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会计学十篇

时间:2023-06-11 08:35:44

会计与会计学

会计与会计学篇1

关键词:课程设计 管理会计 非会计专业 会计学

中图分类号:F23;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812(2016)03-0117-03

一、序言

目前,我国相当多高校将会计学课程作为核心基础课向经济管理类学生开设,反映了这样一种共识:理解财务会计概念是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必要准备。这门课程的主要功能一是为会计专业的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二是为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提供基本的会计工具。

国内关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研究论文数量庞大。从已有文献看,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满意度较低,教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比较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面临的挑战既来自学生专业与职业目标的多样性,又来自于学生对会计课程的负面印象――学生通常认为会计课程就是摆弄数字。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认为会计学与未来的职业生涯不相关,因此对这门课程不是很重视。会计教育界意识到改变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会计学课程的观念很重要,因为观念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效果,而且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会计教师呼吁认真审视会计教育,抛弃偏重机械记忆的教学模式,向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开发学生决策能力的方向转变。

这个挑战促使会计教师采取一系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这些方法与建议包括:改变学生对会计学科的观念,改变会计学教材的主题顺序,采用主动学习法,重视批判性思考,模拟企业的运作方式,使用大众媒体的资源,摒弃或减少有关借贷方的机械记忆。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都促使会计学的教育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但是,如果将上述创新方法围绕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整合会计原理,也就是重新开发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对会计学的教学效果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二、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当

对会计专业学生而言,会计学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是为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做准备。因此,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明确会计的含义、职能、目标;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账户和借贷记账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及其具体应用;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总之,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会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会计信息和数据的生成者。而对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主要目的是如何使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从事会计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如同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一样,学习的目的是使用计算机,而不是编程。

概括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做会计(How to do accounting),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学习如何用会计(How to use accounting )。具体来说,会计专业的学生生成会计信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会计信息。二者之间的关系如同软件的设计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使用软件的用户不必懂得编程知识,重点是如何使用软件。由于目标定位的错误,非会计学专业会计课程教学的第二个错误随之而来。

(二)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会计与非会计专业教学目标存在很大差异。很多高校对非会计专业学生的会计教学目标定位不当,其直接表现是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实质区别。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教师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的选用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原理》或《基础会计》。对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类教材的弊端是侧重讲述会计要素的具体核算,缺乏对相关经济环境背景、企业经济业务运作信息、各种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经济内涵与实质的阐述,体现更多的是会计技术层面的会计核算方法,没有上升到一定的管理高度。这类教材体系偏离了非会计专业的会计教学目标,不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学习要求,影响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的积极性。选用的另一种教材是标明适合非会计专业学生用的《会计学》。这类教材尝试调整教材结构,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材的框架结构与内容,与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没有本质差别。

(三)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要求

首先,课程内容不完整,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在课程安排上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都设置会计学、管理会计两门课程,会计学的内容只限于财务会计,不包括管理会计。目前,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沿用了会计专业会计学的体系,基本不包括管理会计的内容。管理会计包含的内容如计划、预算、预测、成本管理、业绩评价、内部控制等,与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更相关,更能体现非会计专业学生使用会计信息的教学目标。但在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中,没有包含上述与经济管理类学生专业需求密切相关的内容。

其次,教学内容没有突出重点。课程教学内容取决于教学目标,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以借贷记账法为核心的会计核算流程。即经济业务发生后,首先要根据原始凭证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财务报表。基于现有的教材体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沿用了会计专业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主要强调了财务会计的簿记方面,即借、贷、日记账、分类账等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往往感到会计比较机械、枯燥,与专业不相关。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专业会计师,因此应淡化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具体核算程序。

会计与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学内容没有根本区别。特别是,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没有包含管理会计的内容。目前很多高校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没有机会学习管理会计,一是因为有些高校对经管类非会计类专业不开设管理会计课程;二是由于第一门会计学课程的学习经验,即使有机会部分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也不选修管理会计。在某种程度上,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就是不完整的,因为在企业实际运作中并不存在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这就造成了非会计专业学生学到的会计知识缺乏系统性,不能从整体角度掌握会计的精髓。

总之,由于目标定位不当、选用教材没有体现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教学内容没有体现专业需求,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低是可想而知,预料之中的。

三、 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构想

(一)对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关系的再认识

传统理念将会计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类,着重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对于二者之间的联系重视不够。

近年来,学术界对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问题研究较多。早在2003年,孙晓明从会计目标变迁的视角阐述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他认为财务会计服务对象向内部扩展,包括了内部信息使用者,管理会计服务对象则向外部扩展,包括了外部信息使用者。会计服务对象的这一融合使原来对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划分的界限逐渐模糊,从而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最终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黄曼远(2014)从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内涵和关系的探讨出发,根据二者的历史、本质、目标和发展趋势的同一性,从理论上证明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融合的可能性与必然性。她认为从现实角度来看,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在企业实践中从来就不是两个相互孤立的系统,而是在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都有着密切而不可分割的联系。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生成的信息交叉构成企业完整的对外报告和对内报告。

(二)将管理会计纳入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理论基础

管理会计是财务会计内容的深化、延伸与发展,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基本信息来源一致,终极目标一致。

根据美国管理会计师协会1997年的公告,管理会计是通过规划、计量、管理财务以及非财务信息系统引导、激励管理者的行为,支持与创造实现企业战略、战术和经营目标所必须的文化价值,从而增加企业价值的持续改进过程;根据国际会计师联合会财务和管理会计委员会的定义,管理会计是为管理当局用于企业的计划、评价和控制,保证适当使用各项资源并承担经营责任,而进行确认、计量、累积、分析、解释和传递财务信息等的过程。

上述专业机构对管理会计的定义清晰地表明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管理会计通过计量、管理、利用财务信息创造价值,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密不可分。

目前,许多学者认为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融合是大势所趋。基于以上认识,笔者认为从非会计专业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将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内容进行整合,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三)重新设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的具体构想

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内容融合,重新构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课程体系。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挑战就是改变课程的框架结构与内容。如下页表所示。

第一单元是设立企业(以商业、服务业为背景),主要业务活动涉及制定商业计划书,本量利分析,编制预算,讨论公司的组织形式,解释财务报表。此外,采用预算作为公司战略的工具,学生在整个预算期内评估企业决策。这些主题持续整个学期。

第二单元包括建立会计系统。与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强调掌握借贷方记录经济业务不同,这一单元利用电子数据表(Excel)建立会计账户系统,每一列代表一个账户。账户的增减变动在每一列记录,到会计期末结出每个账户的余额,利用账户的期末余额编制财务报表。

传统的会计学课程将会计循环视为编制财务报表的一个程序,这个循环始于记录经济业务,终于结账。但是,这种视角意味着编制财务报表独立于公司预算中设定的管理目标。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将编制财务报表视为预算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编制财务报表的目的是将实际结果与呈现在预算中的预期目标相比较。进一步说,会计循环的终点不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是计算实际与预算的差异,评估前期决策。

课程的前两个单元主要涉及与服务业、商业企业相关的会计概念,第三、四单元以制造业为背景。学生将在前两个单元已经掌握的相关概念应用到制造业的企业环境。此外,学生前两个单元中没有充分理解、或者理解错误的概念在这个环节可以得到更正。

第三单元包括编制总预算,计算多种产品的盈亏平衡点,用分批法、分步法计算成本,计算销售成本,采用各种成本流转假设计算期末存货。

第四单元包括利用相关成本进行决策,以标准成本为基准计算成本差异,记录与分析涉及财产、厂房、设备和所有者权益的经济业务。

最后一个单元是有关借贷方的学习。记录交易或事项的规范方法是会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更高级会计课程重要的必备要求,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的重要的商业语言。整合后的会计学课程不是要摆脱或删除有关借贷方的知识,而是将其放在适当的环节讲述。在课程的最后阶段讲述借贷知识,其优势是:学生已经掌握利用电子数据表记录经济业务,已经实践过利用Excel计算账户余额编制财务报表,已经明白如何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在这个背景下,对经济业务的会计记录只是学生对已经熟悉的会计系统的一个微小的调整。

关于借贷方的内容包括全面完整的实践,学生编制会计分录,登记日记账,将日记账过到分类账,编制试算平衡表,编制调整分录并登记到总分类账,最后根据调整后的试算平衡表编制财务报表。

整合后的会计学并没有减少传统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而且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纳入教学体系,丰富了会计学课程的内容。这种调整保持了会计学课程结构与体系的相对完整,能够使学生对整个会计基础知识及简单的管理会计知识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整合后的课程内容将管理与会计有机结合起来,更符合经济管理类专业会计课程的教学要求,体现了管理特色。这种体系与经管类学生的专业需求、未来职业发展有了比较密切的联系。

胡玉明教授早在2010年提出非会计专业会计学的教学目标是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看懂财务报表,听懂商业语言,理解会计信息,运用会计思维,辅助管理决策,持续创造价值。改变框架结构后的会计学课程因专业施教,立足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能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从管理的角度看会计,在一定程度可以实现会计学与专业知识的融合,从而赋予非会计专业会计教学以意义。

参考文献:

[1]D.LeeWarren,MarilynN.Young.Integra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A best practices course for introductory accounting[J].Issue in accounting education,2012,(27):247-266.

[2]周亚荣,郭均英,卢雁影.会计学教学本科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差异分析[J].新会计,2015,(3):33-35.

[3]蒋大富.高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材建设思考[J].财会月刊,2011,(7下):108-110.

[4]魏永昌.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相融合的设想[J].商业会计,2008,(19):59-60.

会计与会计学篇2

一、会计信息化

在大部分人眼中,会计信息化与传统会计工作的区别只是增加了一个信息输入的环节,会计信息化教育也只是代替传统会计教学的一种新方法。但其实不然,会计信息化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以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系统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它以计算机、网络等高科技为手段对会计信息进行一系列的处理如传输、存储、加工等。它在实际应用中更是能够为企业进行方向上的预测,同时也能为企业提供完善的信息资料以便进行组织管理和决策控制。而在应用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也早已超出了单一的财务领域。现如今虽然在会计信息化的内涵上会计界中还有一些不同的理解和争议,但是当前各层次的会计教育早已被飞速发展的会计信息化深深影响。传统的会计教学已经不再符合现代会计信息化的特点和要求,笔者认为现今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改革应当成为我们更加重视的地方。对于大学阶段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笔者有几点建议。

二、会计信息化教学目标的改革

影响高校教育的因素主要是社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化人才成为了现代社会的新需求,而会计教育面对这样的新挑战则必须要从心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全方位的培养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和能够适应社会环境的复合型信息化专业人才。从这一角度来看,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学习和教学的目标都急需改变。作为教师,教学的目标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将新的教学理念引进课堂,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正确的学习,并且在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平衡与调整,使之更适应改革后的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的目标也应该定位在社会需求上,同时也要在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实践,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自己所学内容。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改革

现在,会计信息化的特点目前并没有在我国会计教学的教学内容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过于陈旧,对于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发展来说这一点是一个硬伤。所以,全力推动会计教学内容改革,让其能够凸显出会计信息化特点,适应信息化环境下的会计教学,是十分重要的。第一,必须拓展和优化传统的会计教学内容和理论性的会计基础课程如财务会计、基础会计等,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在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过程当中,应该新增能够凸显会计信息化特点的教学内容与课程,并且将原有课程和有关会计信息化的内容相结合,让教材变得更加灵活。第三,应加强实践类课程的推广,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与专业相关的实习,让教学内容更加贴合实际,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活学活用,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利于整体会计教学改革,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会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体现出来。会计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从会计改革的根本出发,将会计教学改革不断向前推进。

四、信息化教学的强化

信息化教学是会计教学改革的主要工作内容,同时信息化也是会计信息化的最为突出的特点。目前看来我国的会计教学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极为不足,在大学教育阶段,会计教学内容中仅仅只是开设了一些简单的计算机课程,这些课程完全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加强信息化教育,推进信息化背景下会计教学的改革,将信息技术教学与会计教学相结合应该成为强化信息化教学的重点,这不仅有利于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在走出校园之后的综合竞争力。实践经验对于会计这门学科来说十分重要,在会计教学融入信息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好的机会和平台进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更加真实的会计工作内容,而这些实践经验也有助于学生对于会计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在现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下,信息化的会计教学也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能力。

五、教学过程的优化

在会计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过程的优化是改革的关键。不断推进会计教学改革的优化可以让整个会计教学改革获得全面的发展。笔者认为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将信息性和科学性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是我国目前信息化会计教学改革中最为迫切的。把信息化的特点融入到从开始树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计划、制定教学方案、到教学评估结束的整个过程,不断优化信息化环境中的教学改革,将大学阶段会计教学的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总而言之,在这个处于信息时代的社会中,为满足社会对会计信息化的巨大需求,开展会计教学的信息化改革已经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会计教学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理念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不断地进行深入的优化、改革和更新换代,以便全力推进会计教学的整体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求推动社会的进步,为当代大学生提供充足的进步和发展空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也要与时俱进,信息化的会计教学改革必然会在会计领域上产生深远影响,而会计信息化也必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作者:杨继秀 单位:湖南怀化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周国钢.会计信息化及其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

会计与会计学篇3

(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广东 惠州 516100)

【摘 要】近年,随着网络应用的逐渐普及,人们渐渐认识到了网络为工作和生活带来的便利,因此,信息化已经成为目前企业管理改革的重点,会计行业为了迎合时展的需要也在逐渐的向信息化发展,会计信息化已经成为会计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主要对当前我国会计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如何在信息化的时代下进行会计教学变革进行探讨,希望能够促进我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

http://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会计教学变革;信息化会计人才

0 前言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在人们的生活中的应用逐渐增多,特别是在企业管理和社会生活中都有较多的应用,网络的应用降低了工作的难度,使人们的生活更加的便利,无处不在的网络带动了会计行业向信息化方向的发展,但是,会计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信息化会计人才,这与当前我国的会计教学的模式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必须对会计教学进行变革。可是当前我国虽然在进行会计教学时使用了大量的信息化软件,但是,总的来说教学还是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会计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大都是许多年前出版的,即使中间会进行改版,也不会对内容进行太大的改动,而且教师在教课时一直都是按照同一份教案进行教学,使得会计人才在学校中学习到的知识与企业实际的需要相差较大,这些在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必须进行会计教学变革。

1 我国会计教学现状分析

1.1 高校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

在高校中会计专业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专业,每年从会计专业毕业的学生数不胜数,可是却不一定都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虽然我国当前的企业发展的速度对会计人才的需求量逐渐的加大,但是,会计专业毕业的人才所学到的知识却不能够符合企业的实际的需求。目前企业所需要的是会计信息化人才,是对会计信息化有着全面认识的人才,可是,当前的高校在会计专业的教育中使用的大都是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会计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全面。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认为会计信息化只不过是为会计作业、账务处理和报表编制提供工具的,它并没有认识到会计信息化是一种企业管理资源和业务模式及流程的创新和优化整合,是社会管理的一次革新和整合。这种对会计信息化的片面的认识严重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程度也不高,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自然也与企业的需求不相符[1]。

1.2 教学手法单一

我国的教学方式一直是由教师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知识,并要求学生强制性的记住,而不管学生是不是理解了。这使得我国的许多优等生在考试时能够获得很好的分数,但是,在知识的实际应用中却什么都不会。这种教学手法贯穿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的学习生涯,使学生逐渐丧失了思考和实践的能力。而会计专业却是一门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学科,会计信息化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联系密切,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专业应用人士的指导,才能学到一些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是,我国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大部分的学习时间都花费在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上面,而很少有时间进行上机操作,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会计信息化教学只有注重实验及互动性操作,以此形成一定的应用环境和氛围,才能真正达到教与学的效果,因此,我国的会计教学手法势必要改进[2]。

1.3 教学和社会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会计信息化教学是一门特别注重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如果不能够将书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无论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多好,也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目前,高校都会让学生到对口的企业进行社会实践,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深入企业会计岗位,进行实习,达到进一步学习,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工作实践,从而提高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相关的技能。但是,在实际中,学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不足,高校往往没有固定的企业供会计人才进行实践,而学生也没有能力找到可以进行实习的企业。即使找到对口的企业,企业也不会让学生进行太重要的工作,而是让学生在一旁学习。因此,学生很难掌握到具体的专业技能,从而造成了教学与企业需求和市场需求的脱节。这对培养合格的会计信息化人才来说,难度较大。

2 信息化时代下的会计教学变革

2.1 教学观念革新

在信息化时代下,对会计教学进行变革首先就应该对当下的会计教学观念进行革新。教职人员应该充分认识会计信息化的重要性,改变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促进会计专业教学与其他的专业课程的融合,在课程设计时适当加大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会计管理信息系统等会计信息化知识在会计教学中的比重,增加学生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并将会计信息化知识与传统的会计知识相结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教学观念和思维模式的革新是会计教学革新的第一步,只有改变教学观念才能够培养出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人才。

2.2 教学资源优化

会计教学变革中还要进行教学资源的优化,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资料进行优化。会计专业在进行教学时所使用的资料和书本大都是很多年前的版本,即使中间会进行改版,也只是对一些小部分进行更改,而不会对书本中的知识体系进行很大的改变,以至于学生学习到的知识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不能够符合社会的需求。同样,会计专业的教师所掌握的知识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只有让教师不断的进行专业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并对教学资料进行优化,才能够更好的培养会计信息化人才。

2.3 考评体系革新

目前在高校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的考评最主要的方式就是通过考试的成绩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考评,但是这样的考评方式有很大的弊端,如果一直采用这样的考评方式,即使在会计专业的教学中增加实践和上机的课程,也不会提高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视程度。会计信息化涉及的课程实践性很强,单凭考试考评已无法衡量一个学生对其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达到的能力水平。因此,需要将学生在实践课的表现和上机操作水平融入到对学生的考评中,完善学生考评体系,才能够促进教学与社会实践的结合。

2.4 “产学研”结合

产学研结合就是指加强学校与企业、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学校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企业为科研机构提供可以研究的产品,科研机构为学校提供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教学课件,以便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学。目前产学研结合已经成为各大高校办学的宗旨之一,但是,我国的会计专业教学方面却很难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标,从而阻碍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因此,加强会计教学与社会和企业的联系,促进产学研的结合,是提高会计人才的素质和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

3 结语

社会的发展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发展,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势必会加大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因此,会计信息化与会计教学变革已经成为必然。本文主要对如何更好的进行会计教学变革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培养出更多适合社会需求的会计信息化人才。

http://

参考文献

[1]李小雪,刘家德,周忠惠,刘世平.会计信息化事业的春天来了[N].中国财经报,2010.

会计与会计学篇4

会计学硕士和会计专业硕士两者各有千秋;

会计学硕士是国家基于培养面向会计职业的应用型,高层次,高素质会计专门人才的需要而新设立的一种学位类型,与会计学学术性学位相比,更侧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更突出会计职业实务工作的要求,更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紧密结合,更强调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计硕士专业学位教育面向会计职业,培养较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系统掌握现代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以及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对会计实务有充分的了解,具有很强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高素质,应用型的会计专门人才。

(来源:文章屋网 )

会计与会计学篇5

一、 教学现状

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专业(以下统称会计类专业)的奠基课程,也是会计类学生首次接触的专业课程,这门课程学习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效果,所以,这门课程非常重要。但是,鉴于会计学原理属于入门的原理课程,阐述的会计知识较为简单,且偏理论,少实务,缺少趣味性,所以要教好学好这门课程并不容易。目前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师生重视度不够。由于会计学原理所阐述的内容都是会计类专业以后将要重点阐述的内容,所以很多师生误认为原理课程不需要花太多的精力讲透,一般都是教师照本宣科,或者从网上任意下载一个课件,课堂上知识点点到为止,而学生由于初次接触会计专业课程,并不了解知识点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也是在教师的讲解中一知半解的开始会计的学习。于是,产生的后果就是,老师觉得什么都讲完了,讲到了,教学效果却不明显,学生也觉得什么都学过,但是仔细回想却又什么都不会。

讲课以基本以理论为主。在很多的高校的会计课堂中基本上不出现会计练习题,课堂上只见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各种深奥的会计理论,但是却没有给学生练手的机会,学生在听原理的时候也感觉都能听懂,但是课后自己做练习题的时候却发现无从下手。

教师知识点讲解不透彻,原理剖析不深刻。在学生时代和在教师生涯中,我都听过不少老师讲的会计学原理课程,但是有不少老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对有些难以理解需要给学生做详细解释的知识点一语带过,或者干脆不提及,甚至自己都没有完全理解透,以至于学生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解。如会计中很类似的两个概念“收入”和“利得”什么关系,有哪些明显的区别,以及各自对应什么会计科目,这些问题如果不懂,不详细举例解释,学生在后续某个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利益流入是否应该确认收入的问题上就难免犯错。

二、 教学建议

作为一个会计学专业毕业不久的学生以及一个教学年龄不短的会计学老师,笔者同时站在这两个身份的角度,找到了一些会计学原理的教学方法,并经过实践证明切实可行。

第一堂课教学法。对于初学会计的会计类专业学生而言,对专业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学生以后对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作为老师,我认为第一堂课主首先要给学生留一个好的印象,既要让学生觉得老师亲切可接近,更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完全有能力可以让他们学好该门课程,要做到这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介绍自己的经历和资质,如自己的会计学习生涯或者工作生涯、自己考取的会计资质等,这样从形式上让学生开始信任甚至敬仰自己的老师;另一方面选取第一堂课中学生难以理解,但是又能被自己用生动的平实的语言或例子讲解透彻的知识点,讲课速度可以放慢,但一定要让每个学生都彻底的听懂并保持兴趣,让学生觉得会计并不难,并且任课老师完全具备把他们教好的实力。第一堂课的成功将会为以后师生的教与学打下非常良好的基础。

引导教学法。在课堂上,教师并不需要不停的将各个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因为被灌输的知识永远是别人的,只有自己理解的才会深深的印在脑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用各种引导的方法,如实务引导、案例引导、已学知识引导等,让学生在引导中思考,得出教师想要的答案,只有学生自己说出来的答案才是思考后的成果,才会被彻底的理解并记住。如,为什么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又叫剩余权益,教师可以让学生简单的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企业在赚钱后会先分红还是先还债呢?学生一定会回答说要先还债,教师可以接着引导“为什么要先还债啊?”是因为债是借的,有借必须有还,而分红是给自己人分的,可以放在后面,所以这说明对债权人的负债必须优先于所有者的权益,从而所有者权益叫剩余权益,这样学生便能理解。这种引导不仅可以在课堂中随机采用例子,也可以在制作课件的时候将需要引导的提问写入课件中,以免出现课堂不连贯的情况。

精心做课件法。作为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老师讲课的课件和教材不相符,这种时候学生往往手忙脚乱,找不到教师所知识点的教材对应之处,尤其是一些教材没有,课件有的知识点,需要做笔记,却找不到地方,这时学生的很多时间都花在找对应知识点上了。作为会计学原理的任课老师,让初学者手忙脚乱的课堂一定不会有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做课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课件与教材的同步性,可以借鉴网络上一些较好的案例或者习题,适当补充课外知识,但是一定要以教材知识点为主,并留予学生做笔记及划记的时间,并且在课件制作中,一定要讲练结合,在每讲解一个知识点后,都需要有练习题,练习题的题型也应该多样化,主客观题结合。

知识点讲解多样化。对于简单的知识点,可以一般的讲解,但是对于难以理解的知识点,需要多样化的讲解方法,常用的有举例法,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总第547期2014年第15期-----转载须注名来源如前面所举的“收入”和“利得”的关系,可以通过举例“豆浆店主要卖豆浆,所以卖豆浆所得的经济利益是该店的收入,但是该店如果卖了豆浆机,同样有经济利益,却不是收入而是利得,因为该业务并不会经常发生,是属于非日常业务”;通识与专业结合法,比如关于会计中两个与时间有关的假设“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很多同学分不清楚,但是只要用两个数学图形便一目了然:“持续经营”就好比一条射线,企业在某个时点成立,然后在可预见的未来会持续不断的经营下去,而“会计分期”就好比将这条持续经营的射线划分成为等距离的线段;又如会计里另一个难点――坏账准备的备抵法,仔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个账务处理一定有两笔账,先是“备”,再是“抵”。“备”也即计提坏账准备的过程,原来计提少了就补提,计提多了就冲回;“抵”是指准备好了,在发生坏账时候冲销减值准备。这样一来便有规可循,做账也会简单很多。总之,在教学中有很多可以适时应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在于教师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教法。

会计与会计学篇6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计划,就等于明确了工作的方向和方法,就有了工作的标准流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1已经步入大二的我们正从大一的青涩懵懂中蜕变,趋于成熟理性。许多同学已经有了自己计划和安排,不在像大一的时候显得那么迷茫。比如,像我们1003班,信息与计算科学,这个与计算机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专业,许多同学正在向计算机方面发展,他们会主动阅读一些计算机相关的书籍,参加一些相关竞赛,在计算机行业摸索前行。这是个可喜的局面。从侧面说明,已经大二的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我也是首次接手生活委员的班级管理工作,应该说有一定的压力。毕竟毫无经验。我的工作主要有两大方面,班上日常生活事务与心理卫生事务。接下来,我会从这两个方面谈谈我的工作计划和我的一些简单设想。

一、日常生活事务。

我想,班费管理恐怕是生活委员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吧。几千块钱的班费不是个小数目,任何生活委员都不敢掉以轻心,毕竟这是班级唯一财产,班上的一些费用支出都来自这里。为了更好地管理班费,我也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每次班费支出后,及时做好记录,并保存相关的票据。

(2)定期查询账户,了解支出动向,确保班费资金安全。

(3)定期与我班监察委员沟通,并接受她的监督。

只有通过以上的努力,我才能为班级财产保驾护航。除此之外,我的工作还包括,近期即将开始的班级外出秋游,“男生节”等。这些活动的顺利展开都需要我积极参与策划。比如秋游,这个班上头等大事,马虎不得。而我要做的不仅要做个预算,规划整个活动,还好动员同学积极参与,保证活动能在安全愉快的氛围中开展实施。对于“男生节”,我有一些设想,男生节其实更需要女生参加。因为我认为这个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加强男生和女生的沟通和理解,让他们在愉快热烈的活动中建立最为纯洁的同窗之谊,凝聚班集体。所以我打算,使出浑身解数动员全体男生和女生参加,争取我班在各项目中都有人参与,男生和女生身影都能活跃在操场上,拉拉队的呐喊声响彻校园。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具体事宜,都需要我努力,但最根本的是,与全体同学建立一种沟通,激发他们的最大热情,去参与到班级活动!

二、心理卫生事务

说到这个,就有些头疼。因为在我看来,这完全是一个未知领域,甚至我都找不到一条通向这个领域的道路!我对它一无所知。话又说回来,既然你身兼心理委,你就应该努力做到最好。是的,我必须要做,还要做好。于是接下来的一个月就是“心理健康宣传月”,我需要做出以下努力:

(1)通过积极宣传,让同学们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警惕性。

(2)动员全体同学积极参加一些心理讲座,弥补心理知识的不足。

(3)多多关注同学们的心理动向,了解他们饮食起居,注意发现问题。

(4)多与老师和辅导员联系,介绍班级和同学们的情况。

当然还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做出努力,比如既然当心理委员,那么你势必要了解一些心理知识,这样你才有能力做好。我计划,每个星期都抽出两个小时,上网了解心理方面的知识,以弥补这个缺憾。还有那个心理咨询热线,我也要做到妇孺皆知。让同学们愿意拨打这个电话,愿意与老师沟通,愿意为自己的心理健康做出努力。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初步计划,当热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我会认真执行,并在实践中探索更有利于班级发展的管理方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生活委员这个职位上做出成绩,使班级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

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2大一生活就要结束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大一生活,一切仿佛就在眼前,从刚刚进入学校时的无比兴奋到初知学生会的向往;从初次参加学生会的面试时的紧张到刚加入学习部的激动;从第一次学生会干部竞选的彷徨到参加学生会的自豪;从成为学生会主要干部的喜悦到现在处事工作的坦然。我——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过我的大一学生会生活。

现在的我依然是学生会成员,我感到很激动,但在最后一次竞选的时候,看到那种残酷的场景,我真的很想流下眼泪。感到每个人都很委屈,但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把自己内心的不愉快说出来讲给别人听,他们都很爱学生会的每一个成员,更爱自己的部门。最后看到张贴的学生会名单,内心有种说不出来的开心和失落。开心的是我还在学生会继续工作,而失落的是我先前在一起工作的伙伴被辞去了在学生会工作的机会。我想说,其实他们都很优秀,都很棒,都很用心。只是现实太残酷罢了。但是我和他们相处在一起,真的很愉快、很开心。

在11-12年的学生会工作中,虽然有时会很忙,失去了吃饭的时间,失去了玩乐的空间,失去了做自己事的时间。可我在忙碌的学生会中,感受到了温暖与舒适,这也使我对我们系的学生会产生了更深厚的感情。同时,也使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人相处,如何交到更多的朋友。最后也使我学到了很多工作的方法与技巧,为我现在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此,我也为12年的学生会工作,做下今后的工作。无论学生会开展什么样的活动,作为学生会的一员,我时刻会冲向最前锋。积极配合学生会各项工作。另外,在做好其他事之前,先把自己的时间及任务、工作分配好,尽量不让两个时间发生冲突。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生会将忘记不快乐,忘记不成功的地方。但是我们不会忘记失败的教训,我们会吸取教训及经验,找到更好的突破方法,在新的一年里更加的努力做好学生会各项重大任务。我们将不再学姐学哥的带领下学习工作,我们要学会独立做事,学会承担。学会对大众传媒系负责,对学生会负责,做好交代我们的任务。我们会义无反顾、绝不退缩,我们将越勇。总之,我们学生会干事,要做到“工作无小事,事事都不能懈怠”。

我们更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处事能力,掌握一切的工作要领,更好的为大众传媒系服务,为学生会服务,为同学服务。我希望在大二一年里努力把自身不足的地方改正,学会承担责任的一个人,继续努力。相信,在自己的付出之下,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3为了在新学期更好地开展我们院男生部的各项工作,为了让男生公寓管理工作做更好更有序的开展,我特制定了一些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做好迎新工作,培养新一期学生的自理能力,使其养成良好就寝等生活习惯,营造一安定、舒适的学习环境,使新一届的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情况分析

我们院学生会男生部要做的就是配合系部在宿舍管理方案上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对宿舍量化管理的标准就是在平时的不定期查寝情况上给予相应的评分,检查内容包括各寝室的卫生情况以及寝室成员的就寝情况。

(1)我们要掌握其思想动态。

(2)要善于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对卫生不好的寝室给予通报批评,情况良好的寝室给予通报表扬并加分。

三、任务目标

1、做好迎接新生的工作;

2、积极挖掘和培养人才,为我们院学生会男生部工作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

3、教育、培养学生物品摆放要整洁美观养成良好的习惯;

4、保证学生服从宿管员叔叔阿姨的管理,按时就寝;

5、讲究卫生,每天安排人员打扫;

6、注意安全,禁止学生使用违规电器;

7、经常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做好指导;

8、充分利用时间,做好学校领导、老师分配的每一件事情。

四、方法措施

1、积极配合各个部门,服从院校领导以及老师们的安排;

2、在大一新生里面去挖掘一些在管理等方面有能力的学生;

3、要多做学生们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安心住读,一如既往地搞好住宿工作;

4、要求学生物品摆放要做到美观,整洁;

5、服从寝室长的安排和管理;

6、教育学生讲究卫生,严禁把杂物放到床上或者未垫被子;

7、深入学生群体,了解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整改。

五、注意事项

寝室安全也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经常性的检查寝室中有无使用热得快等大功率的违规电器,发现安全隐患时要及时进行处理,同时对于寝室中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我们也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制止和解决。

最后我们院学生会男生部要在搞好本部门工作的同时还要积极配合其他部门一系列的工作,以便加强本部门的纽带作用。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进行一系列的联谊活动,鼓励部门成员与其他部门成员多多的交流,及时了解其他部门的信息,使其促进各部门更好的衔接。

不求最后只求更好,我相信我们院学生会男生部会在以后的工作不断完善,接近完美!

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4过去的一学期中,办公室在系领导和老师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目标,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不断提升业务、事务、服务工作的层次和水平,全面发挥办公室应有的职能作用,为我系的不断发展贡献力量。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个学期之计在于开始,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年、新春、新学期,我们也该有新的打算。办公室作为学生会的常规组织,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之下,办公室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本年的工作中我们将继承优点,改正不足,争取把办公室的工作做的更好本学,充分为大家服好务。

首先本学期我部的工作计划如下:

1.负责相关会议的通知并认真做好考勤记录工作。

2.协调和配合好学生会其它各部门的工作,保证部门高质量,高效率运作。

3.负责学生会例会会议,各大型活动的筹备工作。

4.负责运动会等活动的采购审批,做到账目清晰。

一、本学期我部的工作重点如下

1.加强人事制度管理,继续沿用《学生会成员考核制度表》并加强对主要干部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的评估。

2.建立起合理的学生会人事档案,并做好文档管理与备份。

3.制作考勤表与值班表。

4.学生会集体例会及各部开展活动,无故连续缺席三次者视为自动退会,迟到两次按缺勤一次处理,并做公开处理。

5.办公室将配合各部在期末汇总会议及活动的考勤记录,进行汇总分析,作为奖惩的依据。

6.每个月将对各部门的工作活动进行总结,并向上汇报。

7.传达各项通知,安排组织会议,并做好会议记录,且监督各部门内部制度的执行情况,工作运转以及时向主席团反映各部存在的问题。

8.认真搞好节假期同学们的返校登记。

二、具体工作进展

1.本学期开展“第一届新生计算机技能大赛”,提高全系同学对计算机的作用认识。

2.配合体育部组织运动员训练。

3.在运动会期间搞好部门之间的协调工作及运动员的后勤。

4.统计上学期学生会成员的考核状况。

5.继续安排和准备本学期的人员签到和考核统计。

我部围绕在主席团的周围,努力做好上面分配的各项任务,让我们用热情与执着共同为电气系的明天努力。

学生会个人计划与总结范文5一个学期又在一个忙碌而不经意间悄然而过,一个新的学期又来到我们身旁,作为学校学生会里的一名成员,我有责任把学校赋予的每一项工作做好。根据大学生艺术团本学期工作要点,结合院学生会工作实际,特定学生会个人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完成本职工作

1、每天按时签到,每周按时开例会。

2、认真完成学生会安排的任务:排球赛后勤组、办公室值班等。

3、学习学生会工作精神,认真、严谨、负责的做好每一件事,服从组织安排,服务全体同学。

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想象力和创新力,积极策划艺术团的所有活动。

5、认真做好艺术团招新活动,负责好每一个细节。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一)准备中的活动

为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向经典致敬,为英雄歌唱,学校在五月即将举行以学院为单位的红歌合唱大赛,为迎接此次比赛,学生会大学生艺术团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对合唱队的训练中。作为大学生艺术团的一员,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合唱队招新工作,积极宣传,听从部长及副部长的安排,积极与本部门干部协同合作。

2、做好申请教室、安排排练时间、通知队员、请老师指导、严格打好队员考勤的工作。

3、积极主动与合唱队队长配合。

争取使职教学院大学生艺术团合唱队在红歌合唱比赛中取得好的名次。

(二)策划中的活动

1、职教学院歌手大赛(策划已做好,需经学院领导批准)

2、职教学院打跳晚会

3、五四青年节学院合唱比赛

三、提高个人素质

1、对待工作严谨认真、充满干劲与热情。

2、礼貌,在工作中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

3、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熟练业务,提高水平。

会计与会计学篇7

【关键词】 管理型会计人才; 实验教学改革; 教学内容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26-0110-03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企业经营的集团化与信息化日益明显,会计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关键性作用更加凸显。应用型会计人才是“能够将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应用于会计工作实践的专门人才”,包括核算型会计人才和管理型会计人才两大类。其中核算型会计人才以记账、算账与报账为其主要工作职能;管理型会计人才则除了日常会计核算外,还具备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决策依据,解决企业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罗金明等,2008)。尽管我国目前已有1 200万会计人员,但是财会人才需求市场却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一方面是处于人才金字塔结构底层的核算型会计人才相对过剩;另一方面是作为高素质应用型会计人才的管理型会计人才严重短缺(王文华等,2013)。因此培养应用型会计人才的高等学校需要将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的目标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会计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使会计实验教学成为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据调查,89%的财会类本科毕业生认为专业实训课程是本科阶段最重要的课程,用人单位最看重学生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王秀敏等,201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明确指出,高校应当“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需要会计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实施相应的变革。高等学校如何通过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会计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从而培养具有差异化优势的管理型会计人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本文探索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目标及其相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一、会计实验教学的现状

当前不少高校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仍然停留在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层面,大体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手工操作阶段以及手工操作与电算化并重阶段(宗文龙等,2009)。与核算型会计人才培养相适应,两个阶段会计实验教学的共同目标是锻炼学生正确填制凭证、登记账簿、正确计算成本和编制会计报表的技能。传统会计实验教学过于强调会计核算,忽视了会计审核、会计信息分析运用、会计预测和决策,不利于会计人才管理与决策能力的培养(杨春华,2007)。

在实验教学内容上,核算型会计实验课程开设少,财务管理、报表分析、管理会计、审计、内部控制等较少涉及(刘建业,2011)。这是因为核算型会计实验的主要功能是解释与验证。因此,会计实验教学地位较低,往往从属于理论教学。会计信息化实验内容也仅仅是通用财务软件的操作练习,没有与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有机结合起来。由于实验教学得不到重视,实验材料也缺乏动态更新,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普遍采用将某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若干笔基本经济业务照搬编入教材的方法且许久不变(杜娟,2010)。

在实验教学方法上,核算型会计实验主要采用“演示法”,即教师讲授完毕后,学生根据会计练习资料和模拟材料被动地、反复地进行演练。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全职法”,即由学生独立完成全部业务,从填制、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到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过程都由一个人承担,很少采用实际工作中按会计岗位分工的实验形式。这种单调、呆板的实验方法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从而影响实验效果(杨春华,2007)。

二、会计实验教学目标重构

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广泛应用使会计学者开始关注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如何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的需要。著名会计学家阎达五(1999)提出,会计应当由核算型会计向核算管理型转化,要建立包括事前的预测决策、事中的监控核算和事后的分析考核在内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系统。21世纪企业经营集团化、信息化快速发展,对未来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企业并购、价值管理、战略规划、公司治理、会计信息化等高端管理领域。会计职业领域的拓展与会计人才需求市场管理型会计人才结构性短缺的特点要求高等学校应用型会计人才的定位由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型。管理型会计人才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精通会计业务,掌握金融、法律、内部控制和信息技术,能参与战略经营与管理决策,解决复杂经济问题。

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要求传统的核算型会计实验教学进行系统的改革与调整。未来的高级会计人才要广泛地参与战略经营与管理决策,因此会计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战略思维和分析决策能力;他们要全面理解与掌握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会计信息化等多种知识,因此实验教学需要培养学生全面的会计实践能力,而非仅仅是其会计核算的能力;他们还需要解决新的、复杂的经济问题,这就要求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其创新能力。

由此,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应当是:通过会计实验教学内容拓展与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战略思维、全面的会计专业能力、分析决策能力以及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

三、会计实验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体系是教学改革的载体,会计实验教学改革目标引导实验教学课程体系变革。本文设计了由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性实验构成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以支持会计实验教学改革目标,具体见图1。

对图1的会计实验教学体系说明如下:

1.专业课程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学的基础环节。通过学生对课程模拟实验软件的操作,进行专业知识的体验性学习,对学生在课堂学过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专业课程实验旨在有效提升学生对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由于要求现代会计人才知识面的拓展,因此专业课程实验也应当由原来的基础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拓展到会计专业核心专业课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纳税筹划、审计学、ERP软件操作、会计信息系统等。

2.综合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学的核心环节。综合实验往往在本科主要专业课程学习完成之后进行,它模拟企业实际经营环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课程知识,对企业经营做统筹规划。综合实验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战略思维与决策能力。会计专业可以设置的综合实验包括ERP沙盘模拟实验和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等。ERP沙盘模拟实验通过学生团队合作,模拟生产性企业运营,进行企业战略规划、预算、ERP流程管理等一系列活动,每个学生以各自代表的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身份,体验商业竞争的激烈性。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综合程度更高,既有模拟真实企业的工作环境与岗位,也有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政府机构及服务机构,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的岗前实训,认知并熟悉现代商业社会内部不同组织、不同职位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性,培养学生从事经营管理所需要的综合执行能力与决策能力。

3.创新性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学体系的提升环节。它要求学生对会计专业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搜集数据,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寻找企业财务会计活动的一般规律,得出较为可靠的研究结论,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创新性实验旨在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它包括CCER(色诺芬)数据库、GTA(国泰安)数据库、泽源数据库应用等,这些数据库的应用所涉及的问题是开放式的,学生需要熟练地掌握Excel、SPSS和EViews等研究工具和统计学的方法与理论,探索性地分析问题,与老师一起讨论研究方案,进行大样本统计研究,并给出分析结果。

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性实验都是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相互补充,浑然一体,形成多层次、“点线面体”结合的立体式实验教学体系。即以常规性、验证性的专业课程实验为“点”;根据专业特点设置的系列课内实验相互联系、由点成“线”,描述专业知识的成长轨迹;以专业综合实验为“面”,融合各门专业课程的知识体系;以创新实验为“体”,以问题为导向,综合应用各科知识。由此构建了层层递进的“点线面体”立体实验教学体系。

四、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改革

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是实现实验教学目标的手段,教学方法改革需要提升学生学习意愿与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持续性,并能有效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会计实验教学目标的转型需要实验教学方法的相应变革,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以高水平竞赛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成就感,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会计专业的高水平竞赛有两种类型,一是国内知名ERP企业如用友和金蝶公司每年举行的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比赛,二是每年一度的全国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这些全国性的高水平竞赛都采用各高校分小组对抗的教学组织方式,引导学生参与这些比赛能增强学生为校争光的使命感,在比赛中获奖更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往往在比赛中表现出强烈的学习意愿。同时,这些比赛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提升综合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2.积极开展问题导向式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用问题导向型的教学范式可以将会计实验教学体现为一个积极运用会计知识来解决特定问题的情景化过程,而不是以往传授知识的过程(黄芳,2007)。“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选择地构建自己的会计知识体系。学生将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听课的思维活跃度将显著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得以提升。会计实验教学中的专业课程实验应当通过财务与会计案例库的构建,尽可能使用问题导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会计知识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并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构建会计知识体系。

3.开展在线教学,提升学生会计实验学习的持续性。学校通过会计实验教学课程网站和ACOD点播系统、在线答疑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课外进行会计实验的预习与复习,在时间、空间和内容上进一步扩展传统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持续性。

4.改革实验教学考试制度,有效评价学生实验效果。会计实验重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结果固然重要,但学习的过程一样重要,有时错误的出现更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在成绩评价方式方面,我们建议由结果导向改为实验结果与实验报告并重,既考察实验结果,又考察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过程以及实验过程的感悟。

综上所述,企业经营的集团化与信息化对大学生会计知识体系与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会计实验教学作为会计专业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也需要相应展开系统变革。会计实验教学目标应当立足于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在实验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专业课程实验、综合实验与创新性实验相结合,在实验方法上应通过竞赛引导、问题导向教学、在线教学、改革考试制度等方法改善实验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S].会计〔2010〕19号,2010.

[2] 罗金明,许永斌.如何打造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模式[J].财务与会计,2008(24):62.

[3] 王文华,王卫星.管理型会计人才定位及培养模式探讨[J].财会通讯,2013(8):41-42.

[4] 王秀敏,杨帆.地方高校会计本科人才培养创新研究――基于河北省会计人才的需求调查[J].财会通讯,2013(6):47-48.

[5] 宗文龙,王尔康.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J].中国大学教学,2009(4):80-82.

[6] 杨春华.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86-89.

[7] 刘建业.会计实验教学在高校经济类专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181-182.

[8] 杜娟.会计实验教学:现状、问题与对策[J].会计之友,2010(4):112-114.

会计与会计学篇8

【关键词】非会计;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语言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渗透到经济管理的各个领域,成为企业经济行为的基础。我国著名的会计学家杨纪琬生前曾经指出“在现代,不懂得会计知识,不理解和不善于利用会计信息的人,是很难从事经济工作的。”为了适应经济社会新的需求,目前国内多数高职非会计专业都开设了会计学课程,但长期以来,会计教育界关注的会计教育问题往往仅针对会计专业,而忽视了对非会计专业会计教育问题的研究。本文仅就非会计专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作初步地探讨,试图提出改革的思路与想法。

一、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感觉到《基础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受教学条件限制,目前我院在基础会计教学中仍是以“教案+粉笔+黑板” 的教学手段为主,教师通过大量板书、口头表述和肢体语言等,向学生传授如何从填制原始凭证开始到最后编制会计报表的方法和全过程,既抽象又难以理解。在《基础会计》教学中,要涉及到大量的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教师在讲解时很难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生往往搞不清数据的来龙去脉和填写位置及顺序,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不便。

2、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教学内容是落实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核心。会计学作为一门经济管理学科及内容是不断丰富发展的。从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角度来看,会计学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等课程,构成了会计专业教学的核心内容。而对非会计专业而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照搬会计专业的所有课程。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会计学的目的最主要是分析应用会计信息,而不是会计信息的生产者。因而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不应过于强调会计核算,而应该在兼顾会计基础理论的同时,侧重会计与经济活动的联系和影响。可目前各高职的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与会计专业基本相同,或者是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缩略版,无法体现出会计专业与非会计专业在教学目标上的不同要求,无法满足各专业的不同需求。

3、没有针对专业特点编著的专用教材

目前市面上的《基础会计》教材种类很多,看上去可选择的余地很大。但由于各种考虑,各教材在介绍其适用范围时,往往模棱两可,并不能够给教材选用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部分教师往往凭借以往的教学习惯来选用教材。经笔者调查,有的高职非会计专业所用的会计学教材虽然标明是非会计专业适用,可内容体系和会计专业教材基本相同,主要内容依然是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企业的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报表的编制等会计人员工作的基础知识,是从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来组织内容的,不能满足非会计专业人员日后工作的需要。

4、考核方式比较单一

任何一门课程的考核问题将对学生的学习起着“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考核主要还是采用传统的考核方法:根据平时成绩、考勤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来对学生进行考评,以分数论英雄,依次决定学生是否通过本门课程。这种考核和评价方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考试成绩的单纯记忆成分较大,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很难考核,无法体现对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

二、非会计专业《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设想

1、加强非会计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

非会计专业新生入学后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进行专业教育,一方面可由专业教师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目前市场对会计人才的需要现状、学生毕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学院的办学优势、办学特点和师资力量等情况进行介绍和分析;另一方面可邀请往届优秀毕业生返校与新生进行交流,让他们以自己的切身体会谈学生在校努力学习,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让新生明白没有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技能是不能适应社会工作的。

2、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充分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利用声音、图像、文字等多重刺激,使学生闻其声、观其影、临其境、再现了生活实际,传达了大量信息,加大了课堂容量,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课件,对凭证、账页、报表的填写与编制进行演示,使学生了解数据的来龙去脉及填写位置及顺序,学生容易理解并加深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运用会计理论的能力。同时,我们可以把重点、难点、练习题、板书要点等都设计编制成课件,存入计算机网络中,以便学生查阅。这样既节约了讲解和板书时间,又避免了教师对重、难点繁琐的讲解,同时也有更多时间巩固新材料的操作。教师可以精讲,学生可以多练、加快课堂节奏,环环相扣,提高学生训练的速度和效率。

3、综合模拟实训要采用停课实训的方式,确保实训效果。

经济业务联系发生后,会计处理共分七个步骤:编制会计分录、登记账簿、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在日常的教学中,要采用边学边练的方式,让学生学会凭证的填制与审核、账簿的登记、试算平衡、对账簿记录调整、对账、结账以及报表的编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在学完所有章节时,我们就应该将这个程序合并,集中安排一周对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操作,这样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

4、加强实践教学指导教师的培养。

这对于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目前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主要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一方面精力有限,一方面实践经验普遍不足,不能很好地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我们准备继续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培训,如抽调教师参加会计实践活动,或到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参观实习;另一方面聘请专业会计人员来学校指导会计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见到真实的处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对本系的教师起到指导作用。

5、改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采取多种考核方式并存。

对于非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会计学这门课程主要是扩大学生们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开放视野,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做好准备,所以在期末考核阶段,不能单纯以卷面成绩,以分数来定输赢,而应采用多种方式考核学生,应加大实践环节的考评比率。比如,平时授课可采用课堂提问、分组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撰写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考核,设立多元化的成绩评定指标。而期末的考试内容应主要考核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真正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基本理论对会计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邹雪梅.谈高职院校《基础会计》教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1).

[2]曾志雄.中职财会专业《基础会计》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思考[J].跨世纪, 2008(10).

[3]吴娜娜.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高职学报,2007(3).

会计与会计学篇9

关键词: 会计专业 《财务会计》课程 分岗位教学

一、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分析

职业院校课程改革浪潮正迅速向前推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一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服务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即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在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长期以来,职业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主要沿袭会计准则框架下的要素体系讲授和学习,将会计知识和会计实务、会计岗位职责和会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割裂开来,学生往往学完了专业的一些核心课程,却不能有针对性地直接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现如今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理念正发生深刻变化,以工作过程引领和规划学习和所教授内容已逐渐成为职教工作者的共识。为此,我尝试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财务会计》教学中尝试分岗位教学。

二、分岗位教学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由于《财务会计》学科的应用性特点,要求会计教学不仅向学生全面系统地传授基本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而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应用会计理论和方法解决会计实践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职业院校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底子相对较薄,接受理论知识有一定困难的实际,因此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打破原来体系和框架,优化整合课程内容,尝试分岗位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又注重能力培养,根据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思路,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目的是实现学生所学知识与企业实际岗位“零距离”对接。

三、分岗位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岗位的划分

依照中小企业财务部门的会计岗位分类,具体划分为如下岗位:出纳岗位、财产物资会计岗位、职工薪酬会计岗位、成本会计岗位、往来核算会计岗位、收入、费用、利润核算会计岗位,资金核算会计岗位、总账报表会计岗位、涉税会计岗位等。授课时着重讲授和训练每一岗位需要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使得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直接上岗。

(二)突出特点

1.将原来一些会计课程的内容体系打破,完全按照岗位编排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做中学”和“学中做”。

2.在具体教学环节中,立足中小型企业的主流业务,目标定位明确;按照会计岗位设置、构建学习模块,一岗一个模块,在每个模块中再按照典型业务构建学习单元。

3.教学过程中突出对常规典型业务的训练,重点培养学生业务操作的规范性,提高工作的熟练度。

(三)以出纳岗位举例说明

1.出纳岗位是整个分岗位教学中的一个模块。

2.按照出纳典型业务构建五个学习单元,包括出纳岗位描述、出纳员基本技能、现金业务和银行存款业务、银行账户的开立与撤销。

3.在实际教学中引进原始单据,体现业务工作流程。传统财务会计教学涉及出纳工作的内容主要体现在“货币资金核算”章节。准则、制度等知识性理论性内容较多,忽视对业务单据及其处理流程的介绍与训练,与出纳工作相差较远。我在教学过程中收集和整理了每一典型业务的相关原始单据,以真实或仿真证帐工具再现出纳员工作对象。并力求讲解相关业务的参考性办理流程,尽可能缩短与岗位实际工作的距离。

4.围绕出纳员任职要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内容体系从出纳员工作能力与素质要求出发,将出纳员的岗位设置、职责要求、制度控制、职业道德及基本技能等纳入教学体系,一定程度地打破传统学科体系,给学生一个相对完整的出纳员岗位认知。

5.“学中做”,如学习了验钞技能,给学生讲授人民币防伪特征及假币鉴别方法后,要准备100元或50元面值的人民币,真币与假币混在一起,组织学生分组鉴别。教师准备若干台验钞机和真假人民币,组织学生尝试验钞操作,真正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

四、辅之以考试方式的改革

鉴于以上课改思路,考核方式自然要有相应的变化。

(一)对基本理论知识的考核,除原有的平时考核、期末笔试外,还要采用口试方法,考查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及表达能力。

(二)不断加大实训课的考核力度。加强课堂教学中应用能力的考核,由过去没有实训课的考核到增加实训课考核,而且实训课考核比重逐步加大,刚开始实训课占总成绩的20%~30%,到现在占60%~70%。

(三)考核过程由过去单一的形成性评价,逐渐改为注重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共同评价。并且由原来教师的单一评价逐渐增加同学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四)制定一系列相应的考核标准。

五、岗前技能强化训练作为分岗位教学的补充

岗前技能强化训练是前面教学内容的巩固和延续,一般在学生走上实习岗位的前两个学期开始,用仿真的一整套企业模拟资料完成从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结账、对账到报表的编制,让学生对学到的各岗位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和巩固,对会计工作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概念。对学生的要求随着强化训练的进行逐渐提高,刚开始可能一个星期完成一套账,逐渐熟练到四五个小时完成一套账,真正实现就业岗位和所学知识的零对接。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会计与会计学篇10

一、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

为了更好地在中小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实施新会计制度,首先需要对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发展过程有所深入了解,在旧制度的基础上改进,促进新制度实施。中小学会计制度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其中第一阶段是在计划经济时代,那时经营中小学的费用几乎全部来自政府的拨款,并且对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采用统一收支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第二阶段是经济制度改革时期,此阶段改变以往政府统一拨款的情况,逐渐出现多种新的学校经费的来源途径,并在90年代末中小学开始实施《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了会计核算的基础,后期以政府拨款和多种方式筹款的方式并存,保证教育资金的稳定性;第三阶段开始于《中小学校会计制度(试行)》在各中小学中实施,随着该制度的实施,大大促进了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发展,并同时对中小学教育质量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第四阶段开始于2014年最新颁布的《中小学会计制度》的实施,本制度的出台更好地提高了中小学会计管理的质量。了解会计制度逐渐优化的过程,为新会计制度在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更好地实施奠定基础。

二、《中小学校会计制度》主要变化

优化新会计制度在中小学中的实施过程,要清楚地知道《中小学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一)适用范围的变化

首先,修订后的会计制度适用范围更广,原先采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中等职业学校也包含在新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内,也就是说新会计制度逐渐成为规范、标准的财务管理制度;其次,由国家财政拨款资助的,并且是由社会企业管理的学校也适用该制度;最后,在中小学范畴之外的幼儿园的管理方式非常复杂,并且办学理念有所不同,即使差别很大,但是本制度也对幼儿园会计核算具有借鉴意义。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更加标准化,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普适性。

(二)对学校建设和食堂管理有新的要求

对于学校建设的要求是在新会计制度的基础上结合国家关于基础建设会计核算的规定来进行,并且按照单独建账、单独核算的原则进行。实现学校建筑会计账单与中小学会计账单合二为一,进行统一管理,从而确保会计主体的统一性,提高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次,新会计制度要求对中小学的食堂进行单独核算,并要求食堂的账目在学校财务总账的报表附注中有所体现,如此可以将学校总账和食堂账巧妙地统一起来,从而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

(三)会计科目的变化

新旧会计制度在会计科目上有所改变,中小学会计制度共包含五大会计科目,并且分别做出了大小不一的变化。总的来说,会计科目的改变有以下好处:首先更能满足政府财政上的要求,有利于国家集中支付,减少中间环节,提高资金的安全性;其次是教职工薪金核算更标准,更加契合事?I单位会计制度的标准;最后是改变科目分类,将财政性结转结余与非财政性结转结余分开,剔除冗杂的科目分类,使会计核算更加清晰明了。

三、中小学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新的会计制度已经出台,但在各中小学管理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新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不到位

结合上述《中小学校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从中可以看出从旧制度到新制度,会计制度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就需要中小学及适用范围内的各大院校针对变化的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而现实是面对新制度,中小学财务人员工作量变大,并且由于学校难以自己承受高额的培训费用,结果培训工作未及时开展,中小学财务人员的技术能力没能得到及时提升;其次,中小学的财务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够,在会计核算方面提升素养很难实现,导致其工作能力跟不上,不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会计核算工作,这是新会计制度在中小学实施的一大阻碍。

(二)食堂核算不够规范

在食品安全备受关注的现代社会,中小学保证食品安全的基础就是将食品核算做到规范,可事实显示,部分地区中小学的食堂核算不够规范,没有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建立单独账本,没有单独的账本就意味着没有突出的管理重点,并没做到单独做账本和在总账中体现;其次,食堂的采购过程对食堂的经营至关重要,但在食堂采购过程中,由于部分物资无法开具发票,例如一些需要天天采购的、零散的食品,如蔬菜、水果等新鲜食品,但没有发票会导致食堂会计核算缺乏原始凭证,进而导致食堂核算的规范性不够。

(三)资产核算不规范

随着新的会计制度的出台,会有在某些问题上没有统一标准和对新制度的学习的问题,在过渡过程中显现出资产核算不规范的问题。首先对于固定资产有折旧年限没有具体规定的问题,因中小学固定资产有种类繁杂的特点,对不同的资产类别没有设定统一的规范,新会计制度也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其次,会计制度是以收付实现制度作为基础的,但这样会造成未收取的费用难以在账面上体现,尤其是学校收取的学费等不能在总账中体现,会使学校的收入难以衡量,无法反映真实的情况;最后,资产的计算都是基于历史成本进行的,但是中小学校固定资产中占比最多的是中小学的学校建筑,基于中国房地产的现状,房屋的历史成本与现有价值之间差距太大,以致在报表上呈现的信息不尽真实,也就与虚假信息无异。

四、优化中小学会计核算的建议

(一)完善新会计制度的衔接工作

制定新制度对中小学的管理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新会计制度制定后的衔接工作更为重要。对于会计技术不达标并且无法通过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的财务人员,可以选择细心且具有耐心的人员调到后勤岗,但对一些技术不能达标并且工作懒散的可适当警告,对于一些技术达标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培训,使财务人员对新会计制度尽快熟悉,掌握业务流程。对于解决学校难以承担高额培训费用的问题,政府会承担一部分费用,因此必须重视培训工作,学习新的会计制度。

(二)规范食堂核算

食品安全问题是中小学学生和家长都重视的问题,中小学时期是青少年身?w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食堂一定要提供健康、有营养的伙食,保证国家教育人才的发展。首先根据新会计制度,食堂的账目核算要建立独立的账单,并在学校的总账中有所体现,而且建立独立账单需要食堂工作人员有很强的责任心,毕竟食堂每天购买的食品繁杂,且关系到中小学生的健康问题;其次,解决繁杂物品的发票问题,可以将花费在繁杂物品的费用通过多人签字的形式来确定具体花销,并体现在食堂单独账单上。

(三)规范资产核算方式

只有学校的经济来源稳定,能准确核算自有资产才能更好地发展。根据上述资产核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首先对于占资本比例比较大的固定资产,要尽快统一指标,使各学校有参考的依据;其次,对于收付实现制度可以辅以加学费的单独账单加学校代付的方式,来弥补学校账面未收取费用无法体现的缺陷;最后,对于资产的核算参照历史成本的问题,可以引入多种计量方法,对于随时间变动较大的资本,需要参考近几年的市价加以评估,体现资本的时间价值,从而提供准确有价值的资产核算数据,只有数据准确了,才能有利于管理层做出准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