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市场营销策略十篇

时间:2023-07-04 17:23:25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1

1.花卉消费观念落后,阻碍消费行为

在许多中国人眼里花卉只有在重大的事才消费,比如结婚,丧葬,重要会议等,而且由于地区知识差异性,市场间隔性,不同地区的消费存在较大的差异。城市里的花卉消费明显高于农村,发达地区的也高于落后的地区,高层知识分子的花卉消费也明显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群体。花卉消费被认为是奢侈消费,局限于这样的消费观念与心理态势难以促进花卉的发展的,而当前花卉的消费已经不限于传统的事情,花卉消费已经在美容保健,环境美化,增进人际关系,彰显个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花卉产品结构不合理

我国花卉业的结构不合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花卉业区域机构不合理和花卉产品结构不合理。由于发展的自发性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发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我国的花卉主要产于云南、广东、上海等地区,而且发展势头非常好,北方的花卉产品很少。同时由于自主生产栽培,产品结构单一,地域性色彩比较浓。而在同一区域产品比较雷同,这样在很大的程度上使得产品结构同一化,上市日期同一化,而花卉属于季节性产品,同质化造成上市一哄而上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上不来,损伤了花农的利益;而在淡季节花卉价格飙涨,市场不稳定,严重影响了花卉的销售,所谓的“一村一品牌”导致相同花卉生产者相互残杀损害了花农的利益,不利于花卉销售的发展。

3.产品质量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我国的花卉业发展比较晚,这就决定了我国在花卉生产上主要采用传统小农户种植方式,种植花卉的人基本是一些专业知识少,缺乏市场意识的农民,除了我国本土产的名花在市场上占有一定优势外,其他产品缺少技术含量,在市场不受欢迎,因而销路不好。特别是去年春节期间,北京进口花卉销路很好,而我国自产的话却滞销,价格也比我国的要高出两三倍。可见只有高质的产品才会高价,我国花卉产品技术增值迫在必行。

4.花卉消费渠道不流畅

我国的花卉市场上主要存在两种渠道:一种是花卉集贸市场,一种是零散的零售商。我国纯粹意义上的批发市场为数不多,一般是批零兼营,无论在集贸市场基础上建立的或新建的,其产地、销地市场同传统市场差别不大,绝大多数是分散的农民,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的经营知识,同时由于宏观调控和行业管理的不力,这势必造成运输效率下,成本升高。可以说我国花卉业的流通渠道是比较混乱、交易起点低,缺乏现代批发市场应有的规范与效率。从实质上,我国花卉产品批发市场处于由传统集市场市场向现代批发市场的过渡,有待于进一步发育成熟。

5.服务人员素质低下

我国花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传统方式,花农自产自销。随着花卉业飞速发展,花卉业种植、销售人员普遍素质低、服务水平差、缺乏市场观念的弊病越来越暴露无疑,与花卉业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为此,我们必须培养具有花卉知识的种植人员,销售人员,改变依靠农户单干、效益低下的传统花卉销售。

二花卉的营销策略

1.营造花卉消费的新观念。

我国要加快花卉的销售就必须改变过去的消费观念,加大宣传,和旅游部门、林业部门或者其他社会组织开展以花卉为主题的文化节,让花卉走进寻常百姓家,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去,形成一种花卉消费的文化,放弃传统花卉消费观念,使花卉的消费形成多角化,多层次,广范围,促进花卉销售在我国的发展。

2.花卉的产品策略

产品是核心,只有实实在在的好产品才会赢得顾客满意。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加强产品建设:(1)立足地方,培育独特性花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又优,人优我精。提高本土花卉的市场竞争力。(2)调整花卉种植布局,优化产品结构。在调整花卉结构布局上政府的参与和指导有很大的作用,可以通过经济扶持和立法规范花卉的生产;其次花农要建立市场导向型生产模式,调整花卉产品结构。通过调整使花卉产品在同一时期有不同的花卉产品,同一产品在各个季节都有销售,人为造成一种需过于求的市场消费态势,营造花卉消费热的气氛。(3)塑造产品品牌。品牌是一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印象。花卉要在激烈的市场中有竞争优势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品牌是建立在质量的基础之上的,我国许多花卉生产经营企业恰恰缺乏这种质量和品牌意识,只有通过树立品牌才可能占领市场。

3.花卉的营销渠道策略

分散经营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以满足小范围,小数量上的需要,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和规模的扩大,这样的花卉渠道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只能作为一种补充;随着花卉业的发展我们急需建立一种新型的市场渠道,即是“花农+合作经济组织(公司)+市场”的渠道模式。它能够“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合作化服务”这种模式避免了单个经销的弊端。主要优势如下:

(1)增强了市场竞争力。由于直接面对市场的是合作组织或公司,市场信息丰富、分析市场态势准确,能够保证花卉价格,其次由于许多的花农都是通过组织进行市场交易,缩短经营环节,减少了成本。同时也避免了因经营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缺乏专门知识,在交易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弊端。

(2)有利于市场管理。过去许多花农分散经营,经营盲目,容易造成市场混乱,损害花农的利益。现在通过合作组织来调节和引导花农种植花卉,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花农的盲目性,有利于花卉结构的调整,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花农的切身利益和我国花卉的发展。

(3)有利于优化互动。所谓的优化互动就使花农---组织---市场互动协调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市场是多变的,靠单个花农无以把握,只有靠组织的力量去面对,指导花农生产,花农把生产出的花卉产品集中到公司,信息相互反馈,公司根据花卉产品和市场状况的特点,采取一系列的营销手段和策略把产品销售出去。这样使三者称为一个优化互动的三角是整个效益达到最大化。

优化互动

4.花卉的价格策略

花卉产品的销售应当定位到高技术、高文化品位上来。改变过去把花卉当作低价产品的观念。在我国农民生产决策依上期价格而定,但交易价格却取决于本期供求状况,生产决策和花卉产品上市存在一定时差。这样的情况与花卉产品本身的特点关系很大,因而在实际的花卉产品定价时受到许多限制,在排除因花卉产量过大带来的影响外,在定价中可以采用以下的策略:(1)节日定价法。某些花的节日象征性很大,当节日到来时花卉的价格可以适当的定高。(2)分级定价法。在花卉销售中可以对花卉进行分级,从花的质量和数量上区分价格。有些花卉是名花,具有很好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有些是从国外引进的花技术含量高,这些都可以实行高价策略。其次是在花卉的出售中可以通过包装的档次、产品的数量来定价,特别是作为礼仪性的花卉,更适用分级定价。(3)服务性定价。以在销售中的服务量的多少来定价,例如有些需要插花艺术设计服务,可以适当高价。还有的可以根据时段服务来定价。特别是盆花产品,在养殖中需要一定技术性,加上现代核心家庭,基本上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找看花卉,花卉公司就可以通过对话会产品的时段养护,来对服务定价。

5.花卉业的人员策略

专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是花卉业发展的历史趋势,这些变化必须加大花卉业的智力资本投资,即具有花卉业相关知识人员的投入。通过高等院校和社会培训培养一批专业知识过硬、服务规范、态度端正和人际交往技能娴熟的实用性人才,尤其在花卉企业内部调动和人员配备时,先考虑市场业务的需要,把素质较好、文化稍高的员工配置到岗位上,使花卉销售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有所提高,最终使整个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提高。

6.花卉销售的促销策略

我国的花卉销售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壮大,直到今天花卉已经成为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也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从宏观上看花卉的促销主要有广告促销和人员促销两种。根据花卉产品的特点可以采用下列方式:

(1)联盟式:联盟式就是指与一些大量用花卉的服务行业进行联盟,找准市场的需求点,就目前来讲,婚庆、会议、展览等的场所需求比较大,可以与这些相关的经营者合作,结合各自的优势,形成经营的伙伴。

(2)点对点式:点对点式就是对分散的需求,运用其他的营销方法,如价格,服务,差异化,来满足消费者需求。

(3)文化式促销

极力渲染花卉文化,深化各种花卉产品的象征意义,在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开设与花卉相关的辅导班,传授花卉产品的相关知识,展示花卉产品。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2

国外对于多肉的研究历史悠久,成绩斐然。但是对于国内而言,多肉消费的研究仍然是一个新型的研究领域。国外的研究成果鉴于国内国情,不能直接用于指导国内的多肉市场。

多肉植物花卉市场消费行为

1绪论

1.1研究背景

据统计,20世纪初我国开始出现多肉植物生产及农业观光旅游开发,但仅限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2010年,多肉开始进入中国市场,大批商人涌入韩国购买植物木本,回国繁育。2012年初,从荷兰、日本、韩国等地引进新品种,改善了多肉植物生产的落后面貌后,多肉植物才迎来发展的春天。根据数据显示当前多肉的年市场需求超过1亿盆,年产值5亿元。到2018年,年市场需求将达5亿盆,产值将达25亿元,供需矛盾突出,多肉植物供不应求。可见多肉市场目前已经成为花卉市场的新型力量,从实体店到网路虚拟店,都有许多销售多肉的商家。

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及价值取向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消费者越来越喜欢环保、创新的事物,而多肉恰好符合消费者时尚、健康、绿色的观念,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当前多肉植物销售渠道单一。如今报刊杂志、论坛、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介虽然被运用于多肉植物的营销,但消费者们购买多肉植物的主要渠道依然是选择前往花卉市场进行选择购买。多肉商家并没有将线上营销手段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没有赚取大量的人气。

1.2研究目的及意义

多肉市场的消费分析主要通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来体现。因此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多肉购买行为来探讨多肉市场的消费分析。通过分析来发现消费者的对多肉的消费偏好、消费的行为规律,进而对多肉市场的营销实践提供有益的销售建议,从而提升多肉市场的消费。

2多肉消费者行为的研究

研究通过对多肉消费者的调查,了解多肉消费者对多肉植物购买的偏好情况,从而得到消费人群的市场细分以及各个品种对市场的占有率,更好的研究多肉市场的消费情况。

2.1消费者购买多肉植物的常见种类

通多实地调查发现当前多肉市场主要销售的品种有番杏科、景天科、仙人掌科以百合四类。这四种科目占据了多肉市场消费的半壁江山。

2.2消费者的购买目的

从实地调查以及无结构访谈法收集到的结果来看,消费者绝大读书购买多肉的目的在于提升空间的美观程度;一部分消费者购买多肉植物的目的是将其放置在房间内用于净化空气,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极小部分的消费者购买多肉的目的在于走亲访友之间送礼。

2.3消费者的购买地点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购买多肉的主要选择地是附近的花卉市场,其次是消费者附近的普通实体花店,只要一小部分消费者选择网上花卉店选择购买多肉花卉。

2.4消费者掌握多肉栽培的渠道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获得多肉栽培信息的渠道中,网路占了最为重要的部分,其次是在购买过程总询问的多肉花卉店家,比例最小的一部分的渠道是报刊杂志,这与社会的发展以及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5消费者的礼品消费偏好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多肉植物消费者有礼品消费的消费目的,进而又调查了多肉植物消费者的礼品消耗偏好。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的调查者希望购买的多肉植物美观且存活率高。同时在礼品消费中,消费者希望多肉植物与一个更美好的寓意从而达到吸引消费者购买的目的。

2.6消费者的价格偏好

通过对消费者的价格调查中发现,占比例最多的消费者能过接受30元左右价格的多肉植物,同时在意多肉植物销售者的促销活动。因此销售者在进行定价时要合理考虑到多肉植物的单价,切勿定价太高导致消费者拒接购买。

3多肉植物消费引发的分析

3.1多肉植物市场的价格

在周边的多肉花卉市场中,期初多肉的种类比较单一,出售多肉的商家并不多,导致了多肉市场的消费量比较少。多肉植物的单价也相对较低。在现今的多肉花卉市场中,价格较为低廉的且较为常见的品种,被称作“普货”,例如冬美人等。一些比较稀有且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都肉植物,商家定的价格往往就比较高。同时在不同的节日期间,相同的多肉植物的价格也会不尽相同。尽管有些多肉植物价格昂贵,但仍然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从而使得多肉的种植大棚和商家的数量不断的增加。

3.2多肉植物销售的形式

据了解,当今的多肉花卉市场,除了有传统的单盆、组合盆栽,还有许许多多的创意摆件、创意花篮与多肉植物的结合,使得多肉植物在消费者面前非常的美^大方。不仅仅只有在阳台、花园中才会看到具有创意性质的多肉植物。小到一支笔,大到整个墙面的垂直绿化,多肉植物都有它独特的声影。而且从了解中也知道了现今的多肉不仅仅只局限于家庭的布置,还涉及到了文化及生活的领域。例如在婚礼中的布置,一些店面的装修布置,展览的布置等等。同时通过调查发现,当前随着消费意识级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多肉植物的消费理念,导致了全国很多城市及地区出现了多肉植物协会。在国内的网站上也出现了许多相关的官方网站,有利于多肉消费者进行沟通交流。

4对多肉植物消费进行分析后发现的问题

4.1品种单一

通过调查发现,当前拥有相当多的多肉植物的爱好者,但是多肉植物花卉市场以及多肉专营店仍然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广大多肉植物爱好者的需求。许多的多肉花卉市场销售的多肉植物相对单一,只有少数的几种属类的多肉植物,且造型一般。上海本地的景天韵等多肉花卉市场所构建的专业实体+网络营销的消费机制,大大增加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让越来越的多肉植物消费者选择线上购物的方式进行购买多肉植物。但是我国的网路销售机制在很多地方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使得经常会出现网上的销售图与实际的货物图不相符的情况,且在购买后发现了诸如病虫害、多肉植物在快递的过程中遭遇了损坏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使得消费者不能够完全信任专业实体+网络营销的消费机制,从而使得消费者选择在附近的多肉植物花卉市场进行购买。

4.2市场不稳定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且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之下,多肉植物的销售者选择培养深受广大多肉植物消费者喜爱且好培育的种类。虽然能够达到实现最终利益的目的,但是在销售的过程中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最终为销售的滞销埋下了隐患。例如某段时间石莲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导致了产出过量,最后在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只能将这些石莲扔掉。另外,某些商家为了提升自己级的利益,刻意炒作提升多肉植物的单价,导致了一些多肉植物的价格起伏不定。

4.3无正规育种机构

通过对市场的了解,当前仅有一些多肉爱好者自己培养多肉种子,由于没有正规的机构来培育也就导致了不能完全保障种子的品质、发芽率、成活率等。也因为没有正规的多肉育种机构,使得一些不法商家用假种子冒充多肉植物种子来对消费者进行销售。

5多肉植物营销建议

5.1通过各种宣传媒介对多肉植物品牌进行宣传

通过调查发现,现今许多多肉植物商家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品牌意识,只有通过树立自己的品牌意识才能逐渐的占领现今的多肉植物市场。通过对商家的访谈,觉得商家可以利用各个机构调查出的大数据对多肉植物消费者进行分类,并向各大网上宣传媒介求助,借助网络媒介关注多肉植物消费着的个性需求,从消费者的需求入手,寻求符合消费者需求的销售方法。同时通过网路宣传媒介向消费者提供详细的多肉植物信息,吸引广大多肉植物消费者选择商家的品牌,在多肉植物的消费者中创造出良好的口碑。多肉植物消费者要充分发挥网络宣传媒介的优势,积极寻找在不同网络媒介中品牌特有的诉求点。除此之外,销售者可以通过通过网络媒介等让广大多肉植物参与者参与多肉植物展览,近距离感受多肉植物的魅力。

5.2增强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并不断优化网路平台

在调查发现中,有的商家滥竽充数、以次充好,导致了网上多肉植物交平台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且发现当前消费者主要倾向于在多肉植物实体店选择购买多肉植物。这不仅仅是由于网上销售平台的监管不足原则造成的,其中还包括在运输过程中可能会损坏等因素造成。因此对于多肉植物的运输要更加的规范化,制定相关的运输制度,从而保证多肉植物在运输的过程中不会被的损坏。只有网上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能够做到完全细致,才能使多肉植物消费者能够放心地在网上进行选择购买。

5.3制定好差异化的营销策略

差异化销售策略主要是为了寻找多肉市场不被人所熟知的点,选择市场从而挖掘消费者还未满意的需求,通过这种策略使得销售者更具有品牌价值。要针对不同的人群,针对顾客不同的喜好来进行制定策略。

6结语

当前,我国的多肉消费水平、营销策略等与西方多肉植物产业发达的国家仍有很大的差距。我国的多肉植物市场仍然处在探索摸索的阶段,既没有完善的网上销售平台,也没有十分完善的多肉植物营销策略,还没有形成完全的多肉植物产业链。

多肉植物销售者要学会充分的利用网路销平台,不断地制定出满足多肉植物消费者需求的营销策略,创立属于自己的特有品牌。在市场实践中获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打破常规,不断创新,积极探索出属于自己的营销策略,塑造出更加优秀的多肉植物品牌。

参考文献:

[1]罗佳圆,刘莉云.关于多肉植物消费者行为调查[J].智富时代,2016(2).

[2]陈宇.绿色植物网络营销策略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1(04):85.

[3]夏天.印马公司花草茶的网络营销分析[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3.

[4]毛磊秋.多肉植物营销策略分析[J].中国商贸,2014(29):26-27.

[5]张莉,谢清华.洛阳市多肉植物市场现状及趋势分析.农广天地,2016(5):31-32.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3

永福镇位于福建的东南部,处于新罗、南靖,华安三县交界的海拔700米以上的山间盆地间,境内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雨水充沛,日照充足,适应各种花卉生长,素有“高山花园”美称。改革开放以来,漳平市历届党政班子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花卉生产、科研和销售得到较快的发展,先后成立了花卉研究所,各种花卉生产公司和花卉联合体,不断涌现出种花大户、营销专业户,花卉生产逐步走向专业化、商品化。1999年9月漳平市成功举办了“中国漳平首届花卉节”,从而掀起了新一轮花卉发展的热潮,花卉生产由永福镇向全市扩张,同时吸引了一批外商和国内客商到漳平投资兴办花卉产业。

目前,永福镇专职或兼职花卉营销大军活跃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黄浦滩头、珠江之畔,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都建有基地和营销网点,其中杜鹃花占北京杜鹃花销量的70%以上。永福花卉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市政府在大力抓好传统品种种植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发挥本地地理气候优势,组织力量进行栽培试验,成功对比利时杜鹃进行引种、示范推广,以比利时杜鹃为主的花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2年种植花卉7133亩,比 1982年120亩增长近59倍。2003年永福又利用山地开发种植花卉近千亩,同时永福花农走出永福到漳平市区及广州、成都、重夫等地开辟新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市区其他乡镇种植1300多亩,在漳平境外种植3228亩。种植规模由家家户户种植向专业化、集约化发展。现有12家花卉生产企业,种植面积近600亩。

(二)品种结构日趋合理

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结构,永福花卉经历了起步、发展、衰落再发展的历程,品种结构日趋合理。体现在:1. 发展市场看好的常规品种,如茶花、瑞香、兰花等;2. 及时引进新品种,如西洋杜鹃、高山杜鹃、小叶铁红杜鹃、虎石红、富贵籽、大花惠兰。美国茶花及鲜切花;3. 收集、驯化开发野生花卉建立资源基因库,为开发新品种贮备种源。目前全镇拥有各类花卉资源100多类,1200多个品种。

二、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和做法

用市场创新策略打造花卉产业竞争力是漳平市的主要做法。尽快壮大实力,立足高起点,增强竞争优势成为漳平发展花卉产业的经营理念。广大花农深刻认识到市场创新是影响和决定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动力源泉。以市场为导向,走集约化的产业发展之路,在加强营造环境,技术创新,营销方式的更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市花卉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近年来,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建设,尤其是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的意见》精神,把花卉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三大主导产业之一,重点加以扶持和培育,先后出台了《漳平市花卉产业"十五"发展规划》、《关于建立花卉产业发展机制的通知》、《漳平市关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文件,制定了信贷、税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土地、招商引资,植物检疫、运输业等方面优惠政策,本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原则,积极组织有关部门和企业,做好广告宣传和企业产品参展工作。

(二)树立创新理念

创新始终贯穿花卉产业发展的全过程:一是开发新品种。永福花卉经历了“茶花、兰花、瑞香、铁树到杜鹃花”等多种类花卉发展的过程。目前永福已开发杜鹃花品种20多种,并在花卉造型上有所突破,如开发种植宝塔杜鹃,准备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展出。二是创新技术优势。“永福花卉研究所”等龙头企业带头对新品种进行驯化、繁殖栽培,目前已突破关键瓶颈,成功掌握杜鹃花花期调控、无土栽培技术,同时掌握了虎舌红这一观叶观果植物新品种的栽培技术,并实现了批量生产。目前还开展温湿度控制技术、组织培养、自动喷灌等技术研究。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建立专业营销队伍。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永福花农结束了既抓花卉种植又搞花卉营销的历史,形成了新的分工,分化出一批具有丰富的养花经验的营销人员1000多人。这些花农出身的花商无疑对永福花卉售前售后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大大增强了广大客户的消费信心。把基地建到销售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竞争需要,永福花农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花卉基地61家,开辟花卉销售窗口,形成产供销一体化体系。

三、花卉产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缺乏技术支撑体系

花卉质量控制体系尚未建立。千家万户分散种植、粗放管理的模式,花农质量意识淡薄,缺乏有效的组织和引导,没有建立花卉产品质量标准和包装标准,培育技术不规范,植物检疫手段落后,流于形式。虽然漳平市花协于2001年制定了西洋杜鹃的产品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规程,但至今仍未按制定的规程进行花卉的栽培和营销,花卉产销处于自由分散的状态。

(二)资金投入不足

1. 资金需求较大,花农贷款困难。花卉产业是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行业,相应的资金扶持是加快发展的关键。据调查,种植一亩西洋杜鹃周期为2至3年,需投入1.8万元左右,永福镇 6000多亩西洋杜鹃需超亿元的资金投入,而永福农村信用社每年投放花卉生产贷款1500万元左右,仅三分之一用于花卉种植,近三年来累计贷款近5000万元,实际用于花卉种植生产1500万元左右,引进境外资金1150万元,这样,花卉种植成本投入缺口 7000多万元。从中看出,花农种花的投入基本上源于自筹资金,农业贷款规模与花卉产业的巨大投入存在较大的差距,花农自筹资金的不足,主要靠民间借贷来弥补,而民间借款利息大大高于信用社(月息至少二分以上),加大了花卉的生产成本。

2. 吸引境外资金比例偏低,花卉产业难以实现大的跨越。花卉产业如果仅依靠有限的银行信贷投入及花农自筹资金,就难以做大做强,尽管市政府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致力改善交通环境吸引外商投资花卉产业,但成效不大。截止2002年底,境外来永福投资花卉的资金仅1150万元,种植面积仅占全镇花卉总面积的 6%左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漳平区位劣势、群众配合程度较差、政府的服务功能不完善。

四、花卉产业化发展对策与思路

(一)建立健全花卉产业科技支撑体系

花卉是科技含量很高的产品,对花卉市场,生产手段和生产技术、管理水平要求较高。科技支撑体系的建设滞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已经成为我国花卉产业顺利发展的瓶颈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外花卉产品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不用说参与国际竞争,就是国内市场份额也会丧失。充分发挥种植大户在花卉科技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尤其重要,要依靠当地近百名的种植大户和营销大户及龙头企业,他们直接联结生产和市场,具有信息灵通、科技及设备水平较高,资金雄厚等优势,依托行业协会组成一支相对松散却又结合紧密的花卉科技队伍。通过总结他们实践中的种植经验,形成较为系统的信息、技术理论,由花卉协会每季度组织科技人员在信息、技术、良种、设备等方面的交流,编印《花卉科技简报》分发给花农,不定期进行实地指导,及时为花农提供技术咨询、种苗等方面的服务。并通过他们加强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协作,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应用,建立花卉种苗繁育基地和生产示范基地,加强产品质量标准和标准化技术规程的实施,引导花卉生产向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以经验理论指导生产,从而提高整个花卉产业的科技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

近几年,国内花卉市场竞争激烈,国外花卉产品冲击较大,影响了整个花卉产业链的正常运营。目前,花卉业最大的弊端就是低层次的恶性竞争,品牌效应无法发挥,要尽快改变低层次竞争局面,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我们必须抓紧建立健全花卉市场体系,消除花卉产业无序竞争的局面,加大花卉市场秩序的整治力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

加快花卉专业市场建设,形成生产基地和专业市场的共生耦合,逐步完善市场交易、产品展示,信息等功能。如永福要利用多元化投资方式,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资金,利用“十里花街”建立“前店后场”的花卉专业批发市场,按质论价进行销售,承接境外花卉专业市场,延长花卉产业链。同时,通过组建花卉企业集团,充分发挥“窗口”作用,完善市场主渠道功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地和龙头企业决定着市场的份额和产业的层次,通过企业集团统一品牌,统一标准,增强与国内外市场的连接,有效扩大市场销售网络,提高花卉市场占有率。

(三)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和组织扶持体系

政府应当在花卉产业中扮演关键角色,政府支持力度越大,发展速度越快。政府要进一步完善花卉产业政策,建立花卉组织扶持体系。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4

关键词:SWOT分析;花卉产业;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129.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7)04-0074-03

青州市作为山东省的省辖县级市,经过多年发展,现已成为中国盆花生产中心、中国盆栽集散中心和中国花木物流中心,被业界誉为“东方花都”。在中央“三农”政策的扶持下,青州市在充分突出自身禀赋的基础上,规避不利因素,在较短时间内找出一条适合本市发展的花卉产业之路。本文拟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青州市发展花卉产业进行系统分析,明确青州市发展花卉产业的优势与劣势所在,分析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发展对策与建议,以期为青州市花卉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参考。

一、青州市发展花卉产业的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1.自然环境优势

山东省青州市位于沂山山脉北麓,地处鲁中山区与鲁北平原交汇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在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下,青州市气候温和,雨热同期,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64mm,多年平均气温为12.7°C。弥河、淄河两条河流过境青州,为青州市提供充足的水源。该地区土壤较为肥沃,多褐土和砂姜黑土,土壤酸碱度适中,易于植物生长。适宜的气候与水土资源为青州市发展花卉产业提供了必要的自然条件。

2.交通区位优势

青州市坐落于山东半岛中部,为“古九州”之一,全市总面积1569km2,域内交通便捷,交叉贯通。陆路方面,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和长深高速公路在青州内纵横贯通,309国道、352省道等穿境而过;空运方面,青州市距潍坊南苑机场约60km,便捷的交通条件为花卉运输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青州市距离消费水平较高的青岛市约180km,距济南市约120km,优越的交通和明显的区位优势使其跻身于山东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中转集散地,为花卉产品的快速运输与流通提供了坚实的交通保障。

3.栽培传统优势

花卉产业在青州市的现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改革开放伊始。自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青州农民就开始从事花卉栽培。90年代初,青州市出现以花卉为主要贸易对象的专业公司,花卉栽培规模逐步扩大,品种不断丰富,花卉产业进人发展阶段。21世纪初,以举办首届花卉博览会为标志,青州市迈进了花卉产业化的发展快车道。期间,科技对花卉产值的贡献率开始增加,品种进一步优化。到目前为止,花卉产业在青州市的发展历史已经接近40年之久,花卉产业的参与者在不断总结种植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在育种、栽培等方面实现较大突破。

4.政策优势

花卉产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与引导。青州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为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为此,市政府专门成立了花卉产业管理局,深入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引导推进全市花卉产业结构优化;出台优惠政策,大力培植花卉产业“龙头”企业;制定人才引M政策,引进各类花卉产业人才,联合多家知名农业教学科研机构建立花卉品种研发人才库;统筹市科技局、市花卉产业管理局、市财政局等各方面力量,拨付专款成立“花卉苗木发展基金”,专门用于花卉种苗研发。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产业化程度低,经营方式落后

目前青州地区缺乏花卉行业的领军型企业,全区花卉种植面积达12.9万亩,约有200家花卉企业,其中年产值达千万元以上的花卉企业仅有20余家,生产能力不足的矛盾尤为凸显。目前,花卉生产方面除几家大型花卉公司采用温控设备外,大部分花卉种植户使用日光花棚,设施简陋,生产效率低下,花卉成品品质较差。与荷兰、美国等花卉种植发达地区相比,青州市的花卉经营还带有很强的盲目性。国外花卉种植相关企业受益于当地优越的行业信息资源与先进的预测技术,及时洞察市场需求,按需生产,降低无效生产,节约成本,提高收益。反观青州乃至国内花卉产业生产者,大多仍在进行家庭作坊式的经营模式,缺乏产品定价的话语权,竞争力不强。

2.花卉品质不突出,附加值水平低

由于受到小农经济的种植传统影响,青州地区的花卉种植者大多选择栽培西洋杜鹃、仙客来和各类时令花卉品种,品种较为单一且更新缓慢。有的品种农户已经栽植超过十年,没有换过新的品种。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花卉育种及新品种推广工作进展迟缓;另一方面,新育品种对种植环境如光、热、二氧化碳等条件要求较高,普通农户无力建设先进温室设施,难以掌握较为科学的种植技术,导致花卉品质不佳,从而卖不出好价格,影响农民增收。

3.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缺乏相关质量标准

目前青州市的大多数花卉生产以传统种植技术和经验为主,花卉产业从业者整体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较低,普遍缺乏相关专业技术培训与指导。根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市花卉产业从业人员约10万人,但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万人,而且这些专业技术人员大多集中于大中型花卉企业中,广大种植户多从种植蔬菜、水果、粮食等行业转产而来。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政府并未及时建立花卉产业发展的质量标准体系,导致生产的花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稳定性差。

4.流通体系建设滞后,销售秩序杂乱

花卉交易途径繁多,个体农户有的在花卉交易大厅租赁摊位自产自销;有的几户联合成立合作社,通过经纪人接洽市场;还有的依附于较大花卉贸易商代为销售。杂乱的流通体系使得交易市场标准化低,同一花卉品种价格不一,花卉种植者之间相互倾轧,导致内部交易成本高居不下。与此同时,由于缺乏统筹规划与调控,花卉市场呈现出花卉销售大幅波动的现象:淡季时,花卉大量滞销;旺季时,花卉大量脱销。花卉产业发展的大起大落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与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1.政策助推产业升级

国家“三农”政策与当地政府出台的产业扶持计划为青州市花卉产业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花卉产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意见》中明确指出“实施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促进……花卉苗木……等产业提档升级,大力发展…花卉竹藤……等绿色产业。”青州市政府相继建成了青州花卉高科技博览园、青州花卉公园、中国(青州)花卉创业园等一批重点花卉项目。该市还先后利用上级专项资金1500万元,扶持相关企业做大做强,实现花卉产业转型与升级。一系列关于花卉产业发展的方针政策的提出,为青州市的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2.市场需求潜力巨大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我国花卉种植总面积达130.55万公顷,销售总额为1302.57亿元,比2014年增长1.81%;出口总额6.20亿美元,与2014年基本持平。同时,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中高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使得居民对于花卉需求持续增加,这都为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据有关分析显示,2015年普通盆栽植物销售稳步上升,国内消费者的花卉需求正在逐步开发出来。如近几年的高档花卉供不应求的现象屡屡出现,就说明国内消费者的花卉需求呈现出多样化与品质高端化的趋势。

(四)挑战分析(Threats)

1.国内产业竞争加剧,中心地位面临挑战

青州市的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已经将近有40年之久,随着花卉培育技术的快速传播与更新,国内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加入花卉产业的激烈竞争之中,青州市的花卉产业进行“调结构、转方式”已经迫在眉睫。青州作为山东地区的一个县级市完成了约占全国总量一半的盆花市场交易量,成为国内最大的盆花集散中心。然而由于花卉的种植在国内还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短期进入市场门槛较低,近些年来广东、云南、福建等传统花卉大省以及山东省内的临沂、泰安等地区凭借技术、资金、管理等优势进军花卉a业,本地区的中心市场地位将受到严重挑战。

2.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际市场带来巨大冲击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青州市的花卉产业发展将面临严峻的挑战。近年来,我国花卉进口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据海关统计,2015年,我国花卉进口金额为2.14亿美元,与2014年相比上升15.6%,比2010年增长111.7%,国外花卉产品不断侵蚀国内市场份额。与老牌花卉产业强国荷兰、日本、美国等相比,青州市的花卉产业专业人才匮乏,研发技术较为落后,花卉产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经营管理方式滞后,花卉单位面积产值低,产品附加值不高,长期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

二、青州市发展花卉产业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产业结构

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核心的原则,大力扶持产业“龙头”企业,适当进行产业内部重组,淘汰落后企业。优化各种要素配置,推动花卉企业改变传统生产经营模式,逐步向现代管理体系过渡。要加快“龙头”企业规模化经营进程,形成产业集群的优势效应,达到专业化分工,使花卉种植者、企业和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有机体,最终构建起“政府扶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花卉产业发展格局。要深挖花卉产业的潜在价值,建设较为发达的完整产业体系,包含育种、生产、收购、加工、储运和销售等全部环节,不断延长花卉产业链,积极提升花卉产业的附加值。

(二)完善教育体系,培养新型农民

要加快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工作,一方面要开设花卉相关专业技术培训班,对花卉种植农户进行免费培训指导,提高其专业能力与素养;另一方面,可以借鉴荷兰农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建设职业农民教育体系,联合业内知名教学研究机构,共同培养花卉产业高技能人才,逐步形成“初等教育一专业教育一职业教育一大学教育”四个教育层次的完整花卉产业教育体系。同时,要加强花卉科研工作,加大花卉产业科研投入资金,大力引进相关高层次人才,设立花卉新品种研发中心,提升花卉品质,提高销售花卉附加值。

(三)推广先进技术,建立育种体系

要积极学习、引进、推广国外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创新研究理论与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要掌握花卉行业领先的农业生物技术,尤其是基因工程技术、细胞工程技术等关键技术。与此同时,要重视花卉育种工作。种子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最基本生产资料,育种技术的创新,能够带动花卉产业各领域的发展。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进口花卉种子数量呈逐年攀升趋势,个别花卉品种被国外种业公司所垄断。因此,务必要将花卉的育种工作放在先导的重要位置,扶植一批本土高科技种业公司,形成育、繁、销一体化的运作模式,打破国外垄断形势,构筑花卉种业现代化发展体系。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5

一、河北花卉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

1、从国际、国内市场形势看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了欧州、北美、日本三个花卉消费中心。这三个中心进口花卉的数量约占世界花卉贸易总额的99%。在世界花卉产业化中,发达国家仍起主导作用,控制80%的国际市场,而发展中国家仅占20%。中国仅占0.6%,我省所占份额则更低。在国内市场上,盆花基本被广东等省的产品覆盖,鲜切花的产量仅云南、上海就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全国几大盆景流派均在南方。有关资料表明,北京市场上出售的花卉有70%是从外地调入的。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处于环绕京津的重要位置,又有比较好的花卉栽培传统的河北省,花卉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崐生产潜力和市场空间。

2、从河北市场需求看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从近几年市场形势看,无论是盆花还是鲜切花经常出现季节性断档,尤其是春节期间市场缺口更大。1998年春节,省会石家庄市场70%的盆花和80%的鲜切花崐仍需从南方和国外调入,其中高档花卉相当一部分被外来产品所垄断。省内其它城市也有类似情况。外来花卉占领河北市场的事实充分说明,河北花卉的消费市场是很大的,如果本省的花卉业得不到一定的发展,这种现象就得不到改变。这一事实也证明,在河北发展花卉业是至关重要的。

3、从河北国民经济发展看花卉业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国民经济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越来越大。花卉业既涉及到第一产业,又涉及到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又可以增加社会就业机会,既利国又利民。1996年以前,我省的花卉业崐产值微乎其微,没有列入国民经济的统计。1997年以来,我省把发展花卉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对待,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系统认真抓,省花协主动配合,采取积极措施引导花卉业的发展,为河北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到1998年底统计,花卉业产值达4.5亿元,比1996年增长80%,年平均增长40%,而我省1998年国民经济增长率为10.7%,花卉业经济增长率大体上是国民经济增长率的4倍。因此我认为花卉业的确是一项朝阳产业,怎么说它重要都不过份。

4、从全省农民脱贫致富角度看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最近,我们在近两年来花卉发展比较快的10个县抽取了50个乡镇150村就全省崐农民依靠发展花卉脱贫致富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统计表明,这崐150个村中有1380个农户靠养花发了家,年户均花卉收入每都在17000元左右。今年2月,我亲自到固安县南王起营村进行了调查,该村共有134户,560口人,2000亩耕地。1998年全村共种植花卉4000亩,其中从周边村租地2000亩,花卉总收入为820万元,人均超万元。

5、从精神文明建设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看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花卉既可以美化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又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北省是北方农业大省,长期的农事耕作造成了人们思想狭隘,观念保守,封闭落后的状况,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我们注意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良好的投资环境的重要基础,而发展花卉业又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社会交往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走亲访友“一包点心两瓶酒”越来越不时兴了,人们已开始崇尚馈赠鲜花。今年春季石家庄市绿芳村鲜花店仅有几十平方米面积的花店日销售额就近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3%。

(二)、紧迫性

我感到,花卉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你不上,有人上,你就会被市场所淘汰。从全国花卉市场分析,河北必须抢抓机遇迎接挑战。

首先,横向比差距很大。1997年我省的花卉栽培面积和花卉总产值仅相当于河南省一个鄢陵县的水平。其次,纵向比有进步但潜力很大。我省花卉市场中很大一块被别人占领着,如果我们自己不发展,不主动拓展市场,别人就会发展,就会长期占领我省市场,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既是市场要求,也是形势所迫,必须加快发展。

二、战略目标与对策

发展花卉业如此重要,形势如此紧迫,我们必须按照叶连松书记关于“一定要把花卉办成一个大产业”的指示,克服不足,发挥优势,加快发展,不断开创花卉业发展新局面。

(一)战略目标

我认为,当前我省花卉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应该是 以市场为导向,以良种优法为突破口,以科技进步和对外开放为战略举措,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发挥区位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花、鸟、鱼、虫、草,根雕、赏石全面发展,优先发展盆花和鲜切花,逐步缩小同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力争使我省花卉业登上新台阶。

生产目标应该是: 2010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稳定到15万亩,年产鲜切花3亿支,盆花、盆景1亿盆,观赏苗木5亿株,年产值15亿元。其中,到2005年全省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2万亩,年产鲜切花2.5亿支,盆花、盆景8000万盆,观赏苗木3亿株,年产值11亿元。

发展重点应以附加值高的盆花和鲜切花为主,其中盆花主要发展仙客来、大丽花、何氏凤仙、六初花、球根海棠系列产品,鲜切花主要发展百合、剑兰、玫瑰、康乃馨等系列产品,力争于一、二年内在崐石家庄郊区建成仙客来大世界。

(二)发展对策

1、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观念也是生产力。我省的花卉发展实践证明,哪里对花卉业认识的高,工作上位,哪里花卉业发展的就快。高邑县是我省的一个平原崐县,过去没有发展花卉的历史。1996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在农崐村调查研究时发现,占地仅70余亩的高邑花木场一年就能获利80万元。这一典型引起了他们的高度重视。县政府责成林业局进行了市场调查,看到了发展花卉业很有前途,决定把花卉作为全县重要工作来抓,为了尽快形成规模效益,尽快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1998年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建设高邑县“北方花卉交易市场”作为县委书记一把手工程,仅用3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两个一万平方米的花卉交易市场和2.4万平方崐米的花卉生产大棚,从而推动了全县花卉产业的发展。高邑的实践说明,要使我省的花卉业有一个大的发展,首要的问题是要解决思想认崐识问题。我认为,河北的花卉业具有很多优势和有利条件。一是环京津的区位优势,二是交通便利,三是自然条件好,发展花卉业得天独厚。此外,我们体会,要大力发展花卉业必须用典型教育干部群众。近两年来,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我们对发展花卉业的重要性通过崐典型事例进行了广泛的宣传,并通过举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会、展销会,一方面是邀 请领导参加,利用这个机会宣传领导。同时,也宣传了群众。此外,我们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学习国外、省外的先进经验,更新我们的观念,解放我们的思想。1997年,省政府还召开了全省花卉工作会议,有11个单位在会上介绍了他们的经验和做法,邀请中国花协领导作了发展花卉的形势报告。这次会议提高了社会各界、各部门特别是有关领导对发展花卉业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从而形成了共识,促进了发展。会议之后全省花卉面积增加了1.5万亩,创崐历史最好水平。

2、科学规划 、统一布局

花卉产业要健康发展,统一布局,科学规划很重要。要做到统一布局,就要搞好宏观调控,根据地理、气候条件,选择适合当地发展的栽培品种。我省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本着以环京津、环省会及中心城市为重点,规划出张承、冀中、环省会、冀南四个大的规模化花卉生产区。张承地区以怀来、滦平为中心,重点发展错季花卉生产;冀中以三河、涿州为中心,重点发展适应京津市场需求的应季鲜切花生产;环省会以郊区和高邑为中心,重点发展供应省会市场需求的鲜切花和盆花;冀南以邯郸为中心,重点发展花灌木。实践证明,规划搞好了也能够促进生产的发展。目前,在冀南区已经形成了以馆陶县为中心,辐射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有6个市、18个县参加的崐冀南花木集团,这个集团主产品是木本花卉。

3、制定政策、加大投入

制定优惠政策和增加资金投入是实现全省花卉业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北方花卉名县河南鄢陵县明确一名专职副县长抓花卉工作,制定了花卉用地仍为农业用地,免征农业特产税、减免粮食订购任务等优惠政策支持花卉生产,县财政每年拿出无偿资金200万元,同时,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也都在资金方面给予倾斜,每年大体在2200--3000万元之间,使得花卉生产有了迅猛发展,近两年每年新增花卉崐面积均在1万亩以上。涿州市大规模发展花卉较晚,为了大力发展花卉业,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从事花卉生产的企业和农户三年内免征农林特产税;鼓励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花卉产业发展;鼓励党政干部离岗领办、创办花卉企业,他们规定,由本人申请经组织同意创办花卉企业的干部职工两年内工资照发,两年后愿意继续工作的,原待遇不变等优惠政策。在资金方面,市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无偿资金,农行、信用联社每年拿出1500万元,其它金融部门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花卉业的发展。有了优惠政策的支持和雄厚资金的支撑,涿州市的花卉发展十分迅速,仅今年上半年就新发展花卉3000余亩。

建议省委、省政府学习、推广他们的经验,在政策和投入上予以重点支持。全省每年投入到花卉业上的资金要达到河南省鄢陵县的3-5倍,近期培养出几个能在全国占有名次的县(市),尽快强占花卉市场经济制高点,以促进我省花卉业蓬勃健康发展。

4、科技兴花、名牌引路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为此,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近几年来,我们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邀请国外专家学者来我省讲课。同时,我们还利用双方交流的机会,引进东方百合、六出花、郁金香等花卉优良品种200多个,并利用我省山区冷凉的小气候,成功地对球根花卉进行了良繁,去年年产达到100万粒的生产能力,供应了省内市场。今后我们省林业厅和花协每年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同时,各市、县层层举办培训班,逐步形成了培训体系。

我省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近几年来,我们已培育出切花月季、仙客来等名牌花卉,培育出菊花、大丽花等23个花卉名优产品。今年5月中旬,我省的盆花仙客来在99’昆明世博会上,已获奖6项,占获奖总数的75%,(其中金奖1项、银奖3项、铜奖2项),名牌花卉产品对我省花卉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河北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到2005年再培育出名牌花卉30个。

5、兴建市场、培育龙头

为使我省花卉业更加适应市场需求,逐步组织和引导花农调整结构,促使花卉业向高品位、高质量、多规格、多品种的方向发展,实现苗木、切花、盆花、盆景、干花等产品系列开发、协调发展,按各自的优势和潜力来确定各自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避免重复建设。我认为,我省花卉市场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三级花卉市场,省建立功能比较完备、网络比较健全的综合性交易市场;每市都要建成一座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市场和有一定数量且分布合理的花店。在经营中尽量减少中间环节,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对现有的具有一定规模的花卉企业,如省林科院花卉中心、省花木公司、三河市花木公司、西三教花卉市场、冀南花木集团等积极扶持,培养成龙头企业。并按照产业化经营的要求,使之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势崐互补,逐渐形成一批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的大型花卉集团,真正实现规模化经营。使省、市、县都有龙头企业带动花卉生产的发展。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6

    1 青山村鲜切花产业发展现状

    1.1 花卉生产规模扩大,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近几年,青山村的鲜切花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一是鲜切花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9年、2010年、2011年,青山村鲜切花种植面积分别为34.1hm2、38.7hm2、42.7hm2;二是鲜切花年产量也逐年提高,由2009年4 510.0万枝增加到2011年的5 910.1万枝。

    2011年,青山村鲜切花实现经营收入1 044.7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41%。2009年、2010年、2011年,青山村农民人均年收入分别达6 130元、7 250元、7 600元,其中鲜切花收入分别为2 513元,2 972元,3 354元。鲜切花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30.0%、37.0%、41.0%。数据显示,鲜切花产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2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保障产业发展 清流县政府高度重视鲜切花产业的发展,并将其列为全县农业重点产业之一,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清流县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工作意见》、《关于扶持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花卉产业区建设的优惠政策》,实行“三包两统一赊一补”(包种苗供应、包技术指导、包花卉收购,统一清流花卉品牌、统一销售,公司垫付种苗款,补助基础设施建设)扶持政策[1];另外,政府在征地,设施补贴等方面也给农民很大支持,如种植花卉所需用地,统一由政府租赁,前2a地租均由政府承担;对企业或农户建设钢架大棚,政府每667m2补助3 000~5 000元,建设竹木大棚,每667m2补助1 000~2 000元;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扶持花卉产业,且扶持资金逐年增加,所有这些都为青山村鲜切花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1.3 加强与台湾合作,提升产品竞争力 台湾在花卉新品种选育、优良种苗、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上具有竞争优势,但台湾劳动力紧张、资源匮乏,花卉生产成本逐年提高[2],所以花卉生产外包已成一种趋势。清流县抓住这个契机,2006年7月,经市政府批准设立了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8年1月升格为三明(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2009年5月升格为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青山村是园区鲜切花生产的主要基地。台湾农民创业园为青山村与台湾及国际花卉产业界加强合作提供了平台,有利于青山村鲜切花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鲜切花生产水平、加快了清流花卉业与国际市场接轨。

    在产品档次上,青山村鲜切花在自身质量、外在包装等方面不断改进,附加值不断提高。花卉品种逐年增加,从单一的非洲菊种植,发展至现已开发晚香玉、百合、天堂鸟等更高档的鲜切花品种,还有一些鲜切花品种直接出口日本等国家,如白菊等。

    2 青山村鲜切花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2.1 花卉品种有限,市场同质化竞争激烈 青山村种植的花卉品种主要有非洲菊、玫瑰、康乃馨、剑兰、百合、郁金香等系列,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花卉品种在不断筛选提高,但仍然没有改变品种不丰富的问题。从统计数据看,青山村85%的鲜切花种植户主要种植非洲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非洲菊种植简单,节省人力;二是当地种植非洲菊时间较长,农民经验丰富,风险小。单一的非洲菊种植,造成同质产品竞争加大,价格下降;同时大面积种植单一的品种,增加了病虫害的风险。

    2.2 花卉生产管理粗放,缺乏科学性 鲜切花不但对生长环境(如土壤、气候等)要求严格,对灌溉、施肥和农药使用等也有严格要求。在青山村,农药化肥等的使用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农民大多凭经验使用,对于花卉的管理缺乏科学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因为非洲菊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二是农民科学素质不高,主要依据经验指导生产。

    2.3 生产成本增高,压缩盈利空间 鲜切花生产是一个高投入的产业,从前期的土地整理、搭建温室大棚,种苗引进种植,到中期的生长管理,再到后期的鲜切花采收,加工,销售,都需要很大的投入。近两年,雇工成本上涨较快,2011年青山村的雇工成本大致是:男工平均是75~85元/d;女工平均平均60元/d,相比以前涨了1/3;农业生产资料(如种苗,化肥,农药等)成本、土地成本(包括地租、土地整理费用等)等,也有不同幅度的增长。生产原料和人工成本的上涨,直接导致生产成本的增长。另一方面,鲜切花的市场价格受天气、节假日、突发事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导致鲜切花市场与价格不景气。

    2.4 销售渠道单一,物流发展滞后 青山村目前主要以“生产者—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的单一销售模式,该模式环节多、时间长和市场反映不灵敏,制约花卉产业的发展[3]。

    青山村物流发展滞后,由于保鲜车辆的使用成本过高,而鲜切花配送的量不大、且配送点分散,因此没有专门的保鲜车辆,主要依靠过路班车或货车,这样运输车次有限,中途损耗大,质量也随之下降,不仅影响收益,也制约了青山村鲜切花产业的发展。

    3 青山村鲜切花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3.1 加强质量管理,实施品牌战略 实施品牌战略,是发展青山村花卉经济的有效途径。创名牌产品,基础在企业,动力在创新,效益在市场[4]。当前,青山村鲜切花企业品牌整体影响力不高,需进一步增强品牌意识,加强品牌建设。首先,加强质量管理,确保“清流花卉”的质量。相关单位要参照吸取其他鲜切花发展较好的地区的经验,尽快制定科学的技术质量标准,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提高农民的质量意识;尽快完善鲜切花检疫机制,实行质量认证制度和采取产品质量信誉认可等措施,以确保花卉产品的质量[5]。其次,企业应该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福建省鲜切花之乡”的品牌优势,树立品牌意识,开拓产品市场,辅之以认真做好产品包装和商标设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扩大产品市场占有额,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6];第三,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等大众媒介,加强“清流花卉”品牌的宣传;第四,要注重品牌的保护和管理,要及时对商标或者品牌进行申报注册登记[7]。

    3.2 加强品种开发,发展多品种经营 品种选育是花卉产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提升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谁拥有新品种,谁就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8]。发展多品种经营,一要加大科研资金与人才投入,加快培育优新品种。在加强本地优秀的野花品种开发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加速引种、育苗、栽培工作。二要合作组织人员及时收集与传递市场信息,引导农民种植市场行情较好、需求较稳定的鲜切花品种,改变单一种植非洲菊的格局,降低市场风险。加强技术培训,使花农学习掌握高档鲜切花种植技术,并严把生产各个环节技术关,确保高档鲜切花品质。

    3.3 统一包装,集中配送,打造“清流花卉”精品 目前青山村鲜切花交易的重心还是局限于福建省,市场不够广阔。要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增加企业效益,就必须建立健全销售网络,着力开拓省外和国外市场。要充分发挥青山村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组织农户创立统一的商标,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发货销售,确保鲜切花的质量。同时要依托“清流部级台湾农民创业园”及“中国花卉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中国福建花王评选暨花卉精品展”等展会做好招商引资和产品宣传工作,打造“清流花卉”精品,扩大“清流花卉”的品牌影响力。经济合作组织要创新销售渠道,完善销售网点布局,通过网络等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

    3.4 加强闽台农业合作,探求高层次的“代工模式” 台湾鲜切花种植的时间较长,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栽培技术体系和市场营销体系。政府应积极推动青山村与台湾相关单位在鲜切花领域的合作,进一步优化青山村鲜切花产业结构,促进鲜切花产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推进科技创新,提高清流花卉的市场竞争力。青山村应继续利用“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一平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台商带资金、项目、技术、市场入驻青山村。台湾与青山村在鲜切花产业整合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尽管这两年青山村鲜切花种植成本在逐年上升,但青山村今后一段时期内在相对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方面仍然具有优势,而台湾在花卉新品种选育、花卉栽培技术、花期调节技术、切花保鲜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网络上具有优势。新形势下推进青山村与台湾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探求更高层次的“代工”模式,实现优势互补,走产业化合作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罗向忠,邓永生.以花为媒,打造生态经济强县——福建省清流县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纪实[J].中国林业,2008(11A):30.

    [2]柯存祥,王家福.福建花卉业现状及发展思路[J].福建农业科技,2005(5):56-57.

    [3]李奕佳.漳州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战略[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1):143-146.

    [4]李春华.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2010(7):125-126.

    [5]张群.从荷兰花卉业的成功经验论云南花卉产业的发展[J].西部林业科学,2005,34(1):79-83.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7

关键词:花博园;事件旅游;漳州;可持续发展

一、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内涵

事件(event)是短时间内发生的系列活动项目的总和,同时也是其发生时间内环境、设施、管理和人员的独特组合(GetzD.,1997)。其可以分为8大类,即文化庆典(包括节日、狂欢节、宗教事件、大型展演、历史纪念活动)、文艺娱乐事件(音乐会、其他表演、文艺展览、授奖仪式)、商贸及会展(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会议、广告促销、募捐、筹资活动)、体育赛事(职业比赛、业余竞赛)、教育科学事件(研讨班、专题学术会议、学术讨论会、学术大会、教科会)、休闲事件(游戏和趣味体育、娱乐事件)、政治与政府事件(就职典礼、授职,授勋仪式、贵宾VIP观礼、群众集会)、私人事件(个人庆典、周年纪念、家庭假日、宗教礼拜)、社交事件(舞会、节庆,同学,亲友联欢会)(GetzD.,1997)。其中展览会、展销会、博览会、会议等商贸及会展事件是会展业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戴光全、保继刚,2003)。

事件旅游(eventtourism)包含两个层面的内涵(GetzD.,1997):一方面,事件旅游是对事件进行系统规划、开发和营销的过程,其出发点是使事件成为旅游吸引物、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动力、旅游形象的塑造者、提升旅游吸引物和旅游目的地位的催化剂。事件旅游发展战略还要对新闻媒介(media)和不良事件(negativeevent)的管理做出合理规划。另一方面,事件旅游要对事件市场进行细分(marketsegment),包括分析和确定事件旅行(traveltoevent)的目标对象与参与对象(戴光全、保继刚,2003;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2002)。

近年来,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与国外相比,我国的相关研究相对滞后。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国对类似重大事件的认识和研究亟待加强(戴光全、保继刚,2003)。

就福建省漳州市而言,花博会是其重大事件。显然,这个重大事件对漳州的生态工贸港口城市发展战略乃至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实施都有重要意义。然而,鲜有学者从事件旅游的角度来探讨漳州花博园的发展问题。鉴于此,本文尝试以漳州市花博园为例,探讨其可持续发展问题,以期为漳州花博园及其他同类事件的发展提供新视角与有益参考。

二、漳州花博园发展概况

漳州地处海峡西岸、福建南部,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漳州物产资源丰富,人文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城”、“东南花都”、“海滨邹鲁”的美誉。漳州还是台湾同胞重要的祖居地,三分之一以上的台湾人祖籍在漳州。漳州花博园是东南花都的核心区域。东南花都位于漳州百里花卉走廊黄金地段的漳浦马口,国道324线旁,是国家4A旅游景区和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也是福建漳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另外,其也是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海峡两岸花卉博览会部级盛会的举办地,未来将逐步建设成“一个中心、两个基地、六个区域”:“一个中心”即体育休闲中心,“两基地“即花卉科普教育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六个区域”包括会展区、花博园区、酒店温泉区、旅游地产区、生态休闲区、花卉交易区。其中花博园以其绚丽多彩的美景、清新可人的自然风光以及日趋完善配套设施,吸引了大量市内外游人到这里休闲、度假、开会或培训。花博园正逐渐成为名闻遐迩的区域性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漳州花博园是历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举办地。自1999年以来已经成功承办了多届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暨农业合作洽谈会(简称“花博会”)。在国家相关部委与福建省、漳州市以及台湾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下,花博会逐步成为国内外较有影响、辐射海峡两岸的全国性花事农业经贸合作盛会,有力推动了两岸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合作与交流,同时促进了漳州市经济社会的发展。据统计:漳州花卉及相关产业自产自销年总产值花博会由初办年的5亿元人民币,经过逐年递增已升至15亿元人民币,占全省花卉总产值的十分之七、全国的十五分之一,形成“百里千家万亩”花卉走廊,拥有2000多个花卉品种,建成水仙花、国兰、榕树盆景、仙人球、观叶植物、棕榈植物、洋兰、草坪地植被等类花卉生产基地。客观地说,一年一度的海峡两岸花博会,不仅成为漳州“聚人心,树形象,引项目,促发展”的两岸经贸盛会,而且对推动漳州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生态工贸港口城市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是2009年,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漳州花博园不仅承担着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重任,更承载着促进海西发展与祖国统一的历史责任。可见,花博会不仅是海峡两岸花博会、台湾农博会、中国蘑菇节“三会合一”的农业经贸盛会,也将成为厦门“9.8”中国投洽会之后全省重要的招商平台,更是海西旅游的重大事件,需要从事件旅游的角度探讨其发展问题,以充分发挥花博园的经济、社会与政治效益。

三、漳州花博园可持续发展策略――基于事件旅游的视角

从事件旅游的角度,漳州花博园可以通过事件营销、事件旅游策划与拓展以及与城市发展的互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策略如下:

(一)以花博会为契机进行事件营销

正如前文所述,漳州花博会已成为全国性的重大事件,有必要引进先进的营销理念进行事件营销(eventmarketing)。事件营销是事件生产(运作)和赞助的有效工具,对事件旅游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GetzD.,2000)。对于漳州市花博园而言,要以花博会为契机,明确目标对象与参与对象,通过不同的媒体与手段,针对不同的对象(如政府、企业、民间组织、本地与外地民众与游客)进行广泛宣传,并销售有关商品,使花博会不仅成为政府与企业的坚实平台,还成为民众与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要注意引进有实力的国际赞助商,通过赞助商在事件营销过程中为花博会的举办提供相关资金、商品和服务,从而获得收视率、商品促销、现场展示及招待场所等方面的回报。此外,为了确保花博会作为事件旅游获得长期的、可持续利用的效果,事件营销需要对赞助商、组织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进行有机协调,重点包括参与花博会的每个团体、消费者及其他参与者的利益,以挖掘花博园的“独特卖点”,形成具有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

(二)进行事件旅游策划与拓展

由于事件及事件旅游涉及面广、因素众多,因此在事件举办前对事件及事件旅游及其结果进行策划和规划(eventandeventtourismplanning)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Bramwell,1997;Wall,1988)。花博会同样需要策划,要邀请国内外知名机构与专家对花博会发展战略进行全面策划,包括规划任务、形势分析、蓝图和目标、市场研究、战略阐述、管理系统和战略优化等7个方面的内容和步骤,并针对性地提出一个操作性强的实施事件旅游战略规划的战略框架。

同时,对原有的事件进行有效拓展,以增加事件旅游的吸引力。首先是功能的拓展,将原有观赏闽南、台湾及国外的珍贵花卉植物以及农业经贸合作交流的功能拓展到商务、度假、休闲、健身(如射箭、游泳、水疗、垂钓、打网球)、户外拓展训练(如滑索、攀岩、空中单杠、过独木桥)等功能,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其次是进行文化内涵的挖掘,与许昌鄢陵的花博园等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花博园相比,漳州花博园的文化内涵则薄弱很多,可以将漳州的历史文化进行提炼与延伸,同时充分挖掘“策士溪”传说的文化内涵,渲染南宋少帝开科取士氛围,增强对学子及其家长的吸引力。

(三)促进花博园与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

花博会已成为漳州一张响亮的城市名片。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事件旅游活动的类型、规模、频度及产生的绩效等与其依托的城市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彬彬,2004)。城市规模的大小、经济发展水平、政治文化背景以及知名度、旅游资源丰度和独特性、可达性、基础设施等旅游竞争力因子等都会对事件旅游的发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叶晨曦,2007)。同样,花博园与城市发展之间可以在相互促进的状态下实现良性循环:一方面,要提升漳州市的综合实力,不断地完善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漳州城市管理水平与服务,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较高的知名度和开放度,使花博会具有旅游竞争力。借鉴北京举办奥运会、上海举行世博会以及广州举办亚运会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漳州的发展实力促进花博会事件旅游快速发展,争取获得显著的效益。另一方面,花博会的快速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漳州城市发展质量的提升。花博会不仅能拓宽旅游市场,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给漳州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这些社会效益有些立竿见影,但更多的是潜移默化、逐步发挥作用的。同时,通过事件旅游的策划,突出体现了漳州的城市形象,提升了其知名度,强化了城市竞争力。

参考文献:

1、Getz.D.EventManagement&Event-

Tourism[M].NewYork:CognizantCommunicationCorporation,1997.

2、戴光全,保继刚.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J].旅游学刊,2003(5).

3、保继刚,徐红罡,戴光全.“告别三峡游”的影响及理论解释[J].地理研究,2002(5).

4、Wall.G.EffectsofHallmarkEventson-

Cities[J].AnnalsofTourismResearch,1998(2).

5、Bramwell.StrategicPlanningBefore-

andafteraMega-event[J].TourismManageme

tn,1997(3).

6、张彬彬.中国东西部热点旅游城市事件旅游比较研究[J].预测,2004(3).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8

关键词 花卉业;现状;问题;发展趋势;主要机遇

中图分类号 F307.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9-0164-01

随着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寻求高附加值、创汇型的种植业时,花卉业愈来愈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幅源辽阔,气候地跨三带,是世界公认的花卉宝库,因此无论从我国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还是从市场的广阔前景分析,花卉产业必将成为新兴的效益农业之一[1]。

1 我国花卉业现状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花卉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花卉生产面积已达127.02万hm2(包括花卉及苗木等所有相关行业,而国际上花卉业与苗圃业等是分开统计的),销售额1 279.45亿元,出口创汇6.20亿美元。花卉出口呈一定程度下降趋势,但内销呈增长态势。全国种植面积3 hm2或年营业额500万元以上的中大型花卉企业达1.5万家,设施栽培面积达13万hm2。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重要的花卉消费国和花卉进出口贸易国[2]。

2 存在的问题

中国目前的花卉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平均产值为11万元/hm2,单位面积产值仅是荷兰的10.36%。花卉种植中普遍存在品种单一化,档次、质量低,设施化程度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场上往往出现生产旺季产品滞销,冬、春节日消费旺季缺货的现象。

3 发展趋势

为迅速摆脱简单的农事化操作模式,采取了一系列对策与措施。花卉业有以下发展趋势:建立全国性网络流通体系;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种花深入人心;重视优质种苗、种球基地的建设;产业化区域性分工,花卉流通形成大市场;品种结构向高档化发展,价格日趋合理化。

我国花卉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懂得借助花卉外资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自己。我国花卉产业30余年来稳步发展,花卉行业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他们携带强大的品种和技术优势来到中国,在壮大自身的同时,也带动中国国内企业积极主动地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国内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使我国花卉产业整体水平得到了提升[3]。

从20世纪90年代起,国外花卉产品陆续进入中国,但当时大多是从国外直接进口,通过商在中国销售,品种数量少,价格较高,并不能进入普通家庭。后来随着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外资品牌纷纷开始在中国设立公司,尤其是21世纪初,在中国建设生产基地和销售公司的外资企业越来越多,以品种和品质引领着国内盆花市场迅速发展。以大宗进口盆花种类红掌、凤梨为例,从最初价格高、品种少发展至今,已成为盆花消费领域的主打产品,并且经历了迅速增长、相对饱和、亟待转型的发展过程。

花卉发展进入瓶颈,转型发展已悄然进行。以大花蕙兰为例,连续3年低迷的行情,让商家损失惨重,为了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大花蕙兰生产企业也做了一些调整。以低成本高品质战略占领市场、拓展切花市场、研发小型大花蕙兰品种、开展功能性大花蕙兰产品研究,如利用大花蕙兰假鳞茎或花朵开发出生发、黑发洗发水和低糖大花蕙兰糖果、饮品,拓展了大花蕙兰的用途和功能[4]。

4 面临的主要机遇

在2015年中国花协召开的常务理事会上,中国花卉协会会长分析了我国花卉产业面临的形势。新常态下我国花卉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当前花卉产业面临的主要机遇:一是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为花卉产业发展拓展空间。二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决策的出台,以及部门和地方出台的惠农政策,使花卉产业的地位越来越突出。三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为花卉走进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四是经济新常态为花卉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动力。要利用好新机遇,谋求花卉产业新发展[5]。新常态下我国花卉产业呈现的新特点:投资正由注重传统花卉种植业向投资花卉全产业链延伸;花卉正由排浪式、模仿型消费向多样化、个性化消费转变,由节庆消费、集团消费向日常消费、大众消费转变;我国花卉出口成为拉动我国花卉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过去主要是价格竞争和数量扩张,现在正逐步转向差异化、质量型为主的竞争;花卉生产正由劳动、土地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花卉“大路货”供给能力超出需求,产业呈现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信息化的新特征[6]。

5 参考文献

[1] 华新.中国花协召开2015年常务理事会议[J].中国花卉园艺,2015(15):10-11.

[2] 王新悦.盆花:突出自身优势 寻找国际伙伴[J].中国花卉园艺,2015(15):18.

[3] 陆继亮.大花蕙兰产业发展新方向[J].中国花卉园艺,2015(16):11.

[4] 殷洪生.国内球根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12):95-97.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9

关键词:产业结构 农业经济 花卉产业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从小到大,从传统到现代,通过技术改造和资金投入,漓渚兰花已从过去的庭院种养发展到今天的温室养植,花农养兰也走上了科学化、规模化、精品化、信息化的轨道。花卉产业成为其特色产业,为漓渚镇赢得“花卉之乡”美称,2000年被国家林业部和中国花卉协会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绍兴花市被评为“全国重点花卉市场”。兰花已成为漓清镇的一张名片和百姓致富的一大产业。

一、漓渚镇发展花卉产业的前景

花卉产业作为漓渚镇的传统产业和特色产业,镇党委和镇政府始终把它作为一项强村富民工程来抓,致力于加快花卉产业发展一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基地面积大

漓渚镇面积36.6平方公里,耕地10000亩,其中水田8274亩、旱地726亩,林地28447亩。从目前看,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已达到27800亩,其中镇内基地面积为13210亩,面积在10亩以上的农户达308户,100亩以上的农户有36户,最大的一户面积已超过1000亩。全镇已有6个村被命名为花卉专业村。

(二)从业人员多

全镇有12个行政村,一个居委会,23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9802人,劳动力10165人。村村都有人从事花卉的生产与经营,从业人员达6600人,约占全镇农村劳动力的66%,有些村的比例更高。如棠一村(是首批省级兴林富民示范村)的花木种植户有580户,从业人员937人,分别占该村总户数和总劳力的92%和96%。

(三)销售渠道广

花卉生产关键是抓好销售,做好花卉经营网络和销售队伍工作至关重要。目前,全镇有一支3500多人的花卉运销队伍,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不仅把本地的花卉苗木销售到全国各地,而且把全国各产地的花卉苗木贩销到各个城市。许多运销大户还在全国各大城市租地经营,设中转站、建窗口搞批发。在全国各大城市的花卉市场,如上海、昆明、成都、厂州芳村、顺德陈村等地到处可见他们的身影。

(四)兰花特色强

绍兴是中国春兰和蕙兰的故乡,漓渚是绍兴兰花的主产地和集散中心,种兰养兰的历史源远流长。全镇现有兰花基地近百亩十余万盆,拥有数百个春、蕙兰精品名种,专业养兰户达510家,其中规模在百万元以上的养兰大户有27家。特别是近年来兰农培育的兰花在国际国内各类兰花博览会和兰展中获得了很多荣誉,金奖银奖达300多枚。韩国、日本、中国香港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兰花商、兰花爱好者纷纷慕名而来交流、切磋兰艺。棠棣兰苑被评为“中国春兰样品园”,“越兰”牌兰花被评为浙江省著名商标,也培育了许多兰花名贵精品,如宋梅、搂梅、奇种绿云、红太阳宝鼎、福荷素等。

(五)工程队伍多

作为花卉产业的一个重要环节,工程队伍的建设也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伴随着花木种植业的发展,园林绿化施工企业也不断发展,实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有3家:二级绿化施工企业,6家三级企业,3家四级企业。这些企业在开展苗圃生产经营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同林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承接各类园林绿化工程,一方面强化了队伍建设,另一方面拓展了花卉产业,增加收入。

(六)经济效益好

花卉生产除兰花外,大批农民还根据当前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量发展以园林绿化苗木为主的花卉产业,形成品种多、规格齐的格局,如桂花、茶梅、杜鹃等。仅2006年全镇实现销售收入7.5亿元,净收入达1.45亿元,人均7248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3。从每亩花木的经济效益分析,年收入也在5000元以上,高的可以达到1万元以上,呈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漓渚花卉产业之所以在短期内迅速发展,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府做好规划和大力引导。从2000年起,浙江省实行“三放开”,不再下达粮食种植面积,引导农民积极调整大田种养结构,许多花农放开胆子种植花木,使漓清花卉产业朝着区域化布局、产业化方向发展。根据目前花卉产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专门制定了《绍兴现代花卉示范园区规划》和《绍兴县万亩花卉基地发展规划》,并对园区内的花卉市场进行专门规划设计,建好产地市场,拓展外部市场,利用各种场合、多种形式引导花农扩大基地规模,提高花卉档次,拓宽销售渠道。充分发挥花卉龙头企业的示范作用,引导企业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同时,通过组织参观、外出考察、举办花卉节等形式,帮助花农扩大视野,了解信息,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技术,进一步拓展市场。二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于生产效益比较高,消费潜力大,花卉业已经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投资热点。社会投资及企业投资开发名优化卉,这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一大特色。首先,每年都制定重农政策,鼓励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花卉产业,积极鼓励工商业主投资效益农业。其次,为了,方便广大农民、服务花农做好土地协调、植物检疫、税收开票、技术培训、对外宣传和信息技术等工作,镇政府专门设立了产地检疫员,以帮助花农做好植物检疫。为了解决广大花农学习系统的花卉园林知识,浙江林学院在镇里设立全省第一个同林专业大专证书校外班,至今已有45名学员顺利通过了园林专业证书班的考试,既学到了系统的知识,又解决了学历问题。240多名花木从业人员取得园林工程师职称。再次,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不仅有新建花卉市场这一有形市场,而且还建立网站这一无形的市场,如建立“中国春兰网”和“漓渚花木产业网”两个专业网站和“农民信箱”进村入户工程,既加大对外宣传力度,义及时漓清花小信息,收集外界信息,了解行业发展动态,进一步开拓网上市场。三是在面积上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漓渚镇在发展花卉方而,不强调快速扩大面积,而是把精力放在改善产品质量,提高单位面积产值和销售上据统计,近5年来,全镇花卉种植面积增长了39%,而产销额则增长了117%。四是在经营上由传统落后的经营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流通方式转变。近几年,网上交易、拍卖、鲜花速递等现代化的交易方式开始逐步进入花卉流通领域。同时,扩建了占地数百亩,设施齐全,集购销、观赏、休闲、观光、服务于一体的“全国重点花卉市场”——绍兴花市,成为浙江省主要的花卉繁育基地和花木集散中心、五是在规模上由“小而全”的生产方式逐步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转变。实现了“二个突破、三个转变”,即突破了一家一户的零星种植向连片块状发展,形成花卉特色镇、专业村、现代园区,突破了单一的小苗小花零售向长途贩运找市场、拓基地,实现“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格局;从原来的收集兰花为主向以兰花为特色发展同林绿化种苗基地转变,从原来的传统培植小苗为主向现代“温室”大棚培植时令花卉转变,从原来的分散经营向集团化经营转变。六是种植上由传统落后的种植方式向科技兴花方向转变。花卉扦插成活率由原来的50%左右提高到95%以上,除草、病虫害防治新技术普遍推广应用,肥培管理水平提高;引进大批量多品种南方观叶植物,引进花卉新品种20多个,新选育培植兰花新品种近500个:兰科植物大宗品种培育已得到普及,春蕙兰品种普遍推广采用传统技术和现代温室培育龄相结合,发芽率提高80%以上。

二、漓渚镇在发展花卉产业中的瓶颈

花卉是一项高效林业产业,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同时,花卉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产品,在生产上要求技术含量高、市场信息灵,才能取得较高的收益。但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忽视目前花卉业存在的问题,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当前花卉业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当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龙头企业少

虽然经过近几年的大力发展,在花卉产业中也呈现了不少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产值上都较大的花卉企业,纵向比有优势,但横向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如与国外或云南的花卉产业比,漓渚的龙头企业在技术培训、推广、加工、保鲜、运输的软硬件条件上还有许多欠缺,急需完善提高。大多数花卉业在很大程度上仍属于个体自由经营,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合作,除华良兰苑、越州兰苑、三代祖传兰苑、国忠兰苑、棠棣花木等几家规模较大外,其余的规模较小。整体看,漓渚花卉业小型苗圃多、大中型苗圃少,综合型苗圃多,专业型苗圃少。这导致缺乏拳头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科技含量不高

近年来,漓渚花卉业在引种驯化、组织培养、盆花栽培和保鲜、花期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推广应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全县目前还没有一个专门的花卉研究机构,参与研究的科研人员少,资金不足。主要体现在花卉科研上力度不够,生产上科技成份较低及广大花农的科技素质和种花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大多数花卉企业还是依靠传统的技术、经验进行经营,花卉专业科班出身的技术人员也因为多方面原因难到企业就业,这将影响到花卉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花卉结构不合理

主要体现在绿化苗木生产面积大,鲜切花等花卉面积小,大苗优质苗小,小苗次苗多。目前花卉品种一般为中低档次花卉,主要有桂花、茶花、杜鹃、茶梅、广玉兰、兰花、铁树及绿化苗木,盆景,还有近年引进的乐昌含笑、杜英、大花蕙兰、红掌、仙客来等,花卉的品种结构极不合理。

(四)土地资源制约

随着国家实行宏观调控,土地及运输市场的治理整顿,土地紧张,运费上涨,花卉成本提高。尤其是绿地面积大量减少,导致绿化工程量减少,花卉苗木滞销。而花卉企业的规模化经营、公司化运作,都离不开大量的土地资源,如何加快土地流转,也是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三、绍兴市发展花卉产业的思路

漓渚的花卉产业实质上是绍兴市花卉产业的一个缩影,绍兴是中国春兰的故乡,兰花是绍兴的市花,绍兴发展花卉具有悠久的历史。绍兴的花卉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效益好,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但随着整个花卉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全国其他地方的花卉产业也在快速发展,目前漓渚花卉产业在发展中所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情况,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关键是高度重视这些问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保持自己的优势、特色,另一方面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花卉发展趋势,加快发展,在困境中觅出路。

(一)进一步发挥优势花卉生产龙头企业作用

龙头企业的龙头大户,内联基地和农户,外联市场,在促进绍兴市花卉产业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大力度扶持发展一大批能够对本地有带头辐射作用的龙头企业,以此解决当前存在的花卉产业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问题。对现有的花农要加以扶持,大力推广花卉种植,采取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壮大基地建设规模,带动优势产品和优势区域发展。做大做强整个花卉产业链,使弱的变强,使强者越强,进一步巩固漓渚的花卉产业优势地位。

(二)进一步发挥花卉旅游产业,以旅游业带动花卉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是当今社会发展一个新的亮点,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多的人更加注重生活质最的提高。在解决基本的生存条件后,接着就是不断增加旅游,度假、休闲等养生活动。在目前花木公园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花卉旅游的潜力,充分利用自然风光开发菊花、玫瑰、荷花、百合等多品种的花卉产业,以花卉促旅游,既能满足游客观赏、娱乐、休闲的各方面需求,又能提高旅游档次和品位,对促进绍兴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进一步实施科技兴花,推进产业升级

发展花卉业,科技是关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每年派出科研人员到荷兰、日本等国家学习先进的生产技术,至少要办一期高层次的技术培训班,并请外国专家、学者来讲学,逐步形成培训体系。同时,以科技兴花,适应绿化市场对苗木需求的变化,抓好花卉现代科技示范同区建设,加大对新品种的引进、培育,促进花木品种结构的调整。发挥兰花组培中心作用,使之真正成为高科技农业龙头企业。对花卉农技人员及花卉生产企业进行花卉栽培技术及贸易知识的培训,提高其生产经营技能。以教兴花,继续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加强教育培训,使花农由传统种花人向经营人方向发展,也就是由原先种植为主向种植、营销、科技等多方面综合能力提高转变。协助抓好同林大专班教学点工作,继续培育园林工程师、技师、帮助绿化工程企业升级,增强企业在园林绿化工程市场中的竞争力 积极开发和利用野生花卉资源,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特优新品种,形成育种、良种繁育和生产一体化:积极研究、引进、推动先进实用技术;在进一步完善“越兰牌”兰花地方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促进花卉产品的系列化与标准化生产。引进技术人才,切实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开发、推广和应用。要瞄准市场,种植名木优果,繁育出集江南水乡与家庭绿化特色的花卉苗木。转向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花卉的档次,推进产业升级。花卉生产的实践证明,只有实行名牌战略,培育高档产品,才有市场竞争力,要继续实行名牌战略,积极创花卉名牌,培育特有的野生花卉产品。

(四)进一步把握市场导向,健全流通体系

一是以市场为导向,加大花木种植结构调整,积极拓展绿化工程业务:二是以花市为龙头,促进并带动整个花木产业及绿化工程业务的发展,采取各种措施,集聚人气、财气,繁荣花市:三是以市场营销建设为重点,整合化木贩销队伍,外拓市场基地,搞好花木流通领域建设,提高花木的市场占有份额。

要进一步完善绍兴花卉市场,加强花卉市场设施建设,使之成为集花卉销售、信息、科技于一体的中心,带动花卉业健康发展,花卉市场建设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拍卖市场、批发市场、零售市场(花店、花摊)功能各一、层次分明的花卉流通体系。在完善市场主渠道建设的基础上,推行网上购货、订单交易、连锁经营、制等现代营销方式:制定交易规则,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对市场的规范性管理和有效监督。

花卉市场营销策略篇10

关键词:南阳;花卉旅游业;发展初探

当前,民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带动了花卉需求量的增长,花卉产业也有了蓬勃飞速的发展。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花卉种植在我国的规模逐步扩大,产业布局逐步形成。南阳自然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具有花卉产业发展独特优势,特别是月季种植优势明显,加快发展月季种植产业是调整南阳市农村产业结构,带领农民发家致富,发展现代新型农业的战略选择。与此同时,花卉业与旅游业联手打造新型花卉旅游产业,创造更优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生态效益,使花卉旅游业成为南阳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一、南阳市花卉旅游业发展现状

南阳市月季种植主要是依托南阳月季基地、南阳月季合作社、南阳月季集团、南阳森美月季示范苑等花卉企业,现已基本形成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技术最优的月季种植基地。南阳市花卉旅游景点(区)主要依托各种植基地建立,分布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石桥镇境内,以中国月季园(南阳月季博览园)为主。月季园位于南阳市独山脚下,现有月季共1200多个精优品种,区分为大花月季、丰花月季、微型月季、树桩月季、地被月季、藤本月季、食用玫瑰、切花月季等系列;园内月季花色五彩斑澜,分为红、黄、粉、橙等10个色系;园内建成30亩基因品种园,培育精优月季、玫瑰、蔷薇共计10万余株;园内种有1万余株古桩树桩月季,并建有2万余平方米温室大棚,达到每年100万盆月季的培育规模。中国月季园除园内景观外,周边还建有南阳部级月季种植资源库、各类月季展示园、高端月季生产区、玫瑰之约浪漫婚庆基地、月季文化展示馆等不同的月季主题园区,同时还建有现代生态农业馆、名贵花木馆、香草植物馆、月季科研及学术交流服务中心等。自2010年起,每年一次的南阳月季会展已成功举办6届,中国月季园在全国赢得了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成为月季会展中的佼佼者。

二、南阳市花卉旅游业的发展优势

1.自然环境适宜

月季是一种喜光植物,适于在光线比较充足、空气比较流通、排水性较好的微酸性沙壤土中栽培。而南阳处于南北气候过渡带,水资源丰富,在全省无论是总量还是人均都处于第一,山区、丘陵、平原三分秋色,植被覆盖率高,各类资源丰富,生物品种多样,各项地理、环境、气候指标非常适宜月季的种植和培育。同r,南阳市还有众多秀美的自然和人文景点为花卉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创造了条件,例如:有“世界地质公园”之称的南阳伏牛山;有“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之称的内乡宝天曼;有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同时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丹江口水库;还有美不胜收的桐柏太白顶、西峡老界岭、南召真武顶等多处自然景观;而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在南阳中心城区形成碧波荡漾的万亩水面,与城北独山森林公园相呼应。

2.交通条件便利

南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南阳机场位于市区近郊,是可供各类大型客机全天候起降的D级机场,是全省三大航空港之一;沪陕高速与宁西铁路横跨东西,二广高速与焦柳铁路纵贯南北,与兰南、焦桐等高速在南阳交会形成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米”字型交通枢纽。铁路、航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以及乡村公路合理配置形成南阳快速高效的立体交通网。近期南阳高铁站即将启动开工,这将更加有利于南阳发挥区位优势。交通运输的日趋发达,既为游客出行带来了便利,又能吸引更多外地游客甚至是境外游客。

3.政策优势明显

历年来,南阳市政府十分重视花卉产业发展,特别是在政策上给予了特别的倾斜。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先后建成南阳月季博览园、中华盆景园等花卉旅游项目及配套设施,为月季花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条件。积极引进配套项目,在市政府的积极努力下,世界月季联合会今年正式批准由南阳市承办2019年世界月季洲际大会,这给南阳花卉旅游业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南阳市政府已经开始规划建设一主(月季主题公园)、两辅(兰湖月季园、滨河月季园)及连线月季带、月季专类游园(20处)等景区(点)。其中月季主题公园,计划建于新区高铁站区域,占地2000亩,是集科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月季展示景观专类园。兰湖月季园,计划建于兰湖森林公园内,占地不低于200亩,是以月季展示为主的专类园。滨河月季园,占地200亩,是以月季景观、园林小品、植物景观配置为主的综合性专类公园。

三、南阳市花卉旅游业的发展劣势

1.景点知名度不高

宣传持续力不足,2010年至今南阳市的花卉旅游业仅靠每年一届的月季花卉文化节带动,文化节前集中精力展开宣传产生一时的轰动效应,文化节后宣传力度锐减,品牌影响力持续不够,导致花卉旅游业的知名度难以提高。旅游产品规划不合理,花卉旅游项目未成为旅行社常态化内容,旅行社只在文化节内将花卉景区纳入南阳旅游线路,文化节之外的时间游客只能在车内远距离欣赏花卉景区美丽风光,不能真正领略南阳花卉旅游的魅力。旅游外部影响力不强,由于品牌影响力不强,难以吸引外地游客,据统计文化节期间接待的游客大部分来自南阳市周边县市区,外地游客仅占5%且均为官方考察参观团、花卉苗木从业人员和摄影爱好者。

2.高素质专业人才缺乏

南阳花卉旅游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的“土行家”,科班出身的极少,缺乏对旅游景区开发的长远规划和深刻思考,缺少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同时,配套服务人员自身文化水平较低,且缺乏必要的系统培训,服务质量水平难以提高。加之,景区附近的家庭式餐饮、住宿与花卉旅游的自然景观、文化内涵极不相称,使得花卉景观效果在游客心中大打折扣,影响了花卉旅游甚至整个南阳旅游业的形象。

3.项目开发空间有限

旅游必须依靠推出的产品来吸引游客,而花卉旅游是建立在花卉产业基础上的,必须有花卉和相关的产品参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花卉旅游。当前,南阳的花卉发展区主要集中在石桥镇境内,以中国月季园为主体,其余花卉发展区分布较为分散,使花卉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受到地域的限制,除现有景区外,其他花卉旅游景点难以形成大规模高质量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有限。

四、南阳市花卉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1.注重政府引导,科学合理规划

政府应发挥市场经济建设的引导作用,注重科学规划花卉旅游业发展道路,加强理论指导;注重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财政投入,支持集聚式发展;注重建设产业保护性法规体系,规避潜在风险。同时,政府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月季花卉旅游业发展,形成整体合力,实现旅游市场健康有序平稳发展。

月季种植基地应强化与科研人员的技术合作,科学种植、注重规划、因地制宜,建立各类月季种植、销售合作组织和协会,转变个体经营模式,扩大规模,增强抵御风险能力,走开花卉种植的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根据月季种植产业发展的特点和南阳市整体旅游资源现状,科学合理布局,新建、扩建月季花卉观赏旅游景点(区),吸引省内外、境外游客,保持花卉旅游始终处于良好的发展势头,增强月季花卉旅游的知名度,提高花卉旅游的竞争力。

2.改善旅游环境,提高接待水平

一方面,要完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将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建规划,改造提升景区道路,规划建设直达景点的公交专线,加大绿道建设力度,完善景区标识、智慧服务系统、公共服务设施等配套硬件的建设。

另一方面,要提高旅游服务接待水平。一是要提高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服务质量,借鉴知名旅游景区经验,结合花卉旅游特点规律制定行业服务流程和手册,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二是要提高花卉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导游从业人员花卉专业知识及花卉文化培训,提高花卉文化素养,培养花卉旅游经营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

3.加大宣传营销力度,U大客源市场

持续开展花卉旅游宣传,通过报纸、电视、短信、网页和微信公众号等多种途径花卉旅游信息,扩大南阳月季花卉旅游影响,打造花卉旅游知名品牌和名片。积极开拓客源市场,强化花卉旅游产品与周边县市、省内景区的串联、对接和组合,发挥“强强联合”效应。注重发挥旅行社内引外联作用,最大限度地将南阳市花卉旅游景区纳入河南省各旅行社的总体旅游线路,吸引更多的外地、境外游客来南阳休闲度假旅游。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技术支撑

一是加强花卉职业技能培训。以高等院校、职业专科学校(院)、插花花艺学校等为依托,设立一批专职花卉培训中心,开展以花卉园艺师、插花师等工种为重点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逐步实行持证上岗制度。

二是加强花卉从业人员的专题培训。鼓励各类教育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短期和中长期花卉专题培训,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国内外花艺竞赛,提高花卉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三是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只有既懂花卉知识又懂导游服务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满足花卉旅游发展的特殊需要。因而,在引进旅游管理人才、宣传营销人才的同时,景区应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聘用与定向培养一批既懂花卉又精导游的新一代复合型人才,形成人才队伍的梯次配置,以人才支撑产业,以技术筑牢产业。

五、结束语

传统花卉种植业和旅游业融合转型升级是实现传统产业向新型产业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而今,南阳市花卉旅游业正处于从起步阶段向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农业大市,南有花卉旅游业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条件,应把握当前市场机遇,依托现有花卉产业基础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快融入发展载体,使花卉旅游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靓点和推动全域旅游创新发展的重要契机。

参考文献:

[1]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Z].2009-2020.

[2]乔颖丽,王艳华,高立英.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0.

[3]孟莉娟,李景初.河南花卉旅游开发优势和策略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

[4]乔秋敏.论河南鄢陵花卉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6.

[5]王伟红.河南省花卉旅游资源优势及开发战略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