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调研十篇

时间:2023-06-08 17:39:21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1

关键词:网络多媒体;初中数学;教学

G633.6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强调初中教育需要以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中学生为目标,使他们能够更好的领略时代的变革信息,更好的掌握最新的学术知识。而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学教研中的应用为这种高目标的教育计划提供了可能,各种依托网络资源而发展起来的教学软件和教学模式便是这一信息技术得以运用的典型代表,现如今,网络多媒体已经深刻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理念和生活方式,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加强数学教研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在使他们更好的了解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更好的提升。基于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图形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难以有效掌握其中的数学思维,并且无法有效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网络多媒体教学所呈现的情境创设多样化、数学教学资源丰富化、数学图形呈现形象化等特点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更具有效果,对于综合提升初中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大有裨益。希望本论文的研究能为我国初中数学教研与网络多媒体的有效结合提供借鉴参考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研现状

现如今我国最典型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是确定一个教学课题,由课题主讲教师进行授课演示,其余教师听课学习参考,然后进行总结探讨的过程,从这个教学研究流程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以及可供改善的空间。初中数学教研工作需要紧紧围绕学校教研工作的要求与目标,深入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根据数学教学的特点,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努力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总的来说,现如今的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举办的目标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通过课堂练习的有效性设计,提高学生运用初中数学知识的能力,让数学知识从书本上的理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现实意义上的收获;其次是通过教学研讨来提升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以及对课堂教学的能力的调控,更好的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同时教研活动也是拓展与丰富教学模式的新途径,比如举办各种数学比赛,笛实践活动,为教师提供更广阔的教研平台,而在教研活动中通过运用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方法,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有效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而正是这种初中数学教研现状为网络多媒体的植入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研优势分析

(一)教研工作有效化

我国的初中数学教研工作不仅仅有对教学教案的开发,同时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学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以探索出更适合初中数学的教学模式,比如,在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过程中,网络多媒体所具有的交互能够有效的促进调查工作的进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设置二维码进行问卷调查,不管是初中数学教师,还是初中学生,均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对二维码进行扫描,以完成所设定的问卷调查内容,而调研者也可以根据二维码所反映出的数据进行更加快速的分析,以发现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同样也可以设置问题反馈专线,任何个人对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有意见均可通过网络专线在无记名的情况下进行反馈,有利于最基层的教学问题得到反馈,这样更加有利于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展开。

(二)教学情境创设多样化

初中数学教研工作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在于开展数学教改实验工作,而网络多媒体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最明显的优势在于能够提供与课本理论相关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使初中数学教改实验变得更加多样化,结合网络多媒体上大量的数学教学资源,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比如初中数学教师可灵活地根据教学内容切换教学中所需要展示的教学内容,在讲授数学知识故事时,可以通过网络多媒体更细致的传达数学知识的来源,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也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更重要的是在讲授几何图形知识时,网络多媒体可以自由变化图形的形状,有利于学生立体感觉的强化。或者在教学“二次函数的图象的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系数,对其图象抛物线的影响,可以在几何画板中任意输入不同的值,让学生观察图象抛物线的变化,通过大量的演示结果,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系数的值对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影响,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变得更逼真、更具形象化、更充实和更具吸引力,这些教学情境的创设,在丰富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初中数学学习变得有乐趣,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课文中的数学知识。

(三)数学教研资源丰富化

同时,网络多媒体上的数学教研资源非常丰富,教研工作者在借鉴网络上的教研资料的同时,也可以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更好的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比如初中数学教学比赛、初中数学教学实践活动等,在初中数学课件研究设计中可以多设计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在多媒体上的演示来向学生呈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例如在学完书本上“正数和负数”知识之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出许多箱梨子的重量,虽然重量不等但都接近某个值,这些相似数值之间的关系如何去掌握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而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这些数值进行排序对比,使学生们更容易找出其中的关系,从而进行更加直接的正负数相加,但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也需要教研组的考量,但不可否认这样的数学实践研究活动培养学生养成留心周围事物,有意识地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提高了初中学生尝试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数学引领更加直接化

初中数学教研员也需要对初中数学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很好的引领与指导,既需要有效的传达上级教育工作者的指令,也需要从下级教育工作者中得到最基层的信息反馈,这个信息传达的过程在网络多媒体的帮助下会更加直接。比如在宣传、执行上级教育行政、业务部门的工作方略时,移动网络的快速信息传播功能可以让这些方略得到提前传播,使传达对象在正式文件下达之前有更好的准备,以完善信息方略传播体系;同样,在制定初中数学教育工作的计划,或者在计划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中,网络既可以使计划内容得到更加快速的传播与响应,从而对计划进行更及时的完善;而对组织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可以通过网络得到更及时的反馈。甚至在对初中数学教学成果进行总结与推广的过程中,网络多媒体的推广会更加直接,比如建立初中数学教研微信公众号,教研工作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分布需要传达教研内容,这样对教研成果的接收更加直接。

(五)数学教育管理更加立体化

在初中数学教育工作中,对数学教育教学工作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交互功能,可以建立健全以校本研究为基础的区域教研网络,对初中数学学科教学教育实施全程监控,这既可以监督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也可以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

(六)教研交流r值化

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通过网络多媒体进行教研活动具有极大的价值,不仅依托于网络的特色功能,更重要的是使得初中数学教育活动的范围得到了扩大,比如在初中数学教育活动中,网络多媒体可以是使教研活动从很小的研究范围内,开展比较单一的交流途径中提升到网络教研与教学同步进行的大教研活动,成为能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进行追根寻底思考的全新的教研活动,这对于传统教研活动来说是一个补充,能有效的扩大教研价值。同时网络多媒体的广泛参与度,使得初中数学教研从少数人的教研扩展到更多人员的参与、更多人受益的教研活动,改变以往教学研究的简单性和局限性,使教研成为真正改变教师教学行为的活动。在网络多媒体上,教师的教研可以细致到课堂微观方面,研究教学细节的技术和方法。教师们在其中能发现大家对课程的不同理解,从而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对同一问题广大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网络教研作为教师进行业务切磋、相互学习、提升自我的一个有力平台。

三、网络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研活动中应用的劣势分析

网络多媒体能有效的补充初中数学教研模式,丰富教研内容,但也需要教研工作者能有效的运用网络资源,并且,网络教学并不能有效的呈现教研的重点和难点,使得基层教师或者学生无所适从,而网络教研在突破时间限制的同时,也可能使得部分老师认为只要是运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忽视了教育的本质要求,造成了网络多媒体的滥用,这对于初中学生对数学的知识掌握与理解反而是不利的。移动互联网在网络上拉近教研工作者与上级行政领导或者基层教育工作者之间的距离的同时,也在正面疏远与他们之间的距离,不管是教育领导,还是基层老师,这些都是教研工作关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过分的依托于网络多媒体的信息传递,有可能不利于双方关系的融洽发展,这对研究更加优秀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与活动来说是不利的。

四、总结:

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在优化我国初中数学教研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初中数学教研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需要初中数学教研工作者对网络多媒体教学研究有足够的认识,能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效果,以结合初中数学教研现状进行网络多媒体的融入,从根本上促进教学质量、教师专业水平、教学课堂设计、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发展,为初中学生创造更好的数学学习环境,以提升他们的数学知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志东.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之我见[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5(10):22-23

[2]金胜花.浅析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探究之我见[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

[3]班良志.初中数学文化教学之我见[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1(29) :77-78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2

【关键词】洛阳;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对策

0 前言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础,对社会的发展与建设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作为农村基础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历史使命,同时又是社会体育、竞技体育的基础之一。资料显示:目前,我国85%的中小学在农村,普及和提高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水平,直接关系到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在教育改革的趋势下,把农村中学体育教育工作作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突破口,关注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重视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洛阳市新安县、宜阳县、偃师市(县)、伊川县等部分农村初级中学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2000―2013年在CNKI上所有关于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有35篇,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2.2 访谈法

走访洛阳市部分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器械管理人员、体育教师等,了解各方面的信息,为本文撰写提供一手资料。

1.2.3 实地调查法

分别对洛阳市新安县、宜阳县、偃师市(县)、伊川县等部分农村初级中学进行实地调查,了解体育课教学、体育教学观念、体育师资、体育场地器材、体育经费等相关问题。

1.2.4 数理统计法

收集和整理发放的调查问卷并对其进行常规数据统计,在此基础上进行逻辑分析,整理出确切数据。主要是用office2O03系统对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从数理的角度对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依据统计结果,对调查现状进行归纳、逻辑推理,分析原因,找出对策。

2 结果与分析

2.1 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2.1.1 开课率不高

调查结果中显示,100%的农村开设体育课,但在实地考察时发现,所调查的8所中学中有3所因受到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的限制,不能真正按照课表安排正常上课。“不能正常开设体育课的原因”中列第一位的是领导不重视,其次是缺乏器材,再次是无场地,之后是没有体育教师,最后是学校追求升学率、课时被其他学科占用,当然这还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学生本身。可见,有些农村初级中学开设体育课还仅是停留在课程表上,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2.1.2 授课质量较低

体育课是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习体育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授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对体育的认识以及基本的体育知识、技能的掌握。据实地调查得知,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的授课质量较低,这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是教师问题。年轻有专业素养的体育教师由于工资低、要继续深造等原因“停薪留职”转而做自己的事情,这就造成了体育课由一些年龄较大、非体育专业的教师来授课。而由于这部分教师普遍缺乏体育专业技能和常识而导致体育课就是让学生在操场上自由活动,采用的方式也只是“放羊式”教学。

其次是体育课时间不能被充分利用。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法》中对学生人身安全问题的强调,致使在农村初级中学几乎都秉承着“只要学生不出安全问题,体育课随便上”的理念来教学。因此,平时的体育课时间通常被其他任课教师占用。

2.1.3 洛阳市农村中学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课主要以田径、篮球、广播体操、武术等为主要教学内容。因为这些教学内容受场地影响较小,且几乎不需要器材,即使需要器材的也较简单。而跳绳、乒乓球等虽然在体育课上并没有太多的被作为教学内容,但大多数学生都很喜欢,并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中。另外,据调查所知,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轻理论现象,体育课教学课时本身就不多,其中体育理论课教学时数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直接导致学生对健康与卫生知识知之甚少。

2.2 影响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现状的因素分析

2.2.1 观念认识落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育工作没有得到真正的落实

经调查发现,现阶段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的体育教学并没有受到重视甚至被忽视,主要原因是:农村初级中学的校长、教师、家长和学生都不能正确认识体育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工作中的价值。在过去的应试教育中,“考好成绩才是硬道理”、“用成绩说话”在农村学校已经成为了一种根深蒂固的教学理念。大部分农村初级中学校长认为,升学率和统考成绩提高了,上级主管部门就会加大对学校各方面的投入与重视,然而却不以“学校体育工作搞得如何”来评价,虽然现在中招有体育考试,只要在考试前1-2个月给学生安排突击性的训练就可以完成考试大纲中的要求;很多老师认为,学生成绩好了,就是自己教学水平与能力的体现,自己就有晋升的机会,体育教学成绩无关紧要;家长认为,孩子文化成绩好了,才有可能考取重点大学,将来毕业了留在城市工作以“知识改变命运”,改变当前穷困的生活状况,这样他们就不再从事农业劳动或“进城务工”;成绩好的学生们却认为,体育就是“玩玩而已”,是不用功读书的孩子才会在意的,我们不必也不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在体育上,只有学习成绩好了,才会受到老师的表扬,同学的尊敬,家长的重视。

2.2.2 “缺少师资”对洛阳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教师在引导、教育学生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通过实地调查分析得出,洛阳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在职称、学历、年龄以及数量等方面均不能达到满足。

从实地调查中得知,在洛阳市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称结构中,初级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中级次之。从体育教师的学历情况来看,近年来农村体育教师的学历主要集中在本科,专科也占到32.50%。教师年龄在26岁以下居多;26-35岁的教师占30%,36岁以上的占到了30%。教师的工资待遇集中在1000-1500元左右,1500-2000元的占到了32.50%。

这看似解决了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数量与质量的问题,但是在真正意义上却并没有达到改革的效果。主要原因有:1)每年体育教师职称评定的指标很少,很多体育专业毕业教师都纷纷改教别的科目;2)很多年轻体育教师由于工资较低、希望继续深造等原因,在学校内留着职位而从事体育教学以外的工作;3)真正从事体育教育的体育教师50岁以上的较多,此年龄阶段大都是在退休前学校给安排的。

2.2.3 “缺少场地设施”对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学校体育器材设施是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实现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开展的重要物质保证。经实地调查洛阳市8所农村初级中学发现,最常见的体育场地分别是乒乓球台、篮球场、田径场等。

在实地调查的8所洛阳市农村中学中,各校都有不同规格的田径场,农村初级中学无标准的400M田径场,非标准的100%。虽然每所学校都有田径场,但是却清一色的全是沙土跑道。另外每所学校都有乒乓球台,但普遍是水泥台,每所初级中学也都只有2-8副球拍,其数量和规格都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各所初级中学拥有篮球的数量2-16个不等。不过,农村初级中学所谓的篮球场,基本上都是在一块近似篮球场大小的平坦土地两端放上球架。

在农村初级中学最常见的体育器材还有跳绳、毽子、沙坑、拔河绳、实心球和体操垫子等。跳绳和毽子尤为普遍,这与洛阳的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

2.2.4 “缺少经费”对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影响

体育经费是保障学校体育工作正常开展的物质基础,就目前的实地调查分析表明,农村初级中学体育经费的投入不容乐观。

据实地调查所得: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经费的投入每年1500元以下的占到62.50%,尽管经费已经很少,但这些经费在具体的使用过程中真正用到学生体育运动的数额也难以确保。据相关知情的体育教师反映,其原因是由于学校经费紧张,其中一部分被挪用于学校其他方面的建设或发展,而不是用在体育教学上。在上级检查之前,学校会投入部分资金,添置一些本身就有质量问题的体育器材,更容易损坏,这样的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学校体育经费更加匮乏。

3 对策

3.1 建立健全的体育教育管理体制

首先,教育管理部门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促进体育教育的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初级中学学校体育教学的管理力度;其次,结合各县农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工作计划;第三,成立县初级中学体育卫生研讨会,定期开展交流,制定体育课常规,以便促进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全面、健康的发展。

3.2 加大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师资、场地器材的建设及经费投入的力度

首先,针对师资缺额严重的现象,要扭转观念,充分认识体育教师在中学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中的重要作用;根据现有体育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规划;适当增加体育教师在校福利待遇,让他们充满热情的干好自己的教育事业。其次,农村初级中学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积极发展自制、自修、自建简易场地、器材,不断改善体育教学的条件;要注意好器材设备的保护、修护工作,特别是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及安排相关人员定期做好体育器材的修护工作。最后,要适度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要尽快建立完善的体育教育系统,必须在国家拨发经费的同时利用合理的资源想办法集资,如社会集资、学校自行筹划等。

3.3 培养学生的兴趣

洛阳市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水平较低的一个最关键的原因是学生本身的兴趣不浓厚。在农村初级中学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审美能力,使其对将要学习的内容有强烈的尝试欲望;其次,学校可以在课余时间开设各种体育兴趣班,把相同爱好的同学聚集在一起,更有利于他们的探讨、学习,最终达到提高技术、技能和身体素质的目的;第三,采用竞赛方法,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竞争的心理特点,来提高学生参赛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徐良台,逯华.豫北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04):44-45.

[2]任卫华.对周口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河南教育学报,2007(03):81-82.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3

【关键词】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现状;城乡学生差异;厌学表现

一、引言

自1986年中央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来,纵向比较,我国农村初中英语教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横向比较,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与城市的差距却越来越大。在学生层面上的表现为:英语成绩较差,英语能力也较弱。其中有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初中生存在英语厌学的心理。英语厌学,简单地说,是指学生厌恶学习英语,或不愿意主动学习英语,是一种消极对待英语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具体而言,英语厌学是指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将通过对湖南省祁阳县城乡初中生做抽样调查,探索目前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提供参考,对于新课程改革有一定的意义。其次,基于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实,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显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县域内教育均衡发展也关乎着整个国家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本研究试图通过县域内城乡初中生英语厌学的对比差异来研究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契合我国的教育大背景。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问题是:.农村初中生学生英语厌学现状怎样?同县域内农村初中生与县城初中生英语英语厌学程度差异性有多大?研究对象为湖南省祁阳县一所县城普通初中两个普通班级以及一所农村初中两个普通班级的初二学生,县城初中112人,农村初中128人。发放问卷收回问卷240份,其中有效问卷235份,男116人,女129人。城区初中110份,农村初中125份。所采用的研究工具包括调查问卷、访谈以及观察。调查问卷以胡德华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学生英语厌学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2009)中的中学生英语厌学的预测问卷为基础,然后结合实际情况修改编成。该问卷在正式施测之前进行过前测,经分析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此外,笔者对调查的两所学校进行了访谈和将近一个月的课内外观察。

四、研究结果与讨论

均值(Mean)又称“算术平均值”,指一组数的平均值。样本均值反映了变量取值的集中趋势,或者平均水平,是最常用的基本统计量。在本次研究中,对调查问卷每个学生有关调查厌学程度的50道题的均值进行归类进行数据统计,各题项均值超过3.5的,可以判定该学生有厌学心理;超过4.5,可判定为有严重的厌学心理。结果显示:县城初中生问卷厌学均值为:3.15,农村初中生厌学均值为:3.53。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县城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33.6%,厌学平均值高于3.5的农村初中生数量占到其样本人数的49.6%。这反映出:总体来看,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程度要高于县城初中生。

具体来看学生在各均值区间段占样本的比例:厌学均值在3.5-4.0之间的,县城、农村分别为18.2%、20.0%;在4.0-4.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10.9%、17.6%,在4.5-5.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4.5%、12%。在这三个厌学高厌学程度的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高于县城学生,这说明农村学生具有英语厌学心理的学生比例更大。厌学均值在2.5-3.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21.8%、13.6%;厌学均值在2.0-2.5,县城、农村分别为11.8%、8.0%;在1.5-2.0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5.5%、4.0%;在1.0-1.5之间,县城、农村分别为3.6%、1.6%。在低厌学程度的这四个区间段,农村学生的比例都低于县城学生,这说明,不具有英语厌学心理或者英语厌学心理程度较低的学生,农村学生比例更少。此外,将厌学程度均值超过3.5的学生进行对比,县城学生均值为3.87,而农村学生均值为4.29。根据以上各项数据可以发现:农村学校初中生的英语厌学现象比县城初中学校要更为严重。

五、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表现

笔者通过对两所学校的初中生教师和学生的访谈以及长达一个月的课堂观察发现:与县城初中生相比,农村初中生在英语学习方面具有以下表现:

1.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毅力较差。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对于农村学生来说,他们英语学习的内驱力偏弱,而在他们所处的整个环境中,能够激发他们英语学习的动机的外部因素较少,因此有相当数量的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偏弱,在学习英语目的不明确,因此学习相对不够努力。

2.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兴趣较为低下、学习态度比较消极。根据笔者观察,相比县城初中生,农村学生在英语课堂上专注度较低。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都认为,兴趣与注意是嫡亲姐妹。所以这种现象农村学生在英语兴趣较为低下有关。农村初中的英语课堂上,课堂氛围感觉不够活跃,表现在不爱回答问题、注意力不集中等。其次,农村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态度相对消极。情感成分是态度的核心,这种情感既产生于学习这一认知过程,同时又会极大地反作用于认知过程,从而使认知效果受到影响。在农村中学,有更多学生学习英语态度不够端正,一些学生甚至认为学习英语毫无用途,因此在课内外完全成为英语学习的“绝缘体”这样的学生都不在少数。

3.农村在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和主动性较弱。学习性格指的是比较稳定的学生英语个人自身特质和一些复杂、独特的个人意志。由于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等众多因素的影响,有更多的农村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自信心较弱、主动性偏差。他们不愿意开口,不愿意回答问题,不善于模仿能力,害怕主动与人交往合作,不主动参与各种课堂活动,也是导致英语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

六、结语

笔者在同一县域内以一所县城初中以及一所农村初中为样本,通过对比着重调查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及特点。造成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现状的因素有很多,但是教育的城乡差别是极其重要的原因。同一个县域内的尚且存在不小的城乡差距,城市和农村的教育差距之大也由此可见一斑。笔者本调查的初衷,不仅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要认清农村初中生英语厌学的现状并努力解决这个问题,而且希望能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治标又治本地治疗更多的教育疾患,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高艺颖.中职学生英语厌学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3]胡德华.中学生英语厌学问卷的编制及其应用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余秀兰.中国教育的城乡差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4

关键词 粤东农村地区 学业不良生 成因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在粤东农村地区参加支教活动三年的数学老师,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该地区的初中数学学业不良情况严重,故就所执教的粤东农村地区初中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以研究其成因,为进行转化对策探究提供参考。

一、封闭性问卷调查的实施

在粤东地区四个市中随机选取汕尾、揭阳两市,两市共有五个县,再从中各选取三个县的三所农村初中学校进行调查。所调查的三间农村初中学校,包括汕尾市陆河县新某中学、揭阳市揭西县京某园中学,汕尾市海丰县沙某中学,都是普通初级中学,面向农村乡镇招生,在校学生人数为一千至两千五百人范围,具有一定代表性。对上述三所学校的三个年级各选取一个班进行封闭型问卷调查。

调查问卷编制参考了章建跃、刘先进、叶立军等关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研究时所用问卷,明确本调查的目的是为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学业正常生在基本家庭情况,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有何异同,并对调查目的进行逐级分解,二级指标为学生基本资料、数学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外部因素、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元认知水平六个指标,再接着对六个二级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为30个题项,由此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同时通过问卷预测进行信度分析,得到总量表Alpha系数为0.934,表明此量表信度颇佳。

将所抽样的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问卷,采用Likert五点式计分法输入数据,再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组,包括两类分组,一为对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二为初一和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两种分组各自所得的两个样本都是独立的,没有关联性,且样本数n30,可看作满足正态分布条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二、封闭性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基本资料分析。

在对封闭型调查问卷中学生基本资料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得到以下结果:

在数学学业不良生中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高达67.6%,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学历占59.2%,小学及文盲占23%。而非数学学业不良生其父母其中一人外务工和两人都在外务工的比例则为52.5%,父母最高受教育程度中初中占52.3%,小学及文盲占18.3%。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数学学习正常生相比,父母在外务工比例高且受教育程度相对低,这也就使得其家庭教育不到位,父母缺少关心孩子生活、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同时缺少对孩子学业的期望与支持。据笔者几年的教学中,与大多数学生的接触中发现,很多学生的父母忙于生计,加上自身素质的限制,其教养方式也是以粗暴型、放任型及娇惯型为主。这也与日本北尾伦彦的关于放任型家庭多的地方不良学生发生率高的结论相符。

在农村父母的教育期待中可以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的父母对于其子女的教育期待十分低,这是由于传统教育观的影响及当前“读书无用论”的泛滥所致。这种低期待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其学业成绩。

(二)学生数学学习的感受与认识。

封闭型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学生的数学学习感受与认识的,分为五个部分,采用量化的方法对可能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寻求造成数学学业不良主要影响因素。

1、非智力因素。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主要调查学生对于数学喜欢程度、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对数学作用的认知及课堂的参与积极度的情况。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以上四个方面,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都极为显著。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的坚持度和课堂参与情况的差异显著,初一学生比初三学生坚持度更高,课堂参与更积极。数学学业不良生表现为数学学习兴趣低下,缺乏坚持,遇到困难容易放弃。同时认识不到数学学习的对于思维锻炼的作用,这也进一步降低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热情。在当前最新的研究中表明,非智力因素是智力因素的作用场,对智力活动的范围、强弱、持续性产生影响。在杜玉祥等人的研究中,也得出因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占总人数的57%。笔者在自身的执教经历中,和与多数数学教师的交流中也一致认为非智力因素,主要是数学学习兴趣低下,动力不足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

2、外部因素。

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外部环境原因包括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三个方面。在问卷中关于外部因素调查主要是了解学生对其中一些具体因素的感受,包括教材适用性、对教师的喜爱、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父母和教师的期望、考试压力这五个内容。从调查分析结果看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对教材的适用性和教师教学进程适应度方面差异都极为显著,这说明正常生对于现在新课标的教材接受度较高,能很好的理解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而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这一方面表现为接受度不高,理解有限,且在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方面比较吃力。而且初一与初三的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跟上教师进度方面差异显著,这表明随着年级的递增,所学数学课程难度与知识点数量的增加,初三学生比初一学生更难跟上教学进度,使得学业不良情况进一步恶化。

在对教师的喜爱程度上,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表现差异显著,说明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更受教师方面因素的影响,依赖于外部的刺激。在考试压力与父母、教师的期望上,两者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这与粤东农村地区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待不高相符,因而由于考试压力而导致的考试焦虑也是表现为一般水平。而初一与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则在父母、教师期望上表现极为显著,这与其年龄特征有关,父母及教师的期望更能影响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并能转化为学习动力。

3、知识结构。

数学学科是一门系统学科,各种知识之间具有较强的联系,一环扣一环,往往前一阶段的学习是后阶段学习的基础,如果先前所学知识存在漏洞,定然会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故调查学生的知识结构,主要调查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础知识、数学语言的使用情况、数学思想与规律掌握情况、知识的联系应用情况,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这方面的异同。由调查结果分析可知,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在对数学学科的抽象性认知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但在其他四个方面都表现极显著。数学学习不良生比起正常生而言,不能很好的掌握数学概念、公式、性质,不能自如使用数学语言表述,对于数学思想及规律的掌握不到位,故要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进行广泛的联想和实现问题的转化就更加不可能了。而且由初一与初三的学业不良生数据比较可以看出随着年级的增加,课程难度与容量的增加,数学学业不良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度与运用度会进一步降低。

知识结构缺陷是造成数学学业不良生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与粤东农村地区学生的小学升初中时数学基础普遍较差有关,从小学到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不同。小学数学的知识量少,难度较低,教学进度也慢,学习主要采取重复讲练法。而到了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知识量大增,难度也逐年提高,学习更需要主动性,且需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反映普遍事实的规律,教学进度比小学快很多,节奏紧凑,对于重点内容也不可能反复讲练。同时数学学业不良生自身对于数学概念、性质、数学思想及规律也是一知半解,并没有把握住本质,更多处在机械记忆水平,逻辑思维能力较差,更谈不上能归纳总结形成新的知识体系了。

4、认知水平。

数学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智力活动过程,它需要完善的智能结构为保证,现阶段对于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智能结构的研究一般是从其认知能力特征着手的。故在调查中笔者通过11个问题来了解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在问题解决中的认知水平与能力情况,这些问题包括代数几何难易辨析、一题多解的方法比较、证明题计算题喜欢程度、弄清题意的能力、利用画图解题、表征能力差异、知识迁移、计算速度、题目验证、知识总结归纳、追究错题原因习惯。从分析数据可得,除了对代数几何难易程度认识无差异外,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其他几个方面得分都显著低于正常生,这些都表明数学学业不良生的认知水平偏低,其符号化表征能力弱,缺乏范畴化认知方式,知识迁移能力弱,问题解决能力差。

同时,从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初三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表征能力、知识迁移、知识总结归纳方面都比初一数学学业不良生差,这可能与随着年级增加数学学习的的难度、知识内容量随之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也随之增加有关。

5、元认知水平。

本调查主要从数学学习的监控方面、数学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数学学习的能力来研究数学学业不良生与正常生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分析也可看出,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成功体验、回顾与反思、数学能力评价、讲解后明白五个方面都比正常生得分少,表现为差异极显著。说明数学学学业不良生在数学学习中成功体验少,对自身的数学能力评价偏低,在学习策略上更无制定学习计划、回顾反思的行动、对于所学知识在解题中不能运用策略对其进行运用。这与格瑞尼的研究结论一致,即数学学业不良生在解题时生成策略数量、整合策略的使用方面明显差于非学业不良生。随着年级的增长,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制定学习计划方面日益减少,差异显著,在其他方面则表现不显著,与一般情况下元认知水平会随年龄增长而提高不相符。说明大多数数学学业不良生可能由于数学学习的难度与内容的增加,在数学学习中的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对自身数学能力评价越来越低,故导致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日益减少,对于数学学习采取一直消极应当措施。总体来说,数学学业不良生在元认知上呈现低水平状态。

三、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分析

经过对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教育情况的了解,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可以总结出粤东农村地区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且它们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具体归结如下:

1、粤东农村地区地处沿海,经济较为发达,由于当地经商文化及近几年来“读书无用论”的影响,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期望低下;

2、粤东农村地区外出打工人数众多,留守学生占学生总数比例十分高,使得家庭教育缺失,学生在生活上缺失父母的照顾,在学习上缺失父母的指导与监督,亲情关系疏远,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学习;

3、粤东农村地区人口失衡严重,教育资源十分短缺,多为大班制教学;为了保证升学率很多学校在初一年级开始就实施分班制分层教学,使得学生的两极分化程度日益严重;

4、粤东农村初中数学学业不良生缺乏数学学习兴趣,学习动机不强烈,知识结构存在缺陷,认知水平偏低,元认知水平低下。

(作者单位: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数学与应用系)

参考文献:

[1]杜玉祥等,数学差生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5.

[2]沈烈敏,学业不良心理学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10.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5

【关键词】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战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关系到我国义务教育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或均衡程度进行评估或监测就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学术界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或评估方案进行了有益探索。例如,翟博从教育机会均衡、教育资源配置、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等四个方面构建教育均衡指标体系。[1]冯建军提出义务教育的输入质量指标、过程质量指标和结果质量指标框架。[2]于发友、赵慧玲、赵承福提出了由环境均衡指标、城乡均衡指标和结果均衡指标构成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3]肖军虎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生源质量和教育质量五个指标领域来构建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4]但是,这些指标体系或理论视角偏于狭窄,或地域适用范围有限。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国家战略,需要全面的、统一的、权威的监测指标体系。2012年底,与教育部签订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省市进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验收阶段,因此教育部于2012年5月28日公布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统一了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

荆门市掇刀区自2009年被列为湖北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验区以来,制定了《掇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经过4年的探索与实践,掇刀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是否达到了教育部公布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要求?对此,我们以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为评估依据,对掇刀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研究,以检验掇刀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的成效,并对教育部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反思。国内目前用教育部公布的指标体系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评估的研究较少。我们的研究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研究设计

本文基于教育部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荆门市掇刀区的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状进行评估研究。

(一)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综合评价体系

1.指标体系

根据教育部2012年5月28日公布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我国将用8项指标分别计算县域内小学、初中差异系数,评估县域内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状况(见图1),“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指专任教师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小学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初中教师;“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指具有小高职称的小学教师、初中具有中学一级和中学高级职称的教师。鉴于“教学仪器设备值”的数据采集难度大,容易失真,故不纳入本研究指标体系。

图1 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指标体系

2.差异系数的测度方法

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差异系数也叫变异系数或离散系数,是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均值之比。义务教育校际间差异系数的计算公式表示为:

式中,S=,。CV为差异系数,S为标准差,表示区指标体系中第i个学校(初中或小学)的指标值,表示该指标的全区平均值,为全区内所有初中(或小学)学校的在校生数。综合差异系数为八项指标差异系数的平均值。差异系数越大说明校际间的不均衡程度越大。教育部规定,评估义务教育学校达到基本均衡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二)样本选取

1.调研地教育概况

2012年,调研地荆门市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有初级中学3所,完全小学14所,共有学生14588名,其中初级中学3621名,小学10967名;在职在编教职工1028人,其中省级骨干教师5名,市级骨干教师42名,区级骨干教师68名,市级学科带头人28名,市级名师26名。全区有掇刀石小学和黄岭小学2所省级“示范学校”。

2.学校选取

此次调研以学校为单位,采用完全调查法,对掇刀区3所初级中学和14所小学进行全方位调查。以农村和城市作为划分标准,对上述学校进行归类,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掇刀区中小学一览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根据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暂行办法》中提出的8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我们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获取相关数据资料。问卷调查对象为所有学校的校长。

2.实地研究法

实地考察了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17所学校,访谈了学校校长和教师共20人。通过访谈获取教师补充、交流、培训和流失等方面的数据资料,了解学校的学风、素质教育等软实力状况。

3.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采用VisualFoxpro6.0录入数据,使用SPSS17.0分析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法和差异系数计算方法对各指标的绝对数值进行描述分析,对各指标在城乡之间、不同类型学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差异性进行比较分析。

表2 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系数

三、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

自2009年以来,掇刀区在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出台了诸多政策,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那么,掇刀区的种种举措是否收到了预期的成效?笔者将用一系列客观翔实的数据资料进行剖析。

(一)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差异系数与绝对差异值

由表2可知,掇刀区农村小学、城市小学的差异系数都大于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均衡的标准值0.65,所以各种类型学校内部未实现基本均衡。同时全区小学的差异系数大于农村小学之间的差异系数,也大于城市小学之间的差异系数,说明城乡小学间存在差距。而导致全区小学间的差异系数较大的指标主要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场馆面积”、“每百名学生计算机台数”和“生均图书册数”,这几项指标的差异系数都远远大于基本均衡的标准值0.65,而“教师”这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全区小学都已实现基本均衡。由于全区初中小学各个指标的差异系数以及综合差异系数都低于教育部规定的均衡标准值0.55,而且掇刀区校区布局调整后,全区只有三个初中,样本太小,因此,本报告主要研究了掇刀区义务教育阶段小学的城乡均衡状况。

(二)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状况评估

1.校舍的城乡均衡状况分析

从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来看,由表3可知,雷集、李集、斗笠三所小学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均大于100m2,雷集小学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大于200m2,而城市小学的此项指标均不超过30m2。由表2也可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全区小学的差异系数为1.25,超过了基本均衡的标准值0.65,因此,城乡小学的“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差异较大,且整体呈现出“农村>城市”的状态。

从生均体育场馆面积来看,由表2也可知,全区小学、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的生均体育场馆面积的差异系数分别为1.20、0.89、0.37,均大于基本均衡的指标值0.65。

2.设备及图书的城乡均衡状况分析

从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来看,由表3可知,除何场小学(因校友捐赠等原因电脑较多)外,农村小学“每百名学生所拥有的计算机台数”都低于1,说明平均一百个学生没有一台电脑,而据调研,大多数农村小学的在校生人数只有一百多人,斗笠小学的在校生数为137,这充分表明农村小学计算机的严重缺乏。城市小学在校生人数远远大于农村小学,“每百名学生所拥有的计算机台数”却明显高于农村,说明计算机的城乡差异很大。同时,由表2也可知,“每百名学生拥有的计算机台数”全区小学、农村小学间、城市小学间的差异系数分别为4.64、2.93、2.86,都远远大于基本均衡标准值0.65,再次证明计算机的城乡差异很大。

从生均图书册数来看,由表2可知,全区小学、城市小学间生均图书册数的城乡差异分别为2.81、1.41,说明城乡的生均图书册数未实现基本均衡。

3.教师的城乡差异分析

由表2可知,全区小学、农村小学、城市小学”师生比“的差异系数分别为0.28、0.43、0.19,都小于基本均衡的标准值0.65,说明全区师生比的城乡差异并不大,实现了基本均衡。全区小学、城市小学的“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和“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职务教师数”的差异系数都小于标准值0.65,而农村学校的这两项指标的差异系数分别为2.00、2.67,远大于标准值,说明农村学校的教师质量差异系数较大,未实现基本均衡。

四、反思

(一)对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结果的反思

掇刀区城乡初中学校的各项指标都已实现基本均衡。但在城乡小学的均衡发展上,校舍及设备图书都没有达到教育部提出的基本均衡要求,只有师资一项实现了基本均衡,而且仍然存在差距。

因此,掇刀区需要继续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不懈探索,未能实现基本均衡的项目要努力实现基本均衡,如校舍和设备图书;已经实现基本均衡的项目要争取实现均衡的提档升级,达到优质均衡,如师资配置。在校舍方面,需要提升农村学校校舍的质量;在设备图书方面,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都需大量补充设备、图书;在师资方面:一是城市学校和农村学校都要补充新鲜血液,缓解教师紧缺和老龄化问题;二是要增加农村学校对优秀教师的吸引力,让优秀教师自觉自愿地投身于农村教育事业。

(二)对教育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的反思

通过将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指标体系运用于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评估,我们在评估的实践过程中也发现了该指标体系存在的一些问题。

首先,教育部公布的八项二级指标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这一指标的操作性较差,数据采集难度大,容易失真,不好测量。

其二,教育部公布的指标体系只能测量教育资源配置方面的均衡状况,不能测量教育机会获得、教育结果等方面的均衡情况,而这些方面对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来说往往更为重要。

其三,一些指标从评估数据上看实现了均衡,但并不表明做得很好。例如,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在师资配置方面实现了基本均衡,但这并不表明掇刀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实际的情况是,城乡做得都不好,掇刀区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都存在师资紧缺和老龄化问题。因此,这种均衡只能是一种低水平的均衡。

参考文献:

[1]翟博.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指标及测算方法[J].教育研究,2006(3).

[2]冯建军.义务教育质量均衡内涵、特征及指标体系的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1(18).

[3]于发友,赵慧玲,赵承福.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标体系和标准建构[J].教育研究,2011(4).

[4]肖军虎.我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项目名称: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号:20121049719003)。

作者简介: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6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程要结合自身特点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这就指明了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初中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时期,理想尚未形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政治课和语文课上的事,数学教学中也同样不可忽视;

首先,数学是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其次,数学本身具有结论确定的特点,数学教学可以说是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教学;第三,数学教学在转播数学知识的同时,承担培养学生进取心和创新精神的责任;第四,数学课是学校教育的基础课之一,数学教育是一种文化基础教育。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队学生进行德育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显现的和隐性的德育素材,施德育于数学教学之中。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研究》中“德育”,限定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其中:

1.“.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爱祖国爱科学———在初中数学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

2.“集体主义”主要表现在: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研究的主体部分,重点回答解决:

1.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提升学生的祖国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数学、爱科学的人生观(以调查报告的形式体现);

2.从交流合作、合作探究数学学习中体现互帮互助,关爱他人,共同进步的集体主义精神(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展示);

3.在数学学习中学会判别人性的真、善、美,体会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以随笔或论文的形式解答)。

据此,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XX年5月--7月,研讨开题报告内容,收集研究资料做前期准备工作;(负责人召开研讨会,分配任务)

第二阶段:7月--10月31日,收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内容,指定调查问卷及调查,教学案例的实践和评价,论文材料收集,形成“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8月1日--XX年元月底,对前期研究活动进行总结提升形成文字材料,准备结题,撰写“结题报告”。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课题成果:

1.主件:

结题报告;

2.附件:

(1)搜集初中数学教材中体现的中国数学发展对人类的贡献的材料,制定调查问卷材料,开展调查,形成调查报告: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7

关键词:初等教育;课程设置;调查研究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选取高安师范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下面分别简称“高师”和“初教专业”)。高师是一所百年师范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研究通过资料研究和调查问卷(访谈)的形式,对五年制初教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情况进行研究,并就结果展开分析和讨论。具体的研究问题是:对现行课程设置的现状调查,现行课程设置是否满足社会实践和市场检验,目前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建议。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高师初教专业一至五年级学生,共505人,其中女生占90.69%,男生占9.31%,被访者在各年级中分布均匀,通过问卷网让调查对象完成电子问卷,回收率为100%。

二、研究结果

在“你选择初等教育专业的原因排序”一题中,排名第一的选择是“不知道为什么选择初教”;排第二的是“其他喜欢的专业因客观条件(如身高)无法填报”;排第三的是“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排第四的是“对小学教育的热爱”;排第五的是“喜欢和孩子在一起”,排最后的是“亲朋好友的意见”。总结起来,原因有三个方面:第一,缺乏必要的报考指导;第二,初教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第三,功利性强,“认为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好”。

在“你认为小教专业开设的课程多吗?”一题中,多数人认为开设的课程“合适”或“多”。其中,认为开设课程多的学生更多,这说明学生认为专业课程总量偏多。

在“你对专业的现行培养方案了解情况如何?”一题中,50%的学生“一般”了解现行的培养方案;“比较了解”占8.32%,“几乎不了解和完全不了解”占27%;“非常了解”的学生约占1.4%,非常少。这说明学生对学校实行的人才培养方案不太了解,无法有针对性地学习。

在“你认为安排在各学年里的学习任务分配合理吗?”一题中,认为“合理”(47.13%)的人数比“不合理”(52.87%)的少10.74%,这说明学生不太满意现行的课程任务分配情况。

在“你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是否体现初等教育的专业特色?”一题中,57.82%的学生选择了“一般”,27.72%选择了“比较体现”,12.48%选择了“几乎不体现和完全不体现”,1.98%选择了“完全体现”。由此可见,学生不认可现行的专业课程设置方案,认为开设的课程没有紧紧围绕初教专业的特点。

在“学校实际开设的实践性课程可以满足实践需要吗?”一题中,58.02%的学生认为“一般”可以满足;“几乎不可以”和“完全不可以”的占25.94%;“几乎可以”和“完全可以”的占16.04%。这说明学生对开设的实践性课程不太满意,希望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

在“你觉得小学教育的实习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题中,26.53%的学生认为“三年级”就应开始实习,同时每个年级都有学生选择。@说明学生希望每个学年都能去小学见习,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你认为职前小学教师最重要的是培养什么?”一题中,学生把“教师职业道德和素质”摆在第一位,“教师基本技能的教育理念”摆第二位,“课程开发能力、学科教学法”摆在第三位。这说明学生最想学的是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如何掌握教学技能。

在“你认为哪类课程对自己的就业最有帮助”一题中,学生把“教师技能课程”摆在首位,“教育实践”(“见习和实习”)摆其次,“从教方向的学科专业课程(如数学、语文等)”摆第三,“教学法课程”摆第四,“教育理论课程”摆第五,“通识类课程”摆末位。

最后两道题是访谈题,学生的诉求包括:开设国考和教师招聘培训班等;增加学时的有三笔一画一话训练等;删减的有高数、文学鉴赏等。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根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和对初教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传统的师范课程设置过于强调学术性,忽视了教师教育的专业性。建议学校重视三笔一画一话的基本功考核,训练学生的教学基本功。

第二,课程结构不合理。理论课多,实践课少。根据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建议增加实践机会,开设“第二课堂”。

第三,课程设置落后,不能满足学生日益更新的学习需求。建议多开设专业性强、操作性强、学生需求面广的课程。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8

关键词:五年制 小学数学教师培养 本体性知识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C6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3(b)-0090-02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结构、能力素质都会影响课程的实施。这就对作为培养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带来了新的挑战,而其中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更值得我们去关注和研究。

一般认为,教师的知识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文针对作为未来小学教师的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现状调查展开,通过深入分析、研究确定数学课程结构的调整和充实,以完善学生的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

为了对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改革及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提供一些参考依据,现对长沙师范学校初等教育专业11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数学知识状况的问卷调查。从报告中抽取20份有效问卷进行批阅整理,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师范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参考意见。

1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基本情况

1.1 本次调查采用自制调查问卷,以不记名方式填写统一回收

问卷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背景信息;第二部分是正式的教师知识测验;第三部分是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教师知识测验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数学课程知识、数学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其中数学学科知识包括数学理解能力,数学抽象思考能力、数学史与数学思想的基本素养、数学知识综合运用能力、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程度。下表是教师知识测验的各种能力相关题目数量的统计。(见表1)

1.2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被测试者全为小学教育专业大四学生共110人,共收到有效答卷78份。现从中抽取20份,其中女生15份,男生5份。

2 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知识结构调查的分析报告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试卷的调查内容划分成四个部分,分别统计学生答题正误数据,然后再将四部分数据整合对比,具体数据分析过程和相关结论如下。

2.1 数学课程知识

分析整理出学生数学课程知识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1)。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8个,学生正确量的平均数约为4个,平均正确率为50%。其中65%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抽样试卷中仅有1份答题全对。抽样试卷的结果分析说明,大部分同学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关注不够,理解不深入,不能很好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

2.2 数学学科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课程知识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正确数量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2)。本部分测试题总量为18个,学生的平均正确率为61.11%,30%的同学正确率未超过50%,40%的同学正确率集中在70%附近,只有1人正确率超过80%,无人答题全对。问卷题目的考试内容集中在初等数学知识点,试题难度正常,但高分率很低,不及格率偏高,学生的学科水平普遍不高。

2.3 数学教学法知识

对抽样问卷中数学教学法问题进行批阅后,将学生答题得分进行汇总,分析整理出学生成绩的频率分布,利用概率统计工具可以做出如下的直方图(见图3)。本部分测试题总分为20个,划分成四个等级,得分0~5分为四等,5~10分为三等,10~15分为二等,15~20为一等,10分以上为合适。70%的同学不合格,30%的同学为合格,仅有1个达到优秀。以上数据说明,大部分同学未能很好理解数学教学的原理,掌握的教学方法有限,教学设计水平偏低。

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数据分析,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知识的整体状况一般。他们在数学学科理论知识答题最好,平均正确达到61.2%,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的答题情况,平均正确率为50%。而数学教学法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差。

2.4 教师知识来源

对调查问卷上的知识来源途径进行赋权处理,使用matlab对加权结果向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聚类分析模型的数据结果,总的来说,对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知识来源的评价可以分为三个等级:最重要、次重要和不重要的来源。对师范生的教师知识来源分析的结果如表2所示。该表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认为对于培养他们的各方面知识最重要的来源是教育见习与实习,数学教法课对于培养他们的数学课程和数学教学法知识均有较为重要的作用,教育类课程对培养他们的教育理论知识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大学前的数学课是他们认为比较重要的数学学科知识来源。他们普遍认为家教对教师知识的发展最不重要。同时学生也认为微格教学的经历对于他们的数学学科知识和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数学教学法课程对于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作用,而教育类课程对数学教学法的学习影响最小。(见表2)

3 完善初等教育专业学生数学本体性知识结构的建议

一个合格的教师需要掌握三种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教师具备的某种学科专业性理论知识,它是教师具备专业主体知识的基础条件。小学数学教师的本体性知识即是指数学相关知识。

调研表明,数学本体性知识的缺失,主要原因是由于数学课程内容以及数学素养培养的局限性。相应的对策是:数学课程设置的改进;改进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对普遍缺失的本体性知识予以弥补。

3.1 五年制初等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调查结果显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其次是数学课程知识水平也有待提高,表现得较好的是数学学科知识,但对数学学科知识的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师范生在各个领域的数学学科知识上的表现都一般。因此,初等教育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应该较多地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教学知识和课程知识。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也显示,大学数学专业课的设置并不能很好地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师范生的数学学科水平。因此,我们应该考虑为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提供适合数学课程。

(1)调整、充实数学课程的内容。

一方面加强概率统计、图形变换、几何证明与数论初步等方面的内容的教学;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从学科视角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地驾驭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需要,还应添加数学思想方法论、数学史、数学文化等方面内容。

(2)加强教育实践类课程在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比重和质量。

调查结果中突出显现的问题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数学教学法知识最为欠缺。而对教师知识来源的调查显示,学生认为教育见习实习教学方法知识的学习最为重要。开设教育实践类课程有助于学生不断总结和反思教学方法,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深化对教学理论的理解,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2 改进初等教育专业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学的普遍现象是关注学术性而轻视师范性;注重数学理论的系统性和结论的严谨性,忽视学生的真正理解与意义建构。其必然结果是不少学生学习时一知半解,学习后很快遗忘。

因而,在教学中,一方面作为数学课程,为使学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必须进行教学法加工,使之转化成为易于认知的“教学形态”;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和锻炼未来的小学数学教师,使他们学习并善于完成这种转化工作。这是学术性与师范性统一的重要体现。

同时,在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数学知识的演绎,又不忘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观察、实验、猜想、探索与推理、证明兼顾,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帮助他们形成数学观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类似地,如果在师范院校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将高等数学的学习与初等数学的研究结合起来,开展“研究性学习”,那么,学校获得的知识就比较容易在小学数学教学岗位上真正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 曹培英.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本体性知识的缺失及其对策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6(6):40-45.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9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7

“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是初中数学教师的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不断提高和完善的过程.所以研究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对于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高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数学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要建设一支“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的初中数学教师队伍,必须加强初中数学教师理论素养、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发展.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还未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还十分落后.

1.农村初中教师对教材的掌握程度不够系统

从2012年开始,初中数学学科又进行新一轮教材改革.教材从内容到结构都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所以,有些教师难以适应新教材的要求.几年来,教材的频繁变化,使学科教师很难对整个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掌握.大部分学科教师只能熟悉一两个年级的内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中,关于“梯形”的内容,旧教材对这部分内容介绍得很详细,但改版后,这部分内容被删除了.这样不利于学科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体系.

2.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还需不断提高

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仍然摆脱不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大多仍采用讲授式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就教材照本宣科.根本不顾教材重点、难点的把握,不顾教法和学法的指导.只注重教师的“教”而不注重学生的“学”.教师高高在上,没有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能力太差.例如初中数学的几何部分内容,都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使用几何画板软件和利用电脑制作课件的能力.这是很多初中农村数学教师所不具备的.总之,主要原因还是农村初中数学教师驾驭课堂能力比较差.

3.农村初中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还需努力提高

长期以来,很多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存在误区,认为搞教育科研是那些“脱离实践”的专家的事情,与教学一线的教师无关,使得很多好的教育教学经验得不到总结,多种教育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从而导致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缓慢.调查表明,很多农村初中学校没有一个专业教师,缺少学科带头人,很难开展校内的学科教研科研活动.加之数学学科教材变化速度快,给教师的教学带来极大的不便,教师很难潜下心来钻研教材,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教师的进取心,他们对教育教学科研没有多大兴趣,能不写尽量不写教研文章,更不用说专注于某一方面的课题研究了.上述这些因素导致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加强个人专业发展的积极性降低,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二、解决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对策

针对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结合教师专业发展趋势,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学习和培训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知识经济时代,终身学习对教师的生存和发展极为重要.“管用一生的一次性教育”,已被“贯穿一生的终身教育”所代替,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所以教师必须在慷慨“给予”的同时努力“汲取”,变“教”为“学”,变阶段性“充电”为全程学习、终身学习.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数学专业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教育理论、心理科学、信息科学的研修,还要利用假期参加高一级的学历、学位教育和岗位培训.例如参加新课程教材培训班,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每次教材修订的变化,及时调整教法与学法.除此之外,还应参加本科函授、研究生课程班进修、攻读教育硕士、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班等.

2.加强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记》说得好,“相观而善之谓摩”,它倡导的是一种互相学习切磋,而各有补益的思想.广大农村初中数学教师要通过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和相互交流来取之所长,而补己所短.这主要体现在平时学校举行的教研课、公开课等教研活动中.例如本人参加本学期教研组课题为“正方形的判定”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各个教师就在教学质疑与讲台上下智慧互动,使大家都取得很大的收获.当然,还可以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广泛参加各级数学教学研讨会、数学学术报告会或讲座、数学学会与数学教学研究会等专业组织的有关主题活动,与学科同行及有关人员切磋交流获得提高.

3.加强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是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是实现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最好方法.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实现自我完善,才能推进自己的专业发展.而在众多自我完善的方式中,教学反思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一种.在教师个人反思的基础上,还应引入“学生反思”.学生是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最有发言权的评判者.他们受到教师最长期直接的影响,他们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往往比一些“临时听课”的专家的看法更加全面和细致.反思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助于教师全面总结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不断提高专业发展水平.同时,教师应改变教研观念,善于把平时的教学日志、教学反思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心得、案例撰写成论文,并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工作.不断总结,不断提升,对自身专业迅速发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面对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认真学习,努力探索,勤于实践,善于思考,才能有效地促进农村初中教师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定伟. 试论边远山区初中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对策――以兴文县初中数学教师培训为例[J]. 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1).

[2]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3]胡志坚.专业特征和专业标准的研究与教师专业化[J].师资培训研究,2003(1).

初中数学教育调研篇10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抽取铜仁市部分初中学校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初中体育教学的资料,访谈部分教师、领导,实地考察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1.初中体育教学的内容分析

教学内容是体育教学的精髓,是知识、技能、能力的载体,是体育教学效果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我国初中体育教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内容体系,然而随着诸多教学因素的变化,初中体育教学内容有待于更新。研究发现,95%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学内容主要是球类(篮球、足球、排球等)、田径类(跑、跳、投),武术类、小球类、健身操类、益智类教学内容很少;教学内容呈现传统项目多、新兴项目少,简单项目多、复杂项目少。访谈中了解到,初中生对街舞、网球、瑜伽、健美操等新兴项目的热情很高,非常渴望能够参与到新兴体育项目中。由此看来,目前初中体育教学项目不能够满足初中生求新、猎奇的心理,教学内容有待于改善。

2.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时分析

本研究所述课时是指一堂体育课的时间长短。课时的长短对体育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时要符合初中生身心特点。调查发现,99%的初中体育教学的课时为45分钟,59%的学校体育教学一周2个课时。45分钟的课时在课堂的安排上一般是准备活动5分钟,放松活动5分钟,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为35分钟,这种课时安排符合初中体育教学和初中生的特点。但要注意课堂教学主要部分的密度,合理控制练习的负荷,科学安排练习的量和强度,在主要部分的教学过程中要及时把握学生的身心变化,将教材、学生、环境密切结合起来,才能够保证45分钟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初中体育教学的时间分析

本研究的教学时间是指体育教学在一天中的时间段。经过调查发现,初中体育教学时间主要为上午10点以后,下午4点以后;部分学校在上午8点,部分学校在下午2点30分。通过分析可知,目前初中体育教学的时间主要是在上午、下午的最后一堂课。此种时间的安排能够调整学生的大脑,努力做到劳逸结合,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获得放松。但此种时间的安排凸显目前初中“重文”的教学观点,影响素质教育的开展。同时,此种教学时间的安排使得学生体育课后就要进餐,而通常情况下体育锻炼半小时后才能够进餐。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的紧张,使得学生的生活方式为体育课――进餐――午休,或者体育课――进餐――晚自习,这无疑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改变。

4.初中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分析

初中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对教学的进行尤为重要。调查发现,43%的学校具有正规的田径场,68%的学校具有5个以上的篮球场地,53%的学校篮球、足球等器材数量充足。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在场地的建设上还有部分学校存在不足,有47%的学校器材数量不足,初中体育教学的场地、设施状况不令人满意。场地、器材的缺乏导致学生锻炼空间的减少、锻炼干扰的发生、锻炼态度的下降、锻炼效果的降低,因此改善初中体育教学场地、设施状况是提高体育教学的重要途径。

5.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分析

通过研究发现,91%的初中体育课的评价主要是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知识、技术、技能的测试,注重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终结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注重“量”的多少,强调最终的结果,不注重学生的进步,不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的知识。因此,此种评价势必引起学生积极性的下降,不能够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初中体育教学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注重学生体育态度、体育情感的培养和评价,正确理解评价的目的,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为评价的依据。

6.初中体育教学的对策分析

(1)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上述研究发现,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存在较大的问题,不符合新环境下学生的心理需求,必须加大教学内容的改革力度,深入了解学生实际,密切关注学生需求的变化,不断引进、创新教学内容。初中体育教学内容可根据学校、学生、地域实际开设网球、健美操、瑜伽、街舞、花式篮球、地域特色项目、地域传统项目,以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初中体育教学要不断改进教学评价,打破传统的终结性评价,注重学生进步的幅度和体育的情感,通过评价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2)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教学效果。研究初中体育教学时间因素发现,初中体育教学课时安排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一周2课时左右,教学时间一般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4点以后。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体育教学的课时应适当增加。部分学校体育教学的课时在一周1课时,对体育锻炼效果的巩固和持续不利,应及时对课时进行调整。初中体育教学要对教学时间进行调整,避免体育锻炼后马上进餐,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

初中体育教学是我国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意义重大。然而通过研究发现,初中体育教学内容陈旧,需要创新;教学课时较少,需要加长;教学时间不合理,需要调整;教学场地、器材不全,需要建设;教学评价老套,需要改革。而更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评价;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教学条件,对初中体育教学的开展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