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合制度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1:32

新农合制度

新农合制度篇1

【关键词】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满意度;南京六合

【中图分类号】R19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8-0026-02

自2003年开展以来,每年以94.52%的速度扩展,到2007年底,全国实施新农合的试点县市达2451个,占全国总县市的85.63%;参合农民达7.3亿人,参合率为86.2%;累计受益9.2亿人次。

从试点的情况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出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到目前全省已有71个县(市、区)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起到有效作用,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自2003年底实施一年来,共筹集资金13.828亿元,共支出医疗合作报销费用10.16亿元,返还率达73.47%。

从宏观数据上看,目前的合作医疗制度对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减少“因病致贫”的现象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政策实施的真实情况是如何呢?农民对新农合制度是否满意呢?就该一系列问题,本课题小组在南京市六合区的横梁镇及东沟镇进行了调查。本文为2008年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苏省的实证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 南京市六合区基本情况

据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六合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5319元,比去年同期净增944元,同比增 21.6%,其中:本地企业劳动得到的收入2258元,同比增长20.8%;外出从业得到的收入2559元,同比增长20.4%。

城镇居民医疗负担仍未减轻。1~9月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515.19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0.7%。一方面,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居民家庭医疗保健消费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由于医疗费用常常集中在少数家庭少数个人身上,虽有医疗保障的支持,但可供报销的比例偏低,使得这些家庭倍感“看病贵”负担的沉重。

本课题小组于2008年11月22日来到南京市六合区,在横梁镇与东沟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调查。由于是农闲时期,多数村民外出打工,留在家中的主要为50岁以上或未成年人。此次调查获取有效样本58份,对当地实行的新农合政策以及农民对新农合的认知程度、参加的意愿程度以及满意程度进行了调查。

1.1 六合区政策实施

1.1.1 六合区的新农合参保以个人为单位,从2007年由医保本改为医保卡,每人缴费额为30元。从六合区下发的2008年《新型合作医疗实施办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六合地区门诊补偿为: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药费补偿40%,单张处方报销限额10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费、治疗费、检查费补偿40%,单张发票限额报销20元;区级专科中儿科、皮肤科、眼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药费,中医科中草药药费补偿30%,区人民医院结核病门诊药费的30%,单张处方报销限额30元。门诊补偿每天限额40元;年度限额420元,其中村级20元,区、镇级400元。

住院补偿及大病统筹补偿方面:可报销住院医疗医药费累计10000元以内的分级按以下比例给予补偿:镇级定点医疗机构比例为65%,区级定点医疗机构比例为55%,市级以上转诊医院比例为45%。鼓励参合人员就近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节约资金。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及符合转诊程序的市以上转诊医院,年度内累计可报销住院医药费用超过10000元的参合者可享受大病统筹补偿,其可报销住院医药费用10000元以上的部分按以下比例分段累计给予补偿,具体为:10001~30000元(含),按65%; 30001元以上,按75%。

1.2 认知程度:

认知度在这里是指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了解程度,包括了解制度的途径,对报销制度、报销的起付线和封顶线的了解,以及镇村社干部和村里对于新农合的宣传方式等。

从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村民民了解新农合制度的主要途径是村干部宣传。每一年末,村里的有关干部都会议大会动员的方式对新农合进行宣传,同时收取来年的参保费用。在宣传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向农民介绍新政策对减轻农民就医负担、完善医疗保障方面的重要作用。

对于报销流程、报销额度、起付线等制度内容上,大部分村民都对相关制度的认知程度较低,只有参与合作医疗并从中获得补偿的村民,对制度的相关内容更加熟悉。对制度有一定了解的村民,对参与新农合有更强的意愿,且对制度持支持的态度。虽然新农合已经开展了很多年,但农民对其的认知度普遍较低,经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村干部的宣传工作不到位,有的时候大会只不过是走走形势,除了筹资以外,并没有讲很多与制度有关的实质性内容;二是就农民而言,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他们参保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大病,但生大病的几率毕竟是很小的,所以除非他们享受过较大的补偿数额,否则他们很少主动去了解与制度有关的内容。

1.3 参加的意愿程度:

由于政府的大力推广,目前六合地区新农合的参与率在90%以上,但仍有部分村民不愿参加新农合。多数情况是:一户人家不是集体参加,就是集体不参加。有以下几点原因:家庭成员平均年龄较低,没有老人,身体情况较好,参加新农合对于家庭就医没有明显的改善;家庭成员多数外出打工,长时间不在六合,享受不到新农合的补偿措施。例如,我们在横梁镇王子村卫生医疗所调查一位大妈,一家7口都在东北打工,即使在六合区参加了合作医疗,也无法回来看病,更没法在外面看病了再回来报销。

参加新农合的村民多数都愿意继续参加,其中多数人在参加新农合后都享受到了政策带来的优惠。在调查样本中,约有70%的村民愿意在提高补偿费率的基础上多缴纳费用。从政策上看,六合区的新农合以防大病为主,而在门诊补偿额度上比较少。

1.4 村民对新农合的满意程度:

我们就看病的方便程度、医疗机构的服务态度、医疗水平、参加新农合后的花费与没参加之前的对比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实施新农合政策后,地区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医师的专业水平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对于报销方式以及报销比例上,60%以上的村民认为需要改善。六合区的门诊补偿为40%,单次报销额上限为20元,一年上限为420元。根据医疗普查显示,农村地区日常性病症、传染病、妇女生育、地方病、职业病等临床患病率高,因此看这一类疾病的村民为多数。村民普遍认为,应提高门诊补偿,以真正减轻农民的负担。

2 几点思考

2.1 现行新农合还不足以使农民基本远离医疗风险:

尽管六合区新农合补偿比例历年来不断提升,从2004年的补偿比为14.20%上升到2007年的补偿比达39.34%,跻身江苏省前列。但是在村民遭受疾病突然袭击时,个人自付依然是“大头”。纵观全国现行新农合的实践,绝大部分地区自付比例均大于50.00%,或者使用医药费1万元以上的自付比例大于60.00%。其次,门诊补偿额度较低与药价不统一是村民不满意的主要方面。在过去,农民得感冒一类的小病,总是选择自己扛着,不去卫生所治疗,有时候小病是会慢慢好的,但有时候总是拖成大病,反而加重了农民的医疗负担。所以门诊是预防、及时治疗疾病的首要。另一个问题是,相同的药,在村卫生所与在镇以上医疗机构的价钱有差别,且镇以上医疗机构用药存在不规范的现象,医生多开高价位的药品,使得农民看病依旧得不到太多实惠。因此,现行新农合还不足以保障村民基本远离医疗风险。

2.2 政府应加强监管,保证政策能落实到实处,同时真正实现方便就诊,方便报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不同的镇之间,新农合制度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例如:门诊报销上,不同的镇实行不同的报销方式。横梁镇村民只能拿在村卫生所开的处方到镇上报销,来回路费、花费的时间都增加了村民报销的机会成本,而东沟镇可以直接凭处方在村卫生所报销。当我们询问村卫生所医生,制度为何有所不同,他们也说不出原因。

当问到有关新农合管理机构的问题时,医生告诉我:横梁镇是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来统一管理镇上的新农合事宜,包括资金管理、收费、报销、医疗机构设备更新等。而且合管会不是常设机构,没有正式的组织和人员,只有年度开会的时候大家才聚在一起。当时我们没有机会来到镇上的合管会进行调查。不过可以看出,新农合制度在村、镇上落实的还不够到位。六合区在制度实施办法的落实工作下多下功夫,保证制定的制度能够真正落实,使得大多数的农民从中受益,减轻医疗负担。

参考文献

[1] 张兵,王翌秋等.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选择[J].中国农村经济,2005(11): 26―32

[2] 江波.江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践与对策.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4

[3] 郑开焰,袁玲. 完善我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考[J].发展研究,2006,(03)

[4] 王兰芳,孟令杰,徐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民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的调查为例[J]. 农业经济问题,2007,7

[5] 李华.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经济学分析[C].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6

[6] 宦华敏,赵建慧,陈方.常州市新北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9

新农合制度篇2

第一条本实施办法所称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鼓励农民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原则是:政府组织、鼓励参加、多方筹资、市级统筹、以收定支、保障适度。

第二条为巩固和完善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根据国务院、浙江省、衢州市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文件精神,在认真总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本实施办法。

第三条在本市范围内,参保人员及从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部门、单位或个人,都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

第四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合医委)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主任,市府办、市委宣传部、财政局、卫生局、人劳社保局、民政局、审计局、农办、农业局、残联、公安局等部门相关负责人为成员;市合医委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合医办),办公地点设在市卫生局;设立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市合管中心)。各乡镇(街道)相应成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指定1-2名主职人员负责,人员由各乡镇(街道)自行调剂;各村民委员会设立联络员,负责处理日常工作。

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由市人大、政协、监察、审计、各乡镇参保人员代表组成,定期对合作医疗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五条市合医委主要职责:

(一)编制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总体方案,制定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

(二)负责全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检查工作;

(三)确定年度筹资标准、补偿标准及合作医疗基金统筹管理办法;

(四)确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及相关管理制度;

(五)讨论决定工作中重大事项及其他事项。

第六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合医委成员单位职责

(一)各乡镇(街道)负责本辖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宣传发动、资金筹集、组织管理等工作。

(二)市府办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

(三)市委宣传部牵头,各新闻单位负责、市合医办配合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宣传发动工作。

(四)市财政局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的管理工作,负责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和市级经办机构工作经费,印制专用收据,指导市合管中心加强基金财务管理;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及时、足额划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

(五)市卫生局负责市合管中心、定点医疗机构的管理工作;

(六)市民政局负责农村五保户和低保户的个人统筹资金补助工作;

(七)市公安局、农业局、农办等部门配合市合医办和乡镇人民政府做好相关工作;

(八)市审计局负责农村合作基金的审计监督工作;

(九)市残联负责农村特困残疾人员的资金补助工作;

(十)市人劳社保局负责向市合医办提供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员名单,对市合管中心的工作提供必要协助。

第七条市合医办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市合医委的决定,定期向市合医委报告工作,积极探索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资机制、运行模式和管理体制,负责起草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政策性文件;

(二)负责对市合管中心的业务指导、管理与监督;

(三)指导各乡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开展日常管理工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四)会同财政、审计等部门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收支、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

(五)审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配合有关部门对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收费、报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六)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提供资金预警报告,确保收支平衡。

(七)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的组织和协调。

第八条市合管中心职责:

(一)执行*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办法,承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日常具体业务;

(二)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业务的受理、审核、报销等日常管理工作,协助市合医办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三)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特殊病种审批、以及有异议的医疗费用审核、报销等工作;

(四)协助市合医办对市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收费、报销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系统维护,确保系统安全运行;

(六)按市合医办的要求每月一次进行业务、财务统计分析,及时向市合医办汇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情况和业务经办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处理意见与建议;

(七)负责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档案的管理工作;

(八)完成市合医办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第九条乡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简称乡镇合医办)主要职责:

(一)贯彻执行上级关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定,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宣传和组织发动工作;

(二)做好参保人员身份确认工作,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按年度由乡镇(街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办公室负责统一收缴,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存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

(三)负责本乡镇(街道)参保人员个人统筹费筹集、基础信息的审核和录入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发放、变更等工作;

(四)为保障农民的参与权和知情权,乡镇、村每月一次要在两级政务公开栏中公布参保人员医疗费用报销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五)协助市合医办调解、处理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时发生的纠纷与矛盾;

(六)积极协助市合医办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第十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委员会主要职责:

(一)对本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征集参保人员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三)处理参保人员在办理医疗费用报销时发生的纠纷与矛盾;

(四)每年定期召开合作医疗工作会议,并向市合医委通报合作医疗监督情况。

第三章参加对象及其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加对象:

凡具有我市常住农业户口且未参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以户为单位,均可就地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第十二条参保人员的义务和权利:

(一)按时交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费;

(二)遵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关规章制度;

(三)市域内自由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四)享有规定的医疗费用报销的权利。

第四章基金筹集与管理

第十三条常住农业户口的人员以户为单位交纳统筹费。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140元,其中个人出资40元,各级财政每人每年补助100元。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对本地参保人员可适当给予扶持,但扶持资金不得高于参保人员个人实际出资额;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得以任何理由扣留参保人员的合作医疗卡、扣留或提成参保人员的报销费用,应保障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五保户、低保户,其个人出资部分由市财政资助,特困残疾人从疾人就业保障金中解决。

第十四条*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1周年为一个统筹期,参保有效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交费截止时间为上一年的12月20日,筹资期结束后,市合医办向社会通报各乡镇(街道)筹资情况。超过规定时间未交费者,当年不予办理参保手续。

第十五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负责管理,收支运行纳入市财政预算外资金管理;要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支出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专款专用,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第十六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中个人缴纳部分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扶持资金,按年度由乡镇(街道)负责统一收缴,并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存入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财政补助资金由市财政部门根据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实际人数,及时、足额划拨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财政专户。

第五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第十七条参保人员在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构审核后,按本办法从统筹基金中报销,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为鼓励参保人员使用中药饮片处方(复方)治疗,计算中药饮片报销基数时可上浮30%。

第十八条参保人员在*市内各定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合作医疗基金给予30%的报销。

*市级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复方)与市内各定点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发生的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复方)报销比例相同。

第十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对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设起付标准和最高报销限额,最高报销限额为每人每年5万元。

鼓励参保人员就地就近就医,参保人员在本市定点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生的年累计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剔除不符合报销条件的各项费用后,分段按下列比例报销:

500元以下部分不予报销

501元~5000元部分报销40%;

5001元~10000元部分报销50%;

10001元~30000元部分报销60%。

30001元以上部分报销70%。

在本市市级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年累计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剔除不符合报销条件的各项费用后,按上述比例下降10个百分点报销。

第二十条在市外就医的参保人员在当地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住院医疗费用和特殊病种门诊医疗费用按*市级医疗机构报销比例结算后的80%报销。

第二十一条以下特殊病种的门诊医疗费用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统筹基金的报销范围:

(一)恶性肿瘤的化疗、放疗和必须的支持治疗;

(二)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腹膜透析、血透;

(三)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

(四)糖尿病的治疗;

(五)重症精神疾病治疗;

特殊病种的门诊治疗包括治疗期间必须的支持疗法和全身、局部反应对症处理。

第二十二条参保人员每两年可到参保地定点医疗机构免费享受一次常规性健康体检,具体实施办法按上级有关文件执行。

第二十三条既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又参加商业保险的农民,在享受商业保险赔偿的同时,仍能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第二十四条参保人员因身份、住址等变化仍可按规定享受当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待遇。

第二十五条下列情况发生的医疗费用不属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报销范围:

(一)参保人员在市外非医保定点医疗机构所发生的医疗费用;

(二)违法犯罪、斗殴、酗酒、自杀、自残发生的医疗费用;

(三)出国或赴港、澳、台期间发生的医疗费用;

(四)因工伤事故、交通事故、医疗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伤害所发生的医疗费用,依法应由责任者承担的部分;

(五)其它按规定不予列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报销范围的医疗费用。

第二十六条参保人员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身份证、出院记录、电脑原始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汇总清单等资料到定点医疗机构或市合管中心办理报销手续。

第六章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定与管理

第二十七条凡本市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卡”的医疗机构,按照《浙江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办法》(浙卫发〔2004〕121号)的相关规定,向市合医办提出书面申请,经市合医办审核符合条件的,并与其签订服务协议,可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

第二十八条定点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基本医疗用药、医学检查和药品价格等方面的有关制度规范,自觉杜绝开大处方和不必要的医学检查,严格控制医疗费用;要完善并落实各种诊疗规范和管理制度,为农民提供便捷、连续、优质、高效和经济的医疗卫生服务。

第七章奖惩

第二十九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列入各乡镇(街道)和有关部门的目标管理,定期检查考核。对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造成合作医疗基金管理混乱或贪污、挪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者,将视情节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新农合制度篇3

第一条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增强农民互助共济意识,引导农民适时、合理就医,提高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根据《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五政发〔2006〕32号)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实行“县级监督指导、乡镇统筹管理”的管理体制。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三条乡镇合管办在乡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本办法的实施和管理。县合管办对乡镇门诊统筹实行指导和监督。

第四条乡镇合管办设立专职管理员。专职管理员从乡镇卫生院职工中择优考核聘用,报县合管办备案。

第五条乡镇合管办主要职责

㈠贯彻和落实上级有关合作医疗制度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实施本乡镇合作医疗制度的具体规定和措施。

㈡负责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的资格审查、报批。

㈢按照本办法之规定对辖区内各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行为和参合人员的就医行为实施监督、控制和管理。㈣负责合作医疗门诊补偿资金的审核和申请划拨工作。

㈤《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第十条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章基金分配

第六条门诊统筹补偿基金实行全县统一管理,按参合人数每人每年14元分乡镇核算。

第七条乡镇合管办应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保障适度”的原则,确保基金安全。

第八条门诊补偿基金分为门诊医疗补偿金和风险金,其中:门诊医疗补偿金占95%,用于参合农民门诊医疗费用的补偿;风险金占5%,用于门诊医疗费补偿出现透支后的补充。当风险金累计达到当年度门诊补偿基金10%时,不再提取。

第九条动用门诊风险金时,必须报县合管办批准。

第四章医疗补偿

第十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因病在本乡镇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就诊,按本办法规定获得门诊医疗费补偿。但经审批已享受门诊慢性大病补偿的患者不再纳入门诊医疗统筹补偿范围。

㈠补偿范围:对参合农民因病在门诊就医发生的治疗费、医技检查费、材料费、药品费(合作医疗目录内药品)等医药费用的补偿。

㈡补偿标准

1、补偿比例:参合农民在本乡镇辖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门诊医药费按20%比例给予补偿。

2、封顶线:参合农民每日次发生的门诊医药费补偿封顶线为5元,超过封顶线的金额由患者个人负担。

㈢补偿办法

1、参合患者门诊就医发生的医药费用由接诊定点医疗机构按补偿标准现场补偿,并由医疗机构经办人员填写《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登记表》,患者在门诊报销登记表和处方上签字认可。

2、各定点医疗机构在每月20日—25日将当月的门诊医疗补偿费用上报乡镇合管办审核,同时提供《湖北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报销登记表》及复写处方(第一联)等报销资料,乡镇合管办于每月28日前上报县合管办复审,通过复审后,县合管办按审核金额拨付至各乡镇合管办。各乡镇合管办每月向定点医疗机构核拨一次。

第十一条下列情况不属于补偿范围:㈠在本乡镇外医疗机构就诊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

㈡《合作医疗基本用药目录》之外的药品费用;

㈢与疾病无关的检查、药品费用;

㈣在村级定点医疗机构连续诊疗超过三天未确诊亦未转诊而发生的医疗费用;

㈤经调查审核属舞弊行为的医疗费用;

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不予补偿的范围。

第十二条乡镇合管办建立门诊医疗基金补偿台账,实行计算机管理,严格审核合作医疗门诊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做到门诊医疗费补偿登记表、合作医疗证、处方、门诊医疗基金补偿台账四相符。

第十三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建立合作医疗门诊医疗费补偿专账。

第五章服务提供

第十四条乡镇合管办会同卫生院对参与合作医疗服务的村卫生室(医务室)进行资格审查和认证,报县合管办审批后发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标志牌,并向社会公布。

第十五条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可凭《合作医疗证》在本乡镇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就诊。

第十六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在接诊参合患者时,必须坚持先验证,后补偿的原则。

第十七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服务规范要求,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第十八条医务人员要坚持“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的原则,引导农民合理就医。严禁开“大处方”、做“套餐式”的检查;抗生素联合使用不得超过两个品种。

第十九条村级定点医疗机构接诊参合患者,经门诊治疗三天仍不能明确诊断者,应转上级医院治疗。

第二十条对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在参合年度中没获得医疗费用补偿的应安排一次健康体检。

第六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要将《合作医疗门诊补偿项目收费标准》、《合作医疗用药目录及价格》、《参合农民的权利和义务》上墙公示,确保合作医疗补偿的公开、公平、公正。

第二十二条医疗费用补偿情况实行公示制。乡镇合管办每月公示本乡镇门诊医疗费补偿情况,各村卫生室每月公示本村门诊医疗费补偿情况,接受群众监督。

第二十三条乡镇合管办每季度要对各定点医疗机构门诊医疗基金的补偿情况进行检查,并向县合管办报告。

第二十四条乡镇合管办要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督,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乡镇卫生院平均处方金额控制在30元内,村卫生室平均处方金额控制在25元内,每季度统计分析一次,超额部分在基金拨付中扣除。

第二十五条建立举报投诉制度。乡镇合管办对外公布投诉电话,并在各定点医疗机构设立举报箱。对投诉事项要及时予以调查、处理和回复。

第二十六条村定点医疗机构的药品(包括中草药)必须从乡镇卫生院调拨,统一价格,统一管理。村定点医疗机构一律不得从其他渠道进药。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合作医疗用药目录用药。乡村定点医疗机构必须达到100%(急救药品除外)。否则,每低一个百分点,将从拨付款中扣减一个百分点的资金,一月结账一次。

第七章风险防范

第二十七条门诊医疗补偿金出现透支时,用风险基金解决。若风险基金支付完后仍有透支的,由乡(镇)、村两级定点医疗机构共同承担。参合农民不承担基金风险。

第八章奖罚

第二十八条在实施本办法中,对认真履行职责和义务,积极工作并取得显著成绩的监督管理人员和定点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乡镇合管办应给予一定的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九条合作医疗监管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给予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改正,对直接责任人给予一定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必要时予以解聘。

㈠在补偿工作中,因失职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㈡,以假乱真,合伙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㈢在监督、调查、走访、核实过程中,敷衍塞责,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㈣擅自批准不属合作医疗报销项目,造成合作医疗基金损失的。

㈤其它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条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及其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视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通报批评、责令限期整改、追回经济损失、取消其定点医疗机构资格和执业资格。

㈠将未参合人员的医疗费列入参合人员报销的;

㈡肆意分解大处方,进行分次报销的;

㈢虚挂病例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㈣故意截留病人,不及时转诊导致不良后果的;

㈤为非定点医疗机构提供方便,代报骗取合作医疗基金的;

㈥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放宽补偿政策标准的;

㈦《合作医疗门诊补偿登记表》和“合作医疗处方”等文书不按规定使用或书写不规范,不按规定操作,造成核报困难的;

㈧其他违反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三十一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有下列行为之一者,乡镇合管办应责令其退回已发生的费用并可暂停其享受新型合作医疗待遇6个月。

㈠将本人新型合作医疗证件借给他人使用的;

㈡其它违反新型合作医疗管理规定的。

第九章附则

第三十二条各乡镇合管办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报县合管办审批后执行。

新农合制度篇4

2019 年10月,中国明确提出各级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民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19年,中国作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战略部署,确立新农合作为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地位。

1 基本简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

2 报销范围

2.1 门诊补偿:

(1)村卫生室及村中心卫生室就诊报销60%,每次就诊处方药费限额10元,卫生院医生临时补液处方药费限额50元。

(2)镇卫生院就诊报销4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100元。

(3)二级医院就诊报销3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4)三级医院就诊报销20%,每次就诊各项检查费及手术费限额50元,处方药费限额200元。

(5)中药发票附上处方每贴限额1元。

(6)镇级合作医疗门诊补偿年限额5000元。

2.2 住院补偿

(1)报销范围:

A、药费:辅助检查:心脑电图、X光透视、拍片、化验、理疗、针灸、CT、核磁共振等各项检查费限额200元;手术费(参照国家标准,超过1000元的按1000元报销)。

B、60周岁以上老人在兴塔镇卫生院住院,治疗费和护理费每天补偿10元,限额200元。

(2)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2.3 大病补偿

(1)镇风险基金补偿:凡参加合作医疗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计应报医疗费超过5000元以上分段补偿,即5001-10000元补偿65%,10001-18000元补偿70%。

镇级合作医疗住院及尿毒症门诊血透、肿瘤门诊放疗和化疗补偿年限额1.1万元。[1]

3 发展历程

3.1 背景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联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发达国家提高医疗卫生水平提供了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我国农村的合作医疗称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但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由于农村合作社体制的逐步解体,随农村内的“工分制”瓦解,赤脚医生无法通过从事医疗活动来换取工分进而获得粮食等其他生活资料,赤脚医生便完全丧失了外出行医的动力。

另外,由于合作社的瓦解无法再为村内卫生所的正常运行提供资金来源,导致村内的公共卫生机构无法继续支撑而瓦解。所以从赤脚医生和村内卫生所这两方面来看,自从合作社体制瓦解以后,农村内的公共医疗机制基本上呈现着真空的状态。合作医疗在将近50年的发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 年代的萌芽阶段、50年代的初创阶段、60~70年代的发展与鼎盛阶段、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发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生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书记同志在讲话中指出:“现在许多农村发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

随着我国经济与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也已表明,在农村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2019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到2019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

3.2 进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19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 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19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 按照“xx”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9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9年2月17日我国政府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9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9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2019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

4 主要问题

4.1 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4.2 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4.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案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就诊患者,是完全自费后拿着医院开具的发票去所在辖区政府机关申请报销的。拿北京的特殊病患者为例。各个区县报销比例不同。比如同样的癌症患者顺义地区病人的报销能达到55%延庆怀柔的比例更高,而门头沟的只能享受40%的报销比例。但是这40%并不是申请了特殊病都给报的。比如放疗收据中只有小部分是西药其他是摄影及其他费用,这样下来比如10万元的放疗费用在门头沟能报销的只有不到3万元而在延庆可以达到7万元。另外癌症患者常年要吃中草药,门头沟的合作医疗中草药里没有放化疗成分是一分都不报的。而医保卡病人吃中药也能报。

4.5 农村内部医疗需求

在以上的这些背景下,从需求方面可以看到,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仍然是用农民个人医疗帐户来支出。

一,就小病而言,当农民经常不生病时,觉得个人出资的那部分浪费掉了,于是会逐渐丧失参加合作医疗的动力。

二,从大病来说,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所以这些贫困的家庭依然看不起病。当然对于那些富裕的家庭而言,这是给他们提供了实在的优惠。所以从大病的角度来看,不但新型合作医疗没有解决农村内部贫困家庭的医疗问题,反而使得他们与富裕农民家庭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

三,农村现在呈现的状况是大部分的青年或中年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呈现出大量的空心村。当这些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如果在外地生小病,他们只能在打工所在地看病,这样来说,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没有得到实惠,这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热情。当他们得了大病时,由于打工所在地路途遥远,甚至有些急性病时,他们去大型的医院就医,也无法享受到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因为,新型合作医疗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需要在定点的市县,乡镇的医院去就医报销。所以从农村目前大规模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角度来看,也出现了重大问题。

4.6 农村内部医疗供给

一,供方诱导需求突出。具体的讲就是在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定点医院对病人诊治时,并不是按照最有利的方案去开展,普遍存在开大药方,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合作医疗服务的支出,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新型合作医疗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滞后,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一些贫困地方的卫生站甚至存在危房,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甚至在农村出现到县,乡镇医院看错病,导致死亡的案例发生。另一方面,如果农民不去这些县,乡镇医院,而去省或者市一级的好医院,他们面临的又是天价的医疗费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望而止步。所以从这点来看,也严重制约了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运行。

5 指导意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和规范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和农民方便受益,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较为完备和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原则和指导意见,负责新农合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协调、指导省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统一要求分别负责本辖区内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省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对县(市)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与技术指导。

(二)整合资源,技术适宜。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目前各地新农合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设计和实施模式尚不统一,因此,要在系统建设实施前和实施中对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和完善,用科学的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各地要在遵循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试行)》(卫办农卫发〔2019〕108号,以下简称《规范》)前提下,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投资规模和阶段性目标,并探索与当地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三)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上要按照《规范》要求,逐步以省为单位统一合作医疗管理软件。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统一软件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根据本指导意见及《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9〕12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按照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财力等,组织招标采购,有重点、分步骤地逐年实施完成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招标采购过程中,要切实选择具有经济实力、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和良好服务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四)规范管理,确保安全。部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库要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如省级以下设立新农合信息平台,可以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可委托设在经信息产业行政部门认定具有IDE(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格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企业,接受委托的企业负责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无论经办机构(含社保部门和保险公司)采取何种模式介入,其与新农合有关的业务信息都必须纳入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心数据库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管理与指导。未经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转移、公布和使用新农合相关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要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长期、持续和稳定运行。要严格遵守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规定和标准建设、管理新农合信息系统,使之具有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以及应对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力,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三、信息系统结构

(一)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建成以两级平台(部级、省级)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国家、省、市、县)并存的模式。提倡按照省级建立信息平台,县级建立业务操作网络,市级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网络的方式建立省以下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至少要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和同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扩展。市、县两级是否建立信息平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确定。

(二)信息系统构成。部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构成可分为决策辅助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基层单位管理平台以及门户网站系统四部分。县级业务操作网络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在线费用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功能。

(三)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新农合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以下简称部级平台和数据库)是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决策和联系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枢纽。部级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实时获取数据、支持数据应用、实现业务监测等多重功能。部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

1.全国参合、补偿情况的规范化基础数据;

2.各省级单位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

3.各地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

4.各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

5.全国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和监测、评估数据;

6.在新农合业务管理、监督和决策中所需要的其他数据。部级平台和数据库建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部级平台和数据库通过虚拟专用网与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实时(或准实时)进行新农合业务数据的交换。同时具备必要时通过虚拟专用网捕获基层新农合管理部门业务数据或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的能力。

(四)省级信息平台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建设。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和中心数据库(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和数据库)是各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服务于各地新农合决策和联系本辖区各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中心平台。省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

1.辖区内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2.辖区内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3.辖区内参合、实际医药费用发生和构成以及补偿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4.辖区内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5.向部级数据库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以及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新农合运行与管理的各项数据;

6.其他需要收集的数据。省级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为各基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受网络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基层用户实时在线处理的地区,可以暂时考虑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接口,由基层单位定时上传数据的模式。省级信息平台还应具备对参合农民在省内异地就诊的信息传输和结算功能。县级通过省级信息平台可接收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诊数据信息,完成异地间就诊费用的审核、补偿和结算。

四、建设实施进度

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9年-2019年底):在推动县级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完成部级和省级信息平台建设,完成部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规划和初步设计,完成第一期应用系统(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总统计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首先实现全国第一批试点县新农合系统与省级系统的并网运行。第二阶段(2019年底-2019年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部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第二期应用系统(以规范化数据采集、管理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以省为单位统一各县新农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各县的规范化数据在省级中心数据库的集中存储。第三阶段(2019年底-2019年底):完成全部系统设计和第三期应用系统(以数据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重点)的开发与实施,并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全国新农合规范化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快推进新农合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新农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和《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卫生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检查、指导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二)做好规划。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原则,在2019年2月底前,制定出本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务求实效。

(三)加大投入。完善分级负担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兼顾建设和日常维护。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省级平台建设给予补助,各地要落实信息系统建设投入并保障信息系统运转,发挥信息系统的效益,提高管理水平。各地要依据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完善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实施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资金使用的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追踪问效。

(四)加强培训。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有关人员的培训,从整体上提高信息系统管理和操作人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科学管理团队,提高各级管理部门的应用能力。在确保系统安全性和核心技术自主性的前提下,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加快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发展。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逐步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到2019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基本覆盖农村居民,从2019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除市区以外的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每年按人均10 元安排合作医疗补助资金,地方财政对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农民补助每年不低于人均10元,农民为参加合作医疗、抵御疾病风险而履行缴费义务不能视为增加农民负担。

这是我国政府历史上第一次为解决农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问题进行大规模的投入。从2019年开始,本着多方筹资,农民自愿参加的原则,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验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截至2019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民参合,参合率达到了72.6%。 按照xx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到2019年的覆盖面达到农村的80%以上。2019年2月17日中国政府网了《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9年度主要工作安排》。这份文件明确,2019年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均由上一年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力争达到70%左右。

2019年起,各级财政对新农合的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其中,原有200元部分,中央财政继续按照原有补助标准给予补助,新增40元部分,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补助80%,对中部地区补助60%,对东部地区按一定比例补助。农民个人缴费原则上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有困难的地区,个人缴费部分可分两年到位。个人筹资水平提高后,各地要加大医疗救助工作力度,资助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参合。新生儿出生当年,随父母自动获取参合资格并享受新农合待遇,自第二年起按规定缴纳参合费用。

4 主要问题

4.1 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办理报销的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4.2 保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4.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4.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首先,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登记程序繁琐。 其次农村合作医疗的报销程序也很繁琐。城镇居民的医保都是可以拿来抵押一部分医药费的,可以直接在卡上交医疗费的,事后再来结算。国外的医疗保险更是让医院、医生与保险公司而不是患者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有的村庄离报帐中心和信用社很远,来回的车费都比较贵。繁琐的登记、理赔程序增加了农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降低了农民的满意度。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践中的案例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就诊患者,是完全自费后拿着医院开具的发票去所在辖区政府机关申请报销的。拿北京的特殊病患者为例。各个区县报销比例不同。比如同样的癌症患者顺义地区病人的报销能达到55%延庆怀柔的比例更高,而门头沟的只能享受40%的报销比例。但是这40%并不是申请了特殊病都给报的。比如放疗收据中只有小部分是西药其他是摄影及其他费用,这样下来比如10万元的放疗费用在门头沟能报销的只有不到3万元而在延庆可以达到7万元。另外癌症患者常年要吃中草药,门头沟的合作医疗中草药里没有放化疗成分是一分都不报的。而医保卡病人吃中药也能报。

4.5 农村内部医疗需求

在以上的这些背景下,从需求方面可以看到,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以大病统筹为主,小病仍然是用农民个人医疗帐户来支出。

一,就小病而言,当农民经常不生病时,觉得个人出资的那部分浪费掉了,于是会逐渐丧失参加合作医疗的动力。

二,从大病来说,由于农村内部也存在着较大的贫富差距,那些贫穷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医院就诊,能够报销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们依然无力偿付,所以这些贫困的家庭依然看不起病。当然对于那些富裕的家庭而言,这是给他们提供了实在的优惠。所以从大病的角度来看,不但新型合作医疗没有解决农村内部贫困家庭的医疗问题,反而使得他们与富裕农民家庭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的贫富差距。

三,农村现在呈现的状况是大部分的青年或中年的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呈现出大量的空心村。当这些农民工外出打工时,如果在外地生小病,他们只能在打工所在地看病,这样来说,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没有得到实惠,这会降低他们的参与热情。当他们得了大病时,由于打工所在地路途遥远,甚至有些急性病时,他们去大型的医院就医,也无法享受到新型合作医疗的优惠。因为,新型合作医疗规定了,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需要在定点的市县,乡镇的医院去就医报销。所以从农村目前大规模的农民工外出打工的角度来看,也出现了重大问题。

4.6 农村内部医疗供给

一,供方诱导需求突出。具体的讲就是在医患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定点医院对病人诊治时,并不是按照最有利的方案去开展,普遍存在开大药方,多开药,开贵药,过度消费医疗服务的现象。这不但增加了合作医疗服务的支出,也增加了农民的负担,使新型合作医疗没有真正发挥作用。

二,长期以来,农村卫生基础设施滞后,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一些贫困地方的卫生站甚至存在危房,医务人员短缺,且整体素质不高,长期得不到培训,技术骨干严重流失,很难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医疗需求。甚至在农村出现到县,乡镇医院看错病,导致死亡的案例发生。另一方面,如果农民不去这些县,乡镇医院,而去省或者市一级的好医院,他们面临的又是天价的医疗费用,使得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望而止步。所以从这点来看,也严重制约了新型合作医疗的有效运行。

5 指导意见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为指导和规范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高新农合的科学管理水平,保障和促进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现就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立足于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和农民方便受益,在2-3年内建立起与新农合制度发展相适应、与建设中的国家卫生信息系统相衔接、较为完备和高效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联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二、建设原则

(一)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卫生部会同有关部门提出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有关原则和指导意见,负责新农合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协调、指导省级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本意见的统一要求分别负责本辖区内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的制定和组织实施,负责省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的建设和运行,对县(市)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进行监督与技术指导。

(二)整合资源,技术适宜。在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由于目前各地新农合的组织机构设置、制度设计和实施模式尚不统一,因此,要在系统建设实施前和实施中对业务流程不断调整和完善,用科学的业务流程优化信息系统建设,利用高效的信息系统使业务流程更加规范。各地要在遵循卫生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基本规范(试行)》(卫办农卫发〔2019〕108号,以下简称《规范》)前提下,充分考虑未来发展需要并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适宜的技术方案、投资规模和阶段性目标,并探索与当地综合卫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源共享与信息交流,使相关信息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

(三)统一标准,分步实施。原则上要按照《规范》要求,逐步以省为单位统一合作医疗管理软件。暂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必须按照《规范》的要求,统一软件标准和数据接口标准。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财政等相关部门的沟通,根据本指导意见及《财政部、卫生部关于补助公共卫生专项资金的通知》(财社〔2019〕126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按照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及财力等,组织招标采购,有重点、分步骤地逐年实施完成整个信息系统建设。在信息系统招标采购过程中,要切实选择具有经济实力、技术能力、行业经验和良好服务的合作单位共同进行新农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

(四)规范管理,确保安全。部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平台和数据库要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如省级以下设立新农合信息平台,可以建立在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也可委托设在经信息产业行政部门认定具有IDE(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格的IT(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技术)企业,接受委托的企业负责新农合信息系统的运行和日常维护。无论经办机构(含社保部门和保险公司)采取何种模式介入,其与新农合有关的业务信息都必须纳入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中心数据库并接受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业务管理与指导。未经省级及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转移、公布和使用新农合相关信息,更不能用于商业目的。要建立新农合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系统长期、持续和稳定运行。要严格遵守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购买和使用正版软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信息安全的规定和标准建设、管理新农合信息系统,使之具有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以及应对计算机犯罪和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能力,确保系统和数据安全。

三、信息系统结构

(一)信息系统框架结构。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要逐步建成以两级平台(部级、省级)为主,多级业务网络(国家、省、市、县)并存的模式。提倡按照省级建立信息平台,县级建立业务操作网络,市级通过省级平台建立辖区虚拟信息管理网络的方式建立省以下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初期业务网络至少要覆盖到乡镇经办机构和同级的定点医疗机构,并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进行适当扩展。市、县两级是否建立信息平台,由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合理、节约、高效的原则确定。

(二)信息系统构成。部级和省级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构成可分为决策辅助系统、业务管理系统、基层单位管理平台以及门户网站系统四部分。县级业务操作网络以新农合组织、管理与运行的基础信息收集和业务管理为主。要实现以县为单位的在线费用审核、即时结算和实时监控功能。

(三)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建设。新农合部级信息平台和数据库(以下简称部级平台和数据库)是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直接服务于决策和联系各省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枢纽。部级平台和数据库应具有海量数据存储、实时获取数据、支持数据应用、实现业务监测等多重功能。部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

1.全国参合、补偿情况的规范化基础数据;

2.各省级单位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

3.各地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

4.各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

5.全国新农合业务开展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和监测、评估数据;

6.在新农合业务管理、监督和决策中所需要的其他数据。部级平台和数据库建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部级平台和数据库通过虚拟专用网与省级新农合数据中心实时(或准实时)进行新农合业务数据的交换。同时具备必要时通过虚拟专用网捕获基层新农合管理部门业务数据或定点医疗机构业务数据的能力。

(四)省级信息平台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建设。新农合省级信息平台和中心数据库(以下简称省级平台和数据库)是各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的核心部分,是服务于各地新农合决策和联系本辖区各级新农合信息网络的中心平台。省级数据库主要存储以下数据:

1.辖区内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2.辖区内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3.辖区内参合、实际医药费用发生和构成以及补偿情况的全部详细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4.辖区内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基础数据和统计、汇总数据;

5.向部级数据库上报的反映新农合基金筹集和使用、参合人员费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汇总数据以及反映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和新农合运行与管理的各项数据;

6.其他需要收集的数据。省级数据库的数据来源为各基层新农合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在受网络条件限制无法实现基层用户实时在线处理的地区,可以暂时考虑使用统一数据交换接口,由基层单位定时上传数据的模式。省级信息平台还应具备对参合农民在省内异地就诊的信息传输和结算功能。县级通过省级信息平台可接收参合农民省内异地就诊数据信息,完成异地间就诊费用的审核、补偿和结算。

四、建设实施进度

全国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2019年-2019年底):在推动县级网络建设与应用的同时,完成部级和省级信息平台建设,完成部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规划和初步设计,完成第一期应用系统(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汇总统计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首先实现全国第一批试点县新农合系统与省级系统的并网运行。第二阶段(2019年底-2019年底):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部级和省级中心数据库的设计,完成第二期应用系统(以规范化数据采集、管理为重点)的开发和实施,以省为单位统一各县新农合管理软件系统,实现各县的规范化数据在省级中心数据库的集中存储。第三阶段(2019年底-2019年底):完成全部系统设计和第三期应用系统(以数据综合管理、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为重点)的开发与实施,并随着新农合制度的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全国新农合规范化数据的集中存储和分析。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加快推进新农合工作中,要切实加强对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的领导,建立健全新农合信息化的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技术指导。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规范》和《通知》要求,制定切实可行的监督评估方案并组织实施。卫生部将组织有关专家检查、指导各地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

(二)做好规划。各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按照本指导意见提出的原则,在2019年2月底前,制定出本省(区、市)新农合信息系统建设方案。要充分考虑系统的整体性、科学性和可持续发展性,采取充分论证、试点运行、分步实施、全面推广的方法,紧密结合本地区实际,务求实效。

新农合制度篇5

[关键词]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是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较好地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返贫的问题,它不仅有效地减轻了农民重大的医疗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提高农民的风险意识,真正起到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积极作用。

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概况

2003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从2003年起,各地区必须选择2-3个县开展新农合的试点工作,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开。到2010年,实现在全国建立基本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目标,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此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试点工作在全国迅速展开。截止2010年年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全面覆盖农村地区,参保人数达8.5亿,参保率达90%以上,报销最高限额达到当地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的5倍多。

2.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原因

2.1筹资机制尚未有效建立

我国现行的新农合制度规定农民参加新农合采取自愿原则,其出发点是考虑到农民的经济承受能力,允许农民自愿参保,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纳入规范,但是这一规定有悖于社会保险的强制性原则,缺乏强制性,造成筹资成本高、难度大。传统的合作医疗制是以政府大规模的干预替代了以往村社内部的自治机制和集体提供卫生服务的制度,体制外在农村社区的特点也导致了农户对此缺乏信任,政府为重塑在该政策上的公信度不得不加大实施监督的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2.2农民参合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农民本身对合作医疗的认识不够,也缺乏对医疗风险的认识,在这方面的投入消费意识还不够高,加之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在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农民也没有更多的收入来支撑这一方面的消费,造成农民参合积极性不高。而一些基层政府官员对新农合制度的有关政策理解不透彻,不能很好地向农民宣传该项制度,致使大部分的农民只知道有这项制度,但对这项制度的了解远远不够,不清楚自己参合后能得到什么样的权利和义务。

2.3新农合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解决中国农民医疗保障的有效措施,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合作医疗的实施是按照中央及有关部门的决定、通知、指导意见等开展的,至今尚未有专门法规对有关利益方的具体行为、权利、义务及职责进行规范。由于相应法律保障的缺乏,致使合作医疗的法律地位还得不到明确与肯定,因而在举办形式上,难以摆脱在低水平、低层次上运行。

3.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与建议

3.1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筹资机制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是通过个人缴费、集体扶持、政府资助等多方筹集组成,由于各出资主体在其中所承担的责任不同,因此,可由农民直接到定点医疗机构或委托银行交费,可采取一缴一年与一缴多年相结合的缴费办法,提高筹资水平,建立起稳定、便捷的筹资机制。而政府应加大中央财政对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确立农村医疗卫生支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的法定支出地位,保障政府对农村医疗保障资金的有效供给。

3.2加大新农合的宣传力度

鉴于农民对医疗互助共济的认识不够,而且部分农民在自身经济收入有限及传统观念的影响下,缺乏医疗风险意识,使得他们对新农合的态度不够积极。因此,各级政府必须加大对新农合制度的宣传力度,组织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广泛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增强农民的风险意识和健康意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参合的重要性。还应通过发生在农民周围的因病致贫和参加合作医疗的典型事例的宣传,使农民真正的认识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好处,建立起对农村合作医疗的信心。

3.3积极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有关的立法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要想能够顺利健康地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有了专门的法律法规加以保障,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性质就被正确地确定下来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中的作用也就被定位好了,不会产生混乱;同时有了法律法规,各参与方特别是广大农民的权利义务就明确了,农民也不会产生怀疑心理了;此外它也会对资金筹集、运营措施和监督程序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只有将新农合制度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才能更好地推动该项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真正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成为农民群众抵抗疾病风险的坚固防线,促进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实现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秀娟.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探究[J].北方经贸,2011(3).

新农合制度篇6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问题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下面简称新农合)制度,其主要是针对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来说的,它是在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础上进行了全面分析和总结,同时依照当前时代的特点不断完善而建立的一项新农合制度。相较于传统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言,新农合制度具有更大的优点。比如:新农合制度当中突出了加强了政府财政支撑方面的公共职责,将大病统筹当作重要的补偿方式;将广大农民群众自愿参与作为基本原则,同时构建了医疗救助体系,来健全与支持农村医疗的社会性保障体系[1]。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农合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暴露出许多问题,倘若这些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其将会对新农合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与有序运行造成巨大的影响。

一、新农合医疗制度存在的缺失

(一)自愿参保存在的缺失

新农合制度是将农民群众自愿参与作为基本原则,而广大农民群众针对新农合制度持有理性的态度,其参与到新农合医疗的目的主要取决于其参与的预期成本与预期效用的比较。部分家庭当中有一些长期患病的成员,其自然倾向于参保,以此来减少家庭成员的患病风险,而一些家庭则认为家庭成员身体都非常健康,自然就没有必要参保。

(二)资金管理体制存在的缺失

新农合基金的管理工作的实际操作难度很大,新农合管理部门不仅要承担资金的筹集、使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还要执行对新农合基金运行的监督工作。虽然新农合管理机构的工作量大、责任重,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其职责划分上不合理的一面,即在对新农合基金的管理体制上存在管办不分的问题。由于新农合基金缺乏独立的行政管理,使得在新农合主管机构在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上形成了典型的“管理者”和“执行者”兼于一身的角色。

(三)报销程序和补偿比例存在缺失

新农合制度属于一项惠民工程,其主要特点在于保基本、低水平、覆盖广。然而在现实生活当中,因为农民对于新农合制度的了解程度不够,许多参保的人员不清楚报销流程,报销的人群比例较低。与此同时,因为全国各地的新农合统筹补偿方案不同,全国各地门诊的报销比例与封顶线差异性较大,存在着一定的基金风险[2]。

(四)存在参合农民信息与报销补偿不相吻合的缺失

新农合虽然实施有十余年,全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参差不齐,发达地区有的实行了省级统筹,欠发达地区有的实行了市级统筹;目前也还存在着很多地方都还没有实行省、市级统筹。再说农业人口数量相对城镇居民、职工的人数要多得多,个人的参合信息虽然在新农合的相关系统里有,但是存在尚未完善的一面:每个参合农民就医时不能完全像身份证那样“真正显示与持卡(证)相吻合,而且还存在着不能在全国范围内使用,或者是报销新农合的现象”;另一面也给了那些投机取巧的不法分子乘虚而入的机会,从而套取新农合基金,给国家和老百姓造成极大的损失和危害,新农合经办机构目前对于这些参合农民的信息欠完善和一些不法分子无可奈何,缺少依据和法律支撑。

二、完善新农合制度的建议

(一)不断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

农业部、卫生部以及财政部早在2003就在全国范围内提出《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新农合制度应当由政府进行支持、组织以及引导,政府在新农合实施的过程中扮演着实施者与推动者的角色,加强政府的责任意识对于推动新农合制度的发展至关重要。尽管最近几年以来,我国新农合的缴费数量呈现出不断上涨的势头,然而相较于迅猛上涨的医疗费用来说,新农合制度的保障能力就显得十分有限了。这就需要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方面的投入力度,区、乡两级财政必须要持续提升新农合的经费投入,而新农合管理机构则必须要加强基金安全的监管工作,定期组织相关人员针对医院实施监督检查。地方政府应当定期组织财政机构与审计机构共同针对新农合管理部门实施基金审计,定期将新农合基金的运转状况公布出来。

(二)健全新农合网络信息化建设,加快实施新农合全国统筹的步伐

一是破解新农合信息化建设资金的难题,各级各部门积极行动起来,充分调动新农合经办机构的积极性,竭尽全力解决资金困难问题所在;二是破解新农合信息化技术难题,加强与软件公司合作,不断探索新农合相关管理技术的创新,实施全国医疗机构联网,同时为实现参合居民健康档案、疾病治疗一体化管理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切实解决参合居民验证问题;四是将多部门互相协作配合纳入考核重要内容。

(三)健全参合筹资方式

1、可以逐渐由自愿原则发展成为适当强制原则。新农合制度实际上属于一种由国家进行补贴的公立自愿性医疗保险体系,当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应当考虑逐渐取消自愿性的参保原则,在自愿与强制当中寻找一个有机点,采取多种筹资方式如:协议筹资、滚动筹资、报补扣款、鼓励企业参与等渠道,从而有效解决当前自愿原则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开创符合外出务工人员的参合模式。我国各地人口流动较大,要想符合当前这种形式,就应当逐步构建便民的结报与就医模式,全面实施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范围内所有定点医疗机构自主选择就医,出院即时获得补偿的办法[3]。现阶段,还没有开始实施现场见面与省级统筹的直接报销模式。此外,还应当在广大农民务工的城市当中建设新农合定点医疗部门,同时要加大宣传的力度。

三、结语

新农合是具有我国社会主义特点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通过数年来的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尽管现阶段暴露出一些问题,但是相信随着我国各种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一体化管理是指日可待,从而有效改善全国各地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使得广大群众的生活品质得到更进一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楚生,李小英,彭军.浅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条件[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9(02):308-309.

新农合制度篇7

关键词:新农合;制度;对策;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新农合制度在我国现阶段的医疗保障中占着很重要的部分。不仅具有中国的特色,也能够为中国广大的农民提供相应的医疗保障,是一项农村公共服务制度。对于减轻农民在农村的就医难问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农合制度与城镇医疗保险等制度管理体制不同。它是由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保障对象、制度的特殊性、筹集方式、水平等多种因素决定。农民群体为其主要保障对象。由于农民群体的经济和收入等方面较弱,因此采用的是自愿筹集的方式来进行资金的筹集。并且人年均筹集较低,2003年人均筹资30元,以后逐年提高,今年人均250元,相当于城镇职工的1/20。这项制度的建立宗旨在于缓解农民在治病方面的困难,减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保障农民在享受社会主义成果中有所得。在我国,农民共有8.14亿,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可以看出,这项制度已经在我国进行了8年,已经拥有了一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对于提高农民普遍的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的稳定性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忽略的是,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需求的不断提高,新农合在我国的运行也将面临新的问题。要在满足农村不断提高的医疗服务需要的基础上,发挥新农合的作用。将卫生资源的分配问题解决,逐渐完善新农合制度,并且积极巩固现有的成果,保持稳定的发展,让新农合的优势得到更好的发展,已经是一个重要课题。

一、存在的问题

(一)认识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对目前新农合中存在的问题认识不足,仍然认为在保证党的政策和上级的要求,成立相关的组织并保证运行就可以了,而没有让政府在运行的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政府部门中没有相应的管理机构,而是挂靠卫生部门进行管理。而且,仅有县级的管理部门,在乡和村级上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这就让新农合的运行没有着力点,政策的推行和实施力度不够。很多的负责人,例如管理委员会等成员,是兼职的,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来进行管理。

(二)基金问题

新农合的基金在筹资、使用和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农村人均收入的增长,新农合筹资没有与经济的发展同步。这就产生了逆差。在新农合中,原则中花费的住院费用与报销金额成正比,是对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但这种制度也刺激了农民在医疗费用方面的花费。这就让住院的人数和医疗费用不断的增长。基金的支出也就不断提高,2009年我省就有多个县市新农合基金出现透支的风险。在管理方面,还存在因为职责不明,基金的收缴出现问题。例如出现漏缴、错缴、重复收缴等现象。

(三)需求、物价增长

随着富裕起来的农民人数增多,农民在健康观的改变也很大。这就体现在与医疗的需求增多等方面。农民对医疗的技术、材料、药品的需求不断提高。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更加高。如果能够得到更好的更安全舒适的服务,稍高的花费也不介意的现象逐渐明显。这就造成了药品在包装上更精美,更新更快。价格也就不断的上涨。这就造成了医疗费用的增长。廉价高效的药品需求不断减少。这就让新农合基金的支出增大。这种情况的出现,会给基金造成一定的负担。甚至让新农合难以接受。

二、对策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

应该提高各级领导对新农合工作的认识,加强领导力度,让新农合与执政的效绩结合,做好执政为民。随着金融风暴的来临,我国的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影响。农民的经济地位和收入较低,应该进行民心的稳定,经济和谐发展的工作。新农合在这其中的重要性非常明显。应该提高在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的结合,形成一个稳定的管理网络。实行管办分离,通过政府的引导,管理部门的基金筹集、管理、使用方面得到改善。实行责任到人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

(二)筹集水平与经济水平同步,确保筹集工作顺利进行

新农合的基金筹集应该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来制定一定的金额,已与经济增长速度相一致,建议每年的新农合筹资标准应达到当地农民上年度人均纯收入的3%,其中个人筹资不超过标准的30%,各级财政补助不低于70%。并且在筹集的过程中,责任分工明确,签订相应的目标责任书。让新农合管理逐级进行,争取做到人人参与,让农民享受到社会主义成果。

(三)推出相应政策,适时调整方针

实行综合支付方式改革。明确病种的付费政策,按病种定补。将新农合基金在乡、村分配统筹。变过去只顾“大病”不管“小病”的服务模式,进行合理的报销模式改革。将门诊和住院统筹相结合,方便农民看病。尽量让农民看小病不用走远,看大病能够住院。避免出现小病拖成大病的情况。让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相结合,减少医疗损耗。

(四)制定相关的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管理部门应该根据相关的方针和政策,制定出医疗服务制度。定期进行医疗部门的考核工作,并且按照考核的结果进行处理。奖罚分明,违规的人员和部门应该进行相应的处罚,工作完成优秀的个人和部门应该表扬和奖励,建立健全奖惩机制。促进医疗机构在新农合中的不断进步和主动配合。让农民真正获得实惠,进一步促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要解决新农合现阶段面临的问题,需要从农民的认识、制度的建立、基金的管理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全面的看待问题,才能够找出适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国现阶段新农合的问题,只有在新农合的管理制度上进行改革,提高新农合的筹资水平,让新农合与时俱进,才能够让农村的医疗资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也才能够得到解决,新农合的可持续发展才得以进行。

参考文献:

[1]李邦松,魏国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完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7,(05).

[2]王晶.新农合基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02).

[3]王禄生,应亚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运行风险防范对策[J].中国卫生经济,2006,(05).

新农合制度篇8

          试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周大新

 

(会泽县茚旺高级中学  云南省曲靖市   654200 )

 

内容摘要: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不断合理化,城乡经济得到不断融合、发展,以前的“以农补工”的政策逐渐发生改变。时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劝富济贫”思路方兴未艾。为了更好的建设新农村,完善小康社会,国家、政府也更多到投入到“三农”问题中,并且逐年加大力度,加大投入。在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和前提下,国家和政府在搞好全面取消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补贴等等工作外。现在,又在为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而不遗余力,笔者下面将详细阐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由来、实施的意义以及它的制约因素和针对制约因素提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新型     农村合作     医疗     发展对策

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由来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由政府通过制度设计与维护、基金筹集与管理、卫生维护调控与监督的,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的一种综合性医疗保障制度。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的建设也逐渐完善,但中国的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却显得相对缓慢,尤以农村医疗保障问题突出。现阶段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农村医疗条件问题。我国大多数乡(镇)卫生院房屋破旧,缺乏基本医疗设备,从业的卫生技术人员相当一部分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必要的专业医疗知识,导致不必要的医疗事故。第二、农村医疗保障的费用问题。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也就几千元,也些地方低的可能就几百元,农民一旦生病住院,一年所有的收入还不够。局部地区农村贫困户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比例高达50%,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制约因素之一。现在的医疗费用又不断上涨,农村医疗保障存在的资金短缺问题是一个很大的瓶颈。这些现状也就需要一种新的制度来填补时下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缺陷和漏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应运而生了。

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义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民自愿参加的,政府有组织、有投入的一种互助共济制度。是一种基本的医疗保障机制。作为社保的重要补充,完善了社保机制,改善了农业居民的生活,促进了和谐社会,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它的具体意义主要体现在:

首先、有利于为农民减负,缓解农民压力。对于缓解农民家庭经济压力作用是明显的。国家和政府的投入,说到底,是一种政策的倾斜,财政税收的倾斜。这样一种倾斜完善了农村医疗机制,改善了农民自己的生活,缓解了农村因病致贫和看病难问题,促进广大农民致富奔康。

其次、有利于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健康投资,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合理利用农村卫生资源,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发展。

第三、有利于打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依然还将在一段时间内长期存在。时下,随着农村实施这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得城乡医疗体制得到不断的融合,农民得病也可以得到像城市居民一样的医疗对待。同时,这种“多方筹资”的制度还会部分避免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减少经济差距;完善城乡二元的医疗结构;有利于城乡的交融。

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制约因素与发展对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是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体现,是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民健康素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10多年的发展历程,农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好转。但是,也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在农合资金筹集难、农村医疗服务资源匮乏以及管理与监督机制不健全。

针对这些制约因素,笔者认为应该从五个方面来进行应对。

(一)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一是要充分认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要正确认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由于增加了政府筹资责任,突破了原有村级社区限制,提高了社会化程度。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原有社区型医疗保障与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之间的过渡形式,是农村社会医疗保障制度的初级形式。这种初级形式已经具有了未来社会保障制度的相关因素,其发展方向是具有浓厚中国特色的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

(二)加强政府支持

一是宣传支持。政府拥有宣传的资源,并具有权威性,宣传的同时表明自己的承诺。政府在宣传中应避免夸大,力求客观,以免误导农民。二是资金支持。三是组织管理支持。此外,政府要在多元化农村卫生保障制度中,引进国内外保险公司进入农村医疗保障市场,以弥补社会医疗保障的不足,提高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运作效率。

(三)提高农民对医疗服务的有效需求能力

一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增强农民支付能力的最根本途径。同时,农村的税费改革以及部分省取消农业税的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农民更好地就医创造了经济条件。二要维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信誉。地方政府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向农民通报相关信息,使合作医疗实施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并自觉接受农民的监督。三要改变农民的医疗消费观念。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长期以来深受中国传统的家庭保障的影响。应帮助农民了解,这种自发的低水平的保障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医疗费用提高、疾病风险增强的现实,要充分调动他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积极性。

(四)实行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要重视初始制度的设计和论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农村的医疗保障制度,是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到收入分配和宏观调控的大问题,严格论证和设计是必经步骤。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取得一定成果后,要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使其成为正式制度,保证其稳定性。二要规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作制度,提高制度效率。可通过医疗费用支付制度、补贴医生劳务支出等方式,将医生收入与药品数量脱钩。实行起付线基础上的医疗费用共付制,可抑制消费者的道德风险,控制卫生总费用水平。三要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系统管理。

(五)提高农村卫生医疗服务质量

首先要加快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改革。其次,加大县乡对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这是吸引农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有效途径。第三,引导农村村级卫生服务机构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向转变。

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执政为民、稳定农村、关心农民的民心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体现,是政府的责任。这项制度作为当前农村社会中政府实施政策当中的一朵奇葩,是国家和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一环。它解决了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重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解决。

相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会在农村医疗体制改革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能够更好的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减小城乡差距。

 

参考文献:

新农合制度篇9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所谓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我国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工作从2006年起在各地逐步推开,计划到2010年,在全国基本建立起覆盖农村居民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新农合试点工作推开后,特别是去年试点工作会议后,各地加大了工作力度,加快了工作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新农合已经覆盖了全国约半数的地区和农业人口。截止到2006年3月底,全国开展新农合试点的县(市、区)达到1369个,占全国县(市、区)总数的47.83;覆盖农业人口近4.74亿人,占全国农业人口的53.44;参加合作医疗的人口3.74亿人,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2.25,参合率为79.06。二是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框架和运行机制已初步形成。试点地区建立起了合作医疗的组织管理体系,各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管理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因地制宜形成了多样化的补偿模式;初步建立了较为有效的管理监督机制,特别是资金的封闭运行管理和信息公开、公示制度,为加强基金管理和群众监督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三是参合农民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提高,抵御大病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据有关部门对27个试点县16198户农户调查,有57.6的参合家庭获得医疗费用补偿,其中14.1的家庭获得了住院补偿,51的家庭获得了门诊补偿;参合农民住院次均补偿783.6元,占次均住院总费用的23.2。四是合作医疗制度运行比较平稳,受到广大农民群众普遍欢迎。据对上述27个县的调查,农民参合率总体较高,达到82.7。合作医疗得到大多数农民的支持,90的参合农民认为合作医疗对自己有益,要继续参加;在未参合的农民中,51的农民明确表示下年度要参加合作医疗。

在新农合试点工作推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尽快加以解决。一是认识不到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同志对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于这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准备不够,没有将这项工作摆到应有的高度,采取有效措施去推动。二是新农合管理网络不完善。一部份地区乡镇新农合经办机构编制不落实;县乡新农合经办机构普遍人员不足、业务经费不足,缺乏基本的办公设备,有些地区甚至无办公经费。三是新农合财政补助经费不到位。有些地区财政补助资金仍然留有部分欠帐,个别地区甚至至今没有下拨补助资金;一些财政困难县往往只有补助资金指标,难以筹集补助资金,新农合基金财户存款不足。四是基金沉积过多,参合农民受益程度低。以广西为例,到2006年5月31日止,全区参合农民获得的补偿金额占当年全区新农合应筹集总基金的16.94,最低县仅达到2.2;参合农民平均获得住院补偿仅占住院总费用的27.68。

进一步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对策建议

首先,提高对新农合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其次,加强新农合管理网络建设,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在当前新农合覆盖面越来越大、扶持新农合资金越来越多、新农合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的情况下,必须将健全新农合管理网络,解决新农合管理与经办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业务经费等问题作为当务之急,切实抓紧抓好。同时,还要着眼于提高经办机构服务能力,对管理和经办人员实施政策和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第三,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各级财政的拨款是否及时到位,不仅关系政府自身的形象,也直接影响到农民交款和社会捐助资金的积极性,是决定新农合成败的最重要条件。各级政府要调整财政投入方向,按照各自分担的比例,千方百计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并进入新农合基金帐户。新农合基金是农民群众治病救命的保命钱,必须健全基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成立各级合作医疗监管委员会,对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医疗基金实行监管,对报销及大病补偿资金实行监督,提高基金合作透明度,确保基金安全。

第四,进一步扩大合作医疗保障范围,提高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要制定科学的补偿方案,调整补偿比例和封顶线。坚持以保大病为主、适当兼顾受益面的原则,安排一定比例资金用于门诊补偿,门诊补偿可在村卫生所报销,解决“小病不出村”问题。尽可能将大额的慢性病门诊费用、住院分娩、白内障手术等费用纳入合作医疗补偿范围,不断扩大使用基金的群体。总的来说,就是要逐步扩大合作医疗的受益面,尽量使当年基金当年基本用完,不要沉积太多,让农民真正获得实惠。

新农合制度篇10

(一)筹资机制不健全,筹集资金难管理成本大

我国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筹资机制不健全,筹资经费缺乏,这都是因为一是农民对于新农合的认识不够;二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筹资机制不健全,而且乡镇企业等农村社会经济社会团体的新农合筹资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同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资金管理成本过于高,新农合存在的普遍问题是筹资水平低下,成本高,工作难度大。

(二)经办机构管理能力较为薄弱

1、经办机构编制欠缺,任务量大效率低。2、经办机构工作经费缺乏。3、审核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人员工作关系长期得不到落实,影响工作顺利开展。

(三)新农合宣传有待提高,补偿流程有待优化

在新农合制度的宣传普及教育过程当中,采取的主要形式是以纸质的文件发放到各个乡镇卫生所和医疗机构,而不是向广大农村居民普知。种种现象表明,“新农合”的宣传还不是很到位。在“新农合”的制度层面上,没有足够的说服力来推动农民参保。一方面,农民对保险的原理认识的不够到位。另一方面,缺乏对农民危险意识的加强宣传。

(四)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比较困难

有两个因素,一是一些医疗服务机构不遵守和做理疗的基本药品目录和诊疗目录,胡乱开药,且缺乏监督手段;二是一些乡镇卫生院和县一级的医院操作规程不规范,用药、检查、不合乎规范,监管十分薄弱。

(五)新农合管理目前尚无法可依

虽然新农合制度已在全国覆盖,但是其运行、监管尚没有律法规对照,审核方案亦没有科学的模式。乡镇和地方合医办经办人员更换频繁,政策制定容易因领导者的调任而变更,不利于新农合制度的长远发展,而且,建立在三方基础上的新农合制度并没有得到法律上的确认,违法行为也不能及时查处,使得新农合基金受到了威胁。

二、完善我国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一)加快“新农合”法制化建设进程

新农合的开展缺乏法律规定的保障,是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建立的。只有在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前提下在制定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法律制度的保障下,才能使新农合基金得到切实保障。如果以后能建立一个类似保险公司的,具有投资、管理、实施等融为一体的部门,将会对新农合在农村的广泛建立,和新农合基金的保值增值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二)逐步建立稳定的合作医疗筹资体制,保障基金运行安全

一是强化基金管理。实行基金封闭运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收支分离,用拔分离。二是优化机构设置。区合管中心内设业务室、档案室、稽查室、财务室、审核室和办公室六个科室,分别负责全区合作医疗的费用审核,结算补偿,报表统计等工作。三是完善业务流程。按照“简化程序,方便群众”的原则,对定点医疗机构报账实行定员(确定专职结报员)定时(统一结报时间)定点(统一在新农合管理结算中心)的“三定”结算方法。

(三)抓好宣传发动、做好农民参合工作

一是宣传引路,利用动员会、广播、电视和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新农合政策,同时,利用宣传栏把所有参合农民住院补偿情况定期向社会公示,接受参合农民的监督。二是让干部跑路。为组织农民筹资参合,各级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走千家万户,道千言万语,耐心细致做宣传解释工作,上门收取参合资金。

(四)科学确定补偿标准,提高参合农民补偿率,提高新农合水平

根据省、市级补偿方案,结合近年农民住院医药费用和我区新农合基金承受能力,及时调整补偿标准、起付线及住院、门诊补偿比例。随着今年国家财政补助标准提高,要相应将省、市、区住院病人补偿比例以及门诊补偿比例在原基础上均提高,封顶线也应有所变化。门诊补偿由补偿比例也挺随之变化,让参合农民从新农合制度中获得更多实惠。

(五)多管齐下,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