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6 09:32:33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1

关键词:宿根花卉;包头;园林绿化;应用;解析

中图分类号: S68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6.14.061

宿根花卉其根部以下能够宿存在土层中度过寒冷的冬季,来年春暖花开之时又可以顽强的复苏、开化、结果,其相较于1~2年生的草花,生命力更为旺盛,而且能够节约水资源、抵抗旱灾、便于管控。近年来,伴随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对生活品味越来越重视。而在城市绿化方面,对植被的栽种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与要求,这也促使包头市园林建设领域持续开拓创新。而宿根花卉由于其诸多特征,成为了包头市园林绿化中的首选,其对园林绿化的影响日益深远。

1 宿根花卉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

宿根花卉应用方面最大的难点是剪裁。宿根花卉有相当多的品种具备连续开花的功能,这对延续花期来说极为关键。通常状况下,第一茬花因营养充足,开花情况最好、最大、最齐整、最绚烂,这个阶段是最好的观花阶段。而后,植被结出果实,消耗掉大部分的营养,用在花芽以及发育花骨朵的营养被缩减,开花不论从数目上或质量上都无法与先前相比拟。如剪掉残存花朵,再辅助施以肥料,那么就会形成二次开花的奇景。然而在枝条顶端开花后,后期的开花位置渐渐移动到顶端往下的腋芽位置,比如婆婆纳等,这类状况下,不能重剪,只需要将开剩的残花剪除就行。

2 宿根花卉具备的优势

2.1 宿根花卉品种繁多

当前,包头市普遍栽种的宿根花卉通常有红景天、八宝、石竹等。在公园、民居等小气候绿地内还能够栽种芍药、一丈红等。

2.2 繁殖容易,管理简单方便

宿根花卉的繁衍、栽种大部分都缺乏硬性规定。通常采用播种繁衍,还能够运用扦插繁衍、分根繁衍等。仅需把控栽种节气,就可以栽种成功。并且一年栽种,多年鉴赏。

此外,宿根花卉的病害不多,通常只需根据天气或节气的改变,对其灌溉肥料与水分就能成长并开花、结出果实。假如需要其定时开花或二次开花,提升鉴赏价值、延续鉴赏时间,则需要进行科学的剪裁和抹芽,并辅助施以肥料,方可达到预期功效。

2.3 宿根花卉的适应性强

包头市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半干旱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征为:年温差大,四季分明。冬冷夏热,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多风沙,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集中在夏季,但全年降水量不多,土层pH值呈微碱特征。而在宿根花卉中,大部分有着抗旱、抗寒、耐贫瘠、耐盐碱性等极强的适应性能,其在包头市区域内,不用保护就能安全度过冬季。如果要让宿根花卉成长成优质的花卉,就需要依照其相异的生物学特征,科学栽种并管控。

2.4 宿根花卉群体效应好

宿根花卉通常是单株栽培,鉴赏意义不大,然而成群的栽种以及与其他花卉、灌木、乔木等混合栽种,则鉴赏价值会增大。自2005年包头市建设我国文明城市后,公园、广场和路边两端的绿化带土壤不能暴露,因此包头市栽种成群的宿根花卉,并且还在阿尔丁植物园中布置了宿根花卉栽种示范区,依照花色、花期、植被高度等特征,把八宝、福禄考等成群栽种,获得了较为理想的鉴赏功效。试验证实,科学配搭、成群栽种,不仅能够提升鉴赏性,并且为相异生物特征的花群生长提供了条件,提升了园林绿化的涵盖率,让城市空气变得更清新。

3 宿根花卉的园林应用

3.1丰富植被种类与引种

与我国大部分城市类似,包头市园林绿化领域进步明显,绿地面积逐步增长,不管是人均绿地面积,或是城市绿地率等都呈逐年增加趋势。然而,受包头市地理位置与气候制约,园林绿化中能应用的植被材料偏少,让大部分绿地景观呈现出的效果较为雷同,没有体现出其本身的特色。

此外,草坪与一年生草花的大规模投用,给绿地养护带来一定的负担。因此在包头市园林绿化中,唯有让植被景观呈现出多元化特征,方可打造层次鲜明的群落植被,构成繁复美观的景观。而且在园林绿化领域迅猛进步阶段,园林植被引种的普及以及使用,会让园林绿化得到大众的认可,改变单调的景观格局。

3.2旱性宿根花卉的栽种

经过多年的摸索,包头市的园林绿化在我国所有城市中有着极高的知名度。然而包头园林绿化景观中草本花卉品种较少、色调类似。包头市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城市,绿化所用的支出不是一笔小数目,在浇灌条件差的道路或小坡栽种草坪或一年生草花困难程度较大,并且会导致景观观赏性降低。所以根据包头市的生态环境条件,栽种一部分耐旱性宿根花卉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3.3立面与纵向布设

繁复的宿根花卉运用对夏天与秋天的园林景观来讲有着极为关键的作用,繁复的立面以及纵向的艺术布设,让宿根花卉构成植物群落景色,其与大众回归自然的心境是吻合的,让民众在劳累了一天后,能够在自然的怀抱中体会到一丝惬意与满足,这与当代生态理念不谋而合。这部分宿根花卉林区或专属类的林区在包头市的各类公园内随处可见,其对城市园林的种类是一种丰富。

4 结论

宿根花卉的栽种应根据相应的光照条件、水分、温度、土层等立地环境决定。在挑选品种阶段,应尽可能形成实地实花的局面。在运用阶段,要关注季相、色调的改变与比较。宿根花卉品种多样,花期早晚都有,色调极为繁复。在种植设计阶段,应重视季相的改变,还应权衡到同一节气内彼此的色调、花姿和与周围色调的比对。

参考文献

[1] 黄仁华,杨会玲,黄炜,等.核素铯胁迫下接种摩西球囊霉对宿根高粱内源激素和光合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5,

26(07):2146-2150.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2

关键词:花镜植物景观园林

中图分类号: 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研究区概况

1.1无锡市自然地理概况

无锡市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全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受太湖水体和宜南丘陵山区地形等影响,局部地区小气候条件多样,境内动植物资源较为丰富。除栽培植物外,拥有自然分布区内及外来归化的野生维管束植物141科,497属,为950种,75变种,分别占全国植物科数的39.9%,属数的15.6%,种数的3.5%。草本植物744种占78.3%,木本植物(包括竹类)206种,占21.7%,药用植物400多种。

1.2 无锡市主要城市公园概况

本文选取无锡市内景观效果较为典型、花境应用水平较高的5大无锡市公园绿地作为研究对象,5大景区均分布于太湖之滨,具体公园分布如下图1所示:

图一 调查对象分布图

本文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科学合理的无锡市公园绿地花境植物景观评价体系,确定各指标的重要性并量化,最终获得评价指标权重,构成景观评价的AHP模型。根据评价模型,对每个公园内典型花境进行景观评价,得出城市公园植物综合评分表,并根据应用情况划分等级。最后,针对以上评价结果,总结出在无锡市花境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科学且合理的解决方法。

2、无锡城市公园绿地花境植物群落调查结果与分析

(1)群落的物种重要值分析

重要值是某物种种在调查样地中地位及作用的综合指标体现。表2是无锡城市公园绿地花境样地中园林小乔木和灌木树种重要值及排序。

表2样地乔木和灌木树种重要值及其排序

Tab.3-2 Species Important Value and Sorting ofGarden Tree and Shrub in samples

(2)物种多样性分析

由于各大公园花境应用水平、花境风格、花境类型不同,则群落多样性指数也具有明显差异,通过进行各个样地、各个公园的多样性指数,为后期分析总结、规划建议提供有利的参考。

在对各个样地乔木层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各个公园丰富度指数差异不大,锡惠公园、蠡湖公园、梅园公园的均匀度指数较高,梅园公园Simpson指数较高,各个公园花境应用水平参差不齐,比较性差异较大。各样地乔木层丰富度平均值为3.9399,均匀度平均值为0.4796,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0224。

将各个样地内的乔木层的Simpson指数综合求其平均值并排序,无锡市公园乔木层均匀度指数排序为:梅园公园(0.0409)>鼋头渚公园(0.0239)>吟苑公园(0.0227)>锡惠公园(0.0211)>蠡湖公园(0.0179);

在对各个样地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锡惠公园、鼋头渚公园丰富度指数较高,吟苑公园、蠡湖公园的均匀度指数、Simpson指数排序靠前,各个公园绿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其中位于鼋头渚公园的5#样地、蠡湖公园的7#、8#、9#样地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较平均,表明其灌木层多样性指数平均分布程度较为均衡一致。各样地灌木层丰富度指数平均值为3.6587,均匀度指数平均值为0.7398,Simpson指数平均值为0.7375。

将各个样地内的灌木层丰富度指数综合求其平均值并排序,无锡城市公园花境样地灌木层丰富度指数排序为:锡惠公园(4.4491)>鼋头渚公园(4.1272)>蠡湖公园(3.0522)>吟苑公园(3.0349)>梅园公园(2.7081)。

将各个样地内的灌木层均匀度指数综合求其平均值并排序,无锡市公园花境样地灌木层均匀度指数排序为:蠡湖公园(0.6772)>梅园公园(0.6758)>鼋头渚公园(0.5816)>吟苑公园(0.5322)>锡惠公园(0.5108)。

将各个样地内的灌木层Simpson指数综合求其平均值并排序,无锡市公园花境样地灌木层Simpson指数排序为:梅园公园(0.8377)>蠡湖公园(0.8075) >吟苑公园(0.6777)>锡惠公园(0.6741)>鼋头渚公园(0.6058)。

综合看来,各公园绿地多样性指数分布不均,吟苑公园、蠡湖公园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变化不大,鼋头渚公园、锡惠公园、蠡湖公园植物群落较丰富,种类与数量上都得到很好的把握。

3、无锡城市公园绿地花境配植应用实例分析及评价

选取本次调查综合评价较高的两个花境样地进行分析,分别为位于鼋头渚公园的3#样地和位于锡惠公园的14#样地,旨在找寻无锡地区花境配置的特点,为今后的花境设计提供一些可借鉴的思路。

3.1鼋头渚花境样地3#

该样地设置于充山大门前道路交汇处,是一个椭圆形花境,花境作为道路花境、门前花境,具有引导车流、分割园内外空间的作用。该样地是双面花境,朝向大道一侧的花境充分尊重了驾驶员的感官设计要求,花境造型并不繁复,主要以罗汉松造型树、修剪整齐的圆柏球、树形独特的秤锤树以及色彩丰富的时令花卉为主,风格较为明快,观赏焦点主要在于色彩斑斓的时令花卉、罗汉松造型树。由于时令花卉花期较短,颜色搭配、造型种类等波动性大,该花境属于变化性较大、观赏期较短的花境组合。与外侧相比,内侧的花境更为细腻,大量选用多叶羽扇豆、毛地黄等宿根花卉造景,景观细腻,观赏期较长,色彩变化丰富,观赏性较佳。

从细节配置上看,上层为罗汉松、秤锤树,中层以春鹃、圆柏球为主,下层地被较为丰富,以时令花卉为主打材料,少数宿根花卉种类拼接而成。花境上层配置乔木高度不够,难以与中层灌木分出层次,整个花境景观层次感不强;中层灌木仅有少数几种,色彩不够丰富,容易湮没在背景中;前景以色块种植色彩丰富的时令花卉或宿根花卉为主,色彩明快、跳跃,是主要的观赏点,但种植形式单一,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色彩配置上看,黄色的三色堇是整个景观观赏面的最亮色,与周围红色系、紫色系的花卉形成对比色,柔和的色彩曲线散布与花境之中,与旁边造型独特的罗汉松和修剪整齐的圆柏球形成对比,形象更为突出,整个景观主色调由罗汉松、春鹃与圆柏球为主,作为亮色花卉的背景,很好地衬托出花卉的色彩。

3.2锡惠花境样地14#

该样地位于锡惠公园内一个古典建筑旁,是包围建筑,作为两块绿地之间联系的花境,该花境具有植物种类多样,局部层次分明、色彩搭配丰富、群落较为稳定等特点。该花境是单面观赏花境,花境高度控制在2.5m以下,以红色系为主色调,位于建筑北面。花境以红枫为景观焦点,红枫与樱花、垂丝海棠构成花境景观骨架,位于花境的中后位,艳丽的杜鹃、葱绿的八仙花、直立的山茶丰富了立面景观层次,红枫开展的树姿、柔美的叶色、杜鹃怒放的花朵令人眼前一亮,搭配黄色的三色堇,形成鲜明的对比,阔叶麦冬沉稳的绿使得整体景观有了基础,既能覆盖土表,又压制住了整个花境色彩的跳跃。从季相上看,连翘早春开黄色花,明亮且惹人注目,与粉色的桃花、垂丝海棠竞相开放,组成早春春意盎然的美景,八仙花大而妖娆,夏季花朵呈现蓝紫色,烘托出清凉、宁静淡雅的氛围,红枫春夏秋三季呈现红叶景观,是当之无愧的景观主角,该花境色彩丰富多变,再加上时令花卉的巧意搭配;在非花期季节,植物均呈现出盎然的绿色,麦冬四季常青,种植于硬质景观与软质景观的结合处,与绿瓦白墙的古典园林建筑沉稳、宁静的风格相呼应,该花境四季有景可赏,意境悠远,与古典园林风格完美结合。

4、无锡城市公园绿地花境配置改进建议

4.1增强花境专业知识素养,塑造回归自然的设计理念

花境设计是将植物学、环境心理学、生态学、园林学等多门学科集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花境设计者的相关知识必须全面,才有可能设计出成功的花境。对于花境设计人员相关理论知识的提高,除了需要自身有意识地接触相关理论研究成果之外,还需要与实践相结合,加强交流学习,植物方面知识的提升需要日积月累,不能一蹴而就。

4.2 规划外观布局

花境与所处环境内的其他植物、附近建筑、园林小品、地域地形等其他造园要素均有联系,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协调与布局形成良好的花境景观[[]]。设计时应从宏观的角度考虑花境的平面轮廓和大致的布局形式,通过对花境的主要观赏期、主色调的了解与确定,选择花卉材料,绘出各种花卉材料栽植位置和范围面积,利用引出线标注各种花卉材料的代码或者名称,最后进行设计方案调整,根据花卉材料特征,调整花卉材料数量、规格、色彩等内容。

4.3 花境季相调控

花境的季相变化是其特征之一,植物的花期和色彩是表现季相的主要因素。理想的花境应四季有景可观,寒冷地区应三季有景, 花境全年观赏期在200天以上,其中设定某一季作为主花期,主花期也是主要观赏期,此时开花的植物是整个花境的骨架,散布于整个花境,以保证花境的整体效果。同一花期的花卉群植可以做成一个主题式花境,是花境季相设计的常用选择,但是观赏期等方面受到限制。许多设计者或者领导人员难以充分了解花境的优劣,导致花境的应用受到阻碍,加强花境宣传,或者常绿与落叶、全年观赏与冬季休眠的植物相搭配,也不失为花境在我国得以推广应用的良好途径。

4.4 花境植物种类选择

要想做好花境的设计和管理工作,必须对各种花卉生理特性、生态特性充分了解,应将不同植物的物候、花期、高矮和观赏特性考虑在内,进行合理搭配。从色彩、姿态、株形、数量以及生长势强弱、繁衍速度等多方面考虑,形成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连续开花的景观。

4.5注重花境养护管理

随着绿化施工的完成,花境的养护管理工作逐渐变得尤为重要,长期、细致的养护管理工作需要专业人员实施。花境的养护管理也需要“对症下药”,专业人员对花境进行专业的养护管理,不仅仅能延长花境的观赏期,专业的养护管理措施能够做到花期调控、延长观赏期、休眠期保护的作用,也能将花境的生态效益发挥到最佳水平。

4.6 花境形式的更新

笔者调查过程中发现无锡城市公园绿地中的花境形式仅仅局限于不同植物材料间的相互搭配,受到国外花境应用配植的影响,我国花境形式普遍是植物材料之间的搭配,并不能充分表达我国的多元文化,结合展现当地文化的园林小品不失为体现花境意境、展示当地文化的一种手法,古典园林中的置石、陶罐等聚能成为景观中的文化元素,丰富花境内涵。同时,花境作为一种新型的园林应用形式,体现出更强的观赏性、更高的景观契合度以及更多变的应用形式,与各种园林设施的完美搭配、百变契合也是花境的明显优势之一。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3

关键词 水培;营养液;花叶蔓长春;株高

中图分类号 S68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185-01

花叶蔓长春为夹竹桃科(Apocynaceae)花叶蔓长春属(Vinca),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该属约10种,原产欧洲,中国东部有栽培。花叶蔓长春在自然条件下适应性强,土生繁殖容易,可扦插、分蘖、压条繁殖,以扦插繁殖为主,但繁殖速度慢,市场需求量较小。由于水培花卉具有清洁环保、格调高雅、便于养护、观赏性强、可以花鱼共赏等优点[1-2],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花卉爱好者的欢迎[3]。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近年来一些地区兴起水培花卉生产。由于目前人们对水培花卉繁殖研究较少,且不同花卉对营养液的要求差异较大,导致水培失败现象屡有发生。水培是无土栽培的方式之一[3-4],水培花卉就是对土生花卉采用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综合技术措施[5-7],诱导非水生花卉产生通气组织,使根部组织结构疏松,细胞增大,通气性增强,根部吸收面积增加,使之能适应水中生长的环境[8-9]。为了进行水培花卉的研究,在温度、湿度、光照、O2等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现以花叶蔓长春为试验材料,探索不同营养液成分对植株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品为:Ca(NO3)2、(NH4)2SO4、KH2PO4、MgSO4、NaFe-EDTA,H3BO3、ZnSO4・7H2O、HCl、NaOH、(NH4)6Mo7O24・4H2O、KMnO4,蒸馏水。供试植物材料购于合肥市裕丰花市,经过消毒等处理后放置在装有蒸馏水的培养皿中待用。

1.2 试验方法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具体设计见表1。按照正交设计表称量各药品至烧杯中,然后加入蒸馏水溶解,防止产生CaSO4沉淀。各处理设3次重复,取平均值进行分析[10-13]。

2 结果与分析

在各组试验中,植株均能生长,表明水培溶液的营养成分能够满足花叶蔓长春的生长所需。但在各组中植株的生长状况有所差异。各处理的株高见表2。以Ca(NO3)2 200 mg/mL、(NH4)2SO4 37.50 mg/mL、KH2PO4 35 mg/mL、MgSO4 230.0 mg/mL 4种营养成分配比(处理5)株高最大,为17.91 cm。SSR分析结果表明,Ca(NO3)2、KH2PO4、MgSO4对花叶蔓长春的株高影响不显著,(NH4)2SO4对花叶蔓长春的株高生长具有综合的显著意义。针对于差异水平显著的(NH4)2SO4因素作进一步分析,差异分析表明:3种浓度之间差异显著,从平均值上看,18.75 mg/mL水平最好。故(NH4)2SO4浓度为18.75 mg/mL时最适合花叶蔓长春株高的生长。

3 结论

花叶蔓长春水培试验结果表明,以Ca(NO3)2 200 mg/mL、(NH4)2SO4 37.50 mg/mL、KH2PO4 35 mg/mL、MgSO4 230.0 mg/mL等4种营养成分配比处理的花叶蔓长春株高最大,为17.91 cm。Ca(NO3)2、KH2PO4、MgSO4对花叶蔓长春的株高影响不显著,(NH4)2SO4对花叶蔓长春的株高生长具有综合的显著意义,(NH4)2SO4浓度为18.75 mg/mL时最适合花叶蔓长春株高的生长。

4 参考文献

[1] 翁智林.观赏植物室内水培技术[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 彭东辉.水培花卉[M].2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3] 霍文娟,李仕宝.家庭水培花卉养护[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12.

[4] 李宁毅.水培花卉栽培与鉴赏[M].北京:金盾出版社,2012.

[5] 张施君,盛爱武,周厚.水培花卉[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6.

[6] 张鲁归.水培花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7] 袁志发,周静芋.实验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 傅玉兰.水培花卉实用技巧[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9] 赵玲.无土也可以养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0] 日本主妇之友社.图解水培花草栽培[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1] 周勇.中国植物志〔第六十三卷〕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夹竹桃科蔓长春属[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4

摄影 校外教育 校本课程 审美

作为实施新课程标准而开发的摄影校本课程,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摄影校本课程在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

一、学习摄影艺术理论,打造基本艺术素养

学习必要的艺术理论知识,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不仅为学生的艺术活动奠定了基础,而且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举起照相机,用取景器对准被摄对象,按下快门,看起来多么简单的动作。但就摄影而言,许多艺术的涵养都是蕴含在这一简单的动作之中。因此,在摄影课中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学一些必要的摄影艺术理论,有意识地提高他们的艺术涵养,成为笔者组织摄影课教学的一块重要内容。比如,在“摄影用光”教学中,笔者利用典型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光线是摄影者的画笔,是摄影的灵魂。让学生正确认识光线,掌握它的变化规律。学生在掌握了光的艺术造型理论之后,创作出了不少有着优美光影效果的摄影艺术作品。如学生蔡某在一幅反映同学课余生活的作品《听心事》中,利用侧逆光,将坐在公园小长城阶梯上听同伴讲心事的同学拍得鲜明生动,逆光不但勾勒出同学优美的身姿,而且使几位同学聚精会神的神情得到了很好的表现。

对摄影家来说,艺术的生命在于独到的审美和敏锐的发现。为了让学生达到如此境界,我们结合自己所拍摄的校园生活摄影作品,系统地讲了诸如线条、影调、景深等各种摄影艺术造型理论,以此培养学生对千变万化的美的形态和结构的鉴赏、识别技能,从而形成敏感而细腻的审美能力,以及对千变万化事物的瞬间完美把握。比如,我们在进行花卉专题摄影教学中,引导学生观赏校园(公园)中的各种花卉,分析摄影艺术造型手段在花卉拍摄中的运用,用特写及小景深来突出花卉这个主体,同时运用侧逆光使花卉更富有质感和立体感。学生掌握了这些理论后,拍摄出的花栩栩如生。正如学生陈某在拍摄活动中所说的:摄影让我渐渐学会了用美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并用摄影镜头来记录心目中美好的东西。

可见,摄影艺术的熏陶,使学生学会了从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独特的美质,他们把从外在获得的知识积聚于内心,从而升华成稳定的艺术素养。

二、开展摄影创作实践,提高创造美的能力

艺术创作实践可有效地让学生将审美理念转化为艺术成果,学生在艺术实践中,使创造美的能力得到提高。摄影艺术如同其他造型艺术,操作性强是其基本特点,摄影创作活动在摄影艺术活动中理应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我上摄影艺术课一直主张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社会,走进大自然,可让学生为千姿百态的世界所陶醉,主动地去发现美、捕捉美、表现美;同时又能引发创造美的欲望、兴趣。学生董某运用自己制作的针孔相机,通过观察和选择,拍下了许多身边的建筑,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构筑出一幅幅美的画面。

一幅好的摄影艺术作品,不但要表现自然美,更重要地是要表现出人对社会美的感受,表现作者强烈的感彩和审美情趣。在风光花卉、校园生活、体育运动、街道风采等一系列摄影专题创作中,学生们创作出了不少自己对自然美和社会美深有感触的摄影作品,这些作品在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的“虹口区摄影特色示范校学生作品联展”活动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摄影活动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艺术实践能力,逐渐形成了其基本的艺术素养和高尚情操。

三、全面组织摄影评论,发展审美评价能力

只有提高了美的分辨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开展摄影评论,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是摄影教学(同时也是校外摄影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幅优秀的摄影艺术作品,总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的统一。通过对佳作的欣赏,可以体验到原作者的思想和创作意图,从而能够与作者共享作品的美。我在组织教材上的“佳作赏析”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仔细品味教材中对摄影作品的点评外,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对该作品的看法,让学生分析作者从构思到各种造型因素的成功运用,分析作者对作品的感情投入,充分领会摄影作品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以及作品中其他值得自己借鉴的地方。此外,摄影作品欣赏课中我们还展示一些诸如布列松、亚当斯、马克吕布、等世界名家的名作让学生欣赏,并从中了解常见的一些摄影流派、摄影风格,通过对摄影艺术作品的欣赏与分析,逐步形成自身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素养。

除了通过欣赏佳作获得审美感受外,我们还让学生对摄影艺术作品进行系统的分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认识与理解,写出简短的摄影评论,也可以是学生摄影作品的自评与互评。我将学生书面摄影评论作为摄影课学习评价的内容之一,要求每位学生都要参与摄影评论写作活动,并将学生的部分优秀摄影评论以“一作一评”的方式在网站和博客中展示出来,以便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交流。

总之,摄影艺术教学(校外教育摄影教学)让学生在对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体验中,提高了审美情趣,培养了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摄影艺术课不失为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渠道,值得我们为之做更深入的思考和实践。

参考文献:

[1]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实践.

[2]新课程?教育学术.

[3]现代化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实践研究.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5

1.1花卉及品种混乱

1.1.1同名异物凡是一个名称只能称谓一种植物或一个其他分类群,如果发现同一属内的不同种群或其他不同分类群,具有完全相同的名称时,即为同名异物。例如,“绣球”,既用于八仙花科的八仙花,又用于忍冬科的木绣球(大绣球、斗球)。又如木犀科的丁香,很易与桃金娘科的丁香(丁子香)相混同,前者以供观赏为主,花有芳香,系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我国盛产多种;后者则生产花蕾,主供药用及化学工业用,系常绿树,我国仅有少量引种而已,园林中应用很少。

1.1.2同物异名任何同一种植物或同一个其他分类群,只能有一个合法的正确的学名。若发现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学名,就是同物异名。比如唐菖蒲在各地有不同名字的,或“剑兰”,或“菖兰”,或“十样锦”,更有称之为“十三太保”;仙客来在北京称为“萝卜海棠”,在天津称为“一品冠”;扶桑则有更多的称谓,如“佛桑”、“朱槿”、“大红花”等;福禄考在上海称为“草夹竹桃”。另外还有很多花卉的地方名字与其他的花卉种名相似或相同,让人困惑。例如小苍兰又被称为“洋晚香玉”,茶花也有“曼陀罗树”的名称;叶子花在华南地区被成为“簕杜鹃”;马蹄莲称为“慈菇花”;红花羊蹄甲称为“洋紫荆”;大丽花在北京称为“西番莲”,其实真正的西番莲却是西番莲科的攀援植物;木犀科的桂花也有地方称为“九里香”;柳叶菜科的倒挂金钟也常被称为“吊钟海棠”或“吊钟花”,而真正的吊钟花则属于杜鹃花科。

1.1.3种属关系不当名的变动和混乱,常影响到整个种的拉丁学名,如果属名变了,种名也应随之改变。如侧柏的学名在《中国植物志第七卷》中写做PlatycladusorientalisFranco,但国际上仍有很多写做ThujaorientalisL,少数写作BiotaorientalisEndl。

1.2花卉品种名的混乱

1.2.1品种名的命名方法不正确如《汉拉英花卉及观赏树木名称》中关于荷花(Nelumbo?nucifera)的品种名,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的新规定,对于东方国家之栽培植物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据此可考虑雅名以音译为准,必要时可分列2~3词,并在括弧中用英文意译作为解释(不作正式名)。因此,荷花的品种名应作如下修正:秋水长天莲f.aurea——‘秋水长天’莲‘Aurea’(f.aurea),北京红莲cv.BeijingPinkFlower——‘北京红’莲,大白莲cv.BigWhite——‘大白’莲’Dabailian’(bigwhite)等。又根据品种命名原则规定,不能以一种花卉名称作为另一种花卉的品种名,也不能以其他已有的动物命名,然而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园艺生产中仍然层出不穷,例如,如‘红莲’牡丹就与荷花中一个“红莲”同名;‘小桃红’牡丹与凤仙花中的“小桃红”同名;‘紫罗兰’牡丹与十字花科“紫罗兰”同名。‘朱顶红’山茶,(Camelliajaponica’Zhudinghong’),品种名称“朱顶红”乃是石蒜科朱顶红属的一个种(Hippeastrumrutilum),而翠雀(Delphiniumgrandiflorum)应改名成“翠雀花”,翠雀属也应改成“翠雀花属”。

1.2.2有些从国外引进的重要花卉,译名不妥当。例如蝶形花科的毒豆(Laburnumanagyroides)应改称“金链花”;Piceaabies应译成“欧洲云杉”,而非“挪威云杉”。

1.3花卉品种及名称混乱

1.3.1历史根源我国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种类繁多的花卉,民间流传的花卉更是不计其数,劳动人民从发现花卉到栽培花卉,为了便于区分不同的花卉,便用自己的方法将一些花卉命名,流传至今,直到现在也没有分门别类的统一整理,造成了现在的花卉有土名,学名,商品名等一系列名称,造成混乱,对花卉的识别与命名造成极大的不便。如:孑遗植物银杏,又被称为白果树,公孙树、佛家子、金果;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异名众多,鞠秋、鞠、菊华、九花、女华、更生、金英、帝女花、周盈等数十种叫法;北京称大丽花为西番莲;又称鄂报春为“仙荷莲”;称仙客来为“兔耳花”或“萝卜海棠”,而又被相邻的天津称为“一品冠”;唐菖蒲在沪成为“菖兰”,在粤称“剑兰”,在东北则有“十样棉”之称;粤人称叶子花为籁杜鹃,沪人称福禄考为“草夹竹桃"。还有一些是借用外国名,如借用日名,称报春花为樱草,藏报春为“中华樱草”或“大种樱草”,称鄂报春为“四季樱草”的,亦属常见。

1.3.2人为及现实原因由于各位学者所持观点的不一致,导致某些植物的分类比较混乱,大种、小种林立,不同作者编写的书所记载种类经常不一致,也令花卉分类学家困惑。另外,在某些植物起源进化研究方面,由于各位学者采用的方法与手段不尽一致,所以所得相同植物的系统演顺序、起源进化关系也不尽相同;有时即使采用同种方法,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也不一定相同。这种现象在花卉植物研究上屡见不鲜。

1.3.3国外引种花卉的译名存在混乱在花卉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是从国外引种驯化成功的花卉,在这些花卉的译名中,有部分混乱现象。

2花卉名称混乱的对策

2.1花卉品种名称的整理

2.1.1正确使用拉丁学名。花卉中文名的混乱,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相当严重常给工作和生活中增加了许多麻烦与困惑。花卉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的存在,往往给使用上造成混乱,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正确地使用拉丁学名。

2.1.2分类名称要求稳定,一个品种只能有一个学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时,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提出的学名,摒弃较后的异名。一个学名只能用于一个对象(属或种),如果有两个或多个对象者,必须于其中核定最早的命名对象。而其他的同名对象则另取新名。

2.1.3认识和掌握花卉中名和学名的演化过程,对花卉名称的正确使用具有重要意义。在使用花卉的中名和学名时,除了查阅公开发表的一般文献,还要认真查阅志书,以了解其来龙去脉,避免误引。

2.1.4花卉名称的参照标准要向国际植物命名法规和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靠拢。统一的科学命名法对于不同语言的国际性学术交流有着重要意义,从根本上避免了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造成的混乱。对于东西方栽培花卉品种名,翻译时以音译原名为原则。

2.2花卉种名的整理与统一

2.2.1花卉品种与其名称之一致性。也就是说,某一品种有具体而稳定的一套性状,其名称应与之相一致,即完全代表了它,要求做到名实相符,名物如一。

2.2.2建立一整套花卉鉴定的技术体系。综合运用形态分类学方法、解剖学方法、细胞学方法、植物生物化学方法、数量分类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多种方法有效区分和鉴别花卉。

2.2.3花卉品种的确认。花卉品种整理与统一等工作进行至一定阶段应及时与国际栽培植物命名委员会取得联系,应按不同花卉向不同负责单位登记、挂钩、以便取得确认,促进国际交流。

参考文献:

[1]王宗训等编著.新编拉汉英植物名称.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7.

[2]陈有民主编.园林树木学.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9.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6

摘要:岫岩以美玉之都闻名,因而岫岩当地玉雕艺术水平较高,岫岩玉雕摆件包括素活、人物、动物、花鸟、花卉、和玉山子等六大类,是具有当今岫岩玉雕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本文就这六种玉雕摆件简要介绍。

关键词:岫岩玉雕;鉴赏;原石

岫岩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北部,风光秀美,资源丰富。青山不老,起于长白之余脉;绿水长流,汇入黄河之。岫岩地以岩名,名以玉传,素以满族之乡,美玉之都而著称于世。

早在距今1.2万年以前,岫岩玉就首先被人类祖先发现并打制成工具使用。远在距今5000年以上的东北红山文化先民,曾经以岫岩玉雕琢了“中华第一玉龙”等精美神奇的古玉极品。岫岩玉从此率先登上了中国古代玉文化的光辉舞台,成为创造东方史前玉文化巅峰的主角。而在此后,无论是夏商周三代,乃至汉唐盛世,再到宋元明清,岫岩玉始终绵延不绝,流传有绪,世代相承,流布甚广,被公认为我国三大古玉之一,并跻身于中华四大传统名玉之列。堪称“古玉之光,华夏瑰宝”。

岫岩山产美玉,河出翠璞,人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乡。岫岩玉得天地之造化,聚山川之灵气,实为映水藏山,含英吐秀之珍。岫岩玉古称为“_琪”和“千年璞”。现代按矿物成分划分为三大品种。一是主产于哈达碑镇瓦沟的蛇纹石玉,以其产量和质量均居国内外同类玉种之首而被通称为岫玉。岫玉以清纯亮丽、层次丰富的翠绿色玉为主;还有集红、白、黑、黄等多种颜色于一身,五彩晶莹,俏色天成的花玉。二是主产于偏岭镇细玉沟的透闪石玉,俗称为老玉,主要有黄白玉、青玉、碧玉、墨玉、和糖色玉等种类。其山料采自山中矿床;河料采自当地白沙河流域,俗称为“河磨玉”,外包石皮,多姿多彩;内云精华,温润细腻,实属可与和田仔玉媲美的玉中上品。三是含有白色透闪石和绿色蛇纹石这两种基本等量矿物成分的岫岩翠玉,其玉色为白底绿花,艳如翡翠,有冰清玉洁,晶莹剔透之妙。

岫岩玉历来就以块体巨大而称世界之最,玉王迭出,屡创中国玉史奇观。多年来,岫岩玉更以具有块度大、色度美、明度好、密度高、净度纯、硬度足这六大优势特点,而成为非常理想和十分抢手的玉雕材料。岫岩玉石王、岫岩巨型玉体、岫玉井中玉、岫岩河磨玉、岫岩翠玉王,并称为举世闻名的“五大玉王”。

岫岩玉雕摆件包括:素活、人物、动物、花鸟、花卉、和玉山子等六大类,是具有当今岫岩玉雕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其艺术渊源可以说是远袭红山文化之遗风,中承有清一代之余绪,近得北京名师之真传,新获苏、扬人之加盟,进入了融汇南北两派精华,众家所长,形成地域特色的发展阶段;达到了象征、灵动与天趣、工巧和谐统一的境界。总体风格是以造型古朴雄健和生动传神见长;工艺特征为深厚圆润与玲珑剔透兼而有之。其作品特色则是既有气势恢宏的大件,更有巧思精琢的中、小件;其创作题材则广博丰富,其文化内涵则美好吉祥。让我们共同欣赏岫岩美玉这天地精灵、山川精英的神奇风采;让我们共同品味岫岩玉雕艺术之精华和人文精神之奥妙。

岫岩玉雕素活鉴赏

岫岩玉雕素活,亦称为平素。主要是仿古代青铜器造型设计雕琢的炉、瓶、鼎、熏以及祥禽瑞兽造型的器皿。岫岩玉雕素活用料标准高,雕琢难度大,其价值居于各类摆件之前列。一般多采用质感凝重和纯净无暇的墨绿岫玉和老玉、翠玉等名贵材料制作。并以造型稳重端庄,雕刻工细有神,纹饰精美顺畅,绝活绝技惊人而倍受称道。由于岫岩玉雕素活具有重要的艺术传承价值,已经被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保护项目。以岫岩翠玉为材料设计雕琢的素活精品大器,已经形成品牌。

岫岩玉雕人物鉴赏

岫岩玉雕人物摆件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其主要创作题材包括吉祥神佛、菩萨造像,以及神话故事和历史人物、仕女等,既有单体雕像,也有群体造型。岫岩玉雕人物创作,讲究传统技法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强调人物造型比例结构准确,身段形体优美,五官刻画生动传神,人物精神气质鲜明,衣饰动态合理,符合时代特色。岫岩玉雕人物曾被评为国家部优产品,其中,“玉石王大佛”和河磨玉“观音显圣”等都是惊世绝俗的艺术杰作。以岫岩翠玉设计雕琢的观音立像和弥勒坐像都是代表性作品。

岫岩玉雕花鸟鉴赏

岫岩玉雕花鸟和花卉虽然属于两个品种,但都是富有吉祥文化色彩和美好理想追求的艺术作品。花鸟件有的以鸟为主,以花为辅;有的花鸟并重,相映生辉。其创作题材以凤凰仙鹤非、等吉祥鸟为多见。此外,吉祥虫鱼:鲤、虾、龟、蟾等也被归入此类题材。岫岩玉雕花鸟注重突出主体鸟的造型设计,达到特征明显准确,动态自然传神,形体灵动有致,“张嘴、悬舌、透爪”的水平。岫岩玉雕花卉的显著特点是在造型上有以瓶为骨架的,也有以花篮为载体的。善于精心布局,巧用玉色,以各类吉祥花果为题材,设计雕刻出可供立体三面观的摆件作品。或展示出四季长春,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或表现出硕果累累、喜获丰收的田园风情。

岫岩玉雕动物鉴赏

岫岩玉雕动物是指走兽类题材的作品。主要包括传说虚构和自然写实两类吉祥瑞兽。既有单体造型,也有群体设计,属于极具历史传统色彩的吉祥文化题材。自然写实类的玉雕走兽以马、牛、羊、象、虎等为主。作品具有比例准确,夸张得体,特征明显,活泼传神等艺术特点,曾经被评为国家部优产品。其中“马到成功”、“三阳开泰”、“太平有象”等都是长盛不衰,历久弥新的传统题材。传说虚构类玉雕瑞兽主要有龙、麒麟、貔貅等传统吉祥物。此类作品形象十分奇异,神情极其威猛,充分保留了浓厚的古代风貌,展示出辟邪祛凶的守护神风采。岫岩翠玉龙凤盘等是其代表作。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7

原产于中国的茶叶C.sinensis和普洱茶C.sinensis Var.assamica是山茶属植物中最具世界性经济意义的作物,茶树与属于热带植物的咖啡和可可有所不同,无论在温带或寒带都可生长,从南纬33度的南非共和国以北地区至北纬42度附近格鲁吉亚共和国高加索山区都有引种栽培,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国际茶叶的出口贸易量迅速增长,由70年代的55.5万吨猛增至1994年的101万吨。到2005年预计将达145~150万吨。中国是世界主要产茶国之一,1995年全国茶园面积111.54万公顷。全国茶叶产量55.7万吨,茶叶也是云南省的重要产品之一,1995年全省栽培面积为16.62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的14.7%,年产量6.41万吨,占全国11.5%,居全国第四位,茶农120万户,年产值6.2亿元,加工产值4.2亿元,是农村的重要产业,而且存在巨大潜力,因为在现今世界上有40余个国家出产茶叶,没有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拥有众多的品种及制茶方法。云南省更是得天独厚,植物资源极为丰富,省内分布的许多民族都有制茶、饮茶的习俗,值得大力开发、挖掘。

中国是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明古国,关于对茶叶的记载,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000多年有关神农氏的传说"神农为民尝百草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原为药茶,而非嗜好品。在西汉初年(公元前206年)成书的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已有了有关茶的文字记载,在三国时代(公元222~280年),茶已开始成为日常的嗜好饮料。到了唐朝时,茶已相当普及,唐朝元年陆羽所著《茶经》对茶的性状、品质、产地、采制烹饮方法及用具作了详细的论述,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门著作,陆羽也被人尊为"茶圣"。

关于茶的原产地有种种说法,比较可靠的说法认为茶出自西藏高原的东部,即云南和四川一带,最早被看成是一种药茶,后来,逐渐繁殖到内地,一是顺黄河而下,二是顺长江而下,到公元3世纪,已普及到民间成为嗜好品了。进入公元8世纪,茶叶已成为农家的专业或副业而大面积种植起来。公元8世纪初,茶由派往唐朝的日本僧侣引入日本,17世纪80年代被移植到印度尼西亚,1788年传到印度;1869年进入斯里兰卡,1833年已广泛地被移植到俄罗斯等国家。在云南,有一条始于唐代,从云南西部经西藏、印度到中亚的"茶马古道",这条古道在宋朝达到鼎盛时期,是中国西南与中亚地区经贸往来的重要通道,同时茶也一直是内地与西藏地区的大宗贸易货物。

与茶叶近缘的同组(Thea Section)野生种类,据载共有12种,5变种,大多分布于中国南方,其中不少种类当地百姓长期采制作茶饮,如贵州普百县的"炒青茶"为四球茶(C.tetracoca)云南文山、红河一带的"苦茶"为厚轴茶,凤庆、大理一带的"野?quot;"感通茶"为大理茶C.taliensis(C.irrawardiensis),明末旅行家徐霞客到云南时,就曾记录为"感通茶"的采制工艺。

据现代药理研究,茶叶内含物主要有维生素、蛋白质、咖啡因、茶碱、茶多酚、单宁、挥发油等,其中茶碱、茶多酚有强心利尿作用,咖啡因对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有兴奋作用,过量摄入对健康不利,目前国内外都在对降低咖啡因的含量进行研究,希望能培育出保健作用强、对人体刺激小的优质保健茶。

二、中国南方的重要木本油料作物-油茶

油茶是山茶属植物中另一类有重要经济意义的作物,在中国南方各省都有栽培,是重要的木本油料作物,在湖南、江西还是重要的食用油。我国栽培的油茶主要有以下几种,油茶C.oleifera,分布于江西、湖南、浙江、广西等。分布于浙江省的浙江红花油茶X.chekiangoleosa;广东省的南山茶C.crapnelliana、云南省腾冲的红花油茶C.reticulata等,茶油中含有较高比例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如腾冲的红花油茶就是一种优质食用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动物性脂肪的摄入量会逐渐减少,而茶油作为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营养价值高的优质食用油,市场需求会逐步增加。油茶种子榨油后剩下的油枯还可以作为肥料、杀虫农药。目前,对油茶的研究还不是很多,在育种、栽培、改善茶油口感和营养成分方面还有很多工作可做,同时还可将油茶的栽培与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结合起来,为山区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世界著名花卉-山茶花

山茶属植物另一个有世界影响的方面是观赏花卉,现代的人工栽培范围遍布中国长江以南、以及日本、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传统上作为观赏花卉而栽培的山茶属植物均是山茶组(Sect.Canellia)种类,如山茶C.japonica,云南山茶C.reticulata.,茶梅C.sasanqua.等。山茶古称"海榴",在唐朝已有栽培,宋代以后才出现"山茶"的名称,北宋陈景沂的《全芳备祖》,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吴彦匡《花史》,王世懋《花疏》,王象晋《群芳谱》中都有对山茶形态、分类、用途及栽培的详细记录,历代文人对山茶也有许多题咏。

约在公元7世纪初,茶花传入日本,并于18世纪时传入欧美,目前栽培品种已达1.5万余个,目前英、美、日、意、法、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在栽培和培育,茶花已成为各国不可或缺的庭院观赏花木,而且有的国家进行大宗的商品化生产,作为出口创汇的物资之一。

云南山茶虽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自隋唐开始,宋、元、明以后渐盛,但地处偏僻,山川阻塞,世界各国知道较少,云南山茶的学名Camellia reticulata Lindley,始于19世纪中叶,但到20世纪后半叶才引起各国园艺学家的重视。云南山茶花大色艳,花型变异较多,极具观赏价值,而且野外分布较多,常易形成自然杂交新品种,如腾冲野生红花油茶林中就有由于自然杂交而形成的花型、花色有很大区别的新品种,90年代初由腾冲县城建局组织了对红花油茶林中自然杂交新品种的鉴定,经专家仔细研究后共评审鉴定了62个云南山茶新品种。1995年又从昆明震庄国宾馆的栽培品种中鉴定出10个新品种。我国茶花育种应发挥我国茶属众多的种质资源优势,进行种间和属间远缘杂交,培育出我国特色的茶花新品种。目前对新品种的培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培育芳香茶花:用有香味的茶属植物杂交,形成有香味的茶花品种,如美国已培育出的"香粉红"Fragrant pink,以及"辛迪玉桂"Cinnamon Cindy等多个具有香味的茶花品种;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8

欧洲花卉产业发展现状

欧洲、美国和日本形成了国际花卉消费市场的三大中心,欧洲的荷兰、比利时、意大利、德国、丹麦等均为全球花卉主要的生产国家,欧洲国家花卉消费中以德国、荷兰和法国为典型代表,每年消费达92亿美元,占全球花卉市场的80%,德国是花卉消费最多的国家,2012 年销售额达86.7亿欧元,人均消费106欧元[1,3],荷兰2012年花卉出口额达35.6亿欧元,生产的花卉占全球的52%,其中球根花卉占到全球的80%,每年生产的90%以上花卉主要面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被称为“世界花卉王国”和“ 欧洲花卉生产中心”[4]。在盆花消费方面,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所占比重较大,在2008年,德国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56%,人均45欧元,荷兰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38%,人均36欧元,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盆花消费占花卉总消费的比例分别为40%、31%和23%,人均分别为20欧元、11欧元和9欧元[5];在鲜切花消费方面,荷兰、法国和英国的人均年消费数量分别为150支、80支和50支[1],欧洲国家是全球鲜切花主要进口地区,2004年进口总额达31亿欧元,消费支出120.14亿欧元[6]。在设施园艺种植方面,欧洲国家主要以高利润的花卉生产为主,2010年,欧洲主要国家的设施园艺总面积大约为33.9万hm2(如表1),为世界设施园艺总面积的8.3%,虽然所占的比重不大,但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非常强,并且在生产中非常注重设施栽培新模式的研发和生产质量[7]:

花卉文化促进产业发展的表现方面

1、花卉与人们的生活

在挪威、瑞典、丹麦、芬兰等追求闲适生活的北欧国家,花卉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不是把花卉用来充当礼品[8]。英国民众对花卉非常热爱,许多人在花园里倾注无限热情,创造出许多非凡的花园景观与人分享和交流,推动了花园的水平[9]。芬兰是世界最北部国家,花卉种植非常不易,但芬兰人崇尚“Sisu”精神(意为“坚强不屈和勇气”)并通过新技术及环保效益使产业获得成功[10],芬兰约三分之二的人拥有花园,该国冬天被白雪覆盖,每年开春各园艺中心挤满了人,许多人都利用这个黄金季节搞花园“DIY”,80%的园艺产品交易额在5至6月间完成,人们买来花卉布置或种植,在有限季节里将花园打扮得繁花似锦[11]。

2、花卉题材的开发与利用

瑞典基本每年都发行花卉题材邮票,如2010年5月发行“三色紫罗兰”5枚邮票,在2011年5月发行一套“睡莲”邮票,11月发行圣诞节仙人掌、猩猩木、圣诞玫瑰和孤挺花4种花卉邮票[12]。法国人喜欢花卉,可以从他们所喜欢阅读的花卉园艺图书看出,法国花卉园艺类书籍在2002年出版了154种,而在2010年则多达259种,花园、花卉和园艺盆栽方面的题材被出版社不断挖掘,成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13]。

3、丰富多彩的花卉文化

在欧洲,大多数花卉或其组合都有特定的意义并形成了系统的花卉语言,象征意义多与古希腊、古罗马神话和宗教联系在一起,《圣经》中的花卉与欧洲古典园林中的花卉种类关系密切,在今天许多的城市公园专门开辟有“《圣经》中的植物园”[14-15]。欧洲园林中花卉文化的体现方式相对直观,人们通过配植形成图案表现对花卉外形和色彩方面进行观赏,同时,在园林中花卉配植多以规则形式出现,如修剪造型树、绣花花圃、绿廊、植物迷宫、花坛等,以量取胜,此外,还以花卉纹样装饰庭园,体现了园林造景中对几何美和人工美的注重。欧洲园林中大量花卉应用造景的设计理念极大地刺激了花卉生产和销售。

4、“国花”文化

荷兰花卉产业发展的成功归结于建立在独特的国花郁金香文化基础之上。荷兰是全球郁金香最集中生产地和最大集散地,在西部利瑟地区每年从3月到8月都要持续举办郁金香季,开展长达40km的郁金香花车游行,每年全球各个国家的几十万游客都被郁金香季吸引,强大的文化吸引力促使全球郁金香的市场不断扩展和壮大。这种将传统花卉生产为导向发展模式转化为以全球市场消费为导向的产业持续发展模式,使荷兰的花卉及其产品成为现代文化创意的载体。目前,荷兰每年有60亿株的郁金香出口到其他国家,其花卉产业发展注重国花郁金香文化的创意和感召,使产品创造出新的价值和市场空间[16]。荷兰这种把花卉生产与文化相结合并把产业发展成经济支柱的发展模式,在世界上非常稀少。

5、庞大、成熟的花卉产业

2014年6月,“花园世界展览会”(Gardeners World Live)在英国伯明翰举办,该展会由皇家园艺协会在1992 年创办,已连续举办23届,吸引了近7万观众参观,通过展示和比赛相结合向观众呈现了独具现代气息和创新意识的家庭花园设计,反映了英国现代花园布置的最新发展动态[17],英国的切尔西花展经过100年的经营,已成为全球最负盛名的花展活动,该展会展出面积约10hm2,每年5月举办,由于观众太多,从1988年开始实行限票,在2012和2013年都只发售15.7万张并且一发售就被抢购一空[18],英国展会众多观众参与说明花卉园艺已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根特市是比利时观赏园艺会展中心,每年的3月和8月都分别举办一次国际花展(FLORALL fair),每5年举办一次世界知名的观赏园艺产业盛会――根特国际花卉展示会(Floralies of Ghent),2010年4月举办的根特国际花展吸引了30万人的参会[19]。

6、花卉产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发展创意农业,荷兰、德国、英国等实现了花卉产业的深层转型。荷兰的创意农业以“高科技创汇型”的特殊优势成为世界典范,该国的花卉产业是以农场为平台的花卉生产及相关文化创意活动,1500余家的花卉农场,种源公司、科研机构、农业生产设备公司、相关文化艺术活动策划以及金融广告等企业构成了花卉支持产业;在德国,“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大力发展休闲农庄和市民农园,开发花卉园艺,在满足居民的生活、休闲和娱乐方面需求的同时促进了城乡的可持续发展;在英国,“旅游环保型”创意农业源于其悠久的工业史、发达的工业化和先进的城市化,催生了农业旅游,刺激了花卉产业的发展,英国是全球发展农业旅游的先驱国家,至今引领世界休闲农业旅游业的发展方向[20]。

7、花卉产业带热相关产业市场

荷兰农业休闲旅游是以其现代化的花卉产业体系发展为基础的,花卉产业经过40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丰富的花卉文化构成了荷兰花卉旅游的灵魂,16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带到荷兰,17世纪郁金香热最终导致经济危机,英国水手误把郁金香球茎当作洋葱误食等故事构成了花卉的传奇文化,吸引着全世界游客进行花卉审美休闲、产品交易、产业参观学习以及花文化体验等旅游活动,成为荷兰花卉产业增值的新路径,花卉业卖点由产品扩大到了文化,极大提升了花卉产业效益并有效拉动了产业的快速发展[21]。

8、节庆民俗活动中的花卉产业

比利时的杜鹃与秋海棠闻名于世界,根特地区每年生产6000万株秋海棠,每隔2年,在海棠花盛开的8月15日左右,在布鲁塞尔大广场用近80万株红、白、黄等颜色海棠,按照选定图案“铺”成一块面积约为1900m2的“鲜花地毯”,这已经成了比利时人民一个重大节日[22]。许多花卉在欧洲国家节日中不可或缺,它们和节日活动紧紧融合,成为节日民俗文化一部分,并成为节日符号,详见表2[23]:

9、市场生产经营理念

比利时许多花卉公司成为花卉协会会员后可享受免税待遇,由协会代向国家纳税,花卉业者被组织起来形成实力很强的生产集团,会员可集中精力投人生产赚取利润,由若干生产场家参与的协会便于实现专业化分工、规模化生产及市场调节和垄断[24]。英国、荷兰等国家在花卉经营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花卉经营模式,英国自营农场模式强调地区农业专业化发展;荷兰家庭农场模式则以集约化生产走花卉业精细发展之路,花卉产业发展主要基于创新的品种资源、先进的生产技术、完善的产业链和高效的物流体系等优势,使产业竞争力较高[25]。

我国花卉文化和花卉产业发展的启示

1、加大对广大民众花卉消费的宣传引导

目前,我国主办的许多花卉展览会参展对象多是生产经营企业,缺少家庭园艺文化的宣传和引导,大众参与面和百姓消费力度偏小,只有让花卉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我国的花卉产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今后在各级各类的花卉园艺展览会上,应设法增加百姓参与和互动内容,如:开辟大众花卉销售区,增设家庭养花讲座,开展家庭园艺设计比赛等项目,引导花卉走入寻常百姓家庭,增大花卉产业的市场份额。

2、实现花卉产业与旅游业的紧密结合

花卉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发达的花卉产业为前提和基础,没有发达的花卉产业就难以摆脱短期性和季节性的局限,无法使花卉旅游成为旅游业的持续驱动力。从国内来看,缺乏花卉产业基础的花卉旅游与缺乏花卉旅游的花卉产业都普遍存在,虽然有一些具有一定花卉产业基础的旅游产业,但非常薄弱。应当在提高花卉生产技术、完善产业链条、优化产业组织体系、加强产业集群建设、配套产业服务体系、丰富花卉产品等方面进行努力,进一步促进花卉旅游业的发展。

3、实现花卉与文化的紧密结合

在花卉旅游中,花卉文化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在我国,只有挖掘传统花卉文化、创意现代花卉文化,使花卉与文化紧密结合,才能使其上升为农业审美休闲与花卉文化体验认知活动,才能提升花卉旅游的竞争力。实现这二者的紧密结合,需要开展花卉文化的创新性开发和利用工作,更要重视花卉文化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比如:各地区除了必要的花卉文化展示和宣讲传播外,还可以通过举办花卉园艺展览、插花艺术鉴赏、花卉文学作品展览、花卉作品竞赛、花卉主题会展等旅游和文化项目活动,丰富和发扬花卉文化,从而增强花卉旅游的趣味性和参与性。

4、尽快确定我国的“国花”

目前应当尽快确定出我国的“国花”。虽然确定“国花”的社会团体和民众的呼声很高,但由于方案和意见的不统一,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理环境多样等一些因素影响,目前并没有确定出“国花”,但应当尽早优选统一方案确定出“国花”,然后在此基础上,大力挖掘“国花”文化,扩大花卉文化的对外影响力,提升产业产业发展空间。在目前情况下,各省、市、自治区特别是花卉产业发达的地区也应当尽快确定出“省花”“市花”,这可以极大提升地区花卉产业和旅游业的影响力,拉动和提升地区花卉产业的发展空间和档次。

5、加强花卉产业的整体规划布局

我国花卉生产和营销市场分布并不均衡,花卉产业缺少大规模稳定的消费渠道。花卉消费节日性强而鲜花供应主要集中在秋季,春节时段花卉消费潜力高但供应却是全年最低潮,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我国的花卉主产区和集散地主要集中在农村和城郊,而市场及主要消费群体却集在大中型城市,导致产品运输成本高、效益低。因此,应调控花卉的生产以应对花卉消费节日,增加花卉供应力度,其中应重点加强鲜花物流体系的建设,政府部门在花卉生产销售集散地应对花卉物流公司予以补贴扶持,利于花卉的及时流通和消费。

6、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花卉产业现代化发展离不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支撑,我国作为花卉产业大国需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经验,建立健全多主体、专业化的新型社会服务体系。对于资金投入需求较大、收益回报较慢的服务,如基础设施建设、花卉科研及枝术推广等由政府部门主导和负责,花卉合作社则负责具体的生产和销售环节服务,如供给肥料种子、提供销售信息等,私人服务机构可以采取多种方式灵活地参与投资咨询、产业服务、产品海外销售等回报率较高的服务项目。

结束语

我国传统的花卉文化博大精深,但在我国近30年的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过分注重花卉的种植生产、城市绿化等方面工作,忽略了引导普通民众消费、加强花卉文化的开发保护、有序开发花卉旅游、贴近民生的花卉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并且,在这期间花卉育种和生产也并没有跟上欧洲发达国家的步伐,差距进一步扩大。在这些方面应当引起有关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的高度重视。

总之,我国花卉文化底蕴很深,但产业发展起步较晚,这就需要注重我国传统花卉文化的传承和创意,增强广大民众花卉消费的参与性,扩大花卉文化的世界认同感,把花卉产业和中国特色文化有机结合,积极拓展花卉展会的居民参与性,加强花卉旅游业的开发,提高物流水平,提升产业发展空间。近年来,我国的花卉种植面积不断增大,产业比重不断增加,在此基础上只要重视开发和宣传花卉文化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我国终将发展成为世界上花卉文化创意、生产消费和外贸出口的强国。

参考文献:

1.林建忠、赖瑞云、李金雨,等. 世界花卉产业发展概况[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3):36-39

2.胡雁春.我国花卉产业竞争力分析与发展策略[J].农业经济,2013,(4):30-31.

3.张萍.销售额略增、经营基本稳定―德国观赏园艺现状简介[J].中国花卉园艺.2014,(17):59-60.

4.王娜、李海军、张晓莹,等.国内外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对比分析[J].北方园艺,2014,(17):185-190.

5.顾俊杰.欧洲盆花市场特色及趋势[N].中国花卉报,2010-12-14(012版).

6.本刊编辑部.欧盟切花(切叶)市场发展状况(一)[J].温室园艺,2008,(3):47-50.

7.郭世荣、孙锦、束胜,等.国外设施园艺发展概况、特点及趋势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2,35(5):43-52.

8.谯德惠.北欧花店和花卉产品以实用为主[J].中国花卉园艺,2012,(23):22-23.

9.叶剑秋.花卉植物在英国花园里的应用[J].园林,2013,(12):48-51.

10.付立华.芬兰温室园艺致力技术创新[J].中国花卉园艺,2013,(17):55-57

11.周洁.芬兰花卉业依托家庭园艺发展迅猛[N].中国花卉报,2009-09-01(007版).

12.曹驰.瑞典花卉邮票一瞥[J].集邮博览,2011,(12):66.

13.魏楠.园艺图书成为法国人生活必读[J].出版参考,2011,(9)( 上旬刊):39

14.Donzd Catherine.The Book of Flowers[M].Paris:Flammarion,1998.41.

15.GoodyJaek. The Culture of Flower{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104-165.

16.王爱玲.荷兰花卉产业的创意开发及对中国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4,426(10):164-166.

17.张引潮、宿友民、崔琳.探寻英国大众花卉展览的成功之道[J].中国花卉园艺, 2014,(14):58-59

18.高立鹏.园艺与花艺界的“奥斯卡”――英国切尔西花展100周年记[J]. 中国花卉园艺,2013,(12):58-59.

19.王新悦.扩大交流,实现共赢[J].中国花卉园艺,2010,(18):10-11.

20.刘丽伟.发达国家创意农业发展路径及其成功经验[J].学术交流,2010,197(8):79-82

21.向宏桥.国内外花卉旅游发展模式研究[J].旅游论坛,2014,7(1):27-31.

22.王殿福.比利时花卉业掠影[J].中国花卉园艺,2004,(21):51

23.欧阳巧林.中西方节日中的植物花卉民俗文化[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3,26(5):88-91.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9

[关键词]花卉产业;特色经济;可持续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086

近年来,全球花卉业发展迅速,花卉种植面积迅速扩大,花卉品种不断增加,花卉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早在2000年便开始评选“花木之乡”,首批获封的“花木之乡”便有59个,江苏省新河镇便是其中之一。2016年一号文件首次把发展花卉产业纳入优化农业产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内容。2017年一号文件提出要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促进花卉苗木产业提档升级。中央文件两度写入花卉内容,表现出国家对花卉产业的重视。在此背景下,这些具有良好花卉种植基础的乡镇积极发展花卉产业,可以促进城乡和谐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本地经济发展。但是目前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水平较低,在科研、育种、生产、管理、销售等方面依旧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及时调整、规划,才能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演变

我国的地理位置优势明显,幅员辽阔,地貌齐全,气候多样,使得我国花卉品种十分丰富,现有植物三万余种,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马来西亚(约45万种)和巴西(约55万种)。具有“世界园林之母”美誉的我国,花卉种植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花卉种植的国家。而我国现代花卉产业的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即恢复发展阶段(1978―1990年)、巩固提高阶段(1991―2000年)、调整转型阶段(2001年至今)。197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展开,农民开始在各自的家庭责任田上开展花卉生产,花卉产业逐渐恢复发展,但是初期规模小、品种杂、种植分散、产品质量不高。1984年,我国正式将花卉列为产业,中国花卉协会和各地花卉协会也相继成立。自此我国花卉业由种植面积只有14万公顷,产值6亿元,出口额不足200万美元的自发生产状态,逐步走向有组织的快速发展并向F代花卉产业转型阶段。至1990年,花卉产业初具规模,生产面积达33万公顷,销售额18亿元,出口额2200万美元。在巩固提高阶段,2000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48万公顷,销售额1582亿元,花卉出口28亿美元。2001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迈入调整转型阶段。

2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现状

调整转型阶段发展至今,随着经济大环境的不断优化,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播种机、打坑机等机械设备的广泛运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生产效率。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相关专业,专业人才日渐增多,大批专业人才针对花卉品种进行研发,提高了花卉成活率,研发出诸多新品种。自2003年开始,电子商务的兴起更是给花卉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C2C的电子商务模式给乡镇地区的个体花农拓宽了销售渠道,增加了销售的自,全国各地近年来涌现了许多淘宝镇、淘宝村,并且已经建设出一定规模的当地淘宝花卉交易市场,增加了当地就业机会,提高了家庭收入,促进了乡镇经济的发展。如被誉为“花卉第一镇”的新河镇,2015年,当地花卉年销售额高达12亿元,网络店铺从2006年的52家,发展成4500多家,带动就业22万人。据2015年农业数据统计,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13055万公顷,现有花卉市场3220个,销售额128811亿元,出口创汇646亿美元,从业人数达5185万人,已成为世界最大的花卉生产基地,在国际花卉进出口贸易领域中占有重要位置,花卉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然而,尽管我国花卉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远超作为世界花卉第一大国的荷兰(27000公顷),但是花卉生产力水平仍十分低下,每公顷产值平均仅为11万元(约合134万美元),单位面积产值仅为荷兰的1036%。

3以新河镇为代表,我国花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1经营主体仍以花农为主,生产单位小,生产分散且混乱

调查江苏省新河镇发现,全镇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销售,78%的从业者为当地农民,达到本科及以上水平的从业者仅占52%,专业技术人员不足7%。花卉产品供给方多为花农和小企业,缺乏专业知识,导致大部分供给者对市场规律认识不足,信息匮乏,盲目种植,无序参与市场竞争。据2015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花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比例为45%,比2014年大减167%,减少人数为46768人,大中型花卉企业的数量为15592,仅为花卉企业总数量的18%。而许多观赏性花卉属于短期消费,季节性明显,花农种植缺乏有效的生产销售规划,由此形成的供给规模小且分散,缺乏统一管理指导,极易出现结构性资源过剩或短缺,导致个人收入季节性波动明显,乡镇经济发展不稳定。

32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率低

新河镇以盆景培育享誉全国,目前销售花卉品种达2500多种,但调查显示盆景销售仅占约19%。显然,新河镇并没有打造出自己的特色花卉品种,缺乏品牌效应。如今花卉产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的苗木花卉,增加了盆景、鲜花、观叶植物、草坪、干花、赏石等诸多品种。我国不同地区花卉都有其不同的特色,然而各地区各乡镇不能认识到自身特色,“百花园式”发展现象十分普遍,同质化竞争严重,形成花卉销售有数量无质量,有树名无商标的状况,销售商们竞相压价,恶性竞争,造成产业内部结构失衡,资源利用不能发挥到最大。

33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与生产脱节

据调查了解,新河镇2015年投入15亿元建设52公里的虞姬路,但对花卉科研投入不足4000万元。并且政府经费投入仍主要停留在生产基地建设,而不够重视科技引入,新品种开发。新河镇政府虽表示与部分高校研究所开展合作,但合作成果甚微。而一些高等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成果虽然先进但是与生产实际脱节,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能直接转化成生产力直接影响其发展,导致总体行业进步缓慢,难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我国商品花卉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主要来自国外,据21世纪初期统计就有4000多个观赏植物品种是从国外引进的。随着花卉生产和国际花卉消费的增大,各国对于花卉品种的保护工作也越发重视,加上专利费、种苗费的存在,使得品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花卉业发展的瓶颈。

34网络销售缺乏监管,发展不规范

2015年12月,新河镇被评为中国首家全覆盖的“淘宝镇”,目前有花卉类网店近5000家,物流公司36家。电子商务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花卉产业的发展,然而由于缺乏对互联网销售的监管,致使一些卖家为求利益,以次充好,加上花卉运输过程中的容易受损,调查显示54%的顾客表示对花卉质量不满或售后服务不到位,这些都极大地影响了花木之乡的整体声誉,妨碍其品牌建设。这不是单单在新河镇出现的情况,而是在全国普遍存在的。

35外部威胁

新河镇周边的乡镇诸如颜集镇也在着力发展花卉产业,这就形成了同区域竞争。放眼全国,不同区域间的市场竞争关系更为激烈。但最大的外部威胁是国际市场,现今世界花卉消费市场已经逐渐从传统花卉转向新优花卉消费,而我国仍以传统花卉生产为主,技术含量低。花卉的保鲜技术、运输技术等均难敌荷兰、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无法满足国内需求。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花卉进口额2147亿美元,与2015年相平,与2014年相比上升156%,比2010年增长1117%,这主要是由于国内对新优花卉需求增加。

4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41加强政府引导,推动品牌建设

政府应当因地制宜,对花农进行规范引导,集中当地优势资源,发展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花卉产品,集中力量发展优势项目。政府可以促进民间成立花卉发展规划合作社,对花农的培育、种植、销售等环节进行指导,也可以投资参股打造当地龙头企业,拓展产业链,推动产业创新示范园区建设,形成辐射效应,强化产业规模优势,增大地区产品附加值。政府应积极举办花卉节、园艺博览会等宣传活动,突出当地特色产品,营造品牌效应,推动品牌建设。

42加大科技投入,实现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

政府应加大科技投入,高薪聘请专业人才进行地生产指导。同时与当地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建立深入合作关系,推动地区特色品种资源库建设,积极引进新优品种,推广快速育苗等技术,提高产品成活率,培育高质量花卉产品,从而更有效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43优化利用网络平台,推动地区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时代,市场需求日新月异,信息的流通尤为重要。花卉行业由于自身的季节性,短期性更是如此。因此各地区政府应当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完善地区花卉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定期开展花卉知识讲座,宣传普及花卉培植销售相关知识。促进信息流通,避免出现盲目跟风种植,造成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设立专门部门,加强对地区网上销售的监管,与阿里巴巴等相关销售平台合作,杜绝次品花卉通过网络销售形式流通,完善售后机制。

44引导花卉文化消费,结合乡镇旅游,推动花卉相关产品建设

将花卉产业消费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延伸花卉产业链。以旅游为主,开展寻根祭祖、生态旅游、民俗风情等活动。效仿新河镇开展探访古栗林、农家乐、温泉度假村等活动带动乡镇旅游发展。以花为主,发展花卉疗养、花卉沐浴、花卉美容、花卉药膳等,以此拓宽花卉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45适当给予税收优惠,调整金融借贷

适当借鉴新河镇,当地政府积极创新引入“电商贷”,普通网络商户可以享受年销售额10%的免抵押信用额度,用来鼓励支持和引导当地发展花卉产业。各地区政府在思想上足够重视的同时,要增大财政投入,以奖代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同时给予相关企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吸引外来投资者。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针对相关从业者适度降低贷款利率,让农民、中小企业能够以较低的利率融资借款,进而扩大自身的生产规模。

5结论

花卉特色乡镇经济的发展,依托花卉这一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而其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于通过科技进步提升其产品的质与量,这就要求其资源配置和利用都要考虑到其可持续性。再之便是拓展销售渠道,改善物流条件,创造品牌价值提升其核心竞争力,占据国内市场的同时,打开国际市场,同时与旅游业等其他行业结合,拓宽产业链,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探究摸索新的道路。而目前推动花卉产业供给侧改革,对于响应“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城市建设,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逢晶中荷两国不同文化影响花卉产业发展的对比和思考[J].中国园艺文摘,2016(12).

[2]李玉敏,高会民论中国花卉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3).

[3]陈进中国花卉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7(2).

[4]唐建文,董莎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云南花卉产业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2016(23).

[5]郭小光,田芳我国花卉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1(5).

花卉鉴赏与花文化论文篇10

关键词:唐代卷草纹;曲线造型;艺术风格;融合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105-01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有“统一、上升、自信、开放”的社会特点,并成就了辉煌的艺术。由于对外贸易的发达,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对自然的兴趣,当时的装饰纹样由以前以动物纹为主逐渐向自由植物纹样转变,摆脱了严肃、神秘的风格,更加向自由、浪漫、活泼。在这些典型的植物花卉纹样当中最有突出特色的当属卷草纹。

因为卷草纹在唐代运用盛行,也被称为“唐草”。卷草纹在汉代即以出现,但多比较简朴,唐代的卷草呈现出了繁复华美的审美特征,多以牡丹为主花,叶片更加卷曲,叶脉旋转繁复,具有旺盛的生机和动感。从卷草纹的形态来看,一般是以牡丹的枝叶为原型,采用卷曲的线条造型,花朵繁复华丽,层次丰富;叶片曲卷,富有弹性;叶脉旋转翻滚,富有动感。在花纹的组织中,多采用了S型的缠绕方式组成二方连续,主花和卷草叶脉都是以弧形的形态出现的,形态舒展,生机勃勃。反映了唐代工艺美术富丽华美的风格,并成为后世卷草纹的范模。透过唐代的工艺美术品中的花卉纹样,可以感受到在其中寓意和纹饰的融合,感受到它们蕴含的独特的审美特征。

一、曲线造型产生的动态美

从花卉纹样在唐代的不同时期的风貌可以看出,虽然经历了从秀美工整到富丽丰满再到洗练简朴的发展变化,但都没有改变其以曲线造型为主的特征。无论是纹样本身的造型还是各花纹之间的组织关系上,都采用了弧线形态。曲线由于运动方向性的增强,相对直线更加具有运动感,同时给人柔韧的感受。曲线的造型使花卉具有了类似于女性的阴柔品格,特别是自由曲线的运用使花卉图案既有弹性和富于变化。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运动是最容易引起视觉强烈注意的现象。卷草纹表现性的基础是通过曲线所产生的动态美来体现的。从造型上看,卷草纹的基本形以圆形弧线外形构成,圆润富有变化,并且在平面构成上用曲线线条作为骨格单位,在画面构成中有规律的分割空间,并与基本型共同依存、不可分割的整体,在视觉上呈现出回旋婉转、连绵不息的趋势,给人永不止息的感觉。

二、唐代审美风尚对卷草纹艺术风格的影响

卷草纹由忍冬纹发展而来,在汉代即已出现,南北朝时期的敦煌莫高窟中也有大量的运用,至唐代广泛流行。南北朝时期的卷草纹呈现出简朴的风格,在曲线的构成中亦单片、双片或三片花叶对称排列于主干的两侧,形成二方连续。唐人的审美取向是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早期装饰图案受到传统图案的影响,秀美、工整;中期由于审美崇尚丰腴,因此装饰图案富丽、丰满;晚期又有了变化,渐渐变得洗练、简朴,失去了初唐清秀和盛唐富丽的特色。

唐代的卷草纹多以牡丹为主花,这与当时唐人爱赏牡丹有直接的关系。《群芳谱》记载“唐宋时洛阳之花为天下冠,故牡丹竟名洛阳花。”也多以国色天香来赞誉牡丹,国色指牡丹的色彩绝冠一国,天香则指牡丹的异香。唐代赏牡丹的活动也很盛行,有诗句“长安好贵惜春残,争赏新开紫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窠。”等为证,足以见当时赏花买花是一种社会风尚,因此以牡丹作为装饰花纹也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卷草纹在唐代也因牡丹变得具有特色。

三、意与纹的融合

纵观我国传统纹样,都会有其自身存在的意义,卷草纹的产生发展也是有其自身的寓意的。由于受到儒道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纹样都把虚实相生作为构成的原则,在较早的云气纹的广泛应用中就可以感受到这种思想的影响。卷草纹受到云气纹的影响,采用与其相似的构成方式,这种运用曲线的柔美和流动的韵律感更加符合性情的抒发和意象味的要求。在题材的选择上,作为植物题材的卷草纹恰恰为这种无形飘渺的意象找到了形象的依附,在与云气纹的结合中构成闻名于世的“唐草”样式。这样的纹样创作,既符合以植物花草来粉饰宗教的要求,又合乎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审美习惯。卷草纹并不是完全采用牡丹作为纹饰的主体,而是将其作为母题进行的提炼,是一种意象性的装饰样式。“它以那旋绕盘曲的似是而非的花枝叶蔓,得祥云之神气,取佛物之情态,成了中国佛教装饰中最普遍而又最有特色的纹样。”具有欣欣向荣的生气,符合当时社会风尚和审美要求,是意与纹饰的完美融合。

四、结语

卷草纹作为唐代重要的装饰纹样,其中蕴含的曲线造型的方式和动感的形式值得我们现在图案创作借鉴。它的产生与佛教的兴盛有直接的关系,反应了唐代的社会风尚,值得我们深入的探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