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管理工作十篇

时间:2023-03-30 14:55:32

社会化管理工作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1

近几年,随着人口老龄化高峰的到来,宁城县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已由原来的不足000人猛增到近5000人,已占参统人员总数的7.5%。针对这一新情况,我局在努力巩固养老、工伤、生育保险实现全覆盖成果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本着“诚挚关怀,热情服务”的宗旨,积极与老干部局、老年体协、文体局天义镇政府、民政局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开辟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和服务的新领域,努力健全以社会保险机构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的养老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制,基本解决了离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教、老有所学”的问题,从而为建立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迈出了可喜的步伐。

一、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更新观念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前提

宁城县的离退休人员较多,过去,由于责任不明确,保障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处于无序状态,服务不到位。特别是产业结构调整以来,多年沉积的问题就突出地显现出来,出现了“小企业管不了,大企业没人管”的局面,许多离退休人员不能及时足额领到养老金,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基本生活,也直接影响了在职职工的工作情绪和社会的稳定。针对这些情况,近年以来,我们在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及时转移到社会化管理服务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一认识。一是认识到广大离退休人员曾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让他们安度晚年,不仅关系到党和政府对离退休人员政策的落实,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它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二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解除职工后顾之忧,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以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三是认识到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我们社会保险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主动与县老干部局、老年体协协调研究,经请示县政府,确定了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在管理形式上,以社会保险局直接管理为主,社区管理为辅;在组织方法上,实行专群结合,条块结合,分级管理的办法;在服务内容上,通过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业务手续,加强社会保险关系和政治组织生活管理,及时发放各种社会保险待遇,兴建“活动中心”等公共福利设施,组织开展政治文化学习、文体娱乐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提供全面优质服务,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从而使全县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逐步向实体化、规范化和社会化的方向迈进。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保证

实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十五”期间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这项工作涉及面广,任务重。要把离退休人员的“养、医、乐、学、教、为”等服务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领导重视、齐抓共管是保证。宁城县委、县政府始终把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建立了由主管县长为组长,组织部、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卫生局、老干部局、总工会、文体局、民政局及企业主管部门等单位领导参加的宁城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会保险局,具体负责全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领导小组经常听取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方面的汇报,不定期的召开各种层次的会议,请离退休老同志座谈,了解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的落实情况,帮助解决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的实际困难,部署新的工作任务。县委把离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纳入了目标化管理,列入考核企业法人代表及其主管部门领导任期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不认真管理服务的单位不予评选先进,不予审批文明单位。总之,凡涉及落实离退休人员生活待遇等方面的问题,县委、县政府都非常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提出具体处理意见。

为加强对老年体育工作的领导,社会保险局主要领导担任县体协副主席。凡涉及社会保险工作的问题,县委组织部、老干部局、文体局等单位都积极协调,密切配合,并给予大力的支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社会保险局和赤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社会保险局对我县的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把我县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分别列入了自治区、赤峰市试点县,对“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建设给予了政策上的倾斜,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顺利建成提供了保证。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厅长王维山同志在6月8日视察宁城县社会保险工作时对宁城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给予了“做的比说的好”的高度评价。三、搞好硬件建设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基础

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离退休人员逐步脱离企业事业单位,实现以社区为主要依托的社会化管理和服务,让他们乐有场所,动有去处,从根本上减轻企业事业单位负担。根据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了“抓住机遇求发展,筹措资金搞建设”的工作思路,根据原有活动场所较小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筹建“宁城县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的方案。在原有800平方米活动场所的基础上,新建一处独立、宽敞、高档次的56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人员活动中心。此项工作得到了县委、县政府以及自治区、赤峰市业务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积极协调,让“中心”建设享受我县旧城改造的优惠政策,并多次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在该项工程建设过程中,我们抓好两条线的工作,一是抓好本职业务工作,各项业务工作紧张地进行;二是多方筹措资金,精打细算,节约开支,使“中心”建设得以顺利进行。9月日,该“中心”已经正式揭牌启用。该“中心”内设健身活动大厅、球类活动大厅、娱乐活动大厅、文化活动大厅、退休党支部党员活动室、老年学校、舞厅、门球尝离退休人员档案室等,可同时供600人娱乐、健身、学习,是集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离退休职工之家。

四、及时足额发放离退休养老金是做好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关键

为了保证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我们严格按照中央“两个确保”的指示精神,及时足额把离退休养老金发放到离退休人员手中,并不断扩大离退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范围,目前已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自年以来,由于中小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化,许多企业被兼并、转制、拍卖或破产,一些离退休人员已经没有了依托单位。为了保证企业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使这些离退休人员的生活得到保障,我们提出了“企业改革到哪里,社会保险就跟踪服务到哪里”的口号,对一些特别困难企业、破产企业采取了“特事特办”的措施,优先将这部分离退休人员纳入社会化发放范围。首先做好离退休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养老金数据库,提高统计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其次制定目标,落实责任,完善计算机管理个人帐户。一方面,充分利用离退休养老金发放中心的有利条件,由我局直接发放,我们建立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工作制度和操作程序,印制了《离退休养老金领取证》,离退休人员凭证按规定时段领取,保证了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安全、准确、一步到位,真正做到了不欠一分,不少一人,不拖一天。同时在发放大厅设置了茶座,配备了签字笔和不同度数的花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针对许多离退休人员居住地较远,直接到离退休养老金发放中心领取养老金很方便这一实际问题,我们积极和金融、邮政部门协调,委托银行和邮局代为发放。本着“就近、安全、方便、快捷”的原则,按居住地划分区域,在离退休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乡镇营业所和邮政支局设立了9个养老金点,并全部悬挂了“宁城县社会保险局离退休养老金处”的牌子。其中,邮政局点6个,发放597人,中行点6个,发放5人,工行点6个,发放767人,农行点个,发放97人,社会保险局发放中心直接发放658人。每个离退休人员一个存折,他们可以随时凭折存兑,为广大离退休人员提供了方便。对7名孤寡病残等领取养老金不便的离退休人员及遗属,局领导和环节负责人分别把责任落实到人头,按月及时把.万元养老金及生活费送到他们炕头、床前。每逢重大节日,我们都将两个月的离退休养老金提前合并发放。自我县开展社会保险工作以来,始终全额发放离退休养老金,共发放养老金.亿元,保障了离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对社会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五、完善体制、组织活动是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有效途径

宁城县6名离退休人员分布在全县6个乡镇,必须采取分级管理与社区管理相结合的办法,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建设多渠道、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才能做好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第一、在政治上关心离退休人员,完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体制。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离退休人员服务的宗旨,不但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而且在政治上、组织上关心他们。8月份,县委批准成立宁城县社会保险系统党委,党委本着“规范属地、就地就近、便于管理、逐步纳入”的原则,在摸清底数的前提下,将88名党员划分为个党支部,建立了党校和党员活动室,健全了组织机构,完善了党委项制度和党支部7项制度,购置了图书,订购了党报党刊,供离退休党员职工们阅览。党委还认真进行党建规划,及时组织各支部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的进行党日活动,真正使离退休职工党员的组织生活达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具体活动中,我们力求活动的有效性、趣味性多样化

。如:组织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十七大精神,观看党的十七大及“两会”召开实况,参观我县“五大亮点工程”和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听取戴成钧先进事迹报告会和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形势报告会、座谈会,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同时,积极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增感情”活动,实行了三个到位,即:一是国家为离退休人员提高待遇时,调标工作及时到位;二是企业改革时,社会保险积极配合,跟踪服务到位;三是为离退休人员发放待遇、组织活动,实行一条龙服务到位。第二、建立健全管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以县城为中心,辐射社区的管理服务网络。我县四龙煤矿是一个老企业,有离退休人员500多人。为了便于对他们的管理和服务,我们采取就近就地管理服务的办法,协助四龙煤矿改建了离退休人员活动室,得到了离退休人员和广大矿工们的好评。在离退休人员居住较为集中的铁西街道建立了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站,主要组织工作由街道居委会负责。同时,他们还成立了秧歌队,社会保险局为他们购置了服装,每逢重大节日或社会保险局有重要活动,他们都积极主动走上街头,扭起秧歌。我们还与电信局合作,在铁东邮电住宅小区设立了600多平方米的离退休人员活动室,解决了附近离退休人员的活动场所,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扬。同时,积极探索把部分职能逐步交给街道、社区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在全县范围内逐步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2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石嘴山市

中图分类号:F24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2

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任务,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民生,更加重视社会主义和谐建设。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方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加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这既是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更好地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基本保证,更是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富裕美丽石嘴山的客观要求,有利于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保障广大企业离退休晚年基本生活的权益和生活质量,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宁夏石嘴山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现状

近年来,石嘴山市高度重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国办[2003]16号文件精神,加强组织领导,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克服困难,规范管理,细化服务,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截至2012年底,全市辖区街道社区管理服务企业离退休人员5.4万名,市辖宁煤集团、电力、邮政、金融等行业单位近5万名退休人员也就地就近被纳入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范畴,企业退休人员街道(社区)管理服务率达到了98%。

石嘴山市实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力推进落实退管服务各项工作措施,实现了“机构、人员、场地、制度、活动、工作”六到位的要求。一是健全了市辖区退管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市(区)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退管工作领导小组,在市社保局下设办公室,负责指导市辖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二是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在市辖区24个街道、乡镇全部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97个社区(居委会)均成立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活动中心,每个管理服务中心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退管员;三是细化了各项退管服务制度。制定了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登记、资格认证、死亡待遇申报、节日慰问走访、社保政策法律咨询等16项规范管理制度,为企业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提供了具体的操作管理办法,以“示范社区”、“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品牌社区建设为龙头,带动和推进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深入开展;四是丰富社区退管服务内容。各街道社区根据退休人员特长、兴趣和爱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设施,适时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健身活动。目前各社区均普遍成立了秧歌队、老年合唱团、舞蹈等多种自娱自乐组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健身娱乐活动。近年来,在石嘴山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社保局主办、市辖区各街道社区协办的石嘴山市首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魅力夕阳”文艺汇演分别在市辖二区一县进行了巡回演出,各街道社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广大企业退休人员中的文艺骨干踊跃报名参加演出演员满怀激情,以歌舞、快板、乐器、武术等表演形式,有近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市民观众观看了演出。此次文艺汇演由社区退休人员自编自演的《开门红》、《夸夸咱社保》、《社会化管理服务走进社区就是好》等节目,演出激情澎湃,观众情绪热烈,不时长时间地鼓掌赞好,展现了社区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和石嘴山市老年人的精神风貌,使他们发挥个人特长和爱好又有了广阔的舞台。前后有近万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市民群众观看了演出,汇演受到了广大退休人员的广泛好评,也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赏。如今各街道社区做到了文体健身娱乐活动年有计划、月有安排、周有活动。

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石嘴山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参加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和以个体灵活就业身份参保人员中每年有近2000人退休纳入社区社会化管理服务范畴。而社会化管理服务对象因国家连续9年调增基本养老金待遇水平,其养老、文体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必然不断增长。通过调研笔者认为,目前石嘴山市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存在体制不顺,经费投入不足,人员编制落实不到位,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进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市辖区没有建立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市社保局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将会持续只能依托市辖区各街道、社区兼职人员来开展工作;二是根据区内有关文件精神,石嘴山市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和停止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费的征收,直接影响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经费的投入;三是市辖区街道社区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没有专职人员,同时退管服务工作也不属于街道社区主要工作范畴,也因受经费紧张、人员编制不落实到位因素的制约,目前,只能靠笔者所在的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下拨少量工作经费来推动工作开展。

三、对策和建议

做好新时期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是保障广大退休人员晚年幸福生活的需要,也是我们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拓展工作发展空间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完善负责,对广大退休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期盼和要求负责,还要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立街道(社区)社会平台的长远发展负责。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工作决策部署,认真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发展规划的组织实施,扎扎实实地把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推向前进。笔者认为,当前应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要理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体制。由于一些历史的原因,造成目前石嘴山市在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管理职责不明确,多年来,市社保局只是承担了市辖区街道社区开展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协调指导作用,面对多次退管服务工作只能被动推进落实。因此,建议市委、市政府要明确市社保局是全市企业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的主管部门,必须切实履行好组织街道社区开展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职能,进一步提升全市退管服务水平。

2.落实退管服务工作经费,为开展退管服务工作提供经费保障。首先要继续恢复企业退休人员移交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均收取800元的收费渠道,即以企业移交人员由企业承担,以个体灵活就业人员身份退休移交的直接由社保经办机构在办理退休手续时直接收取;其次是根据宁财政(综)[2008]1748号文件精神,建议市财政按照石嘴山市2012年底纳入街道社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企业离退休人员5.4万人按照每人每年50元,行业退休人员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列入年度财政预算项目予以解决退管服务工作经费保障问题。

3.要解决街道社区开展退管服务工作人员编制问题。应根据目前市辖区24个乡镇、街道社区居委会所管辖服务企业退休人员每1000人配备1名专兼退管工作人员,所需工作经费和工资由市、区财政全额拨款、编制可占事业编制,也可以由市社保局从公益性岗位招聘录用,工资发放、业务指导、目标考核等项工作实行由市社保局、所在街道双重统一管理,解决好有编制无人,有人无编制和人员素质偏低等问题。

4.市、区财政每年要安排部分社区活动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加快社区服务平台、健身娱乐场所的基础设施建设,使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更上新台阶,使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5.加强协调沟通,争取部门支持。各街道、乡镇要积极与区、市卫生、民政部门沟通联系。借助卫生部门医疗改革新政策的实施,民政部门规划建设民家养老服务品牌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坚持以社区为依托,以家庭为内容,为方便高龄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退休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保健、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务,为年老一生的退休老人提供一个可以安度晚年的幸福环境。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3

随着城乡布局调整,人口构成日趋复杂,城市肌理和邻里关系发生较大变化,为了实现对人口信息的动态更新,特殊群体的实时监管,社会治安的强势防控,矛盾纠纷的及时化解,现就推行“百户千人、一警两员、三级平台、动态服务”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模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目的意义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总体要求,积极构建区、乡、村(居)、网格“四级联动”管理服务体系,建立完善人性化服务、网格化布局、精细化管理、信息化运转“四化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网格全覆盖、民情全了解、矛盾全掌握、服务全方位“四全目标”,进一步促进干部转变作风,推动干部“入网格、下到底”,把握社情民意,夯实基层基础,形成人员向网格流动、要素向网格集中、服务在网格进行、问题在网格解决的良好局面,为保障和促进南蔡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重点

按照“一岗六责、一专多能”原则,“一警两员”主要承担的网格管理服务职责有:

一是宣传教育。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重点宣传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

二是信息收集。通过深入网格调查走访,重点开展实有人口登记,全面掌握实有人口信息,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和民生诉求,特殊群体、安全隐患、重点救助对象和社会组织等信息。

三是矛盾调处。深入排查网格内各类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做好信息上报和调处化解工作。

四是治安防范。协助做好网格内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做好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的教育管理,积极开展各类创建活动,指导居民落实治安防范措施,积极预防和及时制止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安全监管。配合安监部门开展交通、消防等安全隐患排查,督促落实整改措施,保障公共安全。

六是民生服务。立足为民、便民、惠民的根本宗旨,提供多种形式的民生服务措施。特别要针对特殊人群以及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制定相应服务管理措施,提供委托服务和专业特色服务。

三、工作要求

(一)走访排查。网格管理服务人员每周至少走进网格工作一次,开展入户走访排查活动,履行管理服务职能。对调查的网格基础信息,建立一户一档基础台帐。按照可依靠力量、一般群众、重点人头(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对象、易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社会闲散青少年、上访缠访人员等)、帮扶对象(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四类建立个人档案,实行红、橙、黄、绿四色标注,明确管理服务重点。通过走访了解社情民意,掌握群众需求,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群众呼声和疾苦,做好上情下达和下情上传工作。

(二)对接转换。重点建立上下对接机制,使条线上的职责任务对接转化到块块之中,在网格层面得到有效落实。村(居)要建立健全辖区内网格与网格之间的横向对接机制,通过开展共建共创、互助联谊、联调联防等活动,加强协作配合,实现优势互补,促进资源共享。

(三)联系互动。我乡将建立健全网格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条块资源,形成社会治安联合防控、矛盾纠纷联合调解、重点工作联勤联动、突出问题联合整治、基层平安联合创建工作合力,通过定期召开例会等形式沟通信息、汇总情况、交流经验,形成部门、乡、村(居)、网格四级联动工作机制。

四、工作目标

大力实施“121”工程,切实加强村(居)社会管理服务站、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充分发挥“一站一中心”在网格管理中的层级扎口汇总和信息流转作用,形成“网格-村(居)管理服务站-乡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区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四级工作流程,实现“工作网格化、管理精细化、信息网络化”工作目标。

五、组织领导

(一)强化组织保障

我乡成立以乡党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王亮为组长,副乡长、派出所所长卓斌为副组长,政法委、派出所、司法、、综治、民政、城建、计生为成员单位的网格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王酩中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负责全乡面上工作组织推动、督查指导。各村(居)要把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纳入村(居)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列入议事日程,完善工作方案。9月20日前,网格基础信息调查完毕,分类梳理,逐级汇总,录入平台。

(二)强化部门合力

建立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成员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百户千人、一警两员、三级平台、动态服务”网格化社会管理格局。各成员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及特点,主动融入网格管理工作,加强分类指导,形成工作合力。村(居)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积极营造社会氛围,最大限度争取群众理解、支持,形成社会各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局面。

六、考核办法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4

一、乡镇社会管理的现状

届中全会和中全会分别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提出了“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要求。然而,现行的乡镇社会管理格局还没有达到这个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乡镇政府管理职能迷失。现在乡镇工作的基本定式是随着上级中心工作走,跟着上级下达的任务忙,围着上级考核的方向转,导致乡镇政府无心履行地方社会管理基本行政职能。

(二)行政老作为,服务老观念。社会变化了,面临的问题变化了,可是一些乡镇政府应对问题还是老方法、服务群众还是老观念。在社会管理方面,仍然习惯于居高临下、发号施令,对于群众的需求和困难,缺少主动调查了解和上达。

(三)乡镇指导村委会乏力。实行村民自治后,一方面乡镇不能过多干预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另一方面乡镇对村委会的指导收效不大。原因在于:一是当前村民自治的水平低,机制极不完善,自治等于不治;二是村干部收入低,没有社会保障等,难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三是在乡镇指导村委会工作中,缺乏资金、物资和人力等资源的配套实施条件;四是乡镇干部培训学习时间少,指导水平不高,导致工作效率偏低。

(四)乡镇普通干部管理困难。一是乡镇干部普遍待遇偏低,工作缺乏积极性。二是干部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时期的需要。三是乡镇在人事上没有提拔任用权,普通干部很难有升迁的机会,导致思想不稳定,工作不安心,没有积极性,导致干部管理难。

(五)乡镇公益事业建设难办。一是在筹集资金过程中,由于受益不均,无法建立统一的分摊标准,征收时难度较大。二是外出务工人员常年在外的资金收取难。三是部分农户因家境困难无法一次清而产生新的拖欠,造成兴办公益事业胎死腹中。

二、乡镇社会管理创新的对策

(一)解放思想、转变职能,创造乡镇工作新机遇。当前农村形势正呈现出三个重大变化:一是过去以“取”为特征的农村分配关系已经逐渐向“予”转变;二是过去以“混”为特征的干群关系正在逐渐向“和”转变;三是过去以“补”为特征的城乡关系开始逐渐向“哺”转变。我们要根据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及时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加强乡镇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夏石镇是全国第二批发展改革试点镇,全区党政“一肩挑”试点镇。崇左市友谊关工业园区落户夏石镇,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人文优势明显。夏石镇只有解放思想,从改变服务方式、加强经济合作、转变政府职能中创造新机遇,才能实现优势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目标。

(二)正确定位、紧扣重点,谋求乡镇工作新突破。乡镇政府作为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处于国家权力和乡村社会的中间,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上级政府和部门的各项工作都要通过乡镇这级来实施完成。转变职能后,当前夏石镇工作的重点是紧紧围绕凭祥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镇化建设”这一重大战略部署,全力打造崇左市一流的工业发展洼地镇、现代农业窗口镇、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社会安定和谐镇、队伍建设形象镇。

(三)改革创新、科学施政,赢取乡镇工作新跨越。第一,改革乡镇政权运行新机制,走精简高效之路。要科学设置乡镇机构,采取乡镇党委和政府机构合并设置的办法,设置3至4个综合性办公室,包括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等,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第二,在队伍上致力激励约束,完善镇村干部管理新方式,走负重奋进之路。一是用改革与竞岗手段加压力。要按绩效定酬,打破“大锅饭”局面。二是用评分与保障手段强基层。积极探索农村“两委”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管理新模式,推行村干部工资保发、养老保险、医疗保障“三保”机制,解决基层干部后顾之忧。三是用考核与跟踪方法明目标。要制订完善《机关干部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让每名干部找准坐标,对号入座,定期组织班子成员、机关干部谈心活动,及时跟踪管理,掌握思想工作状况,让干部人人肩上有担子、个个身上有压力。四是用培训与锻炼方式优素质。加大对乡镇干部“充电”、“输血”力度,使之不断掌握新知识,增长新本领。五是用选拔与交流机制造平台。推行干部选拔“差额推荐、差额考察”制,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建立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交流模式。六是用问责与监督措施保本色。组织干部经常学习《问责办法》,在问责查处上做到“既打雷、又下雨”,加强乡镇干部的纪律监督、审计监督和群众监督。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5

一是建设和完善政法部门业务协同办公系统、公安警务综合应用平台和人口基础数据库,推进执法办案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加强流动人口管理。

二是推进“天平工程”建设,推广法院裁判文书辅助校对、远程提讯、多媒体示证等数字法庭应用,提高司法效率、保证司法公正。

三是继续建设律师、公证、人民调解、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监狱管理、罪犯和劳教人员管理、社区矫正等系统,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和公正廉洁执法提供保障。

第二,依托全省统一信息交换与共享平台

一是建立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对接系统,实现案件的网上移送、网上受理和网上监督,在安全保密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行政执法机关、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及相关部门的执法信息和案件信息的互通共享。

二是建立社会管理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实现全省政法部门及综治成员单位间重要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社会管理水平。

第三,建设应急指挥信息系统

一是重点推进防汛指挥、森林与草原灾害、民政救灾、交通、环境事故、安全生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食品药品、农产品质量、动物疫病、地震、人防等方面监控和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

二是建立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的生产、储运、经营、使用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整合各部门应急指挥资源,构建省级应急指挥信息平台,实现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为社会公共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6

关键词:社会工作理念;管理服务;启示

进入新世纪,社会管理服务逐渐成为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共同的热门话题,大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围绕管理服务创新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顺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也提出要不断提升政府的管理服务效能,努力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的要求。但是,纵观我国政府管理服务现状,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 、管理模式滞后、社会信任危机、两极分化严重、突发事件频频等问题。不重视这些问题,必将影响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

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各种社会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现代社会也产生了新的职业来应对这些问题,而社会工作就是其中之一。社会工作是一种坚持“助人自助”宗旨,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社会工作具有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特点,其服务人性化、运作社会化的模式,已经成为社会管理服务的前沿力量。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国际社会工作界形成了普遍认同的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强调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注重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等六个方面的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强调社会工作要超越个人利益,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体和社会大众提供专业服务;要关注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倡导践行公正;要理解和尊重服务对象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差异;要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建立积极的沟通交流关系;要坦诚对待服务对象,共守社会工作的使命、价值和伦理标准;要不断提升自我专业能力,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好学的精神。上述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对我们优化政府管理服务有如下的启示:

1.在制定社会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时,应当秉持社会公正的原则,充分兼顾大众利益,以求得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理解认同

受固有传统文化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我国政府部门在制定出台社会管理服务政策法规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理想化痕迹。一是习惯站在管理的层面和从便于政府管理的角度去要求人们该做什么或不该做什么,不能充分考虑到大多数人的真实愿望或利益,不能充分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趋向和习惯。有些社会政策出现难执行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预期或行为取向背道而驰,大家并没有完全按照政策制定者的意图行事,导致政策法规受到抵制,往往需要采取强制手段保障执行,增加了行政运行成本。二是喜欢预先设定一个目标或蓝图,从理想或假设出发把社会政策变为绘制实现目标或蓝图的手段,忽视了社会政策是解决问题和管理社会工具的本质,最终导致政策规章越来越多,存在问题仍未解决。

在这方面,社会工作的服务大众、践行社会公正价值理念可资借鉴。现代社会管理的目标和出发点是建立和谐的现代社会,让大家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追求幸福和实现幸福。所以我们在制定出台社会管理服务的政策法规时,要超越管理,多体现服务;要积极倡导践行社会公正公平,更多地关注困难群体和普通大众;要充分考虑能否为普通家庭或个人带来现实的好处,充分考虑人的因素或动机对社会政策效果的影响。不能因政策法规的不科学而人为地加剧社会两极分化和促使社会矛盾增多。

目前,全党正在组织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要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全党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集中解决群众深恶痛绝的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期,表现出来的社会层面主要矛盾是人民内部利益诉求的矛盾,这也是社会普遍高度关注和容易引发群众强烈反应的问题。所以,我们政府部门要做到摒弃一己私利,积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从社会公益最大化的理念出发制定政策,以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出台规章。只有这样,我们的管理服务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我们的政策规章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我们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才能得到强化、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牢固。

2.在创新政府管理服务的方式方法上,要严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管理服务对象,注重加强沟通交流,做到真诚守信

党的十报告明确指出,“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从十报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政府管理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目标和归宿应该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群众利益至上。这种观念在社会工作强调服务对象的尊严和价值、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待人真诚和守信的价值理念中也有体现。

人民政府应当是“公民本位”的政府,以人为本的社会管理才是真正的社会管理。十报告要求和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社会问题和矛盾日益加剧的今天,我们创新社会管理服务,要克服偏重管理,认为管理就是控制、管理就是维稳的观念;克服“长官思维”和“部门思维”,认为我是管理者,管不管、怎么管我说了算的做法。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优先考虑他们的利益,追求他们利益的最大化,保障他们的意志在政府管理服务中处于决定性地位,不能与民争利;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倾听人民的呼声,了解人民的真实需求,按照人民的意见建议来进行管理服务,不能;要真正做到取信于人民群众,严禁轻诺寡信和言行不符,避免朝令夕改和随意操作,杜绝部门梗阻和相互打架,不能言而无信。真正实现管理服务为了群众、管理服务依靠群众,管理服务的成效由群众评价、管理服务成果由群众共享的目标,让群众反映强烈的暴力维稳、花钱买稳定、野蛮执法、流血拆迁等有违人性化僵化的社会管理方式销声匿迹。

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正是因为人民群众相信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带领他们脱离压迫和剥削、实现当家做主和过上幸福生活,才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开展武装斗争,从而使中国共产党由弱变强、不断壮大,最终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实现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同志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因此,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如果没有全体中国人民的努力和奋斗,寄托着民族希望的“中国梦” 就很难实现。所以,我们要通过有效的政府管理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中国梦”就是“人民梦”,从而最大限度地聚集广大人民群众的正能量、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促进“中国梦”的早日实现。

3.在推进政府管理服务的工作进程中,要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教育引导干部加强能力培养和再学习,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推进政府管理服务,离不开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特别是在基层和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一支体察人民群众需求、了解各种社会心态和善于处理各类矛盾的干部队伍,需要一支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吃苦耐劳的干部队伍,通过他们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正面的宣传教育引导,以及全方位和多样化的管理服务,及时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努力把各种问题化解在基层,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效率。

正如同志所说,总体上看我们的干部队伍在改革发展和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管理服务工作比较繁忙,有一些干部忽视了自主能力培养和再学习,逐渐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逐渐不能胜任社会管理和服务群众的本职工作。另外,由于受自身固有观念的影响,还有一些干部官本位思想严重,认为自己是管理者,应该高高在上,就是要呼风唤雨;人民群众是被管理者,理应低己一等,就是要唯命是从。于是养成了、形式主义的习气,对待办事群众态度不端正、服务不耐心、说话不文明。还有一些干部工作作风不扎实,自身形象不好、自我要求不严,缺乏应有工作责任心;喜欢墨守成规、办事推诿拖拉,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最终留给群众的是工作思路不清、执行能力偏低的印象,从而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形象、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降低了管理服务的成效。

适应现代政府管理服务的要求,针对干部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一方面,要完善干部队伍的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政策,加大干部队伍的职业培训、专业教育和宣传引导力度,促使广大干部转变思想观念,帮助广大干部积极应对复杂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努力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和消极腐败的危机,全面提升干部队伍业务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大力鼓励和支持干部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自我再学习和再提高,做到贴近管理服务工作实际学习、围绕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思考、紧扣管理服务工作难题探索,全方位提高解决问题本领和管理服务成效。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1).

[2]罗爱华.浅议发展社会工作对社会管理创新的意义[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55-58.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7

关键词:企业退休人员 服务工作 社会化管理 解决策略

所谓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指当企业职工办理退休手续后,其管理服务工作与原来所在的企业相分离,由社会统一发放养老金,也就是将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相关部门实行属地管理,再由社区服务组织提供相应的管理服务。因此,为了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我们必须大力推进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使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要求。所以,尽快建立起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确保养老资金来源多元化、规范化的同时,努力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将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大局。

一、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所面临的问题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明确规定了要求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一路走来虽然遇到不少困难,但是经过几年的摸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然而,目前仍然面临着不少的困难,严重制约着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很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1、社区建设滞后,难以完全承担养老功能

(1)社区的服务满足不了退休人员的基本需求。一般情况下,社区退休人员的生活照顾往往是通过社区服务来实现,同时,社区服务的覆盖面是评价社区服务发展情况的一个重要指标,相关数据表明,当前我国的社区服务覆盖面只有35%左右,同时,服务项目只满足了社会需求的20%~30%。最终产生许多在发展社区服务上由于社会力量参与力度不够等不利因素,从而影响到社区服务的正常发展。

(2)社区成员没有将所在社区看成归属。随着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日渐完善,退休人员不仅在物质方面的需求得到了保障,精神方面的需求也不断得到满足。因此,企业养老越来越具有吸引力,很大程度上其能够满足了老年人对归属感和认同感的需求。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是以政府力量为主来建设社区的,因而,这样往往会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社区设施等物质条件上,却忽视了对社区服务精神与退休人员心理需求的构建,从而使得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的参与热情不高,影响到社区服务发展的决策,无法将在同一空间下的退休人员真正凝聚在一起。这样一来,社区服务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个仅仅满足退休人员衣食住行的场所,难以做到通过加强社区退休人员之间的交流来形成一个大家庭。此外,某些陈旧的传统观念以及单位情结等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到社会养老管理服务工作。

2、企业、政府以及社区的基础工作不够完善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在养老金发放、移交、管理和服务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出现不协调的状况。此外,除了上海、深圳、北京等一些大城市,许多城市的退休人员真正纳入社区管理的还比较少。因为,有些地区是在社区尚未建设完善的情况下就盲目地启动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使其没有可以准确参照的工作规范,从而制约了政策推进的质量,并且各地的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尤其在我国社区发展不平衡,不健全的情况下,需要企业、政府、社区都应深刻认识这一政策的重大现实意义,务必协调一致,各尽其职,想方设法履行应尽的工作责任。目前政策的推行,由中央到省、市再到基层街道社区,没有形成完整的操作链,各政策执行主体的义务、职责和要求落实不足。政府方面,主导、引导和扶持指导作用有待加强,而街道社区,更是没有充分准备好接受庞大的退休人员队伍,在人员编制、机构设置到社区硬件条件等都没有坚实的基础作为支撑。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目前大多数停留在平台建设上,而无法开展更多实质性的社会服务,从而使得许多地方退休人员的社会化管理服务实际上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3、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制约着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然而发展及其不平衡,许多地区的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仅有基本的保障,但是仍未得到满足。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非常重视退休人员的生活保障工作,千方百计维护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安度晚年,政策比以往也透明多了,社保机构现在已经能确保养老金待遇的发放,基本上保证了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尤其是对重病、孤寡、工伤、劳模以及死亡人员供养遗属等特殊群体,劳动保障部门给予他们相应的补助、救济等。但是,由于历史上、政策上的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尚有绝大部分退休人员的奉献积累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经济上的积蓄仍寥寥无几。相比于我国当前经济建设蓬勃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劳动收益,使得差距越拉越大,从而使得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跟不上时展的需要,无法真正、全面地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的基本社会福利与服务工作。

二、如何有效地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企业退休人员从以前的企业养老模式过渡到社区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努力维护社会稳定和最大程度地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质量,同时,还要加大工作力度,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区管理服务体制,为实现养老模式由企业转向社区提供可靠的保障。

1、不断建立与完善退管机构制度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年化社会,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将要面临新的挑战。因此,退休人员分布广泛、人数众多、政策性强以及管理难度大等方面的问题日益突出,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要有健全的工作规章制度。同时,对于退管机构各项工作的开展,待遇能否落实到位,都必须依靠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保证。此外,还要确保社会化管理服务做到统一业务流程、统一工作职责、统一管理服务、统一挂牌名称以及统一考核办法,还要将档案管理、人员移交、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保健医疗和走访慰问等各方面的工作严格按要求完成,从而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提供保障。

2、建立统一规范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

相关企业应该及时建立和完善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险信息库,并统一规范退管服务机构退休人员的档案资料,然后通过相关数据的加工、采集和处理,最终形成多种共享的信息。其中,要确保信息库内容涉及到退休人员的姓名、社会保障号码、职业及工种、参加工作时间、离退休类别、养老金存折账号以及退休居住地及通讯地址等详细内容。同时,待遇信息要明确包括缴费年限、历年缴费工资、截至缴费年月、个人账户储存额以及欠缴养老保险费时间等,甚至还需要退休人员本人的近期照片、指纹捺印等能识别其身份的基本信息。只有这样,建立起一个统一、完整和规范的养老保险信息数据库,才能有效地实现对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工作,从而为实现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和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提供可靠保障。

3、相关从业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

调查显示,企业退休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效率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因为,企业退休人员一般都有几十年的工作生活经历,他们的思想与生活态度与我们也许存在一定的隔阂,我们在与他们交流沟通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方式和方法。如果我们的社区服务管理人员的素质不高就容易与他们产生矛盾,不利于社区服务工作的发展。所以,对于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支业务精、政治强、工作实、肯奉献的从业人员队伍。招聘上岗时,要择优录用,着重录取协调能力强并有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人员,同时,还要要求他们热心我国老年事业,并熟悉我国当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从而使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

4、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

由于企业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涉及面广、内容多并且落实难度大,因此必须要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统一领导下,明确各方责任,共同做好相应工作:(1)社区退管机构应该努力做好退休人员档案接收工作,全面掌握退休人员的基本情况,并协助当地社保机构做好养老金发放、护理和康复以及社保公益活动工作;(2)相关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出台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相关措施,并要结合当地的具体实际情况建立科学合理功能齐全的退管机构;(3)相关企业要积极配合社区退管的工作,例如做好档案移交等,必须由企业负责发放并反映实际情况,对于未参加医保人员的医疗费必须按原渠道进行支付,同时还要依法保证退休人员应有的福利待遇;(4)劳动保障部门应充分发挥其协调能力,主动强化与财政、卫生、民政、文体以及宣传等部门的协调工作,通过加强合作并形成整体合力,真正把社区退休人员的医疗保健、活动场地规划、管理工作经费以及家庭困难人员救济等事项落到实处,保证我国企业退休人员享有依法享有的权利。

5、加强管理,充分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人力资源

(1)要充分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劳动力资源。

相关数据表明,在我国企业退休人员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原所在的企业不景气或者倒闭,从而使得他过早的退休。然而,这些人仍然年富力强,很有工作的能力,并且有些人员退休前是技术能手或生产骨干,仍是很强壮的劳动力。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好此部分人员,推动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发展。

(2)要发挥企业退休人员的智力资源

因为,有许多高级职称的老同志,由于其工作经验丰富,如能继续发挥他们的智力优势, 对企业、对国家和其本人都是有利的。例如,技术行业可以聘请他们当技术顾问,同时,对于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部门,可以聘他们为临时合同工,让他们继续为企业作贡献。

6、加强经费管理,抓好队伍建设和人员培训

调查显示,目前退管服务经费主要包括社会化管理必需的设施建设和履行公共管理职能的投入这两方面,例如办公场地、聘用人员和网络建设及专项活动经费等。而另一部分是从市场上购买服务,也就是经过选择委托社会机构进行管理服务。通过科学测算测定所需经费数额,报相应财政部门核拨,同时可摸索非政府资源的利用,如,老年学校、社会慈善机构捐资建设托老所以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福利设施等。目前,乡镇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已基本到位,但工作人员对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还不够熟悉,应加强培训,不断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并从根本上充实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力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企业退休人员不断增多,相关部门必须对我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努力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才能有效的解决我国当前步入老龄化的种种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并且能够使国家更好、更有针对性地执行方针政策,同时为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史立峰.如何做好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6)

[2]贺德孝.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现状与对策[J]. 经济师,2007,(11)

[3]谢雪艳.关于社区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的思考[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03)

[4]万难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难点及对策[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06)

[5]乔立军,赵武.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途径[J]. 发展,2008,(05)

[6]高灵芝.关于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的社会学思考[J].东岳论丛,2004,(03)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8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建设新路径的探索,属于全新的研究领域,在国内尚无固定模式可循。国外鉴于国情差别,可借鉴的东西也不多见。所有这些为我们放下包袱,积极研究探索留下了广阔的创新空间。以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互联网+"嵌入社会工作,依此实现社会工作理念、方式上的变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工作创新的优先选项。

一、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实务基础

国内外学者关于社会工作的观点众多,笔者认同“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的助人服务活动”[1]的观点。在我国,“社会工作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坚持‘助人自助’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整合社会资源,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社会和谐的职业活动。”[2]这一概念定位从基本要素、工作方法及功能的角度比较具体地阐明了社会工作的内涵。

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政府转换职能简政放权和社会工作自身的完善和发展,各类社工机构和社会工作队伍日益壮大。社会工作机构按照一定的宗旨和服务体系,从事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工作实务性工作。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数量快速增长,以年增长10%-15%的速度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156.2万个,比上年增长6.8%,职工总数1197.6万人,全国持证社会工作者共计206183人。其中,社会工作师和助理工作师206183人,比2014年增长29.8%;全国全年参加社会工作专业培训达388321人,比2014年增加41.5%;全国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突破50万人;全国有321所高校设有社会工作专业招收本科学生,70所高职高专学校招收社会工作专科学生,104所高校招收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每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3万人;各地社会工作资金投入26.6379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9.6%;全国成就社工岗位181273个,比上年增长了59.1%;全国社会工作机构达到4686家,比2014年增长33%;全国有社会工作行业协会455家,比2014年增长了57.4%。现阶段,我国己初步建立起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形成了层次不同、区域有别的社会工作机构发展格局,其在参与环境保护、扶持弱势群体、帮助贫困地区、提供就业岗位、创办民办教育、进行慈善捐助、便民利民服务、促进行业自律等许多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力量。专业社会工作者的增多,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的递增,服务领域的拓宽,对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数据重塑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模式成为时代的选择。

二、民政部门引领推进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

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主管部门,在发展自身信息化的同时,要切实发挥政策引领而不是包揽的作用,在"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以建设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台为引领,主动发挥主管部门优势,积极与其他部门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社会组织和相关机构创立的社会工作信息化系统、电子商务系统实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集合其他政府部门、行业机构组织,发挥社会共建优势,为建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云平台,推进社会工作社会化发挥政策指导、部门引领和引水入渠的特殊作用。在这方面,大庆市进行了可借鉴的有益探索。

“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始建于2014年,现在正在应用中逐步完善。该平台是大庆市民政局立足现有的“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架构和资源,在大数据环境下,以开放的建设模式研发建立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系统。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该平台属于“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下设的子平台。根据工作和业务需求,该平台内部由专业社会工作者管理信息系统、社会服务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管理信息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这三个子系统在云平台大数据的支撑下,通过门户网站群、民政各个业务分平台、移动APP与便民终端及各类服务整合接入应用平台,与服务对象在云端交互,实现信息有效对称,完成服务社会、服务公众、管理社会、管理事务的工作过程。与此同时,这三个互通共享的子系统可以通过“民政社会公共服务平台”数据接口与民政横向相关业务系统、本市自建系统(运营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平台,交通、金融、医疗、教育等信息平台)及本市其他相关社会工作业务系统(社会组织、社会工作机构、协会)通过云平台互联互通互操作,实现全市内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资源共享和服务管理全覆盖,优质完成平台涵盖的所有业务协同服务任务。

“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具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兼容共享功能。从目前大庆市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信息化应用的情况看,服务与管理的覆盖度广、针对性强、解决问题效率高,其自身服务内容包括6大类23项业务:为生活困难老人和空巢老人、“三无”老人开展的为老服务类项目:生活照料服务项目、就餐配送服务项目、病中护理服务项目、法律援助服务项目、意外保险服务项目、心理干预服务项目、社会参与服务项目、身体康复服务项目、养老服务呼叫中心助老服务等其他项目(困难老人拨打政府发给的移动式呼叫器“96700”号码,即可得到多种基本生活需求服务);为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服务项目:如生活扶助服务、就业援助服务、生计发展服务、权益维护服务、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为特殊群体服务项目:如纠正行为偏差服务、缓解生活困难服务、疏导心理情绪服务、改善家庭和社区关系、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服务、就业援助服务;为受灾群众生活重建开展的社工专业服务项目:如生活救助服务、心理疏导服务、生计项目开发服务;社工专业人才服务项目:如对专业社工人员进行培训服务、专业社工人员进社区、工厂、学校开展的社工服务;社工服务项目评估中心服务项目:譬如中心属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心人员由专业社工人才组成,中心组建专家库,受民政部门委托组织专家对设计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遴选,并对社工服务项目实施过程、效果进行评估、论证,对完成的社工服务项目进行评定等。

该平台拓展到云端的服务则涵盖范围更广,几乎涵盖了社会、公众全方位、多维度的需求。包括为各类用户提供专网登录、VPN远程登录、无线登录、手机WAP登录等多种方式,覆盖了大庆市委、市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等200度家单位,共计400多用户;接入了财政局收费系统、会计证发放系统、劳动局"五险合一系统"、房产局房产证审批发放系统、质量技术监督局法人代码证审批系统等7个应用系统;进驻了政府采购、工程交易、产权交易、土地交易等四个中心、45个单位及250个服务窗口,实现了市政府及市政府各委办局面向企业和市民的行政许可项目的网上审批,为企业和市民提供"开放式、交互式、一站式、一表式"的审批服务系统;通过光纤上网和"宽带大庆",全市县(区)农委(农林局)、62个乡(镇、场)有112个村(连队)可以上网;全市共有农信通用户7730户,农信通覆盖率达91%,为农民提供政策、法规、标准、新闻、各类技术、各类农产品供求、市场行情等信息服务;实现了住房公积金管理业务集中管理、数据集中存储、政策统一口径、业务统一操作。个人账户查询系统通过政府网站直接面向个人。缴交职工实现了通存、通取、通贷;联通了数字城管系统,在主要街道、住宅小区等地区设置了监控点,实现了对地上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境、园林绿化、市政设施、桥梁、路灯监控、物业小区等城市管理业务的数字化、信息化;以GIS的强大数据分析和管理功能作为支持,以用户的选择和要求为标准,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共享和房产信息的科学有效管理;以社区居民信息为基础、集社区办公、管理、数据同步于一体,提供给各级、各部门浏览、查询、统计社区基础信息,通过社区服务网站和民生论坛,向广大居民提供全天候的生活、工作系列化服务;以RFID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网络与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等为手段,以网络化管理平台为支撑,采用出租车双频复合电子标签和自动识别的出租汽车自动监检管理系统通过云端可查,可监管追踪,实现对"黑出租汽车"和"问题出租汽车"的辅助稽查;关联了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了与卫生部、黑龙江省卫生厅、市辖各县区合管办及定点机构的网络连接及信息共享;基于大庆市政府网络,关联了信息化协同工作体系和数据共享体系,各业务应用基于上述数据标准、数据中心和协同工作平台来实现。

三、大数据“互联网+”构筑的“养老服务生态圈”

通观宏观,我们再入微观,以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推出的"双社结合"、"双工联动",打造"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为例。从中可以领悟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互联网+"助推养老事业的力度。

大庆市让胡路区庆新社区在以"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信息化工作架构中,依托政府云和大数据,把社区的各类信息统一归属到民政开发的"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下,推出了"双社结合、双工联动、"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专业化新模式。所谓"双社结合"就是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结合协作;"双工联动"就是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联合行动;"3+1"居家养老助老模式就是以居委会社工服务中心为平台,以社区社工带动心理咨询师为老人提供精神慰籍、心理疏导+以社工带动志愿者为老人提供卫生、理发、洗脚、剪指甲等服务+以社工带动社区居民和身心健康的老年人组成服务队,为老年人提供服务和邻里守望等服务。从实践来看,这种养老模式切合当地实际。社区党工委通过"社会工作服务与管理综合应用信息平台"等信息化手段,对社区居委会和社会组织的优势整合;对社区社工和社会义工的服务方式互补互助。目前,"3+1"居家养老助老菜单式服务模式已在庆新社区全面推开,服务效果明显,社会反响良好。这种体贴式、个性化助老服务做法,得到了辖区老年人,特别是?、寡、孤、独、残等特殊群体老年人的普遍认可和赞许。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9

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进取的精神,通力合作,协调配合,创新思路,大胆探索,全力推进我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希望大家喜欢!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动员大会,主要目的是动员各方面力量迅速行动起来,推动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尽快落到实处。所谓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将社区划分成若干网格,对每一网格实行全方位、扁平化、联动式的动态管理,并配置相应的服务团队,坚持为民、惠民、便民宗旨,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精细化、个性化服务,做到管理全覆盖、服务零缝隙,逐步建立职责明确、管理精细、信息共享、渠道畅通、服务有效的社区网格化管理体系。刚才,义澄局长宣读了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对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和部署,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我完全同意。为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要切实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摆上应有位置

社区、小区是百姓生活的家园。若干社区组成城市,社区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一个良好的平台。近几年,通过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和旧楼区环境功能的综合提升和改造,我们的城市和社区的环境面貌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我们在长效管理上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老百姓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推进、提升城市管理的水平。

1.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的需要。各级政府抓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社会这块,特别是社区的基层单元要更加重视。党和政府好不好,各级党委、政府做了什么事情,对老百姓而言,他们就看家门口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眼前的事情解决得怎么样。所以,社区、小区这个基层的单元就是党和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老百姓的满意度、幸福感就来源于党和政府落实老百姓眼前和门前的事情。政府通过社区办好这些事情,能够面对面、零距离与老百姓接触,较好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2.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解决民生问题的需要。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好地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小事做起,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实实在在地解决一批民生问题,让群众从一件件具体的实事好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增进与党和政府的感情。

3.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目前全区的形势很好,面临着大好的发展机遇,迫切需要党群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和谐。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促进政府职能下沉,融入社区和网格,就能形成一个有效解决群众诉求的通道,将问题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和维护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4.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的需要。城市是一个地方的窗口,反映了一个地方干部群众的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反映了各级行政机关开放、开明的形象和执行力。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一些老大难问题,比如环境卫生脏乱差、社会治安压力大等,都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小区和社区。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就是要细化社会管理服务,力求攻克这些“顽疾”,提升城市形象和发展环境。

二、进一步突出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点

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要求我们必须在千头万绪中理清思路,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具体就是要“把握一个核心,突出两个重点,建好三支队伍”。

1.把握一个核心。就是网格化管理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网格化管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和管理,说到底就是做群众工作,为群众服务。要坚持把做好群众工作渗透到网格化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促进社区的和谐稳定。

2.突出两个重点。一个就是科学设置网格。网格划分越规律、越精细,管理起来越方便,操作起来越精准。目前,我们以居委会为单元,以自然小区为网格,镇街领导包单元,居委会领导包网格。第二就是明确管理职责。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在网格化管理中,每一个网格设立网格长和七类网格员,都有明确的职责。

3.建好三支队伍。首先,镇街要建立有一支相对稳定的队伍,专门负责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并负责社区干部队伍管理和日常事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其次,是建立社区管理人员队伍,要利用好现有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包括党支部、居委会班子成员和公益岗位人员,充分发挥他们在网格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第三,是要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把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离退休人员和各类社团成员组织起来,让他们在协调上下关系、处理邻里纠纷和开展社区公益活动中发挥作用。

三、要保障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涉及面广、任务繁重,要高质量、高水平地完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必须要有坚强有力的措施来作保障,这样才能推动工作落实。

1.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把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和各居委会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协作意识,抓紧研究将公共服务向社区、小区延伸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及时建立相关的领导体系和组织机构,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思想认识到位、领导力量到位、工作举措到位。要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顺利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提供人员、经费等保障。

2.要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各镇街、各职能部门和各居委会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既要完成好各自承担的任务,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要以今天会议精神为主,按照民政局指导性方案,全面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

3.要加强宣传,广泛造势。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推进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和具体实施操作办法,真正使这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深入人心,教育引导广大社区群众踊跃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自觉配合、支持、响应这项工作,为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要加强创新,争创特色。社区网格化管理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许多地方还处在探索起步阶段,没有固定的模式,没有成熟的经验,拓展的空间还很大。在推进过程中,我们一定结合实际,大胆创新、善于创新,只要管用好使,就可以采用,就可以推行。

5.要加强督查,严格考核。要建立严格的督查考核机制,力求督查考核工作科学、实效、有操作性。具体的督查考核要有制度、有标准、有措施、有奖惩和责任追究,确保工作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取得看得见、摸得着的效果。相关委局负责指导和分类考核,督查办、考核办负责全面督导考核。要充分听取群众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自觉接受方方面面的评议和监督,不断改进和完善方式方法,真正使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肯定。

社会化管理工作篇10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后勤管理;高校综合改革;教育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87-02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进行社会化改革,已是人们的共识。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借助社会力量,社会资源,快速地建设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其实质就是后勤服务要实现市场化,后勤经营要实现企业化。我国高校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转变的一项重大决策,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我们学院作为从部队转隶到地方办学的院校,进行管理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更是有着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一、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是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在新的历史时期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实现高效管理,其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这是教育创新的目的和主要内容之一。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理念和办法,已经不能适应形势的要求。高校后勤管理系统必须树立“后勤不后,保障先行”的观念,必须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和传统管理方法,更新观念,在管理上大胆创新。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后勤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后勤管理工作要在进一步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不断优化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有效利用和配置后勤资源,提高保障能力,从而有力地支持学校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在模式、进程等问题上都不能照搬照抄,需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无论从核心内容和具体推进方法上看,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都应属教育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加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对策分析

(一)进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职能,推行后勤企业化管理

教育部在《全面推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意见》中指出:“学校后勤及部分直属单位应以服务于学校的中心工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能,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有条件的逐步转向社会化。”高校后勤长期形成的单一行政管理体制模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在建国后一段历史时期对经济建设和生产力发展,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经侪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管理模式显露出了很大的弊端,严重束缚了高校后勤的活力。因此,适应市场经济,深化后勤改革,就要建立和培育新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要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抓好职能转换,逐步推行后勤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管理,尽快把后勤推向社会化。高校后勤推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即实行事(行政管理)企(经营部门)分开,在功能上类似于全民所有制企业中的政企分开。学校任命或派出学校后勤行政管理机构,即“小机关”,代表学校对学校后勤经营服务部门实行宏观管理,落实经营权,不直接干预经营服务部门的生产、经营、管理等具体事务。同时,后勤部门根据服务的需要,充分利用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组织经营活动。在保证校内服务和管理前提下走出学校面向社会经营,积极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经济效益,扩大经济实力,进而使后勤办成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济实体。

(二)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规范管理,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更要强化后勤服务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目标与要求,以确保高等学校的稳定。要规范后勤服务与被服务者之间的关系,制定相应的制度来确保相互之间的制约与促进关系;例如,要制定食堂饭菜等一些后勤服务项目的市场指导性价格,以保护后勤服务实体、高校与师生之间的利益。因此,改革后勤管理,消除制约因素.逐步形成与教学相一致的管理和服务层次,以适应并进而推进教学发展,这是当前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课程:首先,是管理和服务理念的创新;其次,是依据教学的发展不断提高后勤管理和服务层次;再次,是服务育人,提高后勤服务质量。最后是实施形象战略,提高整体素质。

(三)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必须努力完善各种管理和监控机制

最近几年以来,各高校依照行政管理职能和经营服务职能分开的原则,首先要选拔、配备好后勤服务集团的领导班子,强化后勤集团的内部管理,建立各项必要的规章制度;其次要充分发挥校董事会、校监事会的管理、检查、监督、领导等作用,还可选拔素质较高的学生代表参加后勤集团的管理、检查与监督。同时,在必要时。可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监控信息网络,以全面规范和协调高校的各项后勤工作。

三、创建适应高校发展、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服务产业,是教育创新发展的需要,也是后勤管理改革的需要

(一)教育服务产业应有的特色、特点与创新

即将产生和兴起的教育服务产业的主体应是从学校行政规范剥离出来的后勤实体,如后勤管理集团等。它是基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为高等学校以及师生生活提供服务的经营服务业,教育服务产业既有高等学校的属性,也具有社会第三产业的属性。它的服务对象是广大的师生员工,服务具有多样性,即提供饮食、住宿、交通、维修等等。一般意义上讲经济实力较强,规模较大的学校后勤管理集团宜采取独立经营方式,但也可以采取区域联合和联办等方式发展教育服务产业,教育服务创新重在服务方面的创新,尤其是育人功能的创新。因为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和创造知识。所以,创新应该团绕着充分发挥育人的功能,营造创新氛围,使服务功能达到最大化和最优化。

(二)教育服务产业体制的创新发展

教育服务产业脱胎于高等学校行政后勤和后勤实体,它经历了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从不计成本到全额成本的转变,从经验管理到现代管理的转变,从垄断到竞争的转变。后勤教育产业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势,必须要进行体制方面的创新,可以构筑多元化股本结构的企业联合体,但在股本结构中高等学校一般应占据主体地位,可以联合大型和注重中长期利益与社会效益的企业,共同发展,但应以市场动作的方式进入社会,展开竞争,并注意逐步推行现代企业的经营模式,彻底改变原有的行政运作方式。

(三)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的创新

后勤集团要发展,必须认清改革的形势和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和社会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支撑学校跨越式发展。当前形势下,高校后勤管理集团在制定教育服务产业发展战略时至少应考虑以下几方面,即:形象创新、模式创新、标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

四、强化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和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深化后勤管理,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强调的是标准化、规范化和系统化管理;具有职责明确、流程清晰,突出预防,持续改进的特征;倡导竞争性质量观;强调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高校后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将在后勤服务中形成“质量文化”,规范领导权力行为,减少个人色彩;统一服务行为标准和服务质量标准,避免各方矛盾;树立并强化后勤职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中充分体现个性化、情感化、人性化,但不失规范化、标准化。通过建立规范的工作标准体系和明确的工作质量要求,将促进进一步依法管理、规范管理、合同管理,把后勤实体纳入法制化、契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范畴。

高校后勤信息化平台建设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建立符合本高校特点的信息化平台系统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来说是一场革命。信息化平台的建立不仅使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和流程更加标准化和精细化,使后勤管理方更好地对学校资源进行规范、科学和有效的控制,同时对于后勤管理运作和业务流程规范化。减少管理层级,摈弃人为制约因素具有很大的作用。信息网络要把对后勤集团的日常运行情况的跟踪了解和监督,当做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紧抓好。同时,信息网络对各种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等要尽力做到及时、准确,力争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消除各种隐患,确保新组建的高校后勤服务集团稳定、健康、有序的运行,不断推进后勤社会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