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3-26 14:05:39

法官心得体会

法官心得体会篇1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其执法水平如何, 直接影响着整个政法机关的执法形象。在执法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

“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宗旨,不仅损害政法机关的形象,而且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从而

也损害和影响国家政权的巩固。建设和谐中国需要有一个良好法治环境,法治环境的好坏关系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

作为人民法官更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扎扎实实地投入到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活动中。

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人民法官,不注意规范自已的言行举止,没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人生观,就会造成违法乱纪

,损害人民利益等严重的后果,对此我感触很深,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通过学习发现,如果我们工作作风散

漫,对待当事人冷、横、硬、推,使人民法官的形象在人民群众中遭受了严重损坏。通过巡视组反馈的意见及自查纵观反

映了我们平时规范意识不强,思想素质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反映出我们法官队伍自律意识不强,严重的以至

于个别人产生特权思想和官本位思想,使人民法官的形象在人民群众心目中产生污点,从而丧失了人民法官的公信度,严

重影响了“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司法宗旨。因此作为一名人民法官,最主要的就是要强化规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随着民事立法的逐步完善,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不断扩大,大量的民事纠纷案件将通过诉讼

途径得到解决。民事案件大多都较琐碎,但涉及百姓的切身利益,在任务繁重,审判人员少的情况下,我们要牢记全心全

意为人民服务,心怀百姓。要对每个当事人热情接待,耐心细致做好调解工作。对可能引发社会稳定的涉法信访案件,更

要慎重积极,努力化解矛盾,树立“辩法析理、胜败皆服” 的诉讼理念。只有通过案件的公正审理,切实维护当事人权

益,才能强化公民法律意识,弘扬中华民族“ 尊老爱幼、互敬互爱”的传统道德,才能化干戈为玉帛,才能使当事人最

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才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认识到对于一个法官来讲,专业知识固然重要,而更重要的是道德品质,他需要通过长时间的司法

实践来考验。通过正反学习,我要努力恪守法官职业道德,清正廉洁,践行“公正与效率” 的工作主题,落实“公正司

法、一心为民”的司法宗旨,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真正把信任、责任、奉献作为每个党员法官的座右铭

。我将警示自己,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不断提高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纪律意识,管好自己,做到稳得住心神,管得住

法官心得体会篇2

--在"做合格法官"学习讨论活动中的心得体会

公堂一言断胜负、朱笔一落命攸关

法官作为社会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守卫者,是法律正义的化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头顶国徽,身穿法袍,手拿法槌,心怀天平,这就是法官的形象。然而,如何做一名人民群众心目中真正的守护神和社会需要的法官,才是值得每一位法官仔细思量的。因为德才兼备的法官是做法官的基本原则,只有德才兼备了,才是一名合格的,人民满意的法官。所以,作为一名法官,除了应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外,有才还要有德,否则,有才无德或者有德而无才都不是合格的法官。另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和政绩观也是一名合格法官必须做到的,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坚持从严治警,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事关国家兴亡,必须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实抓好抓到位。而作为一名党员法官,则首先必须要从"两学一做"做起,如果连一名合格党员都做不了的话,何谈报家为国、公正司法。作为一名党员法官,首先就要从学习开始。《》是先辈用鲜血和智慧凝聚而成的,入党时我们高高举起的右手、铮铮发出的誓言,无疑都在向它表达党员法官的忠诚、干净和担当,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要无条件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付出全部。然而,法官队伍中出现的 "老虎"、"狐狸"和"苍蝇"表明,并不是每个党员法官都那么忠诚、干净和担当。同时,也涌现出像马彩云、任秋华、黄志丽似的"优秀共产党员"留下的忠诚担当、甘于平凡、干净律己的精神值得每一位党员法官学习。那么该如何抵御金钱、美色、权力等这些种类繁复的诱惑,首先,应从学习党规做起。通过学习,要不断强化纪律、规矩和法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思想觉悟,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时刻用党的纪律来对照检查自己,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严格按规定、按程序、按制度办事,要让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经得起检验,要让每项工作都过硬。其次,党的十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各种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路,必须深入领会其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深入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不断加强自身理论武装,让自己的思想觉悟随时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才不至于被腐朽思想所侵蚀。在学深悟透的基础上,还必须找准"做"的方式方法。加强党性修养,提升自身素质。要把党的纲领、性质、宗旨和方针政策时刻挂在心间,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富有朝气和活力的自觉修养习惯,真正做到"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树立正确"三观",认清重大问题。把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思想"总开关",把为人民服务和为人民司法的宗旨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大是大非,要坚定信念、看清方向、勇于担当。遵守党纪国法,发挥模范作用。在立足自身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解放思想、探索创新,在干事创业的同时带头遵守纪律规矩。发扬优良作风,永葆政治本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发扬党员法官大公无私、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秉公执法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总而言之,只有首先将以上几点做到,时刻将"两学一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算得上是一名合格的党员法官。

要做一名合格的法官,深厚的法学素养是保障。古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无论干哪一行,要想干好,应具备该职业所要求的精湛的业务素质。一个优秀法官对法律的适用从来不会单纯死抠法条、对法律进行片面理解走极端,而是通过现象看本质,从立法精神、立法原意方面去理解、适用法律,从而达到公正审判的目的。当一部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出台后,不但要学习掌握法条,更要领会其深刻内涵和立法背景,以便能够正确理解、适用法律。在法院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法官,应积极参加上级法院组织的业务培训、进行学历深造、多向高校教授进行学理请教。面对纷繁的世界,法官要研究审判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要善于总结,善于观察,既要抓住普遍性的规律,又要不放过个案的研究。法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与哲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管理学等许多学科既紧密交叉又紧密联系。法官不仅要精通法律,也必须要有较宽的知识面,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法律素养。

法官,手中掌握着国家的审判大权。在手中法锤敲响的那一刻,法官更无疑成了主宰当事人命运的使者,成了维护法律正义的化身。  在法官队伍中,涌现出许多人民满意、清正廉洁的好法官——从秉公执法、无私奉献的谭彦,到忠于法律、执法为民的蒋庆,从辩法明理、胜败皆服的宋鱼水,到情系人民、丹心护法的吴苹,无一不以他们公正、高效、文明、廉洁的形象而为人民群众所敬重,他们代表了法官队伍的主流。当我们被这些优秀法官身上所体现出的崇高的人格魅力所深深震撼同时,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在金钱的侵蚀下、在私欲的诱惑下,一些意志薄弱的法官见利而忘义,背弃了法官的职业准则,辜负了党和人民的重托,最终倒在了糖衣炮弹之下。从因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的广东省高级法院的,到因、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巨额财产被判处无期徒刑的沈阳市中级法院的贾永祥,从武汉市中级法院13名法官集体犯罪到阜阳市中级法院的群体腐败案,屡屡出现的法官违法犯罪行为,令人触目惊心。

然而面对种种名利的诱惑,我们该如何做到清正廉洁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为谁掌权、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根本问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筑起抵御各种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我们要算好三本帐,即政治帐、家庭帐、经济帐。换句话说就是要我们珍惜工作、珍惜家庭、珍惜生活、珍惜自己。腐败的本质是,腐败发生的重要特征是依附于权利,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我们不能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毁了自己。清朝人张聪贤曾写下过这样一段为官箴言,"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的确,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一名法官,只有做得正,才会心中无愧;只有行得正,才会胸怀坦荡;只有判得公,才能让群众信服,才能彰显法律的威严。清清白白办案,堂堂正正做人,永远保持清正廉洁,正是一名法官的立身之本。要做到清正廉洁,就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古希腊著名思想家亚里斯多德说过,立德,必先立志。深刻理解"为谁司法、靠谁司法、怎样司法"的本质内涵,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恪尽职守、公正廉洁的工作态度,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优良作风, 确立积极的人生评价,筑牢思想防线,形成"法平如砥,执法如山"的职业信仰和道德信守,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法官心得体会篇3

---"三严三实"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享受幸福生活的权利。

指出:"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和目标追求,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辽宁高院党组书记、院长缪蒂生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课报告会上强调,全省法院干警要充分认识"三严三实"阐明了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要求,是人民法院的立院之本,是每一个人民法官的立身之魂。作为一名基层法官,身处沈阳和平法院党组努力建设权威、公信、有为、清廉和幸福法院的基层实践,对照"三严三实" 新时期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对法院人追求的幸福生活有了全新的感受和认识。

一、法院人的幸福追求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和平法院党组将清廉幸福法院建设作为长远目标,带领全院干警深刻领会关于"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头脑,在加强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基层实践中感受幸福。

法院人的幸福与人民群众的幸福息息相关。法院人的幸福来自给予他人幸福的情怀和能力。打官司本身对老百姓来说不是幸福。法院人有责任尊重公民的人格并同情弱势群体,有义务公正司法和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群众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就是法院人的幸福。

法院人的幸福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在新的历史时期,只有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廉洁自律,才能实现法院人的幸福追求。每个法院人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各有不同,对幸福的感受也会不同。我们相信,按照"三严三实"要求共谋事业发展的理想实现,也是把个人的幸福融入到团队幸福中的幸福旅程,更是在团结共进、担当奉献中感受法院工作的价值实现感。

法院人的幸福是心在一起、充满活力、众志成城的事业追求,是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法院的事业发展深度融合的理想信念,是直面朴素的物质生活而选择的廉洁信仰。

二、追求幸福的基层实践

为建设清廉幸福法院,和平法院从长远着眼,从具体问题着手,不断完善长效机制,开展了有益探索。

(一)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落实从优待警,凝聚人心,增强职业尊荣。

改善工作条件,关爱干警生活。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有需要的干警配备录音电话、执法记录仪等必要的办公用具;将办公车辆使用向办案一线倾斜,将车辆配到各庭室,解决干警加班办案的用车问题;提高机关食堂管理水平,改善就餐环境,增加外卖品种,合理配置菜品;协调解决干警两地分居、子女入托上学等实际问题,对家中出现重大变故的干警,及时予以慰问,让干警感受组织上的关怀;为家在外地的干警准备晚饭,为夫妻两地的同志报销探亲路费;把健康体检、职工互助保险等做好做实,对患病的干警在工作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干警疏缓心理压力,引导干警提高心理调节能力。

搭建展才平台,拓宽成长渠道。开展演讲比赛、主题征文、书画征集等活动,并将优秀作品通过内部刊物《审判实践》予以刊登,展示干警才华;畅通建言渠道,院、庭长采取多种形式与干警交流思想;内网建立意见、建议收集信箱,为有思想、有想法的干警提供充分表达观点的平台,对合理的建议予以采纳;加强与上级相关部门沟通,尽力优化干警职级待遇和荣誉问题;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用人原则,提倡干部队伍年轻化,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干部任用机制;健全奖惩机制,在法律和纪律允许的范围内,用足政策,创新奖励机制,奖励各岗位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让能干的同志不白干,让肯干的同志得实惠。

建设法院文化,增强职业尊荣。营造学习和阅读氛围,保障干警各类图书需求,丰富干警文化生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倡议全院干警总结提炼岗位理念、幸福感受,从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中体会幸福。采取有力措施支持法官依法独立办案,用制度保障干警身心安全,用制度保障法官免受"不白之冤".积极开展机关文化活动,组织干警开展登山、体育比赛等活动,强健干警体魄,组织干警自编自导自演春节联欢节目,提高审美情趣,营造团结友爱的和谐氛围。

(二)牢记司法为民宗旨,履职尽责,传递司法的温暖。

"三严三实"要求体现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强烈的责任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以强化司法服务、规范司法行为为抓手,落实立案登记制度,传递司法温暖。

以公正司法传达法官的爱心。法律是刚性的,但法官应该是温暖的,有爱心的。司法工作也是群众工作,法官要以公正司法解开群众的心结,传递法官的爱心。在审理各部类案件时,严格做到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准确,确保实体公正。在审判活动的各个环节,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行使,确保程序公正。创新运用联调机制,充分发挥以法院为主干,仲裁组织、人民调解、社会团体、行业协会、律师等多方参与的多元解纷体系的作用,实现定纷止争、社会和谐。

以落实司法便民利民措施传递司法的温暖。完善各项便民措施,依托网络、微博、微信三项平台,向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查询、预约等服务。落实立案登记制度,方便群众诉讼 、减轻群众负担,依法保护当事人诉权。落实诉讼费缓、减、免交制度,让每一名群众都能打得起官司。完善司法求助制度,在充分发挥执行救助专项资金、涉诉信访求助制度作用的同时,积极推动有关部门将涉诉生活困难的当事人纳入救助范围。

以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温暖人心。最高人民法院为全面落实中央政法委部署要求,深化涉诉信访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制定了《人民法院涉诉信访案件质量评查工作方案》。基层法院汇聚了最大量基层群众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信访是人民内部矛盾,首先要耐心、热心对待信访群众,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同时积极创新方法,按照上级要求推进改革,将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实现社会的和谐有序,让法治阳光温暖人心。

(三)加强廉洁自律和制度约束,提升境界,保障家庭幸福。

引导干警加强廉洁自律,这是法院人实现人生理想和家庭幸福的重要保障。如果在复杂的环境里抵不住物质金钱的诱惑,因为贪欲走上歧途,甚至锒铛入狱、身陷囹圄,法院人的人生理想和幸福家庭都将付之东流。

坚决整治法院队伍纪律作风方面存在的"冷硬横推"、"吃拿卡要"、"庸懒散奢"等突出问题;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措施;加大违法违纪案件查办力度,坚守法律纪律的底线。

法官心得体会篇4

在学习了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公院长、姜院长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的讲话,有几点对我的触动较大。

一、胡总书记讲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这说明我党已经深切意识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滋生腐败的严重性和危险性,甚至胡总书记在讲话中直言: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再结合近年来发生在法院系统的反面例子来看,也有个别同志为私利丧失了原则,受到了党纪国法的处置。以我个人目前的工作来看,虽然还没有面对什么大的金钱诱惑,但也推却了当事人的请吃送礼。我认为只有在这些小节上把握住了自己,才能始终坚持廉洁司法的原则,以保持职业生涯的纯洁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所以一定要从始至终坚持原则,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一如既往、爱岗敬业、悉心办案,以实际行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二、胡总书记讲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而姜院长在讲话中也强调了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把服务群众记在心间,不断增强群众感情。而作为党员,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宗旨,作为法官,司法为民是我们的承诺更是我们的责任。具体到我个人,在平时的审判工作中,要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要认真学习陈燕萍深入基层化解矛盾的工作方法,更要注重像宋渔水那样辩法析理、胜败皆服。同时今后要进一步加强巡回审判的力度,到老百姓家门口去调处纠纷,为其提供司法便利,也让老百姓零距离感受法律的公平正义,达到审判一件,教育一片的社会效果。

总之,将中央到地方领导的讲话精神落实到我现在的工作中,最主要就是要在坚持廉洁司法的基础上,贯彻群众路线,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增强服务群众本领,争做无愧于良心,且让党满意、让群众认可的法官。

法官心得体会篇5

"法槌子"上要套好"慎独"的"枷锁"

——一名合格法官更应在小节上廉洁自律

同志说过,权力是个神圣的东西。正确行使权力,掌权为公、用权为民,则群众喜、个人荣、事业兴;错误行使权力,甚至滥用权力,掌权为己、用权于私,则群众怨、声名败、事业损。对于法官来说,法槌则是其手中权力的象征。槌声一落,小则决定一场官司的赢输,大则决定一个人的未来是否在监牢中度过,权力之重,不容小视。公平正义是法院工作的生命线,法院的公正审判更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没有哪一份职业能够像法官一样在"廉洁"方面要接受全社会近乎苛刻的挑剔,也没有哪一份工作能够像法官一样在这点能触动公众的神经。

邓小平同志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全党:"我们拿到这个权以后,就要谨慎。不要以为有了权就好办事,有了权就可以为所欲为,那样就非弄坏事情不可。"法官职业的特殊性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工作中诱惑重重,稍一不慎便会禁不住诱惑而触犯党纪国法,轻则接受处分,重则受到法律的制裁,面临牢狱之灾。从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到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杨照民,再到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曹卫平,这些大法官无不是在法院系统工作了数十年,他们的落马充分说明了作为一名法官,一旦拎不好自己心中的"帽子"、管不好手中的"法槌子",失去自律之心,不仅危害百姓,还会严重损害到司法的公信力,损害国家和政府的权威,损害公众对国家法治的信心,于国于民将有大害。

如何将"法槌子"套上"枷锁",让"法槌子"不乱"敲",这是全体法官都应该思考的一个原则性问题,也是成为一名合格法官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俗话说:"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如果法官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小节,拿了当事人的财,吃了当事人的饭,还怎么做到法平如水?还怎么做到天平的不偏不倚?

古人云:"堤溃蚁穴,气泄针芒","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这些话深刻揭示了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法官的工作性质注定了要与当事人及其律师有这样那样的交流和接触,在这过程中就很有可能出现把握不好界限,掌握不住分寸的现象。没有哪个法官是从开始就想着要腐败的,而是在一点一滴、觉得无所谓的小恩小惠中慢慢变得无法回头,在不注意的小节中渐渐走到了腐化堕落的境地。因此,小事当慎,小节当拘,这也是法官在日常工作中的金玉良言,从小事小节上加强对自身的约束,要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管好手中的"法槌子",时刻保持一名人民法官应有的形象。

《礼记》有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作为一名法官,防腐拒变最好的武器、"法槌子"上最好的"枷锁"就是慎独。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就将慎独作为党性修养的有效形式和最高境界加以提倡,他说:"即使在他一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时可能的时候,它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一名合格法官要做到慎独,应注意培养三"力".

第一,一名合格法官应着重培养自身"定力".古往今来,一心为民,视民为根的人很多,从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于谦的"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到郑板桥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至今日,又有牛玉儒、孔繁森、焦裕禄、任长霞、沈浩等心系民众的国家好干部。作为一名合格法官,要时刻秉持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定司法为公的信念,积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刻想着"群众利益无小事",真正将"人民百姓"牢牢放在心头,从而形成一股"定力";

第二,一名合格法官应着重培养自身"约束力"."为政之道,务于多闻",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自身道德境界,增强自身约束力,学习是最好的途径。作为一名法官、一名党员,一方面,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不停从书本中汲取对自己有益的知识;另一方面,还要认真贯彻"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尊崇、遵守党规,用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自己、约束自己。要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使一切有益的知识、一切廉洁的文化入脑入心,沉淀在我们的血液中,融会到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中,做到修身慎行,从而形成一股"约束力".

法官心得体会篇6

我个人初步的学习体会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宝贵经验的总结。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们党对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成功把握。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

中全会以后的13年,是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一个特殊而又困难的发展阶段。其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握大局,坚持原则,从容应对。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一方面,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线,辅之以国有企业、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行政管理体制等一系列配套改革。另一方面,我们坚持不懈地促进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经济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再一方面,我们坚定不移地确保稳定,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类矛盾,沉着应对国内外的突发事件,努力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更重要的是,我们根据形势的变化,把握有度,调控有力,落实有效,娴熟地处理好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相互关系。正是这些成功的实践,使我们的党和国家能够在这不平凡的13年间化险为夷,趋利避害,折冲稳健,开创了一个政通人和、国强民富的新局面。

法官心得体会篇7

论文关键词 器官犯罪 获取行为 社会心理

一、问题的提出

人体器官移植这门新兴医学技术已成为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供体的有限性和需求的速增性,器官短缺问题已成为制约器官移植健康顺利发展的关键。更为严重的问题是,这种短缺状况,不仅仅只是造成了病人的痛苦,而且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器官买卖、器官犯罪等。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犯罪分子甚至不惜用盗窃、欺骗、谋杀的犯罪行为方式获取人体器官。因此,为了控制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发展蔓延,有必要对犯罪获取行为进行社会心理分析。

二、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方式分类

人体器官来源方式主要分为:(1)自愿无偿捐献活体或遗体器官;(2)非法器官地下买卖交易;(3)以犯罪方式获取器官。通过犯罪方式获取人体器官是人体器官移植中器官来源最极端的一种方式,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该方式有如下表现形式:

(一)盗窃活体器官

盗窃活体器官是指行为人采取秘密的手段,违背被害人的意愿,获取被害人身上的活体器官以供移植之用。其主要方式是指采用将受害人灌醉、麻醉或在手术中私自摘取等手段获取受害人器官。

(二)盗取尸体器官

盗取尸体器官是指行为人违背死者生前意愿和其家属意愿,采取秘密手段,获取尸体器官以供移植之用。其主要方式是利用职务或职业的便利私自摘取医院死亡患者的器官。

(三)骗取活体器官

骗取活体器官是指行为人采用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的方式,使得被害人自愿接受摘取器官,其行为实质上是违背了受害人的真实意思。

(四)暴力获取人体器官

暴力获取人体器官是指行为人违背被害人的意愿,采取以暴力、胁迫等使被害人及亡者家属不敢抗拒、不能抗拒的非法手段,强行摘取活体器官或者违背被害人生前意愿和其家属意愿强行摘取尸体器官供移植使用的行为。其主要方式是指采用暴力、胁迫等手段获取受害人器官。

(五)组织出卖人体器官

买卖人体器官是指违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的规定,私下进行人体器官交易的行为。实施这种行为的主体包括出售人、中介人、接受人、手术的实施者,但根据我国《刑法修正案(八)》第37条“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规定,我国刑法只处罚器官交易中的组织者的组织行为,即指以招募、雇用、领导、指挥、强迫、引诱、容留等手段,纠集、控制多人从事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其中强迫、引诱方式表现出来的“组织他人”,只能是组织他人参与出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而不是组织受害人即“供体”的行为。

三、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社会心理基础与评析

器官犯罪,是当前人体器官移植中最无社会价值的行为。因为它完全是奠定在损人利己的极端私欲的基础之上,以犯罪经济利益为核心的损害他人利益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其必然缺乏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为社会价值评判所否决。因此,它的社会心理基础只能是社会犯罪心理,必然在法理上和道义上受到严厉的谴责。

器官犯罪行为,从人类社会行为层次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在价值位阶上最低层次的严重越轨行为。

一般来说,人类的行为可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纯粹的利他行为,这是最高尚的道德指引下的行为,如为国捐躯、舍身救人、大公无私、大爱无疆等高尚行为。这种行为应该得到社会的颂扬,奖励,并给予丰厚的回报。但是,这种最高尚的行为大体上只有神、圣人和君子可以做到。但这些极端高尚的人,在人类社会中是罕见的,它缺乏最牢固的社会心理,一般大众是不可能具有这样的情操。何况即使是神、圣人和君子,如果长期得不到社会褒扬的回报,他们的高尚行为也可能会逐渐减弱,甚至会慢慢消失,荡然无存。因此,高尚和道德是需要付出成本代价的。法律不能强人所难,不能期待或强迫人们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如果法律硬要规定人们必须得捐献自己所有的一切,这或许是一种法律乌托邦的梦想。

二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利他又利己的行为,如商业交换式的行为。这是一般大众的行为,也是社会能接受的行为。这种行为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基本的驱力,即所谓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说,如果社会不满足人们合理的私利,不照顾到人们的现实利益,要求人们作出无偿的牺牲,是不合理、不现实和不可能长久的;人们的行为必须是有偿的,这是人们遵守道德和法律所必须付出的成本代价,如果仅仅指望人们的高尚道德情操来解决问题,这是非常幼稚的做法。以自我为中心,做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社会的事情,这是广泛的、一般大众的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

三是利己不利他的行为。这种行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也是可以接受的,这也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线。也就是说,你可以做一个自私的人,但你不能害人。你可以以昂贵的价格出售自己的器官给有钱人,而不出售给更需要的穷人,但是,你不能出售不合格的带有传染病毒或没有功能的器官给他人,造成他人的生命健康的伤害。

四是利己害他的行为。这是一种普遍不能接受的行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一种危害社会的无价值行为。它会摧毁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群体规则,破坏人类社会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与人类社会的感情准则格格不入。因此,没有一个社会形态允许这样的行为存在。

对照上述的行为层次,我们可以看到,器官犯罪行为尽管在客观上为患者提供了需要移植的器官供体,挽救了患者的生命,但由于它的目的和手段的反社会性和反人类性,在价值位阶上处于人类行为的最低层次。它为人类社会心理所不能接受,与人类社会的普遍价值观发生严重的对立。因此,也成为了人类社会必须从规范和伦理上予以控制和防范的社会问题。

从犯罪角度来说,器官犯罪行为与一般的违法犯罪行为相比,又是最严重的犯罪行为。其严重性在犯罪行为中是最高的,几乎在所有国家的刑法规范中,这种行为所触犯的罪名都是重罪。其原因在于它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和主观上的恶性。

第一,它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器官犯罪以获利为目的,以杀人、抢劫、绑架、欺骗和盗窃等手段,摘取了被害人的器官,以出售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虽同时在客观上间接产生了救助他人生命健康的作用,但是,由于其目的和手段的反社会性,其行为不具有救死扶伤的价值底蕴。它在拯救一个人的生命健康的同时,又在以违背被害人意志的手段,毁坏另一个无辜人的生命和健康。两者之间不具有价值的平衡性和相当性,而只服务于一个目标就是非法高额利润的获得,这一目标使该行为不具有任何正当性可言。违背他人的意志,以他人的生命健康为手段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自然缺乏广泛的社会心理基础的支持。在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中,人可以通过牺牲或价值交换手段来处分自己的人身利益以实现更高尚的社会目标,但绝不允许人在被强迫、被欺诈的情况下,违背自己的意志,被处分自己的人身利益以实现他人的不正当目的,哪怕这种目的披上了社会价值的外衣。

第二,它破坏了公平交易的原则。众所周知,公平公正原则是法律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法律追求的价值目标。公平交易是法律公平公正原则在民事法律中的具体化。在器官交易中,器官提供者与器官接受者在两方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达成合意,器官提供者以提供自己的器官为前提,获得相应的价值回报,而器官接受者则以提供价金为前提,获得自己需要的器官,从而完成两方的交易行为,这在民法上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器官犯罪则不同,其一,它破坏了民事交易的自愿和真实意愿表达的原则,而代之以暴力、欺诈等违背当事人意愿的手段,使器官获取行为完全违背了被害人的意志,不具有交易的正当性。其二,犯罪行为人获取器官的目的是为了交易,并从交易中获取高额的经济利益。因此从交易中获取的高额利益只能被犯罪行为人独占,而提供自己器官的被害人却难以享有出售器官产生的利益成果。这本身就是对公平交易原则的侵害,是一种有害的交易行为。

第三,它鼓动了破坏社会秩序行为的蔓延和发展。器官犯罪行为的心理基础不是以同情和怜悯为核心的主体社会的社会心理,不具有社会的亲和性,而是犯罪心理,是一种被主体社会所排斥的以满足自己私利为目的反社会反人类的犯罪社会心理。这种心理来源于少部分人的极端的经济利益需要,它驱使着行为人为满足这种极端的需要而实施犯罪行为。同时这种心理在外化为犯罪行为的过程中,极易产生极强的感染性,使这种心理由原来的个人心理转化、扩大为犯罪社会心理,对他人的行为指向具有极强的暗示作用,会引导更多的人进行器官犯罪活动,以获取高额的利润。而犯罪行为的成功和高额利润的获得又会固化行为人的获利性的犯罪心理的坚硬度,提供更明显的社会行为示范效应,使行为人组织起规模更大的犯罪组织和犯罪活动,获得更大的高额利润,造成更多的无辜人的人身权利的伤害。因此,我们应该看到,虽然随着犯罪行为的扩大和犯罪活动的深入发展,能够提供的器官来源会越来越多,但是,伴随的社会人身伤害刑事犯罪也会越来越多,社会秩序和价值体系会受到极大的冲击和伤害。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上遏制这种行为的发展蔓延。

四、国内外法律对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规制

(一)世界主要国家对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规制

1.关于确定组织出卖人体器官为犯罪的法律规定

(1)美国。1984年《全国器官移植法》明确规定,参与、组织人体器官买卖活动的,将被处5年监禁或50万美元的罚金,两项处罚可以并用。

(2)法国。《法国刑法典》第511-2条第3款设立了走私人体器官罪,规定,向国外走私人体器官的,处7年监禁并处10万欧元罚金。

2.关于确定器官暴力犯罪的法律规定

(1)俄罗斯联邦。1997年《俄罗斯联邦刑法典》第120条明确规定,为移植而强制摘取人的器官或组织做移植罪。其第1款规定,为了移植,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强行摘取他人器官或组织的,判处4年以下剥夺自由,可以并处3年以下剥夺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某种工作的权利。第2款规定,明知他人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或者在物质或其他方面从属于犯罪人而实施上述行为的,判处2年以上5年以下剥夺自由,可以并处3年以下剥夺担任一定职务或从事某种工作的权利。

(2)日本。《刑法》第222条明确规定,以加害生命、身体、名誉或者财产相通告胁迫他人的,构成胁迫罪。根据其内涵的逻辑推定,强制、胁迫摘取人体器官的行为自然被该罪名所涵盖。

(3)法国。《法国刑法典》第511-3条明确规定,事先未按照《公共卫生法典》第671-3条规定的条件取得当事人的同意,在成年活人身上摘取器官的,处7年监禁并处70万法郎罚金。

(4)德国。《德国刑法典》第168条“扰乱死者安宁罪(死者安息妨害罪)”,规定:非法夺走权利人保管的尸体、尸体的一部分或者骨灰,构成犯罪。

(二)我国法律对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规制

1.香港地区

《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四条第(1)(c)款明确规定,提出或商议作出任何安排,而该等安排涉及为该器官的提供或提供该器官的要约而作出付款。

第(2)(A)款明确规定,任何人参与管理或参与控制属法团或不属法团的团体,而该团体从事的事务包含或包括提出或商议作出第(1)(c)款所提述的任何安排,该人即属犯罪。

从上我们可以看出,香港《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中对关于打击器官交易中介组织犯罪行为作了详细的规定。配以相应的刑罚,“任何人犯本条所订罪行,如属首次定罪,可处第5级罚款及监禁3个月,其后各次定罪,均可处第6级罚款及监禁1年。”

2.澳门

第2/96/M号第17条明确规定:一、凡在本地区购买或出售他人身体器官或组织,或因取得或交付他人身体器官或组织而以任何方式支付或收取任何金额者,处至三年徒刑。二、下列者亦处相同刑罚:(b)创立、资助、领导或代表旨在促成或从事器官及组织交易之集团者。

第2/96/M号第16条(为摘取器官或组织之杀人)明确规定:“法律对加重杀人罪所规定之刑罚适用於为从屍体中摘取器官或组织而杀人。”

第19条(不法摘取及移植)明确规定:“一、违反第五条任一规定而施行器官或组织之摘取,处至三年徒刑。”

从上可知,澳门的法律详细地规定了器官犯罪获取行为方式及其处罚内容,构建了一个较严密的器官移植法律规范体系。

3.中国大陆

(1)《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相关法律规定。2007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的《人体器官移植条例》第25条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一)未经公民本人同意摘取其活体器官的;(二)公民生前表示不同意捐献其人体器官而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三)摘取未满18周岁公民的活体器官的。

(2)《刑法》相关法律规定。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增加了“非法买卖人体器官罪”。

《刑法》第234条规定:“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违背本人生前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或者本人生前未表示同意,违反国家规定,违背其近亲属意愿摘取其尸体器官的,依照本法第302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232条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34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302条规定,盗窃、侮辱尸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总之,我国对器官犯罪获取行为有了相对明确的法律规范,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对打击人体器官犯罪获取行为的重视。

五、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

我国对器官犯罪获取行为尽管有了相关的法律体系,但也同时存在严重的缺陷,因此,我们认为,我国的相关法律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建立国家司法救济制度。具体包括两方面:

(一)对犯罪伤害的救济

由于供移植的器官的严重短缺,器官犯罪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用犯罪手段摘取活体器官的活动非常猖獗,这就不可避免地给器官被摘取人的生命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但由于相应的国家制度的缺失、刑事侦查能力的限制以及犯罪行为人的支付不能,被害人既不能从国家那里获得经济救济,也不能从犯罪分子那里获得赔偿,更不能从器官接受人那里获得补偿,个人和家庭生活陷入悲惨的境地中。因此,国家对这部分人给予司法救济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建立犯罪伤害的司法救济制度,依据法律对被害人提供适当、合理的经济补偿,是必要的国家行为,也是国家换取国民对之忠诚的必要条件。

法官心得体会篇8

——省女法官协会先进事迹材料

 在***省有这样一个集体,她们有着巾帼不让须眉的铁骨,也有着扶弱济困的柔情;她们勤奋敬业,无私奉献;她们聪慧热心,善解人意;她们用公平与正义、关爱与温情,为炎热的海岛带来缕缕清风。这就是由全省549名女法官组成的集体——***省女法官协会。这个占全省法官总人数的38.8%集体,不仅是全省审判战线上的一支飒爽英姿的娘子军,也是一支传递爱和公正的“正能量”导体。

***省女法官协会成立于1994年,作为全省女法官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能一是为全省女法官服务,二是作为服务职能的延伸,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现第三届理事会自2009年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以来,在省高院董治良院长和省法院党组的全力支持下,团结和组织全省广大女法官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协会的优势和作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延伸服务职能,取得一定成绩。

一、积极发挥协会职能作用,为“法官之家”凝聚力量

优秀的队伍源于优秀的组织。***省女法官协会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的全力支持下,抓住近年来***法院法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的契机,及时做好协会会员和理事会成员增补工作,2012年增补女法官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7名,理事22名;2013年成功举办了第四届理事会换届选举大会。通过健全协会机构和配齐协会人员,增强会员力量,改善人员质量,为协会开展好各项工作打下坚实的组织基础,确保协会更好地发挥服务法官的职能作用。协会紧贴实际发挥作用,通过引导全省广大女法官立足本职工作,增强“为人民司法”的能动性,不断培养和提高女法官的综合素质,促进法院的各项工作深入开展。

政治成才的摇篮

协会充分发挥服务和培养女法官的作用,努力为女法官的政治成长创造条件。近年来,在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我省一大批女法官在政治上得以快速成长,担任院领导和中层领导的女法官比例逐年增加。2012年,省高级人民法院提拔任用了两名女性厅级干部。全省6家中级法院有4家的班子成员中有女性领导。大多数基层法院的院领导中至少有一位女性,有的基层法院女性领导已经占到了院领导班子成员近一半。全省法院系统女干警担任正、副职领导职务的共有101人,占全部领导人数的23.32%,其中省高级人民法院近五年来通过竞争性选拔,有20名女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占全部领导人数的33.3%。一些中、基层法院在选拔任用干部时,还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女干部,使一些女法官脱颖而出。

能力提高的平台

协会积极创造条件丰富女法官教育活动形式。为使广大女法官及时更新法律知识,不断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协会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女法官的培训,鼓励并为女法官创造机会参加最高人民法院组织的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开拓视野,提高素质;全省三级法院开展了多人(次)法官培训及学习考察,组织庭审观摩、理论研讨、法官论坛、文书评比、技能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广大女法官的司法能力、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协会还争取各级法院的大力配合,每年共同组织书画、篮球,拔河比赛等文体活动,丰富女法官生活,陶冶女法官情操。

内外交流的媒介

    通过积极开展对内对外交流活动,充分展示我省女法官的风采。一方面积极开展系统内的司法交流活动,先后分批组织三级法院共23名女法官赴外省法院学习交流,除每年参加中国女法官协会的年会及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外,还先后选派了部分女法官参加了出国考察和对港的交流活动,通过学习国外和兄弟省区法院有关协会建设的先进经验,拓展了工作思路。另一方面,大力开展系统外的沟通交流,增强党政等部门对协会和法院工作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多次开展“邀请女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走进基层法院”活动,听取妇女干部培养和涉妇女儿童案件审理方面的工作情况介绍,观摩基层法院审理涉妇女权益保护案件方面的庭审,并就妇女权益保护和法院女干警队伍建设等问题进行座谈,加强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对人民法院培养任用女干部及妇女儿童维权工作的了解、监督和支持,促进拿了审判工作发展。

权益保障的港湾

协会非常关心女法官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积极保障女法官权益。在协会的提议下,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专门为妇女干警购买保险,定期组织全院女干警进行专项体检,保障女法官享有充足的婚假、产假、年休假等各种福利假,充分保护女法官的合法权益。协会还连续三年专门邀请专家为女法官们作妇女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组织游园联谊、茶话聚会等活动,为女法官送上温情祝福、活跃气氛,彰显了对女法官的人文关怀,陶冶了女法官的高尚情操,营造了女法官健康向上的工作生活氛围,使女法官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第二,主动服务社会大局,倾心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协会将严厉“打击”和切实“保护”相结合,严惩侵害妇女、儿童的犯罪,加大对妇女儿童的保护力度;她们坚持实刑和财产刑并罚,对被侵害妇女儿童给予情感上的深切同情、法律上的支持和情理上适当的经济赔偿,为受害的妇女儿童创造生存和提高其社会家庭地位的物质条件。

率先设立“妇女维权合议庭”

2009年,在省高法董治良院长的大力推动和省妇联的大力支持下,***省女法官协会在全国率先设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依法审理婚姻、家庭及变更抚养关系等涉及妇女、儿童的民事案件。合议庭注重保护妇女儿童尤其是无过错一方妇女的合法权益,在财产分配、住房分配、子女抚养问题上尽量给予倾斜,使其在家庭解体后生活能有所保障;在审理涉及儿童的变更抚养权、追索抚养费案件时,尽量从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角度考虑,从而保障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目前,全省28家法院中已有26家设立了“妇女维权合议庭”。审判长均由业务部门庭长(副庭长)担任,成员由审判和生活经验丰富、业务素质良好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女法官组成,在大多数基层法院,还吸收了在党政机关、妇联担任职务的人民陪审员参加。“妇女维权合议庭”在解决涉妇女权益案件特别是在妥善解决一些社会影响较大的案件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全国妇联和中国女法官协会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因此于2010被授予“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

“外嫁女”权益得保护

女法官们注重工作方法,善于抓住重点难点案件,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结合***涉“外嫁女”案件审理执行困难的实际,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省女法官协会会长张家慧亲自起草指导该类案件审理的规定,下发全省统一执行,并就该类案件进行了专门培训。协会多次在基层法院特别是人民法庭就此类案件进行专题调研,向院党组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和意见,不断统一该类案件相关的司法实践,完善审理原则和依据,促使此类案件得到更加妥善的解决。同时,针对执行中村民委员会不配合支付征地补偿款、村民上访阻力较大等情况,协会积极与当地县人大、政法委、妇联协调沟通,使多宗涉“外嫁女”权益系列案件得以顺利执结,《中国妇女报》还为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和宣传。

法庭之外献爱心

协会每年单独或联合省直机关多家单位以及其他政法系统协会开展“法律六进”活动,主动地深入学校、乡村、机关、企业、社区、单位、军营等地提供法律服务,选派法官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在五年中共举办或指导辖区法院举办法律报告会、法制讲座、法律咨询等上百场次,发放法律宣传资料10万余份。为了提高妇女儿童的维权意识,为妇女儿童提供更多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协会还专门针对妇女儿童权益保护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组织法律知识竞答以及慰问孤儿院、养老院等活动十余次,对于法律意识淡薄的妇女、儿童,她们不厌其烦,亲自上门讲解法律,告知诉权,帮助他们得到应有的赔偿,使被害妇女、儿童不仅在精神上得到了抚慰,在经济上也得到了救济。

三、大力加强协会引领作用,尽显铿锵玫瑰风姿

长期以来,协会引领广大女法官勤勉敬业、无私奉献,以对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活跃在各级法院的审判战线上。从立案、审判到执行,每一个工作环节和审判流程都有女法官的辛勤付出,处处都留下了她们认真工作的绰约风姿。

在审判工作中,充分发挥女法官优势,做好诉讼调解工作。协会抓住女法官具有工作细心、富有同情心、对待当事人耐心、热心并善于做群众工作和诉讼调解工作的优势,推动引导她们在审判工作中为加强诉讼调解工作,化解社会矛盾,构建和谐司法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调研工作中,协会紧紧围绕法院工作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联系实际组织学习研讨, 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开展了“女法官维权”、“关心女法官身心健康”、“如何发挥女法官在基层建设中作用”等主题调研活动,并协助中级法院成功举办了全国九省市两协会就法官维权、法官心理健康和女法官人才成长为主题的座谈研讨会,极大地调动了女法官探讨、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为发挥女法官的诉讼调解优势提供了理论基础,提供了有益的指导。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协会还积极组织优秀资深的女法官参加各种社会授课活动,接受邀请进行有关婚姻家庭、反家暴、妇女维权等方面的培训和讲座。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二庭副庭长盖曼、五指山市人民法院院长武雪丽就是这方面的专家。她们多次应邀为基层法院、妇联及宣传部门等讲课,受到广泛好评。

在协会的引领下,女法官们用自己的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践行着人民法官的神圣职责,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赞扬。2012年,协会荣获“***省三八红旗手集体”荣誉称号。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省女法官协会会长张家慧被授予“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五指山市人民法院院长武雪丽荣获“***人民满意公务员”、记个人一等功,并作为***省政法系统唯一人选被推荐并当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三亚中院王娜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法官和模范法官,记个人一等功;蔡红蔓、林蔚茹、栾和丽、李静云、甘文萍、冯洁等同志荣获过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钟爱萍同志荣获“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而获得省级三八红旗手和先进个人的女法官人数更是不断增长。 2011年,省高级人民法院机关记三等功3人,其中两人为女法官;2012年,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监庭副庭长夏艳荣获“***省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协会积极组织开展向先进典型学习的活动,坚持典型引路,弘扬优秀女法官的崇高精神,使广大女法官备受鼓舞和激励,以点带面推动和促进女法官的成长成才。

近年来,女法官们在***省女法官协会的组织下,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法官的铮铮誓言,也用自己的爱与也得到了中国女法官协会和***高院党组的充分肯定,所取得的一些成绩得益于院党组的坚强领导和董治良院长的亲切关怀、大力支持。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全省法院中心工作,突出执法办案第一要务和队伍建设的重点,发挥协会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争取在服务和促进全省法院工作中贡献更大的力量、做出更辉煌的成绩!

 

 

法官心得体会篇9

关键词:法官管理制度,缺陷,必要性,完善

近年来,人民法院内部的改革步伐明显加快,特别是《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出台后,全国法院系统内部的改革已掀起了一个高潮。围绕“公正与效率”,人民法院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内设机构改革、组织形式改革、审判方式改革等等。在此,笔者仅就如何完善法官管理制度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官管理制度。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如法制不健全、法学教育落后、观念陈旧等,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虽早已被写入我国宪法,但在实践中,能够真正认识到法院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差异的人似乎很少,这就使得法院的正常运转要或多或少地受到行政权的影响,而且,法官在人们的心目中也与行政人员等同,国家对法官一直沿用行政管理模式,到1995年,随着我国《法官法》颁布,这种状态才有所改变,法官一词才得到正式确认,有关法官管理制度的理论框架基本形成。但是,法官管理制度仍然不成熟。

一、我国现行法官管理制度的缺陷

(一)立法上没有明确法官独立审判

所谓法官独立审判制度是指法官享有全权审理和裁判案件的权利。同时,对自己的不正确或错误裁判承担完全责任的审判工作制度。在德国,法官根据德国基本法行使审判权,基本法保证法官行使完全独立的审判权法官,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指示或命令的约束,不受除联邦宪法法院之外的任何法院判决的约束,也不受上级法院判决的约束,对比自己高级的法官的命令没有服从的义务,法官只服从《德国法院组织法》和《法官法》。日本国《宪法》规定,全体法官都依照良心独立行使职权,只受宪法及法律的约束。这一规定确立了法官独立的原则。所谓独立,是指法官审判时,不依照其他任何指示来活动。同时,宪法还为保证法官独立行使职权提供了身分、提名权、议院调查权的限制等制度保障。

在我国,法官是否独立行使审判权 ,既缺乏规定,也存在着认识上的分歧。否定法官独立者认为,我国的司法独立是指司法机关作为一个整体的外部独立;肯定法官独立者认为,司法机关独立行使司法权,只服从法律,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它至少应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只服从法律;外部独立,指人民法院在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内部独立,指在法院内部,法院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我们认为,法官独立享有审判权应是法院内部的一种体现。它一方面要求法官通过独任和合议制形式审理案件,只服从法律,另一方面要求下级法院的法官应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上级法院的干涉。但我国的司法实践却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法官不享有独立的审判权,一方面,影响人民法院司法公开、公正职能的实现,另一方面,法官容易产生依赖心理,一旦碰到实际问题,往往会向合议庭或审判委员会上交矛盾、推卸责任,其工作缺乏积极性,没有个人独立审判的荣誉感和崇高的使命感。①因此,确立法官在审判中的中心地位,法官个人独立审判,应成为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起点。

(二)缺乏严格的法官选任制度

如果说法院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那么,法官便是这道防线的守门人。因此,法官需要很高的个体素质,不仅需要精通法律,而且需要对正义和公正有坚定不渝的追求。而这些都有赖于科学、严格的法官选任程序和制度。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始终没有严格的法官录用标准和选任程序。而现行的《法官法》对此规定又过于宽松,使法官没能从社会最佳群体中产生,这就使得我国目前的法官队伍来源复杂、良莠不齐。在这种情况下,要求社会对法官高度尊重、高度信任是不太可能的。

(三)法官的管理趋于行政化

法官是社会的一个特殊司法群体,对法官应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法官级别比照行政级别,把法官等同于行政机关的干部,完全采用行政管理模式。不管是在考试录用,还是在工薪待遇上,都无法让人感受到法官的与众不同。这种管理模式不能突出法官在法院内部的主体地位,不利于增强法官的荣誉感和责任心,影响了法官职业化进程;同样,这种管理模式也是官本位的典型体现,法官等级的设计也完全引入了行政公务员的等级体系,法官的这种行政级别,造成了法官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使得级别低的法官在审判时缺乏独立判决的勇气,对上一级法官产生依赖性;同时,法官必然将晋升官职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再是追求司法公正、维护社会正义。

(四)法官的审判工作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

法官的职业道德要求法官为社会正义、为保护公民权利而主持公道,做到不偏不倚、一尘不染;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普通人会遇到的问题他同样会遇到。目前。法院经费短缺、办公条件落后已是不争的事实,有的地方甚至连工资都不能保证,更不必提法官的高薪金、高待遇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保证法官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仅从道义上强调“廉洁奉公”,是很难实现法官总体管理目标的。

二、我国现行法官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是十分迫切的任务,它关系到司法改革全局的成败,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是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健全和完善,它一方面形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并使各种利益冲突日益复杂,这必然使法院受理的案件大幅上升、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审判领域不断拓宽、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需要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而公平竞争环境的维护不仅需要健全的法制,更需要高素质的法官队伍。高素质的法官队伍表现在它既要求法官有精通和驾驭社会关系的能力,又需要健全和完善的司法程序,需要有严格的法官管理制度。

(二)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是实现审判独立和司法公正的要求。

审判独立是司法公正的前提。②它一方面要求审判权要独立于行政权,另一方面,要求法官在依法行使审判权的过程中,做到最大限度的独立。但我国目前的情况并非如此。从外部看,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往往受制于行政机关,从内部看,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也没有实现。在我国目前的司法管理体制下,法院的人、财、物受制于地方行政,要求法院或法官充当公正仲裁的角色是十分困难的。

(三)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是树立法院权威,提高法官队伍素质的需要。

“对法制国家的目标而言,法院承担着重要的职能,如果法院在人民心目中没有地位、没有权威,很难想象会有一个完备的法制国家。”因此,为了实现法制国家的目标,必须重树法院的形象。而要树立法院的权威形象,就需要选拔、造就一支既熟谙法律又能公正司法的高素质法官队伍,进一步树立法院的权威。

三、完善法官管理制度的措施

(一)确保法官独立公正地审判

法院应当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法官独立审判及责任制,将独立审判落实到法官个人,确立法官在诉讼中独立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法官的独立审判,首先要求法官独立公正地审判,为此需要完善一整套机制,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法官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达到,从制度上进行制约和限制,以保障司法公正。

1、认真贯彻执行《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通过法官职业教育,提高法官的内在职业道德素养,培养法官的新型司法理念,为独立审判,公正司法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2、将公开审判落到实处。公开审判,在有的地方亦称“一步到庭”、“直接开庭”等。自审判方式改革以来,各地都在民商案件审判中加强公开审判方式。这种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强化了庭审功能,强化了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特别是通过公开审判,在法庭上讲清事实、说明是非,极大地保障了裁决的公正性;树立了法院和法官“讲理、公正、廉洁”的形象;也确有助于防腐倡廉。③所以,公开审判方式已受到法院和人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另外,公开审判也为锻炼法官提供了条件。公开审判,使法庭成为法官履行职务的主要活动舞台,这就要求法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深厚的法学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审判经验和较强的组织公开审判的能力。公开审理的法庭既是检验法官能力的场所,又是法官增长才干的课堂。

3、必须明确规定法官不得介入庭外的事实调查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32条第12项规定:“法官不得私自会见当事人及其人,接受当事人及人的请客送礼。”尽管合理,但缺乏制度的保障。实践中,由于法官与当事人、人接触太多,打成一片,给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机会。“案子一进门,两头都托人”;有的甚至由当事人一方或当事人的律师付费,到外地直接采证或办案,或与一方当事人一同办案。杜绝此类现象发生,第一,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积极推行当事人举证,保持法官的中立地位;第二,应当弱化庭前活动,强化庭审活动。笔者认为,案件的事实部分,应由当事人在法庭上通过提供证据或辩论来认定,法官在开庭前绝对不得与当事人或其律师私自见面。此项要求,既要作为工作纪律来约束案件承办人,也应化作相应的诉讼制度体现在审判程序上。

4、必须建立错案追究制。我们在给法官自由裁量权的同时,也要给其加大监督、加大责任。在人民法院外部对法官进行监督的同时,法院内部也应加大监督追究力度。对构成错案的法官在内部应予追究,并将此项工作列入法官考核的范围。独立审判和法官责任制,其前提是要求法官具有较强的政治及业务素质。在诉讼过程中,无论是对案件事实的认识确定,证据的审查判断,还是对所适用的法律的选择,都不能不受到审判主体自己的世界观、社会政治见解、价值取向、文化水平、专业修养、思维能力、审判经验、禀性情操、情感思想以至生活经历、生理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赋予法官全权审理案件的权利和责任后,法官要想办好案子,就必须精通业务,提高水平。

(二)完善法官选任考核制度

1、法官的任职资格及选拔淘汰机制。法官应少而精。法官的选拔应由专门的机关负责进行。建议成立“法官资格审查考核委员会”,专门负责法官的考试考核及选拔录用。初任法官除必须经过全国司法统考过关外,还应从事法律工作一定年限。

2、法官的考核。对法官实行考核,在我国已经形成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就在其第八章专门规定了“考核”。不过从实际运作来看,现实所实行的考核,尤其是对法律知识的考核往往流于形式。④具体表现在:一是内容过于简单、公式化、单一化,不足以考出真水平;二是考核均由法院内部自己掌握,甚至是本院自己组织,缺乏约束。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第21条就规定:“对法官的考核,由所在人民法院组织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法官考核,应该不仅仅是对某个或某些概念、名词的记忆或解释,而应是对法律的实际掌握和运用,对具体案件的分析及判断,对证据的辨别和取舍以及公开审理中对法庭庭审的组织驾驭,办案质量、判决书的制作、庭审的表现等。另外,还应当包括对法官个人品行、工作业绩等的考核,并且将这种考核的结果作为确定法官等级的依据。

3、强调法官职业的技术性,否定其行政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的规定,将法官等级分为若干级别,每个级别内部可再细分,以刺激法官不断努力上进。另外,确定法官等级不应与工龄、行政职务和级别进行套用,应该使法官等级成为法官技术性的评价,彻底否定其行政性。

(三)建立法官保障制度

1、法官的职务保障制度

世界上多数国家通过立法确立了职务保障制度。这一制度最早起源于英国,当时是为了排除王室对法官司法的过多干预而设立的,后被美国及其他英美法系国家所接受。《美国宪法》明确规定,联邦法官终身任职,非因退休、辞职、死亡或弹劾,不得将其免职。根据这一规定,美国联邦法官的罢免只能通过弹劾程序,而对于美国各州的法官来讲,其任职期相当长,只要他品行良好,便可续职。《德国基本法》第97条规定,正式任用的法官非经法院判决,并根据法定理由、依照法定程序,在任职届满前不得违反其意志,予以免职、永久或暂时停职、转任或令其退休。⑤《日本宪法》和《法院法》规定,一切法官,除特别因宪法规定的程序罢免外,不得违反其意思而免职、转职、调转工作、停职或减少其报酬的数额。我国《法官法》第8条就法官身分保障作出规定,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法官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处分。⑥此规定强调了法官职务的相对稳定性。但是,由于《法官法》规定的法官被免职或辞退的事由较为宽泛,又使得法官的身份在实际中得不到保障,这与立法的本意是相冲突的。建立我国法官身份制度的核心就是要建立法官终身制,同时,严格规定法官被免职、辞退的法定情形及程序,从立法上为法官解除后顾之忧,使其能专心依法行使职权,真正成为法律的执行官。

法官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 法官;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Mental Health of Judges in Chinese Middle-level and Primary Court. Gong Xiaoling, Zhang Qinglin. Psychology School of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judges in Chinese primary and middle-level courts.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four judges were tested with the 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 Results These judge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scores on the scales of somatization, compulsive, depression, anxiety, hostility, paranoid ideation, and psychoticism than the norm;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judges, between different classes, and between judges of different kinds were not significant in all these scales. Conclusion The judges' mental health levels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common people and there exist certain mental problems and symptoms.

【Key words】 Judge; Mental health; SCL-90

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民众要求司法公正的呼声更加强烈,社会对司法公正的期盼持续高涨。因此,增强司法能力,提高司法水平,通过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的司法活动,保障和维护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已经成为司法系统特别是人民法院的迫切要求与首要任务。人民法院的法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法官队伍素质的建设,关系到司法公正与效率。当前,法官们承受着来自社会的更高要求和更加繁重的工作任务,他们的心理健康教状况如何呢?为了解基层法官心理健康的具体状况,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1],对法官进行了测试分析,旨在为法院系统进行法官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有针对性的心理咨询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四川省部分中、基层法院实际从事审判业务工作的154名法官,男性105人,女性49人。从事刑事审判的法官38人,民事审判法官119人;大学本科105人,大专49人;高级法官12人,一级法官33人,二级35人,三级58人,四级以下19人。

1.2 研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征得受测单位及个人同意后,由研究者本人对上述中基层法院的法官进行团体测试,给予统一指导语,无记名答卷,答完后立即回收答题卡。症状按严重程度分为1~5级进行评分,主要统计指标是该量表的各因子得分、总分及总均分。

1.3 数据处理 数据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处理。

2 结 果

2.1 SCL-90评定结果与常模的比较 将本研究法官样本SCL-90各因子得分与SCL-90常模[2]进行比较, t检验的结果表明(见表1),法官的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P<0.001);恐怖因子分高于常模,但差异没有达到显著水平(P>0.05)。法官SCL-90人际因子分低于常模,但不具有显著性(P>0.05)。从表1可以看出,法官SCL-90总分和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差异性非常显著(P<0.001),说明法官样本的心理健康状况总的来说低于一般人群的常模。

2.2 SCL-90评定结果的性别、等级与类别的比较 男性法官和女性法官SCL-90各因子得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同等级的法官,即一、二、三、四、五级法官以及高级法官的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均不具有显著性(P>0.05);不同类别的法官,即刑事法官和民事法官SCL-90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亦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

2.3 SCL-90评定结果的不同学历比较 将法官的文化程度分为大专组和本科组(研究生只有3人,在统计时作为缺失值处理)进行比较,从表2的结果看,不同学历的法官SCL-90敌对因子分,方差检验的结果P=0.059,这个结果非常接近0.05,可以近似地认为具有显著差异;其余各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2.4 SCL-90评定结果的工作年限比较 将法官样本的工作年限按10年以下、10~19年、20~29年和30年以上分组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表明,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性、精神病性因子分、总分和总均分差异显著(P<0.05),其中,敌对因子得分差异极其显著(P<0.01),强迫症状和精神病性因子分别为P=0.011和P=0.012,也认为是差异极其显著。SCL-90其余各因子分未出现显著性差异,见表3。

进一步作出各因子得分的分布折线图,如图1所示。总的来看,不同工作年限的法官各因子得分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工作10年以下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变化趋势略有不同(随后单独分析)。在各因子中,法官的强迫因子得分最高,而恐怖因子得分则相对最低。引人注目的是,工作年限在10年左右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工作年限为33~35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呈现出明显的高峰;工作年限在26、27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也相对较高。见图1,图2。

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的法官各因子得分的分布折线图如图2所示。显而易见,工作10年的法官各因子得分均为最高,呈现明显的峰值。值得注意的是,工作6年的法官躯体因子得分相对较高,从而其分布折线明显有异于其他各因子。

2.5 SCL-90评定结果的婚姻状况比较 将法官婚姻状况分为两种,即已婚和未婚(包括离异和丧偶),进行组间比较的结果表明(见表4),已婚法官和未婚法官的敌对性因子得分(P=0.059)以及偏执因子得分(P=0.056)接近0.05,可以近似地认为差异是显著的。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基层法官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不如普通人群,存在着相当程度的心理问题和症状,主要表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忧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研究结果提示,法官的身体状况欠佳,有明显的身体不适感,感到苦闷、悲观、失望,生活的兴趣和热情减退,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坐立不安,神经过敏,敌对性强,好猜疑等等,总而言之,多表现为情绪问题以及思维、行为方面的问题。这可能与社会对法官过高的期望、沉重的工作压力、紧张的工作氛围以及相对比较差的工作和生活条件等因素有关。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工作10年左右的法官以及工作了25年以上的法官,他们的SCL-90各因子分明显地偏高,说明这两部分法官的心理问题更加突出(这一结果与有关司法部门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分析原因,对于工作10年左右的法官来说,他们的年龄大致在30~35岁之间,经历了10年工作与生活的磨砺,工作中,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具备了比较熟练的业务技能,正是审判工作的中坚力量,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骨干作用,工作压力较大;在生活中,他们大都成家立业为人父母,担负着家庭的重担。这个阶段的法官们在繁重的工作与沉重的生活负担双重压力之下,出现心理问题及症状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他们需要得到更多的来自组织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工作了25年以上的法官们,在经历了漫长的工作历程之后,大多数接近或者已过知天命的年龄,一方面从生理角度看,身体较以前更有可能受到疾病的困扰,另一方面,职级、待遇以及面临退休、子女安排等,是这部分法官考虑较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必然会增加困扰,导致心理问题及症状反应。

本研究抽取的样本是我国西部地区四川省的部分中基层法院的现任法官。法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必然受到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对法官心理健康状况的分析同样也不能脱离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本研究的样本数不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数据分析结果非常清楚地反映出的法官心理问题和症状不容忽视。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今后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为法院系统加强法官管理、完善法官队伍建设提供心理学的依据和建议。

4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编著.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第2版.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2]金华,吴文源,张明园.中国正常人SCL-90评定结果的初步分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6,12(5):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