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证券投资十篇

时间:2023-04-23 11:55:55

人民币证券投资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1

关键词:RQFII;证券市场安全;建议

2011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一定资格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作为试点机构,运用其在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在经批准的人民币投资额度内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lI)投资境内证券的试点的出台预示着国际资本对中国证券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

一、中国RQFII的运行状况

2011年8月,国务院副总理在香港举办的“国家‘十二五’规划与两地经贸金融合作发展论坛”上提出,“允许以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投资境内证券市场”。2011年12月16日,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了《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第76号令,以下简称《试点办法》),标志着我国RQFU的试点业务正式启动,国务院批准了首批试点人民币境内证券投资额度共计200亿元。

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范围不断扩大、人民币跨境直接投资业务和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不断发展深化的前提下,为进一步增加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鼓励香港中资证券经营机构拓宽业务渠道,RQFII业务作为又一项资本市场开放的试点制度应运而生。RQFII试点业务借鉴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的经验,但又有几点变化:一是募集的投资资金是人民币而不是外汇,二是RQFII机构限定为境内基金管理公司和证券公司的香港子公司,三是投资的范围由交易所市场的人民币金融工具扩展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四是在完善统计监测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和便利对RQFII的投资额度及跨境资金收支管理。

为积极落实RQFU试点相关工作,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根据《试点办法》配套出台实施细则,明确了相关的管理要求。截至2012年1月2日,首批共计200亿元人民币的RQFII投资额度已分配完毕,共有21家符合条件的试点机构获得了首批试点资格(见附录表A2)。部分试点机构已在香港开展资金募集和产品发行工作。

二、R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1、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加我国证券市场的资金流入

国际资本的投资者在我国的投资能够将投入进来的外汇资金转化为本国货币,从而可以有效的扩大我国证券市场的市场容量,为我国建设规模强大、流通性强的证券市场提供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国际资本进入我国证券市场,从而扩大了市场参与者的地域范围,增大了证券市场的规模,这样更能够吸引更多优质的上市公司、企业利用证券市场进行筹集资金,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上市公司的品质,而上市公司的质量越高,又能为证券市场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形成良性循环。

(2)有利于改变投资者的投资理念。

国际资本的进入,能够为投资者的投资策略提供较好的参照标准,引导资本市场走向理性投资和价值投资的正途。到目前为止,我国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主要还是通过短线操作以获取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流动的价差。投资者的主要精力依然放在关注股票价格的变动上,而对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和业绩效益则了解不多。而我国在引入QFII制度后,境外投资者的进入资格都是经过了严格的限制和审核的,能够符合审核条件的机构投资者,他们的投资理念大多比较理性和稳健,这些都能够有效的改变我国证券市场上盲目、高度投机的投资理念,带动国内的投资这逐渐形成一个良性的投资氛围和理性的投资策略。引入QFII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短期炒作,吸引境外的中长期投资。一般来说,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都具有较为成热的投资理念,倡导中长期的价值投资。

(3)有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国际资本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对外开放,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引人国际资本之后,不仅能够获得国际资本的资金支持,而且能够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市场理念、投资策略以及先进的管理方式等,这些都有助于促进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融合,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

2、消极影响

(1)减弱了我国证券市场的独立性。

开放的证券市场的国家一般都会开放它的资本账户,国际资本能够在其市场上自由流通,货币也能够进行自由的兑换。早在20世纪的60年代,Robert MundelI和J.Marcus Fleming就曾在他们各自的论文中提出了著名的“三元悖论”,即在开放的经济体中的资本的自由流动性、汇率的稳定性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目标中最多只能达到两个目标,而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从该理论可以得出,如果坚持独立的货币政策以及稳定的汇率,就必须放弃实现资本自由流动这一目标,即只开放其经常账户,而对资本账户实行一定的管理,但这又与开放证券市场的目标出现矛盾。从长远来看,开放证券市场是必然的选择,这样就导致了我国的主管部门只能在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与维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性两个目标之间选择一个,就目前央行不断放开人民币利率看来,我国政府的选择是逐步坚持货币政策独立。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2

根据前不久世界贸易组织的2005年世界贸易报告,我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三位,服务贸易额排名世界第七位,占世界贸易的出口比重由2004年的6.5%上升到7.3%,进口比重由5.9%上升到6.1%。2006年1月2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我国2005年 gdp增长率为9.9%,总量达到22257亿美元。我国在全球最大经济体排名中已从第六位跃升到第四位。另据统计,我国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是25%,对全球商品需求增长的贡献是50%。因此,我国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贸易大国。

另一方面,人民币正稳步向国际化货币迈进。近些年来,在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和缅甸,人民币已是边境贸易的主要结算货币。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中国游客在就餐、购物时已基本能用人民币结算。中国银联今年将开通意大利、荷兰、瑞士、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埃及等六国的受理业务,使银联卡在全球的受理面达到24个国家和地区,98%的华人经常往来地区都将可受理银联卡人民币业务。人民币在国际上越来越受欢迎。

总之,随着我国经济贸易实力的增强和人民币向国际化货币的迈进,研究人民币升值对国际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为国际投资和汇率政策等方面提供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前瞻意义。

那么,人民币升值将如何影响世界证券市场呢?

二、人民币升值影响世界证券市场的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可通过以下机制影响世界证券市场。

(一)贸易机制

根据国际收支调节的弹性论,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将改善该国的贸易收支。对于那些对中国贸易依存度大的国家来说,人民币升值将显著改变它们的进出口状况,进而影响对中国进出口依存度大的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业绩。本币对人民币贬值可降低本币对中国商品的购买力,提高进口成本,抑制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减少对中国的投资;但同时会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提高相关企业的业绩,提高相关上市公司的资产价值。一般来说,本币贬值的受益者,主要是国际销售或产品国际定价,但成本主要由国内价格水平决定的公司;本币贬值的受损者,主要是那些在国内销售或产品国内定价,但成本受国际价格水平影响的公司。本币升值则相反。

(二)资本机制

根据货币替论,在货币自由兑换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就会引发大规模的货币兑换,导致资金外流或资金外逃。本币升值则会吸引国际投机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本国证券市场进行套汇,以获得以本币计值资产升值的收益,导致证券资产价格上涨;并吸引更多国际资本流入,进一步加大升值压力,推动证券价格上涨。

(三)预期机制

预期机制能够放大或缩小资本机制的效果,是在汇率尚未真正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只是基于对汇率未来走向的预期而对经济和证券市场产生影响的机制。在信息不对称、未来不确定的环境下,投资者往往根据预期来采取行动。例如,如果投资者预期某国货币将相对人民币贬值,他们就会把资金撤出该国证券市场转投中国证券市场,当很多人都这样想这样做的时候,就会导致该国货币真正相对人民币贬值,这是一个自我实现、自我强化的过程。东南亚金融危机表明,投资者心理预期已成为外汇市场与证券市场价格相互影响的主要传导机制。因此,尽管人民币小幅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有限,但升值预期及预期变化却会对世界证券市场产生值得警惕的影响。当巨额国际游资流窜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一国货币币值相对于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波动可能会引发国际游资大规模进出该国市场,导致该国证券市场的剧烈动荡。

(四)市场传递机制

在金融日趋国际化的今天,由于金融业务技术自动化、电子化的发展,金融业务能在全球范围内24小时连续不断地运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可以参与全球任何一个主要金融市场的业务活动。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日益融合,并以国际金融中心为依托,通过信息网络和金融网络形成了全球统一的不受时空限制的无国界的全球金融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升值对一个证券市场的影响必然会传递到其他证券市场。

(五)利率机制

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或加剧国内的通胀或通缩,如果该国为了稳定物价水平,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则利率的变化必然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另一方面,当一国货币相对于另一国货币贬值或升值,引起国际资金的撤出或流入,该国为了维持外汇市场上货币供求的均衡,也可能相应地提高或降低利率,从而引发证券市场价格的相应波动。

三、实证分析: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

由于地缘关系、经济贸易关系以及市场开放和发达程度等方面差异,人民币升值对世界各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但影响的机制是基本一样的,差别只在于不同的机制对不同市场的作用程度。由于人民币升值是直接针对美元的,美国证券市场又是世界上最发达的证券市场,并且美国和中国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因此,我们选取美国的证券市场为例,来分析人民币升值通过上述机制对它的影响。

(一)贸易机制分析

根据我国商务部的统计资料,2005年,美国是我国的第一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六大进口贸易伙伴,而我国是美国的第四大出口贸易伙伴和第二大进口贸易伙伴,分别占其总出口额的 4.6%和总进口额的14.6%。人民币升值必然会通过贸易机制影响到美国的证券市场。人民币升值,受益的首先是那些产品出口到中国(见表1)的公司,受损的则主要是那些从中国进口产品(见表2)的公司。

因此,受影响最大的上市公司是那些批发零售商,由于美国的批发零售业采取了全球采购的策略,哪里便宜就去哪里买,从而出现从中国大量进口,美元相对人民币贬值将使其在中国的采购成本上升,收益下降,从而影响到其股票市值。另一方面,美元贬值使美国制造业和出口商提高了竞争力,拓展了海外销售,获利增加,显然有利于提高其股票市值。尤其是那些海外营收比重较大的企业,在汇兑收益与价格竞争优势的帮助下,应是美元贬值的主要受惠者。

(二)资本机制分析

人民币升值,美元相对贬值,从资本机制来看,对美国证券市场是不利的。国际游资有相当部分当初就是冲着美元强势而来的,美国股票、美国政府债券等以美元计价的资产收益在美元贬值时会缩水,美元贬值幅度越大,美元资产投资收益缩水越严重;反之,美元保持坚挺或升值,往往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美元贬值,投资美股、美债不能再从汇率上得到好处,还要在相当程度上承受由于美国证券市场动荡造成的直接损失,美国证券市场对国际游资的吸引力显然会大受影响。美国的证券市场不能提供比其他市场更高的收益率,国际游资就会撤出美国证券市场,以避免因为美元汇率下跌而遭受损失。

特别是,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国库券的影响是不利的。如果我国央行对其外汇进行多样化处理,以使得外汇持有情况与参考的一揽子外币相匹配,我国央行将出售大量的美国国库券。如果人民币升值导致更多的亚洲国家货币升值,这些亚洲国家也会分散外币持有,美国国库券市场将面临严峻挑战。随着各国央行、证券市场的投资者、投机者从美国大规模抽走资金,美国的证券市场会失去上涨的动力,甚至原地踏步都难以维持。由于财富效应,证券市场的不景气会导致美国人无法维持其惯有的消费方式。而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5年,美国私人消费支出增长3.6%,带动经济增长2.49个百分点,仍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因此,人民币升值是对美国经济的一个严重威胁,一旦国内消费不振导致经济基本面受损,美国证券市场的下行将不可避免。

(三)心理预期机制分析

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存在货币供应过多和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世界三大经济体美国、日本、欧盟长期奉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加上美国巨额贸易逆差带来美元发行的泛滥,使全球资本进入了空前富裕的时代。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目前国际游资的规模大约在7万亿美元左右。这些巨额资本为了实现最佳的资源配置,必然要到处寻求投资的场所,投向世界每一个有利可图的角落。

任何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受到国际游资进出的冲击必定产生震荡。规模大、容量大的市场抵抗和消化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就强,反之就弱。美国股票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股票市场,占到全球的50%左右,拥有以兆美元计的上市股票价值(中美日三国股票市场比较见表3)。而美国债券市场协会的统计数字表明,2005年底美国债券市场总规模超过了25万亿美元。这意味着国际游资难以在美国证券市场兴风作浪。美国凭借发达完善的证券市场和世界货币体系中领导者的话语权,通过美元汇率的升或降,指挥着国际游资的流向、流量和流速的变化。当强势美元出现,国际游资流向美国;当弱势美元抬头,游资又流向货币升值国家和地区,如果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不发达,调控能力差,往往给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和破坏。

如今全球金融市场高度一致预期,受中国经济持续强劲增长支撑,人民币币值今后将更趋坚挺,致使全球巨额游资退出美元资产,流向人民币资产,据统计,上千亿美元国际游资已经进入中国内地,还有大量游资环伺海外。“人民币升值”和“美元贬值”预期引发的全球资本世纪大流动,将对美国证券市场和中国证券市场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

(四)市场传递机制分析

近几年来,由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证券市场qfii制度的实施,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与世界市场的联动也越来越强。qfii在我国证券市场的比重不断加大,间接地打通了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通道。因此,人民币升值对国内证券市场的影响也会间接传递到包括美国证券市场在内的世界其他证券市场。

而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证券市场走势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开放度高的证券市场的走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已经成为对各国证券市场走势预期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使得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即市场价格上的波动性从美国证券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明显。如果人民币升值及升值预期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足够大,必将通过这一机制传递到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证券市场。

另外,美元贬值,以美元标价的原油、金属和原材料价格上涨,使期货、现货、期价、股价境内外联动态势越来越紧,演绎出美元强则期价和股价趋低,美元弱则期价和股价趋高的态势。

(五)利率机制分析

强势美元有助遏制通货膨胀,弱势美元则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据专家测算,美元贬值 10%,相当于核心通货膨胀率上升1%。美国劳工部2006年2月22日报告显示,2006年 1月cpi较上年同期攀升4%,创2005年10月以来最大年增幅。最近各类数据显示,美国仍然存在通胀抬头趋势。如果美元继续贬值,无异于使美国的通胀火上浇油。通货膨胀率的上升,必然会导致美联储提高利率,因为美联储的主要职责就是抑制通货膨胀和稳定物价。为反通胀,自2004年以来美联储已经连续16次等幅加息。美联储一旦再次加息,美国的基准利率将从目前的5%提高到5.25%甚至更高。由于证券资产价格与利率一般来说呈反向变化,美联储加息短期内将对美国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形成不利影响。但另一方面,美元利率提升使美元资产吸引力增大,将吸引国际资金流向美国,这对美国证券市场又是有利的。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加息可能导致美国经济的紧缩,这将直接影。向到世界各国对美国的出口,作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国际贸易减缓,会影响世界经济增长。在这种形势下,全球股市可能出现下跌调整。

四、结论和建议

以上我们探讨了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影响世界证券市场的5个机制,并以美国证券市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我们看到,人民币升值和升值预期通过不同的机制对一国的证券市场的影响是不同的,这体现在影响效果的强弱和方向等方面。对于美国证券市场来说,由于美国资本账户的完全开放性,资本机制的作用效果应该是最强的,而预期机制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机制。显然,资本机制和利率机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作用效果是相反的,资本机制不利于美国证券市场,利率机制却抵消了这种不利影响。至于贸易机制和市场传递机制,毕竟由于中美两国经贸和市场力量的悬殊,人民币升值通过这两个机制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效果不强。因此,总的说来,人民币升值对美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并不显著。当然,由于不同的国家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和地缘关系不同,以及市场的开放和发达程度不同,相同的机制对不同国家的证券市场影响是不同的,这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就我国来说,鉴于人民币升值对世界证券市场的影响,应该注意防范这其中隐藏的风险,并应尽可能地从中获取应得的利益。对此笔者建议:

(一)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在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预期这两个变量的共同作用下,大量美元涌入人民币资产,以期获取升值收益。中美两国金融力量不对称,两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悬殊,我国劣势多优势少,证券市场风险控制机制不健全,因此,在发达经济体(主要是美国)和发展中经济体(主要是我国)之间进行博弈的国际游资,无论其在短时间内大量流向何方,都会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必须加强对国际资金的监管,密切关注国际游资的动向,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

(二)大力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增强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

证券市场越发达、规模越大、功能越健全,抵抗国际游资冲击的能力就越强。近年来,尽管我国的证券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美国相比,除了在规模上要远远落后之外,更重要的是证券品种还不够完备,证券市场结构还不够完善,另外,证券市场功能也不够健全,证券市场效率更是低下,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我国资本账户完全放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我国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加强证券市场的制度基础建设,促使我国证券市场加速走向繁荣发达。

(三)尽快推出qdii,争取更多的国际市场收益

qdii的推出可为中国的投资者开拓国际投资的平台,获取国际证券市场的投资收益。例如,当前美元与人民币的利差显著,因为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率与利率联系密切,各国的债券收益率是受本币利率影响的,现阶段美元利率比较高,相应的各类美元计价的债券收益率也会比较高,我国的投资者近期通过 qdii投资美元债券市场可以获得比投资中国债券市场更高的投资收益。因此,我国应尽快推出qdii,鼓励中国投资者投资境外证券市场。我国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我国人民应该能够分享世界经济发展的好处。

参考文献:

[1]姜波克.国际金融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王园林.中国证券市场应对人民币升值的措施[j].国际经贸探索,2003,(11):36-38.

[3]王维,江利.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利弊浅析[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6):41—43.

[4]吴世亮,李孝君。证券市场博弈人民币升值[j].国际融资,2004,(1):39-41.

[5)李朝贤.人民币升值预期对我国证券市场不同行业及其投资策略的预期影响[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4(3):48-51.

[6]徐传豹人民币升值对证券市场的影响[j].股市动态分析,2005,(16):9—10.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3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债券市场国际化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相对较早,而现阶段已经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相对成熟的市场。同时,香港是一个自由港,与上海自贸区“境内关外”有相似的特点,因此香港市场的相关制度对于利用上海自贸区发展我国债券市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对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相关制度、发展过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总结其面临的问题和经验,以期为上海自贸区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概况及相关制度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有香港、新加坡和伦敦等市场,但香港市场是发展比较成熟的一个。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自2007年推出以来,发行规模不断上升,到2013年底一共发行了347只,总发行规模达到3 757.68亿元人民币。

1.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种类。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上存在两种类型的离岸债券:一种是点心债券(Dim Sum Bond),另一种是合成债券(Synthetic Bond)。其中点心债券是以人民币为面值计价和结算的债券,而合成债券是以人民币计价但以美元或者其他货币结算的债券。

从发行规模来说,点心债券是香港人民币债券的主体,占据主导地位,见表1。而相对于点心债券,合成债券发行过程更为简单,发债企业可以无须获得中国政府的监管批准,将融资获得美元资金汇到中国内地。目前我国的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尚不完善,外汇管理局及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机构要对流回境内的境外人民币进行层层审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因此,合成债券也是对现行境外人民币回流机制的创新。

2. 债券发行制度。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采用注册制而非审批制。香港没有对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人资格做出明文规定,理论上只要得到市场的认可,都可以尝试发行。但是对于内地企业,其赴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还需要经过中央政府的审批(例如中国人民银行对发债资格进行审核,发改委对发债规模进行审核,外汇管理局对债券资金进行登记和监测)。同时,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流程比较简单,特别是在香港2011年对《上市规则》进行了多次修订后,债券申请人最快可以从提交债券上市申请相关文件起48个小时内完成有关的上市申请程序。尽管香港对债券发行人资格没有管制,但是对发行人信息披露的质量和及时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评级。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评级机构以国际评级机构为主,其中标准普尔公司、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和惠普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和其他离岸债券市场一样,香港对离岸人民币债券的评级要求也比较宽松,甚至有的不用进行评级。据统计,截止2013年底发行的347只离岸债券中有219只没有经过评级。在全部已评级债券中,中高信用级别的债券占了大多数,主要分布在AA+到A-这个范围内。

4. 市场的基础设施。香港始终以巩固和发展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为目标,不断致力于建设多币种和多层面的支付平台。目前,香港已经建成包括美元、人民币、港元以及欧元在内的即时清算支付系统(RTGS)和统一的债券中央结算托管系统(CMU),并建立起CMU系统与多个区内及国际中央证券托管系统之间的双边联网,如明讯结算系统(Clear-stream)和欧洲市场清算系统(Euro-clear)。多币种联网的支付结算系统加强了香港与其他金融市场的跨境、跨币种交易功能,提高了交易效率,降低了交易风险,使得市场的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为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垫定了良好的基础。

5. 税收激励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比较重视财税激励政策在金融业发展中的作用,为了鼓励债券市场的发展,香港政府对债券实施税收优惠。比如,香港特区政府在《税务条例》中规定,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债券所衍生的利得(利息收入和买卖利差)给予减税或免税。这一政策刺激了市场对债券的需求,也促进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的发展。

二、 政策驱动与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

按形成路径,世界上主要的离岸债券市场分为自然形成型和政府推动型两类。由于我国存在着人民币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外汇管制严格、利率市场化程度不高等原因,因此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不能像欧洲债券市场那样在市场力量的推动下自然形成,政府推动型是市场发展的最优选择(周沅帆,2013)。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是随着各时期政策的逐步放松而不断发展的,概括起来,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3个阶段。

1. 市场形成阶段(2007年1月~2010年1月)。2007年1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了《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7]第3号》,规定境内金融机构经批准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2007年6月8号,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发改委联合了《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对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从发行条件、发行主体以及募集资金回调等各个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随着这两个政策出台,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正式推出。2007年6月国家开发银行在香港发行了第一只离岸人民币债券。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后的一段时期,相对来说,香港和内地政府都比较谨慎,政策有待进一步放宽和开放。

2. 快速增长阶段(2010年2月~2011年5月)。香港金融管理局于2010年2月《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原则及操作安排的诠释》,进一步简化了发行程序和增强了灵活性,进而推动了人民币债券的发行大幅攀升。2010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商务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海关总署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了《关于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对跨境贸易人民币试点地区进行扩容;2010年7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和香港金融管理局签署了《清算协议补充合作备忘录》,对香港各类人民币计价产品全面开放市场;2010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境外人民币清算行等三类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允许相关境外机构进入大陆银行间债券市场试点投资。概括起来,这段时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不断放大,个人和企业可以通过香港的银行自由对人民币资金进行支付和转账,离岸债券发行人的范围进一步放宽。

3. 规范化发展阶段(2011年6月至今)。2011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明确跨境人民币业务相关问题的通知》;2011年10月,商务部公布《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外商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管理办法》。这三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跨境人民币FDI的启动,境外投资者可以将境外人民币依法开展直接投资业务。2011年12月,中国证券监管管理委员会《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试点办法》,允许符合一定条件的试点机构,可以将在香港募集的人民币资金开展境内证券投资业务。该规定进一步拓展了人民币债券募集资金的投资渠道。2012年5月,国家发改委《关于境内非金融机构赴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人民币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正式对境内非金融机构在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债券的流程和规则做出规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各项政策开始成熟,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进一步拓展和明确,募集资金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而推动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更加完善。

三、 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尽管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仍然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同样对上海自贸区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1. 审批制度过严。我国政府对境内发行主体到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进行了较为严格的市场准入监管,对发行债券主体的资质要求比较高。这样会使大中型国有企业获得更多机会,而中小型企业较难满足要求。其实,中小型企业在内地融资难度本身就很大,应该让其便利地进入这一市场。同时香港人民币债券发展比较成熟,市场上投资者和投机者两种类型的购买者都存在,因此对债券发行人资质的控制可以松一些。

2. 缺乏合适的基准利率。目前香港人民币债券定价机制并不完善,相关债券的利率不能很好反映发行人的违约风险和市场价格,影响了市场配置效率。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香港人民币市场的相关制度还不够完善,衍生品市场发展仍然不足,如人民币市场方面只有无本金交割远期等少数品种。

3. 境外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比重小。尽管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已经取得了较大发展,但目前其国际吸引力仍然不够。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的主体主要是内地企业、金融机构及政府部门,而境外金融机构及境外企业的比重比较低。所以要积极采取措施扩大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发行主体范围,引进国际优质发行人来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

四、 上海自贸区发展及熊猫债券发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二,但人民币国际化和债券市场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为此,我们可以利用建设上海自贸区的历史机遇,加快债券市场国际化改革,探索建设国际化的债券交易平台。

2013年10月11日,中国证监会了《资本市场支持自贸区政策措施》,其中提到证监会将深化资本市场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加大对自贸区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自贸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可按规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概括起来,证监会提出第一步要允许自贸区的境外企业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即熊猫债券。如果试点成功,下一步将成功经验进行复制推广。

其实早在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就已经联合《国际开发机构人民币债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推出了熊猫债券。但在后来的8年中,熊猫债券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表2列示了2005年~2012年发行的熊猫债券,从中可以看到,发行数量较少,发行主体不够丰富。

熊猫债券之所以发展缓慢,一方面与我国当前的资本项目不能自由兑换、外汇管制比较严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我国目前债券发行的相关制度有关。例如,发行熊猫债的境外发行人被要求必须按照中国企业准则编制财务报表、必须提供一家境内评级机构的评级等等。

五、 对利用上海自贸区推进债券市场国际化的启示

1. 逐步放宽发行主体范围。香港人民币债券的成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例如,香港人民币债券的发行主体不断放宽,一开始仅限于境内的金融机构,后来进一步对境外机构和境内企业开放。相对应的,上海自贸区现阶段在政策上已经明确:区内企业的境外母公司按规定允许在境内市场发行人民币债券。因此,我国熊猫债券的发行主体已经可以从境外金融机构拓展到境外企业。如果试点成功,我们认为,还可以将成功经验复制,将来使得国内企业境外母公司都可以发行熊猫债券,而最后发行主体将放宽到境外各类企业。

2. 放松行政管制,完善债券市场发行体制建设。虽然我国债券审批程序已经朝着惯例化和透明化方向发展,但监管部门审批过程的耗时和繁琐仍然是制约债券发行的一个因素,这也会降低人民币债券对境外机构的吸引力。在香港债券市场,债券申请人最快可以从提交债券上市申请相关文件起48个小时内完成有关的上市申请程序。我们可以简化人民币债券的发行程序,进一步改善发行环境。比如,改审批制为注册制,给予国外机构准入前国民待遇;又如,境外发行人发行境内人民币债券过程中,国际三大评级机构的评级能够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

3. 减免税收,重视财税激励。许多国家的金融中心为了发挥金融资本对于实体行业的带动作用和杠杆效应,会给予金融服务行业一定的税收优惠。对于我国来说,减免税收也有着同样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我国国内债券市场融资成本现阶段相对要高于许多国外市场,减免涉及债券持有和交易方面的利息税、印花税等税收,可以间接减少发行人民币债券的融资成本,从而提高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吸引力;另一方面我国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化进程还处于起步阶段,更有必要发挥财税的激励作用。

4. 加强监管配合。为了促进人民币债券的国际化,我们应当放松政府干预,但这并不意味着放弃监管,而是对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做到:加强发债主体的信息披露质量;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加强资金跨境流动的监控能力;加强监管配合,建立跨境监管机制,提高国际监管合作的有效性。

5. 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支付结算平台的国际化,可以为人民币债券的发展创造一流的硬件环境。目前我们虽然已初步建立统一的中央托管体系、支付结算系统,但是与香港等国际金融中心相比,内地债券市场支付结算系统还没有实现一体化管理和“无缝对接”,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与香港等国际金融市场的跨境联网,实现支付结算系统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6. 鼓励金融创新,提高市场活力。金融创新不断地为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提供新的活力,其中比较典型的债券种类创新有合成债券。相对于传统离岸人民币债券-点心债券,合成债券是以人民币计值但以美元结算,此类债券的优点是将其募集资金汇入内地时免去了繁杂的政府审批,从而提高了融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债券市场的发展。上海自贸区应当制定相对宽松的环境,鼓励各种金融创新,提高人民币债券市场活力。

参考文献:

1. 周沅帆.离岸(香港)人民币债券.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2. 陈俊君等.香港债券市场的特点及对内地银行间市场建设的启示.南方金融,2011,(11):52-55.

3. 黄红元.证券交易制度:监管约束下的创新与发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

4. 李健斌.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状况及对国内影响分析.西南金融,2012,(12):38-40.

5. 李豫.国际金融新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环境研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10.

6. 申世军.香港人民币债券市场发展中的风险防范.中国投资,2011,(6):93-95.

7. 张育军.中国资本市场和上交所发展的思考与探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3-2016)(项目号:71271127/G0115)。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4

关键词:双账户制;资本账户;兑换顺序

中图分类号:F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8-0067-05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微观基础――本外币双账户制

2006年底,国家已立法允许任何有需要的企业开立外币账户,只要提出申请即可。本文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框架正是以此双账户制为基础,即企业和个人同时拥有本币和外币两个账户。目前已有一定数量企业和个人开立了外币账户,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扩大开户范围。

企业有了自己的外币账户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就是账户中的资金从何而来?为此需要制度上的改革与创新。对于那些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外汇收入可以选择留在自己的外币账户中或是卖给国家。当然为了预防改变强制结售汇制后国家外汇储备出现波动,从而实现这一平稳过渡,同时也为了调节企业外币供需时间上的不一致,应规定向国家卖出外汇的企业在需用外汇时,如其自身账户中的外币余额不能满足需求,可按自己在该年度内向国家累计卖出外汇的额度以内,用本币购买外汇。

随着以上的双账户制度的实施,需要用汇的企业可以通过向国家申请购买,也可通过向拥有闲置外汇的企业申请购买,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企业间外汇交易的市场,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企业和一些居民个人。有了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之间这样两个市场,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将能够进一步市场化。一方面,受企业间外汇市场的影响,国家制定均衡汇率时将更多地参照银行间和企业间两个市场的汇率;另一方面,企业间交易的汇率也将受国家制定的均衡汇率的影响,围绕国家的均衡汇率波动,不可能偏离国家的均衡汇率太大。这样国家对汇率的安排将融进更多的市场因素,汇率将进一步市场化。这样一个市场将能够促进我国外汇交易市场的发展和成熟。国家需要做的就是立法来规范引导这个市场的发展。

在双账户下,企业除了经常项目下用汇外,将出现闲置的外汇,这部分外汇要寻找出路,如果没有相关的资本账户的改革,企业只能把它卖给国家,这样就起不了双账户制度的作用。建立该制度一方面是为了缓解当前国家必须收购企业外汇从而给货币政策造成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我们要以此为起点和基础最终完成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二、基于双账户制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三阶段框架

实现资本项目下货币的自由兑换,涉及40多个子项目,对于这些子项目开放的先后顺序,国际研究表明可能更多地依赖所处经济的初始状态,其所处的经济状态不同,其先后次序也就不尽相同,并无固定的法则可依。

在实践中很多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能给我们提供不少借鉴。如印尼资本流出的限制很早就开放了,但资本流入的限制是逐步放开的;以色列则是放开了资本流入的限制,而逐步放开对资本流出的限制;泰国将鼓励资本流入作为经济政策的一个部分;韩国则不同,依国际收支的状况制定政策,国际收支状况好转时,则放开资本流出,恶化时,则放开资本流入;而匈牙利在国内储蓄率低,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率先取消了境内企业和个人海外投资、贸易信贷等资本流出的限制,显示了政府的信心和政策的稳定,增强了外国投资者的信心,反而促进了资本的流入,并且促进了这些资本进行长期投资。虽然开放的顺序不尽相同,但这些国家的资本账户开放都取得了成功。

在借鉴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文的资本项目开放框架。主要采取渐进的方式,分类别、分阶段实施,创造条件,有序推进。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第一阶段安排设想

对于直接投资来说,首先部分改革境内企业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的限制,允许民营企业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有企业仍然要先进行必要的审批。

对于个人和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在开始阶段为了稳妥,对外直接投资的资金仍然以企业和个人自有外汇为宜,暂时不放开企业和个人用自身账户中人民币资金向国家购买外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

为什么首先放开民营企业和个人的对外直接投资?

第一,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等方面还不完善,如果不加审批地允许其对外投资,很可能发生借对外直接投资之际诈骗侵占国有财产的事情,近年来这方面的事情屡有发生,应当引起注意。而且因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贸然行动很有可能发生投资失败,造成国有资产损失。而民营企业则不同,相对来说有完善的产权制度和约束制度,允许其对外直接投资,不会发生侵吞国家财产的现象,对企业来说这是一个有利于其发展的机会,利用好这一机会对其自身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

第二,这也是基于改善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改善我国政府经济管理能力的需要。Tornell,Velasco(1992)的“公共地悲剧理论”认为,由于产权界定不清,发展中国家的私人产权利益边界设定不清,存在被侵吞的可能,每个利益集团都想从政府抽取最大利益,这种“抽取”通过游说政府将预算约束强加于其他利益主体之上得以实现。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一个办法就是开放资本流动,从而对这种“抽取”形成一种约束。

现在由于我国某些改革还不到位,制度还不完善,理论中所述的“抽取现象”是确实存在的。外资企业通过游说政府获得优惠政策,从而“抽取”国内企业的利益,已是学界普遍的共识。国有企业通过政府获得贷款、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和减免,国家只得把预算约束强加于民营企业,这样国企便变相“抽取”民营企业的利益,亦是不争的事实。近年来虽然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但国内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还不容乐观,对于民营企业的各种权力的保护,经营软环境方面还需很大的改进。特别是我国这些年来为了吸引外资,给了外资很多的优惠政策,造成内外资差别待遇,国内企业中的民营企业更是处于最下层,从而阻碍了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政府一再强调要改善民营企业的投资环境,但各级政府在这方面没有动力,由于引进外资仍然是考核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重要指标,所以各级政府忙于为外资提供各种便利,而对民资仍然不够重视,民营资本经营环境改进缓慢。

一旦允许民营企业对外投资以后,这种情况将改观。在开放民营资本对外投资后,如果国内投资环境不好,民资将选择资本外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将一地区留住多少民营资本,或引来了多少民营资本投资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官员政绩的一个指标。有了这样的压力,各地政府将有了为国内资本创造优良投资环境的动力,积极改进当地针对国内资本投资的各项服务职能,以吸引国内资本投资。这不仅能促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同时也将促进我国整个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打破地方保护主义,促进政府在经济管理方面职能的转变,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再者,准许民营资本和个人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利于民营企业在外国良好的市场环境中学习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学习吸收创造先进的技术,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培养大批熟悉在国际市场上运作企业的企业家,这些优质资源会不断扩散到国内,对我国经济起到促进作用。

对于证券投资项目,在本阶段首先放开对本国居民个人和企业投资外国债券的限制,同时部分放开外国机构在我国发行债券的限制,允许合格的外国公司到国内发行外币债券。因为直接投资一般数额比较巨大,而且过程复杂,一般只有企业具有此种能力。居民个人的对外投资一般以证券类投资为宜。开放该项目,既可满足一些企业的投资需要,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居民个人对外投资的需要,增加居民个人的投资渠道。对于在我国境内发行外币债券的外国企业,国家应当进行审查和批准,只有通过国家审批的外国企业方可在我国境内发行外币债券。因为企业和个人在初始阶段国际化投资的信息和经验相对很少,而获取这些信息的成本又相当的大,个人和企业承担不起,因此国家承担起鉴别的责任。

之所以先开放对债券工具的投资而非其他类证券的投资,是因为与股权类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相比,各类债券的本金回收相对可靠,而受利率水平限制,它们的价格变动幅度一般也不致过大,因此,有着较高的安全性。其次对于我国的个人和企业来说,先进入境外债券市场,从事债权类金融产品交易,既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交易收入,也有利于通过交易活动来了解境外证券市场的各方面情况,提高自身素质。

该项目下投资的资金来源,在本阶段企业只宜用自有外汇用于对外购买债券,或购买外国公司在我国发行的外币债券。而对于居民个人来说,可以允许其用自身银行账户中的人民币存款向国家购买外汇投资于外国债券。这样的安排既可增加居民投资的渠道,增加居民财富,从而拉动国内消费需求,更可以缓解我国近几年来储蓄率居高不下给银行造成的付息压力。当然为了防止出现大规模兑换外汇造成的压力,最初阶段可以设一个限额,比如一次最高兑换额度按其个人人民币存款的30%计算,超过等值50万美元时,按50万美元为其限额,一年内累计不超过等值100万美元。这就部分实现人民币在居民个人债券投资项下自由兑换。

这一限额的设定,是考虑了我国近年来贸易顺差额度,以及估算的我国个人在对外债券投资上的数额等因素确定的。近年来我国外贸盈余增长迅速,特别是从2005年开始年盈余额更是超过了1000亿美元之巨。我们按每年5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来预计未来我国每年的外贸盈余,如果按每人次50万美元的额度计算,我国每年的贸易盈余至少可支持10万人次兑换要求。50万美元按现时汇率计算约可达到400万人民币,而一个家庭年收入400万人民币以上已属高收入阶层,这样的家庭数并不多。再考虑到分散化投资,各个不同主体的投资能力,他们进入不同市场的可能性和市场工具的可获性等因素,这一兑换要求可能要远远低于这个数,一般不会导致我国外汇的供给紧张。而且每年最高50万美元的额度也基本能满足居民个人对外投资的需要。

在国内的债券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较为规范和成熟以后,则允许企业用其自身资金兑换外汇投资于国外债券,这时国内国外债券的竞争,将刺激我国企业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效率,促进企业的发展。在这一步实现以后,我们就实现人民币在企业债券投资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按照加入WTO后我国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承诺,5年过渡期已于2006年底结束,中国将全面履行入世的基本承诺,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人民币零售业务。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自2006年12月11日起施行。在本土注册后,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将可以经营部分或者全部外汇业务和人民币业务。其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后,还可以经营结汇、售汇业务。而外国银行分行则可以经营上述部分或者全部外汇业务以及对除中国境内公民以外客户的人民币业务。

其他投资项目下,因为这些在我国注册的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向国内发放贷款,原来限制非居民向我国居民提供贷款的规定已失去意义,所以可以放开金融信贷项目下的非居民对居民的贷款,当然为控制其外债规模,可以对贷款额度给予一定的限制。同时我们应进一步放松直至取消贸易信贷项下对非居民对我国居民提供信贷的审批,任何企业可以自行与外商达成贸易信贷协议,这将促进我国贸易发展。

在经过上述改革后,我国资本账户开放的总体情况将是:在直接投资项目下,非居民对我国投资没有限制,投资可以自由流出入,居民对外直接投资也已部分放开;在证券投资方面,本国居民已可投资外国债券,外国居民通过国家审核后可在我国境内发行外币债券。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第二阶段安排设想

在本阶段,除继续完善对外直接投资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重点推进证券投资项目的兑换进程,实现该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并逐步放开其他投资项目下的管制和兑换。

第一阶段,企业只能用自身账户中的自有外汇对外投资,并且国有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仍需审批。在本阶段,对外投资将进一步放宽。第一、逐步放宽对国有企业的审批要求,直至取消审批,改为核准制,允许国有企业自由对外直接投资;第二、进一步允许企业用本币账户中的自有人民币向国家兑换外汇用于对外直接投资。

为了积极稳妥地推进这一过程,对于企业用人民币资金兑换外币用于直接投资,应根据企业的规模设定一个上限,例如一次向国家购买外汇不得超过企业人民币银行存款额10%,累计不得超过其人民币账户金额的30%(当然这一比例只是粗略估计,可以进一步详尽精确的计算后重新设定),同时对其事后资金使用进行严格监控,防止其将资金挪作它用。我国近年来企业的存款余额按平均10万亿元人民币来估计,按10%可兑换为外币,将有1万亿元的兑换要求,按现时1:8的兑换比例,大约需1250亿美元。应当看到这些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企业要保留活期存款当作流动资金,按其存款中50%为活期存款,则一年的兑换要求约等值600亿美元,再考虑到并不是所有企业都同时有对外投资的要求,以及企业投资机会,国外市场进入能力等因素,这一兑换比例将大幅下降。激进的估计,按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资金有对外投资的要求,则产生的兑换要求约为等值200亿美元左右。我国近些年来资本账户的顺差大都在四五百亿美元左右,因此完全能满足这样的兑换要求,加之我国巨额的外汇存量储备,这一比例完全不会构成兑换压力。

同时,本阶段重点推进证券投资项下的人民币兑换。首先进一步扩大居民对外证券投资的范围,放开居民企业和个人对外股权类证券的投资。经过第一阶段在外国债券市场的投资,我国企业和个人对外国市场就有了相当的了解,投资将更加理性,此时放开对风险相对较大的股票等权益类证券的投资,对我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风险将相对减少。特别是放开对外股权投资后,将增加企业对外投资的渠道。

对于居民个人对外证券类投资,在放开投资证券的种类的同时,考虑取消对居民用自有人民币资金兑换外币的限额要求,从而实现人民币在居民个人证券投资项目下的完全自由兑换。完成这一步后,在整个资本项目下的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子项目上我们就实现了人民币对居民个人的自由兑换。

企业对外股票投资的资金,开始仍然限为自有外汇资金。企业该账户外汇资金应该严格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账户资金分开,并分别监管。一方面由于股票投资风险相对较大,再加之我国企业没有在外国市场投资股票的经验,容易发生损失,如果允许在该项目下购汇投资,容易造成外汇资金的损失和浪费;另一方面我们应防止企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项目购得资金用于股票投资,所以应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账户分别监管,这对银行对企业外汇资金运用的监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当企业对外国债券和股票市场投资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投资经验后,可考虑放开企业对外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投资。因为当在股票市场的投资进行到一定程度,规避投资风险的要求将产生,而衍生品市场的重要功能就是为投资者提供规避风险的手段。在对衍生品投资的开始阶段仍以企业自有的外汇为主,暂不放开企业在该项目下用人民币兑换外币的要求。

在本阶段,放开我国居民对外投资的同时,扩大我们吸收利用外国资金的渠道,逐步放开非居民在证券投资项目下对我国的投资。首先放开非居民对我国的债券投资和股票投资,在我国现阶段实施的QFII基础上,放开资格审批限制,允许非居民投资于我国的债券。同时也可考虑允许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发行外币债券,外国投资者可用外币直接购买。

对于非居民对我国股票投资的开放应注意两点:一对于投资领域的指导,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产业应制定相应的持股比例限制,或禁止其买卖该股票。这是对国家安全的需要。二要防止其过度投机。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还不成熟,抵抗冲击的能力还不够强,对于其投机性要进行适当的限制和防止,以免外国资本过度投机对我国证券市场造成损伤,从而达到利用非居民投资股票市场,为我国企业融资,促进市场和企业发展的目的。投机资本显著特点就是其行为的短期性,因此可以制定政策对其在国内的投资时间进行约束,如对于投资时间短于一年就流出的,对其征收资本增值税等税收,并且制定较高的税率,如果投资时间越长,退出时征收的税率越低,投资长于一定期限后,在流出时可以不征收该项税。通过这种做法限制过度投机行为,以保护我国股市健康发展。

(三)人民币自由兑换第三阶段安排设想

第三阶段主要集中在进一步放开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项目下的管制,以期最终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首先,允许我国企业到国外市场发行债券。随着一二阶段的开放,我国企业的国际经验逐渐丰富,对国际市场的法律法规、市场状况等因素也更加熟悉,此时放开我国企业在国外发行债券的限制,以使我国企业能有效地利用国际金融市场的资金,扩大融资渠道,有效利用国际资金。发行的债券一般以外币为面值,当然我们也可以逐步推进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可视情况允许我国企业在国外市场发行以人民币为面值的债券,偿还时也用人民币偿还,此举将对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有利。

同时,允许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发行股票等权益性证券。取消前阶段实施的主体资格审批等审批制度,改为行业指导,对那些关系到国家重大利益和安全的行业的企业应当对其在国际市场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规模进行指导和限制,或者禁止国际资本对这些企业投资控股。而对其他行业的企业,只要是有能力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股票募集资金的企业,可自行决定是否到国际市场募集资金。当然也可以像发行债券一样,允许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发行双币种的股票,非居民可以用外币购买,也可用人民币购买,以此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

由于企业已可以到国际金融市场融资,因此在第二阶段规定的企业在对外证券投资项目下不能用人民币兑换外汇用于投资的限制作用将减弱,因为其完全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所需外币。因此在本阶段,放开在证券投资项目下企业用本币兑换外币的限制。这样在此阶段最终就实现了在企业证券投资项目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在本阶段我们全面放开我国企业大量吸收国际金融市场资金,我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应将大量增加,如果不放开资金流动,允许非居民也来利用我国这个金融市场,将出现资金的大量盈余和浪费。金融市场的本质功能就是实现资金的最佳配置,把合适的资金配置到合适的地方,而不是把资金聚集起来,因此资金的流动能力就显得很重要。因此在这一阶段我们也应同时放开非居民到我国金融市场融资。

在第一阶段我们已部分放开非居民到我国境内发行债券,在此阶段我们进一步放开该方面的管制,可以逐步放松非居民发债主体的资格审查,直到取消审查,允许非居民到我国市场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这对我国境内那些初涉国际市场的企业来说既提供了一个投资机会,也提供了一种参与国际市场的手段,将进一步增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的程度。之所以取消资格审查,一方面是由于在前两个阶段的基础上,我国居民个人和企业已经有相当的国际化视野和在国际市场运作的经验,对国际市场已更加熟悉,在市场的博弈中他们自己会做出较理性的判断,市场的筛选功能会强于国家的甄别和筛选;另一方面,国家主体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能量扩大,我国金融市场的吸引力将增强,要到我国市场来融资的企业会越来越多,国家审查方式将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其作用和效果将降低。所以将这种筛选交给市场是最合适、最有效的方法。

之所以没有在第二阶段就放开非居民到国内金融市场融资,是因为第一,此时从国际市场吸收的资金还很低;第二,在第二阶段国内的金融体系可能还不完善,各种投资工具还没多元化,证券市场发育规模和程度都还有限,如果贸然放开非居民到国内融资,流出我国的资金可能多于我国从国际金融市场获得的资金,从而出现资本大量外流,导致国内资金的减少,对我国经济不利。

经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开放后,我们基本上在资本项目下就实现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由于早已在经常项目下实现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因此我们也就最终实现了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总体上,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主要是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的制度安排,遵从了先实现居民个人资本账户下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再实现居民企业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即先个人后企业的顺序。这样的顺序是基于下面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居民个体其经济能力有限,一旦政策有误,也不会对经济产生大的冲击,而且可以迅速纠正。企业则不同,其经济能力一般都很强,万一某项政策有误,将给经济造成很大冲击,而且纠正比较困难。其次,居民个人相对企业其数量大得多,在监管政策面前,其行为较之企业将更加灵活多样,规避创新行为更加活跃,这将为国家的监管提供更多的内容和挑战,从而也积累更加丰富的经验,如果对于居民个人的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自由兑换有能力实施有序的监管,那么在开放企业时,对其监管将是轻车熟路。因此先安排放开居民个人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兑换,带有实验的性质,可以为企业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摸索道路,探索经验。

其次,应当遵循,在理论上讲不易引起逆向流动和投机攻击的项目先开放,易引起的后开放;容易进行短期调控的项目先开放,不容易的后开放的原则。具体来说,先开放长期资本流动,再开放短期资本流动。在长期资本范围内,先开放直接投资,再开放证券投资。在证券投资中,先开放债券投资,再开放股票投资。同时结合我国现时的宏观经济情况,居民交易自由化先于非居民交易自由化,即首先放开居民到海外实业部门投资和非居民对国内直接投资,然后放开居民对海外证券投资,接着放开非居民对国内证券的投资。

对于每一阶段持续多长时间再开始下一阶段的开放安排,要视每阶段开放所取得的具体效果而定,不可能事先给一个时间表。总体上说,对于第一阶段的开放,由于管理上相对简单,而且在非居民对我国的直接投资方面,我们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因而所需时间可能较短。而对于第二、三阶段的开放,由于证券投资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我国在这方面还没有多少经验,加之证券投资项目下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也是资本项目自由兑换重点和难点,因而可能需要较长时间。

三、一些说明

由于对实际经济的运行情况了解是有限的,我们以上对人民币自由兑换所作的安排,考虑的因素也不全面,需要实践的检验,有必要适时地做出调整。再者,由于资本项目下各自项目开放的顺序和时机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结构性的改革特别是货币和金融领域的改革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篇幅所限,在这些方面还没能涉及。

参考文献:

[1]温建东.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内涵与外延[J]. 国际金融研究, 2001;7

[2]王国刚.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经济、重点和步骤[J]. 国际金融研究, 2003;3

[3]郭强. 中国资本项目排序的国际借鉴[J]. 世界经济研究, 2005;3

[4]计国忠. 资本账户开放次序的比较研究及中国的选择[J]. 世界经济研究, 2004;2

[5]姜波克,邹益民. 人民币资本账户可兑换研究[J]. 上海金融, 2002;10

[6]管涛. 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定义[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1;1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5

考虑汇率变化因素的投资策略首先要重新规划投资目标期限,通常要根据投资资金的可用期限,结合汇率可能发生变动的时期长短确定投资期。预计人民币汇率调整以及汇率决定机制的变革可能仍需要3-5年的时间。投资者应该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决定适当的投资目标期。

本币汇率重估会引起大部分以外币计价的国内权益性资产价格出现上涨。比如说,B股股票,如果人民币汇率上涨10%,则B股股票每股账面价值、每股利润均会上涨10%.如果股价维持不变,则按基本分析指标看,股价就低估了。

如果说B股价格变动是因为记账单位变动的贡献,则A股、本币债券的价格变化则是由套利资金驱动的。从QFII的角度看,如果在人民币汇率重估之前将外币资金转换为人民币资产,即便该资产的人民币价格不变,也能凭空赚取一笔汇兑收益。即便真正进入国内股市的外资数量不大,国内增量资金也能将这类资产价格抬高。但是必须注意,人民币汇率重估引起的B股价格上涨并不会导致市盈率等指标恶化,但A股价格上涨则会导致较高的市盈率。从国际经验看,本币汇率重估与本币资产价格上涨之间通常并不存在中长期的正相关关系,投资者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

对于本币债券投资,在本币渐进性小幅升值过程中,如果现行结售汇制度不发生较大变动,国外资金的流入会引发人民币供给增加,短期看可能对市场利率造成向下的压力,导致固定收益证券价格上涨。但同时,在过多的货币供给的作用下,可能造成一定的通货膨胀压力,或者中央银行采取“消毒措施”,抛出持有的债券吸纳基础货币,两者均会导致债券价格下跌。由于政策措施的实施时机以及幅度均为不可预测的变量,债券投资风险会增大。

汇率渐进升值过程中的被动型投资策略,通常选择证券投资基金、固定收益证券(含可转换债券)、建构指数组合,力求获取与市场相同的收益率。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6

论文摘要 近年来我国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由稳健到从紧的变化,也使得我国的股票和基金市场做出了相应的回应。货币政策通过利率、的公开市场业务、调节货币供应量、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等政策工具,从资金可得性和相对收益率这两大渠道对我国的证券市场产生影响。本文以此来浅窥国家对证券市场的控制和影响及其决策制定。

一 、简述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

1.从稳健的货币政策到从紧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节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这种政策取向的调整,最终反应在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稳健的货币政策供应的手段有:①小度调高存款准备金率;②公开市场操作;③日益重要的利率手段运用;④票据再贴现政策、窗口指导以及对某些风险的提示来实施宏观调控。

紧缩的货币政策是指由于经济发展过热等因素影响而采取的由控制货币供应量来抑制货币的过快流动,从而抑制经济过热的财政政策。紧缩的货币政策一般在两种情况下得以应用。①是当前宏观经济过热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有效的控制。②是必须切实加强金融资源配置对经济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

从以上的论述中可以看出,2008年的从紧的货币政策是必然的。2007年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现象及股票市场投机过热现象在中央九次提高准备金率的情况下依然没有减落的迹象;2007年来自食品和能源的价格波动较大,从而为稳定物价的货币政策目标带来不利。而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通货膨胀率也在不断的上升。根据通货膨胀的两个根源情况,需求拉动型和供给推动型。目前在需求的角度看,货币供给较多。从供给方面看则是由于猪肉和其他农产品价格上涨,带动周边物价上涨;而相应的措施——降低粮价、增加粮食进口,又会冲击农民的收入和他们的积极性。2008年不论是从抑制过热经济或是抑制我国的通货膨胀的目的出发;也为保证社会和证券市场的稳定;应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

2.2000年以来的货币政策

(1)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外币管理体制

为推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的对外开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9月21日起实施新的外币利率管理体制。

(2)积极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实施储蓄实名制

为了规范储蓄行为,推进个人信用制度建设,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5年4月1日起实施储蓄存款实名制。

(3)鼓励商业银行进行金融业务品种创新

2005年2月14日,人民银行与中国证监会联合发文,公布《证券公司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允许商业银行对证券公司以股票质押取得贷款。

(4)加强信贷政策指导,引导资金流向

2005年4月,人民银行发文,允许除邮政储汇局以外的金融机构开办“教育储蓄存款”,免交利息所得税;同年8月, 公布《助学贷款实施办法》;同年6月,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发文, 要求各商业银行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扶优限劣,对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工业、产品和重复建设项目限制或禁止贷款,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优化。9月,针对封闭贷款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出《关于坚持封闭贷款贷款条件、从严控制封闭贷款发放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封闭贷款的发放条件,防范风险。

(5)积极推进货币市场建设

批准第二批证券公司进入银行间同业市场从事融资业务。2005年6月,为发展货币市场,拓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融资渠道, 允许财务公司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市场。2005年11月9日,允许全国首家专业化票据经营机构——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开业,这有利于促进票据业务发展,形成全国性的统一的票据市场,也为央行再贴现操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6)改进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引导规范民间信用

2005年7月,决定将县及县以下的邮政储蓄资金以再贷款形式反还农村信用社使用,集中用于支持农村信用社对农民、农村、农业生产的信贷投入,并重点用于发放农户贷款、及时满足农民从事种养业、农副产品加工运输以及农村消费信贷等合理资金需求。

二 、我国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

1.货币政策工具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分析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1)利率

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票价格。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

(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

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增加。这就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

(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产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

2.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货币政策对社会资金的存量流量及其结构均起到很强的调控作用。其中,利率政策在调控中起着关键作用。它既决定着社会资金增量的流动性大小,又影响着社会资金在各领域的分布和变现能力的大小决定其持有资金转化为证券投资资金的难易程度和迅速程度,又通过利率调整后金融工具预期收益率的再调整决定资金在证券市场和其他领域之间流向和流量的变动。

3.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资金存量和流量的调控力度将逐步加大

这具体体现在:①随着货币政策宏观调控方式从以信贷规模为主的直接调控方式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备付金率、利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政策工具的综合运用为特征的间接调控方式的转变,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对证券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资金流出、流入量的影响将会不断加大;②货币政策与证券监管政策的协同力度加大;③从对社会资金流量和信用总量的调节方面,人民银行越来越重视对流入股市资金量的“微调”。

4.货币政策的调控方式趋向间接化、市场化和杠杆化

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转变体现为:①人民银行逐步放弃对贷款规模的管理;②改进基础货币管理。以m1和m2为中介目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货币供应量;③改革现行的存款准备金制度;④加强包括增发短期国债、完善国债结算和托管体系等在内的基础建设,大力开展以国库券、中央银行融资券和政策性金融债券为载体的公开市场业务;⑤通过适当简化利率种类,调整利率结构、合理确定各利率水平俩今年一步发挥利率的杠杆作用。

三 、货币政策实施对证券市场影响的具体分析与对策

1.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资金可得性的影响

①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整将促使证券市场可吸纳的资金量稳定适度减少;②存款准备金率的上调将使证券市场的资金面更加严紧。由此会给商业银行系统带来不可利用资金的增加,从而通过商业银行购买国债和同业拆借等渠道进入证券市场。另外,中央银行年内的多次加息,也不利于预期引导增量介入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走势对证券市场相对收益率的影响

货币政策的实施,通过利率这一杠杆来影响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而相对收益率的预期和现实,有决定着资金在储蓄存款和政券市场之间相互转化的方向和数量。降息通过储蓄存款收益的减少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价格的提高而提高了证券投资的相对收益率,从而引导储蓄存款投入证券市场。反之,则减少了证券市场的资金投入。而在证券市场资金量既定的情况下,现有的利率结构又决定着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收益率的大小,从而进一步引发资金在国债、股票和企业债券市场的再分配。

3.我国具体货币政策分析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

央行决定从2007年12月21日起调整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其中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3.87%提高到4.14%,调高了27个基点。这次央行年内的第六次加息的突然而至令人大感意外。

从时间点看,2007年的此次加息的确有些意外。之前11月份cpi数据出台,因其创出11年来新高,市场曾广泛预期加息举动将随之而至。但是,面对市场惯性化的思维模式,央行却选择了“按兵不动”。也正是因此,有关汇率政策将成为主要选择工具、12月份cpi涨幅数据将会回落等说法开始盛行,这似乎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央行的静默举动。然而,偏偏在市场对年底再次加息逐步“放松警惕”之时,却最终成为政策预期兑现之刻。

对于此次加息出台时间的意外性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货币政策由“稳健”转为“从紧”,利率政策作为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尽管长期看有逐步被汇率政策替代的可能性,但是总归难以被彻底摒弃。毕竟加息能够通过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存款的流出成本,发挥抑制投资过热的作用;②加息的政策效果一直备受争议。由于此次物价上涨主要源自于农产品成本的推动,单纯加息动作不仅无助于增加农产品供给,反而可能增加其生产成本,成为推高价格上行的因素。央行行长周小川日前对此表示出一定认同,他表示“由于cpi涨幅中食品价格上涨贡献较大,加息对这种情形是否有效正在研究之中”。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7

关键词:亚洲债券基金;中国金融背景;现实影响

一、亚洲债券基金的最新发展

2004年12月16日,东亚及太平洋地区中央银行行长会议组织(以下简称EMEAP)宣布,由该组织成员出资设立总额达二十亿美元的亚洲债券基金二期(即ABF2)将于2005年年初启动。这是继成功启动亚洲债券基金一期(即ABF1)后,EMEAP推动亚洲债券市场发展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区域金融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亚洲债券基金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与ABF1相比,ABF2的意义不仅在于资金规模得以扩大,更重要的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亚洲债券基金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在以下几个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和突破。

(一)基金的框架结构

在ABF1的框架结构中,只有一个基金,其全部投资于由EMEAP体主权和准主权发行人发行的美元债券,重点局限在区域债券市场,忽视了对各个经济体自身债券市场的支持。而ABF2的基本框架则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泛亚债券指数基金(下称泛亚基金),二是债券基金的基金(下称母子基金)。根据ABF2的初步设计,泛亚基金和母子基金的资金规模都将为10亿美元。其中,泛亚基金是一个单一的债券指数基金,其作用与ABF1相似,主要也是致力于区域债券市场的发展;而母子基金是一个双层结构的基金,致力于EMEAP各成员债券市场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ABF1的不足之处。

(二)基金的投资对象

ABF1的投资对象仅限于主权和准主权美元债券。而ABF2在设计时将投资对象进行了扩展,泛亚基金主要投资于8个EMEAP成员市场中的国内主权与准主权本币债券,而非美元债券;而母子基金是由一个母基金投资于8个子基金,每一个子基金将分别投资于一个EMEAP成员市场发行的国内主权与准主权本币债券。也就是说依靠母子基金模式,ABF2可以直接投资于成员市场发行的本币债券,而非单一的美元债券。

(三)基金的投资主体

根据公告,ABF1的投资主体仅限于EMEAP成员的中央银行及货币当局。而根据EMEAP的设想,泛亚基金和各成员子基金在第一阶段接受EMEAP成员的认购后,将在第二阶段通过上市等方式向其它非EMEAP投资者(包括私人投资者和相关公共机构)开放。因此,ABF2的投资主体还包括了私人部门。尽管如此,ABF2的发债主体仍局限于主权与准主权机构,而未扩展至公司,而公司债券市场才是亚洲国家解决金融体系内在风险和为经济增长提供融资的关键所在。另外,相对于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7000多亿美元①的公共债券存量而言,目前10亿美元的ABF1和即将发行的约20亿美元的ABF2的资金规模显然太小。所以有人说,“亚洲债券基金对亚洲区域金融稳定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二、中国当前的金融背景分析

(一)不可自由兑换的人民币面临升值预期压力

中国虽然早在1996年即已正式承担了IMF协定第8条款所规定的义务,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但资本账户下大部分是不可自由兑换的,资本不可以自由流动,非居民在境内证券市场(除B股市场)发行证券和证券交易要受到较严厉的管制。人们预期人民币升值由来已久。但近年来,中国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及美元兑一系列主要贸易伙伴国货币平均汇率的下跌,使得略有缓和的预期重新抬头,它们分别构成了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的内外因。2004年达319.8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更给要求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口实。2004年10月29日中国连续八次降息后的首次加息则更加深了人们的预期。

(二)巨额的外汇储备多以美元债券持有

对外贸易的发展,使中国外汇储备剧增。2004年底的6099亿美元更是创新高,使中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与其他许多国家一样,主要以美元资产为主。美国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表明,中国拥有的美国国债2004年底达1938亿美元。根据美国财政部及联邦储备银行数据推算,除美国国债(联邦债)之外,中国还购买了大约1460亿美元的美国政府机构及公司债 。这样中国拥有的美元资产约占中国外汇储备的大约56%.这样的储备结构,一方面使得中国经济与美国经济紧密挂钩;另一方面,通过外汇储备的自我强化机制易加剧中国资本流动的波动性。因此,我国的外汇储备资产除适度投资于美国债券外,还应考虑其他一些出路。

(三)超额储蓄与大量外资并存带来的效率损失

90年代以来,中国的储蓄率大体在30%%D40%之间。2004年末,央行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本外币储蓄达到12.6万亿元。这一储蓄水平远高于国内的资本形成水平。但中国却不是一个资本输出国,相反,2004年中国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吸引FDI最多的国家。一方面是国内储蓄过剩,另一方面是外资大规模流入,这说明国内由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渠道并不十分畅通。部分国内超额储蓄流向国外,又往往以外资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形式回流至国内。统计资料显示,从1990年开始中国的居民储蓄额开始超过国内投资额,而从1990年到2003年中国利用外资数量总计6220亿美元。如果我们保守估计这14年间外资的年平均利润率为5%的话,那么由于我国居民储蓄不能有效转化为投资所造成的效率损失最低也高达311亿美元。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一国经济发展最终必须依靠国内资金,外资只能作为国内资金的补充。因此,中国应该在提高国内金融效率、充分挖掘国内资金潜力的基础上利用外资。

(四)银行体系存在“双重错配”

一方面,银行存贷款存在“期限错配”。自2004年以来,央行在其定期的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和其他文件中,多次指出商业银行存贷款期限不匹配现象,并强调要给予积极关注。从央行2004年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看,定期储蓄余额不过为6.91万亿元,相对于中长期贷款余额少2500亿元。这说明存贷款期限错配已经发生。静态地看,银行体系中至少有2500亿元的中长期贷款在靠短期存款滚动支撑。而央行第三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则称,前三季度定期储蓄存款所占比重下降,存款短期化趋势较为明显。再加上中长期贷款快速增长、定期储蓄比重还在不断下降,存贷款期限错配现象必然越发严重。

另一方面,银行体系还存在“货币错配”现象。改革开放初期,为解决资本短缺,中国开始引进外资。这些引进的外资多是以外币(主要是美元)计价即形成银行的外币负债。而从外资的流向上看,除了实业投资领域,它们主要进入我国的国债、股票及房地产市场,即银行的资产基本上是国内的本币资产,其投放的行业也基本上是没有外汇收入的、这些在归还银行贷款时也基本上是采取本币形式。这就造成了货币错配的潜在风险,即银行以外币负债支持本币融资,承担汇率变动的风险。而在目前中国没有期权期指等掉期保值工具的情况下,银行系统面临的“货币错配”风险将是巨大的。

(五)债券市场割裂且不发达

中国的债券市场人为地被分割为三个部分:即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凭证式国债市场。银行间债券市场上,投资者主要是商业银行总行及其授权分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联社以及外资保险公司、外资银行等众多类型的金融机构。而在交易所市场上,主要投资者是保险公司、企业、证券投资基金及个别证券商。交易所债券市场只有部分品种可单向托管到银行间债券市场。另外,目前我国债券市场的规模较小,债券市场发行主体单一、债券品种少、交易费用高、交易主体不足。

三、ABF对的现实

(一)增加外汇储备资产安全性,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ABF是由EMEAP各体从其官方储备中出资建立的一个共同基金。按照ABF2的设计,出资国投资的债券将算作外汇储备的一部分,,IMF已正式认可ABF为外汇储备的一种形式。这就为中国外汇资产的投资多了一种选择,提高了外汇储备资产的分散化程度,增加了外汇资产的安全性。

另外,从构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的诸多因素来看,短期内中国采用浮动汇率制仍是不现实的、中国的“双顺差”现象仍将会继续、美元持续贬值更是中国无法左右的。因此,要缓解人民币升值预期压力,具有较大主动权的就是减持美元债形式的外汇资产。而ABF是由各经济体央行动用美元储备认购,按照ABF2的计划安排,中国子基金的规模约为1.25亿美元,再加上认购的ABF1和泛亚基金部分,则意味着目前中国约有3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改变以往的美元储备形式。而一国外汇储备中持有的美元资产越少,美元对该国货币的升贬值影响就越小,从而使得与美元挂钩的人民币升值压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缓解。

(二)促进储蓄资本转化机制顺畅,降低金融体系脆弱性

我国目前高额的储蓄存款余额及极高的储蓄率均说明广大居民更倾向于注重本金安全和稳定收益。2004年第二季度人民银行储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在当前物价和利率水平下选择“购买国债”和“购买股票或基金”的比重分别为14.9%和10.6%,较2003年第四季度分别上升1.4和4.6个百分点。这表明债券基金是较受广大储户欢迎的。另外,ABF2还确定了向私人部门开放的原则,它将成为储蓄资本的流向之一,这会聚集私人投资者手中分散的储蓄资金,使之投入到中国本币债券市场中,流入本国和经济实体,更多地将储蓄直接转化为对本国的投资,从而将本国储蓄留在国内,并在国内得到有效利用。

ABF将来若将公司债也纳入其投资对象,则企业可将其作为一种长期资金的融资工具,即企业可转向债券市场、通过发行债券来满足长期的投资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内企业融资结构中过高的银行贷款比重,从而减少企业对银行体系过度依赖所带来的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缓解银行体系以短期存款支持长期项目融资的“期限错配”和以外币借款支持本地项目融资的“货币错配”所带来的风险。

(三)联通债券市场两大部分,推动债券市场

泛亚基金和中国子基金可同时投资于交易所和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其在两大债券市场上连续进行资金融通和债券投资,可以使得债券市场上投资资金的稳定性和市场的流动性大大增强。这既能为交易所债券市场输入大量的资金,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时又提高了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的流动性,为大量的银行闲置资金提供了出路。这最终将导致两个市场之间形成有效的通道,促进两个市场的联通。

交易费用高是影响债市发展的一大障碍。ABF作为一只被动式管理的债券基金,是根据供求情况,以市场价格在证券交易所进行买卖,无需支付买卖差价;而基金经理也只需按预设的基准指数来调整投资组合,因此所收取的管理费较主动式管理的基金要低。同时,ABF2特有的安排使得投资者可灵活地选择投资个别的亚洲债券市场,也可通过投资于单一金融工具来分散投资于亚洲区内不同债券市场,从而可提高投资者及发债体对债券市场的兴趣。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更可增加债券市场的流动量及促进各层面更广泛的参与。

中国子基金将是我国第一只指数型被动式管理的纯债券基金,若在第二阶段向公众开放后,将为国内投资者投资于国内债券市场提供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工具,也为我国债券指数的开发和完善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而中国还可藉着ABF2引发的兴趣及动力,进一步发展国内的债券市场,例如与有关当局合作找出在、法规及税收方面不利于市场发展的因素,并且设法解决。这些都将推动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

(四)避开资本项目开放障碍,提供区域金融合作新平台

目前,我国在参与区域金融合作过程中,面临着自身金融市场不发达和资本账户不开放的障碍。中国子基金使得各成员以美元形式的出资进入中国本币债券市场时,避开了中国未开放资本项下账户。因为对于中国本币债券市场而言,中国子基金投入的资金是以中国本币即人民币标价的,中国无须为ABF给予特殊政策。而从长期来看,这也是我国逐步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稳定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契机。

中国目前已经参与在10+3框架下的货币互换协议,2001年12月和2002年3月央行分别与泰国及日本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协议。亚洲债券基金作为亚洲地区首次出现的多边储备合作机制,对于各国储备合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实际上成为我国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进一步加强金融合作的契机。中国可充分利用储备充足和海外发行美元债评级较高的优势,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在区域金融合作中的作用,促进中国金融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但是,鉴于目前ABF资金规模太小,短期内其影响可能较难体现出来。比如,银行体系的“双重错配”问题的根本解决仍在于银行体系自身的改革。再比如在推动债券市场的发展方面的作用来看,其目前所能起的作用也是非常有局限的。因为目前中国发展债券市场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合格的发行体,而投资方的问题相对来说还处于较为次要的位置,而在现有框架下,ABF的作用仅限于提高债券二级市场的流动性,还不能对解决发行体方面的问题有任何帮助。而且,ABF目前尚未推进到投资于公司债券,这都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作用的发挥。

[1]余永定,何帆,李婧。亚洲金融合作:背景、最新进展与发展前景[J].国际金融,2002,(2)。

[2]陈杰。设立债券基金发展金融市场[J].青海金融,2002,(3)。

[3]陈劲。亚洲债券基金的现实意义及未来前景[J].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2)。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8

关键词:

一 文献综述

2000年之后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加大以及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越来越大。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人民币大幅升值,升值幅度达到25%,这一时期内股市是先大幅上涨而后又下跌,2008年9月至2010年6月,人民币汇率处于相对稳定的阶段,而在2010年6月之后,人民币又开始升值,截至到现在升值幅度已经达到3.7%,在此期间股市处于缓慢上涨的状态

国外研究汇率变化对股市的影响的时间较早,国内研究较晚,但从2000年之后逐渐的取得了一些成就。

刘赣州(2006.2)认为汇率波动和证券市场之间的联动性反应是通过市场利率、对外贸易、货币供应量、心理预期等中介,借助不同的渠道,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传导的。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证券市场产生巨大的冲击。为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均衡汇率市场形成机制、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和扩大市场容量。

Solnik(1987)检验了三个变量(汇率、利率、通货膨胀预期变化)对证券价格的影响,他用九个市场(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加拿大、荷兰、瑞士和比利时)的月度数据,发现在实际股票收益差异与实际汇率变动之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证券市场实际增长对汇率有积极的影响。

  关于汇率与股价之间的关系,西方学者已经建立了两种成熟的理论,即从微层面来分析的流量导向模型和从宏观层面来分析的股票导向模型。

流量导向模型认为按照流量导向模型的观点,假如货币升值,则将对公司股价具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公司负债和资产上。货币升值减少了以外币标价的负债,或者说公司可以偿还较少的以外币标价的负债,因而增加公司的现金流,有利于公司利润和股价;同时,货币升值也减少了以外币标价的资产。

  股票导向模型认为而股票价格这时则不仅反映本国资金的需求,还反映外国投机资本对本国经济情况的预期,股票市场不纯粹是一个国内市场,而是带有某些国际市场的特征,因此,国外资金对股价的巨大影响就必须引起十分重视了。这时,本币贬值反映的是对本国金融资产需求的下降,股价随之下降;本币升值主要会导致股价的上涨,汇率和股价是正向的因果关系。股价下跌可能由于资本抽逃引起,它导致本币的币值迅速贬值;而股价上涨引起投机资本持续涌入会反映为本币的币值不断升值。因此,在经常账户和资本与金融账户都实行本币可自由兑换的阶段,不仅汇率变动引起股价波动,而且股价波动也会引起汇率变动;两者的正向因果关系明显,时滞比较短。

二 人民币升值影响股市的路径

1 汇率变动将改变一国的进出口状况,而这种变化必然对进出口比重较大的产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进口导向型企业而言,如果本币升值,则意味着进口产品成本的降低,一些企业(石化板块、航空板块、高科技板块)的生产原料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进口,所以这些公司的股票会因为这个利好而上涨。而对一些传统的出口型企业(纺织、机电、从事外贸进出口),则会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2 汇率变动会通过投资者心理预期使得国际投机资本流动,进而对证券市场产生影响。当一国货币存在升值预期时,就会产生潜在的套利价值,从而吸引国际投机资本,也就是常说的“热钱’’不断流入,以获取汇兑收益,其中最吸引这些投机资本的是变现容易且流动性高的证券市场。大量的外部增量资金涌入该国证券市场,将对证券价格产生强大的资金推动作用,由此引生泡沫经济。当然,一旦该国货币进一步升值的预期消失,这些国际投机资 本将会迅速撤资,从而导致泡沫经济崩溃,证券市场价格暴跌。

3 在新兴的股票市场中,信息披露不充分,信息偏差及不确定性等问题,增大了信息不对称,因而预期的作用就更显突出。投资者在这种状况下通常会采取类似于周围人的行为,于是形成“羊群效应\"\",这将推动市场更为剧烈的波动。如果投资者意识到汇率将要变动,就会以心理预期对利率做出相应判断,从而改变他们在证券市场上的投资决策。

三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对股市的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是人民币升值对股票背后的企业的经营状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二是人民币升值对流入国内的资金,从而对流入股市的资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1 人民币升值一方面对国内出口企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造成国际竞争力下降,销售量下降,但另一方面,对于进口企业,尤其是石油化工类和钢铁类企业,这些企业严重依赖进口,人民币升值降低这些企业的生产成本,如果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国内,则会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推动股价上涨。对于那些与进出口关系较小的企业,人民币升值则不明显。从这一方面来看,人民币升值对于中国众多的各类的企业来说,造成的影响正负相抵,不会明显的影响到股市整体的涨跌。

2 人民币升值会对流入股市的资金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一般观点认为,在一国货币升值的前期以及初期,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入股市,而在升值的结束阶段,则会有大量的资金流出,这一理论正好符合2005年7月至2008年9月的人民币升值阶段实际情况,人民币升值的前期,股市上涨,而到了后期则股市下跌。2010年6月至今人民币升值,股市上涨,也符合人民币升值出去导致“热钱”流入,从而股市上涨。

四 人民币升值的应对对策

对于人民币升值

1 增强证券市场的流动性,扩充市场流量,中国股市的股市市值与国内GDp占比较小,远远不如美国等发到国家,本着资本市场长期发展的思路,中国应该增加股市容量,给更多的优质公司上市的机会。改革上市制度,逐渐的由现在的审批制过度到注册制。

2 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人民币升值,受益来自三个方面:第一,进口成本下降,对于需要进口设备、原材料企业降低了成本,如进口铁矿石、原油、纸浆、各种设备等;第二,外汇汇兑收益,持有外债的企业将减少实际偿还额而受益,如航空企业持有外债都较大;第三,人民币资产升值,持有人民币资产经营的企业财富效应明显,如房地产业、银行业,这些企业还将受到外资的追捧。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9

【关键词】贝壳杉债券 外国债券 债券利率

2005年10 月,亚洲开发银行和国际金融公司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分别发行了10 亿元和11.3 亿元的10 年期债券,开创了中国人民币外国债券的先河。经历9 年发展时间,我国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截至2014年2月,仍在交易的人民币外国债券共有3只,分别为05国金债、05亚行债和09亚行债,累计发行金额31.3 亿元,债券期限均为10 年。从二级市场交易情况来看,2013年成交量分别为22.8亿、165亿以及8.6亿,二级市场的交易并不活跃。新西兰的贝壳杉债券首次发行于2004年,从2007年中开始迅速发展,为新西兰债券市场注入了新的新的活力并持续发展。中国应如何发展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或许可以从新西兰贝壳杉债券市场的发展得到启示。

一、什么是贝壳杉债券

贝壳杉债券是由国外的发行者在新西兰境内注册发行的以新西兰元(NZD)计价的有价证券,最初在新西兰进行结算,之后,贝壳杉债券也可被世界其他地方所持有,如欧洲清算系统。贝壳杉债券的发行者所募集的资金主要用于投资美元或欧元项目,他们的运作方法是:发行日之时,贝壳杉债券的发行者从投资者那里筹集新西兰元资金,与此同时与对手方做一笔掉期交易,其现金流通常与债券的到期日相匹配:卖出新西兰元,买入美元或者欧元。等到到期日,买入新西兰元卖出美元用以偿还投资者。他们通过国内的牵头经理人根据客户的偏好以及到期日来确定利率。

二、市场发展情况

贝壳杉债券市场对于新西兰而言是一个相对新的市场,首次发行于2004年。随后,这个市场广受筹资者和投资者的欢迎,主要(对象)是那些之前在Euro-kiwi债券市场和Uridashi市场发行或投资新西兰元的筹资者或投资者。

起初,贝壳杉债券市场的发行规模较小并且是由信用评级较低的(AA级和以下)银行和公司主导。投资者则主要是非居民,当地银行也无法购买,因为银行不能将其作为流动资产反应在资产负债表上。此外,基金经理也不能持有。从2007年年中开始,贝壳杉债券市场(包括所有评级的发行者)发展迅速,从7.25亿元到2008年5月底的84.25亿元。随着2007年7月新西兰央行宣布接受AAA级贝壳杉债券作为国内金融运作的证券,贝壳杉债券的发行量激增。有10家AAA发行者参与了2007年贝壳杉债券的发行,其中大部分的发行量在2亿元到5亿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最大的超机构欧洲投资银行发行了一笔8亿元的债券。自2007年7月以来,AAA评级的超机构、[ Semi-Government,即一个县、区或者地方的监管机构,没有征税的权力]半政府机构和[债券由政府机构发行,但其不像政府债券那样得到政府信誉的保证]机构发行者一直活跃在贝壳杉债券市场上。

之所以偏好发行新西兰债券主要是基于两个原因。其一,为了使货币投资组合多元化以及扩大投资主体的范围,使之包括新西兰的投资者。其二,发行者知道高收益率会吸引投资者,那些对于发行贝壳杉债券很感兴趣的发行者们正是那些已发行了很多年Euro-kiwi债券和Uridashi债券的发行者。然而,近些年来贝壳杉债券的发行使得离岸债券的发行减少了,这说明了发行者已经可以用贝壳杉债券代替猕猴桃债券并且丰富其投资者池子。

三、为什么央行对贝壳杉债券感兴趣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贝壳杉债券市场发展迅速的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央行对AAA级贝壳杉债券的认可。新西兰央行于2007年7月份宣布,从2007年9月3日起,在隔夜逆回购操作中将接受数量有限的贝壳杉债券。由于2007年8月国外市场困难,央行提早在2007年8月20号实施了这项制度。2007年12月10日,央行进一步宣布,为解决当前金融市场的问题,也接受AAA级贝壳杉债券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工具。

新西兰央行做出此项决定是基于以下3点考虑:第一,对手方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使用有价证券的数量及容量。当考虑到用何种债券供新西兰央行操作时,他们最想接受的是高评级,流动性好以及没有监管冲突的债券。第二,鼓励当地的银行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持有多元化的流动资产以满足上述条件。第三,新西兰央行想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发展本地资本市场。新西兰央行想要增加其货币政策措施如隔夜逆回购(ORRF)或者公开市场措施(OMO)的有效性。公开市场操作是通过回购和逆回购将结算现金维持在所需水平的工具之一。被接受的仅优于AAA级贝壳杉债券的就只有新西兰政府证券了,但因为成本较高,当地银行不持有大量的该类证券。大量的政府债券都是离岸持有并且发行量在逐渐减少(2004年5月256.93亿,2008年5月214.5亿)。

新西兰央行接受超机构、半政府组织和机构发行的债券,并且对发行者设定了一些标准,比如对于发债,发行人和其发行的债券需长期被至少2家评级机构评为AAA级,若评级机构超过2家,则至少有2家将其评为AAA并且不能低于AA+;发行者是与储备银行无监管冲突的机构(也就是仅限于超机构、外国国家、机构和半政府机构)等等。央行最初对发行量设了限制:超国家20亿美元、半政府机构13亿美元、其他机构5亿美元。这一数额是根据央行当时的风险框架构成所设定的。然而,发行人指出,这些发行量的限制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是一种约束,并且有传闻说一个发行商发行了一支新的债券,对那些想要贝壳杉债券的非居民持有者而言,是用在Eurokiwi格式来保存它的贝壳杉的限额。

四、发展我国人民币外国债券市场的启示

(一)外国债券市场的开放依旧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在准入主体上,可以是先超机构、外国国家、跨国公司,后其他机构的渐进的过程;在信用评级上,可逐步放开AAA级以下的主体,增强市场的活跃程度;在资金使用方面,逐步放宽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的使用范围,由仅用于投资中国境内的项目到允许换成外汇,利用掉期工具灵活运用资金。

(二)加快我国国内债券市场的建设,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同步发展,提高国内市场发行效率的同时增加二级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使人民币外国债券有良好的交易平台、

(三)加大对人民币外国债券的政策支持,可将其纳入公开市场操作的债券品种。

参考文献:

人民币证券投资篇10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 股票市场 影响

一、人民币升值的概况

(一)人民币升值的概况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当天,美元兑人民币汇率由8.27元调整为8.11元,人民币日升值幅度为2%,从此人民币对美元路升值。2006年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首度破8元,2007年人民币加快升值,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突破7元,以当日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6.9920元计算,自汇改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幅度达13.79%。2008年9月23日达到美元兑人民币68009元的历史最高点。2008年中,全球金融危机恶化之际,人民币汇率开始稳定在6.82-6.84元之间窄幅波动。2009年我国经济率先复苏,2009年3月2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8389元,2009年11月14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达6.8273元,2010年3月1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6.8261元。

(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

人民币自汇率改革以来,一直维持着上升趋势。人民币在2008年前升值幅度较快,自2008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逐渐放缓。在世界范围内,欧元区货币跌宕起伏,但人民币汇率并未受其影响。尽管美国再针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对我国施加压力,但中国政府的维稳态度坚决,人民币汇率依然走势平稳。这足以说明,国际因素虽然对人民币汇率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并不是人民币汇率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国经济直处于高速增长期,经济的增长最终将导致人民币的升值;但是短期内人民币汇率维持稳定才能确保经济的稳增长。因此,从长远来看人民币终将升值、从短期的需求来看,人民币保持平稳的渐进式升值趋势更为合情合理。

二、人民币升值与股票市场的关系

(一)人民币升值与各类股票市场的关系

1.人民币升值与A股股票市场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与A股股票市场的关系错综复杂,利弊掺杂。从利的方面说,人民币升值将会对A股股票市场产生实质性利好,从弊的方面说,人民币升值也将对A股股票市场产生潜在的风险。上述风险在短期内和长期内的表现不同。

短期内,人民币升值将刺激大量投机性资本流入我国。鉴于股票市场投资期限短、变现能力强、投资回报高等特点,我国股票市场将迎来大量投机性资本的流入,市场资金供给充足,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加强,有利于我国A股股票市场的活跃交易,从而刺激股价及股指的单边上扬。此外,人民币升值还将为我国带来巨额的外汇储备,并促使基础货币的超额投放,并将导致国内流动性的过剩,最终对股票市场中的股价产生较大影响。

从长期来看,由于投机性资本和投资性资本的不同,投机性资本热衷于“快进快出的”的快速变现,一旦获利将快速抽资,这将在无形中对股票市场产生非理性波动的风险,这对股票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极为不利。并且由于投机性资本的进出周期较短,真正的投资者心理预期将扰,将加大监管部门对股票市场的监管压力。

综上所述,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人民币升值都将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不稳定因素。

2.人民币升值与B股股票市场的关系

不同于人民币升值对A股股票市场的有利有弊,人民币升值对B股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不利的。一方面,人民币一旦升值将可能导致美元和港币贬值,沪深B股作为以美元和港币进行计价结算的股票,将直接导致B股股票市场的市值蒸发,投资者将很难规避系统性的汇率风险带来的投资损失。自从B股股票市场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以来,境内投资者逐渐成为B股市场的投资主体,人民币若持续升值,境内投资者将不再愿意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和港币投资B股股票市场,B股股票市场的资金供给将大大缩减。但是,人民币升值对B股股票市场的影响甚微。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导致港币出现贬值,但是香港自回归以后与大陆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人民币一旦升值将带动着港币兑换美元的升值,由此可见B股股票市场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甚微。另方面,B股股票市场的上市公司多是出口行业,人民币升值将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增加,出口产品的价格优势削弱,出口企业的利润减少,出口企业业绩的降低,也将导致人民币升值对B股股票市场的不利影响。

在股票市场的现实交易中,A股与B股的股票价格是处于时刻变化中的。伴随着人民币的升值,B股上市公司的资产也随之增值,资产增值后的B股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增强,最终可能推动B股股票的价格上涨。目前我国B股股票市场的规模尚小,流动性较弱,综上所述人民币升值对B股股票市场的影响有限。

3.人民币升值与H股股票市场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对A股、B股和H股股票市场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人民币升值对H股股票的影响最为明显。H股作为以美元或港币标价的人民币资产,人民币升值将直接导致H股的升值。

相较于A股和B股股票市场,H股的上市公司业绩较好增长较快,H股股票市场中的投资性资本流动性更强,对于投资者而言投资风险较低,对于监管部门而言监管成本较低,同时由于人民币升值所带来的潜在收益将成为刺激H股行情上涨的强大动力,带给H股市场巨大的上涨空间。

(二)人民币升值与主要经济行业的关系

1.人民币升值与房地产业的关系

在国民经济中,房地产作为固定资产,其价值随着人民币的升值而重估增值,房地产业将直接享受人民币增值的利好。

根据经济内在规律,房地产的价格由需求和供给双方面共同决定。房地产的需求主要包括自住型需求、投资性需求及投机性需求。人民币升值后,国民经济中的物价相对降低,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对增加,居民购买力提升,人民币升值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和财富效应将直接推动自住型需求的提升。此外,居民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将推动房价上涨,增加投资性需求投资者的收益。在投机性需求方面,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大量国外资金进入国内,而投资房地产可在短时间内获利的特性,将促进投机性需求的增加。

2.人民币升值与钢铁行业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既有利也有弊。钢铁行业在人民币升值中的最大获益是采购成本的降低。但是,人民币升值也将直接导致钢材的进口数量增加,出口数量减少,从而导致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这种不利影响在短期内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国内外钢铁的价格差是在不断缩小的,所以人民币升值对钢铁行业的不利影响并非朝夕可见,而是逐渐显现。

3.人民币升值与汽车行业的关系

人民币升值和汽车行业的关系错综复杂,人民币升值将从汽车配件进口、汽车进出口和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等方面影响汽车行业。

(1)人民币升值对汽车配件进口的影响

国内汽车行业的主要配件多数依赖国外进口,汽车的生产成本中汽车配件的成本占据了较大比重,人民币升值后将直接导致国外进口汽车配件价格的下降,降低汽车行业的生产成本。

(2)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进出口的影响

人民币升值将直接促进汽车进口量的增长,主要原因是以下两方面。第一,人民币升值将增加国内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增加汽车进口的需求,第二,人民币升值直接导致进口汽车价格的降低,增加国内居民对进口汽车的需求。但是人民币升值却不利于汽车行业的出口贸易,人民币升值后,国内汽车制造成本上升,我国汽车行业在国际市场中不具备技术竞争优势,原先具有的价格优势也将下降,直接导致国内汽车出口量的减少,不利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

(3)人民币升值对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影响

国内汽车行业要实现快速增长,就必须通过海外并购加快发展步伐。人民币升值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汽车行业海外并购的发展。国外汽车市场中主要收入来源为外资投入成本或负债多的公司将直接受益于人民币升值。

三、如何平衡人民币升值和股票市场的关系

(一)建立完善的汇率制度

要平衡人民币升值和股票市场的关系,从长远来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其中建立有效的汇率形成机制的具体措施就是要推动发展多元化的资本运作项目,同时坚持管理有序又灵活多变的汇率政策,而建立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则需要适当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弹性,减小人民币汇率失调的风险,从而消除外资对人民币汇率的冲击,使我国的货币政策稳定而独立,最终增强货币和金融市场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二)加强金融监管体系

当人民币与外币的利差过大时,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也将随之加大。此时必须依靠金融监管机构采取货币政策予以调整,才能避免境外投资者通过短期投机性资本的介入对对股票市场造成巨大的冲击。金融机构通过增加人民币的流动性和融资成本可以限制大量境外短期投机资金的流入,同时还需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境外资本流八的实时监控,严查各种打着投资项目旗号而暗渡成仓的投机性资本。

(三)扩充证券市场容量

目前,我国证券市场尚处于发展阶段,不仅市场规模较小,更是缺少大型优质的上市公司。鉴于我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因素,如遭遇投机性资本的大量抛售,势必将导致股票市场的大幅波动。因此,只有进步扩充证券市场容量,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投机性资本对股票市场的冲击。在全民创业的时代,国家应进步扶持优质的民营企业,培养它们成为优质的上市公司,从而使证券市场扩充容量,增加流动性,提高抗风险能力。

(四)进步推广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

对国家来说,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Fll)制度最大的意义就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制度将会督促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进步提升H股市场,并确保大陆香港两股市场的顺利互通。此外,QFll制度还将有利于提升我国证券市场的开放性,促进国内证券市场与香港证券市场的交流,从而相互学习,共赢发展。

(五)进一步扩大国内居民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