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10 06:33:39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1

一、关于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环境与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异面直线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怵头无趣的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高一新生的学习质量。

2.教材的变化。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

3.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和新工时制实行,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教师讲得细,类型归纳得全,练得熟,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高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只能选讲一些具有典型性的题目,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因此,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 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完成当天作业都很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搞好初高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①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高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高中数学学习的特点,为其它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矗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高一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高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高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②摸清底数,规划教学。

为了搞好初高中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高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高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初高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高中衔接。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2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 衔接 指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7(c)-0192-01

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初升高在学生学习的生涯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之一。做好初高中的教学衔接对一个高中生的学习成长是极其必要的。教学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教学方式及教师教法的改变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1 初高中数学衔接现状

1.1 教材难度提高

数学在初中的难度有限,但是在高中阶段难度会极大的拔高,且占据其重要的地位,高考中占据150分的高分比。高一使用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与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课程相比,其教学容量和教学难度大为提高,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运用数学解决问题时,不断地思考、发现、归纳总结等,而不仅仅是靠简单机械的记忆。因此,数学衔接对初升高的学生是一个挑战。站在同一起点,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是学生领先的关键。搞好初高中数学知识衔接、活跃课堂氛围、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这对教师、学生都是全新的挑战与尝试。

1.2 课程内容增加

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由4年缩短至3年,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初中数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压缩、上调。如:十字相乘法、根与系数的关系等本在高中学习中常应用的知识都不做要求或降低要求。高中数学从知识内容上较初中剧增,如高一数学一开始便涉及集合与简易逻辑语言、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向量,相对初中数学而言,抽象、逻辑强、难度大,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相当一部分成绩中等及偏下的学生陷入困境,认为数学学习难于上青天。

1.3 教师教法改变

随着教材难度的提高,课程内容的增加,在教学方式上,与初中迥异。在初中,所学内容少、简单,知识点侧重记忆,课时充足,教师有充足时间对重点难点的内容反复强调,举例示范,演练、巩固。而高中数学教材知识点多,内涵丰富,容量大,讲课进度快,教师没有多余时间来反复强调重难点,且在课后安排的习题类型多,题量大,与课堂所讲也不一定配套。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重视书本,还要补充课外知识,需要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显然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太适应,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而产生对数学学习障碍。

2 数学教学衔接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情况,通过近些年的教学实践,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及成绩。下面是本人数学教学中的几点经验和方法。

2.1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教学进度上适当放慢教学进程,让学生全面了解知识体系后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难度上,由浅入深,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重视新旧知识的衔接,建立知识网络。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重视专题教学。专题训练,集中精力攻克重难点,系统归纳总结,从而落实知识的反馈。

2.2 开发数学教学中非智力因素

实践发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习惯、心理素质等有较大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心理素质是学生学习不断积累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前提。同时,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也是成绩分化形成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等非智力因素,唤起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2.2.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源动力。如果没有兴趣,一味“填鸭式”教学,将使很多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信心和恒心,无形中加快了数学成绩的分化。面对高中数学的枯燥、抽象性等特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多参加一些数学实验,让学生成立学习小组,交流学习经验,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久而久之数学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2.2.2 转变学生的学习习惯

很多初升高学生学习习惯依然是“填鸭式”被动式接收,没有自学温习的习惯。因此,教师在教授新知识过程中还要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要求学生放学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及时地查漏补缺。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在每章学习结束时,要求学生对章节内容进行小结,交流学习的重难点,并对优秀的小结分享给大家学习。同时定期对一类型题进行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2.2.3 强化坚韧的意志品质

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使学生逐步由“他律”到“自律”。努力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产生成就感的喜悦。同时,培养学生的抗挫意志。在学生失利时要予以鼓励,让学生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不灰心不放弃的品质。

2.3 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探索

2.3.1 借鉴经验方法

以教师引导和学生交流为主要研究方式,开设讲座、学习方法问卷调查、学生学习经验交流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谈经验,学习进步的学生谈体会,基础较差的学生找学习障碍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找经验,找差距。并对高一年级新生强化课前预习、数学笔记、课后回顾等学前、学中、学后工作的指导。

2.3.2建立错题集

在数学学习中,建立错题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对作业测试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载、作记号、分类、分析出错原因,真正意识到问题所在,每章节结束后,进行相关知识点梳理,练习题的训练,教师定期检查,使学生能形成习惯。

3 结论

做好高中数学衔接在整个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只要善于从实际出发,以务实的态度,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正视教材,通过循序渐进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及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加学生自信心等,就一定能解决好高一学生不适应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因此,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对适应高中生活,提升高中生的学习质量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平,赵学焜.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J].高中数理化:高一版,2006(5).

[2]吕瑞桥.论初高中教学材料的衔接问题[J].广州新课标学报,2010(5).

[3]宋胜吉.高一数学教学中如何解决好初高中衔接问题[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0(10):39-41.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 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复习涉及内容庞杂、知识面广,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如何更加高效地展开复习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应用高效复习策略指导学生展开复习,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参与性,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函数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重难点,是中考重要压轴题,是学生复习环节中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我们以中学函数为例对如何实践高效复习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一、回顾总结,夯实基础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高手低的毛病,在复习时自以为知识已经全部掌握,在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时漫不经心,认为自己一听就懂,所以存在轻忽心态,但在实际做题练习中却错漏频出,不少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做错。在回顾总结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纠正其轻忽心态,彻底夯实基础,有助于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教师在回顾总结中,可以先整理基础知识,确保复习课堂条理化与清晰化,然后遵循从易到难的指导原则,有的放矢地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深刻讲解与教授,配合针对性习题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在大脑中形成条理清晰的网络化知识系统。然后针对总结回顾情况,对学生进行检查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取其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进行强化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函数部分的复习一般主要包括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线,从基础知识和方法入手围绕解题技巧进行讲解,配合选题进行训练。教师要在巩固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延伸,使其消化理解,然后配合典型性训练题目加深印象。另一种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知识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将数形结合法、迁移化归思想、配方法与方程思想等与学生课堂训练相结合,提高其利用各类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的放矢,举一反三

课堂函数例题练习和讲解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经典例题进行训练,对其展开全面的核心式讲解,围绕解题核心进行适当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由题目的个性引向共性,揭示某一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抓住解题核心的能力。通过类化整合、一题多讲和小题大做的形式完成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类化整合是通过对同类题目的规律进行总结寻求最快速有效的解题途径,学生在面临同类题目中能够很快抓到思路展开分析,抓住解题重点,适用合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可以说,类化整合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解决一类函数题目的能力。函数题目的考查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解题思路也有几种,学生在一题多讲复习中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尝试多种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大量的练习题的一题多讲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分析与思考空间,在遵循共性分析某类题目时,适当配合个性化的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走出题海模式练习误区,开发潜能,利用最少的练习资源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对于迅速提升其学习成绩很有帮助[1]。至于小题大做,要从其具体涉及的知识点入手,对于涉及知识点较多较复杂的小题目,深入探究分析往往能够使学生收获如同做大题一般的复习效果。根据其涵盖知识点的丰富程度和对解题技能的锻炼程度,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解题思维看待各种函数题目,清晰地认识和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明确自己解决问题所使用的解题技巧,从而有意识地在习题训练中加以应用,锻炼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函数题目的技巧。

三、培养信心,迎难而上

函数部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总结回顾与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学习信心和解题信心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步骤、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使其得以顺利解答题目。对于难度较高的综合类题目,避免学生养成只看不听或只做不思等习惯,将其拆解为多个简单步骤,消解高难度题目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阴影,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复习课堂设计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技巧,培养和锻炼中等解题能力,发散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解决高难度题目。总之,在明确教学体系布局的情况下,根据班级内学生能力情况做到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复习函数效率,使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培养和锻炼其解题能力,因材施教,提高复习效率。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4

1.数形结合初中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其包括了空间和数量的关系.数是较为抽象的,而空间是较为直观,对空间感要求较高.为了帮助学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数与形相互转化,帮助学生深化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在提高学生数学成绩的同时,开阔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归纳总结初中数学教学在为学生讲解新的数学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对于已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在数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比之学习新知识更为重要.学生要通过日常的学习,将数学的类型题、不了解的数学知识点、数学的重难点、经常会忽略的数学习题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帮助学生加深记忆,提高初中数学复习和学习的效率,还能促进教师提高教学的积极性.归纳总结的数学思想方法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总结以及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数学成绩.

3.方程函数学生在学习初中数学的过程中,方程思想和函数思想是经常会运用到的.教师要引领学生形成方程和函数的思想,借助方程和函数建立模型,解决数学问题,认识数学的本质,打破传统,创新思维.方程和函数思想是帮助学生在处理数学重难点问题时利用顺向思维进行数学方程和函数的构建,从而解决数学问题,帮助学生充分、全面的观察数学问题,提高数学成绩.

4.分类讨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领学生形成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深入观察、探讨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将数学问题进行分类讨论.初中数学问题都是有规律而言的,学生通过分类讨论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分类、观察的能力,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分类的思考模式,加强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

1.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的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教师要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提高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树立正确的教学目标,认识到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树立数学的思考模式和思想方法.

2.回归教材,充分并深刻掌握教材的重点知识现在很多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将精力都用在了研究难度较大,较为复杂的题型,但是这样并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研究书本外的数学知识并不适合大多数的学生,学生研究书本外的知识不仅不能提高数学成绩,还会分散学生的精力,造成事倍功半的情况.初中数学教材都是国家根据学生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由众多的教育专家、资深数学教师编纂而成,是最为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归教材,充分并深刻的分析、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知识.学生只有回归教材,研究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才能不脱离实际,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提高数学成绩.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5

关键词:新课程 初高中 衔接问题

高一新生普遍感到高中数学难学,初中数学的成绩都很高,但是到了高中以后不断下滑,很多的学生的面对困难不知所措,并开始对数学望而却步,甚至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为了使学生能顺利地踏上这一个较高的新台阶使大部分学生能较快的进入高中数学学习的状态,在学生通过学案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发挥团队(或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优势,通过问题交流、教师解疑等环节,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并理解重难点知识,最后通过检测讨论,当堂解决问题,并当堂完成作业的效果。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学生课堂表现和团队的合作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如表达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等),并及时评价学生个人及团队的课堂表现。

一、影响初高中数学衔接的因素

教材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相对具体,多为常量;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不仅注重计算,还注重理论分析,对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明显提高,知识难度加大,习题类型多,解题技巧灵活多变,体现了“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的特点。同时高中由于受高考的指挥,即使教材内容要求降低了,教师也不敢降低难度,从而加大了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教学方面:初中数学教材课时安排内容少,习题内容较单一,教学进度一般较慢,对重点内容及疑难问题教师均用较多的时间反复练习,答疑;而高中课时紧,每课时内容通常较多,习题类型多,且灵活。学生学习方面:初中学生习惯跟着老师转,多数是记忆与模仿,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刻苦钻研,缺乏归纳总结能力;而高中学习则要求学生勤于思考,钻研,探索规律,强调数学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应用。因此高一的学生沿用初中的方法,也就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

二、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初中与高中内容上的断层

1.注意教材内容的不同,引导学生探索相关问题

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初中教材中和叙述方法也比较简单,语言通俗易懂,直观性、趣味性强,结论也相对比较少。相对而言,高中数学虽然在课改后难度也有所降低,但总体上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其中的有些概念就比较抽象,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应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尽量做到问题的提出、内容的引入和拓宽生动自然,并能自然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尝试和探索,在数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中,让学生随时享受到由于自己的艰苦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化,并能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的效果。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2.注意初中与高中教学方法的不同,注重学生的理解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并且同时,不可否认有些初中教师为了应付中考,让学生通过机械模仿式的重复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来提高成绩,结果造成“重知识,轻能力”、“重局部,轻整体”、“重试卷(复习资料),轻书本”的不良倾向。初中新课标的实施的确大大缓解这种严重束缚了学生思维影响和学生发现意识的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但只要考试评价体制不作大的改变,对普通中学来说,这种情况还是普遍存在着的。而进入高中以后,教学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教学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也不可能象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来排难释疑。新课标下,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思考、去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主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相对比较重视学生自己去学习。这使得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因而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学法的指导。良好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中数学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这几个方面。

3.注意初中与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注意关心学生的发展

我国现行学制的高一学生一般是十五、六岁,在生理上,正处在青春期向青春后期的过渡期,因而在心理上,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与初中生相比,多数高中生表现为上课不爱举手发言,课内讨论气氛不够热烈,有时点名回答问题也不够直爽,与教师的日常交往渐有隔阂感,即使同学之间朝夕相处,也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心事。高一学生表现在学生课堂上启而不发,呼而不应。同时思维形式上初中生比较侧重形象思维,而进入高中后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相对比较高一点。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学习动机,而兴趣则是构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浓厚的学习兴趣会使人的各种感受尤其是大脑处于最活泼的状态,使感知更清晰,观察更细致,思维更深刻,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进而使学生能够最佳地接受教学信息。不少学生之所以视数学学习为苦役,主要原因还在于缺乏对数学的兴趣。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要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6

[关键词]双基 数学思想 数学能力 复习计划 数学素质

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数学总复习的质量和效益,是每位数学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此目的,是许多教师长期探究的问题。我对初中数学总复习,谨提出以下几点见解,以作参考。

一、把握复习进度,制定具体有效的复习计划

初中数学教材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涉及面很广,二十九章的内容,200多个知识点,而用于总复习的时间只有8周左右,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对复习的时间和内容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证复习工作的扎实有效。根据经验,初三总复习可以分为以下三个轮次进行。

1、以课本为依据,注重双基的掌握和强化

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数学运算、数学推理的基本材料,是形成数学能力的基石。我们知道中考试卷中基础题占有相当的比重。基础内容的考察一般是课本中基本概念、公式、法则、性质、定理及基本运算、基本推理、基本作图、基本方法等的直接运用或简单的综合运用,大都比较简单,复习时要切实用好课本,对于课本中的基本内容必须作全面的复习,做到不遗漏、不含糊,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更应该要求他们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力争弄懂、弄透,应将有关的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网络结构。网络结构是由结点构成的,第一轮复习就是要将学生没有弄懂的结点补上,复习时可以打破章节的限制,以纵向知识体系为框架,适当“切块”,建构知识网络。

2、抓好教材中例题、习题的归类、变式的教学

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等的功能,既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对付考试的一种手段。因此在复习中根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和教学实际,要注意引导学生对相关例题进行分析、归类,总结解题规律,提高复习效率。中考试卷中的中档题和较难题所涉及的知识点集中在初中阶段的重点内容部分,如方程、函数、统计与概率、解直角三角形及三角形、四边形和圆等。试卷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揭示知识内在规律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应用、开放、探索等题型是重要的载体。对于这些重点内容和方法就不能做一般复习,要有所侧重,要打破章节、学科的界限,加强联系,可以按知识专题和热点专题组织复习。一般的可以将初中数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专题进行横向复习。如划分为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及其图像 、概率与统计、平行线与三角形、四边形、相似形、锐角三角函数、圆等专题。此时的复习应当以知识专题为主要内容,不能将新题型的复习游离于知识复习之外,同时这一轮复习还要关注第一轮复习时留下的薄弱环节,以便查漏补缺。

3、以模拟为重点,注重测试水平的提高

这一阶段应当以综合训练、查漏补缺、考前热身为重点。必须进行适当的模拟测试,以三到五次为宜,我就是用我们联考的试卷进行训练。要求学生严格按照中考要求答题、按标准格式答题,我会对每次考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注重检验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积累考试经验,帮学生形成良好的应试心理素质。通过模拟测试帮学生完成适应性训练,调整好心态,增加信心,以最佳的竞技状态走进中考考场。

二、落实各种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理解掌握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形成数学技能技巧,提高数学的能力的前提。初中数学中已经出现和运用了不少数学思想和方法。如转化的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既包括无理数转化为有理数运算、有理数运算转化为算术数运算,又包括多元转化为一元,高次转化为一次等等。应通过不同的形式给以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致于分析、综合、归纳等的重要数学思想方法,也应学生有所了解。 初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数学方法有:换元法、配方法、图象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分析法、综合法、分析综合法、反证法、作图法。这些方法要按要求灵活运用。因此复习中针对要求,分层训练。

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和训练可采用以下方法:

1、采取不同训练形式。一方面应经常改变题型: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证明题等交换使用,使学生认识到,虽然题变了,但解答题目的本质方法未变,增强学生训练的兴趣,另一方面改变题目的结构,如变更问题,改变条件等。 2、适当进行题组训练。用一定时间对一方法进行专题训练,能使这一方法得到强化,学生印象深,掌握快、牢。

三、落实训练任务,增强复习工作的有效性

“学好数学,就是要善于解题”,“学数学而不做数学题,等于入宝山而空返”。在总复习阶段特别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规范的答题意识和良好经常的心理状态。学生解题时经常出现练的越多错的越多,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现象,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

1、教会正确的解题方法

解题训练要按照以下四个步骤来进行:(1)审题,已知是什么,求解得问题是什么?审清题意,先想后算;(2)从何处下手,需要用哪些知识去解决,哪种方法更简便?理清思路,少走弯路;(3)求解,格式规范,表达清楚,书写整洁,步步有据;(4)反思,解法中是否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力争一次成功,重视复查环节。

2、注重试卷讲评质量

每次测验后,对小题难度、整卷难度要做定量分析,找出不同学生的答题情况,便于因材施教;对错误较为普遍和典型的题目要进行定性分析,找出共性的原因,便于有针对性的训练。那种“对答案”式的讲评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对于做错的题目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解法,更要挖掘错误的原因,是知识上的错误还是方法上的错误,是解题过程的失误还是心理原因导致的失误?如果对错题不重视,任其延续到中考试卷上将贻害无穷。错误也是一种资源,要让学生学会从错误中学习,让学生动手建立错题档案。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7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环境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需要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考取了自己理想中的高中,必有些学生会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高中数学课一开始也确有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映射、集合等,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

二、课时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巩固。而到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课时(自习辅导课)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题型也不可能讲全讲细以及巩固强化。这也使高一新生开始不适应高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的衔接

首先,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且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与初中数学相比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近几年教材内容的调整,虽然初高中教材都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阶段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都不敢降低难度,便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的现实。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内容的难度差距,反而加大了。此外相对初中数学所富有“生活趣味” 来讲,高中数学则更有“数学味”。高中数学第一章就是集合、简易逻辑等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问题。函数单调性的证明又是一个难点,立体几何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要求又很高。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又高。初中删减的内容都需要在高中阶段补充上,因而增加了高中学生的课业负担,这些都是升入高中后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客观原因。

四、教学方法的衔接

初、高中教学方法上的差异也是高一新生成绩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学习一道例题,都要进行相应的练习,学生板演的机会较多。

一些重点题目学生可以反复练习,强化学习效果。而高中数学教学则更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工夫。高中数学的课堂教学往往采用粗线条模式,为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框架,讲授一些典型 例题,以落实“三基”培养能力。 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难以适应快速的教学推进速度,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学习成绩。因此,新高一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讲授,尽量以形象、直观的方式讲解抽象的数学慨念。 比如讲映射时可举“某班5O名学生安排到50张单人课桌的分配方法” 等直观例子,为引入映射概念创造阶梯。由于初中学生尚未形成严格的论证能力,所以在高一证明函数单调性时可进行系列训练,让学生进行板演,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比如在《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 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初中所学过的“二次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入手,利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存量,引导学生找到联系与区别,这样便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通过上述方法,能够降低教材难度,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的正常教学。

五、学习方法的衔接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8

学生从小学升入初中将面临许多变化,受这些变化的影响,有的学生不能尽快适应初中学习,学习成绩大幅度下降,甚至一些尖子生可能变为后进生。为此,笔者对小学与初中分化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做好衔接,全面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进行了实践。

一、关于小学与初中数学成绩分化原因的分析

1. 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七年级学生面对新环境可以说是全新的,新教材、新同学、新教师、新集体……学生有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由小学进入自己理想的初中,有些学生产生“松口气”的想法。也有些学生有畏惧心理,他们在入学前,就耳闻初中数学比小学的难学。例如:在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主要包括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与变换、图形与位置的初步知识,而到了初中阶段,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图形与坐标、图形与证明等一些比较难理解的内容,使他们从开始就处于被动局面。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七年级新生的学习质量。

2. 教材的变化

小学数学侧重是打基础。其内容主要是数、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各种量与计量的方法;各种基本运算、基本的数量关系;基本的图形认识及简单的周长、面积与体积计算;以及简单的代数知识等。而初中数学则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包括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抽象逻辑思维的能力等。在内容上增加了复杂的平面几何、系统学习代数知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数扩展到有理数、实数;还有简单的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3. 课时的变化

在小学,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教师有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而到初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科目多使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这也使七年级新生开始不适应初中学习而影响成绩的提高。

4. 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小学,学生认知的主要手段是通过直观感觉来获取知识的,课堂上教师特别重视学生活动,让学生充分交流、感知、直接地获取知识。初中数学知识比较广泛,是对小学知识的完善、推广和引申。因此,初中教师更注重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重视老师的精讲和学生的演练。学法上,小学教师讲得很细全,练得熟,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教师所讲例题类型,一般可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初中,由于内容多时间少,教师不可能把知识应用形式和题型讲全讲细,因此,初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然而,刚入学的七年级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小学学法,致使学习困难较多。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二、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1. 做好准备工作,为衔接打好基础

(1)做好入学教育工作。这是做好衔接的基础工作。通过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小学与初中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这里主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七年级数学在整个中学数学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小学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初中数学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小学与初中数学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初中学习。

(2)摸清基础,规划教学。为了做好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师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来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我们一方面通过进行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小学与初中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小学与初中数学知识体系,找出小学与初中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2. 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小学与初中衔接

(1)立足大纲和教材,以学生实际实行层次教学。七年级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七年级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等。

(2)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小学与初中数学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小学的自然数与分数、简单的几何图形等,到初中,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有些在小学成立的结论到初中可能不成立。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加强学生课前自学的指导,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对将要学习内容做全面的了解――从哪一点切入,包含哪些知识、各知识点间有何联系,让学生有个大概的轮廓,事先明确明天的学习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必将产生充分的心理准备,学习的主动性必将增强,为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4)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初中数学较小学数学抽象性强、应用灵活,这就要求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这就要求教师应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还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5)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初中数学概括性较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课后进行认真巩固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应具备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的能力。为此,我们在教学中,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3. 加强教法学法指导

初中数学教学要把对学生加强学法指导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指导以培养学习能力为重点,狠抓学习基本环节,如“怎样预习”“怎样听课”等。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 优化教学各环节,促进小学与初中的良好衔接

(1)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做好小学与初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七年级教学中,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例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少责怪学生,要多找原因。要深入学生,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等。这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9

一、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现状

微课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虽然其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但是在真正适用的过程中,却没有被广大教师采用。总结下来,微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存在如下问题:

1.部分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

微课视频教学作为一个比较有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制作。制作微课视频需要耗费人力和时间,且需要教师花费颇多的心思。如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思考哪些教学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然后要根据这些知识点,制作相应的微课视频。在微课视频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还要认真思考学生喜欢哪种教学模式,并结合学生的喜好,采取合适的讲解方式。当前,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制作微课视频的能力,教师不知道如何制作,或者是在制作的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所制作的微课视频缺乏应有的感染力,影响微课视频教学的效果。

2.教师在心理上尚未接受新兴的教学模式

一个新兴教学模式的引入,总会引起部分教师在心理上的排斥。诚然,当人们已经习惯于某种生活方式时,要想改变,是很难的。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已经习惯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备课、讲课、布置作业,整??教学活动都是在习惯性的基础上进行。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要想让教师猛然间接受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因此,在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教学尚未得到广泛运用的重要因素在于教师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了初中数学微课教学的效率。

3.资源共享存在困难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教师可以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通过资源共享的方式,和学生共享,方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复习和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使得微课视频在资源共享的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例如,一些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落后,家里没有安装互联网和电脑,从而使得学生回家以后,难以查阅教师共享的资源,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微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对策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这是毋庸置疑的。初中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和严谨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学生在课后慢慢揣摩和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强化重点和难点,达到释疑解惑的教学目的。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怎样进行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有效地运用微课进行课堂教学呢?

1.提高教师微课视频的创作能力

对于微课教学而言,视频的创作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一段高质量的微课视频,是实现微课教学效率提升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想实现良好的微课教学效果,首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微课视频制作能力。在微课视频制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相关的知识和内容进行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配合板书的形式,结合视频和音频,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方便学生查阅,促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通过微课强化概念教学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这些概念的内容多,如各种图形的性质、定义、特征等,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如果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对相关的知识和概念理解不清,或者概念混乱,将会影响学生的整个数学学习效果。因此,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概念教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要想提高概念教学的效率,教师可以通过微课视频,强化对初中数学相关概念的理解。或者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微课视频,作为课堂教学导入,给学生设置悬念,提升学生的概念学习效率。

3.通过微课强化重点和难点的学习

其实,对于微课教学而言,强化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微课教学的一个最大优势。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此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微课视频,讲解某些比较典型的例题。通过对这些典型例题的讲解,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帮助学生在课余的学习过程中,复习相关的知识难点,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

4.利用校园网、微信群等实现资源共享

初一数学重点难点总结篇10

1. 初高中数学成绩分化的基本原因

(1)环境和心理的变化。

对高一新生来讲,新环境、新教材、新同学、新老师、新集体等,每位学生都在经历一个由陌生到熟悉的适应过程;另外,经过紧张的中考复习并考取高中后,很多学生都产生“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没有紧迫感;也有些学生在入学前,就耳闻高中数学很难学,从而产生畏惧心理;而且高中数学一开始也确是些难理解的抽象概念,如集合、函数、映射等。以上这些因素都严重影响了高一新生的学习效果。

(2)初高中教材的变化。

一方面,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易懂,运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数学能力要求较低,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容量大、概括性强、内容抽象,注重运算能力、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等,这与初中相比难度明显增大了。这些都是高一数学成绩大面积下降的客观原因。

另一方面,虽然初中和高中相继进行了新课程改革,调整了部分教材内容,降低了难度,但相比之下,初中降低的幅度大,而高中由于受高考的限制,教师往往不敢降低难度,甚至还对部分知识点进行补充和延伸,造成了高中数学实际难度没有降低。甚至出现了高中需要的知识、方法、能力等在初中被降低、弱化,有的还被删减。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调整后的教材不仅没有缩小初高中教材的难度差距,反而进一步加大了。

(3)教法学法的变化。

在初中,由于内容少,题型简单,课时较充足。因此,课容量小,进度慢,教师对重难点内容均有充足时间反复强调,对各类习题的解法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举例示范,学生也有足够时间进行巩固。在平时考试中,学生只要记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均可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因此,学生习惯于依赖教师,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

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加大,但课时并未增加,从而造成课容量增大,进度快。教师不可能把题型讲及知识的应用等全面讲解和系统巩固,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然而,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往往继续沿用初中固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课堂上满足于听,缺乏积极思维,遇到难题不是动脑思考,而是希望老师讲解整个解题过程;不会科学的安排时间,缺乏预习、复习及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环节。初、高中教师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往往会使高中新生一开始便无法适应。

2. 初高中知识内容的衔接

初高中教材在知识内容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高中要求的某些知识点及方法在初中有些有所降低,有的甚至已经删除;在衔接上需要补充或者强化的知识点如下:

2.1 因式分解。

(1)提取公因式。

(2)公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立方和公式、立方差公式)。

(3)分组分解法。

(4)十字相乘法(重难点) 。

(5)关于 的二次三项式 的因式分解。

2.2 函数与方程 。

(1)一元二次方程 的三种形式。

(2)一元二次方程 根的判别式。

(3)一元二次方程 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方程组:

(1)三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2)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

二次函数:

(1)二次函数 的图像与性质。

(2)二次函数 的三种表示方法。

2.3 平面几何 。

(1)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L。

(3)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定理 。

(4)圆的弦切角定理、切割线定理、相交弦定理及推论。

(5)三角形四心(重心、垂心、内心、外心)的概念及性质。

3. 初、高中数学衔接的教学方法

数学教育不仅具有传授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具有使学生受到良好思维训练,并形成数学意识,掌握数学思想等素质。为了使学生具有如下数学素质:具有数学意识,解决问题、逻辑推理和信息交流能力,在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研究教材,抚平台阶。

(1)注重初、高中数学教材中相关知识点的衔接,有意识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初、高中数学教材中有许多知识点需要作好衔接工作,如函数的概念;映射与对应;超越方程的求解与代数方程的解法;无理不等式、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等等。其中有的是高中的新内容,有的是初中的旧知识,教学中不但要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而且更应该讲清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适当渗透转化和类比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帮助学生温故知新,实现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

(2)立足大纲,注重课本,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数学知识是前后连贯性很强的一个知识系统,任何一个知识点的漏缺,都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影响。因此,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应严格按数学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善于作好查漏补缺工作,对知识点的跨越作好衔接,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

(3)从实际出发,编拟适量习题,抚平初、高中数学习题的台阶。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低起点,小步子,勤反馈,重矫正”的原则,适当编拟一些习题,使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掌握数学知识。

3.2 研究教法,培养能力。

(1)放慢起始教学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 由于初中生习惯较慢的教学进度,因而若从一开始进度就较快,学生势必不能很好适应,极易影响教学效果。所以,高一起始教学进度应适当放慢,以后酌情加快,使学生逐步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节奏。

(2)创设问题情景,揭示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

在数学知识的讲授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高中数学教学尤其如此。这就要求高中教师在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时,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充分发挥直观表象的作用,帮助学生把研究的对象从复杂的背景中分离出来,突出知识的本质特点,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揭示新知识(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等)的提出过程,例题解法的探求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加深刻。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学习惯和能力。

(3)高中许多知识仅凭课堂上听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认真消化。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分析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因此,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通过编拟阅读提纲,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对某些简单章节内容的教学,可采取组织阅读讨论,教师点拨的方式进行,以培养学生自学理解能力以及自觉独立钻研问题的良好习惯。

(4)做好小结回味,培养探索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做好章节小结,让学生自行编织知识网络,使知识更加系统化。此外,还应帮助学生做好题后反思,即在一道习题解完后,引导学生想想有无别的解法,有无规律可循,还应试着改变一下条件或结论,以探索新的命题,并就新命题的正确与否加以论证。长此以往,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概括能力,逐步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科学性与创造性。

(5)重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语言的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是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能力的桥梁。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应加强数学方法的教学和渗透,为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形成良好的开端。数学语言是进行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注重数学语言训练有助于理解数学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数学交流,有助于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为此,衔接阶段,教师应当注重数学语言的教学。

(6)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要求学生抓好预习、听课、消化整理、巩固几个环节,对每一个问题要独立思考,在学习遭遇挫折后要引导他们进行正确归因,帮助他们找出症结,加强个别指导,激发学习兴趣。

3.3 研究学生,提高教学效率。

搞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从教学管理的角度看,应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及认知规律。

(1)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注意力更加集中,自觉性更强,他们善于阅读分析,乐于自行钻研,所以,在衔接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在课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兴奋点,真正做到带着问题听课,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认识事物更加深刻更加全面,他们善于分析思考,勇于质疑探索。因此,在衔接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的提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讨论,以增强学生的思维的科学性与批判性。

(3)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学习目的更加明确,独立意识更强。在衔接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独立完成作业,积极支持学生标新立异。只有这样,才能在集体讨论问题时,充分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

(4)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相比,更加自尊自爱,对成功充满信心。根据这一特征,在衔接教学中,教师不宜轻易否决学生的意见,而应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更多的为各类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胜利的喜悦,以激发学生不断进取的欲望和信心。

3.4 研究学法,加强指导。

由于初、高中教材的差异、教法的不同决定了学生们应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和学习方法。

(1)引导学生由模仿记忆到理解记忆,由被动的惰性思维到积极的发散思维这两个根本转变。

初中教学以运算为主,掌握公式、法则及解题过程主要靠模仿,高中教学中的理论要求较高,各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多样,学生仅靠模仿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领悟其道理,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的逻辑思维和解题方法,长时间的模仿,容易产生思维定势,不利于新知识的学习。

(2)引导学生养成看书的良好习惯,学会研究课本。

初中学生大多没有读数学课本的习惯,有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常轻视课本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和训练,常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在初中,由于反复练,这些学生也可以考取好的成绩,但是高中内容较多系统性强。如果不认真研究课本,很难学好数学。另外还需要把每条定理,每道例题都当作习题,认真重证、重解。最后抽象出解决这类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总之学生要尽可能独立解题,因为求解过程,也是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过程,同时更是一个研究过程。

(3)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并及时归纳、记好笔记。

初中学生大多没有记笔记的习惯,由于初中内容少,老师上课可反复讲,详细板书.但在高中内容多,知识面广,老师只能作重点提示,尤其是当老师注重能力教学的时候,教材是反映不出来的,因此要引导学生注重课堂。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好的听课习惯是很重要的,当然听是主要的,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性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但是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必然顾此失彼,课堂效益低下,因此应适当地有目的性的记好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与意图。科学的记笔记可以提高40分钟课堂效益。

(4)引导学生做好作业,讲究规范。

在课堂、课外练习中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也很有必要,在作业中不但做得整齐、清洁,培养一种美感,还要有条理,这是培养逻辑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必须独立完成。同时可以培养一种独立思考和解题正确的责任感。在作业时要提倡效率,应该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不拖到半小时完成,疲疲惫惫的作业习惯使思维松散、精力不集中,这对培养数学能力是有害而无益的。抓数学学习习惯必须从高一年级主动抓起,无论从年龄增长的心理特征上讲,还是从学习的不同阶段的要求上讲都应该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

(5)引导学生写好总结,把握规律。

一个人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地总结,才有不断地提高。“不会总结的同学,他的能力就不会提高,挫折经验是成功的基石。” 自然界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过程便是最好的例证。学习要经常总结规律,目的就是为了更一步的发展。通过与老师、同学平时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

(6)引导学生练好悟性,提升能力 。

学习要注重反思,练好悟性。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外延,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同学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忙于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也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数学学科担负着培养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任,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与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的要求较高。数学能力只有在数学思想方法不断地运用反思中才能培养和提高。数学内容的巨变和学习方法的落后,在学习高中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同学们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胜不骄,败不馁,千万不能让问题堆积如山,形成恶性循环,而是要在老师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最好的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