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

时间:2022-05-12 16:04:55

花卉学课程思政建设实施途径

摘要:“新农科”背景下开展课程思政的全方位立体化育人是当今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培养卓越园艺人才必要途径。按照新农科实施新型人才培养行动、课程改革创新行动举措,以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为主线,对《花卉学》课程从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体系,挖掘思政元素等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旨在调动学生学习、思考和动手的积极性,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真正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新农科”建设;课程思政;花卉学;教学改革

1《花卉学》教学中存在问题及原因

笔者所在高校采用的《花卉学》课程教材是包满珠教授主编的《花卉学》,该教材分为总论和各论两部分,知识点覆盖面广,包括花卉的分类、生长发育、繁殖、栽培和应用等基础理论知识。因此,本课程除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外,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掌握近200种常见花卉的识别及观赏应用特性。传统课堂教学更多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就是更多将花卉专业知识填鸭式灌输给学生。由于缺少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有待提升,这种教学方式难以激发起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学生发挥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花卉学》是我校园艺专业开设在大三上学期的专业核心必修课程。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才刚刚接触专业课,很多学生对专业课知识了解得并不全面,对于《花卉学》课程教学价值和作用还无从判断。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是为了完成期末考试进行学习,对知识点主要靠死记硬背,并没有对知识体系进行梳理,也无法进行创造性学习,更不能将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无法激起学生对《花卉学》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使命感。

2《花卉学》课程思政的实施途径

在新农科背景下,地方高校应给予园艺类专业课程建设足够的重视。充分认识到《花卉学》课程思政开展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和价值。《花卉学》课程作为园艺专业的核心必修课,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坚持全面协调原则,将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培养作为主线。结合课程思政的具体要求,对专业教学资源和思政教学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和系统性。为此,一方面,要发挥专业课程育人功能,明确专业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和内涵,特别是教师要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和知识进行学习,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德育能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完成园艺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要将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到专业课程全过程。“新农科”背景,学校要重视《花卉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并对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体系进行优化,按照“能吃苦,善创新,敢担当”的原则,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既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农业农村工作之中。

2.1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结合花卉学课程思政改革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完善。第一,要对课程体系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在避免理论知识重复教学的前提下,对本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调整,确保课程之间各知识点连贯顺畅,并以此作为基础,形成更为完备的知识体系。第二,要按照教学大纲的相关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和创新。例如,在《花卉学》课程教学内容优化过程中,以理论知识够用、适度及完整为原则,对知识点进行精讲细讲,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因笔者所在院校在华北地区,所以,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结合华北地区花卉生产的实际,选择该地区的主流品种进行精讲,采用案例教学法将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要将使用技能作为知识讲解的重点。笔者在讲授《花卉学》的理论知识时,会将当前《花卉学》理论的前沿知识、理念和技术融入到教学利用之中,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更新和完善,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会对科研单位和知名专家的科研成果进行介绍,对于科研的心路历程和成功经验进行讲解,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2基于任务驱动与翻转

课堂教学双向融合的《花卉学》课程教学模式设计打造任务驱动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第一次课上,将花卉不同应用形式的图片展示给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引入花境设计实际项目,任务设置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并将其作为核心任务驱动。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需要对花卉的高度、生态习性和观赏部位等相关知识进行掌握和消化,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完成相关的课堂任务。在花境设计过程中,把相关花卉识别、繁殖、养护管理等知识整合起来,实现对琐碎知识点的有效串联,让整个知识点变得更为系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会忙乱,进一步激发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结合核心任务驱动目标,将《花卉学》知识点和学习任务进行了等级划分,并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分级任务的实施创造有利条件。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建立了“花卉学”微信公众号,并将其打造成为学生线上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了解大量的理论知识,学生在课下还可以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集中讨论,通过PPT汇报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资料查找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了保证花境设计任务的趣味性,使学生有动力去做。本课程中花境设计选用了我校正在绿化的新图书馆前绿地作为设计场地。让学生通过对现实场景和植物的观察,进一步引动学生的创造力。在完成花境设计任务过程中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幸福感。

2.3《花卉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

理论部分课程思政:《花卉学》所用教材共14章,包括绪论、总论和各论三大部分。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特点,我们对思政元素进行了深入挖掘。以绪论部分为例,我们挖掘了“大国工匠”精神教育、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国三农”情怀和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分别通过陈俊愉院士“曲径通幽处,花木凝人生”老院士始终对科研事业精益求精,对自身严格要求,也正是在老院士的努力之下,使我国花卉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同时还将“斗南花卉市场”发展模式作为学习重点,通过启发式教学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让学生对花卉市场如何发展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讨论。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花卉产业的价值和作用以及学习相关知识的意义,进一步坚定了学生学习农业的信心和责任心。实验思政:《花卉学》实验教学是课堂理论教学的延伸,通过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为感性的认识,也能够更好地把握花卉学理论重点和难点。例如,在主要花卉物种的认知和种子采收的技能训练上,学生3~5人一组,通过观察分析并对照识别手册或相关专业书籍,记载花卉主要观赏部位的形态,并记忆花卉中名和学名,归纳其所属类别。通过该实验,让学生在课上所学到的教材知识得到了消化和吸收,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花卉鉴别能力,深入掌握花卉识别的要点和观赏特点。实验教学中将德育教育贯穿教学始终,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主渠道中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立体化育人。在常用的花卉栽培技术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的学习花卉栽培管理技术的重要性,花卉栽培技术是在花卉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如何运用合理栽培技术解决花卉栽培养护管理等问题是本课程实验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因为它与生产生活密切联系,更因为栽培养护技术实施过程是学生体会学以致用并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过程。这个过程中的花卉育苗技术较好地训练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学生适时运用新技术对花卉进行养护管理,增强了学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创新的进取精神。

2.4考核部分的课程改革

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我们对教学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前《花卉学》课程成绩 =期末考试成绩(80%)+ 出勤考核(10%)+ 平时作业和试验报告(10%)。其中,出勤考核主要根据出勤及课堂表现等综合打分。平时作业包括实验报告等,抄袭情况多有发生,导致平时作业流于形式。在考试环节,学生通过死记硬背也可以考出好成绩。因此,目前这种考核方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花卉学》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课前预习、课中汇报和讨论、课后(花卉识别及试验报告),各考核内容按不同权重进行综合考核,共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

作者:包颖 张连忠 付玲 单位:唐山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