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3:34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摇 文献标志码:B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152-02

作为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对高中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非常重要内容。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尽早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才能够更加积极的学习,才能够使学生有效地利用时间。那么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怎样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建议。

一、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

课前预习是学生自我学习、思考、探究、质疑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新知识初步理解学习的一个过程,课前预习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然而,目前有很大一部分的老师对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这样的结果就是,只有在新课上完之后,学生才知道自己学习了什么。这样学习,学生丝毫没有准备,学生很难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学生在上课之前,对新课进行了预习,这样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把握新课的内容,对课堂上老师的讲解也有了针对性;而且学生在预习的过程当中,有些简单的问题,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自己解决,通过这样的预习,不但提高了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发现学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事半功倍。

二、培养学生课堂上认真听讲的习惯

良好的听课习惯,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学生应该从一年级就开始培养,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反复不断地练习,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及时的给学生恰当的提醒和评判。与此同时,数学教师还需要对教学课堂进行不断的优化,充分的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意识,从而建立起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需要引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运用游戏、故事、适当的评价等等各种的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教师运用多种熟练的技能和技巧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生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技巧,学习起来应付自如、心情舒畅,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注意力自然就集中起来。

三、全神贯注与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数学本身就是一种运用思维的学科。观察是思维的触角,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问题,让他们独立的去思考,而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实际上也就是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在教学课堂上,注意力比较集中的学生的听课效率以及学习水平都远远高于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所以我们教师需要尽可能的为学生创造集中注意力听课的良好环境,也要培养学生在课堂上专心听讲的意志力。我们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习惯的时候,必须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好模仿的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可以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学生的心灵。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设发现的空间,使每个学生能参与其中充分开动脑筋,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理解、消化知识,而且还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得到的知识往往是掌握最扎实、记忆最深刻的,从而使学生学的活、记得牢。

四、培养学生会审题,养成认真作业的习惯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常常是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而不是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甚至有的时候,还看到一些学生连题目都没读完或者是要求都不去看就直接开始做了,这样做题怎么可能不错呢?所以,要想让学生提高作业的正确率,教师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认真审题,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的习惯。在每教一新课例题的时候,教师都必须要有计划,有目的的,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去练习审题,让学生在学新课的同时学会审题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审题习惯。到高年级的时候,教师特别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解题的时候后自觉地灵活运用已学知识,调动自己所有学习过的知识解题,并且在多种方法的方法当中择优选择。在解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书写,教学生解题的时候要书写整洁,格式规范,计算要养成列竖式的好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主要靠课内教学的指导和训练。家庭作业题要认真设计,数量要少,质量要好,解题的要求要高。由于题量少,学生不感到负担,就乐于开动脑筋认真完成。这样安排作业,学生负担轻,积极性高,不但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形成,而且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我们教师应该尽量使学生经历一个由学到想、由想到疑、由疑到无疑的过程。只有通过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2

关键词:化学教学;学习习惯;非智力因素;综合素质

一、进行自学辅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高中生三年的学习,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我们可以分作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本依赖教师阶段。这一阶段要着力完成让学生明确如何M行有效地学习。如以高一化学课本“卤素”这一章知识为开始的近四周时间,教师课前把每节课教学的任务分解转化为一个个连贯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这些目标可以是一个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也可以是一种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某一方面以及物质的制备等。课堂上以教师布置的预习思考题引导学生按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启发思维以及进行印证性实验,从而明确高中化学的知识体系,同时要求学生自己整理读书笔记(每节课后检查学生的笔记本、错题本,以保证全体学生都能按要求完成),每节课结束前由教师按学习目标做好点评、讲述,同时发课前编印好的思考答案、学习目标的要求及知识体系纲要,帮助学生对照参考,能及时发现自己读书过程和笔记中的不足,课后进行完善和复习。

第二阶段――学生可以相对独立地进行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的学习基础上,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自学的方法,但尚未养成习惯,学生的观察力(寻找教材中的知识点,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和知识体系)、想象力(新知识和原有知识的联系,新知识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思考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以此第二阶段的教学内容是从第二章“摩尔”至第四章“碱金属”,教学侧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上。具体做法是继续第一阶段的教学模式,但阅读课本与课前预习结合在一起完成(课前检查)。课堂上,首先是根据课前预习的印象,结合教师印发的思考题进行思考和小组讨论,约15min;另在约10min的时间内写出本课的内容提要等知识体系;然后在约20min的时间内,教师结合印发的提纲侧重讲解知识体系、新旧知识联系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使新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升华,同时使新学到的知识尽快转化为能力。

第三个阶段――学生基本上可以独立学习阶段。以上两个阶段一般需要一学期。经过一学期的以上两个阶段的教学和训练至高一下学期初,基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及知识面的限制,在学习过程中还可能会遇到疑难问题,也会产生一些错误,部分学生无法完全通过自学来完成学些任务。因此第三阶段也就是从高一下学期开始,化学教学的进行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阅读课本和编写知识提要,然后就学习内容(尤其是重要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等知识要点)和解答习题(订购系列练习和课后习题)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记录在专用的本子上,以备在课堂活动中进行提问和讨论。那么,课堂上的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主持下或教师在场请某些学生主持,就知识体系和部分学生提出的疑难,通过互相争议、讨论来纠正错误、加深理解、锻炼表达能力。

二、上好习题课,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练习和习题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记忆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学过的知识得到加深和充实。上好习题课可以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习题课着重注意典型的解法,要练到精和透,才能达到掌握一些知识和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如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复习和习题课,为达到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和熟练进行有关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目的,笔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通过以下几道例题进行习题课:

例1,常用浓硫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98%,密度为1.84g/mL,试求该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例2,一种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amol/L,密度是dg/mL,则此种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例3,14%的Na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g水后生成28%的溶液80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例4,要使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cl,Mgcl,Alcl中含有的cl-数目相同,需这三种溶液的体积比是多少?

例5,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氯化钠、氯化镁、氯化铝三种溶液,欲使clˉ完全沉淀出来,所用的硝酸银的体积恰好也相同,则三种硝酸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多少?例5与例4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例5是例4的变形,通过变式训练,可以锻炼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3

[关键词] 中学教育;德育;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2-127-1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到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清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这是中外教育家对习惯影响人生最精辟的概括。学校作为育人的地方,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规则成习惯,习惯成自然

我校以《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为依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会宁一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会宁一中学生一日常规歌》、《会宁一中班级管理工作考核新方案》、《会宁一中卫生要求细则》、《会宁一中星级宿舍评比细则》、《会宁一中国家助学金评定办法(暂行)》、和《会宁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等具体的、合理的、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这成为约束行为,促进规范的最佳手段。

那我们怎样去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呢?我们觉得新生入学是最好的机会,新生是“规范”的最好对象,《致新生家长书》是“规范”最好的前锋,军训是“规范”最好的实践。新生带着对高中美好的憧憬,带着父母的期盼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一切都得重新开始,新生容易按照学校的规定去规范日常行为。为了让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学校的要求,清楚学校的行为规定。

二、天下大事,必做于细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细节决定成败。“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教育无小事,事事是要事。那么,我们怎样抓学生的行为细节,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抓学生的行为细节,班主任是主力军。学校制定了《会宁一中班主任一日常规》,向班主任提出“勤走、细看、多思、善导”德育工作的方法。勤走,就是多巡班,多走动,多到教室、宿舍了解情况,这是发现问题的前提。细看,要求班主任要观察细致,观察学生的一举一动,细微的变化。多思,就是要见微知著,以小见大,能见一叶落而知天下之秋,多想产生问题的原因,多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善导,就是讲究教育的方法,谆谆善诱,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三、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力保障。我校通过“看、读、写、做、说、唱”等方式,加强理想教育、责任教育、明理教育、挫折教育、感恩教育,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精神。只要学生拥有这种精神,一些消极、颓废、丑陋的行为将会在其身上逐渐消失。

“看”:看优秀的影视作品,以优秀的影视作品感动人,洗涤心灵。学校及班级组织学生观看《高考改变人生》、《金正昆讲礼仪》、《于丹讲论语》、《感动中国》、《今日说法》、《雷锋在1959》、《长征》等教育影视。例如:观看电影《雷锋在1959》,雷锋用火一样的青春,燃烧着自己,温暖着别人,在弓长岭度过了他一生中最为重要,最富情感,最为辉煌的142天。《士兵突击》中学生被“许三多精神”感动了,感动于他对责任、承诺、友情的执着,对理想、制度、原则的坚守,对困难、责难、非议的笑面以对。从中修正学生的思想缺失,矫正学生的行为偏差。

“读”: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以优秀的文学作品教育人,提高境界。通过每周的阅读课,开展校园读书周活动;以一中校报为宣传阵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写”:写观后感,读书体会、进行德育素质综合测试。在写中反思,在反思中顿悟,提高认识,摒弃陋习。“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这是蒙牛集团总裁牛根生先生的著名观点,这“用人之道”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值得文明每一位学生深思。

“做”:就是让学生参与管理,在管理中明白事理,促规范的形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我校推行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班级推行自主管理小组制度,以班为单位,人人参与,做一天值日班长,负责细节规范检查和督促,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教育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说”:召开主题班会,开展案例分析,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谈自己的看法。例如:“从复旦大学投毒事件说起――谈谈如何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从中,学会善于接纳不同意见,改变自己固执、偏见、狭窄的观念,提高认识,克服自己不良的行为。

“唱”:唱励志歌曲,以优秀的歌曲震撼人,催人奋进。每班有班歌,要求人人会唱,当班集体或个人获奖时,班歌为集体或个人唱响;当班集体缺乏精神时,以班歌鼓舞士气。每个主题教育活动都有主题歌,如安全教育的《生命没有彩排》、感恩教育的《感恩的心》、母亲节的《懂你》、父亲节教育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心理健康教育的《阳光总在风雨后》、教师节的《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

总之,通过新颖的方式进行教育,创设健康向上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这不仅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而且又可以帮助学生遏制不良行为的滋生,从而形成文明向上的良好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4

【关键词】高中生;习惯品质;培养

高中阶段的学生年龄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不论是身体的、心理的、还是社会交往的,都还处在过渡时期,如果把持不好就会影响其今后良好发展,现就几年来德育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谈谈如何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一、确定明确的德育目标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培养学生增强爱国、爱校意识,建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行为规范意识,强化集体主义观念和现代竞争、参与意识;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作风,初步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严己宽人、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形成乐观、开朗,不畏挫折,锐意进取的心理素质。积极参与公民道德建设,自觉遵守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

二、通过有效途径与措施加强教育

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青少年学生

第一,以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切实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教育。

始终把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学校实际开展“立足新起点,创造新辉煌”主题学习活动。要求班级要精心策划、广泛宣传,通过举办座谈会、读书会、主题演讲、专题讲座和板报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广大青少年学习。

第二,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主题道德实践活动。

(1)调查,了解学生。了解学困生、特困生、单亲生、失亲生等,营造良好德育环境,开展行之有效德育活动,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2)开展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评比、评选优秀团干部、团员等活动,以学生身边的榜样影响学生的心灵。

(3)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如纪念长征胜利系列活动、一二・九长跑、迎新年联欢会、学雷锋活动、成人礼系列活动、纪念五・四活动等。

第三、以教育方式方法的创新为手段,努力增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充分挖掘和树立青少年典型。积极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大力挖掘和宣传各个方面的优秀青少年典型,通过开展校园十佳青年学生歌手评比活动、选树校园十佳学生、评选出十星青年等活动,让青少年典型在学生中起到激励示范传递正能量的作用,营造“学榜样,做榜样”氛围。

2.深入开展安全、法制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1)“学校安全无小事,学生生命重于泰山”,做到全员重视安全,常抓不懈。适时召开班主任安全会、学生安全教育会议,增强班主任与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采取总值日措施,加强校园的巡视与检查,定期对教室、校园设施以及不安全因素进行排查。通过网络等多种形式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法制教育录像片、张贴安全倡议、通告,悬挂安全法制宣传标语,利用年级集会、主题班会、早会、板报宣传、制定饮食卫生安全条例、开展收缴管制刀具等活动加强对学生进行交通、防火、防盗、饮食、防电、防汛、防雷等安全和法制教育。

(2)认真贯彻体卫工作“两个条例”,搞好阳光体育活动,加大大课间的管理,对全校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利用宣传板报、卫生简报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各种传染疾病预防知识宣传,做好眼保健操保护学生视力。

(3)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集中宣传月活动。加强青少年维权的阵地、队伍的建设,完善青少年心理辅导员和文化市场义务监督员维权队伍,开展心理咨询、司法救济、法律援助等服务项目。督促班主任加强对学生心理引导与调适,心理教师编辑教育资料下发到班级,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深入开展“维权岗在行动”、“珍爱生命,远离”禁毒宣传等活动。加强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创建活动,着力做好特殊青少年群体维权工作。

3.抓住教育契机,在活动中渗透教育,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综合素质

(1)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一、二、三、四、五系列工程活动”。“一”即学雷锋;“二”即两爱护,爱护公共财物,爱护劳动成果;“三”即三反对,反对浪费行为,反对不求进取,反对享乐主义;“四”即四节约,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粒粮,节约一分钱;“五”即五心,把忠心献给祖国,把爱心献给学校,把关心献给同学,把孝心献给父母,把信心留给自己。通过系列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全校学生学习积极性,让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助人为乐、拾金不昧在校园发扬。

(2)举办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展现学生风采,提高学生素质。

通过每周和特殊纪念日、主题活动的升旗仪式,学生整装列队,利用出旗、升旗、国旗下讲话等规范、教育、感染学生,对学生进行教育。

在新生中开展的为期一周的军事训练活动,磨练学生的品格意志、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敢于努力拼搏、积极上进的革命精神。

新学期开学典礼、开展纪念九・一八、纪念一二・九运动、成人日等主题升旗、读书、演讲、报告、座谈会等系列活动,增强学生的爱国行为,升华学生的爱国热情。

组织召开学校田径运动会以及技巧性运动会、定点篮球比赛、三人制篮球、五人制足球等各种单项体育赛事活动,活跃校园气氛,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凝聚力。

举办校园十大歌星比赛、军民联谊会、“迎新年联欢会”、贺新春文艺晚会等文艺活动陶冶学生情操。

开展“诚信考试,诚实做人”系列教育活动,培养学生求实精神。

4.自觉履行社会义务,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促进弱势青少年学生良好发展

(1)为使贫困子女顺利完成高中学业,升入上一级高校,建立特困生档案。制定针对生活困难的学生的帮扶政策和措施,减免特困家庭子女的费用,创设勤工俭学的育人环境,积极提倡奉献爱心、捐资助学,学校领导干部带头资助,发动开展助学活动。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形成投身社会、报效祖国的网络机制。党总支――工会――教导处――共青团――学生会,积极倡导,互相配合,组织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慰问敬老院老人,“爱我家园”公共环境清理整治活动等。

(3)建立单亲生、失亲生、离异生等特殊生档案,专人管理,同时建立对上述学生一对一结对子帮扶教育机制,定期通过谈话、座谈、家访等形式对其进行帮助和教育,令其健康良好发展。

总之,在对青少年教育上,我认为必须要不断增加责任感和紧迫感,高度重视,认真分析,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5

【关键词】高中数学 学生 培养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130

数学作为高考中占有重要分值的一门学科,在长期的教学中受到了高度重视。尤其随着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数学的重要性更是可见一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更加科学、有规律的进行学科学习,尤其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知识点难度进一步增大,更需要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做支撑。本文就从不同的角度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展开论述。

一、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在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中,预习一直都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学生在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中,就开始进行数学预习,因此很多学生有进行数学预习的好习惯。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的数学知识点数量不仅有所增加,知识点的难度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就显得更加重要,然而在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各个环节中,课前预习较之于初中阶段与小学阶段,学生并没有对课前进行的预习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反学生很少进行课前预习。

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要进行多学科学习,因此学生会感觉学习时间比较紧张,因此很多学生就忽略了课前预习环节,将希望寄托于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的讲解。如果学生在课堂上能够顺利的掌握知识点,那么将不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良影响,相反,如果学生在没有进行课前预习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思维障碍,出现知识盲区,将会直接影响学生顺利的进行学科学习。因此在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引起重视。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督促学生进行预习。在上课之始,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让学生作答,这样学生在课前就能够积极的进行预习,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预习的重要性,进而自觉进行预习,养成进行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二、培养高中学生大胆发问的好习惯

教师在培养高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大胆发问的好习惯。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数学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较之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学生更容易遇到困难。一些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中出现的困难,能够及时发问,请教老师或者同学,使问题及时加以解决;而一些学生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敢发问,致使出现的知识盲区越来越多,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严重困难。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数学学科学习,也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发问习惯。

1.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点的过程中要敢于发问。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新的数学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疑问,教师就要及时作进一步的讲解,避免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点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2.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困难要及时发问。由于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困难,遇到困难学生不要害怕,要勇敢的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如果通过个人的努力难以解决问题,就要寻求教师或同学的帮助。学生一旦养成了积极发问的好习惯,就避免了数学学习过程中知识盲区的出现,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能够及时得到解决,对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学科学习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

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考习惯也十分重要。高中阶段学生要解的数学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章节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明显出现力不从心的情况,后面学生进行综合复习的过程中,出现的综合性的数学题目,对学生更是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而想要解决这些复杂的数学题目,学生仅仅掌握相关的定理与定义是不行的,必须通过严谨的思考,才能使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高中学生虽然进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不断提升,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依然存在急于求成的情况,面对一道数学题目,尤其是难度较大的数学题目,学生往往会出现不淡定的情况,急着要得出问题的答案,学生越心急,越难以有效进行思考,结果影响了问题的解决。那么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该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呢?

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下工夫。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有意识的让学生运算一些能够调动学生思维的数学题目,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与能力,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总之能够培养高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有很多种,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把握好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环节,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随着学生进行思考的次数的增多,学生的思考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进而学生也能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复习习惯

复习作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高中学生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也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并总结了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复习习惯的方法。

1.提高学生复习的自觉性。学生进行的复习环节,很多情况下不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是学生经常在课余时间进行的一种活动,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十分重要。在激发学生自觉进行数学复习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复习的重要性,这样学生才能自觉对知识点进行复习与归纳总结。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6

一、提高对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们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不大注重培养学生的锻炼态度、兴趣和习惯。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更关注学生自我锻炼意识的培养,树立学生终身体育观念,这有利于学生体育能力和体育意识的培养。例如,现在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单调的运动,如跑步,一听到要跑步就叫苦,更谈不上对于跑步有兴趣和习惯了。可速度和耐力是我们身体的两大基本素质,是搞好其他运动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跑步的锻炼兴趣呢?我们首先让学生知道“田径是其他运动之母”,如果田径搞不好,其他运动肯定搞不好;其次可以通过学生喜欢的运动来提高学生们的速度和耐力素质,如男学生的球类运动、女学生的健美操运动。这样学生就能较自觉地练习跑步,教学效果也就好多了。因此,教师应转变观念,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整体健康水平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所执教的女生排球兴趣小组,学生原本几乎没有接触过排球,通过一个学年的教学,学生学习了传垫球基本技术和简单的发球技术,多数学生懂得“玩”排球并可以组织起教学比赛。排球兴趣小组的大部分学生对排球已有一定的兴趣,并能自觉地通过排球活动进行身体锻炼。

三、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高中体育与健康新课程,首先能激发学生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它注重学生健康理论的学习,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其次是有利于训练学生良好锻炼的习惯。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多种体育能力的发展,应改革以往过于重视传授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法,通过运动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努力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多方面目标,以充分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功能和价值。

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必须与培养学生对活动的兴趣、爱好相结合。兴趣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运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如果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

身体素质的增强,技能的巩固,都是在周而复始的不断重复练习中获得的,良好的体育习惯也是在周而复始的活动中形成的。高中学生学习压力大,锻炼时间少,但每一位学生都希望自己有一身强健的体格。所以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和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尽量培养学生有良好的锻炼习惯。

四、把握好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习惯

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结合自身学习和实践以及对学生的观察,总结出来很多学习、做人、做事的良好习惯,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耻下问”等。可见,我国自古都十分看重后天学习以及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是在幼儿园和中小学阶段主形成的,正如古语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可以把信念变成习性,把理想化作行动的过程,它是在一定情况下自动地去进行某种活动的特殊倾向,是构成一个人个性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人个性化心理特征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习惯就是素质,而素质总会顽强地通过习惯表现出来。少年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教育规律告诉我们,从培养良好习惯入手,是对其进行素质教育的最佳途径。

2.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个体智力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能力,不是一会儿就能从无到有,能力要在习惯中才能养成。”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助于个体实践性问题解决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学习习惯就都会自觉地表现,从而能使教师减轻教学负担,使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二、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现状的调查

学习习惯是行为习惯的深化,是体现初中生素质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初中生的数学学习习惯如何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笔者于2013年3月,对山阳县初中生数学学习习惯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样本量为1000名,结果发现有13.2%的学生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49.3%的学生有一定的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38.5%的学生没有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那么,初中生数学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呢?调查显示,中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依次为注意听讲,占80.5%;运算准确,占61.2%;课堂记忆习惯良好,占58.6%;合作学习习惯良好,占34.8%;创新性学习习惯良好,占19.6%;运用数学知识的习惯良好,占25.8%。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大部分初中生在注意听讲、运算准确、课堂记忆方面具有一定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尤其是注意听讲的习惯。但在合作学习、创新性学习和应用数学知识方面也有不少初中生没有具备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因此,笔者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常必要的。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

1.注意听讲习惯的培养。在教学活动中,不管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问题,都是从注意开始的,注意是产生学习的前提。尤其是数学,比其他学科更需要专心。注意能力的强弱极大地影响着数学活动的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的无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进而升华为有意后注意,能培养学生注意听讲的习惯,同时提高注意的稳定性。

2.分析习惯的培养。学习数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习惯是中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提高初中学生的分析习惯,就要求教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每遇到一个数学事实,包括定义、定理等数学基础知识,也包括例题,教师要给出时间,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然后由学生发言、讨论。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发言要给予正面的肯定、鼓励,最后教师做概括、讲解。

3.创新性学习习惯的培养。(1)培养学生有条件质疑的习惯。有条件质疑要求学生不完全迷信专家和书本,但也不是无条件地怀疑一切。质疑要坚持用逻辑或实践的标准审查怀疑对象。让学生在参与、经历数学知识的发现、形成的探索活动中,善于发现,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质疑是创新性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习惯。(2)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习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能力,就是要解决前人没有提出过和已经提出但仍未解决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用旧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这也符合学习目的。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习惯,就要营造自由和谐的教学氛围和环境。

我们知道,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努力营造自由、和谐的气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行为,积极探索。所以,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所有隐藏的积极因素,尊重学生提出的古怪问题,对敢于提出意见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学生互相讨论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8

1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1.1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可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认为小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应从培养学习习惯开始。

1.2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的逐步养成,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个体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做到动力系统与情感系统,智慧系统与行为系统相整合,从而提高学生修养,完善学生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终大的意义。

1.3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什么?简单地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凡是学习成绩好而且稳定的孩子,都是从小培养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成绩忽好忽坏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文学家巴金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我国小学数学教育家吴正宪曾说:“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就是让学生养成好习惯!”孔子云:少年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影响之大万万不可忽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2 小学数学习惯养成的途径

2.1 要从思想上重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作为一名小学生的教育工作者,首先思想上要重视良好数学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老师思想上一定要清晰地认识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小学生练习、解题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有益于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实际教学及生活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用苦良心培养学生的良好数学思维习惯。

2.2 要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合理分配教学时间,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形象化的直观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抓住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深入浅出,使学生都能听得懂。此外还要注意调动和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讲刺激学生的语言,教态和蔼可亲。

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对教师讲的主要部分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②要培养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边听边想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地方,要及时举手,向老师提出来,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中解决。③边听边记。听课必须有手的活动,随时听到的重点随手记到本上或书上,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今后的学习是大有益处的。

此外,教师讲课时要善于察看学生听课的表情,如果学生对所讲内容反应淡漠,就应及时调整讲课内容方法;如有个别学生思想“开小差”,要及时提醒。

听课的习惯不是学生一朝一夕就能形成,需要我们老师反复练习,及时提醒和评判。同时要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以建立起良好的听课习惯。

2.3 要培养动脑多思的习惯。教师应创造条件,充分利用一切机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精力集中、专心听讲、勇于钻研、肯于动脑、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其做法是:①激疑启思法。教师要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善于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②情境激励法。从数学学科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信心,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其良好的钻研动脑习惯。③操作悟理法。在数学教学中,结合教学的重点或难点,教师一方面应利用形象的直观教具进行演示,另一方面应充分让学生有操作的机会,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领悟算理,同时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探索精神。

2.4 要培养质疑问难的习惯。从低年级开始,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

2.5 要培养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细心的作业习惯,首先要求要具体明确。作业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准确、完整。其次要树立作业榜样。在作业前,有意识地把做得好的作业展示给学生,使学生产生向典型看齐的向上心理。还要及时反馈、认真纠错。

2.6 要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习惯。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每个学生都应积极参与,与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进而带着问题去动手操作,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行练习,以达到巩固的目的。此外,通过教师点拨,学生自学,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加以迁移运用,深化提高。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9

一、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目前小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着许多不良习惯。如一些学生书写字迹潦草,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是找其原因及时纠正,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长此以往,便产生了错误的积累,严重地影响了后继学习。

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不少学生在低年级学习成绩还名列前茅,可到了中高年级,成绩逐步下降。一般来说,这与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习惯一般都比较好;学习差的学生在学习习惯上表现也比较差,尤其是在认真思考、及时订正、坚持预习等方面,所以说学习习惯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

二、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意义

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持之以恒,强化训练的结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整个过程充满着对意志的磨炼。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等是良好的学习性格的最主要特征。其中勤奋、自信、独立、创新、严谨、谦虚,又是随着习惯的形成才表现出来的。

习惯基本上属于非智力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培养非智力因素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计算仔细、书写整洁、自觉检验以及独立完成作业的学习习惯,这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一年之计在于春”,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个人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长的奠基时期。

三、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途径

1.培养良好课堂风貌的习惯

上课前,要求学生把课堂上用的东西,如教科书、练习本、笔等放在桌上一定的地方,预备铃一响就安静下来,小憩收心。教师对学生怎样坐,答问时怎样站等都要提出明确要求,培养学生认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习惯,反映出学生的精神面貌。

2.培养遵守纪律、专心听讲的习惯

根据学生注意力不持续、易转移等特点,教师要把握好上课的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没有搞小动作的机会。

3.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良好的书写习惯可以反映学生认真的态度,教师应要求学生卷面整洁,不潦草,不涂抹,算式要规范、美观。要培养学生作业书写工整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应注意教学时板书设计合理,书写规范整齐,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时时处处都要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影响、感染学生。身教重于言教,经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的潜移默化,就容易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培养动脑钻研的习惯

要学好知识,学生必须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的探索精神,顽强的意志品质。为此,教师就应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创造条件,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勇于钻研,大胆发言,并逐步养成习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在课堂中善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产生探索求知、解决问题的积极要求。其次,要从教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根据新授知识的要求,精心设计教学情景,提高他们进一步探索问题的能力。

5.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

与人合作是集体教育的一个方面。课堂上,教师必须唤起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使其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将个人的活动与集体活动融为一体,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思想教育,鼓励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帮助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当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地听,不嘲笑同学的错误等。

6.培养快节奏、有条理的习惯

现代社会讲求工作效率,它是当今社会和未来时代一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而小学生普遍存在着做事无紧迫感,动作缓慢的现象。从小培养学生的快节奏、高效率,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会有极大的帮助。要做到提高效率,必须加强做事的计划性,养成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篇10

关键词:小学教育;高年级数学;良好习惯;学习行为

小学教育作为一种基础性教育阶段,是学生的心理和学习能力的,以及学生的生理与心理变化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接受良好的品质道德、增长知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教育最佳时期。所以,根据小学教育大纲,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达到教育效果,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在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小学生想要学好数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从基础教育上提高全民素质水平,争取培养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和有纪律的社会公民,从而带动我国的文化教育发展。在小学教育体制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的能力形成,高效率的获取知识和吸收知识,同时也会学生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更好更快的发展。

1.小学高年级的学生的特点

小学高年级级学生处于“儿童-青春期”成长的过渡时期。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缺少一定的自我意识,思维能力也不是很强,需要不断的提高,并且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很强烈,但是学生又缺少自制能力。所以,在小学的教育中教师应该围绕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对学生的智力进行有目的性的引导,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2.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教学策略

2.1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数学教学中实践活动是重要环节,还可充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习,并且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真正理解与掌握数学的学习思想与方法。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水平的差异性,设计数学学习活动,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数学的应用实践能力。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需要督促学生和教育学生进行学习的预习,并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预习的学习方法,通过一些生活实例增强预习效果。其次,在课堂数学教学中,需要安排一定量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定向的训练学生对新知识的运用和理解能力,在活动中和学生进行合作性的交流探究,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及时的解决,在获得学习效果中得到资信,在失败中学会总结经验,再接再厉。最后是课后复习,这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第一步,在课后的自我实践中巩固课堂上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

2.2分层次教学方式

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是如此,需要教师的正确、耐心和细心的引导与督促。在小学高年级的教学工作中,需要宏观的分析学生学习习惯,主要有三种类型:第一类,长时间不良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例如: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现象等。第二类,缺乏学习习惯,学习的满足心理比较严重,认为只要按时交作业、考试及格等就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由于学生学习习惯的不同,造成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差异化。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学习习惯的培养策略。此二类学生需要老师付出的更多一些,需要和家长进行沟通,管理并且督促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一类的学生由于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比较好,并且其自制力和自觉力也比较好,因此需要帮助这类学生树立高远目标,在不断的进步与突破中获得重视与自信,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

2.3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反思质疑学习习惯

质疑与反思虽然是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二者在教育中的共同点都是具有一定的教育作用。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识,也不是同化与复制知识,学生在数学学习逻辑思维的构建过程中,不但需阶段性问题进行质疑与反思,从根本上认识自己的判断错误,并且及时的修正。所以,数学的课程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反思与质疑能力,通过反思中的内化,并且通过质疑发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具体方法如下:

第一,在培养学生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方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诱导性教学,例如:“这样做的根据是什么;还有其他更好一点、更简便的方法吗;这样做对吗”等。在不断的提问学生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质疑与反思,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且总结出适合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解题思路。

第二,培养学生反思与质疑习惯的实际应用。经过检验的知识能够内化成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并且反思与质疑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与思考。例如:在布置课堂作业习题时,可以多设计几个不同思路问法的问题,但是答案是一样的,使学生锻炼自己的反思思维,寻求一题多解。在小学高年级的书写解题教学中,需要定向的培养学生的反思与质疑习惯。

3.数学中的辅教学

3.1品德教育的辅

学生的思想品德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和思想的形成,小学高年级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过渡期,一些不良的行为和思想会使学生走进误区,难以抵制和分辨不良习惯,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从家庭教育方面入手,推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在学校的班级中,设计一些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和上进心,从而通过榜样的带领下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

3.2总结归纳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归纳总结是对知识的一种梳理和归纳,可以使学生达到预习效果,也能够巩固知识。在对数学内容的总结归纳中可以加深对公式定义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反复训练所形成的一种学习行为方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有目的性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和成长道路上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廖月华.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探究[J].新课程(小学).2012(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