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十篇

时间:2023-04-09 06:54:03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1

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自2000年建立,至今已实施了9年。按照《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章程》,2009年年初,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对第二届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进行了换届工作。

第三届全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第一次研讨工作会议的召开意义很多。会议的首要议题:立法、继续教育、完善考试题库建设。

看点1:通过立法,解决我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王笃处长首先对当前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目前出现的有些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质量保证能力前置审查中把关问题、一些单位不按规定配备棉花质量检验师,以及棉花质量检验师的职责、待遇在一些地方得不到落实等原因,从客观上讲,存在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强有力的监督管理办法与措施。因此,抓紧制定与颁布实施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监督管理制度,是确保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得到全面实施的关键与当务之急。

王笃处长还表示:国家质检总局的相关司、室对制定《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非常重视,中国纤维检验局已将该项目申报为2010年总局一类立法计划,我们将全力支持。

徐水波主任对立法工作非常重视,他强调:规定的建立,是保证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实施的保障。他向参会委员们介绍了《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起草过程,并对2009年,全国棉师办组织的相关专家总结归纳了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棉花检验体制改革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重新起草修改的《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作了详细介绍。

《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的尽早出台,无疑将对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的实施提供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知识更新保障和技术保障。

看点2:对《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报批初稿)进行了讨论及修改

会议重点对立法工作进行了讨论。讨论中,各位委员踊跃发言,结合9年来棉花质量检验师制度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对全国棉师办提交的《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报批初稿)进行了逐章讨论修改。

2009年9月,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人员执业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工程大学名誉院长姚穆教授曾对《棉花质量检验师监督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框架、基本内容给予了高度肯定。他认为征求意见稿的总体框架合理,基本内容比较全面,要求恰当,实施可行性良好。此次参会,他对全国棉师办提交讨论的《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监督管理办法》(报批初稿)更多地提到了我国职称与职务相分离的问题,并建议应该把这些相关内容加入岗位设置一章。

看点3:提出2010年棉花质量检验师继续教育内容修改方案

对棉花质量检验师的继续教育内容、方式提出建议,是专家委员会工作章程规定的一项重要职责。全国棉花质量检验人员执业资格制度工作办公室副主任王丽芳向参会委员们介绍了近几年设置的棉花质量检验师培训内容,与会委员认真讨论分析了当前棉花检验体制的要求,针对棉花质量检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仪器化检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提出了2010年对培训课程进行相应调整的建议。

王笃处长还特别对棉花质量检验师继续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棉花质量检验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是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制度的重要工作内容。在三年的注册期内,棉花质量检验师要接受围绕棉花国家标准、棉花检验技术发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实施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其目的是不断更新棉花质量检验师的知识,不断提高棉花质量检验师的技能。

看点4:对初步建立的棉花质量检验师全国统一考试题库提出了修改完善意见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2

(1.蚌埠医学院,教学研究中心,安徽 蚌埠 233033)

摘 要:本文阐述了蚌埠医学院以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成功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的做法、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 :质量工程建设;本科教学质量;三级质量工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2-0199-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蓬勃发展和大众化教育阶段的到来,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这对高校办学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全面启动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蚌埠医学院以国家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强化质量意识,全方位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努力开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

1 质量工程建设成果

截至2014年9月,我校立项建设中的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共598项.其中部级项目5项、省级项目250项、校级项目343项.经过多年建设,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在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特色和师资水平、构建优质教学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1 进一步强化了教学工作中心地位,教风学风得到了进一步改善.质量是高校的生命线,通过质量工程的实施,全校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教师安心教学,学生专注学习、经费优先教学的良好氛围.一线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教学建设,质量工程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了良好成绩[1].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进办学优势奠定了基础.

1.2 专业建设成绩斐然,专业特色和优势得到进一步提升.我校是教学型大学,也是以医学为主的地方普通医学院校.加大社会竞争力,就要加强专业建设.通过多年努力,临床医学等共11个专业获批省级以上特色专业或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占开设专业的73%.通过专业建设,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明显提高,很多专业生源充足,志愿报考率在20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持续稳定在97%以上.

1.3 全面提升了师资水平,为打造优质的教学团队提供了保障.学校通过各类教学比赛,激发了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有力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教师参加的各类评选和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近年来,共获批省级教学团队4个,有7名教学荣获省级教学名师奖,有8名教师荣获省级教坛新秀奖,有2名教师被评为省级优秀教学管理个人.有1名教师在全国医药院校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2项作品在部级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中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有2名教师在安徽省说课比赛中荣获一等奖.有32项教师作品在省级多媒体教育软件比赛中获奖.

1.4 课程建设水平全面提升,优质教学资源逐年增加.通过多年建设,共有省级精品课程11门,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校级精品课程12门.加上近年来构建完成的多门网络课程,优质教学资源逐年增加,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了优质的教学平台,在全院课程建设工作中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使课程建设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1.5 大力推进教改力度,教学研究成果丰硕.截至2014年9月,我校教师共获批各级教学研究项目339项,获批各级教学成果奖84项.通过教研项目立项和教学成果奖的评选,全体教职工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中,并积极进行成果总结,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68篇.随着质量工程工作的逐步推进,广大教师的申报积极性越来越高,各级各类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数目,获批数量、获批等级均逐年提高,并在很多综合性大项目上取得了全新的突破.

2 质量工程建设经验总结

2.1 加强宣传,把握内涵[2].为了深入落实好质量工程建设工作,通过组织专家专题报告、组织人员专业研究、外出考察学习、编印《蚌埠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工作手册》、构建蚌埠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网站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学校广泛宣传,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文件精神,牢牢把握质量工程建设的实质和内涵,使质量工程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个师生员工心中.

2.2 保证经费,专款专用.为切实搞好质量工程建设,学校加大对质量工程项目的经费投入,每年划拨专项经费作为质量工程项目建设经费和配套经费,部级和省级项目全部按照1:1的比例给予配套经费,校级项目给予相应的建设经费.所有获批的省级以上项目,学校给予5%至8%的奖励经费,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2.3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模式.学校以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相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下发了《蚌埠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确定了学校质量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建设目标.并制定和修订了《蚌埠医学院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等10余项制度和办法,确保了质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2.4 严格检查验收,确保建设质量.为了加强各级各类项目的管理,对于获批的各级项目,学校及时组织编写项目任务书,理清建设思路,明确建设内容和目标.各级项目在建设当中均进行严格的年度进展检查.通过检查,总结前期建设成果,并提出下一步建设意见和建议.建设期满的项目及时组织严格的验收,建设成效好、建设成果多的部门和人员,学校给予相应的奖励,不能按期完成建设任务的,限期整改.严格的管理有效保障了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绩效,推动了学校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3 对质量工程建设的思考

3.1 改革质量工程管理机制,逐步由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系部为重心的管理模式转变.随着质量工程工作的逐步推进,获批的各级各类项目越来越多.实际工作中,要重新界定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单位的管理职能,逐步由以学校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向以系部为重心的管理模式转变,将管理重心下移,加大系部的监管力度.学校一级管理应从日常事务性管理中解放出来,侧重于宏观指导、调控,系一级的教学管理侧重于贯彻和落实.

3.2 定期开展质量工程专题研讨会,以加强多部门交流和协调.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的建设工作需要多部门的配合和协调,为了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定期开展质量工程专题研讨会,研究部署学校质量工程建设工作,对建设成效、经验、问题等进行研讨、交流、总结和反思.

3.3 严格检查验收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确保建设的成效.当前,“重申报,轻建设,重结果,轻过程”已成为高校教研立项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为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就要认真落实检查和验收制度,完善激励机制,避免检查和验收流于形式,走过场.建设成效显著的项目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建设不力、未按计划完成建设任务的项目,应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处理.只有奖罚分明,才能激发教师的积极性,也才能真正达到项目建设目标,进而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3

关键词:内蒙古 普通本科高校 师资队伍 结构

高校教师是知识传授、知识创造、知识应用的主要承载者,是高校办学的主要依靠力量。可以说,教师队伍水平决定了高校的教育水平和学术水平,而师资结构又是影响队伍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内蒙古高校的教师引进力度逐步加大,人才汇聚能力逐步增强,教师队伍不断壮大,结构逐步改善,但与内蒙古在全国的战略意义和经济地位相比,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对高校教师队伍的要求相比,内蒙古高校的教师数量、结构、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

一、内蒙古普通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基本状况及结构分析

1.基本状况

内蒙古自治区明确提出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目标,大力实施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等人才项目,培养了一批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引进了一批学科带头人等高层次人才,有力促进了师资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各本科院校健全完善了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和建设规划,引导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潜心教学,精心育人。截至2012年,内蒙古本科高校共有各类在校生269534人,专任教师14915人,总的生师比为17.3:1。专任教师中,其中教授2096人,副教授48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9875人;教师中有两院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人选4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人才19人;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人选94人、自治区“新世纪321人才工程”一层次、二层次人选339人;“自治区高等教育111工程”一层次、二层次人选110人;部级教学团队9个、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4人、自治区教学名师奖获得者84人、自治区“教坛新秀”获得者40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75个。初步形成了一支数量满足需要、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

2.结构分析

一般而言,高校教师队伍结构包括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学位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类型结构、专兼职结构、高水平人才层次结构等多个方面,而且每个要素的内部优化和整体协调都会对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年龄、学位、职称、学缘、专兼职等五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高校教师队伍的整体学术水平、发展潜力以及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契合程度。2012年,全区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结构分析如下。

年龄结构。3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255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12%;31-45岁之间的中青年教师7899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2.96%;46岁及以上的教师446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9.92%。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的主体,他们基础扎实、年富力强、学历层次较高,很多人已成为本校教学、科研骨干,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学位结构。具有博士学位的2216人,占14.9%,具有硕士学位的7659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6.2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总量偏少,与自治区教育中长期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高校师资队伍总体建设目标和各学校的实际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职称结构。具有教授职称的2096人,占14.05%、副教授4832人,占32.39%、讲师5857人、助教(含见习)2130人,高级职称占46.4%。

学缘及兼任教师结构。全区具有外校学缘教师人数达到11146人,占师资总数的74.73%;全区本科高校共聘兼任教师2565人,占教师总数的17.2%,平均每所高校有兼任教师150人左右。

二、内蒙古普通本科高校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合理的教师队伍数量和结构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内容,是内蒙古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发挥后发优势的重要着力点。但目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尚存在一定问题。

1.生师比过大,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

2012年,内蒙古本科高校总的生师比为17.3:1,总体来看达到了教育部规定的18∶1 的合格标准,但个别高校生师比过大,有的甚至超过20:1。即使是这个数据也存在很大的“水分”,个别高校为了各类评估的需要,存在数量不少的“挂名”兼职教师,一些兼职教师仅有其名而无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缺口较大,教师教学精力不够,严重影响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2.高学历、高职称、高层次等高水平教师数量不足,限制了高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高水平教师是整个教师队伍的“领头雁”,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最主要的依靠力量。尽管对高水平教师的定义各有不同,但从当代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来看,高职称、高学历和获得顶尖学术称号、入选高层次人才计划是其基本特征之一。而内蒙古本科高校的教师队伍却存在“三少”现象,即高学历教师少,高职称教师少,高层次教师少,比如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仅占14.9%,高职称教师仅占46.4%,高层次人才(两院院士、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入选者等)仅有寥寥几人。由此可见,内蒙古本科高校的高水平教师数量和所占比重不仅与发达国家、地区相距甚远,即使与国内一些发达省份相比,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状况极大的限制了内蒙古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声誉。

3.年龄结构不够合理,制约了高校良性学术梯队的形成

合理的年龄结构是能否形成学术梯队的关键要素,是教师队伍未来发展态势的集中体现。一般而言,合理的年龄结构是指老、中、青教师数量呈合理分布,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占有相应的比例,这样既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又能避免由于老教师退休而造成的“青黄不接”现象,促进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一般在27至60岁之间,即33年左右。如果按照这个时间长度来算,同一年龄的教师应该大约占到教师总数的3%,那么,理想情况下,30岁以下教师的比例应该在9%左右,31至45岁教师的比例应该在45%左右,45岁以上教师的比例应该在45%左右。对比上述的数据可以发现,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而中老年教师所占比例过小。从长远来看,制约了良性学术梯队的形成,进而容易导致学术传统中断,有影响力的学派难以形成。

4.“近亲繁殖”现象严重,不利于高校发展活力的发挥

教师学缘结构多元化是世界一流大学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则,是维护学术自由、促进学校活力的有力手段。近年来,我国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高校也开始认识到教师队伍“近亲繁殖”所带来的危害。虽然从整体数据来看,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中具有外校学缘教师人数占师资总数的74.73%。但是一些老本科高校(如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外校学缘教师比重还较低,而几所新建本科高校和没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由于缺乏高校师资培养能力,外校学缘教师比重极高,从而拉高了平均值。另外,据统计,几所新建本科高校有相当一部分师资是由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充任,甚至个别学科的教师全部来自于同一所高校,这种另类“近亲繁殖”是数据没有显示的。这种现象对于新思想、新理论、新学派、新风格的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三、内蒙古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策略思考

内蒙古本科高校教师队伍数量、结构失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共性问题,也有区情、校情的特殊问题;既有客观因素造成的问题,也有主观失误造成的问题;既有长期存在并将继续面临的问题,也有带有时代性并可以尽快解决的问题。

1.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既要着眼于眼前的需要,也要考虑到未来发展的需要;既要注重人才层次结构和类型结构,也要重视年龄结构和专兼职结构。长期以来,内蒙古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缺乏系统的研究和规划,教师引进、培养过于随意,过分重视满足当前需要,忽略教师队伍建设与未来高等教育发展的适切性,这是教师队伍出现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所以,必须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

第一,自治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对全区高校教师队伍现状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彻底摸清数量及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地域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类型结构、专兼职结构、高层次人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全面分析本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优势和劣势,出台“自治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中长期发展规划”,从自治区层面做好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指导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第二,各高校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充分认识人才在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切实把“人才强校”战略落到实处。要根据自治区的总体设计,结合本校办学定位、学校类型、培养目标、未来办学规模及教师队伍结构现状,制定切实可行又适度超前的本校教师队伍发展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付诸实施,避免盲目、主观随意引人、进人的现象。

2.建立地区高校师资共享机制,保证兼任教师素质,解决高校教师总量不足问题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时代,引进兼任教师、实现优质教师资源共享已经成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一些高校由于受计划经济思维的影响,还没有打破“关门办学”和“单位主义”的窠臼,只重视人才全职引进,不重视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导致兼职教师应有的巨大作用难以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转变办学理念,以为我所用的态度淡化编制观念,强化共享意识,充分认识到兼职教师在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保障教学质量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地区高校师资共享机制,完善兼任教师聘任机制,保证兼任教师素质,将人事编制与工作岗位相分离的短期聘用、兼职聘任、临时聘任制度化、规范化,实质性的引进客座教授、暑期教师、企业导师、课程教师等兼职人员,促进高校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满足教学需要。

3.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提高高校竞争力和学术声誉

高层次教师位于教师结构金字塔的顶端,是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主体力量,也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战略性资源,更是各高校激烈争夺的稀缺人才。对内蒙古高校而言,高层次人才数量少,已经成为提高教育质量和学术水平的瓶颈。尽管对高层次人才需求迫切,但是由于区域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办学实力、历史传统、教学科研条件等方面的限制,内蒙古高校在高层次人才竞争中并不占优势。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引进高层次人才,是内蒙古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学术声誉提高的关键。

高校要科学制订高层次人才引进实施计划,依托国家“”、“”、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等各级各类人才工程平台,切实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树立“事业引人”的理念,以体现人才价值的薪酬待遇、先进完善的科研平台、以人为本的管理环境、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增强对高水平教师的吸引力,落实好各项人才引进、激励措施和政策,创新引人、用人机制,努力做到引好人、留好人、用好人。

4.设立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健全教师培养体系,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是在不断的学习、研究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学校不仅要重视教师引进工作,更应重视教师培养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高校要普遍设立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加强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高校要针对本校中青年教师情况制订中青年学术骨干培养计划,着力打造一支数量足、素质优、起点高、后劲大的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带动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加快教师队伍学历提升。针对高学历比例偏低的现实,高校要合理制订教师队伍学历提升计划,鼓励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升学历层次、学术水平和整体素质。提高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使博士群体成为师资队伍的主导或中坚力量,师资队伍逐步实现博士化。

加大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经历。学校要制订中青年教师海外研修计划,充分利用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自治区“511人才工程”等海外研修、访学平台,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入选国家、自治区各类人才工程的优秀人才到国外留学、研修、访学,全方位、多领域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教师学术视野,增强教师国际学术背景,了解、把握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方向、新趋势,提升相关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针对青年教师专业实践能力较弱的问题,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专业实践能力培训,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区内外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等开展相关学科的实践能力培训,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加大学科带头人遴选、培养力度。按照学科建设的实际和要求,加大对具有较高学术水平、高尚学术道德和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优秀教师的遴选、培养力度,制订学科带头人管理办法,明确职责,规范聘任考核。形成一支具有较高学术造诣、较强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队伍。

加强学术团队建设。高校要实施、完善“特色学科团队建设计划”、“创新团队建设计划”、“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以国家、自治区重大专项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平台,加强学术团队建设力度,提高学术团队建设水平。

总之,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既要做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更要注重计划的实施;既要以宁缺毋滥的原则引进高层次、高水平人才,更要注重教师队伍的培养。

(牟占军,男,1963年8月生,内蒙古赤峰人,教授,内蒙古工业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参考文献

[1]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高等教育质量报告(本科)[R].2012.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12〕4号

[4]徐威.陕西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长期发展研究[D].西安工业大学,2012

[5]陈正娇.论边疆民族地区新建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以云南省为例[J].文山学院学报,2011(2):73-76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4

关键词:工程造价,咨询企业,质量管理

1.引言

据统计,江苏省2010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2万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必将给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工程造价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结合我公司在质量管理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讨论在当前的形式下如何加强工程造价企业的质量管理。

2.问题的提出

我省截止2010年共有工程造价咨询企业534家,竞争越来越激烈,而近年来国有投资项目对工程咨询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现有很多国有投资项目合同要求工程结算咨询的复审误差率都在2%以内,有的部门甚至要求在1%以内,否则就要给予扣审计费甚至停止提供业务的处罚。这些新要求的出现对于工程造价咨询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提出了新的课题。原有的咨询质量审核程序已经不能满足新形式下的工程咨询质量要求,必须要调整和完善咨询质量审核程序以满足需要。

3.现有工程造价质量审核程序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江苏省《工程造价咨询质量控制规程》规定,我省现有的质量控制流程为专业咨询员自校、项目负责人复核、技术负责人审核的三级质量控制程序。在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工程相对简单的时期,这种质量控制程序对造价咨询质量的控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有效的控制了造价咨询质量事故的发生。但随着近年来工程规模的越来越大,工程类型的越来越多,专业种类越来越多,三级质量控制程序的弊端已经逐步显示出来,主要存在的问题如:(1)技术负责人对项目的专业不能完全把握。现在一个咨询项目会同时有土建、安装、市政等专业,而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造价工程师往往是在某一个专业有专长,而对不擅长的专业在复核时就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关键性的计算结果和数据检验,对双方分歧意见的处理上存在着专业方面的不足,造成有的咨询质量问题不能发现。(2)技术负责人的审核流于形式。由于现在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数量越来越大,很多大的公司一年的报告数多达上千份。这种情况下如果要求技术负责人对咨询成果进行重点审核会很难,留给技术负责人的时间只能是翻翻报告和签字,然后处理一下项目负责人处理不了的重大问题了。但是这样也存在两种问题,一是和项目负责人同样存在专业不全面的问题,二是存在由于项目负责人由于专业不全面造成其不擅长的专业问题不能被发现而漏掉造成质量隐患。

4.提高工程造价审核质量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根据我们在工程咨询质量审核工作的出现的问题,我们现有的三级质量控制流程已经不太适应公司发展的需要,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公司的项目审核流程和质量要求进行了调整,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内容:

4.1推举技术全面的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必须至少要精通一个专业,并且对其他相关专业也要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对专业划分上、土建、市政、安装等专业的项目负责人必须要对项目的主要专业精通。在对项目的分配时要求按照项目负责人的专业进行任务分配。

4.2设置专业副总工程师

由于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不可能精通每个专业,这样在咨询质量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洞。根据这种情况公司设立四级审核流程,即在项目负责人复核和技术负责人审核中间增设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核流程,并要求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核要前移到项目进行过程中。

岗位设置:专业副总工程师根据专业划分为土建、安装、市政等专业,也可根据公司的业务情况增加古建等专业,或把安装专业继续细化为分专业。

岗位职责:专业副总工程师的职责主要一是要负责所负责项目的人员安排审批;二是要对所负责的咨询项目工作进度进行控制;三是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工程咨询项目的二审,四是负责本专业咨询人员的日常培训工作。其中二审作为专业副总工程师的主要工作,对重大项目要求专业副总工程师必须提前介入,对咨询工作中出现问题及时解决。

工作流程:(1)首先专业副总工程师对咨询项目所安排的项目负责人及本专业的咨询员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内容为一项目组人员的资格能否满足项目的需要,二是项目组成员是否手上积压项目过多而在项目进度上存在风险。如果发现有咨询人员不能满足本项目要求要进行调整。(2)其次要对项目的进度进行控制,要求项目组根据合同要求制定项目的进度计划表,专业副总工程师根据计划随时跟踪项目的进度情况,如发生进度拖延需要求项目组分析原因,如果是内部原因要及时督促,如果是外部原因要根据影响进度的原因及时向业主进行汇报,以获得进度索赔,以避免造成应进度延误造成的受罚。专业副总工程师的最主要的工作是质量控制,主要的程序是在专业咨询员进行项目的过程中对于疑难问题要随时与相关专业的副总工程师沟通汇报,由专业副总根据情况提出解决意见。在完成初稿自校后提交专业副总初审,初审的主要内容就是检验关键性的计算结果,对容易出现的错误进行复核,对经过初审后的项目初稿提交施工单位对数。对当事人分歧较大的事项进行分析判断,提出解决意见。

4.3设置专业副总工程师的好处

通过设置专业副总工程师一段时间后后,该岗位对工程造价质量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1)由于专业副总工程师都是在一个专业上面的专家,因此对咨询活动中重大技术和质量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更具专业性,提出的解决方案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也更加合理。(2)可以把项目负责人从咨询质量复核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到所承担咨询项目的组织实施、专业间协调工作,以及动态掌握咨询项目实施状况,负责督促检查各咨询子项和各专业的进度,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上来。(3)由于有专业副总工程师的把关,可以使技术负责人可以投入更多的精力放到建立企业质量保证体系,落实质量控制制度,以及组织对咨询活动中出现的重大技术和质量问题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上面。(4)由于公司每个专业都有专业副总工程师负责,这样对于本专业中的咨询质量便于统一,避免出现在原来的三级复核制度下出现相同的专业问题由于把握不一致会出现不同的咨询意见的情况。

5.结语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5

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模式应该将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既具有可衡量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综合评分法(syntheticscoredmethod)作为医学综合评价方法的一种,能够综合分析比较数据的优劣,是一种较为适合绩效考核的科学评分法。其原理为根据评价目的及对象的特征选定必要的指标,并针对指标订出等级和赋值。以恰当的方式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数,并通过选定累计总分的方案以及综合评价等级的总分值范围,对评价对象进行分析,最后决定数据的取舍[2]。应用到教师绩效考核中时,根据日常教学工作数量、完成质量、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设计测量维度。教学工作量维度是以一个班级的中文理论授课课时作为衡量日常教学工作量的一个基本标准系数,教学工作质量维度按照360度评分法采用百分制测量。教学贡献维度按照业绩程度赋值,同时对每个维度中的相关指标设计相应权重,将工作量进行标准化处理,最后建立系统的绩效计算公式,计算各教学人员的一年工作绩效[3]。绩效考核总公式如下所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教学贡献(C)

2各维度指标的构建

2.1教学工作量

教学工作量是指一段时间内教师参加各项教学活动所实际达成的工作指标数。其中标准课时数是指一个学时的中文理论课程按1个标准课时计算,其余教学工作量均按此进行标准化处理。

2.2教学工作质量

教学工作质量指的是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的产出,具体包括对学生的产出,是否能使学生快速、准确的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感到所学内容生动有趣;对自身的产出,通过参加教学活动,能否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达到不断改进教学水平的目的。

2.3教学贡献

教学贡献指的是教师在教学建设、教学课题、教学论文及教学获奖等方面所产生的杰出成果,并由此对学院的学科发展所带来的不同程度效益。教学贡献总分C用公式表示为:C=C1+C2+C3

3绩效考核体系的应用

3.1评价结果与教师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先挂钩

设定最低绩效值,未达标的教师将由医院教学管理部门进行约谈、周会通报批评、取消授课资格等相应处理。对每科室教学排名靠前的教师,在年终时进行教学表彰,形成“比、学、赶、帮”的良好教学风气。

3.2评价结果与教师岗位聘任及职称晋升挂钩

绩效考核连续三年有优异表现的,可以优先考虑晋升其教学职称。如果连续两年教学分数没有达到最低标准值的,将暂停当年教学系列职称晋升评比资格。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和“教学一票否决”制。凡年内拒绝接受教学任务、发生教学差错事故、出现严重师德教风问题或在教学质量检查考核中不及格者,在岗位聘任中实行一票否决制。

3.3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将考评结果纳入年度医院核心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所占权重为总体考核分数的10%。将考核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进行挂钩,每年的绩效考核结果将计入教师档案。同时教学管理部门将定期向人事部门进行通报,考核结论作为教师每年岗位津贴、业绩津贴和奖金发放的重要依据。

4绩效考核时需注意的问题

4.1考评分值和系数的设置

本考评体系仅限于借鉴已有的考评系统及相关文献资料,其系数和权重的设计不可能完全适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因此,需要通过德尔菲法或头脑风暴法来尽可能多的收集专家意见,将赋值精确化,权重科学化,项目全面化。另外,将计算考核系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时,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权重值,达到不断改进和完善考核体系的目的。

4.2日常工作量与教学研究、获奖的权重分配

由计算公式可知,本考核体系只设计了具体工作情况的权重,但是并没有针对日常工作总量与科研获奖情况再设计总比例系数。如下所示,用下划线标出:工作绩效得分(P)=教学工作量(按标准化课时统计)(M)×工作质量系数(Q)×R1+教学贡献(C)×R2其中R1+R2=100%。由公式可知,R值决定绩效考核的侧重点是教学占主导还是科研占主导,将决定整个体系的分数走向,应根据学院每阶段不同的发展规划来制定。目前,如果学院将重点放在教学改革和研究上,建议适当增大R2的比值;若是日常教学质量出现了明显下滑,则应该适当增大R1的比值,同时缩小R2的权重。

4.3允许合理差异值的存在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6

一学期以来,我校教师在上级教育部门和总校领导班子的正确指引下,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强化教育教学研究和常规管理,深入实行改革,执行教育行政的各种准则、理论、规章、制度,继续深入师德培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调动全体教师、学生的积极性和高度热情,发扬光大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上下一致,团结协作,以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强教学研究,不断解决教学中的新问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结合本校实际,现就以上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本学期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转变观念,增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加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全体教师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充分认识到教学基本规范是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更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我校配合总校完成了与总校结对的浙江省路桥实验小学、黔西县第二小学教学研讨活动,认真组织了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开展专题讨论,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并把“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思想贯穿到教学工作中。

(二)加强过程管理、细节管理,抓教学常规的落实。 

1.严格执行课程标准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科学合理地安排课时,严格按规定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2.制定了各学科教学计划。教师认真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通读教材及有关参考资料,在明确教学目的、重、难点,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拟定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目的要求明确,进度适宜,措施得体。

3.继续加强教学工作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抓好教学过程中各个基本环节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和批改、培优辅差和质量测试等工作采取了跟踪检查制度,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学期学校对各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进行了四次(即一月一查)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打一个翻身仗奠定了基础。

4.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课堂是渗透法制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加强学科课程的法制教育渗透,有意识地找准结合点,在教学中有机渗透德育教育。

(三)加强教研教改工作,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结合学校实际,学校成立以语文、数学教研组,统一制定了教研工作计划,分教研组落实到人,实行目标教学,量化考核;即教研组根据教务处计划,结合实际,给各科任教师核定目标任务,做好日常管理记录,期末汇总教务处量化考核业绩;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根据目标,制定可行性教学计划,对学生进行目标教学及评价。

2.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营造浓厚的“以研强教、学校重研、教师参研”的学术氛围。开展了优秀教案、作业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3.把如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力作为重点,通过总校、黔西县第二小学的学科带头人带领全体教师开展了教学研讨活动,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是否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4.积极参加集团的集体备课活动,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四)加强学籍管理,确保人籍一致,加强控辍保学工作,确保不辍一人。

本学期,教导处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并按学籍管理的规定,完善招、转、休、复学学生的手续,定期维护学籍系统在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力争做到“人籍一致”。共计完成新生注册92人,学籍异动62人。

(五)年报工作。

认真统计好年报表的相关数据,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完成年报表的填写和上报工作。

(六)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工作。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全校学生进行体质训练,并按时完成测试和录入上报,测试的合格率达到要求。

(六)脱贫攻坚教育保障工作。

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制定工作方案,及时安排部署,认真做好教师包组的分配,层层明确责任,开展以政策宣传进村、摸排到户、送策上门、代办到户等为主要内容的资助服务工作,做到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办理事项人人明白、贫困子女应助尽助,把资助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确保贫困家庭学生不因贫失学。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

1.常规管理,下的功夫不够。

我们有部分班级的学科,在期中考试时就出现成绩不理想的问题了,而教务处没有及时深入了解,配合找出症结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很大部分原因是在思想上对老师的认识不够,在教学管理上下的功夫不够造成的。还有的老师,很敬业,工作很认真,就是成绩不好,其中就有在对这样的老师在教学引领上缺失的原因。

2.集体备课,心有余而力不足。

集体备课确实为老师减轻了很多负担。但教师的参备意见多数流于形式,未深入研究教材,个性化设计也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而设计。本学期本想与老师们共同探讨个性化的设计,但是,由于这学期事务性工作太多,以至于没有开展,导致我们的教案检查不够深入,出现只看有无的现象。

三、课堂,深入不够。

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阵地,是关键。目前,我们对课堂的要求提得起,但在深入课堂上做得不够。一些老师在课堂上是呕心沥血还是磨洋工,是贯彻课改精神还是在满堂灌,是高效的还是低效的,我了解的不是很清楚。所以,从下学期开始,我应该给自己立个目标,再忙也要听课,争取把每位老师的课听完,有些老师的课至少应该听3次,还应该邀请教研组,相关老师参与听课,听随堂课,继续开展全员听课、评课活动,我相信,我们老师课是经得起听,经得起评的。我们要用这种方式,促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作业的督查力度不够

虽然,我们进行了作业展评、检查,但基本是浮于表面的,我们检查了作业的数量,批改,确没有深入下去,看作业的质量。对于作业的跟踪了解,我们做得还不够。以后,这是教导处需要专门安排的一项工作。

五、对考试的跟踪不够。我们提供了很多年级的试卷供老师使用,也对考试提出了要求,但对考试的过程以及考完后的分析跟踪不够。我们还仅限于考没考的检查。

三、下一步的打算

(一)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要“以管理为基础,以教学为中心,以质量为生命,以安全为保障。”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所以,要继续加大质量监测的力度;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7

关键词:瓦斯预警、管理、分析技术。

中图分类号:O785+.5

兴山煤矿瓦斯等级为突出矿井,完善瓦斯管理是杜绝瓦斯事故发生的基本保障,瓦斯预警及瓦斯日、旬和月分析技术的实际应用,为瓦斯管理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能够正确做出瓦斯预警,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

1、导言

瓦斯管理是煤矿一通三防管理的重要内容,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对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兴山煤矿是瓦斯突出矿井,矿井总体瓦斯涌出量不大(绝对瓦斯涌出量约21立方米/分),近三年的瓦斯鉴定结果如下:2011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绝对瓦斯涌出量21.9956米3/分(其中含瓦斯预抽量6.6米3/分),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10.2272米3/分,相对瓦斯涌出量11.5204米3/吨,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5.3566米3/吨。2012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CH4:19.2172m3/min,CO2:9.085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CH4:11.7824m3/t,CO2:5.5705m3/t。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CH4:21.8m3/min,CO2:7.9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CH4:12.26m3/t,CO2:4.58m3/t。但是兴山煤矿地质极其复杂、断层发育、火成岩侵入严重,相应的带来瓦斯地质极其复杂,断层及火成岩侵入带附近瓦斯含量及瓦斯压力比较大,施工过程中遇地质构造及火成岩侵入时经常出现瓦斯涌出异常,或打钻出现喷孔现象,给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威胁。

2、煤矿瓦斯预警及瓦斯分析技术

(1)矿成立瓦斯预警及瓦斯分析管理组织机构

组 长:总工程师

副组长:通风矿长 通风副总

成 员:

通风区:区长 、技术区长 、瓦检监测区长、 瓦检技术员、监测技术员、监测微机室组长

抽放区:区长、技术区长、工程师 、及技术组防突、瓦斯抽放技术员

地测科:瓦斯地质人员

通过成立完善的组织机构,配齐专业人员,对煤矿瓦斯预警技术通过强大的组织及人才保障。

(2)瓦斯异常涌出现象时的应急处理技术

瓦斯涌出突然增大或忽大忽小、出现瓦斯动力现象:打钻时喷瓦斯、喷水、顶钻、夹钻等现象时,现场瓦检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面施工、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向通风区及矿调度汇报,通风区及矿调度应立即汇报总工程师或通风副总,决定应急处理措施,并安排时间组织进行瓦斯分析,瓦斯分析参加人员:通风区技术区长或工程师、瓦检人员,抽放区技术区长或工程师、防突技术员,安监处工程师,地测科瓦斯地质人员,施工单位工程师及地质人员,分析要进行现场分析及地面资料分析两部,提出处理措施,每次分析都要由地测科瓦斯地质人员负责形成详细的分析记录、图纸资料,存档备查。

(3)瓦斯日分析、旬分析、月分析技术(分析资料依据:通风区瓦斯监测报表)

瓦斯涌出日分析:由通风区监测微机室负责,将每天各采掘工作面及回风瓦斯浓度24小时模拟量报表打印出来,将瓦斯浓度与上一天进行对比,重点分析瓦斯浓度最大值增加情况,并将瓦斯浓度最大值增加0.2%以上的重点标明,报通风区及矿领导签批。由总工程师或通风副总负责组织人员对瓦斯浓度最大值增加0.2%以上的工作面进行瓦斯分析,瓦斯分析参加人员:通风区技术区长或工程师、瓦检人员,抽放区技术区长或工程师、防突技术员,安监处工程师,地测科瓦斯地质人员,施工单位工程师及地质人员,分析要进行现场分析及地面资料分析两部,提出处理措施,每次分析都要由地测科瓦斯地质人员负责形成详细的分析记录、图纸资料,存档备查。

瓦斯涌出旬分析:瓦斯涌出日分析报表由瓦检队存档备查,由瓦检队技术员负责进行每10天一次的瓦斯涌出旬分析,将各采掘工作面及回风瓦斯浓度最大值及平均值进行分析列表,并存档备查。

瓦斯涌出月分析:瓦斯涌出日、月分析报表由瓦检队存档备查,由瓦检队技术员负责进行每月一次的瓦斯涌出月分析,将各采掘工作面及回风瓦斯浓度最大值及平均值进行分析列表,并存档备查。

3、瓦斯预警资料

瓦斯日、旬、月分析资料在通风区瓦检队存档备查。根据瓦斯日、旬、及月分析资料,确定瓦斯涌出异常的工作面及异常的区域,经瓦斯预警及分析组织机构研究确认,并形成瓦斯治理综合技术措施,并认真落实。

4、瓦斯预警系统使用管理技术

为了切实加强瓦斯预警系统管理,及时捕捉和利用井下采掘开工作面的瓦斯异常信号,查明瓦斯异常变化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防止瓦斯超限事故发生,通风区将瓦斯传感器设定预报警值:串联风瓦斯传感器、采煤工作面入风瓦斯传感器等报警值0.5%的传感器设定预报警值0.3%,根据瓦斯监测数据,其它瓦斯传感器(包括采掘开工作面、回风、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钻场等瓦斯传感器)报警值,根据正常瓦斯浓度加0.2%作为瓦斯预警值,而且该预警值最大不超过0.6%:

(1)监测微机室每天上午7点前向通风区提供井下采掘工作面各个瓦斯传感器瓦斯数据报表,报表中必须包括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发生时刻。

(2)采掘开区地质人员必须向通风区和防突机构提供井下采掘工作面过断层的地质预报和点报,通风区根据预报情况,关注瓦斯变化情况。

(3)凡瓦斯预警系统发生预报警信号,监测微机室必须及时通知通风区调度和矿调度,矿调度立即停止工作面作业,先通知瓦检队检查瓦斯情况,同时汇报总工程师和通风矿长、通风副总,安排管理人员到现场,查明原因。

(4)凡发生采掘工作面瓦斯浓度达到或超过瓦斯预警系统规定的预报警值的,必须有通风区副队长以上管理人员到现场查明原因。

(5)凡发生瓦斯预警的,通防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报通风副总工程师,由通风副总工程师组织通风区、生产科、安监处、防突机构和施工单位研究针对性的安全措施,措施需报批的必须报批,各相关单位认真执行。通风区及安检处负责监督现场执行。措施落实到位后方准工作面复工。

(6)凡是因地质构造原因引起瓦斯预警,矿调度必须立即汇报总工程师和通风副总,由通风副总安排专人查明地质构造情况,并及时下地质预报,由总工程师负责根据地质构造情况确定工作面施工技术方案。

(7)监测微机室制定瓦斯预警台帐,台账必须注明瓦斯预警地点、瓦斯浓度最大值、发生原因、采取的主要针对性措施。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8

    根据我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7年1月27日的数据显示,截至2006年底,我国共有会计师事务所五千八百多家,注册会计师近七万一千六百人。但跟国际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相比,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实力还远远不够。例如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每个银行的国内分支机构就有几千家。按照目前我国事务所的规模和力量,没有哪一家能够独立承担其中一家银行的审计业务。因此,我国事务所如果不抓紧做大做强,就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丧失参与国际竞争的主动权,错失行业发展的机遇期。做大做强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实践、积累和总结、借鉴和提升的过程,是一个创建和树立品牌的过程。而保证审计质量对树立品牌具有特殊的意义。古今中外,百年老店无一不是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和市场考验形成的。但有些事务所自律水平和执业质量之差,令人担忧。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提升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有效方法。

    一、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定义及特征

    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指审计机关采用科学的组织手段和技术方法,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规定的标准,对审计项目的立项、实施、结果、报告等进行组织、指导、监督和检查的活动,是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对自身活动进行控制的自律行为,借以提高审计工作水平以及审计工作的效益和效率。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保证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通过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可以降低风险,促进审计自身不断完善发展,使审计工作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它包括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组织结构及物质手段、各机构的职责、工作标准和程序等。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具有以下特点:

    (一)系统性

    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就其本质来说,系统是"过程的复合体"。由于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对审计工作各个方面、各个要素和审计工作全过程的控制,因而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系统内的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只要某一关键因素出了问题,就会破坏审计质量,其他因素再好也无济于事。从横向来说,系统性表现在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从纵向来说,系统性表现在审计质量贯穿审计作业过程的始终。

    (二)多样性

    不同的审计类别之间审计质量要求的标准不同。因此不同审计类别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方法、手段也不同,具有多样性的特点。

    (三)有效性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通过审计质量管理,既对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有直接效果,又能进一步促进审计工作发挥更大的社会效果;二是通过质量控制,既对某一环节、某一项目的审计质量产生效果,同时也对整个审计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不确定性

    由于审计业务的复杂性导致不同人对某一具体审计业务质量高低的判断能力大相径庭。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对《独立审计准则》的理解不同,对审计工作的要求不同,就可能对审计质量产生不同的评判。即使是严格遵守《独立审计准则》的审计服务,相对于不同的客户,其满意程度也可能不同。

    (五)限制性

    受成本效益原则的影响,审计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往往受制于成本预算。某些有利于提高审计质量的审计程序经常由于审计成本的制约而不得不放弃执行。可以这样说,令人满意的审计质量是在一定成本水平下的效益最大化。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和落脚点,它是控制论、系统工程论的理论与方法在审计质量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实现审计管理的要求。它的建立必将对审计质量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意义

    (一)审计控制是实现审计质量目标的主要手段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根据提高审计质量这一目标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都围绕这个目标,把各有关部门、各级的审计质量管理工作统一起来,有效地发挥各方面力量,按预定的期限和规定的进度,实施改善审计质量的各项目标和技术组织措施。因此,要使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协调而有效地运作起来,必须要有明确的审计质量目标。同样,如果没有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就难以实现审计质量目标。

    (二)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作用在于能够从组织上、制度上、思想上、人员素质上保证审计质量。通过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可以使审计质量管理活动达到上下联接,横向协调,不但可以较快发现审计质量问题,而且可以得到综合治理。因此,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加强审计质量管理的客观要求。

    (三)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

    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发展,审计工作领域不断扩大,业务更趋复杂,任务越来越重。审计工作要逐步实现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这也是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前提。而要实现"三化"就必须建立一个与其要求紧密联系的完整的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这是审计形势发展的需要。

    (四)全面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是全员参与、全方位的综合质量管理活动。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有一个由浅入深、从局部到全部的发展过程。而要在整体审计质量上见效果,只有在"质量第一"原则的指导下,把环节间或部门间的行动协调起来,统一纳入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才能使审计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因此,建立全面审计质量控制体系,是推行审计全面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

    三、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方法

    注册会计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是审计准则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审计准则是每个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应遵循的技术标准,是针对每个审计项目而制定的;而审计质量控制准则,则是每个会计师事务所应遵循的管理标准,是针对整个审计实务的控制而制定的。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内容包括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全面质量控制、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的质量控制及对单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一)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质量控制

    所谓"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准则"是为了确保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工作符合审计职业准则和工作规范的要求而建立的制度、方针(政策)和程序的总称。但是,会计师事务所是否严格遵守全面审计质量控制准则,不得而知。2004年3月4日,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试行)》,在注册会计师行业全面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至此,基本形成了包括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诚信档案制度、自律惩戒制度、执业质量检查制度在内的行业自律监管体系。

    协会组织开展的执业质量检查不同于专案的调查,是一种常规性、经常性的检查。根据制度要求,注册会计师协会应每年抽查20%左右的事务所,每五年对所有的事务所检查一遍。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独立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规范和内部质量控制准则等执业规范的执行情况。对于检查中发现的应予惩戒的问题和拒不改进的,协会将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谈话提醒、书面批评、业内通报批评、社会公开谴责及取消会员资格等不同方式的处理。

    (二)对注册会计师人员的质量控制

    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性、知识性很强的工作,担负的责任十分重大,它要求注册会计师具有一定专业和业务工作能力,并应遵守行业职业道德,虽然审计工作是客观的,但是要由参审人员通过主观努力来完成,所以对人员素质的控制,就成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内容。李金华审计长讲的好,"人、法、技"是提高审计质量的关键,而"人"是关键中的关键。只有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的控制,才能更好地进行注册会计师行为的控制,保证实现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最终目标。加强注册会计师素质控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使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真正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严格控制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和选拔;建立健全等级制度;加强注册会计师的专业培训和后续教育,确保注册会计师随时掌握不断更新的审计业务知识和相关常识,增强审计技能;建立咨询机构和资料库。

    (三)对单个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

    会计师事务所在执行各个委托项目的审计时,也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按照发生控制的时间,分为全面审计质量控制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部分。

    1.审计前的质量控制

    在审计业务的前期做好各项质量控制,不仅能从开始确保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还能节约具体审计过程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事务所的收益。

    加强审计前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包括:首先,深入了解客户的情况,谨慎承接审计业务,抓准切入点,防止客户风险转移,这是搞好执业质量控制的前提;其次,加强会计师事务所自身的内部管理,会计师事务所是一种智力密集型的"人才"组织,拥有一批有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的注册会计师,对保证审计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最后,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包括业务承接规定、审计人员工作委派制度、签订业务约定书须知、审计计划编制规定等。

    2.审计中的质量控制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是整个审计过程质量保证的核心。会计师事务所加强对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对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总体风险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应规范外勤审计工作程序。在具体审计业务实施阶段,要按审计外勤工作的管理制度规定,严格外勤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负责人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负责人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全部责任,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保证上下之间信息渠道的畅通,避免外勤工作的失控。

    第二,要根据审计风险制定有效的审计方法。现代审计已由制度基础审计发展为风险基础审计。审计人员在选择了最小风险方案并予以实施后,还应跟踪审计业务过程,进行审计风险分析,以便发现审计计划的不足和新的潜在风险,从而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第三,必须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严格执行三级复核程序,确保每一个审计项目的每一个环节自始至终都符合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

    第四,抓好着力点,完善督导机构,加强督导力度。加强和设立督导机构,强化督导力量,把职业道德素质好、业务精、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到督导岗位上,为督导人员提供工作便利。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主任会计师必须对执业质量控制负总责,总结经验教训,掌握规律,提高水平,不能抓而不紧,更不能放任自流。

    第五,要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对报告的起草、签发、打印、签章及分发使用做出具体规定。保证审计报告按规定的程序、格式对外出具,避免出现纰漏。完善主管会计师签字制度,增强主任会计师的风险责任意识,完善事务所质量控制机制。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9

论文关键词:中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实践;建设

论文摘要:《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部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通过课题组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我校建立并完善了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广大山区中职学校具有参考和实际运用价值。

1、项目介绍

1.1引言

《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是我校承担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十一五”部级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元学与教方式有效融入日常教学的研究》的子课题(课题批准号:bca060016),课题类别是“a.宏观发展研究”。在总课题组的悉心指导和我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成员经过近3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和探索,完成了课题预定的研究内容,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1.2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1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人,社会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国家急需大批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各级各类的技术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顺势而上,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成为培养各级各类的技术人才的主要教育力量。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如何在搞好中职教学管理,促进中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是每所中职学校面临的问题。我校地处广东省的山区,经济发展较落后,工业发展刚刚起步,人才较为紧缺,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校也十分明确中职学校的发展靠教学质量,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适应山区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山区中职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与时俱进,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因此,开展本项目研究适逢其时,意义深远。

1.2.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必须综合学校各部门、学校所有成员的力量,使学校各组成部分既分工又协作,共同履行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责。教学质量是学校教育质量总体结构中的核心因子,是教学中人才培养所应达到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素质提高的水平测值。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主要是指对学校整个教学活动所进行的质量监督和控制,包括教学工作各要素管理、教学进程各环节管理。它是一个不断发展,逐步形成的系统,是学校办学和教学管理的总体成果,是学校管理的最主要的内容和任务。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和永恒话题。中职学校承担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劳动后备军重要任务。当前,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又使社会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增强,就业制度改革使人们更加关注学校教育质量。在中职教育改革进程中,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控制水平将直接影响劳动者的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高低。

1.3课题研究的任务和原则

1.3.1课题研究的任务

根据总课题组下达的《项目任务书》,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

1)开展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评价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进行中等职业技术教学质量监控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国内比较研究,探索建立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山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手段、途径和过程管理办法,构建教学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

1.3.2课题研究的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本项目组结合实际,坚持了如下原则:

1)目标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监控的任务就是发现偏离于计划目标的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纠正发生的偏差,从而确保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质量监控不是对教学人员的监控,而是对教学行为及教学管理行为的监控。

2)全员性原则。培养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离不开全体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人人都是质量监控系统中的一分子,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务科是核心,教学部和教师是基础和保证。

3)系统性原则。教学质量涉及教师、学生、教学设施和条件等,还与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管理等有关,是一个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学校、教务科、教研室和教学部等构成一个多层次、纵横交叉的网络,是一个完整的教学管理系统。

4)全程性原则。教学质量主要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不是靠最后的评价检查出来的。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然后进人下一循环的监控过程。

5)应用性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个涉及学校、各科室、各教学部、教师和学生的综合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是一个能切实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系统。因此,本z页目的研究应遵循中职教育的基本规律,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在范围上,“注重微观研究”、“注重过程评价”和“注重实践应用”;在过程中,强调边研究,边实践,边改革,边建设,以切实提高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

1.4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在研究与实践中,我们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主体教育理论为思想基础,采取了行动研究法和反思性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质量保障的实践过程中进行研究工作,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不断改进和完善我们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课题研究。

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为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教与学的主体是人,加强教学质量监控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动员教职员工参与到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中来,以监控促教学,向教学要质量,从而保障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本课题的研究应在新的教育理念下,立足于课堂,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学校教学实际,探求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注重实效,力求特色,贵在创新。

1.5课题研究的条件

从学校的发展角度看,对教学质量保障进行研究是学校发展的要求,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保证。多年来,我校对此高度重视,投人大量的精力,物力,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近年来,从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看,在我校,对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进行研究,监控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识已深人人心,质量监控在常规教学活动中已经成为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主要手段,这对传统教学管理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同时也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1.5.1领导重视。我校许建国校长对此非常重视,对课题的实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希望。学校成立了以一把手许建国担任课题组组长,由分管教学工作的蔡杰忠副校长、教务科黄振强科长担任课题组副组长,教研室主任、各教学部主任为组员的课题组,对本课题的研究做直接、有效的领导、谋划和组织协调工作,扎实推进课题研究。

1.5.2经费保障。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并以科研兴校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之一。在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和研究人员的保障上,都将给予优先考虑。

1.5.3组织培训。(1)召开课题组工作会议,贯彻课题意义、目标、研究方法、课题工作推进时间表及具体安排,并确定以教学督导小组为主要机构的课题实验工作;(2)开展主题为“教学质量保障实施方案”的校本培训;(3)派员参加省内组织的各项培训,多次请省市专家来校作讲座;(4)学习教育科学研究理论,明确教育科研课题研究的目的、方法和步骤。

1.5.4人员结构。课题组成员学历和职称高,全部是教学部主任以上的骨干教师,年龄均在39岁以下,教学经验丰富,教研意识强,对现代教育管理有浓厚的兴趣,具有开拓进取团结协作精神,确保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1.6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3月一6月)确立课题阶段。初步探索并确立研究课题,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课题研究的内容和原则进行全面的论证,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计划,进行明确分工,在论证的基础上完成方案设计。

第二阶段:(2007年7月一2009年12月)深人研究阶段。落实课题研究经费,课题组进行广泛深人的课题论证、调查研究,定期集体研究讨论,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积累研究材料,撰写相关论文,并不断完善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和实践,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0年1月一2010年6月)进行全面总结阶段。整理课题研究的资料,总结实践经验,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2、课题研究综述

课题开题后,本课题组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和山区中职学生的实际,对课题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审视,召开了多次的论证会议,对课题进行了更为科学的论断。我们认为,从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实践情况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应该包括四个子系统,即决策指挥系统、管理执行系统、质量评估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2.1决策指挥系统由学校行政一把手、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和教务科等主要职能部门负责人及各教学部主任组成。决策指挥系统在校行政的领导下,按照学校改革、建设与发展的总体目标,指挥整个系统的工作,协调系统内部各子系统的关系,使其在工作中形成一种合力;协调学校各部门的关系,统一调配校内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确保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

2.2管理执行系统由学校分管校长、教务科长、教学部主任、教学管理人员组成。管理执行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一系列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以定期或随机检查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各主要环节的工作状态进行管理和调控,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并根据教学需要修订或制定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随时了解教学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3质量评估系统由教务科、教研室、学校教学督导组组成,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直接参与教学质量管理。质量评估系统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以检查、听课、座谈、问卷、访问等方式,对班级教学情况、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结果分析提交给其它系统。教学质量评估以课堂教学质量测评为主,以学校教学督导组仲裁、学生全员参评的工作方式,完成全体学生对全体任课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以教务科为主要职能处室,实施学生学习状况问卷调查为主,全面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2.4信息反馈系统以教务科、教研室为主要职能部门,由校领导、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员组成的信息网络。信息反馈系统是一个多维度、立体开放的系统,同时也是闭合的系统。信息反馈系统的反馈渠道主要包括: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教学管理人员信息、毕业生信息等,建立多条信息反馈渠道,通过调查、座谈、问卷、听课等多种形式,做到广泛准确地收集教学过程信息,以评估结果的反馈为主渠道,及时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优化教学过程控制,实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按照上述体系构建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其四个系统功能相对独立,分工明确,自成体系,而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又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协调一致,涵盖了人才培养过程的各个环节,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在运行过程中,体系可以不断地进行自我修正,即可以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和培养目标,具有自我调适功能。

3、研究成果及应用

根据课题组的深人研究和实践探索,我校逐步形成了适合山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设,切实保证了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3.1建立并完善了一套教学质量保障制度。

保障教学质量,必须有一套完善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通过建章立制,保障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正常运行,保障教学质量监控队伍的正常工作,使整个教学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从而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3.1.1教学督导听课制度。由学校领导、教务科、教学部主任组成教学督导小组,进行听课、评课等活动。主要目的是对青年教师、新聘任教师开展开课资格认定、进行常规教学检查、开展公开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制定了《教学督导小组工作职责》,规定校长、副校长每学期至少听课5次以上,教务科长及各部主任每月至少听课2次以上,通过听课当场对任课教师进行评课打分,课后跟教师进行交流,提出改进意见。

3.1.2教学运行检查制度。为保障学校教学的顺利运行,我校先后出台了《教师岗位职责》、《任课教师上课管理办法》、《教职工考勤制度》、《任课教师授课办法》、《教学部主任工作职责》等管理制度,建立了以教务科牵头、各教学部协同的常规抽检制度,每周对教学秩序、教学安排及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每月以通报形式向全校,对教学事故、教学差错及时处理和暴光,并在年度考核中与绩效工资挂钩,每学期以教学检查周的形式进行教学大检查,对检查汇总的结果向全校通报,宣传先进,鞭策后进。

3.1.3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学校出台了《教师教育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设立教学奖励基金,对在教学与科研工作中做出突出业绩的教师给予奖励。每年度评选优秀教师并予奖励,对参加教学课件大赛、基本功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和集体都给予相应的奖励,对指导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种技能竟赛给予重奖,有效地调动了广大教师钻研业务、努力进去、积极向上的工作热情。

3.1.4考试制度。考试既是教学质量高低的一种检验,又是教学的一种反馈,是改进教学的一种依据,必须认真对待。为了加强对考试的管理,学校制订了《监考员失职责任追究制度》,学校教务科做好每学期一次的教学质量测查工作,对各科试卷规范管理,严格把关,做好保密工作,避免差错,保证监测成绩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校领导则应对各科检测成绩进行分析研究,定期召开教学部主任、教师参加的质量监控研究会,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全面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

3.1.5学生评教制度。为保证教学质量评价客观公正,我校多年来一直坚持开展学生评教工作,制订了《教师教学工作考核制度》、《班主任工作考核制度》、《教职工绩效考核办法》等制度,建立了学生学习信息反馈中心和教学信息员队伍,每个学期在期末结课的前一周,由教务科组织实施,采用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给教师打分等方式,让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态度、业务水平、教学方法、教育手段、育人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满意程度,作出客观评价。

3.1.6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审批制度。学校通过多年管理工作经验的积淀,形成了一套规范、稳定的教学管理工作流程。如工作会议记录、检查记录、通报、工作安排、教师学期工作任务书等管理文件资料的审核归档制度;调代课单、课程表、教学进程表、学科成绩表、批改试卷等实行严格的审批签字制度,对规范管理,追溯质量原因提供了依据和保证,学校先后出台了《教学档案管理制度》、《任课教师请假(调课)有关规定》、(教学档案管理员职责》等制度。

3.1.7实训过程的量化监控制度。实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此,实训教学应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要坚持这个原则,就要把质量意识和质量控制措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整个实训教学过程,使实训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放任自流现象。学校制订了《学生基本功训练方案》、《专业带头人工作职责》、《实训教学质量考核方法》,建立实训教学质量监控系统,严格进行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

3.2培养并提高了我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根据课题组的研究,经学校行政班子讨论,为了切实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就必须打造一支专业技术基础扎实、工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可持续发展的中职教学队伍,为此,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

3.2.1组建四大教学部。学校领导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措消了原来的教学科组,组建了社会科学教学部、自然科学教学部、工程技术教学部、艺术体育教学部四大教学管理部门,各教学部由教学能力强、水平高的老师任正副主任作为管理干部,在教学部内开展教学教研工作,有效地整合了学校教学力量和资源,充分发挥了学校教学团队的作用。

3.2.2设立专业带头人。根据中职教育专业性强的特点,我校设立了各专业的专业带头人,并加以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是教学团队的核心。中职学校的专业带头人应是能教学、懂生产科技又了解市场经济的具有综合素质的多面手,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动手操作和科技推广能力,还有经营能力和市场经营意识。因此,中职学校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对象应是“双师型”教师中优秀者。对专业带头人学校给予一定的职务津贴,鼓励和支持专业带头人组建教学科研团队,并引导学术方向或相近的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向专业带头人靠拢,形成规模适中、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

3.2.3启动青年教师成长计划。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随着学校的发展,我校近几年引进了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作为教师,这些教师年青、有活力、思维活跃、眼界宽、想干事,但他们没有教学经验,不了解中职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未能充分发挥他们的知识能力和才干,教学水平和能力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学校加以大力培训和培养。我校的青年教师人数比较多,他们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好坏。为此,我校启动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让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一对一的结对子帮扶,帮扶时间为三年,内容包括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管理学生、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等等,要求青年教师要虚心向老教师请教,定期向老教师汇报思想和教学工作情况,尽快发展成长起来,成为教学骨干。为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起来,我校还通过教学督导小组对青年教师每学期必听课一次,教学检查一次,学校每学年举行一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一次,对优秀的青年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3.3开展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

要提高中职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就必须要根据市场需要和变化,不断地深人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中职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

3.3.1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改革。专业建设应该从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出发,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按照适应社会需求、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的原则,重点培育和打造特色专业,建设骨干示范性专业及应用型基地。为此,我校决定将计算机机应用专业、幼儿师范教育专业、会计专业、数控专业打造成品牌专业,加大专业建设和师资建设,加大设备的投人,积极进行课程专业设置改革,将专业课程设置为四大模块: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和选修课,着重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的设置,增加专业教学课时,加强专业实训。

3.3.2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中职教育的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具有专业技术技能的中级人才。为了加强中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技能的积极性,我校规定每位学生必须进行一次毕业作业设计,毕业作业设计作品被评为不合格不能毕业;每学年举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周活动,要求每位学生必须通过主要的专业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不能毕业;每位学生毕业必须取得“双证”,未取得“双证”不能毕业;每位学生必须参加顶岗实习一个学期,不参加顶岗实习不能毕业。通过实行各种硬性规定和措施,极大提高了我校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

3.3.3贯彻了“四法”研究和实践。这里所说的“四法”指的是教法、学法、考法和训法,我校领导提出中职教育必须贯彻“四法”研究和实践。在课题研究中,我校教师积极对“四法”进行了探索研究。在教法上,我们要求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在教学上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一体化教学等方法,以彻实提高教学质量。在学法上,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确定自己的专业学习目标,如何制订和实施学习计划,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从而实现自我提高。在考法上,我校改变传统的考试方法,不以一张试卷、一份标准答案来考评学生,而着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注重学生平时的专业学习考查,每学年举行一次专业技能考核周活动,对每个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在训法上,我校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要求教师精讲多练,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理论学习时间与专业训练时间达到1:1或者1:2,并举行各种技能竞赛活动,以促进教师和学生加强专业技能训练,达到以练促教,以练促学。通过对“四法”的研究和实践极大地提升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使中职教育显示出极大的发展活力。

3.4撰写科研成果,发表研究论文,全面提高了教师的教研水平。

经过三年来的努力,课题组成员运用先进教学理念,结合学校实际,对教学过程监控进行了优化、整合,探索在新的环境下教学管理模式。课题组成员和相关教师在大量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材料,撰写了一些论文,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建立了一系列保障教学质量的措施。其中有许建国常务副校长的《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思考》(2010年3月发表在《职业教育研究》)、蔡杰忠副校长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中等职业学校综合实力》(2009年9月发表在《中等职业教育》)、黄振强科长的《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2008年6月发表在《河源乡情报》)、邱锦军主任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2008年8月发表在《职业教育》)、池文清老师的《公开课想到的勇气与宽容》(发表在《文学教育》2008年第12期)、《浅谈新课程改革教师的专业化成长》(2008年7月发表在《新课程》)、朱世德老师的《扣紧中职教学特点,坚持教学三个结合》(2008年7月发表在《成才之路》)、刘月华老师的《浅谈我校美术专业的发展现状与改革思路》(发表在《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9月,2008年12月荣获广东省职业教育学会第三届科研成果评比二等奖)、《美术设计专业课程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发表在《中等职业教育)))2009年第4期)等一大批论文,学校制订并印刷了《河源市职业技术学校各专业考核方案》单行本。众多的研究成果,使我校的教育管理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开展“山区中职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课题研究,形成了以教学评价促教学质量的基本教学管理模式。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提高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了学校招生的逐年增长。

4、课题研究的启示

虽然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已经完成,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校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也初步建成,但在课题研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讨和完善。

4.1存在的问题。

4.1.1课题研究过程中感性认识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由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过程较复杂,目前没有成套的理论研究,因而造成了在教学过程中所需的理论支撑不够。理性思考较少,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对这一间题的研究始终处于一种经验总结的阶段,难于上升到理论的高度。需要在课题组成员潜心研究的同时,专门的研究部门应及时多作指导。

4.1.2教学任务繁重,研究时间不足。由于我校课题组成员既是教学管理者又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和管理任务繁重,所以有许多好的教学管理经验无法得到及时的总结,难以形成研究成果。

4.2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

4.2.1要明确教学质量与监控的关系。在学校工作中,教学质量与监控始终是教学管理工作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监控是一种手段,提高教学质量才是目的。在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等级制评价的情况下,必须改革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和方式,淡化监控者与被监控者之间的界线,树立全员质量监控的观念,使学校管理者与教师、学生之间消除对立,形成共识。充分发挥师生在监控过程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监控的作用从单纯的监督、检查、评价向导向、激励、改进的方向发展。

4.2.2应准确把握监控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对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的内容、方式都会发生变化,应进一步探讨将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有关教学思路设计方面的指标引人监控体系,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每个主讲教师都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选择应用某种新的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便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创造性,形成有个人风格的教学方式。

4.2.3在监控中应注意将定性和定量结合起来,健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定量方法在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中有其弊端:一是对共性的评价限制了教师不同个性、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二是评价标准和权重的确定具有相当大的主观性和模糊性;三是表格化的评价观察不到活生生的课堂教学事实,量化的评价结果缺乏对教师课堂教学本质上、深层次的指导。因此,仅按评价结果来判断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妥当。美国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克认为,评价者在评价中应该牺牲某些测量上的准确性,来换取评价中的有效性。而评价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评价方法的应用。近年来,教学监控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强调监控过程中的人文因素。在评价方法上,则注重定量和定性的结合,强调定性方法在监控结果中的运用,因为定性方法更有利于明确地肯定成绩,说明问题,指出改进和努力的方向,从而提高评价的有效性。

4.2.4应正确对待评价结果。学校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首要目的是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质量,而不是将教师放在对立面。如何处理学生评价结果,是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如果评价结果不被认真看待,就可能导致师生对学生评价结果失去信赖。如果对学生评价结果处理过激,把评价结果放在一个错误的位置上,可能造成教师不敢管学生,上课小心翼翼,时时担心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差,给教学工作带来不利影响,这样就不是“为教学而评价”,而是“为评价而教学”,就会失去教学评价应有的意义。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等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评价结果的因素,所以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应当慎重。

质量工程师年度总结篇10

【论文摘要】:推行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制度,是我国基本建设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对于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及投资效果,发挥工程效益,加快国内建筑市场的发育,顺利与国际水利建设市场接轨,具有重大意义。对此,笔者认为,水利工程建设离不开监理,特别是黄河工程属于国家一级建设项目,监理工程师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黄河安危,事关大局。为此,监理工程师到底在黄河工程建设中发挥什么作用呢?归纳几点浅议如下:

1、科学设置监理的组织机构

监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应该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工程特点和建设工作的任务需要而定,一般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在监理组织内部实行分项管理,设有项目管理工程师,负责本项目的管理工作;下设现场管理人员,负责现场监督;另设经济、地质、测量、试验等专项监理工程师,配合项目监理工程师完成各专项内的项目管理工作。

2、监理工程师的作用

工程项目建设中的投资、进度、质量三大指标是同等重要的。三者无先后、主次之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整体,只是在工程建设中的不同时期、不同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而已,不可只强调其一,而忽视其他。相应地,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就成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在工程建设监理活动中,必须紧紧围绕这一核心,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好内外部关系,最终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总目标。

2.1投资控制。工程项目投资是指工程达到设计效益时所需要的全部资金,是确保工程建设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反映工程规模的综合性指标。在实际工程建设中,应根据合同规定对承包单位按实际完成工程量进行逐月结算。每月由承建单位提出工程结算单,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交筹建处审核,这是协助业主控制资金的有效措施,是一项相当复杂的工作。监理的工程项目包括单价合同,总价合同,施工中出现的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与投资的变化,合同外新增项目和增补新单价以及由于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的窝工、停工产生的额外费用、索赔和补偿等。对于这些,监理都要调查研究,认真审核,提出处理意见,报业主核定。按监理工作程序在每月月底收到承包单位报送当月完成工程量及投资统计表后,由项目工程师、项目测量工程师、及经济工程师按照实际完成工程情况,认真进行工程量核实。凡是质量合格、资料齐全者,均予以签发交于业主;对于资料不全、情况不清的,可与承包单位磋商后,留待次月解决。

2.2进度控制。这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关键环节之一,决定工程项目能否按预期顺利完成,能否如期或提前发挥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完成施工进度目标,施工前监理必须深入研究工程特点和技术关键,明确监督重点,要求施工单位按合同规定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各专业施工组织措施以及施工进度计划。对采用的技术是否可行,经济上是否合理进行审查,对所用劳力、设备材料进行审核,以确保措施和方案的落实。在施工总进度计划落实之后,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年度、季度和月度施工计划,并在现场跟踪监督、检查和落实。按旬召开生产协调会,对存在的问题和影响进度的因素进行协调和解决。为了及时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和控制工程形象面貌,编制各单位计划完成情况分析,遇有工程进度计划完不好的情况,找出拖延原因,提出解决办法,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有效措施,将工程量及时补上。若短期内难以赶上,监理应帮助施工单位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及时调整施工计划。

2.3质量控制。质量是工程的生命,是投资效益发挥的前提,也是企业开拓市场的“通行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监理要督促施工单位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质量检测机构和质量方面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好“百年大计、质量第一”方针的宣传和贯彻,增强施工单位和承包人的质量意识。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监理人员应该按照项目工程监理导则要求,明确质量检查的内容、程序和方法,制作各项检查与验收表格,充分发挥施工单位现场质检人员的作用,督促施工单位执行好质检部门、队、组“三检”制度。监理人员要深入现场检查施工方案的实施情况、施工规范和设计图纸的执行情况、了解检查结果并予以审查,必要时进行现场抽查。

另外,在完成质量监督工作的同时,还应该督促检查安全生产工作,对爆破作业、高边坡施工、电力和机械设备及防火灾等方面都要加强管理,要采取严格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