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13:48:03

计算机系论文

计算机系论文篇1

1.1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完整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整性分为软件的完整性和数据的完整性。其完整性技术指的是保证计算机内部软件与所储存的数据不被非法篡改的技术手段。

1.2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密性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保密性是靠加密技术实现的。加密主要是对数据传输过程中对数据进行保护以及对已储存的数据进行保护。系统安全是我们永恒不变的追求,而加密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最为有效的手段。

2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威胁来自于多方面,如黑客入侵、病毒入侵、秘密信息泄露、网络关键数据被修改以及来自内部的攻击等,这些都会给用户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如今其主要威胁是以下几种。

2.1计算机病毒

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软件和网络系统都具有极大的威胁。计算机病毒指的是一种程序代码,这种代码可以修改其他程序,使它们成为这种病毒的载体,并留下拷贝。计算机病毒具有极强的破坏性、传染性以及复制性。计算机病毒一直领先于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技术,其编写、传播以及出售等程序已形成产业化链接。计算机被病毒感染后会造成系统工作效率下降,系统内存荷载,甚至严重的还会造成计算机瘫痪,硬件设施损坏等。

2.2黑客的入侵

黑客原本是指一群热衷于计算机技术且水平高超的电脑专家。但是,因为互联网缺乏约束性,导致一些黑客以入侵他人计算机盗取机密信息而谋生,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威胁。2001年的中美黑客大战更是向人们揭露了黑客的能力。

2.3其他威胁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的威胁还有网络犯罪、网络数据被恶意修改以及系统漏洞等方面。

3计算机病毒的预防

防止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应从多方面着手,第一要加强网络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养成正确上网的习惯,其次要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技术防范,如换用更强大的防火墙,使用全面的杀毒工具等。具体可以进行如下操作。

3.1权限设置,口令控制

大部分计算机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是用口令来完成的,这也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止病毒的方法之一。依据工作人员的不同职责与权限,选择不一样的控制口令,对相应的程序数据进行操作,防止用户越权使用资源。在口令的使用上应注意,要使用由字母和数字混合组成的6位以上的控制口令;口令也要时常定期更换;口令不能记录在案更不可以使用互联网来传递。一般情况下较为简单的口令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由于口令的认证信息是在互联网上传递的,因此口令很容易在进行数据传输时被截取,因此口令控制在网络环境中并不实用。

3.2安装软件,集中管理

在互联网上,软件的安装与管理不仅涉及到网络维护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还关系到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一个好的杀毒软件可以在短时间内安装到计算机组织的每一个服务器上,并自动下载更新到每一个目标计算机中。在管理员进行集中设置与管理后,杀毒软件会与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安全设备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防御体系,并且杀毒软件还能自动提供网络病毒的最佳防御方法。

3.3即时杀毒,报警隔离

有一些病毒在攻击应用程序时会依附于共享信息的网络介质上,因此要查杀这些病毒,就要着手于网关,在网络前端对病毒进行查杀。而基于计算机病毒的传染性、复制性以及破坏性特点来说,要做好计算机病毒的预防就要从整个网络来进行。在计算机软件、硬件、服务器网关以及互联网等各个层次都要设防,对于病毒都要进行过滤、隔离处理,并且要完全进行后台操作。如某一计算机通过软盘受到了病毒的感染,这种病毒会在LAN上传染蔓延,如果服务器具有了防毒杀毒功能,在病毒由计算机向服务器转移的过程中就会被发现杀掉。并且为了引起警觉,无论是在计算机终端还是在服务器上,只要发现病毒就会发出警报通知,让管理员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3.4以网为本,多层防御

网络防毒区别于单机防毒,计算机网络作为一个开放性的服务系统,其程序运行会与其他终端进行数据流出以及数据交换等服务。而单机版杀毒软件只能暂时除掉计算机终端的病毒,当计算机联网时仍有很大可能被病毒感染,这种软件对于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并没有太大的威胁,无法保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因此,对于网络防毒必须从网络着手,从网络系统的角度进行防毒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解决网络上的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威胁。

4对黑客攻击的防御

对于黑客的防御应对网络进行多级别、多层次的分类,然后对每一部分都进行检测、警告以及修复等功能。而这种防御主要是靠防火墙来进行的。防火墙是将计算机终端内部保护起来,明确网络边界,并完成外部终端的访问和授权处理。如今的防火墙技术基本有以下几类。

4.1过滤路由器

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转发分组,先从IP地址信息中获取目的地址,然后由路由器内部算法得出分组的出口。过滤路由器是将一些安全控制功能加在传统的路由器上,因为大部分防火墙的结构体系都包含了这些路由器信息,从而使路由器对不同终端的分组进行通过或拦截处理。但这种处理非常简易,并不能完全有效的阻挡黑客的攻击。

4.2双宿网关

双宿网关也具有一定的路由器的功能,它具有两个网络界面,每个界面都具有与其相对应的网络进行通信。一般在双宿网关的情况下,其传递的信息一般是对某一特定服务器的响应或请求,如果信息安全,双宿网关会将信息发送到相应的服务器上。用户在使用双宿网关时只能使用服务器上支持的服务,而不能进行其他应用。

4.3过滤主机网关

过滤主机网关是由过滤路由器和双宿网关一起组成的。防火墙的组成有一个位于内部网络的堡垒主机,和一个将互联网与堡垒主机链接起来的路由器。这种系统结构在数据流通过时,首先要由路由器进行过滤,路由器将除了发往主机的一切信息进行过滤。过滤后的信息被转发到主机上之后,再由主机的服务器对这些信息进行严格的分析,然后再将合法信息发送到网络内部的主机上。而由主机发往互联网的信息要先经过服务器的分析判断,然后经由路由器转发到互联网上。

4.4过滤子网网关

过滤子网是建立在互联网与内部主机之间的,子网的入口一般是一个堡垒主机,通常将分组过滤器设置在子网与互联网之间和子网与内部主机之间。分组过滤器将数据进行过滤分析在子网与内网之间传递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堡垒主机是内外网之间数据交换的关卡,过滤器将数据进行分析,去掉不能识别的数据流,然后将剩余的数据传送到堡垒主机上,由堡垒主机进行进一步检查。根据实际需要可以将这些防火墙技术单独使用或综合使用。但是只有防火墙也不能起到全面保护网络系统的效果,必须在防火墙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其他措施,才能更好更安全地对计算机网络系统进行保护。除防火墙外的其他措施主要是保护网络主机的硬件以及操作系统的安全。具体为文件系统安全、系统与应用服务安全、操作系统内核安全以及物理安全。其作用主要是防范突破防火墙和一些内部发起的攻击。系统的备份是保护网络系统安全的最终防线,其主要作用是在系统遭到破坏后使系统能及时得到修复。在进行防火墙以及主机安全措施的设立后,还要建立一种全局性的由入侵检测和应急处理机构组成的整体安全检测和响应的安全措施。这种方法是从网络主机、防火墙甚至传输通道上提取网络状态信息,并将检测到的信息传输给入侵检测子系统。然后由子系统做出相应的判断,如果是入侵行为则立刻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发出警告信息。

5预防措施

实践证明,即使再高超的防御手段也不一定就是绝对安全的,因此在全力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防御能力的同时,还要做一些防备来保证系统出现故障后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并使损失降到最低。如针对以往发生过的紧急情况制定一些应急措施,在发生相同故障时能以最快的速度解决;保存操作系统的CD盘副本,由于副本的存在会减少因CD原盘丢失或损坏而带来的损失;当网络系统管理员调换后要及时的更换系统口令;制定数据日常备份制度,系统设置更改后要及时备份,对于像邮件服务器等实时更新的服务器要更加严格地进行备份制度的实施。

6总结

计算机系论文篇2

【关键词】计算机联锁系统安全可靠性硬件软件

1概述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研究、开发、生产计算机联锁设备必须遵循的永恒的主题,也是验证计算机联锁系统性能的主要依据。计算机联锁设备是一种连续工作的实时系统,它必须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才能适应铁路运输和城市轨道交通高效和安全的运营要求。

其实汁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性是指联锁设备在运行过程中无论发生什么故障都不能产生有可能危及列车安全运行的危险因素,一般着重于在不正常的情况下使系统导向安全,防止产生危险后果;而可靠性是指联锁设备在规定的时间和规定的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一般侧重于防止或减少系统发生故障。显然,安全性的实现是以可靠性为基础,并在提高可靠性的前提下完成的。为了系统地分析问题,我们将把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结合在一起考虑,并着重从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数据传输及处理等几个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技术措施,使计算机联锁系统符合故障—一安全的原则。

2硬件部分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根据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功能特点,硬件部分的安全可靠性技术从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上位机、联锁机和接口电路三个部分进行分析。

2.1上位机安全可靠性分析

上位机主要功能是向联锁机构输入操作信息,接受联锁机构输出的反映设备工作状态和行车作业情况的表示信息。为此上位机可采用经国际安全机构认证的高可靠工业控制计算机,摒弃原商用机所采用的大母板结构,把原来的大底版(系统板)功能集中在一块ALL--IN--ONE插卡上,底板变成无源总线母板,增加了插槽数,便于系统的升级扩展。

采用的机箱结构具有良好的散热、隔热、防潮、防尘性能,驱动器架采取避震措施,使整个机箱具有可靠的机械强度和很好的抗电磁干扰的能力;采用不问断供电及净化的专用开关电源,抗共模干扰,具有浪涌保护、过载保护、漏电保护的功能,单机设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可达到100000h。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维修机和上位机的配置是一致的,平常可作为上位机的热备机,在系统故障时能够进行自动无扰切换,切换过程不影响现场设备状态,提高设备可靠性。

上位机的人机接口界面的设计使用先进的工业控制软件,使得系统的监控不仅具有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而且具有丰富的图形画面显示及图形操作功能,调图方式灵活,修改参数方便。在设计中,根据铁路交通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计算机联锁的特点,可以灵活运用登录口令、操作员权限、安全设定点、设定点口令、安全审计跟踪记录等安全特性,确保联锁系统执行操作的安全可靠。

2.2联锁机安全可靠性分析

联锁机是信号控制系统的核心。在设计中,可选用国际安全机构认证的硬件三重冗余计算机联锁系统,用于实现联锁数据处理过程的故障—安全。所谓三重化冗余系统是指系统共有A、B、c三个相同的主机,每个主机可以把它看成系统中的一个模块。三个模块同时执行一致的操作,其输出送到“表决器”的输入端,然后把表决器的输出作为系统的输出。结果经输出设备三取二表决后进行输出,可以保证输出的安全性。当其中一个联锁处理单元联锁逻辑单元故障时,系统能够转换为二取二工作方式,在不降低安全陛的前提下,使整体系统的可靠性得到提高。

采用三取二表决系统原本是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而采取的一种冗余系统。然而从安全性角度来看,若有两个主机发生了同样的故障,即共模故障,系统将输出错误信息,经接口驱动后,有可能危及行车的安全。因此,必须消除软硬件的设计错误,当主机的设计完全正确无误时,仅由硬件失效和干扰而产生的共模故障的发生概率就很小。为了进—步降低未检出故障的组合而产生共模故障的可能性,可利用单机自检技术、主机间互检技术和双套不同的软件,扩大故障检测范围,消除因干扰而引起的影响。

为了保证三重化冗余系统能够通过多数一致表决得到正确的结果和发现出错的模块,这就要求三台微机必须同步工作。否则,整个系统便会出现紊乱状态,多数一致表决无法进行,系统无法保证正常可靠的工作。

计算机联锁系统为保证安全可靠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全面的在线自诊断和专门的安全检查程序。这就要求系统在规定的周期内对计算机的运算器、存储器、接口等元器件用一系列自诊断程序进行全面自诊,而安全检查程序则对联锁程序任务模块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对关键信息代码的合法性进行检查。在自诊断和专门的安全检查中一旦发现故障,立即切断计算机的输出(同时报警)。在设计中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确保:

(1)检测过程本身应具有安全性,或采用相应硬件及软件措施来实现安全性;

(2)检测要要有足够的频率,使类似或等同故障在二次检测之间不会发生;

(3)检测要足够灵敏,能够测出每个安全单元之中的重要故障;

(4)检测失败时应及时产生安全保护动作;

(5)冗余装置要足够独立,使之不受其他故障的影响。

例如在具体实施中,使输出控制单元经过表决后输出,所有输出进行反馈检查闭环控制;在输出执行环节采用条件电源供电方法,当用实时检测或实时比较技术发现联锁微机内部故障时,即使产生危险侧的错误控制命令,通过强制切断执行环节的条件电源,减少错误的控制命令输出。

采用光电隔离技术,接点输入电路要经过光电耦合后力节目接至接口电路输入输出模块,有效的抑制接点输入电路的电磁干扰;采用静态输入或动态输入方式,以便有效的实现故障—安全原则。

在输出接口的设计中,采用代码—动静态和动静态—电平两级变换电路;采用不间断供电及净化的专用电源,电源模块内部设有双重化电压调整器及自诊断电路,可检测电压的输出范围与是否超温并给出相应报警。

2.3接口电路安全可靠性分析

由于一般继电电路采用的重力式安全继电器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在我国铁路中运用了几十年,为此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接口电路仍然以安全继电器作为计算机联锁机构与室外设备控制电路的接口。我们知道安全继电器通过以下技术实现故障—一安全:电气接点采用特殊材料制作,使接点粘连的可能极小;采用吹弧技术,消除接点拉弧造成熔接;采用重力式设计原理,在继电器故障时,利用其重力使衔铁复位,从而保证实现系统的故障——安全的目的。

为此在计算机联锁系统中,信号、道岔、轨道电路等监控对象的状态信息依然是用安全型继电器的接点状态来反映的,输人接口的任务就是将这种电平形式的二值逻辑数据安全地采集到联锁机中来。

2.4其他方面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考虑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设备的其他方面的安全可靠性,对包括电源、计算机、数据通讯线路、输人输出接口、机架结构及地线设置等方面采取了电磁兼容设计和防雷设计,以保证在规定等级的运用环境中,设备必须正常工作,不产生任何指标下降和功能上非期望值的偏差。

3软件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分析

在计算机联锁控制系统里,各种复杂的功能主要依靠软件来实现。嵌入在安全控制系统中的软件,不仅要能完整地实现系统的控制功能,还要能保证实现系统在发生意外时的安全防护即故障—一安全功能。

一般在汁算机联锁控制系统中,普遍采用以下软件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1)采用信息编码技术,以便出错时能被及时识别。例如,对于涉及行车安全的逻辑变量,用多元代码来表示安全变量的两个值—一安全侧值和危险侧值。这样,当代码在存储或传输过程中,由于存储器硬件故障或者外界干扰而发生畸变,一旦错成非法码时,就可由软件自动检出并导向安全侧。

(2)采用软件冗余技术,保证软件运行的安全性。

(3)采用软件检测技术及时发现故障,以进一步采取措施防止危险侧信息的发生和输出。

图1计算机联锁系统数据处理模型框图

图1是一个从安全角度去考虑的计算机联锁系统的框图,实际上也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一个安全性模型,只是仅从保障安全的角度把计算机联锁系统描述成为一个典型的数据处理系统。对于计算机联锁系统来说,保障安全就是保障框图中的数据流和控制流这两种信息处理的安全;退一步讲,即便信息处理发生错误也不会导致危险的后果。

联锁机和外部设备的输入/输出信息具有两种特性,—是开关性;二是安全性。外部设备向联锁机提供的输入信息具有开关性。同样,联锁机的输出信息也具有开关性,这种开关性可由表示两个状态的器件如继电器来反映。输入/输出信息的安全性是根据信息与行车安全的关系来界定的。一类是与安全无关的信息,称作非安全信息;另一类是与安全有关的信息,称作安全信息。

联锁机和监控对象之间交换的信息属于安全信息,因此必须考虑当输凡输出通道发生故障时,一定要确保传送信息的安全。为此,在通道设计上必须采用安全输凡输出接口。在CPU与输入和输出模块间采用专用总线以保证传送的正确性,对输入电路采用光电隔离电路读取。输入值,以检测“粘连”状态,对各个输出信号在提供给继电器前进行表决,不致因输出模块本身的故障而影响信息安全。一般在具体的系统设计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1)安全信息的输入:在计算机输出每种信号设备状态码的第一位后,待输出电平稳定(如20ms),再将每种信号设备状态码的第一位读入储存,并立即输出第二位代码;读入全部代码后,经计算机整理后再传给每个对象的存储模块。

(2)安全信息的存储与更新:计算机联锁中监视现场设备状态的存储单元,在宏观上必须与被监视的对象建立不断的联系,当联系中断时,系统必须立即倒向安全。

(3)安全信息的运算:联锁条件满足时,程序的走向和运算结果都是预知的。为了提高安全性和防止漏检查联锁条件,在每次判断条件成立后,将该条代码进行按位累加,联锁关系全部检查正确时,其累加值应与预期结果相符。

(4)安全信息的输出:计算机的开关量的输出是非故障安全的。为了保证安全,可对输出环节进行连续的监视,如出现不应有的危险侧输出,应快速地在现场设备未动作前予以切断。

(5)安全信息在计算机间的传递:为了符合信号系统的传统做法,遵循故障安全的要求,在计算机联锁的设计时,应采用点对点的循环传送方法,而不采用变化检出、一次传送的方法。

计算机联锁的串行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由于干扰而引起误码是难免的,在检查数据位和冗余位之间的关系是否正确时,应着重防止在传输中错误地出现危险侧代码。为了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一方面可以采用冗余度小、检错能力高的循环码(CRC)作为检错码;另一方面就是在软件编程时对传输的信息进行特殊编码,并以反馈重发方式纠错。

根据编码理论,利用n位二值码元可生成一个具有2”种伏态的码字或代码的集合。在这2”种状态的代码组合当中,仅取一种状态代表危险侧码字(例如用危险侧码字10101010代表对应继电器吸起),再取另一种状态代表安全侧码字(例如用安全侧码字01010101代表对应继电器落下),其余的均认为是非法码字,则这种代码便具有典型的故障—一安全特性。由于非法码字在正常的联锁运算时也被认做安全侧码字,故而该编码组合仅有1种码字对应危险侧,其余2“—1种状态均对应安全侧。但在实际的运行中要真正能做到故障导向安全,还需对软件编程的安全编码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认真的考虑。

我们认为编码中各个码元发生差错的概率是相同的且不同码元发生差错的事件是独立的。假定每一码元发生差错的概率是",则无差错的概率即为1—p,此时整个代码均无差错的概率为(1—p)“。当选用编码组合中码距最大的一对代码,即码距等于n的—对代码分别作为代表危险侧和安全侧的有效码时,安全侧代码因故畸变成危险侧代码的条件是n个码元同时出错,其出错概率为旷;而安全侧代码出错变为另外一个代码的概率则为1—(1—p),显然这两个概率有着明显的数量的不同,这就造成了编码在故障或受到干扰情况下逻辑出错的不对称性,假定2“种编码中任一个发生畸变、出错变为另外任一个代码的概率相同,均为P(c);此时,因危险侧代码只有—个,某一代码错为该代码的概率即为户(c)以上数值与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信号安全型继电器的不对称指数相比显然是可以认可的;同时n取为16,恰好是计算机内存字节的整数,便于进行软件编程。根据铁道部《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标准,与行车安全有关的信息在计算机内必须以空间冗余的方式存储,在自由状态下其非法码字和合法码字出现的比率或非安全侧码字和安全侧码字出现的比率必须大于255:1,上述规定中所谓空间冗余即意味着必须用多余的信息位表示单一比特的信息,采用不对称码元的方法表示涉安信息即为空间冗余方法之一。此外,自由状态即指任一代码发生畸变而成另一代码相同概率P(c)的假设。该条件给出的具体数值则意味着如采用不对称码元,则所选代码位至少为n:8。基于这些原因,计算机联锁中选用16位代码来表示联锁数据是可取的。经过正确的合理编码,完全可以保证编码的汉明距大于4。

4结论

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关键,我们必须从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和数据传输及处理等几个方面采取各种综合技术措施,才可使计算机联锁系统符合故障—一安全的原则。

综合以上分析和考虑,并通过可估算和推导的数学方法进行可靠性和安全性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指标: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为1x10h,平均危险侧故障间隔时间MTBFAS为1x10h,符合国家标准。

参考文献

[1]吴汶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与通信系统.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2]吴芳美,铁路安全软件测试评估,北京:中国铁道出版杜,2001

[3]赵志熙.计算机联锁系统技术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4]TB/T3027--2002.计算机联锁技术条件

[5]TB/t2307--1992.电气集中各种结合电路技术条件

计算机系论文篇3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硬件和各软件间的接口,为计算机硬件的细节进行屏蔽,为各种应用软件提供接口和服务。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让学生熟悉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为将来走向相关岗位服务。该学科是具有较高工程性的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任务既要加强学生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理论高度,同时要重视实践操作。在实践课程中,学生不断探索和提高,培养学生对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热情和好奇,帮助学生独立学习和思考,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和质疑,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对知识的体验和追寻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将来学生在工作岗位中的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

2《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化难为易,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改进

2.1.1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首先,注重学科总动员。在实践课刚开始时,教师要通过实例为学生讲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践学习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确实践教学对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将来就业后的实际应用,都产生重大的影响作用。学生从新课伊始,就树立了正确的目标和学习的方向,有利于将来学习中有针对性的加强编程和动手能力。其次,教师要结合自身经验,列举以前学生的学习案例,将操作系统实践学习的特点以及重难点告诉学生,同时要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让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有计划的进行课前预习和资料的准备,为将来课堂效果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础。再次,在实践课堂上,教师要避免反复强调教学内容的重要,应该在安排作业的时候,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例如从应用或工程实践的角度,运用案例的形式对课堂所讲的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多层次、全方位描述,挑战学生的思维,增加竞争意识和学习主动性。

2.1.2在客观上,化难为易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者和点拨者的重要作用,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典型问题进行讲解,在合理设问和启发中,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首先,分层次设计实验把学习者划分为:终端用户、程序员和系统设计者。五类实验:基础性实验、应用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基础性实验是最简单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熟悉某种操作系统的使用与配置。允许学生选择自已感兴趣的操作系统,为便于后续实验的开展建议选择Linux操作系统;应用性实验的难度略高于基础型实验,要求学生模拟实现一些经典的操作系统算法;便于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原理和经典算法;综合性实验要求学生研究学习现代主流操作系统。其次,帮助学生快速入门以实验“模拟设计页面调度”为例:模拟设计页面调度实验目的,加深对虚拟存储管理算法的理解。实验内容:(a)模拟页式虚拟存储管理中的硬件地址转换和缺页中断;(b)用C语言设计一个算法,模拟页面调度,采用FIFO算法实现缺页中断;(c)程序应能显示或打印物理地址及是否缺页,并计算出缺页中断率,分别采用FIFO算法和LRU算法进行比较,观察并分析结果。再次,保护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或者不能独立解决的疑惑,教师应对给予知识上的补充和学法上的指点。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科学运用网络资源,自行到网络上进行知识更新和充实,搜索知识、观点、技术等,参加网上论坛或者班级学习群讨论留言。

2.2由浅入深,多角度多层次学习掌握Linux系统

教学时可以选择Linux作为实验操作系统,因为许多学生对它都很陌生,做实验时必须遵循认知规律,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操作。首先,了解Linux系统的基本操作流程,对操作员接口和程序员接口有所掌握。学生在这一环节中,可以比照早已熟练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一系列功能,自行领悟Linux操作系统。其次,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步骤和条件后,步入应用性实验环节,进行编程模拟,学会操作系统的部分功能。当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有了一定基础后,可以逐渐增加实验内容的难度,让学生实现操作系统功能的阶梯式进步,最后达到熟练掌握和应用,体验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成就感。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强了团队精神,锻炼了领导力和服从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提升了综合素质。

2.3优化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要提高《计算机操作系统》实践教学效果,必须避免传统只重视书面成绩的考核方式弊端,应该增强对实践教学质量的全面监控,提高操作系统课程的实效性。具体说来,可以从两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加大实验成绩的比重《。计算机操作系统》要看综合分数,提高实验成绩的分数能引起学生对实验教学的直接重视。其中基础性和应用性的实验,学生必须撰写实验包括,写出算法和数据结构;对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的实验,学生应该用论文的形式上交。这样的考察方式可以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同时根据上交作业层次给予不同的权值,能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学生在实验中的体验,提升理论素养和高度。其次,加大开放性评定的比重。对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进行考核时,要在对报告进行考核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形式进行合理量化。团队形式的实验,要求各小组组长提交任务分配和执行情况分析报告,将每个人的合作能力、资料搜集与分析能力的等列入评定体系。

计算机系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质量体系应用

我公司是以承建电力、水泥、玻璃、玻纤、电子、冶金等工业与建筑安装工程为主的多项一级总承包资质企业。公司下属四个分公司、一厂和一所,在建工程分布广东、山东、河北、安徽、陕西、四川、湖北、江苏、福建、河南、重庆等省市。

由于公司施工队伍分散,地域面广,管理层次多,管理程序复杂。在贯彻执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公司的质量体系文件结构(如图1)。

由干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层次多,内容也较复杂,因而在文件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我们认为,要使这样一个管理层次多、地域分布广的大型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地运行,有必要借助于计算机网络这一现代化工具,在质量体系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及时反馈体系运行情况等方面,发挥办公自动化一一网络的快速、准确、全面和节省费用等的综合作用。我们设想,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结合,通过信白、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来解决三个关键问题:第一是低费查询及适时信息共享;第二是质量涉及的各部门之间实时的信息交流;第三是搭设企业与企业的供方、分承包方之间的信息传递渠道。从而使各方面的信自、准确、及时地传递,随时掌握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动态,可以为实现我公司的管理方针创造有利的条件。

我公司在计算机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基础,2000年已建立了局域网,公司各级领导及相关职能处室均设有工作站,网上有各处室的管理信息随时可通过互联网在公司网站上查询。结合贯标工作的需要我们制定了一个建立企业Intranet网的工作计划。

根据计划安排分两个阶段实现Intranet的建设。第一阶段是对公司2000年建立的网络进行扩充和改造,通过网络对质量体系文件进行远程传递、存储和管理,并进行质量记录汇总整理,使得文件、资料及其他信息的与换版变得更为快捷,以此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各类信息准确、及时地进行汇集;第二阶段完成整个lntranet局域网。由于施企业的分散性,第一阶段完成后仍不能满足体系运行的全部要求,因此就需要采用新技术来实现新的目标。Intranet技术是建立信息化的质量管理体系最经济和便捷的选择。首先,Intranet统一的浏览器界面使在质量环上涉及的顾客、供方和企业的经营、服务、工程、质量管理等部门建立了一种使用方便、低费用,不需事先的沟通渠道。其次,基于WEB的信息使任何地方、任何部门的相关人员可随时调用和查询最新的质量文本。再次,基于讨论型的信息交流可以使企业以顾客和反馈为核心的特定的质量问题展开跨部门的协作。另外,通过WIB与企业MIS中数据库的挂接,可以集中MIS上有关质量管理的所有应用。因此可见,构成工ntranet后可以使整个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充分地显示出来。目前第一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正在进行第二阶段的准备和实施。

目前在网上实施管理的文件与资料共为十一大类,它们分别是:质量保证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部门工作制度;项目部工作制度;项目质量计划;验证人员名单;其它人员名单;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和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

1质量管理手册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包含了质量管理手册的全部内容,可按目录逐条进行查询,也可按关键词进行搜索或返回至已查询过的内容。

2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

A级程序文件和B级程序文件都可以按程序的主管部门及质量体系要求查询。

如:程序主管部门企业管理处所属的"A级程序文件”包括:管理职责管理程序;管理评审程序;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程序;质量策划和质量计划管理程序;文件和资料管理程序;质量记录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和数据分析管理程序等

再如:过程控制下属的“B级程序文件”包括:过程控制程序;施工人员资质控制程序;施工机械使用和维修管理程序等

3作业指导书

该部分包括“工艺”标准、“工法”和“施工方案”三类,每一类采用级联式菜单组织并在屏幕下方给予在线的信息提示,执行相应查询即可阅读相关内容。如“工艺标准”菜单下有:锅炉安装工艺;工业管道安装工艺;煤气管道安装工艺;水泥旋转窑安装工艺;玻璃熔窑施工工艺;钢结构焊接施工工艺等等。

4质量管理制度与项目质量计划

两类文件均可按不同部门或项目部查询(公司部门质量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部部门质量管理工作制度查询屏幕,项目质量计划查询屏幕,略)

5验证人员名单及其他人员名单

备有验证人员上岗资格情况屏幕(略)包括内审名单、无损检测人员名单、质量员名单,计量员名单、材料员名单等,在屏幕上点取任一项即可阅读相关人员的有关资料,还备有其他人员查询屏幕如项目经理、焊工、起重工等(略)。通过输人查询条件,如输入某人的姓名或点取单位检、资质档后,选择其中之一,即可查阅某人或某单位或某类人员的情况,此举不但加强了人员的管理还可以使人才得到合理的使用,并可为培训的需求提供可行的依据。

6质量体系运行情况汇总表及项目质量计划运行情况汇总表

两张汇总表(图2、图3)动态地反映了二级单位及项目部质量体系的运行情况,通过汇

总表的填报可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使体系自我改进的机制更加完善。

网上使用的文件均指定为“只读”方式,不得随意修改。对网上用户也根据不同使用要求给予了相应的使用权限。

我们在建立和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计算机网络系统,使质量管理体系建立与运行的过程与计算机网络的建立与实施的过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给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也加快了办公自动化的过程。通过组织专项培训,公司各级领导和技术、业务管理人员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能够熟练地在网上查询质量体系文件和各类体系运行的动态信息,计算机的应用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如上所述,公司计算机联网第一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虽然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要真正使信息化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思想结合起来,还需要作好第二阶段的工作,完成了基于Intranet的质量体系。

从建立质量体系应用系统的需要来看,它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6.1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和控制系统

除、更新企业的质量体系文件和相关资料,如质量方针、质量手册、A级程序文件、B级程序文件、项目质量计划、质量事故处理工作制度等文件和资料外,将标准、规范、检验要求、安全可靠性要求、质量记录、质量分析报告等也同时在网上。

6.2建立质量信息研究处理系统

以顾客和各方面信息反馈为核心,对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质量控制、工期要求和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项目质量计划执行情况等环节,根据接收到的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组织研究处理工作。

6.3建立合同评审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决速、便捷的特点,通过项目的性质、规模、资金来源、设计进度、工期、质量和顾客要求等各个环节直接组织进行综合性合同评审工作。

6.4建立合格供应方(分承包方)信息和评审系统

由材料设备处(工程管理处)定期经评审合格的供方(分承包方)名录,同时要求各分公司、项目部对其进行年度评审。

6.5建立技术支持系统,扩大对外联网范围,增加网上信息量。

在现有互联网的Intranet信息网的基础上与Internet联网,同时,完善公司内部的技术系统、财务系统、质量系统、物质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发挥计算机网络的整体优势。

6.6完善质量体系文件的受控管理工作。

目前,我们在网上的体系文件、资料和有关信息等,都是“只读”的,对公司的各类报表管理也做到了分级共享和控制,但如何进一步按BG/T19001-2008标准要求,对文件和资料实施更严格的受控管理,还需探讨和研究,下一步还要做好网络管理和安全等方面的工作。

公司计算机联网各阶段的工作计划完成以后,远程用户也可作为一个远程工作站上网。

计算机系论文篇5

关键词:测试系统;VXI总线;PXI总线

测试技术涉及到众多学科专业领域,如传感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标准总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信等等。测试技术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试技术的发展,测试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测试仪器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5代: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已引起测试领域一场新的革命。1986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出“虚拟仪器”即“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是卡式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仪器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仪器类型,它以标准总线作为测试仪器和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配置测量模块,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强大的测量功能。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用人的智力资源代替物质资源,特别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直接参与测试信号的产生和测量特征的解析,使仪器中的一些硬件、甚至整件仪器从系统中“消失”,而由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来完成它们的功能。另外,通过软件可产生许多物理设备难以产生的激励信号以检测并处理许多以前难以捕捉的信号。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测试仪器与测试系统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

测试技术和设备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先进的电子测试设备在众多行业的科研、生产和设备维护使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工业自动化、通信、能源等诸多领域,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涉及到弱电的系统(或装置)都要考虑测试问题。测试系统是设备或装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武器系统的维护维修离不开测试设备。一个系统(或装置)测试功能的完备与否已成为衡量其设计是否合理和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测试仪器和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把关和指导者的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轻工和国防科研等行业。测试仪器和系统从生产现场各个环节获得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综合,通过各种手段或控制装置使生产环节得到优化,进而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武器系统科研试验现场,测试仪器和系统可获得试验中各个阶段和最终试验数据,用于及时发现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给出试验结论,并为后续相关试验提供依据。因此,测试仪器与系统对于提高科研和试验效率,加快武器试验进程和保证试验安全至关重要。以雷达、综合电子战为代表的军事电子领域,以预警机、战斗机、卫星通信、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及以导弹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兵器领域等都离不开测试设备,它是这些装备和系统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及维修所必备的。

1系统类型

现代的测试系统主要是计算机化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成测试系统的可选择性不断加大,按照测试功能要求,可构成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类问题上并没有严格的统一规范,以硬件组合形式划分,测试系统可分为基于标准总线的测试系统、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混合型计算机测试系统和网络化测试系统等4种类型。

(1)基于标准总线的测试系统

基于标准总线的测试系统种类非常多,如ISA总线、PCI总线、STD总线、GPIB总线、CPCI总线、VXI总线和PXI总线等。这类系统采用各种标准总线,在PC计算机主板的扩展槽或者扩展机箱插槽上、工控机底板插槽上、VXI和PXI机箱背板总线上,插入各种A/D,I/O等功能和仪器模块,构成测试系统。

目前各类标准总线功能模块和模块化仪器品种齐全且商品化程度高,因此系统集成容易。此类系统具有标准化、模块化、可靠性高、可重构等特点。

(2)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

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是将具有一定功能的模块相互连接而成。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又可分为2大类,一类是专业生产厂商设计生产的大型、高精度的专用测试系统;另一类是专业生产厂商生产的小型智能测试仪器和系统。

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最重要的特征是系统的全部硬软件规模完全根据系统的要求配置,系统的硬软件应用/配置比高。因此,系统具有最好的性能/价格比,在大批量定型产品中采用这种类型比较合适。根据所采用微处理器的不同,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又可分为标准总线计算机系统和单片机系统。

(3)混合型计算机测试系统

这是一种随着8位、16位、32位单片机出现而在计算机测试领域中迅速发展的结构形式。它由标准总线系统与由单片机构成的专用计算机测试系统组成,并通过各种总线(串行或并行)将2部分连接起来。标准总线系统的计算机一般称为主机,主机承担测试系统的人机对话、计算、存储和处理、图形显示等任务。专用机部分是为完成系统的特定功能要求而配置的,如各种数据的现场采集,通常称为子系统。

(4)网络化测试系统

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总线技术将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的测试设备集成在一起,加上服务器、客户端以及数据库,组成测试局域网系统,通过网络化的虚拟仪器软件,共同实现复杂、相互组合的多种测试功能。网络型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灵活性较大,可用多种方式及时地索取现场数据。

2发展现状

测试系统采用标准总线硬软规范使得测试系统向开放性、集成化发展,推动了测试系统标准化、模块化、虚拟化等进程。目前测试系统可选用的、主流的标准总线包括ISA总线、PCI总线、VXI总线、CP2CI总线和PXI总线及工业现场总线等,其中VXI总线和PXI总线最具有代表性。

VXI总线是上世纪80年代末期在VME总线的基础上扩展而成的仪器系统总线。VXI总线由于采用模块化开放式结构,易于扩展、重构和系统集成。它依靠有效的标准化,采用模块化的方式,实现仪器模块间的互换性和互操作性,使得不同厂商生产的测量模块能容易地组建一个高性能的测试系统。其开放的体系结构和即插即用方式符合信息产品的要求。缩短了测试系统的研制周期,降低了成本,减小了风险。因此,VXI总线一经问世便受到了测试界的认可并迅速得到推广。

VXI总线系统已在美国国防、航空航天、工业等领域得到较广泛应用。美国国防部对其三军武器维护维修的自动测试系统要求广泛采用现成的基于标准总线的COTS或商用硬件和软件产品。为了实现武器维护维修自动测试系统的标准化、通用化,陆海空军分别采用了综合测试设备(AFTE)、联合自动保障系统(CASS)、新型通用测试站(CTS)。美国许多生产自动测试系统的公司正在把标准的ATLAS语言转换为面向目标的Ada语言,将Ada为基础的测试环境(ABETIEEE-1266)转换为更广泛的测试环境(ABBET)。ABBET是一种易于修改和扩充的模块化开放式结构,而VXI总线和其VISA为能够满足这种环境的规范。为此,美国三军广泛使用VXI总线测量系统完成武器系统的维护维修,达到了降低费用、减少测试设备体积和提高测试效率等要求。

美军F-22战斗机从生产制造测试到现场维护维修测试过程都采用了商用的通用自动测试系统。此系统采用了VXI总线产品硬件、ABET软件、UNIX/POSIX/WINDOWS操作系统、局域网LAN、PC/工作站、专家诊断系统、可编程仪器标准指令(SCPI)等等。该系统具有体积小、价格低、测试速度高及性能高等特点。另外,VXI总线测试还广泛用机测试、导弹测试、风洞数据采集、喷气发动机测试、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和波音757,767和777客机测试设备等等。

VXI总线测试系统不仅涉及到电子测量领域,而且已延伸到微波、毫米波和通信领域。在数字域、频率域和时间域的测试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譬如通信卫星、雷达和电子对抗测试中的任意波形发生器、频谱仪、逻辑分析仪、网络分析仪、微波/射频模块等。VXI总线不仅在军事上获得了应用,而且还在通信、铁路、电力、石化、冶金等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

全世界有近400家公司在VXI总线联合会申请了制造VXI总线产品的识别代码,其中大约70%为美国公司,25%为欧洲公司,亚洲仅占5%。在大约1300多种VXI产品中,80%以上是美国产品,其门类几乎覆盖了数据采集和测量的各个领域。在市场方面,2002年以前,美国VXI市场的总销售额虽然仍以每年30%~40%的增长。近两年来,由于PXI和CPCI等产品的掘起,VXI产品销售增势已趋缓。

1997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I了一种全新的开放性、模块化仪器总线规范———PXI总线标准。PXI的核心技术是CompactPCI工业计算机体系结构、MicrosoftWindows软件及VXI总线的定时和触发功能。PXI总线其实是PCI在仪器领域的扩展,它将CompactPCI规范定义的PCI总线技术发展成适合于测量与数据采集场合应用的机械、电气和软件规范,从而形成了新的虚拟仪器体系结构。制订PXI总线规范的目的是为了将台式PC的性能价格比优势与PCI总线面向仪器领域的必要扩展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主流的虚拟仪器测试平台。

PXI总线的基础一是当今计算机技术,二是借鉴和吸取了VXI总线特点。VXI基于VME总线,而PXI基于PCI总线。由于标准PCI总线带宽是132MB/s,标准VME总线只有40MB/s,因此PXI总线性能优于VXI总线。由于PXI插卡尺寸小,所以它能够为便携式、台式与固定架式装置提供一个通用平台。开放的PXI总线规范可组成模块化的测试系统,它可以容易地整合多个厂家的测试产品。

PXI总线规范也能把不同平台的仪器集成到PXI测试系统中。如为了兼顾已有的VXI总线系统和保护用户投资,已开发了跨接VXI总线系统和PXI总线系统的转接卡。

近几年,PXI总线产品种类和数量增长迅速。PXI总线系统联盟(PXISA)就有60多家公司参与,这些公司生产或集成基于PXI总线的测试模块和测试系统。现在已有数百种不同的3U或6UPXI模块供用户选用。随着其应用范围和领域的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也将迅速增大。

目前,测试系统发展方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标准总线的硬件平台

测试系统采用模块化开放式标准总线体系结构,易于扩展、重构和系统集成。于是,不同厂商生产的测量模块能容易地组建一个高性能的测试系统。测试系统集成强调基于COTS,不仅可降低系统成本和研制周期,而且可使系统容易升级换代。

(2)分布式、网络化结构

在工业生产和科研试验现场,由于被测系统(或装置)一般均采用分散布置或安装,因此,测试系统应可采用分布式或网络结构,以解决被测信号因长距离传输所造成的测试精度下降问题。同时,测试系统其内部电缆将明显减少,解决了过去复杂的连接问题。网络化测试系统具有资源共享、集中管理、分布测量和处理、功能多样化和操作便捷等特点。

(3)同步授时

测试系统要保证与测试对象的时间同步,此外其本身也应有时间基准要求。因此,测试系统必须要有统一的时间基准即时统,时统一般采用IRIG-B码。GPS授时为首选的一种时间基准。GPS授时型接收机不受时间、地点和气候的限制,可提供高精度、连续的实时授时信息。在测试系统中,应采用具有自主授时、内外同步功能的GPS模块以实现与测试对象同步。

(4)虚拟仪器

虚拟仪器技术的出现,大大增强了测试系统的功能。虚拟仪器的测量功能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用户需要来定义或扩展,而不是“静态的”即固定的、不可变更的。除示波器、任意波形发生器、数字表、频谱分析仪等通用测量与分析仪器外,对不同的参量测量类型和需求,通过虚拟仪器平台,依各自测量参数的测量原理,利用信号分析与处理技术,通过编制软件程序,就能实现用户定制的各种测试仪器。因此,虚拟仪器在构建和改变仪器的功能和技术性能方面具有灵活性与经济性,且可缩小测试设备的体积、减少其重量。

3基本功能特点

传统的测试系统主要由“测试电路”组成,所具备的功能较少,也比较弱。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测试系统发生了根本性和革命性变革。测试系统采用计算机代替常规电子线路作为主体和核心,从而产生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将计算机引入测试系统中,不仅可以解决传统测试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还能简化电路、增加或增强功能、降低成本、易于升级换代。计算机测试系统具有高精度、高性能、多功能的特点。

计算机测试系统应用专业领域很广,不同的应用领域使用的测试系统或仪器在名称、型号、指标等方面有所区别,组成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类型也不尽相同。但一般都应具备以下功能特点。

(1)自动校零

可在每次采样前对传感器的输出值自动校零,从而降低因测试系统漂移变化造成的误差,提高测试精度。

(2)自动修正误差

许多传感器的特性是非线性的,且受环境参数变化的影响比较严重,从而给仪器带来误差。可用软件进行在线或离线修正;也可把系统误差存贮起来,便于以后从测试结果中扣除,提高测试精度。

(3)量程自动切换

可根据被测量值的大小自动改变测量范围,从而提高分辨率。

(4)多参数实时测量

可同时对多种不同参数进行快速测量,对一些参数还可多次重复测量或者连续测量,多次重复测量有利于误差的统计,以更真实地反映参数变化规律。

(5)强大的数据处理、分析和评估

对测量的数据进行各种数学运算、误差修正、量纲换算,以及时域和频域分析等工作。对参数测量的结果具有分析和评估能力。

(6)虚拟仪器功能

通过软件编程设计实现仪器的测试功能,而且可以通过不同测试功能的软件模块的组合来实现多种测试功能。

(7)模拟仿真

通过软件可实现对被测试信号的模拟,以用于系统调试和自检,也可将采集的信息进行回放,用于模拟或仿真被测设备的输出。

(8)资源共享

利用计算机的网络口和串并口,可完成测试系统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实现远距离测量控制和资源共享,便于分布式测量、集中控制等。

(9)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

可对测试系统自身进行实时监测,判断测试结果的正确性,并能自动记录和显示;一旦发现故障则立即进行报警,显示故障部位或可能的故障原因,可利用专家系统对故障排除方法进行提示。对于采用硬件热备份的系统,还可进行热切换,保证测试工作不中断。

4设计原则

计算机测试系统的研制过程一般应从分析测试任务需求开始;然后进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硬件设计、软件设计、系统调试和现场调试;直到测试系统正式投入运行,并达到所要求的功能和性能指标为止。

测试任务需求分析阶段非常重要,此阶段主要分析系统的技术指标和功能,确定系统的输入通道类型和数量(模拟、数字和开关)、量程范围、采样频率和精度、传感器类型、测试结果评定标准、输出结果形式等。

对于计算机测试系统硬件设计,首先应综合测试任务需求规模、测试功能指标和测试环境等要素,确定系统结构的基础即选何种标准总线。由于测试任务需求的各异,对于相同硬件构架,通过软件编程可以构成各种不同功能和用途的测试系统。测试软件一般包括系统配置和标定、数据采集和存储、数据处理和分析、数据交换和结果输出、被测信号模拟仿真等5部分。

计算机测试系统设计时,一般应遵循和参照以下原则:

(1)高性能原则

测试系统可容纳接口种类要多;通道容量要大;采样频率要高;采集精度要高;仿真模拟/信号发生器要具备;数据存贮器容量要大;实时采集与处理能力要强;综合分析和评估要强;具备远程诊断能力。

(2)软件设计原则

软件设计应遵循标准化、模块化和可移植性强、代码效率高等原则。

(3)小型化与自动化原则

系统硬件结构要小型化和标准化,以便于运输和安装;自检功能要完备;智能化水平要高,便于操作。

(4)电磁兼容性原则

依据有关国军标,确保系统自身的电磁兼容性;系统在实际工作环境下能可靠地正常地运行;不对其它设备有影响或造成干扰。

(5)可重构原则

能对测试系统硬件和软件进行重新组合和配置,以适应不同测试对象的需求,从而提高投资效益。

5结束语

计算机测试系统在众多行业的科研、生产和设备使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重视程度显著提高。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测试系统将进一步向着开放性、标准化、模块化、重构性强、虚拟化和网络化等方向发展,其在工程技术的各个领域将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明光,马海潮.计算机测试原理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2]李行善等.自动测试系统集成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3]乔立岩,彭喜元.开放式自动测试系统体系结构研究[DB/OL].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计算机系论文篇6

【摘要】

因特网上应用的日益普及与深化,为Java技术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活动舞台,也大大推进了Browser/Server模式的企业内联网应用与网络计算。

作为某信息公司中的技术骨干,我有幸承担了某银行信贷管理与查询系统等的开发任务,独立地完成了其中的系统设计、类设计、部分开发及测试工作。

整个系统完全按照J2EE的标准来设计。前台界面应用了JSP技术,控制部分采用了Servlet来开发,业务逻辑应用了EJB技术来封装,应用服务器采用了支持J2EE标准的BEA公司的Weblogic,后台的数据库选用的是Informix7.3,目的是为了与银行中其他业务系统数据库保持一致。在硬件平台上,我们选用的是HP公司的某台中型服务器机器,操作系统是HP-UX。

该系统界面运用的是IE,它不仅兼容性较好,而且已为广大用户所熟悉。系统运行后,各个支行都普遍反映界面友善,功能强大,开发的效果令人满意。

【正文】

在银行应用中私人的储蓄、企业的会计、国际的业务、信贷、财务管理都是十分重要的,它们构成银行的基础业务系统。我从事开发的信贷业务更是银行利润来源的重要部分。与储蓄,对公等以交易事务为主的业务模式有所不同的是,尽管信贷也是交易,但需要更多其他辅助信息的支持。如客户的基本资料,在本行内业务发生状况、信用等级、是否有逾期贷款未能归还等。各个支行的有关业务人员及分行管理人员都希望能方便及时地了解这些信息。传统的基于终端的用户界面难以传递这么多信息给用户,所以我们决定采用基于测览器IE的用户界面,一方面IE使用方便,不需要专门培训,另外它是与Windows操作系统捆绑在一起的,也可节省前台费用。在开发技术上有ASP,JSP可供选择。

由于考虑到Java技术在Internet上的迅速发展,J2EE更是提出了全新的用语言来统一平台的思路,于是我们决定采纳J2EE标准,并选用了JSP。在设计上,基本上是采用了一个交易画面对应于一个JSP程序,充分发挥JSP动态处理页面的长处。

为了使设计有更好的可扩性、灵活性与逻辑性,能为以后扩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采用了(Modelu,View,Controller)的MVC设计模式,View全部由JSP实现,而Controller则是设计了一个Servlet程序,它负责处理前台浏览器传送来的所有请求,并按事先定义好的路径/程序关系,分发给相应的JSP程序去处理。由于Servlet本来就是为Java服务器端编程来设计的,因此由它来负责服务器端的处理是相当合适的。

在开始设计时,我运用了构件技术,由EJB承担起设计模式的Modelu角色。具体的贷款开户,放款,结息逾期贷款,归还贷款等交易都对应一个具体的EJB。为了将这些处理逻辑与相应的数据库操作分离开,能更加便于维护,我将处理业务的EJB设计成Session Bean,而为每个Session Bean再配备一个相对应的Entity Bean,用于访问后台的数据库。贷款管理中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进行查询,我按照需求分析的结果,为每类查询都设计了相对应的Bean,其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查询的速度。

在对数据库的存取中,我本来的设计应用Informix JDBC所带的Driver Manager,这样,在存取数据库中的Bean中就要把Driver及Server写入,后来考虑到应尽量提高应用的平立性,在参阅了J2EE中JDBC部分的说明后,改用了Data Resource的处理方法,这样,即使以后数据库换成Oracle或其他产品,程序也不用修改,只需要在配置时进行变动即可。

在这次信贷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Java的平台无关性优势,在开发人员从事开发的活动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经费相对紧缺,我们的开发环境是各个项目组共用一台HP机器,虽然每个开发小组都搭建了自己的环境,但项目一多,特别是遇上结息与批量测试等场合,机器就显得不堪重负,使开发与测试工作的效率大为下降。我们小组由于采用的是Java技术,大家可以在自己的NT机器上搭建相同的环境。这样一来,大家平时的开发工作,包括JSP,Servlet,EJB的程序,都可以在本地完成,只是到测试或展现阶段才需放到HP开发机器上进行。

以前我们开发的Web应用,往往只是应用了部分的Web技术,如采用Apache Web Server、ASP开发语言等。整个体系的集成与组合往往不够理想,这次由于我们采用的一整套符合J2EE标准的组件,整个系统的协同性与一致性非常之好。再加上有一个支持J2EE的应用服务器——BEA Weblogic,以往我们做得不理想的复杂配置,模块间的连结,如今都用不到再操心了,只需在图形化的配置工具中,输入系统所需要的配置,如路径与实际应用程序的关系,组件中的EJB引用,Data Resource的属性等;全部配置完成后,Weblogic会替我们完成项目的部署,并将这一切有关的程序都封装起来。

原来,我们开发小组的文档编制任务显得非常之繁重,因为整个系统既有交易部分,又有管理查询部分,交易、数据与源程序都很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直接应用了Java源程序中的Javadoc导出文档,这样不仅文档美观,而且能够保持与源程序的一致性,实乃一石二鸟之举。

整个项目完成后,用户使用下来都觉得界面友好,操作简便。但是我心里知道.这个系统还有很多可以加以改进的地方。

首先,基于Java系统的开发需要资金较多的投入,由于该系统受到经费的限制,只申请到一台生产用机,这样,Web Server、Application Server、DB Server只能被挤放在一起。虽然Weblogic能实现部分负载平衡,但在将来的业务发展时,这样的分布肯定不是最理想的。好在我们在设计时已经考虑过尽量有良好的扩展性,在以后条件许可时,只需进行在不同机器之间的进一步部署即可,应用程序大体上无需改动。

其次,在设计上,可以采用UML的产品,如Rational Rose,另一方面,Rational Rose具有自动代码生成功能,也可以大大节省开发的成本。

最后,目前的信贷管理系统相对用户数目量不多,当推广类似系统需要拥有大批用户时,基于Java的系统的响应时间与系统分布都会有较为突出的矛盾出现。

计算机系论文篇7

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行传播,很大部分的蠕虫病毒都有向外发送带毒邮件,阻塞网络的特性。比如冲击波(阻塞网络),小邮差(发带毒邮件)等。

(一)木马病毒、黑客病毒木马病毒其前缀是:Trojan,黑客病毒前缀名一般为Hack。木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或者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系统并隐藏,然后向外界泄露用户的信息,而黑客病毒则有一个可视的界面,能对用户的电脑进行远程控制。木马、黑客病毒往往是成对出现的,即木马病毒负责侵入用户的电脑,而黑客病毒则会通过该木马病毒来进行控制。现在这两种类型都越来越趋向于整合了。一般的木马如QQ消息尾巴木马Trojan.QQ3344,有大家可能遇见比较多的针对网络游戏的木马病毒如Trojan.LMir.PSW.60。这里补充一点,病毒名中有PSW或者什么PWD之类的一般都表示这个病毒有盗取密码的功能(这些字母一般都为密码的英文password的缩写)一些黑客程序如:网络枭雄(Hack.Nether.C1ient)等。

(二)宏病毒其实宏病毒是也是脚本病毒的一种,由于它的特殊性,因此在这里单独算成一类。宏病毒的前缀是:Macro,第二前缀是:Word、Word97、Excel、Excet97(也许还有别的)其中之一。凡是只感染WORD97及以前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97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97;凡是只感染WORD97以后版本WORD文档的病毒采用Word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Word;凡是只感染EXCEL97及以前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97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

(三)脚本病毒脚本病毒的前缀是:Script。脚本病毒的公有特性是使用脚本语言编写,通过网页进行的传播的病毒,如红色代码(Script.Redlof)可不是我们的老大代码兄哦。脚本病毒还会有如下前缀:VBS、js(表明是何种脚本编写的),如欢乐时光(VBS.Happytime)、十四日(Js.Fortnight.C.S)等。推荐阅读:远程开放教育软件工程专业毕业论文

Macro.Excel97;凡是只感染EXCEL97以后版本EXCEL文档的病毒采用Excel作为第二前缀,格式是:Macro.Excel,依此类推。

(四)后门病毒后门病毒的前缀是:Backdoor。该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通过网络传播,给系统开后门,给用户电脑带来安全隐患。如很多朋友遇到过的IRC后f]Backdoor.IRCBot。

(五)破坏性程序病毒破坏性程序病毒的前缀是:Harm。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便会直接对用户计算机产生破坏。如:格式化c盘(Harm.formatC.f)、杀手命令(Harm.Command.Killer)等。

(六)玩笑病毒玩笑病毒的前缀是:Joke。也称恶作剧病毒。这类病毒的公有特性是本身具有好看的图标来诱惑用户点击,当用户点击这类病毒时,病毒会做出各种破坏操作来吓唬用户,其实病毒并没有对用户电脑进行任何破坏。如:女鬼(Joke.Girlghost)病毒。

计算机系论文篇8

数据通讯是当前十分活跃与热门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某大型通信公司开发了其业务的主要支撑平台,在这里,我们简称之为“通信信息服务平台”,用于在全国与全球开展数据业务的需要。该平台是一个典型的java技术应用于internet的项目。

作为信息技术公司中的一名技术骨干,我有幸参加了该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承担了相当多的java应用开发任务。此系统中的软件部分大多由java来实现,在全系统中我们是这样来用java构架系统的:

(1)本系统可分为4层,分别是browser、表示层、中间件层和数据层。

(2)表示层用java中的java script来实现页面输出。

(3)中间件层用java来实现corba,即实现component(构件),主要实现业务逻辑的封装与复用。

(4)数据层主要是数据库和存储过程的实现。

我们在应用java技术时,所采用的技术和策略可大致上归纳为以下5个方面:

(1)使java script尽量简单,因为java script在我们系统中是放在服务器端执行的,该语言是通过一个解释器解释执行的,相对速度很慢,我们采用了两台hp前置机来运行java script,但是其运行速度还是不理想,所以我们在设计中把java script仅用来显示从中间件层所得到的数据,生成动态页面。在最初的设计中表示层(java script)曾承担了一些业务逻辑处理操作,导致效率不理想,因此,我们不得不尽量地减少java script的程序量。

(2)用java实现corba时,应尽量考虑共享和复用。在本系统中,最初的设计是让java在实现component时,只是执行一些数据库表的操作,导致表示层的负载较大。后来,我们重新设计时,总结归纳了所有的use case,找出了其中可供共享和复用的接口,把相同的业务逻辑操作封装到一个接口中去。因为 java的执行效率比java script要高,因此提高了系统效率。

(3)在别的项目中,我们曾大量地使用过java中的jsp技术和servlet技术,一般人可能不能区分这两种java技术的区别。为了得到系统的一些执行速率的数据,我们采用了一个著名的压力测试软件——load runner来测试这两种技术的差别。测试表明:用jsp和servlet完成同样的一个操作,并且保证是在相同的测试环境中(相同服务器、压力测试工作站与数据库环境),得到的测试数据却有着很大差别,jsp完成一个操作的平均执行时间大致会是servlet程序的两倍。在一个企业级应用项目中,这可能是一个很关键的瓶颈。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地多使用servlet。当然,与servlet相比,jsp编程快速,修改方便,在访问量不是很大的应用场合下也是可以接受的。

(4)使用java作为整体解决方案时,应尽量使用相同版本的jdk。在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项目中,几乎大多要遇到“汉字”问题,即java在没有经过转换的情况下,在输出汉字时,很可能会出现乱码。采用不同版本的jdk,解决的方案是不一样的,比如v1.2.2版本的jdk和v1.3版本的jdk解决方法就会有一些不一样,把v1.2.2的java程序放在v1.3的jdk中,就不能顺利输出汉字了。其根本原因在于java使用了unicode编码,和我们中国的国标编码不一样。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些人竭力鼓吹的“一次编写,到处运行”似乎不一定能在所有的场合都行得通。

(5)使用java时,应尽量遵从软件规范。在java中有一个jvm的概念,即在java虚拟机中使用了一个垃圾收集器,专门用来回收内存。但是该垃圾收集器在给编程人员带来方便的同时,也隐埋下了隐患。在程序设计中,并不能强制执行垃圾收集器,所以,开发人员不能确定某对象是否已释放,常常让编程人员养成依赖自动收集的坏习惯,因此我们要求:在try,catch之后必须明确要求回收内存(当然,也只能是通知垃圾收集器来回收垃圾),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稳定性。

以上这些实用性的技术与策略,是我们在实践中的一些实际体会,仅供各位开发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当然,在使用java作为解决方案时,也会遇到很多让我们头疼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同时执行的并发性比较差,系统速度慢等等。归纳起来看,我们曾遇到过的主要具体的问题有:

(1)用java来实现corba中的component,有时效率会比较低。

(2)用java来建立数据库连接往往会比较慢。

(3)用jsp编程时容易导致系统信息的扩散。比如,如果有黑客攻击一台运行jsp程序的服务器,他可以故意地输入一些非法字符或异常信息给jsp程序,于是程序执行将出现异常。这时,就会在页面上打印出相应的错误信息。很不幸的是,这些信息极有可能暴露出这台服务器的jdk的版本号与路径信息等内容。这往往容易让黑客们有机可乘,有可能去抓住系统的漏洞。

在发现了这些问题后,我们经过仔细研究,找出了一些解决办法。比如:

(1)既然用java实现component比较慢,我们就尽量减少component所执行的业务逻辑量。争取把能够放在存储过程中实现的操作,尽可能在存储过程中加以实现。众所周知,数据库的存储过程操作,比起在java程序中执行数据库操作要快得多。

(2)既然用java建立数据库连接比较慢,我们就可以把数据库连接封装成连接池(connect pool),从而能非常有效地提高系统效率。我们也曾经用“load runner”作过压力测试,使用连接池比不使用连接池的速度要快上3~5倍。

(3)为了对付jsp程序与servlet程序会打印出异常系统信息的问题。我们曾查阅了很多jsp或servlet的资料,最终是毫无头绪。但是我们可以换另一种思路,即是不从程序下手,而从web server着手,我们可以把apache配置成为使这类异常信息不再打印出来,而是使之仅出现一个通用的异常说明的页面,这样,就能十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在我们使用java作为编程语言的这么多项目中,绝大多数是比较成功的。java语言作为一种快捷、稳定的计算机语言,开发基于因特网应用的项目大多是相当稳定和比较适用的。

在我个人看来,java的应用前景十分光明,大体上可以着眼于以下方面:

(1)在因特网上将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2)在嵌入式设备中,java也大有用武之地。比如,在最新推出的java技术中,java已经进入了手机领域。

(3)java程序大多以线程运行,占用资源少,会逐步代替asp与cgi程序。根据第三方测试表明:jsp程序比asp程序要快2倍以上。用jsp代替asp应是大势所趋。

(4)java在无线互联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java支持wap,可以方便地用java开发wap程序,实现wap应用。

(5)java与xml的无缝连接使java在数据传输和异构网络通信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

计算机系论文篇9

【摘要】

    本文以一个信息化改造项目为例讨论了实时系统与信息系统的集成。我曾参加了一个中等规模的现代化生产企业的数字化改造项目,该企业拥有4座自动化连续式工作的窑炉,以及8座自动化间隙式工作的窑炉以及多台半自动的中大型辅助机器。该企业希望能将这些设备实现数字化,并且重点要建立起一个中央监控室,能实现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参数的监督和记录两大任务,前者用于防止意外事故,后者可用于向该企业的决策人员和技术开发部门提供信息。

    通过我们的开发组与该企业相关人员一起努力,分四个步骤共同完成了这一工作。第一步是实现设备状态参数的数字化输出;第二步是建立中央监控室的监督和记录功能;第三步健全监控室的控制功能及相应信号的输出;第四步则是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数字信号接入功能。

    我在其中的主要工作有三个方面:

   (1)作为公司开发组和企业间联络的桥梁;

   (2)负责确定该项目中各部分之间的分工,在发生冲突或出现问题时提出相应的具体解决办法;

   (3)帮助解决与协调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

【正文】

    现代化企业发展生产与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之一是加速信息化的进程。在所从事的专业生产领域中,我参与开发项目的这家企业可以认为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现代化的基础了,比如它已拥有4条自动化连续式工作的窑炉、8座自动化间隙式工作的窑炉和多台半自动的中大型辅助机器。但是这些设备的自动化控制在改造前还主要依靠模拟量控制,也不具备信息与数据的记录、汇总与分析功能。该企业一方面出于对今后发展的需要,希望记录下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连续的状态参数的变化情况,有运行的日志与历史记录,以提供给其技术开发部门,作为产品质量改进研究中的参考;进一步还可提供给企业管理部门决策分析时的参考。另一方面,企业希望能够对设备生产状态有全面的监督和一定的紧急控制与应变的能力,能对生产设备的操作意外和设定不当,或者发生突然的未预料到的事件,防止造成事故与损失。

    我们根据该企业的要求,结合项目的资金、时间、人员等现实状况,再三考虑了该企业的经营情况、产品的市场和前景、项目开发所面临的风险等诸多因素,经过仔细分析,得出了如下的4条意见:

   (l)由于资金的限制,切实地在相应各个环节上节约成本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要尽可能地在原有设施与条件的基础上进行改造,而不是进行根本性的替换;

   (2)此企业需要的是“实时控制系统和企业信息系统的初步集成”,而不是一个功能相当丰富和完善的系统,该企业现阶段既不具备开发这样一个系统的能力和条件,也不具备管理维护和应用高级集成系统的相关人员,所以,项目的目标应当切合于目前条件下企业的总体要求。这样既有利于控制成本,也有利于减少项目风险;

   (3)由于该企业的生产情况和资金、人员的限制,项目必须分阶段地进行。大体上可划分为如下四个阶段:①实现设备状态参数的数字化输出;②建立中央监控室的监督和记录功能;③健全中央监控的控制功能和相应信号的输出;④实现生产设备自动化控制的数字信号接入功能;

   (4)参与本项目涉及到的双方的大多数人员都不精通对方的专业领域,因此必须在加强互相沟通的同时,确定明确的分工关系。

    上述四条意见在经过双方的磋商与研究后,获得了双方全体项目参与人员的一致认同,成为这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双方必须理解与遵循的准则。

    在第一阶段,我们开展了对半自动的中大型辅助机器的自动化改造。事实上,该企业早有这类打算,并且已做了相应的技术储备,因而这一部分的工作由该企业自身的技术人员全权负责并加以实施。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自动化生产设备都已具有依据状态参数模拟信号量进行控制的能力,对于所采集到的状态参数模拟量,企业曾计划采用一类以模拟信号远程地传至中央监控室,再进行模数转换的方案。此方案对企业来说实现比较简单,但存在着成本较高、远传过程易受到干扰等不利因素。随着模数转换设备成本的显著下降和可靠性提高,经我们建议和双方讨论,企业有决心在生产设备的控制设备上就地实现现场模数转换,再远传数字信号至监控室,这一工作同样地由熟悉这项技术的企业技术人员实行。

    第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我方开发组成员负责。我们将人员大体上分为3组,第一组主要是根据企业长期累积的资料以及公开发表的相关技术,建立起一个合理有效的模型,其中包括诸如数据采样记录的间隔时间,不同生产阶段的数据处理时所采用的数学模型等数据处理的相关内容;第二组负责监控记录软件的输入输出接口,用户图形界面的选定和设计等软件功能的实现;第三组则集中力量编写一个简单实用的、针对性强和小巧的相关数据记录的专用数据库。这一阶段是控制质量和成本的关键性阶段。出于对成本的考虑,以及根据数据的流量不很大,对数据的实时性处理要求不是很高(通常情况下,设备的实时控制仍由原来的自动化系统所承担)的实际情况,中央监控室采用了一套有双机备份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处理用的服务器,另一套同样有双机备份的服务器作为数据库服务器,并且没有使用价格昂贵的商用数据库,而采用了由自己开发的一个经济实用的专用数据库。

    第三阶段可以看成是第二阶段的自然延伸,在第二阶段成功的基础上,利用第二阶段模块处理后所获得的数据,依据设备的多种临界指标,进行相应的判断,允许在紧急情况下,发出相应的警报,并同时依据设备本身的相应紧急情况处理办法,发出控制信号加以处理实现。这一阶段的关键有两方面内容:一个问题是要求数据转换设备拥有相对较高的可靠性与可用性,另一个问题是要注意做好与自动化设备原有控制系统的自我保护功能的配合协调工作。

    第四阶段则仍然由该企业的技术人员为主实施,在实现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好第三阶段所遇到的上述两个关键问题。对于第一个问题,使用了更好的设备和部件来实现数模转换和动态控制;对于第二个问题,则在控制设备中设立了优先级判断,使自我保护装置的启动优先级离开中央监控室(由于自我保护启动速度更快,但是功能较弱)而加以解决。

    从总的项目实施进程上来看,一、四两个阶段相连贯,二、三两个阶段相连贯,而它们之间则可并行地进行,从而满足了时间进度上的要求。

计算机系论文篇10

随着公司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信息系统已应用到公司各种业务领域,基于B/S(Browser/Server)模式的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已被广泛应用。因此,研发一套基于B/S结构的计算机及外设耗材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更好的实现办公耗材规范化、流程化和精细化管理。

1.1计算机及外设耗材管理现状白银供电公司办公耗材费用由信通公司集中管理,根据省公司每年对办公耗材的超市化采购计划,由信通公司负责在超市化采购平台中统一采购耗材,并分配给各单位使用。

1.2存在的问题各单位上报的耗材计划及费用估算无具体依据,随意性强,可参考性差,往往造成采购来到耗材不能使用。超市化采购周期长,且1年只有一次采购计划,如果买不到需要的耗材将导致这1年都无法再购买需要的耗材,给正常的工作带来极大的不方便。

2需求分析

2.1用户角色本系统根据登陆用户角色和职责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大致分为:设备维护员用户、一般耗材领用用户、采购员用户、仓库管理员用户、企业审批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系统提供灵活的角色设定和权限的分配功能,可随时新增、删除及更改用户权限。

3功能模块设计

3.1功能模块划分本系统根据不同的角色和职责,将系统分为六大模块,并按需求提供各种汇总和查询报表。

3.2主要功能模块描述(1)设备台账管理模块实现计算机及围设备台账的录入、修改、删除等功能。对设备与耗材对应关系进行维护(2)耗材管理包括采购管理和出库、入库管理两个子模块实现对耗材采购、出入库及耗材领用管理。(3)采购管理子模块对购买耗材及备件进行全程跟踪。本模块还包括购买计划管理,账务管理,报表汇总等子模块。各模块均有信息添加、修改、删除、导入、导出等功能;(4)耗材出库管理即耗材领用管理,管理员通过各单位的领用申请,给各单位分配耗材。(5)用户登陆模块实现权限登陆,并根据不同用户显示不同界面,进行不同的操作。用户登陆后可根据需要修改自己的密码。(6)系统主页模块本模块是用户登陆后的主界面,由此可链接到其他的操作界面。在主页面中显示当前工作需要处理的事件及其状态,显示查询和汇总情况。(7)用户帮助模块即用户操作指南,帮助用户无障碍的顺畅操作本系统。(8)系统管理模块维护组织机构,实现系统用户及权限管理。

4数据库设计

4.1静态数据静态数据包括系统用户类、维护设备类和耗材类。(1)系统用户类包括用户ID、姓名、部门、职务、用户密码、权限ID等相关描述;(2)维护设备类包括设备ID、设备名称、设备资产号、型号、品牌、生产日期、责任单位、责任班组、使用人、设备来源;(3)耗材类包括耗材ID、耗材名、耗材类型、耗材型号、库存数量、购买单价等。

4.2动态数据包括随时更新的设备信息、耗材领用记录和耗材数量,购买资金、库存数量、耗材领用跟踪状态标志、用户权限标志等。

4.3数据库设计本系统后台数据库选择时基于ORACLE处理速度快,安全级别高,网格控制,以及数据仓库等方面的强大功能,还根据该企业现有数据库情况,以及与其他应用管理程序的数据共享等因素,确定采用ORACLE10g数据库。主要数据库表及字段:

(1)设备台账表:存放计算机及设备基础信息数据。

(2)耗材库存表:存在设备耗材库存信息。

(3)耗材领用记录表:存放耗材详细的领用记录。

(4)设备与耗材对应表:存放设备与耗材之间的对应关系,例如hp1000打印机对应的原装硒鼓耗材型号信息等。(5)组织机构表:存放单位(部门)、班组信息。(6)用户权限表:根据系统需求,存放系统用户及权限信息。

5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