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预防十篇

时间:2023-05-06 18:21:01

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预防篇1

关键词:预防  职务犯罪

        0 引言

        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1 职务犯罪的界定

        1.1 职务犯罪的概念 目前,我国学者对职务犯罪概念的理解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都与最高人民法院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职务犯罪界定的定义相符。总的来说,职务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务犯罪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 职务犯罪的特征

        2.1 影响的广泛性 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基层组织中,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涉及面很广,甚至在执法、监督部门中也较多发生。

        2.2 隐蔽性与公开性同时并存 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如为单位(或个人)谋私说成“有偿服务”,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2.3 经济领域情况严重 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勾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千方百计钻法律和体制的空子,企图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经管项目、工程、资金等的权力,处处“揩油”,甚至发展到索贿受贿,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 

        2.4 职务犯罪分子具有贪婪性 在职务犯罪分子当中,有的所追求的是要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各种特权,还有的企图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去“发大财”,并为此不惜冒各种风险。有的竟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胃口越来越大,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日益膨胀,贪污受贿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数百万元的大案也呈上升之势。

        2.5 单位、集团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或小集团,为了满足其局部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所掌握的项目、审批、处罚等权力,大搞权钱交易。

        3 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国外有学者指出:“腐败是政府最大的痼疾,其危害性仅次于暴政。”而新加坡政府的反腐败口号是:“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全家倾家荡产。”看来有必要研究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对策,根据产生职务犯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职务犯罪要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1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遏制不正当竞争,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 当前职务犯罪导致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的不正当竞争,这是职务犯罪的重大隐患。虽然党和政府不断总结经验,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许多规定,比如,党员廉政建设实行责任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经济收入申报,国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收售的礼品要登记上交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成效不大,我们必须提出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了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职务犯罪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3.2 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以提高反腐败能力 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职务犯罪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反职务犯罪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法律和制度是由人来制定,也是由人来执行和遵守的。人的素质至关重要,人的素质高,能够廉洁自律,自觉抵制腐败现象;人的素质差,即使法律制度再完善,也会发生违法乱纪现象。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思想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并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热爱学习、自觉改造的好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可以用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来教育他们,如原漳州市东山县书记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办实事,从不为自己谋私利的精神都在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让这个感动继续延续下去。

职务犯罪预防篇2

关键词:惩治腐败 预防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腐败现象,它不仅侵犯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还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和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是一种多方面危害社会的犯罪类型。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时期,国家的主要经济活动已成为公务人员重要的、甚至是主要的职务行为,为此,预防职务犯罪。显得尤为重要。

一、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意义

职务犯罪是腐败最严重的表现,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对于反对腐败,维护党的威信,巩固国家政权,维护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的正常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预防职务犯罪,就是从端正党风、政风入手,通过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党风廉政教育,使他们能够继续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实在在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这样既达到了减少和遏制职务犯罪的目的,又能够带动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经济秩序。职务犯罪在经济领域中的肆意泛滥就会使国家的各项经济政策、法制、调控方案无法实施,市场“杠杆”就无法按经济规律发挥调节作用,就不能给进入市场的主体提供公平竞争的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就无法维持。预防职务犯罪通过控制和降低犯罪牢,直接减少职务犯罪给社会和企业造成的损灾。

预防职务犯罪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进程。依法治国就是要求国家机关行使国家权力、处理国家事务必须按照既定的法律程序和规定来进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首先能够通过宣传教育的方法,促使各级政府机关和党政干部树立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其次,通过预防职务犯罪措施的实施,可以从预防犯罪的角度,来完善公兆权力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加强监督和制约,促进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依照完善、科学和具有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制度、程序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不断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进程。

二、职务犯罪的原因探寻

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一定的条件和原因。职务犯罪的产生,有思想方面的原因,有政治方面的原因,有经济方面的原因。思想、政治属于上层建筑,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最根本原因,归根到底,要从社会经济关系中去寻找。在职务犯罪产生的各种原因中。经济原因起决定性的作用。当然,在一定条件下,政治原因、思想原因也会起决定性作用。

封建主义、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原因。我国是一个封建社会历史长久的国家,几千年封建专制社会形成的腐朽思想的残余还存在。邓小平同志说过,旧中国留给我们的,封建专制传统比较多,民主法制传统比较少。同时,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对外开放也使国外资本主义的利己主义、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思想乘隙而入。正是由于这些因素影响,才使职务犯罪不断呈现上升趋势。

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不完善,是职务犯罪产生的经济原因。

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不完全成熟,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体制的漏洞大量存在,这就给思想意志薄弱的国家工作人员提供了职务犯罪的温床。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还存在消极的一面,商品交换原则会侵入国家政治生活中来,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情况下,一些不法商人以拉拢国家工作人员、腐蚀公共权力为手段,通过非法竞争达到个人目的。从根本上说,这些因素就是我国现阶段产生职务犯罪的经济原因。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是职务犯罪的政治原因。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虽然在宪法上有明文规定,但由于有关的具体法律法规不完善和其他保障条件不充足,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未得到充分行使,因而造成一些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的职务犯罪行为发生。这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政治原因。

三、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措施

预防职务犯罪涉及思想、经济、政治等因素,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预防工作必须实现从分散状态到集中管理,从初级形式的预防到系统全面预防,从专门机关部门的预防向社会预防相结合的转变,运用各种手段,割断、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因果链条,努力实现预防职务犯罪的社会化和法制化。

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洁从政的教育。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性的物欲充分释放,“一切向钱看”的思潮加之社会分配不公,诱发和刺激了利用职务贪财玩权的动机。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廉洁从政教育,使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反对享乐主义,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只有这样,才能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彻底解决职务犯罪的思想原因。

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从根本上铲除职务犯罪的土壤和条件。深化改革,创新机制,从源头上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保证。首先,在领导决策权方面,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防止一人说了算,加强领导班子的内部监督,坚持和完善集体讨论、民主生活会、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让群众参与监督。其次,在业务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方面,按照权力分解的原则,深入到执法管理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使每一项行为的履行主体、执法环节、执法程序、责任追究等方面都有严格的制度规范,保证权力沿着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运行,从而彻底解决职务犯罪的经济原因。

加快预防职务犯罪立法,推进民主与法制的进程。遏制已经出现和今后可能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就要尽快制定《预防职务犯罪法》。通过立法,统一预防、监督、教育机构的设置,规范监督教育职能和权力运作方式,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专门性,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权威性,逐步走向法制化的轨道,推进民主与法制的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完善依法治国方略,从源头上解决职务犯罪的政治原因。

职务犯罪预防篇3

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警钟长鸣”,同时提出反对腐败要“标本兼治,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通过深化改革,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这就要求我们把打击和预防有机地结合起来,正确处理好打击与预防的关系,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打击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腐败的再度发生,是预防的有效手段之一。加强教育,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创新体制,把反腐败寓于各项重要政策措施之中,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问题。要真正有效地遏制职务犯罪,就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本文来自517878秘书网,依靠党委和全社会的力量,实施六大工程措施,加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力度。一、实施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抓好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教育是基础。对公职人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立足于教育,着眼于防范,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通过深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公务人员的法律素质,让其自觉学法、守法。学习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特别要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执法司法人员、管钱管物人员和行政审批人员等容易发生职务犯罪人员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实施“一把手工程”,落实领导责任。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综合手段。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在党政“一把手”,落脚点在依法治吏。在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应在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格局的基础上,让党政"一把手"切实担当起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责。为确保党政"一把手"勤政廉政的表率,切实抓好工作、负好责、带好头,应采取切合实际的责任落实措施。一是强化预防意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党政"一把手"建立了比较牢固的预防职务犯罪意识,才能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拿上手来抓,做到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二是强化责任意识。各级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要与所辖部门、单位的党政"一把手"签定预防职务犯罪责任书,明确预防职务犯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二是强化监督措施。党政"一把手"应将本部门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开展情况、目标责任书的执行情况和自身廉洁情况定期向本级预防职务犯罪领导小组汇报,自觉接受监督和制约。三、实施“阳光工程”,拓宽监督渠道。阳光工程的核心是增加公开性和透明度,避免暗箱*作和幕后交易。要拓宽监督渠道。权力失去监督就要滋生腐败。预防职务犯罪的立足点在对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衡,使公职人员不滥用权力、不发生职务犯罪行为。拓宽监督渠道就是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把党内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司法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充分运用起来,使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违法违纪得以充分揭露出来。全方位推进廉洁准入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廉洁准入是依法治吏现实的最后的一道屏障。四、实施预防探索,推进创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形成了专项预防、系统预防和重点预防等工作措施和办法,推进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发展,一是要大胆实践。要根据不同的行业、领域和不同类公职人员、不同职级公职人员的特点,大胆采用不同的预防措施和办法,不断积累预防经验教训。二是加强调查研究。要全面、系统地总结预防工作经验,为工作发展提供措施、方法支持,进而逐步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价标准。三是扎实做好理论研究。要在不断推进预防措施、方法创新的同时,做好预防职务犯罪理论研究,逐步形成比较系统的预防理论。五、实施制度,规范权力。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将权力的行使规范化、制度化,做到关口前移、落实防范、规范行为,达到最终铲除滋生职务犯罪土壤的目的。首先,抓制度建设。其一制度建设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有系统的,注重制度的协调、统一,以增强制度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抓制度的执行,既要抓大,又不能放小,发现苗头及时纠正,出现问题及时处理,以体现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发挥制度的震慑、约束作用。其二应着力抓好监督制约。应着重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领导干部欢迎光临517878秘书网 的权力行使到哪里,监督制约就应行使到哪里,预防职务犯罪就应开展到哪里,不能留下空白盲区。其三应切实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内部管理制度的完备和切实执行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发挥作用的关键。各单位、各部门应根据自身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针对易发生职务犯罪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完善各项议事决策制度、工作制度、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使制度能覆盖各个方面,从制度措施上堵塞各种漏洞,以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

职务犯罪预防篇4

关键词:预防 职务犯罪

0 引言

职务犯罪是我国当前政治腐败现象的典型表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职务犯罪的形式、特点、规律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必须针对新形势下职务犯罪出现的新特点、新动向,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

1 职务犯罪的界定

1.1 职务犯罪的概念 目前,我国学者对职务犯罪概念的理解各有千秋,但基本上都与最高人民法院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职务犯罪界定的定义相符。总的来说,职务犯罪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职务犯罪是指有职务的人利用职务进行的犯罪;狭义的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即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滥用职权,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的总称。

2 职务犯罪的特征

2.1 影响的广泛性 一般情况下,职务犯罪现象只发生在个别党政领导干部和极少数基层组织中,而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职务犯罪现象,涉及面很广,甚至在执法、监督部门中也较多发生。

2.2 隐蔽性与公开性同时并存 在“权钱交易”的职务犯罪过程中,往往是双方得利,两厢情愿,无人揭发不易暴露,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而目前,公开、半公开的职务犯罪行为也在逐渐增多,有些人私欲胃口越来越大,谋私的胆量也越来越壮。他们不仅偷偷摸摸地隐蔽干,而且还以各种借口堂而皇之公开搞,如为单位(或个人)谋私说成“有偿服务”,把行贿收回说成是“搞活经济”。

2.3 经济领域情况严重 个别国家工作人员,勾结社会上的不法分子,置党纪国法于不顾,千方百计钻法律和体制的空子,企图为个人和小集团牟取暴利。有的利用经管项目、工程、资金等的权力,处处“揩油”,甚至发展到索贿受贿,贪污盗窃等犯罪行为。

2.4 职务犯罪分子具有贪婪性 在职务犯罪分子当中,有的所追求的是要在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巩固和扩大自己的各种特权,还有的企图利用一切机会和条件去“发大财”,并为此不惜冒各种风险。有的竟然不择手段,不顾后果,胃口越来越大,追求金钱、享乐的欲望日益膨胀,贪污受贿动辄上万元,甚至几十万,数百万元的大案也呈上升之势。

2.5 单位、集团职务犯罪现象日益严重 个别掌握一定权力的单位或小集团,为了满足其局部利益,置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于不顾,利用所掌握的项目、审批、处罚等权力,大搞权钱交易。

3 预防职务犯罪的措施

国外有学者指出:“腐败是政府最大的痼疾,其危害性仅次于暴政。”而新加坡政府的反腐败口号是:“让腐败者在政治上身败名裂,让腐败者在经济上全家倾家荡产。”看来有必要研究预防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对策,根据产生职务犯罪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对职务犯罪要实行“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3.1 完善制度、堵塞漏洞,遏制不正当竞争,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中之重 当前职务犯罪导致的原因之一就是,制度不完善,所以导致很多的不正当竞争,这是职务犯罪的重大隐患。虽然党和政府不断总结经验,在制度建设方面颁布了许多规定,比如,党员廉政建设实行责任制,领导干部报告个人重大事项,经济收入申报,国家公务员在公务活动中收售的礼品要登记上交等等。但是这些规定和政策成效不大,我们必须提出更好的制度和政策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当然了这些政策和制度不要流于形式和走过场,也只有这样才能把职务犯罪的隐患消灭于萌芽之中。

3.2 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以提高反腐败能力 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职务犯罪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必须提高党员和干部的素质,在反职务犯罪中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法律和制度是由人来制定,也是由人来执行和遵守的。人的素质至关重要,人的素质高,能够廉洁自律,自觉抵制腐败现象;人的素质差,即使法律制度再完善,也会发生违法乱纪现象。预防职务犯罪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三个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等思想来武装党员干部的头脑,并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为契机,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使广大党员干部养成热爱学习、自觉改造的好作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带头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也可以用共产党员的先进事例来教育他们,如原漳州市东山县书记谷文昌几十年如一日为人民办实事,从不为自己谋私利的精神都在感动着我们这一代人,我们要让这个感动继续延续下去。

3.3 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反腐倡廉 “预防职务犯罪,需要您的参与”就是指预防职务犯罪需要社会各部门及每个公民的积极参与和配合。使广大群众学法、懂法,提高反腐败斗争和预防职务犯罪的自觉性。倡导“从我做起,绝不行贿”。这种观念一旦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且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腐败现象就可能得到有效的遏制。群众“从我做起,绝不行贿”,也能促进领导干部“从我做起,绝不行贿”,并自觉预防职务犯罪,进而促进整个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

3.4 加强预防职务犯罪立法 加强立法,形成机制,使职务犯罪中主体从“主动犯罪”转变为“不敢犯罪”“不想犯罪”。首先,加强立法,提高职务犯罪的惩罚标准,从制度上减少犯罪的“得利概率”。如贪污一万元、罚他五十万元,并处以7年以上的徒刑,加大犯罪付出的?“成本”、“代价”。其次,推行“高薪养廉”。中国有句古话是这样子说的,“贫起盗心,富贵思淫欲”。因此在现有的条件下,逐步提高公职人员的收入水平,改善国家公职人员的实际的生活水平,通过个人经济收入增长,减小职务犯罪的诱因。第三,加强对公务员违纪惩罚力度。防微杜渐,是各种制度制定的主要目标。因此在提高公务员各项待遇的同时,从制度上对国家公职人员平时言行进行必要的约束。违反规定轻则辞退,重则开除。从而从制度上消除职务犯罪产生的思想条件。

职务犯罪预防篇5

关键词:预防职务犯罪;特点;实践

任何行业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行规律,预防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的一个职能部门,其性质和发展方向必须体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围绕这个核心,分析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预防工作才能顺利和有效地展开,不仅可以节约管理资源,也能让预防工作取得更大的效果。充分认识该项工作包括对职务犯罪发生的普遍规律的认识和对各行业职务犯罪的特殊规律的认识。前者要求我们深入了解职务犯罪发生的原因,从犯罪性质,涉案人员特点,社会因素,家庭环境等全方面分析至罪原因;后者则要求我们对社会各行业职务犯罪的特殊性有一个正确的区分与对待,包括行业性质,运行方式,规章制度,人员结构等诸多因素。盲目工作容易导致形式主义,简单地按照职能要求完成任务,为预防而预防,毫不顾忌预防效果,不仅无法树立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权威,也影响了广大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

一、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针对性

做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应重视至罪原因分析。案例分析是预防任务的一个方面,是倾向于理论调研的一项工作。2007年至今,**市人民检察院每年在《基层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考核标准》的修改过程中,都结合各区院工作开展情况及意见反馈,越加重视理论调研工作,具体体现在个案预防的一案一调研上,并明确规定了案例分析报告的质量,对这一项的量化考核充分体现了至罪原因分析的重要性。罗干同志在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检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犯罪分子思想演变、堕落的轨迹,有比较深切的了解;对体制、机制、制度以及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有比较深切的感受;对职务犯罪的特点和规律,有比较准确的把握。”至罪原因的分析其实就是预防工作开展的前提,不知原因,何谈对症下药,又何谈药到病除。

二、职务犯罪案件的特殊性

任何一项犯罪的发生都会对社会带来负面影响,职务犯罪是公权力的错误行使,犯罪份子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谋利益,损害的不仅是国家公信力,也对社会造成不稳定因素。媒体可以宣传职务犯罪案件事实,老百姓可以知道犯罪案件的存在,可以将该类案件当新闻,当谈资,但广大群众更关心的是如何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司法机关有没有采取相关措施。为了还权于社会,还权于老百姓,我们在惩治犯罪的同时,防微杜渐工作也不能忽视,深入进行法制教育,不仅包括让国家公务员树立科学的权力观和利益观,克服自私自利观念,也应该包括对普通老百姓的普法教育,树立司法权威,维护社会稳定。2009年**市人民检察院策划的“千场预防职务犯罪公益电影进社区”活动,将预防宣传教育与社区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扩大宣传范围,取得效果明显。

三、预防对象的多样性

在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普遍原因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行业特点,这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所决定的。从个案中我们可以知道犯罪过程,了解行业特点,但这是被动的,预防工作则需要以点扩大到面,需要我们积极主动的掌握各行业特点,这在事前预防中显得尤为重要,也对预防工作人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了解预防业务本身,对涉及职务犯罪的各领域各行业也要有充分的认识,对发案单位的制度监督尤其需要我们了解该领域的运行特点,这将决定着我们采取何种方式开展工作以及工作的重点应落在哪里。

四、预防工作的系统性

(一)预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必须在党委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开展工作。作为检察机关的职能部门,其工作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在宣传教育这一块为了避免与其他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发生冲突,需要由上级领导统一部署。例如我区院预防科在2007年针对区供水系统和城管执法大队联合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中,以工作报告的形式将该项工作实施方案报区委区政府,区政府领导明确批示“区纪委做好协调工作,不搞重复劳动。”“此项工作可在区重点领域及单位全面展开。”这项工作开展顺利,取得效果明显,离不开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宏观统筹,这充分证明了预防工作对外的系统性。

(二)预防工作对内也要重视与检察机关其他各部门的有效合作。预防必须紧紧围绕法律监督职责,同办案紧密结合,把预防工作落实到检察工作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都可以结合自身的业务特点,将职务犯罪预防作为一项工作职责来抓,并且与预防部门协调,做好商洽、协作、备案、交流经验等相关工作,结合各部门的职责科学划分各部门预防工作任务。例如,侦查人员对某类特定职务犯罪的研究,法制宣传教育,对涉案人员谈话中的个别教育;控申科的举报宣传、公诉的发表公诉意见或检察建议等,都可以独立地进行。2007年,我院出台了一套具体的《预防职务犯罪部门协作制度》,使宝安检察院内部各个科室之间的沟通趋于制度化、日常化和正规化,有效地推动我院检察一体化工作的开展。2009年,我院预防科加强与侦查部门的沟通协调,将反贪部门查办职务犯罪的“三个机制”纳入到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的形式进行法制教育宣讲,取得效果明显。

五、预防工作人员的业务性

职务犯罪预防工作对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有较高的要求。这一工作并不像有的同志所认为的那样,成立个组织、开个联席会议、发个检察建议、上一堂法制宣讲课那样简单。一个能够出色地干好预防工作的同志,不仅要具有丰富的预防工作经验,同时,他还应对犯罪学尤其是职务犯罪学有一定的造诣,必须掌握其他相关知识和宣讲技巧、写作能力。否则,他很难胜任这一工作。:

六、预防工作的法律监督性

2009年,最高检下达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深入查办工程建设领域的贪污贿赂、渎职犯罪,切实加强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预防,体现了党和政府解决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坚决惩治腐败的决心。我院预防科根据通知精神制定了工程建设领域专项预防工作方案,结合全区工作大局,采取“三步走”的方针,制定计划,开展调研,科学落实,认真抓好每一项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既要预防犯罪又要服务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和企业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进展不受影响,要坚持惩防并举,反贪、反渎部门要与预防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建立防治腐败长效机制。这一工作必须体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监督方式应当合法,不可以利用司法会计人才,或者聘用社会专门人才,以预防的名义,对国家投资的工程项目进行审计,这样做显然是没有认识到预防的监督性,把政府部门做的事揽过来做,既有越权之嫌,又给人以检察机关牟利之口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检察机关的形象。

职务犯罪预防篇6

一、建立一套机制

为确保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顺利开展,与地区检察院成立了“企地联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固定办公地点,配备专职人员,负责“企地联控”工作的具体事务,为全面开展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增加工作的力度,制定了《预防职务犯罪“企地联控”工作制度》,内容包括总则、定期联系制度、信息交换制度、“企地联控“工作责任制,为顺利开展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重要保证。在深入研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各方共同签订了“企地联控”预防职务犯罪合作协议书,明确了企地各方的责任,加大党风廉政教育力度,健全完善廉政勤政制度,达到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行风建设的目的,为创建和谐企业、促进电力事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二、重点监控两个环节

1、物资招投标环节

今年,公司申请了大量资金用于电网建设。时间紧、任务重、工程量大,同时也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为保证工程设备质量和投资效益,降低工程造价,确保工期进度和采购工作中不发生违纪违法问题。公司一方面积极主动与地方检察院联系沟通,深入探讨招投标过程中易发问题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另一方面,从内部管理入手,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制度体系,针对招投标重要部门和关键环节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违反业扩报装工程廉政建设要求的处罚规定》、《招投标监督实施细则》等一系列制度文件;并与大兴地区8个承包单位签订了《廉政互保协议》,实行廉政准入制度。明确了建设方、施工方的廉洁要求以及各方的责任和义务,把“廉洁”施工作为一项硬指标、硬任务来完成。公司监察室加大了招投标工作监管力度,从采购计划的制订到采购物资的使用,有针对性地开展过程监督,有力地保证了招投标工作的公平、公正、科学、严谨、规范。

2、权力运作环节

在实际工作中,将预防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工区、班组、供电所以及要害岗位和重要人员。围绕规范权力运作进行选题立项,积极开展“‘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细则效能监察”,通过不断强化公司层面“三重一大”制度的执行和落实,促使掌握着人、财、物、工程以及具有较大业务处置权、决策权、执行权的职能处室、部门和单位,进一步健全决策体制、规范决策流程、细化决策内容、量化决策标准,使公司重大决策及其执行过程能够得到有效监督。在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过程中坚决做到“三个不放过”,即:发现疑点不汇报不放过、出现问题不处理不放过、处理情况不公开不放过。同时,公司多次与地区监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联系沟通,共同分析公司管理活动中与“人、财、物”关系密切的重要岗位人员可能发生的问题。公司邀请北京市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大兴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相关领导进行座谈,通报了党风廉政建设、行风建设以及纪检监察工作情况,并请大兴区检察院进行工作指导,重视检察院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整改,保证了公司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融入三项工作

1、融入地方预防职务犯罪网络

公司积极参与地区检察院组织开展的各种宣教活动,力求从宣教方式、宣教内容以及宣教重点上与地方保持高度统一、协调同步,将公司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完全纳入地区预防职务犯罪二级网络,融入到地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体系,形成了常态工作机制。监察室每月将公司创办的《大兴纪检与监察》电子刊物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到检察院,及时交流公司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信息;检察院方面也将近年来大兴区治理商业贿赂的工作专刊作为交流资料,供我们学习、借鉴和参考,为公司超前防控、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发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达到以党风廉政建设带动行风建设、以行风建设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2、融入公司廉洁文化实践活动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将廉洁文化建设“五个一”活动融入到“企地联控”工作中。开展具有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实践活动,通过直观教育、警示教育,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开展预防工作,规范人的从业行为。通过沟通交流,改进工作方法,充实工作内容,为扎实开展“企地联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3、融入行风和优质服务工作

公司以“优质服务年”为契机,将行风建设和优质服务工作融入到“企地联控”工作中。向社会公布了国家电网公司优质服务年活动“八项承诺”内容,虚心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围绕“和谐电力服务社会”这一主题,不断完善服务工作体系,将活动工作重心下移,以一线营销及生产班组为主,学习与评比并重、监督与指导并行,形成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局面,使得活动意义深入人心,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青春光明行”主题日活动,发放宣传材料两千余份;组织青年志愿者和部分业务骨干进入社区、乡村开展用电咨询服务,并为爱心卡用户提供上门服务;大力加强营业窗口和供电所规范化建设,结合营销MIS的上线运行,规范业扩报装和变更用电工作流程,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压低结存容量;按照“一口对外”服务规范的要求,实施客户制,优化业务流程,规范服务行为;逐步形成大客户的差异服务、用电检查的安全服务、工作的精细化服务等常态机制。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我们深刻感受到,开展“企地联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众多的工作中找到切入点、控制点和落脚点,积极与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处充分沟通,认真分析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堵塞漏洞,从而抓点带面推动其它工作,共同营造预防职务犯罪的良好氛围。

职务犯罪预防篇7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的了巨大的成就,各项事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硕果累累;然而,伴随着巨大的辉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地扩展,逐渐向各领域、各行业渗透,特别是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特别是近几年,由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变化,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思想严重,争权夺利、以权谋私的行为时有发生,这也引起了党中央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单纯地对职务犯罪进行打击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了能从源头上堵塞漏洞,杜绝职务犯罪的发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也就成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看,我们的学术界和专门机关在预防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现实中由于职务犯罪的多样性,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对职务犯罪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更深层地研究职务犯罪的特点,只有在全面把握职务犯罪的概念和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预防职务犯罪,这样才不至于误入歧途。本文既围绕职务犯罪的特点及职务犯罪的原因等方面浅谈自己的看法,同时也对如何预防职务犯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与广大有识之士在探索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共同努力。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然而,伴随着巨大的辉煌,腐败现象的黑影也在不断扩展,特别是职务犯罪呈蔓延之势,已引起党中央及社会各界关注。对于职务犯罪的预防也随之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从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看,在预防职务犯罪方面作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实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需要澄清的认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要搞好预防职务犯罪,必须职务犯罪有充分的认识。

一、职务犯罪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关于职务犯罪的研究,是一个世界性课题。对职务犯罪的概念,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称谓与说法。如泰国,把职务犯罪称为渎职罪,并把它分为“行政渎职罪和司法渎职罪”两大类;罗马尼亚,把职务犯罪称为“职务上的犯罪”或“与职务有关的犯罪”等。除此,各国对职务犯罪的类罪、个罪的称谓上,更是五花八门。

我国法学界,对职务犯罪的解释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公职人员或视同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滥用职权、不尽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活动的管理职能,并依照刑罚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②“所谓职务犯罪,又称职务上的犯罪的是指具备一定职务身份的人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与其职务之间有必然联系的、触犯刑律应受刑罚处罚的各种行为的总称”;③“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企业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行为的管理职能,依照刑法应受到刑法处罚的犯罪行为的总称”;④所谓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进行非法活动,或者玩忽职守,从而侵害国家机关管理秩序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⑤“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在刑法学上又称渎职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条件或由于职务上的疏忽,而侵害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致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大损失的犯罪”;⑥“职务犯罪,行指国家工作人员和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或者对工作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破坏国家对职务活动管理职能,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依照刑事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等。最简洁的说法是:“职务犯罪是指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与其职务相关各种犯罪。”

我国对职务犯罪的认识与惩处,具有久远的历史。早在上古时期就有惩治官吏的职务犯罪立法。可以说,有阶级、有国家就有惩治职务犯罪的法律现象存在。战国时期韩非子主张“明主治吏不治民”;唐律把职务犯罪称为“公罪”。以后的各个朝代,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职务犯罪的立法与惩罚,更加系统化、严厉化。

综上,目前在中外职务犯罪的概念的研究中,虽然称谓不同、解释名异,但已经有了许多共识。①职务犯罪的主体是指国家任命与委托从事公务的人员,虽然,各国有范围大小之分,但以从事国家管理、行政事务、司法活动等的有关工作人员为主体问题上,其本是一致的。②其行为的界定上,必须是与行为人职务有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就是说与职务无关的行为,即是违法,不能构成职务犯罪。只能是什么行为,触犯什么法律,就定什么罪。③其行为方式可以是作为,也可以不作为或不正确作为,如滥用职权、逾越职权,以权谋权等行为。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

1、职务犯罪的主体标志,离不开“职务”二字。如前所述,我国目前职务犯罪的主体主要界定在从事公务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之内。新刑法有的职务犯罪还限定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内。这一界定的法律意义在于:标志着职务犯罪与非职务犯罪界限的明确划分;标志着与国家工作人员以外,职务身份主体上的区别;给打击与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准确、鲜明的法律依据。

如何把握职务犯罪的主体特征,是当前法学理论界与司法实践中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也是研究职务犯罪预防的一个理论前提。这里不仅涉及对职务犯罪概念本身的理解,而且涉及职务犯罪与职务活动的关系的理解与国家职能运行的规律的把握;不仅涉及对职务犯罪的惩处,也包括了对职务素质要求、干部队伍的建设问题。特别是,我国处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各级、各类职务设置、权力制衡上更加需要。从司法实践中看,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职务的价值取向看涨。职务的权、钱、利含量大增。更让人们不能容忍的是,职务活动与捞权、捞钱、挣利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政治与权力上的腐败。因此,我们研究预防职务犯罪的指向是,必须从监督与制控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活动和职务行为入手。

2、犯罪的行为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犯罪与职务的关联性,二是犯罪行为方式的多重性。

职务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其犯罪行为必须是与职务相联系。而且,法律规定这种联系还应有必然的、并具有因果关系。否则,既是执行职务期间实施的犯罪行为,也不能构成职务犯罪。从理论上说,职务行为具有权力与义务相统一的性质。没有权力的义务,不是职务行为;不尽义务去占有权力、使用权利,造成职务行为失衡,就构成了职务上的违法与犯罪。从立法上说,职务犯罪是一种身份犯。所谓身份犯是指,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对定罪量刑具有影响的,一定的个人要素、地位和状态。不具有法律规定特殊身份,不能成为职务犯罪的主体。

行为方式的多重性,是职务犯罪又一个基本特征。从目前法理上讲有三种行为方式,即利用职务、滥用职务、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利用职务,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犯罪,如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刑讯逼供、报复陷害等;滥用职务是指,行为人把人民赋予的职责与权利,当作私利,胡作非为,滥用权力,亵渎只能的行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务,是指应当预见到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危害人民利益的严重结果,玩忽职守,造成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这不仅是职务犯罪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区别非职务性其它犯罪的重要依据。因为,其它非职务性的任何犯罪行为,都不存在利用、滥用与不用职务的问题。

二、职务犯罪的特点

从实践来看,职务犯罪的特点是:

1、在行为的严重性上,大案要案急剧增多。过去贪污受贿数万元可算是大案,而现在犯罪金额在几十万元、几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的屡屡出现。

2、在行为的主体上,领导干部利用职务之便卷入腐败活动的人数有上升趋势。虽然所涉及人员的绝对数量不大,但由于卷入者位高权重,所造成的破坏性后果极为惊人。陈希同、王宝森、褚时健、成克杰、胡长清案件就是典型。

③有组织的团伙作案日益增加。近年来出现大量窝案和串案,一些腐败分发在权力部门内结成有领导、有分工的违法犯罪团体,有组织地滥用权力。湛江走私本、厦门走私案令人触目惊心。

④在腐败现象发生的领域方面,职务犯罪广为蔓延。腐败不使在经济管理和资源分配部门大量发生,而且在文化、科技、教育、司法等传统上认为是“清水衙门”的部门也出现。如金融机构的公职人员利用特权之便,贪污、挪用资金案件的频频发生。

⑤企业中的腐败现象日益严重。我国拥有庞大的国有企业群,用于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存在着深刻弊端,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贪污腐败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并且已构成了当前腐败现象的多发区和高发区,近年来,企业中发生的领导利用职权贪污受贿、挥霍浪费、挪用公款等现象日益突出,部分国有企业陷入亏损的原因之一,就是某些企业领导和其他经营管理人员对国有资产实施猖狂掠夺和恣意浪费而造成的。

⑥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在任何社会,对腐败行为的判断都有一定的量和质的标准。这些标准构成了追究违法违纪责任的起点。但我循知道,公职人员行为规范的底线往往高于这一基点。于是在权力的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形成了一种未达到追究违法责任的地步但权力本身并不干净的空间,这种状态被称为“准腐败”。“准腐败”的大量发生使权力的廉洁度普遍下降,而其严重性是它构成了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群发的丰厚土壤。

三、职务犯罪的原因

职务犯罪现象如此严重,其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微观层次上个人素质方面的,也有宏观层次上制度结构方面的,而究其根本原因则应该是权力的失控。

公共权力是根据公共意识组织、协调和控制社会公共生活的力量,它是基于人类共同生活的需要而产成的。自国家文生以来,公共权力主要表现为国家的政治权力。历史实践表明,无论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统治的国家,都无法做到统治走全体直接行使各种具体的国家职能权力,而只能经授权程序用部分人代为行使。从理论上说,任何授权关系都存在着权力被代行者非合理使用的风险,这是权力政治学的普通常识。当具体的公共权力偏离了法律规范的轨道,被用来服务于个人或小集体的意志和利益时,权力通常就处于同授权人整体的意志和利益相冲突的状态。这时,权力蜕变为个别人实现私欲的手段,成为被滥用的力量。

在社会主义的中高,公共权人即人民的权力,人民的权力主要是由公职人员代行的。这种授权关会不会由于社会制度的先进而自动免除了被代行者滥用的可能性?现在我循已经可以明确地确认,先进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的公共权力同样存在被其代行者滥用的风险。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中的反腐败斗争一直在进行,但是腐败蔓延之势并没有得到根本遏制,其主要原因就是单纯地打击和处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权力滥用的问题。既然授权关系是必须的,那么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就应当对权力的代行者从制度上施以有力的约束和监督。权力腐败的泛滥说明现行的权力体制对授权后权力过程的控制力和约束力运不足,使得用权人有较大的个人随意行为的空间。而权力失控后,加之经济和社会的诱因,必然发生滥用情形,正所谓“绝对的权力绝对腐败”。

(一)从政治层面来看,我国政治生活和公共管理中所发生的权力失控现象,主要由于现行政治体制中权力配置上存在一些弊端,概而析之,其原因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首先,权力过于集中。权力过分集中是我国党政领导体制中传统的弊端。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中的主要弊端之一是权力过分集中,过分集中往往把党的领带变为个人领导。“必然造成官僚主义,必然要犯各种错误”“不少地方和单位,都有家长似的人物,他们的权力受限制,别人都要惟命是从,甚至形成对他们的人身依附关系”。有些人自恃大权在握,专横跋扈,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最终滑入腐败的深坑固然,腐败分子的堕落有其个人品质的原因,但是他们的腐败活动既然发生于体制内,这就要求我循必须认真检讨制度环境存在的内在疏漏。无疑,正是过分集权的体制为某些 掌权的人提供了自由用公的可能。过大的权力膨胀了他循的个人意志。而且,权力过分集中还使得纠正权力过错的代价大大提高。在实践中,很多腐败活动在其初期已初群众发现和举报,但集权体制为其提供了排队障碍的力量,直至违法行为不可收拾,对国家和人民造成极大损害,才受到制止和追究。

其次,权力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约监督。权力现象的一个客观规律是,没有制约的权力容易被滥用。在失控和约束不力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常常会由于没有压力和牵制而轻易地进入权力过程,从而使用权人形成不谨慎甚至是随意的精神状态。由于缺乏制约机制作保障,权力行为的规范也往往流于形式,丧失应有的权威和严肃性,得不到真正贯彻。江泽民同志说,权力被滥用而又得不到制止,往往就会出现大问题。我国腐败现象发生的现实直接的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在党政体制中有专职地监督各级权力的机构,但监督权和被监督权之间明显失衡,使得监督机构职能作用受到限制。权力运作的规律表明,权力越大、越关键,就越是应当予以规范和约束。而现实权力体制中的情况考是相反,权力地位越高,受到的制约和监督却越弱。正因为制约监督不力,才使得某些 人有恃无恐,肆意妄为。

第三,权利对权力的监控力不足。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人们的参与手段主要是两种,公职人员依靠公共权力,而公共大众主要运用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在具体生活中,公共权力是为实现公民的权利而服务。为了保证权力行使用权的合理正当,通常必须建立和完善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控制制度,防止权力践踏和侵犯人民的权利和利益。权利对权力的监控是现代权力制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这样的制度尚未健全。权利对权力的制约缺乏有效的实现手段,公民权利行为组织性差,刮保障也不够。在公职人员选拔、业绩评估和考察、权力违法的遏制以及权力违法乱纪的实际压力还远远不够,群众对贪官的抨击常常很难转化为组织制度的抨击,从而使得某些 握权力的人无所顾忌。甚至出现已怨声载道的官员仍然提拔重用的现象。这表明,权力的运用离开了人民群众本活动的监控,也必然出现滥用的后果。

(二)从权力的实施一看,公共权力过程中的腐败活动对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的发展具有致命性的危害。这一过程导致职务犯罪的原因,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在政治上,权力腐败破坏国家的政治和法制的统一,引发和激化社会矛盾,破坏政治稳定。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是一个国家实现政治整 合的进程,它要求有统一的法制实践和程定的政治局面。而官员的腐败行为使统一的权力体系陷入了被各种私欲分割隔离的境地,导致法制权威的极度削弱。近年来行政权和司法权的职能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就是一种典型表现。各种滥用权力的行为侵犯着公民的合法权装,刺激社会矛盾和冲突的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动荡直接导因于权力的严重腐败。我国过去政治局势的波动也有类似教训。

其次,在经济上,权力腐败制造分配不公,刺激不正当竞争,催发经济利益的恶性冲突。腐败分子以权创收,以权获利,直接破坏了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的原则。而当权力一旦成为交换或掠夺的手段,成为侵犯市场法则都能带来丰厚利润的特殊商品;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必然遭到破坏,最终必然造成经济局面的混乱以及整个社会健康的经济机体的毁损。

第三,在精神文化方面,权力腐败步长腐朽没落思想,瓦解了民群众对现代化事业的信心,滋生对执政党的政府的离心离德倾向。我国社会 近年来泛滥的极端个人,义和拜金主义思潮,同腐败浊流的推波助澜有直接关系。

四、职务犯罪的预防

职务犯罪等腐败现象已经侵蚀着社会结构的每一环节,已经泛及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党和国家一贯清楚地认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性,一贯重视与腐败斗争。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腐败“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证,监督是关键”。检察机关应加强宣传教育,推行法制,实施监督,这也是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履行法定的检察职责是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核心。

但是,反思我国历次的反腐败斗争,虽然功不可没,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针对目前现实,深感检察机关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任重而艰难,似乎是被动的预防,以我个人看来,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全方位的系统工程,主要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强化权力制。这是根本,因为腐败的根源在权力失控,这是制度、机制的问题,我们道德应着眼于此。

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生的问题应当通过推动现代化的全工建设予以克服,通过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为清除腐败、实现、立法政治打下坚实的基础。

首先,在战略上大力推进中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外历史的实践表明,现代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高现代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这是一个全方位的目标。它告诉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不等于经济现代化的价值压倒一切。如果政治现代化如政治民主、政治效率、权力结构科学化等没有相应的发展,经济增长创造的财富就很可能成为腐败分子饱食的美餐或被其挥霍浪费。近十九年来围绕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进行了以放权为主的权力体制的改革,但传统权力结构却没有相应调整,权力只是在集权结构中大量下移,由上级的集形成众多的大大小小缺乏制约和规范的小集体、小单位甚至是个人集权。以国有资产为例,一方面在不断增值,另一方面却因企业单位中管理、经营权力滥用而大量流失,进入小集体和个人私囊。严峻地现实提醒我循,必须坚持经济和政治局调发展的指导思想,在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加速政治现代化的进程。如本政治发展不能及时顺应经济发展的要求,浙后的时期过长或距离太大,必然为腐败提供泛滥的空间。所以必须依照经济发展的要求切实改革权力结构的种种弊端。这一点应当是反腐败斗争重要 战略性指导思想。

其次,完善权力体制,强化制约监督。腐败表现为权力的滥用,因此应当在权力体制和结构的改革上寻求对策,改善权力运作的体制环境和相关环境。针对传统体制中过分集权、缺乏制约功能的弊端,主要应做到:①权力体制的调整和改革应在民主和科学的原则下进行。实践证明,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权力腐败的发生,通常呈反比关系。尽管民主政治做不到完全根除腐败,但确实可以起到减少腐败发生和控制腐败规模的作用。权力体制的科学化是指权力的配置和结构设计要遵循权力活动的客观规律。②改革过分集权的弊端。③建立系统严密的权力监督机制。

第三,强化对权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舆论对权力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是指公民、企事业、社团和其他社会组织依法定权利对公共管理权力进监控和督促。它是权力监督和制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行社会对国家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力量。权力腐败损害着社会公共利益,那么,动员各种社会力量保卫自身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管理秩序,必然构成对违法犯罪的有力抵制。

(二)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面对性质恶劣危害极大的腐败现象,加大惩治力度不失为一种有效做法。“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法制基法原则,这也应该是以法治腐,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化轨道的基本要求,具体来说,反腐败斗争法制化应包括:有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完善的廉政法律体系,如反贪污的立法;有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强有力的反腐倡廉的监督机制,如监督法的出台;有政治上坚定、业务上强、装备良好、反应迅捷的执法队伍;有领导重视、群众支持、社会形成廉洁意识的执法环境。而其中,主要应该作好三方面的工作:①继续完善反腐败和廉政立法,一要抓紧制定从宏观强化反腐败、廉政建设地位的法律,使“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取得法律上的保证;二要抓紧制定规范市场经济行为的法律;三要抓紧制定对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严惩的法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机制。③发挥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的职能。作为司法机关之一的检察院是查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主体,在依(三)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反腐斗争光有外在的约束机制还不够,还必须从干部自身的素质里育入手,我国宪法规定,国家通过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纪律和法制等各个领域的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方针之一。邓小平同志说:“要教育全党民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思想和共产主义道德。“我们要加强对干警的各面的教育,使他们自己充分意识到腐败的严重危害,并坚决制止此类现象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要注意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可以开展学习讨论,进行法制观念教育,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党性、建章立制,纠正错误问题等。

综上所述,职务犯罪是一个严重的论会问题,通过对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工作中,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要求,坚持党委统一领带,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动员会社会力量,发挥预防工作的整体效能。检察机关,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中,必须立足于履行检察职能,紧紧围绕检察职权,不能超越检察职权搞预防,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与有关部门配合和系统预防、部门预防与社会预防相结合,防止在工作中脱离检察机关在国家政治结构中的分工和定位,更不能“种了别人之田,忘了自己的地”,只要我们运用正确有效的手段,经过几代人共同努力,敢于坚持不懈地同腐败问题作长期而坚决的斗争,才能有效遏制减少职务犯罪,才能一更好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

参考文献

> 《检察与审判》检察版2002年第十期

> 《新华文摘》1998年第三期

> 《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五期

> 《邓小平文选》

职务犯罪预防篇8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预防职务犯罪调查报告

 作为以“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名字命名的高职学院,健雄学院从2004年创办伊始,就把弘扬吴健雄敬业奉献精神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大力弘扬“厚道载物、积健为雄”校训,塑造以德为先、做人为本的教风、学风和校风,把预防职务犯罪提升到与人才培养等量齐观的高度予以重视并常抓不懈,逐渐探索出“三四六”职务犯罪预防体系。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既保护了国家花大量经费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对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生的影响也是直接的、深远的,因此,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即可为国家挽回大量直接经济损失,保护专家学者利用专业知识为社会创造财富,还可以给广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既出生产力、出GDP,也出教育力。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

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在全国各地频频曝光,“象牙塔”里的许多罪恶勾当大白于天下,教育系统已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人们在目睹高校腐败重重黑幕的同时,也在反思高校腐败的原因。

1.信念动摇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使得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高校与市场经济逐渐接轨的大潮中,社会上行贿受贿、贪污腐败行为对高校某些干部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特别是高校内部利益的多元化与分配差距拉大造成某些领导干部心理失衡,致使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的干部失去抵制和防御能力。加之现阶段高校法制宣传教育不力,一些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党纪国法观念,在实际工作中缺乏依法办事、坚守底线的意识,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自觉地偏离了法制轨道,最终跌入犯罪深渊。

2.权力失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深入,高校独立法人地位不断巩固,领导干部处置人、财、物的权力越来越大,而对权力的制约却滞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我国高校权力结构是以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心的,社会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本意是给予更多的学术自主权,但实际上成了行政自主权的膨胀,从而使高校权力成为各种利益群体寻租的工具。高校领导干部一般属于专家学者型的领导群体,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经营活动规律认识不够,对制度建设抓得不紧,个别人一旦大权独揽,就把学校的发展机遇当成谋取个人利益的契机,权力如脱缰野马极极易阴沟里翻船

3.监督不力

  从目前出现腐败案件的高校来看,“一言堂”现象普遍比较突出。一方面对高校领导岗位监督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出现下级不能监督、同级不好监督、上级疏于监督的监督“真空”;另一方面,监督的途径和渠道不畅,一般干部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反映不上来,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群众监督、纪检监督成了聋子的耳朵——空摆设。高校腐败的涉案人员,多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部门领导,却无视法规法纪,背弃组织原则,妄自尊大,拒绝监督,随心所欲,办事专横。即使有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他们面前形同虚设,没有形成上下机关之间互相监督、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机制和监督网络。

二、健雄学院构建“三四六”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学院近年来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狠抓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廉洁教育上坚持“三个面向”,在制度建设上抓实“四项工作”,在监督检查上把好“六个关口”,使广大干部始终在接受监督的环境下工作、在制度规范的轨道上用权。

1.“三个面向”推进廉洁教育

通过教育筑牢思想防线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前提。一是面向党员干部,以宗旨教育为重点,每年开展廉政教育不少于6场,教育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的“三为”信念。二是面向重点岗位,以廉政教育为重点,定期开展警示教育、廉政谈话,筑牢“高危”人群的拒腐防线。三是面向广大师生,以法制教育为重点,通过征文、摄影、书法等丰富多彩的勤廉文化活动,营造良好的廉洁文化氛围。坚持教育的常态化和生动性,通过正反典型案例,教育领导干部惜权、慎权,把腐败的欲望和动机消灭在萌芽状态。通过“三个面向”教育,广大干部牢记了“四个没有”: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不透风的墙;没有后悔药。学会算计人生“七笔帐”:算好“政治账”,不要因一着不慎而自毁前程;算好“经济账”,不要因蝇头小利而倾家荡产;算好“名誉账”,不要因贪财好色而身败名裂;算好“家庭账”,不要因朋友义气而妻离子散;算好“亲情账”,不要因独断专行而众叛亲离;算好“自由账”,不要因恣意妄为而身陷囹圄;算好“健康账”,不要因锒铛入狱而身心憔瘁。

2.“四项工作”完善惩防体系

通过制度规范权力运行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基础。一是健全反腐倡廉制度体系。学院修订《党风廉政建设制度》29项,其中涉及人、财、物等重点部门的制度12个,牢牢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二是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每年按照“一岗双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要求落实领导干部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在职能部门、院系内构建权责明晰、逐级负责、层层落实的反腐倡廉建设责任体系,扎扎实实抓好责任分解、责任落实和责任考核工作。三是积极推进“校检共建”工作。与太仓市人民检察院开展“校检共建”活动,签订共建协议,成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建立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开展校检廉洁文化共建活动,健全权利监督和内控机制,构建协同预防和查办职务犯罪机制。四是深入贯彻《廉政准则》。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对照《廉政准则》“8个禁止,52个不准”进行自查自纠,全面实行中层以上干部公开廉政承诺,并把干部履行廉政承诺的情况纳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内容。

3.“六个关口” 保障监察到位

通过监察把好重要关口是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关键。学院围绕“完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重点,拓宽监督渠道,深化校务公开”四项任务,不断强化重要关口权力运行监督。一是物资采购监督。##成立物资采购工作小组,建立评标专家库,制定物资采购管理办法,规范招标工作流程。近年来每年招标采购100多次,涉及金额1000余万元,无一起违纪违规。二是招生监察。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 严格实行“六公开”、“六不准”,每年计划招生1600人左右,纪委全程监督,有效防范腐败现象发生。三是基建项目监督。每年大小基建项目10余个,严把立项、项目变更、招标、监理、验收等环节。四是财务监督。每年财务、专项、工程审计涉及金额1200余万元,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预防、矫正和补救等方面的功能,提高资金使用的计划性和效益,规避财务风险。五是人事监察。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近年来公开招聘人才50余名,40余名干部公开竞聘上岗。逐步推行轮岗交流,完善干部管理体制。严格按照干部、人事工作程序,确保干部、人事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六是科研经费监督。每年科研经费70余万元,对各类科研经费统一管理、集中核算,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有效杜绝学术腐败。

三、预防职务犯罪提升了学院地方贡献度

有了预防职务犯罪“三四六”体系,全院上下正能量不断集聚,广大干部、教师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默默无闻育英才,甘于清贫,乐于奉献,坚守底线。近年来,学院干部队伍中无一起严重违反犯罪案件,无一起重大安全事故,学院先后荣获江苏省平安校园和太仓市预防职务犯罪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学院在和谐稳定、风清气正的大环境下实现跨越发展,已跻身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培育建设单位行列,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库和智力源:

1.人才培养:建院以来,培养学生10000人以上,60%在太仓及太仓投资的企业就业、创业。为太仓企事业单位开展岗位及高新技术培训17000人次。面向区域开展继续教育本、专科教育(含电大)9800人。联合著名高校培养专业硕士389人。引进高水平研发团队10个;引进和培养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189人,其士10人。组建太仓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基地,服务太仓新农村建设。

2.科技创新:近三年来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80项,其中学生申请及授权专利20项;在全国高职学院率先发起组建省级大学科技园,引进及孵化高新技术企业40家,搭建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个;率先运行江苏省首家县级(太仓)企业联合大学,定向培养企业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顺利启动。

3.社会服务:学院积极为太仓各类大型活动提供礼仪、翻译、裁判、表演等服务;为失独家庭、空巢老人、残障儿童、农民工子女提供帮扶服务;吴健雄陈列馆及吴健雄广场成为太仓市中小学生及机关事业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艺术设计系成为太仓公检法系统勤廉文化作品设计、制作的长期定点基地;太仓市创业公共实训基地为太仓籍青年长期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学院太仓经济研究所为太仓发展规划编制、港口建设长期提供调研咨询服务

4.文化传承:学院娄东文化研究所成为研究、弘扬、传承太仓文化的重要平台;《健雄学院学报》成为宣传太仓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太仓教育史馆暨校史馆成为展示太仓灿烂历史的重要窗口;健雄学院图书馆成为推动太仓学习型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

 

作者:丁锴

职务犯罪预防篇9

惩处是一种特殊的预防形式。对职务犯罪分子,只有严厉查处,才能惩治犯罪,警示他人,才能进一步强化法律的威慑作用,取得更好的预防效果。但是,有的人对法律威慑力的构成和充分发挥作用的认识却存在偏差,认为法律的威慑力尤其是刑法的威慑力主要依靠惩罚的严厉性,把威慑力简单等同于严厉的刑罚。 事实上,包括刑法在内的法律的威慑力,是源于责任的严格性、及时性和不可避免性。责任的严格要求性尤其是刑罚的严厉性,对发挥法律的威慑作用固然重要,如有时对故意犯罪分子适用死刑,能够起到“杀鸡吓猴”的效果。但同时应当看到,就一些贪利性、谋利性职务犯罪而言,尽管犯罪分子对刑罚的严厉性会有所顾忌,迫使其计算犯罪利害得失,但他们往往自恃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反侦查能力,存在侥幸心理。当这种心理主导行为走向时,单纯依靠刑罚的严厉性的威慑效应就难以发挥,尤其是在对其法律适用缺乏确定性的情况下,就更难收到实效,也就是说,单纯依靠刑罚的严格性的法律威慑对于遏制犯罪是有局限性的,对单纯依靠刑罚的严厉性的威慑效果,必须有一个清醒的估价,寄予过高的期望只能导致更大的失望。 实践证明,法律上存在盲区、漏洞和模糊,司法中查案不及时或有案不查,存在一定的犯罪“黑数”等,都严重削弱了刑法的威慑效能,影响了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的效果. 目前司法实务中,影响法律尤其是刑法威慑力的发挥,主要有如下因素:(1)犯罪日趋隐蔽和智能化,有的打着合法旗号实施犯罪行为,给及时发现犯罪造成困难;(2)犯罪虽被发现,案件及时告破,但由于司法控制能力不足,犯罪分子得以逃脱,未能及时归案;(3)犯罪分子虽已归案落网,但没有得到应有的惩罚,存在重罪轻判;或者虽被判处应有的刑法,但未得到严格执行,所谓“前门进,后门出”;(4)法律规定不够科学严密,还存在一些盲区,漏洞和模糊之处,不尽科学、合理和完备,使一些该受惩罚的危害行为难已及时追究。 因此,要从整体上增强和充分法律的威慑力,以更有效的遏制和预防职务犯罪,关键是要提高立法质量和司法效能。具体来说,要坚持以下四条要求:一是必罚;二是及时;三是公开;四是平等。 “必罚”要求在立法上,要严密法网特别是刑事法网,对公民的权力,义务明确规定,对禁止行为明确规定,对违反法律的责任明确规定,对于应当规定为犯罪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更要完整、明确、科学地作出立法上的规定,同时科学设置法律责任的及时追究程序和措施,防止立法上存在盲区、漏洞和模糊,导致司法中无法可依,有法难依,影响对有关犯罪行为的及时有效的打击,从而降低了法律的威慑力。在司法上,对于构成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犯罪行为,做到发现一起查办一起。 “及时”强调的是司法效能,犯罪实施与破案、惩罚在时间上联系越紧密,刑罚的威慑效果越好,越能教育人,越能警戒潜在犯罪人员。 “公开”的意义在于使社会上的人知法、守法、护法,及时掌握同犯罪斗争的措施和途径,了解犯罪分子弄权渎职的必然下场。法律威慑有赖媒体张扬。要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作用,形成一个包括无数公众在内的庞大的“关注群体”,才能使犯罪分子成为“过街老鼠”,使“伸手必被捉”,增强法律的威慑效应。 “平等”是对法律适应上的要求,任何人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对一切犯罪分子,不论身份、地位、职务高低,都要依法一体追究,不能有任何例外,防止以权压法,以言废法,以钱买法,以情乱法,以功抵法,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尊严,维护法制的统一。小陈老师工作室版权所有

职务犯罪预防篇10

职务犯罪严重侵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恶化了党群、干群关系,无形中降低了党和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和威信,使群众产生信仰危机,妨碍了经济、社会发展。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要求出发,应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等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扼制干部职务犯罪的高发态势。

从多起典型职务犯罪案例来看,比较突出地表现在贪污受贿,,等。分析其主要原因,就是在权、钱、情这三个环节上存在漏洞,总体来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权钱交易,贪污受贿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手中的权力。如今,容易产生违法违纪的大多集中在土地转让、工程承包等方。如工程项目,从规划设计、采购施工、监理监督等环节可能是职务犯罪案件的多发区,像广东的,沈阳的和马向东等都与此有关。这些案例充分说明,执法部门、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损失,社会影响极坏。

二、权色交易,生活腐化

落马的贪官,大多身后有一个或几个“红颜祸水”。一些干部的堕落,往往是从生活不检点开始的,在金钱、权力、美女面前经受不住考验,贪脏枉法,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最终论为人民的敌人。轰动全国,牵涉人员极多的厦门远华走私案能充分印证这些,很多高级干部、知名人士均堕落在赖昌星所构筑的“红楼”中。

另外,家族成员齐上阵,大肆收领钱财等现象近些年来很突出。一种情况是“夫唱妇随”,投机者为了拉领导干部下水,利用“枕边风”的威力,专攻领导干部的另一半,做妻子(或丈夫)的同流合污,大肆敛财。第二种情况是“父债子收”,有些领导干部自己不直接收,而是让子女帮着收,更有甚者,某些干部子女举着父母的招牌,明目张胆地到处索要,替父母“讨债”。

针对以上职务犯罪的特点,结合近些年来的一些典型案例,笔者以为要在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中预防职务犯罪,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思想修养,筑牢思想防线

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如果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不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私欲臌胀,都有犯罪的可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世界观改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新时代对每一个共产党和领导干部的要求。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增强自身免疫力,经得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和执政的考验。每个党员和领导干部应该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组织活动,提高思想觉悟,以反面典型为镜子,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是否偏离了正常轨道,让自己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永葆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

另外,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正确对待手中的权力,做一个政治过硬、旗帜鲜明、忠于职守、弘扬正气的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做到勤政、廉政,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和克服的行为发生,严于律己,秉公办事,做好表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二、健全监督约束机制,接受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