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数学故事十篇

时间:2023-04-04 01:49:57

趣味数学故事

趣味数学故事篇1

圆玄小学 五(6)班 黄培政

我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读完了《趣味魔术与数学故事》。

这本书写了许多数学故事和迷惑人心的有趣魔术。我第一次看这么有意思的数学书籍,并知道了数学的空间是那么的宽大,无处不在,也知道了生活离不开数学。

这本有趣的书写了许多事例,让我讲几个来听一下吧!有一天,作者去了一家大演院看魔术,一走进去就看见一个13岁小男孩出现舞台上,他的助手飞快地潜入观众席,边比试边拿起观众的物品,提问舞台上的小男孩,结果小男孩在既远又昏暗的环境下毫不犹疑一一回答正确,观众发出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声。作者非常惊讶,神奇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小男孩身上,想探个究竟,可小男孩迟迟犹豫着不肯说出真相,最后作者依依不舍的把自己珍藏邮集给了喜爱邮票的小男孩,才换来那“神奇”的答案。原来这一切奥秘来自简单的“数字”。魔术师是利用了数字来暗示某一个物体,达到“神奇魔幻”的效果。如:“1”代表手提包;“2”代表烟;“3”代表铜币等等。书中还说道“非凡的记忆”也是通过数字给单词编号......数字魅力竟如此之大,吸引千千万万好奇的目光。

在生活中也有许多事物可以用数字编号,如:“三八”代表妇女节、身份证号码、学生的学号......

趣味数学故事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故事情境

一、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意义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尤其是对于活泼好动的小学生来说,只有教师能吸引他们的兴趣,才能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小学数学学科本身有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各方面理解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相对吃力。而在趣味化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好玩的游戏、生动的故事等,且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这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2]。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学生才有可能转变学习态度,在游戏中主动探索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经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将趣味化教学作为自己的主要教学方式,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采取了如下策略。

二、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明确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应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3]。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有趣味的故事情境,活跃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些故事情境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来设计,还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完成数学学科的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童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教学“小学数学的乘法运算”为例,教师可以创编这样的一个故事:“有一天小猪的妈妈将刚摘下来的苹果分成了五组,放在桌子上,让小猪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苹果。但是面对这么多好吃的苹果,小猪没有心思计算,着急得直挠头。于是,小猪想向你们请教,有没有哪位小朋友愿意帮小猪算一算呢?”学生在如此有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下,也就更加想要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可见,创设故事情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结合生活迁移知识,增加知识的趣味性

数学是一门思维性与逻辑性比较强的学科。小学阶段是学生各方面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到课堂上来。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知识迁移能力,逐渐提升学生对新知识的内化与理解能力[4]。每个人都有其丰富、独特的生活经验,即使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有限,但是与陌生的知识相比,学生更愿意接触与生活有关的内容。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生活迁移知识,不断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教学“圆的认识”为例,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圆形物体,学生给出了车轮、水桶、碗等多种答案。紧接着,笔者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将这些东西做成圆形的,做成圆形的好处在哪?由此让学生自主讨论,教学效果很好。这就说明利用生活中熟知的事物引入教学内容,一方面能够减弱学生的抗拒心理,另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习变得不再枯燥[5]。

(三)引入游戏,增添课堂趣味性

小学生普遍比较好动,且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将游戏引入课堂,这样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也有利于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增添课堂的趣味性。以教学“年、月、日”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在课堂上融入趣味性的游戏,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即“日”组、“月”组、“年”组。各个小组的每个成员手上都拿着一个号码,当多媒体上显示出某年某月某日时,三个组的成员要在5秒钟内组合好,并且站在最前面,如果顺序或数字错误,那么小组要受到惩罚。通过这样的课堂游戏,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且在游戏中掌握了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趣味数学故事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化教学 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15-02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教师要十分重视这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但是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比较显著的是教学内容沉闷死板,小学生普遍缺乏数学学习兴趣。针对这一教学问题,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趣味化”的教学策略,丰富数学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解读数学教材,并合理融入趣味元素,从而让趣味化教学引领数学课堂走向高效。

一、故事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内容抽象,是小学生比较害怕的学科,如果教师只按照数学教材内容照本宣科,那么小学生会对数学学习产生极大的抵触心理。而故事具有趣味性,对于小学生的吸引力远远高于数学课程对于他们的吸引力。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快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数学学习,教师可以将故事和数学课程内容相结合,用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在课程一开始就抓住小学生眼球,以故事为引导带领小学生进入数学学习中。例如:在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小学生所熟知的《西游记》的故事进行导入。教师在一上课先不进行数学知识的讲解,可以以闲聊的态度和学生谈起《西游记》的故事,可以询问大家“有没有看过《西游记》”,学生一般都会回答看过。教师再接着询问“一般孙悟空在出门化缘的时候,怎么保护师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答出,孙悟空一般是用金箍棒在唐僧周围画一个圆。在给出这个答案后,教师可以打开数学教学课件,为学生展示孙悟空为唐僧画出圆的图片,并且询问学生唐僧在多大的范围内活动是安全的。这样小学生随着故事的引导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了圆的面积的学习讨论中。利用故事导入新课,能够让小学生在一开始上课就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进而升起探索数学知识的欲望,这有助于整节数学课程的开展。

二、游戏纳入教学,丰富数学课堂内容

谈及趣味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最为有趣,最具有吸引力的莫过于游戏了。如果让一个小学生在游戏和数学学者之间进行选择,小学生一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进行游戏。既然游戏对于小学生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教师不妨顺应学生的天性,将数学教学同游戏相结合,开展“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活动。实践证明,将游戏纳入数学课堂能够改变以往沉闷的教学环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点燃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通关游戏,将1-9的乘法口诀设为九个级别,学生从第一级即1的乘法开始答题升级,如果答对升到第二级,答错就仍然退回第一级,如此类推。为了最大化调动学生的兴趣,教师不妨将学生分组竞争,并在通关游戏中加入“抢答”环节,营造竞争氛围。“抢答”设置在最后,答对分数翻倍,答错扣除一定的分数,但“抢答”的题目难度较大。学生在不断的前进后退的通关过程中,不断的重复乘法口诀的内容,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乘法口诀的内容。尤其是增加了“抢答”环节,每一小组都集中精神,参与抢答,争取小组胜出。类似这样的通关竞技游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会使得学生将数学课程想象为一个需要打败的对手,不断的对其发出挑战,并且不胜出决不放弃。在这样的充满斗志的数学竞技游戏中,小学生会发现数学课程进行的很快,看似复杂的数学难题在自己通关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解决了,从而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开展趣味实践,促进学生消化吸收

事实上数学教学内容不仅存在于教材中,也存在于生活当中,教师可以将数学教学同生活实际相结合,带领学生进行趣味性的教学实践,在有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教学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来到操场,并安排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站定,然后教师开始从中间的一个学生开始发问,问他的前后左右各自站着哪位同学。紧接着,教师再安排学生左转和右转等,再重新发问,如此一来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各个位置。除此之外,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找规律》的教学时,也可以将学生带到操场,然后让学生一男一女的分隔开站好,点出其中一名学生,询问排队的规律是什么。又如:在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充分的数学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拼出想要的图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认识不同的数学图形。数学教学实践活动还有很多,教师可以根据每一节数学课程,合理地安排教学实践活动,使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相结合,改变以往刻板沉闷的课堂教学方式,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总而言之,数学课程是一门充满趣味性的学科,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的采用新的教学策略,挖掘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因素,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数学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此外,在实施趣味化教学时,教师要合理安排时间,并注重趣味活动与数学学习的相关性,从而避免出现“玩”而无收获的情况。

参考文献:

[1] 黄三中.小学数学快乐学习的策略探究[J]. 新课程(小学), 2015(02).

趣味数学故事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趣味性;数学味;情感体验

提起数学,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或数字,对于初学者来说,数学的学习给人一种单调的感觉。笔者就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后发现了以下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学习的方法。

一、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游戏、故事

首先,低年级的小学数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性和引导性的教育,如何引导学生走入数学学习的乐园,并因此喜欢学习数学,这就需要老师们在前期数学教学中适当的增加一些趣味性的内容。最大的趣味性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有游戏相伴,这些游戏是服务于数学教学并有助于学生们学习数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小学生尤为重要。数学教学中的游戏多种多样,如:数字游戏,图案游戏,搭火柴等。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老师要有一种寓教于乐的意识,通过做游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进行填鸭式和强制性的教育。

其次,教学中的故事性是一种特别有效的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笔者适当的引进一些这样的故事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决》时,笔者运用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的故事。

屏幕动画先后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她有几位好朋友,又是谁呢?

生:七个小矮人。

师: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吗?

随着学生数数,屏幕出示1至7,再在七个小矮人手拿气球中出现7、14、21三个数。

师:七个小矮人他们每人手拿一只气球,你能看出气球上的数是怎样排列的吗?

生:后一个比前一个多7。

生:第一个数是7,第二个数是7+7,两个7相加是14,第三个数是21,3个7相加是21。

师:接着往下写,是哪些数呢?

学生回答28、35、42、49,屏幕中出示各数,我就追问是怎样想的。

师:我们一起把这一列数读一读。

学生读7、14、21、28、35、42、49。

师:这些数都与几有关系呢?

生:7。

师:从这一列数中,我们能看出:一个7是多少?2个7呢?“21”是几个7?几个7相加得28?……

学生回答后教师组织学生看着屏幕中的数说一说:1个7是7,2个7是14……

师:今天这节课如果我们将学习7的乘法口诀。在精练的故事情节中,没有过多的渲染,有的是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快乐的学习态度。

重要的是,通过讲故事,老师有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情怀,并带着一种信心和喜悦来引导学生们的学习。学生们很容易受老师情绪的影响,所以老师在课堂上的乐观态度会给学生一种振奋和激情,因此,老师的宽容和体谅能影响并改变学生的一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们的责任心和使命要求老师用心去教育孩子,开启学生学习兴趣。

二、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数学味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的良好开端是让数学既有趣又有味。

1.趣味性和数学味有机结合

数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的语言系统的学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数学语言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反映了对数学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程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是数学课要凸显“趣味性”与“数学味”两方面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向简洁、科学的方向发展。在教《百分数的意义》这课时,老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请你谈谈今天这节课的心情是愉悦还是遗憾,如果用今天学习的百分数来表示你今天的心情,那么愉悦和遗憾各是百分之几?老师这样的交流语言很好地体现了数学语言的特色,同时又带有定的趣味性。

在小学低段的教学中,数学教学以趣味性为主,如,判断对错会用“森林医生”的形式呈现,连线会用“动物找朋友”、“动物回家”等形式呈现,每个问题的解决都会有相应的情境图,因此,学生们的兴味盎然。

2.数学化思想的有机渗透

就教学学习过程来说,数学学习源于生活和有效的问题情景,数学的学习应不断地从具体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揭示数学规律。比如,在三年级数学下册《比一比(平均数)》一课上,为了让学生在正式求平均数之前有一个方法上的渗透,笔者在讲授新课之前用课后练习的“分铅笔”情境,即让学生实际匀一匀和先合后分来向学生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拍球的平均数做良好的铺垫。在数学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能动性和创造性,理性而深刻地把握教学内容。

三、数学教学趣味性中的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依据一定的教育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的变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不仅是教学工作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数学学习的最初成功能让学生产生一些积极的、强烈的情感,如满意、高兴和自豪等。这些情感会激起学生们新的学习动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即使对成年人来说,白费力气而没有成绩的劳动,也会使他厌恶、呆然和扫兴,何况我们接触的是儿童!”小学生只有在掌握知识并取得成功后才能受到鼓舞、对学习产生兴趣。

参考文献:

[1]赵红燕.结合趣味性故事,创设数学问题情境[J].小学教学设计,2007(32).

趣味数学故事篇5

关键词:趣味性教学法;幼儿教育;应用

所谓的趣味性教学法主要就是指,在幼儿教育中,教师结合实际的教学知识利用趣味性的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快速的掌握知识,确保幼儿学习的有效性。可见,将趣味性教学法应用于幼儿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而这也是提高幼儿学习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效的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并且将趣味性教学法的效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实现最佳的应用效果,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1.利用多媒体设备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增强幼儿教育的趣味性,这也是一种较为科学的趣味性教学手段。众所周知,多媒体具有图文并茂的优势,其能够展示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对幼儿而言也充满新鲜感。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其制作成动画片,并且在课堂上播放,而幼儿对于动画片非常的新奇,也会非常感兴趣。通过采取此种方式,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幼儿也在快速的看动画片的过程中就将相应的知识掌握了,实现了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和高效教育。此外,在应用多媒体设备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可以设计动画片之外,还可以利用音频资料、动态的图片等进行趣味性课堂的营造,进而通过多方面的努力,全面的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以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

2.利用教学道具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将一些趣味性的教学道具应用于教学中,幼儿对于趣味性的教学道具会非常感兴趣,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的激发出来,进而幼儿的课堂学习效率会更高,学习效果也会更好。例如,在进行数学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玩具。例如,教师可以利用玩具的个数进行教学。教师可以说,小丽有2个玩具,小红有3个玩具,而小红送给了小赫1个玩具,那么现在小丽和小红一共还有几个玩具,教师在说的时候,可以利用玩具进行演示,幼儿也会认真的观看,幼儿在此种状态下的学习效率是非常高的,幼儿也能够紧跟教师的教学步伐,顺利的完成本堂课的学习任务,实现了最佳的教育效果,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学习毫无压力,处于一种非常轻松的状态下学习,有助于实现最佳的教育效果。

3.利用小故事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小故事创设趣味性的课堂。众所周知,幼儿年龄非常小,对于小故事有着由衷的热爱,而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点,通过设计科学的小故事,将相应的教学内容融入到小故事中,进而在课堂上为幼儿讲故事,当然,在讲故事之前,教师需要对幼儿提出一定的要求,主要是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要思考相应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与本堂课的知识有关,幼儿为了更好地听故事,也会边听边思考,在无形中就学习到了相应的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更高,获得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通过有效的实施,实现了对幼儿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习水平的不断提高,实现幼儿的长远发展。

4.利用小比赛创设趣味性课堂

在幼儿教学课堂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小比赛创设趣味性的课堂,这也是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具有较强的好胜心,教师可以利用小比赛的形式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幼儿的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数数比赛,要求幼儿从1数到10,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进行,看哪个小组数正确的人数最多,进而视这个小组为胜利的小组,胜利的小组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并且在此过程中,幼儿也学习到了知识,收获了快乐,真正的实践了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的教育理念,有助于夯实幼儿的学习基础,促进幼儿的长远学习和长远发展。结论本文主要针对于趣味性教学法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和探讨,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了解到,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利用趣味性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充分的调动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与教师的配合度更加紧密,获得的学习效果也更好,有助于全面的提高对幼儿的教育质量,促进幼儿长远发展。

作者:杨馥菊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学前与初等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淑琴.如何提高幼儿课堂趣味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学习(上),2013(05).

[2]吴群英,谢幼如,倪妙珊,柏晶,张惠.幼儿线描画趣味教学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9(07).

[3]俞丽,卢蕾,魏建萍,黄艳云,熊怡,敖曼.幼儿园成语趣味教学点滴[J].山东教育,2008(18).

趣味数学故事篇6

摘 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课程内容基本上以枯燥难记的理论和公式为主,不像语文或者社会科学等,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大多数学生把数学的学习当作是一项难以完成的任务,因此学习中提不起兴趣,感觉学习压力大。在课堂,学生的参与度普遍不高,很多学生表示不喜欢数学。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只有进行教育模式的改革,运用趣味教学方式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 趣味教学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b)-0000-00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难集中,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才能迅速抓住他们的眼球。因此,教师必须增加数学课堂的趣味性才能提升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数学对于无法集中注意力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项挑战,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才能得到提升。

1 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多媒体已经普遍运用于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可以运用视频、图片来展现教学内容,为课堂增添了色彩,学生在有声音和图片的情境下进行学习,容易集中注意力,运用多媒体将枯燥抽象的数学变得更加直观、有趣,有益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过图片的展示和视频的讲解,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学习技巧,学生在课堂上眼、耳、手并用,有利于学生消除浮躁心理,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比如在进行 “圆的面积”这一章节的学习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将圆分成4、8、16等份,然后应用多媒体将这些碎片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多媒体可以让这一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会进行自主思考,教师适当进行引导,学生就会发现其中的规律:将圆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所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形。这时,老师再要求学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会慢慢明白,虽然形状改变,但是面积却是不变的。最后教师向学生提问,长方形的长和宽要怎样计算?学生在多媒体内容的展示下,很容易就能发现,转变后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的半径,而长方形的长则是圆的周长的二分之一,最后,学生就可以轻松推出圆的面积公式,并且迅速完成记忆。

2 在故事中学习

小学生有着天玩,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的特点,新知的学习中如果带有故事的可爱人物和动人情节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对老师来说,这样的教学是有趣的,是寓教于乐的,学生能在快乐中学习知识,学生也自然就会带着积极的情绪投入到教学中来,互动的教学是老师所最期待的。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是愉悦的,是主动的,因此也一定是事半功倍的。教学中不仅要收集各种有趣的故事,更要学会自编故事,并不是每个教学内容都有相应的故事与之配对。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的便捷获取尽可能多的趣味故事,也可以自编故事情节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活泼,从而一改数学学习枯燥的现状。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还没用适应学校的学习生活,枯燥的学习会让他们对学习失去热情,我们要做的是通过故事让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在学习数字的认识时,我把喜羊羊、海绵宝宝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动画人物运用到数字认识中,小孩子对动画人物有着很深的感情,容易产生共鸣,课堂气氛也会变得更加活跃,学生自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了,在浓厚兴趣的驱使下,学生会慢慢接受数学,爱上数学。

3 在游戏活动中导入数学教学

小学生还处于好动、爱玩的成长阶段,小学生在玩游戏时,身心都是出于轻松的状态,也是大脑最为活跃的时候,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再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学生不仅会抵触这种教学方式,还会因此讨厌数学,最终会导致教学质量低下。教师如果采用趣味性教学,以学生的兴趣为先导,结合知识进行教授,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会对数学产生好奇的心理,从而想要进一步的对数学知识进行了解,尝试数学的实践应用。比如教师在进行 “元、角、分”这一章节的教学时,老师可以采用玩家家的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老师扮演小贩,学生扮演爸爸、妈妈、儿子,教师将一些玩具标价,给学生准备一些圆角分的钱,让扮演“爸妈”的学生首先给“儿子”一定数量的钱,然后让“儿子”来买玩具,在这个游戏过程中,老师教授学生识别圆角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高兴的玩游戏,还能让学生快速的掌握数学知识,在愉快的氛围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 通过“动手”开发学生的智能

小学生的知识和经验都是有限的,因此,在数学的学习中会遇到很多不能理解的情况,小学教师在课堂上要首先要解决学生这一问题,因此要加强小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的培训,从而让学生在能读懂题目的情况下进行自主学习,加深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提升学生动手能力,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进行三角形这一课程的学习时,老师可以带一些平时小孩都爱玩的积木进入课堂,让学生拼积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动手进行拼图,还能在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三角形的了解。老师在学生进行拼图时,可以进行指导,为学生讲解三角形相关的特点等,全方位的开发学生智力,提高教学质量。

5 通过巧妙设计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的设计形式不拘一格,只要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将趣味性融入到作业中,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作业的作用就得到了充分发挥。以《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为例,针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可以将作业设计为:小明在实验室作清洁,失手将一块三角形玻璃摔碎,三角形的玻璃一分为二,想去买一块回来,又不清楚三角形的尺寸,此时小明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对此问题跃跃欲试,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说选有一个角的玻璃,将角的两边延长,但玻璃的形状却无法固定;有的同学说,选有两个角的玻璃,将角的边延长,交于一点,此时,三角形的形状便固定了,问题迎刃而解。将作业融入一些趣味性,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充分重视这一教学模式,学会从多方面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知识的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樊金彦.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教学法[J].学周刊,2013(30):315-316.

趣味数学故事篇7

【关键词】 观察 生活中的数学 文学中的数学 故事中的数学

有人说,数学枯燥乏味,数学刻板机械,我想他只是看到了数学的严谨性,没有体会到数学的内在美。华罗庚就曾说过:“就数学本身而言,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其实,缤纷的生活中,多彩的文学中,有趣的故事中……都暗含有数学。

1.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这样在教师恰当的引导下,学生就会乐于参与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从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

在《圆锥的体积》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认识事物,发现规律,解决问题的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先用神秘的语气对学生说:我们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以高,今天我们要学圆锥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圆锥体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藏着一个很有趣的小秘密呢?接着用激将的语气说:你们能把这个小秘密找出来吗?

这样学生探索秘密的好奇心一下子就被激发出来了。于是我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让学生比一比这个圆锥体的底面、高和圆柱体的底面、高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它们底面分别相等,高也分别相等。接着我把圆锥体装满黄沙倒入圆柱体,让学生观察倒几次把它装满,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看结果是否相同。(学生动手操作,倒三次正好装满。)我马上问:你们发现圆锥体的体积和圆柱体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生很快说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3倍,圆锥体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1/3。从而学生自己得出圆锥体体积公式:V=1/3sh

这一教学过程,学生学得积极主动、热情高,培养了学生独立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全面观察问题的思维方式。

2.文学中的数学

有这样的一首小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一片一片又一片,香山红叶红满天。在文学中,平淡无味的数数,也能如此的诗意起来。

如果,数学老师在教学中,从文学的角度来巩固数学知识,我想这样的课一定是很有意思的。比如,《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我恰当地借用了文学知识。让学生从成语中找出其表示的百分数。例如:十拿九稳表示百分之多少呢?百里挑一,百发百中,大海捞针等成语呢?对于从数学的角度研究成语,学生们都感到非常的新鲜有趣,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他们时而皱眉思考,时而激动欢呼……从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百分数,而且更深刻地理解了这些成语的含义。学科交融,让知识融会贯通。最后,老师又用百分数送给学生一句名言:“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如此这样,一堂课真是令人回味无穷呀!

不仅在成语中有数学,在寿联中也隐藏着有趣的数学题。例如:上联是,花甲重开又加三七岁月;下联是,古稀双庆多一度春秋。要知道这幅对联中所贺老寿星有多少岁,可以用两道乘法混合计算题来解决,上联中的“花甲”是指六十岁,“花甲重开”就是两个六十岁,三七岁月是二十一岁,即60×2+3×7=141(岁);下联中的“古稀”是七十岁,“古稀双庆”就是两个七十岁,“一度春秋”就是一年,即70×2+1=141(岁)。如果用这样的对联来为乘加这一类混合运算的课堂做结尾,这样的课堂岂会枯燥乏味?

文学的世界浩瀚无边,只要教师细心挖掘,巧妙运用于数学课堂,就能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体会到数学的妙趣横生,真正感受到数学的内在美。

3. 故事中的数学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生对故事总有那么一丝剪不断理还乱的情节。为此,我经常从教材的特点出发,通过组织有趣的小游戏,讲述生动的小故事,或以一个激起思维的数学问题等方法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维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活跃起来。

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一课中,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刚上课,我就给学生讲一个“美猴王分饼”的故事:猪八戒特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猴王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猪八戒1块。猪八戒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个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猪八戒见块数多起来就更贪心了,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我问:“小朋友,你们知道猪八戒哪次吃得多吗?”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于是,我追问道:“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猪八戒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我说:“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自然地导入了新课,使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转入下一阶段的学习。在这里,疑问使学生产生了好奇心,好奇心又使学生转化成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趣味数学故事篇8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爱因斯坦也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的兴趣是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运用幽默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一个有幽默感的人,定受大家的喜爱,幽默驱赶烦恼,带来欢笑。 学生也喜欢有幽默感的教师,在教学中恰倒好处的课堂幽默,完全可驱赶学习的疲劳,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开拓学生思维的敏捷和判断力,能进一步融洽师生关系。如一次一学生在课堂老往后转,还不时说话,我看了他几回,他仍然旁若无人视而不见,我不动声色走到他身前,话锋一转提高嗓门对着他说“你屁股上按了滚珠儿啥”从来没有听过这句话的同学一下全乐了全变精神了,看着这位同学会心地笑。接着我意外发现这下所有的学生都聚精会神地听,仿佛一下精神百倍。此时此刻我顿时明白,幽默让我让学生得到美的体验,感受到幽默的魅力。实现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三、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将激励性的教学语言策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在课前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给予不断地鼓励,帮助学生获得成功;在活动结束时,注重运用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评价中又注意引导学生评估优点,往好处看,从而强化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情感和动机。另外,在课堂上自始至终都在使用激励性的教学语言,积极主动地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激励,这种做法所体现的教学思想就是教师要主动走到每个学生身边,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生命的主体。学生一旦感到自己被老师关注和认可,就会出现主动乐学的情景,这种情景下进行教学,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学会运用赏识、激励性的教学语言,可以给课堂教学增添几分趣味性。

四、巧运用故事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数学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对数学教学背景故事进行开发与利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可自编“兔妈妈带着四只小兔在门前两块草地上吃草”的故事,并且配上简笔画,以此让学生掌握“4和1”、“3和2”的两种“5”的组成。

五、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新课程对教育评价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课堂效率的提高与它有密切的正相关。和谐的教学评价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更有成就感,促进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都会使用评价。从评价主体上看,分为师生、生生、生师;从评价手段上看有口头语言和称赞的目光、亲切的微笑等体态语言。如“你的想法很独特,大家可以来讨论一下。”假如学生提出的问题果真有价值,老师应该马上肯定:“你的问题很有价值,老师很重视。”条件许可的话,可以组织学生一起来探讨。有效的评价既能指明优缺点,又能激励学生学习的力量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有时,我们会在课堂上听到“好的”、“不错”类似这样的评价。对教师来说简单了,可对于学生而言缺乏针对性,甚至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学习主动性减弱。为了引导学生评价他人,有些老师会说:“你认为他说的怎样?”……笔者认为学生的自我评价环节在课堂中比较单薄,老师可以让它厚实一些。如“你对自己的发现怎样评价?”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自我评价的习惯,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 从而对自己在知识与技能、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足及时发现并做出不断的调整。所以营造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来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非常重要的。

六、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来实现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由于数学知识本身具有抽象性,又相对枯燥无味,与学生以具体形象为主的思维和生动活泼的特点构成矛盾。为了体现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强化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使学生思维与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趣味数学故事篇9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方法;意义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40-01

趣味教学,也就是兴趣教学,是指教师针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求新心理,创造一个和谐温情的氛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知识,掌握技能,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引入显得十分必要。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形象思维与数学的抽象思维是相冲突的,他们的抽象思维还不够发展,大都很难适应数学。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就小学数学教学的趣味教学进行了总结,对小学数学课堂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含义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既不是直接生理成熟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学习的结果,而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使认知结构不断发生质的变化的过程。我国的小学生的学业负担和心理负担过重,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授课,加上数学本身的难度,久而久之,学生就提不起对数学的兴趣,学生大都不愿学,对数学产生了厌烦,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也就随之下降了。如果将数学知识融入游戏和运动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动中学,既可满足学生的游戏和运动需要,又可很好的完成数学教学目标。这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强调了它的重要性。

因此,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教学,就是教师针对小学数学内容和小学生的特征,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使小学生在情感的愉悦中接受数学知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方法

1、教学形式上的趣味

趣味教学的形式多种多样,有时是一个故事,有时是一场游戏,一首儿歌,甚至是一段音乐,都能创设出一种有趣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一是生动有趣的故事,一般来说小学生都喜欢听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因此采用趣味故事教学,不仅能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学习境界,也符合学生的形象思维及记忆特点。二是愉快的趣味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如果把枯燥无味的数学寓教于趣味游戏之中,通过游戏获得知识,那么学生获得的知识将是轻松愉快的,而且感受深刻。三是富有趣味的数学比赛,根据小学生的好胜心理,采用比赛的方式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比赛的方式多种多样,比如常用的有开火车、夺红旗、抢答、登山比赛、过五关斩六将、竞答等等。四是巧用多媒体,提高课堂趣味性,利用多媒体所具有的声、形、色等特点,使教学内容直观生动、激发兴趣、丰富想象,并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判断、分析、综合能力。

2、教学内容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具有极强的可读性与趣味性,与其说是一本教材,不如说他是一本科普读物更为贴切,它在每一章的开头都以一个趣味性的内容来开头,把学生带进了一个趣味无穷的数学王国。然后在试一试、练一练中不断地将数学教学内容深化,注重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3、教学语言上的趣味

课堂教学是教师通过语言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幽默的语言能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持积极的态度,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的导入语十分重要,导入语是架在师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成功的导入如同缓缓落下的序幕,促使学生不眨眼的观看精美的布景。所以新颖活泼,饶有趣味的语言在课始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潮。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不可或缺,讲授语是一门艺术,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语言表达形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针对学生的特点,把语言讲得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并带有趣味性,会使学生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的事情。教师必要的提问要抓住时机,教师不断的提问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感和厌烦感,因此富有趣味的提问语能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乐于回答教师提出的诸多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的应变语十分重要,小学数学课堂上的某些情况是教师无法预设的,面对难以预料的突发问题,教师可以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拉回到课堂上了,以便教师进行正常教学。

4、灵活多变的数学游戏

灵活多变的数学游戏活动儿童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变换教学方式,通过做有趣的数学游戏,让他们在玩中学,可以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把容易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经常采用的游戏活动有:开火车、接力赛、评选优秀邮递员和夺红旗等。教材中的一些练习题,做法上稍加改变,也深受学生的欢迎。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的意义

趣味数学故事篇10

关键词: 高职数学 趣味教学 教学尝试

高职院校是高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高中文化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应用性的人才为目标。高职数学是高职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潜力和优势,同时对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我们发现,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总体入学水准与综合素质(包括学习自觉性、学习能力和业务基础等)逐渐下移,差距慢慢挖大,学风日益下降等问题,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不同等因素影响,促使高职数学课堂教学面临较大的困惑与难题。在高职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不愿意听,或者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缺乏,甚至部分学生对数学出现恐惧、抵抗、以至于厌学的情绪,种种因素造成部分教师授课如同在讲台上演绎“独角戏”,教学效果自然受到影响。鉴于此,如何有效改变以上情况,体验高职数学课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是高职数学教师迫切需要思考研究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笔者在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趣味教学方法,不管是引入问题,还是展示课题、认知规律、挖掘内涵、总结方法等方面都仔细琢磨,层层推敲,努力寻找、创造趣味,以其趣味性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寻找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以任务驱动式引导学生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将数学与生活有机结合,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自主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数学教学的始终,增强数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明白数学的实际用途,使学生在“生活”与“数学”的交替和互动中更热爱数学、更热爱生活。

在讲授定积分的应用中利用定积分求曲面面积、旋转体体积的时候,可以选取生活中的例子,身边实际存在的或者经常碰到的东西或者事物。如可利用定积分求某隧道的横截面积,可利用定积分计算我们平时吃饭所用的碗的侧面积,也可以利用定积分求家里电水壶的容量、求挖一个隧道所需要开挖的采石方量等。采用这些例子让学生明确他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实际操作,可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在讲立体几何“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时,可以与国际航班的最佳飞行路线相联系。在讲等差数列时,可以与电影院的座位安排、工厂里堆放钢管等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和实用价值。

在讲授概率知识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博弈游戏入手。教师准备两枚骰子,在准备同时抛掷这两枚骰子之前,教师让学生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结果的数字。如果选对了就有小奖励。这个游戏只玩一次,让学生思考选择什么数字最有可能获奖?善于动脑筋的学生会选择数字七。这时,教师给出一张简单图标,道理显而易见,同时将可能性事件的概率计算思路和方法传授给学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二、多种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引人入胜,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情境中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得好:“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疑问能够激发兴趣,兴趣又能够激励思维。因此教师在设置教学环节的时候,可以设计一些形式多样、富有启发性的疑问,把学生引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数学知识包括数字、公式、定理、图形等,不仅抽象而且枯燥,可是学生的思维比较具体、形象,学生本身比较活动好动,自主能力不强,心理素质很不好,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境。因此,我们要尽可能地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参与教学。

在讲授微分知识的时候,可以采用层层深入的问题情境。微分概念非常抽象,却是高职数学微积分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知识。笔者在引入的时候,通过设置连环问题、层层深入的方法引入教学内容。开始上课时,复习高中三角函数特殊角的值,设问:“sin30°=?”这个问题大多数学生都比较熟悉,回答:“等于■。”接着问:“那么sin31°=?”此时,尽管大多数学生可能已经猜测到老师的意图,就是可以利用sin30°的值帮助求sin31°的值,但一时之间学生谁也回答不出来。他们开始努力思考着这个似乎比较容易却又好像相当困难的问题。接着进行第三问:“如果给出自变量x的增量x=0.017弧度(≈1°),能不能精确地求出正切函数的增量y?”学生回答不能。于是让学生仔细观察图像,之后再进行第四问:“请问能不能找出一条线段,其长度可以近似替代正切函数的增量y呢?如果有,请找出来。”学生根据前面刚学的导数的几何意义,结合图像观察,基本都能比较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时候再进一步追问道:“这条线段是x的什么函数?为什么它可以替代呢?如果想要使这个替代精确度高,还需要具备什么条件?”通过思考,学生大多能比较圆满地回答这个问题。最后笔者指出这个线性函数sin′(■)・x就是正切函数y=sinx在点x=■处的微分,同时强调微分其实就是借助导数将比较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成线性问题的一种方法。在我们现实世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都是通过微分找到算术的计算方法的。

在讲授定积分知识的时候,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这个城市需要在一座山内修建一条隧道方便人们通行,一个工程师接到任务要求计算出开挖这个隧道所需挖的采石方量。师问:怎样才能计算出来呢?生:横截面积乘以隧道长度的乘积就是所要求的。师:隧道长度是一定的,可以测量出来,那么隧道的横截面积怎么求呢?生:……师接下来介绍隧道的横截面积是一个曲边梯形,引出曲边梯形的概念特征,进而引出定积分的概念和几何意义。在这个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一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融入数学典故史料,丰富数学文化学习

现在的学生对数学史的知识量非常缺乏,对著名的数学家也不熟悉。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适当增加数学史与数学文化知识。高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把握机会,抓住学生对一些历史人物、事件感兴趣的机会,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地渗透数学典故史料与数学文化知识。数学史是数学家们为了真理跟困难斗争和战胜错误的艰难的历史,是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的经典记录。数学史上那些重大的发现,无一不是经历过无数次失败的挫折,经过艰难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例如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先生,即使在动荡的时期也是每天埋头研究数学工作,最终才迎来他解开了世界众多学者为之困惑的课题的那辉煌时刻。

在高职数学教学中融入、渗透数学典故史料,丰富学生的数学文化知识,能够全面而且更深层次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因此,数学教师首先要尽可能地了解数学史和中外著名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了解数学史上著名的数学谜题、趣题和数学小故事,比如数学史上的三大危机、历史上著名的悖论、哥德巴赫猜想、哥尼斯堡七桥问题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穿插一些著名的数学家如何克服困难、最终成功的故事,激励学生。在教学中穿插这些带有一定故事情节的,同时又有知识性的内容,寓教于乐,对消除学生对数学的陌生感,增强数学的亲切感有很大作用。

例如,在讲授牛顿・莱布尼茨公式的时候介绍科学家牛顿与科学家莱布尼茨的生平趣事,以及两人对这个公式的研究与对人类的贡献。在讲授贝努里公式和贝努里分布的时候,可以穿插介绍贝努里家族一门四代中出现十多位数学家的历史典故,使学生更了解数学家的同时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在讲授极限知识的时候,穿插介绍我国三国时代的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术”,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设备采用动画效果展示其通过不断倍增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逼近圆的过程,形象又生动。刘徽不断努力研究,计算了圆内接正3072边形的面积和周长,从而推得3.141024

四、活用名言俗语,穿插神话故事,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数学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高职数学课堂趣味教学的桥梁。数学教学语言要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数学教师要善于根据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结合所要讲授的数学内容,充分发挥在知识、阅历、经验、思想成熟程度等方面的各种优势,灵活运用名言俗语,适时穿插神话故事,偶尔也可用诙谐幽默的语气或使用一些比较经典的方言与学生交流,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还可以增强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进一步展现数学课的魅力。

如讲授二项分布时,可以用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进行引入。首先让学生讨论这一俗语的含义,接着举出这样的例子:刘备帐下以诸葛亮为首的智囊团一共有9名谋士(不包括诸葛亮)。刘备遇事喜欢与众位谋士商议,假设对某事进行决策的时候,每名谋士贡献正确意见的可能性是0.7,而诸葛亮贡献正确意见的可能性是0.85。现在刘备正在为某事可行与否而分别征求每位谋士的意见,然后决定按多数人的意见再作出决策。求刘备最终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学生一听跃跃欲试,纷纷尝试求解,最后师生共同利用二项分布公式验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说法确实是具有一定道理的。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景之下进行的,寓教于乐,让学生轻松学习数学知识。

在讲授极限概念的时候,可以利用“截丈问题”引入。庄子(公元前415年,战国)写道:“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通过这样形象生动的实例引入极限的教学内容,既生动有趣,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讲授微积分知识中换元积分法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学生熟知的神话故事片段增添乐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把“换元”比喻成“孙悟空摇身一变,突的一下就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面去了”。简简单单一个比喻,借用神话故事西游记里的情节,幽默风趣,引起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使学生深刻领悟“换元代入”的含义,又让学生知道,形变而质不变,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换元的道理,掌握换元积分法的要领。

在讲授级数内容中的“周期延拓”时,通过讲述经典故事“智叟巧分十七牛”的形式,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问题。最后通过故事得出:①有时候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将原来的数(或域)扩大才行;②数域扩大之后,再根据原有的法则来解决问题;③由于新增加的部分仅仅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并不是原来问题的成分,所以在问题解决之后还应该把它撤回去。类似于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上被称为“周期延拓”。由于非常强的趣味性,加上紧扣所学内容,因此,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一直处于愉快的情绪之中,能更好更快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自然这节课的教学获得圆满的成功。

五、灵活使用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各级各类教学中应该已经普及。高职院校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有效地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漂亮的图片、形象的图形、精彩的视频材料等帮助课堂教学。例如,讲授利用定积分知识计算面积、体积时,或者计算某一物体的表面积、容积时,选取合适的图片、动画效果或者视频,形象生动地展示图像的变化及其形状构造;介绍某数学家时也可以穿插一小段视频介绍,给学生以直观的视觉效果,更方便地将学到的知识用起来。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数学的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参考文献:

[1]李静.浅谈数学趣味教学.教育时空,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