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十篇

时间:2023-06-04 10:01:56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1

方法:通过文献查询、访谈护理专家和普外患者以及研究以往的心理量表,收集问卷项目,通过项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剔除质量不高的项目。然后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提炼出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构件初步的理论模型,并最终形成《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并对其进行信度与效度检验;用此量表调查普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对其进行患者基本信息的差异显着性比较,筛选出普外患者中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人群,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结果: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共有五个,分别是焦虑/抑郁状态、恐惧,一般躯体状况、预感性悲哀和社会退缩。经检验,‘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均达到较好水平;量表对普外患者的调查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情况、健康需求是否被满足,社会支持系统、手术前后、住院次数、疾病诊断不同程度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而年龄、家庭劳动力情况、家庭决策地位情况并未发现对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形成显着性差异。

结论:1.《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的信度、效度良好;2、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潜在因子有5个,分别为因子1,焦虑/抑郁状态,因子2,恐惧,因子3,一般躯体状况,因子4,预感性悲哀,因子5,社会退缩;3、普外患者中女性、文化程度低、家庭经济条件差、健康需求未被满足、社会支持缺乏、手术后、住院次数多、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相对严重。

关键诃:普通外科;心理问题;问卷编制;护理对策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整体文化素质和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以及整体护理在我国的普及和深入,患者在住院期间,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护理技术服务,而更加注重心理因素、环境变化和预防保健。实验证明,恶劣的情绪和负性心理可以降低机体的免疫功能,减弱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症细胞的作用,而良好的心理可以调整和平衡机体的免疫机能,有利于防止恶性肿瘤的发生,同时可使已有的恶性肿瘤处于自限状态,或最终被机体的免疫作用所消灭。

新时期对医护人员的素质有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临床护士开始关注住院患者心理状态的评估与干预,且逐步意识到只有对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才可能明确其深层的主要原因,才可能有的放矢地优选出标本兼治的个性化心理护理对策,帮助患者在其自身的条件下保持可趋向良好态势的适宜身心状态。心理评定量表作为护士心理护理对策的依据和心理护理效果评价的标准,不应只是未做信效度检验的自编问卷,也不应该简单照搬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以及国外的现成量表,而应结合护理工作的范畴和本科室病人的特点编制科学实用的心理护理评定量表。

普通外科患者人群数量大,多数又要接受手术治疗,而国内外研究表明,手术往往被人们认为是重大的人生挫折。1.外科手术病人常伴发焦虑和抑郁等情感障碍,这些负性情感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导致并发症增加,影响预后及病人康复。3.因此,普外患者的心理问题已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只有全面了解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析其不良情绪可能的原因,才能有的放矢地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解决其心理问题。

对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的研究中,未见有人编制专门评估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量表,采用的工具一是自编问卷,缺乏信度、效度检验,结果易受个体的经验、知识水平等因素影响,且项目较局限、零乱,多数结果为定性分析及其描述性研究;二是l胤末通用的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虽然有很好的信效度,却不是以普外科患者为样本编制的,而是主要针对的是精神病人,如Beck抑郁问卷(1967),样本是某城市精神病院的住院和门诊病人。国外心理护理的评价多为客观性评价,量表或同卷的特点是特异性强、分化性高。其分化性高表现在,心理护理的评价工具不是通用的几个心理治疗量表,而是不同病种、不同年龄、不同症状病人的心理护理评价,几乎都有其相对应的量表或问卷“”。但是不同种族的心理反应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所以在应用国外量表的时候不能直接照搬,而应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对其进行修改。还有一些心理量表,编制的年限久远,却一直没有人加以修改,可能已不适用现代人的心理状态评定,如临床上常用的自评抑郁量表(SDS),是William W.K.Zung于1965年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是williams W.K.Zung于1971年编制的。在查阅了普外病人的心理状态的相关调查文献后,笔者发现,多数作者均采用单一维度的心理量表对普外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缺少对普外患者整体心理状态的描述。在使用现有的心理量表时,也并未做这些量表对普外病人适宜性调查,未以普外病人为样本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评分也是按照量表原有标准进行。但是身患不同疾病的病人可能有不同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如冠心病病人多具有A型性格,他们竞争性强,爱显示其才能,比较急躁,难以克制: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大多比较被动、顺从,不好与人交往;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常表现为宁静、敏感、刻板求全等性格特点,这些病人在各自的性格基础上患病后就会有不同的心理应对反应,需要各自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这就需要心理护理工作要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因时而异。

为指导普外护士快速、清晰地分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其产生的可能原因,并为制定心理干预对策提供依据,本课题尝试以普外临床心理护理实践的问题解决为切入点,在运用心理学、问卷编制的理论与方法、统计学原理和技术的基础上,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系统归纳出普外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对普外患者的整体心理进行描述:根据对不同患者进行差异显着性比较,总结普外患者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数据,并借以寻求一些操作性较强的心理护理对策,以便有效控制普外患者的不良情绪,进而达到提高手术安全性,促进伤口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

基于普外心理护理的现状,着眼于当前我国临床心理护理实践中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以石河子 大学重点课题《临床心理护理现状与对策研究》为背景,在反复征询与听取心理学、护理学专家意见后,把课题确定为“普外病人的心理护理方法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大体包括两个部分:

一、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心理护理对策要以患者的心理问题为依据,所以,在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调查时所使用的工具的准确性和针对性至关重要。因此,本课题决定首先编制专门适用于普外病人的多维度的心理状态调查量表,然后对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如果符合标准化测验的要求,再用其调查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

二、普外患者心理状态的现状调查与提出心理护理对策采用自编的量表对普外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现状调查,以期得到普外患者心理状况的整体情况资料:通过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的差异性比较,筛选出普外患者中可能更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的患者,并针对普外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和此类人群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

具体的研究内容包括:(1)编制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2)验证问卷的信度与效度:(3)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的差异性研究;(4)提出普外患者心理问题的护理对策。

第一部分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评定量表的编制依据量表研制的规律,欲获得一个标准化测验,一般需经过以下基本过程:确定量表的使用目的;选择测题、初步组成量表;实施预测验;对量表进行项目分析和信度、效度检验;量表的确定及测验标准化,建立常模等。

1.测验用途探讨普通外科住院患者的常见心理问题,判断其严重程度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借以提出相应的心理护理对策,并可作为心理护理实施效果的评价工具。

2.适用范围普外科住院患者,排除有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无法完成问卷调查负荷、不愿意配合以及年龄小于16岁的患者。

3.量表的性质本量表为自陈量表,也称自评量表(self-rating scales),是受评者按照量表内容要求提供关于自己心理(内隐行为)、行为及个人社会背景材料的报告。

4.量表研制4.1问卷第一稿的编制4.1.1问卷第一稿的项目来源问卷的项目主要来源于三个部分:普外患者自己对心理状态的描述;现有的心理量表中的某些项目;普外资深护士补充的项目。

为了准确了解普外病人的心理状态,本人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的普外一科实习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通过与普外科病人的交流,编制访谈提纲,包括以下内容:

(1)在住院期间您的总的心理感受如何?

(2)您觉得心理很不安吗?

(3)您心里害怕吗?

(4)您对自己的病怎么看?

(5)您觉得医生、护士的服务态度怎么样?

(6)您能适应医院的环境吗?

(7)您能不能接受自己已经生病的事实?

(8)您的饮食起居情况有什么改变吗?

(9)您想让家人陪伴您吗?

随机对40名普外患者依据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并仔细记录访谈过程,用普外患者自己对心理状态的描述编制成44个项目。结合现有心理量表中的某些项目,包括第二军医大学心理学教研室的齐艳、刘晓虹等编制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量表》全部38个项目、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中的4个项目。普外资深护士补充5个项目编制成《普通外科患者心理状态调查问卷》初稿,共91个项目。采用1-4分四级评分,l表示没有或很少有,2表示少部分时间有,3表示相当多时间有,4表示绝大部分或相当多时间有,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问卷的指导语为:

亲爱的患者朋友:这是一份调查您在住院期间心理状况的问卷,以便更好的为您提供护理服务。希望您仔细阅读每一条,把意思弄明白,然后根据您最近一星期的实际感觉,选择出最符合您的一种情况,尽量每题都选一个倾向性的答案医学教育|网整理搜集。答案没有对错之分,请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选择。

4.1.2问卷第一稿的试用与项目修改选择普外科文化程度较高,善于交流的病人40名作为问卷第一稿的试用对象,问卷后留有空白,让其填写对问卷的看法和修改意见,并请教了普外科护士长康俊凤、胡文凤,护师王芳、李莉等,对问卷进行修改,删除或修改重复、语意不明确的项目。在导师的指导下,问卷保留85个项目,以进行下一步调查。为了细化心理状态的等级,将1-4分级评分改为卜5分五级评分,1表示没有,2表示很轻,3表示中度,4表示偏重,5表示严重,得分越高,表示心理状态越差。

4.2问卷第二稿的试用与修改

4.2.1调查对象与方式对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普外一、普外二及普外三科的151名符合适用范围的患者进行问卷第二稿的调查。除两名患者中途退场外,其余149份问卷均为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996,其中男性70人,女性79人;16—34岁20人,35—59岁88人,60岁及以上41人;文盲18人,小学41人,初中42人,高中23人,大学及以上25人;癌症患者53人,非癌症患者96人。为保证回收问卷的质量,每一份问卷均采用一个调查员,一名患者的调查方式。对于行动不便,眼睛看不清楚或者不识字的患者由调查员读给患者听,帮助其填写问卷。在调查过程中发现项目1“我觉得医院的收费问题不合理”较为敏感,且与调查目的有些偏离,决定此题不做分析。

4.2.2建立数据库将149份有效问卷输入Epidate2.1,建立的数据库,然后转换成DBF文件,导入SPSSll.5统计分析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4.2.3项目分析项目分析也叫区分度分析,是指测验项目对被试的心理特征的区分能力。如果一个项目,实际心理状态较差的患者评分越高,而实际心理状态较好的患者评分越低,那么我们就认为该项目有较高的区分度。本课题采用项目分析的方法对问卷项目进行初步筛选。考察项目效度的一个方法是高低分组估计法,就是求出每一项目的“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简称cR值)。如果项目的CR值达到显着性水准(aO.05的也将被删除。

经过计算,项目4、10、15、19、31、46、71的鉴别指数DO.70即为良好,0.60—0.70之间属可接受范围。“。本研究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h a系数)检验问卷的同质性信度,整个问卷的Cronbach a系数为0.95,因子l的Cronbach a系数为0.92,因子2的Cronbach a系数为0.82,因子3的Cronbach a系数为0.70,因子4的Cronbach a系数为0.78,因子5的Cronbach a系数为0.77.总量表和各分量表的a系数均达N0.70,说明本量表的同质性信度良好”“。本问卷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为0.92,Guttman分半信 度为0.92,奇数部分项目的Cronbach a系数0.89,偶数部分的Cronbach a系数为0.91,远超过0.70,所以本量表的分半信度良好”“。

本课题采用项目分析、内容效度、效标效度和相关分析来检验问卷效度。项目分析采用相关法和f检验来检验量表各项目的区分度,34个项目的区分度(D)都大于0.40,范围0.41-0.75,说明此问卷能有效的区分高低两组人群。高低分组的对佥验显示34个项目在高低两组均有显着性差异,再次验证量表项目的区分度高,效度好。邀请心理学和护理学专家对问卷内容进行推敲、评定,普遍认为问卷各项目较为准确地表述了所测内容。通过与医院焦虑抑郁情绪评定量表(HAD)求相关,计算效标效度,相关系数r=0.67.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2

【关键词】 血液透析;心理状况;分析;护理

在我国,随着患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日益增多,血液透析已成为治疗终末期肾病、延长患者生命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血液透析病人作为一个危重病人群体,在接受治疗时,会出现各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的心理状况。那么,怎样把握患者在患病过程中的心理变化特点,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使病人处于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来接受治疗和护理[1],达到躯体和心理的双重康复,已成为护理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临床资料 

116例患者,男性78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48±19.68岁,透析时间23±6.60个月。慢性肾衰的原发病肾炎76例,多囊肾8例,肾结核4例,过敏性紫癜4例,外伤2例,糖尿病肾病22例。均有各种类型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状况存在。

2 心理状况分析 

2.1 消极、悲观和内疚的心态 患者对治疗没有信心,认为自己患的不能治愈的疾病,同时感到被剥夺了生活的权利和自由,情绪低落,情感脆弱,对治疗采取消极的态度。长年治疗需要大量医疗费用的支出,病人经济压力相当沉重,造成家庭经济拮据而感到自责内疚。

2.2 焦虑、恐惧心理 分析结果显示:36.21%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心理。这是因为尿毒症是一种难治性的终身性疾病,治疗费用昂贵,许多患者担心因经济问题而终止治疗。他们惧怕死亡,担心由于经济问题中断治疗,担心透析过程中发生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总之,他们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出现感觉过敏、失眠等,严重影响了透析的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

2.3 拒绝治疗和厌世的心理 一些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佳,他们自暴自弃,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不信任,表现出一种冷漠、无动于衷的态度。加上透析治疗时活动受限,使患者觉得孤立无援,而产生拒绝治疗甚至厌世的心理。

2.4 迫切需求各种信息。

2.4.1 关于疾病的信息 包括疾病的诊断、治疗、予后、医院及医务人员对此病的诊治水平。

2.4.2 关于医护人员的信息 包括医生及护士的情况,他们的职务、职称、医疗护理水平、医德以及他们对患者本人所持的态度。

2.4.3 关于环境的信息 包括病室及各种设施的安全性能、舒适度、设备的先进程度、环境周边情况、提供餐饮情况。

2.4.4 关于社会的信息 家庭、单位对病人的态度及家庭对医治病人所需时间的承受能力,医疗制度的各项规定以及政策的变化。

3 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

3.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进行面对面护患交流[2]。护士采取床前谈心的方法,了解病人的心理变化及生理改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工作深入细致,熟悉患者,用亲切、诚恳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患者对治疗的信心,从而减轻患者悲观、失望的不良心理状况。

3.2 尽量减轻病人焦虑、恐惧的心理,重视患者各方面的需要,满足病人的依赖心理。在工作中,护理人员要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动作轻柔、稳定、提高血管穿刺成功率,熟练掌握透析机的性能,密切监测各项指标是否在规定范围内,出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医务人员应认真听取患者的诉说,对患者表现的恐惧、焦虑情绪,应有目的给予疏导、释放。患者与信赖的医务人员进行交谈,会让他们感觉被理解,使其能以积极的态度配合透析,收到良好效果。

3.3 消除患者悲观、厌世的心态,协调患者与家庭、社会的关系。患者因为经济负担重而导致心理压力大,护士应充分理解患者的难处,在做各项检查治疗时为其提供便利,减少浪费。同时,了解家属对病人的态度,了解病人家庭具体情况,以取得单位及家庭成员的支持,并将有益信息迅速反馈给病人;在透析时间安排上则尽可能安排性格开朗、一般状态较好的病人,这样多管齐下,减轻病人消极厌世的心理,帮助其树立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

3.4 尽量全面提供病人所需要的各项信息:病人在透析治疗时,非常希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表1显示10.35%的患者需要了解与疾病、环境、医务人员有关的各种信息。因此,为了更好的让病人了解病情,了解医务人员的情况,熟悉透析室的环境,护士必须对病人全面介绍以上情况,让病人确信治疗是安全的、有效的,并将病人介绍给已作透析的病人,通过病友的介绍来消除病人的不安与恐惧心理。另外,护士应恰当、细致地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透析治疗的目的、内瘘的护理、饮食等有关信息,耐心解释患者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让患者之间互相交流,使患者尽快熟悉透析注意事项,增加自我保健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和社会回归率。

4 效果观察 

我们对116例患者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现,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

5 小结 

透析病人的心理状况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总结我们认为:(1)患者的心理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有密切的联系,重视心理因素对血液透析病人非常重要;(2)因为透析病人心理变化的多样性,因此要求护士具有多层次、多方面的知识,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够深刻理解病人的需要并合理给予满足,通过信息的交流与沟通调控病人的情绪,提高透析病人的生存和生活质量[3];(3)护理人员首先在感情上要具有高度的同情心及对患者的尊重,其次要具备娴熟、精湛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最后还要具有良好的语言修养和沟通能力,这些都是取得患者信任的保障。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及国民素质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因此,护理人员要加强专科理论的学习,掌握新技术、新疗法,针对各种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做出具体分析,做到"有的放矢",满足患者所需。另外,护士应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以良好的职业道德,高水平业务知识和专业技术,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真正以患者为中心,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生命,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参 考 文 献 

[1] 于登瀛,关雪莹.心理护理应在实施上下功夫. 中华护理杂志,1998.33(9):531.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3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34-02

风湿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众多系统具有极大伤害,由于此种病症病发原因多样,因此根治的可能性很小,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抑郁自评量表(SDS)是针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测量的评判标准,采用这种方法对风湿病患者展开调查,并分析器相关因此,进而找到合适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心情,降低抑郁症病发率。为对风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现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患有风湿病患者共计5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有效护理方法。

该院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14.11)岁,病程时长为1~20年左右,平均患病时长为(4.11±5.32)年。该院收治的患者中有21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有23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2例患有痛风,有6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该院诊断的标准严格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相关分类标准进行,均符合其标准[1]。该院患者在知情情况下接受检查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该院采用SDS量表对风湿病患者、非风湿病患者以及全国常模标准进行对比,并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提高调查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选择一名资深护师以及一名护师对量表进行发放,被调查的患者独立完成量表以及一般资料表的填写。

该院选用的SDS量表共设置了20个提问项目,划分为4个等级,根据4个等级评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并将评分各分值相加,得到统计结果,将统计结果/1.25得到约数值便为总分[2-3]。

抑郁指数=SDS表各项分值和/80×100%

对患者抑郁程度予以评分,其中0.7分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从而分析调查结果[4-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风湿病抑郁症状展开SDS评分

该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的病发率为46%,其中有18例病患存在轻度抑郁症状,占风湿病例数的36%,5例病患存在中度抑郁症状,占风湿病例数的10%。其与全国常模标准相对比,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风湿病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该院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工作、病程、社会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与其抑郁症的产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的心情指数,降低患者病发抑郁症的发生率。见表2,3。

3 讨论

由于风湿病属于慢性疾病,其涉及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具有较长的患病时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与问题。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由于对病症缺乏正确了解,加之病症反复性对其造成的困扰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感,进而诱发抑郁症。

经过该院调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工作、病程、社会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与其抑郁症的产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会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困扰与压力,进而引发抑郁症[6]。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针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从临床资料可以看出,我院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病发率为46%,其与无抑郁症的患者的SDS评分存在很大差异性,与全国常模对比也存在很大差异性,而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患者病症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保证患者持有乐观积极的情绪与态度。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4

【摘要】:目的是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的相关因素,增加对精神病患者危机状态发生的预见性。方法是将4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0例。观察组给予精神病护理常规; 对照组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MMPI测试。结果为对照组200例住院患者与同期给予护理常规护理的200例观察组的患者比较,观察组出现危机事件48例,发生率24%; 对照组发生危机事件24例,发生率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关键词】: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护理;危机

一、 资料与方法

1、 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2月收治精神病患者400例,男226例,年龄18~63岁。女174例,年龄16~65岁。入组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

2、 方法

①由专业人员采用邹义壮编制的MMPI计算机诊断系统(MMPI、2002)在患者住院10天左右进行测查。完成项目数566个条目。MMPI量表(T)正常分界值40~60,将所测量表中D(抑郁)、Pa(偏执)、Pd(精神病态)、Ma(轻躁狂)、Sc(精神分裂)因子分>60分结合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

②将400例患者随机分两组,即观察组200例患者给予精神科常规护理,集中在一级病室,专人监护,按照“四防”护理措施(即防外走、防冲动、防自杀、伤人、防躯体疾病)。对照组在给予护理常规的基础上采用自制的危机状态原因调查表,内容包括: 患者的一般资料、病程、既往攻击行为、诊断、精神病症状(如命令性幻听、被害妄想、易激惹、延迟满足困难、敌对猜疑、行为紊乱等),再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分类对比。采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测量(MMPI)给予评估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措施,并与观察组的200例进行对照,对有关资料进行X2检验。

二、 结果

性别、年龄、疾病类型不同的危机事件发生率分布。

两组危机事件发生率比例。

三、 护理

对危机事件进行分析评估,由疾病类型对比提示情感性精神障碍危机事件发生率最高( 48. 83%) ,酒依赖患者发生率次之( 37. 5%) 。精神分裂症也是危机事件的高发人群,另外,年龄 20 ~40 岁的患者发生率也高。提示危机事件的发生与生物、心理、社会因素有关,应针对MMPI 测试结果,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家庭环境、个性特点及心理应对方式、因人而异,给予针对性护理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教会患者放松技术及学会延迟满足、疏泄不良情绪,改变不良的应对方法。

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巡视,做好护理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导致的危险症状进行有效的治疗及监护,这是预防和减少危机事件的关键。情感性精神障碍患者因情绪不稳定、对行为的控制力减弱、易发生冲动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受幻听、妄想的影响,易导致自杀、自伤的发生。护士应了解患者精神症状的特点,严重程度,增强预见和防护能力,认识患者危机状态发生前的先兆症状。如:怒视对方、高声说话、不配合治疗护理、易激惹等,应即使给予劝说、安慰、隔离、把先兆表现控制在萌芽之中。

新入院患者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及新的人际关系,使其感到陌生,往往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性情绪,这种负性情绪,常常转移到病友及工作人员身上发泄,而发生冲突。护士要做好入院新病人的护理,对患者的行为给予评判,使用阳性强化法,对表现好的行为给以奖励。给患者目标激励,让患者有一种努力方向。

为患者创造安全、安静、舒适的环境,对易激惹、爱挑剔的患者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避免激惹患者。尽量满足患者的合理化要求,精神分裂症患者大部分缺少自制力,不愿意接受治疗,特别是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将工作人员涉入精神症状中,因而对医护人员产生敌意,所以护理人员应掌握与不同患者的接触技巧。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性关系,关心、尊重、体贴患者,使患者安心住院,患者出现冲动行为倾向时应与医生联系,便于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

四、 讨论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可能危及自身、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国内多数资料表明精神病人发病与其个性特点、既往暴力行为和精神病态有关。MMPI 提示性格内向、敏感多疑与危机事件的发生有关系。有效预测分析和及时护理干预可预防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因此,掌握 MMPI 的测查用途及方法,根据每例患者测评结果,结合临床资料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和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维珍,MMPI 使用指导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2011: 1 -17.

[2] 董荣.住院精神病人对医务人员伤害因素分析.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10,16( 7) :424 -425.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5

关键词:心力衰竭;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心功能;生活质量

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心脏疾病。临床实践结果显示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常出现诸多不良心理、不良生活习惯等,不仅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也影响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1]。在以上背景下,本院对60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实施了系统化整体护理,并将其护理效果与基础护理效果实施了对比,以期了解护理干预对于患者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的影响。以下就具体护理效果实施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120例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研究。纳入标准:实施心电图检查、影像学检查、临床综合检查等,并参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中国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的相关标准,确诊为心力衰竭患者;语言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等正常;自愿参与实施护理研究患者。排除标准:肝肺肾脾胃等重要脏器严重疾病患者;恶性肿瘤患者;其他严重并发症及合并症患者;精神障碍、意识障碍或难以配合研究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基础组和整体组,各60例,基础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8.3±7.4)岁;纽约心脏病协会(NewYorkHeartAsso-ciation,NHYA)分级为:Ⅰ级14例,Ⅱ级20例,Ⅲ级23例,Ⅳ级3例;整体组患者中男33例,女27例;患者年龄34~77岁,平均年龄(58.4±7.5)岁;NHYA分级为:Ⅰ级12例,Ⅱ级20例,Ⅲ级24例,Ⅳ级4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实施常规抗心衰治疗、吸氧治疗、抗炎治疗、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治疗、对症治疗、营养支持等。对所有基础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对患者实施常规心功能监测、常规用药不良反应监测等。对所有整体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①病情监测:对患者实施动态病情监测及管理,动态监测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状况,及时观测患者瞳孔状况,及时发现患者心力衰竭征兆。②心理护理:护理人员需加强与患者的交谈,及时了解患者的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状况,提升患者的信任;及时了解患者喜好及性格,根据患者实际喜好为患者建立温馨、舒适病房,定期实施病房消毒、清洁、通风、光照处理等,调整合适室温及湿度。③用药干预:护理人员需及时向患者讲解按医嘱用药的重要性,及时告知患者各类药物的药理知识、常见用药不良反应、预防措施等[2-3]。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6min步行试验距离)状况。②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采取生活质量(QualityofLife,QOL)评定量表-30实施评价,分为心理情绪、身体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四项,每项0~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质量越高。③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包括按时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查四项。④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支持、人文关怀五项。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软件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c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状况分析

两组患者护理前心功能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组患者护理后左室射血分数、6min步行试验距离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状况分析

干预组患者护理后心理情绪、身体状况、日常生活能力、社会关系评分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后治疗依从性状况分析

整体组患者护理后按时用药56例,合理饮食52例,合理运动53例,定期复查55例;基础组患者护理后按时用药42例,合理饮食38例,合理运动36例,定期复查32例;整体组患者护理后按时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定期复查依从性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0.909、8.711、12.570、22.111,P<0.05)。

2.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状况分析

整体组患者护理后健康宣教满意57例,护理水平满意57例,服务态度满意59例,心理支持满意56例,人文关怀满意57例;基础组患者护理后健康宣教满意45例,护理水平满意44例,服务态度满意47例,心理支持满意44例,人文关怀满意46例。整体组患者护理后健康宣教、护理水平、服务态度、心理支持、人文关怀满意度与基础组相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2=9.412、10.568、11.644、8.640、8.292,P<0.05)。

3讨论

心力衰竭分为慢性心力衰竭和急性心力衰竭两种,该病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多种心脏疾病患者的终末阶段表现,是因心脏功能障碍及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一系列心脏循环障碍症候[4-5]。当前心力衰竭的临床发生率呈逐渐升高趋势,心力衰竭已经成为临床引起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6]。而研究结果显示,环境因素、疾病因素、生活压力增加、不良生活习惯、治疗依从性等诸多因素均是影响患者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当前诸多研究结果显示,有效的护理过程对于疾病归转具有良好的辅助功效。本次研究中,整体组患者护理后患者心功能、生活质量、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与基础组相比均明显较优[7-8]。心力衰竭患者多因担忧病情、疾病认知较差而出现诸多不良心理,不良心理将加重患者心脏负荷,影响患者治疗效果,且不良心理易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下降,进一步影响患者治疗效果;此外,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加重心脏负荷,引起患者出现多种并发症,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10]。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时,根据上述患者疾病影响因素,对患者实施病情监测、心理护理、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用药干预、生活干预,有效改善患者疾病影响因素,改善不良心理及治疗依从性,进而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综上所述,在心力衰竭患者护理中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效果优良,可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及护理蚂蚁渡,运用价值高。

参考文献

[1]马智文.护理程序对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9(24):213-214.

[2]刘辉,郑豫珍,杨丽萍,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从医院到社区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12):1061-1066.

[3]秦玉霞,李惠萍,韦学萍,等.基于医院的延续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14,16(21):2517-2520.

[4]吴菊娴,毕怀丽,潘泽如,等.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强化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当代医学,2013,19(28):122-123.

[5]许静.103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改善状况的探讨分析[J].当代医学,2015,21(7):109-110.

[6]耿巧玲.整体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6(35):108-109,112.

[7]丁玉琴.系统化整体护理在心力衰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21):174,176.

[8]于倩.心衰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中护理程序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2014,21(8):140.

[9]何凡,董霞.研究整体护理对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0):54.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6

[关键词] 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护理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2(b)-0134-02

风湿病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对患者众多系统具有极大伤害,由于此种病症病发原因多样,因此根治的可能性很小,对患者心理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抑郁自评量表(SDS)是针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测量的评判标准,采用这种方法对风湿病患者展开调查,并分析器相关因此,进而找到合适的护理方式,提高患者心情,降低抑郁症病发率。为对风湿病患者的抑郁症状展开调查,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降低患者抑郁症状发生率。现分析2012年2月―2013年2月间该院收治的50例风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患有风湿病患者共计50例为研究对象,对病患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抑郁症状进行统计,从而找到有效护理方法。

该院收治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20~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1.12±14.11)岁,病程时长为1~20年左右,平均患病时长为(4.11±5.32)年。该院收治的患者中有21例患有类风湿关节炎,有23例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有2例患有痛风,有6例患有强直性脊柱炎。该院诊断的标准严格按照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相关分类标准进行,均符合其标准[1]。该院患者在知情情况下接受检查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该院采用SDS量表对风湿病患者、非风湿病患者以及全国常模标准进行对比,并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提高调查的真实性与有效性。

在进行调查过程中选择一名资深护师以及一名护师对量表进行发放,被调查的患者独立完成量表以及一般资料表的填写。

该院选用的SDS量表共设置了20个提问项目,划分为4个等级,根据4个等级评分(分别为4分,3分,2分,1分),并将评分各分值相加,得到统计结果,将统计结果/1.25得到约数值便为总分[2-3]。

抑郁指数=SDS表各项分值和/80×100%

对患者抑郁程度予以评分,其中0.7分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对问卷资料进行统计从而分析调查结果[4-5]。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对风湿病抑郁症状展开SDS评分

该院收治的风湿病患者的病发率为46%,其中有18例病患存在轻度抑郁症状,占风湿病例数的36%,5例病患存在中度抑郁症状,占风湿病例数的10%。其与全国常模标准相对比,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风湿病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该院患者在性别、婚姻状况、教育程度、经济能力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的年龄、工作、病程、社会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与其抑郁症的产生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因此必须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护理干预,进而提高患者的心情指数,降低患者病发抑郁症的发生率。见表2,3。

3 讨论

由于风湿病属于慢性疾病,其涉及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具有较长的患病时长,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存在很多难点与问题。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由于对病症缺乏正确了解,加之病症反复性对其造成的困扰会使患者产生恐惧感,进而诱发抑郁症。

经过该院调查可以发现,患者的年龄、工作、病程、社会交往、家庭关系等方面与其抑郁症的产生存在着很大的关联,这些方面在不同程度上会造成患者精神上的困扰与压力,进而引发抑郁症[6]。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针对患者病症情况进行护理干预,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从临床资料可以看出,我院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病发率为46%,其与无抑郁症的患者的SDS评分存在很大差异性,与全国常模对比也存在很大差异性,而紧张、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会加重患者病情,不利于患者病症的治疗,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保证患者持有乐观积极的情绪与态度。

在进行护理干预时,需要了解患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并与其家属进行交流,采取健康讲座、口头宣教以及病情科普等方法缓解患者心理紧张程度,通过与患者家属制定辅助计划从而提高其家庭支持度。号召社会志愿行动的加入,从而增强社会支持率,提高患者心理抑郁情绪的缓解。对家庭关系处理不当的患者,应该配合患者做好其家属工作,提高患者家庭融合度,针对患者性格对患者进行有效护理与治疗。

该院通过对风湿病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与有效护理,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志琼,贺吉林,曹玉琼,等.风湿病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及护理干预[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9,6(1):100-101.

[2] 刘寒,周志庆.风湿病病人抑郁与认知倾向关系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25):2345-2346.

[3] 刘红艳,李满意.心理护理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焦虑、抑郁情结的影响[C]//第十二届全国中医风湿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152-154.

[4] 王宜平.心理护理干预风湿病抑郁情绪的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12(18):187.

[5] 张幼莉,宋斐,刘兴华,等.风湿病患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治疗探讨[J].中国医刊,2007,42(3):30-31.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7

摘要目的: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透析时间6个月以上且一直在我院规律透析能读懂问卷并且愿参加本活动的26例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自我管理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干预6个月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状况均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并发现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中的薄弱环节,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自我管理教育;血液透析;生活质量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11.005

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市江苏省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液透析室

冯胜红:女,本科,护师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终末期肾脏疾病患者的一种治疗手段,需要长期不断进行,患者在治疗同时既要承受机体和生活的不便,还要经受巨大精神创伤和经济负担的重压。血液透析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给患者带来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血液透析患者简明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项得分明显低于正常人[1]。对MHD 患者,不再局限于维持生命和缓解症状,还要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等方面得到全面改善,生活质量已成为肾科医师决定MHD患者治疗方式及判断患者预后的可靠指标[2],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是我们医护人员应该重视的课题。

自我管理教育是国内外用于慢性疾病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其核心理念是强调患者在慢性疾病管理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它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式教育,还包括教患者解决问题的技巧,对患者持续的指导,协助他们做到疾病的自我管理[3]。本文拟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在本院26例MH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3月~2011年3月透析时间6个月以上且一直在我院规律透析能读懂问卷并自愿参加本活动的2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25~88岁,平均(60.96±16.92)岁。透龄2~10年,平均(4.85±2.46)年。其中原发病中肾小球肾炎10例,高血压肾损害5例,糖尿病肾病5例,狼疮性肾损害2例,其他4例。

1.2方法

1.2.1调查方法专职血液透析护师在评估前使用统一指导语,问卷调查时,由专职责任护士充分讲解每个问题的具体内容,使患者能够完全理解,现场回答,护士代为填写。由调查者对患者进行评价。

1.2.2自我管理教育方法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

1.2.2.1自我管理教育的理论依据为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根据这一教育模式我们向患者详细介绍疾病的症状特点及可能造成的并发症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制定自我管理行为目标并与患者一对一地解释、讨论,找出每个项目控制的难点,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行为措施,整个过程中要求家属的参与,与患者共同制定计划,鼓励患者、家属互相讨论并交流经验。给患者发放食物营养效价及各种食物水分含量表,让患者了解食物营养转换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制订饮食方案。根据患者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结合患者个性特点、病情及社会支持系统的不同进行针对性指导、教育和帮助,尽可能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让患者知道尿毒症虽然是不可治愈的疾病,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只要患者能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并能在生活中主动、有效地管理自己,很多症状和不良情绪是可以避免发生的,生活质量也会大大提高。

1.2.2.2组织教育团队,包括资历较深的血液透析护师、医师以及有一定疾病管理经验的患者。团队成员要理解自我管理教育的内涵,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患者主动地参与到疾病的管理过程中。通过真诚友善的交谈,在给患者提供疾病知识和信息的同时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和态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多使用倾听、解释、指导、建议等方法,给予患者以心理支持并引导患者自我管理意识,因人而异制定不同的管理目标。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了解症状特点,提高他们自己控制症状的信心及促进患者自我解决问题的技能。对于年龄较轻或文化程度较高、接受能力强的患者通过以上认知教育基本可达到目的;对于老年及文化程度低者应反复利用透析时间进行床旁教育、口头直接交谈结合提问、书面材料加深其印象,鼓励其与有经验的患者要互相交流对疾病的认识和体验,根据患者的需要随时给予电话指导。

1.2.2.3教育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和处理问题技巧2个方面:(1)在疾病相关知识方面。我们向患者及家属介绍血液透析的原理、尿毒症引起的原因及出现各种症状的相关知识,即尿毒症对全身各个脏器的影响并产生的相应症状。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患者我们应指导其每日检查内瘘的震颤、波动情况和日常护理,长期导管的患者如何预防感染、脱落、出血。监测体重和血压也是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这与日常生活中水的控制、饮食中离子摄入水平有关,摄入过多均可危及生命。另外,指导患者定期抽血化验的意义,并告知化验结果与临床生理状况的关系,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营养、饮食的指导,合理的运动也是与疾病预后密切相关的重要因素。(2)在解决问题技巧方面。针对患者对疾病知识认知的程度及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设置合理目标和制定有效的行为计划。鼓励患者积极寻求和利用社会支持,以应对疾病带来的负性情绪。指导患者遇到紧急情况如何有效利用各种医疗资源。

1.2.3评价指标

1.2.3.1自我管理能力的评价主要评价通过系统的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自我管理效果的改变,具体评价方法如下:采用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评定量表[4],内容涉及饮食及液体摄入行为、心理社会、身体活动和治疗行为4个方面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回答分4级,1表示从不这样,2表示偶尔这样,3表示有时这样,4表示总是这样,量表总分27~108分,总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有效性已得到验证。

1.2.3.2健康状况的评估通过国际上通用的健康调查简表(SF-36)来评定健康状况。SF-36为国际上研究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评估生活质量的普适性量表[5],其内容包括36个问题,8个维度,这8个维度又分属于两大领域:生理健康领域和心理健康领域。生理健康领域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和总体健康(GH),心理健康领域包括精力(VT)、社会职能(SF)、情感职能(RE)和情感状况(EW)。

1.2.4资料收集方法在干预前、干预后6个月由血透室专职护师分别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

1.2.5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26例患者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的变化(表1)

2.226例患者干预前后健康状况的变化(表2)

3讨论

3.1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自我管理教育的重要性表1显示,通过系统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饮食及液体摄入和心理社会行为方面明显改善,说明患者很需要一种持续的支持和系统的干预方法来改变自己的现状并很愿意通过疾病的自我管理来减轻家属的负担和压力,提高生活质量。但是调查中仍发现大部分患者不能依从控制液体摄入的要求,由于体内尿毒素潴留所致的严重口渴和液体摄入限制带来的生活方式改变,使相当一部分血液透析患者将控制液体摄入视为其生活中最艰难的部分,针对这一难点,选择透析时间长、依从性较好的血液透析患者介绍控制液体摄入的技巧和方法,提高患者控制液体摄入的知识,并鼓励患者记生活日记,以便找出液体摄入中的可控部分和患者认识上的不足。鼓励患者坦诚面对疾病,并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疾病所需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给予一定的心理支持。鉴于很多患者需要跟家属一起生活的现象,我们在对患者进行认知干预和行为干预的同时应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其明白患者生存状况的好坏离不开家庭和社会支持,让他们在给予物质帮助的同时还给予更多的感情支持,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2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表2显示,通过自我管理教育后患者掌握了更多的疾病相关知识,可重新认识和评价现状,患者的健康行为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这与文献报道[6]结果一致。焦虑和抑郁是透析患者常见的情绪障碍[7],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患者的饮食和用药依从性,本研究表明自我管理教育在增强患者心理调适能力方面都是有效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社会支持好的患者能更好地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这可能与好的社会支持能减轻血液透析患者心身应激反应,从而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有关[6]。这也提示我们如何协助患者获得和利用良性的社会支持。

4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在理论上大部分是由心理医师来实施,对于MHD患者这个特殊的人群,笔者认为根据医院和患者的实际情况结合日常护理,由护理人员实施是可行的,它丰富和完善了MHD患者心理护理的方法,也体现了现代护理以人为中心的护理思想。以认知行为干预为主的自我管理教育增进了患者对疾病的了解,同时能找出患者行为和情绪上存在的问题,使患者活动有目标,也提高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度和对治疗的主动性,使自己身心处于最佳治疗状态,自觉形成疾病的自我管理意识,建立良性管理行为,减少了患者因疾病造成的负罪感,更减轻了社会和家庭负担。由于本次活动样本量较少,而且大部分患者都自愿参加对疾病的自我管理活动的调查,患者的参与性较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和健康状况明显提高,同时也提示了我们患者自我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患者对疾病及预后缺乏正确的认识,饮食和液体摄入依从行为难以坚持以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这也是我们护理干预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周晓娟,赵庆华,刘丽萍.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症状负担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35(5):464-467.

[2]王颖,林可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0,9(2):106-108.

[3]杨依.慢性病自我管理概述及其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进展[J].护理学报,2011,18(10B):8-11.

[4]窦海川.自我管理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D].长春:吉林大学,2010:10.

[5]Lacson E Jr,Xu J,Lin SF,et al.A Compaison of SF-36 and SF-12 composite scores and subsequent hospitalization and mortality risks in long-term dialysis patients[J].Clin J Am Soc Nephrol,2010,5(2):252-260.

[6]孙胜男,赵维纲,董颖越,等.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3):229-233.

[7]张香丽,尹心红,陈娟慧,等.授权理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95-296.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8

[关键词] 精神科;急诊;危机状态;原因分析;护理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1(b)-117-02

危机状态是指突然发生的、自身无法控制的,有可能危及自己、他人或物体的一种状态[1]。精神科急诊患者多为急性发作的精神障碍患者,一部分就诊时就已处于危机状态,另一部分在就诊过程中因病情变化或其他因素刺激而发生危机。这不仅危害到患者自身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对医院和社会造成了许多的负面影响。因此,精神科急诊室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科急诊患者危机状态的发生。笔者对某医院2011年1~9月精神科急诊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案例进行了归纳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9月本院精神科急诊患者316例, 其中,男168例,女148例,年龄17~59岁。发生危机状态54例,其中冲动伤人20例(37.04%),毁物9例(16.67%),自杀8例(14.81%),自伤8例(14.81%),就诊中外逃4例(7.41%),外伤3例(5.56%),摔倒2例(3.70%)。

1.2 危机状态的原因分析

1.2.1 患者精神疾病因素

有30例由于患者的精神症状而发生的危机状态。其中7例患者受被害或关系妄想的支配,认为对方要伤害自己,或将对方看成仇人,而突发冲动伤人;患者否认自己有病,因被迫接受治疗,内心的不满加上恐惧心理而出现4例伤人行为,2例患者脱离家属的监护外逃;2例患者处于躁狂状态,自控能力差,易怒易躁,因小事刺激即发生冲动毁物行为[2],其中1例患者导致外伤;患者存在抑郁情绪、命令性幻听,或疑病妄想、罪恶妄想,出现自杀8例,自伤5例;1例拒食患者在就诊中不合作,表现极度兴奋躁动,体力消耗过大导致虚脱、摔倒。

1.2.2 家属的因素

因陪护家属的违医行为发生的危机状态有9例。由于陪护家属对疾病的严重性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性认识不足,经常对医护人员隐瞒病史,如有2例家属隐瞒患者在家有持刀伤人的行为,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警惕性放松,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受到患者的攻击;有些患者是家中的独生子,家属对患者过分溺爱和保护,不采纳医护人员的建议、拒绝帮助,使患者有机会通过伤害自己的身体威胁家属,达到不治疗的目的,而发生自伤2例;部分家属对医护人员的提醒听而不闻,没有尽到陪护的职责与义务,使患者在就诊中外逃2例;长期的家庭照顾与经济的负担使家属对患者失去耐性,在就诊中因患者的不合作而对其打骂、训斥,加重患者的反抗心理,发生伤人1例,毁物2例。

1.2.3 护理人员的因素

少数护士专业素养不够,风险防范意识差,预见性不足,发生危机状态5例。护理人员未详细了解患者病史、既往史等,不熟悉病情,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护理干预,发生自伤1例;对患者的安全检查落实不到位、使其利用自身携带的物品如皮包、雨伞等攻击他人2例;某些应急处置不当,如有1例极度兴奋躁动的患者,护理人员在执行保护性约束时,对其冲动行为的强烈程度估计不足,在与患者近距离接触时缺乏防护意识,而被患者踢伤1例;护理人员服务意识不高,态度冷漠或不注意自身言行,导致护患关系紧张,发生冲动伤人1例。

1.2.4 医院环境因素

医院环境是患者发生危机状态的诱发因素,急诊患者在就诊中受到外界环境如人员、设施、设备等影响而发生10例危机状态。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医院急诊室结构单一、无明显分区,各类型急诊患者同处一室相互影响,如有1例患者在候诊时因无故受到另一例患者的谩骂、无法控制情绪而引起冲动伤人;急诊室门窗多数采用玻璃安装,有2例患者冲动时用手打碎玻璃、手部被玻璃割伤;有1例因雨天导致急诊室入口处积水,工作人员未能及时清理,而使患者滑倒;急诊室为患者测体温时主要使用的是体表温度计,进行腋温测量时,因患者否认有病或缺乏耐性而不配合测量,引发患者不满的情绪,发生伤人1例、摔破体温计3例。

1.3 护理防范对策

1.3.1 保障抢救绿色通道,有效实施护理应急预案

急诊室制定先抢救后收费、先接诊后分诊、先接诊后检查的抢救流程,确保24 h绿色通道的畅通。制定并完善各项危机状态的应急预案,并落实到个人,提升护理人员的应变能力。患者发生危机状态时,需争分夺秒、把握住应急处置的最佳时间[3]。如8例自杀患者,均系口服抗精神病药物自杀,急诊就诊时已处于危机状态,医护人员立即开通绿色通道,监测生命体征、予以催吐、洗胃等,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面对冲动暴力行为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沉着冷静,一面安抚好患者,一面寻求帮助,尽快有效地控制局面;对自伤的患者,在安慰劝导的同时,注意有无外伤并及时予以处理;就诊中外逃的患者,立即电话通知门卫拦截,必要时请保安协助家属送回;对摔倒的患者,观察意识、肢体活动等情况,注意有无外伤、骨折现象,查找摔倒的原因以防再次发生意外。

1.3.2 做好预见性评估,加强护理干预

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是防范危机状态发生的基础,内容包括既往史、发病诱因、精神症状、个性特征、自知力以及各种诱发因素,如了解患者有无幻觉、妄想、冲动暴力史,有无自杀、自伤史等,评估危机状态的可能性与危险度。在与患者接触时注意其言行举止,如:①患者处于高度戒备状态,焦躁不安、说话语调提高、敌对性威胁、辱骂时,警惕冲动伤人、毁物;②患者情绪低落、哭泣谩骂、言语消极时,严防自杀、自伤;③患者情绪焦虑、东张西望、在诊室出口徘徊时,防止伺机外逃。护理人员对高危人群的甄别,有利于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性护理干预,如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冲动行为干预治疗、个性化心理护理等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精神症状。对伴有躯体疾患的患者观察有无危险因素,如高血压患者注意有无高血压危象,糖尿病患者有无酮症酸中毒,心功能不全患者有无缺氧、呼吸困难等情况。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1.3.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开展健康教育宣教

急诊室护理人员要提高自身素质修养,学习并善于应用沟通和交流的技巧,与患者和家属建立平等、分享、互助、合作的关系。护士接诊后,态度要和蔼、服务要热情,要关心和同情患者,鼓励患者主动诉说内心感受,预测患者的心理、生理需要,主动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要求。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做好说明解释工作,要尽到告知义务,适时进行健康教育宣教,提高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认识。护士的同理心和接纳的态度,可以让患者和家属感受到医院对他们的尊重和帮助,从心理上得到一定的安慰,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减少违医行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能否及时有效地进行护理治疗措施、控制或减少危机状态的关键,也体现了护理服务质量的高低。

1.3.4 重视安全细节管理,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急诊室安全管理覆盖面广,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将安全细节管理落实到实处。

1.3.4.1 创造良好的就诊环境,合理安排就诊顺序,简化就医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3.4.2 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保证环境设施和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如急诊室地面无积水,及时清理打碎的玻璃、体温计,保证约束带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抢救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输液室无人员时随手关门,注意患者有无携带危险品等[4-6]。

1.3.4.3 加强急诊抢救药品器械的管理,保证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3.4.4 严格交接班制度,对急危重患者要口头、书面、床边三交班,另外交班者对认定的高危人群应告知接班者以引起重视。

1.3.4.5 严格看护制度,患者要在医护人员或家属的看护下活动或实施治疗措施,以便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避免危机状态的发生。

2 结果

本组发生危机状态的总例数为54例,主要表现为伤人、自伤、自杀、毁物、外逃、外伤、摔倒、发生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家属、护理人员及医院环境的因素。

3 讨论

经验来源于实践与教训,通过对精神科急诊患者危机状态的案例分析,将进一步提高精神科急诊室护理人员对危机状态的警惕性,培养慎独精神,增强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护理工作就会实现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通过对各个护理环节不断进行调整和改善,有预见性和针对性地预防危机状态的发生,同时提高危机状态应急处置的成功率,提升整体护理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 吴建红,梅红彬,张春娇.现代精神障碍护理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328.

[2] 纪玉秀,田博,吕江玲.对精神病病人突发冲击行为的原因分析及防护措施[J].齐鲁医学杂志,2010,25(4):368.

[3] 时立敏,范翠玲.护理应急预案在精神科危机状态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939.

[4] 李翠芝.精神疾病患者自杀意外事件的分析与防范措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0,7(8):108-109.

[5] 范植蓉,丁永艳,黄培珍.产科护患纠纷的调查及原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7(12):12.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9

关键词:综合医院,门诊;心理;护理

患者到门诊就医,要经历挂号、候诊、就诊、治疗、检查、取药等多道繁琐的程序,处于陌生的环境,心理上有明显的排外反应,加上本身疾病或者家属疾病的影响,心理上很容易出现烦躁、焦虑的情绪。我院门诊正在实施人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为了了解门诊患者的心理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我们对736例来我院门诊就医的患者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调查资料

选自2012年4月~2013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医的患者736例,男458例,女278例,年龄18~75岁(35.7±2.3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447例,初中及中专学历188例,小学及以下101例。发放问卷736份,收回736份,回收率100%。同时,选取同期来院体检的健康人912例,男580例,女332例,年龄20~79岁(37.1±1.8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530例,初中及中专学历229例,小学及以下153例。发放问卷912份,收回912份,回收率100%。两组在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对患者进行测评,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其中SCL-90包括90个项目,9个因子。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分别评定因子分和总评分,评分越高,说明心里健康水平越低。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经excel导入后整理,而后经统计学软件SPSS 15.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P

2.结果

736例被调查的门诊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5个因子和SCL-90总评分方面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门诊患者由于陌生环境的影响,加上对自身疾病的担心及即将面对不熟悉诊疗过程的恐惧感,同时在就诊过程中医护人员的态度、医院的医疗水平和可能面对的医疗经济问题,患者很容易产生心理波动,可能产生心理上的障碍。马丽霞等[2]通过对678例门诊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内科门诊患者大多数伴有心理障碍。李娟红[3]等采用SCL-90量表对门诊538例患者进行调查研究,也发现患者的心理障碍状况不容乐观。

本研究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门诊患者躯体化、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和敌对因子的平均分和总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P

门诊患者的心理问题主要体现在陌生、恐惧,紧张、焦虑,烦躁、疑虑,依赖等方面[4],针对患者的不同特点,结合工作体会,作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加强完善导医工作,有效满足患者需求,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和焦虑情绪;②改善诊疗环境,优化就医流程,提高患者有效就诊时间;③正确对待患者择优心理,积极开展特需医疗服务,给予患者更大的选择权;④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门诊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注度,满足其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吕光巧,李晓花,闫波.不同科室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9):144-146

[2].马丽霞,邱亚锋.综合医院门诊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93-595

护患关系的现状分析篇10

【摘要】 目的 对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抽取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和再次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况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结论 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

【关键词】 早期心理护理 慢性心力衰竭 老年患者

慢性心力衰竭(CHF)指的是以进行性的左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不全做为临床主要症状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目前临床心内科中一种最常见的综合征,对人类健康的造成了特别严重的危害[1]。为了对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提供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最佳方案,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使该类患者在治疗后的复况得到有效控制,我们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临床常规方法和临床常规方法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4年5月至2008年1月这四年时间内,抽取来我院就诊的88例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老年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7岁,年龄最小者58岁,平均年龄71.6岁;患者中有49例男性患者和39例女性患者;患者中病程最长者14年,病程最短者1年,平均病程6.3岁;抽样患者的所有自然资料,没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88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护理;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进行早期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SAS、SDS水平的变化情况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治疗后的复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患者心理状态评价:采用SAS、SDS评分标准对患者在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进行客观的评价[2]。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在治疗后SAS、SDS评分下降幅度明显高于A组患者,且统计学差异非常明显(P

3 讨论

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由于受到自身临床症状、活动力逐步下降以及慢性疾病所普遍具有的长期性的特点的因素影响,比较容易发生且普遍存在程度不同的心情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目前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和抑郁症状出现的具体机制尚还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患者的遗传史、生化、生理、心理和社会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3]。接受住院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的主要心理问题包括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等,而且上述因子得分明显较中国成人常模高出很多。临床心理护理具体指的是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通过语言、表情、行为举止等方式,对患者进行潜移默化地引导,使其不科学、不正确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方式得到显著改变的活动,对患者的全面的身心康复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研究证实,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患者进行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再增加实施心理护理可以使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得到有效控制。

总而言之,采用早期心理护理对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进行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以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使患者对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刘国仗,吴宁,胡大一,等.心血管药物临床试验评价方法的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6(6):12-13.

[2] 李杰,黎频,吴红金,等.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及心功能分级与心理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8):622-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