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监管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07 20:23:42

执法监管论文

执法监管论文篇1

检察机关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必须要在更新监督理念创新监督机制的基础上,精心组织,严密实施

(一)在理念更新上,做到“三个确立”

基层行政执法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要加强监督,而要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必须拓宽思维,更新观念,创新机制,这样,才能把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到位,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一是确立监督就是作为的理念。长期以来,宪法赋予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一直是对刑事诉讼实施监督,而对行政执法活动一直未能有效开展,导致行政执法活动不规范、不严格、不文明的现象大量显现,引发大量、越级访和群访,甚至还出现不作为、乱作为、侵权渎职、贪污受贿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缺少监督的执法活动,必将会滋生特权思想、特权利益和腐败现象。为了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有效监督,我院注意深刻理解和把握中办发(2011)8号文件《关于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的意见》的内涵,并在适当时邀请县内外“法学专家”、“法律工作者”、“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等专家学者进行研讨论证。通过科学论证,使大家进一步深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内涵,以及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的内在要求。从而,为检察机关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提供法理支持,提高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重要性和可行性的认识,从而,确立只有加强监督,方能更全面体现检察机关的作为。二是确立监督就是规范的理念。基层乡镇是行政执法“集聚地”,有国土、规划、工商等众多部门,行政执法面广量大,涉及利益关系众多,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可以有效地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基层行政执法单位依法履行公务,推进法治乡镇建设,创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确立监督就是创新的理念。积极创新监督工作思路,构建监督工作模式,是推进基层行政执法监督的重要环节。我院在各方的支持和努力下,推动建立了“党委领导、人大支持、政府负责、检察监督、部门司职”的监督模式。党委领导,即县乡镇两级政法委对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的理念、方式、效能等方面作出统一规定,对执法监督力量进行统一领导,对重大行政执法监督案件加强协调;人大支持,即县乡镇两级人大对行政执法工作定期进行评议,并研究解决行政执法监督工作中的重大疑难事项;政府负责,即县乡镇两级政府及其法治部门加强对执法活动、执法过程和执法效能的考核验收;检察监督,即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行政执法活动进行静态和动态监督,受理举报、监督案件、纠正违法;部门司职,及各乡镇执法主体依法履行行政执法职责,做到及时、有效、公开、公平、公正执法。这个监督模式的重点是检察监督。对此,我院依托派出检察室,主动与各乡镇行政执法部门建立工作对接、信息通报和监督协作机制,按照统一管理,分类工作的要求,在每个乡镇聘请2名行政执法监督信息联络员。在日常工作中,检察室一方面抓好静态监督,即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调取行政执法单位有关执法卷宗,审查行政执法的程序是否合法,处罚是否适当,对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另一方面抓好动态监督,即及时受理行政执法方面的举报线索,对构成渎职、贪污受贿的及时移送反贪、反渎部门立案查处,对构成其他刑事犯罪的及时移送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为了更好地推进这个监督模式的实施,我院报请县委县政府出台规范性文件,即《关于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由县委县政府联合发文印发全县各乡镇及行政执法部门,要求按照文件精神抓好落实。这个《实施意见》一方面要求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把基层行政执法是否规范、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是否依法及时移送检察监督情况一并纳入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权责分明、行为规范、协调一致、监督有效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另一方面明确规定了基层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相衔接工作的主要内容,如派出检察室根据规定的具体情形,通过《检察意见书》、《检察建议书》、《纠正违法通知书》、提出监督意见等形式对基层行政执法进行监督,并规定在限期内答复。还规定派出检察室在监督中要随时调阅行政执法卷宗等。

(二)在机制建设上,建立“三项制度”

一是联合监督制度。县法治建设领导小组每半年组织县优化办、县法制办、县纪委纠风办、派驻检察室等部门,对基层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考核,对存在违法行政等问题的,依据不同情况,分别作行政或法律上的监督纠正;对行政执法人员有涉嫌贪污受贿、渎职侵权等违纪违法行为的,应当根据案件性质,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或人民检察院处理。二是联席会议制度。乡镇政法委定期组织召开行政执法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至少召开会议一次,派驻检察室应当派员参加。会议通报近期执法及处罚情况、涉嫌犯罪案件移送处理情况、检察监督情况,并研究和协调解决行政执法工作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与些同时,还建立了信息通报制度。派驻乡镇检察室与乡镇法治办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日常的信息交流,各基层执法单位的统计报表及时报送派驻检察室,以实现信息共享。三是备案审查制度。制定了《报备细则》,从报备案件的单位主体、报备范围、报备材料、报备期限等4个方面作出明确具体规定。如在报备案件的主体上,明确规定乡镇一级具有行政执法权或受委托从事行政执法的单位、县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派出机构,包括工商、国土、规划、城管、安监、质监、水利、林业等15个行政执法单位。在报备范围上,明确规定涉案金额在万元以上;处罚金额或者没收款物价值在三千元以上;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后违法行为还不能有效制止且继续进行,可能导致案件性质发生改变的;当事人不服,认为行政处罚畸轻畸重或适用法律、法规不当的,可能引起上访的,在当地或在全县有较大影响的等10种情形的案件。在报备材料上,明确规定案件事实及相关证据;认定的法律依据;行政拟处理意见;行政处罚法律文书;行政许可批复文件等。在报备期限上,明确规定十种报备情形均应当在行政行为作为后十个工作日内及时报备辖区检察室。

(三)在组织实施上,搞好“三个结合”

一是点面结合,搞好联合监督检查。根据《实施意见》的规定,对基层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要联合检查,具体由县政法委牵头,由检察院及其派出检察室人员为主体,联合县人大内司委、县政府法制办、县纪委等部门组织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组,除听取乡镇领导对面上行政执法工作汇报外,还要察看工商、国土、规划、安监、司法等部门的行政执法台账和卷宗,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可当场提出口头纠正检察意见,责令其立即整改。也可及时向相关单位和部门发《检察建议书》、《检察意见书》。如侍庄乡有五家卫生室属合并对象,侍庄医院亦下达了撤并卫生室通知。但有的卫生室长不愿意合并,继续进行非法行医。针对这种情况,检察院及时向侍庄医院提出了口头纠正检察意见,侍庄医院领导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取缔方案,采取有效措施,依法取缔,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二是条线结合,搞好专项监督检查。主要是对县有关执法部门派出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如国土、工商、环保、安监、规划等条管单位。在专项监督检查工作中,注意针对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突出问题,采取系统查、查系统的方法,深入查找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尔后,针对问题进行梳理分类、分析评估、风险研判,依据检察职能发出《检察建议书》、《检察意见书》或《纠正违法通知书》。如针对全县农村“小产权房”乱开发、非法占用、使用、买卖转让土地的严重问题,一方面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决策依据,及时撰写调查分析报告,一方面向县国土部门发出《检察意见书》,以引起相关部门领导的重视。如县国土局联合县公安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打击非法买卖土地的专项行动。目前,共查处违规使用土地21宗,有6人因涉嫌非法买卖土地罪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有效地维护了全县国土资源管理秩序。又如,在监督检查工商系统行政执法过程中,发现沂北乡有两不法商贩正在合伙倒卖石油,且数额巨大,检察院及时向工商部门发出了《检察意见书》。县工商局接此意见后迅速派员查处,并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对其立案侦查。三是内外结合,做好受理举报控告。在抓好静态监督检查的同时,积极抓好动态监督,充分利用控申、民行、预防、反贪、反渎、派出检察室等对外接访窗口,收集和受理行政执法方面的举报和控告。与此同时,充分利用“举报宣传周”、“检察开放月”这一活动载体,深入街头、村头、社区宣讲行政执法监督内容,动员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还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聘请行政执法检察监督信息员参与监督,形成内外有机联动的行政执法监督氛围。今年以来,灌云县检察院及其派出检察室,共受理举报控告12件,督促整改6件。如侍庄乡规划办,在规划执法过程中,违反规划不准收费的有关规定,擅自收取单位和农户的规划费用,在当地造成了不良影响。派出检察室接到举报后,立即进行调查,向侍庄乡政府发了《纠正违法通知书》,责令其整改。侍庄乡政府及时采取措施,停止了违规收费,同时,要求乡规划部门和相关人员严格执法,确保不违规收费。

检察机关加强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必须要在充分认识基层行政执法监督艰巨性的基础上,完善提高,巩固成果

(一)认识再到位

对基层行政执法活动实施监督,是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检察室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一蹴而蹴,更不可小胜即安,要立足长远,完善提高,巩固成果,切实履行好行政执法监督职能。从目前行政执法监督的实践情况看,还存在许多需要加强和完善的一些环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特别是乡镇各级党委政府和县相关行政执法部门的领导,要切实把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研究本乡镇和本部门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坚决克服彻底屏弃过去行政执法的本位思想,部门利益和习惯做法,转变执法观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自觉接受监督上来。各基层行政执法人员也要坚决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县委县政府(51)号文件《关于加强基层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规定要求,自觉做好自身行政执法与接受检察监督的各项工作,规范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不越权执法,自觉把执法行为置于检察机关的监督之下。

(二)报备再严格

虽然已制定出台了《关于基层行政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工作的报备工作实施细则》,但从运行情况看,有的行政执法部门不想报备,存在隐案不报的现象;有的行政执法部门不按时报备,拖拖拉拉;有的报小不报大,怕惹出麻烦,查出问题,影响单位和个人利益;对此,报备审查工作还需再严格,要采取多种措施督促报备工作的落实,对凡是今后出现报备问题的单位和部门,在查明情况后,视情节建议相关部门给予处理。

(三)整改再加强

对基层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出来的问题,检察机关有的当场责令督促整改,有的运用《检察建议书》、《检察意见书》、《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形式,依法督促整改,但从整改情况看,不及时,不彻底、不到位的现象依然存在。如全县小加油站点虽被依法取缔,但有的死灰复燃;非法占用土地虽进行了打击整治,但有的乡镇还有在偷偷建筑;有的锅炉存在安全隐患,虽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但整改未到位等等。因此,一方面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检察室平时要加强督察、巡查,确保检察机关发的法律文书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对需要联动多个部门方能整改到位的一些行政执法案件,检察机关及其派出检察室要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一起研究整改方案,进行综合治理。

(四)检力再整合

基层行政执法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点多线长,要想做好监督工作,检力显得尤为重要。但从目前情况看,虽然在大的活动上举全院之力,但平时日常工作都由检察室承担,仅凭两个派出检察室的现有人员,工作有时确实安排不开,人手显得尤为紧张,很难承担繁重的监督任务和监督需求。对此,一方面,检察院要成立派出检察室专门管理机构,以便统一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工作;一方面,还要在重点乡镇再派检察室,人员也要适当增加,以便上下整合力量,确保行政执法监督工作顺利开展。

执法监管论文篇2

关键词:农机监理部门;上路执法;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2 文献标识码:A

农机安全监理部门是负责预防和减少农业机械事故、保障农业机械安全及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效益的部门。随着永德县 “公安交管部门委托农机监理部门实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深入展开,提高农机安全生产效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因此,在现阶段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安交管部门委托农机监理部门实施拖拉机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工作”的执法效率、有效地保障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是农机监理部门不得不面对的一大难题。

1 当前农机监理部门上路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机监理部门的执法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现在大部分农机监理工作人员是从过去农机实践岗位上调动过来,他们虽然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过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对于行政执法的观念不强。虽然国家已经开始加大力度培养有农机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但是农机监管从入门到能够妥善的执法是一个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二者缺一不可。

1.2 农机监管的执法程度依然不够规范化

进行具体执法时,农机监管工作人员往往流于表面,操作过于简单、表面化,重实践而轻理论。农机监管人员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时常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工作,对于理论的忽视往往会导致操作盲目化。

1.3 农机监管的执法目的不能够得到良好的实现

农机监管的执法目的在实施监管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理想的实施,执法目的出现趋利倾向。一些农机监管人员在处理事件过程中经常是重处罚而轻教育,对于一些不严重的事件大都采取罚款解决,且罚款过后并没有对相关人员进行指正与教育。

1.4 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够完善

农机安全监督工作量大且辐射县乡两级,使得任务较重。虽然县乡两级都能各尽其职,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足。例如,县乡两级的农机监理部门对于执法态度、执行标准并不统一,甚至一些政策、法规也不尽统一。

1.5 农机监管部门的执法过程存在不严谨现象

一些监管部门的执法人员执法观念出现偏差,自认为掌握“特权”。在对一些事故处罚时没能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精神,处罚时不给百姓讲清楚缘由、态度较为强硬,从而出现“态度式罚款”、情绪化执法等现象。这种农机监管部门对于执法过程的不严谨性很容易影响监管部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1.6 农机监管部门缺少执法经费

执法经费的缺少不仅会导致上文提到过的执法目的趋利性结果的出现,还使得相关部门缺少资金购置执法装备。很多县乡由于执法装备落后,严重地影响了执法效果。并且在农机安全问题的宣传上,同样由于装备落后,缺少摄像机、投影仪等陷阱设备,而使得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1.7 一些领导缺乏对于农机监管工作的重视

部门地区的领导对于农机监管工作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得不够深刻,缺乏对农机监管工作的重视。由于农机监管工作的任务重、覆盖范围广,部分领导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只重监管数量、忽视监管质量的事情时有发生。

2 规范农机监理部门上路执法水平、提高其执法力度的有效措施

2.1加大农机监管知识的宣传力度,为执法创造良好的环境

农机监理部门要充分利用媒体和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大力宣传相关监理知识,普及百姓对于监管人员执法的认识。这不但可以提升监管形象,还可以争取人民的理解与支持,消除监管部门与百姓之间不必要的误会。

2.2 加强农机监管工作人员的素质建设

农机监管人员的执法素质决定了监管工作质量的高低。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于农机监管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提高他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不能忽视对于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培养。在执法过程中,农机监管工作人员不但要端正执法观念,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谨执法,并且要在宏观大方面上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宗旨。

2.3 提升农机监管工作人员的理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随着各类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与完善,农机监理部门的很多执法项目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提供借鉴。而执法人员本身就有轻理论重实践的倾向,这就导致了一些法律法规设立初期不能够很好地得到运用。因此,农机监管部门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完善自身的专业理论建设,创新工作思路,使工作能够最大效果的发挥效用。

2.4 完善农机监管部门的监督体制,消除不严谨、不规范现象

上文中提到了部分地区县乡两级的农机监理部门对于执法态度、执行标准并不统一,甚至一些政策、法规也不尽统一。这要求相关管理部分要创新监督体制,将从前县乡两级对于政策、法规等的不统一转换为两级监督的“合力”,使监督能够全方位的开展,多效能地发挥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还需要相应的建立与此监督体系相适应的各类法规,使得监督体制有法可依、有据可凭,从而使监督工作向规范化、法制化、程序化迈进。

2.5 农机监管部门要争取上级支持,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农机监管部门要积极协调上级部门对于监管工作的支持与重视,争取把农机安全工作提上日程且作为政府的社会安全总体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争取与上下部门通力合作,为高质量、高效率的执法提供顺畅的外部环境。这样,才会使农机安全工作的开展迈入新的进程,达到规范农机监理部门上路执法水平、提高其执法力度的最终目的。

执法监管论文篇3

关键词:暂与监外执行;实践困境;解决办法

一、暂与监外执行的特征及性质

(一)暂与监外执行的特征

一般认为,暂与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监禁刑本应在监狱服刑的罪犯,因出现某种法定特殊情形不宜在监狱内执行时,经由法定程序,交由法定监外行刑机关执行刑罚的方式。从《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四条的规定可以看出,暂予监外执行是对本应在监狱或看守所服刑的罪犯变更执行方式和执行场所的制度, 并没有改变原判决或裁定确定的刑罚种类和刑期。这些罪犯本应该在监狱、看守所所等场所执行刑罚,但由于存在身体出现严重疾病、怀孕或正在哺乳婴儿、生活不能自理等特殊的情形导致不适宜在执行场所行刑,从而对原判决或裁定所确定的刑罚执行的内容和方法予以变更,暂时将罪犯的执行由监内改为监外执行的一种制度。

就法律效果而言,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间计入刑罚执行的期间,与在监狱等执行场所内执行效果相同。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具有明显的临时性特征,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五十七条规定了对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及时收监的情形。

(二)暂与监外执行的性质

暂与监外执行的性质绕不过对刑事执行权性质的分析研究,皆因暂与监外执行脱胎于刑事执行权;对刑事执行权的性质,有不同的观点,简述如下。[1]

第一种观点认为,刑事执行权是司法权。有学者认为,行刑权与量刑权——刑罚的裁量或适用一样,同属国家的司法权。

第二种观点认为,刑事执行权是一种行政权。这种观点主要从监狱的狱政管理性质和特征出发,认为监狱作为刑事执行机关的主体,“就其工作的本身而言,是国家行政机关。”

第三种观点认为,刑事执行权是一种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因为行刑权作为刑罚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司法权的属性。但是,行刑活动是一个将法院生效的判决和裁定文书执行的过程,其中涉及被执行罪犯日常生活起居的管理,这时的行刑权就带有一种行政管理的性质,包含行政权的运用。因此行刑权是一种司法权和行政权的统一。

第四种观点认为,不同种类刑罚的执行具有不同的属性。罚金刑、没收财产刑和死刑的执行纯粹是一种刑事司法权的运作,行刑权仅表现为司法权;死缓、无期徒刑、有期暂予监外执行权的性质应为行政权,而不是司法权。

笔者认为,暂与监外执行作为一种刑事执行制度,其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首先,从暂与监外执行的制度目的来看。“根据不同的罪犯实行不同的执行程序区别对待是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一项基本原则。对于刑事执行而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中的区别对待就是根据不同的罪犯采取不同的执行程序或者方法。”[2]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根据特殊情况采取不同的执行方法,是深入贯彻宽严相济这一刑事司法政策的结果,是人道主义原则在我国刑事执行过程中的具体体现,符合刑罚轻缓化和行刑社会化的刑罚改革趋势,这也是单纯的刑罚报应论向预防教育论转变的结果。其次,从暂与监外执行的启动程序来看。依据法律规定,人民法院作出拘役、有期徒刑的判决以前或者同时发现罪犯符合暂予监外执行的情形时,宣告判决的时对罪犯作出暂予监外执行的决定。判决宣告后到交付执行前这一段时间内,若出现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法定情形,也是由人民法院来决定是否对其适用暂予监外执行;被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服刑过程中出现暂与监外执行外定情形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监狱管理机关审批;在看守所、拘役所内服刑的罪犯出现法律规定的予以暂予监外的情形时,由主管的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审查决定。后二种是在服刑过程中出现暂予监外执行情形,由监狱管理机关审批或公安机关决定,笔者认为,此时的审批权或者决定权与其说是一种行政管理权,不如说是为了使罪犯的人权得到及时的维护和保障,在不得已情况下司法权行使方式的一种变通,即将本该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决定权经法律授权于监狱管理机关或公安机关行使。最后,从暂与监外执行的监管来看。根据《刑事诉讼法》及《罪犯保外就医执行办法》第十四条的相关规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由公安机关负责监督考察,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对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应当予以收监的,由人民法院作出决定,将有关的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监狱或者其他执行机关。非监禁刑的社区矫正有管理便利等方面的考虑,也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对于人民法院决定暂与监外执行的罪犯出项法定收监执行情形的,由人民法院决定。综上,笔者认为,暂与监外执行本质上是一种司法权,只是在实践过程中为了权力行使的及时、便利,以保障罪犯人权,于是在决定及监管过程中,法律授权相关机关如监狱管理机关、社区参与其中。

二、暂予见外执行制度在实践中的困境

(一)制度设置不合理,导致部分人员铤而走险

如前所述,我国的监外执行制度中,在监外度过的期间计算入实际服刑的期间,抵免相应的刑期。这就对罪犯无疑有着巨大的诱惑力。有些不符合条件的罪犯为了获得暂予监外执行,千方百计甚至采用向相关人员行贿等违法的手段来获得暂予监外执行的机会,部分监管人员铤而走险,导致司法腐败的滋生。正如有学者所言:“时下,在有的监狱里,违法办理保外就医已经形成了小气候,相关人员有分工、有合作,形成了一条龙司法制假造假服务网络。而那些真正有病,甚至百病缠身的穷犯人,有的直到临死都得不到保外就医。”[3]暂予监外执行制度本着刑罚谦抑和教育改造的原则,把具有特殊情形的罪犯放归社会执行,其初衷是保障罪犯的人权。但这一以维护人权而设立的制度却在实践中被不法分子加以利用,成了他们谋取私利的手段。

(二)对出具保外就医证明单位的规定相矛盾,暂予监外执行标准不统一

《刑事诉讼法》规定保外就医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开具证明文件。而在实践中大多执行的却是司法部、最高人民检查院、公安部联合颁发的司法【1990】247号文件《关于印发的通知》,该文规定:“保外就医的病残鉴定由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医院进行,未设医院的,可送劳改局中心医院或者就近的县级以上医院检查鉴定。”监狱、劳改队、少管所医院通常条件简陋、医疗水平较低,而且属于隶属于监狱等的内部机构,鉴定结果容易受负责人意志的左右。如果将这些医院列为病残鉴定指定医院,可能会造成鉴定结果不准确、不客观的后果,进而导致暂予监外执行的错误适用。另外,刑诉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对“严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疾病伤残范围未作出明确规定,导致执行中存在着一些漏洞,一些不符合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犯人保外就医,且长期不予收监执行。

(三)法律文书传递不畅,配合衔接不到位

实践中,审判机关一般将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公安机关,再由公安机关将法律文书转送至负责监管的派出所,并告之罪犯应当持暂予监外执行决定书及相关执行材料自行到派出所报到。但由于送达工作的不及时、各环节衔接的不紧密性以及相关单位并未将执行回执寄回,往往造成罪犯是否到户籍所在地接受监管、相关监管机关是否进行监管帮教无从查证。

(四)监管工作不规范,造成监管失范

监管执行机关与罪犯属于单线联系,不具有公开、公示性,无法进行社会化的监督,监管工作难以落到实处。公安机关并未每半年向法院通报一次执行情况,对于条件消失后是否已被收监执行的情况决定机关也无法追踪,考察与监管工作流于形式。部分监外罪犯特别是非本地户籍罪犯,存在多个住址,户口空挂,实际居住地与户口所在地不一致,或居无定所、有的动迁后居住地不明,由于查证的现实困难性,易造成文书误送,致使监外罪犯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收到文书后由于见不到人而无法监管,监外罪犯实际居住地的派出所又由于没有收到文书也无法监管,造成“脱漏管”的后果。 

三、解决办法

(一)重新定位暂与监外执行制度

为了解决暂予监外执行滋生腐败的问题,除了加强规范外,还应该借鉴德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对暂予监外执行进行重新定位,将我国的暂予监外执行制度定性为刑罚执行的中断制度,即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间不计入刑罚的实际执行期间。罪犯的身体条件恢复健康状态或者法律规定的应予以暂予监外执行的其他特殊情形消失时,应及时将罪犯收监,继续执行暂予监外执行之前尚未执行完毕的刑罚。暂予监外执行的这段期间不计入刑罚的执行期限,在很大程度上能消除暂予监外执行对罪犯特有的诱惑力,可以大大减少暂予监外执行环节的司法腐败问题,达到维护法律的权威、净化我国的司法环境的目的。[4]

(二)完善保外就医鉴定医院方面的规定,统一暂予监外执行的标准

为了保证医院所做鉴定的专业性和中立性,应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不能是监狱、劳教、公安等执行机关所属的医院,即使这些医院是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也不能作为罪犯保外就医的鉴定医院。对保外就医的鉴定医院作出限定,能够有效避免疾病鉴定过程中出现的徇私枉法行为和不公正结果,大大提高了鉴定的客观性和中立性。尽早作出司法解释,对“严重疾病”和“生活不能自理”的疾病伤残范围予以明确规定,有利于维护司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

(三)健全法律文书送达制度

采用层层分管,层层负责的文书送达制度,法律文书应设有送达回执,确保法律文书及时送达对方。如果在一定的合理期限内没有收到收件方回复的回执,应当视为所发送的法律文书没有成功送交对方,此时必须采取重新发送法律文书等方式来予以补救。并建立文书送达前的调查制度和保证制度,确保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其承诺的地点接受监督考察,并保证在文书送达前不得迁移户口。

(四)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和考察工作

制定一个规范暂予监外执行监管、监督工作,明确公、检、法、司各部门职权、任务、职责范围、工作制度、工作方面的可操作性法规,使监外执行工作全过程的规范化、制度化。公安机关在收到人民法院的《暂予监外执行通知书》后,应依法对罪犯进行监管,并根据暂予监外执行的期限,定期向作出决定的人民法院书面通报一次罪犯在暂予监外执行期间遵守法律规定的情况。被暂予监外执行人应每月向执行的公安机关报告执行有关规定的情况。公安机关应健全考察档案,详细记录暂予监外执行罪犯活动情况、现实表现及其他有关材料,做到一人一档,该管尽管,确保不重不漏。同时要加强对外地户籍的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的管理,要求到达目的地后应当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到。监外执行罪犯具有不同的人身危险性和社会危害性,可以建立监外执行对象危险等级制度并依此确定监管要求。

(五)强化通报、联动机制,规范收监执行

加强公、检、法、司之间各机关的信息沟通,协调处理监外执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推进监外执行及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进一步明确规定监所机关对罪犯不予收监执行的依据及标准,应以能否收监的司法鉴定结论作为是否对罪犯收监执行的依据;从宽把握收监执行条件,尽可能对判处实刑的罪犯收监执行;建立特殊监所,收治患有传染病等重症罪犯,减少公共卫生隐患。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对病情好转,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应由回访部门及时启动收监程序。

注释:

[1]参见张传伟.《暂予监外执行的本质:功利人道与公正人道的统一》[M].载《政法论丛》年第4期.第51-52页.2008.

[2]樊崇义、吴光升.《宽严相济与刑事执行》.载《中国司法》2007(6) .

执法监管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 检察机关 执法 长效机制

我国宪法规定,检察机关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它既是与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平行的执法机关,也是对行政机关和审判机关具有一定监督和制约职能的法律监督机关。因此,检察机关的公正廉洁与否直接关系到当事群众的利益,关系到整个机关的形象,关系到法治的公信力,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长治久安。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进程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在现实工作中,执法不公正、不廉洁等问题在不少检察干警身上依然存在,因此,推进公正廉洁执法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建立起一套长效工作机制,把教育、预防、约束、惩治等活动贯穿于执法过程的始终,以制度建设促进执法工作的透明化、公正化、规范化,从而实现公正廉洁执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一、建立健全教育工作机制,提高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自律能力

从建设“四个一流”高素质检察队伍的目标出发,针对检察人员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多形式地组织开展各种学习与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干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为干警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筑起一道抵御腐蚀的思想道德防线。

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组织干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等重要理论以及我们党和国家在各个时期的路线、方针、政策,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增强政治鉴别力,做政治和理论上的明白人,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清醒和坚定。

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定期组织干警学习系列廉政纪律条规,通过学法纪、学规定,形成人人依纪依规依法执法、服务、管理的良好氛围。深入开展公正廉洁执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纪律作风教育和廉洁从检教育,结合实际广泛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大家,从反面典型案例中吸取深刻教训,从正面典型中得到启示,始终坚持恪守检察职业道德,公正廉洁执法。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廉政文化建设能为廉政制度建构提供廉洁环境,是当前执法机关制度反腐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廉政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创新廉政制度文化载体和形式,营造内涵丰富、富有特色的检察机关文化,增强廉政制度文化的渗透力,使廉政之风融入到检察队伍建设中,充分发挥制度文化的“软约束”功能,切实做到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两手抓,两手硬”,推动反腐倡廉建设不断走向深入。

二、建立健全防范工作机制,增强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业务水平

监督制度是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检察机关公正廉洁执法离不开一套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防范工作机制。

着力构建党风廉政建设机制。抓好纪检、监察、检务督察等监督机制的建设,形成党风廉政建设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部门负责人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落实“一岗双责”,对本部门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既对业务工作负责,也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负责。纪检组长、监察科长、检务督察长是抓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负责人,经常性地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实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责任,在单位内部营造“人人接受监督、人人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

着力构建岗位练兵机制。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以岗位练兵机制推进公正廉洁执法的有效途径,全面提升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业务能力与水平。本着“注重实战、讲究实用、追求实效”原则,以分岗操练为主体,夯实岗位业务。自侦部门进行侦查方式方法、心理测试等专门侦查业务的培训,公诉部门开展诉辩对抗、模拟庭审、侦诉换位等实战练兵活动,控申部门进行了信访接待、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等练兵活动,有力提升了检察干警的执法办案能力。

着力推行办案风险评估和防范化解机制。认真做好执法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依照《涉检信访风险评估办法》对各类案件在各个环节做出处理决定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预警,及时化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完善法律监督说理答疑制度,进一步规范不捕、不诉、不抗等法律文书说理制度,对民事申诉等案件坚持调解优先,对公安、法院的正确决定和裁判,耐心做好服判息诉工作。认真落实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制度,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排查化解,重点放在容易引发矛盾、引发上访的不捕、不诉、不抗、涉案款物管理等关键环节和部位,确保矛盾解决在初始状态。

着力加强执法办案的廉政风险督察机制。全面推行内部监督管理平台建设,对所有案件的办理实行网上同步实时监管,重点对不立案、不批捕、不起诉、撤案处理、变更强制措施、无罪判决等案件进行督察,把廉政风险防控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方面。

三、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夯实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约束保障

检察机关必须强化对权力行使的监督工作,建立和完善监督制度,夯实干警公正廉洁执法的约束保障。

(一)着力构建内部监督制约机制

1.强化对案件的监管。一是实行案件集中管理。设立专门的案件管理指挥中心,配备专门人员,对全院案件进行网上受理、集中管理。二是细化量化评审标准。制订《执法办案流程管理规定》、《网上办案质量评估标准》等制度,明确各类案件质量标准和办案流程,对执法办案流程应遵循的原则、范围、方式进行明确规定和细化,形成较为全面、系统、规范、实用的案件管理制度体系,实现对执法办案的流程管理和动态监督。三是实施全程动态监控。案件管理中心对各部门案件办理过程进行全程动态监督检查,重点考评执法办案是否公正、办案质量有无瑕疵、执法行为是否公正廉洁、办案效果是否优良等,确保对案件监督的强度和力度。

2.强化重点监督。注重对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批捕、审查起诉、申诉等执法办案工作各环节的监督以及各环节之间的相互监督制约。一是针对自侦部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时间较长,办案任务较重,干警工作思想压力较大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和党风廉政教育延伸到办案第一线,随时了解干警的思想状态和全面掌握办案安全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及时给予纠正整改。二是加强部门之间相互监督制约。在职务犯罪案件立案后,侦监、公诉部门提前介入自侦部门的侦查预审活动,引导收集固定证据;案件侦查终结移送起诉后,侦查部门办案人主动与公诉部门人员沟通,及时了解案件情况,确保案件质量。三是纪检监察部门随时对自侦部门执行办案安全、全程录音录像、文明办案等规定进行督察,及时发现并纠正违反办案纪律的行为。四是纪检监察、案管中心和计财部门对扣押冻结款物的管理实施监督。对办案中扣押冻结的款物实行专款专户、一案一卡、专人负责管理,扣押冻结款物的各个环节由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检查、案管部门进行网上监管。

3.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出台了《检委会议事规则》、《执法办案内部监督实施办法》、《检务督察实施办法》、《办案安全防范制度》、《办案警务区安全管理办法》、《扣押冻结款物管理规定》、《警车管理规定》、《公务接待规定》和各部门工作流程等内部管理制度,为廉政监督和安全防范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二是建立执法办案质量考评机制,通过执法质量检查、案件督察、案件回访、“一案三卡”、案件复查、听取新闻媒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的意见和反映等方式了解收集执法办案情况,进行事中和事后监督检查对执法办案质量和效果进行综合评定,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三是完善执法责任制,明确检察长是执法办案质量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部门负责人是具体负责人,负责平时的监督、审查、考核,执法办案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对执法办案质量负直接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权责明确、权责一致的层级责任体系。

4.发挥纪检监察作用,确保各项监督制度执行。纪检监察部门严格监督领导干部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三重一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完善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和坚持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制度。开展检务督察专项活动,定期不定期对各部门及每个干警执行工作纪律、学习教育、办案安全、检容风纪、警车枪支管理、“禁酒令”等规定进行督察。延伸监督范围,把工作监督与生活监督相结合,将检察人员八小时工作时间外的“生活圈”、“社交圈”活动也纳入到内部监督的范围中来,强化干警的生活作风建设。

(二)着力构建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认真执行公、检、法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中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法律规定,自觉接受公安、法院的制约。二是不断拓宽外部监督渠道,建立健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经常性联系机制,定期向所在党委、政府、人大主席团汇报工作,并向他们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三是积极拓宽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新途径,组织参与执法检查、听庭、案件回访、信访接待、公开听证等活动,落实人民监督员的监督权。四是不断深化检务公开,实行阳光检察,建立信息公开机制、案件查询制度、听证制度和“检察开放日”制度,把执法活动置于全社会的监督之下,增强执法透明度,以公开促规范,以规范促质量,以质量促公正,全面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

四、建立健全惩治工作机制,筑牢公正廉洁执法的最后一道防线

执法监管论文篇5

一、着力加强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四化”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推进“四化”建设,需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否则,一切无从谈起。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关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建设政治过硬、业务过硬和作风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决策部署,把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放在全局性、根本性和基础性位置抓紧抓好。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水平,充分认识推进“四化”建设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四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教育,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强化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和业务学习研究,加强市场经济、经济管理、法律法规、信息科技等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学习,着力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四化”建设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增强全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和创造性;在着力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理论和业务能力建设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干部队伍的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监管执法服务能力和水平,推进“四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推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四化”建设的核心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部门,职能定位决定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都必须依法行政。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是工商机关推进法治化建设的依据,同时,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及有关规范性文件确定了工商机关履行有关职责的方式、步骤、途径、时限等程序性要求。此外,法律、法规及规章是最高层次的制度,因此,依法行政成为连结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建设的纽带,是推进“四化”建设的核心。目前,基层工商行政管理依法行政形势不容乐观,干部队伍的法律素质整体偏低,不按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履行职责越位、错位和失位等问题时有发生,推进依法治市任务艰巨,需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和筑牢依法治国理念,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法律业务素质,坚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全面提高和规范行政许可、行政监督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行政执法监督等执法行为,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以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为动力,树立和筑牢积极行政、合法行政、合理行政、有效行政理念,筑牢监管执法就是服务的意识,全面深入总结分析目前的监管执法现状,找出找准监管执法薄弱环节和领域,全面加大监管力度,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遵循法定权限和程序,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促进“四化”建设整体推进。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四化”建设的关键

制度建设更具有全局性、根本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是管理的有效手段和方式,要按照以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要求,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有效弥补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的不足或者通过制度建设使法律、法规、规章及政策具体化。通过全面加强制度建设,有效推进管理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建设,有效保障和促进法治化进程。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要求,着力建立健全领导班子建设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党组中心组学习教育、重要问题集体研究决定、重大决策征求意见、重要决策公开、重要决策监督等制度,努力提高领导和管理水平;要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为核心,加强内部管理事务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干部队伍学习教育、干部队伍监督、干部选拔任用、干部培养和交流、经费预算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党风廉政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车辆管理等制度;要以推进监管执法职能到位和规范监管执法行为为核心,建立健全企业个体登记监管、消费维权、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市场监督检查、商标监管、广告监管及经济违法案件查处等制度。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推进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四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随着工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成果转化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依托信息网络技术推进和规范了企业个体注册登记监管、消费维权、行政处罚等监管执法及系统内部事务管理。实践证明,信息化建设是推进办公自动化、节约监管执法成本、整合监管执法资源、提高监管执法科技含量、规范监管执法行为、增强执法效能的重要途径,推进“四化”建设需要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保障和促进“四化”建设。要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加强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适应新形势需要的网络平台;要大力加强干部队伍教育培训,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同时,大力培养和引进专业技术人才;要大力加强业务软件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着力加强技术与业务有力结合和统一上下功夫,加快信息化成果转化运用力度,提高信息化建设的科学性,增强信息技术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拓展信息技术运用领域,强化信息技术在提升职能效能方面的作用发挥。

执法监管论文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围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主题,切实解决工商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强和改善行政执法工作,大力提高行政执法能力和水平,全面树立良好的工商执法形象,积极推进全系统的依法行政进程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建设进程,为构建和谐大足、平安大足和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努力作出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使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普遍接受一次深刻的法律、纪律和职业道德教育,努力提高执法队伍素质,切实转变执法作风,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始终自觉坚持依法行政。

(二)在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中进一步树立人本执法、公正执法、科学执法、严格执法、责任执法等五个方面的现代执法理念,进一步树立为民执法、秉公执法、规范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等五个方面的良好形象。

(三)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切实做到“五坚持、五严禁”,即:坚持持证执法,严禁无证上岗和乱管滥罚;坚持公正执法,严禁和徇私枉法;坚持规范执法,严禁和违反程序;坚持文明执法,严禁粗暴野蛮和辱骂殴打;坚持廉洁执法,严禁吃拿卡要和索贿受贿。

(四)实现全系统工商执法队伍素质和水平有新的提高,工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有新的推进,全面规范执法行为有新的进展,工商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有新的突破,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度有新的成效,执法监督工作有新的加强,为建立健全行政执法长效机制打下坚实基础。

三、工作步骤

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年8月下旬)。结合市局制定下发全系统“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召开会议对专项教育培训工作进行动员和部署。将会议精神和要求传达到每个执法人员,层层贯彻并组织实施。

(二)学习培训阶段(**年8月下旬至9月中旬)。统一组织全系统的学习培训工作。学习培训工作结合“四大一重点”活动中的大学法和执法大培训工作组织进行,学习培训的人员范围所有公务员。学习培训内容主要包括依法行政理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及行政执法基本知识和基本规范、执法人员职业道德和执法责任规范、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法律知识和规范等内容,具体范围是《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重庆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等必学内容外,还要结合工商执法实际,将《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意见》、《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许可工作、创新和规范执法办案工作、创新和强化执法监督工作意见》、《国家工商总局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六项禁令》、《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制止行业不正之风“十不准”的紧急通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规定》以及大学法活动所确定的工商业务法律规范等纳入学习范围。学习培训活动采取以自学和集中学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执法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内容的自学,并做好读书笔记,提升学习效果。县局除参加市局的统一培训外,将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集中学习、理论培训、案例讲解等多种形式组织开展对其他执法人员的培训,确保培训面覆盖到每个执法人员。集中学习培训的时间不得少于20个学时。为提高执法人员的学习自觉性,保证学习培训取得实效,将组织开展一次执法知识考试,对学习培训活动的开展效果进行抽查检验。对考试不合格的人员,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补考仍不合格的,将暂停执法资格,待岗培训。

(三)讨论整改阶段(**年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在深入学习、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全系统组织开展“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树立形象”专题讨论,采取有效形式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结合工作重点查找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原因,认清危害,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方案,从思想上、行动上进行整改和规范。

(四)建章立制阶段(**年10月下旬)。全系统要围绕查找出的当前行政执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工商工作实际,对现有的执法规范制度进行审视清理,发现制度欠缺或需要进行修改的,应及时予以完善,进一步建立健全以加强队伍建设、规范执法行为、强化执法监督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制度应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同时,要狠抓制度的执行落实,形成长效工作机制,真正达到既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又长期规范的效果,使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真正取得实效。

四、工作重点

重点解决执法队伍和人员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执法理念不正,重点是宗旨意识淡薄,特权思想严重,伤害群众感情,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

(二)执法责任不强,重点是对违法行为视而不见、不查不纠,作风涣散,工作消极,,不作为或作为不力等问题。

(三)执法行为失范,重点是执法不公、不严,粗暴执法,不文明执法,越权执法,程序违法等问题。

(四)队伍管理不严,重点是资格管理不严格,岗位责任不明确,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五)执法动机不纯,重点是执法权力和利益挂钩,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将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与执法部门、单位的工作经费和执法人员的福利待遇挂钩、以罚代管、以罚代处等问题。

(六)执法工作不廉,重点是吃拿卡要、索贿受贿、违规收缴罚款、坐支罚款等问题。

五、工作措施

推进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强化执法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系统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常抓不懈。全系统除按照本方案要求高质量地完成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外,还要体制机制上狠下功夫,采取有效措施,构建长效规范制度。

(一)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人员的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管理工作。

根据市局的统一部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对全系统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的重新培训和考试,并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即将出台的《工商行政管理执法证件管理办法》所规定的资格条件重新申领换发行政执法证件。未通过执法资格考试并取得国家工商总局统一制作颁发的《工商行政执法证》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工作。进一步完善执法资格考试制度,推行对已取得执法资格人员的定期考核制度,对考核不合格,暂停执法资格并待岗培训;根据国家工商总局的规定,结合工作实际,进一步严格和强化对执法证件的管理,健全执法证件申领、发放、使用以及收回、暂扣、吊销等一系列制度措施,建立对执法证件的动态管理体系,切实把好执法队伍的准入关。

(二)强化法律基本知识和行政执法专业知识的培训。

对执法人员加强以“人本、公正、科学、严格、责任”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教育,在培训中增设相应课程,帮助和引导执法人员树立正确的执法理念。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和行政执法人员定期培训制度,采取多种方式,分层分类加强对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学法情况进行考核,并将培训考试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内容和任职晋升的依据。

(三)推进工商执法体制机制改革。

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加快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工商执法体制。进一步探索相关业务职能和市场监管执法力量的优化整合,建立相对集中、相对统一的监管执法体制,增强监管执法的整体合力。

(四)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要依据《重庆市行政执法基本规范(试行)》、《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正确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意见》等现行执法制度规范,逐步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依据公开、行政执法内部监督制约、违法线索和案件移送、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行使规范、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行政执法回避、行政处罚和强制执行告知、法律法规和规章执行情况报告等制度。其中尤其要重点落实好维护相对人权益的相关制度:进一步规范完善相对人或利害关系人的陈述申辩制度和听证制度;规范执法用语、着装和标志,做到文明执法、礼仪执法;推行制作式行政执法文书,加强执法文书内容的叙述说理;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政,推行自由裁量权说明理由制度等。

(五)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度。

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对行政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工作责任。依法、科学界定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执法机构、执法岗位的执法责任,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办法》,依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健全完善符合我局实际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探索建立行政执法绩效评估、奖惩机制和办法,完善和落实以行政首长问责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为核心的执法责任追究制度,实现行政权力与责任的紧密挂钩。

(六)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

加强行政复议监督。依法受理行政复议申请和公正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充分发挥行政复议的监督救济功能。不断强化层级监督,健全综合监督和业务监督相结合,横向协作、上下联动的层级监督工作体制,继续深化和完善行政执法质量考核制度,丰富层级监督方式。建立对下级机关的经常性监督制度,建立和完善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相结合,不定期检查和定期检查相结合,平时检查和年度检查相结合的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健全层级纠错机制,加大对违法行政案件的追查和督办力度。健全社会监督网络,继续推行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聘请社会义务监督员等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七)加强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工作。

加强工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机构及其队伍建设,健全相关机构,配备得力干部,充实专业人才,使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可靠、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保障有力的工商执法队伍。

六、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

此次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是依法行政、执法为民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法治、服务、责任、廉洁政府的迫切需要,是提升我市对外开放形象和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县局成立专项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李寿中局长任组长,魏红斌、何东、袁平副局长、机关党委书记吴晓梅、杨平组长任副组长,法制科、组织人事科、监察室、公平交易科、“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办公室为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法制科。各工商所建立健全机构,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专项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实际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二)明确责任分工。

县局专项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负责全系统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指导和督促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责做好相应工作:法制科牵头负责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资格和执法证件的清理规范工作;组织人事科牵头负责学习培训以及执法机构和人员情况的清理工作,法制科、公平交易科和监察室配合开展学习培训工作;监察室牵头负责对执法人员违法违纪行为的调查处理和对违法违纪执法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行政问责工作以及讨论整改中的意见征求和问题查找工作,“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办公室配合开展讨论整改工作;办公室负责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报道工作。成员单位之间要建立运转良好的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动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加强统筹安排。

在做好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行政执法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和人民群众最为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想办法、添措施,扎实推进,真正把专项教育培训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把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工作与学习贯彻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巩固和拓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工作的成果结合起来,与当前在系统中开展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四化建设工作和提高基层监管执法能力建设的“四大一重点”工作结合起,与确保当前奥运期间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结合起来,以开展专项教育培训工作有力促进各项工作,以促进各项工作的实践全面检验专项教育培训工作的实际成效。

(四)严格督促检查。

执法监管论文篇7

一、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立论基础

(一)欧陆“公益学说”对民事执行程序的冲击。

19世纪后期,“个人本位”的罗马法理念逐渐向“国家本位”、“社会本位”转移。“公益学说”理论正是在这种思潮影响下确立的。 大陆法系的法国于1806年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可以通过起诉或者其它方式介入一些涉及诸如‘国之安定、官府之诉讼、属于官之土地、邑并公舍’等诉讼中去。” 民事执行程序直接对法律文书确定的利益进行分配,更需要检察监督的介入。如对国有资产的追缴,当事人之间串通,一方不申请执行,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就会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二)前苏联“干预学说”监督模式的构建。

前苏联在民事诉讼实践过程中,也发现需要对民事诉讼活动进行监督,但其理论是建立在否定公私法划分,公权强行介入私法关系的“干预学说”的基础之上的。前苏联法学理论认为“法律监督权从一般国家权力中分离出来,成为继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外的第四种相对独立的国家权力。” 在“干预学说”的支撑下,“前苏联以立法形式建立了检察机关干预民事诉讼的制度,赋予检察机关有权提起民事诉讼或在诉讼的任何阶段参与诉讼。” 前苏联的“干预学说”,由于在一定程度上干扰民事诉讼主体的正当利益,与“私法自治”的民事执行程序的基本原则相违背,有一定的不可取性。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

从理论上而言,在社会主义体制下,权力机关(立法机关)是个全权机关,正因为此,也造成了由其派生的权力之间的失衡。由于行政权拥有强大的、广泛的社会管理权力,一旦滥用职权,不当干涉司法,势必威胁到司法权的独立性与公正性.而司法权拥有行政审判的权力,虽然可以对行政权构成一定制衡,但判决如受到行政权的抵制而得不到执行也难以获得有效的救济.此外,法官拥有对刑事、民事案件方面的审判权,如法官滥用权力,违法审判,也难以受到来自行政权方面的有效遏制。因为与“三权分立”下行政权对审判权的制约不同,行政长官并不具有对法官的任免权或提请任免权,更不具有经立法机关同意,任命检察官对法官的不端行为进行调查并提起弹劾程序的权力。虽然我国权力机关拥有对法官的罢免权。然而,由于立法机关的工作程序是合议制,对于事项的讨论必须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定,因此,其无论对于行政权还是对司法权的监督制衡都不可能直接具体到每一行政行为或具体个案。在这种情况下,设立另一独立的法律监督机关对行政权与司法权进行监督便成了必要。

三、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范围与方式

(一)民事执行监督的审查范围。

现阶段应重点对以下几类情况进行审查监督:

(1)人民法院在执行过程中所作出的生效的裁定、决定违反法律规定。(2)强制执行行为违法。(3)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

(二)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方式。

1、纠正意见。对象为确有错误的裁定。执行法院的同级人民检察院发现法院在执行中所作出的裁定确有错误的,应当向法院提出书面纠正意见。上级检察院发现下级法院在执行中所作的裁定确有错误,指令执行法院的同级检察院进行监督。

2、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的对象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形:(1)在执行程序中所作出的通知(包括协助执行通知)、决定有瑕疵的;(2)发现生效裁判确有错误的,准备启动审判监督程序的,可以建议法院暂缓执行;(3)对执行人员存在严重的违法行为或者涉嫌犯罪的,建议法院更换执行人员;(4)对于执行管理中需要改进的问题,建议法院完善。

3、纠正违法通知书。对执行人员有严重违法的,检察机关向法院发出纠正违法通知书,要求法院纠正违法行为,并追究当事人的纪律责任。

4、刑事调查。发现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索贿受贿、截留侵占执行款物或执行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等严重损害当事人合法权益,涉嫌犯罪的行为,可以进行初查和立案侦查,追究相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四、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工作机制

(一)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

民事执行申诉案件的受理审查机制包括了申诉案件的管辖、审查及审查终结等机制。

1、申诉案件的受理。可以由民检部门行使民事执行的检察监督权。从案件的来源看主要是检察机关或其他国家机关发现提出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人或案外人认为执行中作出的裁定、决定错误、以及法院的执行侵害其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控告的,检察机关应当受理。另外,对于民事执行行为损害国家利益的、社会公共利益以及执行人员徇私枉法的行为,检察机关发现后应当一起查处。

2、案件管辖。民事案件的检察监督工作已开展多年,已形成一支高素质的民事检察队伍,办案质量已得到保证。因此,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级别管辖上应采取同级检察院对同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的原则。在特殊情况下,如上级检察院认为必要,可主动对下级法院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下级检察院认为需要的,也可提请上级检察院进行监督。

在地域管辖上,采取执行法院所在地检察院管辖原则。民事执行活动主要就在执行法院所在地进行,因此,由执行法院所在地的检察院进行监督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案件的审查。民检部门受理民事执行案件的申诉之后,应当及时进行审查。首先是从程序上进行审查,包括申诉主体的适格、申诉的材料等。其次是从实体上审查执行行为是否错误有且属于检察机关监督范围之内的。提起申诉的民事主体必须符合形式上的要件和实质上的要件。

4、审查终结后的处理。办案人员应当在规定的期间内进行审查,需要延长审查期限的,按规定的手续办理。审查终结后,区分情况及时作出决定。民事执行行为没有错误的或虽有瑕疵但并不影响申诉人实体上的权益的,应做好申诉人的息诉工作。法院的执行确有错误的,根据具体情况向法院提出纠正意见、检察建议、纠正通知书等。

(二)监督保障机制。

1、必要的调查权。为了取得民事执行检察监督的效果,应该赋予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相应的调查权。

(1)调查执行文书的权力。执行人员在从事执行活动时必须依照相关程序进行,执行文书是执行人员活动轨迹的书面记载。执行文书包括法院在执行中做出的裁定、决定、通知等。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的合法性审查首先应是对执行文书进行审查。

(2)调查执行中相关事项的权力。申诉人在提出申诉时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主张,申诉人向检察机关提出申请并阐明理由的,检察机关可以依职权进行调查。

(3)刑事调查权力。对于执行人员严重违法或者涉嫌犯罪的,检察机关可以直接依据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侦查等。

执法监管论文篇8

年执法打假工作被评为全国质监系统先进单位;查处的巧园假劣化肥案被国家质检总局通令嘉奖;2008年,行政执法工作被评为全省“十佳执法单位”;我科被市直机关工委评为“最佳文明科室”;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被市政府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之一。现述职如下:

一、积极学习、充实自我。连续两年我在科内组织开展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学习活动,提高全科人员政治修养及技能素养。先后组织了《行政许可法》《食品安全法》等宣贯、执法人员春季培训,案审人员封闭训练,组织执法人员学习新颁布的质监法规、规章以及《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提高执法人员的权责意识和用法能力。撰写《我市液体中电阻起动业的的生产质量现状及思考》受到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的好评,《论行政执法的艺术性一文》被国家质检总局收录到优秀质检论文文集汇编,同时被**省政府法制办列为优秀法制论文参加展评。08年我在各类报刊、杂志、新闻报道120多篇,被市局评为宣传报道先进个人。

二、加强依法行政意识,树立执法为民的思想。一是强调监督与服务相结合,行政管理与行政执法协调发展,突出行政执法对行政管理的推动作用。实行执法检查报批制度,要求稽查机构除确有证据的投诉、举报外,不再实施日常监督检查,提高执法针对性。二是进一步完善“一主多协”的监管体制,减少多头进企业,交叉检查、重复检查的发生。三是进一步加大执法打假力度,对于拒不整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以及严重安全隐患的,集中整治,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企业的欢迎。2008年,全年出动执法人员10470余人次,查处各类案件1015件,查获假冒伪劣产品货值1284万元。

三、落实案件集体审理制度,不断提升案件质量。一是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集中案审制度,要求所有立案案件必须由案件审理委员会审理,案审意见一旦表决通过,必须无条件执行。确需减免缓的必须由案审会决定。拒不履行的,一律提交法院强制执行。二是改善案件审理流程。将以前通读调查报告的案情汇报方式,改变为先简介案情,重点突出证据展示及分析,不仅大大缩短了审理时间,同时突出了证据的重要性,提高了案审效率。三是现场督办,提高案审质量。08年,我组织各级案审人员持续一周对各县(市)召开的案审会进行实地观摩、当场点评,并就怎样开好案审会进行调研,并因地制宜的提出意见及建议。四是积极推行阳光案审,对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大的案子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法制办及法院人员参与案件审核,对特别有影响的案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报道。近两年有21起案件通过阳光案审的这种形式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四、作好指导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一是对案审会形成的每一类案件的审理意见进行总结,针对各类案件执法思路、取证要求、自由裁量权适用等形成统一的指导意见,引导、规范执法行为。在此基础上,对日常法制管理工作中发现的好的做法及措施,形成行政指导,在各县(市)进行推广。二是规范自由裁量权适用,确保全市系统执法尺度统一。08年,我组织专人对质监系统常用的法律法规中处罚条款进行细化,界定每种违法行为的处罚阶位,形成了《**市质监系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强化了自由裁量权的实际操作性,行政处罚进一步规范。三是组织制定出台了《**市质量技术监督行政执法工作规范》(试行),对技术监督行政行为和执法用语规范,行政执法程序步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规范,确保依法行政。《自由裁量权实施细则》、《行政执法工作规范》的出台受到了**市人民政府法制办的高度肯定,在对我局的规范执法调研后,形成材料,上报省政府法制办和国务院法制办,材料在《**法制》和《中国政府法制网》上刊出。

五、执法监督形式更加多样,针对性更强。一是从2008年6月起,我组织在全市质监系统开展执法文书评优大赛,将提高政府执行力大讨论及文明执法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切实将优化经济环境的理念贯彻下去。该项工作收到了市政府法制办的好评,并在《**法制》上作为经验进行推介。二是根据我局出台的《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实施细则》要求,通过备案审查、督查督办、行政检查、案件评查、行政复议等执法监督手段在执法工作中的使用,对执法流程管理、案件质量、票据管理、案件质量等方面实行季度检查、抽查,对存在问题的单位有针对性的下达执法监督意见书及整改通知。2008年,共组织开展定期执法监督检查、案件清查、集中案审执行情况检查和案件评查工作8次,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对出现错案的相关人员进行追究。08年,共有2家执法单位被通报,1人调离执法岗位,2人受到戒勉谈话,对迟报漏报执法信息的2人分别处以100-200元罚款的处罚。

六、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律法规,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一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和省政府《**省行政复议实施办法》的规定,下发了《关于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相关法规规章的通知》,我要求执法人员充分认识行政复议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法律法规的新要求,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做到当天受理,当天下达受理通知及行政复议案件权利义务告知书,并积极组织有争议的双方进行复议听证。三是对符合调解要求的复议案件进行积极调解。年,我科共受理各类复议及诉讼案件4起,其中复议案件2起,1件终止,1件撤回,2讼案件,1件撤诉,1件维持。

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对下级执法管理及法制监督工作制度有待进一步落实。首先,各执法机构在按照市局制订的各项监督制度进行有效的执法监督及法制管理上有欠缺;其次,督查督办力度不够,不能引起执法机构足够的重视。

(二)行政执法有效性有待进一步增强。不能形成有效的执法创新共享机制。县(市)局执法各自为阵,执法信息不能有效共享。

执法监管论文篇9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该同志坚持“终身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熟悉行政法学和专业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了药监业务理论知识和执法实务。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依法行政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勤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该同志20005年8月任市局政策法规科长以来,快速进行了由主要领导向科长的角色转换,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履职尽责,工作卓有成效。市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

(一)破解难题,沉着应对敏感的突发事件

2007年5月,一个自称的打假维权人士,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了法庭,诉该局在药品广告监管上行政不作为。这是关系本局形象和声誉的大事,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科承担了应诉任务。在学校,她学的是中药和药学专业,工作后又长期在领导岗位上,面对专业性极强而陌生棘手的行政诉讼业务工作,她努力克服法学理论知识的不足,边学边干边请教,查阅大量资料,仔细梳理法律法规赋予基层药监部门在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的职能职责,调查收集本单位对本地媒体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的录像、文字资料、给工商行政部门的违法药品广告监测移送文书、文件信函等,精心撰写、反复修改行政答辩状,以翔实的数据、确凿的证据,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本案以原告撤诉终结,树立了良好的药监形象,这个行政诉讼案卷,也被评为全省药监系统2007年度十大优秀案卷之一。

(二)深入基层,创新法制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有效防止执法中的腐败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开始进行查处分离的试点工作。××同志向局党组提出了“能不能在我局率先推行查处分离”的建议后?系统上下顿时议论纷纷……。面对议论和阻力,她先后走访了公安局、质监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试点方案。2007年初,由政策法规科牵头,在高坪、营山两局开展了查处分离试点工作。在法规科人少、事务性工作很多的情况下,她坚持下基层,与其他同志一道,多次深入两个局,了解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交流试点经验,在全系统推广。同时,督促实施简易程序案件备案审查、听证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经组织对已办理的200多个案卷的评查,发现案卷的瑕疵明显减少,案件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她还通过电话、网络、讲课和接待来访,热忱为基层执法人员解答执法难题150多起。几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三)夯实基础,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她十分注重制度建设质量。在通过深入调查,先后草拟、修改、完善、审查、收集整理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案卷评查制度、查处分离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行政责任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医药企业联系等60多个制度,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机关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她积极参与立法调研。《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模式。亲自草拟修订工作制度

,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编制政务服务指南,审查工作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为本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她严格对本局即将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已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清理,提议废止了过时的规范性文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文章,她撰写的《坐行政诉讼被告席的体会》、《从一起行政诉讼争执的焦点看规范执法行为》等多篇有关药品监管执法的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浅谈对药品边缘产品的监管》一文,被××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三型机关建设”优秀论文。她广泛深入普及法律知识,亲自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对系统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岗前法律知识培训,给从药人员讲授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对行政相对人和本系统公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受到参学人员好评;她与有关部门配合,将法律”“六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编写的法律学习辅导资料,挂在本局网站上供大家参考;组织和参与了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7.1”安全合理用药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多万份;联合小西街社区和人民南路小学,设立食品药品法律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政务热线、标语、展板进行宣传。一系列的举措,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

执法监管论文篇10

一、勤奋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该同志坚持“终身工作终身学习”的理念,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深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较高的党性修养和政策理论水平;刻苦钻研法学理论,熟悉行政法学和专业法律知识,熟练掌握了药监业务理论知识和执法实务。特别是她始终保持着“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进取精神,积极参与各类学习培训,努力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和服务能力,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具有较高的依法行政能力、组织指挥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和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

二、勤奋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该同志20__5年8月任市局政策法规科长以来,快速进行了由主要领导向科长的角色转换,淡薄名利,清正廉洁,履职尽责,工作卓有成效。市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政府法制工作先进集体

(一)破解难题,沉着应对敏感的突发事件

20__年5月,一个自称的打假维权人士,将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告上了法庭,诉该局在药品广告监管上行政不作为。这是关系本局形象和声誉的大事,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政策法规科承担了应诉任务。在学校,她学的是中药和药学专业,工作后又长期在领导岗位上,面对专业性极强而陌生棘手的行政诉讼业务工作,她努力克服法学理论知识的不足,边学边干边请教,查阅大量资料,仔细梳理法律法规赋予基层药监部门在药品广告监管方面的职能职责,调查收集本单位对本地媒体药品广告进行监测的录像、文字资料、给工商行政部门的违法药品广告监测移送文书、文件信函等,精心撰写、反复修改行政答辩状,以翔实的数据、确凿的证据,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__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切实履行了法律赋予的职责。因此,本案以原告撤诉终结,树立了良好的药监形象,这个行政诉讼案卷,也被评为全省药监系统20__年度十大优秀案卷之一。

(二)深入基层,创新法制机制建设

为了加强执法制度建设和有效防止执法中的腐败现象,有的执法部门开始进行查处分离的试点工作。__同志向局党组提出了“能不能在我局率先推行查处分离”的建议后?系统上下顿时议论纷纷……。面对议论和阻力,她先后走访了公安局、质监局、城管执法局等执法部门,作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作出了试点方案。20__年初,由政策法规科牵头,在高坪、营山两局开展了查处分离试点工作。在法规科人少、事务性工作很多的情况下,她坚持下基层,与其他同志一道,多次深入两个局,了解执法人员的基本情况,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发动工作,指导制定实施方案,及时解决试点中遇到的难题,总结交流试点经验,在全系统推广。同时,督促实施简易程序案件备案审查、听证和重大案件集体讨论等制度,经组织对已办理的200多个案卷的评查,发现案卷的瑕疵明显减少,案件办理质量明显提高。她还通过电话、网络、讲课和接待来访,热忱为基层执法人员解答执法难题150多起。几年来,全市食品药品监管系统无一例行政复议和行政败诉案件发生。

(三)夯实基础,为科学监管决策提供依据

她十分注重制度建设质量。在通过深入调查,先后草拟、修改、完善、审查、收集整理了行政执法责任制、案卷评查制度、查处分离制度、重大案件集体讨论制度、政务中心行政许可工作制度、行政责任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效能建设制度、医药企业联系等60多个制度,对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强化机关管理奠定了制度基础。 她积极参与立法调研。《药品流通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实施办法》等多部法律法规的征求意见稿公布后,她结合实际,提出了多条具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她积极推行“两集中、两到位”的行政审批模式。亲自草拟修订工作制度 ,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编制政务服务指南,审查工作流程,缩短办结时限,为本局行政审批改革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她严格对本局即将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对已出台的文件,进行了合法性清理,提议废止了过时的规范性文件。她还利用业余时间撰写文章,她撰写的《坐行政诉讼被告席的体会》、《从一起行政诉讼争执的焦点看规范执法行为》等多篇有关药品监管执法的文章在报刊、网站发表,《浅谈对药品边缘产品的监管》一文,被四川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评为“三型机关建设”优秀论文。她广泛深入普及法律知识,亲自撰写讲稿,制作多媒体幻灯片,对系统新录用公务员进行岗前法律知识培训,给从药人员讲授法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参与对行政相对人和本系统公务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受到参学人员好评;她与有关部门配合,将法律”“六进”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编写的法律学习辅导资料,挂在本局网站上供大家参考;组织和参与了每年的“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7.1”安全合理用药宣传日、“12.4”法制宣传日等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发放各种宣传资料10多万份;联合小西街社区和人民南路小学,设立食品药品法律宣传专栏,重点宣传了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食品药品安全知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和政务热线、标语、展板进行宣传。一系列的举措,为保障公众饮食用药安全,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