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资料十篇

时间:2023-03-20 05:31:32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1

人力资本的所有者是劳动者,而不是雇主。正因如此,许多企业对于投资于员工培训并不情愿,因为他们担心员工的能力提高之后,人力资本获得增值,会要求得到更高的报酬,或者另谋高就。其实,为什么要首先假设员工会离开呢?如果员工真的会离开,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如果员工不离开,是否会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企业要想让劳动者所拥有的人力资本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必须首先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很多企业之所以害怕员工离开,是因为他们缺乏将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的能力。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需要在客户所关注的那些方面做到差异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产品和市场,而是业务流程。“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教授揭示了企业价值创造的因果关系:员工->流程->客户->股东。也就是说,股东的收益客户,客户之所以愿意付钱是因为公司通过自己的流程提供了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而流程的改进和执行是因为员工的脑力和体力投入以及员工能力的提高。可以断言,企业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力,必须从根本上,也就是从员工的能力着手,使人力资本转化为组织资本。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为员工提供终身雇用,而是需要企业一方面帮助员工的人力资本增值,另一方面为员工提供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机会。有着上百年历史的宝洁公司在中国已经有15年了,其间曾有无数次新人旧人的更替,但是公司的业务却一直保持健康发展;微软公司也是如此,虽然几年之间连连调换中国区总经理,但是却没有像许多不成熟的企业那样因为“人事地震”而受到致命打击。他们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健全。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目睹了过去人力资本从本土企业向外资企业,以及从国内向国外的流动,也目睹了近年来人力资本从外资企业向本土企业,以及从国外向国内的回流。企业的成功,有赖于它所能够获得的人力资本的投入。国家的发展也是如此。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和中国逐渐在世界经济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发现周围的企业已经说不清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然而人力资本仍然是属于劳动者个人的,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需要吸引、培养、激励、留住它所需要的人才。这恐怕已经是老生常谈了。

..人力就是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参考资料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2

关键词: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

一、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

(一)制度――运营、激励与责任

第一,运营机制。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管理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流程与规范,图书资料管理人员需要按照既定的制度,实施科学的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使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成为教育发展战略与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激励机制。建立强有力的激励制度精细化管理,通过奖惩制度,形成优胜劣汰竞争态势,让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意识到自身不足及职业竞争紧迫之感,激发其工作热枕。第三,责任机制。实施图书馆图书资料责任制度精细化管理,可以精细划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之间的职责,以达到分工明确,便于监督。

(二)服务――流程、内容与互动

在构建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中,可以服务流程、服务内容及服务互动等三方面内容加以剖析。第一,服务流程。立足读者的真实需求而设定的精简程序化工作原理,其服务工作的每个流程细节化,为读者提供更具体更系统化的服务流程,使服务工作更加便捷合理化,以提升图书馆图书资料服务流程精细化管理效率。第二,服务内容。图书馆做到服务内容精细化管理,便于图书资料有效利用。第三,服务互动。图书馆对外提供借阅服务,需要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与读者进行互动,从细节中帮助与指导读者检索、下载、收藏及网络通讯工具的使用,使图书资料检索与咨询服务更精简与便捷,互动更具有人性化。

(三)资源――人力、物力与财力

对于图书馆图书资料的精细化管理,需要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支持。第一,人力资源。图书资源精细化管理工作需要人力资源予以执行与实施动态控制。当然,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任职岗位职责理应细化管理,在明确其责任的同时设定其权限,并展开层次化管理,形成系统化人员组织结构,开展其精细化管理工作。第二,物力资源。根据读者的真实需求、图书经费投入力度、现代自动采购系统、借阅平台及“实体+网络”图书典藏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状况,实施物力资源(纸质/电子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第三,财力资源。图书馆图书资料管理的财力资源主要来自于国家拨款,而实施图书资料财力资源精细化则是在充分利用国家拨付的图书经费的同时,筹集学校自身及社会的图书经费,拓展融资渠道,不断精细化纸质与电子图书资料,减少图书资料浪费,使提供的图书资料数量与读者需求均衡化。

二、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优化策略

(一)制度层面: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制度

展开“刚柔并济”地规范图书资料精细化制度管理,在严格的工作制度环境下不失人性化极其重要。应当立足师生对图书资料的真实需求,精心设计调研方案,根据读者反馈意见,优化图书资料管理环节,明确责任,对每天的工作作出归纳总结与自我评价,月末展开多层次绩效考核。

(二)服务层面: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

为了减少图书馆图书资料浪费,有必要展开对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培训,在学习现代图书资料运营知识的同时,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服务管理,如建立图书馆图书资料借阅微信号,规范图书借阅流程,对读者进行精准定位,定向推送,宣传图书资料辅导的重要性;组织学校各班干部参与图书资料借阅宣讲会,提高学生对图书资料认知度。

(三)资源层面: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

倡导“共建共享”的精细化资源管理。在人力资源方面,准确定位任职岗位要求,细化工作内容,严格设置业绩考核机制,任职过程中以逻辑思维统筹全局,量化精细化管理工作,各部门间互相协作。在物力资源方面,建立共享共建平台,规避图书资料重复,节约图书资料采购成本,扩大图书馆藏空间。在财力方面,除了国家财政拨款之外,还可借助社会力量筹资与科研项目开发筹集,共同支持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工作,为建设图书馆图书资料建设作贡献。

三、结语

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化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调整与优化。我们应当根据“精、细、严、准”精细化管理特征,秉承“精益求精、精雕细琢、精严考核、精准定位”理念,正确认识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建设中的不足,灵活运用“主动式”读者精细化管理服务,倡导“共建共享”精细化资源管理等优化策略,来完善图书馆图书资料精细化管理体系,真正满足师生图书资料的需求。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3

关键词:信息时代;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

一、引言

随着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社会已经步入到了信息时代,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图书资料的管理也不例外。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在图书资料的保存,图书资料检索方式,服务模式以及工作人员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变革,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实现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受传统图书资料管理的影响,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分析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问题,探究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对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进步与发展意义重大。

二、信息时代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影响

信息时代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与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首先,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极大程度上改变了图书资料的保存方式,信息时代产生了先进的信息存储技术,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提供了途径,改变了传统纸质化保存模式,实现了数字化存储,避免了重要图资料的损坏,使其得以永久保存;其次,信息时代使图书资料的共享与整合变得便利,图书资料的信息化大大提高了不同区域以及不同馆藏资源的互通与共享,提高了图书资料的利用率;再次,信息时代改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方式,信息化背景下图书馆使用电子数据库,将馆藏资源进行电子化归档,并建立电子化目录,为用户提供电子检索系统,提高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效率,方便了用户,节省了图书资料的检索时间;然后,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成为可能,加强了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有利于图书馆服务水平的优化与提升;最后,信息时代背景下,多种信息技术应用于图书资料的管理工作当中,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

三、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面对信息时代的冲击与影响,实现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也是必然趋势,然而,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分析与探讨。

(一)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有效的图书资料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然而受信息时代的冲击与影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正处于由传统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过度的关键时期,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信息化管理规范还有所欠缺,这给信息时代环境下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图书馆正在进行信息化图书馆的建设工作,部分图书馆已经制定了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相关制度,但是其内容却缺乏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实践性不足,对于图书资料的划分、检索以及借阅等制度还有待加强,更为详细的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制度还有待制定。

(二)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依赖于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管理手段,然而由于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起步较晚,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我国图书馆图书资料仍然是以纸质版馆藏为主,纸质仍然是图书资料信息的载体,纸质资料在保存的过程中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损,容易造成资料的损坏;在图书分类与管理方面运用的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图书查找效率较低;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存储主要以电子数据库为主,但是电子数据库在使用的过程中存在不便之处,往往输入检索关键词,得到太多毫无价值的文献资料,与关键词的相关性不太密切,不利于有效信息资源的获取;另外不同区域与图书馆馆际之间电子资源共享程度较低,造成大量资源的重复与浪费。

(三)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相关管理人员素质不高是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面临的又一问题。一方面,由于我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概念出现的较晚,图书资料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不足,所以在具体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当中便会出现意识淡薄的现象,不善于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强化图书资料的管理,仍然习惯于沿用传统的图书资料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相关人才,现有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技术知识与水平不高,对于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缺乏系统性的学习,这就造成了图书资料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严重制约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四)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有待加强

图书资料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使用户便捷的获取有用的资料信息,使图书馆馆藏资源得到深度的挖掘与合理的运用,所以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的终极目标。在信息时代背景下,面对庞大的信息资源人们的个性化需求也在不断加强,个性化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仅仅停留在为用户进行简单的推送服务等浅显的层面,并且这种推送是面向所有用户群体的,并没有结合用户的实际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建设有待进一步的加强。

四、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策略探析

针对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探究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策略是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有序进步的有效方法。基于信息时代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相P管理制度

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思想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做好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制度保障,只有在思想和制度上同时加强与完善,才能促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的有序推进。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理念的宣传与学习工作,使相关工作人员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将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以有效的制度推进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包括图书资料的分类与划分,图书资料的检索与借阅等制度,特别是对于电子数据库要做好定期维护工作,尽可能的将庞大的电子数据库信息资源进行优化与整合,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二)强化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图书资料管理要充分的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大计算机、交换机等信息设备的投入力度,创建电子数据库,将年代久远而且珍贵的信息资料制成电子信息资源,供用户查阅,使其价值得以充分的发挥;另一方面,要借助信息化技术和手段实现馆际之间的资源共享,实现图书资料的最大限度的开发与使用,避免图书馆藏资源的重复与浪费。此外,还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融合,借助计算机数据处理等技术实现图书资料的分类管理,提高用户的检索效率等。

(三)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

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依赖于优秀的信息化管理人才,人才是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撑。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进行图书资料管理信息化相关技术的培训,使相关工作人员充分认识与了解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将信息化管理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另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加大对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充实图书资料管理队伍,尤其是对优秀青年人才的引进力度,图书资料管理部门可以与高校进行合作,定向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为信息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保驾护航。

(四)针对用户需求,增强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

信息时代的发展促进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资源特别是网络资源大幅度增加,如何在海量的信息资源中攫取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资源是当前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提供更为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是图书资料管理的最终目的。一方面,图书资料管理部门要深入用户群体,调研不同用户的需求信息,结合用户的需求创建信息资源库;另一方面,要构建与用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实时了解用户的反馈信息,抓住用户的需求点,向用户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在图书资料保存方式、资源整合与共享、图书资料检索方式、个性化信息服务以及人员素质等方面都对图书资料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虽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还存在信息化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信息化管理手段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人员素质有待提升;个性化服务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但是只要我们把握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大局,找准定位,分析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加强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培养图书资料信息化管理人才,提高信息化管理意识;针对用户需求,增强图书资料管理个性化服务建设,定能促进我国图书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进步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燕.信息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分析[J].科技视界,2013(18):97+125.

[2]宋晓莉.谈谈网络信息时代如何加强图书馆图书资料的信息管理[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2.

[3]孙翠芹.基于网络信息化的图书资料管理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23):204-205.

[4]杨蓉.信息时代图书管理工作的发展机遇与制约因素[J].信息化建设,2016(02):199.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4

【摘要】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能促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使用。人事档案管理必须适应现代管理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拓展服务职能,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人事档案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员工关系的战略方法,它强调开发员工的潜能对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是以“人”为中心,高层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培育并保持最佳员工队伍,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有机统一,使组织成长与个人能力发展相适应。

人事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个人经历、德能勤绩、工作表现,以个人为单位集中保存起来以备查考的文字、表格及其他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人事档案是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员工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人事档案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十分密切。人事档案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各种信息的有效载体,人事档案的内容是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识别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档案管理互为作用,互相促进,人力资源的广泛使用能促进人事档案的发展,而人事档案的科学化管理,又会推动人力资源的开发。

1 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开发的促进作用

1.1 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

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员工的过去,掌握现在,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人才,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1.2 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内进行合理配置,因事而择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促进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挤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企事业的发展迅速、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1.3 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对分析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起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必然是盲目的。

2 人事档案管理不足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负面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趋势(最好用简洁的字眼概括地指出是什么“新趋势”,如流动性、电子化,而目前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已经不能适应人力资源发展的需求,并对其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档案材料失真现象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特性,没有真实性,人事档案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失真现象削弱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工龄越填越长,有的档案材料甚至出现涂改痕迹。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丧失了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置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必将对当前配置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有可能使组织错过发展机遇。

2.2 档案材料内容简单雷同,降低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

人事档案是一个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成长的真实写照,本应全面、历史、客观地反映一个人的真实面貌,使考察者在翻阅档案时能够一目了然,如见其人。然而,如今人事档案材料单一,内容抽象,鉴定、考察材料中套话、空话多,体现不出个性特色,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正常晋升和选拔,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导致组织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2.3 个人档案材料分散、缺失,破坏了人事档案的整体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

人事档案归档过程应是一个前后衔接、有机统一的整体,但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个人不够重视,致使档案材料分散、缺失。如由于工作调动,致使一部分材料滞留在原单位;学生参加工作,档案留在学校;取得学历文凭,学历材料存放在自己手里,等等。现阶段人才流动性大,各单位为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包括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弃档、重新建档现象,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

2.4 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人事档案管理科学化,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服务。但现阶段人事档案管理仍处于传统的管理模式,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管理人员满足于看摊守点,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无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

3 改进人事档案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人事档案管理必须要适应现代化管理的要求,积极拓展管理职能,使人事档案工作真正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1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旧有的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要。在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到档案管理部门的同时,要注重对现有人员进行培训,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要让他们端正思想,摆正位置,增强服务意识,改变过去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积极主动地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为高层决策服务。档案管理人员要肩负起宣传档案法、普及档案知识的重任,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档案的局面。

3.2 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材料的鉴别上必须做到去伪存真,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材料归档中要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在递转档案中要做到按章办事,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可靠;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3.3 加快人事档案工作科学化、现代化进程

随着时代的发展,档案材料越积越多,传统的管理模式势必会给查找档案带来诸多不便,容易延误时间,而且出错率较高。建立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是以员工个人人事信息为基础的信息联网系统,通过微机终端和系统互联,可以实现个人信息微机检索和联网查询,及时更新档案信息,最大效益地为育才、用才、激才、留才提供服务,更好地为单位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5

关键词 :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 对策

引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当前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深,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国际化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面临的外部环境越来越严峻。在发展过程中如何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一、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领导者意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管理效率有了很大提升。做好人力资源的规划管理,有助于对企业的人力资源概况进行了解,便于相应的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进行人力资源问题的解决,从而促进员工积极发挥相应的作用为企业的发展服务。但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 对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不够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是影响企业发展效率的重要因素,由于企业管理者对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不够,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到位,因此使得企业的人力资源情况比较模糊,领导人员在了解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过程中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不知道某个部门需要何种人才,员工的心理状况如何等,因此不能充分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能使得员工发挥相应的价值,最终导致企业的发展效率较低。

(二) 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不准确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阵地,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加强对企业当前人力资源的分析,从而能够做出相应的预测,确定企业的人才招聘范围以及方向,才能制定具体的招聘计划。但由于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以及相关领导者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分析不到位,所调查的资料不完整,使得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不准确,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影响。

(三) 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问题

人力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如果将不适合某岗位的人才安排在具体岗位上,则会导致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工作人员也不能发挥其优势,最终导致企业经济发展受限。当前很多企业在管理过程中都没有对员工的优势以及劣势进行分析,没有掌握员工的能力素养情况,只是盲目地招聘人员、安排人员工作,这种盲目性往往会导致人力资源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四) 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程度不够

柔性化管理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企业的逐渐发展,各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也逐渐成型,传统单一的刚性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应该朝着柔性化管理的模式进行改革。但是由于管理理念根深蒂固,企业人力资源实现柔性化管理所需的时间较长,加上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较多,因此当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柔性化程度不高。

二、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探讨

(一)加强人力资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提高对企业人力资源概况的了解程度

加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需要对人力资源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因此在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应该要加强相应的资料收集。对人力资源的资料进行收集,能够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的决策以及分析工作提供完整的资料,收集的资料应该要涵盖企业员工的数量以及质量两个方面。对人力资源概况进行了解,可以通过对当前的人力资源档案进行查阅、发放调查问卷、与员工进行交谈等方式来获得相应的资料。其中所收集的资料应该要囊括很多方面,比如员工的基本信息、现任职务或者岗位等。对于收集到的各种人力资源信息应该要进行严格细致的核对,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对于真实有效的信息才能进行相应的分类和汇总。比如在资料的整理过程中,按照企业的部门以及职位对员工的各种基本信息进行统计,并且可以将这些信息反映在图表上,便于企业的管理人员一目了然地对企业的人力资源的情况有所了解。对各种资料进行整理之后,可以结合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对人力资源的各种信息进行补充,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可以及时掌握企业的人力资源概况,明确哪些人才比较缺乏,哪些人才出现冗余,从而采取正确的措施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对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以便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6

摘 要: 无论企业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无不面临一个如何更好更高效地进行管理,以期得到最好的管理绩效、并使管理成本得以有效控制的问题。这个问题在知识经济时代更为凸显,因为人才是知识经济运行中最核心的构成。本文将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就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源 成本控制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力成本问题是其重要内容,如何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从而达到高效率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热点论题,本文将就此展开阐述、分析和探讨。 一、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1.知识经济概述 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创新为核心,以信息革命为先导,以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高科技为支撑,逐步趋向分散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经济。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源动力。美国Paul Romer专家提出:“点子加技术发明等于经济发展的推动力。”上个世纪后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广泛使用,使得社会前进愈来愈依赖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风靡全球,成为经济运行的主流。传统经济运行个环节和因素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体现出较以往经济背景下不同的内涵和表征。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传统的人事管理正在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以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 2.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核算的理论依据 人类社会的劳动可分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的生产两大类。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各环节和人、财、物、供、产、销等各个方面,主要由企业单位来承担或实施。非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包括政治、文化、军事、宗教等方面的社会活动,主要由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承担和实施。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而非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同样也消耗物质资料。在一定时期内,被消耗了的物质资料以价值的形式表现出来,在会计上就称之为支出或费用,这些费用如果按照一定的分类对象(产品、劳务、事务等)进行归集,就称为这种对象的成本。某类对象的总费用即总成本,单位对象的费用即单位成本。成本核算就是对各种对象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财务活动过程。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物质资料的消费过程。无论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企业单位还是从事非物质资料生产的事业单位,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核算都是攸关其健康发展、快速前进的不可避免的管理重点。 3.知识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 在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经济活动中各生产要素大多已成为商品,一位学者曾经做过相关统计和预测,在21世纪的头十年中,美国的蓝领工人将会从占劳动力的20%缩减到10%,非专业的白领工人也将从40%减少到30%以下。而剩余的约60%左右的劳动力队伍将由知识型员工组成。因此,现代机构和组织里的知识员工的管理日益重要,国内许多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知识员工的重要作用和不可或缺性,是和资金一样被看作企事业单位的重要资本和宝贵资源。由此,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和使用,成为现代机构组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工作。同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可以创造价值的资本,必然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一定的成本——人力资源成本。相关的管理则构成人力资源管理成本。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的适用和管理成本骤增,人力资源成本的升高,对企事业单位的健康运行产生了较大影响。因此,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事业单位必须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 二、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的意义 人力资源管理成本控制是指运用各种方法,预定成本限额,按限额开支,以实际与限额比较,衡量经营活动的成绩与效果,并以例外管理原则纠正不利差异。广义的成本控制包括一切降低成本的努力,目的是以最低的成本达到预先规定的质量和数量。研究人力资源管理成本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7

【关键词】林业资源 档案管理 生态建设

1 前言

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人均资源非常缺乏,而我国又是以农业为主,林业资源非常少,再加上近年来的肆意砍伐,林业资源严重不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非常重要,林业经济不仅是社会经济,还是生态经济,环境与发展是林业资源对生态建设的贡献。近年来林业资源遭到破坏,滥砍乱伐非常严重,为了对林业资源的保护,应该加强林业资源的档案管理。下面本文将对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2 建立林业资源档案的目的及其作用

林业资源档案是指对林业资源进行材料归档立卷,这些材料必须具有保存价值。建立林业资源档案,可以系统的掌握我国的林业资源,对于林业资源的利用开发可以更加合理。建立林业资源档案管理首先应该整理以前的一些林业资源材料,及时掌握目前林业资源的现状以及发展,并从中找到存在的问题,这样对林业资源工作开展就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立业资源档案管理绝对不只是将林业资源简单的立案,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林业资源档案,才能更好的发展林业经济,在生态建设中林业资源才能发挥其作用。

3 我国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的现状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对于生态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的现状却是不容乐观,还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管理人员素质能力低,对于管理工作的开展有阻碍作用。档案管理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非常专业,并且有责任心、有耐心。而我国目前很多地方并不重视这一工作,工作人员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二是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的技术设备低,先进的技术设备能使工作更好的开展,而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的技术设备低,不仅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林业资源档案管理,而且取不到理想效果。最后是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对于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没有完善的制度,不能规范的将这项工作进行,没有完善的制度,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也没有了参考,很多资料也不能及时归档,造成资料的遗失,没有发挥林业资源的生态建设作用。

4 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建设意见

林业资源档案是林业资源的信息载体,对于林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如何来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4.1 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素质能力的培养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是一项很繁杂的工作,在项目一开始的时候就要及时立案,档案管理者一定要清楚的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档案工作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的专业性很强,对工作人员有着很高的素质能力要求,加强林业资源管理首先就得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的加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做好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人员应该做到“勤”、“细”、“全”。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人员要做到勤快,材料信息才能及时更新,细心才能对林业资源档案材料不缺失、无假材料。“全”是指工作人员的经验技术要全面,做到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4.2 在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当中运用先进技术

现在已经是科技社会,计算机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广泛运用,在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中,运用计算机技术既可以长期有效的保存资料,又能自动化的检索,而且还可以共享这些有效资料,不仅在人力物力上节省资源,也直接有效的加强了档案管理,是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需要。

5 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促进生态建设发展

林业资源经济是社会经济与生态经济为一体,国有林场不仅承担着国家天然林保护的任务,在生态建设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林场的建设和发展的有力凭证。林业资源档案管理促进生态建设发展,林业部门、林业基层也能更好的实行国家相关法规政策。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做到不滥砍、不乱伐,林业资源就能得到保护,真正发挥林业资源的经济效益。林业工作的开展离不开档案管理,是其开展的依据。林业资源不仅给我们提高林产品,还能水土的流失,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而林业资源档案管理真实的记录那哪些森林有木可伐,哪些地方需要植树,这样不仅能持续供给林产品,又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还能从侧面加强人们环境保护意识。

6 结语

总之,林业资源从一定角度是可再生资源,但我国近年来人们对林业资源的破坏已经对生态建设造成了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沙尘暴的肆虐,无不警示人们应该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保护,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是保护林业资源的基础,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有效的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加强林业资源档案管理首先是对管理人员素质能力的培养,档案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工作,既繁杂又枯燥,它需要管理人员勤快、细心的进行工作,这样才能及时更新资料,对林业工作的开展具有指导性作用。其次是运用先进的技术,技术的落后会使得资料的不完善,只有运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才能将工作做到最好。林业资源档案管理工作目前还存在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江泽慧.发挥林业资源优势加快山区产业发展[J].中国林业产业,2007(5).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8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人才资源

人事档案是我国人才主要信息的来源,是社会公共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社会载体,对国家人才进行分门别类,是国家或企业知人善用、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人事档案的管理和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人才资源和信息,成为选拔人才和重用人才的依据,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带来动力;同时人力资源的不断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发展。

1 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人事档案管理出现的问题

(一)在人事档案中保证真实性是非常重要的,一旦人事档案失去了真实性,也就失去了可利用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这也就严重妨碍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偏离了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轨道。真实性是档案的基本特性,没有真实性,人事档案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失真现象削弱了人事档案的严肃性。我们在工作中发现有的档案材料中年龄越填越小,学历越填越高,工龄越填越长,有的档案材料甚至出现涂改痕迹。这些情况的出现,使档案丧失了真实性、权威性、严肃性,使得人力资源计划中的配置计划、退休解聘计划、补充计划不能正确制定,必将对当前配置及未来人力资源的供求造成负面影响,从而有可能使组织错过发展机遇。

(二)档案材料内容简单雷同,降低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人事档案是一个人一生,从学习到工作实践全面客观地真实记录,认真的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才能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中。但是,现阶段很多单位对于人事档案的材料记录和核实,过于简单和敷衍,很多档案出现雷同的套话、空话记录,导致不能真实的了解档案中的人员信息,失去了价值,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正常晋升和选拔,也影响到员工在今后工作中的积极性,降低了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的参考价值。现今的人事档案材料单一,内容抽象,鉴定、考察材料中套话、空话多,体现不出个性特色,失去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进而影响到员工的正常晋升和选拔,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导致企业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三)个人档案材料分散、缺失,破坏了人事档案的整体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人事档案的整理和存档是一个整体的,衔接密切的过程,一旦由于管理或个人原因导致档案不能及时归档和更新,就会给人力资源的管理工作增添麻烦。长期以来,由于宣传力度不够,个人不够重视,致使档案材料分散、缺失。如由于工作调动,致使一部分材料滞留在原单位;学生参加工作,档案留在学校;取得学历文凭,学历材料存放在自己手里,等等。现阶段人才流动性大,各单位为引进高素质人才,采取一系列措施吸引人才,包括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弃档、重新建档现象,破坏了人事档案内容的完整统一,造成管理缺口,降低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力。

(四)人事档案管理手段落后,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开发。人事档案管理的手段好坏也关系到人力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人事档案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很多单位现阶段的人事档案管理仍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以手工操作、检索为主,管理人员满足于看摊守点,缺乏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无法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无法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缺乏很好的创新和竞争意识,无法为人力资源的开发提供有效的服务。

2 人事档案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一)人事档案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人才信息,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对于国家和企业而言,只有知人善用才能使得其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作用,而知人善用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必须要掌握人才的真实全面的信息。人事档案的建立从根本上记录了人才学习实践经历的整体信息,客观的反应人才的基本特征和优势,通过有效的记录能准确的了解人才的状况,为企业的选人、用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得到知人善用的目的。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组织内人力资源的效力,人事档案全面记录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才表现及发展过程,通过档案可以了解员工的过去,掌握现在,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及时发现人才,避免压制人才,埋没人才;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长避短,各司其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二)人事档案关于人才的记录和归档为国家和企业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了必要真实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中对于人员的人事考核、晋级、奖惩等等,都离不开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资料。通过真实客观的资料分析,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才能对员工的业绩、素质、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国家或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影响人力资源需求的因素主要来自组织内部,有效的人事档案对分析组织内部人力资源状况是否适应组织的变革与发展要求,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计划起着重要作用,脱离人事档案管理而做的人力资源需求预测必然是盲目的。

(三)人事档案的存在可以在一定基础上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人与物的完美结合,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和实用价值。人事档案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人才在各地区、行业、组织之间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从容的面对和处理人员流动、岗位变化、优胜劣汰等情况,得到最佳的配置。有利于人力资源需求预测的科学化与规范化。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人才的能力和各类人才的不同特点,在组织内进行合理配置,因事而择人,因人以治事,把人才配置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和岗位,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促进部门之间、系统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人才合理有序地流动,避免人才挤压和用非所学的现象产生,为企事业的发展迅速、合理地配置人力资源。

3 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策略

(一)为了适应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适应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要切实提高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我们在引进高素质人才的同时,也要注重对人员的后期培训和学习,以不断适应变化的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全面提高人事档案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地与各部门沟通协作,及时有效地提供各种信息,更好地为人力资源管理服务。档案管理人员要肩负起宣传档案法、普及档案知识的重任,提高全民档案意识,形成人人关心档案的局面。

(二)建立健全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在人事档案管理活动中,对于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必须进行改革,及时建立新的、更为科学合理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使得人事档案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在材料的收集上要做到及时、完整;在材料的鉴别上必须做到去伪存真,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在材料归档中要做到分类准确,装订整齐;在递转档案中要做到按章办事,确保档案材料安全可靠;在别人查阅、传阅档案时,要热情服务而又不失原则,注意档案的保密和安全。档案管理人员还要积极主动地跟有关部门联系,及时更新、补充档案新材料。这一切,都离不开严格合理的规章制度。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9

人事档案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之一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有效措施,以便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人事档案管理

一、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档案资料缺乏真实性和完整性

近年来,许多企事业单位频频出现人事档案资料造假事件,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以及档案信息的完整性表现出许多问题。这给单位的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不能正确匹配人力资源信息,有时甚至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多数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员工档案信息表比较简洁、内容一致,缺乏针对性。其中员工的人口学信息、家庭成员关系是私营企业和事业单位的必备内容,但是有关个人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的介绍却要求较少,员工只要提供时间和地点就可以,不需要具体阐述专业学习情况和工作成就。信息缺乏实质性,不能直接反映出员工的工作能力,降低了人力资源工作效率,增加了管理成本。以上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人事档案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人事档案的利用率较低

企事业单位管理层和人事管理者对人事档案资料的重视程度不够,日常工作中很少花费时间和精力对人事档案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对人事工作的长远发展缺少规划和设想。其实,做好人事档案统计分析工作可以节约管理成本,提高企业工作效率,增加效益,如分析生源地、性别、学历、性格等因素对单位的人才流失率的影响,确保招聘工作有针对性,可以减少人才流失。

(三)人事档案更新滞后

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资料缺乏时效性,更新严重滞后或者没有更新。员工入职时填写的人事档案到离职时没有任何补充,人事资料内容陈旧,多是入职登记表、工资表、季度(年度)考核表等。人力资源管理者从这些资料中无法获知员工的最新动态,如职业规划、岗位期待、岗位职责、工作建议等。可见,企事业单位要定时更新人事档案资料,根据工龄、岗位等增加相应的资料内容,要不断充实和丰富档案资料,了解员工的实际需求,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四)人事档案管理方式落后

多数企事业单位没有及时更新管理手段,不能满足时代需求,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多数单位对科学管理人事档案没有正确认识,重视度不够,没有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各项设施不能同步,多数人事档案还是在纸堆里打转。经营状况不佳的企事业单位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分配的库房较小,人事工作由一人负责或者其他员工兼职,工作人员不能全力开展工作。这样的工作理念、工作方式更加剧了人事档案资料弄虚作假的程度、时效性更差,人事工作的效率不能保障,给企业效益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五)人事档案管理者的专业素质较低

部分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者专业素质较低,缺乏理论知识,对人事工作的开展没有足够的认识,对人事档案工作的理解过于简单化、片面化,认为人事档案就是员工的入职登记表,人事工作就是招人。这主要是因为企事业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人事模糊,对人事档案工作者的专业性要求不高,对人事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态度不端正,档案资料“有”就行、“不全”没有关系。并且这些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职业道德精神、法律观念淡薄,导致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二、人力资源管理视角下加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项措施

(一)加强人事档案管理专业队伍的建设

人事档案规范化管理的根本保障是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是人事档案和人力资源理论知识的深入认识。领导者和员工必须意识到加强人事档案管理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次是与档案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标准的培训。这是与行业接轨、同步前行的基本条件。三是人事档案管理的操作技能。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现代化的人事档案管理系统建设等,先进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方式要积极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四是增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积极与各部门协调、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更好地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层决策服务。

(二)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要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建立健全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许多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规定比较陈旧,与国家相关政策有出入,因此,深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当务之急是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新目标制定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修改落后的管理措施、增加新的管理方法、删掉陈旧的管理模式。日常工作中,人事档案管理者要定期整理、归档档案资料,对资料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为其它相关工作和相关部门服务,促使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三)丰富人事档案信息

人事档案资料不完整、不准确、过于简单片面是多数企事业单位面临的难题。不断收集、补充档案信息,扩大信息资源是必须做好的基础性工作。资料内容要凸显职员的工作能力、诚信、专业特长、工作建议、任职情况等方面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为人力资源管理者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三、总结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人力资源管理是许多优秀企事业单位的核心,而做为其中的重要部门之一,人事档案管理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必须提高自身素养、积极采取措施、紧跟时代步伐,努力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张乌兰格日勒 单位:蒙古乌兰察布市疾病控制中心

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篇10

[关键词]人事档案;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C9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59-02

1 人事档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与一定物力相结合的人力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合理的组织、培训与调配,使人力、物力能够保持最佳的比例,知人善任,历史地全面地考察了解和正确选拔使用干部服务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是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人事档案管理的优劣将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产生直接影响。

2 人事档案管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促进作用

2.1 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开发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和数据

人事档案是现代社会人存在的最有力的证明文件,其伴随着人的一生的成长历程,可以说,人一生中所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在档案中都有所记录,使组织能够及时地发现新人,各尽其职,扬长避短,使人才得到充分的利用。

2.2 人事档案对人力资源开发有促进作用

(1)利用人事档案有助于动态分析员工的人生轨迹,从而预测其发展潜力。依据人事档案提供的信息,可以使各类人才扬其长,避其短,司其职,用其智,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效力。

(2)利用人事档案能够进一步了解员工的相关信息,从而对其进行科学管理。

2.3 人事档案为人力资源提供重要的依据

人事档案为企事业单位的一些重大决策提供了必要的依据。如绩效考核需要有大量的考核记录作为依据,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充分利用人事档案,对员工的业绩、素质、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做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企业决策的科学化、合理化。

2.4 人事档案可以优化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随着信息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和国内法制体系的健全,以知识、信息、服务等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对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实施了合理配置,进而更好地促进企事业的迅速发展。人力资源配置是实现人与物相结合,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和使用价值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不是静止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外环境的变化,会出现人员流动、岗位变化、优胜劣汰等情况,人事档案可以实现人力资源信息的共享,科学预测人力资源的需求,促进人才在各地区、行业、组织之间的合理流动,使人力资源得到最佳配置。

2.5 人事档案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管理规划

近年来,学界对人事档案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与对策、人力资源需求,并且对人力资源的预测更科学、规范,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管理规划。

2.6 使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得到提升

人力资源管理中,人事档案管理是重中之重,因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的所有业务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人事档案信息来的,所以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相应的也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应的管理水平也有所提升。

3 人事档案管理不善对人力资源管理的阻碍作用

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事档案管理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人事档案管理不善的问题仍然存在并阻碍了人力资源管理,其负面作用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虚假的档案材料妨碍了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档案的基本特性,有时掩盖了其真实性,如果没有了真实性,人事档案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如今造假学历、防伪学士学位证及个人简历的伪造、虚报年龄事件等层出不穷,导致人事管理混乱重重,出现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诸多不对称的信息对未来人力资源配置的预测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并将使企业失去更多的人才。

(2)人事档案材料分散,内容简单雷同,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如今有些人事档案材料单一,内容抽象,无法体现个性特色,这种人事档案对企业的选人、用人失去了真正意义上的参考价值,以至于影响到员工的选拔和正常晋升等,不仅使员工的积极性受挫,还会导致组织不必要的损失。因此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的效力,增加了企事业的管理成本。

(3)档案材料管理手段落后,缺少时效性,降低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随着信息全球化、经济、技术不断更新,人事档案也在不断地产生新的管理制度和体系。如果落后的管理制度不予以剔除,那么将阻碍新制度的发展,降低管理效率。如果不加强制度和技术更新,日新月异的社会,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巨大,将跟不上人事管理规划的脚步,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工作效率低,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

4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服务

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提高人事档案管理水平是维护组织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4.1 优化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增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和真实性

人事档案管理的活动中,应该及时对不适应新形势、新情况的规章制度进行改革,从而建立新的、适应新形势的、更为合理、更为科学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法律化和制度化。建立和完善档案材料的传递、登记制度,实现动态管理和考核,运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及时对遗漏丢失的材料进行检索,及时查找补救,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

4.2 建立人事档案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人事档案是企业档案的一个组成部分,集中纳入人力资源处统一管理,业务工作接受公司党委领导和上级有关业务部门的检查指导。为了使人事档案能够真实地全面地反映个人全貌,人事档案室要经常通过有关部门收集全公司员工的工作调配、干部任免、职称职务评聘、考察、考核、培训、奖惩、工资待遇等工作中形成的反映个人德、能、勤、绩的文件材料,充实档案内容。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制度,提高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度尤为重要。

5 提升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作用的策略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必须转变观念,转变服务模式,把档案工作延伸到经济建设的最前沿。

5.1 充实人事档案的内容

在传统人事档案的基础上应增加一些能够反映个人综合能力、素质和由权威部门认定的业绩考核资料以及能够反映个人性格特征、专业能力、兴趣爱好等个性化的材料。

5.2 增强人事档案的真实性

真实性是人事档案最基本的特性。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清查、核对人员信息,剔除无效、虚假信息,扩展存档范围,将个人可公开信息分类储备,建立企业人才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由专人动态管理,及时更新个人信息。对于企业较为重要的人员应更为详尽地收集其个人信息。此外,现代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可以充分借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以音像资料记录个人信息,这样,可以扩展信息量,形成完备的信息管理体系和处理系统,提高整体使用水平。

6 加强人事档案的时效性

人事档案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及现实情况的需要,不断把新产生的有关个人经历的材料有选择地、及时地补充到人事档案中去,增强人事档案信息的时效性。加强人事档案的动态性管理,定期对原有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核鉴定,剔除无保存价值的内容,补充新的内容,使人事档案的信息得到及时更新,方便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和认识一个人的全部实际情况,包括历史的和现在的。

7 加强人事档案的现代化管理

人事档案工作应摆脱旧有模式,改变手工操作对策,大力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实现自动化、网络化和文档一体化,变被动接收档案资料为开发档案的潜在价值,主动提供服务。传统档案以纸张为介质,占用空间较大,保管环境要求较高;随着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改变原有工作对策。企业可以将个人的档案资料输入计算机,形成数据化的档案资料,并在企业内部局域网上建立平台,形成资源共享。

8 切实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