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十篇

时间:2023-03-18 10:44:47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1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2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低坡度教学在技校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此作出对策分析。但目前的学术成果中针对“大教学”比较多,针对具体课程的研究还比较少,本文特此对技校物理课实施低坡度教学进行探索。

一、做好准备工作,为搞好衔接打好基础

1.搞好入学教育。这是搞好衔接的基础工作,也是首要工作。入学教育提高学生对初中和技校衔接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紧迫感,消除松懈情绪,初步了解技校物理课学习的特点,为其他措施的落实奠定基础。主要应做好以下四项工作:一是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教学在整个技校教育中所占的位置和作用。二是结合实例,采取与初中对比的方法,给学生讲清技校物理内容体系特点和课堂教学特点。三是结合实例给学生讲明初中和技校物理在学法上存在的本质区别,并向学生介绍一些优秀学法,指出注意事项。四是请高年级学生谈体会、讲感受,引导学生少走弯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2.摸清底数,规划教学。为了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教师首先应摸清学生的学习基础,然后以此规划自己的教学和落实教学要求,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在教学实际中,一方面,可通过摸底测试和对入学成绩的分析,了解学生的基础,另一方面,认真学习和比较初中和技校物理教学大纲和教材,以全面了解初中和技校物理知识体系,找出初中和技校知识的衔接点、区别点和需要铺路搭桥的知识点,以使备课和讲课更符合学生实际,更具有针对性。

二、优化课堂教学环节,搞好初中和技校衔接

1.立足于大纲和教材,尊重学生实际,实行低坡度教学。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做必要总结及举例说明。

2.重视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建立知识网络。初中和技校物理有很多衔接知识点,如力学概念、热学知识与电学知识等,到技校,它们有的加深了,有的研究范围扩大了,一些在初中物理成立的结论到技校物理便不成立了。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以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3.重视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方法探索过程,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技校物理较初中物理抽象性强,应用灵活,学生对知识理解要透,应用要活,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结论的死记硬套上;要求教师向学生展示新知识和新解法的产生背景、形成和探索过程,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的本质,提高应用的灵活性,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质疑和解疑的思想方法,促进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4.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技校物理概括性强,题目灵活多变,只靠课上听懂是不够的,需要课后进行及时消化,认真总结归纳。这就要求学生善于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为此,在教学中,应抓住时机积极培养。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对以下方面进行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自我反思的习惯,扩大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范围,提高学习效率。

5.重视专题教学。利用专题教学,集中精力攻克难点,强化重点和弥补弱点,系统归纳总结某一类问题的前后知识、应用形式、解决方法和解题规律。并借此机会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点,有意识地渗透物理思想方法。

三、优化教育管理环节,促进初中和技校良好衔接

1.重视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唤起学生学好物理的热情。搞好初中和技校物理衔接,除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在教学中应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物理兴趣。应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后进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同时,给他们多讲物理知识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讲祖国四化建设需要大批懂技术的劳动者,使他们提高认识,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2.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技校物理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大挫折多。为此,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

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学习质量的优良程度与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心理素质及非智力因素涉及面很广,对技校物理教学影响较大的有:学习目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学习习惯和方法、个人意志和毅力等。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热情地鼓励学生上进,端正学习动机,增强学习信心,激发求知欲望。同时,应鼓励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刻苦努力,发奋图强,始终处于学习的最佳状态。

4.知识的反馈和落实。通过建立多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针对性提供依据。知识落实的思路为:以落实低坡度教学为中心,实行分层落实,做到提优补差。主要措施是:平时练习层次化,单元结束考查制度化,做到章节会,单元清。

四、加强学法指导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3

关键词:初一 数学 学法

初一数学是在小学数学基础上进行内容拓宽、知识深化,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许多学生适应不了这种转变,必将影响学习成绩。因此要求教师熟练地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认真地钻研教材教法,进一步研究学生思维活动,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如果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就毫无价质。教师教学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教师教法单一,学生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初一后,科目增加,对单科学习学时变少,且学生对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不适应。甚至部分学生还未脱离小学阶段的填鸭式学习模式,没有主动学习的能力,导致部分学生因不会学习或学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结果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下面就怎样对初一学生学习数学方法的指导进一步进行研究,和诸位同行一起再探讨。

1 如何进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

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环节“预习方法”、“听课方法”、“复习巩固方法”与“作业方法”以及“总结方法”等分层次、分步骤指导。

1.1 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不懂得什么叫预习,为什么要预习,以致于教师布置了预习,学生只是多看了一遍或几遍书而已,起不到什么效果。因此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结构体系。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先进行单元预习粗读过程,随后进行单课预习精读过程。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所在,它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1.2 听课方法的指导

听课习惯直接影响听课效果,所以一定要养成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注意处理好以下环节:首先指导学生注意听学习要求、听知识引入以及知识形成过程,听重点、难点剖析,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听好课后小结。这就要求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把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其次要指导学生认真“思”。思维能力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所以要求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善思与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会听才会思,会思才会学。最后要指导学生去“记”。初一学生一般不记笔记或者是不会合理记笔记,不会记表现在把教师板书的复制,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记得很全,却耽误了“听”和“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记笔记服从听讲,适时“记”;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指导学生只有合理处理好这三者关系,才能真正地走出小学数学的阴影。

1.3 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刚进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课后以完成作业为目的,巩固、记忆、复习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作业过程中死搬硬套做好作业完成任务,没有深化理解知识、及时巩固知识,达不到学习的效果。因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教师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教师通过示范解题指导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指导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1.4 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小学生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主要依赖教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与总结。初中生按大纲要求自学能力的培养是主要任务,所以教师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结的途径。要做到“三看、二列、三做”。“三看”是指: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是指: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是指: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中学生反馈的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由学生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所以说学生学会了总结是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目标。只有当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有机地结合,教师最后的总结才显得更为突出,它是学生总结的精炼、提高,把学生知识水平推向更高层。

2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方法

初一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建立是学好初中数学的关键,主要有以下指导方法:

2.1 讲授法。初一数学学习法每周设立一课,作为所学课程。在初一新生入学的前几周内安排几次向学生介绍如何学习数学,提出数学学习常规要求的课。设立数学教师专题论坛讲座可每月搞一至两次,如介绍“怎样听课”、“如何学习概念”、“解题思维训练”等。

2.2 交流法。学生进入初中后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一些学习方法,这时让学生相互交流,介绍各自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的学生介绍数学学习方法、体会、经验。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气氛活跃,方法不需成熟,只求有一得,使交流真正起到相互学习促进的作用。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4

关键词: 初中化学总复习 新思路 初高中衔接

随着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初高中教育出现了断层。如何处理好其间的衔接与过渡,已然成为当前中学化学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传统复习的定位与思考

目前中考复多定位在重复梳理知识点,针对当地中考题进行熟练解题。重新定位,将总复习不仅仅局限于对原有知识的“回炉再学”,而是做到既上承初中的知识点总结,又下接更高层次的学习,使学生更平滑地从初中过渡到繁重的高中。

二、复习新思路的实施

结合初中化学总复习一般采用的章节、知识板块、综合训练三轮复习方式,将初高中知识点的衔接及学科思想方法的指导穿插其中,使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新知。

第一轮衔接:注重感性认识。

在章节复习中,教师将一些延伸至高中学习的知识点进行对比,让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有直观印象。以原子结构复习为例,通过对比,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初高中共有的知识点很多,如元素周期表、酸碱盐、氧化物、简单有机物、溶液等。共有的知识点找准了,衔接教学就有抓手了。教师可以根据学情在第一轮复习时选择若干内容进行对比教学,使学生在复习旧知时也对未来的学习有感性认识。

第二轮衔接:注重知识点体系化。

进行第二轮知识板块复习时,可以在五个方面进行拓展衔接:

一是化学用语。若初中对化学用语的要求太低,必然造成高中化学学习的很大困难。如常见元素的化合价不会标,就会影响高中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的学习。为使初高中衔接得更理想,初中对化学用语含义的理解和表述的规范性都必须增强。

二是基本概念。如初中对于氧化反应的定义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而高中则定义为在反应前后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的化学反应。因此初中教师不应局限学生的思维,当复习相关概念时,可以进行拓展介绍。如提出高中阶段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让学生判断给出的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这样处理有三个好处: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阅读提取信息的能力,复习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三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初中一般是通过实验得出物质的性质,很少从结构方面去考虑。但是高中学习却以物质的结构为主干,以族的板块,从结构开始,推出性质变化规律,再通过实验验证,达到知识的灵活应用与迁移。建议在复习该板块知识(如金属、常见酸碱盐等)时可以适当从组成结构上加以解释和总结,使学生形成更规律更系统的认识。

四是化学实验。实验是学生科学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为了初高中能更好衔接,复习阶段有两个措施可以参考:其一,改“卷面考试”为“实验考核”。选取有代表性的实验作为考核内容,将考查的操作技能分解为多个给分点,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操作能力进行评判。其二,改“书面作业”为“动手探究”。将物质纯度的测定、物质的检验与鉴别等作业改为动手探究,学生通过对物质性质和反应原理的分析反应条件和操作步骤的选择仪器和药品的选用现象的分析问题的讨论和解决正确结论的探索,不仅熟练应用理论知识,而且有效地培养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是化学计算。为了更好地完成由初中的“质量计算”到高中的“物质的量的计算”的过渡与衔接,在化学式的计算中可以有意识地将宏观和微观进行对比,如元素质量比等于原子个数乘以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物质质量比等于分子个数乘以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在计算板块复习时,还要注意题型的多样化,数据可以以表格或图像等多种形式呈现,增强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过在第二轮板块复习中插入初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衔接内容,将初中的知识“点”过渡到高中的知识层“面”进而形成知识“网”,为今后系统学习化学知识做好准备工作。

第三轮衔接:注重学科思想的指导。

“化学学科思想”包括:整体性思想、联系思想(结构和性质、微观和宏观、量变质变思想、定性和定量、相互转化)、守恒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动态平衡思想等。教师可以比较阅读初高中教材,研究哪些思想方法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借助初中知识进行渗透。以下举一些例子:(1)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思想。金刚石和石墨由于结构不同导致性质有极大差别,不同的酸性质相似,就是由于组成上有共同的部分氢离子,这些例子都能体现组成结构决定性质的思想。这一思想到了高中体现得更明显,如“一族”物质结构的相似,决定了它们性质的相似。(2)守恒思想。初中涉及较多的是元素守恒,到了高中,守恒的内涵得到延伸,如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能量守恒等。(3)物质分类思想。用“类”的思想解决问题,容易把握问题实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初中教材中学习金属性质、酸碱盐的性质就是有意识地将一类物质归在一起研究。而高中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就是以物质分类为主线来编排的。无机物中对氧化物、酸碱盐的分类,有机物中对烃、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充分说明分类思想无处不在。(4)定性与定量思想。初中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物质溶解性和溶解度的表述,都是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事物进行研究。到了高中,更强调定量思想,如离子溶度积、平衡常数等。

三、结语

初高中化学的衔接,既是知识的衔接,又是教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师生情感的衔接,相信通过总复习期间对两阶段学习在各个方面的衔接教学,让学生在复习中收获新知,引导他们在高中化学学习中更快走上正确之路。

参考文献:

[1]杨艳.试论初高中化学共有知识点与衔接教学.考试周刊,2014(96).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5

关键词: 物理教学 教学衔接 认知规律

一、认真钻研高、初中教材,切实找准两段教学的衔接

高中物理教师一定要反复阅读、熟悉所教本届学生过去使用的初中物理教材,做到对学生的旧知识情况心中有数。有些教材,高、初中知识脱节现象比较严重。例如,在初中没有讲电量的概念和单位,而在高中教材中的相关部分却说“我们在初中已经知道……”。如果真的以为学生已经知道,只是一语带过,结果会使学生“坐飞机”。又如初中旧教材不讲重心,而有的新教材不仅讲了重心的概念,还讲了重心的求法。如果仅凭过去对初中教材的一些了解,教师认为学生对重心一无所知,在教高中教材“重力”时,花费大量时间,不厌其烦地讲重心问题,结果又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很嗦。

在了解初中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应结合通读高中教材,整理一个高、初中教材结合部一览表。这个表应以高中教材为主线,尽可能详尽地列出各结合部上的“初中教材概括”、“高中教学要求”、“衔接教学的措施”等,为今后开展衔接教学作好准备。有的教师对初中教材里的正文比较注意,而对阅读教材、小实验、习题、插图和图表等不大去看。然而这部分内容也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知识,在高中物理进行教学衔接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它们。

二、认真研究学生认知规律,选择最佳的教学衔接方法

制订衔接教学措施时,教师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切合其智力发展阶段和思维特点,选定最佳衔接方法,进行复习、查漏、纠错,以及学习方法指导等教学活动。

1.适时、适当复习初中知识。由于学生的认知活动总是从已知到未知,将新知识纳入旧知识的结构而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复习有关初中物理知识是高、初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主要方法之一。复习的方式,主要根据有关知识的地位和难度来决定,大致有三种情况:对于初中的重、难点知识(如力的概念与图示、二力平衡、速度、惯性、功和功率等),应在高中教学中讲到这些课题之前,要求学生先把初中教材的相关部分看一遍,以加深印象。对于不难记得的结合点上的一般知识,可在课堂上涉及时,由教师直接指明或提问学生,以作复习。而对那些在初中涉及不深的知识(如振幅、频率等概念),高中要从头讲起,可以在讲这些知识后,简单指出这些知识曾经在初中教材何处提到过它们,使学生对他们感到并不陌生就够了。

至于复习初中知识的具体目的,应当根据结合点上初中教材的具体情况和高中教材上教法的需要来确定。有的仅是作为引出高中知识的手段,起一个使学生对高中的新知识感到也曾相识、易于接纳的作用;有的则可作为导出高中物理概念的捷径;有的却是高中教学中拓展、加深初中概念的十分重要的基础。第一种情况,例如在高中讲“弹力”时,一开始就给学生指出,初中教材曾经分别提到过拉力、握力、支持力和压力,这四种力都是弹力的具体表现。然后再去深入研究弹力的一般概念,产生条件和方向、大小等,学生就不会觉得弹力是一个难于捉摸的抽象概念了。第二种情况,如讲“力矩”概念时,只要在复习初中杠杆平衡条件公式后,概括地指出等式两端都是一个力和它的力臂的乘积,可见“力×力臂”这个积是一个有着特定意义的物理量,我们就自然得出“力矩”的概念了。第三种情况,复习为了深化与拓展,例如讲“功”,如果学生把初中教材的“功”这节知识复习得足够充分,高中再讲此课时,教师就不必反复强调功的初步概念和做功条件,而把重点放在拓展上,着重讲好“W=FScosα”一式的来由和含义,讨论功的正、负的物理意义,把做功条件深化到“只要力与位移不垂直”上来。

总之,“温故”必须服务于“知新”,“温”的方法与程度,要服从“新”的需要。关于如何对高、初中知识衔接点上的“断层”进行补漏,重要的是要准确发现“断层”之所在,具体做法就不在这里讲了。

2.纠正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错误观念。限于初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初中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和规律的提法不能做到足够严密和准确。有的教材过分强调提高学生的兴趣,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提法的科学性的“牺牲”就更多了。加上初中学生的思维品质的直觉性较强而辩证性较弱,所以他们的头脑中产生了许多错误的物理观念。例如摩擦力,他们总认为只要物体的接触面不是光滑的、物体又是在运动时,就一定要受摩擦力,而不注意物体是相对谁的运动、是匀速运动还是变速运动,而且认为摩擦力总是充当阻力,不能作为动力。又如,他们死记住动滑轮“省一半的力”的初中论断,而忽略了套住动滑轮的两股绳子此时平行的前提。我们在进行衔接教学时,应当充分预见到并且花很大力气进行纠正。

3.注意研究学生学法上的衔接问题。在学生刚进入高中的一段过度时期里,他们还没能从各方面了解高中物理的特点,掌握高中物理的基本学习方法、适应高中物理的学习要求。这段时间许多学生都容易对物理学习产生困难,教师的教学如果不注意与学生初中阶段的学法相衔接,就会造成很多学生“掉队”的局面,甚至严重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注意把握教学起点,严格控制容量与标高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6

关键词:初三;数学;总复习

初三下学期,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备战中考,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理想的高中,成为很多学生努力的方向。作为初三数学教师,做好初三数学总复习工作,对学生进行无缝隙、无死角的总复习,短时间内迅速提升成绩和素质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我在初三数学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和近几年的中考总复习实际,对学生做了如下三步复习安排:

一、要重大纲、考纲,重教材,重样题,重基础

(1)大纲、考纲是中考的指挥棒,中总复习知识的取舍应以这二者为依据。考纲规定了考试范围,教学大纲则规定了关于考试的知识和能力等的具体内容和要求,两纲存在着内在的一致性。复习时,要用考纲来统帅大纲,依靠大纲来吃透考纲,使两纲相得益彰,增强复习的目的性,对没有列入到考纲范围的知识点,在复习中我们就可以带过,以减轻不必要的负担。

(2)重视教材,这是因为从这几年的数学中考题可以看出,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直接源于教材的原题,或由教材的例题、练习题改编而成。所以,我们复习课的选题要重视教材,特别是初三的教材,因为考纲中的重点知识绝大部分落在了初三的课本中。

(3)重视样题,这是因为样题是我们复习的一个导向。教师在总复习前要对近几年中考数学试卷进行分析和研究,特别是当年的样题。复习时,将中考题分解到复习课中,就各知识点在中考的考核形式、题型、占分率等进行分析,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劲头,引起学生重视,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4)重视基础,要系统地梳理全部的基础知识。中考试卷中,基础概念试题往往占有60%-70%或者更多一些,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不能忽视。而数学同一类知识往往分布在不同学期的教材,因此,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求做到知识系统化,使概念更清晰,脉络更分明。基础知识的复习不是简单的重复,不是“炒冷饭”,要讲究方法。例如初中代数,往往要打破原来章节的界限,按知识大块进行系统归纳:①实数的概念及其运算;②代数式的分类、概念及其运算;③方程(组)的概念、性质、解法及应用;④不等式的概念、性质、解法;⑤函数的概念,几种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⑥统计初步知识。几何知识的归纳也类似。通过基础知识的系统归纳,至少应达到以下几个目的:①使学生准确掌握每个概念的含义,把平日学习中的模糊概念廓清,使知识掌握的更扎实。②要使学生明确每一个知识点在整个初中数学中的地位、联系和应用。③使学生注意在基础知识复习中渗透能力训练,同时要注意知识点的迁移整理。

二、专题复习时,抓准重点、热点,有效突破难点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在总复习时解决了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就能在中考中稳住成绩。初中数学科中代数部分的一元二次方程、分式方程及其应用,函数;几何部分的全等形、相似形、解直角三角形、圆是我们复习的重点内容。在经过基础知识复习的基础上,在重返这些内容时,不能是简单的机械地重复,而是采用不同方法,从不同角度来交替强调和理解,复习中采用不同题型(填空、选择、解答)分散或统一的形式加强训练。而至于中考的热点,则要注意三方面的题:①常考题:如整数指数运算、化简求值题、解方程、解直角三角形应用、尺规作图、方程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的运用、圆与相似形的证明;②新题:如多条件一结论、一条件多结论、方案设计等开放性题、跨学科题;③背景题:如应用题这一重点知识的命题97、98、99、2000年我省都是以市场经济为背景;2001、2002年的应用题我市是以重大体育事实为背景。只有这样,才可以稳住中考质量的重心部分。

难点问题,学生难以理解掌握,同时有些难点既是重点,也是中考命题的热点,若突破不了,学生的成绩难以保障。因此,难点知识必须讲清楚,而且还要挖掘,不能只停留在某种表面上。例如圆中比例线段的有关证明,这是我们近些年一直考到的知识点,也是学生的难点所在。在复习中,我们要从简单的直证法慢慢过渡到间接证法,并要逐一讲清楚换相等线段、换相等乘积、换相等比三方面的题,再到线段的和差问题,最后才能讲压轴型的代数与圆相结合的综合题。只有避免知识间的脱节,才能更好地突破难点。

三、综合能力提升,查漏补缺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函数 复习策略

初中数学复习涉及内容庞杂、知识面广,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如何更加高效地展开复习计划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要合理应用高效复习策略指导学生展开复习,积极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参与性,促使其综合能力得到全面锻炼与发展。函数部分作为初中数学的重难点,是中考重要压轴题,是学生复习环节中的重要知识点,下面我们以中学函数为例对如何实践高效复习策略进行分析探究。

一、回顾总结,夯实基础

在初中数学复习中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眼高手低的毛病,在复习时自以为知识已经全部掌握,在教师进行总结回顾时漫不经心,认为自己一听就懂,所以存在轻忽心态,但在实际做题练习中却错漏频出,不少题目不是不会做就是做错。在回顾总结过程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纠正其轻忽心态,彻底夯实基础,有助于达到高效复习的目的。

教师在回顾总结中,可以先整理基础知识,确保复习课堂条理化与清晰化,然后遵循从易到难的指导原则,有的放矢地对重难点和关键点进行深刻讲解与教授,配合针对性习题训练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应用,在大脑中形成条理清晰的网络化知识系统。然后针对总结回顾情况,对学生进行检查测试,根据测试结果选取其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进行强化讲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函数部分的复习一般主要包括两种思路,一种是以知识点和考点为主线,从基础知识和方法入手围绕解题技巧进行讲解,配合选题进行训练。教师要在巩固学生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展开延伸,使其消化理解,然后配合典型性训练题目加深印象。另一种是以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通过知识与方法的有机结合培养和锻炼学生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等,将数形结合法、迁移化归思想、配方法与方程思想等与学生课堂训练相结合,提高其利用各类数学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有的放矢,举一反三

课堂函数例题练习和讲解方面要做到有的放矢,精心选择经典例题进行训练,对其展开全面的核心式讲解,围绕解题核心进行适当延伸,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由题目的个性引向共性,揭示某一类题目的解题规律,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抓住解题核心的能力。通过类化整合、一题多讲和小题大做的形式完成复习目标,提高复习效率。类化整合是通过对同类题目的规律进行总结寻求最快速有效的解题途径,学生在面临同类题目中能够很快抓到思路展开分析,抓住解题重点,适用合适的知识点解决问题,可以说,类化整合锻炼能够显著提高学生解决一类函数题目的能力。函数题目的考查通常涉及多个知识点,解题思路也有几种,学生在一题多讲复习中能够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从不同的角度结合不同的数学模型尝试多种解题思路,有助于培养其发散思维能力,大量的练习题的一题多讲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分析与思考空间,在遵循共性分析某类题目时,适当配合个性化的触类旁通有助于学生走出题海模式练习误区,开发潜能,利用最少的练习资源达到最好的锻炼效果,对于迅速提升其学习成绩很有帮助[1]。至于小题大做,要从其具体涉及的知识点入手,对于涉及知识点较多较复杂的小题目,深入探究分析往往能够使学生收获如同做大题一般的复习效果。根据其涵盖知识点的丰富程度和对解题技能的锻炼程度,使学生学会应用数学解题思维看待各种函数题目,清晰地认识和总结自己的解题思路,明确自己解决问题所使用的解题技巧,从而有意识地在习题训练中加以应用,锻炼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函数题目的技巧。

三、培养信心,迎难而上

函数部分作为初中数学中的重难点,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具有一定难度,教师在总结回顾与复习中要重视学生学习信心和解题信心的培养,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步骤、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稳扎稳打,步步推进,使其得以顺利解答题目。对于难度较高的综合类题目,避免学生养成只看不听或只做不思等习惯,将其拆解为多个简单步骤,消解高难度题目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的阴影,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复习课堂设计时要做到条理清晰,巩固基础知识和基础解题技巧,培养和锻炼中等解题能力,发散思维,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解决高难度题目。总之,在明确教学体系布局的情况下,根据班级内学生能力情况做到分层次教学和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复习函数效率,使能力和思维得到全面培养与锻炼。

总之,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知识点复习时要引导学生系统整理知识点,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培养和锻炼其解题能力,因材施教,提高复习效率。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8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概念图

新课标的出现,将传统的教学模式彻底.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按照新课标进行高效率教学是值得教师思考的课题.概念图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帮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促使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一、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分为概念构图和概念地图两大类.概念构图更加重视制作概念图的过程,而概念地图则是重视概念图的成果.概念图能够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物理知识,将课本上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影响等方式进行表达,这不仅使学生对物理知识具体概念有了深入了解,还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并实际运用.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概念图制作方式比较

1.传统模式.在上个世纪中期,概念图由国外学者提出并加以运用,由于当时科技发展的限制,概念图都是通过手绘来进行完成,一般学者在制作概念图时仅仅需要纸笔.传统模式的优点是绘图方式比较简便,缺点是手绘概念图需要极高物理知识素养并且耗时长.

2.现代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绘概念图已经临近淘汰,就像工程施工图一样,科技发展之前设计师都是手绘图纸,现如今设计师绘图时都利用CAD等绘图软件来完成,概念图也是如此.由于现代概念图软件的出现,使绘图人员更加方便简洁地进行绘制,计算机绘图有着传统绘图模式无法比拟的优点,绘图软件不仅能够精准绘图,还能减少绘图时间,使概念图内容更加丰富,唯一的缺点就是使用者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

三、概念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性

1.针对性.由于物理知识繁多且复杂,所以在绘制初中物理概念图时要突出物理知识的要点,有针对性地对于知识要点进行绘制概念图.此外,还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物理知识水平和自身认知范围进行概念图的绘制.

2.发展性.由于初中物理知识都是一环套一环,所以在绘制概念图时一定要注意将知识要点的连接部分做好标注,随着以后初中物理知识的深入再将原有概念图进行拓展,使概念图具有一定的发展性,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3.多样性.虽然物理知识的所有要点都是固定的,但是根据概念图的多样性能够将侧重点和知识要点进行改正,使其不被课本上的知识所限制.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现有物理知识程度绘制概念图,能够发挥概念图的作用,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4.简洁性.物理知识是非常繁多复杂的,初中物理课本上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仍然对初中生是一个难题,概念图具有简洁性的特征,能够将初中物理繁多复杂的知识点通过简洁的概念图方式进行传递.简洁明了的概念图,容易被学生所理解和接受,使概念图发挥到最大效果.

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的策略

1.明确知识要点绘制概念图.在绘制概念图时,要明确物理知识要点,不能盲目地将所有课本上的知识点都绘制在概念图中,概念图要求简洁明了,能够使学生轻易了解基本知识要点.在绘制概念图时,一定要明确知识要点的选择,根据知识要点和学生的实际物理知识情况进行划分,教师利用概念图稍加引导,使学生在理解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究.

2.整理知识,师生共同完成概念图.教师要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利用概念图来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并且要让学生自行绘制概念图.教师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使学生能够总结归纳知识要点,通过知识要点来回顾课堂中所学知识,利用物理的逻辑性进行概念图的绘制,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能够使学生具有自主归纳总结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自行绘制的概念图其根本作用和意义是教师绘制的概念图无法比拟的.

3.利用概念图巩固知识.教师利用概念图对其中的知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重新将课堂中的知识要点复习一遍,并能够通过概念图的知识节点延伸到其他知识要点,这样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基础概念和物理规律有全方位了解.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概念图,能够使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规律.利用概念图的多样性、简洁性、针对性和发展性解决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革命性创新.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9

关键词:驾驭,两极分化,数学学习方法

 

古往今来,对教师的教学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比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实践证明忽视了“学”,“教”就失去了针对性。教学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

进入中学后,随着学习科目增加、内容拓宽、知识难度加大,尤其是数学,它从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学生认知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加之部分学生还未脱离教师的“哺乳”时期,没有自觉摄取知识的能力,致使有些学生因而不会学习或学习不得法而成绩逐渐下降,久而久之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开始陷入厌学的困境。这也往往是初二阶段学生明显出现“两极分化”的原因。

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影响,民族地区的小学毕业生文化知识更欠缺,他们进入中学以后,要学好数学更困难。就我教的学生而言,有的是在山上读了一,二年级,下中心校直接读六年级的。无论他们如何努力,上初中后,就是无法跟上。基于此,我在初一数学教学实践中作了一些肤浅的探索,下面仅仅是我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谈几点拙见: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根据中学生学习的几个环节(预习、听课、复习巩固与作业、总结),从宏观上对学习方法分层次、分步骤指导。这种学习方法具有普遍性,可适用其它学科。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对他们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免费论文,两极分化。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免费论文,两极分化。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这三者的关系。

“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免费论文,两极分化。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

“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础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

“记”是指学生记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免费论文,两极分化。

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

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而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免费论文,两极分化。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免费论文,两极分化。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面表达出来;(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

在进行单元小结或学期总结时,初一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我认为从初一开始就应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的方法。在具体指导时可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 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学生总结与教师总结应该结合,教师总结更应达到精炼、提高的目的,使学生水平向更高层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叶尧城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数学教学论》,马忠林主编,胡炯涛著。广西教育出版社。

3.《初中数学》七年级上、下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初一地理重点知识总结篇10

一、造成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

1.孩子心理上的准备不足,憧憬上初中会更自主。

刚入初中总是对中学生活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憧憬,课余时间,学校通过举办讲座、让学生参加社会活动,广泛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开设电脑、科技、绘画、艺术等特长训练。学校希望通过培养爱好与兴趣指引学生找准发展方向。小学时,在学校里有困难老师可以帮忙,自然轻松,可是上了初中,一切都变了,好像进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学校功课多、活动多,一切小事情都要自己解决,需要自己拿主意的事情越来越多,因此许多的事情由于自己的准备不足而得不到应该的发展,有的被忽视甚至淡忘了、麻木了、荒废了。

2.管理方式的变化

使学生感到缺少了老师跟、抓、扣、盯的约束,产生了适应错觉。许多家长也有这样的隐忧,家长们最怕的是自己孩子学习缺乏自主性和自觉性,初中课程加多,深度加强,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更强了。由于管理方法和教育形式的变化引起学生心理上的不适应,应该帮孩子摸索学习方法,增加方法上的衔接。因为进入初中后课程增多,老师讲课进度比较快,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听课方法都要进行调整。

3.知识容量的倍增,超出了孩子的预期。

很多学生在回顾初一一年中最大的困惑时,很多同学表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要学要记的东西太多。甚至有同学表示有失落感,他们小学阶段在班上数一数二,进了初中发现自己成绩排在中间,因此变得对自己没有信心了。小升初的学生不适应初中阶段相对独立性的初中生身份、较为放手的教育方式、多学科齐头并进的教学形式、一定抽象性的授课方式,这四种不适是初一新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调节过渡期不适的重点,是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整,让自己有个心理准备。

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对策

针对学生认知结构发生的变化,初中数学由具体发展到抽象,从文字发展到符号,由静态发展到动态的变化,老师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

1.预习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有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课本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大概。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好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方法的指导

在听课方法的指导方面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应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①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②听知识引入及知识的形成过程;③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④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⑤听课后小结。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要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思”是指学生思维。没有思维,就发挥不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①多思、勤思,随听随思;②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③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④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听”是“思”的基础,“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学生课堂笔记。初一学生一般不会合理记笔记,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效果不好,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笔记时应要求学生:①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②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明确“记”是为“听”和“思”服务的。掌握好这三者的关系,就能使课堂这一数学学习主要环节达到较完美的境界。课堂学习指导是学法中最重要的。同时还要结合不同的授课内容进行相应的学法指导。

3.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

初一学生课后往往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作业起不到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为此在这个环节的学法指导上要求学生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像放电影一样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初一学生做到这点很困难。指导时应教会学生①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②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③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这里教师的示范作用极为重要,开始可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这对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十分重要。

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