形成基本的历史学科素养。由此可见,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育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完成高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基本态度、基本价值等因素是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教师必须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学生通过调动所学的历史知识,能够客观地叙述历史事物,准确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规律,并做出科学合理的阐释,从而达到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标。《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普通高中的历史课程,要求教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释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规律,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每位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特有功能,尊重历史的真实性,吸收人类最优秀的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情怀,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学生通过系统的历史学习,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不断增强历史意识,汲取智慧。因此,高中历史教学规定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大历史课程目标,要求教师掌握培养学生历史素养的全部内容,让学生逐步形成准确、科学、合理的史学评价体系,这既是教师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方法,也是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贯穿于整个高中历史教学阶段。根据教育部门对历史学科考试大纲的规定,让学生充分掌握历史基本知识,考查学科素养与学习潜力,培养学生在历史观指导下应用学科思维与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明确规定说明,高中历史学科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还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确历史学科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依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内容,对历史学科素养作出科学合理的阐释,全面指导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历史学科素养。

二、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重要性

1.历史学科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目标

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全国各地的历史改革课程中逐步实施。新课程前言部分明确提出: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教育功能,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从新课程的前言就可以看出,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人文素养是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课程。总体目标旨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通过对历史课程的学习,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了解社会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健全学生人格。新课程改革中将高中历史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

(1)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逐渐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强化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这是高中历史学习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教学中关注的焦点。

(2)注重过程与方法目标的培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必须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一些基本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巧,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这个层次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提升要求,也是当前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的层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最高境界,学生通过对历史的学习,逐步培养热爱国家,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积极进取和合作创新,尊重世界各地文明。这个层次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标,也是历史教学环节中教师最易忽视的环节,造成了部分学生价值观及人生观存在缺陷的不良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历史教学致力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掌握历史知识与技巧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基础的,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因素。

2.历史学科素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整个高中阶段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高中生告别了初中时代的稚嫩和青涩,但并未形成成熟的人格。长期以来,受到高考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教育的功能日渐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主。简单的教育模式只是为了追求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忽视了教育的本质目的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大多数都是高分低能,社会实践操作能力差,不能适应社会上的各项工作的需求。甚至有部分学生心理素质差、人格不健全,对社会产生报复心理,给社会带来危害。专业的历史学科教育,以培养学生成才,塑造一个健康和谐的人为目标。素质教育不仅是为经济提供人才,更重要的是把学生看成是发展的人。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帮助学生的思想和人格日益趋向成熟。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形成完整的人格,是高中历史教育重视落实学生身心发展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必要的历史学科素养教育,不仅能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利于学生历史专业能力的深入发展,帮助学生成长。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要摆脱高考之上的绳索,大力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用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培养新时代的青年学生,让学生懂得自觉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提高学习、交际、审美能力。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对于高中生而言,既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应有之意,也是高中生个体全面健康发展、持续发展的需要,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3.历史学科素养是时展对优秀人才提出的要求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的物质文明带来了显著的进步,也给人类的精神文明带来新的危及。随着人类对自然改造能力的提高,人类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观念正在逐步下降。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社会文明成果的核心部分,让人类了解和掌握历史文化事件,必将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国家和民族的人文素养,为社会的长远发展带来有利影响。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对优秀人才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优秀人才已经成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真正的优秀人才,在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必须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能全面熟悉和掌握我国的历史文化。培养人才需要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推广,高中教育又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历史学科素养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应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对世界、社会、人生的理性认知水平,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意识。这一切的要求对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才的道德文化素养,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大力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加强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顺应时代的发展,与新时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理念相呼应。

三、培养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对策及建议

1.加强教师队伍培训,提升教师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

教师自身的历史学科素养是高中历史教学发展的关键,甚至直接决定着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提升自身的历史素养,为学生树立榜样,已成为当务之急。

(1)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升教师的职业使命感

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国家及社会给予高度的重视,也需要注重发挥舆论宣传的作用,大力倡导和鼓励。同时,国家必须充分保障教师的职业权益,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福利,让教师都以热情饱满的心态投入工作中,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加强教师的师德培训,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

高中历史教师平时的工作比较烦琐,但是并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忽视了对教师的师德培训教育。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达,教师可以共享优质资源,教育机构的领导必须定期组织教师充电,除了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培训外,还应注重增强教师的师德素养、人文教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真正提升历史教师的素养。

(3)提升校园管理阶层的素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学校领导者及管理阶层的思想,对教师的工作思路及精神状态都有深刻的影响,校长对优良校园文化的创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高级中学的管理阶层更要注重自身的人文素养,广泛阅读、全面考查、深入思考,不断地学习、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

(4)历史教师个人努力,自觉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

历史教师内在的个人因素,对教学及学生起着决定作用。历史教师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不仅有助于个人道德修养的提升,更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修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对课本知识熟悉,更应该借助多媒体先进的信息技术主动阅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课堂魅力。

(5)教师加强对自身的心理疏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中历史教师,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还要有健全的个性及健康的心理。教师的心理素质也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历史教师必须是一个高度自我反省、自我教育的人,性格开朗、心胸开阔,敢于挑战困难。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关爱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深入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历史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人类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高中历史教材包含的人文知识与人文精神,足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历史教师在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资源时,应加强对学生深刻全面的历史学科教育。

(1)用伟大的历史人物教化学生,培养其高尚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材中,对于许多为历史文明发展做出贡献的优秀人物都做了详细的介绍,这些先哲们的优秀事迹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对优秀人物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分析,鼓励学生多向这些模范学习,学习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树立远大的志向和目标。

(2)用优秀的文艺成果教化学生,培养审美理念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9

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柳亚子先生主持的上海通志馆对上海若干建筑的信息做了整理。50年代末至60年代,陈植、陈从周、章明等老一代知识分子对若干有重大影响的历史建筑做了调研,形成了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上海市级文化保护单位)的雏形,研究成果编纂形成了《上海近代建筑史稿》一书。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同济大学罗小未教授编纂出版的《上海建筑指南》一书,郑时龄教授主编出版的《上海近代建筑风格》,以及伍江教授的《上海百年建筑史》,成为那个时期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研究里程碑式的著作。

2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研究的现状

2007年7月,原上海市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科研项目——《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研究》课题正式立项。课题整理和分析了1847年以来形成的三万余卷上海市房地产历史档案——“道契”。通过对典型优秀历史建筑物名、建筑物所处的路名、权利人的转移等信息的整理,对优秀历史建筑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比对,反映了建筑物本身具体内容的变化;通过对典型优秀历史建筑物周边地名、道路、河流、建筑物等历史环境变迁的分年代、分层次研究考证,整理出这些优秀历史建筑所处地块的变化过程及其见证的社会、经济及文化背景;通过对建筑物所在土地承租人变迁的系统整理及与建筑物之间关系等的介绍和挖掘,研究整理出该优秀历史建筑及其周边环境城市化的过程;通过对建筑物本身人文历史的研究,反映出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建筑物的历史内涵;通过对典型优秀历史建筑在历史上所处的图圩等历史地理信息的研究,还原上海历史地理的原貌与变迁过程。在建立道契电子化信息数据库的基础上,课题通过快速排序和筛选,使得大规模的道契分区域研究成为可能。结合道契图纸中所给定的标注信息,课题利用CAD精确测量拼接技术,对标注单位进行转换(英制、传统尺丈转化为公制单位),将道契在地形图上进行拼接和还原。同时与其它历史图纸进行比对,对部分无法确定的区域进行大胆猜想,小心求证,相对准确地还原了道契所反映的城市化之初与进程中的历史面貌。课题还利用历史分层图示的信息纪录方式建立GIS的雏形,将道契中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人文历史信息进行分层记录,通过分层的方式,更好地还原了历史的原貌和变迁过程,也为研究提供了扎实的数据基础,方便后人在此基础上做更深入的研究,使得研究能够真正的积累和传递下去。

3“维”字圩和“臣”字圩地区的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

3.1“维”字圩地区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研究

根据对道契分布区位的总体研究,课题发现卢湾区西部、徐汇区东北部淮海中路沿线原来是27保7图“维”字圩的所在地。它的边界东至思南路,南至霞飞路(今淮海路)、复兴路,西至武康路、兴国路,北至巨鹿路、延安路。“维”字圩包括在法租界内,大致位于后来法租界贝当区、福煦区的北部,中央区的西北部。该地区位于上海最大的历史文化风貌区“衡山路-复兴路历史文化风貌区”内,优秀历史建筑资源十分丰富。由大量的道契信息得知,汾阳路淮海中路上海音乐学院所在的地块附近一带历史上的名称为“钱家塘”,原先是传统的江南农村的宁静格局,而后在近代城市化大潮中逐步演变成为上海最富盛名的商业街和紧靠商业街的音乐学府。上海音乐学院位于现徐汇区汾阳路20号,是编号为4D008号的优秀历史建筑,原来是犹太人俱乐部、花园住宅,后成为当时的比利时领事馆。从道契研究中我们发现在该地块中不同的时间段活跃着很多的洋商。根据法册00164我们得知,继1903年法商邵祿之后,越来越多的洋商进入了该地块,如法商博脱力仲、英商新康、德商美葉爾夫人、英商新瑞和、英商克羅姆等;而从一些买卖交易的信息中我们可以得知在租界还未扩张之前的上海传统农村的分布图。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此处建筑成为比利时领事馆。

3.2“臣”字圩地区优秀历史建筑人文历史

杨浦区南部杨树浦路沿线是23保3图“臣”字圩的所在地。该地区位于上海最大的沿黄浦江近代产业带内,有着诸如杨树浦水厂、电厂、煤气厂等优秀历史建筑资源,地位十分重要。从多份道契综合来看,“臣”字圩地区的边界大约最西至近胜路(今景星路),最南至黄浦江,最东至平阳路(今贵阳路),最北至龙江路、平凉路、河间路,基本上与杨树浦地区范围相同。“臣”字圩地区的杨树浦港以西一带于1863年被划入美租界,后随着美租界的扩张,整个“臣”字圩均被划入美租界,后又改为公共租界。“臣”字圩大体形状为现杨浦区南部沿黄浦江的带状地块,包含了杨浦区黄浦江沿岸的中国最早及最具规模的工业带之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杨树浦路可以说是杨树浦地区建成最早的路。目前道契中最早明确出现杨树浦路的是英册1142。此道契为1877年从英册1091中划出部分而成立的新契。同治元年(1862)首批的英册501、英册364中,均未出现杨树浦路的名称,而是有“塘脚”、“高堤”等提法。同治八年,租界当局从东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筑路至杨树浦港,将此路命名为杨树浦路,同治九年(1870年)杨树浦路筑成。杨树浦路自西向东贯穿整个“臣”字圩地区。租界在沿线建设工厂,后逐渐筑东西向道路,逐渐发展了整个杨树浦地区。租界东区主要以工业发展为特色,区域内黄浦江沿岸均设工厂。与工厂配套建设的里弄众多,大都为工厂职工住宅。而“臣”字圩则是这一沿江工业带中最为核心的区域,可谓是杨树浦地区的精华所在。清光绪九年(1883年)建成的英商上海自来水公司,其前身为立德洋行供水公司。据资料记载,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水厂建在杨树浦原来水厂的厂址上,即立德洋行供水公司的厂址,所以,可以确定,英册1142、英册364、英册501这3块由马格罗于光绪七年(1881年)7月23日转与上海自来水公司的用地,加上未添并英册1258及英5983之前的英371,即为水厂建成最初的地块。水厂周边目前为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有英商怡和纱厂(现为上海第五毛纺织厂)、英商自来水公司(现为上海市杨树浦水厂)、怡和纱厂职工住宅(现纺三小区)。目前,杨树浦路水厂的南部仍为生产厂区,北侧为水厂职工住宅及一些水厂相关的公司,如上海自来水管线工程有限公司、上海水表厂。该地区留存的石库门里弄可以说比较完整,从目前现状来看,这一“沿江为工厂,工厂对面为职工住宅”的工业模式保存得相当完好的,反映了上海这一典型工业区的原始面貌。

初中历史优秀教学篇10

关键词: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368-02

现在的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还是比较重视的,基本上每个学期都开有一门不同的德育课程:《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等。较之以往每一年才开一门德育课的做法是一种较大的进步。这既是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也是顺应当今中职学生的发展特性。因为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存在较大不足,急需全社会对他们进行长期的不懈的正面教育,中职学校当然也应该有所作为,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职责。但是笔者在多年的德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对于中职生的德育教育还应该适当渗透相应的历史教育,这对于提高中职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大有裨益的。本文仅从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

1.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内容选择

我国历史书籍、材料浩如烟海,可以不费什么力气信手拈来。但是中职生相对于接受正常正规的历史教育的中学生来说,还是有其特殊性和差异性的。所以对其渗透历史教育进行德育教育的时候,须在汗牛充栋的历史书籍、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中加以选择、取舍、使用,以期发挥相得益彰的作用。

2.1 利于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原则。现如今,幼儿园的孩子也能信口背出几句《三字经》古文: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并且在吃饭前必须熟练地齐背诵才开饭。这是因为行为习惯的教导须从娃娃抓起,从小重视。但是可悲的是我们有相当部分的中职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在中职学校还需继续进行一些灌输良好行为习惯的古语教育。如:"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的古训并不过时,老师们还需时常拿来教育、引导那些形体姿态不够端正、不大注重仪容仪表的同学们。又如: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这么浅显的交往礼仪也时常有借用的必要。借用古语的训诫既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又可多次挖掘古语的"古为今用" 培养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之功能。

2.2 利于加强中职生爱国情操的原则。

2.3 利于培育中职生优良人品的原则。如果某位同学的手机出现信号不好之现象,现在的中职生喜欢用"人品不好"来调侃。诸不知,人品不好恰是许多中职生存在的重要问题:上课吃东西、迟到、早退、旷课、乱扔垃圾、说脏话、流连网吧。培育中职生优秀人品可以"以史鉴今"。 历史教材中所介绍的墨子主张"节俭"之典型事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勤劳俭朴的良好品德的极好素材;孟宗哭竹冬生笋,是流传中华大地一千多年来的动人故事,已成为富有悠久传统的中华孝文化的精髓;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的善行;罗盛教为抢救落水儿童而英勇牺牲的壮举,凡此种种就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及热爱之情。他们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保持了高尚的节操,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历史素材可以使这些优良品德在青少年一代的身上发扬光大。

2.4 利于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原则。

3.中职德育教学渗透历史教育的教学方法

面对个性各异、活泼好动的中职生,德育老师一言堂、刻板教条的中职德育课堂是绝对不会受中职生欢迎的。在中职德育课堂上可以使用灵活多变的方法来有效进行历史教育的渗透。例如可以布置学生查阅相关历史人物的相关事迹作为课后作业从而受到教育;可以把全班学生分组,各组查阅不同的历史事迹在竞赛中渗透历史教育;可以让学生就历史人物的作为之对错进行正反方的辩论,在辩论中明事理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可以提前布置人物,让学生上台进行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表演,进入角色"感同身受"提升道德层次,不露痕迹的历史教育渗透是中职德育老师在中职德育课堂的追求目标。

中职生学习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还应当密切联系自己的实际,注重实效。在学习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事迹时,要努力探索,认真模仿,通过对比和自省,找到自己和历史模范人物的差距和原因,然后力争思考和发现出一种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方法来弥补差距、提升层次,在精神和行动两个方面切实落实历史模范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行为,从而达到学习模范的最佳效果。只有这样的渗透、教育和实行,才能真正从这些历史人物的身上汲取精神营养,完善自己的道德素质,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中职德育老师在中职德育课堂渗透历史教育的初衷才能得到落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