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教学特点十篇

时间:2023-05-04 13:10:12

实践教学特点

实践教学特点篇1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体会;理论知道

随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实施,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要求教师在参与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转变与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行为。

一、初中化学新课程的特点

1.突破学科中心倾向,拓宽视野,注重学生化学素质的培养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要转变传统课程过分地强调以学科中心。所以化学素质的培养不仅包括教给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化学技能等智力因素,还应包括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爱好,学习化学的良好习惯、学习意识、学习品质等非智力因素。新教材的编写则很有人情味和人文素养,它通过大量的探究活动及社会调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民主,注重问题研究能力的培养

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旨,全面体现初中化学课程的目标。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科学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探究实验、社会调查等活动将以往的学习形式由个体自学转为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工合作,在互动交流中完成课题研究。

3.突破应试教育倾向,联系生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倡导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在九年级开设化学课不仅能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知识,而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一些基本理论而且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实践体会

1.转变教学观念,实行角色转换

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在教学中,教师利用充足的实践活动和现代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学习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积累的丰富知识和形成的科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予学生,老师则始终以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的身份出现。

2.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益

心理学上认为:“初中生已经具有根据一些表象对事物的本质进行恰当的判断、归纳或演绎的能力,有的学生甚至还能不受局部因素的影响,超出直觉感知的事物,提出假设,进行推理和论证,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科学实验,作出判断和推理的能力,从而发现事物的内在联系。”所以说,重视学生的“发现”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力求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长久以来,我们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巩固过程而忽略了技能的应用。导致我们培养出了大批的高分低能儿。脱离实际的理论知识被学生束之高阁,而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却束手无策。因此,在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身边熟悉的现象和物质,学会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不断学习,保持与学生同步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使课堂知识容量增大了,因此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也就更高了。过去教师的“一桶水”已不能满足学生的“一碗水”。所以新课程下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还要具有较广的知识面、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获取新科技、新信息的能力。

总之,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化学教学中渗透创造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只要我们切实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就能培养出当今社会最需要的创造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开平.新课程初中化学习题的设计和例析[J].化学天地,2005(12)

实践教学特点篇2

一、刑法实务教学中的模拟法庭教学法

模拟法庭就是由学生扮演法庭开庭中的各种角色,以虚拟或真实的案例为蓝本,按照法庭开庭的顺序,模拟开庭审判,使学生在模拟开庭中体会实战感。通过一个模拟法庭的组织与演练,可使参加的学生熟悉相关的诉讼程序,掌握所涉及的各种诉讼法律文书的写作,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善辩能力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模拟法庭是一个最综合、最全面的实践性环节。但是,当前我校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也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是模拟法庭教学定位不准,导致模拟法庭教学在整个法学教学中的地位不突出。其二是模拟法庭教学的开展缺少规范,随意性较大。其三是模拟法庭教学参与人数较少,没有普及所有的法学学生。在开展模拟法庭教学过程中,真实的案例能够增加法庭的实战气氛,而真实案例的案卷材料只能来源于司法实践部门,卷宗库的建立需要得到司法部门的大力支持。为增强模拟法庭的实战效果,建议学校与当地多个法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请他们到学校来开庭,这样就使模拟法庭教学与真实的法庭审判相结合,让学生旁听观摩真实的法庭审判,这样,刑法实务教学的效果更为良好。

二、刑法实务教学中的法律诊所课程教学

法律诊所课程于20世纪中叶发端于美国法学院,是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的,推动法学教育改革的一门新型课程。法律诊所教学法是通过指导学生实际参与真实案件的处理,“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法律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2],以提高其法律实践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自从引进以来,受到我校师生的广泛欢迎。但是,目前我校法律诊所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其一,教材问题。当前法律诊所课程缺乏合适的教材,而这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其二,学生办案权利的限制问题。学生办案权利限制问题是一个普遍面临的问题,由于学生在刑事案件担任辩护人时没有会见权,以致各个法律诊所学生实际上无法承办刑事案件。在美国,大部分的州都立法确认了诊所学生出庭的身份,并建立了相应的出庭规则。这一举措,不仅使学生有了合法的法庭地位,也能提高当事人对学生人的信任程度[3]。实际上,相当一批美国大学法学院的“法律诊所”实际上也已经成为美国法律援助机构的组成部分[4]。这一点,我国一些地方大学已经做出了有益的尝试,我校即西南政法大学在这方面也已经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其三,经费问题。诊所建设和运行需要的经费项目包括:办公设备、办公耗材、学生办案交通费、诊所宣传费等。在美国,政府、法学院以及协会、基金会等对诊所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认可,一起给予经费上的支持。如各州政府的法律援助基金、ABA(美国律师协会)、福特基金会以及大学自身都为诊所教学所需提供先进和充分的设备与条件,使学生在活动中不因为经费等方面的限制而影响案件进程和质量[3]。在我国,各个学校的支持力度不等,但通常会提供诊所的办公室和必要的办公设备,其他经费就需要诊所自主解决。为更好地推进我校法律诊所建设,扩大学生的受益群体,我校法律诊所建设需要完善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配套教学制度,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二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来源途径;三是加大对外资源建设,扩大诊所教育主题范围。

三、刑法实务教学中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

刑法司法实务教学中应该在指导过程中引入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在职的律师和法官对于法学院的老师和学生们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能够带给学生在一般的课堂教学中所不能感受到的法律实践的真实的一面。在笔者的刑法实务教学中,就利用个人的影响力和关系,邀请校外律师和重庆永川区法院我的一个师弟法官来学校给在校大学生上课,更多地给他们讲授司法实务部门所面对的真实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司法实践。其中既有在社会上已经历练几年的美女律师,也有从学校毕业不久的师兄法官,他们给学生们讲述发生在司法实务部门真实的案例、真实的问题和真实的声音。他们以及他们的讲座都受到了学生们的热情欢迎,学生与这些律师、法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交流和探讨。通过引入具有丰富经验的律师和法官还能给教师队伍带来多样性影响。在实践中,法学院校应该知道如何为学生做准备、如何调整毕业后的生活和工作的重要性。让未来的学生和那些愿意为学生服务的导师组成小组在最近的实践中变得越来越多。这种有益的方式很受学生追捧,让学生真正了解了法院内部的情况。

实践教学特点篇3

关键词:高职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管理措施;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把培养掌握现代技能技术人才的任务寄托给了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特色。实践教学必须依据社会自然历史的客观需要和时代的教育要求,按实践教学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育教学机制和模式,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特点

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突出特点,决定了实践教学体系的各个实践要素要合理搭配、统筹兼顾,才能实现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首先,在高职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体系必须相对于理论教学体系独立存在,但又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理论教学应当围绕实践教学展开,实践教学体系是整个教学体系的核心。在总的学时数不变的前提下,理论教学时数与实践教学时数比例应是l:1。

其次,面向生产实际确定实践教学的实用性是高职教育的根本特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归宿和目的,说到底职业教育是为企业培养人才的。这就要求毕业实习做到课题题目有针对性,比如可以与企业搞一些有针对性的设计。

再次,注重培养学生技能心理,实践教学活动要具有先进性和学生潜力的前瞻性。实践教学要采用最新的技术供学生操作演练,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适度超前为未来服务。

最后,实践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化。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单列课程,也可以结合理论课程作单元实训、综合实训或课程设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可以到生产一线去做,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联合指导。

二、高校实践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间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环节是一项技术性和规范性要求较强的教学活动,也是一项包括培养目标、实施措施、技术方法和考核为一体的完整教学制度,是整个实践教学活动的依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

学校已建立一系列管理制度,但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1)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系统。在已制定的学校制度中,如考试成绩评定和管理办法、教学计划管理等,未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分别对待,不利于实施。(2)现有的实践专门规章制度内容缺乏整体性、较零散。(3)规章制度中原则性的意见多,可操作的标准少,弹性内容多,强制落实的少,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无法与职业能力训练的特点相适应。

(二)、管理方式方面的问题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是由各系(部)对下属实训(验)室进行管理的方法,由于人、财、物分别属于不同部门,导致不同系(部)协调比较困难,学校在宏观管理上难度较大,管理效率低、推诿扯皮现象时有发生。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实践教学的设备仪器、人员、场地、经费不能很好地进行合理调配,未能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教学资源和充分发挥其办学的效益,人为地使原本数量不足的实践教学设施更加匮乏;二是由于各系(部)均追求大而全,争资金、抢场地,人为地造成许多矛盾;三是对实践教学的组织难以做到统一、规范的管理,不能科学合理的安排;四是对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难以有效实施

(三)、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各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已初步建立,抓好学生、教师双重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而公正、客观、全面的评价的得出,需要有比较完善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对专业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项 条件和时间无强制性的规定,使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较大的差距。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学校尚未完整的建立起一套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为主线,以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为标准,以科学的专业实践教学规范为大纲的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三、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措施

(一)、重视和强化课程实验与实践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课程实验的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观察、验证、设计、创新实验,掌握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贵州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项目的开发。在教学过程中强化课程设计实践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如:通过设备设计能力的训练,可以使设备维修、设备护理等能力有本质性的提高。

(二)、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培养创新能力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定位,是介于本科人才和中等劳动型之间的,生产实践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根本途径。突出专业技能的实践教学,各院校都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其中,大部分院校采取了“技能证书 + 毕业证书 = 毕业”的技能实训模式。目前,全国各院校按社会对高职毕业生专业能力的要求,纷纷制定了职业技能训练考核规定,积极实施职业技能训练考核工作。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通过理论考试的同时,还要通过专业技能考试。这一教学实施推动了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围绕职业能力考核项目进行。专业教学内容更贴近社会对人才的划分、行业对人才定位、岗位对人才需要。同时缩短了毕业生到企业后的实习期,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高等职业院校应该把挖掘学生创新能力作为的培养人才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可以通过实践教学中开放实验、创新设计实验、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科技竞赛、学生参加的各种专业技能竞赛等活动来挖掘学生创新的能力。实践证明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非常感兴趣。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院级、校级、省级、部级各种专业技能竞赛。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教学活动中,要注意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分析,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优势互补的组合工作方式和大协作的工作态度。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高职特色的合格人才。

(三)、展示学生的专业技能,重视课外实践教学

积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用自己学到的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学生的技能得到了展示,学生的能力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这样的活动,促进了学生们自觉学习,勇于实践的热情。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训练项目与产业一一对应,模拟企业环境。良好的素质和能力需要在一定的职业环境中形成,现代企业所强调的职业能力、关键能力和职业道德,如岗位技能、敬业精神、合作能力、承受能力、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创新意识及创业能力与意识等,必须在生产和服务的职业环境中。通过一定的磨练才能获得。

毕业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践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素质,它对形成职业岗位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要引导学生自主地、有创造性地完成设计和论文撰写的任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是学生直接到企业了解生产过程、顶岗实践体验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为就业作好各种准备的重要活动,所以有计划、有目的、有要求地安排好企业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必要的。重视课外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学体系之外利用假期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的实践环节,包括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企业调研、专题研究、案例分析和创业活动等。

四、结论与建议

(1)在抓好命题质量的过程中,坚持四个“突出”。即:突出实践性、突出针对性、突出层次性、突出实用性。

(2)全面建立起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鉴定质量管理机制,并建立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企业鉴定行为的全程监控。

实践教学特点篇4

关键词:法律诊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卓越法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6-0095-03

一、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我国法学教育的发展,传统法学教育的局限开始显现,模拟法庭类事件课程开始在我国的法学教育中兴起。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当事人等角色,模拟司法审判,将法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的教学过程。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因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广泛的参与性而受到各法学院和教师的欢迎,作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在我国各高等院校的法学教育中普遍适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与传统的理论教学相比,模拟法庭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法学人才培养目标由理论型向应用型转轨的过程中,它一方面弥补了传统理论教学的不足,另一方面也为新形势下的法学教育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虽然如此,由于模拟法庭教学引入我国的时间不长,各地法学院校开展此项教学活动的水平参差不齐,当前的模拟法庭教学活动中还存在一定的缺口,应及时对其加以完善。[1]

1.模拟法庭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法律思维和辩论能力。表演性质的模拟法庭都需要提前准备“剧本”,剧本中提前准备好了法官、律师、检察官等角色的台词,包括最后的判决和理由都写得一清二楚。从模拟法庭的实质上看,最后的结果是在剧本写作前已经确定的,之所以有这些言辞、证据,其实事实本身就是为了得出那个在剧本中已经确定的结果而添加的。这种提前准备好台词然后再表演的模式使他们陷入一种先下定论再寻找依据的程式中,这显然不能锻炼学生在紧急情况下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能力以及对实体法的适用能力。

2.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更加注重庭审而忽视了案件处理的全过程。在模拟法庭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将重点集中在开庭审理的辩论阶段,而在现实生活中司法实践必经、受理、答辩到调查取证、调解等程序,可见模拟法庭单纯的庭审难以对法律实践的全过程进行有效的训练,如提供法律咨询。并且模拟法庭的案件缺少了真实案件中多元的因素,以调查证据这个环节为例,由于模拟庭审的局限性只能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不会出现真实案件中出人意料的特殊情况,模拟审判中的当事人也不具有切身的利害关系,学生对此案件在处理过程中就不会设身处地的遵从律师职业责任和敬业精神,也难以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3.判断模拟法庭好坏的标准过多地参考了学生的表演能力。首先,模拟法庭的参与人通过一种选拔机制成为模拟法庭表演者。针对法律这门对逻辑和分析能力要求很高的课程,学术水平深厚和法律思维能力严谨才是决定模拟法庭质量的首要因素,而各高校的现状是面对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的情况下更加偏重于学生的表演能力。其次,评估一场模拟法庭质量的标准又是什么呢?从学术和实践角度来说,模拟法庭的评估应该以法律思维和法律适用能力作为标准,而在各高校组织的模拟法庭中,判断模拟法庭好坏的标准过多参考了学生的表演能力。

二、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及其特点考察

法律诊所教育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是指仿效医学院学生在医疗诊所临床实习的做法,在有律师执业资格的教师指导之下,将法学专业学生置于“法律诊所”中,为处于生活困境而又迫切需要法律援助的人提供法律帮助,“诊断”其法律问题,开出“处方”。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以实现法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2]与此同时,“法律诊所教育”为社会弱者提供免费的、专业的法律咨询服务,从而使法学教育和法律援助恰当地结合在一起。法律诊所教育不仅仅提供了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模式,并且为法律援助提供了一个新的路径。

1.真实的案例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强调接触真实的案例,通过学生真实的案件,真正参与法律实践全过程,掌握通常案件处理流程的能力,包括了从接待当事人、查阅案件、收集证据、审判准备、庭审活动到法院作出判决整个诉讼中需要的基本能力,[3]运用法律技能并认真分析,最终做出诉讼或者非诉讼的实践活动,这就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并且锻炼了实践技能,将传统的被动接受识记模式与主动分析实践模式相结合。

2.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方式。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体案件的承办人和参与人,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在讨论的氛围内,学生可以否定教师的想法,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我认为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的学生通过参与、分析、讨论案件,培养学生对法律问题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同时,在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中,学生不再仅仅是强调理性分析和依法办案的“法官式的思维”,而是站在律师的角度认真考虑案件的每个环节,结合具体的事实和证据分析,甚至要揣摩对手的想法,从各个角度寻找有利于委托人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既要接受理性、公平、正义的法律思维,又能培养应对各种突发问题的本领。

3.独特的评估和考核方式更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的评估方式更多元也更合理,它的评价方式由学生办案小组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客户评价等三部分组成。评价更加注重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能力,更看重学生是否从承办案件中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对法律应用的技巧。

三、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对模拟法庭实践教学的借鉴

法学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对于这个课程的学习,课堂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和案例的讲授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传统的法学更趋于应试教育,模拟法庭的教学也趋于形式主义,不利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卓越法律人才建设的需要。诊所式法学教育,因为其在实践意义上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应用到模拟法庭教学法当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确立建设卓越法律人才的法律职业教育理念。我们应该改革现在教育模式中以应试教育考试为主的教学模式现状,改变模拟法庭流于形式主义的表演,创新制度建设,创立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要把考核方法从单纯的死记硬背就可以拿到满意的成绩中解放出来,更应当强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建立一整套切合卓越法律人才建设需要的考核标准,重视实践教学意义上模拟法庭的推广与应用。

2.遵循法律诊所的实例,完善模拟法庭的案例。充分发挥真实案例实用的优势,应当遵循以下要求:第一,有明确的目的性,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为目的;第二,案例的选择要求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案例;第三,选择的案例要真实且具有综合性。案例要尽量多地涉及学习过的法律知识点,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判断的实践能力。将模拟法庭教学法和诊所式法律教育在实践意义上相结合,以真实的案件作为模拟法庭审判的案例。通过真实的案件,将法学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可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模拟真实的案件,通过阅读案卷卷宗,在模拟法庭中尝试运用程序法和实体法重现并进一步完善法庭审判的过程,了解法官运用法律的思路,掌握其运用实体法审判的技巧,同时揣摩律师辩护的思维,从不同的角色全面分析案例,这是传统模拟法庭审判无法达到的效果。真实案例不但可以呈现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纠纷,还会反映出我国立法、司法活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能够进一步思考。

3.细化模拟法庭的实训环节和学生的角色,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质。在以往的模拟法庭中,往往将重点集中在开庭审理的辩论阶段,而在法律诊所的实践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受理、答辩到调查取证、调解等程序也是处理案件的重要环节,所以今后的模拟法庭实训中应当像法律诊所一样重视庭前程序,给学生展示一个完整的案件处理过程。细化学生角色的划分,科学地划分为审判组、原告组、被告组等,使学生能在不同的角色和角度思考问题,同时了解不同角色的程序,更有利于学生熟悉掌握程序和实体法律知识。其次,还要保证各个小组的合理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并加以讨论,提出观点。最后,在处理案件的各个环节,指导教师要给予建设性的指导建议。

四、推进法学实践教学完善的对策

为了有效推进卓越法律人才的建设,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法律专业人才,进一步推广实践性的教学方法,并以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作为法学教学手段之一,推进法学实践教学的改革,我国必需从教育理念上到具体制度上改革。从以下方面着手:

1.加快教育理念领域的变革。法律教育制度制定者和法律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应试教育和形式主义的思想,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激发学生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使学习具有开放性与综合性。把法律教育的目标定位为职业的法律专业人才教育,同时致力于增强法学专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只有树立了正确的教育观念,实践性的教育方法才能顺利推行。

2.完善资源保障。①优化师资结构。首先在聘请教师时要综合考虑其经验、学历、职称,尤其注重丰富的经验这一条件,可以聘请律师、检察官、法官作为客座教师,从不同的专业视角指导学生。其次,由于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致力于实践教学,这对教师的素质有了更好的要求,所以要加强教师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②争取经费支持。高校法学院教育资金来源较单一,只有少数高校能得到基金会的支持。所以各高校应发挥能动性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争取各方面资金的支持。首先,法学院对实践性教学的发展具有重大责任,应为模拟法庭和法律诊所提供必备的办公场所和经费。其次,模拟法庭与律师所建立联系,在给予专业支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最后,加大宣传力度,在提高法律援助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基础上,通过社会各界获得资金支持。

3.加强制度建设。①培养模式。根据理论指导实践的原理和大学法学课程的安排,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足够接受实践教育的法学理论,适合作为实践性教学的对象。②评价制度。应试教育的那套单纯的以成绩作为标准的制度不再适用于实践性教学。应当建立科学、公正、多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新评价制度的建设要求通过学生的实际工作反应出其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法学理论素养、法律职业道德、专业职业技能、文化素质积淀等方面进行整体评价。同时,为增强教师的责任感,应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相结合,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定期评价与经常性评价相结合,综合性评价与专项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客观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学校评价与社会评价相结合。[4]加强法学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是建设卓越法律人才的共识,模拟法庭实践教学无疑是加强实践性教学的一种非常好的形式。模拟法庭课程的开设,使得学生通过庭审活动,较熟练地掌握程序法和庭审技巧。法律诊所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直接接触真实案件,参加诉讼,为将来的法律执业打下良好基础,显然模拟法庭本身就是法律诊所课程的有机内容。[5]以法律诊所为借鉴促进模拟法庭的完善,不断探索将法律诊所的优势借鉴到模拟法庭教学法中,共同致力于培养卓越法律人才建设。

参考文献:

[1]张小蕾.浅议模拟法庭教学制度的完善[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2]张卫.浅谈法律诊所对抗式模拟庭审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3]郭翔.试错理念在模拟法庭教学中的应用[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7).

[4]马永梅.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学教学实践评价模式的改革研究[J].民主与法制,2007,(2).

[5]张卫.浅谈法律诊所对抗式模拟庭审教学[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6).

实践教学特点篇5

关键词:新教材;培养兴趣;实践教学;小学数学

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学生通过兴趣来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的特点就在于更加注重实践教学。新教材在遵循科学性、思想性的基础上,较老教材更注重可读性、实践性、综合性、创造性。新教材版式灵活,图文并茂,吸引学生的兴趣,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自觉地去学习。尤其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早期阶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对数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培养,在教学活动中加入具体的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一、较之旧教材,新版教材的特点很鲜明

1.让学生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过程

解决问题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围绕问题的解决过程,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交流等丰富的数学活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又一特点。让学生体会到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数学结论是怎样得出来的,通过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经验。

2.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需要探索和思考的,新教材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考空间,使得数学的学习更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对数学的理解,进行更有效的学习。

3.教材内容来源于实际生活中

新教材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课本中的题材也都是学生熟悉的生活,例如,其中的运动会、捉迷藏、作业评比等内容,是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更能引起注意,集中注意力听教师的讲解,保证听课

质量。

4.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材中编写了很多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例如,题中讲解了一种方法后,会再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做?”“你还能想到几种方法?”“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等等。学生们会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思考后再提出问题并解答,这个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了知识。

5.尊重学生的个性化

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思考问题的角度都有很大的差异,对待同一问题的计算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作为教师就应当尊重学生的思路,倡导多样化思考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这样就会给他们带来成就感,渐渐地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地去学习更多的数学知识。

新教学在教学实践方面有很大的改动,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对教材内容产生兴趣,才会积极思考问题,才能主动去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需要从新教材的特点入手。

二、以下是笔者结合新教材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提高学习兴趣方面提出的几个方法

1.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成就感,还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比起乏味的公式记忆和机械的运算过程,实践中反而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2.采用因材施教的授课方法

当代的小学生都是父母的掌中宝,懈怠贪玩是常有的事,所

以必须激起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尝试着接受新的知识。平时在课堂上多与学生沟通后可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营造出探索知识的氛围,或是提出指引性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成果。

3.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实际思考问题

比如,三角形的基本定理,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以拿几根小木棒摆成三角形,然后发现规律,继而证明出来。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能牢牢记住结论。

4.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因此,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少走弯路,使学生快速地掌握知识,发现规律,提高学习能力,满足内心的优越感,发现学习的乐趣,才能提高成绩。

5.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小学生对形形的世界总是充满好奇的,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收获一些结果,课堂上不断制造机会让学生去猜想、

求证结果,指引学生发现规律,在快乐中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高效率地学习,这才是我们教师的职责所在。

课堂中的学习是以学生的好奇心、兴趣为基础的,以学生的积极性为动力的。学习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不但对学习过程有重要的启发、激励、维持、调控作用,而且与学习态度的形成、信仰的确立、个性的完善都息息相关。小学数学的学习是注重兴趣培养和学习方法的重要环节,学生只有在这个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浓厚的兴趣,才能在往后的学习数学的道路上大步前进。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种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要重视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方法,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才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造就一批批莘莘学子!

实践教学特点篇6

关键词:汽车机械专业课;实践教学;有效课堂;方法探索

教学质量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高职院校的首要和根本任务是培养合格的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的目标要求传授必要的职业熟练技巧、知识和职业行为能力,使学生能从事专门的职业工作。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有其特殊规律和特点,只有摸清其规律、掌握其特点,才能合理地安排教学和学习的过程,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等方面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完成教学目标,实现有效课堂、达成有效教学。

一、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多,教学任务重、时间紧

(一)教学特点

1.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准备工作内容很多,以汽车底盘构造与检修实训为例,包括实验教师准备、实物准备、资料准备、场地准备,教师准备需要实验部门派出具有适当专业技能的实验教师,实物准备需要备好实践课所需实验机台,如车辆准备、部件总成准备、各种检测辅助工具准备、量具准备、油品准备等,资料准备应该提供与实验车型相对应的维修手册和用户手册等,并把相应实验参数提前印发给学生。场地准备则应根据学生班级人数和分组情况准备实验场地,不能造成实验教学拥挤状况,防止不安全事故的出现。

2.除了教学准备工作事务繁杂外,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任务重,时间紧迫,以自动变速器机械系统拆装实验两节课连排为例,实验教师完成讲解、拆卸演示需要整整45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动手练习的时间非常少,这样,学生消化知识、掌握技能的教学环节占时不够,影响教学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实验教师和理论教师应该协调合作,明确分工,分头做好教学准备。实验教师负责准备实物、场地;理论教师负责准备资料和实验参数及其分发。

2.对于任务重、项目内容多的实践课程,采用四节课连排的方式,以便在教师讲解、演示后,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练习和消化,留出教师纠错和复讲的时间,保证教学质量和效果。

二、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实验重复性差

(一)教学特点

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当中许多实验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如汽车转向和制动系统排空气、汽车四轮定位检测、汽车故障诊断等项目就是非常典型的实例,而且一般来说,此类实验占用课时时间相对较多,这样,实验老师讲解演示完毕后,某些学生就只可能练习一部分操作,影响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这样的实验耗时多,操作复杂, 要重作一次,教学时间不充分,而且,课后辅导都无法再现实验原貌,实验重复性差,学生得不到充分的操作练习。

(二)对策与方法

1.针对实践教学项目需要多人协调操作问题,可采取分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经验,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的分组应以每组10人左右合适。分组教学能保证学生对整个实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不产生知识训练空挡。

2.对这类实践性教学,教师应该配备适当的实践教学光盘或仿真动画等多媒体资料,挂在空间或在课后辅导时,为学生播放,解决实验重复性差的问题。

3.分组方法可采用“三个搭配”,即每一个教学组中,既要有文科学生,也要有理科学生(文理搭配);既要有男学生,也要有女学生(男女搭配);既要有学习上进的学生,也要有学习后进的学生(先进、后进搭配)。文理搭配可以使学生在知识层次取长补短,男女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先进、后进搭配使先进学生带动后进学生一起进步。

三、操作者需具有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

(一)教学特点

学生在进行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类拆装实验前,应掌握扎实的工、量具使用和钳工操作基本技能,工具方面,例如,各种扳手的选取方法和操作要领,汽车专用工具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举升器具安全操作规程;量具方面,各种游标尺、高度尺、钢板尺、千分尺、量缸表的使用方法与读数方法;钳工操作方面,拆装螺丝、螺栓方法和注意事项,简单攻丝和套丝方法,锯、锉等基本技能。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项目内容,是建立在这些基本操作技能之上的更深、更高层次的操作,没有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或者这些最基本的技能没能熟练掌握,势必影响教学和学习效果。

(二)对策与方法

1.在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拆装维修课程之前,开设完钳工实习、工量具使用等专业基础课程。

2.对照汽车机械装配工艺,强化装配钳工训练内容,达到见到螺栓就知道用什么规格型号的扳手的境界。

四、操作者需具有一定的体能

(一)教学特点

众所周知,汽车机械类专业机台的结构,即使拆卸成为部件和零件之后,都还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重的质量,在搬运、检查、清洗、修理过程中,操作者需要耗费一定程度的体力劳动,有时,甚至需要多人协调操作,因此,在分组教学时,应考虑气力弱小学生和女生的体力能否胜任相应操作需要。

(二)对策与方法

1.分组时注意男女学生搭配,便于在拆装和搬运汽车机械类零部件时互相配合。

2.设计制作专用实验实训台架,拓展现有实验台架使用功能,尽量减少体力搬运操作。

五、教学评价和考核必须及时完成

(一)教学特点

在以任务驱动为目的的汽车机械类实践教学环节中,由于实践教学实验重复性差,需要及时纠错、及时进行教学现场评价,过后评价不能复制现场操作实况。不利于学生有利掌握知识和技能。

(二)对策与方法

由教师根据实践教学课堂要求下达任务,制定工作任务单、操作工单,拟定实效任务,各组组长帮教帮学负责检查组员项目任务完成质量,并填写工作任务单。最后,由教师集中抽查和点评任务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实效评价,必要时,进行重新演示、纠错,并对学生评分。

六、操作者需要具备较强的安全意识

(一)教学特点

教学安全是最突出、最直接的教学效果。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的教学中,涉及的安全因素非常多。如机床操作、汽车运行实验、制动和转向实验等等。

(二)对策与方法

教师在实践操作课前,应按操作要求清理和整顿场地,消除安全隐患。在实践操作课时,应该反复强调操作规程,明确操作要领,讲清操作步骤。学生练习时,应时刻关注操作违规现象,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错误。

七、结语

通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对照实物讲解,增强讲课效果,或学生利用实验设备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并锻炼实际操作能力,是汽车机械类专业实践课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汽车机械类专业课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对策方法探索,丰富和完善了汽车机械教学实践环节理论,能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邮帜芰和创新能力,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学的参与程度,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 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

参考文献:

[1]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17-18).

[2]徐芳.从微观教学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2011.01 (176-177).

[3]骆舒洪.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2007(5).

实践教学特点篇7

情感的交流是双方的,若想在美术教学中完美实现情感与美术艺术的结合,就必须整合老师与孤儿学生双方的情感因素。

一、教师应具备的优秀情感品质

在基本的教育模式中,教师通常占据着主动位置。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最直接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开发者。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美术知识,还要有引导学生思考、调动学生情感的能力。要想把握学生的情感,我们就要主动学会分析学生的心理情感,从而展开情感教育。

1.教师要提高自身情感素质

有一次批阅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内容是描绘自己心目中最爱的老师的画像,学生们完成的情况基本上是:一张美丽的脸,嘴角还有淡淡的微笑,眼神温柔和蔼。几乎所有的学生心目中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标准。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使我认识到学生们心中需要的是爱他们,理解他们,能够跟他们愉快交流的老师,老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改变着教学的效果,因此提高教师个人的情感素质是非常关键。

2.教学中确定情感目标及选择正确引导方法

教师在美术教育中起主导作用。设立特定的教学情境,教师要具体分析教学内容,要充分的了解孤儿学生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爱好,还有引导正确的学习方法,再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情感目标。

二、学生是情感教学的主体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心理需求,充满情感愿望的积极能动的主体。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意识与小学生相比有了很大变化,变得思维模式更为健全,兴趣爱好更为广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制定完整合理的情感目标,让他们用审美的眼光去观察这个世界,真正认识到美术艺术的动人之处,让他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

1.通过自我感悟,提高情感素养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美术教学最重要的任务。

学生一进入校门,往往会不自觉的进行自我判定,将自己归类到哪一类学生中。尤其是孤儿学生,生活压力和挫折令他们天生具有自卑感,所以要想真正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的直接教育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而健全人格。多让学生自我感悟艺术作品,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形成健康的审美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空间,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

2.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习情感

现代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在美术教育中增加了“人文性”,强调了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美术学习活动,逐渐改变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投入真挚的情感,在创作中得到自我肯定,锻炼坚强的意志,从而增强自信心。

通过美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及了解他们健康的情感需求,塑造有个性的审美情感的人,从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艺术教育思想。

三、师生加强情感交流,升华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一种对现代教育的升华,是一种教师与学生沟通的情感艺术,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美术艺术变相交流的过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最大的学习情感需求,愉悦的心情,可令学生产生主动学习兴趣,而烦躁、抑郁的心绪会妨碍学生正常的心理活动。

实践教学特点篇8

关键词:艺术实践教学 特点 形式 保障 措施

实践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尤其是应用型艺术人才的必由之路。各艺术院校都十分重视并着力开展实践教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深入研究艺术实践教学的规律、特点,不断开创实践教学的新局面,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一、艺术实践教学的内涵与特点

1.艺术实践教学的概念

“实践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对理论知识的传授,传授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则是根据其培养目标的要求,以学分为纽带,组织和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环节并使学生能从中接受教育、培养综合素质的一类教学活动。“实践教学”不同于“教学实践”。教学实践泛指一切教学活动,这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特殊实践活动;而实践教学则是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和参与,突出学生的地位和价值。“实践教学”也不同于“实践”。与教学无关,不是以人才培养为指向的实践显然不是实践教学,如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军人站岗是一种实践,但与实践教学不相干。具体到艺术实践教学,就是根据艺术教育目的、教学规律和培养目标,以实践的方式授课的教学活动,是在实践中运用已学知识或在实践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培养新技能的教学活动,是在实践中检验知识、运用知识、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

2.艺术实践教学的要素

艺术实践教学包含六大要素,即教师、学生、平台、目的、手段和结果。这六大要素围绕教学目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而提高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实践教学,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实习的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也就不是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中的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对象,同时又是实践教学活动的主体,在参与过程中,既认知客观对象,又改造客观对象的实践活动。实践教学的平台,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载体,无论哪一类实践教学活动,都必须在一定时间、空间和客观物质条件下开展。实践教学的目的,即实践教学的培养目标、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的目标,教师将培养目标具体化、细化到实践教学环节中,用特定的实践教学手段,使学生符合“教”的目标要求,或增进和巩固知识,或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学生“学”的目标和培养目标之间从总体上讲是一致的,而且也只有大致一致,才能实现实践教学的目的。实践教学的手段,包括实践教学的工具、方式、方法及场所、环境,等等。实践教学的结果,就是实践教学的质量,最终落脚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上。

3.艺术实践教学的特点

艺术实践教学有五个特点。一是实践性。实践性是艺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艺术是整个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艺术教育特别是艺术本科教育的基本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 应当教授的是艺术职业者必备的技能和素质。这决定了艺术教学的最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培养其创作、展示、表演的实践工作能力;二是教学性。实践教学虽然在课堂之外进行,但必须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并且是在教师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之下进行,是整个艺术教育的一部分;三是参与性。实践教学是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参与之下进行的,必须以学生亲身参与实践为主,以教师指导为辅,在社会舞台或模拟的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学会主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四是综合性。艺术实践教学贯穿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全过程。实践教学的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为主线,与理论教学内容要相得益彰,即设置实践教学内容要与理论教学进展情况相协调。实践教学充分体现专业特色,一定程度上要与就业挂钩,社会所需即是实践教学之重;五是相互性。一方面,教学对象的相互性,即学校老师为实践教学所在企事业单位的业务骨干讲课,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专家为实习师生上课,共同承担人才培养的职能。另一方面,学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对学生的管理,避免以往委托企事业单位后,学校很少过问的现象。再一方面,学生在实践教学中享用企事业单位的文化成果的同时,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展示、演出等形式,服务于实践教学所在单位广大职工的文化艺术需要。

二、艺术实践教学的地位与作用

1.艺术实践教学的地位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育部就实践教学多次强调指出:“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学校要重视本科教学的实践环节。”[1]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2]。要“高度重视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实践能力。要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要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要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4] 。这些论述,反映了党和政府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要重视”到“大力加强”再到“高度重视”和“强化”,这既对普通高校加强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更是艺术实践教学的指导方针。

2.艺术实践教学的作用

(1)实践教学是培养艺术人才的有效途径。第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艺术实践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知美、感知艺术,从各方面用多样化的形式创造和表现生活,从而提升其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第二,实践教学有利于巩固已学的知识。无论是验证知识、理解知识,还是丰富知识,都有一个在运用中巩固、在服务中提高、在实践中检验的问题;第三,实践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艺术实践教学活动,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相互尊重的合作精神逐步趋向成熟,使之在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他人,学会与他人交往;第四,实践教学有利于发现和培养艺术拔尖人才。艺术拔尖人才是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基础上、在实践教学中发现的,然后为其搭建成才平台、制定特殊培养方案、提供优良学习环境、配备优秀教师,对他们实施特殊培养,并鼓励他们参加各类比赛、展览、培训等活动,使其脱颖而出。

(2)实践教学是多出成果的理想平台。在实践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既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创造性及其潜能,又能使学生出成绩,使之崭露头角。其一,产学结合,工作室模式实践教学结硕果。工作室模式不仅是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最佳模式,更是产学结合的最佳模式。大连艺术学院雕塑工作室承接的内蒙古“路遥广场”群马组雕、大庆大同区广场“四世同堂”人物雕塑、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大海方阵”大型阅兵主题雕塑,就是通过产学结合的形式结出的果实。其二,举办作品展览,不断产出新成果。学校举办的毕业生作品展、油画展以及美术作品年展,有50多件作品获国家、省、市奖励。举办的封面书籍版式设计展、网页设计作品展、招贴设计作品展、标志与字体设计作品展,有50%的作品被推向社会生活舞台。2006级学生近百件设计作品已被企事业单位采用,使毕业设计实现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演练”的转变。其三,通过实训、实练使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崭露头角。学院组织学生参加“桃李杯”舞蹈比赛、“金钟奖”音乐大赛、青歌赛等全国性大赛,取得了佳绩。据不完全统计,在参加全国性9次大赛中,共获得37个奖项,其中一等奖8项;在参加辽宁省3次大赛中,共获得90余个奖项,其中一等奖20项,充分显示了实践教学对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大作用。

(3)实践教学是通向就业的必经之路。首先,通过实践教学形成、完善学生的职业规划。艺术专业的大学生,在制订职业规划时有时不切实际,自我评价过高,一旦参与到艺术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就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修改和完善原来的职业规划,调整不现实的职业目标。其次,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全面提高协作素养、职业技能素养、职业道德素养,使他们步入社会以后,能够迎接生活、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再次,通过实践教学使之直接进入就业通道。通过社会实践教学,拉近了学生与社会、企事业单位的距离,对工作流程和管理的内在规律和相关规定也心中有数,尤其是顶岗实习,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精神、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可能被充分展示出来,被实习单位认可,毕业后或直接被实习单位接收,或通过他们推荐到其他类似单位工作。实践教学还可能促使学生毕业后走自己的创业之路,一些大学生成功创业,无不是在实践教学中产生创业意识、走上创业之路的。

三、艺术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艺术实践教学可以说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应用型艺术人才会说、会演、会唱、会跳、会画、会设计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鲜明的实践性特点。从完整的教学过程或活动范围来划分,实践教学有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几种内容和形式。

1.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一课堂的教学一般是以理论教学为主,但有其实践教学的内容、形式及环节。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设施有实验室、排练厅、琴房、多媒体教室等;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有实验、实训、课程设计、课程论文、专业综合能力实践(毕业设计)等;第一课堂实践性教学类型有边学边做型、人机结合型、工艺制作型、示范演练型、情景模拟,即教、学、做,讲、练、唱相结合;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方法有剧目、项目法,示范、训练法,模拟教学法等。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特点一是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教学目的明确,学生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二是突出应用特色,实现理论学习与提高技能相结合;三是给学生以想象空间,形成对教学内容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和透视。第一课堂实践教学的优点一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学,在用中学,在学中用,边学边用,对所学内容易理解和掌握;二是使学生明白学习的重点,自觉地掌握重点内容与技能;三是以实践环节为纽带,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四是能打通相近专业的通道,使学生不仅学到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学到相近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五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学习实践动力。以音乐剧课堂教学为例,音乐剧表演要求表演者集演、唱、跳等能力于一体,其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声乐、舞蹈表演、影视表演等方面,不言而喻,通过音乐剧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既可以拓展知识面,提高专业技能,又能学会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即在教室之外、学校以内从事的教学活动。第二课堂的实践形式包括学生社团、俱乐部、各类培训、考证考级、自主实践、学科竞赛、科技活动,以及各类展演。第二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四个方面,一是把原属于第一课堂的实践教学内容放到第二课堂,以自主实践的形式去完成;二是把学生的社团活动纳入专业教育的轨道;三是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学科专业竞赛;四是鼓励学生考证考级,参加各类培训。

第二课堂实践教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四性”。首先,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组织教学活动立足班级,面向全体,多方组织,不拘一格,充分发挥各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各单位的人力资源,形成网状的组织机构。其次,活动内容的丰富性。发扬民办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充分利用院校特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广泛开展适合学生特点的文化活动,展示艺术院校学生的风采,拓宽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渠道。再次,参与对象的层次性。在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中,充分考虑到各层次学生的特点,既要满足提高能力类学生的需要,又要满足修身养性类学生的需要,还要照顾到娱乐消遣类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类型、不同爱好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最后,实践活动的经常性。做到年有规划,月有计划,周有安排,日有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能力在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得到发挥、发展。

3.第三课堂实践教学的内容与形式

第三课堂是指学校以外从事教学活动的场所。具体来说就是以社会、企业为课堂,以实践教学为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实习(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参观访问、野外写生、技术服务、志愿者活动、校企合作办学、校外各类展演活动,以及与国外交流合作等。第三课堂是更高层次的实践教学,其作用更大、更广泛,其特点更加鲜明。首先,广阔性。生活就是艺术,社会就是舞台。可以说生活就是艺术实践教学的内容,社会就是艺术实践教学的课堂。其次,验证性。知识是否够用、技能是否过硬、工作是否胜任、合作是否协调等,都将在第三课堂实践过程中得到检验。第三,丰富性。内容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农村、城市,厂矿、企业,文化、教育等,都需要去探索、去尝试。第四,创新性。通过第三课堂实践教学,学生在完成新课题、新任务的同时,既可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又能获得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方法,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第五,交流性。通过内引外联,推动艺术实践活动走进国内外舞台,进行广泛的合作交流,这样可以增强艺术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艺术实践教学的保障与措施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措施

艺术实践教学三大内容与形式,是艺术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依据。至于如何形成体系,则要以学分作为纽带,突出两个要点,区分三个层次。首先,以学分为纽带,即从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目标出发,把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三个课堂之中,并共同纳入学分制管理的轨道。第一课堂的必修学分本身包含了实践教学的内容,第二、三课堂作为必修课程自然应获得相应的必修学分;同时,为加强学分纽带的作用,在第二、三课堂中分别设置创新学分、技能学分、素质学分,作为第一课堂的其他任意选修课学分计入学生毕业总学分。其次,突出两个要点,一是突出艺术实践教学特色;二是突出实用原则,既要考虑到专业教学的需要,又要考虑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再次,区分三个层次,一是基础层次,强化基础技能、基础能力训练;二是拓展层次,侧重专业技能训练,如各种设计、实验、操作等;三是综合层次,注重综合素质训练,如生产实践、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等,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实践教学制度建设与措施

实践教学要取得最佳效果,制度建设是其根本。制度不健全,评价不准确、不公正,激励机制不完善,是高校实践教学中不同程度存在的问题。为此,要结合实践教学的需要,首先,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章程,包括实践教学规程、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实践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学分的认定与计算办法,以及教学计划制度、教学大纲教材编写制度、教师指导制度等。[5]

其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以及由谁来评价、谁来审查。应遵循对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统一,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以及综合性评价与单项评价兼顾的原则。再次,建立健全实践教学激励机制,本着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对那些在实践教学中成绩明显、贡献突出的师生或团队(小分队、班级、教研室)给予奖励。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与措施

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要致力于打造一批校内外教学基地,以保障实践教学和培养应用型艺术人才的需要。首先,在校内建立工作室、实训室,进行各种演出、比赛、作品展示、设计大赛等活动,其中以专业工作室为主要形式。其次,在校外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第三,建立校内外结合、覆盖所有专业的实验、实习、实训、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实践教学基地,让学生在其中得到锻炼,促使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协调发展。为此,基地建设应从实践教学的需要出发,在物资、场地和经费的保障方面,要向重点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创新立项项目,以及学生参加各种大赛倾斜;基地建设要规范化,防止各种脱离实际或损害和浪费现象发生,基地建设要达到实训教学要求,否则,应及时整改或终止合作关系。

4.实践教学组织建设与措施

加强实践教学,必须建立健全领导机制,对实践教学实施强有力的领导、指导与管理。首先,校、系要建立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如实践教学管理中心,负责实践教学的日常管理。其次,学校领导要像重视课堂教学一样重视实践教学,把实践教学列入学校的议事日程,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实践教学中的重大问题,如实践教学的学时、学分、规划、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等。再次,学校应专门有一名校领导分管实践教学工作,院、系设立实践教学助理。最后,把实践教学列为学校学期、年度检查、评估和总结的项目,通过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改进措施,促进实践教学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1]4号.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高[2005]1号.

[3]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4]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实践教学特点篇9

关键词:实践教学 高职 理论基础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a)-0047-01

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既是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有效方法。所谓的实践教学,就是以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活动,并从中对理论知识形成新的理解,锻炼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进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的教学活动。

1 高职实践教学的特征

目前对高职实践教学的概念界定在学界中不尽一致,这主要是由于对实践教学这一概念所选择的理解角度不同。这种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清及概念混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实践教学在教学方式领域的理论创新意义和行动指导价值,也不利于实践教学的深入和普及发展。

实践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但是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教师和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教学倡导学与做相结合,学生的自主操作与自我创新相结合,学习活动的感性知识和理性技能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是,这种界定是一般高等院校实践教学的定义,并没有体现高职实践教育的特色。要想全面地认识和研究高职实践教育的理论基础,就必须对其特点有一个全面的把握。

1.1 最重要的特点

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工与学的结合。它摒弃了传统的对学生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努力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这不仅是高职实践教学的显著特点,更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模式,是一种教学理念更是一种独特方法。另外,这也需要高职院校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最新变动,以学生利益为本,实现校企结合,互利共赢。

1.2 较强的开放性

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模式,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多个方面,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教学形式的开放性、师资队伍建设的开放性、教学评价的开放性等等。开放性的特点使高职实践教学的课堂大门必须打开,时刻关注行业和社会的需求,及时吸取行业的最新技术成果来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这种开放性也表现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创新。教师既要深入企业学习第一手的技术和经验,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向社会及时招聘有经验和能力的兼职教师,形成紧跟时代的教师队伍。

1.3 对学习者的素质培养体现出完整性

高职的实践教学对学习者的培养是完整的、全面的、具体的。既注重学习者的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注重学习者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模式的形成,从而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综上对高职实践教学的特点分析,笔者认为,对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界定,首先要从教学理念上理解,它是一种从教学活动向教学理念的升华。其次,它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是借助实践项目展开教学,并不是简单的情景化再现。最后,它的目的在于使学习者掌握实践能力和提高职业素养。所以,从多个层面对高职实践教学进行界定,比单一层面的界定要明确很多。

2 高职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分析

明确了高职实践教学的内涵和特点,对它的理论基础分析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和针对性。

2.1 哲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指出,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实践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所以,人的主体性的体现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实现。实践教学本身就是职业教育的应有之意,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高职的实践教学正是通过注重学习者的主动参与来积极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这种主体性是全面的多层次的。学生可以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题、策划、实训、总结等多样的实践教学的方式,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不仅能获得技能、知识的提高,更会在这一实践过程中伴随着独立世界观的形成和改造,个人基本生活素质的完善,并最终实现个人能力、个人价值和个性发展的有机统一。

2.2 情境学习理论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的是知识与情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这种理论和高职实践教学的情景性是一致的。实践教学把知识的学习看做是一种基于情境的活动,是个体与环境的双向互动。这种理论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和反思传统的单一模式教育,重新认识学习的本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输。不仅如此,情境学习理论还提出了抛锚式教学、双向交互式教学和认知学徒制等教学策略,对于高职的实践教学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3 基于新知识观的理论

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境性、知识的建构性。在当代知识观看来,知识是流动的,是人们对知识的建构,是主体之间的合作和理解、沟通和对话。在这种新知识观的引导下,应该重新定位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要更多的扮演“知识的促成者,路径的引领者”这样的角色,为学生提供更多有价值的资源。此外,对于高职教学来说,学习者的社会适应性和与他人协作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新知识观强调实践教学中知识的获得要从单向的个体作用向双向的交互作用转变。不管是理论学习还是知识培养,要做到积极互动,平等交流。

2.4 多元智能理论

以发展实践性智力为重点。多元智能理论对人们重新审视智力的实质、类型提供了新的角度。高职教育对学习者的职业能力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是实践性智力。实践性智力强调具体工作和生活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多元智力为基础,以发展学习者的实践性智力为重点,实现高职实践教育的生产性,职业性和实践性。

3 结语

高职实践教学对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和素质起到特殊作用。多年的教育实践结果也证明,传统的单一知识教学不可能真正实现学习者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一项技能的内容是与相应的活动内容相辅相成的,这是高职实践教学理论的立足点。实践型、创造型人才的培养有赖于高职实践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实践教学中,敢于突破权威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让学生自己去接触自然和社会,这是一种教学理念的转变。要完成这样的教学转变,高职教育加强实践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论高职教育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5-10.

实践教学特点篇10

关键词: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

随着整个社会、企业对人才需求观念的转变,即从掌握理论知识的人才到掌握技术、技能的人才。这就要求培养人才基地的大学与时俱进的培养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此,必须在课程教学方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

《公共关系》课程作为一门比较特殊的课程,是立足于传播学、行为科学和管理学基础上的新兴交叉科学,其核心理论就是树立形象、协调关系,内求团结、外求发展。可见,《公共关系》课程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具备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因此,对学生来讲,学好公共关系不仅可以增强“公关”意识,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因为素质和能力的基本展现就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和妥善处理好各种关系的公关基本技能。这也是一个学校综合实力的展现,是学校软实力的重要表现。

所以,为此目标,教师授课就不能纯粹采用、运用传统的讲述法进行教学,而必须尽可能的运用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掌握“公关”技能。

一、目前我校《公共关系》课程教学现状

1、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无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

目前,我校各专业的《公共关系》课程的教学形式依然沿用传统的理论教学形式,基本没有实践教学。而且我校基本上都是合班上课,实践教学的操作难度比较大,再加上课程的课时量较少,这就使得教师授课基本上无实践或少实践。那么学生也就缺乏实际操作锻炼的机会,实际操作能力差。

2、课程实训教材滞后

由于公共关系学研究的范围广,适应各种类型的组织,因此相关的理论著作和各种版本、类型的教材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多偏重于理论教学,以提高学生动手和操作能力为主的实训类教材则很少,使得学生学习和教师实践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3、实践教学的制度、政策滞后,缺乏合理性

虽然,学校大力提倡、鼓励教师探索研究实践教学,但与此向配套的相关制度、政策却滞后,而且有些政策还缺乏合理性。例如,事先没有明确说明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考核依据和课时计算标准,等到课程结束才告知相关程序和标准。而且对于实践教学的地点要事先层层申请,课后还要上交各类材料和总结等等这些都严重挫伤了教师对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因为实践教学所花费的心血和努力远远大于纯理论授课,但却无法得到公平合理的认可和回报。

二、《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议

1、掌握实践教学中学生的特点

学生在“教学”中,不仅是教学对象,更重要的则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因此教学活动的设计就必须立足于学生,考虑到现在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尤其是我校学生自身和学习特点,按照学习规律,针对性的进行多元化、创新性教学。

现在的大学生都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时代宠儿,一方面,从小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压迫式的接受了很多理论知识,因此到了大学多少对理论教学从心理上有些逆反。另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发展,现在的大学生比较自我,更加注重自我需求和兴趣。

我校作为三本院校,其学生的总体特点有其时代大学生特点的共性,也有其个性特点。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我校学生非常清楚目前激烈的就业竞争环境形势,也意识到自己动手能力差,与社会、企业要求差距大,在学习、生活中发现自己的沟通、协调、应变、交际、礼仪等知识严重匮乏。但另一方面学生又对理论教学缺乏兴趣和热情,从心理逆反。所以针对我校学生的这些学习特点,再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具体实际情况,为确保《公共关系》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和突出该课程应用性、实践性的特点,就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在课程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出以社会、企业为导向,以素质和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课程教学思想。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切实提高《公共关系》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

2、合理安排实践教学计划,锻炼学生的公关技能

为突出学习《公共关系》课程的直观性、针对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计划中应根据专业特点和学校实际状况,合理安排课程实践教学环节和计划。

针对学生喜欢追求新奇性的心理特点,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新闻热点事件引入或切入,组织学生对这些热点问题、热点事件从公共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点评,已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分析、点评问题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公共关系的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公共关系的基本技能。并且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在校园内进行各种公关活动,例如运动会期间为自己所在院系进行公关宣传活动、为自己竞选社团等进行公关活动。都可与课程的实践教学计划相对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公关、体会公关、学会公关。

3、针对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重组教学内容

作为三本院校,我校对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而现代社会、企业需要的是具备一定动手能力的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于公共关系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在培养学生基本专业理论知识之外,更加注重学生的公关能力和人文素质及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所以应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重新调整公共关系的授课内容,突出我校学生公关能力的某一方面,把“点”做强。那么对应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在确保课程体系的完整和系统性的前提下,然后按照专业特征并兼顾学生兴趣,有重点的加强培养、锻炼学生某个方面的公关技能,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自身技能,也为其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提供独特的竞争优势。

4、多渠道拓展课程的实践教学基地

要充分利用各类实训设备、环境,强化实践教学,本着有条件要上好课,没有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想方设法的也要上好课。公共关系课程的实践教学无需特殊的环境,只要能够明确主题,依据环境设计,就能装饰出所需要的实训环境。例如,在教室就可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进行单项的公关技能训练。而在会议室就可进行会议、谈判等方面的训练。在社团活动中心、展览室等则可进行商品的陈列、展示活动的训练。此外,还应积极地拓展和建立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能够直接观摩、参与社会上大大小小各类企业的各种公关活动,这些真实的场景、事件,带给学生的触动是校内实践无法比拟的,能够让学生在实际中快速成长,提高综合技能。

总之,无论是从我校的长远发展,提升其竞争力,还是从提升我校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方面,都应明确《公共关系》课程实践教学重要作用,并切实的加以合理运用,使教学贴近实际、贴近社会。从而让学生乐于学和学以致用,提高其公关意识和能力,进而增强社会、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认可度。最终提升我校在同类院校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谭昆智.公共关系策划》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2]华英芳.《试论实践教学模式的合理性选择》远程教育,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