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工作安排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31:57

岗位工作安排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1

一、购买岗位计划和岗位职责

(一)2011年从全县就业结余资金(含地方配套就业资金)中安排288.03万元用于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其中:219.72万元用于购买345个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包括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39个和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206个,具体详见附件),68.31万元用于缴纳聘用人员养老保险。

(二)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按照面向基层、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并按照承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实际需求确定购买,主要负责保安、保洁、保绿、交通协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管理等城市综合管理工作,对聘用人员实行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管理考核机制。

(三)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基层社会工作(含五保、低保、社工、医疗救助、残疾人服务等)、社会保险和就业再就业服务(含办理五大保险、就业再就业工作及各种台帐建立等)、公共卫生服务、社区矫正等综合性服务工作。每个乡镇各购买4个岗位;每个社区、行政村各购买1个岗位。对聘用人员实行以乡镇为管理主体,县人劳社保局和县财政局等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的管理考核机制。

二、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是指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办理了失业登记的下列人员:

1、国企改制过程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

2、高校毕业生(含在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村官计划”等专门项目服务期限内的高校毕业生);

3、城乡就业困难群体;

4、退役军人。

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不属本方案规定职责内的其他公益性岗位及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之外的其他岗位,不列入此次招聘范围。

三、公益性岗位待遇和资金安排

(一)岗位工资。遵循不同岗不同酬的原则,城市社区、乡镇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资原则上每人每月不高于700元;行政村的公共服务岗位工资原则上每人每月不高于300元。

(二)办理基本养老保险。由县人劳社保局统一为通过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就业的人员(不含国有企业改制已一次性参保缴费人员)办理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手续并缴费,缴费基数为全市社会平均工资的80%,并比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规定,按缴费基数的20%缴费,个人负担8%,其余12%部分,符合现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条件的人员可按规定享受社会保险补贴政策,所需资金从原渠道解决,其他人员从我县用于购买岗位的就业结余资金中安排。

(三)资金安排。根据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计划和就业资金结余情况,由县财政局每年从我县就业结余资金中足额安排资金支持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购买工作的开展。若我县结余资金不足,将从省级就业结余资金中申请适当补助。

(四)资金拨付。县人劳社保局每年年初汇总本地购买公益性岗位资金需求情况,及时向县财政局申请资金,县财政局按就业资金管理规定核拨,年底据实结算。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购买公益性岗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在县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科学配置、按需定岗、规范操作、合理使用。为此,专门成立县购买公益性岗位工作领导小组:

(二)科学计划安排。本实施方案中确定的购岗分配数量分别为乡镇、社区(行政村)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和市2011年计划指导数,在开展购岗工作时,要按照量力而行、宽严相济、人尽其用、综合平衡的原则,科学确定购买岗位,合理确定购岗标准,严格控制购岗条件,认真审批购岗手续,形成岗位集中购买、人员集中管理、工作集中开展的工作格局。县人劳社保局、县财政局每年12月底前,根据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下达的岗位计划和实际需求情况共同提出下一年需购买岗位,经县人民政府同意后逐级汇总报上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部门。要认真摸清岗位需求情况,做好资金测算工作,确保购买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严格聘用标准。在聘用公益性岗位人员时,要结合相关部门工作职责和岗位设置的不同要求,对岗位、人员需求情况进行详细统计和分类汇总,及时制定聘用人员标准,细化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的具体操作办法,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方式择优聘用。对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灵活性工作特点的城市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要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国企改制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4050”人员倾斜,困难人员比例应达到70%以上;对政策性、专业性、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基层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要尽可能聘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2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精神,积极稳妥地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以下简称“计划”),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计划”的目标和任务

1.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创新农村学校教师的补充机制,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2.从2006年起,用5年的时间实施。特设岗位教师聘期3年。

二、“计划”的实施范围和资金安排

3.“计划”的实施范围以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为主(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部分团场),包括纳入国家西部开发计划的部分中部省份的少数民族自治州,适当兼顾西部地区一些有特殊困难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安排特设岗位时,要注意重点向藏区、“双语教学”区、少小民族聚居区倾斜。

4.“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以中央财政为主。

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设岗位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并按人均年1.5万元的标准,与地方财政据实结算。特设岗位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工资制度和标准;其他津贴补贴由各地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和中央补助水平综合确定。凡特设岗位教师工资性年收入水平高于1.5万元的,高出部分由地方政府承担。

省级财政负责统筹落实资金,用于解决特设岗位教师的地方性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体检费和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障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政府不安排商业保险)应缴纳的相关费用,以及特设岗位教师岗前集中培训和招聘的相关工作等费用。

三、“计划”的实施原则和步骤

5.事权不变,创新机制。“计划”是中央对西部农村贫困和边远地区解决教师问题的支持,不改变事权划分。纳入“计划”的县(市),必须是教师总体缺编、结构性矛盾突出,财力比较困难,但工作基础好、积极性高的县(市),“计划”实施期内不得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

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招聘特设岗位教师。

6.中央统筹,地方实施。教育部、财政部牵头制订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提出特设岗位教师总量指导性意见。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订实施“计划”的具体政策和落实办法,并精心组织实施。受援县(市)负责教师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并向省级有关部门报告。

7.相对集中,成组配置。特设岗位教师的安排应注意结合当地实际需求,按照学科结构,科学搭配。岗位的设置要相对集中,避免过于分散。一般在1个县(市)安排100个左右,1所学校安排3-5人。

8.侧重初中,兼顾小学。特设岗位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人口较少的边境县、少数民族自治县和少小民族县可安排在农村生源占60%左右的县城学校。

9.先行试点,逐步扩大。“计划”的实施采取先试点,后推开的办法。2006年拟安排2-3万个特设岗位教师。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精心选择部分教师紧缺、工作基础好的“两基”攻坚县作为试点县,并认真抓好试点工作。

2007年至2010年在不断总结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数量变动情况,每年另行确定招聘人数。中央财政视实际招聘人数据实核定经费。

四、特设岗位教师的招聘

10.特设岗位教师实行公开招聘,合同管理。合同中应详细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应聘人员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11.招聘工作由省级教育、人事、财政、编办等相关部门共同负责,遵循“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原则,按下列程序进行:(1)公布需求。(2)自愿报名。(3)资格审查。(4)考试考核。(5)集中培训。(6)资格认定。(7)签订合同。(8)上岗任教。

招聘可采取组织专场招聘会、网上招聘会、组织设岗所在地有关部门到高校招聘等多种方式进行。

12.招聘对象和条件:

(1)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可招少量应届师范类专业专科毕业生。

(2)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

(3)参加过“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有从教经历的志愿者和参加过半年以上实习支教的师范院校毕业生同等条件下优先。

(4)报名者应同时符合教师资格条件要求和招聘岗位要求。

五、“计划”的相关保障政策

13.特设岗位教师享受《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5]18号)和人事部等部门《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国人部发[2006]16号)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制定具体落实政策和措施。

14.“计划”的实施可与“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相结合。符合相应条件要求的特设岗位教师,可按规定推荐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特设岗位教师3年聘期视同“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要求的3年基层教学实践。

15.特设岗位教师在聘期内,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其进行跟踪评估。对成绩突出、表现优秀的,给予表彰;对不按合同要求履行义务的,要及时进行批评教育,督促改正;对不适合继续在教师岗位工作的,应及时将其调整出教师队伍并相应取消其享受的相关政策优惠。

16.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要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特设岗位教师在3年聘期结束后,继续扎根基层从事农村教育事业。对自愿留在本地学校的,要负责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当地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

实施“计划”的地区要进一步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今后城市、县镇学校教师岗位空缺需补充人员时,应优先聘用特设岗位教师。

对重新择业的,各地要为其重新选择工作岗位提供方便条件和必要的帮助。

西部地区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实施“计划”的同时,要研究制订具体可行办法,将“计划”的实施与大力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代课人员问题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其他有关事宜

17.聘任期间,特设岗位教师户口和档案关系的管理,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档案关系原则上统一转至工作学校所在地的县级政府教师人事档案管理部门。

18.各受援县(市)和学校,要为特设岗位教师提供相应的周转住房和必要的生活条件。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3

一、购买岗位计划

今年省政府将购买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列入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根据人社就号文件,年我县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348个,其中:城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52个,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196个。

二、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职责

(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保安、保洁、保绿、交通协管等城市综合管理工作,按照面向基层、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稳步推进的原则,根据承担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实际需要,确定需购买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对聘用人员实行以用人单位为主体的管理考核机制。

(二)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主要负责基层社会工作(含五保、低保、社工、医疗救助、残疾人服务等)、社会保险和就业再就业服务(含办理五大保险、就业再就业工作及各种台帐建立等)、公共卫生服务、社区矫正等综合性服务工作。每个乡(镇、场、区)购买4个岗位(含劳动保障服务岗位1名);每个居委会、行政村各购买1个岗位。对聘用人员实行以乡(镇、场、区)为管理主体,建立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牵头,财政等相关部门配合的考核机制。

三、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对象

(一)在法定劳动年龄内且办理了失业登记的下列人员:

1、国企改制过程中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人员;

2、高校毕业生(含在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村官计划”等专门项目服务期限内的高校毕业生);

3、城乡就业困难人员;

4、退役军人。

(二)安置对象不含以下人员:

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的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不属于本方案规定职责内的其他公益性岗位及城乡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之外的其他岗位,不得作为此次招聘范围。

四、资金来源和工作要求

(一)资金来源。岗位待遇和资金安排等工作要求按照省人保厅、省财政厅下发的人社字号文件要求组织实施。

(二)加强组织领导。为认真做好我县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工作,决定成立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李照培任组长,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程大新任副组长,县财政局、民政局、司法局、公安局、城管局、市容局等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办公室设在县劳动就业服务局,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县就业局局长张炳生任主任,各相关单位确定一名业务经办科室负责人为办公室成员。

(三)统一计划安排。各乡(镇、场、区)要按照购岗计划安排,做好购岗的宣传工作,收集好公益性岗位。各乡(镇、场、区)负责收集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县城管局、公安局等单位负责收集城区保洁、保绿、保安、交通协管员等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并在7月31日前提出岗位聘用人员标准和购岗计划。购岗计划报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实施方案下发后,全县公益性岗位安排需报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重新统一计划安排(见附表),严禁任何单位骗取、套取岗位补贴。

(四)规范人员管理。本方案提供的岗位是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并不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岗位,岗位具有公益性和临时性。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中关于“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提供的公益性岗位,其劳动合同不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支付经济补偿”的规定,由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按照《劳动合同法》的要求统一制定劳动合同文本。公益性岗位人员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公益性岗位聘用人员直接签订,实行一年一签,试用期不超过一个月。

(五)严格聘用标准。各用人单位对聘用人员进行管理考核,实行考核淘汰制,对空出的岗位,继续聘用新的人员进行补充,形成定岗不定人,人员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对具有社会性、服务性、灵活性工作特点的城市公共服务类公益性岗位,要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国企改制职工和就业困难人员、“4050”人员倾斜,困难人员比例应达到70%以上;对政策性、专业性、操作性要求较强的基层公共服务类岗位要尽可能聘用具备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和复退军人。

(六)规范工作程序。招聘工作实行由各用人单位向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申报购岗计划,填写《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审批表》,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购岗公告,各用人单位组织面试和考试、签订劳动合同,并将《购买城乡基层公共服务公益性岗位安置人员花名册》报县购岗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4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安排的“2+1”模式或“2.5十0.5”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在顶岗指导上的不重视,投人不足,使实习指导只停留在与学生保持联系的表象管理上。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在资金能到位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改进: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5

论文摘要: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安排是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目标的有效手段,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在论述该专业顶岗实习必要性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该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1引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培养目标是培育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为达到这一目的,技能培养是关键,“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则是有效途径。《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教育部并且制定出台了《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不少高职院校也已开始探索与实践,学生工作与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而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则是“工学结合”精神的实践表现之一。

2顶岗实习的内涵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到具体工作岗位上,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一边学习,一边在生产一线的诸多岗位与一般职业人一样,从事生产性劳动,其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员工。也就是说,岗位实习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按照“准员工”要求实际操作,进行岗位实训的实践教学活动(刘合群等,2005)。

3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目的与意义

国际贸易类的工作岗位按工种分大致可以划分为:外贸业务员、外贸单证员、外贸跟单员、质检员、货代员、报关员等,这些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偏向技能型、应用型,这恰巧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就是说高职国贸专业培养出的技能型、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适应目前外贸类岗位需求的情况,这意味着国贸类专业在高职专业中有较大的发展空间。而顺应需求,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外贸技能型人才,顶岗实习是必要环节。

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感受企业的运作管理,它有助于学生认识、了解、熟悉专业工作环境及具体的工作内容;有助于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校内学习的动力;有助于学生感悟职业活动必备的隐性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缩短学生走上工作岗位的适应期。合理的顶岗实习安排能够将校内教学与企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4高职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现状

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基本都有“工学结合”的实践,大部分院校是在大三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半年的“毕业实习”,有些学校则除了毕业实习外,还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不论是毕业实习还是顶岗实习,其实质都是“顶岗”学习,在此,我们统一叫做“顶岗实习”。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最常见的教学体系模式是“2+1”模式或“2.5十0.5”模式,也就是说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学生三年的学习时间里,安排学生半年或者一年的校外工作体验。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安排的“2+1”模式或“2.5十0.5”模式却存在着诸多问题,总结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4.1时间安排不合理,导致教学效果欠佳

如上所述,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顶岗实习主要是“2+1”模式或“2.5+0.5”模式,也就是说学生的顶岗实习被安排在毕业前进行,顶岗实习结束,马上进人毕业就业状态。这样的安排使得学生能更早地进人社会学习,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但这却并没有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精神付诸于最佳的行动。

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通过“顶岗”的过程对已学知识有新的认识与消化,对将要学习的知识有一个梳理与明确;并在“顶岗”中学习感受,学校内无法体验到的真实工作氛围,缩短就业的适应期。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虽然能让学生在毕业前夕提前适应工作环境,但它仅仅是提早了学生就业的时间,让学生早半年或一年进人社会工作,却并没有从整体上起到培养高技能型的目的。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不利于顶岗实习阶段的学结与进步;另一方面也无助于学生校内阶段的学习达到最好的效果,因为很多学生在人学后的前两年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大三在外工作一段时间后,目标开始明确,但却没有了在校集中学习的机会。

顶岗实习时间安排上的不合理,直接导致整体人才培养的教学质量欠佳。

4.2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不明确

由于国际贸易专业属高职热门专业之一,每届学生数量较一般专业大,且由于外贸类的公司大多是小型公司,每个公司的人才需求的量并不是很大,所以很难像理科专业一样统一安排实习单位。为了使学生找到顶岗的单位,大部分学校都是学生自己找单位与学校单位推荐相结合安排顶岗实习单位,且学校对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单位类型及岗位要求把握并不严。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在定教学目标与内容时,无法对学生作出严要求,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也只能模糊定义。

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的不明确直接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方向不明确,学生的实习目标不明确。根据笔者简单的走访调查,发现大部分使用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安排的高职院校,其国贸专业的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就是可以提早工作,早点就业,早点进入社会。显然,想通过目前这样“顶岗实习”安排达到高职国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并不乐观。

4.3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指导不到位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内容安排之一,学校有必要对学生实习过程进行指导,但如上所述,由于国贸类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一般较分散,对学生的实习要求不高,且并不一定专业对口,因此大部分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指导上并不重视。一般会随机分配学生给相关老师指导,指导老师也只是在学生实习期间定期了解下情况,偶尔也会下企业进行查看,但由于现场指导时间短,没有集中性指导,学生间缺乏交流,指导效果一般。

顶岗实习学生指导是否到位,是学生顶岗实习质量把关非常重要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实习效果只有通过教师的点播与指导,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但目前高职国贸专业在顶岗指导上的不重视,投人不足,使实习指导只停留在与学生保持联系的表象管理上。

4.4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欠佳

顶岗实习的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以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但大部分院校在这两方面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

由于实习指导的分散性,校外指导的难度较大,资金投人要求高,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在该方面的投入均有较大缺口,一般学校仅对集中组织的大批量学生的实习派出带队教师,大部分情况下不安排老师专门负责校外顶岗实习指导工作,而是由教师一边在校内任教,一般兼职担任校外顶岗指导。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资金上的欠缺,学校对指导教师无法严要求;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则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对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变成了对顶岗实习资料上交的表面文章。

5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改进的建议

目前国贸专业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卜存在的问题和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有很大的关系,由于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均处于顶岗实习实践的起步阶段,对顶岗实习的重视度还不够。但高职教育目前处于高速发展时期,竞争将愈来愈激烈,各高职院校若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提前审视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是关键。在资金能到位的情况下,顶岗实习的教学体系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如下改进:

5.1时间安排:大学末到大学中

要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真正让学生在顶岗中学习与成长,高职院校首先要改变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将以往定在大学末(毕业前)改为大学中。目前也有高职院校有这方面的实践,如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采用“1+4x0.5秋去、春回”模式,将大二的第一学期和大三的第一学期作为学生顶岗的时间(匡希龙、王章华,2007),也有学校把该模式叫做"3111”模式(山颖,2008);绵阳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旅游专业则采用“1.0十X+Y模式(王婷,2008),将顶岗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这些实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将顶岗与校内实习交叉进行,改变了简单的“先校内学习,后企业顶岗学习,再就业”的教学安排。

国贸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也可以安排在校内学习一年之后,学生在一年学习后对基本的外贸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即可安排其在外顶岗实习。这一方面有助于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及其他素质上的不足,明确接下来校内学习的目标,校内学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也会立竿见影。

5.2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根据岗位分别制定

理科类专业的顶岗实习一般都集中安排,学生轮岗学习,其教学目标明确。但文科类的,由于集中安排不可实现,岗位适应期长,一般不适合轮岗,不同单位、不同岗位间的要求不一,很难统一制定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笔者认为,按岗位定目标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学生顶岗实习之前,教师对外贸类工作岗位做详细介绍,并让学生做相关的性格测试及技能测试。测试结束后,以心理、技能测试结果提示的该学生适合的岗位走向为主导,以学生自选为辅助,将学生分组定岗,如可分为单证组(细心、安静的同学)、业务组(活泼、英语口语较好的同学)、跟单组(灵活、沟通能力较强的同学)等。学生分组后,可根据不同组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制定该组学生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依据最终进行目标考核。为避免学生因对岗位或自我性格的错误认识而选错组,可以允许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申请换组,但每人只能申请一次,换组之后其学习目标与要求也随之改变。

这样的分组定岗、按岗定目标的安排可以改变以往国贸专业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与内容不明确的现状,有助于后续的指导教师指导工作的明确化及顶岗实习考核的明确化,并且这样的分组顶岗还可以达到因人制宜的国贸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5.3学生指导:分组定人指导、集中定时指导

“分组定人指导”指的是学生的实习指导根据岗位分组情况定专业老师指导,各分组老师需对学生进行岗前的专业培训,跟踪学生的整个顶岗过程,并给予实习建议,负责知识总结、组织学生交流等工作。“分组定人指导”有助于实习培训、实习建议、知识总结、实习交流等环节的针对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集中定时指导”指的是按一定的频率,如每两周回校一次进行集中交流与指导,并根据学生的实习情况,调整学生回校的次数与时间。这种方式一方面解决了国贸专业顶岗,或者说文科类专业分散顶岗实习,教师指导不方便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集中回校指导是学生间交流提高的有效途径,交流后的教师总结也会更加地有针对性,有望提高指导效果。

5.4顶岗教学管理:学生实习质量、教师指导质量两手抓

要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国贸专业普遍存在的顶岗实习“学生实习质量的管理”及“教师指导质量的管理”上均存在着“形式为主、缺乏实质内容”的状况,解决资金投人问题是根本,只有资金上充裕,才能合理安排指导老师的指导工作,老师才有精力、有动力将指导工作做好,学生的实习质量也会随之大大提高。

在资金问题得以解决的基础上,学校有必要通过一系列手段对学生实习的质量及教师指导的质量进行监管与考核。在学生实习质量上,应该通过校内及企业指导老师联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企业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现场指导,校内指导老师负责定时集中对学生指导。企业的指导老师安排可以让学生在短期内获得较大的提高,提高实习的效果;校内指导老师定期组织的校内交流指导,则可以一方面帮助学生做实习的总结,对专业知识做更广的延伸,另一方面校内集中指导还可以让同一组的同学增加交流,促进学生对其工作岗位的理解与学习。另外,校内指导方面,学校甚至可以安排不同组同学之间的交流环节,以让学生对外贸岗位有更全面的理解。在教师指导质量上,通过校内、校外教师互相督促,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有效的教学管理将起到使顶岗实习事半功倍的功效。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6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强素质、练本领、育作风、树形象”为主题,以打造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和谐型团队为目标,在全室营造崇尚学习、钻研业务、履职尽责的良好氛围,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史志工作更好地服务科学发展大局、更好地实现自身科学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活动内容

(一)精读一本业务书籍。全体人员要切实加强党史业务学习,人人精读《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同时要加强学习地方志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做到学有所获。

(二)参加一次业务培训。积极参加各类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研究水平。积极参加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业务科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开展党史业务培训,同时也是给大家上一次党课。

(三)完成一个党史研究专题。围绕二卷的编写,开展重大历史事件和党史人物专题研究。

(四)撰写一篇学术论文(学习体会)。营造学术研究氛围,不断提高党史研究的学术水平。围绕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以及中共党史和本地党史基本著作的学习,积极撰写学术论文或学习体会文章,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或在有关媒体和刊物发表。

三、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一)方法步骤:一是采取自学方式,抽时间挤时间学习中共党史二卷及其他书籍;二是坚持“人人上讲台”。利用例会等形式交流学习,谈心得谈体会。

(二)时间安排:4月上旬为动员部署阶段。制定市委党史研究室岗位练兵活动实施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对练兵活动进行动员部署;4-12月份为大练兵阶段。结合业务工作实际,立足本职岗位,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岗位大练兵。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岗位练兵活动的领导,成立市委党史研究室岗位练兵活动领导小组。综合科负责岗位练兵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五、活动要求

(一)立足岗位,全员参与。全室人员要结合工作实际和业务特点,立足岗位职责,本着“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科学开展练兵活动,做到人人参与练兵,人人接受教育,人人得到提高。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7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病区的15名护士,均为女性,年龄25~40岁,学历包括中大专4名,本科11名,职称包括护士2名,护师10名,主管护师2名,副主任护师1名,自2017年1月起对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进行调整。1.2方法。1.2.1加强培训。在统一培训安排的基础上,科室调整护理培训制度,对骨科护士进行在职培训,培训管理方案以分层培训为基础进行调整。由护士长带头组成培训管理小组,充分了解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不足之处制定培训计划。管理小组根据学历、职称、年资、能力等信息对护士进行综合评估,不同层次的护士安排不同的培训内容,低年资护士重视基础能力的培养,高年资护士则注重科研和管理方面内容的培养。管理小组积极做好调研和考核统计工作,对下阶段的培训计划进行拟定,确保培训合理、有效。1.2.2合理调配。在护理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合理安排护理资源是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前提。要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合理安排护理资源,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高护理工作质量。1.2.3规范职责。对工作岗位进行充分划分,按照性质分为临床岗位、教学岗位和管理岗位,护士最多可同时负责2个岗位,要求岗位分配应当考虑护士的个人意愿和工作能力,结合工作性质、责任程度、技术难度等因素,确定各岗位的任职条件,确保护士的技术水平、工作资历、护理经验能够与岗位匹配。管理层要明确岗位名称、任职资格、岗位职责及考核标准等内容,避免出现错误或空缺。1.2.4层级管理。将层级管理模式引入到骨科护理管理中,分为N0~N4共5个级别,N0级:护理专业毕业新分配入医院工作的护士;N1级:具有有效注册的护士执业证书,医院已定级,临床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N2级:具有有效注册的护士执业证书,临床工作3年以上的护士;N3级:具有有效注册的护士执业证书,临床工作5年以上或专科工作2年以上的护士,具备护师及以上的职称;N4级:具有有效注册的护士执业证书,工作8年以上大专学历或工作6年以上本科学历,专业工作至少5年以上的主管护师或专科护士。1.2.5岗位竞争。建立岗位培训及岗位竞争制度。岗位培训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采用集中授课、床旁培训等方式,与科室整体层级培训计划接轨。②选派优秀的护士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提升护士专业水平。③鼓励护士成立学习、科研小组,科室尽可能提供条件,进行情景模拟、案例学习等多元化的提升。岗位竞争制度与绩效考核制度结合,以岗位职责为基础,量化考核护士的工作能力、工作量、工作质量、团队精神、执行力、出勤情况、劳动纪律等项目,安排岗位轮换,优秀护士可申请进行岗位调整,鼓励护士提升自我。1.3观察指标。以2016年全年工作情况为比较,比较制度调整前后骨科护理质量评分,并采用满意度问卷了解制度调整前后护士和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护理质量评价采用科室统一调查数据,将护理质量分为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服务态度、护理宣教、护理安全5项内容,各项均以百分制计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满意度评价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价分为满意、不满意,由受调查者自行填写。1.4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见表1。2.2骨科护士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前后护士及患者的满意度比较见表2。

3讨论

护士岗位结构的合理性是影响护理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调配资源不但能够提升护理质量,更能够减少护士的工作压力,提升工作效率[3]。进行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有文献指出[4],护理岗位管理应当遵循按岗取酬、竞争上岗、合理分配的原则,将传统的按身份管理转为按岗位管理,体现护士的工作价值。在本次研究中,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基础上应用了层级管理模式,确保护士能够在参与符合自身能力的工作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提升,通过岗位竞争和层级晋级制度来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本次研究情况来看,在实施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后护士的满意度显著提高。传统的管理制度虽然也设置有绩效考核来评价护士的工作成果,但在酬劳分配上更多的是按照护士的职称、资历来分配的,这不但降低了高年资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容易引起低年资护士的不满,造成整体护理队伍工作积极性降低[5]。在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后,整体制度更趋于弹性化,在培训和职责分配方面都充分体现了层级原则,而在酬劳分配上则充分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包括护士的工作量、工作质量、团队精神、执行力、出勤情况、劳动纪律等,这种更为科学的酬劳分配制度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从护理质量评分和患者满意度评价来看,在进行岗位管理制度调整后,整体骨科护理质量显著提升,患者满意度也显著提高。这说明在科学、合理的岗位管理制度下,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显著提升,推动了整体骨科护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吴欣娟.护士岗位管理与培训实践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5):7-9.

[2]杨莘,董婷婷,李冬.医院护士岗位管理的设计方法与实践[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3):161-163.

[3]李丽,叶文琴,田东惠.国内外护理岗位设置现状分析[J].护理研究,2013,27(4):876-877.

[4]张辰,范秀云,李庆印,等.心血管病房护士岗位管理方法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47-50.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8

一、目的意义

深化新形势下反腐倡廉教育,开展岗位廉政教育。切实增强廉政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的有力举措,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参与反腐倡廉教育的有效载体,推进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实现教育模式新突破的有效途径。开展有针对性的岗位廉政教育,对于切实增强公职人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为加快Xx文化事业的发展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目标要求:

查找岗位风险,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梳理教育内容,设计岗位教案,落实教育措施等手段,针对不同的工作岗位设置相应的教育内容,实现有针对性、个性化的教育,使教育的方式从以灌输为主走向互动启发,力争使全局工作人员知晓岗位廉政行为规范,并把岗位廉政的要求变成个人自觉的行为习惯。

三、教育对象:

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

主要分三个阶段四、方法步骤:从8月中旬到12月底结束。

一动员部署阶段8月底前

制定工作方案,结合本局工作实际。成立工作班子,明确工作任务,召开动员会,明确岗位廉政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步骤。加强对岗位廉政教育意义的宣传,提高广大干部职工对开展岗位廉政教育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

二组织实施阶段9月3日至12月15日

全面梳理岗位职责,1明确岗位职责。依据“三定方案”及有关规定。明确每名公职人员的工作职责,岗位目录按照“三定方案”确定,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和行为规范,明晰权力边界。岗位职责由每个公职人员自已填写,并交单位负责人审核后以电子版的形式交廉政教育办公室。时间安排在9月底前完成。

针对不同的岗位,2查找岗位风险。通过发动工作人员自己查,工作人员互相查,面向管理服务对象征求查等途径,查找每个岗位的廉政风险点,并提出预防的对策措施。原则上公职人员要求填写23个岗位廉政风险点,并以电子版的形式上交岗位廉政教育办公室。时间安排在9月底前完成。

结合岗位廉正行为规范和相关的制度要求,3梳理教育内容。根据查找出来的岗位廉正风险点。从落实易产生腐败和不正之风的环节,工作人员思想认识上最模糊的问题等方面入手,梳理好教育内容,并随着保护事业发展和形势的变化,不断的加以丰富和完善。组织公职人员参加电视专题片事迹报告会和到警示教育基地参观图片展。并有公职人员中开展征集廉政方面的格言警句,要求每个人至少提供一条格言警句,上报岗位廉政教育办公室。时间安排在10月底前完成。

通过设计鲜活的情景案例再现廉政风险,4设计岗位教案。梳理教育内容的基础上。把枯燥的岗位廉正行为规范转化为生动的案例和情景,形成全局的岗位廉政教案。要求公职人员针对自已的岗位特点和最容易出现的岗位风险点,设计23个情景案例,并根据法纪规定作出正确答案和出具有关法律条款和党纪规定的依据,以电子版形式上报岗位廉政教育办公室。时间安排在11月底前完成。

案列讲座,5落实教育措施。选择有效的教育载体:如举办知识竟答。开展情景模式和廉政谈访等方式,形成覆盖全部工作人员所有岗位,突出重点风险岗位的以职责廉政行为规范为具体内容的个性化互动教育模式,让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了解自身的岗位廉政风险和行为规范,知道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并签订廉政承诺书,使其在面对类似的情形时能够作出正确的选择达到入脑入心的教育目的也体现出组织的提醒和关爱。时间安排在12月底前。

三、总结回顾阶段12月底

并对实际教育效果进行调查,对岗位廉政教育工作进行回顾。总结提炼成功的经验和做法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局长任组长,为加强对岗位廉政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班子成员、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统一协助组织岗位廉政教育工作,把岗位廉政教育与全局的各项工作统筹安排,协同推进,形成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做好统筹兼顾。

做好以工作相结合的文章,开展岗位廉政教育要总体规范统筹兼顾。不断增强教育效果,要把岗位廉政教育以加强制度建设和强化监督管理相结合,规范工作人员的从政行为,减少和降低岗位廉政风险;要进一步构建权力阳光运行机制和廉情预警机制相结合,及时地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解决在萌芽状态;要与职业道德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相结合,为促进党政清廉干部职工勤廉营造良好氛围。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9

(一)基本思路

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明确规定了对部分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实行工作岗位安置,面对退役士兵安置的新政策、市场经济体制下安置工作的新要求、退役士兵的新期待,必须慎重做好符合安排工作条件退役士兵的岗位安置,自觉维护退役士兵安置政策法规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管理力度,制定出一系列规范机关事业单位用人管理的制度和政策。退役士兵尽管符合安排工作的条件,但绝大多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不缺编,加之人事机构改革的深入,凡进必考的用人机制,虽然《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对退役士兵岗位安置尽管做了政策性规定,但与现行人事政策用人规定相矛盾,缺乏保障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役士兵进岗进编的政策规定。从2001年以来,国家对符合安排工作条件的退伍义务兵实行自谋职业安置与安排工作相结合的政策措施。这一政策规定和安置方式,尽管是妥善安置退役士兵的办法,实际上形成绝大多数地方更加忽视退役士兵岗位安置的探索和研究,以自谋职业货币安置方式替代工作岗位安置。但如何做好岗位安置?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存在。

(二)应对措施

一是对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应优先安排退役士兵。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各部门根据工作需要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要利用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退役士兵进岗,并签订安置协议。

二是针对退役士兵岗位安置难的现实,县级人民政府应对所辖的企业采取硬性分配任务,每个单位一年接收一名或两名退役士兵。做到每个单位都明确安置任务、提前谋划安置任务、认真落实安置任务,要求每个企业单位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确保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平衡推进。

二、开展退役士兵培训工作的主要做法

2011年冬季我县共接收退役士兵605人,其中农村籍退役士兵416人,城镇退役士兵189人。安置工作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长期政治任务。随着安置改革的不断深入,新修订的《退役士兵安置条例》已出台,为使退役士兵全面提高自主择业的能力,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县及时制定了《县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实施方案》,并与我县诚杰技术学校、乐行驾校以及合肥建工技师学院联系并实地进行考察,根据退役士兵自愿报名和自选的类型(有驾驶、汽车维修、摩托车维修、电焊等十多种类型),到我县指定的学校进行免费技能培训。主要采取短期培训方式,按3个月培训时间,每人标准按2200元安排资金(含学杂费、吃住费、生活补助费)。培训经费除省财政补助的资金外,不足部分由县财政承担。共参加培训人员160人,培训结束后,由培训学校负责推荐到有资质的企业工作,使他们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抢占先机,自主创业,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存在问题和建议

鉴于国家宏观政策和退役士兵的择业观念,使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压力很大,这也是影响稳定的一大隐患。如退役士兵在入伍时已有安置手续,而退伍时部队又让他们采取自主就业,领取每服一年兵役发放4500元的补助金,但地方就不再进行审批安置,而地方的一次性补助金又高于部队的补助金额。为此,部队和地方补助金比例的失衡,会使退役士兵有一种不平衡的心里。建议上级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使城镇退役士兵在自谋职业的待遇问题,有个可行的办法。

四、下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加强领导。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加强对退役士兵安置工作的领导,切实加强责任心,使安置工作有个可靠的组织保障。

岗位工作安排范文篇10

一、迅速行动,周密安排。我局高度重视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迅速行动,周密安排,做到四个到位。一是实施方案到位。5月5日,局党组以宜市价党组[2011]03号文印发了《市物价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主要内容、实施范围、时间安排、工作措施和工作要求。二是思想认识到位。召开了全局干部职工动员大会,组织学习了上级有关风险岗位廉能管理文件和规定,并印发了宣传资料,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廉能意识,以及自觉参与岗位廉能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组织领导到位。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党组书记为副组长,其他副职局领导和各科(局)负责人为成员的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局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的具体工作,确保组织实施落到实处,形成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协助抓、科室负责人主动抓的良好氛围。

二、积极排查,查找风险。紧密结合本局实际,按照局领导班子、局领导个人、各科(局)和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四个层次,对价费行政审批、价格行政执法、价格鉴定、价格成本调查、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所有岗位进行了认真排查,深入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外部环境等中存在的岗位风险。按照个人岗位风险点由个人排查提出、所在科室初审、党支部审核、党组审定,科(局)风险点由科(局)排查提出,分管领导初审、党组审定,局领导班子风险点由局领导班子成员排查提出、党组审定的程序,层层把关,查找和确定岗位风险点,确保了风险点应找尽找、不遗漏。

三、按照标准,准确定级。为使风险点等级确定准确,我局按照等级确定标准,结合价格工作职能,进一步细化了风险岗位风险点等级确定标准,在此基础上,按照局领导班子风险点等级由局党组确定,各科(局)岗位风险点等级由分管领导初审后由局党组审定,科级及以下干部职工岗位风险点等级由所在科室初审、所在党支部审核、局党组审定的程序,确定各风险岗位风险点的等级,确保了等级确定的准确。

四、制定措施,关口前移。在确定风险岗位风险点和风险等级的基础上,按照工作岗位廉能管理总要求,对照法规、政策,分别按照岗位职责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制度机制风险、外部环境风险等方面,分别制定防控措施。同时,对已有的相关工作制度和办事流程等,按照廉能风险防范要求进一步补充完善,使各项廉能风险防控措施充分汇集民智、反映民情、体现民意,切实做到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人,做到风险防范关口前移。

五、实施监管,积极防控。一是建立廉能风险监督渠道。通过本局网站公开了风险岗位职权目录、各项价格业务运行流程图、事项办理条件、办理依据、办理时限、办理标准、机关效能监督举报电话等,接受社会监督。二是落实廉能工作责任。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向一把手负责,各科室(局)负责人向分管领导负责,科(局)人员向(局)负责人负责的廉能工作责任制,以及向一级负责,谁出问题谁负责。三是强化教育监督考核。采取案例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加强量能教育,并把风险岗位廉能管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范畴,管好干部,防患未然,确保党员干部零违纪,实现对廉能风险有效地防控。

六、有效防范,效果初显。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使全局干部职工的风险意识、廉能意识得到了进一步强化、工作作风得到了提升、队伍建设得到了加强,各风险岗位的防控措施得到了完善、价格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是强化了风险防范意识。全局干部职工通过风险岗位廉能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廉能意识,强化了风险防范意识。

二是规范了价格行政行为。通过廉能岗位风险排查,以及防范措施的制定与落实,进一步提高了价格行政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