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疗常规制度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6:22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1

1.1急急诊患者发病急骤、来势凶险、时间性强,所以一切工作突出一个“急”字,要分秒必争、迅速处理。这决定急诊护士应有巨大的潜能,投入高速度、高效率的工作。

1.2忙急诊患者病情变化快,来诊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均很难预料,因此随机性大、可控性小。尤其遇有交通事故、集体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等,患者常集中就诊。所以急诊工作十分繁忙,要做到紧张而有秩序[1]。

1.3多学科性急诊患者病种复杂,疾病谱广,几乎涉及临床各科常需多科人员协作诊疗。因此要有高效能的指挥组织系统和协作制度。

1.4易感染性急诊患者因无选择性,常有传染患者,易造成交叉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无菌操作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5涉法及暴力事件多如服毒自杀、车祸、打架斗殴的刀伤等。因此,要遵守医疗法规及要有高度的自控力,防止发生医患冲突。

2急诊护理工作的主要任务

2.1承担急诊护理工作对病情紧急的患者做好预检分诊工作,能得到及时诊治和处置。

2.2承担急救护理工作制定各种急诊抢救的实施方案。对急危重患者以及成批伤员,要上传下达立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对急诊留观的重患者应及时配合医生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必要时给予监护。

2.3承担急诊护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急诊护理人员的岗位职责、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培训急诊护理人员的抢救水平,加速急诊护理人才的成长。

2.4开展急诊护理领域科研工作开展有关收集急症、危重症患者病情发生发展过程的第一手资料和护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从而可总结诊治、护理等方面的经验及规律,提高急诊护理质量;进一步找出问题,研究、分析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的检控。

3护士在急诊医疗中的多种角色

3.1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主力军护理工作是具体实施抢救和治疗方案的“主力军”。医师所制定的治疗和抢救方案固然起到决定性作用,但关键在于确切地执行所指定的方案。如对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的抢救,就应严格地做好雾化、翻身拍背、吸痰、观察病情、无菌操作,如有一环失败,即前功尽弃。

3.2护士是急诊医疗中的先行官急诊护士也就是“一线人员”,在24h内与患者保持密切接触。患者一进急诊科,首先接诊分诊的是护土,是分诊护士把他们安置在抢救或诊治场所;危重患者进入抢救室,首先接诊的又是抢救护士,根据病情即作紧急处理;如患者留置在急诊科,又是护士进行巡回观察,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师。所以护士是首先接触患者、首先抢救患者、首先发现病情变化的“先行官”。

3.3护士是急诊工作的管理者为保证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护士负责管理全科的一切设施,负责医疗物品的领取,负责抢救仪器的管理,从而保障了医疗用品的供应,保障了抢救仪器的完好备用状态,保障了急诊工作的正常运转。

4急诊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

急诊护士是急救医疗的重要力量,是抢救、护理急症患者和危重患者的主要成员。因此,急诊护士素质和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急救工作的质量。对急诊科护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是[2]:(1)急诊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护理技术,动作迅速,思维敏捷,身体好,还要有高度责任感和同情心。(2)急诊护士必须具有各科急诊临床知识和经验,并具备一定的应急能力和基本抢救技术。(3)掌握急诊分诊原则,鉴别分诊快而准,以缩短候诊、分诊和诊疗时间。(4)要熟练掌握抢救技术操作,掌握监护仪器、呼吸机、除颤器、输液泵的使用方法和管理技术。掌握心电图的操作和阅读,掌握气管插管、除颤及小伤口的清创缝合术。(5)熟练掌握常用急救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用法、禁忌证及注意事项等。(6)掌握急诊常用化验正常值及临床意义。(7)抢救患者时,按规定有权调度医院有关人员来急诊参加抢救。(8)急诊护士要举止端庄、文明礼貌、作风严谨、语言精练贴切、能宽容患者并具有良好的自控力。超级秘书网

5急诊护理工作的制度和常规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如各项工作制度、各岗位职责、抢救制度、差错事故防范制度、规范服务制度、奖惩制度等,使护理人员职责明确、有章可循。(2)健全常见疾病抢救常规,如呼衰、心衰、脑出血、心跳骤停、心梗、休克、中毒等的抢救常规,使抢救工作规范化,护理人员配合程序化。(3)健全抢救护理常规,如CPCR、昏迷、出血、休克、气管插管、呼吸机、三腔双囊管等护理常规,使护理工作规范化,护理操作程序化。(4)建立急救物品的保障制度,要求急救药品、物品、器材齐备,性能良好,合格率100%。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及时补充[3];无药品过期、失效、变质;消耗性物品要定位、定量、无过期。

【参考文献】

[1]范静.急诊科护理工作的特点与对策[J].实用医药杂志,2006,23(9):108621087.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2

摘要目的:探讨细节护理在控制口腔诊疗感染的实施效果,旨在降低感染率。方法: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口腔科诊疗患者134例作为细节护理组,实施细节护理;同时选取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诊疗的13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细节护理组的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口腔科患者护理中实施细节护理,能够有效降低诊疗感染率,提高护理效果,并且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口腔感染;细节护理;护理质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2.042

Effect analysis of details nursing in control of dental infection

HUANG Jie-ying

(The Stomatological Hospital of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Foshan528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nursing effect of details nursing in the control of dental infection,to reduce infection rate.

Methods:From June 2012 to June 2013 in our dental department,134 patients with details were selected as detail nursing group,used details nursing.Chose 134 cases from May 2011 to May 2012 as control group,used routine nursing.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nursing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effect of nursing of the details nursing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P<0.05),the nursing service satisfaction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The implementation details of nursing in the patients with dental nursing,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linical infection rate, improve the effect of nursing,and improve patients′ satisfaction.

Key wordsDental infection;Details nursing;Nursing quality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口腔门诊进行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加。目前口腔诊疗修复技术成功率高,但诊疗修复作为侵入性治疗,容易给患者脆弱的牙齿带来潜在的医源性感染,这不仅要求医师具有熟练的技术操作技能,也要加强口腔科医院感染的质量控制。因此控制和预防口腔科交叉感染已成为医学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细节护理模式要求护理人员从细节入手,加强各个环节的防范,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范,将意外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使患者以最佳身心状态积极治疗是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的[1]。为进一步提高护理效果,对在我院诊疗的134例口腔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服务,并与实施常

作者单位:528000佛山市广东省佛山市口腔医院院感科

黄洁英:女,本科,主管护师,院感办副主任

规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诊疗的患者134例设为细节护理组,其中男84例,女50例。年龄18~78岁,平均(40.05±2.05)岁。同时将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134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其中男80例,女54例。年龄18~75岁,平均(42.05±3.0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细节护理组实施细节护理,具体如下:(1)强化细节管理观念。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相关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护理规范化专业培训,切实落实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消毒隔离制度,工作中培养慎独精神和严谨态度。医务人员定期培训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消毒技术规范,并定期对口腔科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增强消毒隔离及无菌观念,使护士意识到细节护理的重要性。(2)改善诊疗环境。口腔诊室是集检查、治疗为一体的空间,人口流量大,易对空气和物体造成污染,为改善诊疗环境,每天诊疗前用紫外线对空气进行消毒至少1 h,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清扫2次,保持诊室空气流通,温度、湿度适宜,以降低病原微生物的浓度,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2]。(3)加强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口腔诊疗器械多属于精密器械,腔隙多,结构复杂,治疗后不易清洁消毒。根据诊疗器械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确保器械不受损害。制定口腔器械消毒灭菌流程,确保消毒灭菌质量,所有器械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3]。(4)强化防范意识。不允许与治疗无关的物品带入诊疗间,避免交叉感染,规范护理人员正确戴口罩,避免感染性碎屑溅入呼吸道。重视护理人员手污染是预防病原菌传播、防止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措施,操作前后进行手清洗和消毒,避免锐利器械伤。

1.3观察指标分别从护理效果和患者满意度两方面进行评价。其中护理效果根据口腔黏膜是否完整、牙龈是否肿胀出血以及是否感染分为优、良、差3个等级。患者满意度采用自行设计的量表,并按照满意程度的不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等级。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表1)

2.2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比较(表2)

3讨论

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保健意识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更加重视个人的外在形象,以致到口腔门诊进行口腔诊疗的患者日益增多。以往,我们仅注重诊疗技术的提高而忽略了制定完善的诊疗护理程序,导致患者治疗成功率的降低和医源性感染的提高,增加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由于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观念的增强,医护人员承担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口腔诊疗感染是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要降低诊疗感染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医护人员必须高度保持风险意识,做好诊疗的全程工作[4]。细节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为患者提供最佳的人性化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加强口腔诊室环境消毒,保持环境清洁,严格执行诊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诊疗中以娴熟的无菌操作技术和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地配合医师和麻醉师[5]。

本研究结果表明,细节护理组预防口腔感染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服务的总体满意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通过在我院口腔科诊疗患者实施细节护理服务模式,确立了以患者满意为中心的服务标准,使护士具备了更加严谨周密的无菌操作技术,更加细致周到的服务态度,最大限度控制了口腔诊疗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与相关研究一致[6]。综上所述,我院加强细节护理管理措施,增强无菌观念,使护理无菌操作程序规范化、标准化,更能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口腔诊疗过程中的医源性感染,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满意的服务,从总体上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真正达到了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立平.口腔科诊疗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78-79.

[2]戴杰,施更生,林海升,等.口腔诊疗机构感染因素分析与控制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5):933-935.

[3]吴晓磊,靳祥堂.口腔科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23):3220-3221.

[4]尹美女,施更生,林海升,等.口腔门诊医院感染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7):1623-1624.

[5]周凤伟.细节护理对手术室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2):237-238.

[6]李立平.口腔科诊疗中的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78-79.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3

【关键词】急性脑卒中;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神经功能

急性脑卒中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而出现发病率不断增长情况,不仅会损伤患者的局部脑神经功能,还会导致不同程度的残疾甚至死亡[1]。近年来本院一直在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改善,旨在缩短急救时间以及促进患者预后改善,故将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并以常规护理流程为对照,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急诊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8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急性脑卒中,病情符合《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中关于急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②临床检查显示患者无其他重要脏器功能病变;③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lasgowcomascale,GCS)在3-8分之间。排除标准:①存在颅脑外伤、脑部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存在难以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者;③近期使用过皮质激素类药物、细胞毒类药物的患者;④存在精神疾病的患者。对照组(n=44):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52~77岁,年龄平均值(63.52±5.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6h,平均时间为(3.05±0.98)h。疾病类型:脑梗死17例,脑实质出血1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0例。观察组(n=44):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54~79岁,年龄平均值(63.63±5.2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2~6h,平均时间为(3.11±1.02)h。疾病类型:脑梗死18例,脑实质出血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8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流程。在接诊后,急诊科医护人员快速赶往现场,到达现场后对患者的病情快速评估并进行抢救;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为其挂号,并根据病情评估结果进行分诊。诊断后,对其生命体征、意识、呼吸等进行观察和记录,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和予以吸氧,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者在确诊后及时转到对应科室进行治疗。观察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1)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制定:急救中心主任、医生和护士长按照循证证据和临床经验设计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并根据专家建议、信息反馈对流程进行反复修改,最终得到实用性、科学性均较高的急诊流程。(2)强化培训:在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前,先开展相关讲座并组织急诊科护士进行学习,将有关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的资料发放到护士手中,由行政管理部门、神经内科医生、急救中心主任以及护士长对急诊科护士进行急诊快捷护理流程知识以及急救技巧等方面培训,同时借助视频教育、情景模拟训练等方式提高其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在考核合格后方可参与急诊快捷护理流程活动。(3)具体实施方法:①出诊:急诊科护理人员对急救药品、器械进行检查,确保物品齐全、有效。在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赶往现场,并通知医院相应科室的医护人员做好接诊准备工作。及时评估患者的病情,开放静脉通道,予以吸氧。在救护车达到医院前的5min对相关准备工作的落实情况进行反复确认。②抢救护理:在为患者进行现场抢救时,护理人员应团结协作并严格按照抢救流程进行操作,根据患者的症状表现进行对症处理。如对于出现呼吸紊乱者,予以吸氧;针对出现脑疝者,及时予以脱水剂,以控制颅内压。③接诊:医院急诊科人员在接诊后,在10min内完成患者的基本情况评估,并做好相应的急救措施;在医生抢救患者的同时,护理人员快速将患者的相关标本送检,在20min内完成心电图、CT等各项检查。在必要情况下,与专科医生进行联合会诊,以制定出更理想的治疗方案。④转运护理:针对具备溶栓条件者,将其送入溶栓绿色通道,在1h内完成溶栓治疗;针对存在手术指征的患者,术前检查及准备时间控制在30min内,留置专用的耐高压留置针,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治疗准备。严格按照规定的规章制度进行转运,开启急救绿色通道,由专科医生、护士护送患者到手术室进行治疗,转运期间,注意确保患者的头部平稳并偏向一侧,将呕吐物进行及时清理。

1.3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②使用指套式光电传感器测量两组患者入院时、急救3d后的血氧饱和度;同时评估两组的GCS评分,共包括睁眼反应、语言反应和肢体运动三个方面,15分表示意识清楚;12-14分为轻度意识障碍;9-11分为中度意识障碍;8分以下为昏迷;分数越低则意识障碍越重。③统计两组的致残率、死亡率。④评估两组中存活患者入院时、治疗1个月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总分为42分,分值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Barthel指数(BI)共有10个项目,总分为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自理能力越差。⑤两组存活患者在出院前填写科室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从抢救护理流程、操作技能、护理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百分制,其中≥90分为非常满意,75-89分则为基本满意,75分为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_x±s)、[n(%)]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实验结果

2.1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接诊至确诊时间、确诊至转入科室治疗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详见表1。

2.2血氧饱和度、GCS评分

两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急救后的血氧饱和度、GCS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明显,且均比入院时数据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致残率、死亡率

观察组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显著更低(P0.05)。详见表3。

2.4NIHSS评分、Barthel评分

两组存活患者入院时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进行比较区别不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Barthel评分同入院时相比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Barthel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详见表4。

2.5满意度

观察组存活患者的满意度与对照组数据进行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详见表5。3讨论临床相关研究[2-3]数据显示,急性脑卒中的最佳治疗时间在6h内,因此急诊急救为此类患者争取更宝贵的抢救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以往的常规护理流程存在流程冗杂等问题,会导致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被耽误,对预后产生不利影响,故临床应对急诊急救流程进行优化,以为患者的治疗赢得更多的时间。急诊科是医院内专门用于院前急救和抢救的重要科室,对于后续治疗的展开十分重要。在本次研究中,急诊科结合循证依据、临床经验等对急诊患者的救治路径进行完善和固定,一方面能够避免护理人员盲目工作,减少护理环节遗漏,另一方面通过培训能够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以及各科室协作能力,促使流程无缝隙连接,减少交接时间[4]。另外本次实施的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对急救流程进行的简化,并对各个环节的护理用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要求护理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各项操作,能够避免等待,促使救治时间缩短,另外对每个护理细节进行了规范,可防止护理措施重复性,促使护理细节质量提升。对急诊快捷护理流程进行反复测试、修改,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能够提高急救流程的简洁性、完整性、科学性。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同常规护理见表2。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4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急诊病房;应用效果

护理风险管理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管理模式,其在预防风险事件及寻求处理措施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急诊病房的患者病情复杂且危重,有极大的不可预见性和风险性,加之患者的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工作任务繁重,且工作难度大,因此急诊病房属于高风险区域。一旦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疏忽大意,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2]。对医院近期随机选取的47例患者进行护理风险管理,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就医院急诊科病房中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重症肺炎患者46例,车祸患者28例,外伤患者20例,基于随机分组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为26~8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30例,女17例;年龄为24~74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①进行检查。医护人员需在患者入院时对患者实施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患病史和过敏史。②与患者家属沟通。通过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告知患者家属患者住院期间的相关注意事项,并严格规范患者的饮食和生活问题,禁忌烟酒。③做好预后工作。手术结束后,经观察无大碍可将患者从急诊室转至普通病房。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了解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并对患者的疑问进行解答。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1)完善急诊病房管理制度。规范的急诊病房管理制度,是保障急诊病房舒适环境的基础,应严格规范家属探视制度、患者出入标准等。除此之外,医护人员还应带头规范自己的行为,将制度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去[3]。(2)成立护理风险小组。由具备丰富护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护士长和护士组成护理风险小组,分析和评估在护理急诊患者时容易发生的护理风险,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还要制定急诊护理的紧急预案,以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持续性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和安全性管理,从而完善护理风险制度。(3)完善医疗设备及备用药品。急诊科患者通常病情复杂且危急,如果护理人员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及时正确的处理,就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的进一步发展。这就需要急诊科护理人员完善医疗设备及备用药品,同时还要加强对急诊科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训,熟知各类急救药品的适应症及用法和用量,定期检查抢救药品,以避免药物过期[4]。(4)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大多数急诊患者由于担心自身病情都会产生紧张焦虑的负面情绪,长期处于低沉的情绪中,极易影响治疗效果。患者对自身恢复不抱希望,便会不愿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从而降低康复速度。因此,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关怀非常重要。从精神上鼓励并支持患者,教导患者树立积极的心态,缓解自身不良情绪,从而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5)加强护理人员素质培养。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护理风险的重要保障。在护理人员开始工作时就应接受严格的考核制度进行筛选,并定期进行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了避免引发医疗冲突,还需医护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较强的沟通能力,避免患者出现抵触情绪,在遇到意外情况时可以冷静、准确地处理[5]。

1.3观察指标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94例急诊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内容为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总共有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以%表示。统计患者的投诉率和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发生率越高表明护理效果越差;患者投诉率的百分比越低,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投诉率为8.51%,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3%;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00%,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21%。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比较

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23%,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87%,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复杂多变且危急,因此急诊科是医院中护理难度较大的科室之一,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对整个医院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如果护理人员在对急诊患者的护理不当,就会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从而引发医疗纠纷,因此,对急诊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显得格外必要。以往急诊护理工作中经常出现问题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急诊护理人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风险意识,其在护理工作中不能有效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急诊患者自身疾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加之急诊科新业务的开展,增加护理工作的风险性。没有制定完善的急诊科制度,加之缺乏对制度的监督和落实,因此会出现无章可循、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增加了护理风险。急救设备和药品准备不全,扩大了患者治疗风险。急诊科护理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和沟通方式不当,加大了护理风险。在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交流沟通增进彼此的信任感,以便于后续的治疗,降低医疗纠纷发生率。另外,还应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并尽量用轻松、易懂的方式为患者解疑答惑。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要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动作要轻柔、言语要温和、态度要和蔼[6]。综上所述,在急诊病房中采用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降低患者投诉率,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迎今,徐长妍,初喆,等.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观察病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14):237.

[2]吴杨玲,黄晓铭,陈秋云.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综合病房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6):64-65.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5

[关键词] 内镜;集中管理;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27[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07(b)-068-02

随着医院的发展和病人医疗要求的提高,医院各种内镜技术在临床诊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内镜诊疗因具有创伤小、费用低、住院时间短或大多不需要住院、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势,日益受到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推崇。但由于内镜精密度高、配套购置价格昂贵等原因,导致医院内镜购置数量有限,与需要内镜诊疗的病人量较大之间存在矛盾。内镜使用后如何确保消毒灭菌的效果,也存在相当多的问题和难度,这些都将直接影响到内镜诊疗业务的效率、质量和安全。那么,医院如何更好地合理利用内镜资源?如何规范其诊疗技术操作?如何标准化内镜消毒隔离及质量控制制度?如何进行内镜的维护和保养?如何提高内镜的诊疗效率?等等这些问题,已成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新课题。我院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适时地对全院存放在各科室的内镜实行了集中统一管理,较有效地解决了上述问题。现将我们的做法介绍如下:

1 情况简介

我院原来多种内镜都分散在临床各科室,也就是说,有的在门诊,有的在病房;有的在内科、有的在外科、有的在妇产科。2006年2月医院成立了内镜诊疗中心,将分散在各科室的胃镜、纤维支气管镜、膀胱镜、宫腔镜、肠镜等多个镜种,由内镜中心实行集中统一管理。医院内镜中心配置护士长1名、专职医生、专职护士若干名。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和运行,内镜中心集中管理的优势逐渐显现出来,内镜诊疗业务量持续增长,内镜诊疗质量和病人满意度不断提高,医院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 内镜集中管理模式的优点

2.1 共享设备资源,减少资金投入

医院医疗内镜属精密医疗器械和设备,一般来说,购置价格相对比较昂贵。原来内镜分散在相应科室管理,还需要配套的相关器械或设备,才能完成相应内镜诊疗业务。科室内镜实行医院集中统一管理后,有些配套性用品、工作站、灭菌器等可以多镜种共享,原来内镜分散管理导致的设备或器械的重复投入的资金,可以节省下来用于购置临床急需的新型的内镜设备,用于扩大内镜的诊疗业务范围和业务量,不断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内镜诊疗的需要。

2.2 节约人力资源

目前,我院内镜中心拥有6个镜种,可以同一时间独立开放或协调多个镜种进行诊疗并承担相应急诊工作。内镜分散在科室管理时,配合护士的设置非常矛盾。若设置的少,存在节假日值班、三班倒困难;若设置的多,不接诊时存在闲置问题;若设置兼职配合护士,就会影响到专职护理岗位的专业性和责任心。因此,内镜集中管理较科室分散管理节省护理人员近1倍,况且还有利于提高配合护士的责任心、专业技能和工作效率。

2.3 有利于内镜专业护理队伍的建立

内镜中心需要配备数名专职护理人员,用于配合内镜医师的诊疗。这些护理人员在诊疗配合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会逐步熟悉、掌握内镜及配件的构造、操作流程、清洗消毒和灭菌以及维护和保养等相关知识,其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会不断积累丰富。加之集中统一的内镜管理,使其护理人员获得专业技术培训及交流的机会增多,内镜新技术、相关信息的获得及运用推广就比较容易。这样,一支集各科内镜的使用配合、消毒灭菌、维护保养等技能于一身的内镜专业护理队伍,就会在实践工作中逐渐成长起来。

2.4 消毒隔离工作更加规范

内镜集中统一管理后,我院引进了一套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内镜清洗消毒专业设备,该套设备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或配置,可用于多个镜种的清洗和消毒。由于专用清洗消毒设备成套,操作流程化、成本低耗化、环节质控标准化,便于医院质控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所有内镜在使用后都能得到专业人员的及时清洗、消毒和灭菌,这是独立临床科室没有能力达到的。

2.5 内镜相关规章制度及收费标准便于制订和执行

内镜医院统一管理之后,由于人员和设备的相对集中,便于制订、执行和规范各科内镜管理规章制度和收费标准。我院内镜中心在护士长的统一协调管理下,各专科内镜都实行了统一的约诊制度、基本情况登记制度等,充分整理、完善和规范了各种相应制度。如内镜室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内镜室工作人员防护制度、内镜室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内镜室收费管理制度等。内镜的集中管理又便于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改进,使医院内镜诊疗工作的业务管理和安全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3 内镜集中管理的几点体会

3.1 合理布局,避免交叉感染

内镜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之后,由于内镜种类较多,不同镜种的安装要求、消毒隔离要求不尽相同,有的还差别较大。因此,如何合理布局、避免交叉感染是内镜中心管理的首要问题。首先,应从建筑结构设计上考虑候诊区、诊疗区、办公区的相应分离。其次,各镜种诊室间的布局应遵循从污染区、清洁区到无菌区的渐进原则,要力求做到避免镜种之间及诊疗区与办公区之间的交叉感染。

3.2 作好病人的分诊和预约工作

3.2.1 根据内镜申请单数量和病人的实际需要,结合内镜中心各镜种及相关医护人员的准备情况,分诊预约病人,合理安排诊疗顺序,缩短候诊时间,以保证各诊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合理分诊预约患者就诊也是确保内镜就医安全的重要前提。

3.2.2 分诊预约病人时,对急诊病人、一般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要根据轻重急缓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预约。特别是对住院患者要注意事前与临床科室主管医护人员进行协调或沟通,以便取得积极配合,保障病人诊疗的顺利进行。

3.2.3 按人性化原则进行分诊与预约。例如,一般消化道内镜多需禁食准备,为了减少患者禁食时间,一般其内镜诊疗应安排在上午进行。而对饮食限制相对较小的膀胱镜等,应尽量安排在下午进行。人性化分诊与预约病人,还要相对体现病人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和个性要求。

3.2.4 按时间段进行约诊病人。即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准确告知患者进行内镜诊疗的具体时间,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地控制内镜候诊区的病人数量,又能节省病人的候诊时间。对住院病人更需要计划好诊疗时间,到时电话通知病房即可,无需病人等候。

3.3 认真做好内镜室的护理工作

3.3.1 内镜中心必须设置手术及危重病人的专用观察室,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器材和相关物品。内镜室护理人员利用观察室对手术病人、危重症病人进行集中管理,必须熟练地进行生命体征的监测,能延续住院部病人的液体治疗,特别是要做好术后病人病情的短期观察等工作。

3.3.2 内镜室护理人员在进行分诊和预约病人时,要按照约诊制度,丰富约诊内容,要让病人明白内镜诊疗前的各种注意事项,要让病人了解在诊疗过程中会出现的不适情况,更要引导病人学会配合诊疗过程中放松应对的技巧等。可以说,预约护士的工作质量与内镜诊疗能否顺利进行是息息相关的,预约护士的工作效率是和病人满意度成正比的。

3.3.3 内镜中心采用手术室的管理模式,对内镜室护理各项工作的落实及医疗安全是大有好处的。病人就诊前换鞋、病人家属不允许进入诊疗区。配合护士从候诊区引领病人进行检查,治疗结束后,将病人送出或交送家属,做到全程陪护。全程陪护对消除病人的紧张情绪也非常有效。

3.4 强化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3.4.1 内镜中心必须对消毒隔离工作常抓不懈,要严格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要求,建立统一的软式和硬式内镜清洗消毒灭菌流程,切实提高内镜室工作人员的消毒灭菌观念。从事内镜清洗消毒的所有护理人员,都必须经过内镜消毒隔离知识、维护保养知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

3.4.2 建立集中的内镜清洗消毒室。根据不同镜种对消毒隔离的要求不同,集中统筹安排清洗消毒区域及洗清设备。配备专用计时器、高压水枪、高压气枪、干燥箱、蒸馏水发生器等。

3.4.3 严格内镜清洗消毒管理。按照消毒隔离相关要求,不同镜种要设置专用清洗水池,制订清洗消毒流程。对手术使用的硬式内镜,凡能耐受压力蒸气灭菌的部分或全部,首选压力蒸气灭菌。对于软式内镜且需要进行高水平消毒时,要根据内镜的诊疗目的,采用具有针对性的或特殊的专门消毒方法,切实保证内镜消毒质量。

3.4.4 加强内镜诊疗工作的环节质量控制,设专人担任质量控制员,进行内镜清洗消毒的全过程控制,要做到每日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每月或每季度对所有内镜及其配件进行化学、生物学监测,确保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

3.4.5 定期对所有内镜及其配件进行集中维护和保养,分析所有内镜的使用情况,找出影响内镜使用效率的关键要素,不断进行诊疗工作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内镜诊疗业务量和诊疗工作效率不断提高。

3.5 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理念和知识,指导内镜室的护理工作

3.5.1 准确了解病人的相关信息,特别要注意病人的心理护理,运用良好的医患沟通技巧,根据病人病情和个体的差异,为病人提供温馨、细致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3.5.2 面对复杂的医疗环境,要教育护士必须严格执行内镜的清洗消毒技术的操作,加强消毒灭菌的管理工作,提倡规范性护理行为,避免习惯性护理行为。护理语言和行为要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要特别注意保护病人的隐私,比如在内镜的诊疗过程中要尽量做到合理的遮蔽,避免不必要的暴露等。

3.5.3 建立完善的知情同意制度,积极运用各种现代化视频手段,增加内镜相关诊疗过程的透明度,增加病人及家属对内镜检查或治疗的信心和理解。同时,完善科普宣传也是护理健康教育的延伸。

4 小结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医院内镜的诊疗范围不断扩大,可以说,内镜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医院临床的检查、诊断和治疗水平。综合性的内镜中心从体制上已不再隶属于消化内科、泌尿外科、妇科等某单一科室,而是全院共享的诊疗科室。随着内镜业务内涵扩大和外延扩大的发展,对内镜消毒隔离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严格的内镜感染控制管理是保障病人诊疗安全的关键。我院在实践工作中,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推广实行了内镜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各医院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高富贵,王海森,郝顺霞,等. 河北省56所医疗机构消化道内镜消毒管理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9):693-695.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6

一、口腔门诊工作制度

1.口腔诊疗工作有一名分管院长分工负责领导门诊工作,门诊部主任全面负责管理口腔门诊诊疗工作。各科主任应加强对本科门诊的业务技术领导。

2.严格遵守《医院员工守则》;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坚守服务承诺信条。

3.科主任组织科室人员学习以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督促和指导各级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4.严格遵守上下班时间,不迟到早退。做好班前准备,准时开诊,工作时间不离岗,离开诊室向科主任请假,对迟到早退人员按医院相关规定处理。

5.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范,严防发生差错事故。

6.严格遵守口腔科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7.认真学习各种仪器设备使用方法,合理使用,避免损坏。检查并记录医疗设备的使用和维修保养情况,发生故障及时报告科主任。

8.保持诊室环境卫生干净整洁,为病人提供一个舒适的就医环境。

9.关心体贴病人,态度和蔼,解答问题耐心有礼貌。

10.按规定认真书写门诊病历,预约复诊时间。

11.按规定收取治疗费用。

12.按规定合理用药。

13.对疑难病例不能确定诊断时应请上级医生会诊。

14.患者就诊当次未能确诊,治疗四次以上未能解决问题者,及时报告科主任。

14.工作时衣帽整齐,禁止大声喧哗、聊天。

15.同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共同协作、共同提高。

16.下班前要关电闸,水门,气门,门窗,保证安全

17.维护本院利益,维护科室利益,爱护公物,开源节流。

18.时刻保持高昂的工作激情,有责任感,有爱心。

二、科室员工沟通协调工作制度

沟通协调形式

1、科室每2月举行一次员工意见沟通协调会议,让科室领导与员工、员工之间进行广泛地交流和沟通,以便协调工作,发现存在问题,及时作出整改。

2、员工沟通协调会的开会时间,一般应至少提前3小时通知员工,保证员工意见能及时在沟通协调会上反映。

3、遇到有些问题在科室协调会上不能解决的,可咨询医院相关部门,将该职能部门意见在沟通协调会上通报。

4、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可利用科会或科室民主管理小组扩大会议进行沟通协调。

5、科室设置员工意见本,员工可以随时将问题和意见写在意见本上。

6、凡是员工意见经采纳后产生效果的,应得到公开表扬。

7、护士长每月征集科室员工意见和建议,及时处理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

沟通协调内容

1、总结工作和讨论工作计划

2、传达和学习上级和医院文件、会议精神,讨论贯彻落实上级和医院的决议及工作布署。

3、通报科室民主管理小组会议的决议。

4、需经科室民主管理小组讨论的重大事项,可事先在员工沟通协调会上征求员工意见。

5、讨论科室文化建设的实施。

6、根据科室在医德医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开展讲评,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解决。

7、讨论分析科室确因管理疏漏而引起的投诉,广泛听取员工意见,提出整改措施。

8、通报科室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

9、其它关系科室建设和职工利益的事宜。

三、口腔医务人员医德规范

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时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时知道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患者着想,千方百计为患者解除病痛。

2.尊重患者的人格与权利,对待患者,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务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礼貌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患者。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患者保守医密,实行保护性医疗,不泄露患者隐私与私密。

6.互学互尊,团结协作。正确处理同行同事间的关系。

7.严谨求实,奋发进取,钻研医术,精益求精。不断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

四、口腔全程优质服务制度

1、建立就诊流程,针对口腔科患者不同人群需要,开辟绿色服务通道。

2、设立口腔分诊台及候诊室。

3、提供电话、就医咨询、纸巾、TV候诊、饮用水等,为病人提供优雅、舒适、方便的就医环境。

4、从着装、语言、行为、治疗处置上予以规范医务人员,不能使用服务忌语,与顾客交谈须站立回答,不能边低头做事边回答病人等。

5、为行动不便、年老体弱等患者交费取药,陪同进行各种检查。

五、门诊健康教育

1、门诊部主任必须重视并主管门诊健康教育,在候诊室醒目位置设立闭路电视和健康教育专栏,传播各科常见病和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急救等知识,经常更换宣传内容;督促医护人员在门诊过程中开展健康教育。

2、门诊医护人员以口头讲解和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对病人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给予指导;及时向病人或其家属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品。

六、口腔科绿色通道就诊制度

为了完善科室服务管理机制,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现制定绿色通道就诊。

绿色通道适用人群:

1.持老年证者。

2.体弱多病者。

3.有肢体或智力残疾者。

绿色通道就诊流程:

1.医护人员全程陪伴。

2.在和其他患者有效沟通后优先就诊。

3.提供专区候诊,休息服务。

七、口腔医患沟通工作制度

1、科室设专人(护士长)负责医患沟通工作,定期检查考核工作并做好各项记录。

2、医院在一楼候诊厅,设立院长信箱,院办负责每月中旬一次收集信函,及时交往主管院领导处理。

3、在门诊大厅公示医院投诉电话:85128509,口腔医患沟通热线电话85128530,电话对外公示。

4、设立顾客意见登记本、病人投诉记录本及好人好事登记本。

5、每月不定期发放顾客满意度调查表。

6、护士长负责每月一次的医患沟通座谈会与病人沟通,护士长指定人员做好现场记录(记录于工休会议记录本),并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如不能现场解答的,应请示科主任或主管院领导后,给予答复。

7、科室医患沟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集中,对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整改、反馈,总结经验。

八、口腔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

医院感染控制管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相关感染控制规章制度制订口腔科感染控制业务学习制度如下:

1、组织全科职工有计划自学相关条例、规范、制度,科内定期检查,医务人员掌握基本消毒隔离知识。

2、组织学习医院下发的有关感染控制知识,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知识,并由科主任负责考核3、定期组织科内感染控制知识、制度学习

4、每年选派感染控制员外出参加学习,学习国内外口腔感染控制的先进方法。

九、医院感染在职教育与培训制度

1.对医院感染专业人员加强在职教育,提高医院感染专职人员的业务素质,每月科内组织业务学习一次,每季专题讲座一次,每年外出学习一次。

2.对医院感染监控员的培训。由各临床科室挑选有实际工作经验、有威信的医师和护师担任医院感染监控员,由医院感染科对他们进行定期业务培训。

3.做好全员医院感染知识再教育,每年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普及教育,强化医院感染预防意识。培训方式可采用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的文件、书刊或讲义,观看医院感染控制教学录像片,请专家作专题讲座,举办学术报告,医院感染知识考试等。

4.新分配来院的医护人员在岗前教育课程中应接受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未经培训不得上岗。

5.有针对性的开展各种专业培训班,对其他人员进行培训。如医生抗生素学习班、护士消毒灭菌学习班、行政人员医院感染管理学习班、清洁工的保洁培训班等。

十、患者知情同意告知制度

1. 患者知情同意即是患者对病情、诊疗(手术)方案、风险益处、费用开支、临床试验等真实情况有了解与被告知的权利,患者在知情的情况下有选择、接受与拒绝的权利。

2. 履行患者知情同意可根据操作难易程度、可能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与后果等情况,决定是口头告知或是同时履行书面同意手续。

3. 由患者本人或其监护人、委托人行使知情同意权,对不能完全具备自主行为能力的患者,应由符合相关法律规定的人代为行使知情同意权。

4. 医院需要列出对患者执行书面“知情同意”的目录,并对临床医师进行相关培训,由主管医师用以患者易懂的方式和语言充分告知患者,履行签字同意手续。

5. 对急诊、危重患者,需实施抢救性手术、有创诊疗、输血、血液制品、麻醉时,在患者无法履行知情同意手续又无法与家属联系或无法在短时间内到达,病情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时,应紧急请示报告科主任、医务处,院总值班批准。

6. 临床医师在对病人初步诊断后要向病人进行告知疾病特点及检查、治疗方法、治疗的后果、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对于特殊检查、特殊治疗应在取得病人的理解同意后,方可实施。

7. 如果病人对检查、治疗有疑虑,拒绝接受医嘱或处理,主管医师应在病程录中作详细记录,向病人做出进一步的解释,病人仍拒绝接受处理等情况,也应在病程记录中说明,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

8. 如果病人执意不同意接受应该施行的检查或治疗,则不可实行,但应告知可能产生的后果,由病人或委托人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9. 手术、麻醉前必须签署手术、麻醉知情同意书。主管医师应告知病人拟施手术、麻醉的相关情况,由病人或家属签署同意手术、麻醉的意见。

十一、治疗室工作制度

1、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紫外线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患者外,其它人不得入内。

2、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清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4、毒、麻、限剧、贵重药品应加锁保管,严格交接班。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帽子。

6、无菌持物钳干燥保存,每四小时更换一次。

7、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毁形、浸泡、消毒,每日同供应室对换。

8、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或失效期、责任者,超过一周应重新灭菌。

9、清洁、消毒物品与污染物品严格分开放置。

(一)治疗室医务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及口罩,操作前应洗手,必要时戴手套;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二)执行医嘱时要做到“三查”(摆药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七对”(对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三)治疗室要保持整洁安静,每天湿式清扫及通风,物体表面保持洁净,坚持空气清毒;治疗用品、污物处理等应按消毒管理办法执行。

(四)室内分清洁区、污染区;无菌与有菌物品、清洁物品与

(五)凡需做过敏试验的药物,使用前必须询问过敏史,做过敏试验和治疗时,要配备急救药品,密切观察反应并做好应急准备。

(六)治疗室应配备《药物配伍禁忌表》,联合用药时,应科学合理,注意配伍禁忌。

1、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及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2、保持室内清洁,每做完一项处置,要随时清理。每天消毒一次,除工作人员及治疗病人外,不许在室内逗留。

3、器械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及时请领,上报损耗,严格交接手续。

4、各种药品分类放置,标签明显,字迹清楚。

5、剧毒药品与贵重药品应加锁专人保管,严格交接班。

6、各类器械用具,每周大消毒一次,无菌持物钳浸泡液每周更换二次,接触病人粘膜的各种导管需高压消毒。

7、已用过的注射用具要随手清理,进行初步消毒后,再同供应室对换。

8、无菌物品须注明灭菌日期,超过1周重新灭菌。

9、室内每天消毒,每月采样做空气培养,结果要有记录。

10、清洁用具应专用。

11、该制度与上级文件有矛盾时,以上级文件为准。

十二、口腔诊所医生职责:

1、认真学习掌握本诊所的消毒隔离制度并严格遵守,避免医源叉感染。

2、接诊每一个患者时首先要说:“您请坐”引导患者在椅位上就坐,患者坐到椅位上后要问:“您怎么不好?”、“您哪里的牙不好?”或者“您有什么需要?”,患者在叙述病史时要看着患者耐心倾听,并通过提问交流掌握患者的整个病程、患者的心理需求以及患者的期望。

3、医生在检查、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戴手套和口罩,检查患者之前让患者漱口(如果患者主诉冷水刺激痛需用温水漱口),检查时最好交给患者一面小镜子然后先检查主诉牙齿,并告诉患者牙齿的病情,检查完主诉区后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并告知患者其它牙齿的疾患。检查的动作要轻柔,口镜避免压迫牙龈附着龈区引起患者不适。

4、治疗前要向患者介绍2-3种治疗方案,并耐心介绍各种方案的治疗的时间、次数、优缺点以及大致的价格,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再开始治疗。(阻生齿拔除、小手术需要签同意书),必要时可以用收费手册、模型和医患交流系统详细介绍该治疗方案。

5、治疗中在进行每一步操作之前必须向患者事先提醒,在进针、磨牙、探诊、叩诊、冲洗、放药等步骤之前都必须向患者提醒可能的症状和感觉,治疗必须严格按照各项治疗的操作标 准和程序进行。

6、治疗中如果暂时离开椅位需要向患者说明情况,并注意关掉椅位的照明灯。

7、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向患者介绍该疾病的一般常识并进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教。

8、治疗后必须清洁患者的口腔周围血迹、唾液以及印模材料,用小镜子介绍今天治疗的效果,叮嘱治疗后的注意事项以及可能有的症状和处理办法,作好预约并提醒患者留下电话一边通知预约和取消预约,调整椅位使患者离开椅位。

9、本诊所诊治的每一名患者必须填写诊所的病历记录,绝对不允许不写病历以及病历记录潦草、过于简单。

10、患者复诊时要仔细询问治疗后的反应并耐心的解释相关的症状,说明下一步的治疗方案。

11、鼓励对治疗的患者进行随访(电话、邮件)。

12、绝对不允许和患者发生争吵。

13、医生必须遵守和患者约定的时间,绝对不允许预约的时间医生不在位,如有特殊情况必

须提前和患者取消预约。

14、严格执行医务人员职责和医疗工作制度,执行医疗工作常规,严格防止发生医疗事故和

差错。

15、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诊疗水平。

16、树立服务观念,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巧和水平。

17、同事之间密切协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绝对不允许发生医务人员之间的争

吵。

18、执行诊室器械、药品等管理规定,所有物品使用后必须放在固定位置。

19、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不得随意更改和减免收费

20、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向其它单位介绍和转诊病人。

十三、口腔诊所护士一般职责:

1、认真学习消毒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感染。

2、 提前10分钟上岗,穿戴好工作服、帽子

3、开窗通风,开灯、开闸,保持诊室内整洁、安静、空气流通和光线充足,保持治疗室整洁,打扫诊室卫生,整理台面、桌面,候诊杂志、期刊管理、清点。

4、做好开诊前的准备工作:

(1) 消毒液擦洗台面、桌面以及拖地

(2) 用75%酒精擦拭调药台,并更换玻璃板。

(3) 取出消毒的口镜、玻璃板,擦干备用。

(4) 检查补充各诊桌上药品(含氧化锌、干尸、根管糊剂等)、消毒液、敷料等。 (5) 按时更换消毒液,及时补充药品、棉球等。

5、提前整理当天预约患者的资料,必要时打电话提醒和确定预约的时间。

6、衣帽整齐、佩戴胸卡、精神饱满、坚守岗位、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指导其舒适就座,调好椅位、灯光、系好胸巾、准备漱口杯及检查器械。

7、听从治疗医生指挥,与其保持行动一致,,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工作,主动看阅病历,问病情,准备所需的物品和器械,及时递送调好的材料和药品。

8、患者就诊完毕,帮助取下胸巾,撤走漱口杯及检查器械。

9、维护诊室就诊秩序:安排陪同人员舒适就坐和阅读报纸书刊。

10、及时补充诊室各种消耗物品,经常整理医生诊桌、调药台、治疗台上物品,保持干净、整齐,各物品归位。

1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凡口腔用物均应消毒,避免交叉感染,在进行各种配合前均应洗手、戴手套。

12、揉搓银汞时用丝布,严禁直接用手捻,银汞枪每次用前须酒精消毒, 汞应挤入高盐水瓶内。

13、负责诊椅、痰盂的卫生及保养,每一个患者治疗完毕后刷洗痰盂,诊椅每半天门诊结束后清洁。

14、熟练掌握本科常用器械、药物、材料的作用、用法及常见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

15、每日清点并登记器械,每周检查、保养器械,及时补充和报损。

16、登记治疗中需要购买的材料、器械,保管好药品和其它物品,定期查对药品及器械。

17、负责下班时关好水、电、窗、锁。

18、配合医生做好收费工作。

口腔诊所护士其它职责:

1、学习口腔医学知识,耐心、专业地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做到不推、不顶、不冷、不硬,使用文明语言,如:您、请、对不起等。

2、了解本诊所各级医师的特长和出诊时间。

3、医生因故推迟就诊患者(前一个患者还没有治疗完毕),要向后面的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医生会马上给您治疗”,

4、配合医生进行预约和改约工作。

5、工作时间不谈与工作无关事,不看与工作无关书报,如因工作需要离开分诊台时须请他人替岗。

6、根据本诊所特色做好疾病防治和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

7、认真听取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要求,给予恰当的处理。

8、负责管理诊所调查表

9、负责修复技加工的联系、接收以及登记管理。

10、一次物品用毕进行分拣,回收处理。

11、仔细清洗各种污染器械,并及时高压或浸泡消毒。

12、每日按时消毒物品,并清点登记、注明消毒日期,保证门诊所需的器械、敷料、手术包

门诊护士长工作职责:

1.在护理部主任和科主任领导下进行工作。负责门诊护理行政管理、制定工作计划及护理人员的分工与排班。

2.巡视检查护理人员岗位职责完成情况。深人各科门诊,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改善就诊环境。检查护理质量,改进服务态度。复杂的技术应亲自执行或指导护士操作,做好传、帮、带,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

3.督促护理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护理常规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

4.检查指导护理人员做好开诊前准备工作、健康宣教工作,巡视候诊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应急情况。

5.组织安排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指导落实进修、实习护士的工作。开展护理科研,及时总结经验

十四、医疗文书书写制度

病历书写的一般要求:

(一)病历记录一律用钢笔(蓝或黑墨水)或圆珠笔书写,力求字迹清楚、用字规范、词名通顺、标点正确、书面整洁。如有药物过敏,须用红笔标明。病历不得涂改、补填、剪贴、医生应签全名。

(二)各种症状、体征均须应用医学术语,不得使用俗语。

(三)病历一律用中文书写,疾病名称或个别名词尚无恰当译名者,可写外文原名。药物名称可应用中文、英文或拉丁文,诊断、手术应按照疾病和手术分类等名称填写 (四)、简化字应按国务院公布的“简化字总表”的规定书写。

(五)度量衡单位均用法定计量单位,书写时一律采用国际符号。

(六)日期和时间写作举例1989.7.30.4[SX(]20[]am[SX)]或5pm.

(七)病历的每页均应填写病人姓名、住院号和页码。各种检查单、记录单均应清楚填写姓名、性别、住院号及日期。

(八)中医病历应按照卫生部中医司的统一规定书写,要突出中医特色。

门诊病历书写要求:

(一)要简明扼要,患者的姓名、性别、生日(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各种阳性体征和阴性体征、诊断或印象及治疗处理意见等均需记载于病历上,由医师签全名。

(二)初诊必须系统检查体格,时隔三个月以上复诊,应作全面体检,病情如有变化可随时进行全面检查并记录。

(三)重要检查化验结果应记入病历。

(四)每次诊疗完毕作出印象诊断,如与过去诊断相同亦应写上“同上”或“同前两次不能确诊应提请上级医师会诊或全科会诊,详细记载会诊内容及今后诊断计划,以便复诊时参考

(五)病历副页及各种化验单,检查单上的姓名、年龄、性别、日期及诊断用药,要逐项填写。年龄要写实足年龄,不准写“成”字。

(六)根据病情给病人开诊断证明书,病历上要记载主要内容,医师签全名,未经诊治病人,医师不得开诊断书。

(七)门诊患者需住院检查治疗时,由医师签写住院证,并在病历上写明住院的原因和初步诊断,记录力求详尽。

(八)门诊医师对转诊患者应负责填写转诊病历摘要。

急诊病历书写要求:

原则上与门诊病历相同,但应突出以下几点:

(一)应记录就诊时间和每项诊疗处理时间,记录时详至时、分

(二)必须记录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有关生命指征。

(三)危重疑难的病历应体现首诊负责制,应记录有关专业医师的会诊或转接等内容

(四)对需要即刻抢救的病人,应先抢救后补写病历,或边抢救边观察记录,以不延误抢救为前提。

住院病历(完整病历)书写要求:

(一)住院病历由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或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书写。

(二)对新入院患者必须写一份住院病历,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个人生活史、月经史、婚育史、体格检查、化验检查、特殊检查、病历小结、鉴别诊断、诊断及治疗等,医师签全名。

(三)住院病历应尽可能于次晨上级医师查房前完成,最迟须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急症、危重病人可先书写详细的病程记录,待病情允许时再完成住院病历。须行紧急手术者,术前应写详细的病程记录,术后再补写住院病历。接收大批病人或伤员时,住院病历完成时间可由科主任酌情规定。

(四)实习医师书写住院病历前的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应在住院医师指导下进行。

(五)住院病历必须由5年以上上级医师及时审阅,做必要的修改和补充。修改住院病历应用红墨水。修改后,修改者用红墨水签名。被修改六处以上者应重新抄写。

入院记录书写要求:

(一)入院记录是住院病历的缩影。要求原则上与住院病历相同,能反映疾病的全貌,但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二)入院记录由住院医师或进修医师书写,一般应在病人入院后24个时内完成。

(三)、对既往史及系统回顾、个人史、婚姻史、月经、生育史、家族史及体格检查中与本病无关的资料可适当简化,但与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关的阳性及阴性资料必须具备。

再次入院病历和再次入院记录的书写要求:

(一)因旧病复发而再次住院的病人,由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和无处方权的进修医师书写再次入院病历,住院医师书写再次入院记录。

(二)因新发疾病而再次住院,不能写再次入院病历和记录,应按住院病历和入院记录的要求及格式书写,可将过去的住院诊断列入既往史中。

(三)书写再次入院记录时,应将过去病历摘要以及上次出院后至本次入院前的病情与治疗经过,详细记录于病历中。对既往史、家族史等可从略。但如有新情况,应加以补充。

(四)病人再次入院后,医师应去病案室将上次入院记录调出,并置于再次入院记录之后

(五)再次入院病历和再次入院记录的书写内容及格式同住院病历和入院记录。

表格式病历的书写要求与格式:

(一)表格式病历必须包含有住院病历要求的全部内容。

(二)实习医师、试用期住院医师仍按规定书写住院病历,表格病历由住院医师以上技术职称的医师填写。

(三)表格式病历入院记录的内容同入院记录的内容。

病历中其它记录的书写要求:

(一)病程记录:入院后的首次病程记录在病人入院后及时完成,由住院医师或值班医师完成,应包括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诊断依据,初步诊疗计划,重危病人观察病情变化的注意事项。病程记录应包括病情变化(症状、体征)、上级医师和科室内对病情的分析及诊疗意见,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结果的分析和判断,特殊治疗的效果及反应,重要医嘱的更改及理由,各种会诊意见,对原诊断的修改和新诊断确立的依据。病程记录由经治医师记录,一般病人每 l~2天记录一次。慢性患者可3天记录一次。重危病人或病情突然恶化者应随时记录。

(二)手术患者的术前准备、术前讨论、手术记录、麻醉记录、术后总结,均应及时、详细地填入病程记录或另附手术记录单。

(三)凡移交患者的交班医师均需作出交班小结,接班医师写出接班记录,阶段小结由经治医师负责记录在病程记录内。

(四)凡决定转诊、转科或转院的患者,住院医师必须书写较为详细的转诊、转科、转院记录。转院记录最后由科主任审查签字,报医务科或业务副院长批准。

(五)院记录和死亡记录应在当日完成,出院记录内容包括病历摘要及各项检查要点、住院期间的病情转变及治疗过程、效果、出院时情况、出院后处理方案和随诊计划,由经治医师书写,并同时抄写于门诊病历中,以便门诊复查参考。死亡记录的内容除病历摘要、治疗经过外,应记载抢救措施、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由经治医师书写或当班医师书写,主治医师审查签字。凡做尸检的病例应有详细的尸检记录及病理诊断,死亡病例应有详细的死亡讨论。死亡讨论至少在一个月内完成并有记录。

(六)中医、中西医结合病历应包括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断和治疗内容。

十五、医疗机构规章制度

1、对就诊病人全部实行电脑管理,每位病人一个ID号,认真记录病史,安顺序就诊。

2、工作人员进入治疗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口罩,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治疗室。

3、对所有用于口腔内或接触患部的器械(包括牙钻、机头、托盘等)均严格消毒。

4、进行各项口腔治疗手术前,应用肥皂、流水洗手或用0.1%过氧乙酸等消毒液浸泡1-2 分钟55,必要时加戴无菌手套或指套。手术时必须戴无菌手套。

6、进行各项治疗操作时,必须思想集中,严肃认真,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7、治疗室内的各项物品,均应有固定的放置地点,专人保管,逐日检查,随时补充,及 时更换。

8、门诊所有设备、器械,须经常检查、加油、保养,并定期清点,防止损坏或遗失。

9、经常保持室内整洁,每日治疗室通风30分钟以上,紫外线空气消毒,清洁

10、整顿应在治疗前、后进行,治疗中不得进行,清洁地面时应先拖后扫。

11、注射麻醉剂前应首先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并按常规要求作过敏实验。

12、治疗室内应备有常规急救药品,并专人负责,每日检查。

13、下班前应检查各诊室及技术室,并切断水、电总开关,防止发生意外。

十六、口腔科管 理 制 度

(一)本口腔诊所实行主任负责制,诊所所有工作人员接受主任的管理,诊所人员的工作分配方案等诊所主任决定。

(二)诊所工作人员必须遵守法纪、法规、院纪、院规及诊所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

(三)工作人员日常工作必须服从诊所主任的安排。

(四)工作人员不得迟到、早退,有事、有病必须事先请假。

(五)工作人员必须维护诊所的形象和利益,不得有任何有损于诊所形象和利益的言行。

(六)医生、护士的班前准备及班后检查工作要细致、及时。工作人员要坚守岗位,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规程,保质保量完成本职工作。

(七)对待病员及家属要和蔼、耐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病人,决不与病人发生争吵,对待特殊病人应适当予以照顾。

(八)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私自向其它单位介绍和转诊病人,违者将严肃处理。

(九)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诊所人员不得以医谋私,坚决杜绝任何自行向患者或家属收受或

索取钱物的行为。

(十)工作时间不得到其它人的工作间聊天,以免影响他人工作。

(十一)工作人员有责任保持诊所的清洁卫生及安静的工作环境,做到三轻(即说话轻、走路

轻、动作轻),不得大声喧哗。

(十二) 爱护诊所设备和设施,定期保养,遵守操作规程,如违反规程或人为造成设备和设

施损坏者,依损失情况酌情赔偿。

(十三) 厉行节约,避免浪费各种材料,减少支出,提高经济效益。 诊所主任职责:

1、 全面负责并主持诊所的日常工作,负责制定和执行诊所的业务工作计划,监督检查本诊

所各项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严格控制劳动成本,确保经济指标的完成。

2、 组织诊所业务人员学习、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督促和指导各级

专业技术人员学习、提高医疗工作质量。。

3、 负责诊所的日常管理监督和财务监督工作,负责诊所的财务统筹,购买计划、奖金、加

班费分配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7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82-02 中图分类号:R 7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59

近年来,我国性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艾滋病的流行已成为社会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广西从2005年始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行性病诊疗规范化管理工作,实行性病诊疗技术准入制,在各市县医疗机构开展创建统一管理的规范化性病门诊活动。我院在2000年设置性病门诊,2006年通过卫生部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评审。现将近几年来我院在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方面积累的一些工作经验和方法作一介绍。

性病门诊特点及控制感染的意义

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控制涉及微生物学、传染病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社会行为学等诸多方面。是一个特殊的科室,病种复杂,性病中的艾滋病、淋病、梅毒属乙类传染病,其他如尖锐湿疣、阴虱、阴道毛滴虫病、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等常见性病,都具有较强传染性。性病传播途径不单纯是通过性混乱传染他人,也可能通过非性接触传播,如血源性传播、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如不注意病区管理,极易发生医院感染。一方面,就诊者的、类似的多样化,一般合并多种性病,菌株呈多种耐药;另一方面,规范化性病门诊要体现以人为本,以一对一服务的诊疗方式提供及时规范化的诊疗服务。因此,加强性病门诊的管理,提高医院优质服务,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具有积极意义。我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明确了性病门诊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后,大大地提高了性病门诊从业人员的职业防护意识及执行操作规程的自觉性,使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得到了全面的落实,确保了消毒隔离工作的质量。

性病门诊存在危险因素的探讨

1.环境因素 以性病患者为服务对象的性病门诊是一个病原体相对集中的场所,由于患者的高流动性,以及各种诊疗操作导致的污染,在医疗设施和环境中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区,不仅可能造成患者间的交叉感染,也可使医护人员因工作长期处于病区污染的环境中,而面临着职业安全威胁。

2.皮肤黏膜接触污染

由于诊疗需要,常需暴露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以及生殖器、肛周部位,检查的同时进行现场采样,目的是保持标本的新鲜,还有各种治疗操作,容易使医务人员的皮肤黏膜接触污染,如对淋病患者的检查易接触其污秽的脓性分泌物,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分泌物的取材培养等操作。传播途径是病毒或者细菌直接接触皮肤或创面,进入组织、血液,引起医院感染。

3.侵入性诊疗操作

各种侵入性操作是性病临床的常用诊疗手段,如尖锐湿疣,常用手术切除、CO2激光或冷冻等结合干扰素和白介素-2肌肉注射和病损内注射治疗。对于患者而言,任何一种侵入性操作都是一种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也是一种医院感染特有的传播方式,它既可将外环境细菌带入人体内引起医源性感染,也可将体内病原体排出污染环境;对于医务人员而言,性病门诊亦是临床易发生针剌伤的高危科室。在工作中,如不慎被乙型肝炎(HBV)、丙型肝炎(HCV)、艾滋病(HIV)等血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就有被感染HBV、HCV、HI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潜在危险,其感染率分别为6%~30%、1.8%、0.3%[2]。

4.手工操作是传染的主要途径 诊疗工作基本都由双手来操作完成的,我们服务的对象是患者,服务的内容是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手不可避免地直接接触着患者的身体、皮肤、黏膜,乃至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血液、体液等,手的污染严重。医务人员对洗手的依从性以及手卫生设施不够完善、方便,也是造成医院感染机会增加的危险因素。

5.医护人员自身的相关因素 性病门诊接触的大多是具有传染性或潜在传染性的患者,医务人员常会担心发生暴露后被感染相关疾病,此担心是有依据的。长期的心理压力没有得到合理宣泄,不良的同事氛围以及紧张的医患关系,医护员工将会处于易感期。

性病门诊医院感染控制的具体措施

1.区域环境管理 我们参照卫生厅下发的创建规范化性病门诊建设标准,遵循“环境舒适、满足功能、符合感控要求”的原则,对建筑布局与功能流程进行了重新调整。在设置时,一是保证足够的业务用房,并独立于其他普通门诊,保证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二是功能流程做到洁、污分开,防止人流、物流导致的污染,并有实际物理屏障和醒目标志。

2.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我们重视过程管理,确定与感染风险有关的操作规程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策略以减少感染风险。一是依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院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和目标,做到制度管人,责任到位;二是制定《性病诊疗技术规范》,规范工作流程,减少诊疗操作导致环境污染和感染环节;三是建立医院感染质量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评价,将其纳入科室每月医疗质量考核,结果与奖金挂钩。

3.加强在职培训 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质量,所以定期进行培训极为重要。内容应包括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流行病学、职业卫生安全防护、手卫生、隔离技术、消毒灭菌技术、各种消毒灭菌剂的正确应用、医院环境微生物学监测等。只有工作人员把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视为己任而自觉行动时,才可能做好医院感染的控制工作。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 一些现代诊疗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性病学科的发展,也给医院感染增加了机会。强调医护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是预防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坚持做到一人一换,使用后按感染性医疗废物统一回收无害化处理。一次性医疗用品的使用,不但对患者,对医护人员也是保护性隔离,同时还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

5.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手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3]。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是防止医院感染的重要举措之一。我们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医务人员反映良好。一是提高医务人员对手卫生重要性的认识,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二是完善手卫生设施,方便洗手;三是配备含酒精的速干手消毒剂,在手没有明显污染时建议使用;四是加强督促检查。

6.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一是加强职业防护教育,树立标准预防意识,处置病人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电灼与阴道冲洗时应戴塑料围裙,必要时戴防护眼镜,提倡安全操作;二是培养医护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注意劳逸结合和心理调节;三是定期进行体检做好健康评估;四是建立职业暴露的应急预案,重点是HIV/AIDS、HBV、HCV以及梅毒等意外暴露的处理。

我院通过创建部级规范化性病门诊的活动,2006年顺利通过国家卫生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使性病门诊的医院感染管理质量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至今没有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

参考文献

[1]张学军.皮肤性病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05-207.

[2]陈 亮,张 敏,缪剑影. 医护人员锐器伤害研究进展与控制对策[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2006,33(3):166-169.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8

关键词:医疗纠纷 医疗体制 防范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567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3-0366-01

根据医疗行为状况,在医患双方之间出现的因医疗违约或医疗过错而引发的医疗合同违约纠纷或医疗损害赔偿纠纷等均称为医疗纠纷。医疗过错与医疗过失是导致医疗纠纷产生的根本原因,其中医疗过失是指在临床诊疗诊断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出现的各项失误行为;而医疗过错则是指在临床诊疗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出现的各项过错行为。这些过错和过失通常会直接伤害到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者甚至会危害到生命安全,所以医疗纠纷频频不断[1,2]。笔者就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纠纷防范展开全方位研究,以期为医院健康、持久、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1 现行医疗体制下医疗纠纷产生的主要原因

1.1 院方问题。

1.1.1 沟通不到位。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因诊疗技术局限性而引发医疗纠纷占10%~30%,因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差、语言不纯熟而引发医疗纠纷占50%~80%。部分医护人员不具备强烈的责任感,且存在严重的敷衍情况,没有站在患者的角度为其提供优质服务。医患双方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过程中,医护人员的言行举止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生理与心理活动,若患者烦躁易怒或情绪不稳定,医护人员却以冷淡的服务态度面对患者,那么其就会出现严重失落感,最终引发医疗纠纷。

1.1.2 服务不规范。部分医护人员有不同程度的医德医风问题,且职业素质低,技术水平有限,例如不尊重患者,不重视其心理问题,没有足够的爱心、细心、关心与耐心对待患者,严重者甚至会出现重“病”不重“人”情况。医患双方在日常交流时,患者往往会因医护人员态度冷漠而引发各种不满心理,进而产生医疗纠纷。

1.1.3 规章制度不贯彻落实。虽然医院已制定了较为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由于执行力度不强,所以在管理过程中常出现各种死角与漏洞,如奖惩不严、可操作性不高、规章制度修改不及时和监督检查不彻底等问题[3-4]。部分科室与医护人员在执行规章制度和学习方面不具备良好的依从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诊治不及时、诊治质量不高、三级检诊不合格、疑难病例讨论不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不到位、病例描述不正确等,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极有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1.2 患方问题。

1.2.1 理念界限模糊。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将医疗机构与其它服务消费行业划上“等号”,觉得医院有责任、有义务把自身疾病完全治愈。但医疗机构属于一个特殊性行业,不能明确警示或确切说明其服务结果,所以患者花费了大量金钱却无法得到预期治疗效果,其心理上难免会出现不满情绪,最终致使医疗纠纷的产生。

1.2.2 没有意识到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在实际临床诊治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会对疾病治愈抱有很大的期望,但目前不管是医学水平发展的国家,还是医学水平发达的国家,对于一些疾病的治愈仍是无法保证的,而部分多发病和常见病的预后与转归则因人而异。我国医疗机构展开临床诊治工作时,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会对最终疗效抱很大期望,如果最终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特别是患者病情加剧或死亡时,尽管医院没有任何过错或过失,患者及其家属还是会因“人财两空”而把自己的怒火发泄到医院上,进而引起医疗纠纷。

1.2.3 趋利性心理。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在面对医疗纠纷时,均不愿采取司法处理,而是采取“医闹”措施,这主要是因为司法处理程序会消耗过多时间,且法院的最终判决不一定是胜诉,而“医闹”则可以小闹小赔或大闹大赔,所以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选择采取“医闹”措施,而不是司法处理。随着“医闹”的频频发生和求偿成功,人们也由此看到了“商机”,“医闹”职业应运而生,给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严重影响[5]。

1.3 机制问题。医患双方面对医疗纠纷,患方一般会直接与医方争论,并借此分散医方的大部分精力。在实际处理医疗纠纷过程中,医院与患者处于对立面,二者之间往往无法达成共识,加上沟通不良、信任不足,所以医疗纠纷日益严重。医院通常是处理医疗纠纷的常用地,这主要是因患方情绪失控而出现的过激行为,医院面对该行为时大多采取花钱息事宁人的办法,由医院与各科室分别承担患方提出的赔偿金,而这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是很大的经济压力,且不利于医院的健康、持久、稳定发展。

2 现行医疗体制下的医疗纠纷防范

2.1 提高队伍素质,增强服务理念。医护人员服务不到位、态度冷漠、防范意识不佳和缺乏工作责任心等均会引发医疗纠纷,破坏医患关系,严重时甚至会出现暴力事件。为了增强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有效提高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护人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①增强告知服务理念,提高服务缜密度。医护人员一定要严格执行告知义务,通过法律法规对医疗行为进行全面规范。展开医疗活动时,医护人员要主动向患者及其家属征求意见、支持与理解,使之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工作,这不仅是医护人员依法从医的关键,还是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重要举措[6]。②增强及时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有效性。患者对医院的根本要求是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临床诊治护理服务,而临床诊治护理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则取决于整个服务流程。因此,必须对整个服务流程进行优化,缩短非诊断、治疗、护理时间,以期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问题:①医护人员面对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一定要及时予以答复,除特殊状况外。如果患者存在异常现象,医护人员应立即察看,尽可能做到随叫随到,禁止出现让人代劳、拖延察看时间等行为,以防范医疗纠纷产生。②大部分病重患者及其家属通常会反复提出各种预后问题,面对这一情况的医护人员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客观的态度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解答,这样才能让病重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工作。③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无端指责和无理要求时,一定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向其说明原因,争取得到他们的谅解和理解,注意气话不说、重话轻说、急话慢说,以免医疗纠纷越来越严重。

2.2 提高法治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为了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院必须提高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让每个医护人员都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医患关系、医患法律地位和医疗纠纷法律责任等,这对于医疗纠纷的处理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每个行业都有属于自己的规章制度,医疗机构也不例外。由于医疗机构是一个特殊且复杂的行业,所以其规章制度更加全面和完善,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整个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医学和法学这两个学科的共同点是专业性强,而要想做到守法,首先就要学法、知法和懂法[7]。但目前大多数医护人员只了解医学而不了解法学,甚至连与之相关的基本法律知识都不了解,这直接导致临床诊治护理工作不按照相关法律规程和操作技术规范执行,进而引发医疗纠纷,这时医护人员才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为此,医疗机构一定要定期组织所有医护人员展开法律法规培训活动和教育活动,只有严格遵循法律规程执行临床诊治护理工作,才能防范医疗纠纷产生,达到保护医护人员合法权益的目的。

2.3 建立岗前培训,制定医学教育制度。展开医疗工作时,医生通常以自我为中心,使医患之间长期处于不平等状态。在法律上,医患双方属于平等的民事关系,这种关系不仅强调着医患双方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重要性,还强调医疗工作应以患者为核心、以患者利益为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患者的病情知情权、费用知情权与治疗知情权,最终达到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效果。为此,医疗机构在面对新上岗的医护人员时,应实行全方位的岗前培训,例如医院工作规章制度、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院十三项核心制度、医德规范教育、病案书写规范、政治思想教育、技能操作正确、各岗位职责教育和处方书写规范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让医护人员更加了解医学和法学,并依此树立正确的工作理念,以防范医疗纠纷产生。

2.4 提高社会监督,防范医疗纠纷。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应把社会监督电话与意见箱合理设置在院内显眼位置,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以随时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聘请专业监督员到院演讲,以进一步改善监督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为了防范医疗纠纷产生,医院可施行以下几点公开制度:①所有医护人员均佩戴胸卡,其内包括本人照片、姓名、科室、职称等信息;②将卫生部门制定的相关医德规范和实施方法公开张贴在院内显眼位置;③将检查、治疗、手术、药物和住院的各项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公开化[8]。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医疗机构是一个涉及到患者生命健康的特殊性、复杂性行业,所以要求每个医护人员都要具备高度工作责任心、精湛诊治技术、优质医护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的生命健康得到良好保障,达到防范医疗纠纷产生的目的。除此之外,医疗机构还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其诊治护理服务观念,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这样不仅能够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还可以防范医疗纠纷,推动医院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杰,孟宁,刘国炳.从加强病案管理的角度探讨医疗纠纷的防范[J].中国病案,2009,10(06):23-24

[2] 冉明宇,边冬林,邢庆蓉,苏杨.医院医保办发生医疗纠纷的原因分析及措施探讨[J].西南军医,2010,12(04):770-771

[3] 史丽波,武淑华,俞春利.新形势下医疗纠纷的特性及防范探索[J].卫生软科学,2009,23(03):274-275

[4] 谢青松.我国医学院校医疗纠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医学与社会,2013,26(10):94-96

[5] 朱英梅.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与医疗纠纷防范对策[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01):179-180

[6] 孙荣超,杨树东,周志毅.加强基层医院病理科管理与医疗纠纷的防范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3,2(28):180-181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9

关键词:医疗纠纷;产生原因;预防措施;纠纷类型

随着患者法制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医疗纠纷数量不断攀升,为了正确处理医疗纠纷、维护医疗秩序,国家出台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规。虽然法律法规为医疗纠纷的处理提供了依据,但笔者认为解决医疗纠纷的根源在于更好的预防纠纷的产生。本文从预防角度,将多年从事医疗纠纷处理的办案经验予以总结,以医疗机构各部门多发的医疗纠纷为例,提出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

案例1:零晨1时左右,一眼部外伤患者在其工友陪同下,到医院急诊科就诊。急诊外科值班医生检查病人后未处置,让病人去住院部五官科处置。因急诊科导诊护士已睡觉,病人与其家属只能自行去找五官科。病人找到五官科后,被告知应该去眼科处置,并告知眼科在门诊部。病人到门诊部后发现门诊部晚上不开放。病人又返回急诊外科,时间已过去一个多小时。此时值班医生仍未处置该病人。后患者转到其它医院就诊,次日患者家属投诉。

1、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凡属临床各科室诊治范围内的急、危、重病人,已确诊或可以确诊,借故推诿,拒绝收治;虽因条件所限,接诊医生未查病人,又未进行处理,不负责任的转院、转科,延误或者丧失抢救治时机。或虽非本科急诊,按现有条件及医生的技术水平,可以积极进行抢救;及时请他科会诊或治疗,可以避免造成不良后果,却因工作不负责任,草率从事,延误抢救治疗时机。

2、门诊、急诊科室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门(急)诊室工作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对门(急)诊病员要处理及时、准确,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要写好病历、做好各项记录。对疑难危重病员应立即请上级医师诊视。对危重不宜搬动的病员,应就地组织抢救。建立门(急)诊分诊制度,早期发现传染性疾病、早期隔离;预先确定就诊专科,减少转诊、转科的麻烦;对重症病人可立即转去急诊室,保证抢救时间。门诊分诊工作应指派临床经验比较丰富的护士来承担。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凡接诊的危急重病人必须负责到底,防止互相推诿拖拉现象,确系他科疾病,主动请相关科室会诊后转科。

二、住院部医疗纠纷

案例2:患者术后,使用头孢尼西纳抗感染,第二日患者出现腰部不适症状,第三日患者感到腰部疼痛,第四日主任医师给患者停药。造成患者急性肾衰竭、高血压。

案例3: X光片反正面都可以看,医生把右当左,将左、右关节填错。手术时在左肘正中切口,暴露到关节囊,见关节面完整无损时,方发现左右关节弄反了。

案例4:患者张某家属发现给张某静脉输液的瓶子上的药品名与张某平时用药不符,找到护士,经查对给张某静脉输液的药是临床白某的药。家属得知后非常气愤,找来媒体对此事进行报道。

1、住院部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案例2产生原因是医生在使用对某器官有损害或对骨髓有抑制作用的药物期间,不定期复查或不随时观察,造成不良后果。案例3医生在读影象资料时不细心,对患者病情掌握不准确。案例4中护士没有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明显存在违反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的行为。

除以上案例外,住院部还常因以下原因发生医疗纠纷:1)病人对某种药物有明显的过敏史,但因工作马虎未加询问或不重视病人陈述,而致病人过敏反应;2)药性不明,滥用非医书记载的偏方、草药,药物超过剂量,开错医嘱等;3)擅离职守,工作失职,真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及护理; 4)病历书写不规范,签《手术同意书》、《麻醉同意书》等同意书时未向患者及家属明示风险及同意书内容;5)患者提出异议后自作主张处理,不向医务部门汇报,使得纠纷处理不当,矛盾升级。

2、住院部医疗纠纷预防措施

1)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加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应重视医患之间沟通,多做宣传、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的积极配合,达成医患之间的相互谅解。

2)病历既是诊疗的一个结果,也是将来追究是否构成医疗事故的一个重要证据。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要求,书写并妥善保管病历资料。严禁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或抢夺病历资料。重病患者,手术风险极大的患者,一定要向医务部门提交重症患者报告,必要时签署《手术同意书》等材料时可邀请医务部门工作人员或法律顾问到场进行指导。术前、术后的注意事项,如禁食、禁水、禁行走、禁患肢用力、禁发声等等,应详尽告知,口头告知的,要求患者或其家属在病历上签字。书面告知的,应有签收的回执。严格环节质控,及时发现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隐患,将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

3)加强医政法规的学习,提高法律意识,学习自我保护。在医疗卫生行业,我们已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医政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措施、《传染病防治法》、《输血法》、《医师法》、《护士法》等;医院有比较科学、严谨、行之有效的《医院管理方案》。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应规范自己的行为,增强大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效地防止医疗事故,减少医疗纠纷。如某个手术导致了某项并发症,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记录手术过程,并未强调这个并发症的无法预料和不可防范,那结果可能对医院就很不利;而如果我们能够紧紧抓住《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三条中不属于医疗事故的几种情形,记录时更详细、更及时、更准确,那么对医院就是最有力的辩护。

三、医技科室医疗纠纷

案例5:患者程某因头晕在急诊科就诊,急诊行头部CT检查。取检查报告时,CT室将程某的头部CT片子与另一病人的头部CT片子弄窜了。幸未造成不良后果。过后发现片子弄错了,通知病人返回时,未向病人家属解释清楚,不认错,态度不好,还说:“两张片子都没明显病理改变,拿走哪张都行。”病人家属不满,产生纠纷。

1、医技科室医疗纠纷产生原因

医技科室是指检验、放射、药剂、同位素、心电、超声、病理学科室等。其纠纷产生原因表现如下:

急、重、危病人,需要进行必要的化验、病理检查、X光检查、超声、心电图检查时,在技术、设备、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工作人员强调理由,拒收标本、延误检查或拒报结果,以致影响临床诊断,延误抢救时机。化验、病理检查中,由于工作人员擅离职守,工作粗心大意,不负责任,造成化验病理结果报错,或未经检查,随便填写结果(出假报告),造成严重后果。工作中不执行规章制度,试验时又不按操作规程执行,检查结果误差较大,影响了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检验人员定错血型、配错血造成病人严重不良后果。内窥镜检查,违反操作规程,操作粗暴,致使无器质性病变的脏器发生穿孔及大出血。进行碘剂造影检查,检查前未做过敏实验,或错用造影剂,造成严重后果。在核医学诊断过程中,发生大量放射性核素误服或注入,或用放射性核素治疗,算错剂量。

护理诊疗常规制度篇10

1加强法制学习。提高医疗安全意识

医疗法律、法规是我们从事医疗工作的法律保障,医疗安全是衡量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过去的医疗活动中,绝大多数医务人员只注重个人的医疗技术,对医疗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随着医疗纠纷不断增多,国家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新形势下,这种观念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因此,我们在学习医疗业务的同时,必须加强医疗安全的宣传、教育,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重要法律、法规,熟记内容,领会精神,使之知法、懂法、守法、依法行医,成为医疗业务的尖子和懂医疗法律法规的多型人才。

2强化规章制度。增强遵章守制观念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指出,在医疗活动中,凡违反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的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皆属医疗事故,且不再有技术和责任之分,因此,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医疗制度和医疗护理常规,规范各项医疗操作,强化病案管理制度、危重病人会诊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术前讨论和术后记录制度、各种查对制度、消毒制度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尤以病案书写制度为其重要,它既是我们医疗工作、医疗制度、医疗质量的具体体现,又是强有力的法律证据。《医疗事故处理条理》规定,一旦发生医疗事故争议需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医疗机构须交住院患者的病程记录、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会诊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住院记录、体温单、化验单、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麻醉记录、注射用品、药品、液体、血液等实物,医疗机构无正当理由拒绝提供,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机构及相关人员责任。由此可见,病案资料在医疗活动中是多么重要,我们必须按要求认真、及时、客观、真实、详细地将各种记录做好,最大限度地收集和保管好各种医疗证据。

3加强质量意识教育.加大质量监控力度

医疗法规及医疗制度是医疗工作的保证,医疗质量是医院永恒的主题,是医院生存发展、竞争的动力。医院首先要健全各级质量监控组织,制定好质量监控方案,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全程质量监控,人人参与,将质量监控落实到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重点是作好科室各种质控记录、分析、总结及整改措施,坚持好门诊急诊的首诊责任制,在病区的病历、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人会诊讨论、急危重病人会诊抢救、中大型手术术前讨论和新开展技术的讨论等方面把好关,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人。

4加强医患交流。实行医患沟通制

在医疗活动中,病人有享有公正的医疗保健服务权、得到及时抢救权。知情同意权、了解医疗费用权、要求赔偿……等七种权利,我们就应当主动向患者或家属将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项目及结果、病情预后、药物副作用、化疗等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讲明,并进行必要的签字,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配合,从而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5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提高服务质量

据有关资料报道,在医疗纠纷中,有30%是由于医德医风差,服务质量不好所致,所以加强医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手段。我们应从一言一行做起,关心、同情、体贴病人,把”一切以病人为中心”落到实处,对诊断治疗病人做到检查、诊断、治疗及时,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热情、耐心回答病人提问,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即使发生医疗事故后,也能顺理解决。

6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医技水平,造就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是防范医疗事故的重要保证,采用多渠道、多形式的方法培养人才,鼓励自学、函授、自考,实行住院医师轮训、安排名老中医带教,委派业务骨干外出进修学习,邀请上级专家教授讲学及指导业务等造就一批业务过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名医,以名医带动医院工作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