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自己作文素材十篇

时间:2023-03-14 11:59:15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教师;角色

The Protestantism teach the role fixed position of teacher within principle

Wu Wen-hua

【Abstract】Nation course standard primary school language experiment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in the nation the foundation course the reform exertive day by day importance of function.The change of teacher's role is current the lesson change experiment thorough development of key.

【Key words】Primary school language;Course reform;Teacher;Role

国家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材自2001年进入国家课程改革实验区以来,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研讨语文课程改革的问题,及时总结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推动我国语文课程改革事业的深入开展。

1. 实现教师角色转变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关键

自课改以来,一线教师“与课改同行”,深切感受到自己作为课改的第一批参与者和受益者的成长与发展的幸运。同时在这个进程中,也遇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种情况表明教师的改革愿望、改革理念与实际的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差距,这实质上触及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即语文课改中的教师角色及其转变问题。这是当前课改实验深入发展的首要问题。

经研讨,认为课改使得传统的居高临下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难以继续下去了。作为组织者、合作者(交流者)、激发者、引导者、革新者的复杂的教师角色已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这种教师角色定位的复杂性是由教学过程的复杂性所决定的,这些角色共同存在于一个动态的关系架构中,相互作用。在当前(课改初期),教师作为革新者的角色尤为重要。革新者是愿意接受新事物,认为生活充满无限可能性的人,而一般说来,思维惯性会使人们害怕放弃自己所熟悉的经验,因而变化与革新通常会使人感到不舒服。人们只有确信变革会带来好处的时候,才会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态度。参与课改已使老师们进入了革新者的角色。在课改中每一位教师都获得了深刻的、丰富的个人体验。如有的老师说:“以前我教生字,都是详细地讲解,或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分析字形……现在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他们想办法。”“在布置作业时,我改变了过去那种统一内容、统一格式的作业模式,注意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兴趣差异。”“我们真的不能小瞧了孩子们, (按课文内容进行表演)他们自己定角色、自己化妆,合作得非常好,不需要老师的指导。”……课改中丰富、深刻的个人体验,使角色的改变逐渐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这是课改成功的真正基础。

与会代表认识到,改革不是一个事件,而是一个过程。有些改革如“多表扬鼓励”在初时很有成效,但如果不能在时机、场合、方式、真实性、适度性、因人性等等方面做到“恰如其分”,其效果就会衰减。因此,课改要求教师经常自觉自愿地回顾、重建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自己的表现和学生的表现的原因与结果,以及环境与条件进行批评性的分析。贵州省贵定县教研室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理论性的东西少写,尽量用描述性的语言,几百字、千来个字把问题或闪的东西记录下来。这能够及时地、有针对性地发现自己的长短处,天长日久就会提高教学质量及写作水平。一年多的课改经验表明,教学角色的转变是在不断超越自我中逐步完成的。

在课改进程中,对教师角色转变除有利的因素外,也必须看到,存在着一些制约的因素。一些教师还没有完全“吃透”新的教育理念和《课标》的精神,“穿新鞋不会走新路”,如过于依赖“教参”材料,等待现成的“样板”,把已经删减了的“繁、难、偏、旧”的东西又用在教学或练习中等等,这是一种“自我制约”。教学管理与课程改革不同步,如个别理念没有完全转变的教研员出的试题对改革起不了促进作用;有的县(区)乡的领导机关、有的学校校长,还在用老标准考评学生和教师;有些地方的一些家长和社会力量对课改支持不够等,都不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这都是需要改变和改进的。此外,教师角色转变迫切需要的实验教材的培训和配套服务工作,也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 

2. 全新的语文实验教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良好基础

大家认为:这次课程改革是全方位的改革。首先是教科书的变革。按照《课标》的精神,教材在内容上应更多地关注儿童、关注生活、关注经验,以尽可能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方式、方法,以及拓展性活动等素材资源的提供,为教师角色的转变提供一个可操作的平台。实际上,《小学语文》编写组成立之初就认识到,要编写出符合《课标》精神的教材,只对以往的教材修修补补,重新组合,是绝对不行的,必须创新,而创新又必须立足于科研。因此编写组充分利用北京师大雄厚的基础教育科研力量,就主要课题多学科、多角度地立项研究。同时认真总结我国传统语文教育的经验,研究外国以及台湾、香港地区语文教材编写特点,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几十年来语文教育的实际,反复学习、研讨,形成了我们自己创造性地贯彻《课标》精神的教材编写思路。在此基础上,精心设计,精心编写,努力使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机统一。北京师大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的突出特点是“新”,即新理念、新思路、新选文、新结构,新得有根据,新得合理,新得科学,其“兴趣先导、学会学习、整体推进、文化积累”的指导思想,“主题单元”的编排体系,“语文天地”、“金钥匙”、“小话筒”等崭新设计,蕴含着全新的理念,不仅受到教育部教材审定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鼓励,也受到了各实验区的广泛赞誉。新教材赢得了孩子的喜爱,课堂教学和综合活动引起了孩子的强烈兴趣,孩子爱上语文课、爱学语文了,完全改变了以往灌输式教学导致的学生厌烦语文课的状况;促进了教师学习和科研的积极性,调动了教师的创造性,也受到了家长的欢迎。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北京师大版的实验教材为教师角色转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平台。 

3.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

课改改变了教科书的功能,由单纯的教学提示改变为素材提示。这个改变凸显了本次课改的一个特点:教学方式的改变,给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造性的发展空间。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一个优秀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也是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标志。通过公开课、评课、研讨,大家普遍认为,教师的创造性使用教材着重表现在: (1)对教材的灵活运用(包括调整进度,适当增减教学内容,重组教学单元,内容的整合等等); (2)对教辅、教具、课件等的自主开发; (3)开创适合自己学校(班级)的、有特色的教学; (4)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可共享的课程资源。在充分认识和明确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手段与教学目的和谐一致原则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基本着眼点和归宿。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注意: (1)要有统领把握学生、教材以及其他学科内容的整体的课程意识。(2)以《课标》为依据,在充分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不能随意改变教学目的,不能违背学科教学特点。(3)以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有效教学为出发点。(4)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结果应是“实”与“活”的高度统一,不能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不能“为改变而改变”、“为更换而更换”。(5)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等于对教材中学生生疏的内容的放弃),善于引导学生利用已知认识未知;形成自我分析、判断、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尽可能避免主观行为。(6)宜量力而行,逐步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

为了使老师能更好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全面提升学校、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和解决教学实问题的能力,大家认为,应建立一种“以校为本”的新型教研工作机制。这种机制的特点是: (1)促使老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教学实践,不断反思,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形成一种崇尚学术、精益求精,大处着眼、小事入手,互相学习、习惯研讨的校园研究氛围。(3)建立多种交流合作网络,营造民主、开放的教研环境。

教师们普遍感到,比起“照本宣科”或照搬上级给定的“模式”、“样板”,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具有激励性和挑战性,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能更快更好地获得专业成长。 

4. 教师角色转变的重要支持:建好培训和实验指导网络,开发利用信息化课程资源

经研讨,大家都认识到课改是一个系统工程,在编写好新教材,教师在主观上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同时,在客观条件上则必须建立起强有力的支持系统,其中包括高效的实验指导,丰富的课程资源等等。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2

关键词:题目;结构;素材;范文

我在平时的议论文教学中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对议论文写作很是茫然,有的学生写出的文章可称“四不像”,更有部分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很是畏惧。那么如何改变这样的情况呢?下面我来浅谈一下我在议论文教学中的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选取简单的题目

刚开始时,作文题目尽量选择一些简单的,更适合写议论文的,让学生看了题目之后,就能明白自己的习作将要表达何种意思。如,《面对诱惑》《对手》《争》《我们需要微笑》《何妨让思维转个弯》等,让学生看到题目之后就有一种亲切感。有了亲切感之后,学生才能消除畏忌议论文的心理障碍,才能有望于乐于作文,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如,《点亮幻想的灯盏》《回到原点》等作文,这些作文只要稍微有点难度,我都尽量留在中期阶段训练,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畏作情绪有了很好的改变,他们也明白了好像作文并不是传说中的那样艰难。

二、写好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部分学生写出的文章不像议论文,所以,我给他们先定下一个框架:开头写明自己的观点,提出中心论点,要短、快、新。定好了总论点,中间部分就开始写分论点。开始写作时,大都是以并列式为主,也可以兼以递进式。写好了中间的分论点之后,再让学生花一到两段文字对上文来个总述。最后一段再次重申自己的观点,呼应开头。当然,并不是简单呼应开头,还要和开头有所变化,有所区别。在分论点拟定的时候,不少学生都会犯这样的毛病,就是分论点的拟定会有重复交叉之嫌,这是我很纠结的问题。刚开始的时候,我都是面批,虽最耗时间,但是效果很显著。

三、做好素材的积累

每次作文,我都提前一星期布置下去,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多积累点素材,有话可写。积累好以后,就让他们互相交流着看,这样我自己也积累了素材。这些素材不算多,但是很精。对于积累的素材,我会和学生一起分析,它们还适合用于哪个话题,让学生注意一材多用,这样学生的素材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当然,课本上的素材更要求学生积累。每周末,我都会把学生的积累本收起来,认真察看,然后挑选出几个,在班级的后墙黑板上展示,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当然,我不只是让他们积累之后就束之高阁,积累之后还要对一些适合学生背诵的内容,要求他们背诵,定期检查。尽量让他们把别人的东西变为自己的东西,还可以自己改编,目的是更适合自己运用,让学生有成就感。有时候,在作文课上,我还提供一些名人名言,让学生在文章中立即引用,这样会使学生的文章稍微添色加彩。学生看了也比较满意,也就开始慢慢欣赏自己的作品,兴趣也会随之变得更加浓厚。

四、学生习作和范文比较、斟酌

每次上作文课,我可谓是呕心沥血,在范文的选择上我更为注重。有的范文是我从网上下载的,经过多次筛选之后,我会选择两篇。选好的两篇也未必是完美的,有的范文我还自己动手,多次斟酌,一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学生看了范文之后,能更清楚它的好处之所在,也就能发现自己的习作有哪些不足。在对比中斟酌、修改、提高,最终写出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来。有的时候我还会将学生的作文放置一段时间之后,再让他们拿出自己的作文来品读,并发现问题。在跳出了当时的局限之后,学生会再次发现自己作文的不足之处。然后,我再让他们做一次升格作文。最后把自己的作文也定成自己的范文,这样学生在面对其他的作文题目时也能得心应手。

五、开头和结尾更须痛下功夫

这方面的训练我主要放在学生能写像,写好议论文之后,相信在一段时间的积淀之后,学生一定能写出更精彩的开头和结尾。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3

引言

语文是初中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程,其教学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语言应用能力。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写作、阅读、词汇等,都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写作是提高一个人的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过程,当前很多学生在语文写作过程中都感觉难度较大,写出来的作文比较平凡,语言上没有新意、主旨不明确等,都是当前初中生语文写作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根源,由于有的初中生语言基础比较薄弱,掌握的词汇量不多,写作素材较少,当遇到写作任务时,脑海中并没有足够的素材用于写作练习。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个学生的写作能力的培养往往需要经过数年累月,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对各种写作素材的搜集,掌握写作技巧。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升与语文教学质量有很大关系,当前大多数语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讲解,使得语文写作课程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对作文练习没有兴趣,没有真正实现初中教育的目标。在初中语文教育过程中,应该要重视写作教育,对语文写作教学进行改革,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累积写作素材,并且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借助写作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现状

近年来,素质教育的推进,使得初中教育也不断改革,初中教育处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的成长以及全面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一直以来受到的重视程度都很高,在素质教育时代,初中教育更重视综合教育,语文教学不仅是语文知识的讲解,不仅是让学生学会更多新的词汇,而应该要将其当做是一种全面教育,当做一种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思考能力进行重视,不断实现人性化教育和柔性教育,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教学目标。纵观当前的语文教学可以发现,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还比较传统,以写作教学为例,在写作课程的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重视理论讲解,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当前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写作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朗读能力、交际能力等,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交际过程,是学生自己与自己实现对话的过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情感的抒发,当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写作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在考核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否达到了一定的标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虑,而不能以应试教育的标准对作文写作水平进行考核。

2.学生的素材累积不足

写作需要丰富的素材,由于缺乏素材,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如何组织语言、表达感情。很多初中生的语言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也没有累积足够的素材,因此导致写作时难度加大。

3.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老化

传统的语文写作教学注重教学进度,一味地赶进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尤其是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基础。在写作过程中,很多初中生的语言基础不够扎实,对写作主题的理解不准确,只是?未康赝瓿尚醋魅挝瘢?为了应付考试而进行写作,导致学生的写作水平低下。初中生的思维是发散的,他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应用这种想象力,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想象力得不到发挥,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很少对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写作水平较低。

另外,写作教学的内容要也比较老旧,写作教育的关键在于素材,有趣、生动的写作素材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在传统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对大纲教材中的课文当做写作素材进行分析,拓展阅读较少,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得不到拓展,对学生的写作、理解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改革策略

1.改变写作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在初中语文的课堂中,很多教师虽然在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但是很多学生依旧会感觉到语文学习的困难。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目标设置不够明确,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每一项内容的教学目标都要进行明确,例如写作教学过程中,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借助优美的语言对自己的思想情感进行表达。在教学目标的设置过程中,应该要长短结合,确定阶段性目标,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

2.帮助学生累积写作素材

很多初中生本身的语言基础能力比较薄弱,在写作过程中更是感觉可用素材较少。对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加强对写作素材的丰富。丰富写作素材的最好方法是加强阅读,阅读量的丰富,可以为学生写作练习提供很大帮助,经常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对文学作品的语言表达方式、情感表达模式等进行理解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传统的语文阅读教材是语文课本,其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的写作素材也不到累积,因此,学生还应该要拓宽阅读范围,要涉猎一些其他的作品,比如文学作品,青少年写作经典等,都可以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的素材。教师要推荐一些难度适中的中西方文学作品给学生,其主题不能太过深奥,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在写作教育过程中可以以这些作品为例进行写作技巧分析,课外要让学生多阅读文学作品,并且在阅读的过程中写下读后感,或者在阅读之后可以与其他学生分享经验,分享自己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各种文学作品的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素材,用于写作。

3.改变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写作

写作的关键在于过程,教师应该要明确新课标的要求,明确现代化教育理念中师生之间的关系,对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进行改进,将提高学生的语文写作实践能力作为重要的出发点,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写作技巧,并且加强对写作过程的理解。在教学模式改进的过程中,应该要结合各种新技术和新平台,使得写作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加强情感引导教育,在结合“国庆”主题进行写作教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给学生播放一些建国历史纪录片,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建国史上我国战士为国家发展不惜付出生命的热情,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心对国家、民族的认知,通过情感引导教育,帮助学生抒发真挚的情感,提高作文的深度。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4

【关键词】兴趣 积累 口语 训练 借鉴

The student thesis teaching I see

Peng Maoying

【Abstract】Student thesis teaching four key points:①Writing interest raise.②Writing source material accumulation.③Raise speech ability, strengthens the spoken language training.④The model essay instruction, profits from the writing technique.

【Keywords】InterestAccumulationSpoken languageTrainingUses for reference

作文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培养写作能力的综合训练。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当学生对写作产发生兴趣时,让他们长时间从事写作活动,他们也不会感到累,更不会感到是一种包袱。相反他们会排除一切障碍,全身心地投入到写作活动。可以说,兴趣的培养,大量素材的积累才是作文的关键。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斧正。

1.写作兴趣培养

兴趣是作文入门的金钥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1对兴趣的培养我觉得应该首先放在学生树立自信心上。让学生先养成能写,愿写,爱写的习惯。我们可以让他们去写一些贴近学生实际情况的事和他们自己想要表现出来的东西。这样学生才会把写作看成一种生活中的乐趣。而老师可以进一步表扬那些能够表达自己真实思想感情和表明自己看法的学生,使他们得到同学的赞赏,体验写作带给他们的。从而提升写作兴趣。

1.2我们还可以经常开展一些兴趣小组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交流和表现的机会,这样更有利于刺激学生,把一些好的作品提供出来,让大家共同去探讨,因为人总有一种表现欲,适当的满足学生这种“很希望自己的作品得到别人的认可”的愿望。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让他们从“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使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断地升华。

1.3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还可以试着改变方法,转变观念。变“替学生改作文为指导学生改作文”。读改结合,以改促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点和所学的知识对作文进行批改。当然这种批改要采用互改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告诉学生改作文的基本方法;“主题要好,内容要健康,字迹要工整。前后要呼应,立意要新颖,感情要真挚,重点要突出,段落要明了”。这也是一个巩固学习的过程,学生在批改别人作文的过程中总结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借鉴了新的写作方法,对自己作文中的不足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时无疑是学生对写作兴趣有了更强劲的动力。从试着写到乐于写。

只要时时留心,处处注意,心中有“兴趣”,随处都有培养中学生写作兴趣的机会。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喜欢写了,爱写了,写的有真情实感了,写作质量自然就提高了。这样每个学生都能从写作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2.写作素材的积累

2.1观察生活,捕捉素材。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采。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活动等。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多种形式。社会上气象万千,名山好水,人文地理,时事热点,这些都是我们用于写作的材料来源。我们要引导学生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从大自然中摄取营养,不断充实丰富自己。

2.2语文学习,素材的宝库。现在入选到语文教材于写作,那么学生便有了很好的范文。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课文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的方法。如教《雨》一文,指导学生学习作者用多种感官去观察雨前,雨中,雨后的雨景特点,有目的认识事物,再由雨联系到农作物及人们的生活关系等,教育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由景入物,这样感情才能深入,写出的文章才能感人。如《背影》等课文,就是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刻画人物,反映人物的个性特征及内心世界等。总之,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多注意作者的观察方法,表达形式以及结构的安排。在这些方面多留心多积累,也是写作中不可缺少的。

2.3课外阅读,搜集材料。单从课文中学习是不够的。我们都知道,一些好的文章都是在借鉴前人作品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而成的。所以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外读物,如:报刊、书籍、杂志以及好的文学作品都可以。让学生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杜甫有一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意思就是说,书读的多了,自己的知识就会丰富起来,写起文章就会得心应手。因为书是前人的经验,智慧的结晶。在不同的作者笔下,不同的事物或现象所表达出来的方式和结果是不一样的。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风格。所以要教导学生多读书,学会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习惯,集百家之长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使自己的材料库用之不尽,取之不竭。

2.4坚持练笔,能力提高。获得材料之后,在阅读中学生吸取了丰富的营养,同时,学生要善于摘录描写精彩、生动的词、句、段。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言行、见闻、感受融于作文之中,并进行刻画人物的片断训练,这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

3.培养说话能力,加强口语训练

学生平时讲话结巴,不能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见解,那么他的书面表达能力往往也较差,因此要提高作文效率就一定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说话能力的培养通常有两种途径:课堂提问和课后活动。课堂上老师多给学生提供说话机会,课外多组织有意义的活动,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适应各种环境。多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让其说话能力有所提高。

4.范文指导,借鉴写作技法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5

挑战一:教育理念的改变。

在应试教育年代,有了高分便有了一切。这让许多学子不顾及自己的能力而唯追高分为首要目标,同样,教师也不管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而只教学生考高分的秘诀。近年国家提倡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全面发展,考试除了笔试有还有实际操作和面试等不同的考试形式。在一段时间之后,人们的素质有所提高。如今又提出:既要有素质,又要有应试,只有能力考不了高分不行,只有高分没有能力也不行。全国各地便因地制宜,针对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以使教材多种多样。特别是语文,一些地方几年就换一次教材,甚至一年换一次教材,即使不全换,其中的篇目也要改变一二。教材的改变促使教师不断学习更新,不能用一套方法来施教。

新课改的出发点无疑是正确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与提高。但是,由于现行的“中考”的压力,考试的选拔功能并没有得以淡化,甚至在不断地得以加强。因此在考试制度没有真正改善之前,新课程无疑只是理论的空想。而且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语文教师更是如此。(魏娟.呼唤率性而为的语文教师.孝感教育,2007,(1):7―8)。

挑战二:教材的侧重点不同。

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实际的教育效果,再华丽的词藻也难以给中学语文披上美丽的外衣。大中城市学校依托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强劲的经济实力,发达的文化基础,完善的媒体支持,先进的教学技术,建立起丰富的语文教学资源系统,全面实现了资源共享,为新课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偏远乡镇的农村中学,因为经济状况相对落后,有限的政府投入只能满足低层次的教学需求。语文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是建立在拥有丰富的图书资料与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基础上的,对于城市中学来说,以其先天的资源优势,这种模式的建立是完全可行的,但农村中学由于简陋的教学条件的限制,绝大多数没有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社区资源――图书馆,没有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学科教学形象直观理解的场所――科技馆,没有加强学生思想品德理想信念教育的历史文化宝库――博物馆,只能从教材上下工夫。以往的教材在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几个方面基本上是均衡的,几乎没有什么侧重,因此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大多得平均使力,但又因为老师各自喜好不一样,有的侧重于基础,有的侧重于阅读,有的侧重于写作。教师但凡抓住了基础,再注重阅读和写作的一些训练,学生成绩都不会太差。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材的难易点、考试的侧重点也改变了许多。从教材来看,除原来安排的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外,又增加了综合实践,并改变了一些篇目,从现代教育理念来组织语文书本的结构,随后又增加了一些网络知识,教材也与时俱进。这样一来,训练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难度更高了,不能靠老一套方法来施教或学习。为了让教师适应万变的教育,我国乃至世界都提出了终身学习制,让教师在学习中推进和适应教育的更新。从考试的侧重来看,以前的均衡状态已被取消,基础知识积累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而阅读占百分之三十左右,综合实践占百分之十左右,写作占百分之四十左右。从这样的比分来看,如果教死书、读死书就会失败,哪怕把书本一字不漏、倒背如流地记下也只能得20分左右。因此,在针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训练方面教师必须找出既能提高学生能力,又能适应考试,并适合于自己所任教班级的学生的方法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现在的考试。

挑战三:教材中个别字的改变。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6

一、改变教学理念,完成师生角色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不佳,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理念,使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了提升学生的作文写作能力,教师就需要在教学理念上进行转变,完成师生之间角色的转变。教师要能够从传统的教学权威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学生要能够从传统的听课者转变为学习的主动者。教师能够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之中能够增加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在进行写作之前将自己的行文思路分享,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我想发明的机器人》作文写作时,根据题目教师要能够在教学过程之中多听学生的意见。教师要让所有的学生能够发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告诉所有人自己想发明的东西。在学生勇敢说出自己想要发明的东西时,他的行文思路就找到。笔者常常采用的方式是在听完所有学生想法之后,告诉学生写作的具体过程,首先简要说明学生发明的东西,然后是发明这个东西的目的,这个东西的结构,最后是这个东西的特点。学生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主动提升写作能力。

二、革新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内容之中,小学语文教师主要是分析名家的作文,分析名家的写作手法和行文思路。但是过于注重学生的写作技巧训练,忽视了在教学过程之中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就会造成学生在写作过程之中写山水,就是青山绿水,缺乏学生自己的生活实践观察。在大量的写作技巧训练时,学生会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学生在写作时如果不能够将自己的真实见闻和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就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失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写作贴近生活,反映生活,体现生活的真谛。例如在讲解苏教版《我的父母》作文写作,学生能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就需要要求学生能够日常生活之中注意观察,能够注意父母在日常生活之中能够展现浓浓父爱和母爱的细节动作。学生在写作过程之中常常会出现的误区,教师要能够及时提醒学生。学生在写作时,不需要交代生活中每一天的全部内容,要描写的是生活中的真实细节。在写作过程之中结合生活细节,就能够让整体文章充满感情,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也能够帮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热爱生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阅读结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7

关键词:作文 素材 陌生化 个性 过滤 距离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14)04-0040-02

作者简介:李洪才(1990―),山西运城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文体与写作。

对于怎样搜集作文素材,当前大多数指导文章都只是泛泛而谈,认为题材应该通过生活实践和阅读获得,但是对怎样通过生活实践来获得作文素材却并没有深入阐释,这里笔者尝试就这个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虽然通过阅读比通过生活实践获取作文素材的方式要快得多,但是最有价值的素材还是那些源自生活且通过思考得来的素材,就像朱熹在《观书有感》中所写的两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步入花季的高中生本来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可以写进作文,但是许多学生却抱怨生活三点一线,要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实在太难。那么,如何才能从看似枯燥的生活中提取有用的素材呢?本文提供的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一、将熟悉的环境陌生化

所谓将熟悉的环境陌生化就是对我们每天都会重复的生活进行陌生化处理。这是因为根据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陌生化”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化,使形式变得困难,延长人们审美感知的过程。而陌生化的艺术处理又需要我们用陌生化的眼光看待日常生活。虽然我们面对的日常生活对我们来说可能是熟悉、没有新意甚至是枯燥的,但是对于其他领域的读者却未必如此,他们可能认为我们所处的环境是那么富有新意,充满诗意。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所说的“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就作文素材而言,或许我们生活之外的读者想要看到我们的世界,我们却又想要看到我们生活之外的读者的世界。我们能做的就是努力试着用陌生的眼光看待这个社会。假设我们生活的环境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态,如果捕捉到了那种新奇的感觉并尽快记录下来,这就是陌生化的结果。

当然,陌生化的处理方法还有很多,例如我们可以通过追问的方式进行,那些看似普通的生活,如果能够提问一个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我们就会发现,生活原来是那么丰富多彩。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我们如果能够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描写,可能会是另外一番景象。

二、在寻常的生活中发现个性

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些相似的经历,但是每个人又都是独立的个体,这就需要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生活中发现独一无二的生活。比如我们平时所做的一些看似不务正业的事情,如果细细发掘起来,就会变得意义非凡。用显微镜发掘身边人的个性,并用放大镜将它们表现出来,我们将会在看似共性的生活中发现具有个性的特质。这种特质既可以是个人的兴趣爱好,例如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音乐等;还可以是个人的性格,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人有相同的性格。我们又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周围人的举动和自己的价值观不符,我们就会产生怪异的感觉。有时候我们又需要自我审视,实际上自己的行为在别人看来也是那么荒唐,如果我们能够捕捉自身的个,就会发现作文的素材原来就是这么来的。当然,我们还需要对我们找到的素材进行深入挖掘,找到隐在其中的内涵。

三、对源头活水进行过滤

从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如果不经过提炼,就只能停留在记录个人生活的层面上,要达到作文素材的标准,就需要提炼这个环节。就高中作文来说,需要学生能够辩证地看问题。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在一般人看来好的事情,换个角度就可能发生变化。如果我们能够在搜集作文素材的过程中刻意使用提炼的方法,那么提炼作文素材就会成为一种习惯。如果在生活中运用这种思维方法,那么语文学习就具备了素质教育的功能。在北京2007年高考满分作文《沉默的父爱》中,小作者通过4个场景的描述,表达了沉默的父亲所表达的特殊的爱,父亲的感情如绵细的秋雨、柔和的春风,没有大起大落,只是淡泊与沉默罢了。在作文中我们看到的那些情节,似乎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熟悉的是那些场景我们似乎也经历过,但是为什么没有捕捉到?陌生的是作文中三次出现父亲面对我时“冷漠”的神情,“父亲冷漠的眼神”,父亲转过身离去时的脚步声“一步、两步、三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我们虽然也在经历着生活,但是艺术创造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们需要把我们经历的相似场景联系起来,然后从中寻找联系的纽带,对它们进行艺术化处理,可以是反复手法的运用,也可以是一些修辞手法的使用。这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就提炼出了不同寻常且能够反映作者情感的作文素材。

四、与源头活水保持一定的距离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8

2017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目:我的一次改变

【名师点评】

长春市新朝阳实验中学语文教师付秋梅谈到,“我的一次改变”,这是一个成长类文题,第一感觉就是:文题不矫情、不造作,简洁明了、朴素亲切,引导学生反思生活,讲真事、说真话、抒真情,激发学生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付秋梅老师表示,写好这篇命题作文也不容易,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构思要巧。“我的一次改变”,“改变”一词是题眼。情节上要有矛盾冲突,情感上要能写出转折,思维上要有逻辑性,前后变化既出人意料,又水到渠成。二是素材要新。学生的学习生活内容比较相似,写作内容要想不平淡,就要在素材上下功夫。三是情感要真。文题质朴,文风也尽量真诚。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要全情投入,通过细腻地描述生活,提炼感悟,抒写真情,展现心理变化。四是立意要深。“改变”最终体现的是一种内心的成长。学生应在文章中对自己情感进行深度的解读,对自己的变化进行理性的提炼。收获成长的喜悦,指导未来的生活。

【历年长春中考作文题目】

2016吉林长春中考作文题目:晒晒我的收获/材料作文“齐白石”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9

一、积累写作素材要注意方向性

大诗人陆游曾这样教育孩子:“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作文何尝不是这样,要写好作文,就一定要在文外下工夫,也就是要先积累好素材。素材的积累要注意方向。

1.立意明确的,多为学生熟悉的话题

“文化”,如:根据成语得到的启示(湖北)、“读书”(全国卷Ⅱ)、“书”(全国卷Ⅲ)、“北京的符号”(北京);

“人生”,如:“人与路”(江苏)、“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走与停”(重庆)、“燕子减肥”(江西);

“价值”,如:“肩膀”(辽宁)、“谈意气”(湖南);

“心灵”,如:“雕刻心中的天使”(广东);

“情感”,如:“读(读人生,读父母……)”(安徽);

“哲理”,如:“生有所息生无所息”(浙江)、“走与停”(重庆);

2.立意粗略的,留给学生独创的空间大

比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上海)、三个话题任取其一(福建)、“问”(四川)、“愿景”(天津)等。其实,无论是论述具体的话题还是进行独立思维写作都是高中生应该拥有的作文能力,高中阶段的作文教学更应以此为方向,首先在素材积累方面对学生有切实的指导。

二、学会恰当合理的运用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学生涉足于古今中外文学艺术殿堂,能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正如美国约翰?卢保克说:“书籍所赋予我们的思想比现实生活所赋予我们的更加生动活泼,正如倒影里面反映的山石花卉常常要比真实的山石花卉更加多姿迷人一样。”(《读书的乐趣》)所以从书籍中汲取写作素材是一条捷径。我们应充分利用好课内、外素材。

例文(1):《飘香的时节》

是否还能记起那个弃楚国相位、持竿不顾、毅然决定“曳尾于涂中”的庄子?这个“心如澄澈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清高居士,拥有举世的才华,然而却不曾向权势显贵屈服,一生过着清贫飘零的生活。……庄子他自认自己就是一棵树,一棵捍卫心灵月亮的树,如果你硬要将他拔起,种在污秽的社会泥土里,他将立刻枯萎死亡。这位考生有效地内化了课文素材(鲍鹏山《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深刻表达关于自我价值认识的观点,而在2004重庆高考中脱颖而出;如果没有考前有效的素材积累,我们很难想象在考场这一特殊情境下能有如此自如的发挥。指导学生对素材分类收集,并在平时作文的特定情境里有意识地去运用,最后内化成自己的东西,这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三、给写作预留一定的发挥空间

著名作家刘绍棠先生在谈创作体会时,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在熟悉的土壤上种自己的庄稼。所以,教师就要在这方面给学生以画龙点睛的点拨,让学生领会到要写好作文,在拥有来自书籍的间接经验素材的同时,更要积累直接独特的心灵体验素材。这种素材来自于学生对周围世界主动的思考和关注。缺乏这种素材的学生提出了“生活贫乏说”,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两种世界里:客观物质的和主观精神的。学生并不是生活贫乏,而是感情精神的贫乏,只要打开心灵之窗,让心零距离贴近生活,就会发现处处是感动,处处有素材。社会动态、家庭生活、邻里亲情、校园喜怒、花鸟虫鱼皆可成为肥沃的心灵土壤,培育出可人的果实。只有让学生有意识、有方向地不断扩充各种写作素材,培养一定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眼光,才能在作文的天地里自如翱翔。

四、教师作文指导要有侧重点

高中语文新课标为中学作文教学确立了新的作文价值取向:一是写作的外在价值,即满足表达和交流需要;二是写作的内在价值,即满足自我认识的需要。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曾说过: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写作的最高价值就是用语言来表达思想,认识自我。但这几年,堆砌华丽的辞藻,堆积古人的事例,甚至成了高考作文的一大弊病。作文一旦成了搭建文字的游戏,没有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也就失去了价值。

1.不讲真话

例文(2):话题“农民工”

“城里人”对农民工们充满了轻视和不尊重,可他们的人生,有什么追求呢?也是否对社会作出了什么贡献?没有!他们好吃懒做,碌碌无为!为了突出“农民工”贡献,就不惜完全否定“城里人”的努力,不合事理,缺乏真实性。

2.不讲有深度的话

例文(3):话题“忘记”

相信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变得快乐。但是情绪、压力、困扰等让你的生活变得快乐不起来,既然这样,你又何不试着忘记这些呢?情绪、压力、困扰等其实都是由自己内心的信念和价值观系统产生出来的。每个人都可以凭借改变思想去改变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改变一下呢?

人生在世,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包括你的名誉、地位、财富、知识等;另外,当然也包括了烦恼、挫折、沮丧、压力等。这些东西让你感到了快乐,却同时也带来了悲伤。既然这样,我们又何不忘记一些,对大脑进行一次大扫除呢?行文近半,却还在“忘记烦恼”的字面上反反复复,缺乏思想的深度。

改变自己作文素材篇10

【关键词】:积累材料 明确审题

注意选材 作文评改

一、让学生做好积累,掌握写作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话不假,学生脑中如果没有好的素材,写作文就像挤牙膏一样,皱着眉头,想一句写一句,写出来的文章不是前言不搭后语,显得笨拙,就是思路不清晰。那么怎样才能做好积累呢?我想应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两点:

(一)注意观察,寻找生活积累

如果我们做一个有心人的话,会发现生活处处有语文。如果说作文是朵花,那么,它是盛开在生活的土壤之上的花。只有尽可能地充实自己的生活,才会文思泉涌。如参加研究性学习,小记者活动,尽可能多读书读报,有选择地收看电视节目,增加阅历和人生体验,都能够自己的写作积累好的素材。另外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如若对生活进行感悟,那么也将有不小的收获。感悟生活是使写作走出困境的必由之路。感悟生活就要时时在意,处处留心,逐渐磨砺出能发现美的眼睛;社会现象、自然生态,大都蕴含着一种哲理,一种思想。看到流水,就想到时间一去不复返。看到飘落的花瓣,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到蚂蚁运食,就想到"团结的意义"等等。要及时定格对生活的感悟,并把这些感悟随时记下来,这样也可以逐渐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笔和一本草簿,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下来"。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生活越丰富,学生作文的素材和情感内容就越丰富,作文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从实际出发感悟生活,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引导学生写真实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可得以提高。

(二)积累好的诗句、名言、名人事例,为文章增添色彩

我在自己的学生习作中,发现许多习作语言干瘪、口语化太浓,这些都是不注重语言积累的表现。而也有些学生能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几句诗,在议论文中恰到好处运用名人事例,就能给读者留下不一般的味道。如有个学生在写《感悟母爱》时,结尾运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仅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还为文章增添了色彩。有个学生在写《语文从我身边轻轻走过》中,运用"大漠孤烟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句,让人感到文章的诗情画意。学生写《我家的财富》开头用到"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门见山突出了中心,还增强文采美文化含量更具启发性。写《失败与成功》,个别学生运用林肯一生中失败的例子,为文章的观点增添了说服力。这些都是学生平时做好积累得到的结果。

二、精心选择,使文章变得更加丰满

(一)选材要着眼于新意

选材新而立意深,着眼于新鲜材料,对深化中心效果明显。可是,有的同学选材,老是步人后尘,把别人写了又写的陈旧材料拿来写。比如给别人让座,帮人家推车,把拾到的钱包还给失主,扶盲人过马路,为同学补课等等。试想这种材料怎么会给人以新的感受?

(二)选材要挖掘出深度

我们在校园、家庭、社会等现实生活中,会看到听到许许多多的事,加上自己的亲身经历,这样说来作文素材应该是很多的。有些现象或变化可能很不起眼,但如果能抓住关键深究下去,就会发掘出新颖而深刻的材料来。如以"变化"为题,同学们多以自己家住房的改变,餐桌上美味的增加,交通工具的升级等来反映"变化"这就不够新。一位同学留意了爷爷的烟斗的变化:爷爷最先用的是又粗糙又难看的竹斗做成的烟斗,接着换成了漆得乌黑发亮、看上去很有"派头"的木制烟斗,最后爷爷抽起了"过滤嘴",烟斗"退休"了。这小而平常的烟斗的一系列变化,不正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巨大变化吗?这就从小处落笔反映大的主题。假如以"水"为话题作文,同学们可联系《社戏》中"归航偷豆"、《如梦令》中"争渡"的野趣;可联系《听潮》中的海水、《小石潭记》中潭水……由"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可见水之作用重大;"水乃万物之源",可见水之重要;"保护母亲河",可见水污染之严重。生活如海洋,既有风平浪静又有波澜壮阔;人生似长河,九曲盘旋而始终向前……由"一滴水与大海"的关系想到"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由"治水要善疏"联想到"治人要善导",等等,这样可以拓宽写作的思路,就会有独特的亮点,如此选材那就深刻多了。

(三)作文选材有所创新

学生作文往往是守旧有余,创新不足。古人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而学生写起作文来一般都是平铺直叙,一竿子打到底,毫无曲折离奇可言,读起来也就平淡无奇,索然寡味。要使文章言之有序而又不落俗套,可以用特别的方式。有些作文题,从字面上分析,从正面思考,恐怕绞尽脑汁也找不到突破口,不知从何下手。但是如果运用逆向审题,穿透字面上的障碍,从反面去思考,立即就能明确写作的范围和对象,瞬间就能把题审好。比如写《静静的夜晚》这篇作文,如果从题目字面上理解,从正面思考,是很难下笔的。夜晚静静的,万籁俱寂,有什么好写的呢?但是在"山穷水尽疑无路"之时,如果能运用逆向审题,眼前立即就会变得明亮起来,就会出现 "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景象。其实,《静静的夜晚》这个题目要求写的是在静静的夜晚发生的不平静的事情。静静的夜晚,大地万籁俱寂,但是老师在灯下备课,种子在破土,小苗在生长,树叶在沙沙作响,河水在哗哗地奔流,小偷在蠢蠢欲动,边防战士在站岗放哨,公安人员正整装待发,党政领导在筹划方略,一个个小生命在呱呱落地……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就觉得有写不完的材料。

三、改变作文评改方法,实现学生在学习中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通过自我诊断、共赏共评,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学习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一)自评自改

叶圣陶说:"文章写好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 ……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吕淑湘也指出:"归纳一句话,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那么在学生写好作文后,教师不能急于收,应让他们自己反复朗读,发现自己的错误,反复修改,直到自己比较满意。比如写《难忘的一件事》《我的同桌》等,修改时从遣词造句、表意、句子的连贯、语句的生动等方面着手。通过学生自己改作文,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增强写作的自控意识,巩固谋篇布置、遣词造句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二)互评互改

互评互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共同提高写作、评判与鉴赏水平。然而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能袖手旁观,应作为学生互评互改的过程中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最高的公正的评判者。

作文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的根本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写文章,作文教学又是个非常艰辛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任重而道远。我们应不畏艰辛,开拓前进,使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呈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论语文教育》河南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2] 叶圣陶《作文论》

[3] 国家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4] 李建芹 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策略 成功(教育版)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