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的护理培训十篇

时间:2023-09-22 17:57:58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1

【关键词】保育人员;在职培训;台湾

无论是在幼儿园、托幼机构还是家庭中,幼儿的保育工作都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和发展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995年,国家劳动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保育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和《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试行)》,对保育人员应该接受何种培训、拥有何种技能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自当年起,能够在正规托幼机构和幼儿园中从事保育工作的人员必须通过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并持有相应证书。

在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也被称作“保母人员”,对于保母人员的专业培训有着严格而全面的系统。本文就台湾省关于保姆人员培训的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介,从中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启示。

一、台湾省保母人员专业训练的历史演变

台湾省保母人员的训练始于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庭扶助中心(现更名为台湾儿童暨家庭扶助基金会台北分会南区分事务所)试办“邻里托儿-保母训练”,1989年起台北市政府正式委托民间团体办理保母人员训练方案,每期上课60小时;高雄市则是自1989年和高雄家扶中心合作推动“家庭托育人员服务训练”;1992年起,全省各县市陆续开办保母人员基础训练;1997年《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规定保母人员至少需训练满80小时才可以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各县市政府与民间团体陆续开办保母人员训练,协助有医院从事保母工作者参与保母人员技术士考试,以提升保母人员的素质。

1987年台北市政府委托台北家扶中心办理免费的保母人员训练,训练课程内容为:①婴幼儿营养与食物调配;②婴幼儿发展与辅导;③婴幼儿保育(卫生保健);④婴幼儿教育与实习;⑤亲职沟通;⑥婴幼儿服务的展望;⑦家庭托育中心的环境;⑧婴幼儿沟通;⑨婴幼儿游戏与玩具;⑩邻里托儿服务之认识;⑪儿童保护观念与作法;⑫婴幼儿疾病;⑬亲子关系与管教;⑭托儿的法律常识;⑮专题演讲与讨论等。

1997年台湾省内政部规定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类别为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与亲职教育,课程内容如表1:

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作为推动保母人员督导管理制度之依据,将保母人员的督导管理内容分为职前训练、媒合转介与支持辅导(包含咨询、家访辅导、在职训练),同时将保母人员的基础训练界定为保母人员的职前训练,是参加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的资格条件。自此,台湾省保母人员训练分为了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两种。

2005年内政部儿童局将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修订为7学分126小时,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包括儿童及少年服务法规、婴幼儿发展、亲职教育、托育服务概论、婴幼儿环境规划及活动设计、婴幼儿健康照顾、婴幼儿照护技术等七类。保母人员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如表2:

从职前训练的核心课程内容可以了解到台湾省保母人员应具备婴儿发展、健康照顾、营养、托育环境规划、学习活动设计、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亲职教育等知识与技能,对于只完成了台湾省义务教育或者非幼保相关科系毕业者必须先接受保母人员职前培训的核心课程,完成核心课程训练才能参加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举办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

而从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制定的《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可知,保母人员检定范围包括学科及术科测验两部分。学科部分,主要是测验儿童及少年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的内容,即职业伦理、婴幼儿托育导论、婴幼儿发展、婴幼儿保育、婴幼儿卫生保健、婴幼儿生活与环境和亲职教育的内容。术科测验则包括游戏学习区、清洁区、调制区、安全医护区等技能检定。

从保母人员专业训练发展的演变可知,在专业训练上是由局部地区扩展到全省实施的,训练时数由80小时增加至126小时。训练期分为职前训练与在职训练,并由职前训练与保母技术士技能检定两部分相结合,强制非幼保相关专业者接受专业训练。

二、台湾保母人员在职训练的实施

台湾省保母人员在职培训开始于1999年,台北市政府委托信谊基金会与台北家扶中心试办了“保母督导系统”。该系统首次以训练、媒合以及督导三合一的方式,让完成训练的保母人员能继续接受督导——一方面给于保母人员支持,另一方面透过督导系统督导保母人员的托育品质。2000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正式将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纳入《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的文本中,以提升保母人员照顾幼儿的服务品质。

(一)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自2000年起规定各县市的社区保母系统每年必须办理系统内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训练经费由内政部儿童局补助;未参加训练的保母必须退出社区保母系统,完成训练后才能重新加入社区保母系统。由于大多数保母人员的托育时间为星期一到星期五,所以社区保母系统多利用假日举办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同时,为了节省训练经费与训练时间,一般而言在职训练多采用密集式课堂授课方式进行。

各社区保母系统对保母人员安排的在职训练内容多以内政部儿童局每年所规定的训练内容为范围进行课程规划,并且在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必须将训练计划陈报各县市政府备查。2007年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系统实施计划》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儿童保护、卫生保健、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托育伦理。2008年规定保母人员必修的在职训练内容为:分享育儿照顾新知、育儿经验分享、提升保母自我照顾能力、儿童保护、卫生保健(视力保健、口腔保健以及健康)、发展迟缓儿童筛检保育、婴幼儿发展与学习、保母情绪管理、意外事故预防与处理、托育伦理等。

(二)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

将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所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警醒归纳整理如下表:

表3:2006年至2008年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一览表

年 在职训练内容

2006 幼儿肠胃功能认识与保健、中年妇女之身心适应、婴幼儿过敏疾病认识与照护、婴幼儿卫生与保健、幼儿生活教养、保母日志撰写、婴幼儿感觉统合与潜能开发、儿童保护、口腔清洁与龋齿防治、婴幼儿身体发展与医疗保健、行为观察与处理原则、游戏学习设计、保母情绪管理、婴幼儿按摩理论与实务、婴幼儿副食品、亲子活动设计、说故事研习营、幼儿创意语文、儿童发展迟缓、社区保母系统计划说明、急救CPR、更年期妇女的保健、谈幼儿情绪、亲职沟通、如何与家长签订保母任务契约、动手做玩具、哺育母乳、保母责任险说明、婴幼儿发展评估相关资源整合及运用、0-3岁幼儿发展认识与协助、培养婴幼儿注意力、幼儿听力发展认识与协助、应用音乐启发婴幼儿学习与发展、婴幼儿意外紧急处理、保母与家长沟通技巧、婴幼儿营养之均衡发展、早产儿的居家照顾、家庭托育环境的规划与布置。

2007 新生儿与婴儿疾病观护与急救、从营养与副食品谈婴幼儿健康、幼儿常用食品营养成分与体质关系分析、0-3岁亲子音乐游戏、危机预防与处理、从清洁与收纳谈托育环境维护、保母托育相关政策、各类营养素对各年龄层之重要性、婴幼儿急症的处置与照护、由医学观点看学习障碍、感觉统合、幼儿语言发展与唇腭裂幼儿之照护、幼儿独立人格训练、幼儿按摩技巧、育儿工作者易发生的职业伤害、受虐儿童与目睹家暴的认识与处遇、儿童视力保健、0-4岁发展检核表实作技巧、婴幼儿教具制作、0-6岁儿童行为改变技术、说故事研习、保姆情绪控制管理、保母专业伦理、儿童哲学与教学、如何帮助情绪障碍的孩子、托育事件个案探讨、文化古迹参访、意外保险、游戏治疗活动设计、保母职场压力管理及心理调适、学龄前幼儿口腔保健、用药安全、保母与家长的沟通技巧、婴幼儿发展检核、以只能治疗角度看0-3岁的幼儿发展、保母形象建立、会谈技巧、儿童托育政策与居家式儿童照护服务管理自治条例说明、保母系统与劳动权益、婴幼儿常见的皮肤病、早产儿照护、婴幼儿意外预防与处理、0-3岁激发孩子的学习潜能、0-3岁分离焦虑情绪与处理、宝宝腹泻与便秘的预防与照护、新生儿的照护、发展迟缓儿童筛检、婴幼儿发展与学习、婴幼儿的感觉统合、婴幼儿的安全-CPR。

2008 意外伤害预防与处理、幼儿脑力潜能开发、托育经验分享、如何与0-3岁幼儿说故事、如何培养孩子学习力、专注力、记忆力、托育契约权利义务说明与签订原则、保姆自我照顾分享、公共卫生与传染病预防、图书故事与幼儿发育、幼儿色彩学、幼儿游戏心理与行为、善用学习策略提升学习成效、传媒对幼儿早期发展的影响、多元文化与幼儿教育、家庭与法律、儿童发展筛检介绍、保母情绪与压力管理、早产儿居家招呼、系统政策及托育辅助业务说明、0-2岁婴幼儿适性发展游戏活动设计、卫生保健(视力、口腔及)、新CPR训练、儿童保护、穿出自信(保母形象管理与沟通)、婴幼儿良好饮食习惯、认识孩子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效的家计管理、认识母乳、认识儿虐与法律常识、增进幼儿适当的表达能力与改善构音、托育环境规划与安全、婴幼儿的发展与学习、托育伦理、宝宝日记书写技巧、如何和家长做有效的沟通。

台北市保母人员的在职训练从1999年起实施已10年,起初由台北市政府委托民间团体办理,2000年起依照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的规定由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多年来各社区保母系统办理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为配合保母的时间多于假日举办,训练方式则以课堂讲授方式进行,在职训练内容依循当年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规定的必修课程进行调整和规划。

综上所述,从台北市各社区保母系统自2006年至2008年所举办的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内容观之,每年的在职训练内容差异并不大,这应该与内政部儿童局已对保母人员在职训练课程内容做了原则性规范有关。而各区保母系统办理保母人员在职训练前亦会参考保母人员的建议对训练内容进行调整,保母人员多建议增加工作上需要的知识技能或保母人员自我照顾的需求。

三、对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启示

对台湾省保母人员职业培训的历史沿革以及训练课程内容的梳理,可以看出在台湾省对于保育人员训练的内容不仅包括了幼儿保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也涵盖了对于专业伦理和个人发展的素质培训。

而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培训目前还只是对职前培训有着严格的要求,在职培训并未有着明确的规定以促进其继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标准》中对于保育员的要求来看,对于保育员的专业培训内容还仅仅是关注对幼儿生理心理的了解、幼儿常见疾病和护理方法以及对幼儿教育保育的技能等,而对于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职业发展、与家庭和幼儿的沟通以及共创支持保育人员专业发展平台的关注较少。

基于以上对于我国台湾省保育人员专业培训的述评以及对于我国大陆地区保育人员培训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地区可以在保育人员的专业伦理、在职培训、专业发展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重视,为提高保育人员自身素质和保育质量打造更好的平台。

参考文献:

[1] 关于颁发保育员、家庭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通知[J].创业者,1997(6)

[2] 李慧娟.家庭保母训练方案之评估研究——以台北家庭扶助中心邻里托儿服务方案为例[D],1989

[3]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福利专业人员训练实施方案,1997

[4]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儿童福利专业人员保母人员核心课程,2005

[5] 台湾省行政院劳工委员会.保母人员技术士技能检定规范,2007。

[6]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试办保母督导系统计划,1999

[7] 台湾省内政部儿童局.社区保母支持系统实施计划,2000

[8]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0年度业务报告,2001

[9] 张美美.台北市保母人员在职训练需求之研究,2009

[10] 台北市政府社会局.台北市政府社会局97年度业务报告,2008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2

【关键词】婴幼儿;保健;智力开发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示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64-01

1 进行对婴儿的保健应注意对婴幼儿智力的开发

1.1 对婴幼儿保健与智力的开发应从母亲对新生儿进行皮肤接触开始。

皮肤接触是婴儿的早期保健。皮肤感觉是婴儿最早发生的感觉,其后才出现嗅觉、味觉和听觉。母亲通过对婴儿的怀抱、亲吻、轻柔的按摩等动作来表示亲热的皮肤接触,尤其是生后半小时内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这不仅可以补偿已失去的在母体内那种紧密皮肤接触,而且也延伸和扩展了安抚舒适方面的感觉,使婴儿形成积极的皮肤感觉的条件反射。生物学家指出:皮肤的接触和按摩是人类和所有温血动物一种生理需要,当人类婴儿得不到这种需要或满足时,便会发生“皮肤饥饿症”,可影响婴儿心理情绪和正常心理发育及智力的开发。如婴儿正在哭闹,别人无法让其安静,而母亲抱在怀里,婴儿一接触母亲的皮肤,听到母亲的心跳声就安静了,父母亲及亲人经常对婴儿进行亲切和亲热的皮肤接触,不仅有利于婴儿身心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婴儿智力的开发。

1.2 早期保健要训练婴幼儿的动作、扩大婴幼儿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及智力的发展。

对于婴儿,首先要训练手的动作。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手指活动的越多、越复杂就越刺激大脑,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就是我们常说心灵手巧,所以我们要注意对婴儿双手动作的训练,要训练婴儿左右手并用,训练婴儿抓握、敲打、击掌、撕纸、招手动作,让他们尽情的体会到由于自己的手指的动作而使物体变形的愉快。在此基础上,训练婴儿会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住物体,如在桌子上拣起饭粒、把玩具从盘里拿出来等。训练婴儿的双手能使手指逐渐灵活,从而对脑细胞产生良好的刺激,促进智力的发展。

在训练婴儿双手动作的基础上,要按时训练婴儿的爬行和行走。训练婴儿爬行可以扩大婴儿活动范围,使他们自由地移动身体,并经过努力去接触感兴趣的实物,这对发展感知觉和心理活动都有积极作用,婴儿到了1岁左右保健主要是逐步训练站立和行走。如给小推车或让他们扶着成人的手学步行,学会行走以后他们的活动就有了独立性和主动性,这对扩大交往,发展智力将起着重要作用。

对幼儿时期动作的保健要复杂的多了,这主要通过游戏来完成。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要让孩子多玩自己喜欢的游戏,成人不必多加干涉。玩弄玩具不仅能提高他们动作的能力,而且能激发他们去认识周围事物和模仿成人的活动,从而丰富知识,发展智力。

1.3 早期保健与智力开发应训练婴儿的语言发育。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活动,婴幼儿说话是和大脑发育在一起的。对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应帮助孩子尽早地训练婴幼儿的语言。最早的语言训练是在母婴之间进行的,出生两个月的婴儿,母亲就应主动和孩子说话,让婴儿模仿发育,不要以为两个月大的婴儿什么也听不懂,婴儿是先学听懂别人的话,然后才说出话来。比如当婴儿情绪愉快时常会“呀、呀”学语,这时母亲一定要让他感到你对他发音感兴趣,你可以面对婴儿模仿他的发音,然后鼓励他与你交替发音,比如婴儿说“啊”你也说“啊”互相模仿一会后,你可主动改变发音“大大”,婴儿也模仿你发音“大大”。

在训练婴幼儿语言时要把语言和认识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要把教语言和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如给孩子吃苹果的时候可指着苹果说“这是苹果”,教苹果的发音的同时也认识了苹果这一具体的事物。再如给孩子穿衣服时可边穿边说“给宝宝穿衣服,先穿背心,再穿衬衫,把胳膊伸进袖筒里,再伸一个,扣上扣子,穿好了。”这样进行语言训练不仅能发展孩子的语言,认识理解周围的事物和活动,而且对大脑的发育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2 进行婴幼儿的保健与智力开发要注意发现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可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2.1 正确对待婴幼儿的独立性,训练婴幼儿的自理能力。

婴儿长到三岁开始懂事了。自我意识也开始发展了,虽然他们本事不大,但往往这要自己来,非要自己干,现得不在象以前那样听话了。这是婴儿心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是独立性开始的表现,有心理学家称这是为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个时期着重对儿童进行心理保健,孩子要求独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客观规律,此时对孩子应因势利导训练他们自理能力,切不可违背规律,强迫孩子服从大人,或事事包办代替,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发展。

限制婴幼儿独立性的家庭或者对婴幼儿溺爱或者是对婴幼儿管得过多过重。溺爱型的父母一切包办代替,不给孩子任何自己独立的机会。管得过多过严的父母则没有把孩子当做平等的家庭成员,处处限制儿童。儿童要求独立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独立的愿望得到满足就高兴,也容易听话;得不到满足就会发脾气,闹别扭。研究表明,独立性长期受限的儿童长大后缺乏独立性,事事依靠别人,缺乏创造性,智力得不到发展,缺乏自信,缺乏创造性,总觉得不会干,干不好。当独立性完全被剥夺时甚至产生精神方面的疾病。由此可见对婴幼儿的保健和能力的培养不可限制他们独立性的发展,要因势利导地培养他们自立能力。

2.2 发挥并保护孩子的兴趣,将兴趣转化为能力

兴趣是培养孩子智慧与能力的营养品,父母应该在孩子玩耍的时候,不满足于表面的摆弄,他们更感兴趣的是拆玩具,因为他们在玩的过程中会观测到许多非常奇妙的现象,继而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希望能尽快的找出答案,为此不至深浅地拆开玩具要探明究竟,孩子这种“破坏行为”正是他们探究世界的开始,也是他们创造性思维的盟芽。对孩子这种探索世界的兴趣首先应加以保护,决不能加以扼杀,然后对孩子的这种“破坏性”玩耍加以引导,父母亲告诉孩子有些玩具可以拆,有些玩具不能拆,要为孩子选择可以拆的玩具或准备淘汰的坏钟表之类供孩子拆,并指导他们如何拆怎样再组合起来,在孩子们拆装的过程中,孩子盟发的各种智慧,潜能就会茁壮起来,使孩子们的兴趣转化为能力。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3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以优质服务求发展,满足群众需求为工作目标”的原则。

(1)坚持以技能培训带就业的原则。利用区人口计生委服务中心现有的教育阵地,通过与相关部门联手,建立起为婴幼儿实施服务的看护人员培训基地,即:“育婴师”、“月嫂”培训基地,并形成培训工作的长效工作机制。开展“育婴师”、“月嫂”培训,要以有意愿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为主要工作对象,把母婴护理基本技能培训做为主要培训内容,参照有关部门的培训工作要求,从培训时间、培训内容上与全市统一的上岗要求相匹配,借助社会力量为全区母婴护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建立比较完备和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通过建立培训标准、规范培训内容、建立考核办法等措施确保培训工作的质量。对经培训、考核达到合格标准的,为其颁发合格证,作为上岗的依据。

参加“育婴师”、“月嫂”培训的人员将采用社会公开招生与各街、社区推荐相结合的方法,从本区有志从事母婴护理的人员中招募。

对于从事母婴护理工作的人员,区人口计生委将分别针对不同情况,对下岗、失业人员,最低生活保障人员中参加培训的予以全程免费培训;对于其他有意从事母婴护理工作人员给予适当、低偿收费。对于培训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给予优先推荐就业岗位。

(2)坚持以优质服务求发展的原则。在开展技能培训工作的同时,区人口计生委将跟踪培训全过程,采用学业评估、人际交往能力评估,及在培训期间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的方法,提升服务人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以满足群众需求为目标的原则。“育婴师”及“月嫂”培训工作是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优先投资于人的发展,促进婴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培训工作中,要以满足群众现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进行,注重社会效益,充分发挥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的公共服务项目。

2、工作目标。到年底,新生儿家庭对“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知晓率达100%;对有需求意向家庭的人员推荐率达100%;对“育婴师”、“月嫂”的人才库管理达100%;第一年上岗率达60%以上;第二年上岗率达80%以上。

3、主要任务。

(1)宣传倡导。各单位要充分利用人口计生系统的网络优势,大力宣传“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多种形式,提高群众对培训工作的了解,扩大全区群众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的支持。

(2)组织实施。成立区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责成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制定培训工作安排,明确授课时间、地点、内容,做好组织培训人员、聘请授课人员等具体工作;制定培训工作相关制度,保证培训工作有序开展。建立“育婴师”、“月嫂”人员人才库,通过政府及人口计生工作政务网,对外予以,并通过人口计生工作网络向社区居民进行推荐。

建立升级培训工作机制,对取得培训合格证并经过实践得到肯定的服务人员,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适时组织升级培训,不断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

(3)工作评估。做好培训后期的总结和服务人员跟踪评估工作。建立奖惩机制,对服务质量高、跟踪评议反映好的服务人员,区人口计生委每年度组织星级服务员评选。对服务技能低下、服务态度差、群众不满意的服务人员,考评领导小组有权收回培训证,取消其资格。

(二)婴幼儿早期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实施方案

1、工作原则。通过倡导科学早期教育理念、整合社会资源、培训人才队伍、健全工作网络,建立以人口计生服务网络为依托、社会早教资源为补充的人口早期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基本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支持、家庭参与”的人口早期教育机制,不断拓展人口计生工作的服务内容。

2、工作目标。普及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使0-3岁婴幼儿家庭享有低偿、科学、系统、便利的早期教育服务,具体目标是:

(1)早期教育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人口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高广大群众对开展人口早教工作的正确认识,让婴幼儿早期教育的科学理念深入人心,群众自觉参与早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

通过设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开办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培训,扩大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引导早期教育工作良性发展,拓展为群众服务的内容,提升为民服务能力。

(2)早期教育活动进一步广泛普及。发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作用,全面开展人口早期教育知识“三进、三送”活动,即人口早期教育进街道、进社区、进家庭活动,为街道、社区和家庭送人口早期教育政策、送理念、送知识,让人口早期教育活动在全区广泛普及,促进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孩子健康成长,家庭幸福美满,人口计生早期教育工作蓬勃开展。

通过印制和发放人口早期教育知识宣传品,组织0-3岁婴幼儿家庭参与区、街、社区早期教育活动,达到80%以上的家庭掌握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接受区早期教育基地教育的家庭掌握比较多的0-3岁婴幼儿的教育理论和方法。

(3)早期教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充分整合相关部门优势,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共同搭建人口早期教育的工作平台。实行政府、学校、家庭、社区大联合,积极探索人口早期教育互动、联动新模式,健全完善早期教育长效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人口早期教育的良好局面。

建立健全人口早期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与各相关部门合作的工作体系,人员组织到位,活动效果明显,运用市场化管理模式,逐步规范早教基地的各项工作。

3、主要任务

(1)制定人口早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成立南开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制度,做好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沟通。

不断加强人口早教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编写发放《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致全区育儿家庭的一封信》,使广大的育儿家庭充分认识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协调相关部门,制定联合协作协议,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构。

成立区人口早期教育专家组,聘请并吸纳具有早期教育相关知识和专长的人员充实到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人才队伍之中,为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人才基础。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机制,形成比较健全的工作网络,以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为中心,辐射各个街道、社区;充分利用婴幼儿园所、社会早教机构等社区资源联手开展早教工作;建立相应的联合工作制度、规范运作程序,逐步建立起长效工作机制。

组建区“人口早期教育督导员”队伍,从计划生育协会志愿者中选拔一批热衷公益事业的骨干,通过召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研讨会、座谈会等形式,听取并掌握群众需求的第一手资料,宣传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重要性,倡导优生优育。

聘请早期教育专家编写分别适合于婴幼儿家长和看护人的早期教育工作辅导教材,使教材既符合科学、规范,又符合实用、易操作的宗旨。

联合社会机构,联手开展面向广大家长的科学育儿知识讲座,开设婴幼儿教育指导课程。建立培训制度,逐步完善工作方法、措施和运作程序,适时组织培训工作交流、座谈、研讨等活动,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

继续深化区人口计生委新婚学校和区妇幼保健院的孕妇学校建设,不断完善其授课内容和方式,加强对提高人口素质的教育和宣传。

各街道、社区要充分利用“爱之家”和“客嫂驿站”等人口计生服务阵地,广泛开展行之有效的、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逐步扩大以政府为主导的人口早期教育的影响力。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区人口计生委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区人口计生委主任管婧同志任组长,副主任罗金钟、贾欣玫任副组长,区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宣传科、计生协等科室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组织协调、政策衔接、经费投入、工作督察等。具体工作由宣传科牵头落实,相关科室紧密配合。各单位要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指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确保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2、保证经费投入。人口早期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事业,要按照“实事办好、好事办实”的原则,保证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经费投入,确保早期教育宣传、咨询、培训和指导等基本项目经费需求,保证有人办事、有钱办事。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4

关键词:校企合作 职业技能培训 育婴师

      在学院分管领导、成教培训部、护理系的领导下,参与了“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现浅谈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校企合作”的探索。

1. 思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指出,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

我院办学紧扣《纲要》精神,大力推行和完善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护士职业资格证书”及包括“育婴师”、“养老护理员”、“急救员”、“中医按摩师”在内的多种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本人所在的“育婴师”培训团队,在院、系、部的领导下,在“育婴师”培训过程中,注重“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较好地帮助09级200多名学生及10级800多名学生完成“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学生了解并感受到“育婴师”的市场需求、市场前景、职业素养,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过程

2.1 制定教学计划

2.2.1 明确培训目标:

通过育婴师(四级)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操作技能训练,学员需了解乳婴儿发展的基本特点和生长规律,乳婴儿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的基础知识,熟练应用生活照料和卫生护理的基本技能,掌握照料、教育乳婴儿的基本方法,辅助乳婴儿的家长,形成乳婴儿照料、护理、教育的基本能力。

2.2.2 设置内容模块。(略)

2.2.3 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2.4 编排课表。(略)总学时60学时。理论与实训实习约1:1.5。

2.2 师资队伍的选择与建设

2.2.1 院内:

孙洪,副教授,护理系副主任,承担 “保健与护理”课程;

胡怀宇,副教授,成教培训部副主任,承担 “职业道德与定位、法律法规”课程;

喻平,教授,护理基础教研室主任,承担 “生活照料、婴儿三浴”课程;

周莉,副教授,承担 “饮食与营养,清洁和消毒”课程;

祝春霞,讲师,承担 “预防接种、常见疾病护理”课程;

宋楠,讲师,承担 “生长发育”课程;

刘弈宇,讲师,承担 “意外伤害的预防与处理”课程;

2.2.2 院外:

周春,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在省政府机关幼儿园从事幼儿教育10多年,承担 “教养环境规划、发展动作、语言、感知、情感、社会性”课程;

   肖辉,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兼修武汉大学新闻学专业,在金宝贝贵阳中心工作5年,资深顾问,承担“早期教育的重要地位”课程;

陈铭,心理学专业毕业,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心理发展”课程;

颜昌鹏,高级育婴师,承担 “家庭教养指导”课程;

郝燕,高级育婴师,承担 “教育”相关课程;

张翠菊,高级育婴师,承担 “婴幼儿抚触”课程;

2.3 实训基地的选择与建设

2.3.1 贵阳市金宝贝早教中心

1976年成立于美国,目前在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士、法国、亚洲等全球37个先进的国家及地区,成立有700多家早教育儿中心; 规模大。

2.3.2 贵阳市小河兴隆城市花园早教中心;规模中等。

2.3.3 贵阳市清源早慧育儿咨询有限公司早教中心;规模较小。

2.3.4 贵阳市白云区宝宝丫丫婴幼儿游泳中心。

2.3.5 贵州立智源育婴师事务所婴幼儿游泳中心。

备注: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的早教中心,今年因“搬家”,暂未开展工作,但已达成意向性合作,明年可以接纳部分育婴师学生学员见习。

2.4 学生的教学管理

院内部分主要是理论课,分班上课100人为一班。

院外部分主要以实训为主,每个实训点为一个组,每组学生15-20人,课余时间及周末,轮转实习和见习。

小组长四个班长一个大班长;明确各岗位职责。

统一思想:“安全、有序、有效”地完成育婴师培训任务。

2.4.1 安全。确保培训过程,特别是在院外实训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的安全。在小组轮转过程中,后一组组长跟随上一组到实习点,以便为自己小组带队,强调信息及时沟通。

2.4.2 有序。有组织,有纪律,有团队精神。展示贵阳好了职业学院学生的精神风貌。

2.4.3 有效。一方面,学好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学习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心态和方法,行业人做人、做事的态度和方法。

3 收效

3.1 学生方面:

3.1.1 对学生德育工作有显著促进作用。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行业。感受到行业人的职业素质要求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对自身需要提高的方向有明确而具体的认识,职业生涯规划也不再是“雾里看花”“纸上谈兵”,个人成长的内在需求明显增加。相对于在传统办学模式下,教师辛勤耕耘,爱心加耐心地教育学生,但总觉得事倍功半,学生进步不明显。正所谓“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校企合作对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自我思想教育有很大作用。

3.1.2 专业技能上提高。较全面地了解早教行业(大、中、小规模)的基本概况、企业组织、管理过程;较深入地了解各岗位的职责、岗位要求、专业技能等相关知识;较详细地了解企业的组织管理、企业文化、产品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和运作过程。积累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提高了就业适岗能力。

3.1.3 工作能力上提高。责任心增强,协调、协作、正确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为什么那组实习有车送,这组没有?没有我们就不去实习!”“为什么她们先去,我们后去?”“不知道XXX(实习点)在哪里,困难好大呀!”“下了课再去,按时赶到实习点有困难,我们要不上课就去!”……。院外实训过程中,不时有这样的声音传来。先肯定“意见”学生敢于提意见,及时沟通了意见,再引导“意见”学生设想:在行业、企业中,有一位员工,在一个简单任务面前,提出这样的问题……,会是怎样的场景和结果呢?“幼稚”“可笑”“无能”“没人用这样的员工吧”……。学生自己也有了答案。

3.2 教师方面:全面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推进了教师应用技术的提高,同时也放大了教师的格局,提高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3.3 学院和企业:学院和企业的设备、 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对学院而言,早教中心和游泳馆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训环境,较好地解决实践教学条件不足的矛盾,同时补充了教师队伍(儿童心理和儿童教育方面的教师);对企业而言,作为“贵阳护理职业学院”的实习点,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专业度。合作共赢。

4 问题和思考

4.1 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保障问题。

“育婴师”院外实训,今年800多名学生,100多组次见习,见习点分别在贵阳城区、金阳、白云区、小河区等地,距离分散,对于相对较远,交通不便的小河实习点,学院安排有专车送学生。其余实习点都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行前往。中职学生从年龄上看,还是未成年人。虽然在实习前做了安全教育,强调安全是整个培训过程中的首要要求,但是院外实训过程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提高学生安全意思。

4.2 “双师型”教师的建设问题。

院内教师,是否有“育婴师”资格证;是否有“育婴师”或“早期教育”的从业经验;是否了解行业、企业用人需求。行业教师有没有教学经验;是否有“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知识。需要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体系。院内相关教师到省内外、国内外早教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学习,是必要的。

4.3 “育婴师”教材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育婴师”教材专业性有待完善,内容显得陈旧,我院选定教材《育婴师(国家职业资格四级)》,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为2006年4月出版,现已是第11次印刷。

初步设想可以和行业携手,制定“育婴师”校本教材,即可以更好的促进校企合作,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4.4 “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与常规教学“一体化”。

这两年“育婴师”培训工作都是集中在较短时间内(一个月内),利用课余时间完成的,学生人数多,时间紧,任务重,难免影响效果。如果职业技能培训在“内容”上能与常规教学“一体化”,在相关课程的教学中渗透相关内容,如在儿科护理学、妇产科学(产后护理)、预防医学、营养学、心理学等课程中渗透“育婴师”相关内容,就更具有人才培养的优势。

总之,“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实现与市场接轨、大力提高育人质量、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在“育婴师”职业技能培训中还将坚持和完善“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更好地为学生的就业服务。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 谈高职院校“双证书”一体化教育 徐梅 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 2009年12期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5

【关键词】 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

【中图分类号】R1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2-001-03

婴幼儿智能发育包括社会适应性、认知、运动发育、语言发育等,这些发育的情况与促进大脑发育紧密相关。针对婴儿发育关键时期,儿保医生联合家长,共同促进婴儿身心健康发展。为了探讨适合我科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将其发展理论和技术与儿保工作相结合,探讨一种新型儿保服务模式,将其逐步纳入儿童保健工作中,以适应社会和儿保事业发展的需要[1],促进婴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做了以下研究。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随机抽取2010年3月和2010年5月出生的健康足月儿共407名作为检测对象,将2010年3月出生的196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系统体检及宣教,未进行任何干预;将2010年5月出生的211人为实验组,对其家长进行口头宣教,发放纸质宣传资料,定期举办家长大课堂,互相交流经验.一年后对照组有192人完成跟踪调查,实验组208人完成跟踪调查,继而对监测的婴儿进行DDST筛查,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指导”问卷调查,按照评判标准,进行结果判定。

1.2 方法。根据研究内容编写小儿智能发育训练指导教材,对参加常规体检的所有保健医生专题学习班培训,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培训,并进行一致性考核;对实验组家长进行小儿发育训练理论及技能技巧培训指导;对实验组小儿进行常规体检时,根据个体化原则,并注重发育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给予恰当有针对性的训练指导及评估; 讲解婴儿的护理、营养与辅食添加;利用家长大课堂活动, 讲解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加强互动交流,鼓励指导家长有意识多参与包括婴儿语言的发育、精细动作和大运动训练的游戏,督促强化训练内容,结合门诊做好智能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反馈信息,使训练有的放矢。

1.3 基本情况调查。课题实施前后,对调查对象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婴儿的基本情况、家庭经济情况、抚养人的文化水平、对婴儿发育情况的认识和关注度等。

1.4 评判标准。爬行动作形成10个月,手膝爬行3米。

语言形成12个月,能有意识叫妈妈或爸爸。

精细动作9个月,能拇他指捏起葡萄干大小的小豆。

1.5 统计学方法。采取横向对照的方法进行研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小儿对爬行动作形成的比较 实验组充分提供小儿训练的空间,避免过度保护,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训练爬行指导,爬行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1。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语言发育的比较。 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口腔功能训练,从添加辅食的质地到种类,到经常和小儿进行语言交流,创造语言环境,其语言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2。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精细动作的比较。实验组有目的地对小儿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指导,其精细动作形成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差异。见表3。

讨论

3.1 开展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成效显著。 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是根据正常小儿神经精神发育程序,“超前一步”进行发育训练,针对婴儿发育的敏感时期,给予指导,训练,能较早激发他的反应,使其顺利度过,并为下阶段的发展做好铺垫,目的是促进小儿发育,开发智力潜能。遗传为儿童发展提供生物学前提,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2]。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可塑性最强的时期,在这个敏感时期给予有效地恰当的刺激,所产生的效果就是: 通过医生家长联合的指导训练,实验组小儿在大运动形成、语言形成和精细运动能力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因此,婴儿发育训练指导模式使得儿保工作不再单纯的关注婴幼儿的体格发育,更加使其工作内容具体而广泛,更有意义,值得在儿保工作中长期推广。

3.2 健康教育对小儿的训练指导模式推广的重要意义。众所周知,健康教育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保健措施[3]。促进婴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家长是重要的是角色,因此,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认识,得到他们的认可,成为小儿发育训练指导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一年的跟踪调查显示,首先各位家长从思想上认识到婴幼儿发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配合,儿保医生利用本职工作之便,结合家长大课堂,发放宣传资料,普及训练的相关知识,既增加亲子交流的机会,也促进了婴儿发育。

3.3 政府支持,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动作发展过程主要受人体器官生理成熟和所处环境两大类因素影响,而前者也受后者(环境教育)的相关影响[4]。政府适当提供财力物力保证,医生加强指导教育方面的宣传,提高抚养人的文化程度,及育儿知识,倡导更多父母参与育儿工作,对于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对于提高全民的人口素质、早日实现《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2001-2010年)》的相关目标产生积极作用。

总之,婴幼儿发育是在固定时间内,遵循固定发展顺序,是需要自由空间的。推广婴幼儿发育训练指导,大力推广科学育儿观,在儿童保健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秀玲,武英华,等.婴幼儿早期教育社区服务模式研究[J].中国小儿保健杂志,2003,4(11):119~120

[2] 石淑华,儿童保健学[M].2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06~107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6

【关键词】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0)01/02-0081-05

对0~3岁婴幼儿实施早期教育是关乎民族、国家乃至人类未来兴衰的重要举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上提出:“学前教育要下延到0岁,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为终身发展打基础的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一切保育、教育活动。”积极推进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已成为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我国也掀起了相关的研究热潮。〔1〕

上海市在国内率先将建立“0~6岁学前教育整体、系统、科学的一体化管理体制”作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把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正式纳入教育事业范畴。为进一步了解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指导服务情况,我们选择了上海市901户0~3岁婴幼儿家庭和77所早教机构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26名0~3岁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了电话访谈,同时深入部分早教机构和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进行了实地考察。有关情况汇总后分析如下。

一、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相关工作介绍

按照国家和上海市对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关要求,上海市各级政府加强辖区内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在促进0~3岁婴幼儿认知、情感、社会性全面协调发展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建立了长效工作机制

专业性、系统性较强的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规范运作需要多领域、多部门的通力合作。为此,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发文,建立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联席会议制度,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

(二)搭建了指导服务平台

1.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机构、各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开展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

2006年以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四部门联合挂牌,成立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基地,以统一挂牌、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统一推进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并以区县早教中心为主干,以各乡镇、街道早教指导网点为分支机构,因地制宜地为0~3岁婴幼儿家庭提供科学育儿指导服务。

2.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示范点,探索社区科学育儿服务平台建设的规范化

根据上海市政府和市教委统一布署,各区县都成立了早教指导中心,人口计生委则开始创建社区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示范点。这些政府提供的平台不仅推动了0~3岁婴幼儿早教和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而且带动了乡镇、街道早教指导服务平台的广泛、规范建设。

3.发挥教育、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优势,营造科学育儿的社会氛围

充分发挥幼儿园、儿保部门、人口学校、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家庭计划指导室等部门的积极性,进一步配备了有关0~3岁科学育儿的书刊报纸、音像资料、玩具等软硬件设备,为社区0~3岁婴幼儿及其照料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三)建立专业的指导服务队伍

近年来,上海市各区县教育局充分发挥早教中心的指导作用,定期对乡镇、街道“亲子苑”“宝宝苑”的教师进行培训;区县卫生局、人口计生委整合资源,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同步建立家庭计划指导室,落实家庭计划指导员,并对家庭计划指导员进行专题培训;各区县还邀请专家,定期深入社区开设专题讲座,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招募0~3岁科学育儿青年志愿者,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四)将形式多样的早教指导服务工作推向深入

上海市各相关部门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有特色的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如结合“六一”儿童节开展“欢乐嘉年华”大型亲子活动,开设“孕妈妈沙龙”“大妈妈课堂”等。

二、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0~3岁婴幼儿教养主体是家庭及孩子的祖辈,这个主体的科学育儿知识较为缺乏

1.教养场所以家庭为主,实施主体多为祖辈

调查显示,上海市近九成0~3岁婴幼儿主要散居在家庭,早期教育的主要形式是散居式家庭教育,并呈现出以“主干家庭”为主(61%)、“核心家庭”为辅(33.89%)的特点。祖辈是0~3岁婴幼儿早期家庭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和具体实施者(62.5%)。进一步调查显示,大多数祖辈父母存在育儿观念较保守、教育方法较传统、教育内容较陈旧等问题。〔2〕

2.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脱节,教育内容有失均衡

调查发现,除16%的家长认为无须对0~3岁婴幼儿实施教育外,84%的家长认同早期教育对个体发展的重要作用。从表面上看,大部分家长的教育观念较新,但这种观念更多地停留在表层,因为他们普遍缺乏与正确教育观念相吻合的科学育儿知识和方法,很多家长实际所采用的方法与所倡导的理念事实上是相违背的。

在早教内容方面,绝大部分家长表现出重认知与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与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倾向。如,有约44%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传授知识”,23%的家长则认为是“发展语言”。倾心于智力开发的家长乐于为孩子提供益智类玩具,跟孩子一起玩培养记忆力、注意力等能力的游戏。重视语言训练的家长则想方设法为孩子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给孩子讲故事、看图书等,但大多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有的甚至剥夺婴幼儿体验愉悦情绪的机会。这些有失偏颇的早教内容和方法可能会对孩子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教育方式过于宽容,教育方法仍欠科学

大部分家长对0~3岁婴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持顺其自然的态度。当孩子犯错时,41.09%的家长一味原谅和包容,47.73%的家长不管孩子是否理解坚持讲道理,依据具体情景进行随机教育的意识则普遍欠缺。89.85%的家长认为应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但因方法不当近三成的家长表示亲子沟通效果不佳。

(二)早教指导忽视对家长的指导;内容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忽视婴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和良好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1.以婴幼儿为直接指导对象,忽视对早教实施主体――家长的指导

我们在观察中发现,早教机构的活动大多针对孩子,很少有针对家长的指导。很多接受早教指导服务的家长不明白教师为什么要开展某项活动,难以合乎要求地做好配合工作。早教活动的效果因此大打折扣,家长的教育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

2.以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为主要指导内容,较少涉及婴幼儿的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调查发现,早教指导偏重于婴幼儿认知、动作发展有两个原因:一是迎合家长重智商轻情商培养的教育观念,二是由于肢体灵活性、知觉准确化是婴幼儿的显性发展,教师在这些方面容易掌握、容易实施,效果也直观易见,家长的满意度较高,教师的成就感也较强。然而,忽视婴幼儿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做法与儿童全面发展观不相符,早教指导的长远效果难免受到影响。

(三)早教指导机构多以幼儿园为主,缺乏专门机构、活动场所、师资力量等

调查发现,当前早教指导服务大多由早教指导中心提供,以托儿所和幼儿园为依托(包括辅导站、社区亲子宝宝苑等)。这种模式也许是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初级阶段的必然,但它所带来的场所紧缺、师资薄弱、教师精力有限等问题不容忽视。

1.活动场所等硬件设施有待专门化

目前我国大多幼儿园的场所、设备主要是为3~6岁幼儿设计准备的,并不符合0~3岁婴幼儿的发展特点,因而幼儿园开展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时需要临时布置环境,这不仅增加指导教师的工作负担,也难免会影响活动效果。

2.教师指导方法和内容有待专业化

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它需要指导教师熟知0~3岁各年龄、月龄段婴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并围绕营养与健康、认知与语言、感知与运动、情感与社会性等内容设计活动。而以3~6岁幼儿为主要教育对象的幼儿园教师对低龄婴幼儿的发展与教育往往缺乏精细化、操作化的专业知识,难以从适宜性、可行性等方面准确把握0~3岁婴幼儿教育活动,这不利于发挥早教指导活动的科学性、有效性、长效性。

三、思考与建议

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开展几年以来,确实存在前文所述的种种问题,要在现有水平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应该在认真总结前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发挥多部门优势,完善经费投入机制和人员培训机制,建立规范、有效的监督评估与激励机制。

(一)各部门齐抓共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0~3岁早期教育重要性、科学性的认识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与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教育局、妇联、卫生局和人口计生委的通力合作分不开。今后仍需坚持这一好的做法。

1.明确宣传职责

各部门可依据自身工作特点和资源优势,各有侧重地做好宣传工作。如,卫生部门可以所辖医院、防疫站、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从婴幼儿保健、科学养育的视角编写宣传资料,发放给辖区内的育龄妇女、适龄婴幼儿家长等;教育局可以幼儿园为依托,从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范围、内容、形式、收效等角度,对所在社区婴幼儿家庭展开宣传;妇联则可以从父母在0~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活动中应扮演的角色的角度做好宣传工作,等等。

2.创新宣传形式

积极推广相关研究成果,定期编发相关宣传资料,定期开设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讲座,充分利用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网络平台、手机短信等渠道多形式地宣传科学育儿新理念、新方法。

3.讲求宣传效果

宣传早期教育不仅要注意普及性,还应注重实用性、实效性。有效的宣传不仅可以让0~3岁婴幼儿家长明确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还可以帮助他们认清某些传统经验、陈旧做法的危害,掌握简便易行的科学育儿方法。

4.扩大宣传对象范围

宣传不仅要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孕妇家庭,还要面向新婚未育家庭。提前宣传,扩大宣传面有助于提高宣传效果。

(二)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增强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效性

1.坚持联席会议制度,群策群力

区县政府应坚持执行联席会议制度,以区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第一召集人,教育局、卫生局、妇联、人口计生委等部门共同参与,办公室可设在教育局。各乡镇、街道也应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由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工作,以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家庭响应”的长效工作机制。

2.整合成员单位资源,优势互补

积极发挥教育局、妇联、卫生局、人口计生委等各部门工作网络的优势,将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与家庭保健、妇女工作等结合起来,以确保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3.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形成合力

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是社会各界都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

教育局:做好组织、考核、评估、表彰等工作。协调基层0~3岁早期教育指导工作,负责0~3岁早教实验基地、早教指导站、社区亲子苑的日常运作,组织开展大型宣传服务活动;开展师资培训,为散居婴幼儿家长开设专题讲座或提供菜单式服务,确保社区内95%以上的0~3岁散居婴幼儿家长接受科学育儿指导。

妇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摸清社区内散居婴幼儿人数,协调做好0~3岁散居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的宣传、报名和注册工作。

人口计生委:做好摸底调查工作,提供新生儿出生数据;利用社区人口学校、社区人口计生综合服务站等阵地,积极开展社区内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组织讲师团,定期举办科学育儿讲座等;在区婚姻登记处增设指导员,提供免费婚检、优生优育等咨询服务。

卫生局:开展围婚期保健工作。开设“婚姻家庭咨询室”,为新人提供围婚期保健咨询指导;健全和完善“孕妇学校”,提供婚前卫生指导、婚前医学检查、孕前保健指导服务。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村卫生室全科医生深入辖区内0~3岁婴幼儿家庭,为看护人员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个性化科学育儿指导服务,确保完成年度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指标。

(三)建立经费投入机制,逐步体现0~3岁婴幼儿科学养育指导服务工作的公益性

1.增加财政投入,提高投入针对性

一是增加财政对早教机构的投入,用于购买或添置0~3岁婴幼儿教材、教具、活动场所及设施等。各区县财政可依经济发展条件承担合理的投入比率,并依据经济增长速度逐渐提高财政的承担比率,逐步体现早期教育的公益性。二是加大教师培训的财政投入,建立优秀教师表彰评估制度。三是提高投入的针对性,在着眼于向全社会普及早期教育知识的同时,重点关注困难家庭及外来人口家庭的早期教育服务需求。

2.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体现教育公益性

从上海市0~3岁婴幼儿早教机构当前收费状况来看,由于各类早教机构归属不同部门管理,收费标准也各不相同。除了少数由政府“买单”的早教机构外,大多数公办早教机构仍需家长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公办早教机构数量很少,远远不能满足婴幼儿及其家长的需要。较多的民办早教机构虽弥补了公办早教机构不足的缺陷,但收费普遍较高,大多为200元/每课,这一收费标准远远超出了普通家庭的经济承受能力。因此,机构偏少、费用偏高是大多数家庭不愿或不能接受0~3岁婴幼儿早教指导服务的主要障碍。

因此,政府应规范早教机构收费行为,尽可能通过给予各类早教机构必要的财政补贴以控制早教指导服务收费标准。

实行收费制的早教机构应认真核算成本,立足于“服务家长”的宗旨,尽可能降低相关费用。我们希望,通过各方面努力,上海市能初步实现市区幼儿基本享有接受社区早期教育机会的目标。当然,在努力扩大早教指导服务覆盖面的同时,也可以为一些有更高需求的婴幼儿及其家长(看护者)提供多元化的早教指导服务。

(四)完善人员培训机制,严把上岗资格关,进一步提高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

早教机构师资的专业化水平不仅影响家长对早教机构的认可度,更影响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科学性,直接决定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的质量。

1.完善人员培训机制

一是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凡从事早教指导服务工作的教师,必须接受相关的职前培训,并获得相应资格证书。二是加强早教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鼓励各早教机构通过互派教师上课、听课,共同探讨早教指导服务工作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三是在早教机构内部建立并完善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研究性的师资培训模式”是指早教机构教师在组织早教指导活动时,注意收集相关案例以及值得关注的问题,然后在教研活动时间通过集体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专业学习紧密结合起来。这样的师资培训因为将集体研讨和独立研究相结合,既强调了集体力量,又发挥了个人智慧。

2.建立培训经费保障机制

建议由财政支付教师首次上岗培训经费,之后五年内按四个等差(80%―60%―40%―20%)递减培训费用。早教教师自上岗之日起,五年内每年至少应参加一次区县级以上的培训。

3.完善师资培训工作

针对前述早教内容重婴幼儿认知和语言发展、轻情绪情感和个性、社会性发展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师资培训工作。受训教师不仅要深入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和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更应深入了解婴幼儿情绪情感及个性、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培训者不仅应系统介绍相关理论,还应突出强调受训者的实践操作。要确保教师持证上岗、机构持证运营。

(五)建立监督评估和激励机制,有效激发早教机构和教师的积极性

1.监督指导

建议成立监督指导小组(以下简称督导组)。督导组可由区县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督导组成员可由不同领域的早教专家组成,每年根据早教机构及其管理部门的工作需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随访、抽检,可实行年终评估与平时抽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督导。

2.激励

建议在各级政府网站公布年度早教机构或早教指导服务部门最终考核成绩及排名。对于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应限期整改;对于考核成绩处在前列的单位应给予一定的物质或精神奖励;对表现突出的个人应予以表彰奖励。

3.评估

评估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1)早教机构的管理。对早教机构在管理中的各项工作是否有专人负责、是否有章可循等进行评定。(2)指导内容及活动设计。指导内容应包括婴幼儿的认知、动作、语言、情绪、情感、个性、健康、养育等,内容应全面无偏颇;活动设计应具有针对性,操作简便、规则清晰,便于在早教机构或家庭内实施。(3)指导服务效果。服务应全面、细致,包括建立婴幼儿成长档案、记录家长参与活动情况等。(4)资源配置与师资素质。具体可包括教育经费投入情况、活动场所及玩教具等硬件设施的配置情况、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及培训状况等。(5)家长满意度。对接受指导服务的家长进行随机抽查,以家长的满意度、收效感、规范感等为评价指标。

参考文献:

〔1〕胡育,梅仲荪.起步之路如何走:上海关注0~3岁婴幼儿早期发展研究的评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2):37-41.

〔2〕上海市教委,卫生局,民政局,等.关于推进0~3岁散居儿童早期教养工作的意见〔S〕.上海:上海市教委等,2008.

Instruction Service on Education of Children of 0-3-Year-Old in Shanghai: Practice and Reflections

Zhang Minghong, Zuo Zhihong, Ji Caihong

(College of Preschool and Special Education,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7

关键词:早期教育 婴儿 规范发展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18.174

我国0-3岁婴儿早期教育机构目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不规范的情况,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幼儿园等教育机构高度重视,不断规范和发展早期教育机构,促进我国的基础教育进一步发展。

1 加大教育行政部门对早期教育机构的监督和管理

目前,我国还未把0-3岁婴儿早期教育纳入国家规划,尚未制定包括3岁前婴儿在内的一体化学前教育国家规划,使得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早期教育机构的规范发展无从下手。

第一,各级政府有必要采取“分步发展战略”,率先在大中城市把0-3岁婴儿早期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规划,对于如何收费、如何发展等问题作出相应的规定,为将来全面普及和规范0-3岁婴儿早期教育奠定基础。

第二,加大各级政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0-3岁婴儿早期教育机构的资金投入,提供政策支持。而且有必要给予0-3岁婴儿早期教育机构政策倾斜,逐渐使其与3-6岁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协调一致。

第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对早期教育培训机构加大监督管理。早期教育培训机构鱼龙混杂,这使得早期教育市场混乱,不利于早期教育本质意义的实现。

2 早期教育机构师资力量的培养

师资问题是目前早期教育市场中最突出的问题,师资力量不足、师资水平不高、师资标准鉴定机构的缺乏都将成为制约0-3岁婴儿早期教育机构发展的因素,因此,规范发展0-3岁婴儿早期教育机构应把培养师资作为一项关键的工作。

2.1 示范性幼儿园0-3岁早教骨干师资的“培植”

示范性幼儿园不仅在办学质量、办学理念、办学规模上比一般幼儿园有优势,而且示范性幼儿园对师资要求较高,对于教师专业技能与素养等都有很高的标准,因此示范性幼儿园的骨干教师有潜在的发展空间与外在环境。为此,0-3岁早教骨干师资的培植最为重要也最为关键。

2.2 培植0-3岁早期教育骨干师资,根植专业引领的教育服务理念

根据0-3岁阶段婴儿发展的独特性,专业引领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两个关系:儿童发展与成长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与教育影响之间的关系。0-3岁阶段婴儿发展的独特性,决定了教师主要是通过对家长育儿实践的专业引领和有效指导,以优化家庭生态微观环境,及时、适时、适宜地促进儿童充分发展。

2.3 加强和提升0-3岁早期教育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

把幼儿教育骨干教师培养为0-3岁早期教育骨干教师,以其优良的专业素质为起点,围绕幼教的角色定位,主要加强以下三点素质的培养:第一,早教骨干教应角色定位于0-3岁早期教育与服务的实践者和服务者,立足其3-6岁儿童教育专业素质,加强其“0-3岁教育信念与责任感”、“教育资源整合与资讯援助家长的意识与能力”。第二,成为有助于增强0-3岁早期教育科学性和专业性的专业共同体研究的实践者和支持者,发挥早教骨干教师的核心作用,应进一步加强他们“拓展与深入学习的意识与能力”。第三,0-3岁早期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的指导者和培训者是早教骨干师资的重要角色,应进一步加强他们“0-3岁早期教育先行者、领头人的风范意识”、“自我效能感和引领、带动教师群体的感召力与指导能力”。

2.4 提供0-3岁早教骨干教师自主成长的平台

首先,充分给予骨干教师自,增强他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信念,搭建0-3岁早期教育与家教指导实践、研究的专业平台,使教师们与幼儿及其家长更多地进行互动,使其保持一种共生相长的和谐关系,从而不断丰富实践知识,提升实践智慧。给予其更多的机会外出参观考察,参加更大范围的0-3岁早期教育的各种学术研讨活动,并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展示、交流互动,从而扩大视野,提升高度。

3 在大中专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

解决0-3岁教育师资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等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在大中专院校开设早期教育专业。从长远考虑,建设一支观念领先、技术精湛、道德高尚的教育师资队伍,就必须采取学历教育形式。一是学历教育有明确的教育目标、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课程体系;二是学历教育的培养周期相对较长,专业理论系统、扎实、深入,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专业技能训练能有效提升教育者的专业素养。

4 建立低幼儿童教师资格证制度

教师资格认证体现了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是中国公民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0-3岁是大脑构建最为快速和敏感的时期。针对0-3岁婴儿养育教育的职业应运而生。其中主要包括提倡科学喂养的育婴师和传播早期科学护理教育的早期教育指导师。早教指导师是用现代教育观念和科学方法对0-3岁婴儿的父母进行护理指导和教育的专业人员。早教指导师,以潜能发展心理学为依据,提供专业科学的0-3岁宝宝成长管理服务,协助爸妈共同完成0-3岁宝宝成长管理方案,促进健康聪明的孩子多起来。除了师范院校早期教育的学生在毕业时自然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认证外,还可鼓励非师范院校毕业生通过参加规定科目的培训与考试合格,在经过一定时间的教育实习,取得一定的工作经验后,获得早期教育师资资格证书。

参考文献:

[1]陈学群.以“关系为基础”的0-3岁婴幼儿亲子活动设计与组织[J].早期教育,2008,(9):22-23.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8

[关键词] 中医土乐;贝贝操;婴儿发育

[中图分类号] R473.7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10(b)-0122-03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人们除了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逐步重视外,对婴幼儿的身心健康重视程度也越来越突出。现阶段,在国内,关于该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对于一个家庭仅有一个孩子的状况下,婴幼儿的健康状况更加受到年轻夫妇的重视[1]。如何提高婴幼儿的护理水平,优化改善婴幼儿的成长过程,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尤为重要的话题。本文开展中医土乐伴贝贝操促进婴儿发育方面的研究,并观察其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混合喂养的婴幼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可以配合完成该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婴幼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为3个月~1岁,平均为(7.4±0.6)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为4个月~1岁,平均为(7.5±0.8)个月。两组婴幼儿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中医土乐伴贝贝操护理。对照组:由专业人员进行体检及实施贝贝操护理。护理人员对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进行相关知识宣教,指导其操作方法,婴幼儿母亲或其主要抚养人经培训掌握技巧后,在家中对婴幼儿进行相应的护理[2],在护理期间新生儿因饥饿等原因出现较为严重的哭闹现象时,应终止护理工作;向产妇及其家属详细地叙述护理过程及相关注意事项,以便产妇在家对新生儿很好地进行抚触保健[3]。

1.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分别于1、3、6个月由专业人员对婴幼儿进行智能发育指数(MDI)评分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评分结果、体重及身高。MDI评分、PDI评分:60~69分为智力缺陷水平、70~79分为临界水平、80~89分为中下水平、90~99分为中等水平、100~109分为中上水平、110~119分为优秀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两组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相关观察指标的比较(x±s)

与同组1个月比较,*P

3 讨论

婴儿阶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决定未来国民素质。对于儿童的培养已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关于促进婴儿生长发育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婴儿操与音乐配合对婴儿发育的影响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土乐伴贝贝操是本科根据婴儿的生理、骨骼发育特点,结合国民对科学育儿方法的需求制作而成。该方法在促进婴幼儿消化系统、大脑神经系统发育,提高抵抗力,婴儿体格、心理及智力全面健康发展方面均有一定的价值[4]。

中医五音疗法中的土乐,以宫调为本,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给人有如“土”般宽厚结实的感觉,故为土乐。根据五音通五脏的理论,宫音入脾,对中医脾胃功能系统调节具有明显作用,脾胃是气血生化的源泉,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依营养,而且与人的脑波、心跳、血液循环相和谐[5]。

土乐伴贝贝操不但促进婴幼儿的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的发育,如婴儿肠道蠕动的速度得到显著提升,促进消化,可以增强新生儿的食欲[6],而且可促进婴幼儿的睡眠、骨骼发育、智力发育。该方法能使婴儿保持心情愉快,身体各部位得到舒展,按摩全身皮肤、穴位,使婴幼儿五脏六腑的发育和四肢得到锻炼,其远期效果还可使婴幼儿的心理、社会、精神、智力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状态,促进婴幼儿的健康成长[7]。

临床研究表明,土乐伴贝贝操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其简单、易学,成本低,家长乐意接受[8]。该方法由父母和婴儿共同完成,在促进婴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增进了亲子感情,对于婴幼儿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开展土乐伴贝贝操时,仅需要具备温馨家庭环境、音乐播放器、音乐带、按摩油、浴巾等即可开展,很多家长都可以接受。

在操作的时候,有如下注意事项:贝贝操要在小儿喝奶后1 h或吃奶前0.5 h进行,操作者动作要轻柔,切记生拉硬拽,使小儿感到不适,如进行中小儿过于紧张、烦躁,可暂时缓做,待小儿安静时再完成;如果孩子出现情绪不好,生病时不做训练,病愈后再恢复,每次做完操要抱抱、亲亲婴儿以示鼓励;持续的护理对于促进婴幼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1、3、6个月MDI评分、PDI评分、体重及身高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冯彩霞,颜南,王正东,等.婴儿喂养方式与智能发育关系的研究[J].吉林医学,2009,30(1):6-7.

[2] 高丽娟,王桂香,徐文静.早期教育与护理对婴儿生长发育效果的家庭跟踪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537-4539.

[3] 黄海峰.新生儿抚触护理临床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0):3903-3934.

[4] 程翠娇.抚触对婴儿健康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学,2010, 11(10):70-71.

[5] 黄晓睿.抚触对婴儿早期发育和早期教育影响及意义的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29-2630.

[6] 李志云,黄丽玲,林文璇.游泳和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及体格发育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5):2854-2855.

[7] 朱红莲.扬中市557名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3):280-282.

[8] Chorna OD,Slaughter JC,Wang L,et al.A pacifier-activated music player with mother′s voice improves oral feeding in preterm infants[J].Pediatrics,2014,133(3):462-468.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9

一、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以提高人口素质为基本任务,科学系统地为群众提供优生、优育、优教知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早期教育的需求,进而促进群众婚育观念转变,促进人口计生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0-3岁是人生体格发育、心理发展和智力开发极为重要的时期,抓住这个时期进行早期教育,对人的一生全面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早期教育可以从运动、精细动作、认知、语言和社会行为五个方面来开发其潜能。运动指从婴幼儿的头部控制、抵足爬行、走猫步等方面来培养儿童早期的行动能力;精细动作指从抓握东西、发现手和手指按摩三个方面训练婴儿对细小动作的掌握,让婴幼儿反复来做,以刺激其触觉的灵敏性;认知主要指从视觉角度来锻炼婴儿的视觉能力;语言是从听觉方面来训练婴幼儿的说话能力;社会行为是指针对婴幼儿个性制定符合他自己的行动指南。

各社区(居委会)成立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站,由计生服务人员具体负责,配备人口早教随访服务包。并配备1名有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为辅导员;有条件的社区(居委会)成立人口早期教育服务室,由计生管理员或计生中心(协会小组)长担任。

3、建立人口早期教育基地。北区办人口早期教育示范点,满市东鸽幼儿园为人口早期教育基地,人口早教基地要建立亲子教室、婴幼儿活动室、图书室、家长培训学校等,要购置必要的婴幼儿活动器材,确保早教活动开展之需。

(二)加强早教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和辅导员的教育水平

积极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培训教材的开发和编写工作,定期举办人口早期教育师资培训班,使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和辅导员掌握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提高入户指导服务能力,并能很好地指导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科学的早期教育。县早教指导中心重点培训早教师资,做好教学科研和对街道的工作指导和督促;街道人口早教工作站主要做好社区(居委会)级早教辅导员、家长和志愿者的培训。

(三)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全面开展人口早教服务

1、依托人口早教基地,面向婴幼儿家长举办各种类型的早期教育培训班。举办孕妇培训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推算预产期、孕期保健、胎教、自数胎动、与胎儿交流等等;举办育儿培训班,内容包括科学育儿、抚触与交流、宝宝亲子操等等。55%以上的0-3岁婴幼儿及家庭看护人要接受过早期教育和培训;2010年,接受早教培训的达到65%以上。

2、各级人口早教基地通过亲子互动课堂等形式,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的智能开发和训练工作。

3、认真开展婴幼儿生长监测。要按照一岁以内的一年体检4次(出生42天、三个月、六个月、九个月各一次)、一岁至两岁以内一年体检2次(每半年一次)、三岁以上每年体检1次的标准,积极开展儿童生长发育情况监测。根据监测情况,有的放矢地给家长以育儿指导。

4、人口早教人员结合计划生育宣传、药具服务、孕期和术后随访等工作,入户对婴幼儿的家长进行产后新生儿访视、母乳喂养指导、生长发育检测,并发放早期教育相关宣传材料。相关宣传品进家庭率要达到75%以上;2010年达到80%以上。

(四)做好各类人口早教档案资料的保存和归档整理工作

要注意积累和保存开展人口早期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各类档案资料,如人口早期教育备课教案、家长调查问卷、活动照片等等,并予以科学归档。

四、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实施步骤

成立人口早教工作站、建立1个人口早教基地和3个社区人口早教服务室。同时,加强阵地建设,印制宣传展板、宣传品,营造浓厚的人口早教宣传氛围;开辟婴幼儿活动室,购置活动器材,确保早教工作健康开展。临江私立幼儿园为县级人口早教基地,要充分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加强人口早教宣传氛围和服务阵地建设,积极开展0-3岁婴幼儿潜能开发训练和家长培训工作,并注重做好人口早教档案的归档整理工作。

五、人口早期教育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领导。各社区(居委会)高度重视,定期召开人口早教工作协调会,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确保人口早教工作的健康开展。

(三)加强指导交流。按照《“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区”验收标准(试行)》扎实、稳步地推进早教工作,将经常组织观摩、工作交流会、比赛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横向协作,不断提高人口早教工作水平。

婴幼儿的护理培训篇10

科研人员证实,人的成功与否,20%取决于智商,80%取决于情商。情商高的人生活态度积极,心理素质过硬。因此,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不惜耗费一切为孩子量身制订“成长计划”,而将孩子自身对外界刺激的本能反应淡忘了。

传真

水里游出壮宝宝

在湖南省妇幼保健院一间装饰得温馨可爱的房间里,随着优美音乐旋律,专职护士先给出生七十六小时的女婴小叶子做起了泳前体操,然后将一个特别的游泳圈小心翼翼套在小宝宝的脖子上,把小宝宝放进游泳缸里。由于水温只有39―40摄氏度,接近母亲羊水环境,小宝宝没有半点的恐惧,显得很是兴奋,双手拼命划水,双脚用力蹬水,从游泳缸的一侧蹬水游到另一侧,像是寻找游泳的感觉。几个来回之后停歇下来,小宝宝闭着眼睛,一副十分陶醉惬意的样子,此时此刻,专职护士用手动动她的脚,她又再次轻轻蹬起水来。15分钟后,护士抱起她,一出水她就啼哭了起来,似乎还不愿意。这是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开展的“同步感觉组合刺激婴儿水疗”新项目时,记者见到的一幕场景。

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产科,“婴幼儿游泳”新项目已经作为一项特殊服务来抓,对护师进行了专门的培训,让宝宝在游泳时能再次感受到母腹羊水般的舒适。从2003年7月28日开展该项目已来已有100多名宝宝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产科病房内的婴儿游泳室开始了自己人生途中的第一次“游泳”。

记者在游泳现场看到,在环境优雅的游泳池里,听着优美的音乐,在水温适度的“温泉”里,刚刚剪去脐带的新生宝贝们套着游泳圈惬意地游着,他们有的皱着眉头挥舞着胖嘟嘟的小胳膊小腿,有的睁着眼张开小嘴打着哈欠,有的仿佛又回到了妈妈的子宫里,对一切不闻不问,呼呼大睡起来,更有一个没有起名字的小女孩,她在水中显得很安静,睁大着眼睛看着周围陌生人的脸和对着她的一台台照相机、摄相机……

益处

身心健康“水趣”造就

新生儿游泳的大力推广者,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婴儿智力开发研究部博士詹莉指出,新生儿学游泳,并不是为了玩什么新鲜,而是作为早期智力开发和保健的一种特殊手段。

现场医生介绍,给婴儿游泳的水,是保持在39―40摄氏度的“泰美石活化温水”,接近母亲子宫的羊水,对宝宝的身体大有益处。浴缸是一个充满气的大气垫,中间凹下去的部分充满了水,新生儿感受水世界,就如同重归“故里”,回到生长在母体内的羊水之中,所以感到非常自在。

专家认为,对新生婴儿来说,智力开发的第一要事就是减轻消除其面临环境改变所产生的不安感。“婴儿水疗”――再造了子宫羊水的环境,使新生婴儿延续体验着漂浮、失重在羊水中自由自在运动肢体和皮肤被抚摩的感觉,对婴儿全身皮肤、骨骼和五脏六腑进行轻柔的,可以促进视觉、听觉、触觉、动觉、平衡觉等综合信息的传递,引起全身包括神经、内分泌系统一系列的良性反应,促进婴儿的身心健康发育。

护士告诉记者,游泳是大肌肉运动(学术上称躯体运动为大肌肉运动),婴儿经常运动,能刺激新生儿脑神经发育和心理发育;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有利于心脏的健康发育;运动时使婴儿的肌肉和骨骼得到活动的机会,加速骨骼的生长,肌肉也逐渐变得丰满结实;大运动也使婴儿的肠胃消化能力增强,增进食欲,还能加深呼吸,增大肺活量,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较全面地吸收营养,促进身体和体重的正常增长。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一位医生告诉记者,“婴幼儿游泳”使宝宝的身心受到抚慰,能有效消除他们的“孤独”、“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引起全身(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等系统)的良性反应,从而促进婴幼儿身心的健康发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促进他们的成长。

・神经系统・

婴幼儿“游泳”时,身体在晃动的水中保持平衡,可促进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水的浮力及水波、水压力的拍击,不仅对外周血管起按摩作用,使心脏得到更好的锻炼,而且促进大脑对外界环境的反应能力、应激能力和智力发育。

・骨骼系统・

接受“游泳”的婴幼儿,胃泌素和胰岛素的水平会升高,增加胃肠的蠕动,帮助食物吸收,一般都能够增加体重,有利于骨骼系统的灵活性和柔韧性,而且“游泳”时,身体在水中是水平状态,四肢关节和脊柱在运动中不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冲击。这样不仅不易受伤,而且有利于骨骼系统更好地发育生长,纠正不良习惯和姿势。

・循环系统・

“游泳”时,由于水的浮力作用,减弱了重力对血管循环的影响,为心脏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而水波、水压力则增加了游泳时肌肉的活动强度,血液循环的速度,增加了心肌锻炼和肺活量,同时也提高婴幼儿的抗病能力。经测定,经常“游泳”的婴幼儿的心率一般比不常“游泳”的低6―8次/每分钟。

・呼吸系统・

“游泳”时,水对胸廓的压力使得肺活量增加,对胸廓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经常“游泳”的婴幼儿的心率一般比不参加“游泳”的低6―8次/每分钟,有人将一般健康状况,肺活量及胸围大小相近的两个婴幼儿作对比试验,让其中一个参加一年的6―8次/每分钟锻炼,另一个不参加。结果是参加6―8次/每分钟的婴幼儿肺活量增大了262毫升,而不来参加“游泳”的只增大了14毫升。

・消化系统・

通过“游泳”训练,新生儿胃肠道激素释放增多,增加了迷走神经兴奋,使新生儿食欲增加,吸收增强,生长素水平升高,生长速度加快。同时减弱应激反应,促进新生儿正常睡眠节律。简单地说,就是“吃得香、睡得好、长得壮”。

家长

孩子好我们也好

记者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产科一间新生儿游泳室看到:护士用温度计水里,摄氏40度,水温正好。随后,一个出生才24小时的男孩,开始了他的第一次游泳。护士在他的肚脐眼上贴了一块“防水贴”,接着,护士在他的脖子上套一个充气的乳白色小圈。小家伙好像还没有睡醒,很惬意地浮在水里,护士轻轻地推动他:“喔,BABY,醒醒,开始游泳啦,”BABY的爸爸用手拍着水花,妈妈动动他的脚。这时,他的脚触到了游泳池的壁,他蹬了一下,突然整个人在水里竖了起来,他半睁开眼睛,开始进入角色了。只见他“四脚朝天”,两个脚一打一划,就游了起来。长沙市李女士的宝宝是第一次训练游泳,记者问她是否会紧张,李女士说:“宝宝在泳池里游泳就像是在母亲子宫内羊水中生活的继续,这对宝宝来说很熟悉、很舒适,在水中一点也不害怕。我们也比较容易接受,不会紧张。”刚刚产下双胞胎的张女士表示,新生儿游泳的益处多多,“孩子刚出生,对于我们这些年轻的父母来说,没有照顾宝宝的经验,像新生儿游泳这样一项复杂训练,有专业的医护人员亲自操作,家长一点都不用担心。”这位母亲是这样评价经过“游泳”的新生儿的:“这几天,这孩子吃得饱、睡得好、长得快、不得病。孩子好了,我们也省心省力省事。”

王先生是一名私企老板,儿子兵兵刚出生3天,却已经是第二次来游泳了。他告诉记者,通过了解得知新生儿游泳是一项在国际上广为流行的健身运动,因此带孩子来感受一下,谁知,游泳之后,孩子的眼特别好,休息也很充分。看来,新生儿游泳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

一位母亲在省妇幼保健院目睹自己出生才七天的小宝宝在水中欢畅戏水的情景,见识了“婴儿水疗”的新奇之后,她连声赞叹:“这样的环境让婴儿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

目前,随着社会各界对新生儿游泳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一些“准爸爸”和“准妈妈”纷纷打电话前来询问:在自己家的浴缸里,可不可以让新生儿练习游泳呢?对此,专家介绍答复是:绝对不可以。我们这里所说的“游泳”,不是指一般的游泳,而是在专为婴幼儿设计的游泳池中,在专业培训过的医护人员全程密切指导下进行。它对水温、室温、水质也有严格标准,并且实行“一人一池水”,通常为了让宝宝找到在母亲肚子中羊水环境的感觉,游泳池的水温要控制在40摄氏度左右;宝宝下水前,都要在他们的肚脐贴上一块防水贴,防止感染;游泳时配戴的泳圈可以保证宝宝平衡,防止宝宝呛水;孩子入水前,要帮助孩子做些肢体活动,让孩子戏水、慢慢转入“游泳”,不能一下子把孩子放入水中;泳毕要迅速用大毛巾裹住孩子的身体并擦干水迹,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必须注意适当的营养补充,除蛋白质、脂肪、糖的充足供应外,还应补充维生素食物和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