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十篇

时间:2023-03-15 08:56:21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1

“爸爸,这道题怎么做?”“忘记了,自己查资料去,再不懂就去问老师。”唉,又得去翻那堆资料书,谁叫自己上课不认真呢?有资料查算不错的了。于是,我左手一个放大镜,右手边一堆书,“遨游”再文字的海洋中。十分钟过去了,一无所获;二十分钟过去了,滴了几滴滴眼液;三十分钟过去了,苍天啊!总算让我找到啦!我把答案写完后,才发现已是晚上十点半了。

这一幕在几年前,几乎是隔两天出现一次,害得我视力疲劳,才小小年纪,“心灵之窗”就多了两扇“防护窗”。爸爸为了不再让我浪费太多的时间在查资料上,大发慈悲,买了台电脑回家。好在电脑课上掌握了一些电脑知识,我才不是个“电脑”。

用了一个多星期,我突然发现电脑改变了我的生活。不懂的问题只需在英特网上输入相关的文字,答案就出来了,为我节省了不少时间。它还让我的休息时间有了更多的娱乐:在“文学天地”里看黛玉葬花,桃园三结义,西经路上的纷纷纠葛,义聚一堂的豪情壮志;在“金色童年”里玩益智游戏;在“七色光”里看“小小新闻”;在“乐友在线”里与网友们海阔天空的神聊。它们都让我获益匪浅。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2

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习惯,俗话说得好:“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的一个好习惯会让你一生受益,而一个坏习惯会使你抱憾终生,请你们来听听我的习惯小故事。

曾经有一个叫“磨蹭”的坏习惯像个小恶魔一样紧紧缠着我,因为它,我每天的家庭作业要“磨蹭”到夜里11点才能完成;双休日我从没时间去游泳、没时间去静心地去读一本好书、没时间好好地弹奏一曲琵琶或二胡曲,总是在父母的催促声中“明明,快做作业,别“磨蹭”了!”头昏脑涨地度过一天,它已打乱了我正常的生活节奏。

星期六早晨我在贺阿姨的催促声中,在床上从6点半“磨蹭”到9点,才睡眼惺忪极不情愿地睁开眼睛,“磨磨蹭蹭”地从床上爬起来,磨磨叽叽地吃完饭,快十点才坐到课桌前做作业。我无精打采地翻开数学作业本,突然肚子一紧,喔,不好我要上厕所了,我赶紧向卫生间冲去。贺阿姨无可奈何地摇着头苦笑着说:“真是一头小懒驴上磨啊”。我十点半终于开始写作业了,我每写一题总是会停下来发一会呆,摸一会儿橡皮,半小时的作业,基本上要花二小时才能完成。宝贵的时间在我的“磨蹭”中,从我的眼皮下悄悄溜走了......

妈妈语重心长地喊了我一声:“明明,我们好好谈谈好吗?”“好!”脆地答了一声。妈妈问:“世界上用黄金都买不到的是什么?”“时间。”我不假思索地答道。妈妈问我:“那你每天“磨蹭”掉多少宝贵的时间你算过吗?”我茫然地摇摇头。“明明,你每天“磨蹭”了二小时,一年几乎浪费了一个月的光阴,人生能有多少年经得起你这样“磨蹭”和浪费呢?”我眼前忽然闪现了爸爸为了多角数猜想而夜以继日的情景,浮现了爱因斯坦为了相对论而废寝忘食的形象。我不禁脸红到了脖子,心里暗暗下定决心“我一定赶走“磨蹭”这个小恶魔”。我的心一下子豁然开朗,一个可爱的小天使在向我招手,啊!我多年的一个好习惯--勤奋高效在向我微笑,记忆的闸门一下打开了。从此后,我彻底甩掉了“磨蹭”这个坏习惯,我的生活又步入正轨。

今后,我将培养更多的好习惯,让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3

曾几何时,我还是一名即将面临小升初的六年级学生,小学快毕业了,可是我的成绩是那么的差,我一直找不出其中的原因。

那时一放学,同学们就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去上网。我觉得很好奇,第二天我就跟随他们一块儿去。去了一次后,我被吸引住了,几乎每天都去上网,如果爸爸妈妈知道这件事后我会被他们骂的,好在他们还没有发现我去上网,只是发现我的成绩下降了。

我曾经想过不要再去那种地方了,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每次经过网吧我都会情不自禁的走进去。我慢慢的感觉我走进了一个泥潭,越陷越深,无法自拔。

终于,在去报名的那天,我被爸爸妈妈发现了,事情是这样的,那天报完名后,我急匆匆的就和几个同学一起去上网,途中被我们班的一名同学看到了,刚好我爸妈认识那名同学,那名同学的成绩在班上很优秀,她家离我家也很近,我爸妈经常问她一些关于我们学习情况的事。

在网吧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过后,我回到了家,发现妈妈不在家后我心里沾沾自喜——因为妈妈每次都能一把抓住我的死穴,点破我的谎言。爸爸问我为什么来得这么晚,我就随便撒了个谎骗爸爸,爸爸听了我虚假的解释后什么也没说,正当我洗好手准备去床上美美的睡上一觉时,妈妈来了。他们一起叫我说出事实,只要我诚实的说出来就不批评我。我装作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这时爸爸说:”其实我们早就知道你去网吧了,自从你成绩下降后我们就开始调查你,才发现你去那里,上网学习可以,但是不能用它来玩游戏,它是帮助我们学习的,如果你不改正,长大后你会吃亏的。刚才你不说实话就表明你还没有诚心改正,你从今以后可以不用读书了,收拾好你的行李后明天我们送你去爷爷家,让你体验一下农村的生活。“听了这些话后,我感觉我掉进了深渊。那天晚上我早早的就睡觉了,可我并没有睡着,我一直在想怎样才可以怎样挽回这件事。

第二天我一早就起来了,马上就去给爸爸妈妈认错,并答应他们再也不去网吧了,他们也原谅了我,直到现在我再也没有去网吧了。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4

我愿载着那梦想的翅膀,飞到那天街与花儿相会,举一杯香槟;饮一口美酒;我愿与那幻想的精灵,来到那仙人世界,唱一首古典老歌,哼一曲乡村小调;我愿让轻风为我伴舞,鸟儿为我歌唱,这样改变了我的生活,在窗前静静凝神地我不禁笑了。

拥有梦想的我,不再悲痛伤心,不再犹豫,不再心情沉重,不再……因为梦想是我找到了生活中正确的方向,梦想,是一个很虚幻的词语,但梦想中的一切都是那样美好,青山高入云霄小河流水曦戏流,走一步轻风,转一圈轻舞,空气中只有香甜与幸福,我愿就这样一口一口吃掉星星,不愿被现实而打破;我愿就这样笔走龙蛇,行云流水,不愿掉入失败的陷阱;我愿就这样轻云轻雾,梦里落花,不愿沉入悲伤的大河。

拥有梦想的我,敢想敢爱敢恨,生活中正因为有了梦想,才使得我有勇气面对困难,知道前方的路应该如何走,曾幻想我是一位女神,是世界上再也没有挨饿挨冻的穷苦人民;曾幻想我是一只小鸟,只在自由的蓝色天空中展翅飞翔!幻想的美,幻想的情,幻想中的自我!

美丽梦,看月亮;美丽幻,看流星,梦之幻改变了我的生活,使我的生活更自由,更快乐,更精彩。梦之幻,如水,如云,如花,如雨……我就这样唱着,唱着,唱到了梦之幻……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5

自新课改至今小学生的作文教学理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功利到人文的改变,强调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态度上,赋予作文的灵魂性,使学生作文更加贴合实际。由于教学理念的转变必然会导致教师教学策略发生相应的改变。

【关键词】

教学理念 小学作文 新课改 功利到人文

教师、家长越来越重视作文的教学。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与家长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在作文上,可是学生收到的成效却差强人意,从而致使作文教学仍处于不断创新改革中。新课改主要体现在作文的写作内容、教学观念、结构形式、发展过程等几个方面。这种改革的成效主要表现在第一线语文教师上,并非普遍被教师接受。就目前全面贯彻、推进新课改来说,作文的教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对新理念有更明确的理解和掌握。

一、功利到人文的转变

自《语文课程标准》出台以来,作文教学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小学生作文要求由记叙文转变为记实文、想象作文等。但究其根本我们应该探索导致变化的背景、依据。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化教学逐渐被工业化、机械化,更多的是满足学生升学的需要。就如冯建军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提出的,“教育只教人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放弃了引导受教育者对‘为何而生’的思考。”从而导致出现中小学生脆弱、自残、漠视生命的现象。究其根本就是过于重视技术教育,人文教育的丢失。新政策《基础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出台,旨在纠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将知识与生存技能相结合。教学的根本就是让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自由表达到个性化写作转变

《语文课程标准》重点提倡自由叙述,打破束缚,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通过书面语言表达去认识世界、发现自我,创新自我。鼓励学生写作是将自己的真实所见、生活的乐趣、真实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在这一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引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写作更具生动化、个性化、魅力化。

三、将作文教学与生活相结合

作文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对生活的共同体验、创造之旅,不能只重视学生文化知识、成绩分数。教师在发展学生书本知识、学习技能、智力开发的同时更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状态,鼓励学生去追求社会道德,提升个人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自主成长积极掌握生活技能、领悟文化知识和体验现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将“写简单的记叙文”转变为“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这就是教育理念改变的重要体现之一。生活作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描述,让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用文字记录下来。激励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并有感发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通过写作帮助学生树立自己的人格,通过作文写作提升自己的人格。

结合目前国内外教师对生活作文的探讨,认为写作的最终结果还是自我强调、自我认识的过程。通过写作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形成,让学生在写作中深化自己的感受,增强认知能力,将主体活动转变为认知,转化为文字,以作为的形式书写出来。这就使作为写作真正做到返璞归真,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性格并且全面健康的发展。对于“生活作文”在教学上的局部实施,导致目前对于作文改革的经验并不充足,但是无论是“生活作文”还是“记实作文”其含义都是一致的,都是将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观察周围的变化,让学生更加热爱生活,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建立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将自己的见解很自然的用文字表达出来,也可称为我们平时所指的随笔。同时,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环境,不以学习成绩为依据,积极配合每一个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平等的机会。

做好理念的转变并非简单,而是一场漫长的革命,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也必然会引出众多议论,因此,教师就需要逐渐在教学内容、学习形式、教学过程及教学策略、方法上做出改变、创新,使学生在作文写作中受益。

【参考文献】

【1】杨艳.谈作文教学理念的变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10)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6

传统的作文教学惯用讲授法、示范法、批改法、个别谈话法等,突出教师的主导统帅作用。这种做法,固然能够使学生尽快掌握写作方法,学生照猫画虎、比葫芦画瓢也能写出不错的文章,但这种大包大揽、越俎代庖的做法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影响了学生创造潜力的发挥,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地模仿,体味不到创作的愉悦,久而久之,自然失去了写作的兴趣。因此,我认为要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就必须转变教师观念:从以教师传授为中心向以训练学生能力为主的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以学生为本,进行能力迁移的转变;从教法陈旧、呆板向现代化教学方法的转变。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作者、读者、评价者,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提高写作能力

1.“写”作文与“说”作文巧妙结合,化难为易,激发兴趣。常见有些学生课下侃侃而谈,作文时却茫无头绪、不知如何下手,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平时不受拘束,思维敏捷;而作文时,由于条条框框很多,顾虑重重,反而写不出来。为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我选取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命题,让学生独立思考,互相交流,当堂口头作文,看谁说得又多又好。这下学生的兴趣来了,争先恐后发言,就连平时作文最差的学生都想说两句。说得好的,得到大家热烈掌声,积极性会更高;说得不好的,也暗下决心,下次非说好不可。此外,我还选取能启发学生心智的话题进行演讲、辩论,如“老实人吃亏吗”、“开卷有益”、“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等。学生活动前广泛搜集、筛选材料,确定主题;活动中注意倾听对方发言、选准突破口;活动后及时总结、共同提高。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锻炼了学生随机应变的能力。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材料丰富了,见解深刻了,再让学生写下来,大家普遍感到容易多了。

2.进行研究性互评互改作文能力训练,治标又治本。俗话说“好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这句话道出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意义。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谈到作文教学时强调,“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文章写好”,“教师只给些引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解决……养成了自改的习惯,这是终身受用的。”可见,叶老是赞成学生自改作文的。然而在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写完作文就算万事大吉,剩下的修改、讲评就都是老师的事了。更可悲的是,老师花了许多时间,费了许多精力精批细改,可作文发到学生手中,他们顶多看看分数就往桌洞一塞了事,教学效果收效甚微。

由此我想到,只有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掌握了自改的本领,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实践中,我推行以学生为互评互改作文活动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作问题,自己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自己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潜能,通过具体可行的评改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只有在教师有目标的指导下主动地学习知识,主动地去研究作文中存在的问题,重视研究作文训练过程,亲身经历和体验修改作文的全过程,才能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学生在互评互改作文中获得大量信息,学会明辨是非,识别真美善与假恶丑;教师只有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浓厚兴趣,帮助学生掌握辩证地分析客观事物的科学方法,才能使学生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大家的参与意识增强了,接触的作品多了,听到的评语多了,讨论发言的锻炼机会多了,思维能力水平自然就会提高了,自然能够达到“自做作文,不待教师改”的境界了。

3.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的思维方法,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在教学中,我们要解放思想、转变思维方法,允许并鼓励学生以独特的视角作探索性和独立性思考,即使有时失之偏颇也不横加指责,而是循循善诱,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认识个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造就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灵活运用顺向思维、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等方法对提高学生作文质量是大有裨益的。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积累素材。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的写作素材实在少得可怜,几乎在每次作文中,我们都能看到爱因斯坦、爱迪生、居里夫人的名字,甚至有的同学将小学作文中的例子照搬到高中作文中,令人啼笑皆非。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改变学生的知识结构,因此,只有“大量阅读”才是救治语文能力低下的良方。因为“阅读是未来教育的一块基石。阅读是语文之根,阅读是学习之母,阅读是教育之本,阅读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学会阅读,才能生存,才能发展”。为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可以采用摘抄、练笔等形式。可摘抄名入轶事、寓言、成语典故、优美词句、名言警句等。摘抄是以大量阅读为基础的,而阅读和摘抄的过程就是不断充实自己提高写作能力的过程,摘抄能帮助记忆,帮助练字,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摘抄的过程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练笔可采取“随笔”的形式,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有一句说一句,不限字数,不限文体,海阔天空,信马由缰,这样可使学生放开思维,说自己想说的话,日久天长,学生便有的可说,有的可写了。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7

一、教育教学工作

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目的何在?方向何在?方法何在?经历了第一届新课程改革,我也有一点心得。

(一)改变思想观念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是教师要具有课程意识、学生意识、开放意识、问题意识。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只有教师在观念层面真正有所突破和转变,充分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才能把认识转变为一种实施课程改革的自觉行为,在充分理解课改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才能,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并实施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教学方案,也才能真正收到课改的实效。再经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就会把课改变成自己教学的一种自觉行为,使高中语文教学更有活力地向前发展,使语文教学返璞归真。

(二)改变角色意识——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学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有创造精神、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为主要目标。它首先要求教师应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相应的角色转换。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是以知识传授者的面目出现,以教学管理者的态度对待学生。这种角色意识的弊端是难以公正地对待学生,真心倾听学生的看法和见解,尊重学生的质疑和创新。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活动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由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意识,把更多的教学活动让位于学生,设计丰富多彩的、有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

的、能充分调动学生内在动力、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激情和科学精神的学生活动,真正活化教学的全过程。

(三)改变教学方式——追求“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方式的变革,核心问题是要积极倡导逐步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改变知识结构

新语文教材厚了许多,阅读量翻了几倍,60%以上的选文都是新的。语文课怎么上?这是语文教师遇到的一大困难。面对这些变化,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拓展自己的学科知识,大量阅读相关书籍,才能从容驾驭日益开放的课堂。

一位教育专家曾深刻指出,今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分工是科学化的产物,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科的专家;而未来教育将结束单科教师的历史使命,要求教师成为多面手,会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所任学科教学中的问题。在新课程中,语文教师首先要融入文化的变革之中,追求先进文化的先进思想,不是一般地拓展知识面,多读几本书,而是有思考地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知识更新。另外,语文学习强调积累、感悟、熏陶,鼓励学生主动感知阅读材料,与文学作品进行直接的交流,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那么,教师的阅读就不应该是一般地吸收和扩充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生体验,是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生命的体验。

两年的课程教学,我们在一种全新的模式下探索反思;一年的备考,又让我们在新与旧的矛盾与变革中去发现曙光。

二、备考 (一)制定合理细致的 (二)考查内容及形式紧跟新课改

选考题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的是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保护人》。作为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8

自古以来,体育与文学就有着密切的联系,《诗经》上有原始先民斗、跑、骑等体育运动的记载,这是我国最早的体育文学,到唐代时涉及棋类、骑射、游猎的文学作品已是十分广泛,如白居易的《西凉伎》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文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的体育文学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从而对我国体育文学事业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考。 一、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文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之初多为歌颂体育事业成就的“冠军文学”;之后体育报告文学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小说、诗歌等也不断涌现,摆脱了原来发展的局限性,话题转向“问题文学”;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与消费主义的盛行,传统文学不断被边缘化,体育文学进入了“网络文学”的发展新阶段。 (一)改革开放初期的冠军文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体育事业快速发展。这一过程中,体育文学服务体育发展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先后有《腾飞》等体育文学杂志出现,一些刊物也创办了体育专栏,这使体育文学作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发生了质的飞跃。例如由作家创作的《扬眉剑出鞘》,描述了击剑运动员栾菊杰为国争光的光荣事迹,刻画了她顽强不屈的性格;鲁光的报告文学《中国姑娘》则详细描述了中国女排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顽强拼搏精神。这些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将我国的体育文学带入了第一个发展高潮,但是“冠军文学”作品过度突出作品的政治功能和宣传教育作用,导致了文学作品的主题过于狭隘,内容有些脱离现实,使体育文学的发展陷入了误区。 (二)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文学”。随着改革的深入,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问题日益凸显,面对这一时代巨变,体育文学的发展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问题报告文学日益成为我国体育报告文学的主流,一些优秀的作品直指体育界的问题。如赵瑜的《马家军调查》,作者深入思考了金牌背后的东西,探索了当前我国的体育现实以及提升国民素质等问题,作品《万里壮游》《冒险、志气、浩歌》等描绘了一些普通的体育爱好者遇到的酸甜苦辣,通过这些故事表达出作者对体育精神与本质的理解。这一时期的体育文学关注的不只是奖杯,而是使文学包容了更多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对体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前景进行思考。 (三)网络时代的休闲体育文学。经济与社会的转型给以往的体育文学带来了新的挑战,而互联网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为体育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这些带来了网络体育文学的繁荣。例如杨杰创造的《假球》对体育市场化问题以及保持体育竞赛规则公平的重要性进行了思考;中篇小说《足球流氓》揭示了中国足球的真实发展状况,并对体育流氓这一特殊社会现象进行了思索;韦一笑的《尴尬时代的中国足球》则展示了足球运动中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抒发了足球引发的人生感慨。 特别是北京奥运会的到来,为体育文学的蓬勃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丰富的写作资源,《何振梁申奥日记》《向奥林匹克进军》等作品都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了奥运健儿勇于拼搏的精神,体育文学借奥运的东风扬帆起航。 二、当前我国体育文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审视我国体育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消费主义文化盛行、文学商业化程度日益明显、新的文学体裁与传媒方式不断涌现等新情况、新变化都给体育文学带来了挑战,使体育文学逐渐面临生存危机,具体表现为: (一)体育文学的文学功能逐步发生改变。 中国传统文化十分强调文学的教化功能,“文以载道”一直是文学创作坚守的信条,它强调文学应该承载教育人、激励人,揭露社会不公、弘扬社会正气的责任。在改革开放初期,体育小说、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还可以充分发挥其社会功能,针砭时弊、弘扬社会正气,但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文学的启蒙功能逐步丧失,呈现出庸俗化、世俗化的发展趋势,由大众传媒支配的以娱乐化、实用化为价值取向的体育文学消解了原有的体育文学。在消费文化、享乐主义盛行的今天,体育文学成为市场经济的附属品,成为人们娱乐的工具,成为大众消费的文化快餐。 (二)体育文学的创造群体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改革开放初期,体育文学的创作者大多是专业作家,有的甚至当过运动员,他们对体育事业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他们往往把体育文学当成一种崇高的事业,即使经济紧张、生活拮据,他们仍会坚守着精神家园。随着体育文学的快速发展,一些记者、业余爱好者加入了创作的行列,他们逐步成为创作的主体,他们以一种全新的心态审视体育事业,在他们身上明显有后现代的色彩,缺少对社会、体育事业的尊重与社会责任,其作品有明显的商业化、娱乐化、个性化色彩,缺乏应有的思想深度。 (三)体育文学的文学性逐渐走向式微。体育文学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发展之后,其范围不断扩大,深度不断拓展。从讴歌体育精神到发现体育背后的深层次问题,从诗歌、小说到报告文学、体育网络文学,体育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文学性逐渐被边缘化,被实用性和娱乐性所取代。 三、当前我国体育文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体育文学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种问题,影响了体育文学的健康发展,要促使其健康发展就必须找到问题的原因,对症下药。事物的发展受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制约,具体到体育文学就是,文学自身发展规律和体育文学所处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为体育文学的演变提供了动力。 (一)体育生存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早期,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更加强调民族尊严、国家地位,强调通过各种国家比赛为国争光,从而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体育事业更多地和国家荣誉联系在一起。一场比赛的过程对人们并不具有什么意义,人们关注最多的是比赛的结果,竞技体育成了体育事业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体育文学发挥了整合社会力量,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与自信心的重要作用。#p#分页标题#e# 九十年代之后,我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与体制转轨期,进一步融入了全球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健康成了人们的第一需要,体育锻炼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后工业时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化生存成了人们的生存方式,这也深刻地影响了体育文学的发展。 这些变化必然使体育文学的教育功能逐步消解,休闲娱乐功能越来越突出。同时西方的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文化对我国的影响日益深刻,体育商业广告成了推销消费主义文化的重要手段,随着中国体育商业化程度的加剧,消费主义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社会环境的重大改变,体育文学的生存根基发生了转移和变化,这推动了体育文学从写作技巧到生产方式、传播方式以及文学功能的改变,这一变化意味着一些新的要素将要产生,原有的一些要素将逐步蜕变,体育文学将在这一演变中产生危机。 (二)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也带来了体育文学的发展变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由传统社会逐步转向现代社会,关注人的发展和幸福日益成为社会的主题,特别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发展为了人成为一种新的价值取向,这使发展体育事业摆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体育运动调节心理、增进身体健康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在城市生活中体育运动成了和逛公园、进酒吧、进超市购物一样的消费活动,成为一种休闲需要。 体育事业改革也深刻影响着人们的体育价值观念。从1986年国家体委颁布体育体制改革的决议开始,我国的体育改革就拉开了序幕,虽然对体育训练、科研体制等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但是这只是对原制度的修修补补,并没有触及深层次的问题,我国体育事业中衙门化、官本位等问题仍然层出不穷。一些作家开始对体育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寻找问题的根源。 (三)网络媒体与价值观念的变化对体育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影响。在网络中,大众可以平等地拥有和体育运动相关的各方面内容,使体育活动的公共性、大众性日益突出,也使体育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这种多元化源于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经济社会转型带来了商品文化的繁荣,而商品经济则以休闲娱乐的方式来满足大众的需要,成为民主化、大众化的文化形态。同时,后现代主义也在不断地消解传统文化,后现代主义和网络的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使体育文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它以其特有的开放性、互动性、平等性,对传统体育文学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一过程中理性逐步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传统体育追求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等崇高的价值追求逐步被个人对体育的感受所取代,呈现出休闲文学和个性化的写作倾向。 (四)各种文学思潮对体育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新时期现实主义思潮的兴起使报告文学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这些作品贯穿了人们对体育和社会现实的理性思考。“冠军文学”多强调社会功利,注重社会现实与社会政治,而“问题文学”则远离了政治,更强调文化色彩。九十年代之后,文学进入了一个多元的发展阶段,消费主义成了文学的中心,纯文学的轰动效应走向衰落。 四、我国体育文学发展的前景展望 今天,诗歌、小说、报告文学等逐步走向衰落,体育文学的运作方式及其自身功能也在改变,我们已经走入了一个泛文学时代,如体育广告、流行体育歌曲、体育新闻报道、体育明星传记等内容将逐步跨入体育文学的行列,但是这并不会使体育文学走向消亡,体育文学依附载体的转移赋予了体育文学新的生命力,在与现代文明、现代媒体的接轨中体育文学将会获得更多的活力。 雅俗共赏将成为体育文学发展的新动力、新趋势。 高雅与通俗代表了体育文学发展的两个不同方向,然而高雅文学与通俗文学之间也在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在未来的发展中,通俗文学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这是由文学的商业化所决定的。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体育文学也将进入无纸化时代,其载体与发展方式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同时,网络体育文学表现出来的浮躁、冲动等特点也将深刻影响着体育文学的发展。 文学的魅力源自于人们对生活的想象与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体育的魅力则源自于人们对自身的挑战与超越,这两者的结合有其深刻的动因。虽然体育文学在发展中遇到了危机,但它一定会顽强地生长,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元素的注入而焕发出新的活力。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9

他们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进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

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008,也是我们的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老规矩新内涵

每每听上年纪的长辈说起童年,总免不了老规矩的内容。见了面打招呼、上茶上酒的习惯、行为举止的礼节这些老规矩像一条条戒律,穿行于他们生命中,久而久之,也便成了老北京有规矩的范儿。

然而这一切于我,就像那夹菜过于匆忙时,被长辈的筷子制止而发出的哒声一样,并不真切地存在于童年里,它们大多停留在爷爷浑浊的烟酒嗓中,随晚风飘逝。无数的电子产品裹挟着洋风洋俗闯入了我们的童年,老规矩刻在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身上的印迹,大约也就注定了要淡于父辈,更要淡于祖宗了。

因此,当长辈不满于晚辈对于规矩的疏忽时,往往会责备一句丢了规矩。丢了规矩,丢了的是一言一行间的礼仪风范,看似也就丢了曾经流淌在这片土地上德某些文化血脉。

难怪老规矩被重提,即刻引来一片哗然。那么,我们就真的在丢失老规矩吗?

君不见,现在社会虽然少了对北京规矩的三令五申,但年轻人在成长教育中似乎也养成了另一番规矩习惯。我们讲求与人相处要谦和大度、对长者怀有尊敬、吃饭喝茶时的礼仪风度、为人处世时讲求合作、敢于表现自我、乐于追求自由细细想来,这些无不来源于老规矩,然而又是老规矩的延伸,恰如古树绽放的新芽,朝气蓬勃,生生不息。

有道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当今社会物资丰富、文化多元,人们的生活空间在悄然改变,继而延伸到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等,大数据云计算触及的不仅仅是人们的思维方式,更将浪花洒向了老规矩的神经。渐渐地,有着京味儿文化底蕴的老规矩,在人们生活秩序中也在发生着某些微妙的转变但若细细品咂,它的内涵风度不减当年,变身为北京精神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生活并非一成不变的风向标,规矩亦不必拘泥于某些形式,只要那延续千年礼仁真善美的内核不变,老规矩亦将在21世纪文化交融的浪潮中,成为绘就公民生命意识的点睛之笔。

怀一份对老规矩的尊敬思考之心,审视慎思,不离不弃;

走一条对老规矩的继承创新之路,求真求实,且行且思!

改变

我们常常只对过去的事问一句为什么会这样,却忘了对理想状况的未发生追究一句为什么不能这样。

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只能终生哀叹而有的人能从失败中获取新生。沉溺于过去的失意便等于又错失了一次迈向成功的机会。与其抱怨,不如改变。

改变是一种领悟,勇于改变则是一种态度。萧伯纳充满诙谐却又不乏沉重的两个问题也不失为对其自身经历的印证。他原已对英国戏剧彻底失望,所写的相关评论中也尽是尖刻嘲讽,但机缘巧合下易卜生的著作使他受到启发。自此他停止抱怨,开始着手按照自己的理念进行全新的创作。最终他不仅改变了自己此前一直黯淡的人生,更改变了他曾认为不可救药的英国戏剧。改变有时需要机缘,它可能是刹那灵感的启发,更多的则是一种对旧日成见的放弃和向新态度的转变。

改变是一种值得的尝试。古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无论改变的结果如何,这种机会都不应被放弃。摇摇欲坠的晚清统治迟早都会湮没于历史大潮中,但诸多仁人志士仍为挽救它而作出了各种尝试与努力。这种改变难道全是徒劳?抑或是他们愚蠢?历史的车轮碾压至今,来时路上的车辙印已清晰显示事实并非如此,他们的改革变法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也为后来更加成熟的新思想和新政权作了准备。因此无论何时,改变都将是一次值得的尝试,敢于行动始终好过坐以待毙。

改变是长久的积累。拥有了改变的领悟,坚定了改变的信念并不是全部。说一句不如这样简单,以行动回应它却太难。真正的改变需要破茧成蝶前的磨练,或说这种坚持正是改变的意义所在。梵高任教区牧师时曾与矿工一同下井,下降过程恐怖得令他几乎窒息,然而同行的工人却无一人抱怨。他们已被恐惧改变,明白了既然抱怨无济于事那么不如平静应对。也许他们根本无从改变这种必须经历恐惧的生活,但他们至少选择了以高贵的姿态面对而不是屈服。

改变了我的生活作文篇10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特征的学习方式,即“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着眼于学生充分发展的特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教师是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更是参与者。那么,对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面对这次课改呢?

首先,要对课程改革充满期待,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要更新观念,对《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要准确理解,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的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教科书是教学的基本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无处不在,而且会不断再生。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为学习课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今后的教师,不应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重新认识语文教学

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教学的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其中学生应为主角。在对话的过程中,师生不仅是平等的,而且应凸现学生主体的地位。在课堂中,教师首先是参与者,与学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学生应畅所欲言,自主互动,让学生充分地说出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问题让他们去提,问题让他们去议,答案让他们去辩,结论让他们去得。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才是新课程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今后的语文教师,不应是“授之予鱼”,终年辛劳而收效甚微的塾师,而应是“授之与渔”,教导孩子拥抱生活,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教练,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使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新课程期待着老师们重新审视对职业角色的定位,把自己从“神坛”中请下来,能与生为善;把自己从“经验”中请出来,敢自以为非。期待着老师们正确地发掘其内涵,变通地实践其要求,给学生烹调出丰盛的素养套餐。期待着老师们来关注孩子们的学习方式,在教法上少一些墨守成规,多一些不拘一格;在课堂上少一些“话语霸权”,多一些百家争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