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知识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4:23

婴幼儿护理知识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

【关键词】 婴幼儿;保健门诊;健康教育;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1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14-02

儿童保健门诊(Infant and child health clinics)是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为健康儿童保健[1],咨询所开设的,针对婴幼儿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常见疾病给予咨询指导和防治的机构。对保障婴幼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针对这种情况,笔者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我院在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收治的360例婴幼儿家长分别予以常规指导和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进行健康体检、咨询和治疗的婴幼儿共为1757例,随机选择360例婴幼儿作为本次研究课题的调查对象。本次研究课题的研究内容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在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采用抽签的方式将本组的36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婴幼儿均180例。据统计,本组的360例婴幼儿当中,共有男215例、女145例;年龄3个月至8岁之间不等,平均年龄为(4.2±2.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针对本组的360例患者,均行常规指导,针对观察组的180例患者和患者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2.1 广泛宣传 首先,保健人员需要将婴幼儿保健知识通过健康专栏向患者家属进行传播,并且定期对健康专栏中的婴幼儿的保健知识进行更换和创新,让婴幼儿家属切实认识到科学地掌握和运用婴幼儿保健知识对保证婴幼儿健康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性,从而争取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

1.2.2 电话咨询 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家属无法及时地获取婴幼儿保健方面的知识,为此,我院婴幼儿保健门诊特设置了咨询电话,为婴幼儿家属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的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从而有效地拉近婴幼儿家属与婴幼儿保健门诊之间的距离,取得婴幼儿家属的信任,建立双方之间的信任关系;同时为我院儿童保健门诊的发展和优化提供更多真实、可靠的有参考价值的信息。保健人员还可以向婴幼儿家属发放婴儿操光盘[2]、健康处方等包含育儿、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的光盘或宣传小册。

1.2.3 早期优育指导 新生儿期向婴幼儿家属选择新生儿的保暖方法,脐部及皮肤护理的方法,以及母乳喂养的正确方式,开展疾病预防的重要意义和作用[3]。耐心、详细地向婴幼儿家长讲解和介绍婴幼儿常见疾病防治知识,指导家长按时进行计划免疫,从而培养婴幼儿家长的自我意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同时,在婴幼儿发育和成长阶段,婴幼儿家长应该注意帮助小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保障婴幼儿膳食的全面性和合理性。

1.3 效果判定标准 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健康教育后,采用我院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婴幼儿家属对婴幼儿营养、心理、喂养等方面的知识能够明确掌握并熟练运用程度等方面进行调查和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活动所得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 果

据统计,两组婴幼儿家长在接受婴幼儿保健门诊服务和指导后,对婴幼儿保健知识的掌握程度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其中,观察组婴幼儿家长对疾病的掌握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小 结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应用于儿童保健门诊中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提高了婴幼儿家长的保健意识,深化了婴幼儿家长对保健知识的认识,在极大程度上降低了新生儿和婴幼儿疾病的发生,保障了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育,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儿童保健门诊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的关键因素,值得更大范围地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 张琴,万娟,周静.小儿泌尿外科专科护士在专科门诊行健康教育的初步实践[A].中华护理学会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西安:西安财经电子大学,2009:372-373.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2

近些年,社会在不断发展,经济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完善。现在的家庭一般都是独生子,家长对孩子的疼爱和关心与以往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从婴幼儿开始,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就非常关注,也逐渐认识到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检查和接种预防等项目的重要性[1]。其中,婴幼儿抵抗力较差,对婴幼儿进行免疫接种是预防某些传染病的有效措施,降低了婴幼儿疾病的发生率。但由于婴幼儿年龄较小,在接种的过程中会出现较多不配合的情况,给接种带来了较多不便,因此,适当的给予接种护理干预,会有较好的效果。本文对来我院免疫预防接种的婴幼儿采取全程护理干预,其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婴幼儿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男54例,女46例,年龄5个月-6岁之间,平均年龄(3.23±0.58)岁。对照组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4个月-5岁之间,平均年龄(2.87±0.63)岁。接种的疫苗有:百白破、白破.乙肝、流脑疫苗、脊髓灰质炎。两组婴幼儿在年龄、性别、接种疫苗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故相互比较具有临床意义。

1.2 方法

接种前所有让孩子均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接种前要洗澡,保持干净,以免引起接种部位感染。此外,接种不可空腹,必须要吃饱,接种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因为饥饿或者比较疲劳时接种,容易发生晕针。接种后在医院观察半小时后再离开。需要注意的是在接种24小时内不要洗澡,不要进行剧烈运动,保持接种部位清洁,勿食刺激性东西等,以免影响接种质量。在对婴幼儿接种时要配以合理的护理措施,使接种工作顺利展开,具体措施如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具体的干预内容主要包括:1、创造良好的接种环境,以此来降低婴幼儿的紧张情绪[2]。保持接种室具有适宜的温度、清新的空气,可以放置一些幼儿喜欢的玩具和书籍,或者播放一些幼儿喜欢的动画片或者儿歌,都可以缓解婴幼儿对接种过程产生的恐惧感。2、对婴幼儿的家长也实行健康教育培养,由专业的医疗人员对家长讲述有关小婴幼儿身体健康的照顾,预防疾病发生,提早接种等等相关的知识,使家长了解接种对预防小婴幼儿疾病传播的重要性,同时了解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熟悉不同接种疫苗的作用。3、对每一个接种的婴幼儿进行详细的信息登记[3],以便日后定期与婴幼儿家长联系,了解接种后婴幼儿身体健康情况,提醒下次接种时间,再进行相关知识传授等等一系列与幼儿身体健康相关的事宜。4、患儿口服糖丸前后半小时不进食任何东西,包括水,如果婴儿是母乳喂养者,服糖丸后适当延长喂奶时间,因为母乳含天然的抗体,对活疫苗有拮抗作用,中途可进葡萄糖水或其他奶制品。5、接种百白破和白破疫苗后24小时后进行常规湿热敷5分钟,接种乙肝疫苗后也可以预防性湿热敷,接种时可让家长帮助尽量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1.3 疗效指标

对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的不良反应进行记录、比较,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红肿、疼痛以及发生硬结的情况。比较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 统计处理,测定结果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两组婴幼儿接种后产生不良反应情况,见表(1),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婴幼儿采取不同方法接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见表(2),通过表中数据能明显看出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近些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怎样防止疾病、保护自身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的家庭一般独生子较多,因此,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更加的重视,从婴幼儿开始,就会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呵护。每个人都清楚,婴幼儿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机体的免疫系统还不够完善,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是一些传染性疾病的高发人群。因此,对婴幼儿有计划的进行预防接种,是预防疾病传染的有效方法之一,预防接种能够对幼儿的身体产生一种保障,从而能够抵抗不同传染源的入侵。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3

【关键词】 免疫注射;体格检查;配合程度;婴幼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们的儿童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儿童健康体格检查日益重视,按时带婴幼儿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格检查的家长越来越多。而由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加强,婴幼儿每月都有计划内计划外疫苗接种。家长工作繁忙,常常想把孩子带到医院后,把体格检查、预防接种等都集中在一起完成。以至于婴幼儿在接种疫苗时所产生的疼痛、恐惧心理一直延续到体格检查时,影响了婴幼儿的身心健康,也影响了测量数据的准确性。笔者对582例的婴幼儿在接受预防接种后,进行体格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进行观察分析,找出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09年2月16日至5月30日在我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体格检查的2岁6个月以下婴幼儿。

1.2 方法

1.2.1 操作方法 由专人对接受预防接种后的婴幼儿按婴幼儿体格检查测量要求对婴幼儿进行头围、胸围、体重、身长的测量。按年龄<6个月,6个月~1岁,1~2岁6个月分为3组。1.2.2 评估方法 在接受体格检查时表现为哭闹、手足挥舞、拒绝躺下,不让医务人员测量为不配合。

2 结果

见表1,2。干预前后婴幼儿体检配合程度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表1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情况 表2 不同年龄婴幼儿配合体检干预前后配合程度分析

3 讨论

免疫注射过程对婴幼儿是一种不愉快的经历与感受,而婴幼儿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由于儿童的认知、语言表达和发育水平不同,各个年龄段儿童发生疼痛时表现也有所不同。可受年龄、应对方式,父母对疼痛的反应,过去疼痛的经历以及文化背景,教育方式等影响,因而影响婴幼儿体检的配合程度。表1显示:6个月以下婴儿在体检时80.55%都配合,没有痛苦表情,这与小于6个月的婴儿对疼痛经历没有记忆,而且对疼痛几乎没有恐惧感[1]有关,与《不同干预方法缓解新生儿疼痛效果的对比》中120名婴幼儿在5 min后疼痛减少到10%相符[2]。6个月~1岁婴幼儿71.79%不配合。6个月以后,对疼痛的反应受到以往疼痛刺激经历以及父母所给予的情感的影响,常规的护理操作就可以刺激婴儿,但反应程度不同。在婴幼儿阶段对疼痛刺激不理解但可以有记忆,且婴幼儿对身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体格检查等操作也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1~2岁半幼儿有72.15%不配合。幼儿对机体各部位的功能是没有任何概念的,对测体温、血压、检查耳朵等都非常恐惧,其反应程度与疼痛刺激的操作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对疼痛的反应相似于婴儿阶段,但较强烈。

在体格检查过程中婴幼儿的不合作会造成所测量的数据不准确。由于头围大小反映了脑和头部骨骼发育情况,是认知功能好坏的标志,身高、体重是衡量儿童体格生长发育的主要指标,体重能敏感地反应小儿近期营养状况,身高是反应小儿长期营养状况和生长速度的可靠指标[3]。不精确的数据会影响到小儿生长发育曲线的走势,影响医务人员对小儿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的评估。

4 对免疫注射后进行体格检查的婴幼儿给予有效的干预

4.1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要解除孩子的陌生、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为体格测量创造良好的条件 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由于陌生环境及旁边孩子哭闹声以及对医护人员的畏惧感,都可以使孩子产生恐惧和焦虑,会影响孩子在体格测量时的准确性。对极度害怕,哭闹强烈的婴幼儿,采取渐进式心理安抚,慢慢消除婴幼儿的紧张和害怕,告诉宝宝,这是在戴帽子,看看宝宝长大了没有?不是打针,不痛,让宝宝在测量前有心理准备,减轻害怕心理,减少恐惧感。建议家长在日常生活遇到孩子不听话时不要用到医院“打针”来吓唬孩子,以免增加对医院的恐惧及不正常的心理认知定位。

4.2 安抚婴幼儿的焦虑、恐惧的心情 医务人员用微笑、亲切的语言感染婴幼儿,使婴幼儿感到医务人员的亲切,可信任。并尊重婴幼儿,对婴幼儿的各种不恰当行为(婴幼儿用脚踢医务人员或婴幼儿不小心尿湿了我们的工作服等),要有母亲般的容忍,从心理上进入母亲的角色,使婴幼儿感受母爱的温暖。当得知体检的婴幼儿正好是生日时,立刻送上一句祝福:祝宝宝生日快乐!聪明漂亮(帅气)!使家长和婴幼儿感受到医务人员虽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4.3 对于正在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干预护理 进行体格测量前先吸吮再测量,因吸吮是一种减轻疼痛的有效措施。也可让母亲对婴幼儿进行抚摸、拥抱等肌肤性触觉刺激,来减轻婴幼儿免疫注射后的痛觉。

4.4 6个月以下婴儿最好选择在进入深睡眠状态下进行体格测量 指导妈妈轻轻放婴儿到测量床上,双手扶住婴儿的双臂,使婴儿感觉还是被抱在妈妈的怀抱中一样。在这种状态下操作,大多数婴儿都非常安静,不吵、不闹。

4.5 使用赞赏的语言 如婴幼儿不配合,可以先让配合体检的幼儿先测量,医务人员一边操作一边告诉不配合的幼儿:你看哥哥多乖,我们弟弟也很乖的,医生最喜欢这样的小朋友了。在测量前多使用赞赏的语言鼓励幼儿,因赞赏和鼓励是一种基本的心理需要,尤其对婴幼儿。

4.6 对于个性、独立性较强的幼儿护理 要耐心,细致把握其性格特点,争取其配合,避免强迫、压制的工作方法,不伤害其强烈的自尊心。

通过以上护理干预措施,582名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中配合体检的婴幼儿由37.45%上升至88.65%。如何避免对婴幼儿进行疼痛刺激,减少对婴幼儿的伤害,是护理人员的职责。因此,在为婴幼儿进行健康体格检查过程中,要满足其身心需要,尽可能不要在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后立即进行体格测量,应先让婴幼儿在做好健康体格检查后才接受预防接种后或侵入性操作,同时,在进行体格检查过程时,动作要轻柔,熟练,尽量消除体格检查过程中的轻微刺激,让婴幼儿在体格检查过程有一个良好的心身健康过程。

【参考文献】

1 李庆麟,张继兰.不同年龄儿童疼痛反应特点及护理研究.护理研究,2007,21(1):241-242.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4

孕婴市场水涨船高

猪年伊始,全国各大医院出生的宝宝数量急剧攀升。在准妈妈抓紧孕育猪宝宝的时候,琳琅满目的妇婴产品逐渐水涨船高。“婴儿经济”的商机正逐步显现。

小背心100元、益智玩具300元、小床2000多元……婴幼儿用品的消费群体飞速扩大。婴幼儿用品市场目前已成为中国最赚钱的行业之一。

2004年中国婴幼儿市场护理产品的销售额为10.7亿元人民币。近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这个市场每年的增幅几乎都在8%左右。

为此,智力开发、素质培养等衍生婴幼儿产品的销量十分火爆。上海一家婴幼儿用品专卖店的营业员介绍,普通类型的游泳桶只需要几十元钱,但婴儿专用的游泳桶价格却近400元,有些洋品牌的同类产品更贵。这些产品在广告中还声称,游泳有利于婴儿呼吸系统发育,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年轻的父母为了宝宝的成长不惜代价。又比如一种叫婴儿菜籽按摩枕的枕头,是采用油菜籽做的枕头,外包全棉面料。由于菜籽容易滑动,故对婴儿幼嫩的头部有很好的按摩定型作用,而且不必担心枕头的高低,软硬是否合适。北京红孩子公司的负责人李阳介绍说像按摩枕这样的“新鲜玩意儿”,有很多,销量都很可观。很多妈妈喜欢来婴儿专卖店逛,即使不想买东西也喜欢来店里看看新鲜,像逛宜家似的。

外资挖走“猪宝宝”商机

生育高峰使国内婴幼儿用品市场年规模超过1000亿元,只不过,多数落入国际婴幼儿用品巨头手上,大部分国内婴幼儿用品商家只能捡“碎金”。

尼尔森媒体研究的报告表明:“2006年出现的一个新的广告热点值得关注,2006年和2007年是中国传统生肖的狗年和猪年,一波结婚潮已于2006年第一季度出现,而相应的一波婴儿潮可以预见也将在2006-2007年产生。市场对于这一信息已经做出了积极的反应。以钻戒为代表的珠宝类产品,包括婴儿纸尿片、婴儿食品在内的婴儿产品类别在今年第一季度的广告投放量明显增加。”

美国金佰利旗下的婴儿纸尿裤巨头“好奇”更是加大了中国投入力度。该公司总裁邵青锋透露,目前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去年好奇纸尿裤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创造了两倍以上增长。“中国的纸尿裤市场刚刚进入发展期,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惊人。”

据悉,中国的纸尿裤市场每年保持了60%的高增长率,其中高档纸尿裤的增长率达到270%。粗略计算,这一市场每年便有40亿元的商机。

而在婴儿食品方面,惠氏、美赞臣、雀巢等国际知名品牌,同样摩拳擦掌。尼尔森媒体研究的调查显示,这些国际巨头们同样密集地在电视媒体进行新的广告创意播放,以保持自身的市场优势。

为了加大推广力度,“营养推广代表”已经成为许多奶粉企业争夺的人才。在美赞臣、多美滋等外资奶粉企业的网站上,我们都能看到长期招聘“营养推广主管”、“营养推广顾问”的招聘,这些营养师的职责就是向年轻的母亲推销自己的产品。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无论如何,今年这些先动起来的国际巨头们下注的都是一个不会输的赌局。

婴儿市场的6种经营方式

在这波“婴儿经济”中还有很多商机值得创业者关注,尤其是以下6个方面:

婴幼儿用品经营:婴幼儿用品占据婴儿经济市场的最大份额。各式功能不同的奶瓶、婴儿剪刀、牙刷、理发器、靠垫,这些专为婴儿设计的人性化生活用具层出不穷。

婴儿纪念品开发:年轻的父母都渴望为宝宝留一份恒久珍贵的纪念,于是,胎毛笔、水晶手足印等婴儿特色纪念品应运而生。保守估计有60%以上的新生婴儿会制作各类纪念品,这一市场的容量相当可观。

婴幼儿保健品经营:婴幼儿健康是父母最关心的问题,于是婴儿维生素、婴儿特色食品、婴儿钙锌食品、食欲调理产品及婴儿沐浴用品等,父母都舍得为孩子的健康投资。

母婴护理服务:如今的年轻妈妈普遍缺乏婴儿护理知识,于是母婴护理服务日渐兴起,包括专业月子母婴护理、新生儿与产妇保健、新生儿饮食服务等,受到年轻父母的偏爱。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5

长春市妇产医院早教中心,吉林长春130041

[摘要] 目的 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婴儿,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将其分为两组,一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该组定位观察组,另外一组为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结果 两组婴儿在不同的护理干预和家庭早教后,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婴儿的发育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包括婴儿的动作灵活度、语言能力等。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观察组对于医护人员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的服务满意度达到92.30%。结论 将传统医疗服务进行完善、创新,针对母婴家庭早期教育的问题深入到家庭并进行规范,能有效的提高婴儿各项身体发育。

http://

关键词 婴儿;家庭早期教育;发育商;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4-0742(2014)03(a)-0163-02

为了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该院从2010年开始便开展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将产科、婴儿、保健、护理等多方面进行整合,实现一条龙的规范性服务,有效的融合医院与家庭,使医护人员即婴儿家长共同参与,延长了家庭早期教育时间,规范了家庭早教的管理及应用,最终取得显著的效果[1],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对象为在该院正常出生的,并且是足月健康的婴儿,共计260位,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30人。

1.2 方法

1.2.1 两组婴儿护理方法 观察组婴儿从出生即给与规范的家庭教育和护理干预,3个月去婴儿家里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并给与家长家庭教育的培训和护理方法的指导,每隔1个月对婴儿进行发育商的检测,对照组不给与规范的家庭跟进服务,只简单进行普通的体格检查和发育商的测定。在实验进行1年后对两组婴儿的各项身体指标及发育商值等进行对比分析。

(1)课程培训,在婴儿出生时开产亲子的系统培训课程,主要由产科的专家、婴幼儿的保健专家进行讲解,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对婴儿的日常护理、喂养问题、早教的方法等。通过各种形式把培训内容灌输给家长,并且在培训同时对婴儿的身体等各项发育进行记录。

(2)制定家庭早期教育方案,制定月度计划、季度计划等,并协助家长一一完成进行,主要训练的内容有婴儿的视觉感官等,肢体协调等,并且即时对婴儿的变化进行记录。

(3)建设门诊服务台,专家坐诊进行接收咨询。观察组婴儿在新生儿出生后60d后的每月都到门诊处进行婴儿身体指标以及发育商的检测,并且针对婴儿的独特性,进行一对一的指导,给予最合适的早教方案,并给予实施培训[2]。对照组只定期对婴儿的体格进行检测。

(4)家庭跟踪访视情况。观察组婴儿在出生后的1年内每3个月进行1次跟踪家访,并根据婴儿的个体身体变化进行家教方案的变动和完善,给予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指导,包括科学育儿、保健营养,并且对婴儿的身体指标和发育商进行检测。

1.2.2 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婴儿12个月的身体发育指标,包括神经、行为、语言等多种能力发育情况。应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包括有填空、选择等形式对观察组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研究,调查家长掌握的知识主要包括护理干预知识、实质训练知识等。其综合知识考核在80分以上者为掌握,该研究130例婴儿家长中,有效的调查问卷有116份。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运用t检验,计量资料运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1年后的体格发育情况

见表1。

2.2 两组婴儿在1年后的发育商情况

两组婴儿发育商的对比主要比较婴儿动作的灵活度、语言能力、适应能力,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分析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后对知识的掌握率达到90.51%,培训前仅有28.46%,掌握知识面主要包括对新生儿的护理知识,保健与营养知识、早期喂养知识、规范的护理流程、早期家教培训知识、婴儿的护理技巧知识、婴儿家庭健康评估知识等[3]。

2.4 观察组对规范性的家庭早教与护理干预服务满意度情况

观察组家长在进行培训时,包括护理知识、家庭早教知识、培训的服务态度、与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及综合的服务情况,有120人认为满意,满意度达到92.30%,有10人认为一般,占7.70%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的优生优育等国策的推进,对于母婴的早期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了重要的环节。但是,在传统的医疗服务中,未能突破其传统方法。近年来,将母婴的教育工作深入至家庭,是国内外针对母婴教育及护理工作的重点,为研究讨论对婴儿实施规范性的家庭早期教育和护理干预的意义及效果,综合的观察规范性家庭早教服务模式对婴儿的身体发育及发育商的影响情况[4]。

通过表1显示,早期的护理干预可以帮促婴儿的身体的生长发育,该研究两组婴儿在1年的身体情况,如体重、身长的,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在早期教育中对观察组婴儿实施运动、语言、适应能力等综合训练有极大的关系[5]。在给予婴儿家长全面的培训后,婴儿在营养及护理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在婴儿处在快速生长期间,经过以上的培训和护理,可以提高其身体体格发育[6]。从表2中结果可看出,在给予观察组婴儿全面的培训后,观察组婴儿在灵活力、语言能力、适应能力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对婴儿的家庭早起教育以及护理干预问题进行规范性的跟进服务,可以帮助婴儿在快速生长期有效的促进其生长发育,此方法对于社会及个人加工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会推动医院产科、儿科及相关科室的建设及发展,值得广泛推广。

http://

参考文献

[1]耿庆妍,岳晓红,徐大宁.个性化教育对婴幼儿体格及智能发育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10(8):194-195.

[2]徐志兵,杜德锋,张晓雁.早期教育对早产儿大运动发育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9):396.

[3]范瑞芝.河南省农村幼儿家庭早期教育的现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438.

[4]林广起,谷梅,王宏丽.婴幼儿早期教育对智能发育影响效果的研究[J].中外健康文摘,2012(2):164.

[5]张丽珊,段娅莉,徐兵.早期教育对儿童智能发育长期影响的研究[J].上海预防医学,2011(3):207,208-210.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6

【关键词】婴幼儿;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6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6-006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对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也对健康有了更多的需求,尤其是孩子。同时,我们不仅要关注婴幼儿的身体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对于成人我们可以通过询问,交谈沟通等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获得信息,来安抚帮助他们,并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而对于语言表达缺乏或尚不成熟的婴幼儿,我们该如何了解他们的心理活动满足他们的需求呢?

1 心理特征

1.1 婴儿期(出生~1岁):婴儿与母亲或照顾者之间正在建立起良好的信赖感。婴儿期半年物我不分,分辨不出自己身体与外界的区别。譬如,常把母亲,奶瓶当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6个月左右能把自己的母亲及其照顾者同其他陌生人区分开来,开始人生,并表现出分离性焦虑,不愿与母亲分离等,还能从不同的玩具中,挑出其喜爱的玩具。经过父母,家中亲人反复的言语和动作等训练,情感的传递,外界的刺激,并依靠自己的感官如视觉,嗅觉,触觉,听觉等逐步感知周围事物,认识外界物体,发展自我意识。

1.2 幼儿期(1~3岁):此阶段小孩表现出明显的自主性。幼儿期小儿控制身体及参与环境活动的能力增强,已能独立行走,手的动作有了相当的发展,学会使用工具,同时小孩言语发展相当明显,能用语言来沟通情感,有能力来探索世界,做多方面的尝试。

2 护理措施

2.1 针对不同间断的婴幼儿,成人应不断地提供发展小孩视听觉的各种良好刺激。给他们搂抱,抚摸,经常哄逗及语言交流等身体上的接触。并通过做游戏来提高小孩的思维活动,学习人类的基本行为规范,鼓励小孩多提问,帮助其发挥想象能力,培养他们与各种事物有关的积极情感。

2.2 对患病婴幼儿护理人员应多与患儿接触,呼唤其乳名,使之对护士从逐渐熟悉到产生好感,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向家长了解并在护理中尽量保持患儿住院前的生活习惯,如把患儿喜欢的玩具或物品放在床头或身旁。通过耐心、细致的护理,使患儿感到护士像亲人一样关爱自己,从而产生对护士信任。对小婴儿要多给予抚摸、怀抱、微笑,提供适当的颜色、声音等感知觉的刺激,协助其进行全身或局部的动作训练,维持患儿正常的发育。

2.3 同时,对不同的婴幼儿要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每个孩子对陪伴和照顾的要求不一样,有些孩子安静容易满足。有些则需要更多的疼爱和关爱,因此看护者应充满爱心,自信,镇定有耐心的多与孩子沟通,使其具有安全感,安定下来。

3 小结

小孩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随着小儿生长发育而逐步发展的,脑发育的水平及其功能是小孩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生活环境和教养则是对心理发展其决定性作用的外界因素。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及良好的人际交流,对促进小孩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7

早期教育是由成人对婴幼儿实施的教育,一般指从人出生到小学以前阶段的教育,是对0-6岁婴幼儿及其父母、婴幼儿与父母或养育者之间开展的,有助于婴幼儿身体、情感、智力、人格、精神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与健康成长的互动式活动。早期教育是人生的启蒙教育,具有奠基的意义。一般认为早期教育从儿童出生时即可进行,甚至认为早期教育应向前延伸到出生以前的母亲怀孕期的胎教。本课题中的早期教育主要指的是对0-3岁婴幼儿的教育。

二、支持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依据

1、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要求

(1)婴幼儿身心发展速度较快。在身体发育方面,特别是大脑的发育,新生儿脑重约350克,一岁时约950克,到三岁时,脑重已接近成人的脑重的范围,以后发育速度变慢。宝宝在出生后2-3年内,良好的刺激对脑力的功能和结构,无论在生理和生化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幼儿在认知发展速度方面毫不逊色于身体方面的发展。0-3岁婴幼儿认知的发展和他们动作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可以说婴幼儿动作的发展就是其认知发展的表现。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从极度柔弱的状态,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能够活动自如,从一个完全被动的状态进入到主动的状态,能够独立完成各种动作。

(2)人脑发育的重要性。人类大脑天生就具备了千亿的神经细胞数量,但随着婴幼儿的发育,这些神经细胞出现用进废退现象,基于对大脑的不同刺激,一些细胞选择性消失或留存。例如,很多没有视觉的人,为了生存而更多使用触觉,因而在触觉方面表现优秀。

(3)婴幼儿较强的模仿能力。婴儿出生没多久就表现出模仿学习,例如,新生儿在一定距离内,面对多次重复伸出舌头的成人脸时,也会做出伸舌头的动作。随着婴儿的成长,与周围人物和环境更多的接触中,显示出婴幼儿的模仿学习行为。

(4)语言的获得是先天机制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人类语言发展即有先天机制的作用,又有后天的环境的影响,这是被许多语言学家早已多次证明的。和其他声音比较,刚出生的婴儿就表现出对人类语言的兴趣,

(5)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儿童认知活动开展的基础。良好的亲子关系能够给予幼儿安全、信任感,在这种情感背景下,能够鼓励婴幼儿认知活动发展。0-3岁这个阶段是建立良好亲子依恋关系重要阶段。

2、环境因素对婴幼儿发展的影响

(1)对婴儿生长的环境进行早期干预能促进智力发展。在美国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的婴儿进行早期环境干预能明显地促进其智力发展,从而证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研究人员在贫困家庭挑选了心理和身体技巧相似的100多名婴儿进行了长期研究。这些婴儿分为两组,一半组成实验组,接受高质量的婴儿日托护理中心的照顾,提供教育、健康、社会等训练项目。从几周大到5岁。另一组位对照组,不参加训练项目,正常参与各自的生活。通过追踪研究分三次进行测验,分别在这些孩子18个月大时, 12岁和15岁时,智力测验实验组平均分高于对照组, 在21岁时,对学生思维、受教育性、就业程度、养育能力、和社交能力的测验,实验组在阅读和数学测验中依然得分较高,上大学就读的可能性是对照组的两倍。

(2)母亲的敏感性影响婴儿的智力发展。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母亲能强烈的影响婴儿日后的社会发展和语言技巧。如果母亲天性乐观,对孩子的需要敏感,则婴儿的智力发展更好。

(3)谈话方式影响婴儿智力。伦敦语言和听力中心的莎莉?渥德博士认为在婴儿9―13个月大的时候父母与婴儿的谈话方式对他们日后的智力发展至关重要。她是根据一项研究得出的结论,她把140名婴儿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干预组婴儿的父母以谈话指导,对照组的父母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与婴儿交流。7年后的智力测验表明,实验组有9名儿童的智商超过130,另一组没有一个儿童超过130。实验组的语言技巧及总体智力都比对照组的明显为高。

除了以上实验依据外,教育的作用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也被人们所熟知,这种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教育决定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内容、水平、速度等,另一方面也创造着最近发展区,促使婴幼儿向前发展。而皮亚杰提出的关于遗传、成熟、环境和教育相互作用,也会影响婴儿发展,在此处不再详细论述。

三、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竞争意识更加强烈,无论是学业还是工作。很多家长为了使孩子成为一个强者,一个社会佼佼者,很早就开始计划孩子的人生,“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了,很多家长在学前期给孩子报各种特长培训班,更甚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就开始各种所谓的早教。教育宜早,这是社会上一个普遍的观点了,但是,现实中人们对早期教育存在着很多误区。在这里我们来探讨一下很多家长对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认识误区。

1、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对象存在不完全认识

真正意义的早期教育不仅仅是对婴幼儿的教育,更是对父母与养育者的教育。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好的起步点,送孩子参加形形色色的早教班,觉得只要进入了早教班,参加各种早教活动,对孩子的发展就是好的。而自己只是接送陪伴的角色,甚至连接送陪伴的任务都交由其他人完成。殊不知,早期教育的重要任务还在于对家长的指导,指导家长如何对婴幼儿进行科学教养。

2、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目的存在狭隘认识

早期教育的目的在于顺应婴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在此基础上促进幼儿的整体性发展。而多数家长以为早教就是提前学习英语、识字和数学,甚至是某种特长的训练和学习。早期教育是促进婴幼儿身体、心理、社会全面成长的教育,开发智力是应该的,但学知识、开发婴幼儿特长还不是它的目标。

3、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内容存在错误认识

对早期教育目的误解必然会导致教育内容的失误。有些家长或者不专业的早教机构,让孩子很早就开始学识字,读外语,学绘画、钢琴、舞蹈等内容,而严重忽略幼儿的情感教育,如亲子间依恋关系,师幼间的师生情感、小伙伴间的同伴情感等等。

4、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的方式存在误解

灌输式教育在我国教育发展历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人们长期习惯于这样的教育方式,如在孩子不理解的基础上,教孩子死记硬背诗句等。而真正理解和尊重幼儿的教育方式应该有对话的,有互动的,带有情感的,这才是早教的本质,绝对不能全盘灌输。

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重点

1、懂得关心教育

关心是一个人对他人、事件或物品的关注和关爱。在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中,应当给予孩子更多人性化的关怀。做到用心呵护孩子,悉心照料孩子、关注和重视孩子。首先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根据孩子的发展状况更好地认识孩子,发现孩子的需要,给予孩子及时的帮助;其次关心和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孩子都是优秀的,正确合理地认识这些差异,帮助每一个幼儿得到进步;最后关心情感需要,早期教育不是单纯的教育,不能一味的强调教育者的主动性,而应当给予幼儿更多的生活照料和情感呵护。

2、教会幼儿感知生活

0-3岁婴幼儿的成长是对周围生活的认识过程,为幼儿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基础。幼儿的学习,更多是与生活直接相联系的,是直接体验、感知和经历生活事件的过程。因此,学习生活是早期教育的重点,在生活中,幼儿学会感知,学会发现,在生活中不断成长,同时,婴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也要求幼儿首先需要学习适应真实的生活。

3、教育形式侧重于个别教育

由于0-3岁婴幼儿的特点,如身体发育不完全,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等,决定了这个阶段的孩子不适合参与集体形式的教育,而需要进行个别教育形式。另外,早期教育对象除了孩子,还有成人,每一个孩子所在的家庭都有其特殊性,在早期教育中,给予不同家庭进行早期教育指导时,也需要个别对待。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8

关键词: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8-0121-02收稿日期:2016-02-01

2001年,国务院批准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发展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养。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纲要在学前教育发展任务中,明确要求“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这就意味着国家正式将0―3岁婴幼儿教育列入到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之中。

2013年6月,鞍山市开始实行《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该办法对于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4年7月,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了《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对早期教育机构的教学人员作出了明确规定。

然而,鞍山市目前的早教教师中多数教师不具备幼儿教育经验及幼教基础知识,即便原来是幼儿园教师,也缺乏对0―3岁儿童教育的理论知识、教育实践经验以及相关的专业技能,不能适应0―3岁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还有的早教人员经过十几天的短期培训就直接上岗,这种短期培训既不系统也不规范,后续培训几乎为零。因此,总体来看,绝大多数从业教师在0―3岁婴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实践能力方面明显不足,调查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有助于提升早教师资的专业化水平。

一、概念界定

本文中,将亲子早期教育活动界定为在早教机构中,面向 0 岁至 6 岁婴幼儿和家长等,以发展婴幼儿认知、体能、情感、社会性等为目标,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教师带领婴幼儿和家长,有计划地组织实施的以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一系列教育活动与过程。早教师资指的是在早教机构中,以开发婴幼儿潜能、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为目标,有计划地设计、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教师。

由于亲子活动是教师、家长和婴幼儿多方参与的活动,教师担负着“提升家长教养水平、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双重任务。亲子教育的对象和所承载的任务决定了其不同于幼儿园教育和托儿所教育,对师资也有特别的要求。首先,早教教师是亲子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是家长和婴幼儿的指导者,同时早教教师还是咨询者,需要解答家长提出的关于孩子的教养问题。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无法通过一次活动预设出来,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和丰富的教育经验,方可应对家长的教养难题。

二、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

本文结合《鞍山市0―3岁早期教育机构审批管理办法 (试行)》和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两个文件,提出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如下:

1专业知识与技能

掌握关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掌握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能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掌握安全应急处理预案,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

2综合素质

教学人员应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信息采集与处理能力。

三、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现状

1政府部门对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引领不够

目前,鞍山市的早教机构基本上是独立办学,各机构之间没有沟通和交流,甚至为了保护所谓的知识产权,禁止同行相互观摩,更谈不上共同研讨教学。而作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局或区教委,并没有像幼儿园的管理那样,开展业务指导和活动评比,对于各个早教机构的引领很少。教育部门没有开展早教机构教师的观摩和评比活动,对于早教师资的业务指导任务更多由早教机构的总部承担。比如红黄蓝亲子园、金宝国际亲子园等,这些早教机构的教师接受的是全国总部的业务指导。

2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形式以园本培训为主

早教机构的培训以园本培训为主,大多数采用师徒传帮带这一传统师资培训形式。针对刚入职的年轻教师经验少,对婴幼儿和家长指导能力较差的现状,机构给每位新入职的教师配备一位资深的老教师,年轻教师由听课开始,逐步过渡到助课,由一个环节的助课过渡到整个活动的助课,进而发展为能够独立承担课程的能手。

3早教师资职后培训内容单一

通过与早教机构的任课教师访谈得知,他们的职后培训内容大多数是亲子活动课程的培训,偏重技能,淡化理论。大部分早教机构对新教师的培训内容是该机构亲子活动的环节与培训流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学主任进行培训,将活动环节肢解,每位新教师学习之后进行活动展示,采用磨课的方式进行考核。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到两周。培训之后,新教师对于如何组织亲子活动有了大致了解,并能够尝试采用配课方式接触家长和幼儿。

另外,很多学前教育专业的专科毕业生专业理论功底不够扎实,在亲子教育活动中来自家长方面的压力很大,有位教师吐槽:最担心家长在活动中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她认为自己缺乏观察力,看不出婴幼儿行为的特点,且分析不出行为背后的原因。当家长面对婴幼儿家庭教养困惑,向自己直接求助时,很难做出正确的指导。即使有时能够看出幼儿的行为问题,但是如何将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将问题聚焦,用哪些理论能够解释这种行为,自己却分析不出原因。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出台的《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早教机构教师应具备与家长有效沟通的能力和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能力,而很多早教机构的培训中却未涉及该项内容。

4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不高涨

新教师在经过培训与配课之后,在刚刚能够独立承担亲子活动课程的一段时间内,工作热情高涨,在面对家长提出的疑难问题而无法应对时,再培训的需求比较强烈。然而,由于亲子课程的流程一成不变,在入职一年之后,很多教师组织亲子活动轻车熟路,对于应对家长的问题也有了经验,工作热情减弱,再培训的需求不再强烈。在调查中,偶遇某亲子园园内全脑培训,需要参加培训的教师一共8人,由于个人原因请假3人,另外5人中,有2人坚持完上午的培训,下午找了理由退出培训,仅剩3人,在下午的培训中明显心不在焉,不时拿出手机看时间。由此可见,教师参与培训的热情并不高涨。

四、鞍山市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建议

1发挥政府部门的教育引领作用

早教机构应经过工商部门的审批后,接受教育部门的业务指导。各机构的办学历史渊源、优势和特色各不相同,办学经验也不同,有互相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应由地方教育局或区教委牵头,定期组织各早教机构之间互相评鉴、互相沟通和交流办学经验,观摩骨干教师的优质活动。以观摩与评比带动全市早教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也不失为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有效形式。

2拓展培训形式

目前,早教机构的培训大多限于园本培训,应拓展培训形式。可以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培训方式;可以聘请医院的儿科医生、高校的学前教育专家等到机构进行专项培训,虽然培训地点仍在园内,但讲座人员却不限于园内的教职员工,从某种程度上吸取了外部新鲜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另外,可以将教师送到其他教育机构,比如高校课堂、可承担师资培训任务的早教机构进行学习和挂职锻炼,一方面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另一方面,可以丰富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一成不变的教学流程增添新的内容。

3丰富教师职后培训的内容

早教师资的专业素养构成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和综合素质两部分。早教师资职后培训的内容也应与教师的专业素养相对应,不应仅限于亲子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这一项内容。

早教机构可以将入职教师的职后培训分层分步进行。首先,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从婴幼儿生存、发展和保护的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入手,如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让新入职的教师对早期教育服务具有正确理解与认识,认同早期教育服务教学人员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其次,学习有关不同年龄婴幼儿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促进婴幼儿发展的策略与方法等内容,使教师具备根据婴幼儿自身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养工作、与家长有效沟通、指导家长制订教养方案的工作能力。最后,宣传有关安全应急处理知识,以及意外事故和危险情况下婴幼儿安全防护与救助的基本方法。

4将培训后的教学能力提升与薪水待遇相关联

新教师成为能手之后,一旦教学方面游刃有余,便容易产生松懈心理。在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前提下,即使再培训,教师的薪水待遇也不会发生变化。这一制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接受再培训的热情。因此,早教机构可以根据培训后教学效果及可承担的工作量来计算薪水,这样教师参与再培训的热情会提高很多。

参考文献:

全国教育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关于对《早期教育服务规范》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的函2014.

王颖蕙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教师专业发展的初步思考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8).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9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我们坚持以服务于家长的主导思想,以促进婴幼儿发展为本指导思想,根据家长的需求,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切实提高家长科学养育能力,开启潜能,使宝宝健康活泼的成长,使0-3岁散居婴幼儿受教育的普及率不断提高。同时也不忘提高我们老师的早教指导能力。

二、现状分析:

1、上学期参加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这足以看出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了,从参加活动的孩子的月龄来看,小月龄的孩子人数也在逐步增加,因此本学期设计游戏时对月龄段的考虑应该再仔细些。

2、从每次陪同孩子前来参加活动的家庭成员来看,其中奶奶占多数,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早教指导员应该给不同的家庭成员提供不同的指导内容、指导方法。

3、由于我园的新教师占多数,因此在活动中的指导能力还不够,本学期有必要继续组织新教师学习《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使她们更好的了解这月龄段的孩子,以便能在活动中更好地进行指导。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1、继续做好亲子活动的宣传工作。利用发邀请涵、到相应街道贴通知等形式,提早让家长们知道我们的活动,并能安排时间带孩子来参加。

2、利用多种渠道和途径听取家长的建议和意见,并做出适当的调整,提高早教工作的有效性,使早教工作更科学化、合理化,以适合家长的需要。

3、继续完善0-3岁的婴幼儿动态发展档案的建立。

4、继续丰富游戏内容与形式,对于小月龄的孩子我们更多创设机会让家长的互动游戏,而大月龄的孩子则以丰富的游戏形式使其进一步感受幼儿园的游戏活动。

5、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学习婴幼儿知识,掌握与婴幼儿家长沟通的技巧,提高教养水平,提升工作的责任感,把工作做到细、做到位、做扎实。。

6、利用我园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邀请0-3岁的孩子一起来参加,如:“夏雨幼儿园六一节活动”等活动,使他们更加熟悉幼儿园、更加喜欢幼儿园。

四、每月工作安排:

三月份:

1、夏雨幼儿园早教指导站的工作计划。

2、开展早教指导活动。

四月份:

1、开展早教指导活动。

2、组织教师学习《0-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

五月份:

1、邀请0-3岁的孩子参观我园的“艺术节活动”的展示作品。

2、向家长发放科学育儿知识。

六月份:

1、向家长发放科学育儿知识。

2、早教指导工作小结。

幼儿园早教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根据《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实验工作方案》(xx教基[xx]48号)的要求,积极探索以幼儿园为核心,依托家庭、社区,对所在社区0-3岁婴幼儿的教养者进行指导服务为宗旨,以提升社区0-3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水平,促进儿童早期身心健康成长为根本目的,进一步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资源优势,扩大幼儿园早期教育的示范、辐射作用,运用丰富多样的早教指导形式对辖区内0—3岁的婴幼儿家长及看护人员开展早期教养指导活动,切实提高0~3岁婴幼儿及其家长的受教育率,促进0-3岁早期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1、宣传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知识和实践操作方法,有效促进社会对0-3岁儿童早期科学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基本知识的了解,全面提高全县0-3岁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

2、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教服务活动,使家长更乐于积极主动参与其中。帮助家长掌握0—3早期教育的科学教养方式,提高家长的育儿经验。

3、加强早教师资力量的培训,培养和建设从事0-3岁儿童早期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设计、组织、开展早教指导工作的能力。

三、工作措施

1、组织广大幼教工作者认真学习、执行《xxxx省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0-3岁儿童早期教育指导原则、目标内容、组织实施与评价方式,不断提高早教育儿理论水平与指导能力。

婴幼儿护理知识篇10

文章编号:1009-5519(2009)10-1591-02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B

产后访视是指在产妇分娩后的7、14、28天医生到产妇家中对产妇和新生儿进行访视。其内容包括产妇的一般情况、乳房、子宫复旧、恶露及伤口恢复情况等,给予产褥期卫生、营养,母乳喂养指导;新生儿的一般情况、体格检查、喂养及正确的护理指导,普及防病知识;指导及时预防接种和儿保门诊。

产后访视是妇幼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产前、产时保健服务的延续。产后访视对早期诊断、治疗、预防产妇儿童常见病,保障产后母婴的健康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文化素质和卫生保健意识进一步加强,妇幼保健已经从“有病就医”的传统观点迈向了预防保健的全新理念即打破常规、开拓创新、提倡“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产后访视就实现了这种新理念。为了提高4―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我市渝中区对产后访视时间调整为:产妇出院时(3~7天)、14天、1月、2月、3月、4月。于2005年实行了产后免费访视(包括了流动人口),体现了政府对妇女儿童的关心和对妇幼卫生工作的高度重视,对访视医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访视中发现的问题

重庆市实行产后访视已20多年,人们的观念和保健意识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由于流动人口的增加,人口的流动性增大,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农村的一些老观念也带到了城市,所以在访视过程中发现仍然存在和一些新的问题:(1)家庭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室内气味混杂。(2)乳汁分泌不足,不知怎么办好,急切采用配方奶代替。(3)喂哺姿势不正确,喂养方法不当,造成母乳不足。(4)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造成营养不均衡,维生素矿物质缺乏出现便秘等。(5)禁忌太多,不洗头,不洗澡,再加上褥汗多,造成毛孔阻塞和不畅,易生病。(6)母亲焦虑,由于独生子女,母亲担心多,工作的压力大等。(7)缺乏产后自护经验和科学育儿常识。(8)老观念多,新观念少。(9)产后活动少,出现便秘,产后恢复慢。(10)遇上产妇和婴儿常见的疾病不知所措。

2 访视医生可以解决的问题

2.1大力宣传母乳喂养,传授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提高母乳喂养率:大力宣传母乳喂养,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饮食,有许多优点,如母乳中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以及水的含量合适当易于消化吸收,完全能满足出生后4―6个月婴儿发育的营养需求;同时母乳中富含免疫物质,能增强婴儿的抗病能力;母乳中所含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和牛黄酸等,还有益于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使宝宝更聪明。母乳喂养能增进母子间感情,可促进婴儿心理和社会适应性的发育。产后哺乳也可促进产妇子宫的复原。防止产后出血。母乳喂养既经济又方便,温度适中且无菌。产后访视大力宣传母乳喂养就是要让产妇及家属接受母乳喂养,同时把母乳喂养的方法和技巧传授给产妇,以提高母乳喂养率。我辖区近5年4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65%比5年前43.4%有了大幅提高,产后访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2及时解决产妇及家属在喂养中遇到的问题:母乳不足时。产妇及家属往往不知怎么办,怎样补充配方奶,婴儿吐奶,不吃,又怎么办等,他们对婴儿的喂养及护理知识较缺乏,访视医生能给予他们正确的指导,并指导他们科学育儿知识及一些护理保健技巧。

2.3及时发现产妇及新生儿常见问题,给予正确指导和处理:产褥期产妇容易出现如产后出血、产褥感染、伤口愈合差、恶露异常、乳汁不畅、乳头皲裂、乳腺炎等。新生儿容易出现肺炎、腹泻、黄疸、湿疹、呕吐、尿布疹、脐带异常等,而产妇及家属不能对异常情况做出判断,产后访视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尽早治疗。

2.4纠正传统的不合理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进行科学的营养指导,以增强产妇体质,提高母乳质量,进而增强新生儿的抗病能力:产妇高蛋白饮食摄入过多,成天大量的鸡、鱼、肉、蛋。不吃蔬菜水果,又缺少运动,容易造成营养不均衡和便秘。不开窗、不洗澡、不洗头、不刷牙容易造成产褥感染等,从而降低自身抵抗力。访视医生可以进行科学的营养指导和生活指导。

2.5根据体检情况,对产妇康复情况及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情况作出正确的评价,并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健康指导。

2.6评估亲子间情感连结是否存在问题,让他们表达内心的体验和感受,给产妇以心理支持,帮助她们建立信心,同时给予心理咨询和辅导,减少产后抑郁的发生。产妇要适应新角色的转变以及生理变化,面对突如其来的各种问题(如新生命的诞生,不知怎样来哺育宝宝等),产妇产后容易出现短暂的情感痛苦或抑郁状态,容易产生产后抑郁,需要得到特别照顾和关爱。

2.7及时指导预防接种和儿保门诊:宝宝出生后有许多预防注射要接种,但产妇及家属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接种,也不知道该到哪里去接种,什么时候开始儿童体检,儿童保健有什么好处等,对于这些问题他们需要寻求咨询的对象和帮助。

2.8建立健康随访热线及咨询电话,让产妇及家人在其他时间也能得到帮助。

3 产后访视在妇幼卫生工作中的重要性

3.1提高母乳喂养率、预防接种率,巩固爱婴医院的成果: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婴幼儿喂养全球策略”中全力倡导的科学育儿方式。虽然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宣传,人们逐渐认识、接受了母乳喂养。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产妇缺乏相关知识和技巧,影响了母乳的分泌及喂养的顺利进行,访视医生的入户,解决了产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提高了母乳喂养率。还能及时告知家长婴儿预防接种各种事项,达到及时预防接种,

3.2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起着重要作用:从胎盘娩出至产妇全身各器官的恢复需要一段时间,一般需6周。此期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感染、产后抑郁症等并发症。产后访视能及时发现产褥期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能早期处理,从而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降低产妇死亡率。由于新生儿各器官和组织发育不成熟,调节功能差,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产后访视可以及时发现威胁婴儿健康的常见疾病,从而降低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文化和卫生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所以产后访视任务重大。

3.3产后访视可以架起从医院到家庭的桥梁,帮助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使其顺利度过产褥期。绝大多数产妇从医院回家后不知怎么办,缺乏产后护理经验,产妇自理能力较差。产妇及家属迫切希望从可信赖的妇幼保健医生处获得健康信息和育儿知识,甚至主动与医生联系,要求医生到家里进行探视,我们曾对120名产妇做过调查,其中94名认为非常需要家庭访视医生(占78.33%)、22名认为需要家庭访视医生(占18.33%)、只有4名 不置可否。访视医生的家庭指导,可以解决产妇遇到的各种困难,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她们充满信心地渡过新角色的转换,提高产妇的自护能力和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产妇保持良好的心情。顺利度过产褥期,从而架起了从医院到家庭的桥梁。让产妇在家中就可以得到医生的帮助。

3.4开展产后访视服务,可以体现妇幼保健人员的自身价值,提高医院的社会满意度。医生不辞劳苦,深入家庭,为产妇和新生儿进行健康指导,解决实际问题,既满足了产妇及家属的需求,也体现了妇幼医生的价值。同时还能够及时收到产妇及家属对医院的反馈信息,若存在不满现象,可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沟通、补救和改进,从而提高产妇对医院的满意度,提高社会效益。

3.5帮助和促进亲子间的情感连结,帮助家长建立信心,使婴儿得以健康成长。让家长尽快进入父母的角色。与婴儿进行交流,鼓励家长拥抱和抚摸婴儿。哺乳、与婴儿说话、唱歌等,能更多、更好地表达父母的爱抚,带给婴儿更多的愉悦心情。婴儿每睁开眼睛与父母对视、微笑、或发出愉快的声音都是一种情感交流。亲子间的情感连结是婴儿心理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可小视。

3.6拓宽社区卫生服务领域:产妇和新生儿是社区保健服务的重点对象。访视医生深入社区对产妇和新生儿家访,可以实现服务观念积极主动、满足社区居民的基本保健需要,为群众提供了方便、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又深化了社区卫生服务的内涵。拓宽了社区卫生服务领域。

3.7促进医院产科建设和儿童保健,提高孕产妇管理率及儿童管理率:产后访视是孕期产前检查、住院分娩服务的延续,可以在访视中了解产妇生殖器官等躯体恢复情况,及时反馈可促进医院产科工作。

产后访视对婴幼儿进行营养指导和生长发育检测,将资料建立一个系统的档案,作出生长发育曲线,对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和系统管理工作的起着重要的作用。

4 提高妇幼卫生工作质量亟待解决的问题

4.1建立健康档案和明确健康需求:使婴儿从出生开始就监测其生长发育,与医院的儿童保健工作形成一个延续的系统管理(将产后访视资料特别是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转入医院儿童保健档案)。

4.2扩大服务范畴:提供多样化形式的有效服务,可以将婴儿抚触、洗澡等服务拓展到家庭。

4.3加大妇幼保健经费投入,为社区卫生服务提供有力的财力保障。

4.4提高妇幼人员的综合素质,优化妇幼卫生队伍,建立长期培训机制。

4.5加强产后访视的力度,规范访视内容。提高产后访视率和访视质量,避免访视医生到家只称体重、量身长的简单操作现象。

4.6完善服务机制,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使孕产妇系统管理和儿童系统管理有一个延续性,保证资料的及时传输和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