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十篇

时间:2023-08-02 17:33:35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1

【关键词】真实教学情境 高中地理 方法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2-0175-01

真实学习情境的创设是指将书本中抽象、间接的概念及原理还原到真实的情境中,还知识的本来面目,创设与学习内容相融合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学会知识,获得能力,学会在感受,体验中认识世界,丰富人生的经历。课堂教学的情境联系着学生的认识、动机、兴趣和信念。学生的认知具有情境关联性,特定的情境不仅决定学生对事件意义的理解,还决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同时还影响学生的知觉内容以及学习方式,并且自然地对记忆产生深刻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创设真实教学情境,是落实新课程理念与课程标准的一条重要途径。

地理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联系实际,应用乡土地理知识,从学生身边的地理环境、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入手;也可借助幻灯、录像以及电脑多媒体等手段进行直观形象的演示,把学生思维迅速带入具体的地理场景中;还可以直接挖掘教材本身的内容,如现行地理新教材中的“活动”栏目就已为学生创设了多种情境,教师可借助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笔者就谈谈在自己教学中常运用的一些真实教学情境的创设方法以及要注意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方法

1.创设“导入化”情境,诱发学习动机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突破,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开始,它犹如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起着酝酿情绪,集中注意力的作用。新颖别致的课堂导入设计,容易引起学生对新知识内容的兴趣,从而将学生尽快引入新的教学情境之中。

2.创设“生活化”情境,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从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地理,把生活经验地理化,地理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感到平时生活中充满着地理问题的种种奥妙,正是地理新课改的要求之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如在学习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楼距时,可以创设这样一种情境:某位同学的父母在去年的夏季从房地产公司买了一套底层的商品房,看房时发现房间的光线还好。经过半年的装修后,于冬季入住后发现房间里阳光照射不到,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呢?学生的兴趣被激发,通过讨论,他们知道了为了使楼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阳光照,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太阳高度和影长,从而保证有足够的楼距。这些源自生活的地理问题,是从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的学习情境资源,使学生深切感受地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用性。

3.创设“问题化”情境,培养学生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

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是启动思维活动的钥匙。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抓住时机,设疑导学,就能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和求知欲望。所以问题的设置应有助于开启学生的思绪,引发他们的想象,并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如:学习必修3“产业转移”中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时,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有关世界500强企业在白银投资建办企业的新闻报道及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问题:“外商为什么选择来白银投资建厂”由于问题情境与家乡有关,学生情绪高涨,探索欲望强烈,此时只要教师抓住时机,引导学生依据问题情境提供的线索,作深入地探讨,不难得出结论。问题情景的创设应引导学生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一步步地深入思考和探究,作出科学的推理和正确的判断,最终抓住事物属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4.创设“操作化”情境,培养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尽可能多地营造一些面向全体学生的操作情境,如查找资料、动手实验、演示、观察现象、电脑上网等。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学习,发展他们的观察能力,接受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在地理教学中适当运用实验,可以更形象地呈现地理知识,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以此培养学生设计适当的实验模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例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演示:先在一玻璃箱内底部放置一碗水和一碗冰块,将点燃的香从冰块上方放入玻璃箱,可以看到烟雾先从冰块飘向水,在顶部则由水上方飘向冰块上方,在冰块处下沉,形成环流。通过这个演示实验,能直观地把热力环流形成过程表现出来,让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情境创设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情境创设不能脱离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

由于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入校外课程资源,实现有限教学内容与无限课程资源的统一,可使教学更富有趣味和活力。

2.情境创设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学生对熟悉的东西感受是具体的,容易的;对陌生的东西感受则是很抽象的,有难度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用学生熟悉的东西创设各种情境。如乡土地理,新闻地理是高中学生喜闻乐见的,由此创设情境往往能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我身边,学习地理终身有用。

3.情境创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内容只有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相适应,才能内化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中,这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符合教学规律的逻辑性,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所以在创设情景及问题设计时,应尽可能使这一设计符合学生原有的地理知识结构。此外,问题情境中问题问题难度设置要有梯度,要避免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或只与个别学生交流的状况出现。

4.情境创设的途径力求丰富多样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采用多种途径创设情境,如通过音像,图表,案例,活动等创设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理解和建构知识。

总之,高中地理新课程为教学情境的创设提供了良好的舞台,教师应因“材”施“教”,因“时”施“法”,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把握,创设有价值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境,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娟.中学地理真实教学情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2

【关键词】幼儿教学 情境创设 原则 方法

教师在幼儿教学中恰当地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应用好幼儿教具、设施,积极创设情境,不但能提高自身技能,而且使幼儿在乐中求知,在趣中增智,在情境中萌感,在美中陶冶情操,在动手实践中实现发展。

一、幼儿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1、形象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教学时,坚持形象性的原则,能够更好地处理幼儿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使幼儿的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很好的融合,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保证情境的真实性,保证其是感性的,以此来培养幼儿的感性认识。此外,创设的教学情境还要有具体性和形象性,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抽象思维能力得以发展。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化,教育工作者要促进幼儿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使其对周边的事物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2、情感性原则

幼儿的依赖心理比较强,对周围的事物认知度不够,所以很容易被周边的环境所影响。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利用周边的事物,调动幼儿的情感,然后根据幼儿情感的挥发,对其进行知识的传授,教学的效果会更加突出。

3、问题性原则

幼儿对周围的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其对周围事物认识的缺乏性,使其的求知欲望非常强烈。所以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在创设的过程中加入一些有价值的问题及信息,开发幼儿的智力,让其主动的去思考这些问题,活跃其思维,不断满足其对事物的好奇心及对知识的求知欲。幼儿很容易被新颖有趣的事物所吸引,所以在创设情境时,为了能够更好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可以创设有新意的情境,吸引幼儿的关注,充分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促进教学任务的高效完成。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激发人们学习的基础,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性格及心理特点的特殊性,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对于幼儿,可以采取简单易懂的教学情境,在教学的过程中穿插一些小故事,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其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进而加深印象。

5、生活性原则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育工作者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注意联系实际的生活,创设一些幼儿熟悉的情境,更能激发幼儿的情感,使教学的难度大大降低,对于新的知识的接受能力加强。但值得一提的是,创设的情境要符合儿童生活的特点及经验,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效果。

二、幼儿教学中情境创设的方法

1、 利用幼儿游戏天性调动起兴趣

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在情境教学法的应用中应当充分利用幼儿的游戏天性来进行情境创设,在情境教学中体现出游戏内容,这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并且调动起幼儿的参与积极性。游戏是每个幼儿的天性,对于幼儿的吸引力毋庸置疑,而要在情境教学中体现出与游戏相关的内容,就可以采取一些更加丰富多样的情境教学方式。例如在角色扮演中,就可以插入一些游戏,利用准备好的一些道具让幼儿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并且参加游戏,游戏的内容可以是竞赛性的,也可以是趣味性的。

2、丰富情境创设方式

丰富情境创设方式也是情境教学法应用中的一个必要措施,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应当充分了解班级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的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宜的情境教学应用方案。幼儿教师也应当了解,情境创设的方法有很多,在应用方式上并不仅限于角色扮演、游戏等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幼儿展示一些生动形象的画面,例如给幼儿播放动画片等等。在丰富情境创设方式上,可以进行一些创新,不必局限于固有的情景教学应用模式中,关键便在于要把握住情境教学法的精髓,创造出一个形象生动的情境。同时,在情境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与美术、音乐等相关的艺术教学,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力,这也是情境教学法的一个重要作用。鼓励幼儿进行想象,通过画画、描述等方式展现出来,充分利用幼儿的想象力,丰富情境教学的创设方式。

3、教师良好掌控课堂节奏完成教学目标

幼儿教师是情境教学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作为幼儿教师应当正确把握教学目标,在情境创设中较好地体现出相关教学内容,并且通过对于情境教学课堂节奏的良好把握,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完成。在掌控课堂节奏中,幼儿教师应当具有更好的技巧性,对于幼儿来说,一味地强调纪律并不易于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情境教学中,过分强调纪律性就失去了情景教学的意义。因而幼儿教师应当对于幼儿进行良好的引导,既要保证幼儿对情境教学的参与积极性,又要保证正确引导幼儿思维,以完成相关内容的教学。

4、教学情境的创设要与活动内容紧密联系,体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情境要紧扣主题,不能随心所欲,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我们在进行音乐教学的体态律动时,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我们可以根据音乐的乐段所表现出来的规律,设计一个有趣的情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乐趣。

5、借助音乐、美术、多媒体等手段增强教学情境的趣味性

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呈现单纯的文字、数字等教学信息,还能输出动画、视频、图像和声音, 能较容易地做到教学信息图、文、声并茂。有时我们为幼儿创设教学情境时,如果只是单一的语言表达,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这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幼儿对听磁带、听教师弹奏会感到枯燥和单一,而充满美感的文字、图片、动画、影像等多媒体课件, 则能很好地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教唱歌曲《走路》时,教师可先利用课件带幼儿走进丰富的动物世界, 让幼儿看到并认识了许多的小动物, 然后通过观看动画《走路》,使幼儿不仅欣赏了歌曲,更理解了歌词,知道了可爱的兔子、乌龟在歌曲中是怎样走路的, 为幼儿学习歌曲和表现歌曲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最后我们还让动态的小动物给小朋友表演了节目, 通过情境创设和多媒体的结合达到了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总之,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教材的不同内容灵活运用, 巧妙地创设出富有情趣的情境,使幼儿在情景交融中探索和学习,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玲玲. 情境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J]. 成才之路. 2012(18)

[2] 刘晓华. 情境教学法在小班韵律活动中的有效运用――以小班律动《猴子爬树》为例[J]. 早期教育(教科研版). 2011(12)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设情境;意义;应用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教育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所重视,尤其是在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1.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有助于形象、直观地展现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减轻教学难度

形象的情景教学可以使抽象难懂的数学学习变得简单易懂,教师要把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这会增加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2.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更容易掌握数学知识

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将课本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通过游戏、数学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天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将有趣味性的游戏、数学故事运用到数学教学中来,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2.结合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回归实际生活,数学和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因此要结合现实生活创设问题情景。结合现实生活才会让学生更快速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才会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进行创造。

3.关联旧知创设问题情景

教师应该运用联系的思维方法,通过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关联旧知。教师要系统全面地了解课本内容,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框架,举一反三,不但使学生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巩固旧知,而且可以使学生全方位了解数学的整体脉络,建立起宏观的知识框架。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取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法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培养小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主动性,训练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罗杰,张雪琳.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运用生活情境方法的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4(05).

[2]党平利.数学课堂问题情境的创设艺术探析[J].创新教育,2014(12).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4

【关键词】情景教学 高中 地理课堂 策略研究

通常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没能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设置出来是教育失败的主要原因,实践研究与教学理论模式同步发展,教学改革实践与基础教育需求,尤其是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是践行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动力。

情境教学,指的是以学习环境为中心,以生活情景与现实社会为背景,对学生所面临的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身份与意义所造就的社会属性进行关注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开放性与探究性,情境教学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与认知能力。通过探讨与研究高中地理课堂中践行情境教学的策略,以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结合生活设置教学情境

从根本上说,创设生活情境其实就是有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与日常教学内容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方法,在深入性实施新课程改革进程中,创设生活情境逐渐应用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然而,到目前为止,依旧有大量地理教师无法对怎样将生活情境创设在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全面把握。创设生活情境能够从根本上打破枯燥的高中地理课程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感受到生活的气息,以此激发学生对高中地理进行学习与研究的兴趣[1]。

比如,在向学生讲授“地球的形状”一节时,为向学生全面阐述地球整体为不规则球形,可以如此设计情境教学:开始本课程之前,先让学生观看与欣赏一些大海的视频,画面中有从远方驶来的一艘艘巨型轮船,同学们会感叹这样壮观的生活场景是多么刺激。因为很多地理知识都是比较枯燥的,所以会使得日常地理课堂教学中出现“卧倒一片”的现象,所以,为改善学生枯燥地理学习氛围,最佳教学方法就是创设生活情境,这样一方面能够有效调节地理课堂气氛,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学习兴趣得以激发。

二、结合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情境在不断深入的新课改中逐渐被更多高中地理教师所熟知。创设问题情境,指的是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最佳问题氛围,保证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积极探索地理问题,以此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创设问题情境一方面能够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进行有效激发,另一方面还能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比如,在向学生传授“水循环”一节时,可以先将李白的《将进酒》展示给学生,再向学生发出疑问:“为何黄河之水是从天上来?难道奔流到海不复还是真的吗?”由此就会激发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兴趣,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以此得出“水循环”的概念与结论。就本质而言,创设问题情境这门学问比较深,而且这种教学方式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也有多方面涉及。例如,结合多媒体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结合游戏对问题情境进行创设等,都属于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由此可见,问题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进行学习的兴趣,而且还能促使学生深入性探究地理问题,属于一种行之有效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方法。

三、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就是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地理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这样能够使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而且很多角色扮演都含有游戏的精髓,因此,那些与高中生活相贴近的故事形式与充满情趣的表演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2]。此外,在角色扮演中,学生不但对相关地理知识进行了全面掌握,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想象力得以丰富[3]。

比如,班里很多学生有不注意个人卫生、乱丢垃圾的习惯,所以,为对其不良习惯予以纠正,在向学生传授“环境保护”一节时,与角色表演进行有效结合创设教学情境:第一步,让几位学生将垃圾随意扔掉,再让几位同学将垃圾捡起来,然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想法。其中一位同学说:“我平时也喜欢在教师乱丢垃圾,但是当看到刚才的情境时,我为自己以前的行为感到可耻。”另一位同学则表示:“这让我懂得了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本质内涵。”讨论结束后,同学们提议需要制定环保制度来保证我们教室的干净与整洁,像惩罚乱丢垃圾的同学,表扬捡垃圾的同学等。

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能够使学生全身心融入教学情境中,能够让学生明白老师对教学情境进行设置的目的,这一教学方法受到了同学们的喜爱与欢迎。然而,结合角色扮演创设情境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必须教师做足课前工作,由此才可以有效指导学生在课程中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学习地理。

四、结语

研究表明,情境教学可以使高中学生地理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具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通过情境教学,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心态,他们逐渐对地理课程感兴趣,而且也产生了极为强烈的学习激情与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地理学习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芬.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情境设计能力培养与提升[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5

关键词:小学美术 情境教学 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37-01

情境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学环境、利用教学手段、设置教学情境、增强情感反应的教学过程。通过在美术教学中设置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体验学习快乐,感受美的熏陶,提高美术学习效率,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然而受情境教学诸多优点的吸引,在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实践中,出现了逢教学必情境的现象,进而产生了盲目、片面、错误设置情境等问题,导致情境创设不仅无法引起学生感情共鸣,还阻碍了学生知识、技能、方法的获取,以及健康身心的塑造,因此,必须在正视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策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保证小学美术情境教学的科学性及有效性。

1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感知能力,盲目、片面甚至错误的创设情境,进而影响情境教学功效的发挥。

首先,盲目设置情境。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逢教学必情境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种盲目地设置情境教学,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情境教学的创设应考虑其是否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重难点,并不是所有的美术教学过程都要设置情境,当学生对教师所要设置情境对象比较熟悉、易于理解时,可忽略此情境,进而过渡到下一个教学环节的情境中,从而保证所设置的情境连贯、有效,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提供帮助。

其次,片面设置情境。在情境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师的片面理解,导致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将“情境”等同于“现实生活”,将“自然状态下的生活”等同于“优化的情境”。而有效的情境教学应该是既要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又能承栽美术教学任务,恰到好处地兼顾到学生特点及美术教学特征,让教学走向有效、生动、深刻。因此,若只是教师单方面的设计,甚至是教师一个人的教学,那就是片面性的情境设置。这样的情境教学,学生没有真正摆脱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在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时,让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参与者。

最后,错误设置情境。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加上教师对情境教学的认识不够深入,往往创设的教学情境不合要求,甚至走向错误道路,无法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启发、引导思维的作用,自然也就不可能提高美术情境教学效率了。这就要求教师加深对情境教学的认识,补充情境教学相关专业知识,借鉴情境教学先经验,以高度的责任心以及对学生的耐心和爱心,开展和实施小学美术情境教学。

2 小学美术情境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小学美术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为了使情境教学生动有效、更有趣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可采取以下具体方法。

2.1追求新颖与新鲜

当情景在学生眼前展现时,无形之中成为学生感知事物的刺激物,呆板、机械、常见的东西,往往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应尽量创设形式新颖的情境,或者通过新鲜事物,引发学生的新奇感、激发学生观察情境及学习兴趣。例如,小学美术教学可通过多媒体、画作、音乐、实物演示、师生扮演角色等教学手段,再现教材所提供的情境,把学生带入相关真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但要注意的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是否需要设置情境及设置什么样的情境,又是以什么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都必须以教材特点和教学要求为依据。形式新颖,是为了打破传统美术教学的沉闷、单调的格局,而并非是华丽形式的堆砌。

2.2凸显视觉与感受

感知能力培养是小学美术情境教学中关注的重点内容,可利用美术作品本身强烈的视觉感来实现这一目标。在培养学生感知能力之前,需强化学生的视觉性。学生通过生活情境的视觉冲击获得真切的感受,从而激起艺术构思,产生兴奋和创作欲望。例如,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如果一个没有经历过战争所带来苦难的人很难理解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战争痛苦和无助。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5・12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视频让学生感知灾难给人类带来的恐惧、痛苦和无助,然后再将学生的这种情感和体验迁移到《格尔尼卡》这幅作品上,进而找到“汶川大地震”与“格尔尼卡”画面的相同点,更为直接、有效的让学生感知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主题。

2.3着眼兴趣与创造

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小学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美术课程学习过程中,兴趣的好坏决定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在美术情境教学中要尽可能地通过兴趣激发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掌握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发挥自身的美术创造性能力。虽然美术创造力不同于一般的创造力,但通过美术的创造活动可以培养人的一般创造力。美术教育对学生创造性的鼓励和培养,必然会形成一种创造意识,一旦这种创造意识形成心理定式,就会自动地渗透和泛化到他们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使它们追求创造和革新,通过创新推动国家社会的迅速发展。

2.4贯穿实践与探究

美术创作活动需要一定的技术作支撑,而掌握有关技法需要一个实践探究的过程,实践的次数越多,实践时间越长,探究的机会就越多,掌握技法的能力就越强,因此,应结合美术教学相关内容特点为学生创设一些实践情境。例如,在剪纸课程教学中,除了要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分类及发展等相关知识外,还要让学生更多地学习各种折纸法、纹样处理、具体剪法刀法、操作流程等有关技法,然后通过反复实践和自我探究才能剪出好的作品,才能更好地理解剪纸艺术。通过反复实践探究获得相关技能后,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美术的语言、形式法则、构成原理等知识和方法,对美术素养的形成起到核心支撑作用,这种支撑作用才能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美术作品及美术文化。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6

关键词 情境创设 初中科学 功能及应用

0引言

科学教育是初中课程教育的一个特殊方面,在最新的初中课程中,已经将自然科学作为一个整体并将其纳入到7-9年级学生课程体系中,提升了科学教育的地位。强化科学教育对于丰富学生知识、建立科学思维意识,改善学生综合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的作用

初中教学中,无论是科学或者其他内容,都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情境创设可以构建非常丰富的教学素材、提升课堂内容的立体化,强化学生参与;不同于传统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是强调在学生认知这个中心基础上,不断地培养学生自主性、创造性和能动性;情境创设中,学生会更多地参与到情景之中,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等,来逐步了解科学现象和分析科学问题。

2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的运用分析

2.1观察对象介绍

本文研究以浙江A中学为例,观察在该中学7-9年级,自然科学教育活动中,情境创设的具体应用情况。

2.2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看法

结合访谈:

(1)您认为初中自然科学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2)您认为初中自然科学教育中运用情境创设是否比较恰当?

结合对A初中7-9年级6位自然科学教师的访谈,这些教师观点可以整理为:

(1)自然科学教学比较大的困难在于:7年级很多学生在刚刚接触自然科学知识时,并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个学科。8-9年级,学生们开始积累了一定自然科学知识,但是大多数的女同学对于自然科学的理解能力比较薄弱,学生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而这个差异更多地在考试中发现,却很难在课堂上真正解决,导致学生畏惧甚至有厌学情绪。

(2)6位教师普遍认为,情境创设是可以运用到初中自然教学中的。一方面,目前学校已经有了多媒体教师、实验室以及其他可供教运用进行情境创设的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情境创设可以明显地打造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融入的立体场景,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接触和理解知识,也更容易提升学生自然科学的学习效果。

2.3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的运用

关于访谈问题:

您目前在教学活动中都运用了哪些情境创设方法?

六位教师的回答可以整理为如下内容:

(1)创设生活场景:确定知识重点――采取必要的故事或其他手段来激发学生兴趣――发散联想,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来演示或者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2)创设纠错情境:总结学生容易忘记或者混淆的知识――将这类知识或问题整理起来,并且让学生在实验中对比、观察和思考――最终掌握正确知识,加深印象;(3)创设问题情境:确定一个问题,激发学生思考――通过紧要知识讲解让学生初步对问题进行思考――为学生提供必要工具,在试验中观察和分析问题,最终掌握知识。

以上三种是目前A初中自然科学教育中,教师比较多采取的情境创设方法。

3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运用存在的障碍及分析

3.1教师情境创设方案不恰当

科学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为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

究学习,在教学中往往在形式上追求花哨,教学手段与教育理念往往是貌合神离,

徒有形式,没有实效,有的情境与教学内容根本不相配套,完全是为了形式而形

式。确实情境教学对时间的要求比较高,教学课时是非常紧张的,所以在创设情境前就应该把时间因素考虑进去,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创设恰当有效的情境,且不可流于形式。

3.2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情境创设法运用案例中,普遍存在:创设与营造的主体都是教师,而学生是知识情境的参与者和被动实施者的现象。往往教师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质疑,有时学生质疑的问题确实很到位,很有代表性,可是老师往往不在意学生的思维,总是按部就班的把学生引导到自己事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上来,而忽略了很多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机会。

4改善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运用的建议

4.1合理选择和创设情境

依据新课标的精神,优秀的教辅资料包括各种网络资源、媒体资源、教辅用书资料等。科学有一些问题不是生活经验、生产实际、实验等所能解决的,可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来演示这时可借助于现代媒体模拟创设教学情景。如一些危险的化学场景,学生不能亲自体会,这时,向学生展示将水注入浓硫酸的实验录像,学生就会对此有较深的印象,错误操作出现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小。在情境创设教学活动中,教师也需要注重反思:教学前的反思。

4.3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并激发其主动性

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情境创设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在合理地创设情境后,还必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不断地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应该明确学生主体对于科学学习的兴趣、学习能力、学习基础等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情境创设法运用下,还需要考虑学生差异,尽可能构建脉络清晰、完整的方案,来逐步引导学生们融入情境和理解自然科学现象等。

5结论

综合全文分析,情境创设对于创造一个学生更容易接受、更容易引发学生思考、观察的立体场景,进而提升科学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与能动性等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师们对于情境创设的运用也非常丰富,也取得了很好成效。

参考文献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7

教学情境创设常见问题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让课堂变得生动,让学生变得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创设教学情境毕竟只是教学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把手段当作目的来追求,往往会影响教学效果。目前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情境泛滥,逢课必有

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情境创设的目的是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学习内容,而能够起到此作用的方法有许多,未必仅情境创设一种方法。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时要考虑是否有必要、有价值等问题,并不是每节课都一定要从情境引入,不是每节课都要创设情境。但目前的信息技术课,情境创设似乎成为必备环节,没有考虑情境创设的必要性。

2.情境无效,游离主题

情境创设的无效是指创设的教学情境游离于教学主题、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之外,喧宾夺主,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实践中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有三种层次的游离,一是“形离神也离”,这是比较低层次的游离,在教学中较易避免;二是“形离”,指情境内容的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兼容”,无法进行迁移;三是“神离”,形式上好看,但与教学内容无关。

3.情境虚假,脱离生活

从情境表现形式的真实性角度看,教学情境可以分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两类。现实情境主要是指以实实在在的物体原型或真实事件为主的情境;虚拟情境主要是指将一些由于成本高、难度大、微观世界的内容以仿真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的一类情境。两类教学情境都有各自的适用对象和使用价值,一旦两类情境出现错位,“假情境”便不可避免。其一,如果创设的现实情境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生活常理,是教师生编硬造的,那么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因为这是为人师者精心设计出的“谎言”。其二,如果创设的虚拟情境无需虚拟,即虚拟情境本可以完全用现实情境替代,将导致“虚拟”情境异化为“虚假”情境。

4.情境繁杂,增加负担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繁杂”通常有两种表现:其一,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节冗长、复杂,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增加了学生的认知负担,且冲淡了教学的主题;而且教学情境冗长会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又间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二,从教学情境设计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直接增加了工作量。

教学情境创设的原则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和内容,对学习者特征、现有的认知水平以及现有的教学环境和实际操作难度等也都要进行综合考虑。要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避免情境创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在创建教学情境时,应优先考虑以下几点原则。

1.趣味性原则

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保证有质量的学习过程。首先是情境的内容富有吸引力,能使学生爱看、爱想、爱提问;其次是情境的形式新颖、生动,学生有新奇感、真实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真切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情境的创设不只是为了“激趣”,同样需考虑“维趣”,使“激趣”和“维趣”达到有机的统一。

2.针对性原则

一方面是针对学习对象,即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应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如年龄、城乡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经验等,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情境,把情境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诱发学生思维,为进一步探索新知做好知识和心理上的准备;另一方面是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情境创设要始终如一地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不能摆架子、走过场,不求实效。同时,要选择适合教学内容的情境,使教学内容和情境有机地融为一体,避免情境内容的牵强附会,生搬硬套。

3.系统性原则

在一节课中,并不是情境的设计与运用越多越好,太多的情境设计会严重制约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情境创设不应只求数量,而更应注重质量。一堂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内容可能包含多个知识,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用系统论的观点创设一个综合性的教学情境,让这个情境贯穿整个课堂使整堂课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学任务也就能轻松实现。

4.真实性原则

传统的技能训练式教学,最大的不足就是将知识和技能从实际应用的情境中剥离出来,成为抽象、空洞的概念、规则、操作方法。而脱离真实情境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常常“沉淀”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知识”或“惰性技能”。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生活的窠臼,强调按照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改造教学,使学生对情境所涉及的人和事产生移情作用,产生学习的沉浸效果,主动地建构知识。可以说,真实性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所在。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积累能设计或利用成为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面向生活。

教学情境创设常用方法

巧设情境是信息技术课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可以用语言描述、实物演示,或图画、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直观地来表现,也可用现代教育多媒体技术进行模拟。

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游戏情境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好形式。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模块中“递归算法”这部分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比较抽象,如果直接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往往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教师可以采用新颖有趣的游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积极的参与过程中自然地思考问题,并体验问题解决的过程,进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和较高的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创设如下的游戏情境作为课堂导入。

师:今天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品(精美包装的艺术品),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想……)好!现在我们班有一位同学知道里面有什么礼物!(在上课之前事先告诉其中的一个同学)但是他不能就这样告诉大家,有一个规则可以让大家都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规则是:(1)从第一排的第一位同学开始。(2)每位同学只能问他相邻的同学,每位同学最多只能被问一次,而且一位同学不能再问第二人,当任何一位同学知道了答案,要求立即告诉曾经问过他的那位同学 (不能告诉其他同学)以此类推,一直到得出答案为结束。等游戏结束后,我想让第一位同学来告诉大家,精装的礼物是什么。

2.创设故事情境,开阔学生求知视野

创设故事情境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和寓意的故事情境,以故事的形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开阔学生的求知视野。

例如,讲授《图形的翻转和旋转》一课时,在教学中可以采用童话《小红帽》的故事情节,设计如下情境。

小红帽要去看奶奶,但是家里的篮子太大了,她拿不动,让学生帮她把篮子缩小,从而用到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在看奶奶的路上,小红帽走上一条有狼的路,请学生用改变路线的方法拯救小红帽,从而用到图形的翻转和旋转。在小红帽安全到达奶奶家后,奶奶生病了房子里很乱,请学生帮忙整理一下,从而进行了综合练习。

简单的《小红帽》故事,被奇妙地引到本课中,零散的知识被它有机地连接起来,学生拍手称奇。任务的选材顺应了学生的爱好和兴趣特点,选择了他们喜欢的卡通漫画和喜欢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一个好的问题,就如投在学生脑海中的一颗石子,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地思索下去。

例如,在讲解《IP地址及其管理》一节时,教师先给学生提了两个问题,一是电话号码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二是我们怎么区分同学之间的电话号码?学生在回答完这两个问题时,教师紧跟着给出第三个问题:因特网上如何识别你的计算机?学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引出IP的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引导下逐层深入,学生掌握IP的组成和IP的分类。整节课,学生都在拿IP与电话号码作比较,一些抽象的知识马上简单化了,同时将学生置身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中,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起积极的思维,让每个学生都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创设任务情境,促进学生动手实践

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

例如,算法与程序设计中的《IF语句的教学》,教师选取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符的出租车计费问题作为课堂的导入,通过师生对话,逐步引入到这节课的任务——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由于设计的任务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这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运用所学知识的实际平台,缩短了知识与应用之间的距离,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教学活动顺利展开。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8

初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要创设充满生活趣味的课堂教学情景,让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活动产生兴趣,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并不是枯燥无味的数学学习。因此,数学知识生活化是现代数学教育的方向与目标。

一、情境创设的概念

情境创设的内涵主要是指教师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上课过程中,通过创设适宜学生年龄段的学习环境,并选择最佳的素材,设置合理的情境结构,让学生在这个环境当中,能够对认知整个过程,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情感也随之参与认知活动,在这种情境下,对所学的知识有深刻了解,培养学生开拓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二、创设数学问题情境的意义

初中数学的教学情境是老师带着一定目的而创设的,特意在学生比较熟悉的情境当中将一些问题融入其中,让数学教学不在抽象化,而是让学生能够看到具体的知识,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能够对所教的数学内容很容易学会并掌握。教师们为了很好地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让学生能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并开拓大脑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开动脑筋,最大限度地与老师探究新的数学知识,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享受其中的乐趣,全神贯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有一定的意义。

三、初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方法

1.把问题故事化

把问题故事化来创设情境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大脑思维和创造能力,让他们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探究数学,是初中数学老师的首要任务,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导火线就是故事化的问题情境。

例如,当数学老师讲解同底数的幂的乘法这节课时,就是利用把问题故事化来进行的,这个故事是古代俄罗斯民间流传下来的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讲述每个老太太的手里拿着8跟拐杖,每个拐杖上有8个树杈,每个树杈上挂着8个竹篮,每个竹篮里装着8个苹果,总共有多少苹果。利用这个故事来引导学生开拓大脑思维,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来学习同底数的幂的乘法法则,通过创设这个故事情境,吸引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老师通过创设这个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欢乐和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数学知识,还能够让学生在数学王国里积极的思考,最终掌握这节课的内容,高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2.利用趣味性的学习材料

利用趣味性的学习材料来创设情境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兴趣是学习的主导因素,只要学生对此有兴趣就会认真的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探索和创新数学领地的新知识。

例如,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龟兔赛跑,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既熟悉又感兴趣的龟兔赛跑这个学习材料来给学生们创设情境。龟兔赛跑,其中兔子是以每秒5米的速度,乌龟是以每秒0.8米的速度,总共的路程是5000米,兔子由于上次太骄傲了,在比赛过程中睡觉,结果比赛以失败告终,这次让乌龟先跑3小时,同学们你们谁能知道这次比赛谁是胜利者。这时学生们都开动自己的大脑,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答案,这样就会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证明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活跃了现场氛围,调动了学生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最终顺其自然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通过举行数学活动

通过举行数学活动来创设情境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新课改指出初中教师应该多举行数学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学生在数学活动当中互相合作,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在探索过程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真正掌握和理解最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方法以及数学技能,最终收获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善于使用比较直观的教具,来创设数学活动情境。在数学活动情境中一定要让学生形成概念,自己反复比较和观察,最终得到真正理解数学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4.通过做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来创设情境也是初中数学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之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验教学,不但具有探索性,而且真实可靠,目前成为课堂学生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渠道,所以,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实验教学来创设情境对知识进行验证,生动、形象地让学生记忆深刻。

例如,初中数学老师在进行球的体积公式这节课时,就是利用做实验来创设教学情境,首先用一个半球装满砂子,半径设为A,其次用一个圆锥也装满砂子,圆锥的半径和高也都是A,最后让学生将半球和圆锥的这些砂子同时倒入高和半径都为A的圆柱中。经过多次实验,最终这些砂子正好将圆柱装满,很多学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大大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都争前恐后凑过来,这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运算,最终导出了球的体积公式。通过实验教学创设情境,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教学情景创设的方法,符合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数学教学开展。它具有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便于学生理解接受,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探索的精神,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果在数学课堂上能创新地创设一些恰当的教学情境,就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地参与意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数学教学达到预想不到的结果,初中数学教师善于合理运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琴.初中数学教学情景创设方法初探\[J\].东方青年•教师,2011,(5).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9

一、以场景再现作依托,设计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呼应的具体场景或教学资源,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以培养兴趣为前提,以情感共鸣作基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减轻学习负担;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感受性,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愉悦,享受学习的快乐。创设情境可以从两个维度上来进行设计,一是进行功能设计,二是进行方法设计。

所谓功能设计,就是创设情境,服务于不同的教学需要。常见的有:(1)引发内容。通过创设情境,简捷明快地导入教学内容,使物理学概念、原理的学习水到渠成。(2)引感。用强烈的情感语言创设情境,把情感传给学生,触动学生心灵,在知识构建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3)引发思维。创设情境不但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还能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所谓方法设计,就是以不同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常见的有:(1)模型展示法。即利用物理模型来创设情境。(2)画图再现法。即利用课本插图或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此法的优点是能突破时空限制。(3)语言描绘法。即利用语言来描述物理现象及物理过程等,丰富生动的语言是一种优良的情境创设手段。(4)实验演示法。即利用实验的现象、结果来创设情境。

二、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以问题的讨论为主线来组织教学,围绕问题的解决,实现学生的主动探究。这种教学方式的一般程序是:依据教学进程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自主发现,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多个结论。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一次物理学知识的“再发现”,因此,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主题,讨论交流,实现师生多边互动,发挥学生的群体效应,使学生在交往中学习物理学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合作的意识。互动式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双方能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而能达成共识、共享、共进的目标,实现教学相长。

物理学互动式教学设计应以“平等交往”作为前提。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中的交往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学的机械相加,是人人参与的平等对话、合作交流的意义建构。要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平等交往,教师应主动转换角色,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为现代的物理学学习的促进者,由物理学课堂的“主宰”转为“平等中的首席”。如此的互动交往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弘扬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学生的创造潜能。

地理教学情境创设的方法篇10

关键词:小学数学 情境教学 教学策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容易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情境教学是指教师运用多种手段精心设计创设富有感彩的生活场景。它可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静态的数学概念动态化,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迅速理解学习内容,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下学习数学。因此,情境教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把情境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样不仅利于学生理解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而且能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小数加法》的教学中,某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都有过购物经历吧?

生:是。

师:昨天,小明从超市买了一支铅笔1元,一本漫画书8元。谁能帮他算算,小明需要付多少钱?

生:(略)

师:也就是说,小明买了一支铅笔1元,一本漫画书8元,用1+8=?

生:一共9元。

买东西的情境学生非常熟悉,且有亲身体验。教学中通过买东西的情境,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身边的数学问题,而且促进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为基础,不断调整,学会选择合适的方法。

2.创设悬念式情境

小学生具有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个数,教师马上就可以判断出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这样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老师不用计算就能迅速作出判断,老师用的是什么方法呢?学生们就会带着这种疑问,在教师的引导下进入对新知的探求中。

3.创设趣味性情境

小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在学习素材的选取上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种快乐的事情。小学生对故事、童话等都非常兴趣,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等形式,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数学学习中。

4.创设实践活动情境

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这样可以使所学知识得到继续扩展和延伸,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同时巩固数学知识。例如学完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后,结合所学知识留给学生一些家庭作业:举例说出家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并测量它们的长度。

5.创设冲突式情境

在新课导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一些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冲突”的一些问题,打破原有心理平衡,产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6.创设竞争性情境

小学生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竞争的引入对学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竞赛等方法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加减运算练习中可以采用“开火车”、“找朋友”、“夺红旗”等方法进行。这些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做的。通过这些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巩固知识,培养学生竞争的精神。

7.需要注意的问题

7.1情境创设目的不明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没有根据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精心地设计教学情境,有的教师常常没有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其他的形式在课堂上再现出来。于是采用“拿来主义”,然后围绕着课件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没有明确的目标,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效果自然不甚理想。

7.2情境创设内容不符实际。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思考问题,牵强地运用他人的教学情境或只是简单地再现教材主题图,往往使教学情境失去了它应有的魅力。学生就会觉得很假、很不真实。

7.3情境创设思维无深度。创设情境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找到数学的原型,在问题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从而发展数学思维,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而并非是简单的生活情境的再现。而在教师的课堂上情境创设常常是几个卡通人物,或是一幅主题图的再现,这样的教学情境没有思维的深度也就失去了其教学的意义。

7.4情境创设重点不突出。教师对情境创设的理解仅仅停留在表面,认为课堂上没有创设生活化的情境就不符合新课改的要求,于是每一堂课都以生活情境导入,课堂上处处有情境,时时有情境,学习气氛热热闹闹,教学却淡化了数学的本质内容。创设情境时没有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仅仅是为了课堂上有情境而创设情境,显然不利于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

数学情境教学在让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同时,还应该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精神。那么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情感的教育因素,在情境中渗透一定的思想性。新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是孤立于课程之外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是课程的创造者、课程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一课程资源的潜能,善于创设情境。一节成功的数学课的情境创设,应尽可能地融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问题性、思想性于一体,浓缩某个知识点形成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情境中经历数学的起源,体验数学的价值,探索数学的规律。

教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平台,是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其实,情境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关键是看教师怎样合理设计并合理利用。只要广大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一定能够更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使学生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参考文献:

[1]赖宝珊.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景的创设[J].考试周刊,201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