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语文教学计划十篇

时间:2023-07-25 17:18:34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1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生活需要,以生活为核心组织课程内容,使学生掌握与其生活密切相关的语文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和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和社会交往能力,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其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9名学生,其中男生7人,女生2人,年龄和智力上的差异很大。王恩平、何岸性格活泼好动,语言表达能力强,理解、接受能力很好,生活适应性很快。王金亮性格憨厚、胆小,做事缺乏耐心和恒心,动作迟钝,有一定的接受和理解能力。邓晨曦、武思琪、陈雨有较好的学习习惯,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于江华、牛金辉注意力和思维很难集中,口语表达不清楚,卫生习惯不好。李文强口语表达不清楚,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书写能力较差。

三、教学分析

本学期使用河北教材三年级上册,本册有五个单元:用眼卫生、古诗、四季、着装、劳动。紧密围绕生活单元主题,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训练。

四、教学目标

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把传授知识和补偿缺陷有机结合。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公民素质和文明的行为习惯。

五、教学要求

1、认识7个部首和65个生字,能在课文中找到,能看懂插图意思,学会用眼卫生、着装、寻求帮助、打电话、劳动;知道相应的节日。

2、能听懂老师的话,按要求完成各项语言训练和动手操作的作业。

3、能逐步学会跟读课后习题,在教师的提示下完成有关习题。

4、能正确读字、词、句以及课后的儿歌。

六、教学措施

1采用游戏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2多运用教具,进行直观教学。

3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4充分发挥学生语言天赋,让学生多说。

5多表扬,多鼓励学生,实施成功教育。

6突出听说能力训练。

7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七、教学活动

1、经常采用角色扮演情境教学。

2、定期开展班级竞赛活动。

3、有针对性地开展培优辅差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

9月:

第1课 我们的眼睛

第2课眼睛永远亮晶晶

第3课生肖

10月:

第4课春晓

第5课节日

第6课 春夏秋冬

11月:

第7课校服 运动服

第8课新衣服

第9课呼救

12月:

第10课 打扫教室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2

关键词:智能科学与技术;科学研究;专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以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结合了认知科学、信息学、控制科学、生命科学、语言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将成为21世纪信息科学研究的制高点和信息产业价值的主要提升点。

在国外,许多著名高校都设立了“人工智能”专业并授予智能科学专业学位:世界多数知名的理工类院校都设立有人工智能研究所或实验室,进行智能科学专业的研究生培养及科研工作。在国内,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起步则较晚:2003年12月5日,教育部正式批准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这标志着我国“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诞生。

厦门大学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已经有多年的研究积累和师资储备。2006年1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厦门大学设立“智能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2007年6月6日,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经学校批准成立,并于2007年9月迎来了第一届本科生。本文将简要介绍近几年来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情况。

2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进展

厦门大学在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研究已开展了多年。早在1988年,学校就成立了校级科研机构――“厦门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研究所”,目前,经厦门大学批准,正式更名为“厦门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它是一个以实用智能技术研究为主、集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于一体的研究机构,是厦门大学组建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主要基础。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面向国际学科发展趋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利用人工智能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逐渐确立了语言信息处理、认知计算、智能信息检索、中医信息处理、视频图像处理、智能机器人等主要研究方向。在语言信息处理方面,现设手写汉字识别、自然语言理解、机器翻译、语料库技术等研究领域;在认知计算方面,现设觉知计算、脑机接口、机器感觉、隐喻逻辑等研究领域;在智能信息检索方面,现设文本信息过滤、信息检索、信息提取、智能数据挖掘、Web挖掘等研究领域;在中医信息处理方面,现主要研究开发多媒体中草药智能查询系统、基于舌象中医智能体检系统;在视频图像处理方面,现设图像数据库、生物特征识别、遥感图像、地理信息系统等研究领域。2008年,系里引进了被称为“人工大脑之父”的著名学者Hugo de Garis教授,并以他为首组建了人工大脑研究室,该研究室的目标是,经过三年左右的时间,建设中国首个人工大脑。

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在上述研究领域均取得了一批有影响的重要研究成果,在我国学术界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获得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项目经费的支持。目前在研的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863子项目2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项。在汉字识别、词语切分标注、语法分析、词义消歧、指代消解、语言神经基础、汉语理解策略、网上信息的选择翻译、统计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计算机音乐、计琴学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有特色的研究,形成了具体的算法,并且还提出了一种系统性的协动计算理论,出版专著5部,数百篇,其中近三年被EI、SCI等检索的论文达200余篇。

在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智能科学与技术系还十分注重产学研结合,先后与北京德威特电力系统自动化有限公司和深圳名人电脑等公司进行合作研发,广泛开展应用系统的研制开发,主要包括:手写汉字机器识别系统、汉语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机器翻译系统以及网上汉语文本分类和信息过滤系统。其中,手写汉字机器识别系统获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机器辅助汉英互翻系统获福建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汉语分词和词性标注系统获得2003年863中文信息处理评测第二名:机器翻译系统(包括XMMT汉英机器翻译系统、Matrix英汉机器翻译系统、Light英汉机器翻译系统和Neon英汉双向机器翻译系统)在863智能接口评测中多次名列前茅,形成多项产品,技术授权国内多家单位使用。

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智能科学与技术系发挥厦门大学多学科交叉的优势,联合人文学院、外文学院和海外教育学院华文系的学术力量,于2003年成立了“厦门大学语言技术中心”,其中,汉外多语言机器翻译为主攻方向之一。2006年获批了“智能信息技术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目前,以人工大脑相关内容为研究核心的“福建省仿脑智能系统重点实验室”也已获批。

3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情况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现有一个本科专业(智能科学与技术),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专业(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应用技术),一个“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培养方向(智能工程及网络安全方向),一个博士学位授予专业(人工智能基础)。现有在校本科生近90人,硕士研究生80多人,博士研究生25人,博士后2人。本系教职工近30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80%具有博士学位或者博士在读,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占2/3。

3.1 本科生专业建设

在本科生培养方面,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够有效和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理论基础,比较深入地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理论;培养具有一定的分析、综合和创新能力,能够承当智能信息系统设计、开发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学任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工作者:毕业生适宜到科研机构、学校、技术或行政管理部门、公司、厂矿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科技研究、应用开发、信息管理和教学工作,也可以进一步攻读该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学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遵循“宽口径、厚基础、抓关键、重实践”四项基本原则,制定了较合理的教学计划,在本科一、二年级安排公共基本课程、校通识教育课程、院系通修课程;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结束院系通修课程,转而推出部分学科通修课程,向专业化过渡,三年级开始加入方向性选修课程。其中,公共基本课程621学时、33学分;校通识教育课程262学、15学分;学科通修课程1544学时、90学分;方向性课程120学时、分;学科跨方向性课程108学时、6学分。这样的安排能真正使学生在获得扎实而宽厚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的同时,培养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我们在办学过程中十分重视和强调实践环节的训练并倡导理论与实际 相结合,已经规划建设一个特色实验室――“仿脑认知与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可支撑仿脑认知与智能机器人两个方向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总经费预算100万元。依托该实验室,结合相关课程,高年级本科生可以进行“心理物理测试实验”、“眼动测试实验”、“面部表情与脑电对照实验”、“行为学与智能关系测试实验”、“机器人避障行走路径规划”、“机器人目标识别与跟踪”、“机器人声控实验”、“机器人智能语言翻译”、“机器人足球比赛”等众多特色实验。

3.2 研究生专业建设

厦门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系的研究生培养以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核心,以加强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践教学、论文创新写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重点,包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培养层次。其中,硕士研究生层次又分为学术型研究生和工程硕士两种类型,分别进行培养。

在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我们的目标是培养适应智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的发展,适应国家社会发展与进步事业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具有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级专门人才和能适应未来从事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研究和工程应用研究之人才。毕业生适宜到科研部门、学校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适宜到计算机产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智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开发研究、应用与管理等工作;可以继续攻读智能科学与计算机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博士学位。目前包含“人工智能基础”、“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其中,“人工智能基础”专业包含如下培养方向:认知科学理论、认知逻辑学、计算语言学、智能计算方法、艺术认知与计算、脑高级功能成像等;“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包含如下培养方向:计算机视觉、机器翻译系统、智能中医诊断系统、机器音乐、模式识别、音频信息处理等:“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包含如下培养方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智能信息检索技术、多媒体综合应用技术、图像与视频处理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

在工程硕士培养方面,目前智能系招收“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B方向(智能工程及网络安全)的工程硕士研究生,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学科专业知识和工程技术能力,掌握现代智能与网络科学前沿知识,在智能工程与网络安全方向具有一定研究深度和项目研发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包括:嵌入式智能家居、视频图像处理、网络视觉监控、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智能机器人、网络内容监管、黑客与网络攻防技术、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检索与信息过滤、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智能中医信息处理、人工大脑、虚拟现实技术等。

在博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设有“人工智能基础”博士学位授予专业,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意识,对某一领域有全面深入了解或对某一应用领域有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前人未能解决的科学问题或社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其研究工作对科学技术或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贡献,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提供新的基础或新技术、新方法。培养方向包括:人工智能以及应用技术、艺术认知与计算、数据挖掘技术、认知神经科学、软计算方法及其应用、智能多媒体信息处理、脑功能成像技术等。

4 总结与展望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3

自2006年以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的发展迎来了第三次浪潮。谷歌、IBM、百度、腾讯等商业巨头的参与,使得人工智能方向的科学研究从学术界的沙盘模拟演变为大规模团体实战[1]。2017年是中国人工智能战略驱动的最为关键的一年。3月,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7月,国务院重点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和产业的发展规划,即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的产业化与集成应用,发展高端智能产品,提升智能制造水平[2]。10月,报告指出促进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战略方针。12月,工信部印发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旨在加快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这一系列政策与方针都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的国家科技战略规划,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布局提供了明确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层面地位已然举足轻重。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需要掌握系统而庞大的知识体系,涉及脑科学,数学、计算机等多门学科,这已经超出当前狭义计算机专业的培养内容。为加快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储备,2018年4月,教育部要求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方向,形成“人工智能+X”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3]。2018年,教育部正式批准35所高校首批建设本科人工智能专业,2019年9月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的本科新生入学。到2020年,基本完成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以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计算机大类专业下以人工智能为视角探讨本学科所应具备的新的内涵与外延。

目前,高校计算机专业采用的宽口径培养模式,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培养具有相当的局限性,以至于高度浓缩到了仅仅给学生做高级科普的程度。学生难以全面深入地掌握人工智能知识技能,难以具备解决企业关键问题、适应产业发展趋势的能力。因此,在计算机大类专业下发展人工智能学科体系,独立建设人工智能专业,培养卓越的领域人才是当下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的刚性需求。

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仍处于探索阶段。图1显示了2017年全球高科技企业AI团队的规模统计数据。从图1可以看到,谷歌,微软等国外高科技企业,在AI团队上均有千人以上的规模,相较于国内行业领军者百度或腾讯等企业,领先幅度达到数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我国在人工智能人才的储备上存在着巨大缺口,如何培养高质量、高水平、高素质的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才,是我国当前互联网、信息行业教育方向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命题。

图1 2017年全球高科技企业AI团队规模

图2 全球AI领域高校数量分布

我国各重点大学早就展开了许多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研究,只是当时人工智能一般会放在研究生教育中,作为计算机科学、互联网信息技术等专业的一个研究方向进行具体探索。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及学科建设方面都有着广泛而坚实的基础,教研成果丰富,师资力量雄厚。响应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我国各重点大学责无旁贷。

围绕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本文分析了国内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和就业现状,提出在计算机大类专业下建设人工智能的专业内涵,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出有层次的课程体系架构。期望开拓出一条适应我国人工智能领域发展现状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工智能学科体系布局做出贡献,有望为中国高等教育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探索一条新的路径。

三、国内外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招生及人才就业情况

一个领域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造成了人工智能软硬件设计、算法设计、工程管理等各方面人才的稀缺。早在2016年的相关数据显示,中国人工智能的技术人才储备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500万人的缺口。全球AI研究及直接从业者约有30万人,主要分布在高校、AI新兴企业、科技巨头以及其他领域。图2给出了截止2017年末,全球在相关人工智能相关领域高校专业的分布情况。全球主要有293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其中美国高校较早地开展了人工智能研究,占据全球的57.3%,一枝独秀。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等国家位于第二梯队,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

国内外相关专业招生情况为人工智能专业的建设提供了一条认识与理解的渠道。斯坦福大学在人工智能领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它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本科教学涵盖的课程全面而前沿,包括计算生物学、语音识别、认知和机器学习等。学校授予计算机科学理学学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研究生设置了计算机科学理学硕士学位,内置认知科学技术和人工智能相关的课程。卡内基梅隆大学拥有世界首屈一指的机器人技术,其计算机学院设有专门的机器学习系,包括机器学习辅修和统计机器学习专业。目前,国外高校还未直接将人工智能作为专业应用于本科学生培养。

人工智能的就业前景在当前相当广阔,人才市场需求亟大,但是大多集中于计算机视觉和语音识别等热门应用领域,造成其他领域的人才相对匮乏。国内的信息产业升级,互联网行业的转型,服务业、工业的智能研发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自2017年5月中国科学院大学成立人工智能技术学院以来,国内很多高校紧跟步伐,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争相布局。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从大一下学期开始,引导学有余力的学生进入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或相关科研机构,跟随导师从事科研工作。北京大学开设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主要建设机器感知、智能机器人、智能信息处理和机器学习等交叉学科的研究和教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交通大学新设的人工智能研究院均是针对研究生集中培养。南京大学在2018年正式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由周志华教授任院长,建设机器学习与数据挖掘和智能系统与应用两个本科专业。

国内外大学本科教育阶段,都还未针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进行系统性、独立性地培养。我国每年人工智能方向的毕业生约2万人,远远不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成都市人社局的报告明确指出,在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中,AI架构师、算法工程师、仿生机器人研发工程师等9类人才紧缺指数达到最高级别。本科教育阶段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形成科学思维、塑造人生价值观的黄金时期。因此,电子科技大学在本科计算机大类专业下开设人工智能专业进行优势提升和改进,直面国家战略需求,紧贴行业形势,为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增强年轻的生命力,为国家社会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提供优质的平台和孵化园,为学生成材孕育强大的基础和肥沃的土壤。

四、人工智能专业建设探索

(一)把握专业建设内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战略需求、社会人才缺口等宏观背景,是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的必然因素。长久发展与传承,把握专业建设内涵和人才培养目标是教育的灵魂所在。在筹备人工智能专业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在计算机大类下建设人工智能专业的意义。自1956年约翰·麦卡锡等科学家正式提出人工智能学科以来,人工智能已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广泛交叉的前沿科学。以计算机学科门类中各专业为基础,吸收生物科学、数学、哲学、文学等学科关键知识,不断促进人工智能学科的前向延伸和拓展。人工智能虽然是多学科融合发展的领域,但是它强调推理、知识、规划、学习、交流、感知,具备影像辨识、语言分析、人机对抗等计算机领域典型应用场景,与其它专业区分明显。同样的,人工智能的学科交叉特性明显不同于目前计算机大类下分的如大数据、信息安全等其他专业,应当作为计算机下独立的学科分支进行探索与研究。

aaa

图3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人工智能旨在模拟人的意识与思维过程,智能信息处理是它的主流研究和产业化应用方向。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近年来,人工智能在经济政治决策,控制系统,仿真系统等应用场景中得到了愈加广泛的重视。无论是从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还是从当今新时代新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增设人工智能专业具有十分明显的合理性、迫切性。国内的许多高校将相关专业设置于自动化大类下,没有考虑到由于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领域带来的影响和冲击,难以强调并突出人工智能自身理论和技术应用,不能很好地满足工业界普遍趋势所提出的人才需求。

面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重大需求,本文详细剖析了相适应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创新性地提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所需的各项基本要求,如图3所示。优秀的人工智能方向专业人才应当具备个人素养,创新实践,领导才能以及专业技能四个基本方面的能力。从这四个方面出发,全方位引导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个人素养、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技能、突出的创新实践能力和卓越的领导才能,有效地成长为国际一流工程师、科学家和企业家,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贡献力量。

(二)构建课程体系架构,明确毕业评价要求

人工智能专业规划必须清晰、目标明确。在课程设置方面,以学生素质为核心完成课程体系架构设置,构建完备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任务分配层次分明地落实在课程实施上,开发严整的教学培养体系。课程体系架构有四大类模块,详细分为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和实践进阶课程。四个模块相互依赖,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学科基础课、人工智能专业课程层层深入,筑起坚实的知识体系高墙,教学过程步步为营,培养学生从基础到专业的能力思维。公共基础课程扎实培养学生基础的人文素养和数理知识,掌握数理相关的建模、仿真、测试与评价过程,完成高中到大学的自然衔接过渡。计算机学科基础课程以硬件类、软件类与计算工具类课程为类别划分,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领域的核心知识。学科基础课程侧重于对计算机底层知识、人工智能数学基础能力、计算机原理的教学,为大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人工智能专业课程下分为核心类、技术支撑类和平台类课程,核心类课程引领学生熟悉人工智能知识基础、行业技术和核心理论。在研究人工智能的众多分支领域中,学习技术支撑类课程力助学生把握成熟的技术和模型。平台类课程基于智能机器人研究创新开发平台,进行智能制造和设计。这些理论课程锻炼学生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使之为从事人工智能理论研究、技术开发与创新实践保驾护航。

实践进阶课程可以检验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深度。实践课程与教学贯穿人工智能专业学习始终,以开发动手能力、发掘创新思维、塑造科研精神为目的,培养学生在理论实践、创新创业、合作领导多方面的才能。首先,人工智能专业实验全面覆盖所开设专业的课程。其次,综合素质实践、专业实习、基地实践、毕业设计等环节逐渐帮助学生将课堂知识转换为科研与工程能力。此外,鼓励大二以上的学生加入实验室参与科研,使科研与教学相互融合促进。为学生构建创新实践平台,校企合作的实践实训机制保障了学生真实地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社会需求。在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两方面都能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尽早地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制定生涯规划。目前,许多高校学生为了快速迎合时代需求,对人工智能领域浅尝辄止,缺乏扎实的基本功与充分的研究成果,急于求成,在求职过程中屡屡碰壁。因此,学校应提供最大帮助与支持,让学生明确研究方向,鼓励学生在国内外继续深造,成为人工智能领域有真材实料的人才。

国家社会的需求在动态发展,学生受到的教育和训练也应有明确的规划。现阶段的专业培养,对学生的要求应当不仅局限于四年知识的系统传授,更多地要求学生锻炼综合知识,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自我修养等几个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在人工智能领域独当一面的栋梁之才。

综合知识方面,培养学生具备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正确的道德观、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备数学、自然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具备在经济学、管理学等可能应用领域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全方面、多元化的科学素养。

人工智能技能方面,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人工智能专业基础知识,能够针对典型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和需求,结合人工智能相关原理与技术,设计系统级或单元级的解决方案。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前沿研究的状态及趋势,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建模、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及实验、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与解释数据以及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分析应用能力。

创新实践方面,借助案例分析、项目设计、科学研究、创新实践竞赛等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态度,能够提出创新性的技术路线与方案,并具备较强的方案实现与分析能力。从信息产业、医学、生物学、经济学等实际应用出发,锻炼学生结合面对多样化的应用场景的理论结合、模型设计、实验分析能力。

自我修养方面,让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不断的探讨与思辨,组织学生参与知识技术的分享讨论,培养学生在知识综述、工程设计和沟通辩论的能力。通过综合性的实践项目,学生具备充分的组织管理能力、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不断适应发展的意识,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最终成长为人工智能产业的高级人才。

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可选择继续在人工智能领域深造,进行更深入地研究,或是于信息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等行业就业,从事人工智能的技术研究、系统研发以及工程管理和教育等工作。成为该领域的软硬件高端工程师、交叉学科的应用架构师、创新创业家、算法研究与理论创新科学家,为国家科技进步贡献重要力量。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4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实践大语文教学观

智力的发展需要有一个广阔的“背景”作前提,而要形成这种“背景”,教师就不能把眼光局限在课内、校内,而要把眼光放到课外、校外,树立广泛积累的思想;不能只重视知识和技巧的传授,更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不能只就语文知识谈语文知识,就语文能力谈语文能力,而要注意语文的其他功能,为智力发展提供基础、材料和驰骋的广阔天地。实践大语文教学观,既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智力发展的必然要求。那么该如何实践大语文教学观呢?

1.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可以使学生直接学习知识、丰富想象、充实语言。这些都与发展智力有密切关系。没有丰富的表象,就不可能进行想象,更不可能进行创造活动。语言的贫乏,不仅使智力活动的结果无法准确记录,而且使智力活动本身也要受到限制。所以,语文教学中增加社会实践是非常必要的。

2.广泛开展课外阅读,有助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

知识是智力的基础,语言是智力活动的工具和材料。小学阶段既是记忆的最佳期,又是逻辑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动员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但广泛的阅读不是无目的、无计划的滥读。教师要加强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和任务;制定出计划与措施;推荐知识性和思维性强、语言规范的读物。

3.组织丰富多采的课外活动,把语文智力升到一般智力。

语文教学除了要发展语文智力,还要发展一般智力。要把语文智力迁移到课堂外、课文外的问题上,使他们能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方法观察、认识社会和自然。

4.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智力潜力,培养他们的理智感。

学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智力品质,他们本身也有自我表现的需要,这是一个极大的潜力。如果潜力得不到充分正确的发挥,智力发展将会受到抑制,教育的作用就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为此,教学中首先要废除满堂灌的注入式、程序化教学。其次,讲求教学艺术,探索教学风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

第三,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智力层次和语文水平,提出不同的任务、要求,使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有所发展。

二、引导学生充分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高度发挥教材在智力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专家按大纲要求挑选的最适合教学用的典范文章。这些文章为发展智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样板。因此,教师要十分重视引导学生透过语言现象,挖掘智力因素。

1.抓思路。

不论什么类型、什么文体的文章,都有一条思路贯穿其间。这条思路不仅体现了文章的脉络,而且反映了作者的思维过程。抓住了这条思路,就抓住了文章的纲。学生不仅可学习借鉴作者的思维角度与方法,还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2.抓特点。

除了抓思路教学外,还要分析文章的特点,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对思维和语言进行训练,同时也使想象和观察得到训练。

3.抓内容。

语言教材具有很大的信息量,它浓缩了古今中外几千年文化遗产的精华,很值得学生记忆背诵。长期坚持熟记脍炙人口的篇章段落、摘录语等,不仅能丰富记忆内容,且记忆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对智力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在听说读写结合中,多角度进行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教学中,听、读是吸收积累和整理信息的过程,说、写是提取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听、读是基础,说、写是发展,两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把这四方面结合起来,不仅是语文教学内在规律的要求,也是智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1.抓阅读教学。

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具体特点,提出阅读要求。要求越具体,联系实际越紧密,训练越有效。还要制定训练计划,培养学生自觉阅读的能力。

2.抓训练方式的变化。

智力是在日常训练中形成和发展的,又是在不同条件、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的训练中完善的,因此要采取不同方式,多方面进行训练。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5

【关键词】小学中年段 ; 语文综合性学习 ;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35-02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中年段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为: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教师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

语文综合性学习相对于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等其他语文教学形态有更大的自主性,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实施等弹性空间较大,给了教师、学生极为广阔的创作空间,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恰恰由于较强的自主性,加之没有考试作为有效的监控手段,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出现实施无计划、操作随意的现象,操作层面的随意主义终将导致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的流产。因此,规范操作、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十分必要。

为了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确保语文综合性学习目标能得以实现,必须遵循能力递进原则。心理学家燕国材将智力与能力做了严格的划分,他的能力理论认为“能力是人们在实际活动中逐渐形成起来的稳定的心理特点的综合,而这种综合足以保证人们成功地进行实际活动”。他把能力分为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基于小学中年段背景下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必须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1.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的真实任务,在这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与社会接触,与他人沟通、合作,直至完成任务,解决问题。

2.有丰富的能力培养因素及丰富的问题“因子”。语文综合性学习要求学生学习的情境应当有充足的能力培养因素,有利于定向能力、组织能力、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应当具有杜威所言及的问题情境的特征,有丰富的问题“因子”,等待学生去发现、分析、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力。

3.有充分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因此,语文综合性学习应该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打开学校的大门,走出课本,走出教室,在日常生活的实践中开展学习活动,其情境应有充分的语文实践,通过充分的语文实践才能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实际的语文实践能力。

案例

又是盛开时

活动目标

1.围绕“”主题,通过开展一系列语文活动,让学生感受的美,感受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

2.通过对文化的研究,体验自主、合作、探究的乐趣,学会交流与合作。

3.通过对文化的研究,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学会观察生活,并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重点

1.积累有关知识

2.菊文化与生活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思想动员――给学生说明学习的目标与原则,鼓励学生积极收集中国文化相关内容。

学习指导――为学生推荐相关主题网络资源,如中国网。

教师资源提供――让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大胆请教各科教师,教师愿意配合。

2.学生准备

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通过网络、书籍、报纸等方式收集关于菊文化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关于的资料,老师也收集了一首关于的诗。听老师读,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教师吟诵诗。

2.指名学生复述,出示整首诗,朗读。

3.猜一猜:老师为什么喜欢?

二、诵菊

1.与梅、兰、竹并称为“四君子”。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诗词来赞美。下面请同学们来展示一下你喜欢的写菊诗。

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请2-3组展示。

三、赏菊、写菊

1.出示不同颜色的

句式训练:这些颜色各异,好看极了。有_____,有_____,还有_____……

2.不仅色彩各异,而且姿态万千。出示不同形态的。

句式训练:千姿百态。它们有的_____,有的_____,还有的_____……

3.出示范文,比较,有何不同?范文中用了古诗,你觉得怎么样?

4.你也来试一试,学生试写,教师巡视。

5.展示学生作品,修改,评价。

6.刚才,我们只是着重写了的形态,再把古诗运用到文中去。其实我们还可以写的香味、用途等。用心的同学会发现,这张任务学习单只要花点心思,就是一份很好的项目作业。

四、课后拓展

1.你还想了解的哪些知识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的世界,感知的品质。

2.以“我为中国文化出谋划策“为题,设计完成项目作业。

小学中年段,学生年龄较小,语文综合性能力还有待提高,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时要充分注意这一特点。活动组织模式针对这一阶段学生的特点,重在一般能力中搜集资料能力、合作能力、与人交流能力的培养,目的是形成进行语文综合性学习必备的基本能力,为今后较为复杂、难度较大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打下基础。

上述案例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很好地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相沟通,有利于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设计时将重点放在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上,要求仔细观察思考,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一教学设计以语言智力为核心,统整了人际关系智力、自我认知智力、自然观察智力等多元智力,活动过程中实现了跨学科的学习。设计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学习中不仅注重独立学习,更强调了同伴之间的和谐互助,将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有价值的实际活动中进行,促进了学生实际活动中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6

传统陈旧的课堂教学的弊病是有目共睹的,多元智能理论能够激活课堂,把多元智能理论融入信息技术课程中,在开始课程规划前,我们教师应先仔细审视将要教授的内容,并确认该内容以哪些智能切入较为恰当,然后研制多元智能课程模式与教学计划,这是多元智能理论在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最佳的切入点。

一、学习中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

语言智能就是有效地听、说、读、写的能力,语言智能的发展对学生取得任何学科学习成绩的成功都有显著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师生往往都偏重实践、动手操作,看重操作结果,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从而导致学生很难用语言来准确地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语言智能的发展。在信息技术教学的初期,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都融入了学生的操作实践中,我们老师要有意训练学生能用语言准确规范地描述自己的操作,培养学生的语言智能,也有助于学生更清晰牢固的掌握基础知识。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也更有助于同学间的互帮互助,更便于协作学习的开展。

二、解决具体问题,促进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

数学——逻辑智能是指数学思维、逻辑推理和科学分析的能力。计算机作为一项操作性极强的学科与逻辑数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是数学——逻辑智能发展的产物。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从具体的问题入手,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问题,从算法设计到的计算机语言的运用,再到程序的测试运行,为每一个学生个体的数学——逻辑智能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三、营造音乐环境,激发音乐智能

音乐智能主要指对于节奏、音调和旋律的感悟和直觉能力,学生听觉敏锐,善于模仿,具有音乐的潜能。因此,把音乐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是培养学生音乐智能的主渠道。例如,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让音乐促进信息的输入、内化,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掌握获取知识;在学生练习打字的时候可以播放点音乐,一方面可以愉悦学生的心境,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增强节奏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打字速度;在网页制作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网站特点注入背景音乐,给网站增色。也可让学生将音符选中,移动后组成不同的节拍,编曲欣赏,营造音乐环境,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激发学生的音乐智能,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

四、在实践、动手操作中发展肢体运动智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实践、动手操作机会较多,相对更有利于肢体运动智能的发展。如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打字、进行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作图绘画、编曲欣赏等,在发展了多种智能的基础之上也同时促进了肢体运动的发展;再者可以创设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或者利用计算机本身的优越性,在游戏中间接发展肢体运动智能。

五、开展合作学习,提高人际交往智能

人际交往智能是人的多元智能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帮助、促进弱势群体,从而达到智能互补的效果。当然一般地在开展协作学习前,在学生自愿组合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异质性分组,以便使智能互补,然后再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确保人际关系能力的提高。以制作电子小报为例,教师先确立小报的主题,接着要求各小组集中讨论板报的设计,然后由组员分工合作共同制作小报。

六、多元评价促进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

自我认知智能是指具有自我认知、自我反省的能力,并善于用这种能力计划和引导自己的人生。交流和评价学生的作品能进行多元测评,促进自我认知智能的培养。比如可以从作品的文字、声音等媒体内容的合理性、创新性及技术的熟练程度、合作的有效性、自我评价等方面评价。作品评价不应只限在作品完成后进行,应该很自然地融合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我们可以在学生操作前提供一些范例作品,比如让学生设计网站制作网页时,可以先展示一些现成的作品,让大家评判什么样的作品是美的、合理的,这样不仅给出了较为形象直观的评价标准,而且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他们启发。

七、训练观察技能,发展自然智能

自然智能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自然智能是一种超学科的技能,但又是各学科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根据信息技术课的特点,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动植物和环境方面的知识;也可以引领学生离开教室、走出校园、贴近自然环境,让学生近距离观察、调查,分组收集相关信息,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能力,并就此制作环保或者有关生态题材的网站和电子小报。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7

教师队伍建设:智慧与爱的融入

“智爱教育”要求教师研精毕智、潜心以爱。研精毕智,即深钻精研,全力思考;潜心以爱,即全心全意,以爱育人。同时,研精毕智、潜心以爱作为我校教师的教学风尚,是智慧与爱的融入,是教师用“智爱”诠释、实践教育,也是造就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的保障。所以,学校倡导人人做“智爱型”教师,不断创新教育智慧,且具备“四爱”,即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爱的艺术。

学校为提升教师团队凝聚力,成立“晒晒我的周幸福”版块;为提升干部队伍引领力,启动“北家讲坛“项目;为给青年教师搭建学习展示的平台,成立青年委员会。学校在团队中深化落实办学理念,强调“智爱精神”,已初步完成“智爱教师团队”建设,并对优秀“智爱团队”予以表彰。

课程建设规划:智慧与爱的体现

体现智慧与爱,形成课程文化,是“智爱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智爱教育”的课程设计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基础上,依据地域特点和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多学科、有针对性的课程。依据课程规划,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各项学习活动,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并对学科间内容进行整合,使课堂教学高效优化;通过以“数字化校园”为依托的课程――特色电视台,学校将获奖节目、特色节目进行汇编,成为“智爱教育”育人的特色课程。学校还制作了《渔阳探秘》,记录地域文化。

“智爱教育”课程引领课堂继承实验二小“三段式”教学模式,即课前参与―课中研讨―课后延伸,体现开放性,体现大教学观,体现大教育观,并在教学过程中落实实验二小课堂文化――生本、对话、求真、累加,进一步涵养总校办学思想,追求教学工作的精神气象,体会动态发展。

校园文化熏陶:智慧与爱的浸润

“智爱教育”理念着力营建校园文化,通过环境润泽,将每一名师生培育成为兼具怀柔情、首善心的世界人。从国学经典的铃声诵读,到三幢楼名的设计――励耘、文慧、健翔,从一花一木的栽植,到班级书香、教室文化与现代阅览室的建构,处处都是智慧与爱的浸润。

“智爱教育”理念下的校园文化,无论是一条标语、一块雕塑,或者是一面浮雕、一幅图案,均体现智慧的思考、亲切的关怀。尤其在文慧楼分层设计的活动区――“英语角”,别致新颖;“阅读区”,智慧飞扬;“才艺天地”,异彩纷呈;“心灵花园”则是休憩、畅谈的最佳场所。校园文化因智慧与爱的浸润而丰厚,校园文化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成为教师实现人生梦想的地方。

学生全面发展:智慧与爱的培育

我们依据“智爱教育”办学理念,以乐学、向学为准则,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为前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目前,“智爱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减负工作已在全市成为典型。我们以“英语嘉年华”“社团节目汇演”等形式进行个人才艺汇报。汇报中,英语情景剧、英文演唱、书法、篆刻等令参观者对学生赞叹不已。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8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 双师型 适应学生

一、现代职业教育现状

现状一:现代的职业教育实质上还在沿用应试教育的一套学科体系,特点是很全面很系统,知识体系的得来都是靠逻辑关系推导出来的。人的能力包括自然观察智能、内省智能、人际关系智能、音乐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等等,应试教育最主要就是关注逻辑―数学智能和语言智能,而选择职业教育的学生通常就是在这些方面有不足才选择了职业教育,如果职业学校还是用这种方式来教的话,职业教育是没有效果和不成功的。

现状二:很多老师故步自封、墨守成规,不善于创新。比如会提出“我从来没这样做过啊”“为什么要改?以前这样教,学生就很适用”等等诸多问题,出现上课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底下玩手机、睡大觉的现象。

因此,现代的职业教育必须要走出一条新路来,必须要改革和创新,我们的教育必须适应现在的学生,不拘一格,培养出有技能服务社会的人才。

二、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认识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整合理论与实践教学资源,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的教学。一体化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双师型,教师要同时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训操作指导能力;内容一体化,上课的内容要实现理论内容和实训内容的统一;场地一体化,学习场地要有学习区、讨论区和操作区。

要充分进行改革,就要抓住教学环节的这几方面: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设计、学习者分析、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设计、学习环境设计和学习评价的设计。

三、教学内容及目标的设计

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是要直接面向企业就业的。企业的需要,就决定了学校课堂的授课内容,所以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的确定都需要围绕企业。对于教学内容的确定,上海信息技术学校是这样做的:首先要明确办学是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贡献,在开设一个新专业前,先阅读文件提炼出“十二五”规划中需要的行业,培养目标应定位在高等院校(本科院校)没涉及的但民工做不了的事情上。邀请20位左右的企业班组长,调查他们手下中职生的比例,再让他们写出每个中职生每天都做些什么,这样就可获得150个左右的工作任务,再写出每个工作任务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即可获得整个专业需掌握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就是我们课堂上需要教给学生的教学内容。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举例来说,传统教学经常会用到“掌握”、“理解”等模糊空泛的字眼,到底要达到怎样的培养目标是非常不明确的。所以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明确指出学生应达到的培养目标,如“要求学生掌握打字技能”就不如“要求学生在两分钟之内打出800字”更直接更明确,更容易用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一体化教学目标应体现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引导者。

四、学习者情况分析

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一般都是传统意义上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所以我们要对他们进行客观的完整的分析,包括一般特性分析即生理发展、认知发展、社会性发展和职能及情感的发展;学生学习风格的分析即认知风格、成就动机、学习归因、焦虑程度及学习坚持性等;学习起点的分析即学习者都学过哪些内容,学习者目标能力掌握程度如何,认知程度、技能程度如何。

在对学习者进行分析之后,就要用适合于这些学习者的方法来教了。以上海大众工业学校的校长所举的例子进行说明。汽修专业招收的学生很多都不爱读书,考试时根本就不做试卷,把试卷撕掉就走了。后来校长提议将试卷出成彩色的卡通式的,题目是“中国的轿车有――个轮子。”学生们就开始慢慢喜欢这些试卷,接受这些简单的试题,再把后面的题目慢慢加上难度。要求每个学生的成绩不能低于80分,然后将学生的试卷和成绩单一起以大喜报的形式用特快专递寄给学生家长,后来学生就慢慢静下心来开始读书了。这就充分地分析了中职生的特点,给了他们极大的信心。所以我们只有用心去分析,用心去想,才会想出针对这些学生的所应该采用的合适的方法,学生才是教育的核心,职业教育成功的关键就是能否适应学生。

五、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一般包括:信息资讯制订计划作出决定操作实施校验校正总结评价几个环节。我们在培养学生时并不仅仅是培养简单的动作,那样培养出的是螺丝钉,旧机器淘汰之后学生就无法适应社会,应培养有设计、组织和安排等综合能力的学生。

下面以“往墙上贴瓷砖”为例来介绍课堂教学的实施过程。

1.采集信息

学生应通过查找教材、网络等确定出贴瓷砖的工艺流程。

2.制订计划

学生需确定下来实施该任务所需的材料、工具、劳动力、施工方案和安全防护用品等。在学生第一次做计划时没经验,老师可帮助学生设计表格,时间长了学生就形成了良好的做计划的习惯。做计划可以让学生的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决策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帮学生检查计划的制定是否合适、严谨。

4.操作实施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老师可随时监控,随时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5.校验校正

该过程应和操作实施结合在一起来实现,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可随时校验校正。

6.总结评价

通过一些小任务的实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告诉他们怎样去做更大的项目。

所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所选的学习任务不一定要很大,但是工作过程一定要是完整的。

六、教学方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包括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法,如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会;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和参观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如实验法和实习作业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如艺术美和自然美的欣赏、道德行为的欣赏。教无定法――最恰当的就是最合适的,如何能吸引住学生?如何有清晰的思路?这需要老师发挥自己的智慧才能,使每节课都上得充实。

七、教学环境的设计

一体化教学不仅仅是简单地先在教室上理论课,再拉到实训场地去实践的教学。既然职业教育是面向企业培养人才,一体化场地就必须能跟企业的环境相贴近,能引入企业文化,但又适合于教学。一体化教学环境的设计原则有:教学必需、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资源共享、管理可视、过程可控、考评可测、方式可变、融企业文化及引入企业制度。教学环境的管理有:7S管理、目视管理、看板管理等。

八、教学评价的设计

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评价是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教师指导性评价,并总结交流,客观对待计划实施情况,得出一个较为客观的结论和反思经验。传统的教育评价忽视了发展与激励功能。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如:后效性评价法、档案袋评价法等。

参考文献:

[1]郑洪亮.项目教学法在汽车底盘教学中的运用[J].大观周刊,2011(40).

[2]汤琴.项目教学法在汽车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中的实践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0).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9

关键词:以爱育人;新办培智学校;智障孩子;困惑;队伍建设;家校结合;教育管理;安全管理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浙江也相继出台《浙江省关于进一步加快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都明确指出要“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到2020年,基本实现30万人口以上的县(市)都有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培智教育以县为主。因此,2010年以来,全国新办培智学校增长速度极快。浙江省2010年以来新增培智学校20余所。

新办培智学校的创建,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学校改建,一种是新建。师资来源主要以普通学校教师为主,有部分特教专业毕业的本科、大专师范生。鉴于智障学生存在认识活动的持续障碍以及整个心理活动的障碍,对设施设备、硬件建设都有特别的需求,课程设置、学校管理也与普通学校存在一定差异。一所刚创办的培智学校,一位刚接触培智教育的学校管理者,一支对培智教育不甚了解的教师队伍,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本文就结合自身的管理经历,对新办培智学校如何做好建校初期学校管理进行一些粗浅的概述,给新办培智学校进入学校管理正常轨道提供借鉴。

一、与时俱进,加强培智教师队伍建设

长久以来,培智学校的教育并不被重视,教师的职责就是让智障生有一个容身之地,有一个不被嘲笑的环境,也有个别教师对这些学生存在歧视和偏见,主要存在观念落后和教师专业知识缺乏。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的具体做法:

1.开展暑期专题师德培训。引导教师转变观念,应该从医学模式的残疾观向社会模式的残疾观转变,树立残疾人不仅仅是个人的事,全社会应给予关注和支持的思想。在每年暑期备课期间,我们专门用2到3天的时间开展师德培训,通过认真组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师德规范,以“看得见、学得了”的先进典型和身边事例,教育和激励教师,以反面案例教育和警示教师,鼓励广大教师争做富有爱心的“人民满意的好教师”。

2.积极开展教师专业提升工程。首先是每年选派2~3位教师参加特殊教育国培、省培计划;其次是认认真真开展校本培训,从最初级的学起,聘请资深特教专家来校作课,手把手地教,心贴心地学习教育诊断、评量,并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再次是与优秀学校结对,通过拜师、观摩学习,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师德涵养。让教师掌握各种疾病学生的特征,相关医学知识,心理干预方法等,通过活动逐步缩小与先进学校、优秀教师之间的差距。

二、科学规范,抓实教育教学常规管理

规范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是保障学生顺利进行教育的关键,也是落实培智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作为学校管理者,理应关注各个管理环节,努力让规范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成为提升学校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的:

1.按照《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做好课程设置。严格落实七类一般性课程,根据我校的区域环境和学校特点开设信息技术、文明礼仪、农事实践、家政服务等选择性课程。

2.制订教师教学“六认真”规范。对教师备课、上课、听课、助教、教学评估、个别化辅导分别作出要求,一月一考核,一学期一评比,力求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校本化。

3.积极推进个别化教育。关注每一位智力残疾学生的发展,认真开展教育诊断、拟定计划、设计教学、实施活动、教学评量,为每一个智障学生制订个别化教育计划,并依据个别化计划来实施教育教学。

三、预防为主,用心做好学生活动管理

学生活动管理,主要是学校安全管理。智障学生对于安全和危险的认知能力较差,对行为可能造成危险的预见能力也较弱。针对学生这个情况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活动管理:

1.制订《学生活动全天候管理细则》。细则主要明确了24小时每一个时间段,学生活动内容、地点,管理教师的主要任务和责任。确保任何时间有学生活动的地方就有管理的责任人。办学初期以教师全程管理为主,随着学校管理制度的规范,设施设备的健全,学生能力的提高,对没有安全隐患的学生活动,我们也逐步推行优秀学生自主管理,如:内务整理、上厕所等。

2.发挥电子设备管理作用。公共活动场地安装摄像头,全方位、无死角监控;教学楼走廊栏杆上方安装红外线防攀爬报警系统,对个别喜欢攀爬的学生有较好的预警作用。

3.充分利用听觉、视觉提示功能。智障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较大的困难,而对图片和语言的理解还是有一定能力的。我们根据学生特点,在广播系统中录入了活动提示语、安全警示语,如:下课了,同学们可以休息休息,也可以去上个厕所;课间活动要文明,不跑、不推,慢慢走。视觉提示功能应用也十分广泛,学生使用的课桌、凳子、橱、床鞋柜等都贴上本人的照片和名字,班级一天的图片日课表,学生认识很方便。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操作流程我们也用图片提醒,如:禁止攀爬图片,上厕所、整理床铺操作流程,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家校联动,做细做久强化教育效果

要教会智障孩子一项技能,可能要持续很长时间,可能是一个月,也可能是一年,或许更久。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家校配合工作,让家长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对待孩子,使孩子能够尽快掌握技能。

1.开办家长学校。邀请特教专家、“心灵花园”的心理老师给家长上课,改变家长的育人观念,牢固树立“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思想。

2.开展亲子活动。每学期开展一次亲子游,每学年开展一次亲子趣味运动会。要求家长经常带孩子到社区、逛商场、进医院,帮助孩子了解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

3.使用家校联系册。联系册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师与家长的沟通,督促、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把学校里新学的技能通过“周末孝敬作业”的方式在家里落实强化训练。比如,我能自己吃完饭,我帮妈妈扫地等。

培智语文教学计划篇10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外活动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虽然还不太普及,但是,从我们的初步实践中可以看出,现代教育技术对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确实是大有可为的。

一、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语文能力的基本因素是听说读写,人们交流思想都离不开它们,开展小学语文课外活动,应着重从听说读写诸方面加强指导,指导它们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1、观察日记 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丰富知识、积累材料、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要确定观察的观点,全面了解事物在不同领域中变化发展的情况,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观察,做到边观察、边思考、边记录,逐步养成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的良好习惯。

2、课外练笔 实践证明,课外练笔是补充课内作文统得较死,容易脱离学生实际的有效途径。课外练笔是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小学生思维幼稚,尚未成熟,认识生活欠全面。在鼓励学生大胆放笔同时,应积极引导教育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各种生活现象。练笔内容,应学会“写日记”、“写一般书信”、“做读书笔记”等。指导练笔方法可通过优秀练笔,进行正面诱导。每学期或每周规定篇数和字数,并作为作文教学的部分成绩计入成绩表。

3、写作竞赛 写作竞赛包括书法竞赛和写作竞赛。开展这两项活动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和写作水平,可以使其中的佼佼者脱颖而出,发现和培养语文尖子。参赛者往往面广人多,兴趣盎然,效果良好。各级语文教研机构,语文报刊等组织的竞赛活动,语文教师有责任积极组织学生认真参加。

指导写作竞赛,要在抓好平时训练基础上进行,并在竞赛活动的推动下促进平时的写作训练,要及时表彰优胜者,展览他们的作品,可以汇编成册,并将最佳作品推荐发表,以资鼓励。

二、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指导的方法

语文课外写作、听说活动指导的方法要根据具体内容而定。一般指导的方法如下:

1、认真制定计划。应写明每项活动的目的、内容要求、时间和负责人等。有些活动可列入班队工作计划中。

2、建立组织。先应调动学生的不同兴趣和爱好,让学生自愿参加各种组织活动。其次要选拔有特长有能力的学生成为骨干,保证活动顺利进行。

3、深入进行临场指导。重要的是要在实践活动中进行具体的个别的临场指导,如范读、范写、范讲、范演等。

4、做好总结评比工作。每次大的活动和每学期结束,要做好总结评比工作,及时表彰,积累经验,展示成果,鼓励先进,推动后进。

三、进行基本训练和智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