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诊断的分类十篇

时间:2023-04-25 08:23:09

护理诊断的分类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1

1.护理诊断与美国护理实务分类系统

目前美国护士学会(ANA)已经认可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如下:

1.1NANDA护理诊断分类系统。

1.2lowa 的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1.3Saba(Georgetown) 的居家健康护理分类系统。

1.4Omaha 的社区护理分类系统。

1.5Ozbolt's的病人护理资料分类系统。

1.6手术室的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分类系统。

其中,社区护理分类系统和居家健康照顾分类系统,应用于社区和居家护理的护理实务领域。NANDA 的护理诊断和Iowa的 护理措施分类(NIC)和护理结果分类(NOC)则较多地在医院护理中应用。上述1.3、1.4、1.5、1.6的每一个护理实务分类系统,都包括了护理诊断分类、护理措施分类和护理结果分类。

Iowa的护理措施分类(NIC)有基本生理、复杂生理、行为、安全、家庭和健康服务系 统这6个范畴,下属27个类别,共计433项护理措施。Iowa的护理结果分类(NOC)已经建立 了190个评价项目,是一个对在护理作用下的病人结果的综合分类系统,每一个结果都描述 为一个可以测量的动态概念,包括定义、测量表和参照基准。NIC和NOC都是已经相对应地和NANDA护理诊断进行联系的,使这3个分类系统可以相互接连,成为统一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由于不同护理实务领域中的服务对象不同,所出现的与健康有关的问题也就不同,因此 ,护理诊断也就出现了不同的“群集”现象。也就是说,不同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包含了不同的护理诊断及其分类。例如,在美国的社区护理机构常应用的Omaha分类系统分为4个范畴 ( domains ),下属44个病人健康问题;居家护理机构常使用的分类系统HHCC分为20类,下属147个护理诊断。

2.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CNP)

国际护士会(ICN)认为护理专业需要一种国际共通的语言,以求统一;1989年开始组织“国际护理实务分类系统(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Nursing Practice ICN P ) ”的研究和发展。ICNP是包括护理现象分类( Nursing Phenomena Classific ation ) 、护理行动分类( Nursing Actions Classification )和护理结果分类( 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 )的统合的护理实务分类系统,目的是用护理的专业语言叙述和记录临床护理实务,为临床护理决策提供一个科学的基础,同时它本身作为一套护理专业语言和分类系统,也便于将护理资料纳入当今健康服务计算机化的信息系统。

护理现象分类目前主要是指护理诊断分类。护理现象是一个外延比护理诊断更大的概念。人类之所有与健康有关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广阔的现实领域。疾病诊断和护理诊断这两个分类系统,分别描述了该领域中不同的健康问题,而且都处在发展的进程中。ICN认为,现有疾病谱尚未涉及的健康问题,都有可能属于护理现象,正等待着世界各国临床护士和护理科学家继续探索性和开拓性的科学认识。

1996年的ICNP第一版本( Alpha version )发表后,在美、欧、亚共有19个国家给予了 回馈和参与。目前,欧洲的许多国家正在加紧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果的分类研究。他们依据ICNP开发临床护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以使欧洲各国的基本护理资料具有可 比性。1999年新近出版了ICNP第二版本( Beta version ),ICN希望有更多的国家进行研究。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2

[关键词] 急诊科 医患关系 建立

[中图分类号] R459.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8-278-01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民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医疗机构所提供的服务也日益提高,各种形式的医疗纠纷层出不穷。如何建设稳定、健康、和谐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广大医疗工作者所面临的重大课题。医患关系处理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卫生事业的发展是否可快速进行和国民健康能否得到更有效保护。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1]。笔者从事急诊工作多年,据不完全统计,急诊科所发生的医患纠纷占全院比例的35%。因此,笔者认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必须将重点放在急诊科,同时要充分考虑急诊活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急诊医护专业技术水平,减少并最终达至不发生诊疗技术差错 由于急诊患者病情普遍较门诊患者紧急,诊疗时间短,对包括医生和护士在内的广大急诊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极高,由此急诊科医护人员的技术水平高低往往对及时救治患者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加强学习,及时钻研并掌握医护新技术、新方法,丰富临床经验,不断提高专业技术及技能水平,促进岗位成才;同时,医生和护士之间亦要密切配合,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急诊患者病情,加强急诊的后期护理,才能避免医疗纠纷甚至是医疗事故的发生,从而把好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第一关。

2 优化急诊就诊流程,提高规范管理水平 急诊急诊,关键就在于一个“急”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是防范纠纷的重要保障[2]。患者急,家属急,医生急,护士急……在很多患者及家属看来,不着急就不用看“急诊”了,往往还会上升到“人命关天”的高度。此时,建立并完善一套方便、快捷、有效并具可操作性的急诊就诊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据笔者观察,最容易引起患者及其家属反感甚至导致情绪爆发的一个因素就是“等”。现在很多医院的急诊就诊流程都过于繁杂,过分强调“本位主义”,凡事都是从医院本身的角度出发,往往忽视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切身感受。因此,建立一套既维护医院的合法权益,亦高度重视广大患者的急诊就诊需求的管理流程,是建立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制度保障。

3 换位思考,充分掌握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技巧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作为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于患者、家属心情急躁,医护人员的言语稍有不慎或处置不当,就容易引发各种纠纷[3]。在从事急诊医护活动时,必须学会“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在对患者进行快速诊疗时,亦应及时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耐心、准确将检查、治疗情况和潜在的医疗风险告之患者及其家属;同时在诊疗过程中要高度重视患者及家属的参与权、自,需采用昂贵药物或其它超出一般患者及家属预想的检查、治疗时应充分征求同意。在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交流时,应避免话语生硬冰冷对患者及其家属造成更大的情绪困扰;必要的情况下应采取录音、笔录签名等手段,加强内部监督和考核,促使急诊医护人员充分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牢记职业道德,以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作为思想行动的准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更加关心和理解患者及其家属,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安抚及情绪引导,从而最终达至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4 加大宣传力度,争取社会、患者及其家属对急诊治疗及护理的理解与支持 急诊患者及其家属从自身角度出发,在关注就诊的过程同时,亦对就诊的结果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甚至有部分患者不理解急救医疗工作是有偿服务,拒付费用;患者死亡或者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后,家属强行要求继续抢救;个别患者属酒后就诊,要求过分,故意刁难,甚至对医护人员造成人身伤害……往往忽视了对自身病情及医院的规范管理的进一步了解,由此更容易造成医患关系的紧张。因此,急诊科必须加强各种宣传教育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如在本科室的宣传栏张贴急诊服务内容、就诊流程和患者须知;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各类急救知识等,争取取得社会、广大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和支持,为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创造健康、良好的舆论氛围。

5 以人为本,切实关心广大急诊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 在一个医院的众多科室中,急诊科各项工作的艰辛是众所周知的。就餐及休息不规律、患者病情的复杂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工作压力极大,接诊的患者及其家属的情绪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更为不稳定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对急诊科室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医院必须以人为本,坚决实行人本管理的理念,从工作上、生活上给予急诊医护人员更多的关爱,如建立安全、温馨的工作环境、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提高急诊医护人员的待遇等;同时,建议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的心理辅导,及时疏导由于患者及其家属所带来的各类情绪困扰,让广大急诊医护人员能以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及良好的精神面貌面对患者及其家属,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急诊诊疗服务,从而为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打下坚实的基础。

6 加大政府投入,不断完善全社会的急诊就诊环境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急诊工作体现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在急诊急救的工作中所承担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政府应从人、财、物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投入,不断完善急救工作的各类硬件建设,如合理布局各种急救分站,缩短急救半径;配置优良的通信系统、急救车辆和设备;充实社会的各类急救力量,对包括公立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都应一视同仁,从多途径配置更多的急诊资源,加大对一线急救医护人员的培训投入;同时,针对社会贫困人员和“三无”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政府应担当主要救助责任的角色,包括对接诊医疗单位的医疗费用支持等,充分体现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从而建立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急诊就诊环境。

总而言之,建立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不仅仅只靠提升急诊科室医护人员的自身素质,而应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包括政府、医院等,须不断加大各类资源投入力度;创造和谐的就诊环境,更加关心急诊一线医护人员;同时,广大患者及其家属也应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由此,才能建立健康、和谐的急诊医患关系,从而建立更加和谐的社会。

参考文献

[1] 刘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探究[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2 (7):420-422.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3

【关键词】急诊分诊 急诊管理 急救处理

1 预诊分诊室布局

预诊室是急诊患者就诊的第一站,应设在急诊科门厅入口明显位置,标识清楚,室内光线要充足,面积要足够大,室内应有诊断床、侯诊椅、电话、对讲机、信号灯、呼叫器等,还需备有简单的医疗检查器械,如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手电筒、压舌板以及就诊登记本和各种检查申请单、化验单等。

2 预诊分诊护士的基本要求

2.1分诊护士必需熟悉业务,责任心强,具备基本的急救护理专业知识外更需掌握各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要求工作至少三年以上。

2.2一个合格的分诊护士,不仅应具有多专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而且有对各种急性症状的鉴别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快捷的反应速度。快速准确评估患者三大生命体征的状态,是准确进行分诊和实施急救的第一步。

2.3心身健康,对工作满腔热情,头脑清醒,思维敏捷,果断有序,善于分析思考问题,能从复杂多变的状态中作出快捷准确的判断,根据病情轻重缓急,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分到正确诊治科室,要求在2-5分钟内完成,[2]为病人抢救赢得时机。

2.4组织纪律性强,必须坚守工作岗位,临时因故离开时必须由护士长安排能胜任的护士替代。

2.5主动接诊病人,对到达急诊室门口的危急病人、行动不便者或外院救护车转来病人,要立即推车至门口接病人,并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对醉酒、昏迷、躁动或无陪人患者及时拉起护栏,并适当约束,呕血及大咯血患者一定注意体位安置,头偏一侧,及时清理血液或呕吐物。

2.6对病人言语亲切,能主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对病人提出的问题和疑问,要以负责的态度给予回答和解释,充分理解病人的心态需求。

2.7对成批伤员就诊,要具有协调指挥能力。

3 分诊类型及急救处理

3.1急危重症患者: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或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很快会危及生命,如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大出血、剧烈胸痛、持续严重的心律失常、突发的剧烈头痛、严重外伤、脑血管意外急性中毒等。这类病人多数情况下,都由救护车送来要求护士当听到救护车鸣笛时,即刻出门迎接,用推车将病人即刻送入抢救室,护士必须作出有效高质量的快速反应,如畅通气道、气管插管、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除颤、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等,随后分诊护士再进行分诊登记,必要时协助家属挂号缴费取药等。对于抢救无效死亡的病人,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严肃认真地做好尸体料理,体现对患者的关爱、同情和尊重。

3.2亚紧急患者:病情较重,但生命体征较平稳,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可以在短时间内等待治疗不会导致生命危险或永久损伤与致残伤,如胸闷、憋喘、高热、寒战、急腹症、闭合性损伤、小面积外伤及烧伤等,预诊护士除做好分诊登记等工作之外,还要求护送病人入诊室,并协助医生完成相关工作,如描绘心电图、联系化验室、如静脉出血较多行加压包扎、还需对病人的病情进行及时观察,必要时对病情进行重新评估、分类更改就诊次序。

3.3非紧急可等待的患者:即病情较轻和痛苦程度不高的普通急诊患者,如感冒、发热、咳嗽、急性胃肠炎等,要求预诊护士简单的评估一下病情,即给予登记、告知病人就诊的科室,并指明挂号及要去的诊室方向,必要时在此之前给予测体温、血压等处理,这类病人多数情况下门诊输液治疗或带口服药回家,无需住院治疗。

3.4患有或疑似患有传染病患者:遇有此类病人就诊时,按照相应的隔离制度进行隔离并记录安排到指定隔离室就诊,确诊后及时转入相应病区或传染病医院,病人离开后按规定做好用物、场地、空间等清洁消毒以及排泄物的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同时做好传染病报告工作,填写传染病卡片。

3.5成批伤病员:如意外事故造成的多人外伤或急性集体食物中毒事件,要求分诊护士对病人进行快速检伤评估,按病情紧急程度分类,1级—危重2级—重症3级—非重症或死亡,分流处理,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实行分工救治,同时还要报告上级有关部门组织抢救与协调。

3.6无主患者:先给与分诊处理,做好抢救、治疗及护理工作,然后想法设法与家属联系,神志不清者应由两人以上工作人员将其随身所带的钱物收拾清点后交保卫科保存,等亲属来后归还。

3.7特殊患者:儿童、老人、身体有残疾或是智力有障碍的病人、频繁就诊的病人、在其他地方就诊过的病人、有虐待或攻击倾向的病人、醉酒的病人,[3]给予相对应的处理。遇有吸毒、自杀等涉及法律问题者,给予相应处理的同时立即通知有关部门。

3.8分诊困难的患者:疑难危重患者,一时难以明确诊断,应按首诊负责制处理,即首诊医生先看再转诊或会诊,护士应做好转诊、会诊协调工作。遇急危重患者应立即启动绿色通道,要实行先抢救后补办手续的原则。

总之,急诊病人来诊时间、人数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随机性大、可控性小、无规律,尤其是发生意外灾害、事故、急性中毒、传染病流行时,急诊分诊护士能够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作出初步判断,牢固树立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把病人以最快的速度分到正确的诊治科室,为病人的抢救赢得时机。

参 考 文 献

[1]刘均娥,楼滨城.急诊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88-89.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4

方法 1.研究对象:本研究自1996年9月至1997年7月。调查对象选自日本两家综合医院的近期确诊的癌症患者的家属。患者在两家医院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回答问题的真实性无显著差异。家庭护理者界定标准是:(1)患者配偶、子女或其他家属; (2)给患者提供主要照护的家人; (3)被照护患者确诊患肿瘤不超过12个月。2.步骤:研究人员向家庭护理者解释研究的目的、意义。对愿意参加研究者研究人员与其预约在医院或在家中进行面对面交谈,以口头和书面方式回答相关问题。3.资料收集: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收集家庭护理者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职业、与患者关系及其他情况)和疾病状况变量(诊断时间、患者是否知道诊断、患癌部位、患者的治疗和疼痛情况)。第二部分是患者家属所需的信息,包括6个分类:①疾病;②治疗;③预后;④患者日常护理;⑤患者心理护理;⑥家庭护理。用Likert等级表测量家属对各类信息的需求程度(1=几乎没有、2=有一点、3=有许多、4=几乎全部)。4.资料统计分析:每个分类项目内部比较应用χ2检验或Wileoxon两样本t检验, 6个分类项目需求信息用Logist回归分析,所有的资料分析应用SAS统计软件完成。

结果 研究中110位研究对象中有44人拒绝。66位完成调查(回答率60%),他们在性别、年龄、与患者关系以及诊断时间、治疗等特征参加者与未参加者之间无差异。1.信息需求:在66位参加研究者中大多数信息需求与疾病和治疗有关, 2/3的人需要预后相关的信息。有近1/2的家庭护理者想了解有关患者生活护理的信息(如何使有症状患者更舒适如疼痛处理等),有1/3要知道如何做好心理护理(如何减轻患者在知道诊断后的心理压力,如患者知道诊断后的焦虑等)和家庭照顾(如何对患者确诊后给家庭成员带来的生理和心理问题。2.信息需求的决定因素:在单因素分析中,除外疾病分类,发现人口学特征与信息需求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在现行分类中年龄(t=-3.78,df=64,P=0.0043)和教育水平

讨论 1.大多数日本新近确诊癌症患者家庭护理者信息需求是与疾病相关的。这和西方国家的调查结果相似。研究表明年轻的家属想了解有关患者的治疗信息。而那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家庭护理者则更多的想了解患者的预后。尽管研究中没有找到家庭护理者与信息需求之间的特殊关系。但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研究中表明受过高等教育和年轻的患者往往也对治疗和预后的信息需求较多。转贴于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5

关键词:系统;故障诊断;算法

作者简介:王芳(1974-),女,浙江诸暨人,浙江省绍兴电力局,工程师。(浙江 绍兴 312000)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3-0239-02

一套完整的监控(监控和数据采集,SCADA)系统与警报讯号处理(报警处理)系统,将有助于提升调度人员处理事故的能力,能够根据系统的情况明确指示引起异常之原因,提供必要的解决措施。近年来,人工智慧(人工智能)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电力工程领域,国内外对于故障区域估测(故障区段估计),变压器故障诊断(变压器故障诊断),警报处理(报警处理)及谐波侦测(谐波检测)等领域所提方法,大致可归纳为下列几种。

一、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的创始人费根鲍姆认为:专家系统是一套智能化软件系统,利用理论及推理步骤来完成以前只有行业专家方能解决的复杂问题。专家系统建立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具有特定领域问题解决能力的专家系统,为非专家解决现场复杂的问题提供支持和帮助。人工智能是专家系统中最活跃同时也是成果最丰富的一个研究领域。

专家系统在输电和配电网络故障诊断中的典型应用是以生产规则为基础的系统,即保护断路器操作人员的行动逻辑和诊断经验排除这一可能性,形成故障诊断专家系统知识库,进一步在信息知识基础上根据报警进行故障排除的结论的推理。

实际应用中,如美国电力公司依赖与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共同开发的电源系统管理专家系统(雷莱恩专家系统)、数字故障录波(DFR)这个专家系统,根据DFR数据故障诊断扰动。 DFR可以记录在系统故障期间的系统参数,如雷电和操作冲击电压突然上升或骤降、供电中断、过电压、欠电压、谐波和瞬态等引起的故障参数。

传统的方法是失败的DFR开始自动记录并存储相关数据,保护工作进行离线分析,以评估该系统的保护作用。雷莱恩专家系统可以免除上述过程,分析故障录波数据和自动提取撰写报告,然后通过传真或E-mail发送到系统的时间表或相关人员。

虽然专家系统可以有效地模拟专家完成故障排除,但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问题是知识获取的瓶颈问题,知识是难以维持的,并不能有效解决众多不明朗因素的故障诊断,这些问题极大地影响了故障诊断的准确性。[1]

二、模糊逻辑(模糊逻辑)

模糊集合观念常用于处理因语言及智识上产生不明确性特质的事物上,模糊集合论可视为明确集合论的延伸,弥补二值逻辑(非0即1)无法对不明确边界事物描述的缺点,经归属函数来表示集合元素对该集合的隶属程度,然后由模糊规则库推论其结果。此法必须先从问题描述来定义归属函数,亦需设计出严谨有效的推论规则。多应用于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

三、遗传算法的基因演算法(GA)

基因遗传演算法是一种模拟人类基因演化的模型,在这种模型中,问题的解答被巧妙地安排成一串数值,模拟基因中的一串染色体,大量的基因经过演化、突变与等运算不停地产生新的基因,且淘汰不良的基因,最后演化出问题的最佳解答。多应用于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主动式滤波器规划。[2]

四、搜寻法(禁忌搜索TS)

搜寻法为求得整体最佳解,主要特色系利用来控制求解过程。多应用于警报讯号处理。

五、决策树搜寻法(决策树搜索)

将欲达成的策略以决策树型式表示,再应用搜寻技巧寻找适当的策略。多应用于故障诊断。

六、因果网路(因果网络,CEN)

因果网路具有平行处理的推论能力,主要特色系使用并行处理的推论机制,可得到快速的推论结果。多应用于故障诊断。

七、神经网络

神经网络具备高度神经计算能力和极强的自适应性、鲁棒性和容错性。用神经网络处理问题只需要进行简单的非线性函数的数次复合,不需要建立任何物理模型和人工干预,具有自组织、自学习能力,能映射高度非线性的输入输出关系,重新观察现象之后判断输出。神经网络法在故障诊断中得到高度重视和广泛应用,它在处理不确定性问题时具有独特的优势。人工神经网络广泛用于选线、故障判断、暂态保护等,速度快、准确度高,并且不受制于系统的运行模式、互感器饱和、故障类型等因素。用来进行保护无线通讯,可以对故障高频信号进行提取,具有很好的仿真效果;还在雷电信号、开关信号和故障行波的识别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神经网络方法虽然有利于克服专家系统获取信息的瓶颈、维护信息库困难等众多问题,但其在处理启发性知识方面有着局限性。且因为ANN技术本身的缺陷,其学习速度不快,需要长时间的训练,解释能力弱,进而对神经网络实用化产生了影响。并且怎样设计与大型输电网络相适应的ANN故障诊断系统,还是一个需要持续研究的课题。

类神经网络的性质具有大量平行处理能力、学习及记忆功能,应用的领域相当广泛,可藉由不同的网络结构及学习演算法相结合,以适用于解决特殊的问题、如文字辨识,语音辨识、影像压缩、预测及诊断等。应用前必须慎选适用的领域。多应用于故障诊断、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谐波侦测。[3]

八、基于柔性SCADA的电网复杂故障诊断方法

电网故障分为简单和复杂的故障,而绝大多数是简单故障。对于简单的故障诊断方法,只使用第一层的推理,从而避免了使用保护、防护等级和其他二级报警信息的类型,降低了模型的复杂性,提高推理的速度,有利于故障在线诊断应用。对于复杂的故障,使用Petri网推理模型,并引入WAMS数据核实诊断结果,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准确性。给出网格基础上灵活的SCADA复杂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

(1)利用灵活的SCADA报警信息,实现了分层分级传输和利用,以避免电网故障的交互功能、报警信息丢失导致拥塞故障排除错误。推理采用分层结构,第一层采用专家系统推理,第二层使用Petri网模型的推理。

(2)对于报警信息不完全正确的现象,提出了应用组件的配置时间Petri网保护的报警信息纠错处理的方法来提高容错。参考WAMS数据、报警信息和故障诊断纠错处理结果验证结果的方法,以提高故障诊断的可靠性。[4]

九、计及信息畸变影响的电网故障诊断分级优化方法

目前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领域一直在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基于优化算法的故障诊断方法,因为推理简单而搜索快速,被广泛应用。

在优化算法的基础上,分析基于相似的故障诊断方法可以概括为覆盖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方法。当保护或断路器不正常运行和警报信息是扭曲的,诊断的相似性可能被漏诊、误诊。为了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其结合了两种类型诊断方法的故障诊断建议分类优化方法的特点。此方法诊断相似的保护信息和一个诊断结果,通过简单的操作分析不同类型的可疑故障组件的失效概率。对于现有的方法造成报警状态计算密集型优化问题的特征向量、状态向量构造自适应功能的报警方法。建立各类变量模型中的简单方案,以进一步推进快速诊断故障区域的研究。

十、复合方法

结合两种不同的人工智慧方法,选取各个方法的优点再将其结合,主要目的是增加其适用范围及提高诊断准确度,如结合CEN和模糊理论,以CEN判断故障区域后再由模糊逻辑推论出故障类型,使得诊断工具的适用范围扩大。诊断流程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与EPS同时平行运作,在相互结合下拥有较高的诊断精确度;结合小波理论和ANN用于变压器故障诊断经济调度及暂态干扰事件侦测。[5]

十一、总结和展望

本文对几种广泛应用的电力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然而随着电力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新故障不断出现,其给现有的诊断方法带来了挑战。因此,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故障,灵活综合各种基本方法来进行诊断成为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为了维持电力供应安全性及可靠性,自动化故障侦测技术将有助于迅速推测出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在供电品质提升的需求下,变压器的维护与检修更为重要,对于运转中的变压器若有一套监视与诊断预警技术,将可发现变压器内部潜在的异常状况,及早进行修复以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电力品质亦是当前电力公司与工业界共同重视的课题,若有一套电力品质干扰事件侦测系统,将可辅助电力品质工程师形成有效的辨识及采取有效的改善策略。本文主要目的即建立一套辅侦测工具,包括故障区域侦测、警报讯号处理、变压器故障诊断及电力品质侦测,期望可在不用增加任何设备的情况下纳入既有的监控系统。

参考文献:

[1]郑文盛.故障诊断专家系统在船舶电力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2010,(4):88-89.

[2]吕雪峰.基于遗传算法的电力系统故障诊断[D].大庆:大庆石油学院,2006.

[3]邵晓非,宁媛,刘耀文,张慧莹.电力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综述与展望[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12):4-5,7.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6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213-01

我院作为一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通过对急诊预检分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取得一定成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为符合分诊护士资质要求的护士10人,平均分为2组,每组5人。A组为实验组进行规范化培训,B组为对照组未进行规范化培训。

2方法

对A组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实施1年后与传统管理的B组护士进行对比,探讨规范化培训模式对预检分诊的分诊准确率、急诊处置时间、患者满意度等情况。

2.1分诊人员设置急诊分诊区是迎接急诊病人的第一个窗口,服务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生命安全,因此要合理配置分诊区护士。①分诊护士1人。2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的护师),负责收集就诊患者相关信息,如就诊原因、主诉、测量生命体征、判断病情危重程度等。②抢救岗位1人(1年以上急诊工作经验),负责就诊患者的抢救及危重症患者的转运。③陪检1人,负责就诊患者辅助检查及转运工作。④保安人员2人或以上,协助维持急诊科正常工作秩序。

2.2分诊用物设置急诊预检分诊处设置在急诊入口处的单独区域,仪器配备齐全,包括体温计、快速血糖检测仪、多参数监护仪等,操作简单,快速显示结果,为分诊工作提供客观依据;配备轮椅、平车、针线、眼镜、纸杯等便民措施。

2.3制定分诊工作制度及病情分级标准定期进行考核根据评估所获得的信息,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快速识别患者的危急状态,将病人病情按严重程度划分优先就诊等级,使生命垂危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本院采用五级分类法。Ⅰ级病人属危急,需立即进入抢救室,此类病人如果到院后未得到紧急救治,病人可能死亡;Ⅱ级病人属危重,需10分钟内立即监测重要生命体征,此类病人生命体征不稳定,有潜在生命危险状态;Ⅲ级病人属紧急,30分钟内安排急诊流水优先诊治,此类病人可能危及生命或情况紧急,生命体征稳定,有状态变差的危险;Ⅳ级病人属不紧急,120分钟内安排急诊流水顺序就诊,此类病人有潜在危险性低紧急度;Ⅴ级病人属非紧急,4-6小时内解释、观察,此类病人不属于真正急诊范畴,患者无需急诊处理,但要求在急诊处理,可等待就诊。

2.4规范分诊程序应用护理程序进行分诊。美国急诊护理协会在护理实践标准中陈述,综合性的分诊由急诊护士执行,要遵循护理程序的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的工作步骤[1-4。

2.5提高分诊质量接诊方法很多,望闻问切法、谈心解释法、实例举证法、心理调控法、最佳时机法等,最常用的是望闻问切法和选择诊治法。(4)注意事项。要综合考虑如下情况[8]①优先分诊人群:儿童、老人、身体有残疾或有智力障碍者,频繁就诊者、再次就诊者。②需要注意的人群:有虐待或攻击倾向的病人、受酒精影响的病人。③急诊部门因素:工作量、人员配备情况、空床床位数量、分诊业务水平等。

3结果

1年后A组护士在预检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等方面均高于B组、急诊处置时间明显短于B组。

4体会

三甲医院急诊科工作繁忙,医务人员相对不足,有时病人等待时间较长,这也是急诊医学界所重视和公认的“急诊科拥挤现象”[9],因此对急诊医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急诊分诊工作成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证病人就医质量及医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分诊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建立科学的分诊专业培训体系,使其科学化、制度化,用于指导实践,将会对急诊分诊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冯丽洁,杜捷夫.急诊发展是一个需要共同探讨的课题(二)[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8(10):514-516.

[2]张杰.中法预检分诊制度的对比及借鉴[J].护理学报,2009,9(16):3.

[3]程永梅,从露.浅谈急诊分诊技巧[J].中国医药前沿,2008,14(3):118-119.

[4]倪俊霞.个性化护理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09,6(2):94-95.

[5]王芳.急诊护理工作中求异思维的培养[J].天津护理,2007,1(6):352-353.

[6]王蕊.急诊护理分诊的现状与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7,10(19):64-66.

[7]胡滨.浅谈加强急诊分诊管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5):159-160.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7

[关键词]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算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M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4-0024-02

1 引言

随着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自动装置的广泛应用,越来越丰富的故障报警信息(包括正确报警信息、误传信息、重复信息及不相关信息等)会在故障发生时通过故障信息系统传入调度端,尤其在发生复故障和保护配置多样化的情况下,要求调度运行人员在这种紧急情况下人为地提取有效的故障信息并快速正确判断出故障元件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完善的电网故障诊断系统,以实现对电网故障的自动快速诊断。

电网故障诊断主要是对各级各类保护装置产生的报警信息、断路器的状态变化信息以及电压电流等电气量测量的特征进行分析,根据保护动作的逻辑、运行人员的经验和电气量的特征量来推断可能的故障位置和故障类型。近10多年来,电网故障诊断技术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宄,国内外学者提出了众多可行的方法。目前在故障诊断领域应用较多的有专家系统、人工神经网络、优化技术、模糊集理论、多系统、贝叶斯网络、Petri网理论等。本文旨在对这些故障诊断方法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各种方法的特点和不足,以便取长补短,发展出新的诊断方法。

2 电网故障诊断常用方法

2.1 专家系统

专家系统[1-2](Expert System,ES)是一个具有大量专门知识与经验的程序系统,它能融合领域专家多年积累的经验与专门知识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人类专家的推理决策过程,具备解决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专家系统主要由人机接口、知识库、推理机、数据知识库及解释器来组成。由于专家系统累积大量专门知识可以准确模拟调度员的思维过程,因此引入到故障诊断领域较早而且发展成熟。

专家系统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三类:(1)基于规则系统:这类专家系统利用“IF-THEN”结构的规则来表示保护与断路器间的配合逻辑及专家在运行中积累的诊断经验,并形成完备的知识库,将故障产生的报警信息逐一与知识库中的规则进行比较、匹配,从而识别出故障元件。(2)基于模型系统:这类系统综合了一些运行方式与原理不同的模型,先根据实际保护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来建立模型,再模拟实际电网故障行为并得出结果,最后通过与实际获得的报警信息进行匹配来验证故障假设。(3)基于逻辑系统:根据保护隔离故障的原理和逻辑进行诊断推理,对故障特征做出假设并逐一验证,最终给出评价并提供每条假设的可信度给用户。

专家系统在故障诊断领域内的应用开展较早,具备方案灵活、推理结果可解释、能实时诊断等优点,在大规模电网中有着成功的工程应用。但也存在缺陷和不足:不具备学习能力,难以获得完备的知识库;当电网新增保护配置或者拓扑结构变化较大时,知识库的维护工作量太大;它的推理能力限制在狭窄的专业领域内,无法处理新的情况。

2.2 人工神经网络

人工神经网络(A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是有大量的处理单元经过广泛互连而组成的人工网络,用来模拟人类神经系统传输和处理信息的过程。神经网络能够通过研究历史数据进行样本训练,从而具有归纳全部数据的能力,因此能够解决数学模型或规则难以处理的问题。人工神经网络具有特殊的并行结构和并行实现能力,使之具有较快的处理速度,适于应用在电网故障诊断领域。文献[1]提出基于新型径向基函数的神经网络方法,以保护信息、可能故障2作为ANN的输入和输出,选择合适的样本集训练ANN,其故障诊断能力优于传统的BP(误差反向传播)模型。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不存在专家系统完善知识库这样的难题,具有比较强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容错能力。但是ANN的学习只针对特定的系统结构,外推能力差,工作过程是一个黑箱,因此只适应于中小型电网的故障诊断。

2.3 优化技术

采用优化技术(Optimization Methods)的诊断方法依据电网故障特征设定假想事故集的适应度函数或目标函数,采用不同优化算法来更新事故集,直至确定适应度最大的事故集来作为故障诊断结论。这种方法通过采用0-1整数规划的解析模型来描述电网故障诊断,经优化算法推导求得最优解。文献[2]设目标函数为故障元件数与误动开关(保护、断路器)数的最小和并简化为二次型,这样就转变为一个0-1整数规划问题,约束条件用来描述保护.和断路器的动作原理。文献[3]综合考虑了主、后备保护间的状态关系、二次系统配置特点和断路器失灵保护,对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改进使得模型更加合理、准确。

用优化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适用于完备信息下的电网故障诊断,不需启发性知识的引入,能快速得到全局最优解或者多个可能的解。它的难点在于故障诊断数学函数的建立和算法的收敛速度。

2.4 模糊集理论

模糊集理论(Fuzzy Set Theory)用模糊隶属度的概念来描述不精确、不确定的事件和对象,并引入近似推理的模糊规则,可以有效地表达专家知识,具有很强的容错能力,因此模糊集理论比较适合用来处理保护和断路器间的不确定关联关系、报警信息的可信度问题。文献[4]假设诊断所需信息为准确,只有故障与保护之间、保护和断路器之间的关联关系不确定,用模糊隶属度来描述不确定量得出可能的元件故障率。文献[5]认为报警信息都是不确定的并赋予一定的可信度,根据电网拓扑和故障发生时的保护、断路器动作状态,再通过专家系统等方法给出模糊的故障诊断输出。

模糊集理论能够处理不确定的信息,进行诊断时不需要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利用模糊规则可以实现诊断智能化。但模糊集理论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使用,而且只能有限地处理电网中的不确定因素。

2.5 多系统

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MAS)结合了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分布式人工智能,在逻辑上将一个问题分解为多个子问题求解实体,每个子实体仅拥有对应求解问题所需的数据和资源,不同子实体互相交互配合以解决最终问题。多系统具有数据分散化、无全局控制、计算异步和个体行为独立自制等特点。Agent间的协同与合作等特点为电网故障诊断建模提供了条件。文献[6]中提出了采用SCADA系统和数字录波系统、结合多技术、应用于电网故障诊断的体系结构,这种结构包括相互作用、合作与通信的多个Agent形成多系统,诊断中应用基于知识、模型推理的方法求得局部的最优解。

多系统在电网故障诊断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它利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并综合其优点,并行分布式处理问题保证了电网故障诊断的实时性,极大地提了诊断结果的正确性和容错性。如果电网规模较大,在故障诊断时可以先分区后进行分布式求解。作为软件系统的MAS需要依靠其它方法来共同完成故障诊断。目前MAS在诊断研究中的关键是如何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单个Agent的建模方式以及各个Agent之间的协调协作。

2.6贝叶斯网络

贝叶斯网络(Bayesian Network,BN)用于不确定推理和知识表达,有机结合了图论和严格概率理论,利用概率理论来处理各种知识间的不确定因果关系,再通过贝叶斯网络来进行表达,最后可以得出故障征兆下的各元件故障率。贝叶斯网络包括节点和有向弧,分别通过拓扑结构、节点条件来表达网络中的定性信息和定量信息。文献[7]根据元件故障、保护和断路器动作间的内在逻辑,分别针对线路、母线、变压器建立了故障诊断模型,不同的节点间关联关系通过“概率与”和“概率或”进行区分计算。文献[8]对故障信息进行了时序一致性识别和完备化预处理,建立了计及时序信息属性的改进型BN故障诊断模型。贝叶斯网络方法具有模型清晰直观、因果关系明显、诊断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不确定信息下的故障诊断。但由于贝叶斯网络在电网故障诊断上的研宄起步较晚,其自动建模和知识更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2.7 Petri网理论

Petri网(Petri Net,PN) 是由库所(Place)、变迁(Transition)、连接库所和变迁的有向弧及初始标识构成,能够描述系统中各元件间的关系,并用网络来表示系统中同时发生、次序发生或循环发生的各种活动来构造系统模型及动态特性分析。Petri网可以简单地描述为一个加权有向网,它的节点分割为库所和变迁两个非空有限集合,用加权的有向弧将节点连接起来。Petri网是对系统进行静态的结构分析,其动态性质由变迁和节点上的托肯(Token)数目体现出来,适用于描述离散事件动态行为。文献[9]针对输电网的设备,研究了故障切除过程的Petri网模型,然后建立了针对故障元件的Petri网诊断模型。文献[10]在此基础上引入了后备保护的模型,使Petri网的故障诊断模型得到了发展和完善。文献[11]利用Petri网建立了模拟故障正向发生和线路、母线的反向故障诊断模型,适于处理多重故障、存在开关拒动和误动的复杂故障。文献[12]结合实际SCADA系统提供的信息对故障设备进行Petri网的故障诊断建模,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此外,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原有Petri网模型进行了改进或发展出高级Petri网来应对不同情形下的电网故障诊断,其中涉及有基于保护时空参数的petri网、概率信息Petri网、模糊Petri网、编码Petri网等。

Petri网以形象直观的有向图建模,利用数学描述或推理进行求解,具有简洁、高效、实用的特点。但同时,由于Petri网建模法依赖网络结构,若电网规模较大、结构复杂则可能导致诊断模型中的状态组合爆炸,为此需要改进Petri网或引入高级Petri网。

3 电网故障诊断的发展趋势

在告警信息完备、正确的情况下,上述方法均能够准确地诊断出故障元件,识别出开关量的误动、拒动。实际在电网故障时,由于短时间内需要传输大量数据,报警信息畸变、丢顿和传送延迟的情况经常出现,因而传统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对电网故障诊断的研究主要趋于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引入新的信息源和故障诊断方法,如故障录波信息、广域测量系统信息、潮流分布。一方面可以提高信息源的完备性、故障信息的冗余度;另一方面,通过利用新故障信息源形成新的故障判据可以得出更加准确的诊断结果,也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故障诊断例如故障性质和故障相的判断。但当前一些区域的故障信息系统仍未完善,受制于电网通信技术、设备更新滞后等限制,调度中心无法实时获得故障录波数据和采集到全面的电网PMU数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新故障诊断方法的推广。

另一个方向是改进和优化现有故障诊断算法,通过信息融合技术对多种方法的诊断结果进行融合,提高诊断方法的准确性。从各种诊断技术的概述可以看出,每种智能方法均具有一定的诊断能力且适用于部分电网故障情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果综合多种方法进行混合故障诊断,可以综合不同方法的长处形成优势互补,消除单一诊断方法的局限性,大大提高了诊断性能。因此,采用混合故障诊断技术成为一个必然的研宄趋势,可以综合现有研宄成果进行扬长避短,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电网故障诊断。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8

关键词:继电保护;故障诊断;故障处理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173

为提高电网运行稳定性,在设计建设时往往会设置相应的继电保护装置,可以在系统发生运行故障后,及时采取切断故障元件,来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继电保护对于电网运行的重要性,以提高其运行可靠性为目的,重点做好故障诊断分析,减少其自身存在的故障隐患,确保可以长时间有效保护电网运行状态。

1 继电保护故障分析

继电保护为电力系统中关键部分,其有效动作可以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性。但是在正常运行中,继电保护也会出现不同故障,一般表现并不明显,也不会发出故障信号告警,很容易被忽略。如果未能及时发现继电保护存在的故障,这样在电网运行出现问题后,其便不会迅速确定故障位置并且切除故障元件,造成影响范围扩大。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分析,其可能存在于硬件与软件系统中,如硬件装置CT、PT以及各类继电器等,软件则为参数设置错误、程序运行混乱等[1]。继电保护故障具有较强的隐藏性,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一般很难被发现,但是影响十分恶劣。为保证电网运行安全性,必须要针对继电保护故障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生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诊断技术,及时确定存在的问题隐患,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2 继电保护故障发生原因分析

2.1 硬件因素

对于继电保护硬件装置方面原因,主要是因为继电保护装置与元件发生故障,发现处理不及时,最终发展成系统隐藏故障。如常见CT、PT绝缘老化,系统运行时存在细微放电与绝缘降低故障;或者是保护测量装置漂移等[2]。一般情况下,硬件隐藏故障并不会发出告警信号,很难被发现,但是会直接影响机电保护装置的正常运行。

2.2 软件因素

电力系统软件系统一般会在安装环节就对各项参数进行设置与调节,来满足装置的运行需求。但是在装置后期长时间持续运行状态下,其整定值会存在调整误差,再加上各项因素的影响,逐渐不能准确反映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最终便会对保护装置的运行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3 继电保护装置一般故障诊断方法分析

3.1 一分为二法

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发生故障二次回路相对复杂的情况,在诊断时就整个回路来确定一个中间分界点,便于快速确定故障位置。例如开关控制回路断线故障,便可以在开关保护屏段子排位置测量保护出口接至开关机构箱端子排接线7与37,如果两者均对地带正电,便可以确定室内开关机构故障,进而造成控制回路断线。并且,此种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查找直流串电故障,以及保护通道故障后能够迅速定位故障点。

3.2 参照法

以其余正常运行设备为参考对象,分析其各项技术参数,然后与故障设备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果便可以确定故障发生位置。此种诊断方法主要适用于定值校验过程中实测值与整定值存在较大偏差,同时又不能准确确定故障发生原因的故障类型。在对设备进行更换或者回路改造后,仍然存在二次接线故障的问题,需要按照同类型其余设备接线方式来进行处理。另外,选择此种方法对电磁型继电器定值进行校验时,如果继电器实测值与整定值存在较大偏差时,需要选择用相同仪器对其他相同回路同类继电器进行诊断,然后将两个继电器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确定是否真的存在运行故障,而不是在第一次诊断后直接断定该继电器不合格,或者对参数进行调整[3]。

3.3 替换法

通过利用正常相同元件,来代替怀疑存在故障的元部件,然后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观察分析,判断该元件是否存在故障,可以有效缩小故障检查范围。尤其是在对微机保护装置内部插件或者复杂单元继电器故障诊断时,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替换法一般被应用于备用状态设备,或者处于检修状态设备,通过对异常元件的替换,如果设备运行故障小时,则可以确定被替换的元件内部存在故障,相反则需要对其余部位进行诊断分析。

3.4 短接法

短接法即利用短接线对回路一段或者一部分进行短接处理,可以有效判断短接范围内是否存在故障,进而可以缩小故障范围。此种诊断方法一般被用于切换继电器不工作、电流回路开路以及开关无法分合闸等故障。另外,还可以选择用逐项拆除法进行诊断,如二次回路故障后,按照一定顺序逐项拆开连接在一起的二次接线,然后按照正确顺序依次接回,逐项对各故障点进行检测。一旦确定故障总线路后,需要再次对此总路内各分支路进行相同处理,来确定故障位置。此种处理方法一般被应用于直流接地、直流串电等故障诊断。

3.5 综合法

对于部分继电保护故障来说,如果仅仅是选择一定故障诊断技术,并不能有效确定其发生的原因,针对此为提高诊断结果精确性,就可以选择用综合法。与单一诊断方法相比,此种方法主要应用于表现形式复杂的故障,需要反复试验,最终确定故障原因与部位。多种方法的结合使用,可以更好的接近正确诊断结果。

4 结束语

继电保护一直以来都是电力专业重点研究对象,维持其正常动作对保障电力系统运行可靠性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来看,对于继电保护系统,经常会在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状态下出现隐藏故障,一般很难发现,因为处理不及时,很容易造成继电保护装置动作错误或者失效,进而会影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针对此必须要做好机电保护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及时发现系统内存在的故障隐患,对其进行处理,来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刘鲁京.继电保护故障诊断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2014.

[2]邰爽.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继电保护故障诊断[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9

方法:分析急诊护士情绪变化原因和查找压力源。

结果:护理管理者要实施人性化管理,急诊护士要不断提高情绪控制能力,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加强职业防护和风险管理,以积极的心态、高度的工作热情来应对急诊复杂多变的就诊环境,确保服务质量和护理安全。

关键词:急诊护士 压力源 工作压力 措施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580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498-01

急诊科被称为医院的“前哨”、“咽喉”部位,主要是收治急、危、重症病人,病种复杂,抢救任务重。急诊护士必须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技术熟练,临床经验丰富,责任心强,有灵活机制的应变能力,良好的素质,身体健康,能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及时准确的体现组织指挥能力和业务水平,保证最佳的救治成功率。

结合临床急诊护士分析如下:

1 护士职业压力源

1.1 急诊护士职业风险。急诊科接诊的病人病情急、变化快,往往具有不可预料性。内外妇儿科病种均出现,往往在无明确诊断的情况下就投入了抢救,考验护士工作经验、灵活应变能力,经验丰富的护士能在短时间内采取正确有利的处理措施,在医生的指挥下明确分工,协作,准确无误的帮助医生进行救治。长期在这种环境下,病情不明,感染,刺伤时有发生。像交通事故,自杀,他杀,暴力斗殴,狂犬病,吸毒,性病诸如此类的病人在急诊科室家常便饭,在这里护士接触到病人的血液,呕吐物,分泌物等,很难做到自我防护。

1.2 急诊护士护理现状。护理工作是特殊的高风险职业,与人打交道,容不得半点疏忽,操作中的不慎可能就造成无法避免的损失和必须承担的法律责任,这让工作压力无形的增加了。护理工作三班制,病人危重,抢救多,突发事件多,频繁的夜班,生活不规律,扰乱正常机体生物钟节奏,周而复始长期得不到缓解,处于亚健康状态,容易导致睡眠障碍,胃溃疡,神经衰弱等。另外,医学的快速发展,新仪器,新业务,新技术的不断开拓,知识更新换代的迅猛,都要求护士不断学习,还有面临晋升,考试等,让护士在工作之余的缝隙里挤出时间来应对,长期高压导致工作倦怠,不满情绪等不利于全身心投入工作。

1.3 急诊护士应对的人际关系。医院是一个充满沟通障碍、变化、焦虑的场所,而急诊科室医院危重病人最多,病谱最广,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医疗纠纷频发的科室,病人和家属容易把对疾病归寄予厚望的急躁情绪发泄到护士身上,护士要面对病人的痛苦、悲伤及愤怒,甚至来自病人及家属的冷茶热风和暴力攻击,护士处于职业要求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能选择忍让和妥协。伴随产生的沮丧,失望,压抑等负面情绪无法宣泄,情绪低落。此外还有医护关系中协调配合程度,同事间的摩擦等均会带来负面情绪。

1.4 急诊护士的社会地位。传统观念里,护士工作琐碎,病人及家属多尊重医生,对护理工作不屑一顾,缺乏应有的重视,对护理工作的评价低,对护士缺乏尊重,急诊科对护士打骂的情况时有发生,护理工作负荷重,缺乏成就感,医护之间待遇差别大,也容易挫伤护士工作的积极性。急诊护士经常被病人当服务员吆来喝去,夜间醉酒病人对护士打骂时有发生。

2 应对措施

2.1 加强职业防护和风险管理,强化自我保护。护士在处理急诊病人的同时做好相应的防护,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注重职业防护,各种抢救操作中应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被各种锐器损伤,尤其是沾染血迹的针头,输血器应严格回收销毁处理,不得乱丢,防止刺伤,误伤自己及他人,若皮肤有破损,应加强防护,戴口罩,手套防止污染。如果发现污染或怀疑污染,应立即采取措施,消毒处理。必要时注射一些如乙肝疫苗,狂犬病疫苗类药物,早期防护类仪器均做好相应的消毒处理,把各种隐患降至最低,另外流行传染性疾病的季节,急诊首先接触接诊病人,也无形中增加了感染率。

2.2 实施人性化管理。急诊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病人在生死攸关的危机时刻,需要争分夺秒。如果护士精神饱满,精力充沛,全力以赴的配合医生完成各种抢救工作,将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减轻残废率。如何做到关心关爱护士,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尽快恢复体力和精神面多貌,迎接下一轮工作。精神和心理压力大,体力消耗大,护理要求高,她们在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服务的同时,也渴望得到护理管理者的人性化关爱。积极营造以人为本的工作环境,帮助护士减轻工作和心理压力,关心满足她们的合理需求,真正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关爱,对调动急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平时工作之余,上下多沟通,协调,多做好思想工作,联络感情,解除心理困惑,让护士卸下压力,轻松全力以赴投入工作。

2.3 自我完善,积极进取。急诊护士因为工作的性质,要求高度责任心和紧迫感、胆大心细,能迅速、团结协作,服从指挥,分秒必争地抢救病人。具备这些要求护士不断地加强理论基础知识学习,熟练基本技能操作,抢救中不仅要会操作各种急救仪器,还应具备相当扎实的理论。如医生要求“气管插管”,首先护士要熟悉咽喉气管的解剖生理;医生要求“心肺复苏”,护士马上知道心肺的特点及具置。经验丰富的护士可以在工作中独当一面,在医生下医嘱前充分利用护理知识将适合病人的各项护理措施正确无误的地实施到位。要有条不紊的做到这些,必须要求急诊护士不断学习医学知识,充实自己,提高自我,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拥有成就感。

2.4 急诊护士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护理水平。急诊护理工作高风险、充满压力和挑战,应激性强。护士起始学历低,地位低,医院护理管理方面领导要重视护理人员,关心,关爱护士,提供晋升、学习机会、不定期组织学习,谈心,指导应对工作中不良事件的处理方式,多方沟通,切实维护护士自身权利。加强风险管理,职业防护,心理疏通,协调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杨欣颖,孙玉梅.急诊护士耗竭状况及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07年01期2

护理诊断的分类篇10

目的:观察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应用临床护理效果对其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内科行急诊的急性腹痛患者73例,观察本组患者临床护理前后各项有效性指标评分情况、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结果:本组患者HAMA、FPS-R两项评分指标情况均较护理前后显著改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急诊内科;急性腹痛;临床护理;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7-0238-02

内科急性腹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性急病症,由于其致病因素繁杂,若不采取及时诊断及护理,将会给患者预后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1]。在诊断及治疗期给予患者恰当的临床护理方案,是提高内科急性腹痛临床诊治成功率的重要因素,同时还能够有效改善腹痛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对73例应用临床护理的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效果进行分析,现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本院内科行急诊的急性腹痛患者73例,本组患者男女比例47:36,年龄20-65岁,(32.58±1.94)岁,疼痛持续时间3-10min,平均(5.21±2.10)min;病症分型:急性胃炎35例占47.95%,急性肠炎24例占32.88%,急性心肌梗死14例占19.17%;腹痛情况:上腹痛37例占50.68%,中腹痛25例占34.24%,下腹痛11例占15.07%;其中伴有转移性右下腹痛12例占16.44%,伴放射性痛15例占20.55%,伴休克5例占6.85%。

1.2 方法:

本组73例内科急性腹痛患者均行临床护理:①首先观察患者体征、病情的临床表现,在了解每位患者腹痛基本情况下,责任护士应迅速给予患者恰当的针对性护理措施。②护士在患者治疗期实时监测患者体征、病情变化情况,一旦发生异常现象(面色苍白、出汗、脉搏微弱等),及时向主治医师汇报并予以恰当的解决措施,从而保证患者治疗期生命的安全性,预防病情恶化。③待患者急性腹痛稳定后,耐心对其讲解专科疾病的相关知识,叮嘱患者治疗前后的注意事项及预防疼痛发生的知识,并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运动计划。④护士在充分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下,根据每位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给予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排解患者不良心理,提高治疗有效率。

1.3 观察指标:

护理有效性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面部疼痛表情量表(FPS-R);并观察本组患者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一般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本组患者护理前后各项有效性指标改善情况: 本组患者护理后HAMA、FPS-R评均分值均比护理前低,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

2.2 本组患者临症改善用时及复况: 本组患者经合理对症护理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用时为(2.15±0.24)d,疼痛持续复发在再就诊3(4.11%)例,再次就诊后3例患者腹痛情况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均未发生二次复诊事件。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组73例患者接受临床护理后的HAMA、FPS-R评分均比护理前低,且差异显著,说明临床护理有利于快速有效的减轻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疼痛程度,并排解患者焦虑、恐惧、不安等心理应激反应。由于内科急性腹痛具有位置不固定,疼痛程度不稳定,轻重急缓不一等特点,因此临床诊断容易发生误诊、漏诊等不良事件,同时诊断的不明确性容易加重患者心理负担。而合理的临床护理在患者就诊时在简明扼要的询问患者腹痛基本情况(疼痛位置、性质、伴随症状、持续时间、既往相关史等)的基础上,给予恰当快速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稳定患者病情,例如对部分严重腹痛呼吸困难患者,应立即送入抢救室,采用人工机械通气,从而恢复患者生命体征,为主治医师提供充分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时间,从而提高诊断正确率。另外本研究结果与蒋春舫等人实验结果类似,进而验证临床有效性[3]。

同时本研究结果现实,本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后,于(2.15±0.24)d内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改善,提示快速有效的临床护理是大幅度减轻患者身体痛苦,及因长久持续性疼痛造成的脏器功能损坏的严重事件。本研究中疼痛持续复发在再就诊率4.11%(3/73),分析原因可能与患者口述疾病的正确性及诊治是否恰当有关,虽后经复诊后均有效改善,但在具体护理措施实施过程,应快速、简要的询问患者情况,严格根据患者腹痛实际情况予合理的诊治,最大限度的为内科急性腹痛患者提供良好的诊治及护理方案,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成功率。

综上所述,规范有效的临床护理对急诊内科急性腹痛患者的疗效具有积极影响,可快速稳定患者病情,有效提高临床明确诊断率及治疗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李东.基层医院急诊科夜间急性腹痛临床分析[J].临床急诊杂志,2012,13(5):367-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