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轮换制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1:06:14

岗位轮换制度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1

建立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对提高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正确运用手中权力,保证清正廉洁,防止违规违纪问题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调动干部职工学习积极性,增强知识更新紧迫感所不可少的重要措施。我个人认为,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能够防微杜渐,防止腐败。同志曾指出:“每个干部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我们中心作为办理xxxx登记的部门,应该说每个干部职工手中都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如何正确运用手中权力,时刻在考验着每个干部职工。而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就能够避免一些人员因长期在一个科室工作而滋生腐败现象。

二是能够消除误解,增进团结。岗位轮换有利于打破科室以之间横向的隔阂和界限,为工作中协作配合打下基础。平时产生本位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缺乏对其它科室的工作流程的了解和人员之间缺乏交往接触。而通过岗位轮换,便可消除这些弊病,也有助于职工认识到本职工作与其它科室工作的关系,从而更加理解本职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进科室之间的团结协作。

三是能够多岗锻炼,培养人才。要想培养出能够独挡一面的复合型人才,内部的岗位轮换可以说是一种既经济又有效的方法。通过岗位轮换既能培养一个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也可以使各科室人员更具有活力,既可以加强业务工作的全面了解,也可以扩大知识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四是能够消除不满情绪,激励工作热情。一个人在同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就会产生厌烦感和对待分工的不满情绪,而适当的轮换岗位会使人产生一种新鲜感和工作紧迫感。这样既可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又能发现有发展潜力的人才,是增强职工工作满意度的一种有效方法。

五是能够避免僵化,利于工作创新。长期从事于某一项工作的人,无论原来多么富有创造性,但是在经过长时间的消磨后,都将会逐渐丧失对工作内容的敏感而流于照章办事,有时甚至还会出现推诿扯皮的现象。通过定期进行岗位轮换,可以促使其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和发挥出更多的创造性。

虽然实行岗位定期轮换制度,对于改善队伍结构,提高职工综合素质,具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应该正确处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做到用人所长。在岗位轮换制的同时,必须要注意人才资源管理的基本原则,即用人所长,避人所短。在制定岗位轮换计划时,应制定详尽的长期计划,根据每个干部职工的能力特点和兴趣爱好统筹考虑安排,在内部人才合理流动的基础上,尽量做到用其所长,这样才能提高人才使用效率。

二是要做到自主自愿。虽然岗位轮换可以提高职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热情,但因具体情况的不同,效果也各不一样,要使岗位轮换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要与职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定人员轮岗计划的同时,要与参与岗位轮换的职工进行有效的沟通,实行双方见面、双向选择等方式,减少由于岗位突然变化给员工带来的心理不安定和焦虑,使岗位轮换达到应有的效果,防止出现因岗位轮换,而产生思想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的现象发生。

三是做到人员合理流向。每个科室人员所负担的工作职责有所不同,对于职工素质要求也不一样。在岗位轮换时,既要考虑到各科室工作的实际需要,也要发挥岗位轮换人员的才能,保持各科室之间的人才相对平衡,推动组织效能的提升。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2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岗位轮换制度,各级行也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轮换机制,但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岗位轮换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员工技能单一,岗位轮换有难度。近几年各银行为在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备也不断更新,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银行的各工作岗位具有业务种类全,业务量大的特点,造成银行分工比较细,使得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工作的员工,只对自己分管的业务熟悉,而对其他业务知识了解较少,这极大降低了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随着各国有银行机构的撤并,人员的分流,各网点人员较为紧张,这就要求员工能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而现有员工的人员素质差距较大,部分人员离开自己的原工作岗位后,受操作技能单一化影响,很难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得换岗时,真正能适应新岗位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造成岗位轮换比较有难度。

(二)岗位轮换缺乏长远规划。各行对专业人员有了定期岗位轮换的要求,但存在重业务发展、重业绩,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倾向,岗位轮换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抓,而缺乏对岗位轮换的长远规划,轮换时没有针对性,搞突击化,往往使员工觉得比较突然,不安心工作,思想上产生波动,对工作造成影响。

(三)忽视对重要岗位的轮换。虽然对重要岗位轮换有相关规定,但一些行领导对重要岗位的轮换却较少,对上级行关于对重要岗位轮换的要求只是应付的态度,在他们思想中存在着怕换上新手,出了差错,影响对本单位的考核。因此,岗位轮换时只对非重要岗位进行轮换。

(四)岗位差异影响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由于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不一样,往往形成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条件、待遇、工作量的不同,而使员工形成了一些好岗位和差岗位的观念,这给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五)岗位轮换与考核机制脱节。具体表现为岗位轮换没有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岗位轮换后,缺乏相应的晋升制度,且岗位轮换员工通常不会在新岗位中被委以重任,使换岗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岗位轮换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得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商业银行新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综合业务等银行业务品种的产生,金融业务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合适的范围内实行岗位轮换是解决这一问题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岗位轮换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岗位轮换作为一项制度来长期坚持,将使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能形成一种比学习、比贡献、讲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业务操作能力更全面。目前,金融从业员工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倾向,熟悉单项、传统业务的人多,熟悉全面、新业务的人少;这种一人一岗,长期不动的状况已很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务的发展。从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员工在适当的范围内实行轮岗后,相互之间将会你教我,我教你,每人可获得两项技术,几次轮换后,既能熟练快捷地办理柜面业务,又能安全有效地办理柜台业务,成为精一行、通两行、会三行、懂四行的复合型员工,也适应了金融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增强员工自信心。长期间在一个岗位工作,会放松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思想上产生麻痹,从而造成工作上差错,同时也容易产生惰性心理。通过轮岗,增加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增强胜任各项业务的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较好体现。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主人公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作为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营管理的着力点在用人上,只有盘活人、用活人,才能经营好。员工有思想、有活力、也有差异特性,需要不断提取个性特长,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潜力,使工效达到最佳。实行岗位轮换就是抓住人本位管理的这个着力点,从客观环境上给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员工在各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其长处,同时也搭建了员工间持续沟通的平台,避免员工间相互不理解,相互攀比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其工作新鲜感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增强凝聚力,促进业务发展。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如缺少必要的交流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联动功能的发挥,岗位轮换后必能促进部门间的联系,融洽员工之间关系,使相互之间的理解、宽容更多一些,矛盾少一些。岗位轮换后的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各项业务向前发展。

(五)有利于提高员工竞争能力。目前,各岗位竞争上岗势在必行,而竞争上岗的基础是公平、公正,如果一个员工长期重复做着某一项相同的工作,没有其他工作岗位的体验,又如何谈得上公平竞争呢?实行岗位轮换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得到在各岗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岗位轮换过程中,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胜任哪个岗位的工作,为员工公平竞争上岗打好基础,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个人发展与银行机能提升的双赢。

(六)减少案件的发生。现阶段,随着金融企业改革的逐步加快,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内部作案造成损失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原因除了制度坚持不够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岗位轮换制度坚持不够,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岗位轮换形成一种制度后,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个监督制约机制,某岗位职责完成的怎么样,有无缺点和漏洞,至少有另一个人可以评定。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易发案件的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特别是会计、信贷、国际业务等重要岗位的轮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考核性,从制度上制约了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效地防范了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岗位轮换应采取的措施

岗位轮换促使员工在岗位练兵中进步,在创新中获得人力资本的增值,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各行负责人要从防范案件的高度,提高对岗位轮换的认识,加强对岗位轮换的领导,把岗位轮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这个“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同时应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精神,使员工明确轮岗的重要性,为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展轮岗前谈话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工作岗位的改变是件大事,处理不好易使员工闹情绪,影响工作,因此,具体实施前要逐人进行谈话,了解员工思想活动情况,使员工放下包袱以愉快心情接受新的工作安排,防止出现因岗位轮换而产生思想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现象的发生。有些员工长期从事一项业务,脑海里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工作也比较顺手,满足于现状,不是很愿意在去接受新的业务,还有一些员工不愿意去接受比原先岗位工作相对任务更重、风险更大的岗位。因此要切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员工知道实行岗位轮换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好方法,激励员工勇于挑战新的事物。

(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搞突击。坚持岗位轮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案件、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制定轮换规则。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长期计划,根据每位员工年龄、能力、经历不同,因人而宜,统筹安排,在合理流动基础上,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要根据本专业的人员安置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轮换,可采取岗位互换、岗位循环、专业互换、专业循环、跨网点轮换、跨部门轮换等形式;同时应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和时间间隔,避免过于频繁轮换给员工心理带来冲击,使新知识掌握不牢,轮换应分批次进行。

(四)加强员工业务知识培训。在岗位间人员变动较大,尤其是岗位交接和人员对新的业务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对轮岗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的解决措施,就易造成管理上和制度上的漏洞,调换岗位后,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与业务需求,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整个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才能达到原有的协调性、一致性与高效性,因此必须组织员工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员工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岗位的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达到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服务质量,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培训不搞“齐步走”,而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理论、管理方面培训;对骨干采取培训班、研讨等形式提高适应能力;对一般员工则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防止对新的工作一知半解。

(五)保持业务发展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注意采取灵活的以老带新方式理顺与客户关系,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做到不因人为原因,使优质客户随之流失,处理好轮岗与保持经营稳定性关系。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3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岗位轮换制度,各级行也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轮换机制,但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岗位轮换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员工技能单一,岗位轮换有难度。近几年各银行为在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备也不断更新,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银行的各工作岗位具有业务种类全,业务量大的特点,造成银行分工比较细,使得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工作的员工,只对自己分管的业务熟悉,而对其他业务知识了解较少,这极大降低了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随着各国有银行机构的撤并,人员的分流,各网点人员较为紧张,这就要求员工能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而现有员工的人员素质差距较大,部分人员离开自己的原工作岗位后,受操作技能单一化影响,很难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得换岗时,真正能适应新岗位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造成岗位轮换比较有难度。

(二)岗位轮换缺乏长远规划。各行对专业人员有了定期岗位轮换的要求,但存在重业务发展、重业绩,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倾向,岗位轮换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抓,而缺乏对岗位轮换的长远规划,轮换时没有针对性,搞突击化,往往使员工觉得比较突然,不安心工作,思想上产生波动,对工作造成影响。

(三)忽视对重要岗位的轮换。虽然对重要岗位轮换有相关规定,但一些行领导对重要岗位的轮换却较少,对上级行关于对重要岗位轮换的要求只是应付的态度,在他们思想中存在着怕换上新手,出了差错,影响对本单位的考核。因此,岗位轮换时只对非重要岗位进行轮换。

(四)岗位差异影响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由于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不一样,往往形成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条件、待遇、工作量的不同,而使员工形成了一些好岗位和差岗位的观念,这给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五)岗位轮换与考核机制脱节。具体表现为岗位轮换没有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岗位轮换后,缺乏相应的晋升制度,且岗位轮换员工通常不会在新岗位中被委以重任,使换岗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岗位轮换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得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商业银行新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综合业务等银行业务品种的产生,金融业务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合适的范围内实行岗位轮换是解决这一问题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岗位轮换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岗位轮换作为一项制度来长期坚持,将使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能形成一种比学习、比贡献、讲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业务操作能力更全面。目前,金融从业员工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倾向,熟悉单项、传统业务的人多,熟悉全面、新业务的人少;这种一人一岗,长期不动的状况已很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务的发展。从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员工在适当的范围内实行轮岗后,相互之间将会你教我,我教你,每人可获得两项技术,几次轮换后,既能熟练快捷地办理柜面业务,又能安全有效地办理柜台业务,成为精一行、通两行、会三行、懂四行的复合型员工,也适应了金融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增强员工自信心。长期间在一个岗位工作,会放松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思想上产生麻痹,从而造成工作上差错,同时也容易产生惰性心理。通过轮岗,增加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增强胜任各项业务的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较好体现。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主人公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作为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营管理的着力点在用人上,只有盘活人、用活人,才能经营好。员工有思想、有活力、也有差异特性,需要不断提取个性特长,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潜力,使工效达到最佳。实行岗位轮换就是抓住人本位管理的这个着力点,从客观环境上给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员工在各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其长处,同时也搭建了员工间持续沟通的平台,避免员工间相互不理解,相互攀比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其工作新鲜感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增强凝聚力,促进业务发展。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如缺少必要的交流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联动功能的发挥,岗位轮换后必能促进部门间的联系,融洽员工之间关系,使相互之间的理解、宽容更多一些,矛盾少一些。岗位轮换后的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各项业务向前发展。

(五)有利于提高员工竞争能力。目前,各岗位竞争上岗势在必行,而竞争上岗的基础是公平、公正,如果一个员工长期重复做着某一项相同的工作,没有其他工作岗位的体验,又如何谈得上公平竞争呢?实行岗位轮换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得到在各岗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岗位轮换过程中,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胜任哪个岗位的工作,为员工公平竞争上岗打好基础,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个人发展与银行机能提升的双赢。

(六)减少案件的发生。现阶段,随着金融企业改革的逐步加快,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内部作案造成损失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原因除了制度坚持不够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岗位轮换制度坚持不够,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岗位轮换形成一种制度后,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个监督制约机制,某岗位职责完成的怎么样,有无缺点和漏洞,至少有另一个人可以评定。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易发案件的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特别是会计、信贷、国际业务等重要岗位的轮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考核性,从制度上制约了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效地防范了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岗位轮换应采取的措施

岗位轮换促使员工在岗位练兵中进步,在创新中获得人力资本的增值,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各行负责人要从防范案件的高度,提高对岗位轮换的认识,加强对岗位轮换的领导,把岗位轮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这个“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同时应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精神,使员工明确轮岗的重要性,为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展轮岗前谈话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工作岗位的改变是件大事,处理不好易使员工闹情绪,影响工作,因此,具体实施前要逐人进行谈话,了解员工思想活动情况,使员工放下包袱以愉快心情接受新的工作安排,防止出现因岗位轮换而产生思想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现象的发生。有些员工长期从事一项业务,脑海里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工作也比较顺手,满足于现状,不是很愿意在去接受新的业务,还有一些员工不愿意去接受比原先岗位工作相对任务更重、风险更大的岗位。因此要切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员工知道实行岗位轮换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好方法,激励员工勇于挑战新的事物。

(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搞突击。坚持岗位轮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案件、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制定轮换规则。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长期计划,根据每位员工年龄、能力、经历不同,因人而宜,统筹安排,在合理流动基础上,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要根据本专业的人员安置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轮换,可采取岗位互换、岗位循环、专业互换、专业循环、跨网点轮换、跨部门轮换等形式;同时应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和时间间隔,避免过于频繁轮换给员工心理带来冲击,使新知识掌握不牢,轮换应分批次进行。

(四)加强员工业务知识培训。在岗位间人员变动较大,尤其是岗位交接和人员对新的业务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对轮岗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的解决措施,就易造成管理上和制度上的漏洞,调换岗位后,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与业务需求,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整个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才能达到原有的协调性、一致性与高效性,因此必须组织员工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员工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岗位的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达到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服务质量,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培训不搞“齐步走”,而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理论、管理方面培训;对骨干采取培训班、研讨等形式提高适应能力;对一般员工则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防止对新的工作一知半解。

(五)保持业务发展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注意采取灵活的以老带新方式理顺与客户关系,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做到不因人为原因,使优质客户随之流失,处理好轮岗与保持经营稳定性关系。

(六)建立管理、考核、监督制度。为保证岗位轮换工作的顺利进行,各行人力资源部门要负责考核、监督各部门业务岗位轮换工作,并建立各行的业务岗位人员轮换岗位工作档案,对部门提出的人员调整建议认真研究,及时向领导反映,提出落实意见,对计划的实施实行动态管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对原岗位工作业绩、政治表现、执行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对重要岗位离岗稽核,并做好检查记录,将结论填入换岗登记表中,交人事部门存档。

一言以蔽之,岗位轮换制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课题。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对银行业务发展不仅带来新的契机,也对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标准、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在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岗位轮换制的常抓不懈,将使得制度的执行、风险的控制有了坚实的基础,也使能力强、水平高的后备人才在轮换中脱颖而出,为金融业的持续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真正为商业银行业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4

关键词:岗位轮换;国有商业银行;综合素质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WTO的加入虽然带来了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金融市场,大步跨入金融全球化行列,与国际范例接轨等种种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金融领域开放所带来种种机遇的同时我们也将面临国际金融界的种种挑战,国有商业银行可谓面临着国内外竞争对手的双重压力。在现代商业银行已进入一个全方位竞争的年代里,国有商业银行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在人才、客户、服务、创新等方面下功夫,尤其是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做到人尽其才显得尤为重要。而从总体上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从业人员较多,但复合型人才缺乏,这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加大员工培训力度,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全面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本文拟就国有商业银行岗位轮换制度谈几点粗浅认识。

一、岗位轮换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虽然已经开始重视岗位轮换制度,各级行也已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岗位轮换机制,但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岗位轮换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一)员工技能单一,岗位轮换有难度。近几年各银行为在同业中取得领先地位,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设备也不断更新,各种新业务不断推出,银行的各工作岗位具有业务种类全,业务量大的特点,造成银行分工比较细,使得长期在同一部门、同一岗位工作的员工,只对自己分管的业务熟悉,而对其他业务知识了解较少,这极大降低了员工的综合业务素质。随着各国有银行机构的撤并,人员的分流,各网点人员较为紧张,这就要求员工能适应不同岗位的工作要求。而现有员工的人员素质差距较大,部分人员离开自己的原工作岗位后,受操作技能单一化影响,很难适应新工作岗位的要求,使得换岗时,真正能适应新岗位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造成岗位轮换比较有难度。

(二)岗位轮换缺乏长远规划。各行对专业人员有了定期岗位轮换的要求,但存在重业务发展、重业绩,轻提高员工综合素质的倾向,岗位轮换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将其作为一项日常性的工作来抓,而缺乏对岗位轮换的长远规划,轮换时没有针对性,搞突击化,往往使员工觉得比较突然,不安心工作,思想上产生波动,对工作造成影响。

(三)忽视对重要岗位的轮换。虽然对重要岗位轮换有相关规定,但一些行领导对重要岗位的轮换却较少,对上级行关于对重要岗位轮换的要求只是应付的态度,在他们思想中存在着怕换上新手,出了差错,影响对本单位的考核。因此,岗位轮换时只对非重要岗位进行轮换。

(四)岗位差异影响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由于不同工作岗位的性质不一样,往往形成了各岗位之间的工作条件、待遇、工作量的不同,而使员工形成了一些好岗位和差岗位的观念,这给岗位轮换的有序进行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五)岗位轮换与考核机制脱节。具体表现为岗位轮换没有与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结合起来,岗位轮换后,缺乏相应的晋升制度,且岗位轮换员工通常不会在新岗位中被委以重任,使换岗发挥不了积极的作用,降低了工作效率。

二、岗位轮换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机构改革得深入发展和科技进步,商业银行新业务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国际业务、中间业务、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综合业务等银行业务品种的产生,金融业务发展日新月异,这就要求金融企业员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合适的范围内实行岗位轮换是解决这一问题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一)有利于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岗位轮换有利于提高员工的素质,岗位轮换作为一项制度来长期坚持,将使员工不断加强学习,激励员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大家互相学习,彼此交流能形成一种比学习、比贡献、讲奉献的良好工作氛围,增强了集体的凝聚力,业务水平得到提高,业务操作能力更全面。目前,金融从业员工中普遍存在这样几种倾向,熟悉单项、传统业务的人多,熟悉全面、新业务的人少;这种一人一岗,长期不动的状况已很不适应当前金融业务的发展。从防范经营风险的角度来看,员工在适当的范围内实行轮岗后,相互之间将会你教我,我教你,每人可获得两项技术,几次轮换后,既能熟练快捷地办理柜面业务,又能安全有效地办理柜台业务,成为精一行、通两行、会三行、懂四行的复合型员工,也适应了金融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二)增强员工自信心。长期间在一个岗位工作,会放松对规章制度的执行,思想上产生麻痹,从而造成工作上差错,同时也容易产生惰性心理。通过轮岗,增加对各项规章制度的了解,增强胜任各项业务的自信心,提高员工的创造性,为他们提供平等竞争条件,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挂钩,使员工的劳动价值得到较好体现。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主人公意识,激发工作积极性。作为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经营管理的着力点在用人上,只有盘活人、用活人,才能经营好。员工有思想、有活力、也有差异特性,需要不断提取个性特长,调动工作积极性,激发工作潜力,使工效达到最佳。实行岗位轮换就是抓住人本位管理的这个着力点,从客观环境上给员工创造学习的机会,让员工在各个岗位上得到锻炼,充分发挥其长处,同时也搭建了员工间持续沟通的平台,避免员工间相互不理解,相互攀比的不平衡心理,增强其工作新鲜感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四)增强凝聚力,促进业务发展。由于各部门之间业务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如缺少必要的交流往往会影响到整体联动功能的发挥,岗位轮换后必能促进部门间的联系,融洽员工之间关系,使相互之间的理解、宽容更多一些,矛盾少一些。岗位轮换后的部门,输入了新鲜血液,培养了复合型人才,从而促进各项业务向前发展。

(五)有利于提高员工竞争能力。目前,各岗位竞争上岗势在必行,而竞争上岗的基础是公平、公正,如果一个员工长期重复做着某一项相同的工作,没有其他工作岗位的体验,又如何谈得上公平竞争呢?实行岗位轮换后,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就能得到在各岗位学习、实践的机会,使他们在岗位轮换过程中,知道自己的特长是什么,能胜任哪个岗位的工作,为员工公平竞争上岗打好基础,使有限的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个人发展与银行机能提升的双赢。

(六)减少案件的发生。现阶段,随着金融企业改革的逐步加快,经济案件也时有发生。这其中,内部作案造成损失的占了很大一部分,其原因除了制度坚持不够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岗位轮换制度坚持不够,人员长期在一个岗位上工作,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岗位轮换形成一种制度后,为各项工作提供了一个监督制约机制,某岗位职责完成的怎么样,有无缺点和漏洞,至少有另一个人可以评定。所以,对一些重要的、易发案件的岗位实行岗位轮换制度,特别是会计、信贷、国际业务等重要岗位的轮换,可以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增加工作的透明度和可考核性,从制度上制约了员工违法乱纪行为的发生,有效地防范了经济案件的发生。

三、岗位轮换应采取的措施

岗位轮换促使员工在岗位练兵中进步,在创新中获得人力资本的增值,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应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领导,做好宣传。各行负责人要从防范案件的高度,提高对岗位轮换的认识,加强对岗位轮换的领导,把岗位轮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将这个“软指标”变成硬指标,同时应组织员工学习有关精神,使员工明确轮岗的重要性,为轮岗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二)开展轮岗前谈话制度,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对每一位员工来说,工作岗位的改变是件大事,处理不好易使员工闹情绪,影响工作,因此,具体实施前要逐人进行谈话,了解员工思想活动情况,使员工放下包袱以愉快心情接受新的工作安排,防止出现因岗位轮换而产生思想对立情绪,影响工作现象的发生。有些员工长期从事一项业务,脑海里只有一种工作模式,工作也比较顺手,满足于现状,不是很愿意在去接受新的业务,还有一些员工不愿意去接受比原先岗位工作相对任务更重、风险更大的岗位。因此要切实做好耐心的解释工作,使员工知道实行岗位轮换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满足个人自身全面发展的最好方法,激励员工勇于挑战新的事物。

(三)全盘考虑,统一规划,不搞突击。坚持岗位轮换,提高员工综合素质,培养复合型人才,避免案件、差错事故的发生,就必须制定轮换规则。在制定岗位轮换制时,应制定长期计划,根据每位员工年龄、能力、经历不同,因人而宜,统筹安排,在合理流动基础上,提高人才的使用效率;各专业部门的负责人要根据本专业的人员安置情况进行有计划的轮换,可采取岗位互换、岗位循环、专业互换、专业循环、跨网点轮换、跨部门轮换等形式;同时应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和时间间隔,避免过于频繁轮换给员工心理带来冲击,使新知识掌握不牢,轮换应分批次进行。

(四)加强员工业务知识培训。在岗位间人员变动较大,尤其是岗位交接和人员对新的业务尚未熟悉的情况下,对轮岗可能出现的问题如果没有预见性的解决措施,就易造成管理上和制度上的漏洞,调换岗位后,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与业务需求,要经历一个适应的过程,整个工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磨合与调整,才能达到原有的协调性、一致性与高效性,因此必须组织员工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使员工能及时补充新知识、掌握新岗位的规章制度,更好地适应新岗位的需要,达到使员工学习新知识,提高操作技能,加强服务质量,开阔视野,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培训不搞“齐步走”,而采取多层次,全方位的培训,对高级管理人员通过交流、出国进修等方式加强理论、管理方面培训;对骨干采取培训班、研讨等形式提高适应能力;对一般员工则加强岗位技能培训,防止对新的工作一知半解。

(五)保持业务发展的连贯性与稳定性。注意采取灵活的以老带新方式理顺与客户关系,保证业务的平稳过渡,做到不因人为原因,使优质客户随之流失,处理好轮岗与保持经营稳定性关系。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5

一、为什么要进行企业内部岗位轮换

1、人性化管理的需要

根据DouglasMcGregor提出的Y理论的人性假设,高级需要决定个体行为。也就是说,企业员工除了薪酬之外,并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一般性事务,而是尽力追求适合自身的有挑战性的工作,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时,一个人长期从事某项固定的工作难免会带来烦躁和倦怠等感觉,从而产生抵触、消极等情绪。适当的岗位轮换能使员工比日复一日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更有新鲜感及挑战性,并对工作保持浓厚兴趣,从而有利于改善员工的心理状态,激活固有人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人性化管理的目的。

2、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对于可造之材,企业必须付诸精心地培育。唐代韩愈在《进学解》中讲到:“爬罗剔抉,刮垢磨光”,意指广泛选取并精心培植、造就人才。企业复合型人才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培养。企业管理者可以采用岗位轮换的办法扩大有发展潜质的员工的综合知识。新的岗位,新的职位,新的员工,新的问题,一切从头开始,这样不仅使他们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培养跨专业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他们了解其他部门、其他员工都在做什么,以有利于他们管理技巧的提高,从而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3、动态配置岗位的需要

“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企业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重视企业各项资源中最宝贵、最重要的资源——人才资源。但是,一个企业只有人才资源的堆积是不够的,必须对人才资源进行有效合理的配置。岗位轮换一方面让人才资源在一次次新的工作尝试中了解自己的职业性向和职业锚,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从而发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岗位,帮助企业管理者优化配置人才资源;另一方面使一个岗位有多个员工会操作,而一个员工又会多个岗位的工作,这样,不会因为个别员工的缺勤或临时短缺而影响各个业务活动的正常运转,达到岗位动态配置的目的。

4、消除隔阂的需要

消除隔阂需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多与对方在一起活动、谈心、疏通感情,彻底驱散双方心中的阴影。企业内部隔阂主要来源于对其它部门或员工工作的不了解,岗位轮换是消除企业内部隔阂最有效的办法。经过跨部门、跨岗位的岗位轮换之后,达到了积极沟通和公共关系建立的效果,使员工对其它部门或员工的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工作方式都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并能身体力行地感觉到其它部门或员工的辛劳,从真正意义上达到“换位思考”,进而明确其它部门或员工提出来的要求,部门或员工间的合作也变得更加默契,更加有效。

5、管理特殊岗位的需要

为了建立企业内部相互牵制、约束机制,防止违纪现象出现,企业的一些特殊岗位(如会计系统岗位)需要进行岗位轮换。会计系统岗位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在规定的期间内实行职责互换的制度。对关键岗位应轮换频繁一些,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其优点表现在:一方面,防止会计人员长期在固定工作岗位上任职钻内部控制制度缺陷的空子,图谋不轨;另一方面,通过岗位轮换,对会计人员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对舞弊者增加震慑力,并有助于明确经济责任。同样,其他重要岗位也可实行岗位轮换制度,以防止腐败、违纪等现象发生。

二、怎样进行企业内部岗位轮换

岗位轮换除了上面提到的需要外,还有防止人才外流、避免僵化、利于创新、相互激励、个人成果认知、个人行为适应总体工作流等需要。既然岗位轮换在企业管理实际工作中有如此多的需要,那么怎样进行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呢?

1、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应坚持的原则

在实施岗位轮换的过程中,应坚持如下原则:(1)长远发展原则。结合企业及富有潜质员工的客观需求考虑岗位轮换。(2)用人所长原则。根据员工的能力、兴趣和个性统筹考虑,尽量使其学有所长。(3)自主自愿原则。与员工进行有效沟通,减少由于岗位变化带来的心理不安和焦虑。(4)合理时间原则。充分考虑轮换的时间周期。轮换时间过短、过长都可能会适得其反。

2、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岗位轮换机制

企业内部岗位轮换机制是岗位轮换管理与实施的驱动力。首先,配合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一种学习、团结、创新、服从的文化氛围,营造企业内部岗位轮换的良好环境。其次,根据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科学制订一系列岗位轮换制度,包括岗位轮换管理办法、考核及效果评估办法等。再次,做好扩大宣传工作,让员工充分认识岗位轮换的作用、办法等,接受岗位轮换制度并做好岗位轮换准备。

3、有针对性地实施企业内部岗位轮换

针对不同的需求和群体采取相应的岗位轮换方式。对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应有意识地安排员工轮换做不同的工作,以取得多种技能并成为多面手;对于培养经营管理骨干,应使他们在不同部门之间横向移动,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并且与企业内各部门的同事有更广泛的交往;对于消除隔阂,应安排他们进行双向轮换,及时沟通,换位思考。

4、实施企业内部岗位轮换制度效果评估

效果评估是检验即定目标完成情况和改进并完善工作的有效途径。参加工作轮换的员工必须遵守新岗位的工作纪律,服从新岗位主管的管理,接受考核,新岗位主管将考核结果记录在《员工工作轮换登记卡》,作为奖惩、培训、晋升、待岗、再轮换的依据。同时,企业做好岗位轮换整体评估工作,判断岗位轮换类别、人员、方式等的可行性,并及时的进行改进和完善。

三、岗位轮换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推行岗位轮换机制的出发点是企业的长远利益,因而它和当前利益会产生一些冲突。在推行岗位轮换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难,每年大量的员工横向流动加重了人力资源部的负担,给业务部门的工作也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能会出现如下问题:

1、思想方面。由于学习动员工作不足,使得有的员工对岗位轮换机制认识不足,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淘汰,不愿意参加;有的员工认为岗位轮换是晋升的信号,“努力争取”参加;有的部门有本位主义思想,不愿意放走得力骨干,不愿意让别的部门的人员涉足本部门工作等等。

2、措施方面。针对岗位轮换前没有做好必要的培训,进行岗位轮换的员工都成了新手;因故未能及时参加岗位轮换的员工可能造成“错过班车”的感觉而影响情绪;岗位轮换必然相应引起岗位工资变化,可能影响员工收入或使工资计算复杂化等情况,企业未制订相关措施和程序。

3、影响方面。对保持和继承长期积累的传统经验不利,可能使工作效率降低;对掌握某些复杂专业技术不利,可能使这类技术水平降低或停止发展;

企业在组织建设中,应十分重视增强抵抗恶劣环境的“体质”,而不以眼前利益的一得一失为标准。所以综合岗位轮换中的以上问题,企业应采取积极态度予以解决:

1、进行有效的宣传和培训工作。企业可以利用下发文件、召开专题办公会议、召开学习讨论会等形式宣传岗位轮换的优点及制度、程序、注意事项等,让每位管理者和员工正确认识岗位轮换,形成一种开放的、自愿的、主动的、和谐的岗位轮换氛围。同时,加强岗位轮换教育培训工作。对于轮换的干部,防止干部在己任上,把政策用足,把资金用完,留下一个大窟窿由继任去补,或者在短期内把表面工作做了很多,但不考虑长期目标,竭泽而渔。对于轮换的一般员工,在岗位轮换之前要使他们对新岗位工作纪律、工作要求、工作程序等有初步了解,使他能很快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2、做好轮换前后的思想政治工作。一是要在岗位轮换之前要征求员工意见,不愿意轮换岗位的员工暂时不要勉强,否则在新岗位得过且过,达不到轮换的目的;二是做好部室负责人的工作,防止本位主义思想作怪,不愿意放走骨干员工,或者是不愿意接收轮换人员,从而产生抵触情绪;三是在说明新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帮助岗位轮换员工解决实际困难,防止员工对新岗位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开展工作;四是及时做好未能参加岗位轮换员工的思想稳定工作,防止他们看到别人岗位轮换而自己“原地不动”后,可能产生的失落及抵触情绪,甚至造成人才外流等不利情况发生。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6

关键词: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监督;岗位轮换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作为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采用的一系列会计工作方法,能够实现对企业经济和财务等方面的有效管控,为企业会计核算、监督及相应管理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时期,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这对企业会计工作带来了严竣的考验。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需要建立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内部会计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大幅度提升企业资金利用率,确保企业资金的安全,为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的新形势下,资本在国际市场的流动速度有了质的提升,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出现,金融交易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大环境下,企业需要拥有健全的、能够应对内外部变化的会计制度,否则会对企业的经营带来不利的影响。在当前我国企业发展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十分普遍,这其中涉及到会计制度缺陷和人员素质等因素,为了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企业需要针对自身的特点建立一套与其相符的会计制度,并进一步完善人才选拔机制,全面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企业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需要避免企业内部工作职能不同员工之间出现串通作弊的现象,因此在企业会计制度中,需要对不相干的职位进行分离处理,这样企业各部门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相互牵制的局面,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企业还要确保行使控制职能人员的素质与岗位的要求相符,从而为内部会计制度作用的发挥提供必要的条件。另外,还要完善企业内部相关管理制度,使业务制度与财务制度相互催进、相互监督,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占据优势,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方法

(一)转变会计观念。为了能够更好的落实财经法规的改革,需要深入学习理解新制度,因此要求企业会计人员要及时转变观念,加快推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在思想意识方面提高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前瞻性。要在企业内部设立完善的会计体系,做好人员配备,并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针对企业的发展实际来采取适宜的会计核算方式,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基础上,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制度,从而实现对企业会计事务的有效管理。(二)创建有利的环境。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不断对自己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为内部会计制度建设创建一个有利的环境。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会计组织机构设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兼顾不同岗位之间相互监督以及相互配合的原则。建立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制,以此来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管控,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以此来强化对资金和成本的预算重审,全面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实现对风险的有效控制,进一步建立健全风险预警、评估和报告制度,实现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全面防控。在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环境的同时,还要注意与良好的外部环境有效衔接,以此来推进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进程。(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企业在完善内部会计制度过程中,需要与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结合,可以适当的参照和借鉴成功的经验,制定出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同时还要对企业内部财务工作岗位进行规范设置,明确每个财务岗位的职责。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还要体现出企业发展特性,并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分析,确保企业会计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另外,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时,还要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综合考虑,以督促企业全员对会计工作的有效配合,从而形成部门之间的有效制约,更好的促进企业的更快更好发展。(四)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监督机制。根据企业所处行业以及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多层次的会计结构,形成规范的企业内部、外部监督机制,共同监督企业会计工作。一方面分别设置企业内部审计机构以及会计机构,各部门人员明确职责、相互制约,避免会计监督遭到人为干扰,进而杜绝财务信息造假的情况;另一方面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和其他独立的第三方,对企业会计工作进行客观、公正、全面的审计监督。(五)建立并完善岗位轮换制。由于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内部一个较为特殊的部门,因此企业要建立并完善岗位轮换制,即定期和不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岗位轮换,以此来预防财务人员任职期间一些错误发生后带来了的危害。而且实行岗位轮换制过程中,财务人员在换岗位过程中都需要对账目进行一次全面核实,可以有效的预防徇私舞弊现象的发生。在定期换岗的基础上加入不定期换岗制,可以对财务人员起到警示作用,规避其工作行为,减少违规事件发生的机率。对于岗位换轮制的实施,不仅仅单指会计人员,凡是企业内经手财务的人员都可以实施岗位轮换制,这样企业会计工作能够更好的渗透到企业各个环节中,更好的发挥出会计的重要职能,进一步对企业内部管理工作进行完善。

三、结束语

随着企业发展过程中内外部环境的越来越复杂,企业对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给予了更多的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以合法性、适应性、科学性、效益性和内部控制等作为会计内部制度建设所需要遵循的原则,为会计制度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做好会计制度建设的基础工作,强化内部监督,确保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善,从而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回建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问题探讨[J].菏泽学院学报,2013(08).

[2]金莹.关于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研究[J].经管空间,2014(10).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7

所谓人力资源规划,是指对企业的组织结构、工作岗位设置、员工职业生涯与发展等多方面内容进行计划、设定及管理,以最大程度的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统一。完善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制度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做好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根据企业经营的战略目标,有目的性的设置企业组织结构,从管理层到各个职能部门,均要有全面的考虑。根据专业性质以及部门要求进行有效科学分工,确定不同部门的职责以及管理人员的职权,按照命令链明确上下级关系,根据职位功能选择最适合的员工。其次,有计划地进行企业岗位分析。企业是在不断发展不断变化的,任何一个岗位都有着其内在的变化规律,并不是说岗位员工安排好之后,就可以一成不变永远都是最适合的。必要的有计划性的岗位分析,对于企业招聘以及配置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而且企业的绩效管理、薪酬福利也需要岗位分析来提供可靠数据。

2重视经济激励方式

经济激励方式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最有效的人力资源激励方式,也就是以最直接的物质激励———薪酬来实现对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之所以说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是因为薪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一个人物质、精神生活水平,其他任何因素都没有薪酬来得直接。市场经济时代,人们开始逐渐的意识到薪酬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是这并不是说现代社会可以崇尚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等腐朽思想,我们只是说薪酬是众多激励方式中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正确科学的薪酬激励机制是与员工的绩效,对工作所付出的努力、时间,自身所掌握的技能、经验有着密切关系的。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物质利益是他们所追求的。合理的薪酬水平对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有着很大的影响,特别是针对于国企领导干部薪酬的管理,应该执行“限高、稳中、托低”的基本原则,保证薪酬与工作业绩协调发展,不断落实业绩考核制度,促使企业领导干部能够一心为工作,一心求发展,一心创先进。近些年,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前提下,我国企业领导干部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在执行专业考核的基础上,主动申请下浮工资,并根据企业工作任务,有序上调了普通员工工资标准。这对于企业在困难时期的凝聚力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薪酬制度一定要与时俱进,形成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薪酬制度。

3逐步实行成就激励机制

所谓成就激励,就是考察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以及挑战性是否能够得到员工的认可,是否能够满足员工社会地位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员工的激励,让员工能够从工作中得到一定的成就感。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可以知道,人在得到生理及安全的需求之后,就会开始追求社会地位、自我价值等更高层次的需求。国企应该认识到员工的这种需求,通过完善的激励机制,满足员工高层次的需求。这里给出两种有效的激励方式:

3.1横向的岗位轮换横向岗位轮换是指企业按照计划期限,让员工在不同的岗位开展不同工作,以实现员工知识面的拓展,提高员工工作适应性,开发员工的综合能力。这种轮换制度已经在很多企业中开展,我国的国有企业也在逐步的实行。但是岗位轮换一定要事先根据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制定完善的轮换制度,哪些学生是走技术路线的,哪些学生是走财务管理路线的。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应该有着不同的岗位轮换部门。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8

关键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措施

如今的许多企业都存在着管理和经营不顺利的现象,企业存在的问题比较多,而在账单和财务管理方面更为集中,由此可见,一个优秀会计所具有的良好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所以企业对于会计的重视是有原因的。而在会计工作中,核算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因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操守不够而产生的财务问题比比皆是。因此,做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工作成为了社会和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现时代会计人员所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会计职业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地位和新发现,但是在会计形象塑造取得成绩的同时,会计职业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会计造假也依然存在,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时还存在不少问题。1.会计从业人员道德观念淡薄。当下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不容乐观,有不少会计从业人员为了自己的个人私欲,违背了会计职业道德操守做出了违反法律和个人道德的事情,主要体现在不少会计从业人员利用公职进行塞黑贪污、挪用公款等等,而这些违法行为严重地侵害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并触犯了法律。2.会计从业人员知识层面更新慢。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与技术不断发展,需要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目前我国的不少会计缺乏快速学习的能力,导致业务能力有所下降。快速学习的能力包括学会谦虚与待人,应当虚心的向任何人学习新知识、新事物,要有勇气不断在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经验。作为一名优秀的会计从业人员除了要求掌握足够的会计学知识,在工作上达到方便顾客,方便公司,还要掌握税法、审计等,让他们与会计办理紧密结合,更要掌握经济法、计算机和其他基础文化知识等。所以,会计人员不仅要了解财务的基本含义与概念,还要明白财务通则,才能使业务能力更加好,另外会计准则、财务制度、会计制度财务规范性、法律性的知识等,不能做出凭借自己一己私欲而违法的事情。

二、培养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建设工作的措施

1.坚持道德教育工作。会计人员的自律提高是培养会计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重要一步,而不断的让他们进行自我对照,自我提高,提高反应和自身业务水平非常有必要。会计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才可以做到清廉正直,有较高业务能力的会计从业人员。会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适应一直发展的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工作能力。2.完善我国信用评级监督体系。完善我国信用评级信息披露制度,建立利益冲突规避机制有利于会计从业人员从业的清廉程度,防止会计从业人员以权谋私,来谋取个人利益,施行多头监管模式,明确正确统一的监督措施,扫除监督盲区等等,为了使会计从业人员的道德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加大职业道德建设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很有必要。而划分较细来说,由于会计在经济上、身份上对企业的依赖性较大,所以往往会计会被企业负责人的道德素质所影响,跟古代“账房先生”一般,企业会计往往对企业负责人的指示言听计从,发挥会计的控制职能的可能性一再缩小,而摆脱企业控制,有一个独立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让会计从身份和金钱上与企业的关系不在那么紧密,对单位负责人的依附性减少,对净化会计圈子和从业外部环境有很大的作用,是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的根本举措。3.积极施行岗位轮换制度。会计岗位轮换制度在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通过会计工作的交接可以将账目不清、财务混乱等问题尽数消除,将每个人的责任和工作领域划分完整,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这对于会计从业人员的清廉度有了较高的保障,而企业也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实施岗位轮换前财务机构负责人制定符合本企业的岗位轮换管理办法,企业财务部门全面落实制定的岗位轮换制度,给每一位财务人员提供参考,大幅度提高会计工作质量,避免违规违法行为的出现。

三、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不断飞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使得会计从业人员在社会地位上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地位和新发现,但是在会计形象塑造取得成绩的同时,会计职业还是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会计从业人员在工作时还存在不少问题。在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下,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已经越来越紧迫,一个会计具备了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对会计人员个人的优良品质有所提升,更加会提高会计这个职业在社会中的崇高地位,

总之,对会计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是不容忽视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的社会系统工程,任重而道远,国家和社会应该给予这项工作支持和理解,使得会计工作拥有更多的人才和制度,这样会计人员的问题才会逐渐解决,让会计人员的诚信度和业务能力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杜沙,房文红.浅谈新时期会计从业人员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及对策[J].现代营销:经营版,2019(4):10.

[2]汪刚龙.会计职业道德缺失与内部控制失效的联动关系与治理措施[J].财经界,2019(3):130-131.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9

一、班级建设的功能定位

在新基础教育理念指引下,我校对班级建设的功能定位有了新的认识和追求,班级建设在使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发展的同时,班级集体也得到鲜活的发展,使班级呈现团结向上,生气勃勃的景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班级成为学生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发展的场所

班级组织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集体就是个人的老师”,学生在班级里,通过集体的共同生活和学习,内化社会规范,积累社会经验,逐步意识到个人在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公众意识、责任意识、义务意识和平等意识。同时班级建设也是学生个体和群体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重要阵地,学生在班级的各种教育活动中,不断提高自理能力,为转换社会角色打下良好基础。

2.班级成为学生人格健全的主阵地

(1)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一个师德高尚、知识渊博、教育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人格榜样,因而班级群体对学生人格影响的魅力首先来自于班级任课教师的人格魅力。

(2)班级教育活动的影响。班级活动,例如德育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有助于学生人格的完善,并能促使学生融入班集体的大家庭中去。

(3)班级氛围影响。班级管理的科学化、人文化,能促使学生参与管理,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生通过自我管理的培养,能提高竞争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班级成为培育新人的沃土

一个学生在优秀的班级集体中,其认知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活动能力强,创新精神足,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信心,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班级的沃土培育了祖国的花朵,培养了祖国的未来。

4.班级建设呼唤人的主体精神

(1)树立全体思想。班级建设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树立主体思想。班级建设的主体是学生,班级的发展应着眼于学生主体的发展,让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班主任工作的重心应放在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上,把学生放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前沿经受锻炼、考验,让学生学会做集体的主人、国家的主人。

(3)树立发展思想。每一个学生都有主观能动性、潜在发展性,班级建设就是要根据班级实际、学生实际,制定不同方略,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4)树立人文思想。班级建设要以人为本、以班为本,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学生意愿和情感的基础上,循循善诱,调动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和内驱力,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5)树立反思思想。班级建设的反思包含教师的反思、学生的评价、班级集体的回顾总结及新目标的提出。教师要经常倾听学生的意见,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宽容,使学生的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二、班级建设的实践探索

在班级建设新模式的探索实践中,我们充分关注学生的生命性、儿童性和差异性,使各个实验班的班级建设形成各自特色,展现各自风采。

(一)构建学生自我教育模式

1.建立班级理事会

在班级中总有一些不声中响不起多大作用的学生,他们虽然默默无闻,但他们也有一定的管理思想,有议政能力。班干部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往往是在小范围内(即班委)确定工作方案,讨论班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不能顾及班级整体的情况。实施班干部轮岗制后,就可对每轮的工作作出一定的评价,这能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

基于上述情况,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设置“班级理事会”的组织机构,让学生共同参与班级管理,从而在班级管理上形成在教师指导下由班委负责,班级理事会督促、协调,学生自我管理的三级管理制度。

班级理事会成员组建:在学生自我竞选的基础上,由学生民主选举产生,班委干部不得兼任班级理事会工作,班委换岗后,如理事会成员有被选为新班委干部的,则不得续任理事会职务,由学生另选举增补理事会成员。班级理事会主席由理事会成员选举产生,班级理事会的工作由理事会的正副主席组织进行,各成员分别负责各部门工作。经过一个阶段的运作后,对理事会的组建作一些调整,由学生重新选出理事会的正副主席,再由两位主席主持理事会成员的招聘工作。学生可根据自身的能力及意愿积极应聘,保持理事会的全员参与性和定期轮换制。

班级理事会主要工作职责:(1)讨论班委提出的各种设想及大型活动方案,就其内容及存在问题提出建议;(2)每周召开一次例会,对班委的本周工作作出小结,综合学生意见,加以整理后,与班主任和班委交流;(3)帮助班委各部门负责同学搞好各方面工作;(4)在吸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班干部考核方法及评估标准,然后组织对每轮班委工作及各岗位的评价。

班级理事会的主要工作:(1)重点讨论班级岗位的设定。(2)协助班委一起制定班级常规管理制度(后取名为《班规大典》)。(3)对各岗位进行评价、审议,对每轮班委工作作出评估。(4)协调班委各部门搞好各方面工作。(5)对违纪学生(无论是班委干部、班级理事会成员或其他学生)进行教育和处理,每月还要做一次“星星榜”的评选工作。

《理事会章程》的制定:由理事会主席组织各部门制定本部门工作常规及理事会成员应履行的义务和享有的权利,然后由理事会集体讨论后制定《理事会章程》,其中特别加强了评估的力度。章程内容包括:(1)理事会会员应遵守的纪律;(2)理事会会员应完成的工作;(3)理事会的奖惩制度;(4)对班委的评估标准;(5)理事会会员权利和义务;(6)理事会组织机构等。

2.加强以“五自”教育为特征的自主教育

(1)自我管理。即把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形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形式,确定学生是班级管理的主人。

(2)自我学习。自我学习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可以请教高年级的学生、学生会的干部,请教班主任或熟悉的老师,也可以走出校门请教家长或专业人员。

(3)自我锻炼。学生只有全心参与班级建设工作,为班级服务,为班级奉献,才能锻炼自己的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及信息处理的能力。

(4)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应建筑在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其形式是多样化的,如开专题讨论会,外出参观,或邀请社会名人“现身说法”,或成立帮教小组,帮教后进学生等。

(5)自我评价。自我评价包括自我评议、小组评议和班级评议,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我评价要有民主性、导向性、科学性,以体现学生的进步和个性发展。

3.开展“三自”教育

(1)自信。树立我能学、我能做、我能行的思想,展现勇于接受挑战的精神面貌。

(2)自强。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强要有民族气节和为祖国强大而献身的精神,自强要有团队精神、集体主义精神。

(3)自主。初中学生的自主表现在要减少依赖性,学习要自主,生活要自理,看问题要有主见。

4.建立人人为班级服务的“育人”模式

这是一种全员上岗的自我教育模式,即在班级建设中,设立纪律、学习、文体、劳动、信息等多种岗位,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中一个岗位上担任角色,人人有事做,人人尽责任。

(二)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1.班级岗位轮换制

(1)班干部轮换制

如果按一般班干部任职分配,将有四分之三的学生没有机会担任干部,所以班级干部要实行轮换制,让每个学生既当管理者又当被管理者。当然在从管理者到被管理者的角色转换过程中,学生有一个心理上的转变过程,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做细心的教育工作,使学生认识到班级岗位的轮换绝不是权力的再分配,而是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体验社会角色的一种手段。

(2)班干部竞争上岗制

班干部竞争上岗,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另方面能让学生明白当班干部不仅仅是一种荣誉、一种满足,更多的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锻炼机会。同时通过竞争,能体现学生个性、能力的价值。

(3)其他岗位的轮换

①小班主任制度。每日由一位学生担任小班主任,进行班级日常工作和管理,如早晨到校督促检查家庭作业收交情况,维持晨会前的班级秩序,提醒和管理课间文明休息,自习课及放学后的值日管理等,每周评选出一位“最佳小班主任”。

②礼仪岗。由五男五女组成,主要是早晨、中午在校门前值勤,以体现中学生的精神风貌。每班轮换,每次值一周。

③值周岗。每班轮换,每次值一周,轮到的班级全员参与,为学校管理服务,例如打扫卫生,把学生自行车排整齐,维持学校秩序等。

④午间岗。由学生轮流值日,午间岗学生的职责就是管理好各班的学生,防止意外事故发生,还要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球类、棋类、排练节目等文体活动和科技活动。

⑤行为规范示范员制度。由学生自愿报名及推荐相结合,每班人数控制在五到十人,主要职责是在各项行为规范活动中起示范作用和表率作用,监督学生文明礼貌和各项行为规范执行情况。

2.制订自主管理目标

(1)制订“班规大典”

其内容有:①序;②班干部职责范围;③《班规大典》细则共20条;④备注共4条。

(2)班级民主生活

利用班会时间,每月组织一次民主生活会,由各部门提出自查意见,然后开展民主评议。

(3)教师引导作用

让学生自主管理充当班级管理主人,决不是放弃教师的指导、引导作用,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根据班级具体情况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开展生动活泼的班级活动

1.凡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都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如运动会、远足扫墓、教师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五月歌会”、各类募捐活动、少年团校、前卫村学农劳动、“学雷锋”活动等等。

2.让学生独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如:(1)以小队为单位组织开展系列活动(烛光晚会、水果拼盘比赛、历史知识竞猜等);(2)组织辩论赛;(3)开展主题班会;(4)组织社会服务队;(5)班级、包干区卫生值日安排、运动会项目人选确定、班级文艺活动节目排练等。

3.组织社会考察活动

4.开展各种评优活动。主要有:

(1)星级班集体评比活动。

(2)班集体六无评比活动。六无是指无乱扔杂物、无打架现象、无损坏公物、无墙上污迹、无考试作弊、无违法犯罪。

(3)争章活动。学生在某一方面有成绩,就可获一枚奖章,看谁的奖章多,谁的奖章含金量高。

三、班级建设的成效和经验

(一)班级建设的成效

1.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新的转变。(1)教师对教育对象(即学生观)的新认识。能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潜在性、差异性”,能放手让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2)教师对价值观的新认识。热爱学生,能把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培养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追求自身价值的体现,注重教育创造和教育艺术的提高。(3)对班级建设的新认识。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并把班级建设作为教育学生的有力手段和促进学生进步的力量。

2.班级建设模式有了新的发展。(1)构建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模式。(2)建立小干部轮换制。(3)学生成为班级活动的主人。

3.学生个性得到发展。班级建设搭建了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这舞台能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

4.学生人格得到健全。在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过程中,学生在集体的影响下,各种不良习气逐渐得到纠正,心态趋于平衡,具有理性化,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能力有所提高,并能关心集体、关心他人。

5.学生潜能得到发展。班级建设新模式的构建不但没有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智力,反而促进了学生智能的发展,如我校学生学习成绩的优秀率、合格率及升学率均名列全县前茅,有1/3左右的学生升入市区县重点中学。

6.推动学校工作发展。新基础教育班级建设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无论是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还是学校管理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班级建设的经验

1.转变教师观念是班级建设的关键。

从我校实际情况看,教师观念转变越深刻,班级管理就越有生气和活力。教师要帮助、指导学生,但不能替代、包办。培养学生自主、自立、自信,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引领性的。试想在一个“控制主义”班级中,一个由“班主任决定一切”的班级,学生的个性和群体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是得不到有效培养的,学生的个性也得不到发展,班级只能是一潭死水,而绝非是学生的精神乐园。

2.把“班级还给学生”是班级建设的重点。班级建设新模式追求的目标就是把班级还给学生,使班级成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所以班级建设的重点在“还”字上。

(1)还地位。学生是班级的主人,有管理权利,也有服务义务。

(2)还角色。通过岗位轮换,竞争上岗,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体验不同角色。

(3)还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群体自我教育能力。

(4)还个性。发挥学生个体特长,创造条件,满足学生自我发展需求,逐步构建班集体个性,同时逐步形成优秀班集体。

(5)还权利。使每个学生都有权利积极参与班级、学校各类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责任感。

(6)还活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意识,积极创造班级文化,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全。

3.建立动态发展的运行机制是班级建设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机制:

(1)目标导向机制。

(2)科研先行机制。

(3)和谐发展机制。

(4)特长培养机制。

(5)评价激励机制。

4.以班级发展为本是班级建设核心。班级建设以班级群体为基础,班级群体的发展是班级建设的核心内容,使每个生命体拥有鲜艳的色彩,使每个学生备受温馨的关怀。

岗位轮换制度范文篇10

按照总局和省里的部署,国税系统近几年来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先后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两权”运行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党员干部监督等方面,搞好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努力用制度规范从税行为,靠制度管人,促进了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和税收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围绕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章立制。近两年来,国税系统对车子、房子、通讯工具、公务接待、基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公费出国境和旅游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从规章制度上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些规定和制度,把中央和总局的精神与本系统的实际相结合,把自律与他律结合起来,为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明确了是非界限。

(二)围绕“两权”运行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建章立制。在原有“两权”监督制约六个实施办法的基础上,重点抓了三项改革和四项管理制度创新。在深入推进干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和税收征管改革的同时,不断探索管理制度创新。

第一,探索税收征收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对税收执法权的制衡。将税收征管的征收、管理这两项主要职能进行机构内和机构间的分离,分解税收执法权,实行税收征管专业化,建立起既相互监督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工作机制;上收税收执法权,减少不必要的执法单位,避免多头管理。细化每个税收执法岗位职责及业务流程,通过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把各项征管工作编入“流水线”,形成精细的分工、严谨的联系和有效的制约,实现了税收征管全过程的计算机监控管理。

在此基础上,还大力改进税收服务方式。实行首问责任制。把被纳税人询问的第一位国税干部确定为首问责任人。首问责任人必须对纳税人申请办理的纳税事项及时办理,或负责转接,不得推诿。实行限时服务制。对纳税人提请的符合政策规定、手续齐备的涉税事项,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理完毕。实行“一站式”服务。对纳税人前来办理的各种涉税事项,要求在一个办税窗口受理,通过内部传递将全部事项办理完毕。以上制度,提高了税收服务的档次和质量,增加了税收工作的透明度,有效地遏制了税收征管中拖而不办、效率低下,以权谋私等不正之风。

第二,探索行政管理制度创新,加强对行政管理权的制衡。结合国税工作实际,省局制定了《财务管理公开实施办法》和《政务公开实施办法》,要求对财务管理、基建工程、大宗物品采购、干部福利等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及时公开,增强财务管理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全面实行公示制、告知制。如对干部考察任用、评先评优、发展党员等都要先进行公示等。

第三,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手段创新。成功应用了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CTAIS),实现了征管数据在各方面、各环节以及上下级之间的共享,使税收征管活动按照规范统一的工作流程,透明严谨的工作程序,相互制约的工作方式和快捷方便的信息传递在同一平台上实施管理,从而有效地遏制了税收执法的随意性。推行多元化电子申报缴税系统。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计算机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等多元化申报纳税服务平台,大大减少税收征管中的人为因素,为廉政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电子考核,将信息技术引入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形成人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防御的“双控”监督制约体系,避免手工考核工作量大、差错率高或人为因素现象的出现。

第四,强化专门机构建设,实施工作机制创新。省局党组决定:充实和加强纪检监察机构和人员。所有县局都要设监察室;50人以下的市辖区分局、稽查局都要配备相当本级领导副职的专职纪检监察员;省辖市局监察室定编6-8人,县局监察室定编2-3人。规范纪检组长分工。纪检组长专司其职,原则上不分管人、财、物和征、管、查;监察室主任列席党组会、局长办公会。

(三)围绕党员干部监督建章立制。不断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经济责任审计、离任审计、组织函询、谈话、诫免制度,强化了对领导干部的激励约束。建立评廉结果运用制度,做到述廉结果进入领导干部廉政档案,作为业绩评定、奖惩、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二、构建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思考

建立健全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仅仅是制度完善问题,更主要的是监督和制约问题。目前,我们的制度建立了很多,但落实是个问题,有些制度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有些制度没有及时更新,难以适应新的形势任务;有些制度则是落实力度不大,刚性不强,形同虚设;在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监督制约方面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税收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时有发生等等,说到底都是制度不完善造成的。因此,深入推进税务系统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制度,另一方面更要抓好制度的落实。

在构建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认为当前着重加强以下四个方面的制度建设:

(一)建立复查制度。

建立复查制度是完善税务稽查监督机制的需要。从税务稽查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保证稽查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而现行的以纪检监督、领导监督和工作程序制约为主的监督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稽查工作的特殊性。首先,现行的纪检监察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一般是在造成严重后果后才进行处理。这一制度的力度是大的,但对一些小问题、苗头性的问题作用不很明显。而领导监督虽然可以随着执法过程进行,但各级领导和稽查单位往往出于偏袒和面子,发现问题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下不为例”或轻描淡写地批评几句就过去了,监督力度也是有限的。其次,稽查部门的“四分离”制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尽管各稽查单位都实行了“四分离”的工作制度,但对其中“稽查”环节还缺乏严格而完善的监督。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缺乏对稽查人员有效的监督,查而不报、查大报小、避重就轻等现象是常有的事,造成了检查质量低下,溢漏率高等严重问题。而复查制度能够直接进入稽查的具体执法过程,将与现行的纪检监察、领导监督、工作程序制约形成一个完善的监督制约机制,保证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建立复查制度是与国际税收稽查体制接轨的需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税收管理办法,完善我国税收管理体系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也是经济全球化国际化发展的要求。税务稽查作为税务工作的“重中之重”,更应学习借鉴国外的做法和经验。据资料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税务工作都普遍实行了稽查复查制度。在税收机制比较健全的美国,将复查作为整个税务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普遍实行,复查比例达到7:1.同时,美国复查制度的配套机制也很完善,他们在复查对象的选择、复查程序的执行,以及发现问题对责任的认定和追究都有一整套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从而使复查结果成为决定税务人员工资待遇、职位升迁的重要标准。促使税务人员努力学习业务,严格执法程序,保证了稽查工作的质量。同时也对一些不法纳税人形成了无形的压力,促使他们遵守税法,积极配合税务稽查人员进行检查,依法纳税。

(二)建立职务轮换制度。

为防止共同作弊或裙带关系,多数国家规定有轮换制度。如日本规定某些工作的主管人员,原则上规定同一职务任职不得超过三年,过此期限必须轮换。虽然我们在县区局一把手进行了岗位轮换,但班子与班子之间、同一班子副职之间都未曾进行过职务轮换。因此,建立职务轮换制度仍是任重道远,要形成同级别中不同职务或不同岗位间的频繁轮换制度,这不仅是反腐倡廉的需要,同时也是我们培养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三)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尤其是反腐的当务之急,许多在反腐工作中难以解决的问题,都将会由于这一制度的存在而迎刃而解。责任追究制度本质上就是要强化执法的制度安排,它必须是刚性的和体系性的;除对直接责任人进行处治外,对于相关的人员,要追究其连带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有利于杜绝法规上的“空白、模糊和混乱”,充分有效地遏制不承担责任后果的作为。

(三)建立连带责任追究制度。不追究连带责任的制度是不完善的,在上级官员和有影响力的人物及组织的干扰、庇护下,制度将得不到有效的执行。很简单,在一些官员或权力机构不执行、违反制度规定甚至胡作非为的情况下,它的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不采取有效的干预、处治措施,必将放任甚至纵容责任人的违规违法行为,这本身就是一种违规甚至犯罪(如失职、渎职等)。许多提拔重用腐败份子、干预干扰对腐败案件的查办、以及不承担应负责任等现象的产生,都与这一制度的缺位有关。当下一级官员、组织出现问题或者其他违规违法行为时,其上级主管官员应负一定的连带责任。