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08-04 17:37:07

知识管理方法

知识管理方法篇1

关键词:大数据知识管理企业发展

一、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现状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不断深入发展,管理者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系统管理知识对管理者后续对知识的研究分析和运用而言至关重要。知识管理作为一项科学的新型研究性管理模式理论,对企业在整个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进行集中处理、组织创新,运用知识资产管理模式最大化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其产生前提在于当前知识经济不断发展。知识管理的发展现状并不十分顺利,也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不同学者基于自身的研究和理解,从不同角度出发解释知识管理,认为其核心要义在于综合运用知识,通过收集、处理、存储、共享、增值等手段建立知识管理系统,使用户获取所需知识的时间成本降低、获取信息的准确度和时效性提高。在知识管理被独立提出之前,企业内部已经初步建立不同知识系统以方便决策和管理,但由于知识系统的建立目标不一,分散性较强,缺乏知识管理的整体性,实效性有待提高。由于当前大数据发展势头迅猛,相关专家和知识系统面对井喷式增长的数据信息资源反倒难以进行知识尤其是隐形知识的挖掘和梳理。大多数隐性知识存在于相关专家的脑海中,为了发现专家并令其积极地分享他们的知识,应采取积极的策略和适当的培育环境。与此同时,全面发展的大数据在综合交融多重学科知识方面和较强的可视化优势也使得用户在获取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更加迅速准确。

二、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模式构建

(一)市场需求获取

时代在发展,经济全球化、信息多元化愈演愈烈,企业之间竞争激烈,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已不足以支撑企业的发展,故企业开始寻求“以客户为中心”发展理念的创新。因此,市场需求的获得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大数据背景之下,运用大数据对大量的客户数据进行挖掘和转化,使企业发展更适应市场需求是当前企业发展的关键步骤。由于大数据对于信息挖掘的聚类性强,以不同群体为分化点,有侧重地提供针对性较强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赚取客户的满意度,从而将商业价值最大化。将客户群体精准细化,为不同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发展。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展壮大新的客户群体且最大程度减少现有客户流失是不可忽略的一大环节。就发展客户而言,大数据能够精准分析不同客户的消费偏好、生活习惯变化等,从而更好地在目标市场进行潜在客户的挖掘和开发,以更加符合其购买需求的新产品来吸纳和拓展客户群体。

(二)大数据资源开发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庞大的数据资源支撑,而企业对于大数据资源的开发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庞大的、参差不齐的数据信息进行挖掘整合、管理和分享的动态过程。企业在发展数据集成时往往运用物理手段和逻辑手段将企业多重的、层次结构不一的、分散性较强的数据资源进行只能整合,避免信息独立问题的出现,最终实现信息资源的优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经过一段时间后,无论企业的规模大小如何,不可避免地会有混乱、重复和废弃的数据不断叠加在一起的熵增现象,数据集成的需求迫在眉睫。数据资源整合对于不同信息系统而言起到了一个连结共通的作用,能够有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企业发展所要应对的挑战和考验也在增加,新技术和新产品在知识经济下不断增长,产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产品需求变化加快,对企业发展而言把握这项发展契机至关重要。企业在进行信息资源整合时,可以通过知识流的形式促进不同主体和环境的切合程度,实现企业生产结构转型升级、企业高速发展的目的。

(三)知识检索与数据挖掘

随着大数据资源整合以及知识组织系统逐渐发展成熟,企业在运用知识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必须开始考虑和重视个体个性化知识检索需求。企业通过数据资源整合实现资源管理和共享,在企业创新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入发展知识组织系统,实现知识检索能够加速企业创新和发展。只有通过企业提供的知识导航和检索工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检索,更好地问有此类需求的客户提供更完备更具个性的知识检索服务,同时也符合企业最大程度发展创新的需求。由于数据库资源庞大、知识检索涉及范围宽泛,人工分析获取有效信息是行不通的,因此对于数据挖掘工具和知识发现工具的选择至关重要,企业应当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作最优化选择。

三、大数据环境下的知识管理实施策略

(一)资源容器建设

企业发展所需的数据信息资源是十分庞大的,如何快速获取和掌握市场需求导向、用户购买模式和倾向、同类产品竞争情况以及相关理论知识等其他资源信息是关键,切实掌握筛选数据资源能够使企业在数据支撑下牢牢把握发展方向,科学跟进后续研究计划的实施。当前企业发展的大数据趋势使然,只有深入接触并高效发展知识管理策略,企业才能更好地应对外部市场激烈的竞争环境,不被淘汰。建立良好的业务管理模式有三点:建立健全以市场创新为根本要义的知识网络;基于优化开发流程的知识管理系统;升级完备以先进开发能力为核心的知识管理机制。该机制的运行不仅能够筛选各类有效数据信息,还能够对企业所需资源信息进行及时更新和替换,使企业在资源共享中形成自身的资源库,促进企业内部知识积累和发展。

(二)技术升级保障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数据信息的采集、整合、共享,知识检索导航、数据知识挖掘工具等均应当与知识管理保持一致,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创新平台协调合作、获取支持。当然,基于对企业发展情况不一的考量,例如不对等的资金规模差异等,企业对于上述情况的掌控并不需要全面性调整,也可通过协同发展的方式与相关科研机构、政府等展开合作,达到协同互补的效果。这对于企业发展来说是一举两得的,不仅能够降低企业在这一方面自主研发的成本投入,还能够深入运用知识管理和共享获取所需资源数据信息。此外,企业在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模式后如何高效实施相关知识管理策略也相当关键。

(三)管理系统改进

企业管理的改进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第一是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其二便是知识管理。在原始的管理模式中,由个人决策的模式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一个企业的发展单靠个人是远远不够的,是由一个掌握公司实际情况的组织来实现的。这些功能的实现基于大数据管理,实现“全数据化”的精细业务开发模式。但因为企业所现有的信息数据十分匮乏,且原始的管理系统相对落后。在今天的信息化时代里,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力之一就是其所搜集到的资源。因此,企业迫切需要打破原有模式,给予原有的知识管理体系,引入个性化信息检索,跨数据库链接等来促使其对知识组织系统的开放机制的接近程度的提高。

四、结论

本篇论文主要从企业在发展中所关注研究的问题着手,构建一个全新的企业知识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模式基于对大数据资源的更深一步进行开发的前提下,将市场的需求视为落脚点,借助高新信息技术,利用网络性质的协同创新方式来对执行这种模式的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层讨论。在现代的生产及生活当中,信息已成为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但就目前而言,我们没有做好进入大数据时代的准备。同时还面临着大数据是怎么样的这样一个引人发省的问题。技术的存在是因人而起的,同时也是服务于人的,这点显而易见,但大数据并非一个冰冷、机械化的世界,它无法完全替代人们所发挥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要求:促进自我知识管理意识的增强,提高对其所作用及重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在知识型的社会,迎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了规避大数据鸿沟现象的发生,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自己的一份力。与此同时,要怀着新时代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是无法比及的信念。

参考文献:

[1]郭亚军.大数据环境下企业技术创新知识管理模式研究[J].现代情报,2016(7)

[2]张平.构建企业数据战略—访SAP公司大数据专家卢东明[J].企业管理,2013(6)

知识管理方法篇2

明确了知识管理的概念,了解了现状和改善方向,现在我们来谈一谈知识管理的改善路径和工具。

如前文所言,目前不管内外资企业,在这方面有成熟经验的很少,笔者作为培训师几年来在这个方面多了些研究功夫,又作为咨询方在操盘企业销售管理时做了不少专项实践,此处罗列以下心得供同行指正:

第一步:完善组织结构。

反思一下,为什么企业有财务经理、销售经理、生产经理、保安经理……就没有知识管理的负责机构?

结构决定功能,真的重视这件事,就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执行。

1. 机构设立的必要性说明:

考虑专门的机构和职位负责这项工作——此事涉及对公司各区域部门人员的调派和指令,还有大量的文字整理、编撰、培训、宣贯、执行、跟踪工作内容,必须有专人专门机构以项目管理的流程去推进,刚开始工作量不饱满可让总部人员兼任,工作量满负荷后必须专人主持。

2. 部门/岗位工作内容(后文会有详细的解释,此处仅罗列概念)

在公司高层的支持下,自上而上收集一线人员经验,发动激励/管理所有一线人员以投稿、案例、课件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智慧分享和贡献。

设立并不断更新升级知识产品的选题模型。

对一线人员经验的编撰、校正、选录、编辑,并按知识管理的选题模型进行分类整理、更新。

知识产品的下发、宣贯。

对知识产品分为:培训内容(要求员接受培训)、工具内容(要求员工熟练掌握并对照执行)、管理内容(强制要求相关人员执行)。三个级别进行贯彻,对员工的培训情况、熟练掌握程度、执行进度和结果进行追踪/评估/检讨/奖罚。为最终贯彻结果负责。

3. 部门岗位设置要求:

岗位归属:可以单独成立部门(叫知识管理经理),也可以归教育训练部门的新增功能。

岗位人员要求:

素质要求:总结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能力。

资历&技能要求:对归口的部门有3-5年执行&管理经验(如:A经理负责进行营销口知识管理,那么A最好是有3-5年大区销售经理的工作经验——一个资深大区经理更了解哪些东西是有效的知识经验,而且有一定资历和威信,便于他和各区域人员的沟通)。

说明:

1. 建议企业的知识管理先从营销版块做起,形成产品和经验之后再全面推广。

2. 知识管理经理关键能力是专业功底,文字表达整理能力欠缺,可以文职助理来弥补。

3. 部门编制可大可小,根据企业规模和知识管理的深度及工作量决定,但为确保质量,不同的功能口(营销口、生产口、财务口)最好安排有该项业务经验的人员做知识管理工作,也可考虑以专职知识管理经理(负责营销版块知识管理),带领兼职知识管理专员(生产口、财务口,这方面的工作量相对小,可以让相应部门资深员工兼任)的形式。

第二步:自上而上技巧经验收集的流程启动实施、品控和管理。

一线人员是扛枪的,不是动笔的,他们会干不会总结。

刚开始让一线人员贡献经验,他们报上来的东西让你哭笑不得——做好思想准备,他们刚开始报上来的东西错字连篇、词不达意、空话一堆,你越看越头疼。常见以下几个“特点”:

a) 神智不清:业务人员表达能力差,当区主管对这件事又不上心,结果报上来的技巧和经验,总部的人看不懂。

案例10:

一个厨具小家电导购员上报的技巧:“我要用气球做载体留住顾客,产生销售,实现业绩”。

点评:

这段话每个字我都懂,但整段话到底什么意思我不懂——实际上这个导购员的意思是:“他发现不少买厨具的主妇逛商场都带着小孩,他就在推销的时候带上气球,见到这样的客户他先给小孩个气球,小孩一高兴拉着气球不走了,他不走,他妈就走不了,我就有推销机会……”。

b) 官话连篇:

案例11:

区域经理会给你报上来所谓的业务技巧:“管理经销商关键是要搞好客情,要帮他创造利润……”。

点评:

这不是废话吗?大道理谁都懂,这还用你讲吗?问题是你要用什么动作来提高经销商利润?用什么动作提高客情?不用讲的太系统,讲一两点心得,哪怕讲你自己的案例也行——知识管理经理可以帮你提炼成理论。

c) 拿常识当技巧:

案例12:

“我给店主算清楚卖我一箱啤酒能赚多少钱,他就进货了,所以还是要算清利润故事”。

点评:刚开始总部收上来的一线技巧会有大量的类似这样常识性的技巧,白白增加工作量,没多少价值。

d) 总结错误的技巧:

案例13:

有终端业务员总结:“我告诉店主,只要你进货,卖不动算我的,包在我身上”。

点评:

上帝,店主其实最怕听这种话,听着就像骗子,而且将来万一卖不动,你一个业务员怎么“卖不动算我的”,你自己买回去吗?

以上情况并不是常人听闻,都是我在操作这个项目时实际发生的,问题并不在一线,他们本来就不是专业搞文字的,总结能力有限,一线经验的贡献质量完全在于知识管理经理的引导。

1、培训:刚开始要在公司的行销月会上进行点评,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有效的一线经验,最好以范例形式让大家体会清晰。

案例14:

某业务经理总结的有效技巧。

我和新经销商合作,刚开始他积极性不高,我前一个月也没干别的,就是带着办事处的业务员和他的司机天天一起帮他出去卖高价产品(这个产品经销商利润高),每天每周每个月我都向他汇报:“本期我帮你卖了多少高价产品,给你赚了多少钱,如果你在这方面加大力度——比如给你的人定清楚高价产品的提成和基本销量任务、网点开发任务量……,我预计这个产品一旦推起来,铺货网点达到一千个,你到明年旺季一个月可以卖多少……”。一个月下来,经销商看到我真的在帮他赚钱,配合度大不一样了……。

点评:

这个技巧不系统,也没什么理论高度,但简单、实用,有一定的可复制性。

2、 激励和引导

a) 物质奖励

前期一线经验总结以正激励为主,不要处罚,免生逆反情绪,可以考虑用“技巧总结大比武”、“智多星排名”的方法予以奖励。

尤其是不要给下面定每月必须贡献多少技巧的死任务——一线人员的主业还是销量,不要把“运动扩大化”——大家不卖货都去写“文章”了。

b) 精神鼓励

每月月会给大家公布上月技巧总结的精选通告,通告上每一条技巧都写上作者的名字,告诉大家你的名字将来会出现在公司的教材上“流芳千古,永垂不朽”。

c) 培训引导

每月月会上向大家重点培训和宣讲优秀的技巧和案例。让大家真正感到这个东西实用、有用、能解决问题——你放心,各区域经理会迫不及待的拿U盘要拷你的东西。

d) 现场激发

可以在公司的营销月会上发起案例大比武的活动。

案例15:

笔者在某公司营销月会上举办的“你想挑战吗?”活动实景:

佛山区的经理提出他目前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哪个客户出了什么事……”。请全体人员上台讲——假如是我面对这个问题我怎么办?怎么解决……?最后佛山的经理向大家公布,我作为当事人是怎么解决的,非常感谢兄弟区域给我出谋划策……。

思考:

销售人员个个一肚子鬼点子,个个都有好胜心,只要台上出的案例跟他的实际工作贴进(而且今天在佛山发生的案例,明天就可能在别的区域重现),他们个个都有一肚子话说。

这种讨论会很热烈,大家会互相启发,同一个案例也许能讨论出十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知识管理经理的责任就是引导、会议主持、现场控制、记录、整理、提炼,然后立刻以快报形式下发,全区域分享。

第三步:选题的建立和更新

注意:这一条最重要,这一条必须做,而且必须做好。

让大家漫无目的的总结技巧效率一定很低,销售人员会感到:“满肚子技巧,但一时又不知如何说起”。

给大家缩小话题——具体的选题(如这个月总结如何帮经销商提高利润的技巧)大家反倒更有话讲:

1、 初始模型的提出:在知识管理的大会上,负责人要给大家一个清晰的选题模型。刚开始模型可以粗一些。(注:篇幅所限,知识管理的工具在此只能做片段示例,以下同)

比如:大家在总结技巧的时候,要分类总结,主要包括以下选题:

经销商选题技巧;

经销商谈判技巧;

经销商常问我们的十个问题……,如何回答;

零店开户的技巧;

终端生动化的技巧;

……。

2、 上下模型要配套:要求各办事处建立技巧点滴记录本,记录本用分页标签把上面的选题目录体现出来(有条件的企业要求大家全部建立电子版更好),一线人员汇报的经验技巧,主任审批删选后,按选题目录分类登记,月底上交,总部评比……。

3、 模型要逐渐细化

刚开始总部给的模型会比较粗,随着一线人员贡献技巧的增多,知识管理经理会在其中发现细分类的可能,把模型细化。

比如:最初的选题:生动化技巧。

细分之后的选题模型:

如何说服老板配合我做生动化;

如何提高生动化效果的保持时间;

如何跟竞品拼抢生动化效果;

专项生动化技巧:

 海报张贴技巧;

 堆箱陈列技巧;

 空箱陈列技巧;

 展示柜冰柜陈列技巧;

 货架陈列技巧;

 协议店陈列技巧;

 ……。

过一段时间,你看他们报上来技巧越来越多,你会发现选题还可以再进行细化——如:以上各选题可以分超市、零店、批发不同渠道再细分;“如何提高生动化的保持效果”,可以再细分为:“如何通过陈列张贴技巧提高生动化保持效果”、“如何争取店内人员支持提高保持效果……”。

注意:

选题会越来越细化,不断的重新分剪归类,所以纸质文档是没有用的,要用电子文档来整理;

模型更细化,选题更加具体,更容易激发销售人员讲出东西来。

4、 知识管理人员对选题模型的熟悉和使用。

知识产品的编撰人员要对现有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和既有内容“烂熟于心”,这样你才能辩认新报上来的技巧和原来的有没有重复,才会对新筛选出来的技巧更精准的分类,更重要的是你会在新技巧里发现新的分类,再一联想——对了!这个分类在原有知识产品哪个章节也有十几条,我把他们重新定义、分类,重新整理……。

最终一旦一个完整的知识产品选题模型结晶出来,相对稳定(细分类,要适可而止,别做无用功)之后,就像一个全自动分拣机器,像一个吸力极大的黑洞,源源不断地把千万条一线经验加工成“成品”—— 一个企业内人人想看、企业外个个垂涎,“内可以聚”,“外可以召”的《葵花宝典》。

知识管理经理就像“丁春秋老妖”练成了“吸星大法”。——不管是听课、看光碟、看书还是审阅下面报上来的新技巧,立刻可以吸纳进去,放在固定的分类位置,而使用的时候,也是“收发由心”——只需“举指之劳”(点一下鼠标),这个细分话题下的所有知识产品立刻呈现眼前。

第四步:重点工作环节的固化模型

对一些重要的、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要建立固定的工作模型,使之成为业务人员新华字典、常见故障维修说明书和行动指南。

案例16:某国际知名饮料企业的新品上市自我反省评估问卷。

例:A公司公司新品上市自我评估问卷:

新产品XY纯净水和茶系列上市目标准则实行进展自我评估问卷

前言:问卷使用指引:

1. 如果所有答案都是“有”或“对”

好成绩!成功!

2. 如你所有答案很多是“没有”或“未做到”

有问题!不成功!

3. 如你需要帮助

请与你的上司联系!

正文:自我评估问题

一、 正确渠道分销与铺货

容 是/否或有/没有

1、经销商是否有新品各口味安全库存(400箱以上)

2、是否在正确的渠道分销?(产品上市第3个月内达标) 量贩店及大型超市100%进店

食杂店70%以上铺货率

机场/车站80%以上铺货率

所在区域的40家酒店的进店销售

所在区域最大80家批发商进店销售

二、 价格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零售价格是否正确? XY水

人民币1.8-2.2

XY茶(罐装)  人民币2.5-3.0

XY茶(瓶装)  人民币3.0-3.5

XY果汁

人民币2.8-3.3

2、 经销商出货价格是否正确,有没有按公司规定价格执行?

三、 卖场布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 XY水是否在水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2、XY茶是否在茶区域内,在主要竞争对手旁边?

3、每种口味有3至5个排面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4、产品在肩与臀之间 XY水

XY茶(罐装)

XY茶(瓶装)

5、有没有在店内大量应用售点广告? 海报

布旗

价格牌

特价海报

6、有没有做到5000㎡以上每个卖场有2㎡以上的新品落地陈列?

7、有没有在割箱陈列贴上大量售点广告:如海报、特价海报、价格牌?

8、陈列是否坐落在人流量大之地方?

9、有没有投放XY专用陈列架?

10、专用陈列架顶层是否陈列XY水?

四、 模范店计划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你的市场内,是否有15-30家模范店?

2、如你拜访的这家客户是模范店,是否符合标准?

3、可否将这店变成模范店?

五、 试饮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每星期在20家大型超级市场店进行试饮活动?

在试饮台旁边有否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

有没大量售点广告宣传试饮活动?

有没有安排同时进行促销活动?

试饮点是否位於人流量大之地区?

六、 促销活动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有没有公司计划执行促销?

有没有大量运用售点广告去宣传促销活动?

有没有建立50至100割箱陈列支持促销活动?

七、 A公司专用冰柜陈列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在A公司冰柜内,有没有陈列 XY水

XY茶

2、XY产品是否在顶层

八、 餐饮渠道生动化

内容 是/否或有/没有

1、有没有在吧台上陈列产品 XY水

XY茶

2、有没有张贴售点广告於当眼处?如海报?

3、有没有运用餐饮陈列座?

4、餐牌上有没有注明产品名称及价格 XY水

XY茶

5、有没有提供服务员奖励?

……。

点评:相对而言,这份自我评估问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遗憾的是写这份问卷的人销售功力还欠火侯,恐怕也没有由下而上去收集大家的意见和经验,实际上新品卖的好不好,需要检点的绝对不仅仅是这些表面功夫,还有更多更深层更细节的因素,几乎在每一次新品上市的推进过程中重演。

比如:

1、 人员管理方面:

内部人员有没有足够的教育,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和只喜欢卖老产品的惰性……。

有没有修理那些在新品销售期“大放厥词”,公然宣称“新品是狗屎,根本没法卖”的“现行反革命”。

有没有做到“人人头上有目标”——量化/过程目标不仅下到区域,还要到终端业代、导购员、经销商、甚至重点门店。

……。

2、 经销商管理方面: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根本没有适合这个新品的销售网络(比如赊销进餐饮渠道);

是否该区域经销商有前期库存遗留问题,防碍新品经营意愿;

是否该经销商目前在经营的别的厂家的产品正在旺季,造成经销商的人力、运力、资金无暇顾及本公司的新品;

是否经销商的员工以销量计提成(不分品种),所以员工都去多卖白酒,不注重推销本方便面新品……

……。

新品销售不好,关键取决于产品、价格&促销政策、通路主推、终端目标网点铺货和展示、内部队伍培训管理和考核、公司的后勤补给和产销协调、消费者的接触认知到重复购买、竞品的阻击力度8个大因素影响,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存在几种几十种的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以笔者目前的积累,新品不好卖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上百条。

“今天的现实总在重复昨天的故事”,公司每年推新品,在一个又一个区域碰到成千上万的问题,这其中大多数问题是重复性的——下次还会再碰到,而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又是相对固定的,为什么不动手把这些问题和答案全部汇集起来,成为一本新品上市常见固障排除实战动作指南?

同样的道理,区域市场的增量机会开发、经销商拜访、卖场年度谈判、经销商大会、各种常见促销活动的策划执行……。

这些都是企业高度重复的工作模块,其中的工作技巧、应知应会、执行法则都可以在不断改善和补充过程中实现模型化。

没错!这种模型建立的工作量很大。

但这才是真正解决问题,真正有实战指导意义的培训工具和知识产品。这些模型一旦建立起来就会把变动的不可控因素变成固定的可预防可控制因素,变成“预案/预警系统、工作流程、自我对照表、工作清单……。

那才真正是销售人员的枕边兵书,执行工具!

第五步:知识产品的分级管理。

1、 培训内容:主要是指技巧总结类的内容,取材于各地一线人员上报的技巧经验,经过知识管理负责人的筛选、编辑、按选题目录整理,形成《销售技巧葵花宝典》,然后逐级下发、进行培训和逐级转训,并对重点内容要求相关人员熟记甚至背诵——此模块意义在于提高人员技能、丰富业务人员的“工具箱”。

2、 模型内容:也就是第四步中讲到的重复性工作模块的固化模型。这些内容会成为执行和管理模版,由此衍生出工作流程、过程指标设定、检核标准、考核标准。这个模型的意义在于防守——减少重复错误,优化工作流程。

3、 管理类内容:一些可复制对市场有推动性的经验,可以以制度形式强制执行。

案例17:办事处每周以快报形式向经销商汇报战果(办事处的员工本期终端铺货新开网点数、高价产品销售数……)从而让经销商确实体会到办事处是来帮经销商做市场,创造价值的。不是来收编经销商队伍抢经销商饭碗的……。

——这个模块的意义在于进攻!把优秀的方法迅速全面推广,推进市场业绩。

这些管理工作谁来做?

a) 由知识管理经理执行——那么这个知识管理经理最好是副总级别的人物,否则就需要高层领导的强力支持。

b) 由总部专门的人员——如营销总监、副总监、管理部经理亲自挂帅任专案推广经理,也许效率更高。

新的话题开始了,管理项目的推进说起来几万字也讲不完,也不在本文重点讨论之列,以四句话点出要害:

量化目标:每个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要背诵哪些内容、要对照什么模型检点自己的工作、要执行什么新的工作要求!

紧密跟进:不要等秋后才算帐,建立过程汇报、检核、排名机制,一切进度在总部掌握之中。

知识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研究生管理;知识管理;知识系统

2003年研究生扩招政策出台以来,我国高校的研究生招生计划和在校生规模都在逐年扩大。据估计到2020年,我国研究生的在校生规模将达到200万。庞大的研究生群体给研究生的管理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且高校推进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也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研究生教育都还继续沿用传统的管理体制,无法有效应对极速膨胀的在校生规模所带来的种种问题。知识管理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实用的管理方法,是建设学习型组织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知识管理已经被广泛运用于企业,并且被证实对提高企业的战略性竞争力具有突出贡献。在我国,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象牙塔。因此,研究生的管理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知识管理的过程。通过在研究生的日程管理过程中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奖惩制度管理、协调管理、跨专业学科研究管理、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系统,实现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整合、共享、更新与不断创新,从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绩效。

1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

知识管理源于企业管理,是一种应运网络新经济时代而生的新兴管理方法,但是不同领域基于实际对其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和定义。美国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知识管理就是提供知识,去有效地发现现有的知识怎样能最好地应用于生产过程产生效果[1],YogeshMalhotra认为知识管理是企业面对日益增长的非连续性的环境变化时,针对组织的适应性、组织的生存和竞争能力等重要方面的一种迎合性措施[2]。肖晓春等认为知识管理是把技术工具的程序和应用与知识数字化、存储、广泛应用联系起来,通过电子网络,使知识和智慧在整个教育经验的生命周期里得到不断创造和传递[3]。不论不同领域如何定义与理解,知识管理的核心就是对知识的管理。在我国,高校是传播知识、创造知识的有效载体。研究生通过不断地获取知识,内化知识,共享知识,创造知识,以继续完善自己的学业和研究。研究生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所带来的在校研究生人数极度增加使得研究生管理工作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越来越多的高校倾向于将信息化的知识管理应用到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之中。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不仅有利于信息知识的传播,而且有利于知识的创新,通过信息知识不断获取、共享、创新的过程,以达到高校传播知识的重大作用.

2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

2.1学籍的知识管理

学籍管理包括对学生的入学信息、导师选择、学习成绩、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就业去向等信息的综合管理。通过获取研究生新生的本科学校、专业、就业单位等信息——也可以说是知识,并将其共享给导师,为研究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提供便利。同时,基于这些共享信息,学校能对研究生的学习情况、兴趣爱好、科研能力等进行跟踪存取,进而对学生的学位论文及毕业去向做出预测并根据实际情况实时更新。更新后存取的学籍信息反馈回学校后,又能给下一届的招生计划提供指导和支撑。通过学籍信息的获取、存取、共享、更新与创新,实现管理的绩效,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2制度的知识管理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的《2016研招调查报告》,我国高校的招生计划稳步增长,录取分数有所降低,招生规模继续扩大。各大高校为争取生源,制定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奖励措施——比如提供优厚的奖助学金。大多数的研究生入学后,凭着优厚的奖助学金过着轻松安逸的生活,上课逃课,考试前通宵突击,学位论文侥幸过关,顺利获取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以往的“严进宽出”已经逐渐演变为“宽进宽出”,没有相应的惩罚制度,再加上培养目标的不明确,导致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下降。制度是一种显性知识。一种新奖惩制度的制定必须经历旧制度的获取与传阅,信息经验的交流与共享、初步方案的公开、反馈与更新以及新制度的再创造。

2.3激励管理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指出,在缺乏激励的环境中,人的潜力只能发挥出20%—30%,如果受到充分的激励,他们的能力可发挥80%—90%[4]。产学研协同创新环境下的高校追求与企业的优势互补,致力将研究生培养成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开发性人才。鉴于激励对潜力的激发作用,在研究生的日常管理中实施激励管理也是一种提高管理绩效的有效办法。激励政策的制定首先要获取制定激励方案的知识来源,包括学生方知识、组织(包括学院和学校)方知识、教师方知识。因此需要做调查和访谈来得知不同方对不同激励方式的敏感度;然后结合激励相关理论,确定激励方案,包括激励的细则及其组合方式。激励管理也要密切同评价管理和奖惩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挖掘潜力的作用。

2.4协调管理

研究生知识管理系统的协调管理主要体现在研究生招生录取、日常培养、学位论文、就业等几个方面。研究生的招生录取是一项繁杂耗时的工作。初试、复试工作的组织、考生信息的调取、考生综合素质的排名以及考生的条件工作都需要依靠协调管理来保证整个招生录取过程的顺利进行。而且考研初衷的不同,使得招生时面临的问题很多。而这些问题会在日常培养中影响学生的学习,继而影响对他们的管理。通过建立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网格化的管理体系,能有效地协调在招生、培养、就业等方面遇到的矛盾和问题。

2.5跨学科研究管理

现阶段,高校鼓励跨学科协同创新,力求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人才。这就要求研究生在日常的学习当中通过参加不同学科的讲座、课程等来实现知识的共享,继而达到知识内化、知识创新、知识面扩大的效果。实行跨学科研究管理,首先需要变革招生制度。我国目前还采取统一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来划定研究生招生录取线,传统的招考模式鲜少的涉及对创新能力的考察,而创新能力是跨学科研究的关键技能。其次要改善目前的课程设置,变单一学科的课程为多学科融合的课程安排,力求实现学科融合知识的传播,为创新跨学科研究夯实基础。最后,跨学科研究管理需要建立不同学科之间的管理信息系统来实现知识的实时共享和观点的及时交流,做到不同学科之间真正的交流与合作。

2.6产学研一体管理

目前我国高校正着力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融合教育、科研和生产三种力量,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部门合作的资源优势,力求把研究生培养成为既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又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建立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管理体系,有利于三方实现资源共享,继而达到资源的再利用和再创造,也有利于人才的提升与再进修。高校推进与科研机构、企业协同创新以培养更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协同创新环境对高校的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研究生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本文通过探究知识管理的内涵及其在研究生管理中的应用,提出建立一个学籍管理、制度管理、激励管理、协调管理、跨学科研究管理、产学研一体管理的知识系统,实现研究生管理过程中相关信息与知识的整合、共享、更新与不断创新,从而提高研究生管理的绩效。

参考文献

[1]黄荣怀.隐性知识及其相关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4(6).

[2]陶俊.对知识管理的一些回顾[J].商场现代化,2006(2):94-95.

[3]肖晓春,肖贻杰,段丽.浅谈教育中的知识管理[J].中国远程教育,2002(11):18-20.

知识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专家系统;Qt/Embedded;SQLITE;ARM-Linux平台;知识库管理

中图号:TP391.6

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Method Based on Qt/Embedded and SQLite

ZHAO Shi-feng,LIU Bai-lin

(Institut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Simulation, Xi’an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32,China)

Abstract: Embedded platform was applied to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The technology of building operating environment for Qt/Embedded and SQLite in ARM-Linux platform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An knowledge maintenance method based on Qt/Embedded under the embedded Linux environment was presented.The SQL diiver of Qt/Embedded was applied to embedded knowledge base.To represent and access the knowledge,some classes were built based on SQL classes of Qt/Embedded.The result of application shows that it was successful to achieve high reliability and high practicality.

Key words: expert system; Qt/Embedded;SQLITE;arm-linux platform;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1 引 言

为提高数字化复杂武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故障检测维修效率,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随着基于ARM体系结构的嵌入式系统的不断发展,其性能不断提升,为界面友好的可视化故障诊断专家系统提供了良好的运行平台,使其可以较低的成本广泛装备于各型复杂武器系统,作为独立的模块存在于武器系统中,提高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效能和整个武器系统的安全性。

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核心是知识库和推理机,高效的知识库管理方法对整个系统的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证明,数据库结合面向对象技术的知识库构建和管理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以嵌入式Linux为操作系统,采用开放源码的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结合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及操作方法,在以S3C2410处理器为核心的ARM-Linux平台上实现嵌入式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的创建和管理。

2 用SQLite创建嵌入式知识库

2.1 嵌入式SQLite数据库及其在ARM-Linux平台上的实现

SQLite是D.Richard Hipp开发的一个基于C库的轻量级嵌入式关系数据库引擎,因其具有代码量小、移植配置简单、功能完备的特点,在嵌入式数据库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为了使SQLite能够移植到ARM-Linux平台上,需要对其进行交叉编译,主机采用Red Hat Enterprise 4操作系统,内核版本为2.6.9,使用arm-linux-gcc交叉编译工具,版本为3.4.6,数据库采用sqlite-3.5.9。ARM-Linux平台采用的引导程序为u-boot-1.3.2,Linux内核版本为2.6.24.4,使用Basybox工具制作压缩根文件系统。交叉编译的过程如下:

① 解压缩源码包sqlite-3.5.9.tar.gz。

② 注释掉源码包中configure文件中关于检查交叉编译环境的部分。

③ 修改Makefile文件,将代码行“BCC = arm linux gcc g O2”修改为“BCC = gcc g O2”。

④ 编译生成执行文件sqlite3及链接库文件。

上述过程完成后,将生成的可执行文件和链接库文件拷贝至压缩文件系统源目录,修改可执行文件的运行权限,就完成了嵌入式SQLite数据库在ARM-Linux平台上的建立。

2.2 知识表示及知识库的创建

知识表示是专家系统的核心问题,故障诊断专家知识一般可分为浅层知识和深层知识。深层知识是关于系统设备的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原理知识,用基于故障分层和故障分离树的对象式知识框架表示原理知识简单实用,易于实现。一个对象式知识框架的组成[3]如表 1 所示:

在此使用数据库中的表来实现对象式知识框架。数据库中的表形式明了,易于创建和维护,数据库与用户应用程序之间的接口也易于实现。这里对应于四种对象式框架,在嵌入式SQLite数据库中建立状态知识项表、测试知识项表、规则知识项表和维修知识项表,对知识项进行存储。

3 Qt/Embedded访问嵌入式SQLite技术研究

3.1 Qt/Embedded程序嵌入式运行环境建立

Qt是一个跨平台的面向对象的C++图形应用程序框架,Qt/Embedded是Qt的嵌入式版本,是基于帧缓冲(framebuffer)的嵌入式环境下的图形界面应用程序框架。Qt直接工作于帧缓冲之上,不依赖于X server和Xlib,大大减少了内存消耗。同时,作为Qt的超集,Qt/Embedded包含了所有Qt的功能类。采用版本为4.4.0的Qt/Embedded,在ARM-Linux平台上建立Qt/Embedded程序的运行环境,需要对Qt/Embedded进行交叉编译,并对必要的环境变量进行配置,具体过程如下:

① 解压源码包qt-embedded-linux-opensource-src-4.4.0。

② 配置Configure脚本,指定Qt/Embedded的安装路径。

③ 交叉编译、安装Qt/Embedded,即可在步骤②指定的安装路径下得到Qt/Embedded目录qt-embedded-4.4.0。

④ qt-embedded-4.4.0目录中的文件进行裁减,舍去不必要的例程、字体等,以缩减其所占空间。

⑤ 将Qt/Embedded编译的程序拷贝至qt-embedded-4.4.0目录,整体下载至ARM-Linux平台;

⑥ 在ARM-Linux平台上设置QTDIR、 LD_LIBRARY_PATH、LANG等环境变量。

2.2 Qt/Embedded访问SQLite数据库

这里采用Qt/Embedded的libqsqlite.so驱动连接SQLite数据库,并使用Qt/Embedded的数据库操作类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和管理,使用的Qt/Embedded的数据库操作类主要有[4]:

(1) QSqlDatabase类

QSqlDatabase类提供一个通过数据库连接访问数据库的接口,一个该类的实例代表了一个数据库连接。用QSqlDatabase创建并打开一个连接到SQLite数据库的默认连接的代码片段如下:

QSqlDatabase db = QSqlDatabase::addDatabase("QSQLITE");//将SQLite数据库添加至数据库连接列表

db.setHostName("localhost");//设置主机名

db.setDatabaseName("databasename");//设置数据库名

db.setUserName("username");//设置用户名

db.setPassword("");//设置访问密码

bool ok = db.open();//打开数据库连接

(2) QSqlQuery类

QSqlQuery类提供了一种执行和操纵SQL语句的方式,它包括了数据库操作的所有功能,可以在QSqlDatabase实例上执行SQL查询创建、导航和索取数据等等。用QSqlQuery执行SQL语句的代码片段如下:

QSqlQuery query = QSqlQuery(QString::null,db);//在数据库db上创建一个QSqlQuery对象

query.exec("select name from customer");//执行SQL语句

while ( query.next() ) //检索并定位下一条记录

{

QString name = query.value(0).toString();//获取字段值

……

}

4 知识库管理

4.1 知识库访问

知识库的访问贯穿于整个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的知识库建立,维护及故障诊断推理过程中,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知识库的访问操作和知识项进行封装,可使知识语义的表达更加直观,并统一知识项的访问方式。在知识库访问时,构造QSQLiteMdb类对Qt/Embedded连接及访问SQLite数据库进行封装,并构造了知识项基类及4个知识项继承类对4个知识项进行了封装,知识库访问层次结构如图 1所示:

4.2 知识库访问及知识表示的类实现

对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及操作类进行进一步封装,构造出知识库连接及访问类QSQLiteMdb及知识项存储基类QFdesItem,其主要数据成员及成员函数描述如下:

(1) QSQLiteMdb类

该类用于连接SQLite数据库并访问数据库中的表:

class QSQLiteAccessMdb

{

public:

QSQLiteAccessMdb();

~ QSQLiteAccessMdb ();

public:

bool ConnectionToMdb( void );//连接数据库

bool CloseConnectToMdb( void );//关闭数据库连接

……

bool QueryData(QString sQuery );//通过Sql语句打开数据库记录集

……

int ReadData( QFdesItem* PItem );//读数据知识项

int WriteData( QFdesItem* PItem );//写数据知识项

……

private:

friend class QFdesState ;//状态

friend class QFdesTest ;//测试

friend class QFdesRule;//规则

friend class QFdesRepair;//维修

QSqlDatabase* m_pConnection;//访问主链结点的连接

QSqlQuery* m_pRecordSet;//m_pQuery;查询集

……

};

类中对QSqlDatabase类QSqlQuery类的数据库连接访问功能进行了进一步的封装,连接数据库和关闭数据库连接通过ConnectionToMdb和CloseConnectToMdb成员函数实现,知识库的读写主要是通过ReadData 成员函数和WriteData 成员函数实现。

(2)

class QFdesItem

{

protected:

QSQLiteAccessMdb *m_pSQLiteAccessMdb;

QFdesItem(){}

virtual ~QFdesItem(){}

public:

int SetSQLiteMdb(QSQLiteAccessMdb *PSQLiteAccessMdb );

QSQLiteAccessMdb *GetSQLite();

int ReadFdesItem( QString& SqlString);//读取SqlString的知识项

int AddNewFdesItem( void );//添加

int UpDateFdesItem( void );//更新

int DeleteFdesItem( void );//删除

int QueryFdesItem( QString& SqlString);//查询

virtual int SaveItemData( void );//存储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virtual int ReadItemData( void );//读取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virtual int NewItemData( void ){return 1;}//更新数据项,对不同知识项必须重载此函数

……

};

在知识库的维护和故障诊断推理过程中,对知识库的访问和操作主要是通过对QFdesItem类的各个继承类对象完成。对于不同的知识项,必须重载SaveItemData()、ReadItemData()及NewItemData()成员函数,通过QSQLiteAccessMdb类对象实现对知识项的存储、读取和新建。

4.3 知识库管理可视化界面实现

在关系数据库上创建知识库,并结合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技术和面向对象技术,可实现简明高效的知识库管理系统。利用Qt提供的designer工具,可方便的对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界面进行设计,提高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操作性。知识库管理系统的可视化知识获取及维护界面:

5 结 论

在ARM-Linux平台上,使用嵌入式SQLite关系数据库构件知识库,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对 Qt/Embedded数据库访问类进行进一步封装,构造了知识库访问类和知识项描述类,实现了可视化的嵌入式知识库管理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可靠性,具备很好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白林,范跃华,耿朝阳.面向对象技术在某武器系统故障诊断专家系统中的应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2,22(1):39-44.

LIU Bai-lin,FAN Yue-hua,GENG Chao-yang.An application of OOT on fault diagnostic expert system for a weapon system[J]. Journal of Xi'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2002,22(1):39-44.(in Chinese)

[2] 尧有平,薛小波.基于ARM-Linux的SQLite嵌入式数据库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08,24(2-2):64-66.

RAO You-ping,XUE Xiao-bo. Research of SQLite Embedded Database Base on ARM- Linux[J]. Microcomputer Information, 2008,24(2-2):64-66.(in Chinese)

[3] 刘白林,唐小三,张扬.基于数据库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管理方法[J].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2007,4:67-71.

LIU Bai-lin,TANG Xiao-san,ZHANG Yang. Knowledge Base Maintenance Method of Fault Diagnosis Expert System Based on Database Technology[J]. Journal of Gun Launch & Control, 2007,4:67-71.(in Chinese)

[4] Jasmin Blanchette,Mark Summerfield.C++ GUI Qt 4编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

Jasmin Blanchette,Mark Summerfield.C++ GUI Programming with Qt4,Sencond Edition[M].BeiJing:Publishing House Of Electronics Industry,2008.省略

知识管理方法篇5

1.1数据、信息与知识

有关“信息和知识”的讨论(甚至是争论)似乎从来没有停息过。在这些讨论中存在一个较为普遍的逻辑前提,即信息和知识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然后再去分析和讨论二者的异同及关系。对此,我们有着不同的观点——信息与知识其实是一个东西(即二者同体),只是针对不同的主体时,才显现出相对区别性。这是我们从事知识管理领域问题研究的基本观点。(1)信息,是指是客观事物(物质)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因此,所有客观存在的事物或现象,以及对这些事物或现象的记录,都是信息。(2)数据,则是构成信息的各项参数。换句话说,信息的表达是通过一组数据来描述的。数据不具备实际含义,仅具有参数取值意义,而信息是有实际含义的,它所具备的是事物描述意义。(3)知识,是指可以改变一个主体(个人或组织)原有认知结构的信息。即同一条信息,对主体A来说只是信息,但对主体B(其认知结构不同于A)来说可能就是知识了。这里的认知结构是指人们头脑中的知识被组织成为相互关联的知识模块,这些知识模块以固定模式存储在大脑中【3】。由此可以看出,信息与知识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而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情形下的不同说法而已。

1.2知识的资源特性

根据前面“信息与知识同体”的观点,知识自然也是一种资源,但它在资源属性上有以下特点:①知识资源的效用具有主体相对性。②知识资源的需求存在不确定性。③知识资源的传递与利用具有过程统一性。④知识资源的利用与创造具有过程统一性。

1.3基础性资源的意义

著名学者彭罗斯(EdithPenrose)在其企业成长理论【4】中指出,企业拥有的资源和能力是构成企业效益的基础,并且决定了企业成长边界。后来这一理论分化为两个流派:资源学派和能力学派。资源学派认为,一个企业所控制的能使其改进效率和效能的所有资产、能力、组织过程、企业特性、信息、知识等都视为资源。而能力学派认为,企业本质上是一个能力的集合体,企业所拥有的独特的能力构成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但这两个学派并非对立,而是相通互补的。企业知识基础理论正是在企业能力理论和企业资源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核心观点包括:①知识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它决定了企业的核心能力;②企业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通过不断地积累、创新知识实现成长并保持竞争优势;③企业内部物质资源所能提供的服务及其质量,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知识拥有量;④企业的知识积累会提高物质资源积累率,物质资源及其服务的积累又为企业学习创造奠定基础。可以说,知识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资源,而且它和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共同构成了现代企业的三大基础性资源。

2知识管理的服务特性

2.1两个基本问题

知识管理工作者经常自问和被问到两个问题:知识管理到底是什么?知识管理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对于第一个问题,很多人之所以有困惑,是因为陷入了“知识管理和信息管理有什么不同?”的概念陷阱中了,尤其是很多企业的知识管理活动是基于对显性知识(即已经记录且规范化)的管理,其表现形式很难与信息管理区分开来。根据上文“信息与知识同体”的观点,所有被管理的对象都是信息,相应的行为就是信息管理,而所谓知识管理,较为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建立在信息管理基础上的知识服务。而第二个问题,也很不幸地被一些人转换为“知识管理能给企业带来多少利润贡献”的问题。于是,很多企业领导都有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既然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去搞知识管理,那就应该去测算这种投入是否能带来合理的回报。就连很多知识管理工作者自己也有这样的思维定式,而且为了能得到领导的重视和支持,还有意识地向领导强化这种观念,殊不知这将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困境。因为这意味着知识工作者必须拿出方法和数据来证明知识管理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率。

2.2是管理还是服务

对于知识管理,目前主流的观点在强调其“管理”特征,即注重对知识本身的挖掘、组织、存储、共享、创新等管理性问题。但管理知识并非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否则知识就应该是企业的直接产品,对知识的管理是为了服务于企业各项业务活动。也就是说,我们把企业的知识管理分为两类活动,一类是对知识的管理活动,一类是利用知识提供的服务活动。两者的关系:①管理活动是进行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应用等,使其有序化、系统化。服务活动是针对用户需求,为用户主动提供所需知识的过程;②管理活动是服务活动的基础,管理水平直接影响了服务的水平。知识的服务活动是核心,管理活动应遵从服务的需求;③知识的服务是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关键步骤,服务质量直接影响用户满意程度。对知识的管理需要依据用户需求,围绕着服务这个重心展开,并以服务的质量作为衡量管理水平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划分只是为了便于理解问题。实际上,知识的管理活动与服务活动是实现知识价值的两个重要环节,是企业知识活动不可分割的两个部分,如果分开考量则就失去了意义。

2.3知识管理的服务评价策略

对知识管理服务特性的认知,给我们在评价问题上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跳出“价值”思维的束缚,以服务评价的思路来考虑知识管理的评价问题,形成基于服务理念的评价策略。从动机上来说,基于服务理念的评价是为了衡量知识管理的效果,而不是价值意义上的效益,从而规避了前文所述的知识管理评价面临的困境。基于服务理念的知识管理评价有多种策略可以选择,例如服务满意度评价策略、服务有效性评价策略、服务管理评价策略、服务文化评价策略等。下文主要针对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策略做进一步的研究。

3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

3.1满意度评价原理

满意度评价原理源于诺贝尔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的“令人满意准则”【5】,他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应当用“令人满意解”来代替传统意义的最优解。这一观点非常符合解决复杂问题的要求,避免了不计成本、不计代价但却不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努力。知识管理活动本质上是解决服务的主体与客体之间复杂关系的活动,而满意度原理所具有的普遍性、模糊性、智能性、相对性等特点更能反映人类的人性化本质【6】。因此,采用满意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决知识管理的评价问题应属明智的选择。要做满意度评价,首先要从对知识活动的分析开始。在这些活动中,企业员工对知识资源及知识服务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并进一步影响其行为。这些认知和行为就是满意度评价的依据,因此需要建立相应的知识的服务认知框架和行为分析框架,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知识管理的满意度评价。

3.2知识管理活动分析

企业的知识活动可分为三个层面:知识活动基本流程、员工知识行为表现、为员工提供知识服务。这三层是相互对应的,在基本流程的每一步,情报科学第31卷第11期2013年11月员工(知识利用的主体)都会有相应的行为表现,而知识管理者则会针对员工的知识行为提供相应的服务。第1阶段:知识需求。根据需求的层次原理【7】,从需求的客观存在到需求的有效表达过程中,经历了需求的意识、需求的表达、表达的准确等三次衰减,被衰减掉的部分就是潜在需求。所谓需求分析,其实就是尽可能挖掘有效需求,降低潜在需求的比例。知识管理工作在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帮助员工分析和挖掘其知识需求,并准确理解其知识需求。第2阶段:知识获取。员工通常会通过三种方式获得所需知识:动手查找、寻求帮助和被动接收。前两种方式主要针对较为明确的需求,而后一种是针对认知模糊的潜在需求。为了帮助员工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作应该:①有效组织企业内部的信息(知识)资源;②建立员工的知识门户,让其了解各类知识来源,尤其是企业外部的知识获取渠道;③根据员工提出的帮助请求,帮其查找所需知识;④分析员工的潜在需求,主动推送知识给相应的员工。第3阶段:知识的学习/交流。前一阶段的知识获取强调的是其载体意义的获取,而学习/交流其实也是知识的获取,但它强调的是内容意义的获取,真正让知识进入大脑并改变其原有知识结构,即知识的内化过程。知识管理工作应为此提供必要的服务措施,例如:①搭建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创造学习的机会;②开发或引入学习工具,帮助员工提高学习效率;③组织各种学习或交流活动,丰富学习方式;④营造整体学习氛围,从观念层面激发员工的学习意识。第4阶段:知识的利用/创新。获得知识的目的是用其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通常会产生新的知识,即知识的创新。这些新知识有的是以经验知识的形态留存于员工的大脑,也有的会以显性知识的形态被记录下来。对此,知识管理工作应该为这种知识创新建立激励机制、评估创新的价值,并有效存储和管理创新的知识。

3.3服务认知框架

诺曼(NormanDonaldA)把认知分为思维认知和经验认知两类【8】。据此,我们也把员工对知识服务的认知分为了思维认知和经验认知两部分,并选择想象、感知、注意、记忆等作为前者的主要评价要素;选择动机、预期、偏好、推断等作为后者的主要评价要素。从而构成了知识管理的服务认知的基本框架。

3.4行为分析框架

针对所提供的知识服务,员工做出的行为可归为三类:与知识服务提供方进行思想层面的沟通和交流行为;表达并传播自己对知识及知识管理看法的行为;直接针对知识服务项目做出的响应行为。虽然他们的具体行为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从其所表达的态度上可以分别为:①与服务方的沟通方面,可以体现为批评、建议、商议等态度;②在意见的传播方面,可以有抱怨、肯定、赞扬等不同态度;③在行动的响应方面,可以体现为放弃、接受、再体验等。

3.5基于认知-行为的满意度评价

透过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情况和行为表现,可以评判其对知识管理的满意程度。由此,我们根据服务认知框架和行为分析分析,通过调查企业内部所有(或部分)员工,来实现知识管理满意度的测度,计算公式为:s=m∑c+n∑B其中:S是指员工对知识管理满意度水平;C是指员工对知识管理的认知情况;B是指员工的行为表现情况;m和n为调节参数,企业可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取值。

4结语

知识管理方法篇6

论文关键词:软件测试,知识管理模型,知识地图

论文摘要:在软件测试组织中,对测试过程中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是提升组织整体测试水平的关键。一个重要的研究问题是怎样将知识管理过程与软件测试过程有效集成,从而促进知识资产在软件测试组织中的传播与重用。给出了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子系统的体系结构、主要功能以及使用流程,对一些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最后,给出了知识地图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验证了本文所实现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系统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一个管理问题,但是知识管理的各种功能及服务最终都还得依靠知识管理技术来实现。可以说,没有强大的知识管理技术支持,企业将很难有效实施知识管理,它是构建知识管理系统的基础,也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强大推动力。从广义的角度看,知识管理技术并不局限于it技术,但现代信息技术才是知识管理得以有效实现的基本前提。十多年的知识管理研究使得相当一部分的知识管理it工具已经推向商业市场,但是这些已有的产品并不都是和企业的具体需求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在特定领域的应用,这种脱节表现尤为突出。

软件测试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活动,测试人员都属于知识工作者,他们的工作不仅仅是依据测试计划对软件进行测试,与测试相关的知识、技巧、经验和灵感在测试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测试人员如果没有开阔的思路,没有丰富的测试经验与测试技巧,测试的质量将无法保证。此外技术的飞速发展,不断出现的新的待测软件产品,常使软件测试人员感到压力重重,力不从心,他们有探寻新的测试知识和技术的紧迫需求。而知识管理的出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但是软件测试有其自身的特点,虽然现有的通用知识管理理论及技术已或多或少触及了某些问题,但我们更需要用一种与本领域结合更紧密的理论和技术,来重新思考和审视我们的问题,以便寻找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更有效的方法。

本系统是目前北航软件所的一个软件测试管理平台qesuite2.0项目中的一个子系统,该项目是北航软件所承担的某型号任务的一个子课题。目前,该系统已经完成了原型系统的构建,全部模块及功能已经实现,并在实际工作中试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1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管理

1.1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在软件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相关研究很少,迄今为止并没有找到在软件测试中实施知识管理的实例。国内知识管理的研究起步晚,同时专门从事软件测试的企业又很少,在测试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的需求刚刚出现。

到目前为止,虽然没有发现国外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实施知识管理的研究和案例,但是从事各领域通用的知识管理的研究已有了很多年的历史,像ibm,microsoft这样居于软件行业领先地位的公司,已经投入了相当规模的资金与人力来进行知识管理的研究,提出了一整套的知识管理理论并开发出相应的软件产品。

此外,国外在与软件测试最相近的软件工程领域对知识管理也有比较深入的相关研究,已经发表了相当数量的论文并开发出了一系列的软件支持工具。目前,每年都举行专门的基于知识的软件工程年会(kbse knowledge-basedsoftware engineering conference),探讨知识管理在软件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

进行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的研究实际上是一个知识管理思想在软件测试领域的it实现问题,也就是开发出一个软件平台来支持软件测试中的知识管理活动。根据gallupe在2000年对现有知识管理系统平台、理论、案例等相关信息的较大范围的研究,现有知识管理系平台要真正实现有效的知识获取、编码、存储和搜索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1.2存在的主要问题

根据作者在北航软件所参与的软件测试项目工作经验,同时结合知识管理的基本原理分析国际上主流软件测试过程,认为目前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存在五大问题:

1)软件测试知识重用率低。目前,软件测试过程中公共测试知识的积累未能有意识地大规模开展,虽然企业内部有一些用于测试知识和经验积累的数据库,但大多数员工忽视其存在,造成测试知识资源的闲置,导致测试知识和经验的重用率低。

2)软件测试知识传递不畅。现有测试知识的保管模式使得知识的传递不畅,测试知识被动地等人来阅读,而使用者则在知识海洋中苦苦寻觅他所需要的知识,员工无法快速掌握新的测试知识。

3)软件测试知识共享环境差。企业内部尚没有正式的、专用的、有组织的知识共享场所,员工之间缺乏相互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沟通与交流的体制也没有建立起来,软件测试过程中的知识共享氛围也有待于培养形成。

4)软件测试知识流失严重。许多专门经验和技能只是少数人所拥有,没有真正成为企业的公共知识,这不仅使测试知识传递不畅,而且在人员变动时,这些测试知识会随之流失,使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因人员流动而发生波动,给企业带来严重损失。

5)无法快速实现测试组织中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知识管理是人、过程、技术的有机集成,其中人是最主要的,企业的管理者无法对组织中的人员技术特长、知识分布了如指掌,在遇到新的测试项目时,无法根据员工特长,快速搭建出最优的项目团队,从而无法实现组织中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造成了软件测试企业的生产效率不高,对市场的整体响应速度慢,应变能力不强。本人认为以上问题的出现是源于在当前的软件测试过程中缺乏对知识的科学管理,因此在该领域内实施知识管理就显得很有必要。

2系统体系结构及工作流程

北航软件所(sei/buaa)在多年从事软件测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知识管理在测试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大量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套针对软件测试领域实施知识管理的思想和方法。

由于软件测试领域的知识管理目前的研究甚少,特别是现成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系统更是一片空白,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只能参照通用的或相关领域的已有研究进行。观察国内外知识管理平台的研究,尽管提出的模式纷繁复杂,但基本上每个模式中都包含着诸如知识产生、分类、积累、共享、重用这样的基本流程。

2.1系统体系结构

qesuite2.0在结构上采用的c/s方式,可支持群组协同工作,其中数据收集和分发的部分使用ejb实现,容器使用jboss。qesuite2.0的框架基于插件开发的思想创建,利用多态特性声明可扩展的接口。框架与插件的连接、子类别的实例化过程则利用解释引擎(也称作连接器)在运行时动态完成,框架即可根据模板进行统一调用,具有良好的封装性和可扩展性。基于测试管理平台的以上特点,软件测试过程知识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本系统基于j2ee开放式架构,是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架构弹性的知识管理平台。系统依循知识生命周期管理,利用软件测试组织中的知识文档,有效帮助企业存储、管理、搜寻、分享各种知识,并通过组织中的知识地图,有效地评估员工的知识程度,使知识地图成为知识型员工的地位象征,并通过统计工具对拥有知识的员工进行肯定,从而促进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

2.2系统工作流程

系统的工作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如图2所示。

(1)首先对本子系统进行初始化,在本系统预定义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软件测试知识分类、知识程度、组织职位定义、项目规模进行自定义。

(2)在交流库中添加文档,用户可以直接编写文档提交交流库,或者在交流库中提出问题,交流库是整个系统的知识文档来源。交流库中筛选出的技术含量较高文档,由知识分析员进行知识分类后,提交知识库。

(3)用户可以自行对知识库中的知识文档进行评估,同时根据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定,以及作者的知识程度、文档的链接程度等加权实现对文档的评定。

(4)知识分析员可以根据组织讨论的结果直接设定组织成员的知识等级,也可以通过编辑组织成员的项目经历,来自动设置成员的知识等级,或者通过成员在组织中发表的知识文档来自动设置成员的知识等级。

(5)知识检索,主要包括知识文档检索和专家检索,通过知识文档元数据可以任意检索知识文档,当用户无法找到需要的知识文档,可以通过专家检索来告诉用户组织中能够解决问题的人。

3几个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3.1基于本体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表示方法

本体(ontology)起源于哲学,是关于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在近一二十年,本体被计算机及建模领域所采用,用于知识表示、知识共享和重用。本体论是对概念化对象的明确表示和描述,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的现实系统化的描述。从本质上讲,本体是一个或几个领域的概念以及反映这些概念的关系的集合,关系反映了概念的约束和联系,而关系本身也是概念,关系之间也可能构成新的关系。

我们以本体来对软件测试领域知识进行表示,描述领域中相关的概念、属性,及其关系。这些本体概念、概念之间的关系定义在文档、参考文献、项目、人员、知识程度共5类本体中。根据以上属性,软件测试领域知识本体如图3所示。

3.2软件测试领域知识管理模型的提出

在针对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中,需要实现积极、主动的知识传递,建立起组织级的人员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渠道,根据软件测试活动中的知识需求,及时地实现相关知识的传递,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来改善和提高知识的重用效果。由于组织所需要的知识处于动态变化中,因而需要通过一个有效的基础设施,来满足以上功能需求。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了一个面向软件测试过程的知识管理模型,如图4所示。本模型的要素是“测试组织人员”、“测试组织知识资产”、“测试组织交流场所”。基本思想是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建立一个交流场所,记录成员的提出的问题和问题解决过程,以及各种文档。

3.3软件测试领域知识地图的构建方法

知识地图,或称知识分布图(又称作知识黄页簿)是知识的库存目录。知识地图所显示的知识来源,可能是部门名称、小组名称、专家名字、相关人名字、文件名称、参考书目、事件代号、专利号码、或知识库索引等,但却不包含知识的内容本身,它是指南和向导,用以节省员工追踪知识来源的时间。

一个优秀的软件测试知识管理平台软件还应当能够提供强大的软件测试知识分类的能力。根据工程实践经验及swebok分类方法,我们对软件测试领域增加了5大知识域:开发语言、数据库、操作系统、软件测试工具、测试项目相关知识。我们的知识地图中,每一种能力都有5级知识程度:了解、熟悉、熟练、精通、专家级。每一级的程度定义都有描述,务求清晰及易于评价,并避免主观的误差。每个员工的实际能力也依此标准衡量,评估过程应由员工、小组、经理及知识分析员互动完成。

3.4基于本体的知识文档智能检索和排序方法

本体在知识检索子系统中主要扮演知识库的角色,即首先对软件测试领域的概念分类、建立概念之间关系约束的描述,然后以此为基础构建详细的软件测试领域知识库,主要包括软件测试领域的具体概念、概念之间的属性、概念之间的关系以及实例等知识。在知识检索时,根据用户请求的关键词来查找相应的概念或属性,并以此为出发点来检索某条本体信息是否与这些概念或属性相关,从而实现支持逻辑推理的智能检索。

在知识文档检索子系统检索出结果后,必须首先研究检索出来的文档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顺序进行排列。影响排序的因素有很多,根据研究,我们认为有5类因素是影响排序结果的关键:用户对知识文档的评价、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价、作者的知识程度、文档的链接数,以及文档的打开次数。这五类因素的权值是按次序递减的,可利用递减加权公式来计算各因素的权值。下面是递减加权公式:

知识文档的重要性按下公式来进行计算:

知识文档的重要性=p1×用户对知识文档的评价+p2×知识分析员对文档的评价+p3×作者的知识程度+p4×文档的链接数+p5×文档的打开次数。

通过计算出来的知识文档重要性结果,然后对所有文档按降序排列,就可以将最有价值的知识文档排在前列。

4系统实现

限于篇幅,整个系统各个模块的设计以及实现,这里不做详细介绍了。下面以简单图示的方式给出本系统的核心模块——知识地图模块的类设计和实现界面。知识地图模块分为两个部分:专家网络和搭建测试项目团队。普通用户在该模块可以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在编辑时可以选择项目导人数据,如果项目不存在,则可以自己编辑项目,然后导入项目数据,再编辑自己的项目经历,包括使用的技术、工作时间,项目职位、项目规模等等。知识分析员有权限选择其他用户编辑项目经历。在项目经历编辑完成之后,系统会根据用户对某些技术的使用时间来自行定义用户在这些知识点的知识程度,但是用户的知识程度最多达到熟练级别,要想达到精通和专家级,必须由知识分析员来编辑用户的知识程度。图5是系统中专家网络定义模块的编辑用户知识程度活动图。

知识地图模块的客户端的设计类图如图6所示。在知识地图模块的客户端中,负责界面消息事务处理的类有三个:edittechdialog,workingexperiencedialog,findpersontostartproject。edittechdialog这个类用来编辑用户的知识程度,只有知识分析员才有权限来调用这个类。workingexperi—encedialog是普通用户可以使用的一个类,用来显示用户的工作经历。类findpersontostartproject是管理人员,通过输入一些数据来得到组织中比较适合新项目的人员,通过类findresultdialog来显示查找结果。

结束语

知识管理方法篇7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知识管理绩效;指标体系;模糊评价

一、国内外现有研究回顾

近年来,知识管理正逐渐成为一种潮流。知识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了增强企业的绩效而创造、获取和使用知识的过程(bassih,1997)。有效的知识管理对企业获得和保持竞争优势来说十分重要,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作为知识管理的必备环节,在知识管理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行准确的评价,找出影响企业绩效的因素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已引起了重视。其中,王军霞、官建成将dea方法用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aimjh通过研究知识产品、流程和绩效之问关系,对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进行了探讨;李顺才、常荔、邹珊刚等运用多层次灰关联法对企业知识管理情况进行了评价;fairchildam采用平衡积分卡法对知识管理进行评估;tiwanaa从客户知识管理的角度探讨了企业知识管理的绩效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各具特色,对发展或完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起到了推动作用。笔者将模糊多指标评价方法引入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在分析评价知识管理绩效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适合知识管理绩效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一种知识管理绩效的综合评价方法,并通过案例来检验评价方法的可行性。

二、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做好评价的关键是指标体系的建立,评价指标的选取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综合评价的结论。因此,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该根据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和特征,考虑到企业知识管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和关键环节,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因此,评价知识管理绩效应从企业知识结构、知识管理商业效果、企业管理效率提升效果、知识存量提升程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考虑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1.企业知识结构。企业的知识结构是企业内部知识所依附和存在的载体的结构,是实现知识管理的关键。主要考虑企业知识运用能力(包括企业知识学习能力、知识管理激励水平和知识转化能力等)、知识管理者的领导能力f包括知识管理者领导员工的能力与决策能力等)、员工能力(包括员工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以及支持知识管理的环境等。

2.知识管理商业效果。财务绩效是企业知识管理商业效果的最直接反映,它的变化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效果。知识管理商业效果方面主要考虑利润水平(包括销售利润率和净资产利润率等)、员工平均收入水平(包括员工平均收入和参股额等)以及社会价值表现(包括股票价格和纳税额)等。

3.管理效率提升效果。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必然会使企业的管理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这主要体现在企业决策效率以及企业响应速度两个方面。

4.知识存量提升程度。企业知识存量是企业知识资源多寡的一个体现,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存量的有效增加。企业知识存量的提升程度主要体现在专利数量以及企业知识丰度两个方面。

综上所述,建立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一1所示。表中的“企业知识管理绩效”属于“目标层”,一级评价指标有四个,二级评价指标共十一个。

三、企业知识管理绩效模糊评价——案例研究

笔者所选用的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指标,这些指标把握起来难度比较大,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而模糊评价方法根据模糊数学原理,对评价对象及评价因素的优劣程度采用优良差等模糊概念来表示,用以处理其他方法无法处理的模糊信息,具有简洁性、适用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胡淑礼1994)。因此,笔者主张运用模糊评价方法来评价企业知识管理绩效。

1.指标权重的确定。在模糊综合评判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关键,它反映各个因素在综合决策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到综合评判的果。由于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绩效的指标体系体现为多层次、多角度、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将人的主观判断用数量形式表达和处理的方法。因此用层次分析法来计量各个指标的权重(许树柏,1988)

(1)构造两两判断矩阵。由相关专家采用1-9标度的方法对所有指标进行两两比较打分,经过汇总和分析,得出如下判断矩阵。矩阵中的元素表示元素对元素的相对重要数值。其中,为目标层与一级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u1、u2、u3、u4分别代表一级指标a、b、c、d与其二级指标之间的判断矩阵。

(2)计算权重向量。采用方根法计算两两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所对应的特征向量,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即为各评价指标的权重,结果如下。

2.模糊综合评价。依据模糊评价的方法,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过程如下:(1)确定评语集。评语集v=iv1v2、v3、v4i=i优、良、中、差i(2)确定指标隶属度。笔者选取x公司为研究对象。x公司始建于1997年,是美国某知名电器公司与深圳某电器有限公司合资的大型企业。

1997年正式签约,1998年建设完工,1999年投入生产经营。其电器的销售收入以每年20%的速度飞速增长,产品从最初的十几个品种增加到现在的100多个花色,厂房从7000余平方米扩大到25000余平方米。目前拥有员工2万多人,分布于全国71个城市和地区。

各个指标的隶属度采用delphi法,由专家组的诸位专家采用该法,分别按照优、良、中、差的评语标准对x公司的各个指标进行打分,最终确定了各个指标的隶属度。如表一2所示。

由表一2中的数据,可得出各个一级指标的隶属度模糊评判矩阵如下:

(4)计算综合评判结果。上文求得b1,b2,b3,b4的可构造x公司的综合模糊评判矩阵r。

那么,由各个一级指标相对目标层的权重向量w=(0.323,0.323,0.214,0.140),便可得到x公司知识管理综合评价向量b。,b。=w。r=(0.226,0.343,0.325,0.106)。

若对评语集赋值如下:优(95),良(85),中(70),差(50)。则应用公式将上述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即可得到根据结果可知x公司的知识管理绩效为“良”。

知识管理方法篇8

【摘 要 题】实践研究

【关 键 词】图书馆/知识管理/图书馆管理/创新

邱均平教授指出:最近几年来知识管理研究已开始拓展到图书情报领域,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和趋势。不过,在当前知识管理研究热潮中,大部分是介绍和跟踪国外知识管理的理论进展或企业知识管理的,而对知识管理与图书情报学互动的研究很少涉及。因此,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以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创新和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全面发展[1]。图书馆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理论与图书馆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方法,它将从基本理论、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图书馆管理工作与图书馆文化5个方面创新图书馆管理。

1 图书馆知识管理对图书馆管理基本理论的创新

1.1 基本理念的创新

图书馆管理是指应用现代管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行动,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率,达到预定目标和完成图书馆任务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创新和发展了图书馆管理。什么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笔者认为,图书馆知识管理,是指应用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合理配置和使用图书馆各种资源,充分地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信息与知识需求,并提升现代图书馆的各项职能和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由此看来,图书馆知识管理与图书馆管理有如下不同:①理论基础不同。从上述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图书馆管理是以传统的管理学理论为基础,图书馆知识管理则是以知识管理理论为基础;②管理对象不同。图书馆管理对象是由人员、文献信息、建筑、设备、经费、技术方法等要素构成的图书馆系统;图书馆知识管理对象是图书馆知识管理系统,它是由信息与知识资源、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技术与图书馆文化等要素组成。③侧重点不同。尽管图书馆管理的中心思想是以人为本,以读者为中心,但是在实践中,很少有图书馆贯彻了这一基本管理思想,而只是忙于一般的事务性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人力资本管理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核心,知识服务与知识创新成为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直接目标。

1.2 管理内容的创新

图书馆知识管理将实现图书馆管理中人事管理、业务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整合和创新,突出如下主要内容:①知识创新管理。它主要包括:图书馆学理论的创新研究,以“知识”为主要对象和核心概念,革新图书馆学的概念体系和理论基础等;图书馆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图书馆工作业务流程的创新研究,以“知识流”为主线,进行业务流程的重组与创新,探讨从文献采访过渡到知识采集、从文献组织过渡到知识组织、从文献服务过渡到知识服务的方法和途径;图书馆管理的创新研究,特别是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研究。②知识应用管理。图书馆需要为企业、政府、社会团体、科研机构建立虚拟图书馆或信息中心;为用户开拓多样化、深层次服务;构建复合型图书馆。③知识传播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源之间、知识寻求者与知识提供者之间的及时准确的匹配和传送。④知识服务管理。图书馆应帮助用户开发知识和运用知识,使图书馆能在更高层次、更直接方式、更关键性活动和更全面过程中支持用户的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⑤人力资本管理。图书馆知识管理十分重视人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积极培养胜任知识管理的知识型馆员。⑥知识产权管理。图书馆要研究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保护遇到的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策略和新办法。

1.3 管理职能的创新

一般说来,图书馆管理具有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6种基本职能,而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职能体现为:①外化,它是以外部贮藏库的形式捕获知识,并根据分类框架或标准来组织知识。②内化,它是设法发现与特定需求相关的知识结构。在内化过程中,从外部数据库里提取知识,并以最适合的方式重新布局或展示信息,通过信息过滤来发现与用户相关的信息内容或知识。③中介,它是指把与某一研究领域相关的人和知识联系起来,通过群件、内部网、工作流和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明确、固定的知识匹配和传送。④共享,即帮助员工从知识库中发现有用的知识甚至从中获得启迪和智慧。⑤学习,即帮助图书馆与个人解决学习问题,包括学习的目的、内容、程度与方法等,涉及知识的收集、整理、积累(储存)、共享,从而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更新知识,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⑥认知(创新),它是在外化、内化和中介的基础上创造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创新的过程。图书馆知识管理可以帮助用户获得相应的知识,并提供最新的信息;也可直接参与科学研究、知识生产等过程,成为国家知识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更关注知识在社会和用户间的扩散和传递,促进知识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知识管理方法篇9

在市场经济、民主政治与法治政府的社会背景支撑下,中国司法改革引起了社会各方的广泛关注,司法改革研究已成为近年来的理论热点之一,出现了贺卫方、张卫平、谭世贵、左卫民等一大批对司法改革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的专家学者。相关专著几百本,研究论文也达数万篇。构建中国司法管理学这样一门对中国司法改革及司法管理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知识利用的新学科已经是一种必然趋势。

从中国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有效利用知识角度来看,中国司法管理研究的学科化也是中国的社会现实需求与对研究成果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这就从社会基础与管理的内在效率逻辑两个方面为中国司法管理研究的学科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中国司法管理研究学科化的社会基础

(一)社会基础——学科产生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一门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并不完全是学者思想深度与智力程度所及即可成功的事情,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十分必要。这在科学与社会发展史上不乏先例:微积分虽有阿基米德的天才智慧而没有在古希腊进一步发展,布鲁诺为哥白尼的“日心说”殉道,20世纪三、四十年代众多中国法学精英竞相鼓吹司法要服从中国的“司法党化”谬论,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不少知识分子因坚持“司法独立”的观点而惨遭厄运足以证明这一点。

中国司法管理学,特别是科学、独立的中国司法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同样需要一个适宜的社会环境:强烈的个体权利意识、自由竞争的市场基础、宽松民主的政治环境等等。离开了这些环境,在一个赤贫和专制的社会环境下,司法本身存在是否都显得无关紧要,遑论研究如何管理好司法以实现社会正义的司法管理学。

对于中国司法管理学产生与发展的环境基础,笔者的基本判断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现阶段我国的历史条件、社会现实对如何研究管理好中国司法的学科——中国司法管理学有着强烈的需求,以市场经济、法治政治和和谐社会为主要特征的中国社会环境允许并且需要中国司法管理学的良好发展,而知识经济时代的司法运作则要求各个层面的司法管理充分、有效率地利用关于司法的知识,提高司法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所有这一切社会背景,都成为构建(及发展)中国司法管理学这样一门研究如何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司法正义学科强有力的外在动力。

(二)市场经济——权利意识的孵化器。经过包括在内的动荡与浩劫,人们发现,那种指望靠国家计划与政府包办的社会运行方式给人们带来的更多是贫困、绝望与低效率。从“计划经济”到最终确定“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提高了我国经济资源运用的合理性与经济的高效率,而且,个人财产权利的真正认可,个体利益的彰显和保护,交易机会的增加,使得人们对“单位”生老病死般的依赖逐渐打破,渐渐实现了梅因所说的“从身份到契约”的转变,个体权利意识、个人主体意识在增强,本来也许只是致力解决温饱与效率问题的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不经意间孵化了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度时代,恰恰成了中国公民“走向权利的时代”,这为保障权利、寻求权利救济、寻求司法正义打下了最为现实、扎实的基础。

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对外开放,为经济全球化与个人权利标准“去国别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国际、国外权利保障方面信息的增多,使借口“具体国情”而弱化、限制权利的做法受到相当程度的制约,权利标准国际化的趋势难以阻挡。

在权利社会中,个人是单个的个体与独立的主体,而不是单位的附庸,靠领导干预而获得对某种纠纷解决的正当性难以为人们承认,需要接近司法正义、进而获得更高质量的司法正义成了权利时代人们普遍的诉求,而研究如何管好司法、如何提高司法质量,“多快好省”(谭世贵、黄永峰,2002)地实现司法正义的中国司法管理学就应该成为保障权利、救济权利必不可少的学科,成了与人们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显学。

(三)法治政府与和谐社会——以司法正义为核心的社会运作。德沃金说过,“我们生活在法律当中并凭借法律生活”,而“法院是法律帝国的首都,法官则是其王侯”。当法治社会或法治国家成为现实时,法律及司法的地位就应当如此。

经济改革开放引起人们对法律重要性的强调,特别是1999年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中国宪法以后,法治或“依法治国”正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现实。而“依法治国”要求良法之治,要求依法治官、依法治权,要求“科学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和有效监督”(谭世贵,2005)。这当中,司法正义始终是法治社会运作的核心价值与制度。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保障人权”、“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等一系列具有现代意义的进步理念在我国的确立,面对世界进步潮流与全球化浪潮,在新的世纪我国应该构建具有的“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内涵的和谐社会,其基本价值取向可以用“人权”与“法治”进行概括。同样,管理公平、正义的分配(主要为司法审查)与救济(主要为对具体案件的公正裁判诉讼)的司法,在社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进一步加强。

因此,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的市场经济、法治政治、和谐社会这一时代环境对中国司法管理学这门学科产生了强烈需求及推进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司法审查制约不科学、不合宪(法)的立法及行政行为,从源头上管理正义,以及在具体争议裁判过程中救济正义,实现整个社会的“正义最大化”,又使得中国司法管理学又能够在当今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发挥用武之地。这样,中国司法管理学发展的社会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

二、有效率地管理知识:中国司法管理学科化研究的内在逻辑

(一)知识管理的核心——有效利用及创新知识。自1988年赛得勒(PhilipSadler)提出“知识经济”的概念以来,有关“知识社会”、“知识管理”的话语席卷全球。在知识经济中,管理的核心不再是对自然物的管理,而是对知识的管理。“对知识的管理也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管理就是对企业的知识资源进行开发和有效利用,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创造价值的能力”(毛卫平、韩庆祥,2003)。

受知识经济影响,知识在社会当中的重要性凸现,社会知识化,形成“知识社会”。知识社会中,各种组织(不仅仅是企业,还包括这种公权力组织,如国家、司法机关等),必须注重知识管理,有效开发、利用知识。知识的传播及以新的知识培训组织成员,增强组织及其成员掌握、运用、生产、创新知识的能力,乃是知识管理的必然要求。或者说,知识经济的内在逻辑是要求处于社会之中的各种组织主体及成员有效率地利用知识。

知识经济、知识社会对中国的影响不可忽视。在全球化背景下,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必将步入且正在步入知识经济时代。处于通往知识经济道路上的中国,不仅要充分利用科技知识来富国富民,而且还应该充分、有效率地研究和吸取有关司法的政治管理、法院管理、诉讼相关因素管理(这些均为司法管理之研究范围,均属于司法管理范畴)方面的一切知识,打造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法院(这正是法院在社会纠纷解决上应具有的“核心竞争力”),在提高司法公正度上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二)中国司法管理研究的学科化——管理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成果的有效途径。作为知识管理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学科化研究,将已经积累了的大量有关中国司法改革或中国司法管理的知识进行有效利用,避免分散、重复、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传播及运用所带来的知识管理上的不经济与无效率,并通过建立科研机构、创办刊物、设立学科、培养人才等方法进一步创新、传播、运用中国司法管理知识,正是知识经济背景下有效率利用知识这一知识经济内在逻辑对于中国司法管理研究的必然要求。

就有关中国司法改革/司法管理已经产生的研究成果而言,无论是基础理论,还是制度构建,亦或具体的管理技术,对“中国司法改革”(这是中国司法管理的另一个面孔)的研究已经相当系统化,研究的对象、基本概念、方法、问题、体系、发展方向等等也逐渐清晰明朗,并在研究中逐渐形成了一支相对稳定的群体,积累了大量的有关中国司法改革或中国司法管理的知识,已经到了非以学科化方法不足以进行有效知识管理的地步。研究分散、研究重复、研究成果得不到应有的传播及运用,都可能会成为阻碍有关中国司法管理研究成果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因素;而这种传播、运用与研究深化上的障碍,可能是“司法正义”的理念在中国大地上不能有效传播和现实司法中司法正义难以充分实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科学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社会的变更与科学的发展,总是不断拓展人们的认识领域和研究范围,不断为人们带来新的知识。对知识进行管理,使之系统化、体系化、学科化,使之走出学者的个人书斋得以广泛传播,使之运用到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校正、发展、丰富,成为“显学”,反过来又更好地指导实践,乃是一种知识被系统研究后得到有效管理而不至无从流传甚至于散失的良好的途径。中国司法管理的知识也应进入这种良性循环。换言之,通过对在中国司法改革中不断产生、形成与积累的有关中国司法改革和中国司法管理方面的知识进行学科化,并在学科化过程中整合、集中研究的人、财、物、信息等资源,避免重复研究造成资源浪费,使中国司法管理学成为一门全社会都感兴趣的“显学”,为“司法正义”的理念在中国的有效传播和现实司法中司法正义更有效率地在中国大地上得以实现有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与牢靠的方法支撑。知识管理不等于研究学科化,但学科化却是天然的知识管理技术。

知识管理方法篇10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展览会、展示会、博览会、交易会、展示会等活动中有关专利权、商标权、版权等知识产权的保护。

第三条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坚持政府指导、主办方负责、参展方自律、社会公众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市知识产权局负责本市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统筹协调。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协调。

知识产权、工商行政管理、版权等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以下统称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帮助主办方建立健全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第五条展会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协调、监督、检查,维护展会的正常秩序。

第六条有关行业协会应当通过制定行业自律规范、开展宣传培训等方式,增强会员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协助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第七条主办方应当依法做好展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展前审查参展项目(包括展品、展板、展台及相关宣传资料等)知识产权状况的制度,督促参展方对可能引发知识产权纠纷的参展项目进行检索。

第八条参展方应当合法参展,配合主办方在展前对参展项目知识产权状况进行的审查工作,不得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参展项目依法应当具有相关权利证明的,参展方应当携带相关的权利证明参展;对参展项目标注知识产权标记、标识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标注。

第九条主办方与参展方应当在参展合同中约定双方知识产权保护的权利、义务和相关内容。知识产权保护的内容应当包括:

(一)参展方对参展项目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承诺;

(二)知识产权投诉处理程序和解决方式;

(三)参展项目涉嫌侵权的,应当采取遮盖、撤展等处理措施。

市知识产权局应当会同市工商行政管理、市版权等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展会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示范文本,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举办时间在三天以上,且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展会,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进驻:

(一)政府和政府部门主办的展会;

(二)展出面积二万平方米以上的展会;

(三)在国际或者国内具有重大影响的展会。

主办方应当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进驻展会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便利条件。

第十一条举办第十条第一款规定的展会,由本市展会管理部门审批或者登记的,展会管理部门应当自批准或者登记之日起10日内,将展会的名称、时间、地点、展出面积、主办方的基本情况告知市知识产权局;由非本市展会管理部门审批或者登记的,展会的承办方应当按照前述规定将举办展会的有关情况告知市知识产权局。

第十二条主办方应当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工作需要设立展会知识产权投诉机构。

投诉机构可以由主办方人员、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法律专业人员等组成。必要时,主办方可以邀请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派人指导。

第十三条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认为参展项目侵犯其知识产权的,可以依照有关规定向主办方或者主办方设立的投诉机构投诉。主办方或者投诉机构接到投诉后应当及时指派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第十四条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向主办方或者主办方设立的投诉机构投诉的,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一)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基本情况资料,包括投诉人名称、住所、被投诉人名称及展位号码。投诉人委托人投诉的,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

(二)涉嫌侵权参展项目的名称、涉嫌侵权的证据和必要说明。

(三)知识产权权利证明,包括知识产权权属证明、知识产权内容证明和其他必要的知识产权法律状况证明。

第十五条被投诉人在被告知其参展项目涉嫌侵权后,应当及时出示权利证书或者其他证据,证明其拥有对被投诉内容的合法权属,作出不侵权的举证,并协助主办方或者主办方设立的投诉机构工作人员对涉嫌侵权物品进行查验。

被投诉人不能作出有效举证的,应当按照与主办方的合同约定将涉嫌侵权的物品自行撤展;被投诉人不自行撤展的,主办方或者主办方设立的投诉机构可以作出撤展的决定。

第十六条因投诉人恶意投诉而给被投诉人造成损失的,投诉人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七条参展方应当遵守与主办方签订的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同条款,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配合主办方解决纠纷。

第十八条主办方在展会举办期间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接受知识产权侵权投诉,协调解决侵权纠纷;

(二)提供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和相关专业技术方面的宣传咨询服务;

(三)在显著位置公示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受案范围和联系方式,并公布主办方或者投诉机构的服务事项、投诉地点和联系方式;

(四)应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合理要求,出具相关事实证明;

(五)主办方应当履行的其他职责。

第十九条展会期间发生知识产权纠纷的,主办方或者主办方设立的投诉机构应当按照事先的约定,在当事人各方自愿的基础上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一致的,有关各方应当执行;不能达成一致的,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投诉,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

第二十条主办方和参展方应当接受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配合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和司法机关的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

第二十一条主办方应当妥善保存展会期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信息与资料,并在展会结束后报送市知识产权局。

第二十二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履行下列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职责:

(一)依法受理知识产权权利人或者利害关系人的投诉,处理展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

(二)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律、政策的宣传,以巡视、督导等方式监督主办方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

(三)依法查处展会期间发生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

(四)建立展会知识产权保护情况的信息披露制度,提供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信息查询服务。

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严格依法履行职责,不得干扰正常的展会秩序。

第二十三条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将主办方履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职责的有关情况通报展会管理部门。

第二十四条主办方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和第二十一条规定的,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各自的管理职责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可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主办方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展会知识产权保护职责,其他法律、法规已规定法律责任的,依照其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