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十篇

时间:2023-04-04 10:36:34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1

关键词:法治公安;执法规范化;执法制度;执法责任

一、我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两个阶段

自2008年9月7日公安部党委首次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执法规范化以来,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全局性、基础性和长远性的战略部署,被各级公安机关高度重视,全力推进。迄今为止,我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加强阶段——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加强阶段是从2008年至2012年十,该阶段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公安机关的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2008年9月7日,公安部召开专题会议,明确了加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思路,揭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序幕。在同年召开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提出在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三项建设”,即“加强公安信息化建设”、“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构建和谐警民关系”。2008年11月12日,公安部印发《关于大力加强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要求。2009年3月10日,公安部印发《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总体安排》,进一步细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要点和具体责任主体。2009年10月28日,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执法细则》,第一次对公安机关主要执法流程,做出较为系统全面、明确详细的规定,为公安机关的各类执法实践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导和参考。2009年12月9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推广江苏南通市公安局以标准化管理推进执法规范化的经验,以推进执法标准化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推进全国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

(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化阶段——以建设法治公安为总目标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深化阶段自十以来至今,该阶段的总体目标是建设法治公安。建设法治公安这一总体目标的提出,标志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开始推向深入,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2013年8月15日,公安部印发《公安机关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任务和阶段目标》,进一步细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工作措施、责任主体及主体责任。在2014年的全国公安厅局长座谈会上,公安部提出“四项建设”,即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2014年12月21日,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2015年1月27日,公安部印发《关于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建设法治公安的决定》。2015年2月17日,《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公安机关管理服务和执法工作改革方案》中提出要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从完善执法办案制度、执法司法衔接机制、执法责任制、人权保障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规范执法权力运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系列改革举措。2016年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意见》,其中指出:“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要着眼于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构建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规范的执法办案体系、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有力的执法保障体系,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保障执法质量和执法公信力不断提高。要增强执法主体依法履职能力,树立执法为民理念,严格执法监督,解决执法突出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

二、当前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基础,是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有效举措。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转型,社会结构和执法环境发生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与之主动适应。

(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公安执法活动既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又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程度水平。在警务实践中,警察的职能、任务和价值都是通过形式多样的执法活动予以体现。现代政治理论认为,秩序是在民主程序制定的宪法和法律规则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同时需要由相关国家机关依照法律开展执法予以维持。依法规范执法是实现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和保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之下的警务制度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程度最直观的反映。换言之,警察的执法水平直接体现出一个国家的民主水平[1]。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进一步深化党对公安工作的正确领导,进一步深化法治公安建设,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法理念,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护公民合法权利,以最直观的方式实现国家对公民个人自由权利的承诺。有鉴于此,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

(二)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解决我们在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全面依法治国是关系我们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问题[3]。法治公安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机关的执法水平直观地体现了国家的法治化程度。公安机关作为国家重要的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力量,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践行者、推动者、保障者,警务工作法治化水平直接关系职责任务的依法履行和国家法律的有效实施,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宪法、法律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事关政府法治形象和执法公信力。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要更好地发挥公安机关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生力军作用,切实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因此,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三)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载体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相适应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和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建立符合公安机关性质任务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建立体现人民警察职业特点、有别于其他公务员的人民警察管理制度。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就是按照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总目标的要求进一步转变公安机关的职能,科学界定公安机关职能范围,优化公安机关内部组织体系,强化公安机关内部职责分工,构建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当前,我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七大任务包括:一是健全维护国家安全工作机制;二是创新社会治安治理体制;三是深化公安行政管理改革;四是完善执法权力运行机制;五是完善公安机关管理体制;六是健全人民警察管理制度;七是规范警务辅助人员管理。我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主要聚焦的三个方面:一是着力完善现代警务运行机制,提高社会治安防控水平和治安治理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二是着力推进公安行政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效能和服务水平,从政策上、制度上推进更多惠民利民便民新举措。三是着力建设法治公安,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执法活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都能感受到社会公平正义[4]。这“七大任务”和“三个方面”的公安改革内容,均需要深化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予以协调推进,方得使改革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重要载体。

(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的有效举措当前我国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刑事案件高发期、频发期和对敌斗争复杂期。一方面,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因素相互交织,民族、宗教矛盾在有些地方相当尖锐,恐怖主义活动依然很猖獗,国际敌对势力和国内的民族分裂分子、“”顽固分子等的破坏活动还或明或暗地时有发生,严重的暴力犯罪不断出现[5]。另一方面,人民群众的公平意识、民主意识、权利意识日渐迫切,其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标准不断提高,进而对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当前我国社会治安形势错综复杂。治安、刑事案件发案数高位运行,并有上升趋势,违法犯罪活动的组织化、动态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安涉及面广、影响要素复杂,面临着来自境外敌对势力蓄意破坏以及境内网络舆情、互联网政治参与快速发展等多种严峻挑战。历史表明,凡是在人类建立了政治或社会组织单位的地方,他们都曾力图防止出现有不可控制的混乱现象,也曾试图确立某种适于生存的秩序形式。这种要求确立社会生活有序模式的倾向,绝不是人类所作的一种任意专断或“违背自然”的努力[6],而是需要正义而健全的法律,以及规范有效的执法。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治安形势、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复杂敏感的执法环境,公安机关必须以法治精神为基点,以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以程序正义为基本要求,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是应对当前社会治安形势的有效举措。

三、深化当前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构想

(一)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公安执法活动就是警察权力在具体警务实践中的运行。因此,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既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公安执法权力,又要规范地运行公安执法权力。公安执法权力配置和运行的价值目标是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秩序、捍卫社会正义和保障个体合法权利。这也是警察存在的前提。同时应当看到,警察权力过于强大,会存在侵害个体自由权利的风险。这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的一个悖论:一方面社会公众需要足够强大的警察权力,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社会正义和保障个体合法权利;另一方面又希望警察的权力能够受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以避免警察滥用权力侵害个人合法权利。这也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的基本逻辑,即警察权力的运行,既应当保障警务效能,又应当对警察权力进行科学有效地规制。1.“权力法定”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完善公安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应当坚持“权力法定”。全面梳理准确界定法律授予公安机关在刑事司法、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等各项警务活动中的各项权力,明确权力清单,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越权无效,对于公安机关超越法定权限的执法行为,应当评价为不具有公定力、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2.“权利本位”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的立场“权利本位”是与“义务本位”或“权力本位”相对应的法律观念。“权利本位”是指在权利与权力的博弈当中,权利是决定性的、根本性的、起主导作用的。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立足权利本位就是要求在公安执法过程中,充分保障执法对象和其他社会公众的合法权利。虽然公安执法活动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即时性和武力威慑性,但是仍然应当将权利本位贯穿于公安执法的全过程。权利的发展有助于增进人与人的相互理解与尊重,构筑和谐而自由的社会关系,尤其是扼制强权的暴虐,从而促进人类的和平与进步[7]。3.“程序正义”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的要求“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应当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得以实现。”坚持正当程序是法律成为一门精细化科学的重要因素。法律程序控制权力运行进而使得其更好地服从于法律价值。公安执法实践中,警察权力运行过程中应当坚持程序正义的价值指引。不管是警察刑事职权的行使还是警察行政职权的行使都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定程序进行。唯有如此,才能确实保障警察权准确地服务于法律既定的价值,才能既充分实现警察效能,又充分保障公民权利。此外,对于严重违反程序,影响执法公正,侵犯个人重要权利的行为应当评价为无效,并追究相应责任。4.“警务效能”是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的价值追求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不是为规范而规范,而是通过规范提升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的履职能力,提升警务实效。因此,完善警察权力运行机制应当保证警务效能的实现。警务效能主要体现在政权得以巩固,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公平正义得以彰显,个人权利得以保障。一方面要保证警察权力运行的时效性,即警察权的配置和运行必须保障警务活动得以及时开展。这就要求警察的执法活动应当根据具体情况,依照法律及时地对特定人员、特定物品及特殊事件采取行政、刑事措施或作出行政决定,及时行使指挥权、禁止权、许可权、命令权,及时依法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以及对违法行为及时给予处罚或处理。另一方面,应当保障警察权力运行的有效性,即警察权力的运行应当保障警务活动有效运转,实现警务价值。及时高效的警察权运行机制不仅有益于维持社会秩序和保护公共安全,更有益于管理者教育公众信仰法律。

(二)构建完备的公安执法制度体系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基础

1.进一步完善公安执法制度建设机制完备的公安执法制度建设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完善各级公安执法制度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对于公安机关内部已经实行的执法制度,应当进行清理评估,对于违反宪法法律的规范性文件和制度应当及时修改或废止。对于新制定的执法制度,应当出具相应的合法性法律意见,按照相关程序备案。二是执法制度建设应当公开协商。对于一项新实行和制定的执法制度,特别是涉及社会公众切身利益的执法制度,应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并建立意见收集反馈机制。三是执法制度的建设应当立足警务实战。在一项执法制度建立前应当充分考虑警务实战实际,充分征求一线警务人员的意见建议,以提升执法制度建设的有效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健全的公安执法标准体系所谓公安执法标准体系就是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引而建立的符合公安执法的内在联系而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具体而言,以修订完善的《公安机关执法细则》为基础,完善公安执法标准体系,主要包括接处警标准体系、案件办理标准体系、证据标准体系、警务管理服务标准体系和公安内部管理标准体系等。以案件办理标准体系为例,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和相关业务警种可以出台相应的法律文书和笔录等案卷材料的全国统一标准的国标推荐格式,确保案件质量。进一步修订完善公安执法标准体系,设立执法主体标准、执法行为标准、执法流程标准、执法场所标准、执法保障标准等执法标准的规范内容,通过明确执法活动的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进一步细化岗位职责,执法内容及其边界,为公安执法实践提供明确具体的指引。建立和完善科学、系统、细致、具体、完备的执法标准管理体系,明确执法实体标准、执法程序标准、执法主体标准,严格促进执法程序全程监控、考核记录、责任追究和履职激励等措施,形成完整的执法管理标准体系。

3.构建全面精细的公安执法流程公安执法程序的精细化实质是指执法流程动态控制、明确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严格依法依规考核,通过公安执法程序的标准化、具体化和数据化,打造覆盖公安执法活动的全面系统的执法流程,予以规范,从而使公安执法的各个流程受到标准指引,精准控制。通过对公安执法实践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从而精细提炼出公安执法实战的各个流程,促进公安执法的标准化、量化和细化。在网上执法办案系统设计建设中,基于法律的框架和程序流程而设计,同时充分运用视频监控、大数据等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等手段和方法,解决执法环节中的具体问题,促进公安执法实践中程序正义的实现。动态的执法活动需设置精细的流程化管理机制,注重具体执法活动的流程化管理体系,明确公安民警的联动配合和各自职责划分,针对不同情形、按照不同岗位细化执法的具体操作步骤和具体操作规范动作,绘制或细化执法工作流程。

4.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安裁量基准包括制定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治安行政案件裁量标准、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细化完善执法办案和行政管理服务重点环节的操作规范标准。健全公安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重点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自由裁量空间较大的执法警种和执法领域,细化、量化裁量标准,切实保障法律、法规和规章得以正确实施,解决滥用自由裁量权问题,推进执法公正。公安裁量基准应当以合法、合理和科学为原则,由省级公安机关统一制定并完善符合地方实际的各类公安裁量基准。科学合理的公安裁量基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同一事项受到不同处理问题的发生。同时,结合规范的案例指导,省级公安机关定期汇编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例,进一步结合实际指导公安执法实践。5.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针对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加强社会管理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适应保障公民权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积极推动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食品安全犯罪、环境污染犯罪、犯罪、网络犯罪、电信诈骗犯罪、金融犯罪以及社会公共安全、信息网络安全管理、户籍管理、边防管理、出入境管理、监所管理、交通管理、境外非政府组织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立法和司法解释,及时出台制度规范。制定《关于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意见》的配套执法制度。坚持改革和立法相衔接。公安工作各项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通过立法实现改革设想、固化改革成果、保障改革进行。经常清理公安执法的各类法律依据,对于与上位法冲突的要及时修改,经实践证明不具有可操作性的要及时修改完善,经执法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执法规范要及时制定确立,符合条件的推动上升为法律。

(三)构建系统的执法管理体系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关键

1.设置专门的执法管理机构建立完善各级公安机关一体化常态运作的执法管理机构和岗位,统筹各警种执法权力,整合执法监督力量,实现对整体执法活动的集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运行案件管理中心(室),全面应用执法管理平台,将执法工作中的“人、案、物、场所、卷宗”等核心要素有机融合起来,推动执法管理专业化和精细化。进一步拓展执法渠道,打造受众更广、传播更快、应用更便捷的执法公示平台,提升执法规范的效能。

2.推进公安执法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最大限度公开执法依据、执法进度和执法结果,以公开促进公正。以群众满意为导向,充分运用调解案件和听证案件等典型案例的公开,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增强公安执法的透明度和说理性,提升社会对公安执法的认同度。建立公安机关执法公开的信息化平台,在保障个人信息权利的前提下,提供生效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复议决定书网上查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网上执法、管理和服务。

3.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将执法质量考评作为公安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取消罚没款数额、刑事拘留数、行政拘留数、发案数、退查率、破案率等不合理、不科学的考评标准,科学设立数量、质量与实际效能并重的考评标准,树立正确的执法导向,引导民警多办案、办好案;拓展考评范围,加强对执法重点环节、程序规范、执法能力等执法活动各方面的考评,增加民意导向,将其引入社会评价机制,纳入到执法规范化考核中,作为重要参考。形成日常考评、个案考评、审核考评、阶段考评、专项考评和年度考评相结合的动态考评机制,增强考评的时效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执法过失和过错。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办案的投入产出比。

4.夯实公安执法保障在公安经费、基础设施、执法装备、警力配置等方面提升保障水平,为公安机关依法履职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健全公安保障机制,是深化执法规范化的物质基础。公安执法是国家依法行政的重要内容,需要加大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投入,增加公安执法的经费、设施设备和人员编制等保障;细化完善按事权分类的分级保障机制。当前公安执法活动,既有属于各级地方事权的内容,也包括属于中央事权的内容,对于不同事权,需要建立完善由相应事权的级别的经费保障,确保保障的科学性。依法维护公安民警的正当执法权益,是执法保障机制的组成部分,是推进执法规范化的不可或缺的法律保障。

5.明确公安执法责任全面落实执法责任制,将法律赋予的执法职责细化分解明确到每个执法单位、每个执法岗位和每个执法流程。同时,严格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机制。同时,问责机制须以法律为唯一之标准,而不应使责任追究裹胁于舆论之压力,避免“舆论评判”、“道德审判”,确保警察执法之权威,进而树立法律之权威。

6.健全公安执法监督系统全面的权力监督制约系统是警察权力在法治轨道规范运行的重要保障。一是完善法治化的内部监督机制。法制、纪检、检察、上级公安机关等监督部门共同监督公安执法的行为过程,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办案执法的全程实施动态化、实时化监督。党委、政府、人大应当建立法治化的监督机制。二是探索建全司法监督审查机制。加强法律监督机关对公安执法活动的监督,不断扩大监督范围,建立健全符合执法实际的监督审查机制。三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健全特邀监督员制度,大力推行公安执法的社会评议制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和监督,推行公开透明执法程序,公安机关的执法依据、执法程序和执法结果等都应公布于众。

(四)建设专业化的执法队伍是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保障

“得其人而不得其法,则事必不能行;得其法而不得其人,则法必不能济。人法兼资,而天下之治成。”①加强执法主体建设是执法规范化的前提和保证。1.坚持完善执法等级资格考试制度,强化执法主体资格准入为配合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主动将公安民警融入到法律职业共同体当中,逐步提升公安机关的法治话语权。法治审核人员应纳入国家统一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实行资格准入。公安机关内部包括职责、级别、称谓、权限、警力配置等,要同警务运行、执法实践等相对应而匹配,力求科学而合理,从执法体制上保证执法规范化的实现。区分警种、区分岗位、抓住重点、划分层次,把基层公安机关作为工作的重点,同时对已有的岗位规范进行分解整合,去粗取精,制定出一套统一、便于操作执行和考核评定的执法标准和服务规范,并与执法方面的制度、规定相互衔接,互相补充,共同规范执法民警的言行,从而督促公安民警在实践中自觉提高执法服务的素质和水平[8]。2.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新时期公安职业精神建设以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加强新时期公安民警的职业精神建设。首先要将理想信念融入到执法规范化建设当中。“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政法队伍的政治灵魂”[9]。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不仅要完善教育培训机制,而且还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使理想信念融入到具体的执法制度、执法考评和执法活动中。其次,要积极开展践行职业道德教育。“要把强化公正廉洁的职业道德作为必修课,教育引导广大干警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认识到不公不廉是最大耻辱,做到对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零容忍、对群众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树立惩恶扬善、执法如山的浩然正气[10]。”最后,要将“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融入执法队伍建设。即公安民警要具有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品格;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切实做到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要有公正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要将清正廉明、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完善实战的执法培训体系,提升公安民警执法实战能力。完善法律规定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机制。丰富教育培训的形式,全面推进实战案例教学,加强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办案场所使用、出庭作证、信息化应用、警务技战术、枪支使用管理等执法实战内容的培训。紧紧围绕日常巡逻盘查、疑难警情处置、警械枪支使用、常见案件办理、窗口管理服务等执法岗位要求,健全完善学练考一体化的实战培训体系,同时注重加强对公安民警使用执法信息系统和科技装备的专门培训,提高公安队伍执法素养和实战能力。

参考文献:

[1]向党.中国警务改革战略[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13.

[2].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0‐25.

[3]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85.

[4]黄庆畅,张洋.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意见已经中央审议通过[N].人民日报,2015‐02‐15.

[5]卢建军.警察权软实力的建构[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5):50‐51.

[6][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M],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20.

[7]夏勇.中国民权哲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177.

[8]张怀鑫.对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初步探析[J].石家庄:河北警察职业学院学报,2011(2):63.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依法治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99.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2

随着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不断健全和完善,公安机关执法活动逐步走向规范,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窗口单位,治安管理和执法工作占主导地位,规范派出所执法问题,就显得相当重要。分局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在规范执法行为和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特别是派出所执法规范化建设方面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为此,通过对当前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

一、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过程中取得的成效

1、为保证广大民警在执法活动中有章可循,促进办案质量的提高,我局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和当前执法活动的需要,制做了案件网络审批系统,围绕刑事、行政案件办理和证据固定和赃物管理等方面的执法活动制定出各项工作流程,受到了市局肯定,对我局规范执法行为、提高办案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推广在开展专项活动中涌现出的示范单位的先进工作经验,特别是石羊派出所制定的常见警情处置规范,规范了民警的日常执法工作行为,使规范化建设和执法制度建设达到了整体推进的效果。

3、全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会同区法院会签《关于建立快速办理轻微刑事案件制度的规定》从而更好的贯彻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这一制度的落实,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办案效率,切实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4、建立了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催办制度,通过在分局法制科网页设立“案件催办”专栏,对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即将届满的人员,提前催办。从而使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现象大量减少,“保而不审”,处理不及时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5、实行“周通报月考评”制度,对各办案单位承办的每个刑事、行政案件进行考评,建立执法档案,及时指出办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个案考核分数同时纳入执法质量目标考核。对各单位奖惩逗硬,进一步提高办案民警积极性,提高执法办案质量。

二、派出所在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制约因素

1、法治观念不强,执法指导思想存在偏差。主要体现在法律至上、人权保障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观念不强,在执法活动中存在推诿、拖延,造成执法不公、执法不规范。

2、基层民警数量少,公安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赶着鸭子下水,匆忙上阵执法,对公安机关常用的法律法规不熟悉,对案件办理认识模糊,执法不规范也就不可避免。分局新增民警较多,办案人员新手较多,素质参差不齐,不少办案民警仍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在平时的学习、培训中不认真、走过场,对相关法律法规及市局相关规范、规定学习不认真细致,三、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以上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公安机关社会治安管理和严厉打击犯罪的力度,导致了执法行为的不规范要解决以上问题的存在,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进一步提高民警的法治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诉讼意识、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监督意识和人权意识,养成自觉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提高执法水平,保证依法治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实现公安机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2、坚持依程序受理,严格按立案条件立案,规范接警、受理报警范围、处警和责任追究等,彻底解决受理、立案不规范的问题。

3、加强经费保障,提高派出所民警的执法水平。公安机关要争取地方财政,保障派出所日常办公正常运转的需要,保障警务装备更新的需要,为民警解决后顾之忧,使民警全身心地投入到执法工作中去。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3

近年来,我局按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关于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统一部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理念,围绕基层执法的重点和难点,大胆突破,推陈出新,以提升执法主体素质,加强执法监督和执法保障,创新执法制度,率先开展执法场所改造等手段强势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推动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上新台阶。我局党委提出要以“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的命名为契机,站在新的起点,继续规范和深化全局执法规范化工作,继续认真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努力提高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一、领导重视,下定决心强制入轨。自公安部印发了《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阶段目标和成效标准》后,我局党委对执法规范化建设高度重视,先后五次召开党委会专题进行研究,召开了全局科所队长会议作了具体部署,明确这是“一把手”工程,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要求执法场所功能区块改造在限定时间内按标准保质保量完成。并分批到**、**等地参观考察执法规范化建设。参观回来之后,各执法单位因地制宜,立即着手执法规范化建设及场所功能区块改造工作,局里在经费仍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全额予以保障。全省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现场会和全市公安局长会议后,局党委更是下定决心,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全警种、全建制、全要素推进全局执法规范化建设。

二、精心谋划,贴近实际全面改造。在具体改造过程中,在坚持贴近实际原则和符合要求的前提下,不搞一刀切,充分结合现有办公条件和执法办案实际,由执法办案单位拿出设计方案和图纸交局党委审定后,再由局法制大队、后勤科等职能部门和办案单位共同实施改建,于6月中旬开始,至10月底各派出所已全面完工,11月份投入使用,共投入资金近200万元。在改建过程中,分二个层次进行:一是派出所,办公场所划分为办案区、办公区、办事区和生活区四个区块,实行功能合理分区并物理隔离,候问室、讯问室、询问室、调解室、信息采集室、物证室、档案室、值班室、办证大厅根据标准进行设置;二是刑侦、经侦、禁毒、看守、交警等其他执法单位,根据各自执法特点进行分期分区改造;全部改建完成后,全局各执法单位的硬件建设得到明显改善,区块设置更加规范,基础设施更加齐全,各功能区域案事件流转顺畅,保证所有人员安全,民警办案不受影响,所有办案区内均安装的视频录像监控系统,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实时监督管理,严防刑讯逼供、涉案人员非正常死亡等执法安全问题的发生,使民警执法办案更加规范、安全。

三、软件推动,确保运转高效规范。在执法规范化建设推进过程中,我局始终以硬件为切入点,以软件建设为推动力,坚持“两手抓”,以硬件带动软件,以软件促进硬件效能发挥最大化,在原先基础上,主要抓了以下四方面规范:一是深化岗位执法资格等级化认证,进一步规范执法主体。今年开始全面实行执法资格等级制,对全局民警分期进行执法素质集中培训,通过严格的法律知识考试和技能考核,所有民警的岗位执法资格重新进行认证,现全局民警全部通过初级岗位执法资格认证。同时,为发挥中层干部的示范作用,狠抓了中层办案制度落实,出台了《**县公安局中层办案规定》,明确了中层办案数量、相应职责等系列规定。二是党委带头全警学习执法细则,进一步规范执法流程。坚持以问题为牵引,针对执法各环节存在的程序性问题,局党委成员带头,组织全体民警开展学习公安部《公安机关执法细则》活动。同时,制定完善了进入办案区后案件流转程序及相关执法标准细则,及时推行派出所领导“坐堂制”,有力地推进执法流程化。三是注重从源头上抓起,进一步规范接处警工作。强化“接处警是执法工作的源头”意识,狠抓110接处警“三项规范”的落实,局领导带领相关科室职能科室定期开展检查指导,进一步明确值班民警的职责、规范接处警行为、规范调查取证及现场勘查等,着力从源头上做到每案每事规范。四是加强个案评判监督,进一步规范执法办案。充分发挥法制员审核把关作用,法制部门加大评判力度,坚持每月抽查并通报案件质量,与纪检督察等部门形成监督合力,认真落实追责制度,推动每一位办案民警办案习惯的良好养成,提升执法质量。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4

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1.1 关于执法依据问题

实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依据目前有两点。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16条规定,经国务院批准或授权,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第64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和精干的原则,设立必要的工作部门。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的人民政府的局、室等工作部门的设立,增加减少或合并,由本级人民政府报请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上述规定仅从法理上明确了综合执法机构执法主体资格。现在的问题是,现行有关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如:《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等都明确规定各业务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处罚权,这些法律、法规从效力上高于政府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性法规,从内容上与《行政处罚法》发生明显法律冲突。这使得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依据显得不充分。

1.2 关于综合执法范围问题,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范围不统一

依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主要包括八个方面。1、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2、城市规划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定的全部或部分行政执法职能。3、城市绿化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4、市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行政执法职能。5、环境保护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的部分行政执法职能。6、工商行政管理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无照摊贩的行政执法职能。7、公安、交通方面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对侵占城市道路行为的行政执法职能。8、城市其他方面的行政执法职能。一是不利于法制统一。各地执法各自为政,影响了行政执法严肃性。二是没有统一的主管业务上级,不利于各地进行正常业务交流,以提高业务水平。三是一些地方执法范围过大,增加了执法人员熟悉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难度,增加了工作强度,造成了执法不到位情况。同时肢解了行业管理职能,影响了整体行政管理效益。四是一些地方执法范围过窄,造成执法力量分散,执法覆盖面过小,增加了行政成本。

1.3 关于综合执法体制问题

具体表现:一是机构名称不规范。具体称谓有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支队、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等等。二是机构设置体系各异。一种是独立设置。具体又分几种情况。(1)只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2)设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支队,为一个机构两块牌子;(3)市设综合执法局,区只设综合执法大队。另一种是合署办公。城市综合执法局与城市管理委员会、城市管理办公室等行政机构合署办公。三是机构性质不统一。鉴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结束时间不长,由于受行政机构设置限额和行政编制总额的制约,大多数地方将城市综合执法机构分为综合执法行政机构和具体执法机构。四是管理体制混乱。第一种是实行市区两级执法,以区为主的执法体制。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为区政府组成部门,区执法机构受市执法局和区政府双重领导以区政府为主。第二种是实行市区两级执法,以市为主的执法体制。区设立综合执法机构,受市执法局和区政府双重领导,以市执法局为主。第三种基本上与第二种类似,不同处就是明确区执法机构是市执法局派出机构。第四种实行市、区、街道三级执法体制。在街道设立综合执法机构,使执法重心进一步下移。

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的出路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应该精心设计,统筹规划,兼顾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采取标本兼治的办法积极推进这项改革。

2.1 加强立法工作

尽快制定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城市综合执法机构的性质、地位、职责,明确其执法主体资格,规范法律责任,重点要界定综合执法机构与各行政主管部门职权划分,从根本上理顺关系,清理修订现有关于城市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规章,消除和减少法律冲突及矛盾,建立健全城市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立法解释工作,解决有法难依问题。

2.2 合理界定综合执法范围

综合应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从横向看,综合内容不宜搞成包罗万象的大杂烩,影响执法效果。应坚持以下原则。一是重点突出。以市容环境卫生执法为核心,适当集中其他方面的职权。二是具有关联性。综合执法内容之间在性质等方面应有内在联系。三是易于操作。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执法工作不宜集中。“如违反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影响城市规划的严重程序如何,该拆除还是该采取其他措施,处理起来就比较复杂,行政处罚该不该相对集中,如何集中,就需认真研究。再如,房地产管理中的执法,往往与房地产行政管理过程紧密联系,有没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执法队伍或者由专门执法机构实施行政处罚权就值得认真研究”。“还如煤气、供热管理和设施的管理,问题也比较复杂,不能简单地集中行政处罚”。各地综合执法机构的执法范围宜相对统一,便于实施专业化规范管理。从纵向看,应重心下移,突出区执法机构在执法工作中的主力军作用。市、区执法机构职责权限应各有侧重,市级重点负责政策研究、监督指导和重大执法活动的协调,具体的执法活动主要由区执法机构

负责。

2.3 逐步建立规范的综合执法管理体制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5

一、抓二次整合,推进中心工商所布局规范

推行中心工商所战略,科学调整工商所布局,整合基层执法力量,是加强基层建设、推进工商所规范化建设的前提。2004年初,按照“精局强所”、按经济区域设所、优化资源配置等原则,对全市工商所进行了全面规划、重新调整,到2005年底将全市原来的225个工商所整合为112个中心工商所。去年9月1日“两费”停征以后,市局党组审时度势,综合考虑新形势下工商职能转变和执法监管需要,进一步深化基层建设,加大整合力度,对原来已经整合的112个中心工商所特别是市区工商所,进一步整合到目前的104个,使中心工商所布局更加科学合理,执法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规范,执法力量组合更加集中精干,更加适合“两费”停征后基层执法监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

二、抓硬件建设,推进中心工商所设施规范

市局对基层建设先后投资近6000多万元,采取新建、改建、购买、置换等方式为109个中心工商所建设了办公楼。对所有中心工商所办公楼按照“六统一”进行规范:统一外观设计、统一名称称号?统一标牌标识、统一内设机构、统一办公设施、统一配套设施。规范后的中心工商所前院后楼、绿化美化,外观设计中西合璧、典雅大方,名称标识醒目美观、一目了然,内设机构紧贴职能、统一规范,配套设施应有尽有,功能齐全。整合后的中心工商所内设机构统一为“一室一队一厅”(法制纠察室、执法监管队、综合服务厅),除办公室外,还设置有图书室、会议室、娱乐室、宿舍、食堂、餐厅、浴室、菜园、车库、仓库等,实现了办公设施人性化,配备有汽车、计算机、打印机、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等办公、办案工具,实现了日常工作和执法办案现代化。

三、抓制度建设,推进中心工商所日常管理规范

要实现基层中心工商所规范化建设,制度建设是关键。为保障各种规范的落实,市局为中心工商所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党务方面制定了党支部“”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内监督制度、入党积极分子及预备党员培养教育考核制度、党费收缴管理制度等;在政务方面制定了考勤制度、学习制度、会议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等;在内务管理方面制定了印章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统计管理制度、值班制度、安全保卫制度、车辆使用与保养制度、计算机使用保养制度、卫生管理制度及会议室、食堂、仓库、阅览室、宿舍管理制度等;财物管理方面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暂扣和罚没物资管理制度等,使制度渗透到工商所各项日常工作中,靠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市局经常性地开展明察暗访,督促制度落实,确保每一个中心工商所庭院环境清新洁净、各种标识整齐划一、办公用品规范有序、生活区域统一整洁,基本实现了中心工商所一日工作制度化、内部管理规范化、日常办公信息化、市场监管程序化、行政执法法治化。

四、抓机制创新,推进中心工商所执法行为规范

一是制定中心工商所执法监管规范制度。融合工商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洛阳市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行为规范》、《法制工作规范》、《工商所执法监管绩效评价体系》、《行政执法岗位责任制度》、《行政执法责任制考核方法》、《执法监督管理规定》等37项制度和规范,对基层执法行为从市场准入到市场监管,从行政执法到消保维权全面进行规范,并从执法责任制的落实到执法行为监督形成了一系列监督管理规范,实现了执法监管程序化,法制监督规范化,推动了中心工商所的法治化建设,用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工作程序、衡量工作标准,使工商所的执法工作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构建基层规范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二是给中心工商所放权。充分发挥其市场监管的主体作用,促进职能到位,将所有个体工商户的注册登记、验照行为下放给基层工商所,由基层工商所办理,凡经营者符合法定条件,到工商所办理登记当天就可领取营业执照,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完善市场巡查制。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将各级工商机关登记的各类市场主体实行网上认领,及时监管,实施无缝隙监管,确保监管不“缺位”。同时,对非法传销、“黑网吧”、非煤矿山、食品经营等重大市场经营行为进行重点巡查,确保市场安全。四是实施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促进科学监管。将各类市场主体根据信用等级、违法记录等信息,录人工商所信息平台,并根据各类综合信息将经营者评定为AA、A、B、C、D四级五等,实行分类监管,对重点企业实施重点监管。

五、抓效能建设,推进中心工商所服务规范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商户、服务群众、服务经济发展,创建“人民满意的基层站(所)”,不断加强中心工商所服务规范建设。一是规范窗口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行为。严格综合服务厅环境卫生制度,摆放饮水机、报刊、杂志等供前来办事的人员休息使用,让前来办事的人觉得舒心;要求干部职工用“心”服务,用“情”沟通,推行“文明用语”;规范服务行为,工商人员全部佩戴上岗证上岗,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度,坚持严格执法和规范服务,促进服务工作的高效运转。二是落实企业帮扶制度。对辖区企业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主动送法上门,提供宣传咨询服务,指导企业以商标战略做大做强,做到事前指导、事中速办、事后跟踪服务,服务企业发展。三是完善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机制。指导涉农企业申请农副产品注册商标,指导副产品种养供销合同,帮助建立农资连锁经营网点,扶持农村经纪人和农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壮大,开展农资打假专项行动,保护农民利益。四是坚持消费维权惠民。认真热情接待处理辖区消费纠纷,及时办理反馈上级分派的消费者举报案件,做到宣传与引导并举,加大《消法》等工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将消费投诉的热点问题以及防范措施,及时地在工商所和辖区各消费投诉联络站进行公示,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引导、提供消费警示,提高消费者的自我防范意识,引导经营户守法经营、文明服务,提高诚信经营水平:内查

与外协并举,12315“五进”联络点为依托,聘请辖区维权联络员,形成集投诉、维权、监督于一体的消费维权网络。

六、抓信息化建设,推进中心工商所监管手段规范

把信息化建设与基层建设同步实施,在全省工商系统率先实现中心工商所无纸化办公,实现监管手段的创新,规范行政行为。一是配置工商所信息化硬件设施。全市112个中工商所,在新建、改造的同时完成了信息网络线路铺设。投资800余万元,为1142名基层工商所人员配备电脑,达到人手一台电脑,并配备了打印机、投影仪等配套设施。二是投资150余万购买磁盘阵列柜、高档服务器,更新交换机、微机、UPS电源系统等硬件产品,建立了现代化的计算机房,完成了内网增点、外网铺设。实现了省局、市局、县(市)局、分局,工商所四级联网。三是研发推广《洛阳市工商所信息平台》软件,该软件系统包含有日常办公、综合业务、规范化管理、绩效考评、法律法规库、学习园地等6大系统和公文传输、注册登记、经济户口、商标广告管理、消费者权益保护、市场监管、年检验照等38个子系统,并与12315投诉举报平台和洛阳市工商局综合业务工作软件平台链接,全面涵盖了工商所的各项行政执法工作和日常规范化管理。四是强化培训,促进应用。对全系统1089名工商所工作人员先后进行了日常操作、软件使用、网络知识、安全管理、硬件维护等严格培训考试,合格率达100%。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信息化建设。促进中心工商所强化监管力度,拓展监管领域,增强管理手段,提升服务效能,也推进了工商职能和队伍形象的明显转变。

七、抓达标考核。推进中心工商所目标管理规范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6

2017年城管执勤工作总结【1】 随着各地县域经济的发展,县城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城市管理已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和严峻挑战。从某种好处上说,一座好的城市不是造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如果没有管理,道路建得再宽也会拥堵,小区建得再美照样脏乱。城市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联到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和群众的生活质量。作为一名城管执法队员,除了熟悉城市管理的法律、法规及相关业务知识,我认为管理好城市还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打造独特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运用公关策略汇集民众力量,而公共关联运作核心之一,就在于如何借助媒体的传播力及活动的影响力进行用心有效的舆论引导,将民众的注意力、民众的情绪、民众的职责意识汇集到某一个点上,构成一种威力无穷的群体性力量,这种力量的介入将大大推动城市管理的进程,透过超多的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市民从了解城管法规到自觉遵守城管法规,潜移默化的陶冶人的思想情操,启迪人的礼貌意识并构成一种有利于城市管理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使城市管理构成长效机制。

现行的城市管理模式以户外式、突击式执法比较普遍,个体工商户与城管人员打游击。常态式、长效式管理机制不健全。存在这种现象是由于法律、法规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不足,证据的收集成了难点,做出行政处罚又很难执行,因此本人认为首先,就应为执法队员配备照相机或摄像机,在做出具体行政处罚前进行充分的证据收集,给一些流动摊贩及违章个体工商户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其次,要堵疏结合从源头上根治,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充分思考到流动摊贩的安置问题,即方便了市民又从源头上根治了流动摊贩;再次,城市管理职能中存在职责交叉及管理职能不规范,在执法中各自为政,构成了城市管理的混乱,八个大盖帽管不了一个破草帽的状况经常发生,严重阻碍了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因此我认为地方政府就应协调明确各单位的管理职责,才能使城市管理走上健康有序轨道,构成长效机制。

三是严格执法程序,使执法工作走上规范化。

由于在行政执法中疏忽了法定程序,导致行政诉讼及行政诉讼案件败诉,即损害了单位形象又在市民中造成了恶劣影响。因此我认为我们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就应注意:1。不颠倒法定程序;2。具体的行政行为以法定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不能以口头通知代替书面告知或送达的送达形式);3。按规定的方式完成行政执法(如:主动证明执法身份,对行政违法行为先取证后处理,不能先处理后取证等)。

四是加强队伍形象建设,把礼貌执法落到实处。

执法队伍的作风和形象是礼貌执法的前提,经常能够看到报道城管执法人员暴力执法,且不说报道是否客观,但其负面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在执法中经常应对的是弱势群体,本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对他们进行多次教育后没有到达预期效果才会进行相应的处罚,但是市民通常都只是站在同情弱势群体的角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执法过程中要更加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变以往衣着不整,行为不端庄,满嘴粗话的陋习,在市民心目中树立城管行政执法队伍的新形象。

在具体的执法过程中说好一段话,做好一个法律文书是礼貌执法的关键。反过来说礼貌执法是保护自身安全的防弹衣。因此,只有将礼貌执法贯穿于工作的方方面面,才能够使我们的执法环境得到改善,才会创造良好的执法氛围。说好一段话,记住一段准确的法律条款,做好每一次取证纪录,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游刃有余,才能把礼貌执法落到实处。

五是细化自由裁量,使执法真正体现公平公正。

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如不合理行使,会造成行政处罚同案异罚现象,客观上会影响行政执法的公正性和廉洁性。我认为我们就应在具体的执法工作中,将违法情节划分为轻微、一般、较重、严重等几类状况,对照违法行为的性质、情节、后果等因素确定行政处罚的幅度,并向执法相对人公开。这样将自由裁量量化、细化做出的行政处罚才能体现出行政执法的公平公正性,才能被当事人理解,才能被公众认可。

六是用情用理,使执法工作体现人性化。

执法过程中,只要思想工作做得好、做得细致,做到了行政相对人的心坎上,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耐性细致不怕麻烦的讲解及充分尊重行政相对人人格,与当事人进行充分的沟通,在发放的各类告知书中,附上相关法律、法规的条文等,使公正执法和执法效果得到最佳统一,即缓解了执法氛围又收到了良好的执法效果。

七是增强协调潜质,提高执法工作效率。

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许多问题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解决。注重与各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用心争取相关部门的配合支持,才能使我们的工作顺利进行并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八是规规范执法文书,健全执法档案。

规范的执法文书是法定程序是否合法的依据,也是保证礼貌执法的前提和条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充分讨论、不断完善执法文书格式、统一装订顺序,确保案件卷宗资料齐全规范,在规范整理文书中体现行政执法要领,不断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避免错案的发生及程序不合法导致的行政诉讼。

2017年城管执勤工作总结【2】 一、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推动市委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一)制定《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文明创建三年规划》,把今年乃至今后两年的创建任务进行量化、细化、具体化,做到任务明确,重点突出,责任落实。

(二)为了巩固去年以来的创建成果,狠抓日常管理。1、在市区范围内新建户外公益广告招牌260多块,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2、落实门前三包。清理门前十乱入手全面落实包保责任。3、成立四个牛皮癣、野广告专业清洗分队,使各类乱涂乱写乱画得到及时清除。4、规范摊群点,做到守时经营、定点经营、合法经营。5、严格规范门头广告的管理,做到不符合规划要求的不审批,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不受理,不符合亮化要求的不上墙。

二、积极开展六项专项治理:

(一)积极开展修车、洗车、卖车等三车占道经营、出店经营的专项治理;

(二)积极开展宾馆门前、商场门前、浴场门前、酒店门前、窗口单位门前等五门乱停乱放、秩序混乱的专项治理;

(三)积极开展路口、桥面、学校周边、广场游园周边等堵人、堵车、无序经营的专项治理;

(四)积极开展摊群点不定时、不定点的专项治理;

(五)积极开展牛皮癣、野广告的专项治理;

(六)积极开展各类户外广告不规范的专项治理。

三、成立市容市貌督查组

对全市市容市貌和环境卫生工作,实行一周一检查,并将检查结果通报相关单位。

四、严格控制和拆除违法建设

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查违、控违和拆违的力度,查处违法建设52185平方米,共454户。其中拆除245户,28179平方米;控制209户,24000多平方米。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一天两次巡查制度。尤其是加大了双休日、节假日期间的巡查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把违法建设控制在初始阶段,消灭在萌芽状态,不让违法者有机可乘,甚至得寸进尺。

(二)设立举报和投诉受理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局里除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外,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以及大队负责人的主要通讯方式通过网络等形式全部公之于众,接受社会广泛监督。

(三)逐户建立违法建设档案,把违建户的所有信息通过录音、录像和拍照取证等形式,建成一户一档。对已拆除的或控制的违法建设,包保到人,实行责任追究,防止反弹。

(四)定期选点拆违,始终保持拆违的高压态势。根据违法建筑物面积的大小、违法户的典型程度、违建户违法区域的不同,选择拆违典型,集中城管、公安、土地、建设、房产、卫生、宣传等部门,组成精兵强将,采取大兵团作战,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量,切实震慑违法。今年以来,在规划区范围内的南部新区和北部新城等地,采取500人的大兵团作战的拆违行动达到17次,从而起到了拆除一次,震慑一片的作用。拆违期间,执法队员还发扬四不怕的精神:不怕围攻谩骂、不怕砸毁执法车辆、不怕被人身攻击和打伤、不怕威胁恐吓,坚持执法到位。

(五)成立专门督查组,随时督促检查、印发督查简报,及时跟踪曝光。对控制不力,行动迟缓,执法不严,甚至徇私舞弊、吃拿卡要等行为,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

五、积极推进全市城区亮化工程和广告专业规划

抽调专门人员,组织专门力量,联系有资质的单位和国内知名专家,对我市的城市现状进行科学论证。《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专业规划》将在11月2日组织评审。11月底完成全市亮化专业规划。

六、招商引资任务完成760万元

我局招商引资项目是市光明路再就业农贸市场。市外投资主体是广东德鑫制药有限公司,该项目于今年8月12日举行奠基仪式,并开工建设。该项目位于宋汤河西岸蚂蚱庙社区,总投资720万元,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建筑主体地上一层,局部二层,钢结构大棚,设计经营户600户,设计标准为国家三星级标准的农贸超市。光明路再就业农贸市场选址科学、设计精美、建设规范,它的建成和使用,对于促进流通,推动农产品贸易行业的发展;对于方便广大群众,满足消费需求;对于规范市场管理,杜绝无序竞争;对于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对于改善区域综合环境,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的建成和使用,不仅能够确保市民吃上安全菜、放心菜,还能大大加快城市化、文明化的进程,也必将成为民生工程的一大亮点。

七、抓作风、促效能

(一)抓学习理论,观念更新。紧密结合执法局的理论水平和思想观念的现状。组织效能暨城管执法大讨论,破除思想禁锢,荡涤思想深处的污泥浊水,强化理论知识和法律法规学习,敢于突破,勇于创新。

(二)抓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多渠道、多方位,广开言路、开门纳谏,找出、找准体制机制、作风效能、环境形象等方面的问题。

(三)抓作风整顿,勤政为民。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和八荣八耻的要求整顿作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深入一线管理知民情,广开渠道集民智,关心群众解民忧,优化形象聚民心。

(四)抓岗位责任,强化服务。规范内部权力运行机制,工作责任机制,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为人民群众和管理对象多办实事好事。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7

 

为认真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的意见》和中共桐梓县委全面依法治县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桐梓县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切实开展好我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和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提升我镇依法行政和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党政主要负责人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示范创建工作要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坚持循序渐进,按照“单项突破、梯次推进、全面达标和抓基础、创示范、全覆盖”的要求,稳打稳扎,防止急功近利。坚持改革引领,深化法治政府建设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着力实现示范创建与深化改革的有效衔接。坚持实事求是,注重工作实绩,聚焦实际问题,防止弄虚作假和形式主义。

三、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促进政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加强依法行政制度建设、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深入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取得显著成效,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开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新局面。按照“一年强基础,两年攻难点,三年达目标”的要求,确保在2021年通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评估认定。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履行推进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我镇实际,成立官仓镇法治政府示范创建领导小组。具体成员如下:

组      长:陈发荣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常务副组长:张天举  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

副  组  长:郭小红   镇人大主席

            李  宏   镇纪委书记

            成绍林   镇组织委员、宣传委员

            凌鑫源   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副镇长

            陈晶晶   镇副镇长

            杨学贤   镇人大专职副主席

            付荣华   镇党委委员、九台片区总支部书记

            付德忠   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官仓分局局长

            熊生强   官仓派出所所长

秦定英   镇科技副镇长

成      员:何  丽   镇党政办主任

            周  林   镇综治中心副主任

            李全力   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

            黄  昆   镇林业站站长

            刘  颖   镇水利站站长

            娄  华   镇文化服务中心主任

            张盼盼   镇党建办主任 

李丹丹   镇社会事务办主任

张文金   镇经发办主任

秦  庆   镇村建中心主任

金  莎   镇人社中心负责人

万  蛟   镇脱贫攻坚办负责人

赵先林   镇退役军人事务站负责人

张  倩   县市场监管局官仓分局局长

张晓琴   镇国土资源所所长

胡俊伟   镇卫生院院长

陈小勇   镇中心校校长

税佳莉   镇司法所负责人

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司法所,张天举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付德忠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何丽、税佳莉负责办公室日常工作。

五、主要任务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全面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实行目录化、编码化、动态化管理。政务服务重点领域和高频事项基本实现“一网、一门、一次”,政务服务事项进驻政务服务机构基本实现“应进必进”,且80%以上实现“一窗”分类受理;对100个高频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对证明进行清理,对保留证明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做到“清单之外无证明”。全面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承诺办理时限不超过5个工作日,工商、税务、社保等流程逐步实现“一窗受理,并行办理”。编制并公布政府工作部门的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并实行动态调整管理。落实并严格执行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清单制度。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机构设立、撤销或调整,均遵守法定权限和程序,并进行合法性审核,人员编制的核定、调整依法依规进行。推进政府事权规范化建设。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互联网+监管”,实现综合监管、“智慧监管”。加强信用监管,实行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全面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清理有违公平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大力宣传党和国家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建设,严格兑现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不得干预企业依法自主经营活动。创新社会治理,优化公共服务。应当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全部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强化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全面落实地方节能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提高制度建设公众参与度。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有重大影响、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时,期限一般不少于7个工作日。涉及企业和特定群体、行业利益的,充分听取企业、人民团体、行业协会商会的意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关于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建议、提案,回复率达到100%,无遗漏、不迟延。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和监督管理。依法依规制定行政规范性文件,不得增加法律法规规定之外的行政权力事项或者减少法定职责。依法依规进行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备案审查和清理机制。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率达100%。制定机关负责合法性审核的部门对文件的制定主体、程序和有关内容等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政策的规定,及时进行合法性审核。合法性审核的时间一般不少于5个工作日,最长不超过15个工作日;未经合法性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法的,不提交集体审议。建立实施行政规范性文件后评估制度,及时清理、修改和废止。行政规范性文件按规定及时报送备案,且报备率、报备及时率、规范率均达100%。实行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动态化、信息化管理。

(三)重大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实行重大行政决策公开制度。加强公众参与,除依法不予公开的外,要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如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征求意见期限一般不少于30日。全面推行重大民生决策事项民意调查制度。建立和完善专家论证、风险评估机制。专家参与论证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规则明确。对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形成风险评估报告。规范合法性审查工作。重大行政决策全部经过合法性审查。普遍设立法律顾问、公职律师,让其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发挥有效作用。注重集体讨论决定,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率达100%。行政首长在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会议上实行末位发言表态制,并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进一步强化决策规范化建设,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相关管理制度,建立决策机关跟踪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制度,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和责任倒查的具体实施办法。

(四)行政执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执法体制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进一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创新行政执法方式,推广运用说明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建立完善行政执法权限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机制。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全面准确及时主动公开行政执法主体、权限、依据、程序、救济渠道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等信息,行政执法人员严格执行2人以上执法规定,执行“亮证执法”制度。建立完善行政执法统计年报制度,行政执法机关于每年1月31日前公开本机关上年度行政执法总体情况,报县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行政执法机关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向社会公布执法机关、执法对象、执法类别、执法结论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执法决定信息在执法决定作出之日起7个工作日之内公开。全面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文字、音像等记录形式,实现执法全过程记录。根据行政执法文书格式文本,结合实际完善有关文书格式。根据实际情况为行政执法人员配备执法记录仪,建立完善执法音像记录管理制度,对执法全过程记录资料严格依法依规归档保存。全面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作出重大执法决定前均严格进行法制审核,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执行比率达100%。明确具体负责法制审核的工作机构、人员,原则上负责法制审核的人员不少于本单位执法人员总数的5%。结合本机关行政执法情况制定重大执法决定审核目录清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日常检查监督机制。建立行政执法投诉举报、情况通报等制度。健全执法过错纠正和责任追究程序,实行错案责任问责制。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五)行政权力制约监督科学有效。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人大监督、监察监督、民主监督和司法监督。认真办理人大对政府工作提出的审议意见以及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后满意度达95%以上。支持法庭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按规定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率达100%。如有行政诉讼案件的,主要领导出庭不得少于一次。尊重并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加强行政监督和审计监督,建立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形成政府内部权力制约体系,实现审计全覆盖。完善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机制。建立行政机关违法行政行为投诉举报登记制度。对新闻媒体曝光的违法行政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并进行反馈。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完善政府新闻发言人、突发事件信息等制度。正确履行政府信息公开法定职责,对符合法定条件要求的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答复率达100%。

(六)社会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健全依法化解矛盾纠纷机制。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有机衔接,绝大多数矛盾纠纷能够通过法定渠道得到解决。推进企事业单位、乡镇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村委会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依托微信公众号、干部职工会,加强法治宣传;围绕“重法治、感党恩、淳民风”农村思想政治教育主题和“四下乡”活动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健全完善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和设施建设。

(七)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用人导向。将法治观念和法治素养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将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在相同条件下,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得到优先提拔使用。对特权思想严重、法治观念淡薄的干部,及时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整改,问题严重或者违法违纪的干部,依法依纪受到严肃处理。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考查。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将宪法法律列入政府会议学习内容。在政府工作人员中普遍开展宪法法律教育。每年领导班子至少安排4次以上法治专题学习,至少组织开展1次政府及其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旁听人民法院庭审活动。

(八)法治政府建设组织领导落实到位。加强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将法治政府建设纳入地区发展总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党委主要负责人每年召开部署安排法治政府建设年度重点工作的专题会议不少于一次。每年的法治政府建设情况要向社会公开,每年第一季度向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书面报告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每半年进行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自查,强化考核评价和督促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成效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其分值权重不低于总分值的10%,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等指标体系。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以开展示范创建活动为契机,深入总结工作中的成绩和问题,尽快补齐短板、改善薄弱环节,确保我镇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稳妥有序推进。

(二)加强组织领导。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要认真落实本实施意见,做好动员部署、督促落实、监督检查,要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三)加强示范建设。在2020年上半年要全面完成所涉法治政府建设各项指标。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8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被切”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公安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公安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总结

2020年,市公安局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坚持依宪行政、依法行政为主线,以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为重点,以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建设为基础,以推动公安民警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为关键,实现执法队伍专业化、执法行为标准化、执法管理系统化、执法流程信息化,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普遍增强。

一、主要成效

(一)加强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推进依法治市进程

一是完善了党委领导法治建设工作机制和程序。市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党委成员任副组长,局属各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市局党委在推进法治政府工作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列入公安机关各级党委中心组年度学习计划,专题学习《民法典》。市局党委带头开展理论学习,坚持每月中心组学习不少于2次,组织6期370余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开展政治轮训,各级公安机关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三是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建设纳入单位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紧紧围绕公安重点工作,对标对表,落实责任,不断把法治政府建设向纵深推进。

(二)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加快建设法治政府

探索建立了“313”工作机制(印发了“三项制度”、梳理了1个流程图、健全了3个清单)。

一是落实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明确了法制审核主体、范围、内容和程序等,行政违法行为大大减少。二是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为全市公安机关一线执法执勤民警配备执法记录仪1650余台,配备执法记录仪采集站70余台,进一步规范信息采集、存储、调取、查阅流程,实现对现场执法活动全程记载。三是落实行政执法公示制度。依托市政府门户网站及新媒体的运用,公示1个流程图(行政权利流程图)及3个清单(权责清单、“普法”责任清单、“双随机一公开”系统清单),行政执法更加透明高效,人民群众获得感普遍增强。

(三)加强普法宣传,推动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是做好民法典的学习准备工作。邀请市民法典宣讲团副团长、**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小桃教授到我局进行专题培训。公安机关作为国家治理和社会服务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推进者,《民法典》与公安工作紧密相关,学好《民法典》,切实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为履职尽责打下坚实基础,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二是积极推行法律要求与实战应用相结合的执法培训模式。在培训工作中继续围绕案件办理、规范使用办案区、出庭应诉等方面,对《刑事诉讼法》、《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公安机关办理行政案件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进行重点讲解,目前共开展培训15期民警800余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提高了民警的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诉讼意识、法律意识,助推民警规范执法;全市各级公安机关以“三能”达标活动为载体,深化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工作,全力助推执法队伍专业化建设。

三是深入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

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建立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加强重点对象学法用法继续加大与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社会和谐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有关经济社会秩序尤其是环境保护、社会保障、安全生产、食品安全和农民工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知识需求,提高全民法律意思与法治观念。目前我局开展了“守护新时代美好生活”1.10宣传日、“1.13”禁赌日、“4.15”全民国家安全日、“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6.26”禁毒日、“12.4”宪法宣传日、宪法宣传周等集中宣传活动,并不断探索宣传渠道,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宣传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预防犯罪的常识等,引导公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正当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四)紧抓公安改革不松懈,执法公信力显著提升

一是加强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和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用。根据《关于全面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成立了由局党委委员、分管副局长担任组长,局属科通、法制、警保、刑侦、督察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加大对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使用的推广使用。

二是因地制宜,全力抓好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及派出所办案区升级改造。紧紧围绕工作部署,切实把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作为全面深化公安改革、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为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覆盖工作扎实开展,**市公安局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市公安机关案管中心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市公安局关于深入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全覆盖工作方案》《**市公安局关于成立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的通知》等文件。

三是稳步推进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积极适应“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出台《**市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市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规则》,确保侦查、审查起诉的案件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的检验,坚持侦查部门承担案件办理责任、法制部门承担执法监督责任原则,进一步理顺办案部门与法制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工作机制,明确各级公安机关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

四是加强与检、法联席协调。为确保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时沟通解决刑事司法中遇到的问题,市、县两级公安机关与检察院、法院会商案件50余次,就案件管辖、案件定性、特殊人群羁押、涉案毒品称量鉴定等方面存在的分歧达成共识,及时解决基层执法重点、难点问题。强化与检、法机关协作配合,共同推动各类专项斗争深入开展,有效地形成打击合力,提高打击的法律效果。

(五)提升依法治理能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卓有成效

一是狠抓严打整治,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力推进“平安凉都”建设。2020年,我局重点深入开展好“扫黑除恶”、打击“盗抢骗”、打击“黄赌”违法犯罪、打击毒品违法犯罪、打击“食药环”违法犯罪等来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不断提升群众安全系数。

二是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疫情防控期间,我局坚决贯彻落实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第一时间在青年突击队、查控卡点等前沿阵地成立80个临时党支部,组建党员先锋队,带领广大党员民警冲锋在第一线,奋战在最前沿,构筑起红色防疫墙。全市4000余名党员民警、辅警积极响应,志愿投身战疫一线,通过巡逻车播放、进村居讲解等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三是以“大调解”为抓手强化矛盾纠纷化解。2020年,我局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重要范畴,深入推进警民联调,强化对涉及征地拆迁、移民安置、涉法涉诉、非法集资等领域的矛盾纠纷的依法排查化解,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

四是着力转变职能,加强依法行政,狠抓行政管理服务。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规范执法活动,保证做到执法主体、执法程序的合法性;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我局进驻市级政务服务中心业务,简化办事程序,落实便民措施。根据**市公安局权责清单、贵州省“全省通办、一次办成”事项清单(第一批)对我局进驻贵州省网上政务大厅事项进行清理调整,删除调整事项61项,保留事项53项;加强公安窗口建设。按照“全省通办、一窗办成、一次办成”的“贵人服务”标准,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公安窗口建设;提高监管效能,动态调整我局“双随机一公开”“一单两库”数据。按照《关于在全省公安机关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建立“一单两库”的通知》和《省公安厅关于结合公安工作实际全面做好随机抽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调度的通知》(黔公办[2017]2号)等相关文件要求,认真梳理本部门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对我局执法人员名录和检查对象名录进行及时更新;主动服务发展。坚决维护资本市场秩序和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以“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和为民营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两项重点责任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为牵引,出台了《**市公安机关加强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工作机制》。

二、存在的不足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0年以来,我局的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执法理念存在偏差。个别领导和民警法治观念不强,对公安执法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充分,在推进规范执法办案进程中,少数民警职责履行意识、办案程序意识等不强不清,对待当事人态度不耐心、言行不规范等。二是执法方式不适应。不能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精神和文明执法要求,不注意执法方式和执法技巧,机械执法、执法不规范等问题还时有发生。三是监督管理仍有缺口。执法公开度、透明度尚不能达到的要求,使得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媒体监督的渠道还不够宽泛和通畅。

下一步,我局将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落实,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一)树立法治理念,坚定法治信仰,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思想保障。坚持教育引导、典型引领、实践养成相结合的方式,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引导广大民警把法治精神内植于心、外践于行。要紧紧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对法律的敬畏之心,切实增强法治意识,自觉践行法治原则,带头遵守法律,带头依法办事,自觉维护法律权威。

(二)创新培训模式,优化队伍结构,为执法规范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坚持“服务实战、应用实战”的原则,把执法培训工作与“实战、实用”结合起来,从理论学习、实物操作、警务技能、信息化应用等重点内容入手,采取集中教育、跟班见习、实战演练等多种形式,狠抓日常执法培训,逐步强化民警实战应对能力。以岗位练兵活动为手段,大力开展法律知识考试,实现以考促学,以考促练。同时持续抓好公安执法资格等级考试和国家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为公安工作提供人才支撑。

(三)严格执法管理,落实执法责任,为法治公安建设提供动力支撑。进一步明确执法主体责任,全面梳理、界定各级执法部门和执法单位的权力,明确职责权限,防止权力滥用。落实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切实增强民警责任意识,保证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取得实效。进一步健全廉政执法制度,依法规范民警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企业等的接触、交往行为,严禁私自接受可能影响执法公正的宴请和礼物,杜绝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9

工作汇报,就是把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进行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也就是看看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缺点和不足,有什么经验、提高。以下是收录的一些范文,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为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确保如期完成法治政府建设各项任务,近年来市城管局分局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紧紧围绕法制政府建设这个中心,以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谐执法为核心,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和市区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抓好执法队员的学习培训、规范执法、文明执法等工作,为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形象做出一定的贡献。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2020年以来,我局紧紧把握法治政府建设的系统性、长期性和渐进性,抓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环节,不断完善推进机制,创新工作方法,巩固推进成果,确保取得实效。到2018年,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到2019年以来,基本完成《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城管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巩固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成果;基本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城管。

二、具体措施

(一)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按照国家、省、市、区的要求,及时调整并公布行政许可目录,探索目录化管理。做好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衔接落实,完善办事指南,实现集中办理。清理、规范行政审批条件,严禁增设审批条件。

(2)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环节,提升行政审批综合效能。积极开展“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健全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以标准化促进行政审批规范化。

2.大力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

规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运行,按要求公布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实行行政权力清单、责任清单目录化管理。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1.提高公众参与度。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除依法需要保密的外,城管规范性文件要通过网络等媒体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建立健全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机制。

2.加强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

(1)完善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严格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规范性文件不得违反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机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按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公布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规范性文件,落实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实行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印发制度。

(2)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推进规范性文件规范化管理。

3.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

2020年完成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2020年底前,向社会公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目录和文本,并实行动态调整。建立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定期清理规范性文件。

(三)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1.健全依法决策机制。

严格落实《市区推行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行政执法公示、执法文书规范化、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埇政办秘〔2020〕114号)、《市区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办法》(埇政办〔2020〕34号),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作为重大行政决策必经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制度,明确决策主体、事项范围、规范决策流程、强化决策法定程序的刚性约束。

2.加强合法性审查。

(1)行政决策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和作出决定。

(2)进一步加强律师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建设,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将法律顾问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法律顾问开展工作提供必要保障。

3.坚持集体讨论决定。

重大行政决策应当经党组会议讨论,由行政首长在集体讨论基础上作出决定,行政首长拟作出的决定与会议组成人员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的,在会上说明理由。加强重大行政决策档案管理,如实记录重大行政决策集体讨论情况和决定,并完整存档。

(四)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改革行政执法体制。

整合优化执法机构和队伍,进一步充实加强基层一线执法力量,推进执法重心下移。目前我局70%的行政执法人员充实到各街道办事处中队,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律规定的执法程序执法。

2.完善行政执法程序。

(1)严格执行《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细化、量化裁量权标准,规范裁量权范围、种类、幅度,公布行政执法裁量权标准。推行行政执法裁量权案例指导制度,每年公布典型案例。

(2)严格执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为确保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扎实有效开展,把制度落细落实。首先是完善规范存管制度,建立健全执法全过程记录信息收集、保存、管理和使用等工作制度。其次做好执法文书和音像记录资料的保存、管理、使用。同时合理配备执法记录设备,执法大队按照法律规定及国家要求,购置高清执法记录仪40台,保障每个执法中队有3台执法设备在正常使用。并积极探索执法全过程记录实践经验,结合日常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规范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工作。

(3)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治审核制度》。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实际,明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范的范围和标准。

(4)探索“柔性执法”,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处置与疏导结合,推广运用说服教育、劝导示范、行政指导、行政奖励等非强制性执法手段,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3.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

(1)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未经执法资格考试合格,不得授予执法资格,不得从事执法活动。

(2)规范执法辅助人员管理,明确执法辅助人员的适用岗位、身份性质、职责权限、权利义务、聘用条件和程序等,适时制定相关管理规定。

4.加强行政执法保障。

把履行执法职责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执法经费足额拨付。改善执法条件,合理安排执法装备配备、科技建设方面的投入。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坚决杜绝以罚代管、靠罚款养人的现象。

5.加强行政复议工作。

及时与区司法局对接,落实行政复议听证制度,纠正违法或不当行政行为。

6.完善行政调解制度。

健全行政调解制度,进一步明确行政调解范围,完善行政调解机制,规范行政调解程序,加强行政调解队伍建设。依法开展行政调解,及时化解矛盾纠纷。

(五)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

按规定开展局党组中心组学法、书记讲法活动。在干部职工初任培训、任职培训中安排法律知识培训课程。每年组织开展行政执法人员通用法律知识、专门法律知识、新法律法规等专题培训。

2.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1)领导干部坚持依法决策、依法用权、依法履职,带头遵守法律、执行法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处理各类矛盾和问题。

(2)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落实部门普法责任,建立行政执法人员以案释法制度。

(六)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组织保障

1.落实第一责任人责任。

(1)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建立健全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

(2)成立法治城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法治城管建设的组织实施和协调、监督工作。

2.加强宣传引导。

执法规范化心得体会篇10

关键词:规范执法;执法;执法风险

中图分类号:D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1-0103-02

近年来,随着监狱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规范执法行为等各项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监狱基层民警队伍日趋稳定。同时,国家对监狱基层执法要求越来越严,考核要求也越来越高,监狱人民警察(以下简称监狱民警)对执法的安全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上认真履行职责,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从表面上看,监狱的各项工作开展得很顺利,执法工作严格执行,遵守法律法规,看似很好地规避了执法风险点,但是法律法规的不健全以及部分民警的执法意识淡薄等问题,最终还是触碰了执法风险点,对监狱的安全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界定

风险是指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监狱民警执法风险是指监狱民警在执行刑罚过程中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组合,例如发生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执法错误和其他不可预测事件的可能性。监狱民警执法风险与其他风险一样,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损失性、不确定性和社会性。根据性质不同,风险因素可分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风险因素三种类型。物质风险因素是客观存在,属于监狱监管安全的硬件设施问题;道德风险因素是主观的,主要取决于民警自身的综合素质;心理风险因素是主观、客观都存在的,由于民警工作的疏忽、过失等原因造成的。

二、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影响因素

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不确定因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主观因素、客观因素方面进行分析,也可以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进行探究。现就外在、内在这两方面因素对监狱民警执法风险进行探讨。

(一)外在因素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

1.监狱领导对民警执法的影响。在监狱的执法过程中,监狱领导的执法安全意识、执法心理素质及执法行为模式对基层民警的执法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执法过程中,作为监狱领导应该以身作则,遵纪守法,维护各项制度的严肃性,确保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在其影响下,通过仿效、心理暗示等方式,使民警心理形成一种执法安全的标准,使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真正做到执法安全、执法“零”风险。

2.队伍建设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除了民警对领导作风的仿效性,民警队伍整体的执法安全意识会直接引导着民警执法安全意识的方向。在不同的执法氛围当中,民警的执法思想也不一样。在好的执法环境里会紧抓监狱民警队伍建设,提高思想认识,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正确行使国家赋予的执法权,做到公正执法、为民执法。同时监狱民警之间广泛联系,使监狱民警队伍发展更和谐、更稳定。相反,如果不注重民警队伍思想建设,做不到令行禁止,工作只求过得去,纪律涣散,最终后果将会增加民警执法的风险性。

(二)内在因素对民警执法风险的影响

所谓内在因素,可以理解为民警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执法素质等,高标准的思想政治水平、正确的执法素质会指导民警执法的正确方向。相反,则会给出错误的判断。1.部分监狱民警法治观念淡薄。虽然自改革开放以来,“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确立,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基本方略的提出,法治的基本精神逐渐深入人心,但作为执行刑罚的监狱人民警察,仍然存在法治观念淡薄的情况。现阶段部分民警法治观念的问题主要是在执法过程中停留在传统的管教方式上,认为罪犯管得牢、不脱逃、不自杀就行,无过就是功;同时,存在严重的经验主义思想,纯粹地追求监管平稳,暗中扶持“牢头狱霸”等不良现象的滋生,以达到“监管平稳”的目的,没有真正达到惩罚和改造罪犯的目的。

2.部分监狱民警专业素质不强。监狱民警犹如教学育人的老师,只不过教育的对象换成了罪犯,这就决定了监狱民警的工作是一项运用多种手段教育改造罪犯的综合性工作。随着我国监狱发展建设的不断健全,在监狱硬件和软件得到提升的同时,提高监狱民警的专业素质成了当务之急。部分监狱民警因文化水平低、执法安全意识低、贪图小利等问题而使监狱工作缺乏实效性、统一性和严肃性,认为管理罪犯就是带带班、点点人数,不出问题就行,对自身没有更高的要求,对工作没有一个良好的定性。

3.部分监狱民警责任心不够。“人:一撇代表的是爱心,一捺代表的是责任心。我们监狱人民警察必须时刻牢记着责任心,充满爱心,才不负人民的期望和祖国的重托。”这是全国监所模范先进个人符益连同志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虽然很平常,但在当前罪犯结构多元化等新情况下却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肩上的责任感在无形地增加。人失去责任心最可怕,什么灾难都会随之而来,监狱民警追究最主要的原因是工作倦怠。总之,不管在怎样的情况下,只要在岗一分钟,就是尽职60秒,守好这“火山口”、“炸药库”,不能满足于“苦劳”,要有“功劳”,要有成就,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监狱”的大责任意识。

三、监狱人民警察执法风险的原因分析

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监狱的主要活动就是执法。所谓执法风险,问题肯定出现在执法环节或执法过程中,而决定监狱民警执法风险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监狱监管设施、法律法规、执法安全意识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监狱民警执法法律依据不足

监狱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宪法》的基础上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为核心,以《刑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为辅助的法律体系。经过半个多世纪的积累,我国监狱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善,但这个完善也是相对而言的,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社会总体飞速发展,但监狱法律的体系明显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要求,无法适应当今的社会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一是《监狱法》等法律法规不完善,在众多法律法规当中,《监狱法》犹如“孤军奋战”,没有较强的实际操作性;二是监狱法律体系没有相应的法律地位,无法形成与公、检、法等同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没有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行使、执行刑罚的主体地位,影响了在法律体系中的法律效力,没有真正体现司法在国家体系中的地位。

(二)监管设施不完善,物防、技防不到位

进入21世纪以来,押犯数量急剧上升,这对监管设施落后、设备简陋、兴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监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不能充分利用物防、技防的前提下,再多的人防、心防也无济于事。主要问题表现在:一是物防方面,监狱大门不符合监狱建设标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AB门,人车没有实现分流,不符合维护监管安全的要求。监狱围墙与生产区、生活区没有实现物理隔离,罪犯存在了解到监狱围墙附近情况的可能性,为罪犯伺机脱逃创造了机会。二是技防方面,生产区、生活区监控覆盖率不高,特别在监控暗角、死角,无法及时了解到监狱内部的情况,无法及时对突况进行处置。没有安装报警装置,发生例如暴狱等应急性突发事件不能及时向监狱应急指挥中心汇报,容易延误最佳处置时期。

(三)监狱管理模式的问题

当前,监狱民警的管理模式基本上实现“混层管理”,就是在监狱警务管理中,对内部不同业务工作线、不同性质岗位、执法类与辅助类岗位等不加区别地参照同一个考评制度执行的管理模式。一是岗位职责不够细化。作为逐步推进专业化建设的监狱民警队伍,在民警准入机制上没有很好地把好关;岗位分工不够明朗化、不够科学,导致岗位职责难以细化。二是绩效考评缺乏针对性。虽然化分有相应的考核细则,但考核相对比较粗,没有依据岗位性质制定详细的分级、分层、分类考评细则制度,如有的监狱单位,虽然推行具有较高的操作性的《民警一日工作流程规范》,只因没有具体的考核细则,工作规范如同一纸空文,不能真正体现它的实效性。三是民警激励措施单一。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当前的激励体制难以满足不同层次的民警需求,加之监狱工作环境的封闭性,长期从事一类事情难以得到监狱的认可,晋升渠道单一,容易滋生“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惰性,安于现状。

四、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之对策――规范执法

无论是解决监狱执法风险问题还是消除监狱民警执法风险的不确定因素,规范执法的最终归宿都是降低监狱民警执法风险,都将为规范执法做准备。

(一)完善监狱法律法规,有法可依

1994年《监狱法》出台至今,对我国的监狱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有着里程碑的意义,但一部法律的立法不能指望它一劳永逸。监狱法律法规应该紧跟国家发展建设的步伐,特别在教育改造、监管安全、社区矫正等方面还没有专门的立法,应对法律法规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适应监狱执法要求的同时与其他法律法规相衔接,使监狱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有法可依,从根本上解决民警执法风险的根源。总之,只有不断完善监狱法律法规,使监狱民警执法有法可依,才能为最大限度地减少监狱民警的执法风险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二)提高民警整体素质,文明执法

监狱改造人、造就人的根本任务,决定了监狱民警必须文明执法,监狱教育改造的对象是罪犯。在这里,文明和野蛮将会发生激烈的碰撞,民警的执法活动是“制服”野蛮的最有效手段。

在文明执法中,监狱民警的整体素质决定了执法的效果。一是具有较强的政治素养,它是构成民警整体素质的主要内容;二是具有相当的法律知识,要执法懂法和拥有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三是具有一定的道德修养,树立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四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包括法律知识和监狱工作常识,专业技能包括身体素质技能、公文写作技能等等;五是具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监狱工作能力是衡量民警综合素质的主要标准之一,包括各种组织协调能力、临场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让民警在执法过程中对风险有足够的认识。

(三)规范民警执法行为,降低风险

规范执法的具体要求是对监狱民警执法行为进行规范,规范办理建议减刑假释、保外就医、离监探亲以及禁闭等执法环节;规范对罪犯日常考核、行政处罚、罪犯会见等管理环节。整改民警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目的是为了让民警对法律认真执行,按监狱内部法制机构建立和规范监狱内部的执法工作程序和执法责任制规范运行,促进民警在执法中最有效地降低执法风险。

参考文献:

[1]陈育生.防范和化解监狱人民警察职业风险初探[J].中国司法,2007(12).

[2]朱泳.监狱执法风险的复合治理研究[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6).

[3]葛炳瑶,孟宪军.中国监狱法制建设研究[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