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时间管理方法十篇
时间:2023-05-19 15:51:41 版权声明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1
1.1公平、公正、透明的管理
提升了员工的工作效率绩效管理是一套有严格、公开、公正、透明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度,对员工各项工作进行较为客观的评估和量化测定,让员工了解绩效与自身工作效率的关系,从而更简单直接地了解工作的内容和职责,较好地避免了人为主观因素对评定结果的影响,同时也能减少员工间因绩效考核产生的矛盾,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1.2完善的管理体系拉动企业绩效水平的大幅提高
拉动企业绩效水平的大幅提高是企业绩效管理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终极目标的过程中就要对参差不齐的员工个人绩效进行统一管理,查找当中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节约、高效和便捷的解决措施,从而解决影响员工绩效水平高低的原因,不断提高企业总体绩效水平。
1.3突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
实现战略性利润目标通过市场调查与实地考察可以发现绩效管理工作的优劣影响着企业核心要素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越强其绩效管理工作就做得越到位,优秀、杰出的绩效管理具有获得突出市场竞争的优势。而且优秀、杰出的绩效管理工作能够深入剖析和分解企业的战略目标,为每一层次的目标提供战略性保障机制,最终确保企业战略性利润目标的顺利实现。
2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
2.1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缺乏充足的交流
大多数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都存在着一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即部门间缺乏充足的交流与沟通,在绩效管理的整个流程中有关绩效管理工作的讨论、交流和总结都不到位,贯穿整个企业管理的绩效管理工作却被遗忘在一角。企业在开展绩效管理前并没有做好相应的交流准备工作,如人力资源部没有与合作部门协商好具体流程、内容等工作,使得后面的环节没有统一的工作准则,员工也不清楚绩效管理的内容,对绩效管理不感兴趣或不重视。在结束绩效管理工作后,部门间没有就绩效考核进行详细的沟通、交流,考核标准、考核周期或考核人员等绩效评估工作存在不同指标。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缺乏充足的交流严重影响着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与质量。
2.2对绩效管理的方法选择不恰当
管理方式单一实质上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多种多样,被大量使用的一般有360度评价法、平衡计分卡管理方法、目标管理法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所采用的绩效管理方法都应有所不同。在选择方法时应根据企业、岗位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但目前由于企业对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没有具体分析问题就匆匆选择不适合的绩效管理方法。而且所选择的方法较单一,没有结合多方面因素综合选择不同的管理方法,一旦选择了某种方法后就不轻易做出变动。
2.3缺少完备的绩效评估体系
评估结果运用不正确绩效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是在管理工作结束后对整个流程进行评估,寻找出绩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问题与不足,并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纠正的措施,确保管理工作的精准性、正确性。目前的绩效管理工作缺乏完备的评估体系,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化,评估结果没有适当、准确地应用在企业管理中,因此企业绩效管理没有取得预期的改善效果,这使得许多企业对绩效管理工作有一个错误的认识,即绩效管理工作对企业运作没有多大作用、不能很好提升企业绩效水平。
3构建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施办法
3.1增进部门间对绩效管理的交流与沟通
企业应大力做好绩效管理工作的交流、沟通环节,努力构建一个完整的、顺畅的、及时的、可双向反馈的交流平台,快速开拓各类型沟通渠道与途径,稳步建设良好的部门间交流、反馈与讨论的绩效沟通体系,为提升企业绩效奠定坚实的管理基础、提供多元化的条件。在准备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就应将各部门联系起来协商,讨论各部门对具体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想法与措施,调整旧的管理标准、原则、规则、流程和制度,共同解决存在的分歧点,最终采取最有效、最折中和最平衡的方案。
3.2对企业绩效管理的方法进行革新
采用多样的管理方式陈旧、单一的绩效管理方法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企业需对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进行革新,吸取外国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我国国情与企业特点并参考发达国家的管理方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管理模式,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对管理方法进行创新的同时还要善于整合利用各种方法,例如综合使用目标管理法、360评价法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将企业战略目标逐级分级,让上级、下级、同级等主体对目标进行熟悉化的了解后,把目标融入自己的工作中,鞭策员工更努力地工作,最终提升员工个人绩效、提高企业效益。
3.3提高绩效管理人员的素质
保证绩效管理工作的专业性绩效管理的理念被引进我国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时间并不久,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并且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专业性要求相对较低、准入门槛的标准并不高,所以从事绩效管理工作的人群中有一大部分并非专业出身,虽然这类人群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绩效管理经验,但他们仍缺乏系统的管理观念和先进的管理技巧。因此企业应加大对绩效管理的预算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机制,建立一套个性化的管理体系。与此同时企业还要注重对绩效管理从业人员进行针对性的、专业性的职业技术在岗培训,建立专业的管理的团队,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定期对绩效管理从业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从考核成绩、平时表现、业绩、工作效率、同事评价等多方面评估,选拔出最合适的从业人员,从而提高绩效管理从业人员整体水平,提高企业整体的绩效管理质量。
4结束语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2
【关键词】护理;层级管理;应用;效果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24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65-02
在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形势下,随着各级医院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提高,要求实行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护理层级管理方式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需要。护理层级管理能通过激发现有护理人力资源的潜力,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获得患者、医生和护士自身的“三满意”。笔者对护理层级管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与效果进行了如下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病区开放病床30张,配置护理人员16名。其中: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士2名,主管护师3名,护师6
名,助理护士4名。
1.2方法:
1.2.1护理分层管理方法:在科内根据护士的职称、工作年限、业务能力将其分三个层次:护理组长及替班组长由资历和管理、沟通能力强的护士长担任,副组长由工作经验丰富的高级责任护士其次为和初级责任护士和助理护士。不同层级的护理职责由不同层级的护士完成。组长:开护嘱,制定护理计划;与其它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和协调;对患者病情进行监察并进行护理安全评估;对其他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副组长:协助组长完成上述任务,主要任务是对组员进行护理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主管护师:负责进行技术性的专科护理;参加护理查房;指导助理护士的基础护理操作。助理护士:进行非技术性或低技术性的护理工作。护士层级管理的结构为“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助理护士”4个层级管理方式。
1.2.2“APN”连续排班方法:根据《护理工作管理规范》的要求,采用“APN”连续排班(A班5名,P班3名,N班2名),主要上班时间段为上午、下午和夜班,具体时间安排为:A班8:00~16:00,P班15:30~23:00,N班22:30~次日8:30。上下午均有组长或替班组长在岗。各个班次按照护士的职称、资历、业务能力进行分层管理,按床位分为两个护理小组,每组分管15张病床。
表1“APN”连续排班方法人数、时间及层次结构
1.2.3评价标准及方法:设计“三满意”评价调查表调查护理满意度,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医生对护理及配合的满意度、护士对自身工作质量和效果的自我满意度调查。两表均设满意、较满意、一般、不满意四个评价标准。其中所设评价条件包括服务态度、技术质量、护理效果、配合效果、协作精神等方面,分优、良、一般、差四个等级。实施前后分别对该病区96名住院患者、15名医生及16名护士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127份,回收有效问卷127份,有效回收率为100%。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X2检验。以P
2.结果
实施前后患者、医生对护理质量及配合效果以及护士自我满意度比较结果,(见表2)。
表2实施前后满意度比较
实行护理层级管理即提高了护理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又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连续性、提高了医生、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及护士的自我满意度。
3.讨论
护理层级管理及“APN”连续排班方法能通过使各层级护士明确自身的护理职责,保证了各项治疗护理及时到位,护士各司其职能有效提高对患者治疗和护理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增加护患之间的和谐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管理方式体现着以患者为中心、以服务与他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于调动各护理层次的工作热情,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能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连续排班过程中不同层次护理人员的搭配,保证了24h护理人力与层级配置的相对均衡,新老搭配的方式有助于快速提高初级护士的业务能力,有助于和谐团队关系的建立。中午与夜间时间段的护理层次安排保证了薄弱时段的治疗护理效果,能够为患者提供连续性的、系统的治疗与护理。层级护理实行的竞争上岗制度有助于增强各层级护士的竞争意识,使护士能够自发的积极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护士学习和工作的积极性。“APN”连续排班方法改变了传统五班制的排班方法,有效的利用了有限的护理资源,避免了因护理人员频繁换岗和交接增加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和带来的时间的浪费。减少了因护理人员不足造成长时间超负荷工作给护士的身心健康造成的负担。减少了夜班次数,使护士能够得到充分休息,降低了因护士疲劳造成的医疗安全隐患事故发生的可能。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3
【关键词】 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干预;团体辅导
一、研究背景
时间管理是人们在使用、安排、调控和管理时间等方面的态度和行为的综合表现,时间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时间利用率。黄希庭将时间管理倾向划分为三个维度: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体现在时间方面就是个人的价值观、效能感和监控能力。目前对时间管理倾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概念以及模型研究、时间管理倾向和其他心理活动以及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其中,对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干预研究显示:采用各个不同的干预方法取得的干预效果是不一样的。本研究是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原因、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以及时间管理倾向对高职生的作用,提出了综合的干预技术,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团体辅导方案,通过严格的干预过程,结合数据结果,来分析团体辅导方案的效果。具体辅导方案如表1所示:
表1团体辅导方案
主题 主要内容
一、初次相逢 1.播放音乐,游戏“自我命名”,“大风吹”,“信任之旅”
2.制定契约,确定目标,团体成员宣誓,签名
二、时间的价值 1.播放音乐,自我印象和他人印象对比活动
2.主体活动:说说时间有多么重要,“价值拍卖”游戏
3.写出自己把时间浪费在哪里了
三、如何掌控时间 1.播放音乐和游戏“猜五官”
2.主题活动:“时间存折”游戏
3.角色扮演游戏:时间是个小偷
四、时间掌控方法 1.播放音乐、热身游戏“青蛙跳水”
2.SMART原则的讲解,使用方法
五、监控你的时间 1.播放音乐和热身游戏“谁是卧底”
2.分享SMART方法的效果
3.学习ABC法则
六、注意力训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找不同”
2主题活动:如何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集中
3.专注力训练律动操
七、建立合理情绪,提高自信心 1播放音乐和游戏“排队”
2.主题讨论:你最棒
3.ABC情绪疗法的讲解
八、相互祝福,告别团体 1.开场音乐和游戏“鸡同鸭讲”
2.回顾所学知识
3.互相赞美和祝福
二、研究设计
1、被试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西安思源学院学生500名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调查结果,招募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较低的学生作为团体辅导的对象。
2、研究工具
采用黄希庭编制的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调查,该量表总共44个项目,包括三个维度,即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监控感,其中时间价值感包括10个项目,时间效能感包括24个项目,时间监控感包括10个项目,计分方法采用五点记分,“完全不符合”记1分,“大部分不符合”记2分,“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记3分,“大部分符合”记4分,“完全符合”记5分,其中反向计分的是9,17,27,30,41。
3、实验设计
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后测实验设计。将20名时间管理倾向水平低的学生随机分成两组,一组接受8次团体辅导的干预,一组不做任何干预,对团体辅导干预之后两组的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得分进行对照比较。
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TMD测量结果
表2实验组与对照组ATMD得分前后测差异比较
注:~P0.01
表2的结果显示,在团体辅导之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维度上的得分无显著差异(t=-0.45,P>0.01),在时间效能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56,P>0.01),在时间监控感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0.08,P>0.01),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差异(t=0.145,P>0.01),即两组被试在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上是同质的。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以及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的得分均有提高(t=-3.234,P0.01;t=-3.023,P>0.01),实验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有显著提高(t=-3.023,P>0.01),而对照组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时间监控感各维度上无显著差异(t=-1.673,P>0.05;t=-0.478,P>0.05;t=-0.2,P>0.05),对照组在ATMD总分得分上无显著提高(t=0.274,P>0.05),团体辅导之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被试在ATMD总分上的得分有显著差异t=-3.765,P>0.01)。
2、研究结论
根据以上数据分析结果,可得出研究结论:
(1)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价值感。
(2)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效能感。
(3)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时间监控感。
四、研究的不足
本研究中的团体辅导方案是根据心理咨询的理论基础,经过前期的调查研究,请多名心理咨询老师共同研究制定的,团体辅导的实施者经过培训,严格按照要求进行辅导,保证了理论上的完整性,技术上的可操作性,从而具有较好的效用性,值得推广。但在本研究中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本研究中采用实验组和对照组,只是验证了团体辅导的效用性,但是,假设不进行团体辅导,对学生进行一般的时间管理倾向的辅导,比如让学生阅读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的书籍,是不是也能够提高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呢?因此,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比较团体辅导和一般辅导的效用性的差异,可以多增加对照组,如增加一般辅导对照组。从而加深理论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会兰,胡兴旺.团体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干预[J].中国特殊教育,2012(12).
[2] 樊富民.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 邱小艳,郑希付.国外音乐疗法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科学,2004(2)108-111.
[4] 马丽芳.高职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调查研究[D].曲阜:山东师范大学,2010.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4
关键词 企业;管理效率
一、管理效率的含义
在经济学中,效率存在几种理解,一种是产出、投入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一种低投入、高产出的理性经济行为;另外一种是资源配置的概念,即效率是追求“帕累托最优”的动态均衡(“帕累托最优”是指系统中的任何一项要素变化都不能使系统资源配置更优)。在经济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益”的概念。在管理学中,效率更倾向于“效果(质量)”和“速度”的概念,效率可以说是这两个变量的乘积。在一个企业内部,谈管理效率更多的是针对管理工作完成的质量和速度,如工作是否按照计划完成、是否达到了质量要求、是否有创新、是否节省了成本等等,这实质上是一种“工作效率”的概念。
二、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性
提高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管理的的起点和落脚点,提高管理效率有利于促进管理人员工作作风和工作的转变,树立高效企业的新形象:提高管理效率是新形势下,企业快速发展的要求和在市场中竞争的需要,可以不断推动和促进企业管理创新:提高管理效率可以促进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和工作质量,加快工作节奏,充分利用管理资源,降低管理工作运行成本,提高管理工作运行质量;提高管理效率可以激活管理人员的潜能,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反映问题和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管理效率有力增强了管理人员的时间意识,有利于抓好时间管理应用,提高工作时间利用率。
三、管理效率低的主要原因
从企业长期的管理实践看,企业管理效率和人员素质、管理技术与手段、工作动力、组织规范四个因素紧密相关,从影响企业管理效率的具体原因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管理工作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一些管理人员对管理工作的态度,使之对管理工作不能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认真措置。
2 旧观念的束缚、慢节奏的习惯,造成了一些管理人员在思想上没有急迫的时间观念,对工作速度的要求标准不高,从客观上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3 管理体制、管理机制不够合理,使一些企业管理职能混乱、责任不清,在管理工作上存在越位、错位、缺位,管理运作不规范、不通畅,造成管理工作流程长、运转慢、效率低。
4 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落后,使一些企业的管理工作不能适应管理工作发展的需要,造成许多管理工作跟不上,极大限制企业的管理效率。
5 忽略人才在管理中的作用,有些企业不重视管理人才的使用,不能给其提供发展、施展才能的空间,造成优秀的员工逐渐流失,沉淀下来质地一般的员工,使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率低下。
6 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差,一些管理人员不懂得管理工作应该干什么和怎么干,特别是一些高级管理人员不能正确地把握工作的发展方向,不能在业务上指导具体工作,不能有效地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造成企业整体的管理效率低下。
7 缺乏先进企业文化的引领,一些员工缺乏追求进步的动力、没有追求的远大目标,企业里团队意识差,没有养成协作工作的意识和习惯能力,个人之间存在着工作的边界、部门之间存在着工作疆界,互相协作配合少,极大的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效率。
8 缺有乏效的管理沟通机制,有的企业不重视管理沟通,没有形成沟通系统和建立沟通机制,在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缺少必要的意见交流,一些工作任务不能得到有效地传达和正确理解,影响了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度。
9 管理运作不规范、流程不通畅,有些企业管理流程不科学,管理不规范、不标准,管理运行中的随意性大,把一些简单过程复杂化,甚至存在一些为管理而管理的情况,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效率低是难免的。
10 没有科学的绩效考评管理。很多情况下,管理工作质和量缺乏确定性和可度量性,许多管理工作很难用量化的标准加以测定,在缺乏有效监督、评估、考核的情况下。工作质量差、速度慢的现象在一些管理人员身上表现的较为突出,极大的影响了管理的的整体效率。
四、提高管理效率的简要途径
1 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
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提高效率的意义,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效率观念,坚决摒弃落后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自觉转变不讲效率的行为习惯和工作作风,打破岗位的边界和部门疆界,加强协调配合,强化时间意识,进行快节奏工作,增强管理工作质量,提高管理效率。
2 学习管理知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人员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必须认真学习管理知识,只有掌握了基本的管理理论,树立科学管理思维,在实践中感悟管理的真谛,学会科学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效率。管理学是整合管理知识的一种学问,整合管理知识一般有三种基本方法:一是从教科书中学习;其次是学习管理专著;最后是借鉴他人经验材料。
3 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企业要通过改革,精减机构,转变职能。减少管理层次,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构建人员编制少、紧凑而富有弹性的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
4 升华管理理念,构建高效规章制度
管理理念主导着企业管理的方向。决定着对问题根源的认识和对存在问题所采用的破题方法。源自管理理念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有序运行的规则,是一个组织创造和谐、向上工作环境和提高执行力的制度保障。通过规章制度所体现的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人文关怀是提高执行力、精确执行的制度前提。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是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在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后,企业必须建立一套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体系,支撑企业的有效运行。
5 推进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
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现代化是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的必备条件,因此,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掌握好先进的管理技术,运用好现代化管理手段。在管理实践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6 全面简化优化企业管理工作流程
对企业层面的管理工作及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承担的工作任务,要在总体把握的情况下,通过合并某些任务或步骤,消除一些不必要的任务或步骤,同步进行两项或更多的任务或步骤,或将任务及步骤进一步细分,重新安排工作流程,使用更有效的工作方法等措施提高效率。
7 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和评价方法
企业要结合实际,摸索建立有效的科学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机制,对企业管理绩效进行正确、
有效的评价,知道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现有情况,明确企业管理现状与企业管理快速发展要求的差距。才能做好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8 创建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
企业要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形成好的文化氛围,通过企业文化团结人、凝聚人,激发员工工作热情,营造一个具有良好人际关系和较高工作效率的和谐的工作环境,既有利于稳定人才,又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9 推行效率管理、推动管理效率提高
在企业管理上推行效率管理,应按照组织的效率建立或调整管理机构、体系和制度;围绕效率规定措施、选用方法,并组织实施;依照效率对管理过程进行监督、控制和调节,及时纠正目标偏差;把效率作为一切管理活动是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管理行为的开始是确定心理标准,执行过程也以效率为指针,管理过程的结束也是以效率来评价优势,将效率渗透到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
10 改善沟通方式、完善沟通平台
企业内存在的许多的问题可以由沟通得到解决。构建有效沟通方式和沟通平台对企业尤为重要。通过有效沟通,可以促进员工间的关系,增强员工的参与意识,促进上下级之间的意见交流,促进工作任务更有效的传达。通过有效沟通,可看到事物的表象、存在的问题,还可了解到造成这种表象、问题的真实原因,能了解到目标与执行之间的差距,还能达到群策群力、集思广益的效果。
五、企业提高管理效率的主要措施
1 全面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1)通过工作实践中提升
管理人员在实践中历练,积累经验是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企业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的能力,要对管理人员在工作安排方面进行特别处理,比如实行岗位定期轮换。让员工到本职以外的部门和岗位任职。开阔工作视野,了解其它部门的运作,增强了协调沟通能力,丰富了管理实践。提高了处理问题的思维高度,同时让员工对工作保有新鲜感,更容易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安排特殊性的工作,考验和提高处理特殊事务的能力。在工作中提升是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2)通过集中学习或短期培训提升
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与当前企业管理工作的重点相结合,组织集中学习或较短期的、专题性的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某一方面的能力和技巧,短期培训针对性非常强,是及时“充电”的有效方法。
(3)通过加强自我修养提升
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等方面的学习和提升大都得依靠自己。因此,要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长期自学,多方面搜集与专业有关的信息,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加强道德方面、业务方面的修养。只有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坚持“终生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5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建设现代化城市的重要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高效能的城市管理,能优化城市资源配置,扩大城市功能空间,降低城市运营成本,提升城市对资源要素的聚合力和功能的辐射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管理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交流机制,最大化地消除部门之间的协作不畅、相互推诿、相互掣肘的不良现象,实现部门之间的联合联动、协调运转,可以有效地优化城管运行秩序,增强城管执法力,提高城管效能,确保城市科学健康发展。
一、部门协作不畅的主要表现
当前,我市城市管理的规范制定权、处罚权、强制权、许可权、征收权等多项权力分离,这对保持相关行政职能部门之间一定的权力制衡、预防权力腐败等现象显然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代城市管理是一个多层次、多变量的复杂系统,是具有非线性和复杂回路特性的社会系统工程。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城市管理活动而言,行政处罚权与其它行政职权又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城市管理系统中的任何行政活动,都完整和连续地贯穿和包含了这些职权。人为地割裂这些行政权,虽然可以达到相互制衡,减少寻租的可能性,但也增加了部门协作难度,提高了行政活动成本,降低了行政效率。主要表现是:
(一)信息获取滞后,信息不对称,处理问题被动。城市管理系统范围极广,内容繁多。现行管理方式下,城市管理执法部门获取信息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主动获取,即执法人员将大量的时间用于日常路面巡查以获取信息。这种途径比较直观、直接,对情节轻微的违法活动,可以通过劝阻教育迅速进行纠正。但是,执法人员的巡查仅局限于对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等直观领域的信息获取和监督处罚,而对其他众多领域的信息获取较为困难,这也就限制了城管部门在拓展执法领域上的努力。而且,执法人员发现问题越多,自己的工作量就越大,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部分执法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降低了执法部门的执法效能和执行力。另一种是被动获取,即群众发现问题后打投诉电话进行举报,或通过市长热线、城管110以及等方式直接向执法部门反映,或通过新闻媒体,如电视、报纸等进行曝光反映,经领导批示后由执法人员进行处理。这种途径有利于借助群众和媒体的参与,拓宽信息来源渠道,同时也能起到法制宣传的作用。但是,这增加了问题发现到问题处理之间的环节,增加了行政时间和行政成本;并且容易被误认为群众不举报、媒体不曝光、领导不批示,城管执法部门就不去发现、不去查处问题了,容易造成执法部门无所作为的错觉,最终导致“领导批评、群众埋怨” ,执法部门费力不讨好的后果。由此可见,执法部门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获取途径,信息获取滞后,处理问题被动。
(二)部门之间职责不清,职能交叉,无人管理与多头管理并存。城市管理专业化分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专业分工越细,管理、综合执法人员的知识积累、法律准备以及对人才的培训就越快,但部门与部门、政府与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就越严重,协调合作的成本也就越高。同一个问题在具有不同执法权的部门之间转手反映,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同一性质的执法权在不同部门之间所进行的分割。这也是职责不清的一种表现,以及造成群众对执法权归属认识不清的原因之一。从而也就造成了群众反映问题难,执法部门获取信息不及时的问题。比如,对一个大排档夜间噪音扰民的群众投诉,环保、公安、卫生、城监等多个部门都具有一定的管理职权,群众往往不知道应该向哪一个部门反映,或者反映了迟迟得不到圆满处理。由于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像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都有一堆管不了的理由,无人愿意去管理;反之,又因为有利可图而多头管理,出现“九顶大盖帽管一顶破草帽”的执法扰民现象。
(三)过多地依赖突击式和运动式管理,长效管理机制亟待进一步建立。目前,对城市管理中突出问题的治理往往局限于搞运动、搞突击式的整治。例如“城市牛皮癣”泛滥了,发生交通死人事故了,媒体报道了,于是领导批示,层层发文,层层开会部署一个专项治理活动就此开始。类似的问题的报道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这类运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雷声大雨点小,虎头蛇尾,实际效果往往是前治后乱。虽然专项治理在短期内对改善城市管理问题确实有着很好的效果,但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城市始终正常稳定有序运转才是城市管理的终极目标。如果不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专项治理往往治标不治本,结果只能导致“乱—治—再乱—再治”的恶性循环,城市管理耗能大、效率低。
(四)缺乏统一调度,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城市管理部门众多,工作侧重点和依据的法律法规各不相同,往往是各行其是,协调配合不够,更谈不上建立相互之间的既监督又协同的关系,致使以收代管、以罚代管、只批不管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部门没有很好的配合,直接制约了城管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现行行政权力划分的制度下,政府行政部门需要创设良好的协作机制来愈合制度内的裂口,以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来实现管理、执法资源共享,弥合因行政权各组成元素分裂而造成的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降低的不良后果。
二、
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强化部门长效协作
建立健全城管协作交流机制,是优质高效开展城管工作的需要,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在现有城管体制下,只有遵循共同参与、相互交流、相互协助、相互监督的原则,充分应用现有行政手段和现代科技技术,建立城市管理各部门之间长效协作的新机制,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政策制定,共同现场发现问题,共同现场处理、监督、反馈、检验的良好[,!]协作模式,才能真正做到源头监控、动态管理、及时处置和反馈城管问题,确保城市健康有序发展。
(一)城管协作机制的主要内容
结合当前城管工作实际,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六项协作交流机制,确保城管工作的协调高效开展。
一是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应当根据本级政府的要求或者专项整治的工作需要召开行政执法联席会议,统一安排部署联合执法的事项、方法、步骤、措施,通报和沟通执法工作情况,协调处理联合执法中的争议,研究解决联合执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会议议定事项以会议纪要形式送执法机关执行,各执法机关要定期报送联合执法情况。
二是建立健全联合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针对城市管理领域较为突出的违法行为或者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问题进行专项整治活动的,应集中执法力量,实施联合执法。联合执法牵头机关应当认真履行组织协调职责,有关机关应当积极配合,不得各行其是,不得互相推诿。
三是建立健全联动执法机制。市级执法主管机关与区县(自治县、市)执法机关要建立上下联动执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中的层级联动。上下联动执法应依法界定双方权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
四是建立健全互动执法机制。同层级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要建立互动执法制度,确保各行政执法机关在行政执法过程中需要相关执法机关承担协助(协管)义务时能得到及时、有效配合。执法机关提出协助调查、采取强制措施等协助(协管)要求,只要手续完备、程序合法,协作机关应及时无条件予以配合。
五是建立健全资源共享机制。行政执法机关之间应当公开各自的信息、技术和资源,提供查询方便,对其他机关请求查询有关信息、资料、数据的,被请求的机关应及时、无偿提供。应当建立执法信息互通平台,保持及时、灵敏的信息沟通,把握违法行为动态,防止违法当事人利用地域、时间差异,流动作案。应当确立有效的沟通方式和渠道,采用签订合作协议、设立联络员等方式,建立联络网,互相提供执法工作情况。
六是建立健全执法调处机制。行政执法机关执行法律、法规和规章过程中发生的争议或者其他问题,应当首先由行政执法机关互相协商解决争议;协商不成,由同级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协调处理;协调不成的,则应当报共同上一级行政机关依法裁决。
以上六种协作机制其实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如上海市推行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制度,依托政务信息网络,共享行政执法案件信息,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执法工作衔接和协作更加便捷、规范、透明、高效。深圳市建成了以数字城市技术为依托的数字化城管信息平台,通过建立覆盖全时段、全范围的城市管理数字化网络,实现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公用设施、市容环境和环境秩序实施网格化监督和管理,推进城市管理达到主动、精确、快速和统一的目标。又如,我市城管委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也是一项城管协作机制,对协调解决城管重大问题起着积极的作用。
(二)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
由于城市管理部门之间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势必会出现两者所作出的行政决策、行为相互矛盾、打架的现象。由此,城市管理执法实践已提出了更多的权力协调要求。协作得好,可以提高政府宏观管理效能,否则将会产生极高的管理执法成本,对城市建设造成极大的成本浪费,对城市软环境建设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从当今城市管理发展趋势来看,城管协作机制的实现方式主要有三个:
一是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
目前,我市的城管协作,多是通过市城管办综合协调的方式来实现的,或者是依靠部门的力量去实现部门之间的工作协作,其协作成本和难度较大。市城管办作为一个议事协调机构,对级别高、权力大的各个职能部门,往往是协而不调,调而不果;而部门之间的协作往往是利益搏弈的产物,这种相互妥协的产物是无法达到理想的协作要求的。鉴于以上情况,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必须自上而下来进行。因此,我们需要运用政府的力量来创设和完善各相关部门之间相互协作的机制,从而提高政府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更好地打造强势政府,推动城市科学发展。可以说,通过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来建立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不少城市已经作了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如杭州市就较早地注意到了该问题,并在相关规范性文件中作了一些明确规定。《杭州市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市区相关行政管理部门负有积极协助、配合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依法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义务;在涉及行政处罚权与行政许可权行使的统一管理对象时,审批部门负有向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抄告批准结果的法律义务;同时建立完善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机关与其他各有关行政主体之间的“双向告知”、“意见反馈”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再如重庆市以政府令的形式出台了《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和规范行政执法的决定》,为城市管理系统内部门协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蓝本。该决定就如何规范完善联席会议机制、联合执法机制、联动执法机制、互动执法机制、资源共享机制、执法调处机制等六大协调协作机制,作了详细的规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通过制定政府规范性文件,可以夯实城管协作机制的法制基础,为建立健全城管协作机制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
二是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完善城管协作机制的技术支撑。
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实施数字化管理是城市管理发展趋势的需要,是城市管理走向精细化、综合化的必然要求。以建立城管数字化网络作为现代化城市管理的突破口,通过信息化管理内在的系统性、网络性、程序性和透明性等要求,推进城市管理资源优化整合,管理流程科学再造,管理主体多元参与,这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如杭州市城管部门安装“千里眼”帮助管理,深圳市城管部门建立了“数字城管”,昆山市率先在城市管理中推行信息化网络管理,都取得了良好效果。__在全省来 看是一个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城市,与其他城市相比,这方面具有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城管数字化监控网络、数字化信息网络等信息化技术手段整合城市管理资源,实现城市管理全过程信息的实时传递与处理。做到城市管理中的事件(指人的行为,如摆卖、烧烤、沿街乞讨等)和部件信息的自动化采集,数字化处理,网络化传输,资源化利用和社会化共享。通过城市管理综合平台,建立相关的数据库,统一信息的收集和分配,提高信息的收集面和准确度,使信息前置,以全面准确的信息来引导管理,从而将传统的滞后管理改变为实时管理和监督,增强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带动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我们应通过建立城市管理数字化基础平台,促进城市管理手段创新,以此为催化剂,进而建立起与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实现管理模式的创新,形成以数字化为标志的体制协调、动作高效、方式先进的现代化城市管理体系,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注入活力,打造数字__。
三是实施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扫清城管协作机制的体制障碍。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6
【关键词】定额定员管理;作用;发展方向
一、劳动定额定员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作用
劳动定额定员是通过对企业整个生产工艺过程、劳动组织、操作方法及其工时消耗统计等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测算后制定的,为控制产品成本核算提供了有效时间,是降低人工成本,提高销售收入高价值的科学依据。明确规定了工人在一定时间内应当完成的产品数量,使员工有了具体的奋斗目标。因此,实行劳动定额定员也就是把企业提高劳动效率的具体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劳动者身上,促使操作者采用先进的技术操作方法,改进生产工艺,推广先进经验,达到挖掘生产潜力节省劳动时间,提高劳动效率的目的。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编制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依据。企业只有根据合理的定额定员标准,才能正确的做出企业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决定各类人员的需求数量和控制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实现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2、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劳动效率,实现销售收入高价值的基础,不断增强员工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
3、劳动定额定员为企业生产各单位科学合理设置岗位、核定定员、配备人员、合理分配、建立员工考核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建立有效的分配激励和竞争机制,控制工资总额使用机制,控制用工总量机制,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有公平的薪酬制度基本保障;定额完成情况是衡量和考核员工劳动负出的基本尺度,无论实行计时工资,还是计件工资,都应以劳动定额作为主要考核标准,按岗位定员和定量及完成定额情况,核算和支付劳动报酬,使分配建立在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基础上。
5、劳动定额定员是企业进行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分析,建立人工成本控制管理机制,降低人工费用指标的主要依据。
二、劳动定额定员工作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公司的发展正处在高速成长阶段。“创建国际一流创新型企业”的宏伟目标,激励着劳动定额定员管理要不断创新经营理念,适应快速发展的高铁管理机制。劳动定额定员的发展方向要适应公司的发展和管理创新的平台。实行标准化分级(部级标准、行业级标准和企业级标准)管理,要以劳动定额定员为考核依据,科学定员,合理分配,激励员工学技术、练本领,使员工同公司一起快速成长。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同时,给劳动定额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标准要求。要逐步探索定额、定员管理的新思路、新观念、新方法,为公司创收、完成全年销售收入指标提供基础保障。
1、定额定员管理要引入作业研究
作业研究,指“动作与时间研究”,是以生产作业系统为对象,研究和制定符合工艺操作流程的作业程序和作业方法,在此基础上,运用时间研究制定出技术时间定额。作业研究作为现代劳动定额管理的基本方法,已成为西方国家提高劳动效率的有效方法并被广泛地应用。
作业研究可以分析人在劳动中的机械动作,剔除辅助时间和生理需要时间,制定最精确的作业方法。它是增加产量,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劳动效率的前提。
2、现行的劳动定额管理主要采用的是技术定额制定法,
第一,技术定额制定方法主要是着重研究先进工人的经验。在制定技术定额时,往往把一个或几个先进工人的经验,作为制定先进定额的基础,忽略先进的工作方法,正确的应该是根据工艺路线、操作标准、机动时间、经过分析、测算、综合而成的。?
第二,对生产过程的作业分析。分析作业的结构、确定最优的生产程序、劳动条件、工装与工具、机器设备、材料与工件、工作地布置及工人技术水平等。
第三,作业研究在制定标准时间时,是以普通工人为对象,它所制定的标准时间必须以广泛的先进工作方法为基础,不是以某一先进工人工作方法为基础,并分析作业的工作方法,制定一个最优工作方法。
第四,作业研究制定的标准时间性以普通工人为标准的,是以普通工人靠掌握优化工作方法,而不靠加强劳动强度就能完成定额。因此,作业研究提高标准时间的水平主要是通过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操作技能,并培训员工掌握工艺流程、掌握新的工作方法而达到的方法。
3、实行全面定额定员管理
要大力推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将效率管理扩大到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劳动定额作为衡量和计算劳动效率、分配员工收入水平的尺度,便于从劳动效率高低、贡献大小中发现问题,找出影响完成定额水平的因素,从而总结经验,推广新技术,采用新的操作技能,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组织,提高工时利用率,从而不断提高劳动效率。提高产能。使公司各生产系统之间、分厂之间、车间之间、工种之间、工序之间协调、均衡地生产,用定额组织生产,使劳动者在劳动定额的激励下进行创造性的劳动。逐渐使劳动定额管理从一线生产工人扩大到二、三线人员、辅助类人员。逐步实现全员效率管理,即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产品的设计,工艺流程、生产组织都实施效率管理,不断提高劳动效率。
4、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增长比例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指标要求,对服务于生产的管理岗位、技术岗位、辅助岗位类的人员配备随着公司总体效率提高,配备比率逐年降低。制定定岗、定员标准,编制岗位说明书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工作标准,考核要素,做到上岗有职责,工作有考核,责任有落实。
5、创新定额定员管理方法
在扩大劳动定额、定员管理的同时,要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运用到定额定员管理过程中,作业研究、工作研究与劳动定额有着密切联系的先进管理手段。在企业中不再是只靠增加职工劳动强度和人数,而是通过重新组合生产要素,优化生产流程、固化操作规程、改进操作方法,并将其加以标准化、用以规范所有人的行为,使企业里每个人每个环节每个岗位都围绕标准和目标、高效协调的动作,使企业内部生产由无序走向有序,达到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和效益的目的。
6、走定额定员标准化规范化之路
劳动定额、定员标准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方法推动基础管理上水平。将劳动定额纳入标准化轨道,就意味着劳动定额工作要按照标准化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开展,定额标准的编写、审批、标准的原则和方法等都必须遵循有关的标准化法规,才能保证劳动定额工作真正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对劳动定额工作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推动作用。有了定额标准既可简化劳动定额制定工作,又能保证定额的准确性,也可以提高职工的标准化意识,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对生产过程、设备、工具以及工艺技术条件等的调查、统计和分析,对先进经验的总结,这些对克服企业薄弱环节、挖掘企业潜力、改进工艺流程都有推动作用。规范工作方法,重点在于规范人的行为,所以它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通过优化员工操作方法和操作动作,规范生产作业岗位的工作程序和辅助岗位的工作程序,确立时间定额。实施规范化管理要体现系统性、制度化,做到有定额依据、有制度实施、有人员落实、有措施保证,规范化的目的是培养职工的效率意识、责任意识、标准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企业活力和凝聚力。
总之,随着铁路客车装备制造业更新换代的加快,制造技术引进的不断扩大,企业的生产类型从普通碳钢车向城轨车、高速动车的多品种发展,劳动定额编制工作要适应市场变化,形成由单纯的行政管理手段逐渐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的管理模式,建立高效率、先进合理的机制,使劳动定额、定员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水平,符合行业标准。
参考文献: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7
1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问题
目前,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虽然应用了管理会计理论,但是在实际实践期间,还存在较多问题,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与有效性,难以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具体问题表现为以下几点:
1.1 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管理制度还存在较大的缺陷,难以达到一定的管理效果。主要因为高校投资者、资金所有者为国家政府部门,其可以为高校提供较多资金,但是并没有要求高校予以资金的偿还,也不能将高校作为盈利工具。高校不能自行对资金进行管理与调控,国家政府部门也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没有制定长远的规划,更无法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与监督不够重视,不能更好的对高校财务资金进行核算、预算与结算,难以发挥高校财务管理的职能。
1.2 缺乏完善的高校财务管理评价体系
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相关部门还没有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不能根据市场实际情况开展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在财务管理期间,不能根据高校财务管理需求制定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导致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次,虽然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期间,已经设置了统一的评价指标,但是财务管理人员还不能更好的对资金进行规划,也无法全面分析高校财务数据问题,难以达到良好的评价效果;最后,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评价标准,不能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难以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影响着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1.3 缺乏健全的高校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出完善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无法提高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部门还没有意识到财务管理运行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认真负责相关工作。其次,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一些财务管理人员只重视自身利益,忽视群体的利益,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最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责任感,不能根据其实际需求制定完善的审批制度,也无法全面考虑高校财务管理后果,不利于高校长远发展。
2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应用的重要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主要因为其可以弥补传统管理会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可以形成成熟的管理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资金优化配置效率,增强高校资金使用效果,规范高效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行为,促进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发展。具体重要性表现为以下几点:
2.1 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核心竞争力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完善高校会计管理工作,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传统的会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相关需求,无法提高相关工作质量。然而,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之后,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内部管理工作方式提高高校财务管理质量,将高校内部管理人员所提供的数据与外部信息相互融合,进而提高其工作效率。同时,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在会计核算之后,利用良好的平衡方式提高高校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进而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控制质量。另外,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部分会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有效更新教学设备,并且兴建各类固定资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使得高校学生的学习质量得以提升,进而增强高校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使得高校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
高校财务管理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高校管理与决策工作质量。主要因为当前高校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高校只有全面整改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才能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就可以有效提高高校的核心竞争能力,在高校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时候,就可以对预算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为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经济发展规划依据,同时,还可以结合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编制预算数据,对高校的办学质量进行提升,这样,才能加快高校的发展。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新技术、教学配置与实验设备等的引进进行经济评价,促进其向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2.3 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安全性。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制定完善的成本控制制度,不断控制高校成本支出,为高校拓展市场提供良好的支持。同时,高校在办学形式、筹资渠道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避免出现经济风险,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安全性。
2.4 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
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有利于高校领导对下属进行考核。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可以对高校各个资金使用环节进行监控,无论是高校财务预算、成本管理工作,还是财务核算与分析工作,都可以建立完善的控制系统。因此,高校在应用管理会计理论实施财务管理工作之后,可以有效对其进行分析、考核与评价,这样,才能为高校领导人员提供良好的决策信息,加强领导人员对各个部门下属的监督与管理,进而达到良好的财务管理效果。由此可见,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较为重要,不仅可以控制高校成本的支出,还可以增强高校财务管理的有效性,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优化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系,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管理目的。
3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措施
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保证可以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创新财务管理工作方式,逐渐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与质量,发挥管理会计理论的作用。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3.1 管理会计在高校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也随之快速进步,很多高校在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在投资方面产生较大需求,然而,在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投资决策存在较大风险,难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无法发挥财务管理工作作用。这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利用管理会计理论,提高投资资金的使用率,重点关注投资风险的控制,进而降低投资成本。在此期间,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就要利用管理会计理论对投资决策进行管理,一方面,可以关注投资时间价值;另一方面,需要关注投资风险价值。投资时间价值就是在同样的资金投资中,不同时间点都具有不同的价值,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在合理的时间之内对投资资金进行使用,这样,才能提高资金使用率。投资风险价值,就是在高校投资中,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财务管理人员要全面考虑风险与报酬之间的关系,并且科学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增强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果。
3.2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当前,在高校财务预算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没有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能更好的发挥管理会计理论作用。高校财务预算编制工作不科学,难以提高预算管理工作质量。这就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树立正确的管理会计理论应用观念,不断完善预算工作制度,合理实施预算管理工作,进而提高高校资金筹集与分配效率,增强资金支配效果。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在预算管理期间,制定完善的激励制度,不断提高高校财务预算管理效率与质量,增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预算工作效果。
3.3 管理会计理论中本量利分析应用
本量利分析方式是管理会计理论中最为基本的分析方法,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利于高校明确年度利润、招生成本、预测费用等工作进度,进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首先,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相关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根据高校招生规模,制定出招生计划方案,全面了解高校学生学费与住宿费用等,合理的对相关资料进行搜集与整理。同时,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还要将成本数据作为相关标准,然后利用成本分析方式将高校成本划分为变动与固定成本,其中,变动成本就是随着学生人数的变化,成本也在不断变化。而固定成本就是无论学生数量是否有变动,都不会出现变化的成本,例如:高校中基本的职工薪资、职工保险费用等成本;其次,利用本量利分析基本教学模型。在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对基本教学模型进行分析,保证可以提高高校成本管理效率,增强高校成本管理效果;最后,预测高校年利润。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管理人员可以利用本量利分析方式预测高校年利润,保证可以得出精确的预测结果,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效率与质量。
3.4 管理会计理论在高校财务战略方案中的应用
在高校财务管理期间,财务战略方案的制定较为重要,相关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管理会计理论的应用,保证可以提高其管理质量。首先,在制定财务管理战略方案期间,相关管理人员要明确财务会计核算范围,根据高校市场竞争情况的分析,制定出完善的财务会计核算方案,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增强战略方案的制定质量;其次,高校财务管理人员要重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这样,才能保证高效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人力资源的应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阶段性的对其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使其掌握先进的工作技能,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8
【关键词】时间管理 神经内科 护理管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314-01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时序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中医理论根据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以“因时制宜”为原则,提出时间护理模式。在医院护理管理中, 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具有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具有时间、效率、效益观念, 能在有限的时间内, 处理好各项工作。有效的时间管理是美国P・F・Drucker 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管理者首先应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 以明确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其次要管理自己的时间, 设法减少非有效性工作的时间。最后要集中时间, 使其由零星变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从而取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效果。护理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应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神经内科的护士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克服时间的浪费,优化护理程序,以提高对单位时间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笔者在对我院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实践中应用时间管理法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率进行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 认为只有通过最大限度提高临床护理管理的时间利用率, 才能取得满意的护理管理效绩。我科对护理人员进行了时间管理的培训并自2010年4月起在护理工作中实践。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现介绍如下:
1 时间管理的概念与方法
1.1 概念 有效的时间管理是美国P・F・Drucker 提出的。他认为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 管理者首先应每天记录自己的时间, 以明确时间消耗在什么地方。其次要管理自己的时间, 设法减少非有效性工作的时间。最后要集中时间, 使其由零星变为连续性的时间段, 从而取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效果。护理管理者要想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首先应运用有效的时间管理法管理好自己的时间。神经内科的护士对时间的管理就是克服时间的浪费,优化护理程序,以提高对单位时间最为科学合理的利用。
1.2 方法 美国管理学家莱金提出ABC 时间管理法。他建议应将工作中的管理目标分为A、B、C 3 个等级, A 级为最优先( 紧急、重要) 目标, B 级为较重要( 次要) 目标, C 级为较不重要( 一般) 目标。在工作中应正确划分目标, 以确保主要任务的完成, 从而提高时间利用率。具体做法是:( 1) 将工作按轻重缓急分为A( 紧急、重要) 、B( 次要) 、C( 一般) 3 类;( 2) 安排各项工作优先顺序, 粗略估计各项工作所用时间和所占百分比;( 3) 在工作中记录实际消耗时间;( 4) 每日对比计划时间与消耗时间, 分析时间运用效率;( 5) 重新调整时间安排, 以便更有效地工作。神经内科的护士正是借鉴此方法使用到工作中。
(1) 制订发展方向。护理管理者对临床工作情况、调查结果、病人需求等资料, 在细致分析的基础上, 制订本单位的发展方向, 如护理部年工作计划等。(2) 在总发展方向框架下, 确定单位目标。如依据护理部计划制订科室护理工作计划, 列出目标, 按主次程序分清轻重缓急, 排列成序, 最后确定最优目标。(3) 确定实现总目标的具体步骤, 并对各步骤制订出时间消耗标准。如制订实施年、季、月、周计划所需时间。护理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时应事先作计划: 每年末作出下一年度工作计划; 每季末作出下一季末工作计划; 每月20~25 日作出下月工作计划;每周五作出下周工作计划。严格按计划完成工作, 从而提高护理管理工作效益。(4) 组织人力定期检查目标完成情况, 并作出评价, 及时反馈。
2 时间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实施步骤
2.1 护士长管理要保证时间上的弹性管理预测各项工作时, 如人员少、工作量大, 应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 人员多、工作量相对少, 应加强学习, 提升护理管理人员的自我完善意识, 改善知识、技能结构。既要有效完成护理管理目标, 又要保证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调度储备。
2.2 守时 按工作期限完成任务。重点克服办事拖延的陋习, 推行限时办事制, 规定在限定时间内报告处理结果。
2.3学会授权,不能事必躬亲 护理质量的好坏与护士长和护士是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病人服务有很大关系。要根据每位护士的素质、能力及心理特征, 挖掘其潜力, 调动其积极性, 使他们自觉围绕科室工作, 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护理管理人员管理幅度过宽, 职责过多, 事必躬亲, 对某项工作做得太细, 就会偏离最终目标。
2.4 节约时间,查找并杜绝浪费时间的因素
2.4.1 节约时间首先物品放置有序,摆放整齐,标记醒目,便于使用。其次是要正确区分轻重缓急,紧急事往往是短期的,重要事往往是长期的,给所有罗列出来的事情定一个完成期限并明确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再次是树立强烈的时间观念,要善于排除干扰,集中精力保持时间利用的相对连续性是合理利用时间的关键。
2.4.2 浪费时间的因素工作目标不清,被动的工作,对工作没有积极性,其次是工作中分不清主次,想起一件做一件,没有计划性,最后是没有时间观念盲目的工作。工作上遇到的困难不问也不想办法。
2.5 列出时间表即工作清单,明确目标,决定优先顺序,A类时间优先解决,如危重病人病情观察及生命体征的测量记录,处理医嘱及时治疗抢救护理记录的书写等。再解决B类时间如口腔护理,会阴护理,膀胱冲洗等护理操作和心理护理,C类时间如打印清单,请领物品等,时间表上的工作如果是固定的,应按程序办理,如晨会交班,床头交接,扫床。护士在掌握病情的基础上制定出工作时间表,减少了工作的盲目性,并留出一定时间以备应急,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树立了时间观念,并将这种观念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调动了护士主观能动性。
2.6 实施首先全力投入A类工作中,将以完成的工作打钩,如有新增加的临时性工作如突发抢救,急查血标本,接待新入院病人等,应立即加入工作清单,A类工作完成在转入B类工作,将有人催问C类时,将其纳入B类,减少C类工作,避免浪费时间,使每天各项工作有重点,有计划的完成,每天下班前30分钟检查一下工作完成的情况,对未按时完成的工作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发现浪费时间的主观因素并加以不断克服,从而对时间资源进行科学明智的利用,总结评价后列出第二天的工作清单,每天反复训练,总结制定出一套科学实用的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取得了患者满意的效果。
3 小结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护理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护理时序是影响护理质量的重要参数之一,中医理论根据机体本身存在的生理节律,以“因时制宜”为原则,提出时间护理模式[1]。该模式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遵循时间护理原则,合理分配护理时间,对患者心理因素、用药时间、饮食等方面采取最优化的时间护理程序。
综上所述,神经内科护理工作比较繁杂,临时性、突发性任务多。做好时间管理使护理工作具有计划性,可保证重要的事情得到优先解决,并有充分时间应对紧急情况和处理常规工作,时间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驾权时间的能力,使工作压力有所减轻,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工作中的忙乱无序状态,有效的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吴波、刘燕时间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新疆医学 2007年第37卷145.
[2]杨光芹.时间管理法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卫生职业教育杂志,2007,23.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9
关键词:经济管理;企业发展;内在关系;研究
1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
1.1有助于企业规范化管理
经济管理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在对企业进行一定的制约,这种制约可以保证企业发展不会脱离人们的掌控范围,保证企业会按照管理者的意愿稳步前进。管理者在对企业进行管理时,利用有效的经济管理手段可以帮助企业走向规范化,进而促进企业快速发展。一个企业是否拥有规范化的管理,代表着整个企业的整体实力,规范化的管理可以使员工拥有更高的工作激情,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当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困难时,规范化的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所以管理者应该重视经济管理手段的运用,努力使企业向规范化靠近,促进企业快速、稳定发展。
1.2有助于企业管理系统化
每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发展之中占有一席之地,自身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系统,这也是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有效的经济管理有助于企业管理向系统化发展。在我国现今的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系统化是建立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重要依据,也是实现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靠。精细化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利用有效的方法对企业产品的营销过程进行不断调整,进而提升企业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手段。精细化管理是每一个企业未来发展中必须要重视的管理方法,而这种管理方法又是以企业系统化管理为依托,以M足需求者要求为目标来开展的有效管理方法,它凸显出企业管理的科学性,是提高企业效益及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1.3可以增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长时间的竞争压力下,很难产生良性循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及交流也更加困难。而利用高效的经济管理,可以让同行企业之间达成一定的竞争共识,也可以改善彼此之间的关系,通过运用相似的经济管理方法对企业进行管理可以使企业之间形成有效的纽带,进而加强彼此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市场竞争有效开展。
2经济管理与企业发展之间的存在的关系
2.1有效的经济管理可以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经济管理可以为企业经营提供有效的参考条件,而且彼此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点,都是为了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另外在企业内部实施经济管理可以满足员工的内心需求,同时还可以刺激消费人群进行消费,是保证企业效益的重要手段,通常企业都会采用高薪、嘉奖、惩戒等手段刺激员工的工作热情,进而实现加快企业发展的目的。将员工的薪酬与企业的效益进行结合,可以强化企业的内部管理,对企业的未来发展及效益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2.2可以促进企业成长
要想加强企业的发展,有效的竞争是有效的保证。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竞争,优胜劣汰也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所以要想促进企业快速发展,帮助企业有效成长,必须要为企业之间制定合理的竞争战略标准。企业之间的竞争战略都拥有精细化特点,往往都表现在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方向上。要想保证企业拥有有效的战略方向,并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必须要加强企业的经济管理和人才培养,加强自身战略团队的建设,培养精英人才,使企业制度向精细化靠拢,这才是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重要手段。要想实现精细化管理必须要依靠高质量的经济管理,而精细化管理也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二者之间存在着必要的内在联系,同时也是保证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
3我国经济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经济在近些年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很多企业也在不断的扩大自身的经营规模,在很多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企业的经济管理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这是我国企业所面临的重要情况,应该得到人们的重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并未接受过系统的经济教育,自身对经济管理认识不足,而且经济管理意识薄弱,在面对重要决策时存在盲目性,管理思想不够新颖、前卫,这限制了企业的发展和成长。有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注重市场扩展和业务量的提升,忽视了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这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会得到大量的经济回报,但是对其长远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4经济管理应符合企业发展需求
当企业面临发展风险时,管理者会采用最为保守的方法尽量避免企业遭受损失。但是如何选择保守的方法是考验企业管理者经济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管理者一直在研究的问题。科学的运用经济管理方法加强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可以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也是控制企业发展方向的重要措施。所以经济管理在适应市场发展的同时,也要符合企业发展需求。一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不断的向大型企业学习,借鉴他们的经济管理经验,并针对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创新经济管理方案,进而形成符合自身企业发展的经济管理体系。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篇10
5月期间对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实施“6S”管理,对比分析本院“6S”管理前后患者对于护理满意度及科室护理质量情况,探讨“6S”管理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方法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实施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6S”管理;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临床
【Abstract】 Objective:To prob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6S” management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Method:The department environment,nursing staff,drugs and equipment were implemented “6S”manage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y 2016,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patients and quality of nursing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he “6S” management implemented,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6S” management were explored.Result: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6S” management method in clinical nursing management,the quality of clinical nursing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patients’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work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6S” management method; Nursing management; Application effect; Clinical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Affiliated Xiaog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Xiaogan 432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4.029
“6S”管理方法起源于日本企业,是“5S”管理方法的升级,共包括6项内容,分别为SECURITY(安全)、SHITSUKE(素养)、SEIKETSU(清洁)、SEISO(清扫)、SEITON(整顿)、SEIRI(整理)[1],而“S”的来源是由于每项内容均以S开头。“6S”管理方法V泛运用于国内外企业管理中,并随着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逐渐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有资料显示“6S”管理方法对提升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次研究中本院科室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实施“6S”管理,探讨“6S”管理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整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于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对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实施“6S”管理,科室护理人员45名,85张床位,护理人员年龄20~46岁,平均(28.6±3.1)岁;工作时间0.5~16年,平均(5.2±3.1)年;学历:本科31名,大专14名;职称:主管护师4名,护师10名,护士31名。
1.2 方法 (1)建立“6S”管理小组:小组人员中包括组长、组员,其中组长由护士长担任,发现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并提出与6S管理方法理念相同的处理方法,剩下护理人员均为组员,执行上级提出的处理方法,发现和解决问题,并且责任分工明确[2]。(2)实施前:临床护理管理实施“6S”管理方法前,管理小组组长需要向小组人员讲述“6S”管理方法的相关知识,提高管理小组对于“6S”管理方法的认知度与重要性[3]。(3)管理小组实施“6S”管理方法:临床护理工作中,均采用“6S”管理方法对本院各个护理单元进行管理[4-5],完成对于物品、环境的SEIRI、SEITON、SEISO、SEIKETSU工作。而物品的分类方式为标识统一、放置定点,根据各个护理单元的相关要求,急救药品、备用药品、物品数量与种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摆放,对于失效物品与药品应该建立登记卡,对于使用频率非常低的物品与药品应该封存管理,确保现场存在的物品均有所用,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效率。根据“6S”管理方法中对SECURITY、SHITSUKE的要求,“6S”管理小组人员经培训、宣传、激励等方式,将科室管理转化为自身意识与习惯,并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各项护理工作,做好自我管理,提升职业素养。“6S”管理小组人员应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理念。根据“6S”管理的相关评估标准,对临床护理管理效果给予评价,同时指出尚存在的问题,且针对问题给予讨论,制定有效改进措施,督促临床护理工作持续改进,同时将各科临床护理情况与绩效联系,提高“6S”管理小组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确保临床护理中顺利开展“6S”管理。
1.3 观察指标 护理质量:每月对护理人员各项考核内容的评分进行汇总,考核时间为实施前后护理工作的6个月时间,护理质量评分为护理人员6个月考核分数的平均分,考核项目包括护理技能考核、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危重症患者管理、护士仪表及行为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急救药械管理、基础护理,总分为1000分,评分越高表示,护理质量越高[6]。护理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对问卷调查表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本次研究中参与调查的患者共包括185例,问卷内容包括环境与指导、爱护与关心、技术与服务,每项评分各50分,总分15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越高,非常满意:总分>120分,满意:100~120分,一般满意:80~100分,不满意:分数低于80分。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
2 结果
2.1 科室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变化情况对比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6S”管理方法前,护理技能考核、责任制护理、继续教育、护理文件书写管理、不良事件管理、危重症患者管理、护士仪表及行为规范、毒麻药品管理、消毒隔离管理、急救药械管理、基础护理、临床护理管理各项总分为(941.25±3.13)分,实施“6S”管理后,各项总分为(972.36±1.52)分,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实施前后比较,差有统计学意义(t=59.9767,P=0.0000)。
2.2 实施“6S”管理前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各指标评分比较 实施“6S”管理方法前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3.9093,P=0.0480)。实施“6S”管理法后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年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健康宣教功能的完善,人们自我保健及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因而病患对于医院护理服务要求也逐渐增高,不仅局限于临床护理人员技术的要求,还对护理工作者工作效率、自身素养、护理安全等多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7]。一旦护理工作中有所差池,易导致护患纠纷事件,不仅对医院形象造成影响,同时还可能对患者疾病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断发现和改善护理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有效的管理,对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改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提升医院形象意义重大。“6S”管理方法原本是企业营销策略与技巧[8],在国内外企业营销中得到广泛推崇和重视,但是近年随着医疗界对“6S”管理方法的关注与认同,医疗卫生不断改革,“6S”管理被逐渐运用于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6S”管理方法具有应用见效时间短、实行容易、应用持久的优点[9],能够使医院管理具有科学化与规范化的特点。本文中首先通过建立“6S”管理小组,分析和总结临床护理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给予讨论,应用与“6S”管理理想相符的处理对策,整个改善问题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分工明确,从而达到提升临床工作效率的目的,同时对每位小组成员实施“6S”管理宣教培训后,再展开管理工作。其中通过宣教培训,可让每位护理工作者明确“6S”管理的要求、意义、内容、方法等知识,使护理工作者在思想明确的情况下开展工作,同时也提升护理工作者对于“6S”管理的重视性和自身职业素养。而“6S”管理的实施从“安全、素养、清洁、清扫、整顿、整理”6方面内容出发,改善各科室环境、护理人员、药品及仪器等情况。其中“整理”可清理各个科室不需要的物品;“整顿”可将各个科室物品进行归类,是护理工作的开展有条不紊[10];“清扫”则可保障为患者提供干净、整齐的治疗环境;“清洁”则具有保障上述3项内容成果的作用;“素养”是整个“6S”管理中核心点[11-13],从护理工作者自身出发,改善其职业素养;而“安全”则可预见性改善护理中的危险因素,保证护理服务人员、设施及设备均处于安全状态,为临床保证护理安全提高基础条件[14]。
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6S”管理方法,可使临床工作现场由无序转变为有序规范,各类物品的放置井井有序,且具有归类和标识明确的优点[15],能够有效将找寻物品的时间缩短,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护理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物品与药品拿错的发生率,使患者的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从而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还可提升患者对于临床护理的安全感与配合度[16]。同时通过改善患者治疗环境,提高患者治疗舒适度,最终达到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与提高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的目的[17-19]。
本研究显示,本院科室实施“6S”管理方法后,护理质量总分高达(972.36±1.52)分,明显高于实施前(941.25±3.13)分(P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管理工作采用“6S”管理方法,通过改善护理人员工作素养,能够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与工作效率,使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得到保障,从而提升了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临床整体应用效果较好,具有一定临床运用价值,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陈咏敏,戴卫华.6S管理模式在重症医学科脑干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18):2222-2225.
[2]何菁子.6S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46-148.
[3]高士华.浅谈6S管理在医院临床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6):736-738.
[4]季萍,王艳,吕根娣,等.“6S”管理方法在泌尿专科手术间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63-64.
[5]郭瑾洁,翟芳.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神经内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16):54-55.
[6]王兰芝,闫红丽,邵巧云,等.6S管理模式应用于临床护理管理的实践与效果[J].卫生职业教育,2015,(5):139-141.
[7]杨微,邹红玉,许朝谊,等.6S管理模式在种植牙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河北医药,2014,33(15):2374-2375.
[8]黄定凤,李京波,刘冬姣,等.应用6S管理模式提高临床护理管理质量[J].护理学杂志,2015,30(13):20-21,35.
[9]胡明慧.浅谈6S管理在骨科病区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母婴世界,2015,15(10):226.
[10]张晨.“6S”管理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28):116.
[11]曹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母婴世界,2015,15(24):95-96.
[12]王文英.6S管理模式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分析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73-76.
[13]孟丽娜,刘彦慧,刘洪伟,等.6S管理在ICU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4):2224-2227.
[14]徐小雅,刘瑜霞,宋瑞润,等.6S管理法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西部医学,2011,23(7):1376-1378.
[15]刘玉莲,李久辉,曹秀娟,等.医院推行6S管理与伦理建设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827-829.
[16]王华飞,顾倩兰,徐文芳,等.6S管理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实践和体会[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32(7):875-878.
[17]石少辉,吴国平,李茂廷,等.6S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过程中的教学应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0):228-230.
[18]胡敏,詹芳.6S管理在病房物资管理中的应用体会[J].四川医学,2014,28(4):517-518.
[19]倪斐琳,祝亚男.6S管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4):778-779.
高效时间管理方法范文
时间:2023-05-19 15:51:41 阅读:0
推荐度:
相关文章
群智感知网络中高效数据收集策略 2022-11-11 09:38:31
小学高效体育课堂的意义及策略 2022-11-04 16:50:35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分析 2022-10-24 15:14:04
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研究与应用 2022-10-10 16:22:54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问题原因分析 2022-10-09 16:12:51
初中英语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2022-10-09 15:14:31
精品范文
10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