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十篇

时间:2023-03-31 22:50:03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1

我校正式在册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术人员。未经编制部门核编或组织人事部门正式办理手续的人员,暂不列入本实施方案的管理范围。

二、保障措施

1、成立临夏师范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常生强

副组长:陈贵旭 章 俊 吴胜辉

成 员:王海忠 范广斌 马占才 刘文礼 马永清 马 萍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陈贵旭兼任办公室主任,刘文礼任办公室副主任,史文斌、卢彩云、杨小翠、刘 娟、鄂佩丽、马春英为工作人员。

2、制定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根据临夏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增强学校内部活力,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岗位设置原则:坚持科学合理,有利于学校长远发展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有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原则;坚持转换用人机制,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原则;坚持优化组合,有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原则。

三、拟设岗位类别和等级设置

我校岗位设置遵循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分别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岗位三类。各类人员原则上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审批,并同时明确其主要任职岗位。主要任职岗位确定后,无特殊情形一般不予变更,确需变更的,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由主管部门审批。

(一)岗位总量

(二)岗位类别及比例

临夏师范属专业技术型事业单位。按照文件精神,确定的三类岗位结构比例为:专业技术岗位占85%,计153个,管理岗位占9%,计16个;工勤技能岗位占6%,计11个。

(三)岗位等级及结构比例

1、管理岗位

管理岗位是指担负领导职责或管理任务的工作岗位。

2、专业技术岗位

专业技术岗位是指具有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要求的工作岗位,分为教师岗位、其他专业技术岗位。

3、工勤技能岗位

工勤技能岗位是指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位。

四、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一)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省委办发【2010】]66号和《甘肃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内部等级岗位任职条件(试行)》有关规定执行。

(二)管理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见附件一《临夏师范学校管理岗位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三)专业技术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见附件二《临夏师范学校专业技术岗位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四)工勤技能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见附件三《临夏师范学校工勤技能岗位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五)兼职岗位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

见附件四《临夏师范学校兼职岗位岗位职责与任职条件》

五、岗位聘用办法

按照《甘肃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规程》规定的程序、形式予以聘用。

岗位聘用基本程序:

1、公布岗位:公布岗位设置方案、核定岗位及其岗位职责、聘用条件。

2、申请应聘:应聘人向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书面应聘申请,并按要求提交学历证书、职称(技能)资格证、聘任证书、论文原件及获奖证书、年度考核证明、行政任职证书及任课情况和担任班主任情况证明等相关证明材料。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2

去年,《福建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下发以后,学校要实施新的岗位设置方案,根据上级核定编制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这样一来教师的切身利益面临着新一轮的调整与分配。在这一新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浪潮中,部分学校因一时无法平衡学校内部各群体的利益,老师也因一时无法适应这一新的改革带来利益上的新变化,纷纷地闹起“地震”来。我校根据上级的文件精神要求,一改以往“先评先聘”的做法,采用积分量化,进行教师岗位等级的设置。个别教师因积分偏低未能聘上高一等级职务,背后就开始发牢骚。落聘的几位教师认为“别的学校基本是按职龄、教龄为顺利依次聘任,只有我们学校和(二小)搞量化积分”。某位老师向我报告了这一情况。事后,我主动找了职龄较长但因积分低而落聘的老师交谈。

“校长,我是2001年聘上一级的,像我这种情况,在其他学校的都聘上十一级了。”老师有点烦躁地说。我说:“学校这次聘上十一级最年轻的是2005年评上一级教师职务的,你比他早评4年,在聘龄积分上你比他多了6分,可你在教科研工作上基本不得分,少了他十多分,这样一来,你实际跟他的差距有5分之多。而教科研工作这些指标分数你是完全有办法通过自身努力争取的,人家能得分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得分?发表两篇CN级论文,指导几位学生获奖不就足够了!”“我们以前都很努力也取得不少成绩,现在……”老师沮丧地说。

“我们的方案教代会已通过,既符合上级文件精神,又有利于学校发展。目标明确,就是给大家一个正确的导向,指明努力的方向。你们现在年龄也不大(还不到40岁),不要停下前行的步伐。好好对照方案,努力一点,教科研出成果了,积分上去了,就不会落聘了吗?”老师听了一时无语。

【思考】教师为何会有不满的情绪,原因何在?

1.教师职业懈怠是内在原因。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初登讲台,三尺讲坛,任尔驰骋纵横,挥洒天下,又得美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期间总会有不尽的欢喜,并为之而发奋努力着。然而,几年的新鲜劲一过,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面对的是一批又一批稚嫩、不谙世事的小孩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生活指导又得面面俱到、不厌其烦,久而久之,渐渐会产生厌倦心理而导致不思进取。

其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师的收入(特别是农村教师)就微薄,维持生计已捉襟见肘,面对高涨的房价,更是望“房”兴叹,况且面对昔日的同窗好友,在社会经济大潮中功成名就,回想起少年求学时的意气风发,无不会产生出“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慨叹。如此的境遇怎能又会发奋图强?

再次,当前,很多行业职务职称的评聘大都是“一评定终生”,一些老师为之咬紧牙根奋斗几年,评上以后就想一劳永逸,失去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动力。以致产生了“评了高级职称,废了一个人才”的现象,整支队伍也因此日渐失去工作活力。

以上种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造成教师职业懈怠,故此,当学校制订出一种新的职称评聘方案,改变教师以往“一评永逸”“排资论辈”的习惯,教师就必然产生危机感和压力感,特别是一些年纪稍长的老师更为明显,于是对新出台的积分量化方案自然而然就会有不满的情绪。

2.政策执行不一是外在原因。

岗位设置方案实施之际,上至省级下到县级,文件频繁下发,对如何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都进行明确的规定和纲领性的指导。但是由于各校的实情不一,对于岗位设置方案的实施又得以校为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实施方案,然后报批执行。然而,大多学校在制订方案时把征求老师的意见作为制订方案的唯一标准而忽视了组织老师深入学习领会文件精神,于是出现大部分学校老师提的意见大多是主观性的现象,而且以年长者的意见为多为重。如:要以“三龄的顺序进行聘用”,所提的意见自然而然就出现偏离文件精神,学校也简单地以一些声音作为制订方案的依据,理由很简单:大家都会有老时,这样更便于操作,迎合大众的心理减少矛盾,导致方案缺乏科学规范。主管部门在审核把关时,因这是新生事物,主要也由各校自主制定实施,只要学校稳定没闹矛盾就可。我校在执行这项制度时严格依照上级的文件,从德、绩、勤、能等各方面综合量化,适当照顾年长的,故此,当个别职龄长的老师落聘时,心理就会不平衡。理由很简单:其他学校大多按“三龄的顺序”,按那样我就不会落聘了。

【对策】经过调研分析,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促进学校教师转变观念,激活教师工作热情,规范提案制度,科学制订方案等手段来化解矛盾。

1.让幸福与成长相伴。

教师的职业懈怠主要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意识、主观幸福感差造成的。那么,学校要提升教师的主观幸福感,可以通过名家的讲座、师德报告会等帮助教师认识并树立正确的幸福理念,尤其是正确的职业幸福观,即“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重复而是创造,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幸福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幸福是感受更是能力”。当教师的正确的职业幸福观逐步形成时,学校要指导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规划,引导教师走向创新研究之路,创设良好氛围,鼓励教师投身“比、学、赶、超”的教育实践,使教师能很好地将自己职业理想和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促进组织和个人的协调发展。

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建立学习型组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强化教师的学习理念,“走出与请进”有机融合,帮助教师获得专业成长。当教师获得点滴进步时,学校及时地通过奖励和宣扬等方式,从而使教师体会到事业成功的幸福感。同时学校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要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水平、不同专长的教师,让综合素质处于不同水平的教师都有可及的目标,并能享受激励和物质奖励。让所有教师追求自我成长,看到自我成长,享受成长的快乐。

2.方案力求科学人文。

学校在制订实施岗位设置方案时应统一执行上级下发的有关岗位设置的文件,特别是各级文件明确要求岗位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德、绩、勤、能等各方面,切勿“轻业绩,重年限”“轻评审,重聘用”的重要规定。制订方案时,首先学校要组织教师深入细致学习各级文件,解读精神实质,统一思想意识,在此基础上引导教师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的人生观。然后建立教师意见公示评价制度,杜绝意见自由涣散变成个人主义,从而在学校里面逐步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出合理的意见。如:我校在制订方案时,首先组织全体老师认真学习岗位设置的有关文件,让老师的思想统一到上级的要求上来。这样,老师提出的意见就比较具有建设性,并将所有的意见进行公示,听取老师对意见的评价,然后进行梳理上交学校行政会研究,讨论制订新的方案提交教代会讨论、表决。最后形成一份科学、合理又切合学校实际的方案。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3

关键词:医院岗位设置;全员聘用;人事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R197.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0-0000-01

2006年,人事部出台《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国人部发[2006]70号)后,全国范围内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我院根据福建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龙岩市委办、市政府办等相关部位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从2008年开始进行医院岗位设置,并且每三年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作一次调整修正,进一步建立了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对提升我院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素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的必要性

医院岗位设置是医院进行人事管理的基础,也是医院实现发展目标,提升医院整体工作效率,提升员工工作质量的基础。当前我国对于岗位设置及人员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正在不断推进,医院岗位设置也是医院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的必备内容,是当前医院发展中的必经过程。通过岗位设置,实施岗位竞聘是医院实现人事管理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医院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高素质队伍,优化队伍的基础,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中具有重大意义。

二、新形势下我院岗位设置管理的具体实践

1.拟定可行的岗位设置方案

岗位设置管理中的首要问题是岗位划分的问题。如何科W设岗是进行岗位设置工作的关键。我院在岗位设置中依据上级相关文件,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共设置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附设岗位四个类别。

在2008-2011年方案中,设置岗位总量1017个,其中:管理岗位占4%,专业技术岗位占88.3%,工勤技能岗位占7.7%;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为23:37:40。

在2011-2014年方案中,共岗位总量1432个,其中:管理岗位占4.4%,专业技术岗位占90%,工勤技能岗位占5.6%;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调整为25:40:35。

在2014-2017方案中将管理、专技、工勤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调整为4:90:6;而专业技术岗位中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调整为30:40:30,正高级、副高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设置为3:7。

经过结构比例调整,争取了较多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增加了中高级岗位的比例,确保专业技术人员在职称晋升上有更大的空间。

2.强化岗位设置管理相关制度

岗位管理制度是医院岗位管理顺利实施的基础。我院在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时,加强对岗位管理制度的建立,结合医院实际管理状况,成立聘任工作委员会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员聘用制改革实施方案》、《职工聘期考核办法》以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为岗位设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也使得医院员工的选择权、参与权、知情权等得到了保障,岗位管理变得更加规范、透明。

3.打破聘任终身制,留住优秀人才

推行全员聘用制度,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重要转变,是由行政任用关系向平等协商的聘用关系的转变。我院在岗位设置管理中,对传统的聘用模式进行改变,打破聘任终身制,将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融合,做到“按需设岗、竟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根据人员的实际状况激发各专业技术人员的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危机意识等,提升职工工作积极性,为医院培养一支高素质队伍。

三、实施岗位设置管理的体会与思考

1.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制订要以医院战略为导向

岗位设置方案的制订,必须与医院的战略发展方向为导向,才能更好地、科学地促进医院的整体发展。优质的社会服务、优秀的人才培养、先进的科研水平,一流的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主要方向。近年来,我院确立了“以教为政,增强品牌优势,提升综合实力,建设一流学院型医院”的发展目标,大力发展科研,努力提升我院科研教学水平。在岗位设置方案中,不断提高对科教研相关的考核标准,如:的质量,教学工作的开展,科研立项的数量等,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我院科研能力的提升。

2.在实施岗位设置过程中要做好摸底工作

岗位设置工作的开展,实际上是员工的职称晋级,关系到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在每一次岗位设置工作开展前,必须做好细致的摸底工作。摸清参加竟聘员工的业绩水平、考勤情况、年度考核、荣誉表彰、违规记分、论文质量、科研能力等基础信息,并且精确计算出各岗位的空余岗位数。这样才能保证岗位设置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才能更加有序地开展岗位设置工作,保证避免出现复杂的内部矛盾。

3.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联系起来,充分发挥激励机制

在岗位设置管理中,人员的绩效评价是及时了解人员工作质量及效能的重要方式,而激励机制是提升人员主观能动性的关键,也是吸引高技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岗位设置管理最终需要与岗位绩效结合起来,建立以岗位管理为主线的工作绩效机制和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医院的生机和活力。

四、结束语

岗位设置管理是人事管理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医院人力资源优化管理的基础。医院在岗位设置管理中,需根据院内实际状况,制定针对性岗位设置方案,并打破终身聘任制,健全和完善评价及激励制度,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医院职工队伍素质、优化队伍结构,促进医院长久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红妹.我院岗位设置管理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7):60-61.

[2]葛丽荣.关于开展医院岗位设置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科学与财富,2016,8(4):592-592.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4

在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人员聘用制“入轨”任务后,如何尽快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和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事业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是当前各级人事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新疆##回族自治州的实践和探索给人以启迪。

几点实践经验

理清改革工作思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人员聘用,二是岗位管理。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州在20xx至20xx年第一轮改革实现聘用制入轨、推行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将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上来。20xx年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州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将“健全以岗位管理为主的新型管理制度”作为20xx-20xx年第二轮事业单位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结合自治州实际,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自治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事业单位在制定新一轮人员聘用(任)实施方案前必须先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同时强化制约措施,对没有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的单位,相关部门暂不办理职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及工人等级晋升等手续,确保了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为实施岗位分类管理提供操作“平台”。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人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大类,针对事业单位三类岗位及人员如何具体管理,20xx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州事业单位职员管理暂行办法》、《##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管理实施办法》和《##州事业单位工人岗位(等级)聘任制管理暂行办法》,对事业单位各类岗位的界定、工作性质、设置原则、条件、监督管理,以及本类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职务等级、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为顺利实施岗位分类设置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和政策依据。

几点体会与思考

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测。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事业单位科学合理配置在职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岗位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事业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并妥善分流安置超编待岗人员。

在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时,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应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对重新设置各类岗位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运作中,既要保证岗位的相对连续性,充分体现人岗相宜,又要避免岗位设置中的“盲目性”和混岗现象,为今后顺利实施方案,产生岗位效能奠定基础。对因机构合并、精简等原因造成的事业单位超编待岗人员,在岗位设置和管理中,应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可实行过渡岗管理办法,通过“只出不进”、“自然减员”、“内部退养”等方式逐步削减,平稳过渡。

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后必须实行“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5

一、单位基本情况

(一)单位机构编制情况:单位规格:股级;经费形式:全额拨款;编制数:4个。

主要职责:1、负责对辖区内生产经营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和标准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2、根据授权重点监察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特种作业等高危行业;3、会同有关部门做好新、改、扩建工程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4、负责组织本区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各类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发证和持证上岗情况进行监督检查;5、协助和配合本局组织开展的各类安全生产大检查、暗访、专项整治、重大危险源监控;6、负责开展全区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普查和日常监控;7、做好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布置的相关工作。

现有人员情况:实有人数8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工勤技能人员4人(中级工1人,初级工2人,普通工1人)。

二、岗位设置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通过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凝聚优秀人才,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调动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安全生产事业的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坚持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则;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依法办事的原则。

三、拟设置岗位情况

本单位拟设置岗位总量4个,其中:管理岗位2个。主体岗位是管理岗位,占岗位总量的50%。

(一)管理岗位的名称、等级、数量

总数4个,管理岗位占单位岗位总量的50%。其中:九级2个

1、单位领导岗位2个。其中:九级职员2个,名称分别是区安全生产监察大队大队长、副大队长。

2、专业技术岗位1个。

3、工勤岗位1个。

四、实施方法、步骤及组织领导

(一)组织领导

区安监局决定成立岗位设置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如下:

(二)实施方法、步骤

1、拟定单位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并报审。(5月5日-6月20日)

2、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编制岗位设置说明书。(6月20日-7月10日)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6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均须按照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办事机构,参照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3.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4.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三种类别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根据事业单位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性质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控制标准如下:

(1)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

(2)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3)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应占单位岗位总量的一半以上。

(4)事业单位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该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5)鼓励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逐步扩大社会化服务的覆盖面。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5.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事业单位经批准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三、岗位等级设置

(一)管理岗位等级设置

6.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

7.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我市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共分7个等级,事业单位现有的厅级副职、处级正职、处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管理岗位四到十级职员岗位。

8.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管理岗位根据人员编制和工作需要设置。

(二)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

9.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确定。

10.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其中一至四级为正高级岗位,五至七级为副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岗位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1.根据国家和省规定的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全市分级控制目标如下:

(1)市属事业单位为2:4:4;

(2)县(市、区)属事业单位为1:3:6;

(3)乡镇属事业单位为0.5:3.0:6.5。

12.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如下:

(1)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

(2)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

(3)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

(4)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3.根据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行业特点,每个事业单位确定一个为主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80%,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14.各级人事部门及事业单位主管部门要严格控制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严格控制高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总量,事业单位要严格执行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

(三)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

15.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

16.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级,即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7.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一般控制在25%左右;四级岗位按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40%的比例设置。

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一般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主要在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事业单位和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

(四)具体岗位设置

18.各级各单位在设置具体岗位时,可根据不同县(市、区)、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功能、规模、规格及专业技术水平等,在不超过总体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按国家和省颁布的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进行设置。

(五)特设岗位设置

19.经批准设置的特设岗位是非常设工作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按管理权限予以核销。特设岗位的类别、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四、岗位基本条件

(一)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20.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二)管理岗位基本条件

21.管理岗位各等级职员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四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须在五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2)五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须在六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3)六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须在七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4)七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须在八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5)八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须在九级职员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6)九级、十级职员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学历。

(三)专业技术岗位基本条件

22.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的有关规定执行。

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条件,应符合准入控制的要求。

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本行业、本单位的需要、职责任务和专业技术水平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

23.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确定的具体办法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24.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5.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是市重点设置的专业技术岗位,其任职条件另行制定。

(四)工勤技能岗位基本条件

26.技术工岗位各等级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技术工岗位,须在本工种二级技术工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高级技师等级考评;

(2)二级技术工岗位,须在本工种三级技术工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3)三级技术工岗位,须在本工种四级技术工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高技工技术等级考核;

(4)四级技术工岗位,须在本工种五级技术工岗位工作满五年,并通过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5)五级技术工岗位,由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后确定。

27.普通工岗位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规定确定。

(五)岗位具体条件

28.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在各类各级岗位基本任职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各个岗位的具体条件要求。

五、岗位设置程序及审核权限

29.事业单位应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或调整)方案,按规定提出各类岗位的设置数量、等级和结构比例。具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制定岗位设置方案,填写岗位设置审核表(附件1);

(2)按程序报主管部门审核、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

(3)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

(4)广泛听取职工对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的意见;

(5)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由单位负责人员集体讨论通过;

(6)组织实施。

30.事业单位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应保持相对稳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岗位设置方案可申请变更:

(1)事业单位出现分立、合并,须对本单位的岗位进行重新设置的;

(2)根据上级或同级机构编制部门的正式文件,增减机构编制的;

(3)按照业务发展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工作任务确需变更岗位设置的。

31.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的审核程序和权限为:

(1)市直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报市人事局核准;

(2)市直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3)县(市、区)及乡镇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变更经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4)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依据岗位结构比例对岗位设置数量进行集中调控,统一研究制定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或调整)方案,并按程序报市人事局审核后实施。

32.事业单位一、二、三级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将符合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按照管理权限进行审批。具体管理办法是:

(1)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将符合条件的人选逐级上报,最后经人事部审定。

(2)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由省人事厅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发展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数量等因素,集中掌握,重点使用,主要在本科高等院校、重点科学研究机构和骨干医疗卫生单位设置。由事业单位提出设置申请,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最后经省人事厅核准。二级岗位聘用后,须将聘用人员名单报省人事厅备案。

(3)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三级岗位,主要设置在高等院校、科学研究机构、骨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单位等专业技术人才密集且专业技术水平较高、同行公认的事业单位。由市人事局总量控制,根据事业单位职责任务和发展需要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按需设置。专业技术三级岗位设置,由事业单位提出申请并按照行政隶属关系逐级上报,由市人事局核准。

六、岗位聘用

33.事业单位要严格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事业单位推行人员聘用制的规定,遵照因事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的原则,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各类具体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等级,按规定程序公开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4.事业单位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和省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5.已经对各类岗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管理,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聘用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按规定程序备案和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尚未对全部岗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进行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未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不得新聘人员或将进入相应最低等级岗位的人员聘用到上一级岗位。

36.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及有关要求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调整到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之内;在未调整到规定的岗位结构比例前,不得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和岗位数新聘人员。尚未达到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步到位。

37.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按其确定的为主的岗位进行管理,执行一个岗位的工资待遇。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的工作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应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数内,确定其具体的专业技术岗位,完成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职责任务。

38.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后,应填写《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手册》(附件2),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予以备案,并按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组织实施

39.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尽快实现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

40.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行分类指导,有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要严格按照本实施意见和行业指导意见及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认真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没有颁布本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的,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同意,参照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执行;无相近行业指导意见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参照的,由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会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7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新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起权责清晰、分类科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学校发展实际的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医院基本情况

人员编制:根据市委编制文件,市中医医院编制数为105人。目前实际在编国家职工人数82人。其中:院级领导4人、执行管理人员工资者8人。专业技术人员总数64人。其中正高级1人,聘任1人;副高级9人,聘任6人;中级42人,聘任33人;初级12人。现有高、中、初级人员结构比例为1.5:6.6:1.9。

工勤技能人员3人。其中技师1人、高级工2人。2012年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即将退休的人员3人

三、岗位设置基本原则

1、科学设岗,统筹兼顾。以医院发展为根本,根据上级文件关于岗位设置的政策要求,结合医院实际,统筹兼顾各类人员结构现状,确定岗位总量。按照上级部门核定的岗位结构比例标准,设置医院内部各级各类岗位。

2、稳定骨干,优化结构。以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为主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优化人员结构比例,提升我院专业技术、管理和工勤人员队伍的水平。

3、按岗聘用,合同管理。以岗位设置为基础,深化人事聘用制度改革,逐步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促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

4、平稳实施,扎实推进。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情况,认真听取多方意见,充分考虑医院现状,做好政策衔接。严格按照工作程序,公开透明,扎实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及聘用相关工作。

四、适用范围和对象

医院在编在册的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都纳入岗位设置管理。委派会计及借调人员回编制所在单位参加竞聘。

五、医院岗位等级设置

根据卫发【2012】17号文件精神,考虑医院人员现状和工作实际,首次开展岗位设置时,按如下方案设置岗位。

1、岗位总量:105个,其中管理岗位4个,专业技术岗位97个,工勤技能岗位4个。

2、管理岗位:医院管理岗位设4个。

六、各类岗位基本条件

(一)聘用各类岗位的基本条件

1、遵守国家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具备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能力或技能水平;

4、具备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5、实行执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的准入条件;

6、近三年年度考核为合格及以上。

(二)管理岗位申报任职条件

1、管理岗位指在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含原聘管理岗位人员)。

2、八级职员岗位须为副科级人员。

(三)专业技术岗位申报任职条件

专业技术岗位任职条件根据《市卫生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任职条件制定。各等级专业技术岗位任职资格条件为:

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

(1)四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三年,且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2)五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六年,且六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3)六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聘任已达三年,且三年年度考核均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4)七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①具备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

2、中级专业技术岗位

(1)八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三年者。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合格的人员。

(2)九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两年者。

②工作尽职尽责、积极奉献,无工作责任事故,近三年年度考核均合格的人员。

(3)十级岗位

需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在原来的岗位职数内已经聘用的人员;或已具备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者;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3、初级专业技术岗位

(1)十一级岗位需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且被上级人事部门聘用已满三年者。

②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满三年及以上。

③能认真完成本职工作,近三年年度考核在合格及以上。

(2)十二级岗位需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①已具备助理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人员。

②全日制本科毕业工作满一年,能胜任本职工作,原已定专业技术职务助理级岗位的人员。

(3)十三级岗位已具备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能胜任本职工作的人员。

(四)各类岗位等级比例调控办法。

各类岗位如存在相同等级档次的多名人员同时竞争同一个岗位,医院将按以下条件进行核定:

1、以聘任时间先后为序;

2、若条件1相同,则以职称资格取得时间先后为序;

3、若条件1、2均相同,则以工龄长短为序;

4、若条件1、2、3均相同,则以当年度为中层干部者优先(正职在前,副职在后);

5、若条件1、2、3、4均相同,则以院龄长短为序;

6、若前5个条件还相同,则以近三年度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者优先,另以次数多少为序。

注:1、已具备同样的专业技术职称高一级竞岗资格,但由于该岗位已满员而未聘用聘任的对象,优先聘用聘任在原岗位的最高级。2、对于已聘任在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岗位或管理岗位、工人技能岗位上的人员,由于现有人员结构比例已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此次不能聘任到高一等级岗位的,原聘岗位不变。3、双肩挑人员、过渡岗人员按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七、岗位聘用程序

(1)宣传政策。召开动员大会,宣讲岗位设置政策,让全院职工了解政策和程序,提出合理化的意见或建议。

(2)制定方案。医院组成工作专班研究政策,起草实施方案,并提交医院办公会、中层干部会等各级会议讨论修改。

(3)审议方案。将修改后的具体实施方案再次提交医院领导班子审核通过,然后报市卫生局审核批准后组织实施。

(4)公布岗位。公布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岗位及聘用条件;

(5)个人申报。符合岗位申报条件的职工填写并签写《职称申报承诺书》。

(6)资格审查。岗位设置工作专班初步审查核实申请人员任职资格和相关材料。

(7)考察评议。对通过初审的应聘人员进行竞聘上岗,确定可直接聘用的岗位人选,报医院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8)研究决定。医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聘用名单。

(9)结果公示。聘用结果确定后进行公示,公示期为2天。公示期内受理群众投诉和个人申诉,必要时进行复议。公示期间,若发现申报人员、学历、资历、业绩、成果、表彰和年度考核结果等方面弄虚作假,一经查实,取消其竞聘资格,并给予批评教育。

(10)上报审批。按规定程序报送市卫生局、人事局审批、备案。

(11)签约上岗。医院院长(或委托人)与受聘人员签订岗位聘用合同,按照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兑现相应的工资待遇。

八、聘用与考核

1、聘用合同

医院与受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定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要求、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和聘用合同变更、解除、终止的条件以及聘用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医院和聘用人员签定聘用合同,在国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可以按规定约定试用期。聘用合同期限内调整岗位的,应对聘用合同的相关内容作出相应变更。聘用合同期满前,医院按国家有关规定对受聘人员的履职情况认真考核,及时作出续聘、岗位调整或解聘的决定。

2、聘用期限

(1)聘期一般为3年。

(2)聘期内变动岗位的,原聘期终止时间不变。聘期内,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的受聘人员,岗位聘用合同只签至达到退休年龄的时间,聘用期满按有关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3、岗位考核

考核分为年度考核和聘期考核。年度考核主要考核聘用人员的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工作态度情况。聘期考核主要考核聘期内聘用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和聘用合同的情况。考核结果作为续聘、解聘、调整岗位以及晋级、奖惩的依据。

九、组织领导及实施

(一)成立岗位设置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工作专班成员:

(二)领导小组工作职责

1、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文件精神,宣传岗位设置工作政策,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

2、制定本单位岗位设置方案及具体实施方案。

3、协调和处理岗位设置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8

[关键词]人事制度改革;岗位设置管理;实践与探索

积极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形成符合事业单位规律和特点的用人新机制,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实施岗位管理就是要打破身份管理,有效地解决身份管理带来的种种弊端,实现事业单位人员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就是要逐步建立规范、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使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工作科学规范、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事业单位的协调健康发展。

1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面临的主要矛盾

1.1 内设机构人员数量不一,管理形式多样

一是职能管理部门内设机构多且工作人员相对较少,一般只有三五人,少的只有一人。二是各生产部门人员相对较多,结构复杂,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工作人员比重大。

1.2 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多样化

专业技术人员从事的专业多样化,专业各具特点,工作内容、性质、条件、成果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在专业技术人员队伍中,高资历不等于高能力、高能力不等于高业绩等,很难形成统一的评价标准。

1.3 高等级岗位职数明显短缺

同一类岗位高等级岗位职数存在不同程度的短缺,特别是专业技术五级职数的缺额大、矛盾相对突出。各专业技术人员结构中存在资历不均衡、业绩标准不统一的现象,很难达到各部门之间高等级岗位的均衡。

1.4 存在离岗人员且情况复杂

各单位存在一定数量的离岗人员,离岗时间跨度长且离岗原因错综复杂,管理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人事纠纷。对这类人员的管理成为改革中的一个难点。

2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基本做法

结合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和改革的难点、矛盾的焦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各个方面的工作,要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2.1 抓住关键环节,稳步推进改革

2.1.1 吃透文件,明确政策

做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要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研究、逐字推敲文件精神,力求准确理解和把握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的特点。二要与上级主管部门保持密切联系,随时咨询有关的政策界限等复杂问题。

2.1.2 摸清家底,掌握实情

岗位设置管理直接关系到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也十分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积极稳妥推进就应有针对性地开展调研,摸清家底,通过对单位各类岗位实有人数、任职的年限、学历、工作年限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测算,全面掌握各级、各类人员的结构比例情况,尽量把问题考虑得复杂一些,为制订实施方案提供充足的依据。

2.1.3 集思广益,完善方案

要将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等相关的文件,通过内部宣传平台传达到每一位职工,广泛征集职工意见,适时召开职工代表会议进行审议,确保形成方案符合政策要求、顺应民意,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基础。

2.1.4 分类分级,稳步推进

在制订实施方案的过程中,既要坚持改革的方向,又要适当兼顾人的因素,考虑人才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对工作性质比较接近、职工人数偏少的部门,成立统一的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小组,集中协调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各工作小组结合本部门的特点独立编制完成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实施办法及岗位说明书,在职工中进行公示、征求意见,对有意见和建议未采纳的,各工作组主管人员要各负其责做好沟通说服工作,逐级消除矛盾。

2.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有效合力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能顺利推进,有效的组织领导是关键。要建立健全机构,成立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设置工作办公室,负责岗位设置的日常管理工作。办公室要对各阶段、各环节的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做出明确部署,并严格要求和督促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对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及时召开办公室成员会议,研究具体的解决办法。各相关部门负责人既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办公室成员,也是本部门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组具体负责人,是整个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确保政令畅通的关键要素。

2.3 强化宣传,凝聚人心

要召开职工大会进行宣传动员,宣传政策、解读文件,强化职工对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促使职工深刻领会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文件精神,理解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目的和意义,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到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即时宣传工作,通过内部网站、简报等形式对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政策条例、工作动态进行宣传,使职工进一步明确自己在这次改革中的位置;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各级工作组各司其职,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调查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化解矛盾,确保工作的顺利推进。

2.4 以人为本,妥善化解难题

改革是契机,也是矛盾的对峙。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既有改革的一面,又有竞争的一面,既然是改革,就会有各种利益的重新调整与分配;既然是竞争,就会有成功者和失败者。要充分考虑各种历史遗留因素和现实情况,尊重不同人员的不同成长规律,以人为本、区别对待、逐个攻克、妥善化解,最大限度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2.4.1 高等级技术岗位指标相对不足的问题

对指标少、符合条件的人员多的高等级专业技术岗位指标的使用,首先要严格按照比例进行控制。还要在对各类岗位实有人数进行分析测算的前提下,确定一定的任职年限作为基本条件,在符合年限条件的范围内方可聘用。以充分考虑各部门的实有人数为基数,严格按上级核准的结构比例对高级专业技术岗位职数进行调控,保证各部门均能有一定数量的高等级指标,专业技术人员多的部门高等级指标也多。对指标相对富足的低等级岗位指标的使用,可采用宽松政策。

2.4.2 用好优势、留好发展空间的问题

按照上级核准的岗位职数,结合单位的实有人数,既要用好用足优势,又要留好发展空间。对高等级岗位要采取用好用足政策的思路,对低等级岗位和期间退休或其他减员退出的岗位做出预测,为今后新引进和晋升的人才的聘任留足发展空间。

2.4.3 停薪留职的离岗人员岗位聘用问题

由于历史原因,各单位或多或少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离岗人员,这类人员的共性是离岗时间长、离岗原因错综复杂等,管理难度极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人事纠纷。在首次设岗中,应尽量安排离岗人员回单位参加岗位竞聘,但是未经同意擅自不参加岗位申报或竞聘到岗位后不按期前来签订聘用合同的人员,应限期要求本人前来办理人事关系结转手续,以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清理。

3 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实践的实际成效

3.1 推进岗位聘用制度,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

传统事业单位的人事管理一般都是人员单位所有、身份管理。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都终身拥有干部身份,晋升的职称、职务都是“终身制”,而且“只能上不能下”,并与工资、住房等待遇直接挂钩。虽然也有岗位之说,但多是“因人设岗”,相应的职称、职务都依据人的身份、学历、资历进行职级排队确定,既没有激励也没有竞争。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就是要通过开展公平、公正、公开的全员双向选择、竞争上岗工作,推动职工提高岗位意识。在整个双向选择、竞聘上岗的岗位设置过程中,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和竞聘方案要经过职工的审议,让所有职工了解所设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明确竞争上岗程序,竞聘人员的相关信息以及最终聘任人员信息等在合适范围公开;确保聘任过程的公正性和对竞聘人员评价的公正性;保证被聘任人员符合岗位的要求,做到“能”与“岗”基本统一。

3.2 签订全员劳动合同,实现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

通过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和规范合同管理,与受聘人员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受聘岗位职责、工作条件、工资福利待遇、岗位纪律、聘任合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条件以及聘任合同期限等方面的内容。实施和规范合同管理,针对不同岗位,制定不同内容的岗位目标任务书,以契约合同的方式明确双方在聘期内的权利、义务、职责、待遇等,以合同条款作为岗位考核的主要依据。以合同形式确定聘任关系,通过合同的内容规范和约束单位与职工的行为,是以法律形式维护双方各自的合法权益。单位可以实现对职工的目标管理,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促使职工提高工作效率。职工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和能力水平灵活、自主地选择工作岗位,从而促进人员的合理流动,使劳动关系始终处在动态和优化的机制下。

3.3 以岗位设置为契机,推动其他一系列人事制度改革

任何把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当成一项简单的工作的思想都是不恰当的,是对岗位设置工作的片面理解。其实,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人事制度改革的系统工作,包括科学设岗、岗位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聘期考核、聘期管理、绩效分配等一系列人事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要坚持“先行入轨、逐步完善、问题简化、制度优先”的原则,首先把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起来,打好基础、着眼长远的工作思路,强化聘后管理,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发展的制度环境。规范聘后管理,进一步完善考核制度,实现从年度考核向岗位聘期考核的转变,一是要建立以岗位绩效评价为重点的人才评价工作,建立科学评价标准,完善岗位评价体系;二是要完善聘任合同为重点的人才聘用工作,建立“能上能下”的岗位聘任制度;三是结合绩效工资分配工作,在岗位聘任的基础上,建立以鼓励贡献和创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

4 结 论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9

一、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

1、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并列入事业机构编制管理范围的事业单位,均须按照有关规定和本实施意见进行岗位设置管理,建立和完善岗位管理制度。

2、使用事业编制的各类学会、协会、基金会等社会团体的办事机构,参照本实施意见,纳入岗位设置管理范围。

3、经批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进行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所属独立核算的企业,以及由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单位,不适用本实施意见。

二、岗位类别设置

4、事业单位岗位分为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三种类别。三种类别的岗位结构比例,根据其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工作需要和人员结构特点等因素综合确定。

5、主要依靠专业技术和知识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和维护服务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事业单位设置的主体岗位之外的其他两类岗位,应保持相对合理的结构比例。

6、按照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后勤服务等工作应逐步实现社会化,已经实现社会化服务的一般性劳务工作,不再设置相应的工勤技能岗位。

7、根据事业发展和工作需要,经批准,事业单位可设置特设岗位,主要用于聘用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三、岗位等级设置

8、管理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根据事业单位的规格、规模、人员编制和隶属关系,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有关规定和权限确定。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市及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分为8个等级,初次设置按现有厅级正职、厅级副职、县级正职、县级副职、科级正职、科级副职、科员、办事员依次分别对应三至十级职员岗位。

9、事业单位具有领导职责的管理岗位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单位领导职数和内设机构领导职数设置,其他等级管理岗位根据编制员额和工作需要设置。

10、专业技术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事业单位的功能、规格、隶属关系和专业技术水平等因素,根据现行专业技术职务管理有关规定和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确定。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其中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一至七级。正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包括一至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至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八至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十一至十三级,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不区分正副高的,暂按现行的专业技术职务有关规定执行。

11、根据国家规定的1:3:6的总体控制目标,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实行分级分类控制。分级控制目标为:市属事业单位2:4:4,区(市)属事业单位1:3:6,乡镇属事业单位0.5:3.0:6.5。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内部不同等级之间的结构比例,全市总体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五级、六级、七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十一级、十二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

12、根据承担的社会功能、职责任务和行业特点,每个事业单位确定一个为主的专业技术职务系列。主系列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数量一般不低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总量的80%。辅系列岗位的等级设置应低于主系列岗位的等级。

13、工勤技能岗位的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按照岗位等级规范、技能水平和工作需要确定。工勤技能岗位包括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其中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一至五级,依次分别对应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14、工勤技能岗位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一般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5%左右,主要在以工勤技能岗位为主体的事业单位和科学研究、教学实验、医疗卫生等领域对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辅助岗位上设置;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的总量一般控制在25%左右;四级岗位按不超过工勤技能岗位总量40%的比例设置。

15、各级各单位在设置具体岗位时,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事业单位的特点和功能、规模、规格及专业技术水平等,在不超过总体控制目标的前提下,按国家和省颁布的行业岗位结构比例指导标准进行设置。

16、经批准设置的特设岗位是非常设工作岗位,不受事业单位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限制,在完成工作任务后,由核准机关核销。特设岗位的等级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四、岗位基本条件

17、事业单位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条件,主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确定。三类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遵守宪法和法律;

(2)具有良好的品行;

(3)岗位所需的专业、能力或技能条件;

(4)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18、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六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四级以上管理岗位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各等级岗位还应具备以下基本任职条件:

(1)三级、五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四级、六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两年以上;

(2)四级、六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五级、七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3)七级、八级管理岗位,须分别在八级、九级管理岗位上工作三年以上。

19、专业技术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按照现行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有关规定执行。其中高、中、初各级内部不同等级岗位的条件,由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按照有关规定和本行业、本单位岗位需要、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专业技术岗位,还应包括准入控制的要求。

20、专业技术一级岗位是国家专设的特级岗位,其人员的确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领域做出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和重大贡献的专家、学者。

(3)其他为国家做出重大贡献,享有盛誉,业内公认的一流人才。

21、专业技术二级岗位是省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部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国家和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省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省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其他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省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2、专业技术三级岗位是市重点设置的专任岗位,原则上不实行兼职。其任职应具有下列条件之一:

(1)*庄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2)市内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领域或行业的学术技术领军人物。

(3)市级以上重点学科、研究室、实验室的学术技术带头人。

(4)其他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市内同行业公认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

23、工勤技能岗位的基本任职条件是:

(1)一级、二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技师、技师技术等级考评;

(2)三级、四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在本工种下一级岗位工作满5年,并分别通过高级工、中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3)五级工勤技能岗位,须学徒(培训生)学习期满和工人见习、试用期满,并通过初级工技术等级考核。

24、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在各类各级岗位基本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实际,研究制定相应各个岗位的具体条件要求。

五、岗位设置的审核

25、事业单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及有关要求,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内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或调整)方案,提出各类岗位的设置数量、等级和结构比例,经主管部门审核,报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核准后组织实施。其中,市属事业单位报市人事局核准;区(市)及乡镇属事业单位,经区(市)人事局审核汇总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对规模小、人员少、较分散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可依据岗位结构比例对岗位设置数量实行集中调控,统一研究制定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或调整)方案。

26、实行市以下垂直管理的政府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与调整方案,报市人事局核准后,由市主管部门组织实施。

27、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一级岗位设置,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将符合条件的人选逐级推荐上报,经省人事厅审核,省政府同意后,报人事部审定。

28、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三、四级岗位设置,由市政府人事行政部门综合考虑事业单位发展需要、专业技术水平和高层次人才的数量等因素,集中掌握,重点使用,主要在本科高等院校、重点科学研究机构和骨干医疗卫生单位设置。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由事业单位提出设置申请,分别报市人事局和省人事厅核准。其中,市属及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二级岗位设置的总量,由市人事局汇总报省人事厅核准;三、四级岗位设置经各区(市)人事局和市直各部门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二、三、四级岗位聘用后,聘用人员名单须报市人事局备案。

29、特设岗位的设置由事业单位提出意见,经主管部门(区(市)须经区(市)人事局)审核后,报市人事局核准。

六、岗位聘用

30、事业单位按照《*庄市事业单位实行人员聘用制度暂行办法》(*办字〔2006〕6号)及有关规定,遵照因事设岗、按岗聘用、公开竞争、合同管理的原则,在核准的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限额内,制定岗位设置实施方案,自主确定本单位各类具体的岗位设置,明确岗位等级,按规定程序公开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签订聘用合同。

岗位设置管理中涉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按照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有关规定执行。

31、事业单位要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按照不低于国家、省和市规定的基本条件的要求聘用人员。对确有真才实学,岗位急需且符合破格条件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破格聘用。

32、已经对各类岗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和聘用制度的事业单位,可根据本实施意见和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管理,按照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对现有聘用人员确定不同等级的岗位,按规定程序备案和确定岗位工资待遇,并变更合同相应的内容。

尚未对全部岗位实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事业单位,要根据国家、省和市有关规定,抓紧研究制定岗位设置方案,经核准后进行岗位设置,组织岗位聘用。未按规定进行岗位设置管理的不得新聘人员或将进入最低相应岗位等级的人员聘用到上一级岗位。

33、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要严格按照核准的岗位总量、最高等级和结构比例及有关要求进行。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现有人员的结构比例已经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的,应通过自然减员、调出、低聘或解聘等办法,逐步调整到规定的结构比例之内;在未调整到规定的结构比例前,不得超过核准的岗位结构比例和职数新聘人员。尚未达到核准的结构比例的,要严格控制岗位聘用数量,根据事业发展要求和人员队伍状况等情况逐步到位。

34、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般不得同时在两类岗位上任职,因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确需兼任的,须按人事管理权限审批,并以其为主的工作岗位进行管理,执行一个岗位的工资待遇。可由专业技术岗位人员兼职完成管理工作的,一般不再设置管理岗位;专门从事管理业务的工作不设置专业技术岗位;按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管理的,应在核准的专业技术岗位职数内,确定其具体的专业技术岗位,完成该岗位专业技术工作的职责任务。

35、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后,应填写《*庄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手册》(附件),经主管部门审核后,报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对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情况进行审查认定。对符合政策规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的予以备案,并按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

七、组织实施

36、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加强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要充分发挥各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严格按照岗位结构比例标准和核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共同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组织实施工作。要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现代化信息管理技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信息数据库,尽快实现岗位管理的信息化、规范化。

岗位设置实施方案篇10

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动员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省、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议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制定了《××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下面,我就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做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

自2006年开始,全县各级党政机关深入贯彻落实《公务员法》,对公务员进行了重新登记,并逐步推行了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改革,目前全县《公务员法》入轨运行工作已全面完成,公务员工资和津补贴政策也已基本落实到位。党中央、国务院在规范党政机关公务员管理的同时,对事业单位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不断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现在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就是在总结多年来事业单位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系列基础性制度。这一制度的出台,充分考虑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推进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原有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通过改革,一方面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另一方面进一步调动广大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更好地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因此,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

(一)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党中央下发的《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都明确提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就是要在事业单位建立一种既区别于党政机关,又区别于企业,充分反映从事专业化服务特点的新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原人事部出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其实施意见和省、市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也明确要求,在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建立岗位管理制度。这是贯彻落实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求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进的重要一步,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政策调整。这项制度第一次明确规范了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管理,制定了岗位设置的政策规定;第一次提出了事业单位通用的岗位等级,为人才成长搭建了通道;第一次阐明了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关系,为实现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创造了条件;第一次明确了根据所聘岗位确定岗位工资待遇,为“岗变薪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二)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着力点是改革制度、规范秩序、完善机制、严肃纪律,核心是建立体现事业单位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突出岗位绩效的激励功能,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逐步形成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明确规定,在按国家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专业技术人员暂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套改岗位工资,待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并按规定核准后,再按明确的岗位等级执行相应的岗位工资标准。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没有被认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前,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只能对应到岗位工资的最低等级。被认定完成规范的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后,才能根据所聘岗位确定相应的岗位工资待遇。因此,我们必须抓紧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缩短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与岗位设置的“时间差”,以确保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顺利实施。

(三)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选人和用人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公开招聘制度作为事业单位选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实践证明,公开招聘对于创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环境,提高事业单位人员素质,杜绝人事腐败现象,促进事业单位发展,都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聘用制度作为事业单位用人的一项基本制度,全县从2001年开始,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经过试点、探索和实践,全县事业单位已全面推行了公开招聘制度。在推行本文来源:hp://***人员聘用制的过程中,一些单位积极探索岗位管理的路子,创造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岗位是聘用的基础,岗位设置直接关系到聘用制度的实现。作为事业单位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岗位管理要体现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各个基本环节,成为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考核、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制度的基础和依据。推行聘用制度,加强岗位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做好基础性工作。

(四)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加强事业单位人事规范管理的必然要求。加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随意进人、违规进人、超编用人等问题比较突出,人员超编、使用临时人员等问题大量存在,管理

很不规范。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共有866名临时聘用人员,其中事业单位有739人。过多的聘用临时人员,不仅加重了财政负担,而且扰乱了正常的用人秩序,削弱了政府对事业单位的有效监管,直接影响了社会的和谐发展,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规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必须从规范岗位设置入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以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为契机,严格规范事业单位人员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岗位培训、收入分配等各项人事管理工作,把加强政府宏观管理与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用人自、分配自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

二、严格政策,扎实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

(一)要认真学习领会有关文件精神。根据国家、省、市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原国家人事部、原省人事厅、市人事局从三个层面上制定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政策文件。第一个层面是原国家人事部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试行办法》是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主要对岗位设置管理的原则、权限、程序、范围、类别、等级及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原则性规定,旨在建立基本制度;《实施意见》是解决实施中基本问题的具体政策规定,以保证顺利实施。第二个层面是省根据国家的《试行办法》、《实施意见》,结合本省实际,研究制定的《湖北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该《意见》根据我省事业单位的实际和社

会事业发展的要求,从不同性质、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实际出发,对岗位类别、等级、聘用程序和权限、监管等方面作出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提出了具有较强操作性、可行性的指导意见,保证该项工作全面推进。同时,原省人事厅会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农业、广电、体育、新闻出版、民政等行业主管部门,根据有关国家部委行业指导意见,结合我省实际,制订出台了9个行业指导意见。这是对《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及实施意见的细化、具体化,充分体现行业特点,以保证同一类型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大体相同。第三个层面是市人事局制定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各项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

我县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就是根据这三个层面的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全市动员会精神和我县的实际情况,在广泛调研、反复论证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的。县委、县政府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和审核同意,并得到市人事局核准,是指导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希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在组织实施工作中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文件精神,不折不扣地把文件规定落到实处。

(二)要努力适应新的管理机制。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实施岗位设置管理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政策的重大调整,核心是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迅速适应这种转变。在观念上,必须从旧的管理模式中摆脱出来;在工作中,必须适应新的岗位设置和管理办法;在管理上,必须充分体现这种转变,对不同的岗位应该有不同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制度。对专业技术岗位,要坚持择优聘用,今后事业单位除国家有明确规定的专业技术职务外,必须按照核准的结构比例,在岗位空缺情况下,根据事业发展需要进行评聘。对管理岗位,要建立体现管理人员水平、业务能力、工作业绩、资格经历、岗位需要的职员等级序列。对工勤技能岗位,要建立和完善岗位等级,规范工勤技能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三)要扎实做好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工作。全县事业单位涉及各行各业。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认真领会国家和省、市、县有关文件精神,按照全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广泛征求和听取各方面的意见,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配套措施,确保改革工作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规范稳妥的推进。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方面要抓紧组织人员深入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底数、建档立册,为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召开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动员会,广泛宣传政策,周密安排和部署这项工作,切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这项工作的总体部署上来。根据规定,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实行核准制度,并按照分级分类管理原则,确定了不同的核准权限,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要按时限要求,务必于11月底前将岗位设置方案和实施方案报县人事局核准。要精心组织好岗位分类定级、竞争上岗等工作,确保12月底基本完成实施工作。

(四)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必然会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单项制度,不可能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所有问题,也不可能解决需要其他制度改革来解决的问题。此次开展岗位设置工作,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范用人的改革方向,妥善处理改革中带来的各类问题,维护好职工利益,维护好队伍稳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推进改革,认真做好思想发动和疏导工作,为推进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

三、加强领导,确

保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顺利实施

(一)要高度重视。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一件大事、难事、好事。这项制度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变革中一个有着里程碑意义的工作,因此是大事;这项工作的实施,涉及全县事业单位近5000名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实施中必然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和原有制度的阻力,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所以是难事;这项工作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事业单位管理的科学性,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人尽其才,使事业单位的工作有新的起色,因此是好事。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按照县委、县政府对实施工作的总体安排和时间要求,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实施工作积极稳妥地开展,确保实施中绝大部分人员的利益得到充分体现。

(二)要加强领导。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各级领导要把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作为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周密部署,稳妥实施。为加强对全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领导,县政府已经成立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也要成立专门的班子,组织精兵强将,明确责任,集中精力做好实施工作。

(三)要严格政策。各乡镇、各部门和事业单位特别是人事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实施工作中,要尊重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意愿,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参与改革、支持改革的积极性。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历史原因和客观实际,统筹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切实把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维护好。决不能借改革之机打击报复,甚至剥夺工作人员的劳动权利,也决不允许以搞活单位内部分配为幌子,侵占工作人员应得的合法报酬。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方案及其他涉及广大工作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充分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充分考虑大家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