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十篇

时间:2023-03-21 17:03:43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1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下简称修订版大纲)在1993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以下简称试用本大纲)的基础上作了较大的修改,是国内外先进的语言教育思想与我国的教育实际紧密结合的成果。与试用本大纲相比,修订版大纲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突出了外语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 外国语缘何要被列为我国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呢? 试用本大纲提出,“外国语是进行国际交往的重要工具”,为“适应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需要,要“使尽可能多的人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这里,学习外国语的对象仅是“尽可能多的人”;目标要求也仅是“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第一段中将当今的时代特征、我国的基本国策和新世纪公民的素质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外语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地位具有了“立意高,定位准,要求明”的基本特征。这个基本特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站在当今世界时代特征的高度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修订版大纲开宗明义地指出,当今世界已进入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社会,“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活动的全球化”已使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离开外国语这一重要的生存工具。 2.从我国新时期的国策视角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国语作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的地位已十分明确。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在即的新形势,对公民运用外国语的要求会更高,也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带来了新的机遇,拓展了新的天地。 3.以新世纪对公民素质的要求来认识外国语的地位。 当今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再只是对少数人提出的口号,而是对新世纪每个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之一。因此,义务教育阶段的外语教学肩负着为每个公民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打好基础的使命。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当今世界,“外语,特别是英语,日益成为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 二、体现了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学大纲,能将其置于先进的教育理论这个大背景下全面地思考、科学地编制,修订版大纲当是个范例。 1.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之一是受教育者的平等性。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部分明确地写道:“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这是首次从初中英语学科的“根本大法”上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外语教育的平等权利。 2.教育的全面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并首次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为此在正文的各个部分就思想情感教育、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心理素质以及健全人格等方面提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求和可操作性措施。 3.教育的个性化也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一个主要内容。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指出,英语课程要“力求为每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条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发展策略,使他们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显然,修订版大纲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看作是一个教育观念问题。试用本大纲虽然也提到了“因材施教,发挥不同学生的特长”,但仅是将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列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中。 4.教育的全程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方面。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要求初中阶段英语课程应“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并把“使学生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写进大纲的“教学目的”之中。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再次要求“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强调教育的全程性,就是要重视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之一。英语课程与其他基础课程一样,学生今天在学校学习英语,正是为其全面发展打基础,为其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基础。 三、体现了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的本质 修订版大纲在前言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修订版大纲把“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放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之首,这也是第一次在大纲里提出“英语教育观”这个概念。 这里,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观的主要含义为: 1.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重点。 在新的世纪,人类将步入学习化社会。所谓“学习化社会”,指的是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载体的多样化,传播工具的大众化,人们接受教育的场所不再只局限于学校。除学校之外,整个社会都将成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空间。英语是对外开放和与各国交往的重要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以“学习化社会”的需要为第一需要,使学生不断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断发展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不断发展健全的人格,同时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 2.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修订版大纲为此特别强调对培养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要求。 1)修订版大纲着重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 2)修订版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建立初步的语感,获得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真实交际打下基础”。 3)修订版大纲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部分中,又进一步对“突出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了论述,即“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要设法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的交际活动情景,增强语言实践的真实感,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和创造性地使用语言的尝试,促进学生言语技能的发展,进而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行交际的能力。” 4)修订版大纲的“教学评价”部分强调“要提高命题的科学性和质量,应侧重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查”。 3.强调思想情感教育。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2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外语教学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小学开始开设外语课,其中主要是英语。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向。不少地区还进行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验和探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由于众多的原因,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新问题也越来越明显。

笔者近来有机会和北京、天津、长春、南京、上海、长沙、杭州等地从事低年龄英语教学的教师探索儿童英语教学新问题。不少教师提出同样的新问题摘要:为什么小学阶段学过英语或业余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以后,和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相比,并没有在英语方面显示出优势?看来,小学和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的效果确实存在新问题。其实,有关专家早就指出,应该注重小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关探究资料也显示,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比起初中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总体英语能力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束定芳,庄智象,1996)。

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后没有显示出优势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这些学生因为学过英语,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从而失去优势。但是笔者认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以及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存在新问题。

二、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新问题

1.缺乏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小学阶段开设英语课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一直是国内外外语教育界及政府教育部门争论不休的新问题。小学生学习外语主要是具有年龄优势,即假如从小开始学习外语,以后在外语方面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各方面人士似乎在这一点上已经达成共识。但小学英语教学的效果还取决于很多其他因素,如师资条件、教学条件、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程度、对母语发展的影响、其他课业的学习负担等等。由于理论上尚未解决的新问题以及现存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新问题,我国教育部门的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政策是摘要:集中精力抓好中学外语教育,支持一部分城市重点小学进行外语教育,鼓励社会力量从事低年龄外语教育。我国教育部门对小学外语教育没有提出统一的要求,也没有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有的地区已有地方性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但实际指导功能并不明显。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更是放任自流。低年龄外语教育实际上成为整个外语教育领域的一块“自留地”。

不容置疑,“自留地”外语教学的质量是没有保证的。由于教育部门没有统一的要求,各地区、各学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是否开设英语课也基本上由各学校自己决定。有的学校为了争“重点校”,为了吸引生源,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也开设英语课。有的小学甚至没有专职的英语教师,英语课由聘请的教师担任。另外,教育部门对小学英语课的检查和评估也不像其他科目那么严格。这种政策性的“暧昧”态度,是导致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存在新问题的根本原因。

2.缺乏适用的小学英语教材

缺乏适用的教材也是小学英语教学质量不尽如人意的重要原因。由于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都只能是教师自己说了算。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编写教材也就缺乏可靠的依据。就笔者看到的几种教材而言,它们的内容含量和难易程度都存在较大差异。内容太多或太少,太难或太易,都不会达到满足的教学效果。另外,教材的编写也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有的教材没有注重吸收英语教学探究的最新成果,没有体现新的教学思想,更没有体现儿童学习外语的特征。编排形式也过于陈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种教材“共存”并不是坏事,但必须是“一纲多本”。在相同的年龄阶段、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学习环境中,外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是一致的。因此,即使教材在编排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本质上应该是一致的。适用的教材是保证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3.缺乏理论探究

在我国外语教学探究领域里,专门探究小学生外语学习心理及小学外语教学者凤毛麟角,有关小学外语教学探究的文献也不多见。现有的探究大多以总坚固践经验为主,或者是介绍本地区小规模的实验情况。教育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究不多。理论探究的缺乏,不仅不利于指导小学外语教学实践,也不利于小学外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很多教师不善于把握小学生学习外语的规律和特征,也没有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可供借鉴。这不仅不利于他们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喜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影响小学外语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新问题

小学学过英语的学生上初中后没有明显优势的另一重要原因是摘要:小学英语教学和中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新问题严重,其中主要是重复学习。

根据我国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英语是初级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其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喜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的基础”。初中教学大纲的适用对象是零起点的学生,大纲的要求是打基础。因此,我国目前几种主要的初中英语教材都是零起点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主要是针对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这样,在小学阶段学过英语的学生和没有学过英语的学生同班学习,肯定会造成重复学习。

重复学习不仅是人力、财力和时间的浪费,而且不利于英语学习的正常进展,甚至会产生消极影响。尤其是目前很多教材和教学思想仍然以传授知识为主。零起点的教材都是介绍基本的英语词汇、基本语法和语音知识等。有的教材也提倡培养听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又回到知识为本的模式。这种知识为本的重复学习的危害更大、少年儿童对新鲜事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稍加引导,他们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喜好。但由于少年儿童缺乏毅力,自控能力差,碰到困难或枯燥无味的内容时轻易失去喜好。假如初一的学生发现所学英语课的内容都是小学阶段学过的,他们要么产生自满心理,要么觉得枯燥无味,能够踏踏实实继续学习的学生恐怕不会太多。假如这样的话,他们就不可能在英语学习方面表现出任何优势。

根据教育学的原理,前一阶段的学习要为后一阶段的学习打基础,后一阶段的学习是对前一阶段的学习的深化和提高。这样,不同阶段的学习就能较好地衔接起来,这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前提条件。看来,现在的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关系还不符合这一原理。我国中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教学的衔接新问题已经引起了英语界和教育部门的重视,有关单位(如北京师范大学)还就这一新问题进行了专门的探究。那么现在是否该研究小学英语教学和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新问题了呢?1994年第三次全国小学英语教学探究工作研讨会上,很多代表认为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应该而且必须衔接。

四、建议

1.教育部门尽快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

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国家教育部有关单位组建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专家小组,全面考察我国各地区、各类小学开设英语课的目前状况,对小学开设英语课时间较长、范围较广的地区,全面总结其经验教训;对还没有开设英语课的地区,认真考察将来开设英语课的可行性。在上述探究的基础上,结合现行的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假如制订全国通用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条件还不成熟,是否可以制订区域性的教学大纲,比如针对大中城市和小城市及农村制订不同的大纲;或者根据南北、东西不同地区的特征制订不同的大纲。

不管制订哪种教学大纲,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应该是摘要:培养英语学习喜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利用儿童外语学习的年龄优势,使他们在英语语音和听说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在现行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尚未修订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小学教学大纲和初中教学大纲的重复。教学大纲制定后应着手编写适用的教材,并鼓励“一纲多本”。

2.规范和整顿现有小学英语教学

在探究制订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同时,教育部门应该规范和整顿现有小学英语教学。对不具备条件的学校,要求他们不要开设英语课。对已开设英语课的学校的教学效果要进行检查和评估,使小学英语教学收到实效,并逐步走向正确的发展轨道。在尚未制订全国统一的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情况下,制订地区性的统一要求,使本地区的小学生毕业后,无论到哪所中学,都能和其他学生保持大致相同的水平,以便初中阶段的学。对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主管部门要多加监督和指导。

3.广泛开展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小学英语教学的探究主要包括儿童英语学习心理的探究、学习方法的探究、教学方法的探究、教材的探究、评估标准和评估手段的探究等。要结合儿童学习英语的特征进行探究,比如语音的探究、认知学习的探究等。这些探究应该比小学英语教学的开展先行一步,但现在却是落后一步。只有在充分的理论探究的指导下,小学英语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才能提高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质量。

在开展小学英语教学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学英语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目前小学英语教师不仅数量少,而且教师的素质没有保证。很多小学聘请兼职教师,有的甚至临时招聘高中毕业生任教。小学英语教师除了应该具备一般教师的素质外,还应该在英语语音和听说方面有较深的功底。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3

[内容] 

 

    普通高中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制订的高中教

学大纲是为培养21世纪人才 打好基础的工作。21世纪是科学技术将进一步

迅速发展的时代,是国际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时代,是人才竞争 的时代。因此,

当代社会对英语教学的要求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高。1996年制订的《全日

制普通高级中 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以下简称《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

纲》或《大纲》),就是在这样一个世纪转 换时期问世的。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是根据课程计划制订的具有权威性的纲领性文

件,是高中外语教学的实施纲要 ,是教学、教材编写、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估的

依据。高中英语课通过本学科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全 体学生素质,

其任务是"培养在不同程度上掌握一些外国语的各方面的人才"。根据《大纲》

的规定,高中三 年分为两个教学目标:头两年要求达到第一级目标,第三年(文、

理科选修)要求达到第二级目标。达到二级 目标的学生一部分通过高考升入高

等学校,另一部分走向社会就业。

    然而,我国高中的英语教学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目标单一,单

纯为了升学。目前,外语是高 考的必考科目,师生极为重视,教学都很努力。

但是,高考比较重视语法,不设听力或口语测试,有些学校就 放弃听说教学,

用大量的时间搞"题海战术",严重影响正常的教学。鉴于这些情况,高中英语

课程必须改革 。要认真贯彻《大纲》的指导思想,明确高中开设英语课的目的

具有双重性,使高中英语教学目标分级,分层 次教学,实行等级考试,这样做

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绝大多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英语教学效益。

    本文仅就学习《大纲》的"教学目的"部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些体会。

    一、英语语言教学

    《大纲》规定:"在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的基础上,巩固、扩大学生的基

础知识,发展听、说、读、写 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

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并使学生获得一定的 自学能力,为继

续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这一段文字是从英语语言教学角度提出的,

其中有三个问 题值得深入学习和研究。一是何谓交际能力,怎样使学生获得这

种能力;二是为什么和怎样侧重培养阅读能力 ;三是怎样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自

学能力。

    (一)培养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已提出了"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

《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大纲》在 它的基础上提高了要求,提出"在口头上和书面

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 相比,提出"交

际能力"的要求的确是一大进步。

    对"交际能力"的涵义,语言学家们有许多分析。概括起来,交际能力至少

要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第一 是语言能力,即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的

形式,也就是有语法能力、遣词造句的能力;第二是运用语言 有效地交流思想

的能力,指在预先未知的真实(不是课堂上模拟的)情景中使用语言进行交流,

填补信息沟, 达到交流思想的目的的能力;第三是社会语言能力,要求学生对

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要有所了解,懂得何时、 何地、何种场合、对谁该用什么

方式和态度说什么话,要求得体地使用语言达到交流的目的。

    过去的英语教学虽然一直强调运用语言的能力,但由于受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的影响,对"能力"的理解比 较狭隘,满足于学生理解语言形式、完成机械的

句型操练、掌握一般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技能。学生掌握了 语言知识,但不

过是仅仅具备了语言能力,在实际生活中,他们失望地发现自己听不懂、读不快、

张不开口、 写不出,不会用语言,更谈不上恰当地使用。

    《大纲》提出"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

力",无疑是比过去的要求提高了 。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大纲》在"教学

要求"和"内容"等部分做了相应规定。例如,《大纲》的"教 学内容"部分不

仅列出了语音、词汇、语法等项目,而且详细列出了日常交际用语41项,约有

300多个基 本句型和用语。《大纲》在"教学要求"部分提出了学生能听懂用

略慢的语速谈有关日常生活的内容,能运用 《日常交际用语》表中的表达方法,

围绕日常生活话题,进行初步的交际。

    《大纲》在第五部分"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要遵循英语

教学规律,处理好语言基础知 识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高中要继续加强英

语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其目的是指导学生更好 地进行语言实践,

培养实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另一方面,在教学语言知识的过程中应尽量

加强实践, 进行有目的的语言运用。"在掌握语言基础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

言语技能,并发展成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 力。因此,要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

今后使用英语的需要编写各种有助于开展交际活动的材料。"这就向教材编 写

者和教师提出了要求,要设法创造交际活动的情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际性活动,

例如,角色表演、调查、 解题、讨论、辩论、采访、写便条、写信、记日记等,

使学生能有充分的机会通过口、笔头使用英语表达自己 的思想。

    为了保证实现《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和贯彻上述教学原则,不仅要向教材

编写者和教师提出要求,还要 对测试评估人员提出要求。《大纲》第六部分"考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4

[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及按教学大纲编写的初中英语新教材从

1993年起在全国使用。新教材在教 学指导思想、设计思路、语言项目设置和口

语操练方面与原部编初中英语教材相比均有明显差异。初中英语新 教材三年一

轮的首期使用造就了一支新型的初中英语教师队伍。从1996年9月起,与初中

新教材启承相接的高中 英语新教材开始实施。教材的变革引发了教学思想、教

学方法、水平测试等方面的变化,直接和深刻地影响着 外语教师的新的教学观

念的形成和发展。对高中英语新教材教学现状的调查和研究,不仅对于了解和研

究英语 教师和学生教和学的现状,及时发现和矫正某些偏向具有现实意义,同

时对于外语教育方针政策、学科教材建 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主流及倾向

在某三校高一学生和教师的三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中,可见以下情况:

1."结构——功能教学法"与教材受到欢迎

近60%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85%的初中教师认为"新教材比部编旧教

材好","新教材生动有趣"; 62%的高一教师称赞"结构——功能教学法"是

科学的英语教学方法。

2.新教材系列并未全部落实

75%的高一学生很少听录音磁带;95%的初、高中教师答不全英语教材系列的

全部构件;没有一位教师在课 堂上使用"阅读训练";因为"课时不够",超

过95%的学生反映"学习负担过重","课外无时间读英语"。

3.作业以书面为主,考试考查以书面为主

87%的高一教师主张"英语书面作业应留足份额","少做练习不放心";

市售教辅材料杂乱,编拟思路与 大纲倡导的"结构——功能教学法"相悖;听

力考试多是"听写",题型过少;高一年级无一位教师实行"口 试"。

4.课堂教学质量喜忧参半

高一听课42节,其中A级课7节,占17%;B级课8节,占19%;C级课16

节,占38%;D级课11节,占26%。

二、值得注意的教学现象

1.初中学生在升学考试后重新排列组合,进入不同学校的高中学习,他们在

初中已接受了三年英语教育, 其中约有70—80%学生的英语水平居中等以上。

在接受访谈的54人中,有三分之一学生表示"高中英语课教得不 好","某教

师教得不如我的初中英语教师","老师不讲语法,上课只是读读译译,提几个

问题就教完了" 等等。"白天吃不饱、晚上找家教"的学生已不是个别少数。

2.高一教师的英语素质、东西方文化素质以及"交际语言教学法"修养普遍

滞后于高中英语教学新大纲和 高中英语新教材的要求。在接受问卷和访谈的14

位教师中,有一半教师目前难以胜任高中英语新教材的教学任 务,集中表现在

瞬息万变的课堂上,由于语用能力弱和教学方法的古板,把握不住可以演化的教

学契机,教学 过程中内容容量小、节奏过缓、思维训练过少。这些教师的英语

和非英语素质与新大纲、新教材的差距又难以 在短期内得到整合。

3.义务教育初中新教材从1993年起在各学科全面施用,受到了教育行政、

学校领导和各学科教师的普遍重 视,累积了丰富的教学成果和可行经验。

自1996年起,普通高中唯有英语一门课程实行新教材,教育行政和学校领

导对高中新教材的关注欠力度, 只有教研部门唱独角戏是不够的。

4.高中英语教学大纲是极富弹性的教学法规,作为教学执法的最高机构——

国家教委考试中心,并未 执法运作标准(考试大纲)和标准方案说明(样

题)。许多教师说,没有教学标准样品,何能规范教学行为活 动。

三、分析与思考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和新教材的实施已完成一轮,初中英语这三、四

年的教学活动为高中英语新教 材的启动已先期营造了教学舆论。应当说,高一

英语教师执教新教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96年9月至今一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中,一批具有新型语言教学思想的高

中教师正在磨炼成长,约有二分之 一教师厚实的教学业务功底在高中新教材教

学中得到了展示。他们重视语言结构的操练,重视语言知识与技能 (Linguistic

competence)的培养。他们更重视把学生获得的语言能力融入不同的语言环境中

加以运用,着力培 养学生的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这些课的特征

是结合生词创情景,结合情景讲故事,结合语言结 构求交际,长课文的教学按

"整体——部分——整体"的整体教学方式来运作。英语课堂上,师生之间、学

生 之间的双边活动频率较高,思维容量、语言信息量和语用活动量都比较大。

这类教师所教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好 ,他们在初中三年中获得的英语基础知识和

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在高中新教材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验证。

另有二分之一的教师在教学中遇到了许多难以排解的困难。这些在语言结构

主义一统天下的环境中学成英 语的教师们,在一、二十年高考疆场上屡战屡果;

而面对高中教材的新体系,他们感到无从施教,在新旧教学 观念的碰撞中,感

到进退维谷,反映在"内容太多,课时不够用","语言知识结构少讲、不讲不

放心"。有 些课上,语言知识讲解纷杂,语用交际少,课堂教学气氛沉闷,这

些教师所教学生多是初中英语学习成就平平 的学生。

调研情况表明,高中英语教学对初中英语教学存有明显的攀附依赖性。高一

英语新教材实施中,反映的问 题可归为:

1.教师的英语素质和非英语素质与大纲和教材要求存有差距。

2.教师的英语学习观和教学观需要更新。

应当看到,中学英语教材的变革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必然产物,教材的变化激活了 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思辩,当前的焦虑和纷争在教

学实践中会逐步化解,新旧教学观念在实践中会逐步渗透、磨 合、发展、提高。

当前,要进一步学习、认识交际语言教学法。观念的转变不在朝夕,学科教

学思想和教学风气的转变是一 个漫长的渐进过程。走出"交际语言教学法"的

三个认识误区是有意义的:

1.交际法就是少教语法、不教语法;

2.交际法就是教口语;

3.交际法就是同伴活动(pair work),就是角色扮演(role play)。

与初中教材相比,高中教材课文内容难度较大,表现为抽象概念较多,形象

思维的内容相对减少,语法现 象比较复杂,这些就增加了运用交际法教学的困

难。由于部分教师信心不足,一些高中课堂上出现了倒退现象 ,高中新生在初

中阶段基本养成了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学习习惯和初步的交际习惯。这些学生会

在这样的课堂 上因得不到展现而失望,甚至认为高中教师不如初中教师教得好。

正确的出路是教师要摒弃自身的思想障碍, 树立信心,加强业务学习,迎难而

上,以开拓高中教学的成功之路。

我国外语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材的编写既吸收了交际法语言教学的长处,也

充分考虑到我国外语教师队伍 对结构派教学大纲及其教学法的熟悉程度和运用

水平。那种将语言结构教学和语言交际教学对立起来的认识, 正是对交际语言

教学法的不理解。从理论上和事实上讲,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观点并不排斥语言结

构主义的观点 ,完备的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观点包容着语言结构的观点和语言功

能的观点。语言结构的观点表现语言能力,/,!/语 言能力是指具有语言知识与技能,

能讲出符合语法规范的话语。这种能力是通过语言结构的操练获得的。语言 功

能是指在不同场合进行人际沟通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交际能力。

知识和能力是无法截然分开的,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来看,所谓语言结构(即

知识)是指一个人参与学习活 动,从中获得信息,通过头脑的组织,并以一种

网络形式在大脑中储存起来。这些语言结构知识不是静止的, 它们在不断地活

动,被用来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语言结构知识的活动过程中,一个人能不能

很快地学习和 理解新的语言知识,会不会将新的语言知识从大脑中提取出来加

以运用,即表现为这个人的语言能力。离开了 语言知识,就失去了理解、认识

的物质基础,没有掌握语言工具,就不可能有利用语言工具的语言能力。但是 ,

光有语言知识,也未必有强劲的语言能力。语言知识是语言能力的基础,而语言

能力又影响语言知识的获得 。语用能力(即交际能力)是与语言能力相关的另

一种能力概念,即是掌握了语言知识,并在不同的时空情景 中,与不同的交往

对象得体地运用语言的能力。语用能力的基础是语用活动知识,交际语言教学法

主张教会学 生"到什么山上会唱什么歌","碰到什么人会讲什么话"的知识

和能力。

据此,可以用下图表示语言知识、语言能力、语用活动知识和语用能力的关

系:

(附图 {图})

图示四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

英语语言知识与能力和语用活动知识与能力的习得、拓展并走向高级程度,

需要语境化的听说读写的教学 活动来实现,这种活动即是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观

念。"说"在交际法语言教学中的地位是突显的,但"说"并 非是交际法语言

教学的全部,那种只认为"说"(口语)才是交际法语言教学的观点是有失偏颇

的。我们主张 听说读写能力的协同发展。交际法语言教学并不排斥语言结构知

识的教学,交际语言教学法结出的正果应当是 语用能力。初、高中英语教学新

大纲和新教材的归宿就是要培养学生具备这样的能力。

义务教育初中英语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要求分两个级别,并就听、说、读、

写、语音、词汇、语法七个项 目分两个级别明细要求,这样的规定符合我国国

情,是实事求是的。初中学生接受三年教育,在毕业、升学考 试后进入不同类

型的高级中学继续学习,不同类型交际间的高一新生群体差异比较明晰。尽管高

中英语新大纲 已分别对必修年段和选修年段规定了不同的教学要求。考虑到校

际间办学条件并不一样,实现大纲规定要求的 教学措施也不相同,要求不同水

准的学校去完成同一规定的教学要求,这与国家教委倡导创办四种类型普通高

中的要求有不一致之处。建议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的必修年段分级提出教学要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5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自60 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经过几十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近年来,两个中学 英语教学大纲及根据大纲所编写的教材中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 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笔者认为,学 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 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2、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中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汉语文字是表意文字 ,体现了形、音、义有机结合,使人见了汉字即可会读知义。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 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 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笔 者体会,听说能力强,阅读能力、悟解能力、交际能力等也随之而强。但是必须指出,听说领先,是指学习英 语时首先要多听,听懂,多说,会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 地去听去说,那样的听说是机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为此,可以探索各种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听说方式。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1、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 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 生从学英语的一开始就逐步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

2、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

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 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 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 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 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TodayisMonday.T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随着 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 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 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

3、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法。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 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 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 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 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 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6

关键字:初中英语 听说 训练教学

一、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

“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笔者认为,学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2.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

二、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要求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是科学的,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实践中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呢?笔者认为:

1.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生从学英语的一开始就逐步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

2.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3.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法。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

4.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课内活动小组,每四人一组,由前后两张课桌组成,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课外活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英语歌,英语文艺演出,出英语墙报,英文打字,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7

1.掉队原因探析

心理障碍是掉队的重要原因。造成学生掉队的原因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1.中学一年级的学生对母语的语言、语法、词汇相当熟悉。当他们接触一门与母语表达方式迥然不同的新语种时,由于两种语言的三要素相差甚远,在接受目的语教育时,心理上产生一些障碍。这种心理障碍首先表现在语言转换过程的不适应:汉语为方块字,英语为拼音文字;汉语的字有四声,英语每个词有重音,且有连读、失去爆破、辅音同化等方面的问题;汉语的词基本上是双音节,而英语每个词的音节不一。初学者不掌握目的语这些特点,一部分学生常常是用学习汉语的规律来指导自己学习英语,因而产生心理上的不适应。所以,初学者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克服这种旧的认知习惯,建立新的认知习惯,克服母语的干扰,不断扫除心理障碍的过程。这个过程过渡得越快,外语学习效果就越好;难以克服,则掉队。

2,教师对如何克服学习的心理障碍研究不够,指导跟不上去。

由于教师不掌握学生心理障碍,单从技术(知识和技能)上指导,矢不中的,没有收到预期效果。方法的不力,使这些本来可以争取过来的“同盟军”,没有争取过来。掉队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掉队生在心理上也得到“安慰”。他们觉得既然有这么多人都不学英语,我何必勉强跟着学,我倒不如把这个时间用到数学、语文上,用到这些学科上还能有点效果,用到英语上是白费时间。这种情绪一旦在班里蔓延开来,则愈加不可收拾,甚至会影响到一部分“意志不坚定的”中等学生。

3,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使掉了队的学生更加不适应。

有的学生既已掉了队,这已说明教师原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不为这部分学生接受,他们的知识和技能和跟上队的学生比拉了一大截,要让这部分学生赶上来,不能只给他们“吃大锅饭”,要给他们“开小灶”,他们需要个别帮助。

所以,为了帮助这些学生必须给他们以特殊的照顾,用特殊的方法,其中包括消除心理障碍的方法在内。

4,全面、准确地贯彻大纲

克服心理障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是防止大面积掉队的重要措施:全面、准确地贯彻教学大纲,对防止大面积掉队有重要意义。

大纲把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教学目的定为“打好初步的基幢。把中学阶段的英语教学视为实现真实交际的准备阶段,而不是要求学了英语立即用英语去进行真实的交际。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8

〖关键词〗 基础教育 课程 改革 标准 教师 素质 能力

一、引子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了要“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加速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任务。于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纪之交启动了。经过充分酝酿和研究,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发下简称《纲要》),确定了改革目标。这是我国建国以来第8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7次改革所无法比拟的。

《纲要》明确指出,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它以“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教材开发与管理”、“课程评价”、“课程管理”、“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及“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等九个部分纲领性地规范了这次课程改革的内容。

2001年7月,经教育部同意,经过近300名专家的共同努力,17科18种课程标准正式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次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这次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它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地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之中,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使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到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二、英语课程改革回顾

自1977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发展大体上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7年—1990年,期间分别颁发了《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试行草案)》(1978—1980)、《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1986)、《全日制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1990)。(这一阶段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虽然不断调整修订,但却是建国以来第一个自始至终完整实施了的教学大纲,结束是时间是1998年秋,直到最后一批使用根据该大纲编写的高三课本的学生毕业。)

第二阶段,1988年—2000年(第二阶段的大纲编订实际上有一段时期是与第一阶段的大纲修订并行的),期间分别颁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88)、《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1992)、《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初审稿)》(1993)、《全日制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供试验用)》(1996)、《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2000)。

第三阶段,是从1999年开始现已研制颁发出来的《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

三、《英语课程标准》简说

从第一、二阶段的教学大纲来看,我国的英语课程研究从遭受“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创伤后,迅速改变了我国外语封闭状态,到逐步“科学、规范、开放、完整”,这些大纲担当起了历史的重任,保证了我国中学英语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但是,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各地经济和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英语课程的开设情况、师资条件、教学条件、英语教学实际状况和当地对英语教育的需求等都存在着很大有差异。过去的英语教学大纲就没有区分这种巨大的差异,以单一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作为全国各地和不同类型学校英语教学、教学评价、考试和教材编写的依据,以统一的要求实施对学生的评价和考试等。这是造成我国教育资源极大浪费和教学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此,第三阶段也就是现在进行的最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了改变这一现象,研制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目标体系,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水平和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作为目标内容,将基础教育阶段从小学至高中英语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九个级别。国家英语课程标准要求从小学3年级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小学6年级结束时的要求;第五级为初中毕业时的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生时的要求。其中第一级、第三级、第四级、第六级第七级为过渡级,第九级为外国语学校和外语特色学校高中毕业课程目标指导级,该级别也可作为部分学校少数英语特长学生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方向。这种全新思路的级别划分,不仅对各地区、各学校和广大教师把握各个层次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要求,具有清晰的指导作用,也对各层次教学过程的评价提出了较为明确的标准,而且对于教材编写和教学资源的运用,提供了具体的依据;最为重要性的是,过渡级别的设置,为各地根据当地英语教育的实际调整相应学段的英语课程目标,为英语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

《英语课程标准》与其它17种课程标准大体一致,由“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五个部分组成。 在“前言”部分,它根据《纲要》的精神,结合我国英语课程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六条基本理念。它们是:①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②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③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④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⑤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⑥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这是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们既是我们制定课程标准的理论依据,也是指导我们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准则。

四、《英语课程标准》的特点

1.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力求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强化祖国意识,开拓国际视野,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目标的确定,将英语课程从仅仅关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提高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既有较强的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又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个性品格,从而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级课程体系,保证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英语课程标准》从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毕业整体设计英语课程,将英语课程的目标按能力水平设计为九个级别。级别的设定既与年级有一定的联系,又不完全等同于各个年级。同时,《英语课程标准》还指出,考虑到我国各地区教育的条件和发展的不平衡,根据国家课程三级管理的有关政策的规定,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或降低相应学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要求。分级的设定,对中小学各年级的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和教材编写提供了指导,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3.倡导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

《英语课程标准》以描述学生“能做什么”为主线,强调学生要能用所学的英语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语言学习要从语法讲解中和单词的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要通过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和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形成语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发现和归纳等方式,掌握语言的规律,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交流与合作发展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提倡“任务型”的教学思想,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

为落实各项能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实践性强、具有明确任务的“任务型”学习方式,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任务型”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强化学习动机,提高学习兴趣,形成学习策略,培养合作精神,增进对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和想象能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联系。《英语课程标准》还强调指出,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考虑当地的条件以及学生的需要,积极和有创造性地探索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5.注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建立了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评价应有益于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有利于学生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促进每个学生在已有水平上的发展。《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英语课程的评价体系要注重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应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不仅评价的形式要多样化,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

6.强调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于英语课程来说,语言环境的创设,语言运用的真实性和语言材料是否丰富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有力保证。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技术的开发为英语学习创造了新的教与学的方式和前所未有的空间。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针对本地区的条件,积极和有创造性地利用多种资源,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 五、面对《英语课程标准》新挑战,积极推行教学改革

《英语课程标准》是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给广大中小学英语教师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并指明了英语教师发展的方向。笔者认为,英语教师要勇于面对新的挑战,积极主动地实行英语教育教学改革。

1.思想上和行动上实现三个转变

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功能。变英语教师(teacher)为英语教育工作者(educator),做一个教育教学上的组织者(organizer)、设计者(desinger)和指导者(instructor),变以老师为中心(teacher-centered)为以学生为中心(student-centered)和活动为中心。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

2.加快提高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

(1)英语教师应有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2)树立符合素质教育精神的英语教育教学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3)有宽广和厚实的业务知识,有终身学习的自觉性。

3.不断学习进取,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是实施《英语课程标准》的主动者和执行者。从目前来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在教学第一线的英语教师一是忙于教学,囿于局部经验,没有在职学习机会;二是满足于现有的教学经验,轻视理论学习,使课程理论与实践分离,教学水平达不到较高层次;三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深蒂固,不愿改变现有的经验,思想观念落后。这就提出了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迫切性。笔者认为,这种继续教育的战略重点应当成为有效地推动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不是一种从零起点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学科和技能训练的水平上,也不能追求教育内容的完整性,这里自主的学习是各种能力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应当认识到教师素质提高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地运用自主学习的手段整理分析教育经验、调整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的过程。

英语教师的继续教育应当为英语教师的自主发展注入活力,

具体地说,应当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

(1)把英语教师的经验思考转变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理论思考(不是把自己禁锢在一两种理论框架之中);

(2)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师的行为反思水平,为他们在教学领域的自主拓展提供专业性的方法和工具;

(3)有针对性地介绍英语课堂教学应用技术和技能;

(4)增强英语教师对真实英语的语言运用意识,为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的定向提高奠定基础。

从当今基础教育的形势来看,教师自身的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性课题。伦敦大学教育学院对外英语系教授H?G?Widdson指出:“只有受过系统教育、具有语言教学意识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才有可能搞好语言教学。语言教师必须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以达到职业水平,必须发展个人的创造性。由此可见,终身学习应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具体说来,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应具备以下10种专业能力。

(1)认知能力(cognitive competence):包括归纳能力、演绎能力和分类等逻辑思维能力。

(2)教学反思能力(reflective competence):主要包括对教学设计的反思、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对课堂教学整体行为的反思、对教学评估的反思等。

(3)设计创意能力(creative and designing competence):主要包括英语课程的构思和设计、教学的构思、教学整体设计、教学过程的调整、教学材料的编制、组织、调整和使用等。

(4)执行能力(implementing competence):包括实施课程计划和整体教学计划、实施具体教学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保持课程计划、整体教学计划和具体教学计划的一致性;教学过程的随机处理策略等。

(5)观察能力(observation competence):包括课堂现场观察、学生群体行为观察、学生个体行为观察、心理观察、观察信息的有效收集和分析等。

(6)话语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主要包括询问方法、交谈方法、领悟技术、有效表达技术、母语和英语的使用策略、学生话语失误处理策略、爷堂交际英语的系统掌握等。

(7)互动能力(interactive competence):主要包括师生间的互动模式的养成、互动模式的转换与变化、真实交际中的互动技术等。

(8)群体控制能力(group monitoring competence):主要包括班集体的建构(与英语课堂教学相关的方面)、课堂的管理技术、课堂活动类型的运用、课堂活动类型的转换、群体学习行为的养成、教师对教学群体的领导方式等。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9

1. 对听说领先法的理解和认识

1.1 听说领先法是实现教学大纲的保证。自60年代以来,我国外语教学引进听说领先法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经过几十年教学改革的实践,到目前为止听说领先法已成为我国中学外语教学的主导方法。近年来,两个中学 英语教学大纲及根据大纲所编写的教材中充分体现这一指导思想。《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出:“听说英语是 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英语教学要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培养。”“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指 出:“根据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起始阶段的教学要从视听说入手,听说训练的比重要大些。”笔者认为,学 习外语,首先应重视听的训练,能够听懂,才能带动读说译写的能力跟上,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才可能使英 语学习有快速提高的效果。因此,实行听说领先法教学是实现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听说教学要求的保证。

1.2 根据英语语言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坚持听说领先。中国学生的母语是汉语,汉语文字是表意文字 ,体现了形、音、义有机结合,使人见了汉字即可会读知义。英语文字形、音、义并无有机的结合,是拼音文 字,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是个很大的差异。此外,英语中还有一些只能意会的不能用语法规则讲清的习惯用法, 句型,也存在一些汉、英思维上的差异,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的学生学习英语的拼音文字,如果不能听懂, 也就不会读说,文字的形义也就不能牢记。中国学生必须多听,多读,多说,才能记住英语的形义,时间稍久 些不听不说,就很容易忘记。因此笔者认为:学习英语在初中起始阶段的听说比重要大些,在以后的各个学习 阶段,仍然要重视听说训练,仍然要把听说训练放在第一重要的位置,也就是说要把听说领先法贯穿于整个学 习外语的过程中。同时把语法书写、交际应用、语言知识、翻译等能力培养揉合进去,这样才能学好英语。笔 者体会,听说能力强,阅读能力、悟解能力、交际能力等也随之而强。但是必须指出,听说领先,是指学习英 语时首先要多听,听懂,多说,会说。可以采取各种有效的手段,切忌要求学生象“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式 地去听去说,那样的听说是机械的,枯燥的,不能持久。为此,可以探索各种生动活泼的有效的听说方式。

2. 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语言首先是有声的。听是学习语言的源泉和基础。听得清,才有模可仿,听得准,才能说得对。英语教学 的初级阶段,要求重视听说训练和口语能力的培养,这是科学的,是符合语言教学规律的。实践中,如何加强 对学生的听说训练呢?笔者认为:

2.1 切实抓好起始阶段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学生初学英语,往往抱有好奇心和新鲜感, 因而对学习怀有极大的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一良好的开头,把学生的好奇心逐步培养成愿听爱说的习惯,使学 生从学英语的一开始就逐步养成静听别人说英语的习惯,勇于用英语回答以及提问,模仿录音的习惯。教师则 用流利动听的口语,配备上实物、图片以及表情动作,给学生造成深刻的语言印象,并努力使听说训练从小处 着手,创造学生开口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礼貌语言:Hello,Good morning,I'm sorry,Thank you ,etc.还可以从最简单的课堂教学用语着手,重复使用:Read after me,Look at the blackboard…等组织教 学,学生听多了,不仅听懂,而且也能说几句,好奇心就得到暂时的满足。这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将课堂上的机 械听说扩展到课余生活中去,使学生的好奇心升华为一种讲英语的兴趣。兴趣的增长,必然给学生带来强烈的 求知欲。因此,抓好英语教学的起始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开展听说训练的重要一步。

2.2 坚持课前三分钟讲英语。把每节课开始后的三分钟固定为讲英语的时间,让全班同学轮流作简短的值日 报告。具体作法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由点到面逐步铺开的方法。值日生报告内容从短小浅易,分阶段逐渐 过渡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多采。这样做,首先应由教师编写代表性的报告范文,印发给学生,选定几名语音 语调好一点的学生当值日示范,然后全班同学轮流值日。报告内容可以是学校生活,小故事和自由谈话等。最初可按如下几个程式进行:I'm on duty today,Todayis Monday.Tt's Sunny today.we are all here…随着句型,词汇的增多,学生还可按当天实际情况增加内容。教师要给予引导鼓励,并有计划地进行巩固所学知识 的口语训练及一些交际性训练。这种简单的英语报告尽管仅占几分钟,但对渲染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模仿力 和创造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也为口语训练提供了场所。它是巩固课堂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2.3 课文教学坚持听说领先法。把听说训练同课文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每教新的课文时,坚持让学生先听 录音,然后让学生根据所听内容回答问题。教师提问必须有一般问句,也有特殊问句,内容有简单的,也有复 杂的。这样可以让水平不同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真正达到培养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目的。

讲课文时,教师不仅坚持用英语组织教学,而且力图使自己的语音语调准确规范,富有表现力。学生提问 或回答教师的问题也尽可能地使用英语。新课文讲完后,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归纳大 意进行复述或表演出课文内容。这种形式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能力的最佳方式。课文教学还可坚持听写训 练,听写的内容可以是课文中的单词,短语,句子或课文缩写。这也是强化听力训练。

2.4 建立课内外活动小组,加强语言实践。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为开展语言实践活动,可建立课 内外活动小组。课内活动小组,每四人一组,由前后两张课桌组成,在课堂上进行问答,对话和表演。课外活 动小组可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年龄特点,在课后组织讲故事,朗诵,猜谜语,学唱英语歌,英语文艺演出, 出英语墙报,英文打字,举办英语知识竞赛等等。这些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又可加强学生学习 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英语的能力。除上述各方法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考虑每周开设一节听力课,对学 生进行专门的听力训练。利用录音、广播电视等现代化手段来促进学生的听说训练,扩展他们的语言环境。平 时可要求学生之间试着用英语交流,以锻炼说的能力。还应改革考试方法,有笔试,口试,听力测验等内容。 这样,多方位地开展听说训练,就是提高学生听说能力的有效途径。

3. 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性

初中英语教学大纲篇10

[内容] 

 

    内容摘要 中学英语教学要给学生打好口头、笔头的方面的基础。学好语法

有助于打好这两方面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不应视为只能听懂、会说现

成的套句,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交际能力是一项包含 多方面、多层次

的知识和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宜提倡培养学生的交际能

力,应大力提倡 "培养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这一教学要求。

    我国的英语教学受制于我们的社会制度、英语的特点、教学目的、学生特点

等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我们 英语教学的特点。

    关键词 教学目的 语言规则 为交际

    * * *

    国家教委最新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下简

称新大纲)对中学英语教学目 的、要求等方面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认真学习

新大纲,把握新大纲的精神,切实贯彻执行新大纲,必将促进 英语教学改革,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 对中学英语教学目的的认识

    (一)打好初步的基础

    新大纲对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规定为:"通过听、说、读、

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 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初步 的基础;使学生受

到思想品德、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

力。"

    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训练,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都是

为了打好初步的基础。

    打好初步的基础,应包括打好口语和书面语两方面的基础。为此,要求学生

要切实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 和拼读技巧;掌握基本句型和习语;掌握基本语

法知识和一定量词汇及其用法;掌握词的变化规律和一般构成 规律;掌握阅读

技巧以形成语言能力(linguistie competence)和言语能力(speech

competence)。打好初步的 基础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会说几句装配好的现成的套

话这样一个简单概念上。

    英汉两种语言不是"同族同宗"语言,有各自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各自的特

点。两种语言在语音、语法、 词汇三方面相差甚远,两种语言的形态、结构有

很大差异。这导致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难点多,形成语言能 力和言语能力的

困难多。所以,为了打好初步的基础,对中国学生来说,必须学好英语的语言结

构,这样才能 形成组词成句组句成篇的能力,这样才能形成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的能力。

    当前初中学生学英语,由于使用新教材,学生的听说能力有很大增强。但这

种增强,似有些虚假成分。如 有的学生的听说能力范围只限于书本上的话,把

书上的话稍加变动便听不懂说不出来。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语法问题没有解

决。

    语言能力源于语法知识。语言能力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层次的内容。理解在

先,表达在后。语言的理解能 力是语言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没有充分的理解,

便不可能产生有效的表达。"掌握一门外语的关键是弄通和 内化这门外语的结

构,而掌握语法是通向这一目标的最佳徐径。"[1]功能一交际法在其创建初期,

"着重语言 的功能,意念大纲实际上就是对语言功能分类细表;语法成为服务

于功能的分段,语法失去了独立存在的必要 ,语法教学地位下降,情景主宰一

切……这一做法的极端便是'排斥了语法教学在外语教学中的应有地位,片 面

强调语言使用的技巧,忽视语言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功能。'"[2]功能一交际

法走过了一段弯路之后,语法 教学又重新受重到重视,"而语法确实正在获得

某种程度的回归。"[3]外语教学历史上这一经验,我们应该汲 取。

    教师讲解语言规划并不是语言教学的目的,只是为言语操练服务。学习语言

的目的在于交际,这是语言教 学的主体,讲语法仅仅是服务于打好基础。所以

讲解要适当,时间占用要少,讲练结合,讲中有练,练中有讲 ,边讲边练边巩

固。一些极为简单的规则甚至可以不讲,让学生在言语操练中自己去发现语法规

则的奥秘,在 言语操练中内化(internalization)语言规则。

    语言的结构形式是语言功能的载体。学习语言的结构形式,是学生学英语运

用英语的重要条件,掌握了语 言的结构形式,才具有生成句子的能力,才能进

行有效的言语交际(speech communication)。不掌握语言结构 的言语操练

(speech drill)是在低层次上简单的言语重复,是盲目的操练。学生只学会一点

装配好了的现成套 句,势必形成鹦鹉学舌式的语言学习模式,学一句会一句,

学两句会两句,甚至说出来的话连自己都不清楚是 什么意思。这样下去,怎么

能培养出言语交际能力来?

    学好语言规则是认知语言的需要,是取得技能的需要,是取得技能阶段的基

本训练。在这个基础上经过大 量、反复的言语操练才能逐步内化语言规则。只

有这样在交际中才能做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中学生学英语其 母语习惯已相当

牢固。由于母语的干扰,他们总是习惯于用母语思维,按母语的框架学习英语,

不经过大量、 反复的言语操练便不可能改变这种心理定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