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计划十篇

时间:2023-05-15 15:47:06

技术创新计划

技术创新计划篇1

技术创新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不竭动力。大力推进技术创新,是**全省工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措施。

**是技术创新取得重大成就的重要时期。全省深入贯彻"科教兴省"战略,积极实施国家经贸委《技术创新工程》和《浙江省**工业交通技术发展纲要》,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有力促进工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主要表现:一是关键技术攻关有突破,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围绕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突破工业生产中的35项关键技术,实施了国家和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计划、国家重大装备国产化创新项目计划,一批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水平。开发成功部级新产品303项和省级新产品6744项,**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1.41%。二是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建立了6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和12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开发产生丰硕成果,县(市)及企业技术创新试点取得新的经验。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和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三是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探索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技术创新机制,初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四是促进了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一大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到**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17.5%,比**年提高了近5个百分点。

五年来的技术创新实践充分表明:注重企业技术创新与工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自身发展的战略要点;坚持产学研合作创新为主与企业自主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是促进技术创新的基本路子;加强技术创新与企业改革改组相结合,是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保证;抓好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是构筑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关键环节;突出重点,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是促进技术创新的有效方法。

当前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技术创新的观念和方式不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技术创新资源的市场配置能力还不强,技术创新投入还不足;不少企业缺乏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体系与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指导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时期是浙江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也是技术创新的大推进时期。技术创新面临新的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环境,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技术创新压力加大。产品和技术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研究开发的成本越来越高,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的步伐越来越快,技术创新水平越来越成为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关键。二是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亟待提高。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开放型经济发展和技术竞争、产业竞争进入一个新阶段。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开发和推广运用有助于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是企业在更高层次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三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竞争全面展开。沿海发达省市为争夺新一轮竞争的制高点,普遍加大技术创新和工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应对挑战,在原来的体制优势和先发优势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技术优势和产业优势,是进入新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技术创新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技术创新的指导思想是:突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贯彻"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的方针,以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健全技术创新机制,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全省经济整体素质。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技术创新工作把握好以下原则:

--坚持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浙江体制创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广大企业的创新活力,推进技术创新。以体制改革开道,进一步集聚国内外技术创新资源,加快建立技术创新的新机制,不断获取技术创新成果,形成技术创新的集成优势。

--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推动企业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总体技术水平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批应用面广、产业关联度大、作用力强的共性技术和高新技术,特别是对传统产业升级具有战略性、关键性、基础性的共性技术,集中科技资源,重点攻关突破。

--坚持跨越发展与有序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既遵循技术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稳步推动由低而高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又按照发挥后发优势的要求,力争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重点在具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技术领域,瞄准世界先进技术发展前沿,集中力量组织技术攻关,推广运用高新技术,实现技术发展大跨越,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

--坚持政府引导与全社会推动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产学研联合开发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技术创新的整体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改进和加强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引导作用,不断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增强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基本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技术创新的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到**年,全省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18%;工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5%。

--到**年,50%的主要传统工业生产技术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先进水平,10%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80%达到同期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传统产业和骨干企业的主要技术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传统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提高15%。

二、主要行业技术创新重点及关键技术

(一)电子信息产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以数字通信设备、接入网设备为重点的网络及通信技术产品;开发以软件、信息系统为主的计算机软硬件产品;开发以光有源与光无源器件、光通信设备为主的光电子、光通信产品;开发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音视频产品为主的信息家电产品;开发以集成电路、片式元器件为主的微电子产品;开发以高档磁性材料、单晶硅材料、光纤预制棒、压电材料、声表材料等功能材料为重点的新型信息材料。

关键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微电子及光电子技术;数字、网络及通信技术。

(二)机械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发展高档豪华大客车、专用车和大排量摩托车及新型发动机,开发为轿车、微型车、重型车配套的关键零部件及大型汽车模具;开发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工业废水处理成套设备,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及综合利用成套设备,大型空分成套设备,发电与输变电成套设备,冷热源与通风成套设备以及新型纺织成套装备,制药化工用成套设备,高档印刷、包装成套设备;开发工厂化农业成套设备;开发以设计智能化、加工过程柔性化和整体管理集成化为特征的智能集成制造系统;开发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及专用成套加工设备;开发高精度轴承、高温高压特种泵阀、智能低压电器等机械基础件;发展出口特种船舶。

关键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优化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激光加工及先进热加工技术。

(三)化学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氟化工材料,有机硅材料,新型工程塑料和密封材料;开发高效低毒、安全的化学和生物农药新品种以及农药新剂型;开发高效催化剂,各类新型助剂,高档颜料、染料、涂料和农药、医药中间体;开发生物化学品、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电子化学品、造纸化学品、工业表面活性剂、信息材料等新领域精细化工产品。

关键技术:新型催化及合成技术;精密分离提纯技术;生物化工技术。

(四)医药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医治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老年病及抗感染的新药;开发生物工程药品;开发控释、缓释等新型制剂;实行中成药二次开发;开发新型医疗器械和医用材料。

关键技术:新型制剂及辅料技术;基因工程技术;中药提取纯化技术;新型医疗器械制造技术。

(五)纺织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功能性纤维、差别化纤维、复合型纤维、多种纤维混纺纱线及面料;开发大豆蛋白纤维技术;开发以土工合成材料、汽车用纺织品、高档粘合衬、高性能多功能过滤材料为重点的产业用纺织品;开发高保真、数字式喷射印花丝绸产品;开发高档真丝复合丝及面料。

关键技术:化纤仿真、天然纤维开发及织物后整理技术;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复合印染技术;产业用织物和复合织物制造技术。

(六)轻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食品新产品和海洋生物食品;开发食品保鲜、保藏和增进食品风味的新型酶制剂;开发工业技术配套用纸、特种纸及高档纸板;开发新型的洗涤用品;开发节能高效电光源产品和高性能电池;开发智能化、节能型、环保型家用电器新产品,发展模糊控制技术、变频技术,开发家用电器中的各种传感器关键部件;开发具有防水、防油、防污功能的高档服装革,具有阻燃性、耐光性的汽车坐垫革等汽车工业用革,高档家具装饰用革;开发新型农用塑料、包装塑料、建筑塑料和工业及工程塑料制品。

关键技术:食品加工保鲜技术;以表面涂装为核心的表面处理技术;新型助剂的开发和应用技术。

(七)建材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特种水泥、商品混凝土外加剂;开发以混凝土砌块、高强度轻质墙板等为重点的新型墙体材料;开发以塑料管及配套管件、建筑涂料、防水材料、建筑用硅酮结构胶为重点的新型化学建材;开发以建筑卫生陶瓷及五金配件、竹木制品为重点的新型装饰装修材料;开发以玻璃纤维、高强度玻璃钢、特种陶瓷、特种玻璃为重点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

关键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和混凝土添加剂生产技术。

(八)冶金工业技术创新重点

开发电子引线框架铜带、水箱铜带、变压器用铜带、超长冷凝管、内螺纹高效节能管;开发低合金钢、合金钢和稀土材料、金属功能材料、新型耐火材料及硅材料;开发高纯金属和高精度金属箔;开发铜锌物料鼓风炉炼铜锌分离技术。

关键技术:炉外精炼技术。

(九)共性的关键技术

清洁生产及环保技术;纳米材料的应用技术;新型节能降耗及可再生资源利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

三、推进技术创的主要措施

(一)创新观念和工作方式,加强规划指导

切实把技术创新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以新的观念和新的方式推动技术创新工作。技术创新运行机制,从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为主向政策引导、企业自主创新转变;技术创新管理,从常规管理向符合国际惯例转变;技术创新方式,从抓项目为主向抓项目和创新体系建设并举转变。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贸部门与各有关部门密切合作,协调动作,努力解决技术创新工作中的突出问题,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工作开展。根据当代科技发展的趋势,结合本行业、本地区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实际,组织制定并实施技术创新规划,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实效明显。

(二)突出重点,抓好专项

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关系我省**产业发展的25项关键技术,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部级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和6个省级重点技术创新专项滚动计划(即新材料专项,产学研联合专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创新专项,工业信息化专项,先进适用技术专项,工业可持续发展专项等)。实施6个省级重点技术创新专项,在我省具有相对比较优势行业和企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使这些领域的技术水平、产业化程度等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继续编制实施部级重点新产品试产计划、省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试制试产计划,在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开发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三)加大政策引导,完善投入机制

加大财政、税收、金融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对有利于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推广应用的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政府在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折旧,企业年综合折旧率可达12.5%,重点骨干企业综合折旧率经主管财税机关核准可加速30%,高新技术企业可达到25%,中试设备折旧可再加速30-50%。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用税收政策,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稳步提高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重,省"五个一批"重点骨干企业可按销售收入的1%提取,高新技术企业可提取3%。拓宽融资渠道,逐步建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融资担保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社会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

(四)加快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创新能力

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重点抓好部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争取建立各具特色、运作有效的100家示范性企业技术中心,并在**已建立6家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的基础上再发展一批。对已建立的企业技术中心实行动态管理,加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加快推进重点产业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体系建设,以重点企业为依托,建立若干行业技术创新基地。**争取建立100个产学研示范联合体,探索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形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广泛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一体化运行机制。大力发展技术创新的各类中介机构和服务体系,建设100个面向行业和中小企业的技术服务中心。充分利用现有科技、教育、人才、产业基础和信息等优势,建立技术开发与推广服务、信息服务、融资服务、技术创新咨询服务、法律服务等服务功能强、辐射作用大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创造条件,加快我省产品创新中心的建设。鼓励各类中介服务机构举办技术创新专题活动。

(五)扩大对外合作交流,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在技术创新各领域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加强区域性技术创新合作,加大与国内外技术创新机构的交流。重点选择若干领域加强和国际著名创新机构的合作,积极引进跨国公司来我省创办研究机构或创新中心。鼓励企业与跨国公司、国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各类技术开发中心;鼓励企业通过技术贸易与国外企业建立"动态联盟"等方式,开展国际技术创新合作;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建立研究开发中心,充分利用国外各类创新资源,提高技术创新的国际化程度。

技术创新计划篇2

[关键词]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创新;实践

[中图分类号]C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01-02

为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协同创新目标,促进科教协同育人;为把中国科学院的优质育人资源,大规模引入到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以高水平大学生培养为中心结合点,带动和促进高校与研究所相互配合、支持和共赢,形成教育与科研战线的进一步融合;经协商,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举办“菁英班”,将发挥南京农业大学教学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的学科和科研条件,探索校所联合、科教结合、协同创新、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鲜明专业特色英才的新模式、新机制,共同培养出在生物学领域的拔尖人才。南京农业大学本着扎实做好“提高好人才培养能力提高”的新理念,积极探索新路径,借助学校自己的平台,结合中国科学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优秀研究团队、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以及国内国际领先的前沿项目等优秀条件资源融人到培养本科生的过程中来。这样学生能在被培养的过程开拓国际视野、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一、“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创新之处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外语和计算机工具及系统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门知识和核心技能,热爱生物科学研究,具有创新识和实践能力,有志于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及相关学科领域研究与开发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内容及意义

按照“菁英班”的培养目标要求,制定“学研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菁英班”学生本科阶段需要完成124学分的必修课和36学分的选修课。“菁英班”学生的主要基础课程在我校完成。期间,对方选派优秀科研人员(导师)开设学术前沿讲座和专题课程。

“菁英班”学生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即从大二下学期始至本科阶段结束,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科研训练与实践创新活动,旨在加强学生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科研素质、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科生导师由双方副教授(或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人员担任。

大二上学期至大三下学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申报并开展完成旨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创新训练课题(SRT计划)。

在本科阶段第四学年,获得推免资格并通过考核的“菁英班”学生经选拔和推荐,可到对方参加科研活动,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本科毕业论文。

学生在箐英班的培养过程中,明显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提高。除了学习传统的学科门类以外,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的细胞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等多个科研机构均委派高水平的科学家来学校跟学生们授课,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个初步计划,明白自己今后希望从事研究的方向。而且,在不断的多次同学们之间的学术报告PPT交流报告中,同学们增强了自己的交流能力、增强了与人沟通的能力、增强了协作意识。在逐一汇报后,南京农业大学的导师也会增对他们的汇报给出点评,帮助他们更快地成长。学生们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收到诸多启发。他们以授课的中科院的专家们为榜样,端正了正确对待科研的态度,树立了科学精神。同时南京农业大学的导师们在菁英班的学生进入他们的实验室做SRT时,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同时,导师们的潜心治学从教、科研素养、工作态度也极大地影响着这一批学生。

二、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实践活动

南京农业大学从2014年以来“生物科学与技术菁英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2014年菁英班选拔要求非常高:首先是从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31、132班和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131班按GPA排名选拔每班前10名学生合计30人组成菁英班。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是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国家计划发展委员会等五部委首批批准建设的。南京农业大学作为教育部首批建设“基地”的高校之一,2002年启动了基地建设工作,并开始招生。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主要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广博的生物技术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农业生物技术和环境生物治理领域从事项目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和产业经营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另一个是国家基础科学教学与科研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计划是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和保护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2005年1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我校理科生物学基地转正建设,该基地的正式建设是我校人才培养的一件大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提高学生的科研素质,为将来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奠定基础。而菁英班正式从这两个基地三个班级的前十名组成的一个实施动态管理的班级,任一学年GPA排名在班级10名以后的学生自动落选菁英班。菁英班的成立是建立在这两个优秀基地班的基础上的,是一批更富有创新意识和具有竞争能力的优秀学生群。

针对菁英班专门开展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内容:

(一)通过组织开展各类专家学术报告及讲座,以开阔学生的科研视野。广泛邀请国内外科研及生物技术产业专家讲学及交流,培养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激情从而对未来发展定位提供参考。2014年6月启动上海生科院专家系列学术前沿讲座共二十场。聘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生化与细胞研究所、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神经科学研究所、计算机生物学研究所、植物逆境生物学中心等专家进行学术前沿授课40个学时。

带领菁英班的学生参观了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和上海同步辐射光源。参观上海生命科学院各所并且与在沪毕业生座谈。

(二)通过组织现代生物学实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接触先进的生命科学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着力提高学生对现代生物学实验装置和应用领域的理解。

(三)通过设立两类科研训练项目,以提高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自主创新项目由学生自主命题,在基地创新实验室进行创新性研究;教师指导项目由指导教师命题,学生自主完成文献阅读,设计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案、实验线路、进度安排。在此基础上独立开展实验内容、结果分析及讨论、撰写总结报告或学术论文、通过答辩及验收等环节。

(四)设立大学生科技论坛,以学生为主体,自己对科研项目进展进行汇报、交流、答辩,提高学生学术交流和表达能力。同时组织进展较好的项目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或竞赛。

技术创新计划篇3

这次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是深入学习贯彻全省科技大会、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精神,努力开创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新局面的一次重要会议。我首先代表省政府向获奖的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先进集体和个人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广大的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对这次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国家人口计生委给予高度重视,江帆副主任亲临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这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和贯彻落实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大会精神、做好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切实增强做好计划生育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之后,省委、省政府及国家人口计生委相继召开了全省科技大会和全国人口计生科技大会,贯彻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分别提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体系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这三个重要会议精神,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对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确保人口安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不断开创全省人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期间,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在国家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一批计划生育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并获奖。2004年完成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为省委、省政府作出平抑第四次人口高峰的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科研、服务机构得到巩固和加强。省计生科研所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被列入全省12个重点建设的实验室之一,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技术服务质量和技术服务队伍素质逐步提高,为稳定全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提供了有利的科技支撑。但是,我们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还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省份和人口计生工作发展的需要,与先进省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投入相对不足,服务机构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以提高。

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同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我省先于全国7年实现低生育水平、连续15年保持低生育水平、30多年累计少出生5000多万人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功不可没。目前,我们要平抑第四次人口出生高峰,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问题,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应对人口老龄化,搞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坚持自主创新,积极推进科技进步。要在提高现有避孕药具质量的同时,对带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进行协作攻关,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促进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的普及、推广和应用,形成种类齐全、方法多样的避孕药具和节育技术系列,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生殖群众的健康水平服务。

总之,坚持自主创新,加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省份的重要措施;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殖健康水平,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我省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相适应,与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任务相适应。

二、以自主创新为重点,加快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发展步伐

实现“*”人口计生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省份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促进人口健康、保障人口安全为目标,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建设高素质科技人才队伍为保障,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综合服务能力和科技管理能力,加快构建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创新体系,全面提升科技工作水平,为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跨越提供科技支撑。

(一)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在突出位置,着力解决制约计划生育工作的重大科技问题。一是围绕*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以及人口发展面临的重点问题,深入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建立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人口发展指标体系、人口安全动态监测评估体系以及人口安全预报预警制度。要建立多学科交叉渗透的学科群,不断完善“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专家主导、课题运作”的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长效机制。二是围绕《*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提出的“重点开展生殖、发育与衰老生物学研究,加强生殖医学、新型避孕节育技术、生殖健康服务技术研究,提高出生婴儿质量,开展环境因素对人类生殖健康的研究”的要求,协调相关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力争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技术。三是积极推广计划生育新技术、新成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大力普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和生殖保健的新技术、新产品,加强对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的监测,努力提高广大育龄群众的生殖健康水平。

(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创新体系。要继续完善以省计生科研所为龙头、以市指导中心为纽带、以县服务站为骨干、以乡镇服务站为基础的科技创新与服务体系。充分发挥省计生科研所在科技创新方面的龙头作用,加强省优生技术重点实验室建设,在人才、仪器、经费、项目等方面给予支持。在市级指导中心建立新技术推广、技术培训中心,使之成为区域性的科学研究、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指导培训中心。要根据国家和省对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要求,继续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能多能少”的激励约束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要逐步建立起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法人地位明确、单位自主运营、政府依法管理的科技管理体制。要积极扩大科技交流与合作,鼓励科研单位和人员参加科技合作计划,拓宽研究领域,提高创新水平。要加强对服务机构的政策引导和管理监督,进一步完善科技工作考核办法,把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纳入科技考核内容。

(三)继续加强计划生育服务机构建设,确保服务机构稳定。计划生育服务机构是为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提供技术服务的公益性机构,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产品的重要阵地,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石。在农村综合改革过程中,各级要坚决贯彻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坚持稳定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机构、队伍不动摇的指示精神,确保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的稳定,不得随意撤并。要积极协调,将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充分利用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的网络优势,确保育龄群众得到优质的生殖保健服务。计划生育服务机构要按照国家计生委的有关要求,完善基础设施,加强标准化建设,提高装备水平,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尽快实现“职能法制化、建设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信息化、人员职业化”的目标。

(四)继续开展生殖健康促进计划,进一步提高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要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为目标,继续实施以“三大工程”为重点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促进计划。一是要大力实施避孕节育优质服务工程,确保低生育水平稳定。根据育龄群众的需求,大力推进以长效措施为主的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不断开发、引进和推广避孕节育新技术、新产品,提供更加安全、高效、方便的新型避孕药具和技术,帮助育龄群众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避孕节育方法。二是要大力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学习推广周村区等地的经验,开展包括婚前检查在内的优生优育一条龙服务,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要以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为基础,继续完善省、市、县三级出生缺陷干预体系,加大优生遗传检测工作力度。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地要逐步向符合生育政策准备怀孕或已孕3个月内的农村已婚育龄妇女免费提供优生四项病毒检测服务,努力实现到*年出生缺陷发生率降至6‰以下的目标。三是要大力实施生殖道感染干预工程,加强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工作,结合查环查孕为育龄群众查治常见妇科病,提高育龄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水平。要深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整体水平。

三、加强领导努力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一)切实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领导。各级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深化计划生育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服务于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这一战略方针的认识,强化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意识,真正把科技工作摆到人口计生工作的突出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各级领导要带头学习计划生育科技知识,不断增强科技意识,正确认识和把握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发展规律,善于用科学的思想、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科技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认真落实相关部门责任,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人事部门要优先解决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针对人口计生科技工作的特点,为计划生育科技人员的职称晋升创造有利条件;卫生部门要把县乡计划生育服务站纳入农村卫生区域规划,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服务机构申请《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计划生育技术人员申请《医师执业许可证》注册要继续认真办理,使其积极参与到农村卫生工作中去;科技部门要把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作为整个科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计划生育科研课题的立项、成果评审和表彰奖励。

(二)加大对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投入。各级政府要着眼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全局和长远发展,把计划生育科技经费纳入政府的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证。要逐步提高计划生育科技经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使计划生育科技经费增长幅度高于计划生育事业经费的增长幅度。在确保服务机构人员工资足额到位的前提下,为服务机构提供必需的科研经费、事业发展经费和人才培养经费。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要按照“政府投入保运转,自我创收促发展”的原则,在做好计划生育基本项目技术服务的前提下,依法拓宽服务领域,围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开展服务,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促进服务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技术创新计划篇4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档案数字化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源泉,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创新都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计划生育的档案管理工作应当不断创新,在工作实践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适应性从而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并在今后的发展中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环境。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应当更好的为我国计划生育工作提供强大助力,并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满足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同时能够合理地解决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中产生的问题。

1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改革与创新也在不断进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对于解决人口问题的现状起着很好的规划和管理作用。以下从几个方面出发,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进行了分析。

1.1 加强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重要性的理解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注重理解计划生育档案文件管理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应当加强档案管理的力度,并对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重要性进行理解。从而最终实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技术的创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对于宣传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定期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宣传可以有效的使工作人员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有更深入和更全面的认识。

1.2 对计划生育档案进行规范化管理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工作计划进行规范化管理,并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从而使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具有更好的权威性。为了提高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了了解和研究,并对设备系统进行定期维护,从而对计划生育档案资源进行合理利用,并通过规范化管理使得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真实性不断提高,同时使计划生育档案规范化管理方案更具合理性,最终提高计划生育的信息管理水平。

1.3 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人才水平和设备水平

对计划生育管理人才的专业培训应当在定期举办的基础上,不断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进行改革,从而加强档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处理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国家应当改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硬件设备水平。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改进起到了极佳的作用,对于改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并建立相应的档案管理系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软件技术的发展也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好的检索系统和信息存储工具。

2 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问题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和数码设备在人力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的不断应用,对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储存时间、资源有效化都起着很好的提升作用。以下从两个方面出发,对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问题进行了分析

2.1 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

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对于处理许多复杂的档案数字、数据、信息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新型的信息模式进行应用并建立相应的数据树,同时通过对二进制代码的应用,可以在计算机内部对档案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处理。除此之外,通过对先进的数码技术进行合理利用,可以更好地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的通用性、安全性、标准性、可视性。计划生育档案的情报管理工作通过对计算机网络咨询、实时浏览等功能进行应用,可以对计划生育档案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更新。并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的有效共享。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提升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技术集成、文档管理效率、信息存储容量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实际的档案情报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应当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并维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保证档案的客观性和严谨性,从而提升档案的实用性,最终保证档案分类、档案材料、档案资源中没有错误的信息。

2.2 计划生育档案资源的虚拟化

计划生育档案资源虚拟化有助于实现服务器资源的集中管理,从而能够更好地改善服务器的管理效率并提升计划生育档案资源保存时间同时降低储存成本和管理成本。通过虚拟资源的有效构筑,计划生育档案资源可以和图书馆等公共信息平台进行有效联结。从而提供更好地档案服务,并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化同时实现档案工作的重大革新,对计划生育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实施、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系统的创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模式创新都有着很大地提升作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工作价值有着很大的提升效果,在工作中可以通过使用文档管理集成系统的对传统的档案管理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程序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支持,并对工作流程进行改良,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档案管理功能和档案管理机制。对于档案管理技术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的提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智能检索技术对于加快档案的检索速度、提高档案的检索效率有着很好的效果。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安全性的提升上,通过对加密技术进行应用,计划生育档案安全性的提升变得简单、方便,从而更好地满足计划生育档案信息的保密需要并完善信息档案管理系统的防护措施。除此之外,数据归档的简约化可以使工作人员能够更直观、准确、完整地了解用户的信息并提供更好地档案服务。对于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完善计划生育管理体系和服务内容的革新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并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3 结语

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创新及档案管理数字化不仅有助于计划生育档案管理规划的改良和革新,并对我国计划生育工作的有序开展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同时对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的解决,从而促进了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和创新。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将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应用,从而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有效增值,使得档案工作能够发展迅速。对于档案管理工作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专业知识进行应用从而对档案管理系统的增长模式、管理方法、管理优势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从而做到迅速、准确地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数据,并为人力资源档案参考价值和权威性的提升起到贡献作用,从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合理分配,最终提高计划生育档案管理的实用价值和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殷涛.如何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水平[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19):77.

技术创新计划篇5

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贵州,如何加快科技事业发展,推动实现经济社会的历史性跨越,是我省科技系统面临的重大课题。

找准问题所在,

确定科技工作重点

加快我省的科技事业发展,首先要加强战略研究,找准科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理清工作思路,确定工作重点。

当前,我省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省对科学技术在生产力物化过程中的中间(坚)作用和非物化作用(间接作用)的认识有待深化,基层科技缺乏具体抓手,科技工作往往处于“悬空”状况。二是科技经费投入低,渠道单一;科技人才结构不合理,科技活动人力投入不足,科技积累少。三是科技基础条件总体薄弱,资源分散;科技工作条件同样存在典型的“二元”结构,配置不尽合理。四是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产学研脱节;科技与经济“两张皮”现象严重,对经济发展支撑不力。五是科技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发展的要求,科技发展未能突破现有体制机制的障碍,各创新要素(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中介组织)良性互动的体制机制尚未建立,科技资源有效整合难度大。

在欠发达地区,科技工作应坚持“合作创新、加强转化、重点突破、引领跨越”的指导方针,在发展主线、重点方向、运行机制等方面加快战略性转变。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加强集成攻关。要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加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农业、民族药业、特色优势产业等领域中的应用技术攻关和制造业中信息技术、新材料应用技术的集成攻关,加快煤、磷、铝等优势资源的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的多学科攻关,针对重点领域的科技需求,特别是石漠化综合治理、生态系统重建、特色优势农林产品生产及安全等社会发展领域的重大科技约束问题进行攻关。

面向经济发展重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结合我省发展的阶段特点和任务要求,面向广大农村,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加强主要农作物和畜禽优良新品种的培育和示范推广,注重农业配套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提高特色农林产品的深加工、精加工技术水平,发展特色精品农业。在能源矿产、原材料、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产业,加快先进技术、高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和再创新,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

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趋势和现有基础,加快创新性成果的产出,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潜力;积极推动创业风险投资业的发展,推进军工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创新创业活动,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企业聚集园区等成果转化平台(基地)建设,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企业)集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保持重点学科领域持续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高水平研究开发平台和团队的建设,围绕重点学科领域和重要发展方向,推进“科研-开发-产业化”创新链的形成。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在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中药现代化等重点学科领域加大研发投入,注重基础研究,强化应用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和发明专利,保持重点学科领域的持续发展。

深化改革,加快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打破现有体制障碍,促进共享机制和共享平台的形成;坚持以人为本,有效凝聚和使用科技人才,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加快发展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形成有效服务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社会化、专业化、网络化中介服务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和科研机构改革,壮大民营科技企业,建设好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改革科技评价与奖励制度,落实技术要素等参与分配的政策,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深化计划管理改革,

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

2006年,全省科技大会提出“举全省之力建设创新型社会”。省委、省政府决定“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在2005年8700万元的基础上增加5000万元,以此为基数,以后每年按照上年数递增20%左右,确保‘十一五’期末省级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占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达到2%以上”。

在经济社会发展滞后、财政收入很不宽裕的贵州,增加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之大,令科技界精神振奋。然而,对于科技管理部门来说,如何管好用好财政科技投入,发挥最大的投入引导效益,是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我省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要提高财政科技投入效益,必须深化科技管理改革。在管理理念上,要实现从单一科技计划的安排管理向谋划全局、加强集成、配套实施、重点突破方向的转变;在计划安排上,要加强科学规划的编制,变被动申报为主动策划、主动服务,促进“规划-计划-项目”的有机衔接;在投入上,要注重运用增量盘活存量,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整合,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在计划实施中,要注重政策制定与实施规划的衔接,注重体制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具体工作实践中,就是要以计划管理体系的改革调整为突破口,加快推进科技管理改革,推进我省科技事业的发展。

稳步推进计划结构的调整。将省级科技计划由过去的“科技攻关计划、年度科技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及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中药现代化科技专项资金”等近20个计划合并调整为基础计划、重大专项计划、合作计划三大块,并明确各计划的资助重点方向和相互联系。基础计划是原有主要科技计划的延续,主要资助基础性、前期性的研究项目。新设立的重大专项计划,重点资助围绕全省科技及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共性、关键技术问题,通过资源整合、系统集成才能完成的重大科技项目。新设立的合作计划,则按照“合作创新”的指导方针,根据“资源优化整合”的工作原则,通过省级财政科技资金的引导,与市县、行业(企业)等共同建立科技专项资金资助相关领域及区域。

积极探索计划项目的支持方式。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取得重大创新和研发成果、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项目,优先给予立项并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将重大专项项目的实施与培育企业创新主体的意识及能力结合起来,加强企业技术集成及应用转化能力的建设,促进技术创新联盟的形成;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合作,联合申报承担各类科技计划项目,推进产学研合作。

合理规划计划预算的分配和安排。将新增加的财政科技经费主要分配在重大科技计划和合作计划方面,集中资源,重点安排;在计划预算的安排上,要引入内部竞争机制,除基础计划按照既有的模式以处室为单位进行安排外,重大专项计划和合作计划均不先明确分管处室,而是根据各处室提出的项目内容竞争确定,以激发各处室加强调研、加强整合、主动设计的积极性。

进一步加强计划项目的评审和管理。明确重大专项项目、合作计划项目的立项和结题验收评估由综合计划处牵头负责,各重大专项项目的具体管理服务由相应的业务处室负责,以提高科技项目立项评审管理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在项目的立项评审和管理中,要将获得自主知识产权、促进成果转化、人才团队的培育和形成作为重要科技产出合同的指标,并与财政科技引导投入的力度紧密联系,做实“选好项目和项目的实施载体(团队)、明确目标责任、加强实施方案的论证、做好项目的过程管理、注重成果的推广转化”等五个方面的工作,以提高财政科技投入产出效益。同时,逐步推进实施网上申报、网上评审工作,加强财政科技项目过程的监督管理,促使科技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和公开、公平、公正。

技术创新计划篇6

我省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今年上半年,共争取国家各类科技项目102项,经费总额达到2.16亿元,其中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双双实现突破性增长。这些科技项目的落地生根,将成为撬动我省经济增长的强大驱动力。

实施产业技术创新行动计划,支撑重点产业振兴。上半年,围绕我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省科技厅共组织重大科技项目17项,其中有14个项目已上报省政府产业结构调整重大项目联合办公室进入专家评审阶段。自然基金项目共受理申报101项,将优选出10个项目作为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给予扶持。我省推荐的“大型并网光伏发电项目”获得国家金太阳示范工程8750万元的资金支持,将促进我省开展大规模太阳能综合利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实施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将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作为“平台建设年”的主攻目标,从创新研发、成果转化、企业发展和资源共享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集成,构建15个面向重点产业振兴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服务平台。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成效显著,全省86家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已加盟服务单位达45家,实际入网可对外提供共享服务的(20万元以上)大中型仪器设备达1039台(套)。科技数据、大型仪器、行业检测、专业技术等科技资源实现了有效聚合,为加速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提供了高效服务和有力支撑。

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行动计划,科技成果产业化比率再创新高。上半年,全省共登记应用技术成果519项,转化率达82.7%,再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7月,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632项,成交金额21.74亿元,同比增长172%。积极推进省重大科技成果推广专项计划项目的实施,今年共有94个项目入选,其中高新技术及社会发展项目占45.7%,我省将优选50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成熟成果进行重点推广和示范。上半年,我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共争取国家项目21项,资金1500万元,比去年翻了一番。

全力建设哈尔滨市科技创新城,实施科技园区提档升级行动计划,打造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龙头”。今年签约入驻哈尔滨科技创新城建设项目17项,总投资约88亿元。其中,省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哈焊接所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7个项目已相继开工。哈尔滨市天地仁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物制药产业化基地等17个产业项目已签约入驻,总投资21亿元。这些项目将成为我省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半年,哈尔滨、大庆两个高新区经济发展强劲,工业总产值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30.3%和26.5%。加大园区特色产业基地、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建设,在争取园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半年,共争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63项,资金4455万元,比去年全年争取的资金还多1135万元。

锁定我省重点产业,实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行动计划。在2009年组建铝镁合金新材料、半导体照明、风电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基础上,今年省科技厅又组建了先进复合材料和马铃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组织产业对接会,商讨解决相关领域发展方向、存在的关键问题等,增强了我省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年底前,省科技厅还将组建新能源汽车、新农机、硅基新材料和生物环保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实施创新型企业建设行动计划,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上半年通过加大宣传培训、深入企业辅导、现场考察等工作力度,培育和认定工作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目前已有400余家企业进入了创新型企业培育和认定的备选库,有110家企业进入专利优势企业培育和试点的备选库。

技术创新计划篇7

(一)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鼓励开展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活动,提升产品水平和附加值,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标准,支持专利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

(二)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建立技术中心,支持国家和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完善关键研发试验条件,构建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平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三)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联合开展产业政策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

(四)引进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支持承担国家和本市重点项目的单位引进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不断提升基础条件和自主创新能力。

(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开展重大技术装备的自主创新和集成创新,支持重大技术装备整机产品研制、关键零部件及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以及重大技术装备测试、试验、认证能力建设等。

(六)重大技术装备首台业绩突破。鼓励装备使用单位与制造单位合作开发或者装备使用单位自行开发的国际、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投入工程应用,实现首台业绩突破。

(七)经市政府批准的其他需要支持的项目。

专项资金支持标准如下:

(一)纳入年度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计划的项目,支持标准不高于该项目研发总投入的30%,金额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二)纳入年度企业技术中心能力建设计划的项目,支持标准不高于该项目新增总投资的30%,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三)纳入年度产学研合作计划的项目,支持标准一般不高于该项目研发总投入的50%,金额最高不超过800万元。其中,产业政策研究项目可由专项资金全额资助。

(四)纳入年度引进国际先进研发仪器设备计划的项目,支持标准不高于所购仪器设备价格的30%,金额最高不超过400万元。

(五)纳入年度重大技术装备研制计划的项目,支持标准不高于该项目研发总投入的20%,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六)纳入年度重大技术装备首台业绩突破风险补贴计划的项目,对该首台(套)装备的本市使用单位给予风险补贴支持,支持标准不高于所购设备价格的10%或者保费额的50%,金额最高不超过800万元。

申报条件:(一)在本市登记注册;

(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事业单位;

(三)法人治理结构规范,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信用良好;

(四)具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资金筹措和项目实施能力,项目方案合理可行;

(五)所申报项目为在建或者拟建项目,项目实施期一般不超过三年。

《上海市鼓励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规定》(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十六号公告) 所称引进技术的吸收与创新是指依法通过贸易、经济技术合作等方式,从国外取得先进技术并通过掌握其设计理论、工艺流程等技术要素,成功地运用于生产经营,以及在此基础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活动。

下列项目或者技术可以获得技术开发经费的补贴:(一)属于国家技术创新项目或者本市重点支持的吸收与创新项目;(二)在吸收基础上创新的、具有市场竞争力或者获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三)未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但符合指导目录要求,经过市经委组织鉴定,确认其技术上有重大突破并形成一定规模的项目。用于吸收与创新的技术开发经费,可以按照实际发生额计入成本。用于吸收与创新的关键设备、测试仪器,单价在规定数额以下的,可以一次或者分次计入成本。

列入市吸收与创新年度计划的项目,可以对设备进行快速折旧,并参照市新产品试产计划或者中试产品计划的规定享受相应优惠。可以申请优先列入市技术改造项目计划,获得贷款贴息的资助。承担单位需要引进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的,可以按照规定直接申请办理外省市专业技术人才调入本市的手续;需要引进国外技术管理专家、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可以按照规定申请有关专项资金的扶持。进行关键技术攻关,需要聘用国外专家的,可依据聘用合同向市有关部门申请经费补贴。本市各级机关在采购活动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采购属于扶持发展产业的吸收与创新产品。

吸收与创新项目属于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或者在吸收高新技术基础上创新的成果转让取得收益的,按照国家和本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的规定,享受优惠。吸收与创新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增值税零税率优惠。吸收与创新的产品进行技术质量认证,企业可以申请有关的经费补贴。吸收与创新的技术或者产品申请国内外专利的,可以申请专利申请费、专利维持费、专利费的部分资助。引进国外专利技术用于技术开发,属于国内首次运用的,可以凭专利转让或者专利许可合同等有效证明,申请经费补贴。

在本市建立吸收与创新的下列机构,可以申请启动经费的补贴:(一)部级或者市级的企业技术开发中心;(二)部级或者市级的吸收与创新基地;(三)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联合建立的市级技术开发机构。

《上海市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管理办法》(沪经技[2008]291号) 为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确立企业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地位,对国民经济主要产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重要示范作用的企业技术中心,予以认定为上海市企业技术中心,以鼓励和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申请条件:(一)企业所属行业必须符合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战略的要求。申报企业在本行业处于龙头地位,有较强的经济技术实力和较好的经济效益,年销售额不低于3亿元。

(二)领导层重视技术创新工作,具有较强的市场和创新意识,能为技术中心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具有较完善的研究、开发、试验条件,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研究开发投入,企业的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不低于1000万元且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不低于3%、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不低于1000万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知名品牌,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研究开发与创新水平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四)拥有技术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带头人,拥有一定规模的技术人才队伍,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不低于60人,在同行业中具有较强的创新人才优势。

(五)申报企业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建立了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每年必须有专利申报。

(六)技术中心组织体系健全,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明确,具有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技术创新绩效显著。区(县)所属企业原则上为区(县)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两年以上,市属国有及控股企业由集团公司审核并推荐。

技术创新计划篇8

一、第三轮创新计划年度主要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工业方面

扶持建设了7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家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各中心每年进行3-4项新技术研发或新产品开发。

扶持建设了20家科技创新示范企业,形成8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重点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48项工业先进技术,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产品产值率稳定在25以上。

建立中小企业创新服务示范企业16家。扶持建设了46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开展各类制造业信息化培训6000人次以上,80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应用推广1-2个单元的信息化技术。

__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技工贸、总产值、利税年增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6.2;高新技术企业46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出口同比增20。产值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家。

在“三周三会”上技术成果转让签约项目30项,项目总投资62155万元。

20__年1-9月全市专利申请333项,较去年同期增长21.09,专利授权160项,其中获发明专利授权15项,同比增长12;第二批企业专利工作试点正常开展。

(二)农业及县域经济发展方面

通过开展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各县区都建立了“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的机制。20__年有3个县(区)通过国家科技进步考核;20__年有34个镇乡通过广西科技进步考核(初评)。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178个,大面积推广89个,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56项,大面积推广应用31项。重点筛选80项先进种养和农产品加工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广应用。

已建立覆盖各县乡的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各县都有科技信息中心、有星火学校、有科技创新示范基地、科技“三农”服务网已覆盖40个乡镇。

扶持建设科技型龙头企业六家。

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已选派15名科技特派员

努力开展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全市86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个以上科技示范村;培养了一大批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种养能人。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组织科普进社区、科技三下乡等活动,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11万人次。

在10个乡镇建立无公害基地农业投入品供应点,开展实用技术配送示范,示范点农民人均增收200元以上。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与龙头企业、基地、协会、种养示范户结对共进,签约25对。

二、__市实施创新计划的主要做法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集成联动、全面推进

第三轮创新计划启动之初,我市就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领导及六县分管副县长为成员的__市创新计划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新计划的组织协调,具体工作由市科技局牵头,各有关部门、各县区集成联动、协同配合。20__年初又制订了第三轮创新计划的年度实施方案,将第三轮创新计划任务细化为三十五个指标,每个指标都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对指标完成进度作了要求,同时还明确了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在对县、乡党政领导班子科技进步考核中,我们也把创新计划的有关指标纳入考核内容,使各级领导了解创新计划,关注创新计划,确保创新计划的整体推进。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市科技大会上,中共__市委、市政府对科技进步考核中成绩优秀的7个县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表彰。

(二)创体系、建平台、抓中心,加快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实施创新计划,我们始终着眼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具有__特色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近两年,我们大力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建设,通过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和搭建科技中介服务平台,营造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外环境,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已有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3个企业技术中心。对于企业构建工程技术中心,我们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申报的科技攻关和产品开发课题,给予优先立项。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发展,不仅提升了企业自身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作为行业的创新服务平台,也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有色金属公共服务平台,都发挥了较好的作用。汽车及零部件检测和研发平台运用逆向工程、结构设计、工程仿真、快速原型制造等技

术,为其他企业产品开发提供技术服务。竹、竹浆和竹浆纸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依托柳江造纸厂为龙头,实施竹-浆-纸一体化项目,在竹子制浆及大比例竹浆造纸方面一直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国内竹浆市场占有率达到35,并且辐射带动三江、融水、融安、金秀、忻城、等扶贫工作重点县的竹子种植生产,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以柳江造纸厂为主要起草单位的《漂白化学湿竹浆》和《漂白化学竹浆板》两项技术标准,已由自治区技术监督局批准分别以DB45/T116-20__和DB45/T117-20__标准号为广西地方标准。在竹浆造纸行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竹浆纸技术标准、观光车技术标准双双通过国家标准专业委员会的评审。

(三)以“产品创新”为核心,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

__市是工业城市,实施技术创新就要坚持以“产品创新”为核心,以产品创新带动产业发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扶持发展新兴产业。近两年,围绕科技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集中科技资源,重点实施一批重大专项,以科技发展局部领域的跃升带动现实生产力的跨越发展。今年我们集中了80%以上年度科技三项经费,用于支持创新计划项目。至今已下达计划课题122个,补助经费2597.9万元,带动企业及各方投资9.10亿元。对“系列涡旋压缩机及空调系统的研究及产业化”、“数控交流伺服层叠式特种柔性版印刷机研发”等能较快形成批量产品的课题,我们给予每项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这两年我们立项支持的一些项目已陆续投入批量生产,形成新的生产能力,其中“CLG862轮式装载机”、“(φ21.8~28.6mm)钢绞线锚固体系锚具”、“LG5310GSN型散装水泥车”、“DH-020A-C型汽油发动机电磁阀喷油器”、等五个项目列入20__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CLG923C液压挖掘机”列入了20__年国家火炬计划,还有一批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通过国家、自治区和__市各级科技资金的支持,有效推动了创新计划的实施。

(四)抓应用、重实效,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成效显著

__是一个传统工业比重较大的城市,要提升产品水平和企业创新能力,必须走信息化的道路。在实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过程中,我们坚持“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原则,从营造环境、选择示范企业入手,抓人员培训、设备的数控化改造和示范企业的示范带动,从而推动了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开展。几年来全市有46家企业成为自治区级制造业信息化应用示范企业,通过实施信息化工程,企业的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层次。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为例,目前全市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开发都应用了三维CAD,有些企业应用了CAM、CAE。大部分企业实施了ERP或者应用了ERP的部分模块。汽车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的联系基本都通过网络进行,部分企业实现了网上订购、洽谈与销售。示范企业国产软件使用率达50以上,新产品贡献率达到30以上,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约39%,库存资金占用降低10%以上,流动资金减少近30%。而作为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领头羊的柳工公司,承担的国家863计划CIMS项目全面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开发、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使柳工逐步变成一个“网络形态”的企业,所有的技术工作和管理业务都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中集成化开展,通过内外网络,集成了企业总部、近地和远地子公司、以及全国各地办事处和经销商的业务流和信息流,明显地提高了柳工的综合竞争力。年开发产品数从原来的1~2种增加到现在的每年十多种,产品技术水平稳居行业领先地位。产品可比成本平均下降了20;成品周转速度加快45;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30。在今年5月22日,国家验收专家组对“制造业信息化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工程(__市)”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的验收会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__市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城市项目实施期间各项指标圆满完成,起到了全国制造业信息化的示范作用。

(五)科普开路、示范带动,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

在服务“三农”方面,我们一方面抓住科普和培训,把科技信息网节点与乡(镇)科普服务站建设结合起来,形成科技服务体系网络,通过星火学校开展培训,逐步实现农村科普工作的社会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规范、实用、经常性的科技服务。目前已建立科普服务站30家,组织各种培训班1200场次,培训农民11万人次。另一方面,通过龙头企业和科技示范村、示范户建设,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问题,因地制宜发展村级支柱产业,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帮助农民增加收入。去年以来,我们从市科技三项费安排的各种科技示范村建设经费达到200多万元。如帮助三江县山区农民发展茶叶的种植和加工、油茶低改、牛品改等项目,鹿寨、柳城、柳江等县的桑蚕业发展,都收到很好的效果。20__年新植桑园面积11.2万亩,全市桑园面积已达30.3万亩,分布于全市5个县55个乡镇866个村,养蚕农达8.5万户。全年养蚕66.5万张,产鲜茧2.8万吨,比20__年增加7600吨,增长44;农民售茧收入60900万元,比上年增加26986万元,全市有12026户养蚕收入超万元,有12户农户养蚕收入超过了5万元。仅桑蚕一项实现全市农民人均增收108元,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亮点。

技术创新计划篇9

研发投入“量入为出”,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实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的增长与繁荣。

奥巴马坚持通过创新确保美国经济增长和繁荣的战略,在国情咨文中大力倡导创新,提出美国要想赢得未来,就必须在创新、教育和基础设施方面超越其他国家,并了新的《美国创新战略》,以明确国家的创新目标和战略措施。

通过七个延续拨款法案,美国两党预算之争最后才以从总统提交的预算案中砍掉385亿美元而告结束。在此情况下,美政府只能“量入为出”,2011财年的研发投入出现了下降,为1443.37亿美元,比2010财年减少52.25亿美元。奥巴马政府通过削减国防研发经费来尽量保证非国防研发的经费投入,并重点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投入。

今年2月,奥巴马政府了《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经济增长与繁荣》,对2009年的《美国创新战略: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高水平就业》进行了深化与升级,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推动美国创新的战略规划和措施。从“创造就业”到 “确保经济增长和繁荣”,这一措辞上的变化体现了美国政府对创新的重视和实施创新战略的决心。

新的创新战略提出了五个新的行动计划,即无线网络计划:在未来5年内使美国高速无线网络接入率达到98%;专利审批改革计划:将专利的平均审批时间从35个月缩短到20个月;教育改革计划:要在未来10年内新培养10万名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教师;清洁能源计划:到2015年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个电动车数量过百万的国家,2035年使清洁能源发电占全国发电总量的比例提高到80%;创业美国计划:要帮助中小企业创业并提高就业,使科研成果能尽快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从而增加新公司成功的机会。

新的创新战略以教育、基础研究和基础设施以及先进的信息生态系统为创新的基本要素,提出要加大对这些领域的投入;在此基础上,通过研究与实验税收抵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高增长和以创新为基础的创业以及推动创新、开放和竞争的市场等政策来优化创新环境,促进创新的市场化;最后,实现清洁能源、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先进制造业、空间技术、卫生医疗技术以及教育技术等国家重点优先领域的发展和突破,形成了一个金字塔形的战略。

英国

科技推动经济发展思路明确,创新为重点,人才是关键;新的空间、海洋等领域发展战略出台。

近两年,英国联合政府一直秉承着在经济危机中利用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促进经济发展这个目标制定相关科技政策。在2010年底,英政府了《国家基础设施计划》,宣布投资2000亿英镑,重点推动低碳经济、数字通信、高速交通系统和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6月,英政府公布了下一阶段的《发展战略》,再一次明确了科技的经济推动作用。

2010年11月,英政府《技术蓝图》报告,明确提出英国要努力成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创新科技投资之地;2010年12月,英国出台了《技术创新中心报告》,提出要建立技术与创新中心的建议,以构建国家层面上的技术转移战略;2011年3月,英国政府宣布投入5100万英镑,在工程和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下建立9个创新制造研究中心,并资助未来先驱制造计划;10月,英政府宣布首个技术创新中心(TIC)成立,该中心将致力于在制造业领域降低创新的风险,将科学成果经过进一步的研发转化为真正的产品,以推动英国制造业的发展并吸引国际企业。

2011年4月1日,英国航天局正式成立。新成立的空间局将负责制定国家航天政策与重大预算,对英国所有的民用航空事务进行集中管理;4月7日,《英国空间技术发展战略》出台,提出了涵盖通讯、传感、探测和太空利用等领域的技术路线图。

2011年9月19日,英国出台海洋产业增长战略,提出6个方面的发展主题。该战略是在对企业、政府和学术界的思想不断整合基础上形成的第一个海洋产业增长战略,该战略的实施,有望带动英国海洋产业产值增长80亿英镑,到2020年达到250亿英镑。

俄罗斯

科学技术研究机构获得了更多的拨款;将继续采取措施支持科技创新。

2011年俄罗斯科学技术领域获得了比往年更多的政策支持。不仅俄罗斯总统在本年度签署总统令,确定了未来几年俄罗斯科学发展的优先方向,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普京也在其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俄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支持科技创新。

1月,俄罗斯教育与科学部公布,2011年俄政府对民用科学拨款将达到2278.00亿卢布,比2010年增长32%以上。其中,联邦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拨款较2010年增长了9%,对应用研究的拨款较2010年增长了50%,对国家3大科学基金(俄罗斯基础研究基金、俄罗斯人文科学基金和促进科技型小企业发展基金)的拨款为110亿卢布,比2010年增加了600亿卢布。

4月,普京在国家杜马发表上一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俄联邦政府将继续采取措施支持科技创新。他指出,俄罗斯应该成为真正的具有竞争力的国家,应该进入世界五大经济体的行列。未来十年,创新产品在总产量中的比例应该从目前的12%提高到25%至35%。

7月,梅德韦杰夫签署总统令,确定了未来几年俄罗斯科技优先发展的8大领域以及27项关键技术清单。被列入科技优先发展方向的包括安全与打击恐怖主义、纳米技术产业、信息通信技术、生活科学、远景武器、军事与特种设备种类、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交通运输与航天系统、能源效率与节能,以及核能技术。

10月,《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创新发展战略》新版本出台。该文件对2020年前俄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方式等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划,并提出将进一步加大国家在创新发展中参与及投资。根据该文件,到2020年俄国内研究与开发支出应占GDP的3%,而其中国家财政拨款应不低于45%。同时,新版本还补充了“预算战略”“能源战略”“运输战略”等内容,以实现“全系统创新”。

德国

通过了《纳米技术2015行动计划》、“生物经济2030国家研究战略”、《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科技计划。

1月12日,德国政府批准通过了《纳米技术2015行动计划》,这是德国第一次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将政府所有有关纳米的促进行动纳于一个计划。该计划包括在气候能源、健康、交通、安全和通讯等重点领域促进纳米技术的研究和技术转让;加强纳米技术对人类和环境危害性研究等6个领域。6月24日,德国国家科学院生物经济理事会提出了“生物经济2030国家研究战略”三个优先主题:培育新型抗病、高产农作物和家畜品种,减少化肥和杀虫剂的使用;开发新技术、改良现有方法,降低收获后损失;改善土壤肥力,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德国政府于2010年11月制定了该战略,并准备投入24亿欧元支持该计划。6月30日,德国联邦议会批准了放弃核能的议案,决定在2022年前关闭所有17座核电站。这是德国能源政策的重大转变,为此,德国将投入数十亿欧元发展可再生能源、建设天然气发电厂等。7月1日,德国政府提前开始实施原计划在2012年1月实施的减少太阳能光伏发电补贴15%的措施。同时,德国政府还对现行《可再生能源法》进行调整修改,着重对生物质能源发展进行合理引导和规范。8月3日,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第六能源研究计划《面向环保、可靠和廉价的能源供应研究》。该计划规定了德国政府未来几年在创新能源技术领域资助政策的基本原则和优先事项,是德国政府能源和气候政策的补充。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是该研究计划两个明确的重点。8月19日,德国联邦农业部决定在2011年到2014年投入1.8亿欧元用于支持生物质能源技术研究,研究经费将来自《可再生原料研究计划》和联邦政府能源气候基金。10月20日,德国联邦政府正式启动了医学技术创新国家战略进程。来自政府、学术界、企业界和医药健康界专家共同组建了医学技术创新国家战略进程专家委员会,为促进德国医疗技术发展研究制定具有连贯性的创新政策。

法国

投巨资发展风能,签署《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

1月25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法西部港口城市圣纳泽尔宣布,法国将投入100亿欧元在近海建设风力发电设施。新建风力发电设施的装机总容量将达到3000兆瓦,政府希望通过此举将风力发电发展成国家的一项支柱产业,并在未来向国外出口电力。他表示,首批招标活动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展开,预计工程将为法国创造1万个就业岗位。

9月21日,法国环境、可持续发展、交通与住房部发表公告宣布,该部部长纳塔莉・科希丘什科-莫里泽2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签署了规定遗传资源利益分配的《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法国成为签署该议定书的第54个国家。公告中说,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能够为医学、农业等领域带来创新,《获取与惠益分享名古屋议定书》可以让大家更加均衡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且有效地打击盗猎、盗采等非法活动,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该议定书重申国家对其资源的,并为这些资源的提供者和使用者提供法律确定的帮助。

加拿大

继续实施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明确了加拿大的三大核心优势――创新、知识、人才,并确定了四个国家重点发展领域

2011年,加拿大保守党政府继续实施2007年政府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让科学技术成为加拿大优势》。明确了加拿大的三大核心优势――创新、知识、人才,并确定了四个国家重点发展领域,分别是环境、资源能源、生命科学以及信息通讯,提出把科技进步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通过科技引领建设一个可持续的、有竞争力的、有独特优势的加拿大。

加政府结合其自身优势和保持世界领先优势的目标,将发展主要集中在四大领域。环境领域主要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处理技术、污水治理技术等;资源能源领域主要包括油砂开发、北极研究、生物燃料、燃料电池、重水核能技术等;生命科学领域主要包括再生医学、神经科学、老龄健康、生物工程和医药技术等;信息通讯领域主要包括新媒体、无线网络与服务、宽带网络、电信设备等。2011年加拿大政府在实施科技发展战略时重点强化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带动企业创新工作;二是强化加拿大的研发优势;三是重视科研成果商业化和推动企业创新;四是重视教育和培训。在这四个方面,加政府都增加了预算开支。加政府还非常重视政府各项科研计划之间的合作,以及联邦政府和各省政府在支持私营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商业化之间的协调。为加速创新技术产品的商业化,加拿大联邦政府的三家机构“国家研究委员会”“自然科学和工程研究委员会”“加拿大商业发展银行”之间也加强协调和合作,更好地使各自的研究计划实现互补互助。

日本

329项最尖端研究开发支援项目围绕着“绿色创新”和“生活创新”主题,民众对政府核能政策产生质疑。

根据2月初日本综合科学技术会议的决定,2011年度共选择了329项最尖端研究开发支援项目作为科技发展重点。这些项目依然围绕着“绿色创新”和“生活创新”两个主题。在高龄少子化以及整体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近年来日本的科技发展之路出现了一些颓势。根据日本科技白皮书披露,日本的年轻一代科研人员不但缺乏“走出去”与国外同行的交流意愿,而且越来越缺乏独立工作精神,依赖心理重,很难独挡一面。而日本的中小学生对于理工科的兴趣也逐年下降,长此以往,未来的日本科技发展很可能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局面。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超大地震,地震引起的海啸使位于福岛县的隶属于东京电力公司的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由于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处理迟缓,措施失当,核泄漏演变成了严重的核灾难,其恶劣影响目前也难以估量。此次事故也影响到了日本的科技政策,由于日本一直以来坚持大力发展核能的政策,而核泄漏使日本民众对政府的核能政策产生了强烈的质疑,这种质疑很快也向其他科技领域扩散。日本政府一方面呼吁日本的科技人员提高社会责任感,与政府保持一致;另一方面,继续强调科技的重要性,积极利用科技为防灾减灾服务。而在未来核能发展方面,借鉴了此次核灾难的教训,日本开始重新布置包括核能在内的能源基本计划。在新能源计划中,未来核能开发的比例将从以往设定的占全部的50%大幅度消减。而鉴于目前核能的不可替代作用,核能依然会同化石燃料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自然能源以及节能作为未来日本能源政策的四大支柱。

韩国

延续绿色经济增长战略,制定云计算发展战略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战略。

韩国政府延续2008年以来的绿色经济增长战略,同时制定了云计算发展战略和建立在信息技术优势基础上的产业发展战略。

1月,韩国知识经济部公布了2020年产业技术创新战略思路,提出要实现从“快速跟踪”战略到“领跑者”战略的转变,并实施“独一”未来成长战略。面对转型的巨大压力,韩国将科技发展置于国家发展的优先位置,通过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和应用先进适用技术,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从而提升韩国重点产业的国际竞争力。5月,韩国政府作出大力培育云计算产业的决定,还发表了《云计算扩散和加强竞争力的战略计划》。韩国政府决定,计划到2014年前,向云计算领域投入6146亿韩元(约合6亿美元),争取实现国内云计算市场规模翻两番、资金规模达2.5万亿韩元(约合25亿美元)、国内相关企业在全球市场占有率达10%的目标。韩国希望利用发展云计算的契机,成为全球信息网络枢纽和互联网数据中心。5月,韩国知识经济部表示,韩国政府已经选定六大产业技术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产业技术,并从2012年起5至7年内投入1.5万亿韩元来促进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韩国六大产业技术包括:1. 可以生产透明柔性显示器的技术;2. 脑神经信息IT融合技术;3. 多用途小型模块核反应堆的相关技术;4. 用于开采深海资源的海洋技术;5. 生产超精密连续电子印刷的技术;6. 生产多功能图形材料的技术。韩国政府将在制定国家知识经济研发投资方向的基础上,对有关事业结构进行调整。

巴西

提出“创新产生竞争力,竞争力促进增长”的科技政策口号。

2011年巴西新政府上台,新政府于8月宣布2011年到2014年新的工业政策:“巴西更大计划”,其中包括以加强科技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科技政策,提出“创新产生竞争力,竞争力促进增长”的科技政策口号,同时,将“科学技术部”改名为“科学技术与创新部”,以突出对创新的重视。“巴西更大计划”规定,国家经济与社会开发银行在资助创新和投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向科技部所属科研与项目基金提供20亿雷亚尔,该基金计划总共要达到50亿雷亚尔,是2010年的5倍,用于扩大机构创新。在到2012年底为期限的鼓励投资计划中,将信息和通讯技术设备、混合动力汽车等列为重点科技项目。同时,巴西酝酿以具有成功先例的“巴西农业研究院”为蓝本,建立“巴西工业科研与创新研究院”,其目标是加强工业、科技创新,为此,科技部与全国工业联合会签署了一项意向性备忘录。在加强人才培养方面,巴西推出“科学无国界”项目,计划为巴西学生提供75000个奖学金,为他们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深造提供条件,包括攻读本科、博士和博士后。巴西还考虑扩大国内总产值中对科技的投入比例。巴西科技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09年为1.2%,大约242亿美元。采取措施,鼓励私人科技消费,从目前的0.55%增长到0.9%。近年来巴西创新指数在世界各国排名中有所提高,2011年公布的由欧洲工商学院与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编制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巴西排名从2010年的第60位,上升到2011年的第47位。

南非

公布了《南非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白皮书,确定“先高峰、再平顶、后下降”的排放控制战略。

10月18日,南非政府正式公布了《南非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强调,根据南非政府确定的“先高峰、再平顶、后下降”的排放控制战略,到2020年至2025年,南非的温室气体排放将达到峰值,其下限为3.98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下同),其上限为2020年5.83亿吨,2025年6.14亿吨。然后经过10年的平顶期,从2036年起,温室气体排放量开始绝对下降,到2050年,其排放量下限为2.12亿吨,上限为4.28亿吨。白皮书引入了“碳预算” 措施,要求那些排放大户在两年内完成各自的碳排放预算,制定出各自的减排和低碳发展战略,详细列出减排项目,政府将对这些项目进行测评。白皮书提出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套检测和评估体系,来测定气候变化应对行动的成本、效果和冲击等。环境部将在2年内完成对“气候变化响应检测与评估系统”的设计并公布草案。11月17日,南非政府签署了“绿色经济协议”。到2020年,在居民、商业和工业建筑的屋顶安装至少30万台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南非工业发展公司将在未来5年投资250亿兰特(约31亿美元),支持发展绿色经济。通过对采用高效照明系统的家庭和商业用户给予奖励和提高白炽灯的关税等措施,来逐步淘汰白炽灯。根据“国家能源效率战略”的要求,各部门要在2015年之前,实现能源强度减少目标,即:居民用户减少15%,商业与公共建筑减少10%,交通部门减少10%,工业和矿业部门减少15%。支持发展可用于发电的清洁燃煤技术,包括碳捕获和封存技术;支持开发电动汽车技术,支持生产面向非洲市场的清洁厨灶和加热器。

乌克兰

技术创新计划篇10

一、年全省科技工作回顾

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科技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自主创新体制,优化自主创新环境,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全省共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33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成果36项,再创新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5.2%,圆满完成了“十一五”任务目标。全省R&D经费支出实现大幅增长,达到519.6亿元,居全国第四位,占GDP的比重为1.53%。争取国家各类科技计划经费近15亿元。根据《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显示,我省区域创新能力位居全国第6位。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培育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增强科技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力

在加快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把培育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突破口,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引领我省未来经济发展方向。

一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质和量同步提高。认真贯彻《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在高端计算机及服务器、物联网、特种纤维、氟硅材料、新药创制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强了关键技术的攻关,培植了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1285家。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1.2亿元。新增2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全省达到8家。新增4家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总数达到33家。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蓬勃发展,全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16万亿元,同比增长28.8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比年初提高了2.26个百分点。

二是加快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积极搞好重大专项顶层设计,突出技术创新,将重大专项与《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结合起来,针对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安排了80个重大专项,下达资金2.5亿元,着重加强了对高端电子信息、新药创制、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的支持。完善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组织形式,引入招标机制,对“省重大药物产值利税双倍增科技示范工程”和“省氟化工产品研究开发项目”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步伐。济宁、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这是我省高新区发展的重要一步,省政府分别召开了高规格的建设动员大会,国家高新区增加到7家,并列全国第二位。文登高新区纳入省级高新区管理,省级以上高新区达到20家。创新型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淄博高新区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全省达到4家。全年省级以上高新区批准入区项目2190个,全社会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115.73亿元,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2552.18亿元,成为我省经济发展最快、运行质量最好、创新能力最强、聚集和辐射带动作用最大的特色园区,并成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支撑。

(二)着力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增强重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全面部署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省试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动济南市开展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支持市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市工作。

一是积极构建和发展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新构建了53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盟围绕产业技术创新链开展了集成创新,突破了部分产业发展的核心关键环节,提升了产业核心竞争力。3家战略联盟被批准为国家试点联盟,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5亿元支持。

二是着力培育创新型(试点)企业。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创新发展的有效模式,发挥其辐射和示范作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新增9家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总数达到35家,并列全国第一位。积极开展省级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96家,总数达到392家,同时认定了58家省级创新型企业。

三是强化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目前我省已建成各类孵化器60余家,其中部级创业服务中心22家,部级留学人员创业园2家。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达到111家,其中部级示范中心12家,省级示范中心23家。

(三)着力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占领科技前沿阵地

一是全面部署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目前,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二期工程建设资金已经得到落实,进入了实质性建设阶段。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在推进量子通信实用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启动了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建设,确定了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方案。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顺利通过专家论证,进入了建设阶段。同时,安排部署了钢铁研究院建设,着力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培植新的增长点。

二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建设实现新突破。今年新增8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26家,居全国各省市第一位。新增1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总数达到744家。作物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通过科技部验收。5个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被批准筹建,总数达到10个,居全国首位。3个实验室被批准建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总数达到6个。

三是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新建5家部级科技合作基地,成立了省对独联体国家科技合作联盟。推动中科院有关机构与日照、烟台等市开展了全面合作,建立了多家技术开发平台和产业化基地。通过实施科技合作项目,获国家科技经费支持首次超过亿元大关,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

(四)着力发展民生科技和农业科技,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群众

一是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为把医药产业打造成为我省的支柱产业提供了重要保障。重大新药创制体系和重大新药成果转化体系取得新进展,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构建了12个单元技术平台,培育了20家国家新药大平台产业化示范企业,启动了“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专项建设工程,系统整合济南高新区、高新区和烟台高新区医药科技园区的优势资源,构建了创新药物孵化基地,成为全国7个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之一,争取经费3亿多元。中医药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二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得到加强。我省作为唯一的试点省正在开展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这是我省发展现代农业、扩大农村内需的重要支撑。滨州农业科技园区被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重点探索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农业良种工程取得新突破,安排了18个重大课题,并重点支持了小麦、玉米、林草、肉牛和水产等农业生物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围绕小麦、棉花、蔬菜等全省农业主导产业或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组织认定了26个第一批省级科技特派员创业链。组织实施了15个省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项目,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成效显著,为全省开展超高产创建活动和实现粮食连续8年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五)着力服务全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一是努力支撑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制定完善了《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科技发展专项规划》,组织编写了《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科技优先行动计划》,并积极争取科技部在政策等方面支持我省开展海洋经济试点工作。推动全省海洋大院大所、涉海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科技计划,加快了海洋领域创新步伐。全年新增国家、省市海洋领域项目412项,合同国拨经费总额3.65亿元。重点培育了现代生态海水养殖、海水淡化、海洋新能源、海洋新材料等海洋新兴产业,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并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

二是努力支撑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充分抓住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机遇,重点为黄三角经济区打造平台支撑和科技支撑。推动三角洲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我国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加快建设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攻克了一批制约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核心技术,开发了适合不同类型湿地生态保护的关键技术。

(六)着力培养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为自主创新提供智力保障

把科技人才工作摆在全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积极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快推动高层次人才向我省聚集。省农科院、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全省科研院所系统共引进8名海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并授予“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称号。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累计引进28个研发团队,其中来自海外创新创业人才领军或加盟的团队达17个。新建48个院士工作站,共有49位院士进站工作,院士工作站达到108个,进站院士119人,院士与企业合作了大批项目,转化了大批科技成果。争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2亿元,增幅达到38%,有力地支持了基础研究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做好省自然科学基金,加大了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资助力度,特别是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成为了我省公认的高层次人才成长的重要台阶。

这一年来,全省科技工作呈现出诸多的亮点,形成了鲜明的特点,并在多个领域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为全国积累了有益经验,特别是高新园区和创新平台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了大丰收,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取得这些成绩,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科技系统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进取的结果。在这里,我代表省科技厅,向为全省科技进步作出积极贡献的各方面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发挥,离全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离全社会的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强化措施,努力实现科技工作快速进步发展。

二、年全省科技工作部署

当前,我省正处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依靠科技支撑和引领。全省科技工作者要充分担负起这一重要责任,以坚定的信念努力开创科技工作新局面。年,全省科技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建设高层次科技创新平台为支撑,以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为抓手,以推进体制创新、培养吸纳创新人才队伍、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为保障,使科技成果更多惠及群众百姓,支撑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主要目标是,力争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增加1个百分点(按新口径),省级以上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增加2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增加0.15个百分点以上,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达到600家,新建10个省重点实验室,20个省企业重点实验室,获国家科技奖励数量继续位居全国前列。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

将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作为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案,细化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一是推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有序发展。围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方向和产业优化升级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构建联盟的工作布局,突出重点,明确目标,加快建设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把构建产业技术创新链作为联盟发展的重点任务,按照产业技术创新链来开展集成创新,突破关键共性技术,贯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联盟发展的突破口,将活跃的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和高校、科研机构丰富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支持联盟单位承担各类科技计划,并给予倾斜。

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引导和支持政策要素、人才要素、技术要素、资金要素和管理要素向企业集聚,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增强研发能力,掌握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各类科技计划将优先支持创新型企业发展。

三是争取开展市、县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县市区和各类园区在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核心带动作用,选择不同类型的、有条件的市、县(市、区)开展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同时,开展创新型县市区创建活动。

(二)加快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

一是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继续实施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围绕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立足省情和科技、产业基础,加快实施《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重点支持新信息、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和海洋科技开发等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发展产业群,形成规模经济和特色优势,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同时,继续加强与国家科技计划和“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衔接,最大限度地争取和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

二是按新口径做好高新技术产业统计考核工作。在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形势下,省政府重新调整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考核办法,并将列入省委、省政府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考核监督体系。新口径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信息、海洋开发“四新一海”为主体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确定的十大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统计工业领域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及其所占比重,以此考核全省工业领域转方式、调结构的情况。从今年起,每季度将以明电形式按新口径统计高新技术产业统计指标数据。这是今年科技工作的一大转变和创新,希望各市认真研究统计指标体系,确定正确的投资方向,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三是加快实施高新区提升工程。近年来,我省高新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引领着地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高新区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特别是国家即将出台《关于加快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意见》,将为高新区提供重要的发展机遇。今年,省政府将适时召开高规格的高新区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加快高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关于加快高新区发展的相关文件,完善高新区考核管理办法。同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高新区的指导,引导高新区围绕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凝练发展目标,确定调整重点,大力发展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推进高新区量和质的同步提升,加快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步伐。深化我省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试点工作,力争我省部级高新区全部进入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行列。

(三)加快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

将科技创新平台作为增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持之以恒地抓好建设工作。突出创新平台支撑发展、整合资源和转化成果的作用,着力突破关键共性技术,占领科技制高点,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要加快二期工程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海洋分子生物技术、深海科学、海洋高端仪器设备研发和滨海综合实验4个公共实验平台,以及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海水资源综合利用2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积极争取科技部、财政部等部门尽快正式批复海洋国家实验室建设。同时,与国家自然基金委联合,凝练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支撑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信息通信技术研究院将聚焦世界信息通信领域的前沿技术,建设研发平台、人才聚集、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四大高地”,重点打造好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卫星产业园和集成电路设计等高端研发平台。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要加快量子保密通信试验网和量子通信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实施好国家863计划信息技术领域“光纤量子通信综合应用演示网络”主题项目。省千万亿次超级计算中心要尽快启动建设工程,以提升我省科技创新能力,带动重点支柱产业。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要提升发展层次和水平,力求在应用基础研究、关键技术产业化攻关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真正成为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的支撑平台。煤化工研究院要深化与中国科学院、华东理工大学的合作,强化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方面的攻关,研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煤化工成套工艺和装备。实质性推动船舶设计研究院、海洋工程研究院、钢铁研究院建设,着力在船舶设计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和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培植新的优势。同时,研究制定“十二五”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统计考核指标体系,提高其服务能力和辐射作用。积极争取建设更多的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四)加快发展民生科技

民生科技是全部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我省科技工作的传统优势所在,今年要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努力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群众百姓。

一是以建设国家综合性新药研究开发技术大平台和国家创新药物孵化基地为突破口,构筑我省重大新药创制体系和重大新药成果转化体系,培育新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软硬件建设,围绕新药技术链,从新药创制、技术平台建设、大品种药培育、关键技术与装备、医药企业孵化基地、医药科技园区等六个重点内容,建立和完善国内一流水平的医药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今年重点建设“一个中心区、六类研发基地、二十个示范企业和三十个创新团队”为主要内容的省重大新药创制中心,确保完成国家新药研发大平台建设任务。做好“泰山学者--药学特聘专家”专项建设工程,组建高水平的医药创制团队,力争进入国内先进行列。

二是抓住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加快发展海洋科技。蓝色经济,科技先行。抓紧整合海洋科技资源,打造国际一流水平的国家深海基地、综合性海洋科学考察船等科技创新平台。瞄准国际海洋科学前沿,强化低碳技术、深海技术、新能源技术、食品安全、环境安全和生态安全六大技术研发。培植现代海水生态养殖业、海洋药物和生化制品产业、海水综合利用产业、海洋精细化工产业、海洋新材料产业、海洋新能源产业、现代船舶制造业、海洋仪器装备产业、海洋工程产业等九大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三是全面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扎实推进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着力加强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信息化基层服务站和示范基地建设,努力探索农村农业信息化长效运行机制。出台《省现代种业科技振兴计划》,省里将拿出1亿元资金支持种业科技发展,加大对种质资源保护、农业良种培育和科技型现代种业企业培育的支持力度,建立从资源保护、种质创新、品种培育到企业培植、种苗扩繁、基地建设、转化应用的现代种业技术体系,推进种子产业化进程。加快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筹建国家三角洲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定出台《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管理实施细则》,新认定1-2家省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围绕我省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需求,重点推进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和科技特派员创业链建设。

四是继续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重要社会事业两个科技支撑体系。攻克行业节能减排共性技术,建立技术共享机制和政策推动体系,推动行业节能减排。围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行技术集成与攻关,加快绿色城镇建设和污染物减排科技示范,着力解决农村城镇化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和节约问题。重点加强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组织公共安全科技攻关,构筑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五)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完善学科布局,促进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全面发展,着力解决资源、能源、农业等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问题,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一是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制定“十二五”省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在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领域、科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和交叉科学领域,建设好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企业重点实验室,重点支持有特色有优势、有实力和建设运行好的实验室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出台《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健全管理、运行和考核机制。

二是提升科技条件基础支撑作用。完善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服务功能,建设10个大型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检测研发公共服务基地。进一步规范实验动物管理,启动实验动物管理立法调研工作。开通科技文献共享网,推进科技文献共享。

三是加快推广应用创新方法。与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相结合,面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创新型企业,开展创新方法试点应用。成立创新方法研究会,以数字化技术促进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面向广大青少年和儿童宣传普及创新方法,培养创新兴趣,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

(六)加快推进科技合作

科技合作要树立大合作、大科技的理念,高起点整合国内外科技资源,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夯实合作基础。针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重点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全面分析整理国内的院士、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等院校一级学科和国外相关专利等科技资源情况,通过实施科技合作支撑计划,服务好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深化院士工作站建设,与院士合作开展更多项目,转化更多科技成果。全面加强与中科院的合作,力争尽快建设中科院分院。适时召开与中国工程院的高层次合作会议,开展与中国工程院的新一轮战略合作。全面加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重点高校的合作,重点深化区域规划设计、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合作。

(七)加快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项目、基地、人才”一体化原则,强化各类创新平台建设以延揽人才,突出支持参与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的高层次创新人才,突出科技人才在科技计划实施中的主体地位,努力做到引进一个领军人才、组建一个创新团队、孵化一个科技项目、兴办一家高新企业、带动一个新兴产业。做好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工作,积极参与“泰山学者”工程、引进海外人才“”和省“”等工作,加快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向聚集。继续做好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为基础研究领域人才提供支持。完善人才评价使用机制,建立符合人才队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大力弘扬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发扬学术民主,倡导百家争鸣,鼓励创新,宽容失败,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氛围。

(八)加快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

为加快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金融配套政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科技部等五部门印发了《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联合开展“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并选择国家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市)、创新型试点城市等科技金融资源密集的地区先行先试。试点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方式,引导和促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及创业投资等各类资本创新金融产品、改进服务模式、搭建服务平台,实现科技创新链条与金融资本链条的有机结合,为从初创期到成熟期各发展阶段的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服务。这是我省科技发展的一项重要机遇,是短时间内快速增加科技投入的一项重要选择。我省将积极争取进入国家科技和金融合作试点行列,并与交通银行等金融部门合作开发科技金融产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同时,有条件的市或高新区要探索建立科技银行。

三、深化改革,创新思维,全面实现科技工作各项任务目标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科技工作事关大局、事关长远。全省科技系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敢于突破常规,提高新形势下驾驭科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确保年各项科技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一是深化改革,增强活力。坚持改革创新,增强发展活力,是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全省科技工作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努力探索科技计划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统筹考虑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培育、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基础研究和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平台建设等不同要求,对现有省级科技计划体系进行科学梳理和分类,充分发挥科技计划的指导和调控作用。对科技攻关计划进行合理定位,一方面支持自主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专项,另一方面实现对基础类计划研究成果的应用和产业化开发。根据省“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服务科学发展、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提高省科技奖励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充分发挥科技奖励激励科技创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作用。

二是创新思维,整合资源。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首要条件是创新思维。特别是面对我省创新资源较为短缺的状况,更要开阔眼界,树立世界眼光,在全国范围、全球范围内整合科技资源,为我所用。省科技厅系统内部单位之间实现有效沟通,协调一致,资源共享。全省科技系统也要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强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步调一致推进全省科技重点工作。要摈弃“只有经费才是资源”的观念,积极争取更多部级平台、品牌,通过平台、品牌凝聚人才,争取各类计划落地。要提升发展的境界,争取更多优质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